CN101359278B - 在后端连接的存储系统 - Google Patents

在后端连接的存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59278B
CN101359278B CN2008101089017A CN200810108901A CN101359278B CN 101359278 B CN101359278 B CN 101359278B CN 2008101089017 A CN2008101089017 A CN 2008101089017A CN 200810108901 A CN200810108901 A CN 200810108901A CN 101359278 B CN101359278 B CN 1013592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ysical
port
attribute
switching equipmen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0890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59278A (zh
Inventor
出田宏
永田幸司
野中裕介
重村武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592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92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592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927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46Horizontal data movement in storage systems, i.e. moving data in between storage devices or systems
    • G06F3/0647Migration mechanis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 G06F3/0613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in relation to throughpu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29Configur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of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35Configur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of storage systems by changing the path, e.g. traffic rerouting, path reconfigur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83Plurality of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89Disk arrays, e.g. RAID, JBO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0796Safety measures, i.e. ensuring safe condition in the event of error, e.g. for controlling el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Hardware Redundanc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后端连接的存储系统。不经由主机地在存储系统间进行连接。使交换设备介于存储系统中的控制器和存储装置之间。使交换设备具有的多个物理端口中的一个以上的物理端口成为:与其它存储系统中的其它交换设备所具有的多个物理端口中的一个以上的物理端口不经由主机地相互进行物理连接的物理端口。

Description

在后端连接的存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存储系统间的连接。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进行存储系统间的数据转移的方法,已知例如主机从转移源存储系统的存储装置读出转移对象数据,将读出的数据写入转移目的地存储系统的存储装置的方法(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4-1023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经由主机进行存储系统间的数据转移时,数据转移的速度依赖于主机的性能。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不经由主机地在存储系统间进行连接。
使交换设备介于存储系统中的控制器和存储装置之间。使交换设备具有的多个物理端口中的一个以上的物理端口成为:与其它存储系统中的其它交换设备所具有的多个物理端口中的一个以上的物理端口不经由主机地相互进行物理连接的物理端口。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数据转移控制装置的存储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从转移源系统向转移目的地系统的数据转移的步骤概要的说明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转移源系统所具备的存储装置的结构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系统信息的结构例的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信息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参数信息的一例的图。
图7是与本实施方式的系统信息的转移相关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数据转移后的转移目的地系统的结构信息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数据转移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转移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系统信息的转移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与微程序相关的转移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与存储固有信息相关的转移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与结构信息相关的转移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具备第二实施方式的数据转移的控制装置的存储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16是与转移目的地系统处于运行过程中时系统信息的转移相关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转移目的地系统处于运行过程中时数据转移后的转移目的地系统的结构信息的一例的图。
图18是表示转移目的地系统处于运行过程中时数据转移后的转移目的地系统的参数信息的一例的图。
图1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数据转移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用于选择转移对象LU的用户选择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21是记录了进展信息的文件的一例。
图22A表示CTL_OFF模式中的转移目的地系统的状态。
图22B表示通常模式中的转移目的地系统的状态。
图23表示扩展器的结构例。
图24表示路由表的结构例。
图25表示扩展器的固件进行的处理的流程。
图26是从转移源系统向转移目的地系统的数据转移的另一步骤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27A是存储系统的各种模式的说明图。
图27B是通常模式以及机箱扩展模式、规定种类的phy的状态以及属性、和扩展器的SAS地址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27C是phy属性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28是表示转移源系统和转移目的地系统的双方错误地处于通常模式时的数据保护的手段的图。
图29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存储系统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0表示SAS控制器所保持的地址映射的结构例。
符号说明
100转移源系统;113、213SAS控制器;114、214扩展器;120转移用开关;150主开关;200转移目的地系统;300转移工具;400主机;500通信电缆;600系统信息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实施方式1,存在由第一存储系统和第二存储系统构成的系统。第一存储系统具备:具有多个物理端口的第一交换设备;与所述多个物理端口中的一个以上的第一物理端口物理连接的第一存储装置;与多个物理端口中的一个以上的第二物理端口物理连接的第一控制器。第二存储系统具备:具有多个物理端口的第二交换设备;与多个物理端口中的一个以上的第四物理端口物理连接的第二存储装置;与多个物理端口中的一个以上的第五物理端口物理连接的第二控制器。第一交换设备所具备的多个物理端口中的一个以上的第三物理端口、和第二交换设备所具备的多个物理端口中的一个以上的第六物理端口不经由主机而互相物理连接。第一控制器经由第一交换设备中的一个以上的第三物理端口和第二交换设备中的一个以上的第六物理端口访问第二存储装置。
在下面详细描述的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经由第一交换设备中的一个以上的第三物理端口和第二交换设备中的一个以上的第六物理端口进行数据的转移,但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不限于此,第二存储系统可以仅用作第一存储系统的增设系统。例如,第一控制器将基于第二存储装置而形成的逻辑卷提供给主机,当从主机接收到指定了该逻辑卷的IO命令时,可以对该IO命令进行应答,访问第二存储装置。
根据实施方式2,在实施方式1中,第二控制器和/或第二交换设备以规定的输入为契机,切断一个以上的第五物理端口和第二控制器的连接。
根据实施方式3中,在实施方式1至2中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当互相物理连接的双方物理端口的状态为有效时,可以在双方物理端口间进行物理连接。所述一个以上的第六物理端口的状态为无效。第二交换设备以规定的输入为契机,将一个以上的第六物理端口的状态从无效变更为有效。
根据实施方式4,在实施方式3中,第二交换设备以规定的输入的取消为契机,将一个以上的第六物理端口的状态从有效变更为无效。
根据实施方式5,在实施方式1至4中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起初一个以上的第三物理端口的状态为无效,第一交换设备在没有规定的输入的状态下接收到规定的指示时,将一个以上的第三物理端口的状态从无效变更为有效。
根据实施方式6,在实施方式1至5中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交换设备的地址是以规定规则而确定的缺省地址。第二交换设备以规定的输入为契机,将第二交换设备的地址从缺省地址变更为其它地址。
根据实施方式7,在实施方式6中,第二交换设备以规定的输入的取消为契机,将第二交换设备的地址从所述其它地址恢复为缺省地址。
根据实施方式8,在实施方式1至7中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作为物理端口的属性而存在第一属性和第二属性,当相互物理连接的物理端口分别为第一属性时,在这些物理端口间无法进行逻辑连接,但当上游的物理端口为第一属性、下游的物理端口的属性为第二属性时,在这些物理端口间可以进行逻辑连接。第二交换设备以规定的输入为契机,将一个以上的第三物理端口的属性变更为第二属性。
根据实施方式9,在实施方式5中,规定的指示是第一控制器对接收到转移指示进行应答从第一控制器发出的指示。第一控制器经由第一交换设备中的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三物理端口和第二交换设备中的一个以上的第六物理端口,将第一存储装置中存储的数据转移至第二存储装置。
根据实施方式10,在实施方式1至9中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存储系统还具备模式指定部,该模式指定部是用户指定第二存储系统的模式的用户界面。上述的所谓规定输入,是意味着第二存储系统作为第一存储系统的增设系统而发挥功能的增设模式的指定。所谓规定输入的取消,是增设模式以外的模式的指定。
实施方式11具备:具有第一存储装置和第一控制器的第一存储系统;具有第二存储装置和第二控制器的第二存储系统。第一存储装置包含第一用户区域和第一系统区域。所述第一用户区域是从主机可访问的存储区域,存储从主机访问的数据。所述第一系统区域是从主机不可访问的存储区域,存储与所述第一存储系统的结构以及控制相关的信息、即第一系统信息。第二存储装置包含第二用户区域和第二系统区域。所述第二用户区域是从主机可以访问的存储区域,存储从主机访问的用户数据。所述第二系统区域是从主机不可访问的存储区域,存储与第二存储系统的结构以及控制相关的信息、即第二系统信息。第一控制器和/或第二控制器从第一系统区域读出第一系统信息中的系统信息要素,将该系统信息要素或其变更后的系统信息要素(A)发送至计算机(例如管理计算机或主计算机)、(B)不经由计算机(例如经由上述第一接口装置以及第二接口装置)发送至第二存储系统、或者(C)写入第二系统区域。
(A)情况下,例如计算机将接收到的系统信息要素或其变更后的系统信息要素发送至第二存储系统。第二控制器确定第二系统区域,将该系统信息要素或其变更后的系统信息要素写入第二系统区域。即(A)情况下,系统信息要素或其变更后的系统信息要素经由计算机从第一存储系统的第一存储装置转移至第二存储系统的第二存储装置。(A)情况下,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以及计算机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根据第二存储系统的状态和/或第二系统区域中存储的第二系统信息,决定是否需要变更从第一系统区域中读出的系统信息要素、或者将该系统信息要素变更为怎样的系统信息要素。
(B)情况下,第二控制器确定第二系统区域,将该系统信息要素或其变更后的系统信息要素写入第二系统区域。
(B)和(C)情况下,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中的一方,可以根据第二存储系统的状态和/或第二系统区域中存储的第二系统信息,决定是否需要变更从第一系统区域读出的系统信息要素、或者将该系统信息要素变更为怎样的系统信息要素。
在此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实施方式1至10中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的一个以上的第三物理端口称为第一接口装置,可以将实施方式1至10中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的一个以上的第六物理端口称为第二接口装置。另外,可以将第一存储系统作为转移源存储系统,将第二存储系统作为转移目的地存储系统。另外,在此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后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系统I/F115称为第一接口装置,将后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系统I/F215称为第二接口装置。
根据实施方式12,在实施方式1至11中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以及计算机中的某一个,可以根据第二存储系统的状态和/或第二系统区域中存储的第二系统信息,决定是否需要变更读出的系统信息要素、或者将该系统信息要素变更为怎样的系统信息要素,将遵从该决定的系统信息要素转移至第二存储系统(例如经由第一接口装置和第二接口装置进行转移)。
根据实施方式13,在实施方式1至12中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以及计算机中的某一个,根据第一系统信息从第一用户区域读出用户数据,根据包含已转移的系统信息要素的第二系统信息,经由第一接口装置将用户数据转移至第二存储系统。
根据实施方式14,在实施方式13中,作为第一系统信息中包含的系统信息要素而存在与第一存储系统相关的第一识别信息。作为第二系统信息中包含的系统信息要素而存在与第二存储系统相关的第二识别信息。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以及计算机中的某一个,当读出的系统信息要素是第一识别信息时,经由第一接口装置将第二识别信息与第一识别信息交换。
根据实施方式15,在实施方式13至14中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以及计算机中的某一个,若读出的规定种类的系统信息要素比第二系统信息中的规定种类的系统信息新,则将读出的规定种类的系统信息要素发送至第二存储系统。
根据实施方式16,在实施方式13至15中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以及计算机中的某一个,当与读出的系统信息要素一致的系统信息要素已经包含在第二系统信息中时,将读出的系统信息要素变更为与该已有的系统信息要素不重复的内容,将变更后的系统信息要素发送至第二存储系统。
根据实施方式17,在实施方式16中,第一存储装置由多个第一介质驱动器构成,第二存储装置由多个第二介质驱动器构成。作为第一系统信息中包含的系统信息要素,存在:针对每个第一介质驱动器而具有第一驱动器信息要素的第一驱动器信息,所述第一驱动器信息要素与第一介质驱动器相关;针对每个第一RAID组而具有第一RAID组信息要素的第一RAID组信息,所述第一RAID组信息要素与是基于哪两个以上的第一介质驱动器构成的第一RAID组相关;和/或针对每个第一LU而具有第一LU信息要素的第一LU信息,所述第一LU信息要素与基于所述多个第一介质驱动器而形成的第一逻辑单元(LU)相关。作为第二系统信息中包含的系统信息要素,存在:针对每个第二介质驱动器而具有第二驱动器信息要素的第二驱动器信息,所述第二驱动器信息要素与第二介质驱动器相关;针对每个第二RAID组而具有第二RAID组信息要素的第二RAID组信息,所述第二RAID组信息要素与是基于哪两个以上的第二介质驱动器构成的第二RAID组相关;和/或针对每个第二LU而具有第二LU信息要素的第二LU信息,所述第二LU信息要素与基于所述多个第二介质驱动器而形成的第二LU相关。第一驱动器信息是非转移对象。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以及计算机中的某一个,根据第二驱动器信息变更读出的第一RAID组信息和/或第一LU信息,将变更后的第一RAID组信息和/或第一LU信息发送至第二存储系统。
根据实施方式18,第二控制器从第一存储系统通过第二接口装置接收系统信息要素,将接收到的系统信息要素或其变更后的系统信息要素写入第二系统区域。在该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实施方式1至10中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的一个以上的第三物理端口称为第一接口装置,可以将实施方式1至10中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以上的第六物理端口称为第二接口装置。另外,可以将第一存储系统作为转移源存储系统,将第二存储系统作为转移目的地存储系统。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后述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系统I/F115称为第一接口装置,可以将后述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系统I/F215称为第二接口装置。
根据实施方式19,在实施方式1至10以及18中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控制器根据第二存储系统的状态和/或第二系统区域中存储的第二系统信息,决定是否需要变更所接收到的系统信息要素、或者将该系统信息要素变更为怎样的系统信息要素,将遵从该决定的系统信息要素写入第二系统区域。
根据实施方式20,在实施方式1至10以及实施方式18至19中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控制器通过第二接口装置接收用户数据,根据包含写入的系统信息要素的第二系统信息,将该用户数据写入第二用户区域。
根据实施方式21,在实施方式19至20中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控制器当接收到的系统信息要素是第一识别信息时,通过第二接口装置将第二识别信息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交换。
根据实施方式22,在实施方式19至21中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控制器,当接收到的规定种类的系统信息要素比所述第二系统信息中的规定种类的系统信息新时,将该接收到的规定种类的系统信息要素写入第二系统区域。
根据实施方式23,在实施方式19至22中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控制器,当与接收到的系统信息要素一致的系统信息要素已经包含在第二系统信息中时,将接收到的系统信息要素变更为与该已有系统信息要素不重复的内容,将变更后的系统信息要素写入第二系统区域。
根据实施方式24,在实施方式19至23中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器信息是非转移对象,第二控制器根据第二驱动器信息变更接收到的第一RAID组信息和/或第一LU信息,将变更后的第一RAID组信息和/或第一LU信息写入第二系统区域。
根据实施方式25,在实施方式1至24中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存在与第一存储系统和第二存储系统中的至少一方连接的管理装置(例如管理计算机)。管理装置具备:存储资源;信息收集部,收集第一系统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系统信息,存储在存储资源中;显示转移对象指定画面的显示部,该画面是根据收集到的第一以及第二系统信息从用户接受转移对象的指定的画面;转移指示部,将包含表示由用户指定的转移对象的信息的转移指示发送到至少一方存储系统。对该转移指示进行应答,从第一系统区域中读出系统信息要素。
可以组合上述多个实施方式1至25中的任意两个以上的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此外,并不由此而对本发明进行限定。
将大规模存储系统或不需要维护的存储系统内的数据向新存储系统转移时,可以不经由主机地(以所谓后端方式)进行数据转移。此时,不仅可以转移数据,也可以转移与存储系统的结构以及控制相关的信息、即系统信息。
例如,在转移源存储系统和转移目的地存储系统中,有时所装备的介质驱动器的个数或分配给各介质驱动器的识别符(例如驱动器号码)等不同。因此,以往通过手动操作对系统信息加以变更然后进行转移,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下面详细描述的结构,自动地设定与转移目的地存储系统的结构相对应的系统信息。
另外,当转移目的地存储系统中已存储了数据(用户数据)时,设置了为了不覆盖用户数据而进行数据保护的功能、和从转移源存储系统向转移目的地存储系统转移全部数据后从转移源存储系统中消除数据的功能。
通过设置这种功能,可以减轻用户负担地执行存储系统间的数据转移操作,即从存储系统的系统信息的设定开始、进行数据转移、然后直到从转移源存储系统中进行数据消除为止的一连串的操作。
<第一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想为了进行存储系统的替换而实施的数据转移。因此,当进行数据转移时,转移目的地存储系统(新存储系统)处于非运行状态中。另外,转移源存储系统(此前所使用的存储系统)在完成存储系统的替换后停止其运行。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转移源存储系统和转移目的地存储系统不会并列地运行。此外,此处所谓的“运行”是指存储系统在可以从主机接收输入输出请求的状态下动作。以下,将转移源存储系统也称为“转移源系统”。同样地,将转移目的地存储系统也称为“转移目的地系统”。另外,有时也将它们简称为“存储系统”。
图1是表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数据转移控制装置的存储系统100、200的结构例的图。
转移源系统100和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经由通信电缆500相连。在后面进行详细描述,通过将两系统100、200各自具备的扩展器114、214经由通信电缆500彼此相连来进行两系统的连接。因此,在通信电缆500中使用例如可以与扩展器114、214连接的SAS(Serial Attached SCSI)电缆等。
在转移源系统100上连接管理用PC300。经由例如LAN(Local AreaNetwork)等通信网络进行转移源系统100和管理用PC300的连接。
首先,从管理用PC300开始进行说明。管理用PC300是控制存储系统100、200间的数据转移的装置,例如是个人计算机等计算机。管理用PC300具备例如CPU、存储器、键盘或鼠标等输入部、显示器等输出部。另外,在管理用PC300的存储器中存储作为进行数据转移控制的程序的转移工具310。转移工具310,通过由管理用PC300的CPU执行而可以控制转移源系统100以及转移目的地系统200中的至少一方,进行两系统100、200间的数据转移。另外,转移工具310为了能够进行与数据转移相关的各种设定,可以向用户提供规定的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等,从用户接受规定的输入。在后面对可以设定的项目进行描述,例如转移哪个用户数据、或者是否从转移源系统100删除已转移的数据等等。以下,在计算机程序作主语的情况下,实际上是由执行该计算机程序的处理器(CPU)进行处理。
接着,对存储系统100、200进行说明。由于版面限制而部分省略了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结构,但转移源系统100和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结构基本相同。在此,以转移源系统100作为代表例来说明存储系统100、200的结构。
在转移源系统100中搭载了例如:二重化的控制器设备(CTL)110、二重化的电源130、存储装置、转移用开关(SW)120以及主SW150。
存储装置构成为例如多个硬盘驱动器(HDD)140的集合体。HDD140搭载例如SATA(Serial ATA)或SAS(Serial Attached SCSI)的接口。另外,存储装置不限于HDD140,也可以由其它种类的介质驱动器(例如闪速存储器驱动器)构成,还可以多种介质驱动器共存。此外,若HDD140是SAS_HDD,则该HDD自身具有SAS地址,但若HDD140是SATA_HDD,则HDD自身不具有SAS地址。SATA_HDD例如经由接口变换器(解密器(dongle))与扩展器114的phy(物理端口)连接,但作为与phy连接的设备的SAS地址,对与该phy连接的接口变换器分配SAS地址。因此,当将与扩展器114的phy连接的SAS_HDD替换为其它SAS_HDD时,与该phy连接的设备的SAS地址也被变更,但即使将与phy连接的SATA_HDD替换为其它SATA_HDD,与该phy连接的设备的SAS地址也不被变更。
CTL110例如是硬件电路。CTL110中具备上位I/F(接口)111、RAID控制部112、SAS控制器113、SAS扩展器(以下简称为“扩展器”)114。从上位到下位串联连接了上位I/F111、RAID控制器112、SAS控制器113以及扩展器114。
上位I/F111是用于与上位装置(例如主机400、管理用PC300或者其它存储系统)连接的接口。上位I/F111可以从上位装置接受各种命令(请求数据写入或读出的命令、或请求数据转移的命令等)。接受了命令的上位I/F111向RAID控制部112传递该命令。
RAID控制部112例如是包含执行计算机程序的CPU和存储该计算机程序等的存储器的模块,执行命令处理。具体而言,例如当接收到请求数据写入的命令(写命令)时,RAID控制部112向SAS控制器113发出指示,以便将与该写命令一起接收到的数据(写数据)写入根据写命令而确定的HDD140及其区域中。当对其进行更详细的说明时,首先,RAID控制部112在启动时从存储装置读出系统信息,存储在存储器中。RAID控制部112通过参照系统信息,根据由写命令指定的地址(例如LUN(Logical Unit Number))或LBA(Logical Block Address),确定成为访问目的地的HDD140及其区域。RAID控制部112向SAS控制器113发出访问所确定的HDD140的区域的指示。此外,在RAID控制部112接收写数据后、将其写入HDD140之前的期间,将写数据暂时存储在RAID控制部112的存储器(例如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另外,当接收到请求数据读出的命令(读命令)时,RAID控制部112向SAS控制器113发出指示,以便从规定的HDD140中读出指定的数据(读数据)。并且,RAID控制部112控制SAS控制器113,将从HDD140中读出的读数据发送至主机400。此外,在RAID控制部112从HDD140中读出读数据后、将其向主机400发送前的期间,将读数据暂时存储在RAID控制部112的存储器(例如高速缓冲存储器)中。而且,当接收到请求数据转移的命令时,实施从转移源系统100向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数据转移处理(以下也称为“转移处理”)。在后面对转移处理进行详细描述。
SAS控制器113例如是硬件电路(例如IC芯片)。SAS控制器113对来自RAID控制器112的指示进行应答,对HDD140进行数据的写入或读出。
扩展器114是一种交换设备(Switch Device)。在扩展器114上连接了多个HDD140。SAS控制器113所进行的数据写入或读出是经由扩展器114来进行的。另外如上所述,通过对转移源系统100的扩展器114连接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扩展器214来连接两系统100、200。
主SW150是用于切换CTL110中的上位I/F、RAID控制部112以及SAS控制器113的电源的ON和OFF的开关(与主SW150的状态无关地向扩展器114和HDD140通电)。转移用SW120是用于控制转移源系统100和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连接的开关。主SW150以及转移用SW120的至少一方是保持开关操作结果(ON和OFF)的变换型开关(alternate type switch),具体而言,例如是钮子开关(toggle switch)、交互转换开关(seesaw switch)等。根据主SW150的ON/OFF的状态和转移用SW120的ON/OFF的状态的组合来定义存储系统100的模式。在后面进行详细描述。
以上对存储系统进行了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存储系统不可以插拔预先搭载的HDD140,是不需要用户维护的存储系统。例如图29表示转移源系统100的外观的立体图。转移源系统100具备例如:机箱2、为了覆盖机箱2的前面侧而设置的前面板(front bezel)3、在机箱2的前面侧矩阵状配置的多个HDD140。HDD140与未图示的后板(电路板)相连。在机箱2内的背面侧连接了与后板相连的CTL110、电源130、电池(未图示)、冷却风扇(未图示)。前面板3例如不能由用户拆卸。另外,HDD140例如不能由用户拆卸。具体而言,例如以人手指无法进入的间隙来排列HDD140,由于在HDD140上没有设置像罐头(canister)上那样的把手,因此不能够拆卸。另外,在转移源系统100中设置了例如规定个数(例如两个)扩展槽,经由该扩展槽可以插拔可移动HDD。由此可以增加或减少在转移源系统100中搭载的HDD的数量。
接下来,详细说明扩展器114、214的结构。此外,这些扩展器114、214的结构实质上相同,所以在此以转移目的地系统的扩展器214为代表进行说明。
图23表示转移目的地系统的扩展器214的结构例。
扩展器214例如是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扩展器214中具备多个phy2142、扩展器交换控制部2141、处理器(例如CPU)2143、存储器2147。另外,扩展器214上连接了外部存储器2144。
在外部存储器2144中存储了由处理器2143载入并执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例如是固件(firmware)2145。
phy2142是物理端口。phy2142可以与各种设备物理连接。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多个phy2142中的某一个以上(例如15个)phy2142(phy#0~phy#14)上分别连接了HDD240(例如,规定个数(例如两个)可以是用户经由未图示的扩展槽可插拔的可移动HDD)。
另外,例如在多个phy2142中的某一个以上(例如4个)phy2142(phy#15~phy#18)上,例如以宽链接(Widelink)方式连接转移目的地系统200中的SAS控制器213。以下有时将这4个phy2142(phy#15~phy#18)的每一个称为“SAS控制器连接端口”。
另外,例如在多个phy2142中的另外的某一个以上(例如4个)phy2142(phy#19~phy#22)上,例如以宽链接方式连接其它存储系统(转移目的地系统200)中的扩展器114。这4个phy2142(phy#19~phy#22)是转移系统信息或用户数据时,系统信息或用户数据所经过的物理端口。以下有时将这4个phy2142(phy#19~phy#22)中的每一个称为“数据转移专用端口”。
扩展器交换控制部2141是进行SAS的I/F控制和开关控制的硬件电路。扩展器交换控制部2141上连接了多个phy2142和处理器2143。基于路由表2146而进行扩展器交换控制部2141的开关控制。
在存储器2147中存储该扩展器214的SAS地址(遵从SAS的标准的地址)、和路由表2146。在路由表2146中,关于存在于具有该表2146的扩展器214下位的各设备、以及与该扩展器214的phy2142直接连接的各设备,记录表示目的地的信息要素(目的地信息要素)。
具体而言,例如图24所示,在路由表2146中针对每个phy2142记录phy的号码、phy的状态、phy的属性以及SAS地址。
作为phy状态有例如有效(enable)和无效(disable)。关于互相物理连接的双方的物理端口,若phy状态为双方都有效,则在双方物理端口之间进行逻辑连接,但若至少一方的物理端口的phy状态为无效,则在双方物理端口间不进行逻辑连接。另外,关于连接了不同于其它phy的设备的phy,若phy状态为有效,则可以在该phy和设备间进行逻辑连接,若phy状态为无效,则不可以在该phy和设备间进行逻辑连接。
作为phy属性有例如“Table”和“Subtractive”两种。如图27C所示,根据上游的扩展器中的数据转移专用端口的phy属性和下游的扩展器中的数据转移专用端口的phy属性的关系,决定可以从上游向下游进行访问、或者不可以从上游向下游进行访问。具体而言,例如,当双方的数据转移专用端口的phy属性为“Table”时,或者下游的扩展器中的数据转移专用端口的phy属性为“Table”、而上游的扩展器中的数据转移专用端口的phy属性为“Subtractive”时,不可以从上游向下游进行访问,而当下游的扩展器中的数据转移专用端口的phy属性为“Subtractive”、上游的扩展器中的数据转移专用端口的phy属性为“Table”时,或者双方的phy属性为“Subtracvive”时,可以从上游向下游进行访问。
接着,以转移目的地系统200为例,参照图27A和图27B说明存储系统的模式。
如图27A所示,作为转移目的地系统可以执行的多个模式,有通常模式(CTL_ON模式)、CTL_OFF模式和机箱扩展模式这3种。
通常模式是通过主SW250为ON、转移用SW220为OFF而定义的模式。在通常模式中,如图22B所示,上位I/F211、RAID控制部212以及SAS控制器213的电源为ON。另外,在通常模式中,通过扩展器214的固件2145,数据转移专用端口的phy状态为无效(disable)、SAS控制器连接端口的phy状态为有效(enable)、扩展器214的SAS地址为缺省地址(遵从规定规则而设定的地址)、数据转移专用端口的phy属性为“Table”。
CTL_OFF模式是与转移用SW220的状态无关地通过主SW250为OFF而定义的模式。在CTL_OFF模式中,由于主SW250为OFF,因此如图22A所示,上位I/F211、RAID控制部212以及SAS控制器213的电源为OFF。另外,虽未图示,但在CTL_OFF模式中扩展器214的SAS地址为缺省地址。
机箱扩展模式是通过主SW250为ON、转移用SW220为ON而定义的模式。在机箱扩展模式中,主SW250为ON,因此上位I/F211、RAID控制部212以及SAS控制器213的电源为ON。另外,在机箱扩展模式中,通过扩展器214的固件2145,数据转移专用端口的phy状态为有效,SAS控制器连接端口的phy状态为无效,扩展器214的SAS地址为不同于缺省地址的地址,数据转移专用端口的phy属性为“Subtractive”。
图25表示固件2145进行的处理的流程。
例如,对切换了转移用SW220或主SW250的ON/OFF的情况进行应答,开始该处理。
当主SW250为OFF时(S21:否),换言之当CTL_OFF模式时,固件2145将扩展器214的SAS地址设为缺省地址(S32)。
当主SW250为ON、转移用SW220为OFF时(S21:是、S22:否),换言之当通常模式时,固件2145进行以下处理。即固件2145将扩展器214的SAS地址设为缺省地址(S27),将数据转移专用端口的phy属性设为“Table”(S28),将数据转移专用端口的phy状态设为无效,将SAS控制器连接端口的phy状态设为有效(S29)。然后,固件2145当接收到规定的指示时(S30:是),将数据转移专用端口的phy状态从无效变更为有效(S31)。作为规定的指示,可以是例如用于数据转移的指示,也可以是识别机箱扩展模式中的存储系统内的HDD的识别指示。
当主SW250为ON、转移用SW220为ON时(S21:是、S22:是),换言之当机箱扩展模式时,固件2145进行以下处理。即固件2145将与扩展器214连接的扩展器214的SAS地址变更为不同于缺省地址的地址(S24),将数据转移专用端口的phy属性设为“Subtractive”(S25),将数据转移专用端口的phy状态设为有效,将SAS控制器连接端口的phy状态设为无效(S26)。
在S24中进行地址变更的理由如下。
在各存储系统100、200中例如有时分别按照规定的规则向扩展器114、214分配SAS地址。另外,当与扩展器114、214连接的HDD140、240为SATA_HDD时,如前所述,由于SATA_HDD本身并不具有SAS地址,因此有时按照规定的规则对连接了SATA_HDD的phy分配SAS地址。因此,针对转移源系统100中的扩展器114或其phy的SAS地址、和针对转移目的地系统200中的扩展器214或其phy的SAS地址可能会竞争。在将这种存储系统100、200彼此连接,例如使转移目的地系统200为机箱扩展模式时,转移源系统100中的SAS控制器113,除了转移源系统100中的扩展器114或HDD140的SAS地址以外,还取得转移目的地系统200中的扩展器214或HDD240的SAS地址,但当存在如上述那样竞争的SAS地址时,产生由地址竞争而导致的错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进行S24那样的地址变更。此外,在S24中,若扩展器214上连接的HDD240中存在SATA_HDD(例如通过参照路由表2146而检测出来),则固件2145将针对该SATA_HDD所连接的phy的SAS地址也变更为其它SAS地址。
图2表示从转移源系统100向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数据转移的步骤的概要。
通常,扩展器114、214由位于其上位的一个SAS控制器113、213而识别。当不通过通信电缆500连接时,转移源系统100的扩展器114由SAS控制器113识别,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扩展器214由SAS控制器213识别。SAS控制器113、213可以经由识别出的扩展器114、214访问在此连接的HDD140、240。
在此,如上所述,通过以通信电缆500将扩展器114、214彼此连接来进行两系统100、200间的连接(S1)。因此,当两系统100、200连接时,在各自的扩展器114、214的上位存在两个SAS控制器113、213。在这种状态下,对于一个扩展器114、214,两个SAS控制器113、213的控制发生竞争,因此存储系统100、200不会正常动作。
因此,利用主SW150、250和转移用SW120、220。具体而言,通过使转移源系统100和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一方为通常模式、使另一方为机箱扩展模式,可以从转移源系统100向转移目的地系统200进行数据转移。双方的存储系统的RAID控制部112、212和SAS控制器112、213一直运行的情况下,用于数据转移的处理可能变得复杂(例如需要RAID控制部112、212之间的交换等),而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机箱扩展模式时断开扩展器214和SAS控制器213之间的逻辑连接,因此可以解决此问题。
具体而言,例如使转移源系统100为通常模式、使转移目的地系统200为机箱扩展模式时,如图所示,在转移源系统100中,主SW150为ON、而转移用SW120为OFF(S2B),另一方面,在转移目的地系统200中,主SW250以及转移用SW220成为ON(S2A)。此外,S1、S2A以及S2B可以是任何顺序。
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扩展器214(固件2145),当检测出机箱扩展模式(主SW250:ON、转移用SW220:ON)时,通过将SAS控制器连接端口的phy状态设为无效(S3A),切断SAS控制器213与扩展器214之间的逻辑连接。另外,扩展器214将数据转移专用端口的phy状态设为有效,将其phy属性设为“Subtractive”(S3B)。而且,扩展器214将扩展器214的SAS地址变更为不同于缺省地址的地址(若存在SATA_HDD则也变换其地址)(S3C)。在上述流程中,S3A、S3B以及S3C可以是任何顺序。
转移工具310向转移源系统100发送规定的指示(S4)。RAID控制部112接收该规定的指示,通过SAS控制器113将规定的指示发送至扩展器114。扩展器114对该规定的指示进行应答,使扩展器114的数据转移专用端口的phy状态为有效(S5)。在通常模式中,扩展器114的数据转移专用端口的phy属性为“Table”。因此,通过以上一连串的流程,可以在扩展器114的数据转移专用端口和扩展器214的数据转移专用端口间进行逻辑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SAS控制器113取得扩展器114、与之相连的全部HDD140、扩展器214、以及与之相连的全部HDD240的各自的SAS地址,在例如图30所示的地址映射(例如在SAS控制器113中的未图示的存储器中保存的信息)1141中登录所取得的SAS地址或与该SAS地址所对应的设备相关的设备信息等。然后,SAS控制器113可以根据该地址映射(address map)1141访问转移目的地存储系统200内的HDD240。
RAID控制部112对来自转移工具310的转移指示进行应答,进行用户数据或系统信息的数据转移(S6)。具体而言,RAID控制部112从HDD140读出用户数据或系统信息,将读出的用户数据或系统信息经由扩展器114的数据转移专用端口和扩展器214的数据转移专用端口写入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HDD240。
如上所述,通过扩展器114、214间的连接来进行两系统100、200间的连接,由此,转移源系统100中的RAID控制部112可以按照与访问HDD140相同的要领来访问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HDD240。因此,与经由主机400进行数据转移的情况相比,可以高速地进行数据转移。
此外,如图2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进行使转移源系统100为机箱扩展模式、使转移目的地系统200为通常模式的数据转移。具体而言,通过电缆500将数据转移专用端口间连接(S11),在转移源系统100中,主SW150以及转移用SW120为ON(S12B),另一方面,在转移目的地系统200中,主SW250为ON,而转移用SW200被设为OFF(S12A)。此外,S11、S12A以及S12B可以是任何顺序。
转移源系统100的扩展器114,当检测出机箱扩展模式(主SW150:ON、转移用SW120:ON)时,通过将SAS控制器连接端口的phy状态设为无效(S13A),切断SAS控制器113与扩展器114之间的逻辑连接。另外,扩展器114将数据转移专用端口的phy状态设为有效,将其phy属性设为“Subtractive”(S13B)。而且,扩展器114将扩展器114的SAS地址变换为不同于缺省地址的地址(若存在SATA_HDD则也变换其地址)(S13C)。S13、AS13B以及S13C可以是任何顺序。
转移工具310向转移目的地系统200发送规定的指示(S14)。RAID控制部212接收该规定的指示,通过SAS控制器213将转移指示发送至扩展器214。扩展器214对该规定的指示进行应答,使扩展器214的转移专用端口的phy状态为有效(S15)。
RAID控制部212对来自转移工具310的转移指示进行应答,进行用户数据或系统信息的数据转移(S16)。具体而言,RAID控制部212,经由扩展器114的数据转移专用端口和扩展器214的数据转移专用端口,从转移源系统100中的HDD140读出用户数据或系统信息,将读出的用户数据或系统信息写入HDD240。
如上所述,能够以转移源系统100和转移目的地系统200中的任何一方作为主体来进行数据转移。在以下的说明中,以转移源系统100作为主体来进行数据转移为例进行说明。
另外,如前所述,转移源系统100和转移目的地系统200双方的数据转移专用端口起初为无效,即使在通常模式时,只要不接受规定的指示也不会变为有效。由此可以减小由于对一方存储系统进行的误操作而对另一方存储系统造成影响的危险性。此外,由于错误的转移操作而导致转移目的地系统200中已有的用户数据消失的危险性,也可以通过后述手段而减小。简单地说,例如当转移目的地系统200中残留有即使对转移目的地系统200或转移目的地LU发生了一次访问的日志时,只要不进行转移目的地LU的格式化,就不进行数据转移。或者例如转移工具310不让用户选择已定义的转移目的地LU。
另外,根据该实施方式,当存储系统100、200双方为通常模式或者CTL OFF模式时,存储系统100、200双方中的扩展器114、214的SAS地址成为缺省地址。例如当存储系统200一方为机箱扩展模式时,当被错误地变更为通常模式时,扩展器214的SAS地址成为缺省地址。因此,如图28所示,产生扩展器114、214各自的SAS地址相同这样的地址竞争错误,不进行数据转移。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当连接(linkup)时(数据转移过程中),机箱扩展模式的存储系统当接收到返回通常模式的指示时(例如,在数据转移中转移用SW从ON被切换为OFF时)成为通常模式,因此该存储系统内的扩展器将该扩展器的地址恢复为缺省地址。由此,如图28举例所示,发生扩展器间的SAS地址竞争,因此数据转移失败。
以下,以转移源系统100所具备的存储装置为例,说明存储系统的存储装置的结构。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转移源系统100所具备的存储装置的结构图。此外,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结构也基本与之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该图所示,存储装置由多个HDD140构成。在若干HDD140的一部分区域中存储系统信息600。在此,所谓系统信息600是与存储系统100、200的结构或控制相关的信息。例如在系统信息600中包含表示存储系统100、200的物理或逻辑结构、分配给存储系统的固有的设定值、存储系统可执行的固有功能、或者进行访问的主机等的信息。系统信息600被存储在提供给主机400的区域(用户区域)以外的区域中。在后面对系统信息600进行详细描述。另一方面,在前面所述的用户区域中存储从主机400访问的数据、即用户数据。
另外,通过多个HDD140构成RAID组(有时也简称为“RG”)150。虽未图示,但通过分配RAID组150中包含的规定区域而形成由主机400识别的LU。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系统信息600的结构例的图。
如该图所示,系统信息600例如由两个信息要素组(package)构成,在各个信息要素组中包含相同的信息。当如此通过两个信息要素组来构成时,通过后述的有效标志610等将某一方信息要素组设为有效,仅参照该有效的信息要素组。
在系统信息600的各个信息要素组中包含例如有效标志610、微程序620、存储固有信息630、结构信息640、跟踪650等。
有效标志610是表示适于从哪个信息要素组中读出系统信息600的信息。例如当第一信息要素组的有效标志610被设定为“ON”、第二信息要素组的有效标志610被设定为“OFF”时,从第一信息要素组读出系统信息600。
微程序620是控制存储系统100、200的动作的程序。在微程序620中,作为其子程序而包含转移程序621。转移程序621被载入RAID控制部112的存储器,由RAID控制部112的CPU执行,由此进行转移处理。另外,在微程序621中包含表示其版本的版本信息622。
存储固有信息630中包含序列号631、IP地址632、有偿功能信息633等。序列号631是分配给存储系统100、200自身的产品号码。IP地址632是分配给存储系统100、200的IP地址。IP地址632用于与主机400等进行连接。有偿功能信息633是表示在存储系统100、200中可以利用的有偿功能(即仅支付了使用费用的用户可以利用的功能)的信息。例如,以是否可以利用为差别而预安装了若干有偿功能时,有偿功能信息633可以成为针对预安装的全部有偿功能表示是否可以利用的标志。另外,当仅安装可以利用的有偿功能时,有偿功能信息633可以成为表示所安装的有偿功能为哪种有偿功能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为后一种情况。
结构信息640是针对存储系统100、200的物理或逻辑结构或进行访问的主机等而定义的信息。参照图5和图6对结构信息640进行说明。
跟踪(trace)650是在存储系统100、200中发生故障时的故障信息。跟踪650用于所发生的故障的原因分析。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信息640的一例的图。
在结构信息640中包含例如HDD信息641、RAID组信息642、LU信息643、参数信息644等。
HDD信息641是表示存储系统100、200的存储装置的物理结构(以下也称为“存储装置结构”)的信息。作为存储装置的物理结构,例如若存储装置是HDD140则考虑HDD140的个数、配置、容量等。在该图中可知具有3个HDD140,其中之一、例如HDD号码为“0”的HDD140被搭载在机箱号码为“0”的机箱中的插槽号码为“0”的插槽中,其接口为“SAS”,其容量为“256GB”。
RAID组信息642是定义了RAID组150的结构的信息。RAID组信息642中包含表示构成RAID组150的HDD140的HDD号码、RAID组150提供的用户区域的总容量等。用户区域的总容量可以如下求得。即在该图中,RG号码为“0”的RAID组150由HDD号码为“0、1、2、3、4”的5个HDD140构成。并且,各个HDD140的容量可以根据HDD信息641得知,为“256GB”。另外,该RAID组150中,由于写入其中一个条带(stripe)区域的数据的组合(图示的“奇偶校验”)为“4D+1P”,因此将相当于4个HDD140的容量分配为用户区域。因此,256GB的4倍“1000GB”(实际是“1024GB”)成为该RAID组150中的用户区域的总容量。此外,当在构成RAID组150的HDD140中存储系统信息600时,减去该系统信息的大小。另外,由于该RAID组150的空容量成为“800GB”,因此可以得知从1000GB中减去800GB而得的200GB大小的区域处于使用中。以下,也将使用中的区域的容量称为“使用容量”。
LU信息643是定义了LU的结构的信息。在LU信息643中包含表示形成该LU的RAID组150的RG号码等。
参数信息644是与存储系统100、200上连接的主机400相关的信息。参照图6对参数信息644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参数信息644的一例的图。
如该图所示,在参数信息644中包含针对上位I/F111中具备的每个端口定义了与该端口相关联的主机组的信息。例如,在该图中可知,在存储系统100、200中具备端口号码为“0”的端口和端口号码为“1”的端口,另外,针对端口号码为“0”的端口定义了主机组号码为“0”的主机组和主机组号码为“1”的主机组。并且还得知,主机组号码为“0”的主机组,其别名为“x1”,所连接的HBA为“y1”等。
以上是本实施方式的存储系统100、200的结构的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数据转移中,不仅用户数据被转移,系统信息600也被转移。通过将转移源系统100的HDD140中存储的用户数据拷贝至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规定的HDD240来进行用户数据的转移。另一方面,在系统信息600的转移时,单纯地将转移源系统100的系统信息600拷贝至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情况下,有时转移目的地系统200不正常动作。以下对系统信息600的转移方法进行说明。
图7是与本实施方式的系统信息600的转移相关的说明图。为了易于理解以下的说明,如该图所示,向各信息的符号赋予“A”或“B”来区别转移源系统100的系统信息600和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系统信息600。
系统信息600中包含的各要素(以下也称为“系统信息要素”),每一种具有不同的性质,因此在系统信息600的转移中,针对每个系统信息要素,根据其种类而采用不同方法。作为不同的性质可以举出以下例子。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想向新存储系统(非运行中的存储系统)200进行数据转移。因此,根据系统信息要素的种类,当实施数据转移时,有在转移目的地系统200中存在的系统信息要素、和不存在的系统信息要素。例如,在该图中以实线记载的系统信息要素,在实施数据转移时存在。另一方面,以虚线记载的系统信息要素,在实施数据转移时不存在。
以下,具体说明针对本实施方式中举例表示的各种系统信息要素而考虑了各自的性质的转移方法。
首先说明有效标志610。有效标志610如该图所示存在于转移目的地系统200中。并且如上所述,有效标志仅是表示适于从哪个信息要素组中进行读出的信息,不需要从转移源系统100中交接其内容,因此可以不转移。在本实施方式中不特别进行有效标志610的拷贝。
微程序620也和有效标志610同样地存在于转移目的地系统200中。并且,两系统100、200各自的微程序620A、620B均是控制存储系统100、200的程序,是相同的。因此微程序620原则上可以不转移。但是当两系统100、200各自的微程序620A、620B的版本不同时,特别是转移源系统100的版本较新时,为了将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微程序620B的版本更新为最新版本,也可以转移微程序620B。作为转移方法,将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微程序620B置换为转移源系统100的微程序即可,因此直接拷贝(覆盖(上書き))转移源系统100的微程序620A。
接下来说明存储固有信息630。作为其中之一的序列号631是分配给存储系统100、200自身的号码,因此在转移源系统100和转移目的地系统200中分别为不同的值。例如在存储系统100、200的出售者支持购买其产品的用户的基础上,序列号631被用于识别该产品或用户。并且预想到实施数据转移、进行向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交接的用户希望继续接受与此前相同的支持。因此,也为了继续接受同样的支持而将转移源系统100的序列号631A向转移目的地系统200交接。即,将转移源系统100的序列号631A向转移目的地系统200拷贝。另一方面,在仅将转移源系统100的序列号631A拷贝到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情况下,两系统100、200的序列号631变得相同。将同一序列号631分配给多个存储系统100、200,在该信息的性质上是不理想的。因此,关于序列号631,将转移源系统100的序列号631A拷贝至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同时,将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序列号631B拷贝至转移源系统100。即转移源系统100和转移目的地系统200各自的序列号631互相替换。
作为存储固有信息630之一的IP地址632不存在于转移目的地系统200中。原因在于转移目的地系统200为运行前的状态,尚未进行网络的设定。IP地址632用于与主机400等进行连接,因此若通过数据转移而变更了IP地址632,则需要变更主机400等的设定。因此希望不进行变更地直接转移IP地址63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进行从转移源系统100向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替换(数据转移后,停止转移源系统100的运行,仅转移目的地系统200运行),因此即使将与转移源系统100相同的IP地址632分配给转移目的地系统200也没有问题。因此,关于IP地址632,将转移源系统100的IP地址直接拷贝至转移目的地系统200。
作为存储固有信息630之一的有偿功能信息633,与IP地址632同样地被直接交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进行存储系统100、200的替换,因此需要使转移源系统100中可以利用的有偿功能,在转移目的地系统200中也可以利用。因此直接将转移源系统100的有偿功能信息633A拷贝至转移目的地系统200。此外,有偿功能,若其许可(license)为一个,则是仅可以在一个存储系统100、200中利用的功能。在数据转移后,由于转移源系统100的运行停止,因此不在两系统100、200中利用相同的有偿功能,但为慎重起见,将转移源系统100的有偿功能无效化。例如,从转移源系统100的有偿功能信息633A中删除表示已转移的有偿功能的信息。
接下来说明结构信息640。HDD信息641如上所述是表示存储系统100、200的存储装置结构的信息。即HDD信息641是其存储系统100、200中特有的信息,不会通过数据转移而被变更。因此不进行HDD信息641的转移。
RAID组信息642是定义了RAID组150的结构的信息。另外,LU信息643是定义了LU结构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原样交接转移源系统100中的RAID组150和LU等的逻辑结构来替换为转移目的地系统200。因此,转移这些信息642、643以便不变更RAID组150或LU的结构。从而,关于LU信息643,直接将转移源系统100的LU信息拷贝至转移目的地系统200。另一方面,关于RAID组信息642,当两系统100、200之间的存储装置结构不同时,即使原样拷贝,转移目的地系统200也不一定正常动作。原因在于,在RAID组信息642中包含根据存储装置结构而决定的HDD号码或RAID组150的总容量等。因此通常对RAID组信息642进行适合于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存储装置结构的修正后进行拷贝。当考虑具体的处理时,例如在转移源系统100中生成修正后的新RAID组信息642B,将该生成的RAID组信息642B拷贝至转移目的地系统200。此外,当存储装置结构相同时,转移源系统100的RAID组信息642A被原样拷贝至转移目的地系统200。
参数信息644如上所述,是与存储系统100、200上连接的主机400相关的信息。在数据转移后,与所连接的主机400的关系中也没有变更,因此,关于参数信息644,将转移源系统100的参数信息原样拷贝至转移目的地系统200。
如上所述,跟踪650是在存储系统100、200中发生了故障时的故障信息。即跟踪650是该存储系统100、200特有的信息,因此不进行转移。
以上是系统信息600的转移方法的说明。接下来,参照图8具体说明当转移了图5所示的结构信息640时如何修正该结构信息640。
图8是表示数据转移后的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结构信息640B的一例的图。在此,以图5所示的结构信息640作为转移源系统100的结构信息640,在其符号上赋予“A”来进行说明。
当比较图5的HDD信息641A和图8的HDD信息641B时得知,转移源系统100和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存储装置结构不同。特别在本例中,两HDD140、240的容量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对RAID组信息642A进行修正后进行拷贝。
具体而言,对RAID组150的总容量和空容量进行修正。如上所述,RAID组150的总容量根据HDD140的容量和该RAID组150的奇偶校验的结构而求得。另外,空容量根据总容量和使用容量而求得。以RG号码为“0”的RAID组150来看,转移源系统100的HDD140的容量为“256GB”,因此其总容量为“1000GB”。与之相对,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HDD240的容量为“500GB”,因此将其总容量修正为“2000GB”。另外,如上所述,RG号码为“0”的RAID组150的使用容量为“200GB”。因此,通过将总容量从“1000GB”修正为“2000GB”而将空容量从“800GB”修正为“1800GB”(从总容量中减去使用容量而得的值)。
以下,参照图9至图14,对本实施方式的数据转移的步骤以及转移处理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数据转移的步骤的流程图。
首先,转移源系统100被设定为通常模式(转移用SW120:OFF、主SW150:ON)而启动(S101)。另外,转移目的地系统200被设定为机箱扩展模式(转移用SW220:ON、主SW250:ON)而启动(S102)。然后,在启动两系统100、200后,两系统100、200经由SAS电缆等通信电缆500相互连接(S103、S104)。
管理用PC300的转移工具310将规定的指示发送至转移源系统100的CTL110(S105)。该CTL110中的扩展器114对该指示进行应答,使该扩展器114中的数据转移专用端口的phy状态为有效。由此,RAID控制部112通过SAS控制器113可以识别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HDD240,并且成为可以向HDD240进行数据读写的状态(S106)。
到此为止是为了进行数据转移处理所需的准备操作,在完成该准备操作后可以进行数据转移。
转移工具310从转移源系统100取得RAID组信息642A以及LU信息643A(S107)。具体而言,首先转移工具310对转移源系统100的CTL110请求取得RAID组信息642A以及LU信息643A。接受请求的CTL110(RAID控制部112)从转移源系统100的HDD140中读出RAID组信息642A以及LU信息643A,将读出的信息642A、643A发送至转移工具310。
接着,转移工具310显示规定的用户选择画面,接受来自用户的选择(S108)。在用户选择画面中设有例如用于选择转移对象用户数据(以下也称为“转移对象数据”)的项目等。转移对象数据的选择,例如可以针对每个RAID组150或LU来进行。即针对每个RAID组150或LU可以决定是否转移其中所属的用户数据。具体而言,例如在选择转移对象的项目中,显示转移源系统100具有的RAID组150或LU的名称或ID等的一览。用户从该一览中选择想转移的用户数据所属的RAID组150或LU。此外,转移源系统100所具有的RAID组150或LU,可以根据在S107中取得的RAID组信息642A或LU信息643A而得知。另外也可以不设置这种用于选择转移对象数据的项目,而无条件地转移全部用户数据。
然后,根据来自用户的指示,转移工具310对转移源系统100的CTL110指示数据转移(S109)。此时,作为表示转移对象数据的信息而合并表示在S108中选择的RAID组150或LU的信息(ID等),向CTL110通知。
接收到数据转移指示的CTL110实施转移处理(S110)。RAID控制部112的CPU将HDD140中存储的转移程序621A载入存储器,执行所载入的程序621,由此实施转移处理。在后面详细描述转移处理。当转移处理完成时,CTL110向转移工具310通知转移的完成(S111)。
接收到转移完成通知的转移工具310显示该意思,通知给用户(S112)。
然后,脱离通信电缆500,断开两系统100、200(S113)。
然后,再次启动两系统100、200(S114、S115)。此时,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转移用SW被设定为OFF。
按照以上步骤来实施用户操作和管理用PC以及两系统100、200的处理,由此完成从转移源系统100向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数据转移。
此外,在转移工具310指示了转移后直到接收到转移完成通知为止的期间(S109至S112的期间),转移源系统100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向转移工具310报告转移处理的进展状况。并且,接收到报告的转移工具310可以通过GUI向用户报告转移处理的进展状况。由此,用户在管理用PC300上,除转移的指示以外还可以掌握该转移处理的进展状况。作为表示进展状况的信息(以下也称为“进展信息”)考虑了例如:转移对象数据的总容量和其中完成了转移的数据的容量之间的关系、全部转移对象LU和其中完成了转移的LU之间的关系、开始转移后的经过时间、到转移完成为止所需要的和预想的时间等。
另外,转移工具310也可以将从转移源系统100接收到的进展信息保存在文件等中。如此一来,即使在进行转移处理的中途中断了转移工具310,用户也可以得知该中断时刻的转移处理的进展状况。作为记录该进展信息的文件的一例而考虑图21所示的文件。如该图所示,在该文件900中包含例如:表示转移源系统100以及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信息、转移源系统100所取得的系统信息600(转移源系统100的系统信息600A或/和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系统信息600B)、表示在S108中由用户选择的指示内容的信息、进展信息等。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转移处理的流程图。本处理相当于图8中的S110。
接收到数据转移指示的转移源系统100的CTL110(S201),从转移目的地系统200取得系统信息600B(S202)。具体而言,RAID控制部112经由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扩展器214访问HDD240,从HDD240中读出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系统信息600B。在此所读出的系统信息600B中包含有效标志610B、微程序620B的版本信息622B、序列号631B、HDD信息641B(也可以根据需要而包含其它种类的系统信息要素)。读出的系统信息600B被存储在RAID控制部112所具备的存储器中。
接着,CTL110从HDD140取得本存储系统(即转移源系统)100的系统信息600A(S203)。具体而言,RAID控制部112访问本存储系统100的HDD140,从HDD140中读出系统信息600A,将读出的信息600存储在自身所具备的存储器中。在此,可以取得系统信息600A中包含的全部系统信息要素,也可以仅取得除未拷贝的系统信息要素(有效标志610或跟踪650等)以外的系统信息要素。
此后,进行系统信息600的转移处理(S204)。在后面描述系统信息600的转移处理。
然后,进行用户数据的转移处理(S205)。即,CTL110参照表示从转移工具310通知的转移对象的信息(例如LUN或RAID组150的ID),将根据该信息而确定的HDD140的转移对象数据转移至转移目的地系统200。具体而言,RAID控制部112从HDD140中将转移对象数据读出到自身的存储器后,将读出的数据经由通信电缆500传输至转移目的地系统200,向规定的HDD240的规定区域拷贝。以适合于S204中拷贝的转移后的系统信息600B的方式来决定拷贝了转移对象数据的HDD240及其区域。
在系统信息600以及用户数据的转移处理完成后,CTL110删除在转移源系统100的HDD140中存储的全部数据(系统信息600A和用户数据)(S206)。此外,在转移工具310的选择画面中可以选择是否进行这种删除,当用户选择不删除时也可以不进行S206的处理。
此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也可以进行如下处理。即在系统信息600中包含即使从主机400访问了一次存储装置时也变为“ON”的标志(以下也称为“访问标志”),在S202中取得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访问标志。此后判定该访问标志,当为“ON”时向转移工具310和用户通知已经利用了转移目的地系统200,中止转移处理。另一方面,当为“OFF”时按照S203~S205进行转移处理。
通过进行这样的处理,即使错误地将不是新的(存储了某数据)存储系统100、200作为转移目的地系统200时,也可以避免消除或破坏存储在转移目的地系统200中的数据。此外,访问标志可以是表示是否对每个HDD140、240、或对每个RAID组150、或对每个LU进行了访问的标志。
以上是本实施方式的转移处理的说明。以下,参照图11至图14说明系统信息600的转移处理。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系统信息600的转移处理的流程图。本处理相当于图10中的S204。
当开始系统信息600的转移处理时,转移源系统100的CTL110从S203中取得的本存储系统100的系统信息600A中选择一个系统信息要素(S301)。
接着,针对所选择的系统信息要素判定其类别(S302)。即判定所选择的系统信息要素与有效标志610、微程序620、存储固有信息630、结构信息640、跟踪650等中的哪种信息要素相对应。此外,当所选择的系统信息要素是存储固有信息630时,也判定其是序列号631、IP地址632还是有偿功能633。另外,当是结构信息640时,也判定其是HDD信息641、RAID组信息642、LU信息643还是参数信息644。
然后,CTL110关于所选择的系统信息要素,根据其类别而生成该信息要素所对应的转移后的系统信息要素,将生成的转移后的系统信息要素写入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HDD240(S303)。本处理根据所选择的系统信息要素的类别而有所不同,参照图12至图14针对每种类别对本处理进行详细说明。
针对本存储系统100的全部系统信息要素,在重复S301~S303的处理后(S304),结束本处理。此外,在S304后,在转移目的地系统中,若该信息要素组的内容相同,则可以将任意选择的信息要素组中的有效标志设定为有效,将另一方的信息要素组中的有效标志设定为无效。另外,若这两个信息要素组中至少一个系统信息要素有新旧之分,则可以将存在新系统信息要素的信息要素组中的有效标志设定为有效,将存在旧系统信息要素的信息要要素组中的有效标志设定为无效。
图12是表示与微程序620相关的转移处理的流程图。
当S302中判定的结果为所选择的系统信息要素是微程序620时,在S303中实施本处理。
首先,CTL110将转移源系统100的微程序620A的版本信息622A、与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微程序620B的版本信息622B进行比较(S401)。在S202以及S203中取得各个信息,存储在RAID控制部112所具备的存储器中。
当S401中的比较的结果为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微程序620B的版本比转移源系统100的微程序620A的版本老时(S401:是),将转移源系统100的微程序620A拷贝至转移目的地系统200。具体而言,RAID控制部112将其存储器中存储的转移源系统100的微程序620A经由SAS控制器113和扩展器114、214传输至转移目的地系统200,覆盖在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HDD240的存储了微程序620B的区域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系统信息600由两个信息要素组构成,因此可以在有效的信息要素组中原样保留老版本的微程序620B,仅在无效的信息要素组中覆盖新版本的微程序620A。
接着,改写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有效标志610B(S403)。即,为使S402中拷贝的新版本的微程序620B成为有效,而变更包含新版本的微程序620B的信息要素组中的有效标志610B。
另一方面,当S401中的比较的结果为,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微程序620B的版本比转移源系统100的微程序620A的版本新时、或它们相同时(S401:否),不进行微程序620的转移。
图13是表示与存储固有信息630相关的转移处理的流程图。
当S302中判定的结果为所选择的系统信息要素是存储固有信息630时,在S303中实施本处理。
当所选择的系统信息要素是有偿功能信息633时(S501:是),将转移源系统100的有偿功能信息633A拷贝至转移目的地系统200(S502)。
然后,将转移源系统100的有偿功能无效化(S503)。在本实施方式中,有偿功能信息633是表示所安装的有偿功能(可以利用的有偿功能)是何功能的信息,因此通过删除该信息将有偿功能无效化。此外,当有偿功能信息633是表示是否可以利用预安装的全部有偿功能的标志时,通过将该标志全部变更为“OFF”来将有偿功能无效化。
另外,当所选择的系统信息要素是序列号631时(S504:是),将转移源系统100的序列号631A和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序列号631B替换(S505)。即,RAID控制部112将其存储器中存储的转移源系统100的序列号631A覆盖在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HDD240的存储了序列号631B的区域中。另外,RAID控制部112将其存储器中存储的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序列号631B覆盖在本存储系统100的HDD140的存储了序列号631A的区域中。
而且,当所选择的系统信息要素是IP地址632时(S506:是),将转移源系统100的IP地址632A拷贝至转移目的地系统200(S507)。
图14是表示与结构信息640相关的转移处理的流程图。
当S302中判定的结果为所选择的系统信息要素是结构信息640时,在S303中实施本处理。
当所选择的系统信息要素是RAID组信息642或LU信息643时(S601:是),考虑到两系统100、200的存储装置结构的不同,修正转移源系统100的RAID组信息642A或LU信息643A(S602)。
然后,将修正后的RAID组信息642或LU信息643拷贝至转移目的地系统200(S603)。
另外,当所选择的系统信息要素是参数信息644时(S604:是),将转移源系统100的参数信息644B拷贝至转移源系统200(S604)。
而且,当所选择的系统信息要素是盘信息641时(S606:是),不进行转移处理。
以上是本实施方式的数据转移的步骤以及转移处理的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在后端不重复SAS地址而将存储系统彼此连接,可进行后端的数据转移。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数据转移中不仅可以转移用户数据,也可以转移系统信息600。因此,用户没必要为使转移后的存储系统的环境与转移前的环境相同,而在数据转移后重新设定系统信息。
<第二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向非运行中的存储系统100、200的数据转移以外,还考虑向运行中的存储系统100、200的数据转移。另外也考虑在数据转移后,两系统100、200并列地运行的情况。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限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设想的存储系统100、200的替换,也设想并列运行的两系统100、200间的全部或一部分用户数据的数据转移。实现本实施方式的存储系统100、200的结构、以及转移目的地系统200运行时的系统信息600的转移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存在部分差异。以下主要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
图15是表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数据转移控制装置的存储系统100、200的结构例的图。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转移源系统100和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经由通信电缆500相连。通信电缆500与系统I/F115、215所具备的接口匹配,可以是例如FC(Fibre Channel)电缆或LAN电缆等。另外,在转移源系统100上经由LAN等通信网络而连接管理用PC300。
管理用PC300和主机400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相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转移源系统100和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结构也基本相同,因此以转移源系统100为代表例来说明存储系统100、200的结构。此外,赋予了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符号相同的符号的各部,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各部相同。在此,说明新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的存储系统100中搭载了例如二重化的CTL110’和存储装置。存储装置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CTL110’中具备例如:上位I/F111、系统I/F115、CPU116、存储器117、数据传输控制部118和盘I/F119。
数据传输控制部118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RAID控制部112,与CPU116和存储器117连接,执行命令的处理。
盘I/F119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SAS控制器113和扩展器114,对来自数据传输控制部118的指示进行应答,对HDD140进行数据的写入或读出。
系统I/F115是用于与外部装置进行连接的接口。两系统100、200经由各自的系统I/F115、215连接。
图16是与转移目的地系统200处于运行中时系统信息600的转移相关的说明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数据转移后两系统100、200仍并列地运行。
不转移有效标志610、HDD信息641和跟踪650,以及微程序620根据其版本而转移或不转移,这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对除此以外的系统信息要素的转移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首先,对序列号631和IP地址632进行说明。由于转移目的地系统200处于运行中,因此这些系统信息要素631、632也存在于转移目的地系统200中。另外,数据转移后两系统100、200仍并列运行,因此也不需要替换这些系统信息要素631、632。因此不特别转移序列号631和IP地址632。但是,也可能存在想在转移源系统100和转移目的地系统200之间交换这些系统信息要素631、632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转移源系统100和转移目的地系统200各自的序列号631或IP地址632被互相替换。例如用户可以通过转移工具310提供的选择画面来选择是否进行这些系统信息要素631、632的替换。
有偿功能信息633,根据在哪个系统100、200中利用在转移源系统100中可以利用的有偿功能来改变其转移方法。即,当转移源系统100中可以利用的有偿功能在转移源系统100中继续利用的情况下,不进行有偿功能信息633的转移。另一方面,当转移源系统100中可以利用的有偿功能的全部或一部分在转移目的地系统200中利用时,将转移对象有偿功能追加到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有偿功能信息633B中。然后,从转移源系统100的有偿功能信息633A中删除该转移对象有偿功能。此外,在数据转移后,关于在哪个系统100、200中利用哪个有偿功能,与IP地址632相关的选择的情况相同地,可以通过转移工具310提供的选择画面来选择。
RAID组信息642、LU信息643以及参数信息644的各自的转移方法基本相同。若是RAID组信息642,则将定义转移对象RAID组150(转移源系统100的RAID组信息642A中包含的RAID组150的全部或一部分)的信息追加到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RAID组信息642B中。然后,从转移源系统100的RAID组信息642A中删除定义该转移对象RAID组的信息。另一方面,若是LU信息643,则将定义转移对象LU(转移源系统100的LU信息643A中包含的LU的全部或一部分)的信息追加到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LU信息643B中。然后,从转移源系统100的LU信息643A中删除定义该转移对象LU的信息。进而,若是参数信息644,则将定义转移对象主机组(转移源系统100的参数信息644A中包含的主机组的全部或一部分)的信息追加到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参数信息644B中。然后,从转移源系统100的参数信息644A中删除定义该转移对象主机组的信息。此外,关于转移哪个RAID组150、LU或主机组,如上所述可以通过转移工具310提供的选择画面来选择。
以上是转移目的地系统200处于运行中时系统信息600的转移方法的说明。接着,参照图17和图18,分别对按照该转移方法转移图5所示的结构信息640的情况、以及转移图6所示的参数信息644的情况进行具体说明。
图17是表示转移目的地系统200处于运行中时数据转移后的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结构信息640B’的一例的图。
当转移目的地系统200处于运行中时,与非运行中时(图8)不同,通常在转移目的地系统200中已经定义了RAID组150或LU。并且,对它们进行定义的信息被包含在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RAID组信息642B或LU信息643B中。在图17的情况下,以虚线包围的信息是对已定义的RAID组150或LU进行定义的信息。即在图17的情况下,已经定义了RG号码为“0”的RAID组150和LU号码为“0”的LU。以下,以RAID组150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当转移RAID组150时,将定义转移对象RAID组150的信息追加到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RAID组信息642B’中。因此,转移后的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结构信息640B’如图17所示,成为在对已定义的RAID组150和LU进行定义的信息(虚线部分)中追加对转移对象RAID组150以及LU进行定义的信息(虚线以外的部分)的形式。此外,除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对总容量和空容量进行修正以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修正RG号码和HDD号码等,以便与分配给转移对象RAID组150的RG号码和HDD240相符合。在本例中已经定义了RG号码为“0”的RAID组150,向该RAID组150分配了HDD号码为“0、1、2、3、4”的五个HDD240。因此,向转移对象RAID组150分配HDD号码为“0、1、2、3、4”的HDD240以外的未使用的HDD240。因此,向转移对象RAID组150分配HDD号码为“0、1、2、3、4”的HDD240以外的未使用的HDD240。因此,向RG号码为“1”的RAID组150分配HDD号码为“5、6、7、8、9”的五个HDD240。此外,图14中的RG号码为“1”的RAID组150相当于图5(转移前)中RG号码为“0”的RAID组150。
图18是表示转移目的地系统200处于运行中时数据转移后的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参数信息644B’的一例的图。
如上所述,参数信息644的转移方法与RAID组信息642或LU信息643的转移方法基本相同。即,当转移主机组时,将定义转移对象主机组的信息追加到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参数信息644B’中。因此,转移后的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参数信息644B’如图18所示,成为在已经定义的主机组(虚线部分)中追加对转移对象主机组进行定义的信息(虚线以外的部分)的形式。在此,所谓“主机组”是与主机模式相关联的一个以上逻辑单元(LU)。所谓“主机模式”是根据主机400的OS(操作系统)的种类而不同的I/O的形式(即输入输出形式)。存储系统能够对可以使主计算机400识别出的一个以上的LU,关联主机模式。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数据转移的步骤进行说明。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数据转移的步骤的流程图。
首先,将管理用PC300和转移源系统100、转移源系统100和转移目的地系统200分别连接(S701、S702)。由此,在转移源系统100的CTL110’和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CTL210’之间确立连接(S703)。
接着,启动转移工具310(S704)。当启动转移工具310时,转移工具310从转移源系统100取得RAID组信息642A、LU信息643A以及参数信息644A(S705)。
接着,转移工具310显示规定的用户选择画面,接受来自用户的选择(S706)。在此,例如上述那样,选择是否进行序列号631或IP地址632的替换、在哪个系统100、200中利用哪个有偿功能、转移哪个RAID组150、LU或主机组等。
此后,根据来自用户的指示,转移工具310对转移源系统100的CTL110’指示数据转移(S707)。此时,向CTL110’一并通知在S706中选择的各种信息。
接收到数据转移指示的CTL110’实施转移处理(S708)。CPU116将HDD140中存储的转移程序621A载入存储器117,执行载入的程序621,由此实施转移处理。转移处理中,仅系统信息600的转移方法改变,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当转移处理完成时,CTL110’向转移工具310通知转移完成(S709)。
接收到转移完成通知的转移工具310显示该意思,并通知给用户(S710)。
然后,脱离通信电缆500,断开两系统100、200(S711)。
然后,再次启动两系统100、200(S712、S713)。
在此,关于S108或S706中显示的用户选择画面,以选择转移对象LU的情况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20是表示用于选择转移对象LU的用户选择画面700、800的一例的图。
在画面700中设有例如可以选择将转移源系统100具有的全部LU作为转移对象LU、还是将其中一部分LU作为转移对象LU的复选框(check box)。如该图所示,当选择“全部”时,将全部LU作为转移对象LU。另一方面,当选择“一部分LU”时,显示用于具体选择哪个LU作为转移对象的画面800。
在画面800中设有例如与转移源系统100具有的全部或一部分LU相关的选择区域810、820、830。在各选择区域810、820、830中设有可以选择是否拷贝该LU的第一复选框811、821、831。另外,在各个第一复选框811、821、831的旁边设有第二复选框812、822、832,其可以用来选择在转移目的地系统200中自动生成该LU、还是不自动生成LU而是向已有的LU转移该LU的数据。如该图中的“LU00”和“LU01”那样,当在第一复选框811、821中选择“拷贝”时,与之对应的第二复选框812、822变为有效。另一方面,如“LU02”那样,当第一复选框831中选择“不拷贝”时,与之对应的第二复选框832变为无效。另外,如“LU00”那样,在第二复选框812中选择“自动生成”时,在转移目的地系统200中自动生成与“LU00”相当的LU。另一方面,在第二复选框822中选择“从已定义的LU中选择”时,显示可以选择转移目的地系统200具有的LU中的某一个LU的列表框823,可以选择已有的LU。在该图的情况下,由于选择了“LU10”,因此将转移源系统100的“LU02”的数据转移至转移目的地系统200的“LU10”。
此外,画面700、800的结构不限于此。选择区域810、820、830或复选框811、812、813、821、822、832或列表框823等画面结构要素可以配置在各种位置,也可以追加其它结构要素。另外,也可以代替复选框或列表框而使用其它用户界面。
以上是本实施方式的数据转移的步骤的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不限于存储系统100、200间的替换,在并列运行的存储系统100、200之间转移用户数据的全部或一部分时,除了用户数据以外还可以转移系统信息600。
上述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例子,并非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其它各种形态来实施。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想了转移源系统100和转移目的地系统200一对一连接的情况,但也可以对一个转移源系统100连接多个转移目的地系统200。并且也可以使同一数据能同时从一个转移源系统100向多个转移目的地系统200转移。

Claims (25)

1.一种由第一存储系统和第二存储系统构成的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存储系统具备:
具有多个物理端口的第一交换设备;
与所述多个物理端口中的一个以上的第一物理端口物理连接的第一存储装置;以及
与所述多个物理端口中的一个以上的第二物理端口物理连接的第一控制器,
所述第二存储系统具备:
具有多个物理端口的第二交换设备;
与所述多个物理端口中的一个以上的第四物理端口物理连接的第二存储装置;以及
与所述多个物理端口中的一个以上的第五物理端口物理连接的第二控制器,
所述第一交换设备所具备的所述多个物理端口中的一个以上的第三物理端口、与所述第二交换设备所具备的所述多个物理端口中的一个以上的第六物理端口不经由主机地相互进行物理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一交换设备中的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三物理端口和所述第二交换设备中的所述一个以上的第六物理端口,访问所述第二存储装置,
其中,作为物理端口的属性有第一属性和第二属性,当相互物理连接的物理端口的属性分别为第一属性时,不可以进行这些物理端口间的逻辑连接,但当上游的物理端口的属性为第一属性、下游的物理端口的属性为第二属性时,可以进行这些物理端口间的逻辑连接,
所述第二交换设备以规定的输入为契机,将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三物理端口的属性变更为第二属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控制器和/或所述第二交换设备以规定的输入为契机,切断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五物理端口和所述第二控制器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
当相互物理连接的双方的物理端口的状态为有效时,在所述双方的物理端口间可以进行逻辑连接,
所述第二交换设备以规定的输入为契机,使所述一个以上的第六物理端口的状态为有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交换设备以所述规定的输入的取消为契机,将所述一个以上的第六物理端口的状态从有效变更为无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中,
在初期,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三物理端口的状态为无效,
所述第一交换设备,当接收到规定的指示时,将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三物理端口的状态从无效变更为有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交换设备的地址是以规定规则决定的缺省地址,
所述第二交换设备以规定的输入为契机,将所述第二交换设备的地址从所述缺省地址变更为其它地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交换设备以所述规定的输入的取消为契机,将所述第二交换设备的地址从所述其它地址恢复为所述缺省地址。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规定的指示,是所述第一控制器对接收到第一指示进行应答从所述第一控制器发布的第二指示,
所述第一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一交换设备中的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三物理端口、和所述第二交换设备中的所述一个以上的第六物理端口,将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装置中的数据转移至所述第二存储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
当相互物理连接的双方的物理端口的状态为有效时,在所述双方的物理端口间可以进行逻辑连接,
作为物理端口的属性有第一属性和第二属性,当相互物理连接的物理端口的属性分别为第一属性时,不可以进行这些物理端口间的逻辑连接,但当上游的物理端口的属性为第一属性、下游的物理端口的属性为第二属性时,可以进行这些物理端口间的逻辑连接,
所述一个以上的第六物理端口的状态为无效,并且所述第二交换设备的地址是以规定规则决定的缺省地址,
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三物理端口的状态为无效,
所述第二交换设备以规定的输入为契机,切断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五物理端口和所述第二控制器的逻辑连接,将所述一个以上的第六物理端口的状态从无效变更为有效,将所述第二交换设备的地址从所述缺省地址变更为其它地址,将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三物理端口的属性变更为第二属性,
所述第一交换设备,当接收到规定的指示时,将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三物理端口的状态从无效变更为有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交换设备以所述规定的输入的取消为契机,将所述一个以上的第六物理端口的状态从有效变更为无效,将所述第二交换设备的地址从所述其它地址恢复为所述缺省地址。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存储系统还具备模式指定部,该模式指定部是由用户指定所述第二存储系统的模式的用户接口,
所谓所述规定的输入,是指定表示所述第二存储系统作为所述第一存储系统的增设系统而工作的增设模式,
所谓所述规定的输入的取消,是指定所述增设模式以外的模式。
12.一种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
具有多个物理端口的交换设备;
与所述多个物理端口中的一个以上的第一物理端口物理连接的存储装置;以及
与所述多个物理端口中的一个以上的第二物理端口物理连接的控制器,
所述交换设备所具备的所述多个物理端口中包含,与其它存储系统中的其它交换设备所具备的多个物理端口中的一个以上的物理端口不经由主机地相互物理连接的一个以上的第三物理端口,
其中,作为物理端口的属性有第一属性和第二属性,当相互物理连接的物理端口的属性分别为第一属性时,不可以进行这些物理端口间的逻辑连接,但当上游的物理端口的属性为第一属性、下游的物理端口的属性为第二属性时,可以进行这些物理端口间的逻辑连接,
所述交换设备以规定的输入为契机,将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三物理端口的属性变更为第二属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存储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器和/或所述交换设备以规定的输入为契机,切断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二物理端口和控制器的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存储系统,其中,
当相互物理连接的双方的物理端口的状态为有效时,在所述双方的物理端口间可以进行逻辑连接,
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三物理端口的状态为无效,
所述其它存储系统中的其它交换设备以规定的输入为契机,基于路由表将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三物理端口的状态从无效变更为有效,
其中,在所述路由表中针对每个第三物理端口记录了物理端口的号码、物理端口的状态、物理端口的属性及SAS地址。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存储系统,其中,
所述其它存储系统中的其它交换设备以规定的输入的取消为契机,基于所述路由表将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三物理端口的状态从有效变更为无效。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存储系统,其中,
在初期,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三物理端口的状态为无效,
所述交换设备,在没有规定的输入的状态下,当接收到规定的指示时,将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三物理端口的状态从无效变更为有效。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存储系统,其中,
所述其它存储系统中的其它交换设备的地址是以规定规则决定的缺省地址,
所述交换设备以规定的输入为契机,基于路由表将所述其它存储系统中的其它交换设备的地址从所述缺省地址变更为其它地址,
其中,在所述路由表中针对每个第三物理端口记录了物理端口的号码、物理端口的状态、物理端口的属性及SAS地址。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存储系统,其中,
所述交换设备以规定的输入的取消为契机,基于所述路由表将所述其它存储系统中的其它交换设备的地址从所述其它地址恢复为所述缺省地址。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存储系统,其中,
所述规定的指示,是所述控制器对接收到第一指示进行应答从所述控制器发布的第二指示,
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交换设备中的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三物理端口、和所述其它存储系统的其它交换设备中的一个以上的物理端口,将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中的数据转移至所述其它存储系统中具有的存储装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存储系统,其中,
当相互物理连接的双方的物理端口的状态为有效时,在所述双方的物理端口间可以进行逻辑连接,
作为物理端口的属性有第一属性和第二属性,当相互物理连接的物理端口的属性分别为第一属性时,不可以进行这些物理端口间的逻辑连接,但当上游的物理端口的属性为第一属性、下游的物理端口的属性为第二属性时,可以进行这些物理端口间的逻辑连接,
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三物理端口的状态为无效,并且所述交换设备的地址为以规定规则决定的缺省地址,
在初期,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三物理端口的状态为无效,
所述交换设备以规定的输入为契机,切断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二物理端口和所述控制器的逻辑连接,将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三物理端口的状态从无效变更为有效,将所述交换设备的地址从所述缺省地址变更为其它地址,将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三物理端口的属性变更为第二属性。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存储系统,其中,
所述其它存储系统中的其它交换设备以规定的输入的取消为契机,基于路由表将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三物理端口的状态从有效变更为无效,将所述其它存储系统中的其它交换设备的地址从所述其它地址恢复为所述缺省地址,
其中,在所述路由表中针对每个第三物理端口记录了物理端口的号码、物理端口的状态、物理端口的属性及SAS地址。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存储系统,其中,
所述交换设备,在没有规定的输入的状态下,当接收到规定的指示时,将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三物理端口的状态从无效变更为有效。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存储系统,其中,
还具备模式指定部,该模式指定部是由用户指定所述存储系统的模式的用户接口,
所谓所述规定的输入,是指定表示所述存储系统作为其它存储系统的增设系统而工作的增设模式,
所谓所述规定的输入的取消,是指定所述增设模式以外的模式。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存储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器包含SAS控制器,
所述交换设备是SAS扩展器,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二物理端口是与所述SAS控制器物理连接的一个以上的物理端口。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存储系统,其中,
所述存储装置由预先搭载的多个媒体驱动器构成,
以用户不能更换的方式搭载所述多个媒体驱动器。
CN2008101089017A 2007-07-30 2008-06-06 在后端连接的存储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592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98098 2007-07-30
JP2007198098 2007-07-30
JP2007198098A JP4945363B2 (ja) 2007-07-30 2007-07-30 バックエンドで接続される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9278A CN101359278A (zh) 2009-02-04
CN101359278B true CN101359278B (zh) 2012-07-18

Family

ID=40091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0890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59278B (zh) 2007-07-30 2008-06-06 在后端连接的存储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37638A1 (zh)
EP (1) EP2026190A3 (zh)
JP (1) JP4945363B2 (zh)
CN (1) CN1013592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79678A (ja) * 2008-09-26 2010-04-08 Hitachi Ltd 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の切替えを制御する装置
WO2010140189A1 (en) * 2009-06-02 2010-12-09 Hitachi, Ltd. Storage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s for the same
US8769070B2 (en) * 2010-03-19 2014-07-01 Netapp, Inc. SAS domain management and SSP data handling over ethernet
US8219719B1 (en) * 2011-02-07 2012-07-10 Lsi Corporation SAS controller with persistent port configuration
TW201416852A (zh) * 2012-10-23 2014-05-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磁碟陣列卡自動修護方法及系統
US9026706B2 (en) * 2012-12-14 2015-05-05 Lsi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multiple expanders in an SAS topology having the same address
US9779003B2 (en) 2013-06-12 2017-10-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afely mapping and unmapping host SCSI volumes
US9274989B2 (en) 2013-06-12 2016-03-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mpersonating SCSI ports through an intermediate proxy
US9940019B2 (en) * 2013-06-12 2018-04-1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Online migration of a logical volume between storage systems
US8819317B1 (en) 2013-06-12 2014-08-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rocessing input/output requests using proxy and owner storage systems
US9274916B2 (en) 2013-06-12 2016-03-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Unit attention processing in proxy and owner storage systems
US9769062B2 (en) 2013-06-12 2017-09-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Load balancing input/output operations between two computers
CN104216805B (zh) * 2014-08-26 2016-03-23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高端磁盘阵列后端磁盘柜链路失效保护系统和方法
TWI609378B (zh) * 2016-06-15 2017-12-21 慧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儲存裝置與操作方法
JP6740911B2 (ja) * 2017-01-16 2020-08-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ポート切替プログラム、ポート切替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US11003357B2 (en) * 2019-09-13 2021-05-11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Managing single path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host and a storage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44347A (en) * 1990-09-24 1996-08-06 Emc Corporation Data storage system controlled remote data mirroring with respectively maintained data indices
JP4704659B2 (ja) * 2002-04-26 2011-06-1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記憶装置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および記憶制御装置
JP2004102374A (ja) * 2002-09-05 2004-04-02 Hitachi Ltd データ移行装置を有する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US8301809B2 (en) * 2003-07-02 2012-10-30 Infortrend Technology, Inc. Storage virtualization computer system and external controller thereof
JP2005140980A (ja) * 2003-11-06 2005-06-02 Nitto Denko Corp 積層フィルム
JP4634136B2 (ja) * 2004-12-24 2011-02-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記憶制御システム
JP2006252019A (ja) * 2005-03-09 2006-09-21 Hitachi Ltd ストレージ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US8352649B2 (en) * 2005-06-09 2013-01-08 Infortrend Technology, Inc. Storage virtualization subsystem architecture
EP1896922A1 (en) * 2005-06-27 2008-03-12 EMC Corporation Multiplexing system
US7624206B2 (en) * 2005-09-29 2009-11-24 Emc Corporation RAID data storage system with SAS expansion
JP4783086B2 (ja) * 2005-08-04 2011-09-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ストレージアクセス制限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7198098A (ja) 2006-01-30 2007-08-09 Kubota Matsushitadenko Exterior Works Ltd 化粧建築板
US7536508B2 (en) * 2006-06-30 2009-05-19 Dot Hill System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haring SATA drives in active-active RAID controller system
US7584325B2 (en) * 2006-07-26 2009-09-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RAID storage system in a processor blade enclosure
JP5082337B2 (ja) * 2006-08-23 2012-11-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9278A (zh) 2009-02-04
EP2026190A3 (en) 2012-01-25
EP2026190A2 (en) 2009-02-18
JP4945363B2 (ja) 2012-06-06
JP2009032204A (ja) 2009-02-12
US20090037638A1 (en) 2009-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59278B (zh) 在后端连接的存储系统
CN101359277B (zh) 转移系统信息要素的存储系统
JP4681374B2 (ja) ストレージ管理システム
CN101064656B (zh) 存储集群系统和数据处理方法
CN104699423B (zh) Linux系统中绑定盘符的方法和装置
CN1312602C (zh) 应用管理系统、管理装置和管理方法
CN100520695C (zh) 存储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20050193231A1 (en) SAN/ storage self-healing/capacity planning system and method
JP5113537B2 (ja) 計算機システム、管理計算機及びデータ管理方法
EP1492308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supporting configuration of storage system
CN104160383A (zh) 用于旧有硬件与软件的增强型重新主机代管能力
CN104956311A (zh) 存储系统以及存储控制方法
US20100131950A1 (en) Storage system and virtual interface management method
CN101799743A (zh) 用于逻辑卷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EP2081127A1 (en) Controller for controlling logical volume-related settings
US8918571B2 (en) Exposing expanders in a data storage fabric
WO2014068618A1 (en) Storage system and license management method
US8341140B2 (en)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method for storage system
KR101532189B1 (ko) 네트워크 시스템, 보수 작업 관리 방법, 처리 장치 및 기록 매체
JP4400515B2 (ja) 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ストレージ装置、論理ディスク接続関係変更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9791531A (zh) Usb设备过滤
JP6072049B2 (ja) スイッチ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ゾーニング設定方法
CN102160027B (zh) 数据处理系统中保留逻辑通信路径的方法和设备
JP2015215708A (ja) ストレージ制御装置、ストレージ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ストレージ制御方法
CN102132245A (zh) 具有执行格式化或粉碎功能的存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8

Termination date: 2017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