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55119B - 采用全光学膜体系的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采用全光学膜体系的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55119B
CN101355119B CN2007101194748A CN200710119474A CN101355119B CN 101355119 B CN101355119 B CN 101355119B CN 2007101194748 A CN2007101194748 A CN 2007101194748A CN 200710119474 A CN200710119474 A CN 200710119474A CN 101355119 B CN101355119 B CN 1013551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ito
adopt
type contact
contact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1947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55119A (zh
Inventor
伊晓燕
王良臣
王国宏
李晋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Semiconductor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Semiconductor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Semiconductors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Semiconductor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071011947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551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55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51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551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51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d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采用全光学膜体系的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包括:在衬底上依次外延生长N型接触层、有源区和P型接触层;刻蚀,将器件隔离;在P型接触层上制作ITO光学膜;在ITO光学膜上制作光学高反膜,部分区域裸露;在光学高反膜上和裸露的ITO膜区域制作金属膜,构成器件的P电极;将绝缘的衬底去除,裸露出氮化镓N型接触层;在氮化镓N型接触层表面制作ITO导电光学减反膜;对ITO导电光学减反膜进行表面粗化处理;在ITO导电光学减反膜上制作金属电极;在芯片表面沉积介质膜,以进行表面钝化保护;将金属电极区域的介质膜去除,进行压焊封装,完成器件的制作。

Description

采用全光学膜体系的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是一种采用全光学膜体系的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尤其适用于垂直结构、自支撑衬底的高效发光二极管的制作。
背景技术
大功率GaN基LED可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背光源、交通信号显示、汽车等各类运输工具照明、户外全色信息显示、景观照明、军用照明、LCD杯光源等领域,具有具有光电转换效率高、绿色环保、寿命长、响应速度快、色彩丰富、全固体化、体积小等优点,是人类照明史上继爱迪生发明白炽灯之后的又一次革命。20世纪90年代初期,基于III族氮化物的蓝光发光二极管(LED)研制成功,从而使得LED发光光谱覆盖整个可见光范围,解决了LED缺色的问题,用于照明的白光LED研制也因此成为可能。与传统白炽灯相比,LED具有节能、环保、冷光源、发光效率高、显色指数高和工作寿命长等突出优点。然而,目前白光LED的光效距离通用照明所要求的160-2001m/w的指标还有相当远的距离,电流分布不均匀、光提取效率低和散热能力差是功率型LED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技术瓶颈。垂直结构LED就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的一种新的解决方案,相比传统的正装结构和倒装结构LED,采用上下电极的垂直结构可以有效的解决电流分布不均匀、散热能力差等问题,但光学特性,即提取效率改善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特点,采用全光学膜体系制作新型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提供一种提取效率高、电流分布均匀、散热能力优良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全光学膜体系的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利用金属化学有机气相沉积方法在衬底上依次外延生长氮化镓N型接触层、多量子阱有源区和氮化镓P型接触层;
步骤2: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电子回旋共振、反应离子刻蚀干法刻蚀技术进行器件隔离;
步骤3:在氮化镓P型接触层上采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制作ITO光学膜;
步骤4:采用离子束溅射技术在ITO光学膜上制作一层光学高反膜,高反膜采用网状结构,即ITO光学膜部分区域被光学高反膜覆盖,部分区域裸露,该结构通过光刻剥离技术得到;
步骤5:采用热蒸发、电子束蒸发技术在光学高反膜上和裸露的ITO膜区域制作一层金属膜,用作二次反射镜和键合层,该ITO光学膜、光学高反膜与金属膜构成器件的P电极;
步骤6:P电极制作完成后与硅、铜高热导率衬底键合;
步骤7:采用激光剥离、湿法腐蚀技术将绝缘的衬底去除,裸露出氮化镓N型接触层;
步骤8:采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在氮化镓N型接触层表面制作ITO导电光学减反膜;
步骤9:采用湿法腐蚀技术对ITO导电光学减反膜进行表面粗化处理;
步骤10:在ITO导电光学减反膜上制作金属电极;
步骤11:采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芯片表面沉积介质膜,以进行表面钝化保护;
步骤12:将金属电极区域的介质膜去除,进行压焊封装,完成器件的制作。
其中衬底为蓝宝石衬底或者氮化镓衬底。
其中衬底为氮化镓衬底时步骤6、步骤7省略。
其中光学高反膜采用剥离技术形成网状结构,使得金属膜与ITO光学膜接触,实现P电极引线。
其中光学高反膜采用离子束溅射技术得到,为高、低折射率交替的多层介质膜。
其中金属膜采用基于高反射率金属银或者铝的多层金属膜体系。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及特点,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一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材料结构;
图2是本发明的P电极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键合后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制作完成后结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图2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图4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发明一种采用全光学膜体系的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利用金属化学有机气相沉积方法在衬底10上依次外延生长氮化镓N型接触层11、多量子阱有源区12和氮化镓P型接触层13,该衬底10为蓝宝石衬底;
步骤2: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电子回旋共振、反应离子刻蚀干法刻蚀技术进行器件隔离;
步骤3:在氮化镓P型接触层13上采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制作ITO光学膜20;
步骤4:采用离子束溅射技术在ITO光学膜20上制作一层光学高反膜21,高反膜采用网状结构,即ITO光学膜20部分区域被光学高反膜21覆盖,部分区域裸露,该结构通过光刻剥离技术得到;该光学高反膜21采用剥离技术形成网状结构,使得金属膜22与ITO光学膜20接触,实现P电极引线;该光学高反膜21采用离子束溅射技术得到,为高、低折射率交替的多层介质膜;
步骤5:采用热蒸发、电子束蒸发技术在光学高反膜21上和裸露的ITO膜区域制作一层金属膜22,用作二次反射镜和键合层,该ITO光学膜20、光学高反膜21与金属膜22构成器件的P电极;该金属膜22采用基于高反射率金属银或者铝的多层金属膜体系;
步骤6:P电极制作完成后与硅、铜高热导率衬底30键合;
步骤7:采用激光剥离、湿法腐蚀技术将绝缘的蓝宝石衬底10去除,裸露出氮化镓N型接触层11;
步骤8:采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在氮化镓N型接触层11表面制作ITO导电光学减反膜40;
步骤9:采用湿法腐蚀技术对ITO导电光学减反膜40进行表面粗化处理;
步骤10:在ITO导电光学减反膜40上制作金属电极41;
步骤11:采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芯片表面沉积介质膜42,以进行表面钝化保护;
步骤12:将金属电极41区域的介质膜42去除,进行压焊封装,完成器件的制作。
上述的方法是以衬底10为蓝宝石衬底时的制作步骤。
若衬底10为氮化镓衬底时,其基本步骤相同,其区别是可以省略步骤6和步骤7。
请再参阅图1-图4,图1-图4是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的材料结构基本制作流程,其制作过程包括P电极复合膜系制备、键合、衬底剥离、N电极减反膜系制备。
采用MOCVD技术依次在衬底10上外延生长氮化镓N型接触层11、多量子阱有源区12、氮化镓P型接触层13,材料结构如图1所示。衬底10采用蓝宝石衬底或者氮化镓衬底,其中蓝宝石衬底为绝缘衬底,氮化镓衬底是导电衬底。对材料进行清洗,去除表面有机物和氧化层。在氮化镓P型接触层13表面采用电子束蒸发(EB)技术制作ITO光学膜20,经500℃氧气氛围退火,ITO光学膜20的透过率可以达到90%以上,同时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氮化镓折射率为2.4,与外界空气或者封装材料的折射率差较大,界面反射率高造成大量的光线损失,ITO光学膜20折射率介于氮化镓与封装材料之间,可以有效降低界面反射损失,同时ITO光学膜20对可见光透过率高,是一种难得的光学导电薄膜。ITO光学膜20的厚度设计按照减反膜设计原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提取效率。ITO光学膜20制作完成后,采用离子束溅射技术在ITO光学膜20上制作一层光学高反膜21,高反膜采用高、低折射率交替的多层介质膜构成,反射率可以达到99%,优于通常采用的高反射率金属反射镜。高折射率介质膜可选用氧化钽(Ta2O5)、氧化钛(TiO2)等,低折射率介质膜可选用二氧化硅(SiO2)、氟化镁(MgF2)等。由于该光学高反膜21不导电,所以采用网状结构,其结构俯视图如图5所示,即:ITO光学膜20部分区域被光学高反膜21覆盖,部分区域裸露,以便于制作电极引线。该光学高反膜21网状结构采用光刻剥离技术得到,光学高反膜21覆盖的区域面积在器件的电学特性和光学特性之间进行折中,本实施例采用二分之一器件面积。采用热蒸发、电子束蒸发(EB)技术在光学高反膜21上制作一层金属膜22,结构如图4,该金属膜22采用基于银或者铝的多层金属膜体系,用作二次反射镜和键合层。上述ITO光学膜20、光学高反膜21与金属膜22构成器件的P电极,该结构综合考虑光学、电学特性,有利于提高垂直结构LED的效率。P电极制作完成后,与硅、铜、锗等高热导率衬底30键合,有利于降低器件热阻,提高器件可靠性。采用激光剥离、湿法腐蚀技术、干法刻蚀技术将衬底10去除,裸露出氮化镓N型接触层11,实现衬底转移。采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在氮化镓N型接触层11表面制作ITO导电光学减反膜40,该膜层的设计遵循减反膜设计原理,即有利于提高提取效率,还可以用作电流扩展层,在整个器件内部实现均匀的电流分布,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可靠性。采用湿法腐蚀技术对ITO导电光学减反膜40进行表面粗化处理,减少界面全反射造成光线损失,有效提高器件提取效率。在ITO导电光学减反膜40上制作金属电极41,该电极结构综合考虑器件的电流分布和串联电阻,结构如图6所示。采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系统在器件表面及边缘沉积介质膜42,如图5所示,进行表面钝化及器件保护,提高器件的可靠性。将金属电极41区域的介质膜42去除,进行压焊封装。
尽管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详细地展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还应该指出,对于本专业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对其形式和细节进行各种改变,而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采用全光学膜体系的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利用金属化学有机气相沉积方法在衬底上依次外延生长氮化镓N型接触层、多量子阱有源区和氮化镓P型接触层;
步骤2: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电子回旋共振、反应离子刻蚀干法刻蚀技术进行器件隔离;
步骤3:在氮化镓P型接触层上采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制作ITO光学膜;
步骤4:采用离子束溅射技术在ITO光学膜上制作一层光学高反膜,高反膜采用网状结构,即ITO光学膜部分区域被光学高反膜覆盖,部分区域裸露,该结构通过光刻剥离技术得到;
步骤5:采用热蒸发、电子束蒸发技术在光学高反膜上和裸露的ITO膜区域制作一层金属膜,用作二次反射镜和键合层,该ITO光学膜、光学高反膜与金属膜构成器件的P电极;
步骤6:P电极制作完成后与硅、铜高热导率衬底键合;
步骤7:采用激光剥离、湿法腐蚀技术将绝缘的衬底去除,裸露出氮化镓N型接触层;
步骤8:采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在氮化镓N型接触层表面制作ITO导电光学减反膜;
步骤9:采用湿法腐蚀技术对ITO导电光学减反膜进行表面粗化处理;
步骤10:在ITO导电光学减反膜上制作金属电极;
步骤11:采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芯片表面沉积介质膜,以进行表面钝化保护;
步骤12:将金属电极区域的介质膜去除,进行压焊封装,完成器件的制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全光学膜体系的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光学高反膜采用剥离技术形成网状结构,使得金属膜与ITO光学膜接触,实现P电极引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全光学膜体系的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光学高反膜采用离子束溅射技术得到,为高、低折射率交替的多层介质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全光学膜体系的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金属膜采用基于高反射率金属银或者铝的多层金属膜体系。
CN2007101194748A 2007-07-25 2007-07-25 采用全光学膜体系的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 Active CN1013551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194748A CN101355119B (zh) 2007-07-25 2007-07-25 采用全光学膜体系的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194748A CN101355119B (zh) 2007-07-25 2007-07-25 采用全光学膜体系的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5119A CN101355119A (zh) 2009-01-28
CN101355119B true CN101355119B (zh) 2010-08-18

Family

ID=40307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194748A Active CN101355119B (zh) 2007-07-25 2007-07-25 采用全光学膜体系的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551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327300A1 (en) * 2009-06-25 2010-12-3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ontact for a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CN102130260B (zh) * 2010-09-30 2013-09-18 映瑞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2110749B (zh) * 2010-11-15 2012-06-27 山东大学 基于激光器的SiC衬底LED大面积可控表面粗化刻蚀方法
CN102064251B (zh) * 2010-11-23 2012-12-05 吉林大学 一种大功率SiC衬底垂直结构发光管及其制备方法
US8299488B2 (en) * 2010-12-16 2012-10-30 King Dragon International Inc. LED chip
CN102214745B (zh) * 2011-06-13 2013-05-15 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氮化镓基半导体发光器件的制造方法
TW201347225A (zh) * 2012-05-10 2013-11-16 wei-rong Zhong 類垂直式發光二極體及其製作方法
CN102723429A (zh) * 2012-06-25 2012-10-10 钟伟荣 一种类垂直式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03606601B (zh) * 2013-10-21 2016-08-24 溧阳市东大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台阶型发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
CN103606608A (zh) * 2013-10-21 2014-02-26 溧阳市东大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高出光效率的垂直型发光二极管
CN103594567B (zh) * 2013-10-21 2016-06-08 溧阳市东大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高出光效率的垂直型发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
CN103606611B (zh) * 2013-10-26 2016-04-27 溧阳市东大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高出光效率的垂直型发光二极管
CN104064639A (zh) * 2014-07-04 2014-09-24 映瑞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垂直型led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5742450B (zh) * 2016-04-07 2018-03-02 南昌大学 可照射出特定平面几何图形光斑led芯片的制备方法及结构
CN112133801A (zh) * 2020-09-25 2020-12-25 厦门大学 一种氮化镓基谐振腔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6108A (zh) * 2002-06-25 2004-02-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半导体发光元件,其制造方法及安装方法
CN1612367A (zh) * 2003-10-27 2005-05-04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电极结构以及具有该电极结构的半导体发光器件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6108A (zh) * 2002-06-25 2004-02-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半导体发光元件,其制造方法及安装方法
CN1612367A (zh) * 2003-10-27 2005-05-04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电极结构以及具有该电极结构的半导体发光器件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伊晓燕,马龙,郭金霞,王良臣,李晋闽.大功率倒装结构GaN LED p电极研究.半导体学报26增刊.2005,26增刊161-16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5119A (zh) 2009-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55119B (zh) 采用全光学膜体系的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
US7704764B2 (en) Fabrication method of GaN power LEDs with electrodes formed by composite optical coatings
CN202423369U (zh) 发光二极管芯片
TWM255518U (en) Vertical electrode structure of Gallium Nitride based LED
CN111244244B (zh) 一种大功率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WO2015003564A1 (zh) 一种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01465398B (zh) 一种基于二次衬底转移技术的单电极白光led的制备方法
CN102751415B (zh) 具有垂直结构的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7863432B (zh) 一种提升led性能的led制备方法以及led芯片
CN101026215B (zh) 具有垂直结构的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0246934B (zh) 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制作方法及发光二极管芯片
CN102130254B (zh) 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0176525A (zh) 亚波长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82006A (zh) Led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1303105B (zh) 一种可提升发光二极管led发光效率的结构
CN100481534C (zh)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01060150A (zh) 一种在SiC衬底上制备的发光二极管
TWI608633B (zh) 發光二極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203674245U (zh) Led 结构
CN205231098U (zh) 发光二极管装置
CN102130250A (zh)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02130251B (zh)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US8247832B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3378220A (zh) 一种高压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TW200822392A (en) Solid-state lighting device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