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55119A - 采用全光学膜体系的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采用全光学膜体系的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55119A CN101355119A CNA2007101194748A CN200710119474A CN101355119A CN 101355119 A CN101355119 A CN 101355119A CN A2007101194748 A CNA2007101194748 A CN A2007101194748A CN 200710119474 A CN200710119474 A CN 200710119474A CN 101355119 A CN101355119 A CN 10135511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m
- ito
- substrate
- gallium nitride
- adop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d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采用全光学膜体系的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包括:在衬底上依次外延生长N型接触层、有源区和P型接触层;刻蚀,将器件隔离;在P型接触层上制作ITO光学膜;在ITO光学膜上制作光学高反膜,部分区域裸露;在光学高反膜上和裸露的ITO膜区域制作金属膜,构成器件的P电极;将绝缘的衬底去除,裸露出氮化镓N型接触层;在氮化镓N型接触层表面制作ITO导电光学减反膜;对ITO导电光学减反膜进行表面粗化处理;在ITO导电光学减反膜上制作金属电极;在芯片表面沉积介质膜,以进行表面钝化保护;将金属电极区域的介质膜去除,进行压焊封装,完成器件的制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是一种采用全光学膜体系的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尤其适用于垂直结构、自支撑衬底的高效发光二极管的制作。
背景技术
大功率GaN基LED可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背光源、交通信号显示、汽车等各类运输工具照明、户外全色信息显示、景观照明、军用照明、LCD杯光源等领域,具有具有光电转换效率高、绿色环保、寿命长、响应速度快、色彩丰富、全固体化、体积小等优点,是人类照明史上继爱迪生发明白炽灯之后的又一次革命。20世纪90年代初期,基于III族氮化物的蓝光发光二极管(LED)研制成功,从而使得LED发光光谱覆盖整个可见光范围,解决了LED缺色的问题,用于照明的白光LED研制也因此成为可能。与传统白炽灯相比,LED具有节能、环保、冷光源、发光效率高、显色指数高和工作寿命长等突出优点。然而,目前白光LED的光效距离通用照明所要求的160-200lm/w的指标还有相当远的距离,电流分布不均匀、光提取效率低和散热能力差是功率型LED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技术瓶颈。垂直结构LED就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的一种新的解决方案,相比传统的正装结构和倒装结构LED,采用上下电极的垂直结构可以有效的解决电流分布不均匀、散热能力差等问题,但光学特性,即提取效率改善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特点,采用全光学膜体系制作新型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提供一种提取效率高、电流分布均匀、散热能力优良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全光学膜体系的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利用金属化学有机气相沉积方法在衬底上依次外延生长氮化镓N型接触层、多量子阱有源区和氮化镓P型接触层;
步骤2: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电子回旋共振、反应离子刻蚀干法刻蚀技术进行器件隔离;
步骤3:在氮化镓P型接触层上采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制作ITO光学膜;
步骤4:采用离子束溅射技术在ITO光学膜上制作一层光学高反膜,高反膜采用网状结构,即ITO光学膜部分区域被光学高反膜覆盖,部分区域裸露,该结构通过光刻剥离技术得到;
步骤5:采用热蒸发、电子束蒸发技术在光学高反膜上和裸露的ITO膜区域制作一层金属膜,用作二次反射镜和键合层,该ITO光学膜、光学高反膜与金属膜构成器件的P电极;
步骤6:P电极制作完成后与硅、铜高热导率衬底键合;
步骤7:采用激光剥离、湿法腐蚀技术将绝缘的衬底去除,裸露出氮化镓N型接触层;
步骤8:采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在氮化镓N型接触层表面制作ITO导电光学减反膜;
步骤9:采用湿法腐蚀技术对ITO导电光学减反膜进行表面粗化处理;
步骤10:在ITO导电光学减反膜上制作金属电极;
步骤11:采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芯片表面沉积介质膜,以进行表面钝化保护;
步骤12:将金属电极区域的介质膜去除,进行压焊封装,完成器件的制作。
其中衬底为蓝宝石衬底或者氮化镓衬底。
其中衬底为氮化镓衬底时步骤6、步骤7省略。
其中光学高反膜采用剥离技术形成网状结构,使得金属膜与ITO光学膜接触,实现P电极引线。
其中光学高反膜采用离子束溅射技术得到,为高、低折射率交替的多层介质膜。
其中金属膜采用基于高反射率金属银或者铝的多层金属膜体系。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及特点,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一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材料结构;
图2是本发明的P电极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键合后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制作完成后结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图2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图4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发明一种采用全光学膜体系的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利用金属化学有机气相沉积方法在衬底10上依次外延生长氮化镓N型接触层11、多量子阱有源区12和氮化镓P型接触层13,该衬底10为蓝宝石衬底;
步骤2: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电子回旋共振、反应离子刻蚀干法刻蚀技术进行器件隔离;
步骤3:在氮化镓P型接触层13上采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制作ITO光学膜20;
步骤4:采用离子束溅射技术在ITO光学膜20上制作一层光学高反膜21,高反膜采用网状结构,即ITO光学膜20部分区域被光学高反膜21覆盖,部分区域裸露,该结构通过光刻剥离技术得到;该光学高反膜21采用剥离技术形成网状结构,使得金属膜22与ITO光学膜20接触,实现P电极引线;该光学高反膜21采用离子束溅射技术得到,为高、低折射率交替的多层介质膜;
步骤5:采用热蒸发、电子束蒸发技术在光学高反膜21上和裸露的ITO膜区域制作一层金属膜22,用作二次反射镜和键合层,该ITO光学膜20、光学高反膜21与金属膜22构成器件的P电极;该金属膜22采用基于高反射率金属银或者铝的多层金属膜体系;
步骤6:P电极制作完成后与硅、铜高热导率衬底30键合;
步骤7:采用激光剥离、湿法腐蚀技术将绝缘的蓝宝石衬底10去除,裸露出氮化镓N型接触层11;
步骤8:采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在氮化镓N型接触层11表面制作ITO导电光学减反膜40;
步骤9:采用湿法腐蚀技术对ITO导电光学减反膜40进行表面粗化处理;
步骤10:在ITO导电光学减反膜40上制作金属电极41;
步骤11:采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芯片表面沉积介质膜42,以进行表面钝化保护;
步骤12:将金属电极41区域的介质膜42去除,进行压焊封装,完成器件的制作。
上述的方法是以衬底10为蓝宝石衬底时的制作步骤。
若衬底10为氮化镓衬底时,其基本步骤相同,其区别是可以省略步骤6和步骤7。
请再参阅图1-图4,图1-图4是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的材料结构基本制作流程,其制作过程包括P电极复合膜系制备、键合、衬底剥离、N电极减反膜系制备。
采用MOCVD技术依次在衬底10上外延生长氮化镓N型接触层11、多量子阱有源区12、氮化镓P型接触层13,材料结构如图1所示。衬底10采用蓝宝石衬底或者氮化镓衬底,其中蓝宝石衬底为绝缘衬底,氮化镓衬底是导电衬底。对材料进行清洗,去除表面有机物和氧化层。在氮化镓P型接触层13表面采用电子束蒸发(EB)技术制作ITO光学膜20,经500℃氧气氛围退火,ITO光学膜20的透过率可以达到90%以上,同时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氮化镓折射率为2.4,与外界空气或者封装材料的折射率差较大,界面反射率高造成大量的光线损失,ITO光学膜20折射率介于氮化镓与封装材料之间,可以有效降低界面反射损失,同时ITO光学膜20对可见光透过率高,是一种难得的光学导电薄膜。ITO光学膜20的厚度设计按照减反膜设计原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提取效率。ITO光学膜20制作完成后,采用离子束溅射技术在ITO光学膜20上制作一层光学高反膜21,高反膜采用高、低折射率交替的多层介质膜构成,反射率可以达到99%,优于通常采用的高反射率金属反射镜。高折射率介质膜可选用氧化钽(Ta2O5)、氧化钛(TiO2)等,低折射率介质膜可选用二氧化硅(SiO2)、氟化镁(MgF2)等。由于该光学高反膜21不导电,所以采用网状结构,其结构俯视图如图5所示,即:ITO光学膜20部分区域被光学高反膜21覆盖,部分区域裸露,以便于制作电极引线。该光学高反膜21网状结构采用光刻剥离技术得到,光学高反膜21覆盖的区域面积在器件的电学特性和光学特性之间进行折中,本实施例采用二分之一器件面积。采用热蒸发、电子束蒸发(EB)技术在光学高反膜21上制作一层金属膜22,结构如图4,该金属膜22采用基于银或者铝的多层金属膜体系,用作二次反射镜和键合层。上述ITO光学膜20、光学高反膜21与金属膜22构成器件的P电极,该结构综合考虑光学、电学特性,有利于提高垂直结构LED的效率。P电极制作完成后,与硅、铜、锗等高热导率衬底30键合,有利于降低器件热阻,提高器件可靠性。采用激光剥离、湿法腐蚀技术、干法刻蚀技术将衬底10去除,裸露出氮化镓N型接触层11,实现衬底转移。采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在氮化镓N型接触层11表面制作ITO导电光学减反膜40,该膜层的设计遵循减反膜设计原理,即有利于提高提取效率,还可以用作电流扩展层,在整个器件内部实现均匀的电流分布,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可靠性。采用湿法腐蚀技术对ITO导电光学减反膜40进行表面粗化处理,减少界面全反射造成光线损失,有效提高器件提取效率。在ITO导电光学减反膜40上制作金属电极41,该电极结构综合考虑器件的电流分布和串联电阻,结构如图6所示。采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系统在器件表面及边缘沉积介质膜42,如图5所示,进行表面钝化及器件保护,提高器件的可靠性。将金属电极41区域的介质膜42去除,进行压焊封装。
尽管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详细地展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还应该指出,对于本专业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对其形式和细节进行各种改变,而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采用全光学膜体系的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利用金属化学有机气相沉积方法在衬底上依次外延生长氮化镓N型接触层、多量子阱有源区和氮化镓P型接触层;
步骤2: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电子回旋共振、反应离子刻蚀干法刻蚀技术进行器件隔离;
步骤3:在氮化镓P型接触层上采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制作ITO光学膜;
步骤4:采用离子束溅射技术在ITO光学膜上制作一层光学高反膜,高反膜采用网状结构,即ITO光学膜部分区域被光学高反膜覆盖,部分区域裸露,该结构通过光刻剥离技术得到;
步骤5:采用热蒸发、电子束蒸发技术在光学高反膜上和裸露的ITO膜区域制作一层金属膜,用作二次反射镜和键合层,该ITO光学膜、光学高反膜与金属膜构成器件的P电极;
步骤6:P电极制作完成后与硅、铜高热导率衬底键合;
步骤7:采用激光剥离、湿法腐蚀技术将绝缘的衬底去除,裸露出氮化镓N型接触层;
步骤8:采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在氮化镓N型接触层表面制作ITO导电光学减反膜;
步骤9:采用湿法腐蚀技术对ITO导电光学减反膜进行表面粗化处理;
步骤10:在ITO导电光学减反膜上制作金属电极;
步骤11:采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芯片表面沉积介质膜,以进行表面钝化保护;
步骤12:将金属电极区域的介质膜去除,进行压焊封装,完成器件的制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全光学膜体系的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衬底为蓝宝石衬底或者氮化镓衬底。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采用全光学膜体系的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衬底为氮化镓衬底时步骤6、步骤7省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全光学膜体系的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光学高反膜采用剥离技术形成网状结构,使得金属膜与ITO光学膜接触,实现P电极引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全光学膜体系的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光学高反膜采用离子束溅射技术得到,为高、低折射率交替的多层介质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全光学膜体系的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金属膜采用基于高反射率金属银或者铝的多层金属膜体系。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1194748A CN101355119B (zh) | 2007-07-25 | 2007-07-25 | 采用全光学膜体系的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1194748A CN101355119B (zh) | 2007-07-25 | 2007-07-25 | 采用全光学膜体系的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55119A true CN101355119A (zh) | 2009-01-28 |
CN101355119B CN101355119B (zh) | 2010-08-18 |
Family
ID=40307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1194748A Active CN101355119B (zh) | 2007-07-25 | 2007-07-25 | 采用全光学膜体系的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355119B (zh) |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64251A (zh) * | 2010-11-23 | 2011-05-18 | 吉林大学 | 一种大功率SiC衬底垂直结构发光管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110749A (zh) * | 2010-11-15 | 2011-06-29 | 山东大学 | 基于激光器的SiC衬底LED大面积可控表面粗化刻蚀方法 |
CN102130260A (zh) * | 2010-09-30 | 2011-07-20 | 映瑞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2214745A (zh) * | 2011-06-13 | 2011-10-12 | 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氮化镓基半导体发光器件的制造方法 |
CN102479916A (zh) * | 2010-11-26 | 2012-05-30 | 金龙国际公司 | 发光二极管芯片结构 |
CN102723429A (zh) * | 2012-06-25 | 2012-10-10 | 钟伟荣 | 一种类垂直式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
CN102804417A (zh) * | 2009-06-25 | 2012-11-28 | 飞利浦拉米尔德斯照明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半导体发光器件的接触 |
CN103594567A (zh) * | 2013-10-21 | 2014-02-19 | 溧阳市东大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高出光效率的垂直型发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 |
CN103606611A (zh) * | 2013-10-26 | 2014-02-26 | 溧阳市东大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高出光效率的垂直型发光二极管 |
CN103606608A (zh) * | 2013-10-21 | 2014-02-26 | 溧阳市东大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高出光效率的垂直型发光二极管 |
CN103606601A (zh) * | 2013-10-21 | 2014-02-26 | 溧阳市东大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台阶型发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 |
TWI449211B (zh) * | 2012-05-10 | 2014-08-11 | ||
CN104064639A (zh) * | 2014-07-04 | 2014-09-24 | 映瑞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垂直型led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CN105742450A (zh) * | 2016-04-07 | 2016-07-06 | 南昌大学 | 照射出特定平面几何图形光斑的led芯片的制备方法及结构 |
CN112133801A (zh) * | 2020-09-25 | 2020-12-25 | 厦门大学 | 一种氮化镓基谐振腔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140474A1 (en) * | 2002-06-25 | 2004-07-2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bonding the same |
KR100799857B1 (ko) * | 2003-10-27 | 2008-01-31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전극 구조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반도체 발광 소자 |
-
2007
- 2007-07-25 CN CN2007101194748A patent/CN101355119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695099B2 (en) | 2009-06-25 | 2023-07-04 | Lumileds Llc | Contact for a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
CN102804417A (zh) * | 2009-06-25 | 2012-11-28 | 飞利浦拉米尔德斯照明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半导体发光器件的接触 |
CN106057987A (zh) * | 2009-06-25 | 2016-10-26 | 飞利浦拉米尔德斯照明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半导体发光器件的接触 |
CN106057987B (zh) * | 2009-06-25 | 2020-06-16 | 飞利浦拉米尔德斯照明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半导体发光器件的接触 |
CN102804417B (zh) * | 2009-06-25 | 2016-08-03 | 飞利浦拉米尔德斯照明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半导体发光器件的接触 |
CN102130260B (zh) * | 2010-09-30 | 2013-09-18 | 映瑞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2130260A (zh) * | 2010-09-30 | 2011-07-20 | 映瑞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2110749A (zh) * | 2010-11-15 | 2011-06-29 | 山东大学 | 基于激光器的SiC衬底LED大面积可控表面粗化刻蚀方法 |
CN102064251A (zh) * | 2010-11-23 | 2011-05-18 | 吉林大学 | 一种大功率SiC衬底垂直结构发光管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479916A (zh) * | 2010-11-26 | 2012-05-30 | 金龙国际公司 | 发光二极管芯片结构 |
CN102479916B (zh) * | 2010-11-26 | 2014-08-13 | 金龙国际公司 | 发光二极管芯片结构 |
CN102214745B (zh) * | 2011-06-13 | 2013-05-15 | 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氮化镓基半导体发光器件的制造方法 |
CN102214745A (zh) * | 2011-06-13 | 2011-10-12 | 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氮化镓基半导体发光器件的制造方法 |
TWI449211B (zh) * | 2012-05-10 | 2014-08-11 | ||
CN102723429A (zh) * | 2012-06-25 | 2012-10-10 | 钟伟荣 | 一种类垂直式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
CN103606601A (zh) * | 2013-10-21 | 2014-02-26 | 溧阳市东大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台阶型发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 |
CN103594567B (zh) * | 2013-10-21 | 2016-06-08 | 溧阳市东大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高出光效率的垂直型发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 |
CN103606601B (zh) * | 2013-10-21 | 2016-08-24 | 溧阳市东大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台阶型发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 |
CN103606608A (zh) * | 2013-10-21 | 2014-02-26 | 溧阳市东大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高出光效率的垂直型发光二极管 |
CN103594567A (zh) * | 2013-10-21 | 2014-02-19 | 溧阳市东大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高出光效率的垂直型发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 |
CN103606611B (zh) * | 2013-10-26 | 2016-04-27 | 溧阳市东大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高出光效率的垂直型发光二极管 |
CN103606611A (zh) * | 2013-10-26 | 2014-02-26 | 溧阳市东大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高出光效率的垂直型发光二极管 |
CN104064639A (zh) * | 2014-07-04 | 2014-09-24 | 映瑞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垂直型led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CN105742450A (zh) * | 2016-04-07 | 2016-07-06 | 南昌大学 | 照射出特定平面几何图形光斑的led芯片的制备方法及结构 |
CN112133801A (zh) * | 2020-09-25 | 2020-12-25 | 厦门大学 | 一种氮化镓基谐振腔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55119B (zh) | 2010-08-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55119B (zh) | 采用全光学膜体系的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 | |
US7704764B2 (en) | Fabrication method of GaN power LEDs with electrodes formed by composite optical coatings | |
CN202423369U (zh) | 发光二极管芯片 | |
CN111244244B (zh) | 一种大功率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 |
TWM255518U (en) | Vertical electrode structure of Gallium Nitride based LED | |
WO2015003564A1 (zh) | 一种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1465398B (zh) | 一种基于二次衬底转移技术的单电极白光led的制备方法 | |
CN102751415B (zh) | 具有垂直结构的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1887938A (zh) | 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1257072A (zh) | 一种立体式空间分布电极的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0176525A (zh) | 亚波长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863432B (zh) | 一种提升led性能的led制备方法以及led芯片 | |
CN101026215B (zh) | 具有垂直结构的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0246934B (zh) | 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制作方法及发光二极管芯片 | |
CN103682006A (zh) | Led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1303105B (zh) | 一种可提升发光二极管led发光效率的结构 | |
CN100481534C (zh) |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1060150A (zh) | 一种在SiC衬底上制备的发光二极管 | |
TWI608633B (zh) | 發光二極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
CN203674245U (zh) | Led 结构 | |
CN106848005A (zh) | 提升亮度的倒装led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 |
CN205231098U (zh) | 发光二极管装置 | |
CN102130250A (zh) |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2130251B (zh) |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 |
US8247832B2 (en) |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