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51587B - 横机的选针装置 - Google Patents

横机的选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51587B
CN101351587B CN200680049793XA CN200680049793A CN101351587B CN 101351587 B CN101351587 B CN 101351587B CN 200680049793X A CN200680049793X A CN 200680049793XA CN 200680049793 A CN200680049793 A CN 200680049793A CN 101351587 B CN101351587 B CN 1013515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selection
slyder
cam
needle se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4979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51587A (zh
Inventor
山野浩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51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15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515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15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 D04B15/36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 D04B15/36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 D04B15/36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two needle beds in V-form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66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 D04B15/68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knitting instruments used
    • D04B15/78Electrical devic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66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 D04B15/82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eedle cams us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导针三角(45),作用于选针底脚片的选择用针踵,通过突出部(45a)强制性地下压至B位置。由第一选针促动器(50)进行选针时,选针片由上升用选针片引导三角(48)的上升部(48b)上推至与选针底脚片的H位置对应的位置,选针底脚片被上推至H位置。能够通过导针三角(45)的突出部(45a)和上升用选针片引导三角(48)的2个上升部(48a、48b),实现出没式选针底脚片下降三角的功能,能够废除可动部分。

Description

横机的选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横机的选针装置,相对于在针床上并列设置的多个织针,分别选择编织动作。
背景技术
以往,在横机中,对收容于在针床上并列设置的多个针槽且可进行滑动位移的织针,用搭载在沿着针床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三角座滑架上的选针装置进行选择,并通过编织用三角系统驱动,进行编织动作。织针的编织动作,以作为成圈、集圈、浮线作为基本动作。在成圈中,使织针的前端的针钩进入齿口,至此为止保持的线圈从针钩清除。在集圈中,使至此为止保持的线圈以不会从针钩清除的程度进入齿口。在浮线中,不使针钩进入齿口。并且,在使针床夹着齿口前后相对的横机中,可在针床之间进行使线圈移动的移圈的动作,在三角座滑架上还搭载有移圈用三角系统。
图4表示织针1的大致结构。织针1是舌针,针2的前端侧向齿口进退而进行编织动作。在针2的前端侧,设有用于形成线圈的针钩3和开闭针钩3的针舌4。在针2的基端侧连接有挺针片5。在针2的中间部分的侧面,还设有移圈时保持所交接的线圈的移圈片6。在挺针片5上,设有编织或接收线圈等的动作时驱动的编织动作用针踵7和移圈动作用针踵8。挺针片5的基端侧受到选针底脚片9的推压。选针底脚片9的出没,通过对选择用针踵10的推压的有无来控制。对选择用针踵10的推压,通过配置在选择用针踵10的轨迹上的压针片来进行。选针底脚片9,在选针片11的作用下向齿口侧被上推。选针片11,在其前端侧具有将选针片11往下压以使其远离齿口的下降用针踵12,在基端侧具有将选针片11朝向齿口上推的上升用针踵13。在下降用针踵12和上升用针踵13之间,设有多个例如图所示的8个位置中的1个选针用针踵14。选针用针踵14的位置被设定为相邻的针织1彼此依次不同。
图5简要表示收容图4所示的织针1的针槽15的结构。在三角座滑架沿着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针床16上,以一定的节距立起设置有针板17。针槽15形成在针板17之间,在针槽15中收容有各织针1。针床16的前端侧面对齿口18。可动沉降片19与织针1的针2一起相对于齿口18进退。可动沉降片19,由弹簧19a施力,以使其进入齿口18,进行将用织针1编织的针织物向齿口18的下方压下等的作用。
在附图中,选针底脚片10和选针片11,位于离齿口18最远的基底位置上,选针片11在可选针的状态下在针槽15内上升。选针片11的上升用针踵13向齿口18侧被上推时,选针底脚片9也向齿口18侧被上推,但即使将选针片11的下降用针踵12往下压以使其远离齿口18,选针底脚片9因针槽15内的滑动阻力也还保持上推后的位置。在选针片11的下部设有凹部11a,在与针槽15内的贯通构件15a之间具有间隙。推压选针片11的选择用针踵14时,选针片11的基端侧在沉入针槽15内部,直到凹部11a与贯通构件15a接触为止,对上升用针踵13的上推不发挥作用。沉入针槽15内的状态的选针片11,上推基端侧的下部11b而使其针槽15内浮起,能够恢复可选针的状态。
图6表示搭载在三角座滑架上、对图4的织针1进行选针,选择性地进行编织、移圈动作的三角系统20的例子。三角系统20在1个三角座滑架上例如装载有2组。1组三角系统20,包括交接两用移圈三角21、固定起针三角22、可动起针三角23、弯纱三角24、导针三角25、选针底脚片下降三角26、下降用选针片引导三角27、上升用选针片引导三角28以及选针片起针三角29。在三角系统20上,还包括选针促动器30、集圈压针片31、半压针片32、固定压针片33以及选针片浮起三角34。下面,由三角座滑架的中央线20a区分决定各三角等属于右侧的三角系统20还是属于左侧的三角系统20。其中,相对于后行侧的三角系统20的选针的功能,由属于先行侧的三角系统20的三角等分担。
交接两用移圈三角21作用于图4所示的挺针片5的移圈动作用针踵8,固定起针三角22、可动起针三角23、弯纱三角24作用于挺针片5的编织动作用针踵7。弯纱三角24还被称作成圈三角,可移动而调整从齿口18拉入织针1的量。交接两用移圈三角21和可动起针三角23,以从三角座滑架的底板交替出没的方式切换。选针底脚片下降三角26,从齿口18侧的侧方推压底脚片9的选择用针踵10,强制性地向基端侧下压至作为基底位置的B位置。下降用选针片引导三角27,通过向选针促动器30侧突出的下降部27a、27b下压选针片11的下降用针踵12,直到选针促动器30的位置为止,对选针片11进行引导以下降至基底位置。已选针的选针片11,可通过从上升用选针片引导三角28向齿口18侧突出的上升部28a将选针底脚片9上推至作为中间位置的H位置,并且可通过选针片起针三角29将底脚片9上推至作为进入位置的A位置。
由各选针促动器30进行的选针,可通过使选针片11的选针用针踵14不沉入针槽15内来进行。一旦选针片11成为不选针状态而沉入针槽15内时,选针片11不受上升用选针片引导三角28、选针片起针三角29以及选针促动器30的作用。选针片11的基端侧的下部11b移动至选针片浮起三角34的位置时,沉入针槽15的状态的选针片11浮起,受到上升用选针片引导三角28、选针片起针三角29以及选针促动器30的作用。
图7A表示三角座滑架向左移动时相对于图6的右侧的三角系统20的选针中的位置的转变状态,图7B表示选针片11的选针状态。设想在图6的右侧表示的三角系统20成为后行侧的情况,即,装载三角系统20的三角座滑架向左侧移动的情况。通过右侧的三角系统20编织或进行移圈动作的织针1的选针,在左侧的三角系统20的右侧、右侧的三角系统20的左侧,通过2阶段的选针促动器30来进行。受到左侧的三角系统20的作用的织针1,无论选针底脚片9在A、H、B中的哪一位置,都通过左侧的三角系统20的右侧的选针底脚片下降三角25强制性地下降至B位置后,接受左侧的三角系统20的右侧的选针促动器30的选针。在该第一段的选针促动器30中,进行2阶段的选针后在使选针底脚片9位于A或H位置的情况下进行选针,在位于B位置的情况下不选针,使选针片11沉入针槽15内。
另外,选针片11,由配置在左侧的三角系统20中的下降用选针片引导三角27的下降部27a下压至与选针底脚片9的B位置对应的位置,并接受选针。织针1被选针时,由于选针片11通过上升用选针片引导三角28的上升部28a从与选针底脚片9的B位置对应的位置被上推至与H位置对应的位置,因而选针底脚片9也被上推至H位置。不被选针的选针片11,保持与选针底脚片9的B位置对应的位置而通过上升部28a和选针片起针三角29,因而选针底脚片9也保持B位置。
由上升部28a上推至与选针底脚片9的H位置对应的位置的选针片11,由下降用选针片引导三角27中配置在左右的三角系统20的中间的下降部27b,被上推至与选针底脚片9的B位置对应的位置。通过上升部28a被上推至H位置的选针底脚片9,保持H位置。
选针片11被右侧的三角系统20的左侧的选针促动器30选针时,受到选针片起针三角29的作用,被上推至与选针底脚片9的A位置对应的位置,选针底脚片9也被上推至A位置。选针片11不被右侧的三角系统20的左侧的选针促动器30选针时,选针片11在与选针底脚片9的B位置对应的位置通过选针片起针三角29,选针底脚片9保持H位置。即,在第二段的选针促动器30中,在使选针底脚片9位于A位置的情况下进行选针,在使选针底脚片9位于H位置的情况下不选针,使选针片11沉入针槽15内。沉入针槽15内的选针片11,在选针片浮起三角34将选针片11的基端侧的下部11b从针槽15的底部侧上推时,在针槽15内浮起。
如图6所示,在选针底脚片9的选择用针踵10在H的位置和B的位置通过的轨迹中,配置有集圈压针片31、半压针片32、固定压针片33的所述任一压针片推压选择用针踵10时,选针底脚片9沉入针槽15内,挺针片5的基端侧也沉入针槽15内,编织动作用针踵7不受固定起针三角22及可动起针三角23的作用。集圈压针片31和半压针片32为切换式,可相对于在H位置被选针的织针1,切换集圈或接受线圈的动作。设三角系统20之间的配置节距为P时,固定压针片33设在配置一对选针底脚片下降三角26的范围W1外。
另外,右侧的三角系统20的左侧的选针底脚片下降三角26,由于使被选针的选针底脚片9的选择用针踵10通过,因而处于不从三角座滑架的底板突出的沉没状态。并且,左侧的三角系统20的右侧的选针片起针三角29也处于沉没状态。即,选针底脚片下降三角26和选针片起针三角29,与三角座滑架的移动方向对应地切换出没状态。切换出没状态的驱动,例如通过搭载在三角座滑架上的马达来进行,或利用如在日本特开平5-156553号公报的0002段落记载的磁铁吸附来进行。其中,在日本特开平5-156553号公报中,没有利用如织针1一样的舌针,而利用了通过相对于针主体相对滑动位移的导针片开闭针主体的针钩的复合针。
在如图6所示的以往的三角系统20中,在导针三角25的下侧配置一对选针底脚片下降三角26,以在选针底脚片9复位到B位置后进行A、H、B这3位置的定位。其中,后行侧的选针底脚片下降三角26需要处于沉没状态,以不会对在H位置、A位置被选针的选针底脚片9的选择用针踵10所通过的轨迹产生影响。
但是,设置如出没式的选针底脚片下降三角26一样的可动部分时,选针装置的制造成本上升,花费操作、维护的工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废除如出没式的选针底脚片下降三角这样的可动部分的横机的选针装置。
本发明的横机的选针装置,搭载在沿着针床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三角座滑架上,对于用于控制各织针的驱动用针踵是否受到编织用三角系统的作用的出没状态的选针底脚片进行定位并切换,以在非选择的基底位置、由第一选针促动器选择的中间位置以及由第二选针促动器选择的进入位置这3个位置依次向齿口侧上升,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针三角,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作用于设在选针底脚片上的选择用针踵,在第一选针促动器和第二选针促动器之间将选针底脚片向基底位置引导,
下降用选针片引导三角,具有:第一下降部,将选针片引导至基底位置以接受第一选针促动器的选针;以及第二下降部,将选针片引导至基底位置以接受第二选针促动器的选针,和
上升用选针片引导三角,具有:第一上升部,在第一选针促动器和导针三角的突出部之间,仅将由第一选针促动器选针的选针片引导至中间位置;以及第二上升部,在导针三角的突出部和下降用选针片引导三角的第二下降部之间,仅将由第一选针促动器选针的选针片引导至中间位置。
并且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使搭载在三角座滑架上的编织用三角系统的端部的选针促动器、下降用选针片引导三角的下降部以及上升用选针片引导三角的上升部,在该端部成为后行侧时分别作为上述第一选针促动器、上述第一下降部和上述第一上升部发挥作用,在该端部成为先行侧时分别作为上述第二选针促动器、上述第二下降部和上述第二上升部发挥作用。
并且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选针底脚片被定位在上述基底位置时将上述选择用针踵推压成沉没状态的压针片,从上述下降用选针片引导三角的上述第二下降部开始动作。
并且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压针片的推压范围内,配置有弯纱三角。
根据本发明,如果通过第一选针促动器对选针片进行选针,则选针底脚片由导针三角的突出部引导至基底位置时,即使选针片也下降至基底位置,还是能够通过上升用选针片引导三角的第二上升部上升至中间位置,因而可通过突出部将下降至基底位置的选针底脚片上升至中间位置。并且,由于不通过第一选针促动器选针的选针片,不由上升用选针片引导三角的第二上升部上升,因而能够将选针底脚片保持在由突出部下降后的基底位置。上升用选针片引导三角的第一上升部对选针片的引导,不对定位产生影响。三角座滑架的移动方向如果反转,则上升用选针片引导三角的第一上升部和第二上升部交换功能。如果预先固定2个上升部,由于与三角座滑架的移动方向对应地,作为第二上升部发挥作用的一侧能够反映第一选针促动器的选针结果,因而可通过配置在第一及第二选针促动器之间的固定式的突出部和上升用选针片引导三角的第一及第二上升部实现出没式选针底脚片下降三角的功能。由于能够废除如出没式选针底脚片下降三角这样的可动部分,因而能够降低成本并提高动作的稳定性。
并且根据本发明,能够使搭载在三角座滑架上的编织用三角系统的端部的选针促动器、下降用选针片引导三角的下降部以及上升用选针片引导三角的上升部,在其端部成为后行侧时分别作为第一选针促动器、第一下降部以及第一上升部发挥作用。并且,能够使编织用三角系统的端部的选针促动器、下降用选针片引导三角的下降部以及上升用选针片引导三角的上升部,在三角座滑架的移动方向被反转而其端部成为先行侧时分别作为第二选针促动器、第二下降部以及第二上升部发挥作用,从而能够减少三角座滑架的端部所需的宽度。
并且根据本发明,第一选针促动器的选针结果,反映在上升用选针片引导三角的第二上升部中。由于将选针底脚片定位在基底位置时,由第一选针促动器而成为不选针状态,因而在第二上升部中,选针底脚片的位置可保持基底位置。由于使作用于选针底脚片的选择用针踵的压针片从紧接着第二上升部的下降用选针片引导三角的第二下降部开始动作,因而能够减少仅选针部所需的部分的宽度,使编织部分的宽度比以往变宽而实现编织的稳定化,或使编织部分的宽度与以往相等而实现三角座滑架的小型化。
并且根据本发明,在选针底脚片被定位在基底位置时将选择用针踵推压成沉没状态的压针片的推压范围内配置有弯纱三角,因而能够使推压选针底脚片用压针片以防止参与编织的织针的编织动作用针踵,不与弯纱三角发生干涉而通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括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横机的选针装置39的三角系统40的大致结构的俯视图。
图2A是表示相对于图1的右侧的三角系统40,三角座滑架向左移动时的选针中的位置的转变状态的图。
图2B是表示与图2A对应的选针片11的选针状态的图。
图3A是关于图1的右侧的三角系统40,三角座滑架向左移动时的选针中的位置的转变状态的图。
图3B是关于图1的右侧的三角系统40,三角座滑架向右移动时的选针中的位置的转变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以往的织针1的大致结构的侧视图。
图5是简要表示收容图4所示的织针1的针槽15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以往的三角系统20的大致结构的俯视图。
图7A是表示相对于图6的右侧的三角系统20,三角座滑架向左移动时的选针中的位置的转变状态的图。
图7B是表示与图7A对应的选针片11的选针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包括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横机的选针装置39的三角系统40的大致结构。该三角系统40,关于编织、移圈,与图6所示的三角系统20相同地具有作用于图4所示的织针1的功能。三角系统40,与三角系统20相同地,在1个三角座滑架上例如装载有2组。由中央线40a分开的1组三角系统40,包括交接两用移圈三角41、固定起针三角42、可动起针三角43、弯纱三角44、导针三角45、下降用选针片引导三角47、上升用选针片引导三角48、选针片起针三角49、选针促动器50、集圈压针片51、半压针片52、固定压针片53以及选针片浮起三角54。设在中央的齿口侧的交接两用移圈三角41和可动起针三角43交替地切换,任一方从三角座滑架的底板突出时,另一方不突出。作为成圈三角的弯纱三角44,为了调整后行侧从齿口引入织针1的量即线圈密度,可以使其移动。其中,不包括相当于如图6所示的出没式的选针底脚片下降三角25的构件,其功能可由从下降用导针三角45的下侧中央突出的突出部45a来实现。
作为横机的选针装置39,例如在三角座滑架向左移动时,相对于右侧的三角系统40,左侧的三角系统40的右侧的选针促动器50成为第一选针促动器,右侧的三角系统40的左侧的选针促动器50成为第二选针促动器。并且,在三角座滑架向右移动时,右侧的三角系统40的右侧的选针促动器50成为第二选针促动器。同一选针促动器50,在向右移动的反转前的向左移动时作为第一选针促动器发挥功能。这种选针促动器50的动作,虽然与图6的三角系统20相同,但在横机的选针装置39中,具有突出部45a的导针三角45和具有2个上升部48a、48b的上升用选针片引导三角48与图6的导针三角25和上升用选针片引导三角28不同。
导针三角45,与图6的导针三角25相同地,作用于图4的选针底脚片9的选择用针踵10,如果是处于作为进入位置的A位置,则会被强制性地向基端侧下压直到作为中间位置的H位置。选针片11,由下降用选针片引导三角47的下降部27a下压至与选针底脚片9的B位置对应的位置。即,在第一选针促动器中,选针底脚片9在H位置或B位置的状态下进行选针。导针三角45的突出部45a,作用于选针底脚片9的选择用针踵10,强制性地下压至B位置。其中,在突出部45a和第二选针促动器之间,设有上升用选针片引导三角48的第二上升部48b,由第一选针促动器而处于选针状态的选针片11,从与选针底脚片9的B位置对应的位置开始推至与H位置对应的位置。因此,选针底脚片9也被上推至H位置。
另外,在第一选针促动器和导针三角45的突出部45a之间,设有上升用选针片引导三角48的第一上升部48a,将与由第一选针促动器处于选针状态的选针底脚片9的B位置对应的位置的选针片11上推至与选针底脚片9的H位置对应的位置。由于选针片11被上推至与选针底脚片9的H位置对应的位置,选针底脚片9即使被上推至H位置,因导针三角45的突出部45a,选针底脚片9也再次被压下至与选针底脚片9的B位置对应的位置,因而作为第一上升部48a的上推功能变得无效。但是,三角座滑架向左移动时的第一上升部48a,在三角座滑架向右移动时成为第二上升部,通过导针三角45的突出部45a进行将被压下至与选针底脚片9的B位置对应的位置的选针片11上推至与选针底脚片9的H位置对应的位置的有效作用。即,即使作为第一上升部48a的作用无效,但三角座滑架的移动方向反转后作为第二上升部的作用变得有效,即使不在导针三角45上设置出没式的选针底脚片下降三角,也可通过固定式的突出部45a实现有效的功能。
选针片起针三角49,作用于由第二选针促动器50选针的状态的选针片11的上升用针踵13,将选针片11上推至与选针底脚片9的A位置对应的位置。选针片11被上推至与选针底脚片9的A位置对应的位置时,选针底脚片9也被上推至A位置。
在选针底脚片9的选择用针踵10在A、H、B这3个位置中的H位置和B位置处通过的轨迹中,配置有集圈压针片51、半压针片52和固定压针片53沉入图5的针槽15内。由于选针底脚片9的前端侧从上方推压挺针片5的基端侧,因而挺针片5的基端侧也沉入针槽15内,编织动作用针踵7不受固定起针三角42和可动起针三角43的作用。集圈压针片51和半压针片52为切换式,能够向H位置以选针后的织针1切换集圈或接受线圈的动作。
选针片11的下降用针踵12和上升用针踵13,被下降用选针片引导三角47和上升用选针片引导三角48夹住而进行引导。其中,在与设有选针片起针三角49的部分相对的下降用选针片引导三角47上,设有与选针片起针三角49的突出形状对应的凹部形状。其中,选针片起针三角49,与图6的选针片起针三角29相同地为出没式。
选针促动器50,推压设在不选针的织针1的选针片11上的选针用针踵14,减少从上升用针踵13的针槽15突出的量。减少上升用针踵13的突出量时,选针片11不受上升用选针片引导三角48、选针片起针三角49的作用。
各三角系统40的固定压针片53的端部,可配置在导针三角45的突出部45a附近。其中,需要留下移动到H位置、A位置的选针底脚片9的选择用针踵10所通过的通路。即,在横机的选针装置39的选针部中,可在导针三角45的突出部45a附近留下不能配置固定压针片53的部分的宽度W2。与图6的宽度W1相比,能够使图1的宽度W2能够充分变小。因此,使三角系统40的配置节距P和图6的三角系统20的配置节距P相同时,能够增加弯纱三角44的范围而提高织针1的编织动作中的喂纱的稳定性。
图2A、图2B与图7A、图7B对应地,在图2A表示相对于图1的右侧的三角系统40,三角座滑架向左移动时的选针中的位置的转变状态,在图2B表示选针片11的选针状态。如上所述,先行的左侧的三角系统40中的编织时选针底脚片9的位置如果是进入位置的A位置,则在中间的导针三角45的左侧的部分,强制性地被压下至中间位置的H位置。选针片11,由下降用选针片引导三角47上配置在左侧的三角系统40上的下降部47a下压至与选针底脚片9的B位置对应的位置,并接受由成为第一选针促动器的左侧的三角系统40的右侧的选针促动器50进行的选针动作。选针底脚片9在先行时处于H位置、B位置的情况下,选针底脚片9不接受位置的变更。由第一选针促动器而接受选针的选针片11,由上升用选针片引导三角48的第一上升部48a上推至与选针底脚片9的H位置对应的位置。如果接受选针,由于如图5所示的选针片11的选针用针踵14沉入针槽15内,上升用针踵13也沉入针槽15内,因而上升用针踵13不受第一上升部48a的上推作用,停留在与选针底脚片9的B位置对应的位置。H位置的选针底脚片9,被导针三角45的突出部45a强制性地压下至B位置。选针片11也被压下至与选针底脚片9的B位置对应的位置。
选针片11到达上升用选针片引导三角48的第二上升部48b的位置时,第二上升部48b,将由第一选针促动器而处于选针状态的选针片11,从与选针底脚片9的B位置对应的位置上推至与选针底脚片9的H位置对应的位置。处于不选针状态的选针片11,不受上升部48b的作用,停留在与选针底脚片9的B位置对应的位置。被上推至与选针底脚片9的H位置对应的位置的选针片11,将选针底脚片9上推至H位置后,由下降用选针片引导三角47的第二下降部47b压下至与选针底脚片9的B位置对应的位置,接受由成为第二选针促动器的右侧的三角系统40的左侧的选针促动器50进行的选针。在该选针用促动器50中,由于在使织针1位于A位置的情况下进行选针,进行选针时选针片11的上升用针踵13在选针片起针三角49的作用下被上推至与选针底脚片9的A位置对应的位置,因而选针底脚片9也被上推至A位置。在图1的右侧表示的三角系统40成为先行侧的情况下,左侧的三角系统40与前文描述的右侧的三角系统40相同地进行动作。
如上所述,在搭载在沿着针床16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三角座滑架上的横机的选针装置39中,通过由第一及第二选针促动器50进行的选针片11的2阶段的选择,将用于控制作为各织针1的驱动用针踵的编织动作用针踵7是否受到编织用三角系统40的作用的出没状态的选针底脚片9,定位在作为基底位置的B位置、作为中间位置的H位置以及作为进入位置的A位置这3个位置并进行切换。在选针装置39中,包括导针三角45、下降用选针片引导三角47和上升用选针片引导三角48。导针三角45,作用于设在选针底脚片9上的作为选针用针踵的选择用针踵10,在到达第一选针促动器50之前,使A位置的选针底脚片9位移至H位置,在第一选针促动器50和第二选针促动器50之间,具有引导H位置的选针底脚片9位移至B位置的突出部45a。通过这种导针三角45,处于A位置的织针1也能够下降至B位置。
下降用选针片引导三角47包括第一下降部47a和第二下降部47b。第一下降部47a将选针片11压下至与选针底脚片9的B位置对应的位置,以接受第一选针促动器50中的选针动作。第二下降部47b将选针片11压下至与选针底脚片9的B位置对应的位置,以接受第二选针促动器50中的选针动作。
上升用选针片引导三角48包括第一上升部48a和第二上升部48b,所述第一上升部48a,将在基于第一选针促动器50的选针状态下位于与选针底脚片9的B位置对应的位置的选针片11,在到达导针三角45的突出部45a之前,位移到与选针底脚片9的H位置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二上升部48b,将通过导针三角45的突出部45a位移至与选针底脚片9的B位置对应的位置后的处于选择状态的选针片11,在到达第二选针促动器50之前,位移到与选针底脚片9的H位置对应的位置。如果由第一选针促动器50形成选针状态,由于即使选针底脚片9因导针三角45的突出部45a下降至B位置,选针片11也能够通过上升用选针片引导三角48的第二上升部48b进入至与选针底脚片9的H位置对应的位置,因而不能用第二选针促动器50进行选针时,可相对于选针底脚片9进行H位置的定位。通过第二选针促动器进行选针时,将选针片11进而上推至与选针底脚片9的A位置对应的位置,选针底脚片9也能够被上推至A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通过配置在第一及第二选针促动器50之间的导针三角45的固定式的突出部45a和上升用选针片引导三角48的2个上升部48a、48b实现如图6所示的出没式选针底脚片下降三角26的功能,能够减少选针部所需的宽度W2。并且,由于能够废除如图6所示的出没式选针底脚片下降三角26一样的可动部分,因而能够降低成本并提高动作的稳定性。
图3A关于图1的右侧的三角系统40,表示先行的三角座滑架向左移动时的转变状态,图3B表示三角座滑架向右移动时的选针中的位置的转变状态。如图3B所示,在三角座滑架向右移动时成为先行侧的三角系统40中,右侧的选针促动器50发挥第二选针促动器的功能,右侧的选针片起针三角49突出,将选针状态的选针片11上推至与选针底脚片9的A位置对应的位置。如图3A所示,比三角座滑架的向右移动先行的移动方向反转之前的向左移动时,该右侧的选针片起针三角49处于沉没状态,选针促动器50还发挥第一选针促动器的功能。
另外,在如图5所示的针槽15内的结构中,先行的向左移动时,通过导针三角45的突出部45a将在选择状态下浮起的选针底脚片9压下至B位置的状态下从三角座滑架脱离时,例如中断编织动作而进行维护作业等时,选针片11有可能沉入针槽15内。因此,在上升用选针片引导三角48上设置上升部48c,将选针状态的选针片11上推至与选针底脚片9的H位置对应的位置后脱离三角座滑架。

Claims (4)

1.一种横机的选针装置,该选针装置搭载在沿着针床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三角座滑架上,对于控制各织针的驱动用针踵是否受到编织用三角系统的作用的出没状态的选针底脚片进行定位并切换,以在非选择的基底位置、由第一选针促动器选择的中间位置以及由第二选针促动器选择的进入位置这3个位置依次向齿口侧上升,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针三角,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作用于设在选针底脚片上的选择用针踵,在第一选针促动器和第二选针促动器之间将选针底脚片向基底位置引导,
下降用选针片引导三角,具有:第一下降部,将选针片引导至基底位置以接受第一选针促动器的选针;以及第二下降部,将选针片引导至基底位置以接受第二选针促动器的选针,和
上升用选针片引导三角,具有:第一上升部,在第一选针促动器和导针三角的突出部之间,仅将由第一选针促动器选针的选针片引导至中间位置;以及第二上升部,在导针三角的突出部和下降用选针片引导三角的第二下降部之间,仅将由第一选针促动器选针的选针片引导至中间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机的选针装置,其特征在于,使搭载在三角座滑架上的编织用三角系统的端部的选针促动器、下降用选针片引导三角的下降部以及上升用选针片引导三角的上升部,在该端部成为后行侧时分别作为上述第一选针促动器、上述第一下降部和上述第一上升部发挥作用,在该端部成为先行侧时分别作为上述第二选针促动器、上述第二下降部和上述第二上升部发挥作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横机的选针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选针底脚片被定位在上述基底位置时将上述选择用针踵推压成沉没状态的压针片,从上述下降用选针片引导三角的上述第二下降部开始动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横机的选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压针片的推压范围内,配置有弯纱三角。
CN200680049793XA 2005-12-27 2006-12-27 横机的选针装置 Active CN1013515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76633/2005 2005-12-27
JP2005376633 2005-12-27
PCT/JP2006/326397 WO2007074944A1 (ja) 2005-12-27 2006-12-27 横編機の選針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1587A CN101351587A (zh) 2009-01-21
CN101351587B true CN101351587B (zh) 2011-03-02

Family

ID=38218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49793XA Active CN101351587B (zh) 2005-12-27 2006-12-27 横机的选针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1975295B1 (zh)
JP (1) JP5057996B2 (zh)
KR (1) KR101209644B1 (zh)
CN (1) CN101351587B (zh)
WO (1) WO20070749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5754B (zh) * 2008-01-07 2010-06-09 常熟市金龙机械有限公司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导针三角调整机构
CN102021733B (zh) * 2008-07-16 2013-07-03 冯加林 一种采用电磁选针的三角编织控制系统
WO2010010681A1 (ja) 2008-07-23 2010-01-28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針駆動用カムおよび横編機
CN102224286B (zh) * 2008-12-01 2013-09-11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移圈接受针用三角装置
JP5719557B2 (ja) * 2010-10-06 2015-05-2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選針装置
JP5788675B2 (ja) * 2010-12-28 2015-10-07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
CN102154775B (zh) * 2011-05-05 2012-11-21 江苏雪亮电器机械有限公司 低机号电脑针织横机编织系统
CN102321948A (zh) * 2011-09-08 2012-01-18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电脑针织横机选针上护山
CN102321946A (zh) * 2011-09-08 2012-01-18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电脑针织横机选针下护山
CN102383257B (zh) * 2011-10-17 2013-09-25 徐贵丰 一种多段选针电脑提花横机三角板
EP3556921B1 (de) 2018-04-16 2021-09-01 KARL MAYER STOLL R&D GmbH Flachstrick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filigrangestricks
KR101964231B1 (ko) 2018-08-31 2019-04-02 동일편직기계(주) 환편기의 선침장치
JP6557430B1 (ja) * 2019-02-13 2019-08-07 佰龍機械廠股▲ふん▼有限公司 歯口隙間の大きさが変更可能な横編機構造
JP6557432B1 (ja) * 2019-02-25 2019-08-07 佰龍機械廠股▲ふん▼有限公司 横編機を用いて厚みの異なる立体構造編物を編成する方法
JP7307580B2 (ja) * 2019-04-05 2023-07-1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
CN112239913A (zh) * 2019-07-17 2021-01-19 浙江伟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选针出针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JP7477422B2 (ja) * 2020-10-02 2024-05-01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
WO2022191204A1 (ja) 2021-03-10 2022-09-15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によるパンチレース編地の編成方法
JP2023152195A (ja) 2022-04-01 2023-10-16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
EP4261333A1 (de) * 2022-04-14 2023-10-18 KARL MAYER STOLL R&D GmbH Flachstrick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doppelflächigen plattiergestricks, insbesondere filigrangestrick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9435A (zh) * 1999-03-27 2000-10-11 H·斯托尔股份有限公司 针织横机
CN2716308Y (zh) * 2004-06-14 2005-08-10 杭州天松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横机织针选针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81000869A1 (en) 1979-09-28 1981-04-02 Shima Idea Center Co Ltd Method of and device for selecting needle for weft knitting machine
JPH05156553A (ja) * 1991-12-06 1993-06-22 Shima Seiki Mfg Ltd 横編機におけるカム出没切り換え装置
JP3459514B2 (ja) * 1995-06-15 2003-10-2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における選針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9435A (zh) * 1999-03-27 2000-10-11 H·斯托尔股份有限公司 针织横机
CN2716308Y (zh) * 2004-06-14 2005-08-10 杭州天松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横机织针选针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5-156553A 1993.06.22
JP特开平9-241952A 1997.09.1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80081149A (ko) 2008-09-08
JP5057996B2 (ja) 2012-10-24
WO2007074944A1 (ja) 2007-07-05
JPWO2007074944A1 (ja) 2009-06-04
EP1975295B1 (en) 2014-10-15
CN101351587A (zh) 2009-01-21
EP1975295A4 (en) 2013-07-17
KR101209644B1 (ko) 2012-12-07
EP1975295A1 (en) 2008-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51587B (zh) 横机的选针装置
CN101796233B (zh) 横编机
EP1026299B1 (en) Needle selection device for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US5398527A (en) Flat knitting machine having a transferring mechanism
CN100572635C (zh) 针织物编织用三角装置
CN100462493C (zh) 成圈压片、有成圈压片的横机和使用成圈压片的针织物编织方法
CN101469483B (zh) 横机及其移圈方法、其三角机构
CN102560857B (zh) 横编机
CN101387043B (zh) 横机及其选针方法
CN111945287A (zh) 一种针织横机的针床装置及针织横机
CN102995272B (zh) 横编织机的选针系统、选针器及横编织机
CN102560856B (zh) 选针装置
EP2474654B1 (en) Needle selection device of flat knitting machine and selector
CN114381853B (zh) 横机
US20060243001A1 (en) Weft knitting machine having movable sinker
CN111793889B (zh) 横机
KR101356444B1 (ko) 횡편기
CN201512651U (zh) 一种织针组合
CN101629355B (zh) 一种织针组合
CN212223250U (zh) 一种针织横机的针床装置及针织横机
CN103437054B (zh) 一种电磁选针的横机三角编织机构及其集圈、接圈编织方法
CN102105628B (zh) 编织针驱动用三角及横编机
EP1192305A1 (en) Needle control device for stocking knitting machines
CN115142183A (zh) 横机的选针装置及方法
KR20020094055A (ko) 코 이동 기구를 구비하는 횡편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