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51293A - 包括自主补偿系统的紧持工具 - Google Patents

包括自主补偿系统的紧持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51293A
CN101351293A CNA2006800503061A CN200680050306A CN101351293A CN 101351293 A CN101351293 A CN 101351293A CN A2006800503061 A CNA2006800503061 A CN A2006800503061A CN 200680050306 A CN200680050306 A CN 200680050306A CN 101351293 A CN101351293 A CN 1013512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w rod
nut
roller
clamping
gripping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503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51293B (zh
Inventor
克里斯蒂安·萨莱斯
让-马克·洛里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FR060382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FR2892964B1/fr
Priority claimed from FR060706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FR2904673B1/fr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FR2006/00245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7054633A1/fr
Publication of CN1013512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12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512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129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1/00Resistance welding; Severing by resistance heating
    • B23K11/30Features relating to electrodes
    • B23K11/31Electrode holders and actuating devices therefor
    • B23K11/314Spot welding guns, e.g. mounted on robots
    • B23K11/315Spot welding guns, e.g. mounted on robots with one electrode moving on a linear 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bo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所述紧持工具包括第一机件(18)和第二机件以及一补偿系统(46),所述第一和第二机件可以在螺杆-螺母类型的驱动装置的作用下相对移动,所述螺母(12)平动相连于所述第一机件(18),所述补偿系统(46)间置于所述第一机件(18)和一活动支撑件(14)之间,以相对于所述第二机件对所述第一机件(18)重定位。所述补偿系统包括一补偿盘(68)、一测量盘(80)和至少一储能弹簧(74),所述补偿盘转动相连于一毂件(50),所述毂件绕所述活动支撑件(14)旋拧,所述测量盘借助一飞轮机构(76)安装在所述活动支撑件(14)上,所述弹簧间置于所述补偿盘(68)和所述测量盘(80)之间,从而构件磨损状况的记录通过所述测量盘(80)和所述活动支撑件(14)的相对角位置实现。本发明尤其应用于焊接夹具和盘制动系统。

Description

包括自主补偿系统的紧持工具
技术领域
[01]本发明涉及包括补偿系统的紧持工具,所述补偿系统适于进行重置接触构件的位置,从而特别地对所述接触构件的磨损加以弥补。
背景技术
[02]在FR2822401和相应的申请PCT/FR02/00444中,申请人描述了一种紧持工具,所述紧持工具包括可变机械增益的致动器。
[03]所述紧持工具包括第一机件和第二机件,所述第一及第二机件可以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相对移动,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具有给定螺距的螺杆、螺母、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所述螺杆适于在马达的作用下朝一方向或者相反方向绕一轴线被带动转动,所述螺母和所述螺杆配合且螺母适于沿所述螺杆轴线方向被带动平动,所述螺母和所述第一机件平动相连,所述第一引导部件限定平行于所述螺杆轴线的直线形引导部以在所述螺母的第一位移阶段阻止所述螺母转动,所述第二引导部件限定螺旋状引导部,所述引导部沿所述螺杆轴线方向延伸,且该引导部的螺距相对于所述螺杆的螺距方向相反,从而可使所述螺母在其第二位移阶段朝与所述螺杆相同的转动方向转动。
[04]所述驱动装置对于所述螺母被阻止转动的第一位移阶段、与在所所述螺母朝与所述螺杆相同的方向被带动转动的第二位移阶段,具有可变运动比,因此这可以减小所述螺杆的表观螺距、并因而减小所述第二位移阶段中所述螺母的平动速度。假设所述螺杆以恒定的角速度转动,在所述第一位移阶段中所述螺母的平动速度(线速度)将更快,并在所述第二位移阶段减小并可能一直减小到变成零。
[05]在申请PCT/FR05/00306中,申请人描述了对上述类型紧持工具的改进,其涉及一补偿系统,所述补偿系统间置于所述第一机件和一与所述螺母相连的活动支撑件之间,以相对于所述第二机件重置所述第一机件的位置,从而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件所产生的所述第一位移阶段和所述第二位移阶段与优化所述第一机件的移动所必需的阶段保持同步。
[06]因此,所述补偿系统可以周期性重置(réinitialiser)或者校准所述第一机件相对于所述螺母位置的位置,特别是当所述螺母离开限定直线形引导部的所述第一引导部件以接近限定螺旋状引导部的所述第二引导部件时所述第一机件的位置。因此,当所述螺母配设有随动元件如滚轮时,这可以在所述滚轮离开所述直线形引导部以接近所述螺旋状引导部时重置所述第一机件的位置。
[07]按上述现有技术的紧持工具可以制成尤其是夹具的形式,例如焊接夹具或者甚至盘式制动系统。
发明内容
[08]本发明致力于改进一此类已知的紧持工具。
[09]本发明特别致力于改进所专利申请PCT/FR05/00306中给出的补偿系统,该系统的缺点在于:在不增加第二驱动器系统时不能补偿所述第一机件和所述第二机件之间随时间出现的偏移(尤其是当这些机件是逐渐磨损的电极时)。
[10]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紧持工具,所述紧持工具包括第一机件和第二机件,所述第一和第二机件能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相对移动,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螺杆,所述螺杆具有给定螺距并适于在马达的作用下被带动朝一方向或相反方向绕一轴线转动;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杆配合且适于沿所述螺杆轴线的方向被带动平动,所述螺母平移连接于所述第一机件;第一引导部件,所述第一引导部件限定平行于所述螺杆的轴线的直线形引导部,以在所述螺母的第一位移阶段阻止所述螺母转动;和第二引导部件,所述第二引导部件限定螺旋形引导部,所述螺旋形引导部沿所述螺杆的轴线延伸,且其螺距相对于所述螺杆的螺距方向相反,以便在所述螺母的第二位移阶段允许所述螺母朝与所述螺杆相同的转动方向转动;和补偿系统,所述补偿系统间置于所述第一机件与连接于所述螺母的活动支撑件之间,以相对所述第二机件重置所述第一机件的位置,从而由所述第一和第二引导部件所产生的所述第一位移阶段和所述第二位移阶段保持同步于优化所述第一机件的移动所必需的阶段。
[11]根据本发明,所述补偿系统包括:补偿盘,所述补偿盘转动连接于毂件,所述毂件绕所述活动支撑件旋拧;测量盘,所述测量盘借助飞轮机构安装在所述活动支撑件上;和至少一储能弹簧,所述至少一储能弹簧间置在所述补偿盘与所述测量盘之间,从而构件磨损状况的记录由所述测量盘和所述活动支撑件的相对角位置加以体现。在所述螺母的第二位移阶段期间,实施磨损补偿的必要性通过所述测量盘止挡在所述活动机件上来体现,因而被所述毂件带动转动的所述补偿盘压缩所述弹簧直到所述活动支撑件的运动结束。
[12]因此,所述补偿系统以完全自主的方式运转而无需任何形式的外界干涉。因此,除了所述机构的主致动器外,所述系统不使用任何致动器来实现补偿功能,所述补偿功能在于使磨损构件的运动与由所述主紧持致动器引发的两个阶段同步。
[13]本发明的其它补充或者选择性的特征如下:
[14]所述飞轮机构允许所述活动支撑件在所述测量盘中只能朝单个方向转动。
[15]对所述弹簧加以计算,以储存补偿操作所必需的能量,并在所述毂件与所述活动支撑件之间的应力级产生制动力矩时释放所述能量,其中所述制动力矩小于压缩弹簧所产生的力矩,由于所述飞轮机构阻止所述测量盘转动,因而这种能量释放只能通过所述补偿盘的转动进行。
[16]特殊的是,如果待补偿的空间太大,或者当所述弹簧达到最大压缩比时,所述补偿盘和所述测量盘被阻止转动,并因此在所述活动支撑件与所述毂件之间引发相对运动以实施实时的补偿阶段。
[17]在所述实时的补偿阶段之后且当所述活动支撑件与所述毂件之间的应力级降低时,所述实时的补偿阶段之前在所述弹簧中所储存的能量适于准确调整所述补偿阶段并消除在运动中由该操作所产生的所有应力。
[18]本发明还致力于改进FR2822401和申请PCT/FR02/00444中所述的紧持工具,所述紧持工具包括可变机械增益致动器。在所述两个公开文献中描述的紧持工具包括螺母,一方面,所述螺母以可逆方式与被马达驱动转动的螺杆配合,另一方面,螺母通过至少一滚轮和套筒配合,所述至少一滚轮松散安装(montéfou)在垂直于所述螺杆的轴线的轴上,所述套筒具有与所述螺杆同心的圆柱形壁,并在所述圆柱形壁中开有至少一螺旋槽,所述螺旋槽具有可变螺距,但其螺距的方向相对于所述螺杆的螺距方向相反,所述滚轮在所述槽中滚动。
[19]在该已知的紧持工具中,所述螺杆通过马达的驱动将引发所述螺母根据槽的螺距以可变速度进行纵向移动,所述滚轮在所述槽中滚动。
[20]所述轴向力的产生和所述螺杆-螺母系统是可逆的这一情况,将引发所述滚轮和所述套筒之间的力传递,所述力传递将减轻螺杆所承受的轴向应力。由于所述套筒中开出的槽的螺距相对于所述螺杆的螺距小,因而所述力传递就越大。考虑到所述槽的轨迹的螺距可以取零值,可以理解:所述滚轮和所述套筒之间的作用力可能非常大。
[21]本发明的目的特别在于克服这一不足。
[22]本发明特别致力于获得这样一系统:所述系统在保证良好的可靠性及与所述系统(紧持工具的致动器、电动制动器的致动器、航空机翼的致动器等)应用相兼容的极高效率的同时,可以在所述滚轮和所述套筒之间进行极大的力传递。
[23]为此,本发明提出,所述滚轮具有截锥状外形,而所述槽的对应接触表面相对所述滚轮的轴倾斜这样一数值:所述数值使得由所述轴线远离所述滚轮与所述槽之间的接触点而引发的速度增大,完全由随着这种同样的远离而引起的所述滚轮的直径增大补偿。因此保证所述滚轮与所述槽的表面之间的接触连续均匀,且都不会引发任何干扰性滑动,而无论所述套筒的圆柱形壁的厚度、所述套筒的直径和所述滚轮的直径的相对数值如何。
[24]有利的是,设置有多个共面滚轮,从而这些滚轮的截锥状外形在其轴上所产生的力相互抵消,且在所述螺杆上不会施加任何应力。同样可以设置两个互成180°的滚轮,三个互成120°的滚轮,并以此类推。
[25]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特征,在每个滚轮内设置一止推轴承,所述止推轴承可以承接由所述滚轮的截锥状外形产生的轴向力。
[26]而且,在所述螺母和所述螺杆之间设置一间隙是有利的——所述间隙大于所述螺母通过所述滚轮的定中(centrage)的公差,从而使所述螺杆避免所有将约束其的超静定现象。
附图说明
[27]在后续的只以实施例的形式给出的描述中,将参考附图,附图包括:
[28]图1是现有技术给出的紧持工具的正视图,其中部分去除;
[29]图2示出图1所示的紧持工具的一部分,所述工具包含现有技术给出的补偿系统;
[30]图3是与图2类似的视图,但所述工具包含本发明给出的补偿系统;
[31]图4是所述补偿系统沿图3的箭头IV的局部视图;
[32]图5示出本发明给出的滚轮;以及
[33]图6示出本发明给出的紧持工具剥开后的透视图,所述工具包含所述改进的补偿系统和所述改进的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34]首先参考图1和图2,图1和图2示出现有技术确切地说是申请PCT/FR05/00306中给出的紧持工具。所述紧持工具配设有紧持装置,所述紧持装置包括螺杆10,所述螺杆适于通过电马达M被带动绕轴线XX转动,所述电马达可和数字控制仪连接。
[35]所述螺杆10具有大螺距P1,并且所述螺杆可以被所述马达M带动朝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转动。所述螺杆10与螺母12相配合,所述螺母适于被带动朝所述螺杆轴线XX的方向平动。所述螺母和支撑件14相连,所述支撑件也称为“活动支撑件”,在这里被制成管状元件的形式,所述管状构件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螺杆10。
[36]所述支撑件14与板件16相连,所述板件支承第一机件18(也称为“活动机件”),所述第一机件适于沿平行于所述轴线XX的方向被平动地移动,以靠近或者远离第二机件20(也称为“固定机件”),所述第二机件由固定支撑件22支承,所述支撑件也支承所述马达M。
[37]支柱24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撑件22,且沿平行于所述轴线XX的方向延伸,以保证支承活动机件18的活动支撑件14的平动引导。所述板件16为此配设有轴向孔道26,所述支柱24穿过所述孔道。在所述紧持工具是焊接夹具的这一特殊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机件18和所述固定机件20分别构成一电极和一反电极。
[38]在所述实施例中,所述螺杆10的螺距P1是右旋螺距,其值有利地约为其本身直径的数量级。所述螺母12装配有一对滚轮28,所述滚轮构成随动元件,且围绕轴YY转动安装,所述轴YY垂直于所述螺杆轴线XX。在图1只示出了两滚轮之一。
[39]所述固定支撑件22支承中空圆柱状的支撑件30,所述支撑件也被称为“中空套筒”,具有圆柱形的壁32,在所述壁上开有两条相对的滚道34(在图1只示出了两滚道之一)。上述滚轮28设置成:它们分别在两滚道34中滚动,所述两滚道形成引导部件。
[40]每条滚道34均包括一直线形部分34L和一螺旋状部分34H,所述直线形部分34L平行于所述螺杆轴线延伸,以获得对于所述螺母12的直线形引导,而所述螺旋状部分34H连接于所述直线形部分34L以实现螺旋状引导。所述螺旋状部分沿所述螺杆轴线XX延伸,且螺旋状部分的螺距P2相对于所述螺杆螺距P1方向相反,因此在所述实施例中是左旋螺距。只要所述滚轮28和滚道部分34L相接触,所述滚道就阻止所述螺母转动;而所述螺母能以线速度平动地移动,所述线速度由所述马达的角速度和所述螺杆的螺距P1施予。这构成第一位移阶段D1,所述阶段还可以称为行程,可以将该阶段看作惯性阶段。
[41]靠近紧持点时,即当所述滚轮28分别靠近所述螺旋状部分34H时,所述螺旋状部分带动所述螺母朝与所述螺杆转动相同的方向转动。由此使得,所述螺母的线速度减小直到最后变成零。实际上,这源自所述螺距的表观变化(实际上,螺母的线速度在所述螺距P2上同步)。应注意到,所述螺距P2可以是恒定的或者可变的。因此,若假定带动所述螺杆10绕其轴线以确定为恒定的角速度转动,则所述螺母首先(沿所述紧持方向)在所述阶段D1(惯性阶段)中以恒定速度移动,接着在所述第二阶段D2中以较慢速度移动。
[42]在现有技术给出的该紧持装置中,所述支撑件14与所述活动机件18的板件16通过止推滚珠轴承相连,所述止推滚珠轴承在其整体上用附图标记36表示,所述活动支撑件14通过该止推滚珠轴承与所述活动机件18长久地保持平动相连。所述止推滚珠轴承36包括两个反压板(contre-bride)38,所述两反压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板件16的各侧,并通过滚珠40支承在所述板件16上。所述两个反压板38被轴向保持在环箍42与螺母44之间,所述环箍42设在所述活动支撑件14的一端部,而所述螺母绕所述活动支撑件14的另一端部被旋拧。
[43]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给出的紧持装置具有的缺点在于:它不能补偿所述机件18和20之间随时间而发生的位置偏移,特别是在这些机件是会逐渐磨损的电极时。
[44]图2通过利用补偿机构或者补偿系统来替换图1所示的止推滚珠轴承36,以弥补所述不足,所述补偿机械或系统间置在所述第一机件18和所述活动支撑件14(所述支撑件和所述螺母12相连)之间,以相对于所述第二机件20对所述第一机件18重定位,从而由所述第一引导部件34L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件34H所引发的所述第一位移阶段D1和所述第二位移阶段D2与优化所述第一机件18的移动所必需的阶段保持同步。
[45]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补偿系统46包括所述活动支撑件14,所述活动支撑件制成管状元件的形式,所述管状元件与所述螺母12相连并配设有外螺纹48,且其还包括毂件50,所述毂件配设有内螺纹52以与所述活动支撑件14的外螺纹48相配合。所述毂件50通过止推滚珠轴承54支承所述第一机件18,所述止推滚珠轴承54制成双效滚珠轴承的形式,其包括板件16和两个反压板56和58,所述两反压板通过滚珠60支撑在所述板件上。这两个反压板被轴向保持在环箍62和螺母64之间,所述环箍62形成于所述毂件50的一端部,而所述螺母旋拧在所述毂件50的另一端部周围。
[46]所述补偿系统46可以按照所述紧持工具使用所确定的频率,相对于所述固定机件20重置所述活动机件18的位置,从而由所述圆柱形支撑件30(中空套筒)的引导部件所产生的不同运动阶段与优化所述第一机件18的运动所必需的运动阶段保持同步。
[47]特别地,所述补偿系统可以实现所述机件18相对于所述机件20沿所述箭头F方向的纵向位移,从而补偿因其磨损而引起的机件间隔的变化。这在所述活动机件18和所述固定机件20分别构成焊接夹具的电极和反电极的情况下特别有意义。通过所述毂件50与所述活动支撑件14之间相对的圆形运动所实现的所述活动机件18的移动,在申请PCT/FR05/00306中由一致动器引发,所述致动器使所述毂件50交替地连接于所述活动支撑件14或者所述活动机件18。在2005年10月26日的法国专利申请05/10911(未公开)中,提出这样的变型:增加一辅助马达,所述辅助马达与所述致动器的主马达不相关。
[48]正是为了克服这一不足,本发明提出自主补偿系统,所述自主补偿系统除主紧持机动系统之外,无需任何其它的致动器也无需任何控制机件。
[49]现在参考图3和图4以阐明本发明的补偿系统。
[50]图3重引图2,但在其中加入第一盘68(或者“补偿盘”),所述第一盘通过指形件66转动连接所述毂件50,所述第一盘因此可以在所述毂件上平动。正如已经示出的,所述毂件50绕所述活动支撑件14旋拧。
[51]第二盘80(或“测量盘”)通过机构76安装在所述活动支撑件14上。所述已知且未示出的机构为“自行车飞轮”类型,其只允许所述活动支撑件14相对所述盘80朝单一方向R(图4)转动。在盘68和80之间间置有至少一储能弹簧74。在所述实施例中,所述弹簧74是压缩弹簧,且其承接于设置在所述盘68中的一窗口和设在所述盘80中的另一窗口中。
[52]装配有其两个半引导件70和72的弹簧保证所述盘68相对于所述盘80的纵向位置。所述活动机件18延长到所述盘80处,且所述机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阻止所述盘的转动。
[53]图4是图3所示的装配沿箭头IV的视图,在图4中尤其可以看到所述盘80借助位于所述盘80周边的凸销,而支撑在所述活动机件18上。在紧持阶段(所述滚轮28位于图1所示的槽的部分34H内)中,两盘68和80构成的组件将绕所述箭头R的方向转动。若认为所述机件18和20(图1)的磨损程度达到必须对该磨损进行补偿的限度,所述活动支撑件14的转动角度将使得所述盘80接触到所述机件18。然而,在该紧持阶段,通过所述活动支撑件14和所述毂件50的连接所传递的力使得:在使这两构件隔开的螺纹上所产生的摩擦将它们相连,以致盘68的表面82因而相对盘80的表面84移动,所述盘80被制动而所述盘68转动。因此,将压缩所述弹簧74,且该压缩将继续直到所述活动支撑件14的运动结束。
[54]换句话说,构件磨损状况的记录通过所述测量盘80相对所述活动支撑件14的相对角位置加以体现,所述测量盘80正向止挡(en butéepositive)在所述活动机件18上,而压缩所述弹簧74的所述补偿盘68被所述毂件50带动转动,所述毂件50由于被所述毂件50和所述活动支撑件14所传递的力而转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支撑件14。
[55]将注意到,在该阶段,所述机构76允许实现所述活动支撑件14沿所述箭头R的方向在所述盘80中转动。在放松阶段中,所述活动支撑件14将沿与所述箭头R相反的方向转动,且在这种情况下借助所述机构76驱动所述盘80运动。当两构件之间的应力级低至足以允许该移动时,也就是说,当所述机件18和20(图1)将不再接触时,所述弹簧74因而可以使所述毂件50相对所述活动支撑件14转动,也是在该运动中完成所述补偿操作。
[56]如果在所述活动支撑件14与所述毂件50之间出现实际应力之前,严重失调使得所述测量盘80回复到止靠于所述活动机件18的状态,所述盘80通过所述弹簧74带动所述毂件50转动。因此存在实时的补偿阶段。在所述毂件50和所述活动支撑件14之间的应力达到足以使这两构件相连的数值并因此引发所述弹簧74的压缩时,该实时的补偿阶段停止,其中所述压缩通过所述测量盘80和所述补偿盘68的相对移动实现,所述补偿盘因而由所述毂件50带动转动。
[57]所述支撑件(套筒)30(图1)的槽的随着紧持而通常渐减的螺距,于该时刻在数值上大于使所述毂件50和所述活动支撑件14相连的螺纹的固定螺距,则该被延迟的补偿过程将越简单地得以进行(要注意到,当所述补偿实际进行时,所述机件18和20不再相互接触)。
[58]在实际操作中,若认为在紧持结束时所述套筒的槽的螺距的值量级为1mm,则在大多数情况下为所涉及的螺纹的螺距取这一量级的值是有意义的,不过,所述补偿的有效性可能导致取更大的值。将所述弹簧74安装在所述盘68和80的窗口中的操作,即使在所述弹簧未受力时即所述盘68的表面82和盘80的表面84共面时,也具有使该弹簧在预应力下工作的优点。另外,这种对所述弹簧74施加预应力是所述弹簧寿命的保证。
[59]这一特殊性允许更好地控制所述弹簧的滞后现象和所述毂件50与所述支撑件14之间的残余摩擦,所述现象和所述摩擦将改变所述系统的可靠性。这一特殊性还允许更好地相对于应力限值调整所述弹簧的特性,以允许或者不允许所述毂件50在所述支撑件14上的转动。最后,若所述特殊性使得所述半引导件70和72有效引导所述弹簧,这一特殊性则可以避免任何调节操作,从而避免所述弹簧74的不合适的失调。在实际操作中,将考虑多条弹簧74安装在同一设备上,作为变型,可以采用在所述盘68和80之间的螺旋弹簧系统。
[60]这种简单而且完全自主的运行将不会显著地干扰图1所示的单一马达M的运转,相反地,它只允许小幅度从而频繁的补偿。而且,所述补偿只在当所述机件18和20之间的力达到其最大程度时进行。对于机动车制动器,期望在每次机动车停下时将该操作系统化,而这是在最大受力条件下的制动范围之外。因此在本描述中,很好地认识本发明的不同特点,即记录磨损构件状态,其通过所述盘80相对所述支撑件14的角位置加以体现,所述角位置由所述机构76限定(所述记录当然与所述毂件50的纵向位置相结合)。磨损测量涉及在所述弹簧74中存储能量,当所述毂件50与所述支撑件14之间的应力级低到足以允许在这些组成件的最佳磨损精度条件下且有利于实现最小能量损耗来实现对这两构件相对位置的调整时,所述弹簧74释放所述能量。
[61]但是出于明显的安全原因,本发明还考虑到:如果待补偿的空间太大(因此,若所述补偿操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未进行),就可以一方面在非完全的制动之后利用软件自动地进行“解除制动”,所述解除制动之后接着是即时制动(和现在机动车司机为了避免车轮打滑而进行的“抽吸(pompage)”类似),从而在所述第一次非完全的制动时进行磨损补偿并因此重新回复到正确的运行状态,所述磨损补偿于是通过所述盘80的转动被记录,并且该序列可以重复,另一方面,例如当所述弹簧74达到其最大压缩比时,通过一系统(未图示出)锁止所述盘68相对于所述盘80的转动。这种对盘68的锁止可通过止靠在所述机件18上——其相对所述盘80的止靠在空间中偏移——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支撑件14的转动将直接引起一补偿阶段,因为所述盘68从而所述毂件50转动相连。该操作应当保持是一种例外情况,因为在应力作用下,所述操作引发所述毂件50与所述支撑件14之间的螺纹的显著磨损和所述马达的过载。最后,当毂件和所述支撑件的连接不再受应力作用时,在进行所述阶段之前的期间内存储在所述弹簧74中的能量,将接着准确调整所述毂件50和所述支撑件14的位置。它使在运动中实时的补偿操作所产生的所有能量消除。
[62]若承认该实时的补偿操作不再是一种例外情况,而可能是系统化的,则图3中所述的机构可以显著简化,因为所述毂件50本身将要直接止靠于所述机件18上。因而,取消所述盘80、所述机构76、所述弹簧74和所述盘68。必须强调的是,这种可能性看起来不现实,因为其由于对所述构件造成的极大磨损率,而影响到所述系统随时间的可靠性(这源于在该补偿阶段所有彼此间处于相对于运动状态的构件之间的应力)。这种可能性显著地增加实现所述操作必需的能量级,并改变定位的准确度,且不允许在整个运动中释放剩余的应力,最终,这种可能性将使在要提供的功率方面使所述马达显著过载。要注意到,在本发明给出的紧持工具用于盘式制动系统中的情况下,有必要在每次更换制动块时重置所述机构76和所述毂件50的位置。不管是什么应用,对于任何磨损构件的更换同样有必要进行此项操作。
[63]作为变型,所述飞轮机构76可以由离合器代替,所述离合器或者将所述盘80和所述活动支撑件14相连,或者任由盘和支撑件自由转动。另外,对相同盘80和所述构件18转动的阻止也可以按照一精确的程序加以启动或不进行启动,并且该阻止不再被正止挡布置(mise en butéepositive)系统化实施。因此,可仅靠所述控制机件程控重定位阶段,所述重定位阶段例如包含源于机械过度升温所导致的制动块尺寸的“增加”。
[64]现在参考图5,在图5上可看到螺杆10,所述螺杆与所述螺母12构成可逆系统,所述螺杆可以被未示出的马达带动绕其轴线XX转动。所述螺母12支承至少一滚轮28,所述滚轮自由转动安装在其轴YY上且支撑于所述壁32上,所述壁构成所述中空支撑件30的一部分,所述中空支撑件也称为中空套筒。所述壁32沿所述轴线XX方向呈圆柱形,从而该壁与所述螺杆10共心。所述滚轮28在螺旋槽34中移动,所述螺旋槽在所述壁32中开出并具有可变的螺距,所述螺距的方向相对所述螺杆10的螺距方向相反。所述槽34构成如上结合图1所限定的滚道。使所述螺杆10转动,将因此带动所述螺母12按所述马达的转动方向和所述螺杆10的螺距纵向移动,并因而导致产生力F。所述螺杆-螺母系统10-12是可逆的,所述螺母将借助所述滚轮28,按开在中空套筒30内的槽34的螺距移动。
[65]因此,力F的一重大部分将由所述滚轮28在所述套筒30上的支撑产生。由于套筒30的槽34的螺距相对于所述螺杆10的螺距小,因而所述的力部分将越大。已经观察到,当所述套筒30的螺距为零时,将出现一固有的不可逆阶段,该阶段使所述螺杆10免受任何轴向力。
[66]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允许所述滚轮28和所述套筒30之间的力的传递尽可能持久。因此,这涉及到采用保证尽可能高效率的滚轮外形和槽外形,从而排除所有干扰性滑动并保证接触构件的速度完全相等,且这对于所有接触点均如此。因此,所述滚轮28的直径与在所述套筒30上的相应接触点绕轴线XX的半径成比例地增大是必要的。
[67]这种结构在所述滚轮28和所述套筒30之间的接触表面与轴线ZZ重合时得到,所述轴线ZZ连接所述轴线XX和YY的交点O与点P,所述点P对应所述套筒30和所述滚轮28之间在所述滚轮平均直径d处的接触点。
[68]这种结构对于任意D值(所述套筒30的直径)、d值(所述滚轮28的平均直径)和E值(所述套筒30的壁32的厚度),同样保证了所述两构件之间的密切接触且无干扰性滑动。
[69]当然,所述滚轮的数量及其布置(成180°度布置的两个滚轮,三个成120°度布置的滚轮,并依此类推)将使得:不会因每个滚轮上由于其截锥形状而产生的轴向力给所述螺杆带来任何特别的应力作用。
[70]所述滚轮28在其相应轴上的安装包括止推轴承以承受所述轴向力。所述止推轴承未在图5上示出。
[71]最后,所述螺母12和所述螺杆10之间的机械间隙将使得:由所述滚轮28和所述套筒30产生的定中不会在所述螺杆上施加任何应力。实际上,该间隙的数值将明显大于所述套筒30和所述滚轮28实现的定中的精度值,从而不生成超静定系统。
[72]而且,这种适于传递大载荷的设置应用于压机(手动的或电动的)的情况下是特别有意义的。更一般地,通过使所述滚轮和所述中空支撑件(套筒)之间的传递条件合理化,这种设置对于给定载荷可以使运动整体的体积降到最小。
[73]最后注意到,所述套筒30和所述截锥状滚轮28在所述螺母12上的定中可以是直线形引导,这种引导在某些设置中对于活动系统整体是很有益的。
[74]现在参考图6,图6给出了一紧持工具,所述工具制成电致动器的形式,优先应用于机动车用盘式制动系统的控制中。
[75]观察到有所述螺杆10,所述螺杆和所述螺母12相配合,所述螺母12和所述活动支撑件14相连,所述支撑件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螺杆10。所述螺母装配有两个具有截锥状壁的滚轮28,这两个滚轮成180°地布置,且分别和具有可变螺距的螺旋状槽34相配合,所述槽34在所述中空支撑件(中空套筒)30中开出。每个滚轮28均承接一止推轴承88,这里是止推滚珠轴承,以便承接由所述滚轮的截锥状外形所产生的轴向力。
[76]还观察到前述磨损补偿系统或者磨损弥补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毂件50,所述毂件配设有内螺纹以与所述活动支撑件14的外螺纹相配合。所述毂件50通过滚动止推轴承54支承所述第一机件18(活动机件),所述止推轴承制成双效止推轴承的形式且其包括一板件16和前述的两反压板56和58。所述活动机件18可形成致动活塞,所述活塞适于作用于制动盘(未示出)。
[77]图6还示出所述第一盘68(补偿盘)和所述第二盘80(测量盘),所述第一盘68和所述毂件50转动相连,所述第二盘80通过飞轮类型的机构76安装在所述活动支撑件14上。前述类型的至少一弹簧74(图3和图4)每次均承接于所述盘68的窗口内和所述盘80的窗口内。在所述实施例中,所述盘68相对于所述盘80(盘68在其纵向移动不应跟随所述毂件50)的纵向位置通过所述盘68在所述飞轮类型的机构76上保持平移(未示出)来实现,而非通过所述弹簧74的引导来实现。
[78]在所考虑的实施例中,所述螺杆10适于被电马达(未示出)带动朝一个方向或者另一方向转动,且所述螺母12配设有盘状传感器90以检测其角位置。所述工具或者致动器的设计特别紧凑,因为其包括由所述套筒30形成的大体上成圆柱形的主体。所述套筒30的一端部设置成法兰的形状以承接所述马达,而其另一端部则承接所述活动机件28,在这里即驱动盘式制动器的致动活塞。所述螺杆12优选在所述马达输出轴上直接形成。所述螺杆对于例如推力达100kN的大型制动器,具有的直径可为20mm,螺距为16mm。所述传感器90允许测量所述支撑件14的角位置,并极准确地评估所述制动块的磨损状态。
[79]因此获得了体积很小的电动制动器,所述制动器集成有性能特别优异的磨损补偿系统或者磨损弥补系统。

Claims (10)

1.紧持工具,所述紧持工具包括第一机件(18)和第二机件(20),所述第一和第二机件能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相对移动,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螺杆(10),所述螺杆具有给定螺距(P1)并适于在马达(M)的作用下被带动朝一方向或相反方向绕一轴线(XX)转动;螺母(12),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杆(10)配合且适于沿所述螺杆轴线(XX)的方向被带动平动,所述螺母平移连接于所述第一机件(18);第一引导部件(34L),所述第一引导部件(34L)限定平行于所述螺杆(10)的轴线(XX)的直线形引导部,以在所述螺母的第一位移阶段(D1)阻止所述螺母(12)转动;和第二引导部件(34H),所述第二引导部件(34H)限定螺旋形引导部,所述螺旋形引导部沿所述螺杆(10)的轴线(XX)延伸,且其螺距(P2)相对于所述螺杆的螺距(P1)方向相反,以便在所述螺母(12)的第二位移阶段(D2)允许所述螺母(12)朝与所述螺杆(10)相同的转动方向转动;和补偿系统(46),所述补偿系统(46)间置于所述第一机件(18)与连接于所述螺母(12)的活动支撑件(14)之间,以相对所述第二机件(20)重置所述第一机件(18)的位置,从而由所述第一和第二引导部件(34L和34H)所产生的所述第一位移阶段和所述第二位移阶段保持同步于优化所述第一机件的移动所必需的阶段,
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系统包括:补偿盘(68),所述补偿盘转动连接于毂件(50),所述毂件绕所述活动支撑件(14)旋拧;测量盘(80),所述测量盘借助飞轮机构(76)安装在所述活动支撑件(14)上;和至少一储能弹簧(74),所述至少一储能弹簧间置在所述补偿盘(68)与所述测量盘(80)之间,从而构件磨损状况的记录由所述测量盘(80)和所述活动支撑件(14)的相对角位置加以体现;
并且,在所述螺母(12)的第二位移阶段(D2)期间,实施磨损补偿的必要性通过所述测量盘(80)止挡在所述活动机件(18)上来体现,因而被所述毂件(50)带动转动的所述补偿盘(68)压缩所述弹簧(74)直到所述活动支撑件(14)的运动结束。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轮机构(76)允许所述活动支撑件(14)在所述测量盘(80)中只能朝单个方向(R)转动。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紧持工具,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弹簧(74)加以计算,以储存补偿操作所必需的能量,并在所述毂件(50)与所述活动支撑件(14)之间的应力级产生制动力矩时释放所述能量,其中所述制动力矩小于压缩弹簧所产生的力矩,由于所述飞轮机构(76)阻止所述测量盘(80)转动,因而这种能量释放只能通过所述补偿盘(68)的转动进行。
4.按照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紧持工具,其特征在于,特殊的是,如果待补偿的空间太大,或者当所述弹簧(74)达到最大压缩比时,所述补偿盘(68)和所述测量盘(80)被阻止转动,并因此在所述活动支撑件(14)与所述毂件(50)之间引发相对运动以实施实时的补偿阶段。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紧持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实时的补偿阶段之后且当所述活动支撑件(14)与所述毂件(50)之间的应力级降低时,所述实时的补偿阶段之前在所述弹簧(74)中所储存的能量适于准确调整所述补偿阶段并消除在运动中由该操作所产生的所有应力。
6.按照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紧持工具,其中,所述螺母(12)通过至少一滚轮(28)和套筒(30)配合,所述至少一滚轮松散安装在垂直于所述螺杆(10)的轴线(XX)的轴(YY)上,所述套筒(30)具有与所述螺杆(10)同心的圆柱形壁(32),并在所述圆柱形壁中开有至少一螺旋槽(34),所述螺旋槽具有可变螺距,但其螺距的方向相对于所述螺杆的螺距方向相反,所述滚轮(28)在所述槽中滚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28)具有截锥状外形,而所述槽(34)的对应接触表面相对所述滚轮(28)的轴(YY)倾斜这样一数值:所述数值使得由所述轴线(XX)远离所述滚轮(28)与所述圆柱形壁(32)之间的接触点而引发的速度增大,完全由随着这种同样的远离而引起的所述滚轮(28)的直径增大补偿,因此保证所述滚轮(28)与所述槽(34)的表面之间的接触连续均匀,且都不会引发任何干扰性滑动,而无论所述套筒的圆柱形壁(32)的厚度(E)、所述套筒的直径(D)和所述滚轮(28)的直径(d)的相对数值如何。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紧持工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多个共面的滚轮(28),从而这些滚轮的截锥状外形在其轴上所产生的力相互抵消且在所述螺杆上不会造成任何应力。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紧持工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两个成180°的滚轮,或者三个成120°的滚轮。
9.按照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紧持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滚轮(28)内设有一止推轴承(88),所述止推轴承允许承接由所述滚轮的截锥状外形所产生的轴向力.
10.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紧持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杆(10)与所述螺母(12)之间设有机械间隙,该机械间隙大于所述螺母(12)通过所述滚轮(28)的定中公差,从而使所述螺杆(10)避免所有可能约束该螺杆的超静定现象。
CN2006800503061A 2005-11-08 2006-11-03 包括自主补偿系统的紧持工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512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0511310 2005-11-08
FR0511310A FR2892963A1 (fr) 2005-11-08 2005-11-08 Dispositif de rattrapage autonome d'usure.
FR0603820A FR2892964B1 (fr) 2005-11-08 2006-04-28 Dispositif de rattrapage autonome d'usure
FR0603820 2006-04-28
FR0607064 2006-08-02
FR0607064A FR2904673B1 (fr) 2006-08-02 2006-08-02 Systeme de transfert d'effort a hautes perfomances.
PCT/FR2006/002454 WO2007054633A1 (fr) 2005-11-08 2006-11-03 Outil de serrage comportant un systeme de compensation autono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1293A true CN101351293A (zh) 2009-01-21
CN101351293B CN101351293B (zh) 2011-03-16

Family

ID=37055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5030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51293B (zh) 2005-11-08 2006-11-03 包括自主补偿系统的紧持工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51293B (zh)
FR (1) FR289296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8722A (zh) * 2015-04-21 2017-12-05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离合器装置
CN108857230A (zh) * 2018-08-02 2018-11-23 李彦利 一种具有自动补偿平衡力的焊接夹具夹紧装置
CN110392649A (zh) * 2016-09-21 2019-10-29 让-马克·洛里奥 断电制动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06402Y2 (ja) * 1991-10-11 1996-08-07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スポット溶接ロボット用制御装置
SE512390C2 (sv) * 1998-09-11 2000-03-13 Car O Liner Ab Förfarande och svetstång för motståndssvetsning med axiellt rörlig elektrod
US6603228B1 (en) * 1999-06-04 2003-08-05 Obara Corporation Driving unit of a welding equipment
FR2822401B1 (fr) * 2001-03-22 2004-11-19 Christian Salesse Dispositif d'entrainement et outil de serrage equipe d'un tel dispositif
FR2866255B3 (fr) * 2004-02-13 2006-06-09 Jean Marc Loriot Systeme de compemsation d'usure d'electrodes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8722A (zh) * 2015-04-21 2017-12-05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离合器装置
CN110392649A (zh) * 2016-09-21 2019-10-29 让-马克·洛里奥 断电制动系统
US10989261B2 (en) 2016-09-21 2021-04-27 Jean-Marc Loriot Power-off braking system
CN108857230A (zh) * 2018-08-02 2018-11-23 李彦利 一种具有自动补偿平衡力的焊接夹具夹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1293B (zh) 2011-03-16
FR2892963A1 (fr) 2007-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33427B2 (ja) 補償システムを有するクランピングツール、特に溶接プライヤー
US7908727B2 (en) Fastener inser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EP180145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ower transmission with load-sensing thrust amplifying mechanism
US20080230330A1 (en) Braking device having a wedge mechanism
CN101351293B (zh) 包括自主补偿系统的紧持工具
US20080098786A1 (en) Releasing mechanism and leveling apparatus
CN111775176B (zh) 一种变刚度直线驱动装置及变刚度方法
JP2009516590A (ja) 自律補正システムを備えるクランプ又はグリップツール
SE1150907A1 (sv) Skruvdriven pressenhet
US20020148315A1 (en) Adjustable speed reducer assembly
US20040050643A1 (en) Clutch actuator
US7592769B2 (en) Electric cylinder
EP3188865B1 (en) Elastic biasing element and encoder arrangement for precise control of force or torque
SE542286C2 (en) Clutch Actuator for reducing Vibrations in a Clutch by a force-reducing gap
WO2014032662A1 (de) Reibungskupplung mit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EP1319859A1 (de) Bremsvorrichtung
EP2194295B1 (de) Elektromotorische Antriebseinheit
WO1983002142A1 (en) Ball nut having adjustable preloading
JP2000002309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4074896A (zh) 摩擦制动间隙补偿装置
CN212131142U (zh) 一种无人车线性传动制动系统及无人车
CN101231386B (zh) 极大天文望远镜滚动摩擦传动旋转轴扭转角动态修正系统
WO2005005854A1 (en) An electromechanical linear actuator for a service brake of a motor vehicle
JP4061584B2 (ja) 電動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CN204025461U (zh) 一种摩擦制动间隙补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16

Termination date: 202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