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37466B - 流体喷出装置、流体的输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流体喷出装置、流体的输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37466B
CN101337466B CN2008101264707A CN200810126470A CN101337466B CN 101337466 B CN101337466 B CN 101337466B CN 2008101264707 A CN2008101264707 A CN 2008101264707A CN 200810126470 A CN200810126470 A CN 200810126470A CN 101337466 B CN101337466 B CN 1013374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control model
power supply
pattern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2647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37466A (zh
Inventor
熊谷利雄
岛崎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374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74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374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74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流体喷出装置、流体的输送方法。打印机(1)具有:用于喷出墨水的头(41)、位于比头(41)低的位置并用于收容墨水的主容器(31)、位于比主容器高的位置并用于收容墨水的副容器(32)、用于从主容器经由头(41)向副容器汲取墨水的加压泵(33)、反复执行用于使加压泵(33)将墨水从主容器(31)向副容器(32)汲取的第一控制模式和将墨水从副容器(32)经由头(41)向主容器(31)落下的第二控制模式的控制器(10),控制器(10)在收到电源断开指令时,将该控制器(10)执行的模式变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式后,断开打印机(1)的电源。打印机(1)的电源断开后,在头(41)内能使墨水适当流动。

Description

流体喷出装置、流体的输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喷出装置、及该流体喷出装置中的流体的输送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具有:用于喷出流体的头、位于比该头低的位置并且用于收容所述流体的第一流体收容部、位于比该第一流体收容部高的位置并且用于收容所述流体的第二流体收容部、从所述第一流体收容部经由所述头向所述第二流体收容部汲取所述流体的汲取机构的流体喷出装置。在这样的流体喷出装置中,还存在一种具有用于使所述汲取机构反复执行将所述流体从所述第一收容部向所述第二收容部汲取的第一控制模式、和将所述流体从所述第二收容部经由所述头向所述第一收容部落下的第二控制模式的控制器的流体喷出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该流体喷出装置中,通过所述控制器反复执行第一控制模式和第二控制模,使得流体经由头在第一流体收容部和第二流体收容部之间往复移动。据此,所述流体在头内不会停滞地在该头内持续流动。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9-234886号公报
可是,使所述流体经由头在第一流体收容部和第二流体收容部之间往复移动可在流体喷出装置的电源导通期间执行,但是在抑制头内的所述流体的停滞的观点上,希望在电源断开后,也使所述流体经由头在所述第一流体收容部和所述第二流体收容部之间移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该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在流体喷出装置的电源断开后,在头内使流体流动。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流体喷出装置,具有:用于喷出流体的头;位于比所述头低的位置,用于收容所述流体的第一流体收容部;位于比所述第一流体收容部高的位置,用于收容所述流体的第二流体收容部;用于从所述第一流体收容部经由所述头向所述第二流体收容部汲取所述流体的汲取机构;以及反复执行用于使所述汲取机构将所述流体从所述第一流体收容部向所述第二流体收容部汲取的第一控制模式、和用于将所述流体从所述第二流体收容部经由所述头向所述第一流体收容部落下的第二控制模式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在收到电源断开指令时,将该控制器执行的模式变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式后,断开所述流体喷出装置的电源。
关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根据本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可以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框图。
图2是墨水供给单元30和头单元40的结构图。
图3是表示头41的下面的喷嘴的排列的示意图。
图4是喷嘴Nz周边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5是图4中的A-A剖面视图。
图6表示在容器间往复移动的墨水的压力室412内的流动状态。
图7A是用于使墨水往复移动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7B是用于使墨水往复移动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7C是用于使墨水往复移动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头单元40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
符号说明
1-打印机;10-控制器;11-接口;12-CPU;13-存储器;14-单元控制电路;20-用纸输送单元;30-墨水供给单元;31-主容器(main tank);32-副容器(sub tank);33-加压泵;33a-加压管线;34-大气开放阀;40-头单元;41-头;41a-第一连接口;41b-第二连接口;50-电力供给单元;60-检测器组;61a、61b-水平开关;70-计算机;301-第一流路;302-第二流路;311-低阻力流路;312-高阻力流路;313-流路切换阀;410-喷嘴板;411-压电元件;412-压力室;412a-扁平部;412b-导入部;413a、413b-贮存器(reserve);414a-第一出入路;414b-第二出入路;415-弹性板;416-元件收容室;417-堰部。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至少可以明白以下的事实。
首先,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喷出装置,具有:用于喷出流体的头;位于比所述头低的位置,用于收容所述流体的第一流体收容部;位于比所述第一流体收容部高的位置,用于收容所述流体的第二流体收容部;用于从所述第一流体收容部经由所述头向所述第二流体收容部汲取所述流体的汲取机构;以及反复执行用于使所述汲取机构将所述流体从所述第一流体收容部向所述第二流体收容部汲取的第一控制模式、和用于将所述流体从所述第二流体收容部经由所述头向所述第一流体收容部落下的第二控制模式的控制器;其中:所述控制器在收到电源断开指令时,将该控制器执行的模式变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式后,断开所述流体喷出装置的电源。
该流体喷出装置中,在电源断开后,使第二收容部中收容的流体经由头向第一流体收容部落下。由此,在电源断开后,也能够使流体在头内流动。
而且,所述流体喷出装置中,在所述第二控制模式中具有用于使所述流体从所述第二流体收容部向所述第一流体收容部更快落下的高速落下模式、和用于使其更慢落下的低速落下模式;所述控制器在收到所述电源断开指令时,使所述模式变为所述低速落下模式后,断开所述电源。如果是该结构,则在电源断开后,能使头内的流体的流动状态更长地持续。
并且,在所述流体喷出装置中,所述高速落下模式中在比所述低速落下模式中使所述流体流过的流路的流路阻力低的流路,流过该流体;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式下,所述汲取机构在所述高速落下模式中所述流体流过的流路、和在所述低速落下模式中所述流体流过的流路中,通过所述高速落下模式下所述流体流过的流路,汲取该流体。如果是该结构,则能缩短第一控制模式的执行时间,即,缩短流体的汲取所需的时间。
另外,在所述流体喷出装置中,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电源导通后到收到所述电源断开指令的期间执行所述第二控制模式时,执行所述高速落下模式。
此外,在所述流体喷出装置中,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式的执行中收到电源断开指令时,将所述模式从所述第一控制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式后,断开所述电源。如果该结构,则不仅将流体向第二流体收容部汲取,而且在所述模式从第一控制模式切换为第二控制模式后,断开所述电源。由此,在电源断开后,流体能在头内适当流动。
而且,在所述流体喷出装置中,当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式的执行中收到所述电源断开指令时,继续执行该第一控制模式之后,在将所述模式从该第一控制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式后,断开所述电源。如果是该结构,则与控制器收到电源断开指令,立刻从第一控制模式切换为第二控制模式的结构相比,能够在电源断开后,使头内的流体的流动状态更长地持续。
并且,在所述流体喷出装置中,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二控制模式的执行中收到所述电源断开指令时,将所述模式从第二控制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一控制模式,执行该第一控制模式之后,在将所述模式从该第一控制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式后,断开所述电源。如果是该结构,则不仅将流体向第二流体收容部汲取,而且在所述模式从第一控制模式切换为第二控制模式后,断开所述电源。由此,在电源断开后,流体能在头内适当流动。
另外,在所述流体喷出装置中,所述头具有:用于喷出所述流体的喷嘴;进行用于从所述喷嘴喷出所述流体的动作的元件;与所述喷嘴邻接,通过由所述元件的动作产生的室内压力的变动,从所述喷嘴喷出所述流体的压力室;通过所述压力室彼此连通的用于贮存所述流体的2个贮存部;用于在所述2个贮存部中的一方的贮存部与所述第一流体收容部之间,使所述流体出入的第一出入路;和用于在另一方的贮存部与所述第二流体收容部之间使所述流体出入的第二出入路。如果是该结构,则能在头内使流体更高效地流动。
而且,在所述流体喷出装置中,还具有输出与所述第一流体收容部或所述第二流体收容部内的所述流体的水位对应的信号的信号输出部;所述控制器在从所述电源导通后到收到所述电源断开指令的期间,根据所述信号,切换所述第一控制模式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式。如果是该结构,则从所述电源导通后到收到所述电源断开指令的期间,控制器能够根据来自所述信号输出部的信号,适当切换第一控制模式和第二控制模式。其中,流体的水位表示在第一流体收容部或第二流体收容部内收容的流体的相的高度(即,流体的相的界面位置)。
并且,还提供一种流体的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流体喷出装置的电源导通后到收到电源断开指令的期间,反复执行用于使汲取机构将流体从第一流体收容部经由位于比该第一流体收容部高的位置的用于喷出所述流体的头,向位于比所述第一流体收容部高的位置的第二流体收容部汲取的第一控制模式,和用于将所述流体从所述第二流体收容部经由所述头向所述第一流体收容部落下的第二控制模式的步骤;以及如果收到所述电源断开指令,则在将所执行的模式变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式后,断开所述电源的步骤。如果是这样的流体的输送方法,则在流体喷出装置的电源断开后,能使流体在头内流动。
===本实施方式的流体喷出装置的结构例===
以下,作为流体喷出装置的一个例子,以喷墨打印机(以下称作打印机1)为例,使用图1~图3说明其结构。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框图。图2是表示墨水供给单元30和头单元40的结构的概念图。在图2中,用箭头表示了打印机1的上下方向。图3是表示头41的下面的喷嘴的排列的示意图。在图3中,用箭头表示了头41的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
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是行头(head line)方式的打印机,是如果从作为外部装置的计算机70收到打印数据,则根据该打印数据,对用纸喷出作为流体的一个例子的墨水,在该用纸上打印图像的装置。而且,如图1所示,打印机1具有控制器10、用纸输送单元20、墨水供给单元30、头单元40、电力供给单元50。
控制器10用于控制打印机各部(即,用纸输送单元20、墨水供给单元30、头单元40、电力供给单元50)。控制器10具有用于在计算机70和打印机1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的接口11(图1中记载为I/F)、CPU12、存储器13、和单元控制电路14。CPU12是用于进行打印机全体的控制的运算处理装置,按照存储器13中存储的程序,通过单元控制电路14控制打印机各部。
用纸输送单元20具有未图示的输送辊,通过该输送辊的旋转,将用纸送入到能够打印的位置,将该用纸在规定的输送方向以一定的输送量输送。
墨水供给单元30用于对后面描述的头单元40所具有的头41供给墨水。该墨水供给单元30具备多种墨水色(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黄色Y、洋红色M、青色C、黑色K这4色)的每一个。其中,在图2中为了便于说明,只图示了1个颜色的墨水供给单元30。在各色的墨水供给单元30中,如图2所示,具有作为第一流体收容部的主容器31、和作为第二流体收容部的副容器32。在主容器31和副容器32中分别收容有墨水,各容器内收容的墨水向通过该墨水的流路(正确地说,是第一流路301和第二流路302)与所述各容器连接的头41供给。换言之,主容器31和副容器32通过墨水的流路和头41彼此连通。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一边向头41供给墨水,一边经由该头41在主容器31和副容器32之间使所述墨水往复移动。其中,将在后面描述墨水供给单元30的细节。
头单元40是为了在用纸上打印图像,而对该用纸喷出从墨水供给单元30供给的墨水,来形成点(dot)的装置。本实施方式的头单元40能够一次形成用纸的纸宽度量的点。头单元40具有在规定方向长度长的头41,该头41在其长边方向沿着打印机1内所输送的用纸的纸宽度方向,其短边方向沿着该用纸的输送方向的状态下被固定。而且,在头41的下面设置的喷嘴板410上,如图3所示,形成有4个喷嘴列,即黑色墨水喷嘴列(喷嘴列K)、青色墨水喷嘴列(喷嘴列C)、洋红色墨水喷嘴列(喷嘴列M)和黄色墨水喷嘴列(喷嘴列Y)。喷嘴列具有多个沿着所述纸宽度方向(即头41的长边方向),以一定间隔d排列为列状的喷嘴。并且,从构成各喷嘴列的喷嘴Nz喷出对应颜色的墨水。其中,将在后面描述喷嘴Nz周边的结构。
电力供给单元50用于向打印机各部供给电力。如果打印机1的持有者(用户)进行接通打印机1的电源开关(未图示)等的电源导通操作,则控制器10接收基于所述电源导通操作的电源导通指令。然后,该控制器10根据所述电源导通指令来控制电力供给单元50,使该电力供给单元50执行向打印机各部的电力供给。而如果用户进行切断所述电源开关等的电源断开操作,则控制器10接收基于该电源断开操作的电源断开指令。然后,该控制器10根据所述电源断开指令,控制所述电力供给单元50,使向打印机各部的电力供给结束。其中,在以下的说明中,“控制器10断开电源”意味着控制器10根据电源断开指令,使电力供给单元50结束向打印机各部的电力供给。
检测器组60具有监视打印机1的状况的多个检测器。而且,检测器组60的检测结果被输出给控制器10,该控制器10根据该检测结果,通过单元控制电路14控制打印机1的各部。其中,在检测器组60中包含安装在副容器32内的作为信号输出部的一个例子的水平开关61a、61b(参照图2)。如果副容器32内的容器的水位到达规定水位,则该水平开关61a、61b将与该水位对应的信号向控制器10输出。
《喷嘴周边的结构》
下面,参照图4和图5,说明头41的喷嘴Nz周边的结构。图4是喷嘴Nz周边的结构的概略图,是针对在喷嘴板410上形成的喷嘴Nz,其法线方向沿着头41的长边方向的截面剖视图。图4中用箭头表示了打印机1的上下方向和头41的短边方向。图5是图4中的A-A截面的示意图,用箭头表示了头41的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
在头41的下面形成有沿着该头41的长边方向的多个喷嘴列(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喷嘴列)。而且,在头41内如图4和图5所示,具有作为对形成喷嘴列的每个喷嘴Nz进行用于从喷嘴Nz喷出墨水的动作的元件(驱动元件)的一个例子的压电元件411、和压力室412。并且,具有作为贮存部的贮存器413a、413b、第一出入路414a、第二出入路414b,对于构成某喷嘴列的喷嘴Nz,形成了公共的墨水室。进而,具有划分压力室412和收纳压电元件411的元件收容室416,并伴随着压电元件411的动作而变形的弹性板415。
压电元件411被收容在元件收容室416中,如图4所示,该压电元件411的下端与后面描述的弹性板415接合。该压电元件411根据从单元控制电路14输出的驱动信号中所包含的驱动脉冲,进行伸缩动作。
弹性板415密封压力室412及贮存器413a、413b的开口上面、和所述元件收容室416的开口下面。而且,弹性板415的与压电元件411的下端接触的部分(以下称为隔膜(diaphragm)部)伴随着该压电元件411的伸缩动作,在上下方向变形。
压力室412是隔着弹性板415位于所述元件收容室416的相反侧的空间。该压力室412如图4和图5所示,具有被堰部417划分的扁平的扁平部412a、和与喷嘴Nz邻接并且将所述扁平部412a内的墨水向喷嘴Nz导入的圆孔状导入部412b。向扁平部412a流入的墨水通过导入部412b向喷嘴Nz供给。其中,如图5所示,在头41的短边方向,扁平部412a的两端部比中央部宽度窄。
贮存器413a、413b用于贮存墨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5所示,2个贮存器413a、413b分别在头41的短边方向与压力室412的侧端部邻接。而且,2个贮存器413a、413b通过所述压力室412连通。因此,在贮存器413a、413b中贮存的墨水能够在贮存器之间移动。
第一出入路414a和第二出入路414b如图4所示,都是在上下方向贯通元件收容室416的侧壁而形成的通路。第一出入路414a和第二出入路414b的下侧前端部贯通弹性板415,与贮存器413a、413b连接。并且,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出入路414a在头41的长边方向一端侧与2个贮存器中的一个贮存器413a连接,第二出入路414b在长度方向另一端侧与另一个贮存器413b连接。此外,第一出入路414a从所述一个贮存器413a通到用于与后面描述的第一流路301连接的第一连接口41a为止。而第二出入路414b从所述另一个贮存器413b通到用于与后面描述的第二流路302连接的第二连接口41b为止。因此,墨水能够通过第一出入路414a,在所述一个贮存器413a和主容器31之间出入,通过第二出入路414b在所述另一个贮存器413b和副容器32之间出入。
根据以上的结构,从主容器31或副容器32流入到头41内的墨水,通过第一出入路414a或第二出入路414b向贮存器413a、413b流入。而且,墨水在贮存器413a、413b中贮存后,向压力室412流入,最终通过该压力室412的导入部412b向各喷嘴Nz供给。这样,在头41内,由第一出入路414a、第二出入路414b、贮存器413a、413b和压力室412,形成了墨水的流路(以下也称作墨水流路)。更具体而言,第一出入路414a、第二出入路414b及贮存器413a、413b形成了向各喷嘴Nz供给的墨水公共流过的公共流路,压力室412形成了向各喷嘴Nz的个别流路。
而且,如果在压力室412中填充了墨水的状态下使压电元件411伸缩,则所述弹性板415的隔膜部会伴随着该压电元件411的伸缩动作而变形,进而伴随于此,压力室412的容积发生变化。作为压力室412的容积变化的结果,会使得该压力室412的室内压力(更准确而言,是在压力室412内填充了的墨水的压力)变动。然后,利用该室内压力的变动,从喷嘴Nz喷出墨水。其中,喷嘴Nz内的墨水在形成了弯液面的状态下被保持在该喷嘴Nz内(参照图6)。
《本实施方式的墨水供给单元》
下面,参照已述的图2,详细说明所述墨水供给单元30。
墨水供给单元30如图2所示,具有:所述主容器31及副容器32、第一流路301及第二流路302、作为汲取机构的加压泵33、和大气开放阀34。
主容器31如图2所示,在打印机1内位于比头41低的位置,相对于打印机主体,被固定为可装卸。这里,打印机主体是打印机1中除了主容器31的部分。主容器31内被密封,在其顶部连接着用于对该主容器31的气相区域进行加压的加压管线33a。
副容器32如图2所示,与打印机主体一体设置,在打印机1内位于比头41高的位置(换言之,副容器32位于比主容器31更高的位置)。副容器32的容积比主容器31的容积小很多,该副容器32内被密封。而且,副容器32中收容的墨水的水位(即,副容器32内的墨水的液面的高度)由所述水平开关61a、61b监视。如果具体说明,则在副容器32内,当所述副容器32的水位到达上限水位时,安装在更上方的位置的水平开关61a(图2中,是带记号H的水平开关,以下称为上方的水平开关61a)将第一液面信号向控制器10输出。这里,第一液面信号是副容器32的水位向上方推移,到达上限水位时,上方的水平开关61a所生成、输出的信号。而如果所述水位到达下限水位,则安装在更下方的位置的水平开关61b(图2中是带记号L的水平开关,以下称为下方的水平开关61b)将第二液面信号向控制器10输出。这里,第二液面信号是所述水位向下方推移,到达下限水位时,下方的水平开关61b生成、输出的信号。
第一流路301和第二流路302都是由含氟树脂等树脂材料所构成的管或接头等形成的墨水输送用的流路。第一流路301是将主容器31和头41(准确而言是头41的第一连接口41a)之间连接的流路。第二流路302是将副容器32和头41(准确而言是头41的第二连接口41b)之间连接的流路。
而且,第二流路302如图2所示,在途中分支为2个系统后,再度合流。分支为2个系统的各流路中都设置有阀(图2中,用记号v0、v1、v2表示)。并且,2个系统的流路中,在一方的流路设置有比另一方的流路多的阀。此外,在一方的流路中设置的阀(例如记号v1的阀)的开度比在另一方的流路中设置的阀(例如记号v0的阀)的开度小。因此,所述一方的流路中的流路阻力比另一方的流路中的流路阻力高。以下,将所述2个系统的流路中流路阻力低的流路称作低阻力流路311,将流路阻力高的流路称作高阻力流路312。
并且,在低阻力流路311和高阻力流路312集合的2个集合位置(换言之,成为第二流路302的分支点和再合流点的位置)中,接近副容器32一侧的集合位置处设置有图2所示的流路切换阀313。该流路切换阀313是为了选择性使墨水流向所述低阻力流路311和所述高阻力流路312中任意一方,而用于切换该低阻力流路311和高阻力流路312的构件。具体而言,当流路切换阀313处于图2中用实线表示的状态时,只开通低阻力流路311,而关闭高阻力流路312。而当处于图2中用虚线表示的状态时,只开通高阻力流路312,关闭低阻力流路311。其中,通过控制器10控制流路切换阀313,来执行低阻力流路311和高阻力流路312的切换。
加压泵33通过所述加压管线33a,向主容器31内输送加压空气,用于对该主容器31内的气相区域进行加压。更具体而言,如果在后面描述的大气开放阀34关闭的状态下起动加压泵33,则主容器31内的气压上升。由此,主容器31内的液相区域,即该主容器31内收容的墨水被从所述主容器31压出。压出的墨水沿着图2中由涂黑的箭头表示的方向流动,通过第一流路301被向头41汲取,最终通过第二流路302被汲取到副容器32。
大气开放阀34是用于将基于加压泵33的运转而上升的主容器31内的气压向大气开放,恢复为大气压的阀。而且,在通过加压泵33将墨水汲取到副容器32后,如果在墨水被收容在副容器32内的状态下,停止加压泵33,打开大气开放阀34,则基于副容器32和主容器31之间的水位差,会使得墨水沿着图2中由白箭头表示的方向流动。即,副容器32内的墨水经由所述头41自然下落到主容器31。其中,加压泵33的驱动和大气开放阀34的开关由控制器10控制。
通过以上结构的墨水供给单元30,墨水会经由头41(更准确而言是头41内形成的墨水流路),在主容器31和副容器之间往复流动。即,本实施方式中反复执行:在关闭了大气开放阀34的状态下使加压泵33运转,从主容器31向副容器32汲取墨水的动作;和停止加压泵33,打开大气开放阀34,从副容器32使墨水自然下落到主容器31的动作。而且,当在主容器31和副容器之间往复移动的墨水经由头41时,成为对该头41供给所述墨水。即,当对头41、第一流路301及第二流路302持续填充墨水,并从喷嘴Nz喷出墨水而消耗了头41内的墨水时,可立刻向头41补给被消耗的部分的墨水。其中,如上所述,主容器31可装卸,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从主容器31向副容器32汲取墨水时,在该副容器32的水位无法到达上限水位的程度地消耗了墨水时,可更换为填充了墨水的新的主容器31。
《墨水的往复移动》
下面,更具体地说明上述的墨水的往复移动。
通过在主容器31和副容器32之间使墨水往复移动,能够使墨水在所述主容器31和所述副容器32之间存在的头41内(更准确而言,在头41内形成的墨水流路)持续流动。因此,如图6所示,在头41的压力室412中也流动墨水。图6是针对在容器间往复移动的墨水,表示压力室412内的流动状态的图,是喷嘴Nz附近的放大图。
而且,通过使墨水在压力室412内持续流动,能够持续维持为适合从喷嘴Nz喷出该压力室412内的墨水的状态。
如果具体说明,则当例如后发地在墨水内混入了气泡,使得该气泡进入压力室412内而在喷嘴Nz附近停滞时,将有可能无法从该喷嘴Nz适当地喷出墨水。而通过使墨水在压力室412内持续流动,则能够从喷嘴Nz附近除去气泡。进而,墨水在从压力室412流出后,由于会经过贮存器413a、413b、第一出入路414a和第二出入路414b,最终移动到主容器31或副容器32,所以,从喷嘴Nz附近除去的所述气泡与墨水一起被运向所述容器。这样,通过使墨水在容器间往复移动,能够恰当除去混入在墨水内的气泡。
此外,当不从喷嘴Nz喷出墨水而在该喷嘴Nz内继续保持时,在喷嘴开口墨水持续与大气接触,结果,该墨水中的水分(溶剂)会蒸发。并且,如果水分持续蒸发,则在喷嘴Nz附近会产生局部的墨水的粘度的上升(以下称作粘度增加)。而且,墨水的粘度增加在从喷嘴Nz内到压力室412的扁平部412a(特别是扁平部412a中与导入部412b邻接的部分)的范围中进行。结果,在压力室412内,墨水的粘度不均匀,有可能无法从喷嘴Nz恰当喷出该墨水。此外,如果粘度增加变得显著,则墨水会在喷嘴Nz凝固,结果,还有可能在喷嘴Nz中发生堵塞。为了消除这种墨水粘度的不均匀所引起的问题,可以针对长时间不喷出墨水的喷嘴Nz,从所述喷嘴Nz喷出在该喷嘴Nz以及与该喷嘴Nz对应的压力室412内存在的墨水,实施强制排出的处理(所谓的冲洗处理)。而如果墨水在头41内流动,则在包含所述压力室412的该头41内,能够将墨水的粘度大致保持均一。并且,如果墨水的粘度被保持均一,则还能够抑制伴随冲洗处理而消耗的墨水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头41内,经由压力室412从2个贮存器413a、413b的一方到另一方之间的墨水流路的流路阻力,比从贮存器413a、413b经过压力室412到达喷嘴Nz之间的墨水流路的流路阻力小。即,往复移动中的墨水不沿图6中由虚线表示的方向流动,而向专门由实线表示的方向移动。结果,在使墨水往复移动的期间,只要压电元件411伸张,压力室412的容积不收缩,则不从喷嘴Nz喷出墨水,在该喷嘴Nz中形成的弯液面也不会被破坏。
<用于使墨水往复移动的控制>
通过控制器10反复执行用于从主容器31向副容器32汲取墨水的第一控制模式、和用于使墨水从副容器32向主容器31落下的第二控制模式,来实现所述墨水的往复移动。这里,第一控制模式是指控制器10在关闭了大气开放阀34的状态下,使加压泵33运转的模式。而第二控制模式是指所述控制器10停止加压泵33,打开大气开放阀34的模式。
而且,在第二控制模式中具有:用于使墨水从副容器32向主容器31更快落下的高速落下模式、和用于使其更慢落下的低速落下模式。通过控制器10控制流路切换阀313,来进行高速落下模式和低速落下模式的切换。具体而言,高速落下模式是所述控制器10控制流路切换阀313,只使低阻力流路311开通,使墨水通过该低阻力流路311从副容器32下落到主容器31的模式。而低速落下模式是所述控制器10只使高阻力流路312开通,使墨水通过该高阻力流路312落下的模式。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从副容器32的水位达到上限水位的状态开始执行低速落下模式,则所述水位会缓慢向下方推移,花费规定时间到达下限水位。换言之,高阻力流路312的流路阻力被调整成,副容器32的水位从上限水位推移到达下限水位需要所述规定时间。
其中,将主容器31内的墨水汲取到副容器32时的加压泵33的喷出压,相对于使墨水从副容器32向主容器31落下时的水位差压(即,副容器32和主容器31之间的水位差)的最大值,足够大。因此,以第一控制模式将规定量的墨水从主容器31向副容器32汲取所需要的时间,比以第二控制模式使所述规定量的墨水从副容器32下落到主容器31所需的时间短很多。
以下,使用图7A~图7C来说明用于使墨水往复移动的控制的一个例子。图7A~图7C是用于使墨水往复移动的控制的流程图。
用于使墨水往复移动的控制如图7A所示,从根据用户的电源导通操作而导通打印机1的电源,对打印机各部供给电力开始(S2)。如果导通电源,则首先控制器10控制流路切换阀313,只使低阻力流路311开通(S4)。然后,所述控制器10在关闭了大气开放阀34的状态下使加压泵33运转(S6)。即,在电源导通之后,所述控制器10执行第一控制模式。然后,只要控制器10在第一控制模式的执行中没收到电源断开指令(S8中为否),则继续执行该第一控制模式。伴随着第一控制模式的执行,副容器的水位上升,持续执行该第一控制模式,直到该水位到达副容器32的上限水位(S10中为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汲取墨水时的加压泵33的喷出压相对于使墨水落下时的水位差压,足够大,所以,在第一控制模式和高速落下模式中,流过墨水的流路相同,但是对于输送规定量的墨水所需要的时间而言,第一控制模式比高速落下模式短。换言之,在高速落下模式中使规定量的墨水落下时所需的时间,比在第一控制模式中汲取规定量的墨水时所需的时间长。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在第一控制模式中,使副容器32的水位从下限水位到变为上限水位为止地汲取墨水所需时间约为5~10秒。
而且,在所述水位到达上限水位的时刻,上方的水平开关61a对控制器10输出第一液面信号(S10中为是),该控制器10根据该第一液面信号,停止加压泵33,打开大气开放阀34(S12)。即,控制器10在收到所述第一液面信号的时刻,从第一控制模式切换为第二控制模式,执行该第二控制模式。然后,在第二流路302中由于只有低阻力流路311开通,所以作为第二控制模式,执行高速落下模式。然后,只要控制器10在第二控制模式(即,高速落下模式)的执行中没有收到电源断开指令(S14中为否),则继续执行所述第二控制模式。伴随着第二控制模式的进行,副容器的水位下降,持续执行该第二控制模式,直到该水位到达副容器32的下限水位(S16中为否)。
如果所述水位到达下限水位,则下方的水平开关61b向控制器10输出第二液面信号(S16中为是)。然后,控制器10根据该第二液面信号,关闭大气开放阀34,使加压泵33运转,再次执行第一控制模式。
在打印机1的电源导通之后到控制器10收到电源断开指令的期间,重复执行以上的控制模式。另外,在打印机1的电源导通之后到收到电源断开指令的期间执行第二控制模式时,所述控制器10执行高速落下模式。
而在控制器10执行第一控制模式的期间,如果用户进行电源断开操作,则所述控制器10接收基于所述电源断开操作的电源断开指令(S8中为是)。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10在收到电源断开指令时不立刻所述电源断开,而在执行以下的动作后断开。
首先,如果所述控制器10收到所述电源断开指令,则如图7B所示,使加压泵33持续运转,直到副容器32的水位到达上限水位,继续执行第一控制模式(S102、S104)。如果所述水位到达上限水位,控制器10从上方的水平开关61a收到第一液面信号(S104中为是),则该控制器10停止加压泵(S106)。然后,所述控制器10控制流路切换阀313,只使高阻力流路312开通(S108)。然后,所述控制器10在打开大气开放阀34(S110)之后,断开打印机1的电源(S112)。这样,如果控制器10在第一控制模式执行中收到电源断开指令,则在从该第一控制模式切换为第二控制模式后,断开电源。此外,每当控制器10断开所述电源时,都在从第一控制模式切换为第二控制模式时,从该第一控制模式切换为低速落下模式。
而且,当在第二控制模式(高速落下模式)的执行中,控制器10收到电源断开指令时,也与上述同样,该控制器10不立刻断开所述电源,而在执行以下的动作后断开。
首先,如果所述控制器10收到所述电源断开指令(S14中为是),则如图7C所示,关闭大气开放阀34,使加压泵33运转(S202)。即,如果所述控制器10在第二控制模式的执行中收到电源断开指令,则从该第二控制模式切换为第一控制模式,执行该第一控制模式。然后,所述控制器10继续执行所述第一控制模式,直到副容器32的水位到达上限水位(S204)。如果所述水位到达上限水位,则所述控制器10从上方的水平开关61a接收第一液面信号(S204中为是),该控制器10停止加压泵(S206),控制流路切换阀313,只使高阻力流路312开通(S208)。然后,控制器10在打开大气开放阀34(S210)之后,断开打印机1的电源(S212)。这样,如果控制器10在该第二控制模式的执行中收到电源断开指令,则从该第二控制模式切换为第一控制模式,执行该第一控制模式,在再度从该第一控制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式后,断开电源。其中,与上述情形同样,每当控制器10断开所述电源时,都在从第一控制模式切换为第二控制模式时,从该第一控制模式切换为低速落下模式。
如上所述,在打印机1的电源导通之后到收到电源断开指令的期间,该控制器10反复执行第一控制模式和第二控制模式,结果,使得墨水在主容器31和副容器32之间往复移动。
而在控制器10收到电源断开指令之后,该控制器10在进行了控制模式的切换后,断开所述电源。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电源断开时,总被切换为第二控制模式。由此,在所述电源断开后,也能够实现从副容器32经由头41落下到主容器31。即,电源断开后,也能够在头41内使墨水继续流动。并且,控制器10在断开所述电源时切换的第二控制模式成为低速落下模式。因此,在所述电源断开后,使副容器32内的墨水更缓慢地向主容器31落下。
其中,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主要在业务中使用,该打印机1的电源在业务时间中导通,在业务时间外断开。假定该事实,按照在电源断开的业务时间外的期间中,墨水继续从副容器32向主容器31落下的方式,调整单位时间的墨水的落下量。单位时间的墨水的落下量依存于高阻力流路312的流路阻力(例如阀v1的开度)。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阀v1的开度被调整成,墨水从副容器32向主容器31持续落下的时间(以下称作墨水的落下时间)比业务时间外的期间长。
如果具体说明,则通过调整阀v1的开度(即,用等效圆表示阀v1的开口时的该等效圆的半径)可以调整墨水的落下时间。而且,将墨水汲取所需时间(例如为5秒)乘以低阻力流路311的内径相对所述等效圆的半径之比的四次方、及加压泵33的喷出压相对水位差压之比(例如,喷出压为水位差压的10倍左右),求出所述落下时间的估算值。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低阻力流路311的内径相对等效圆的半径之比变为10的方式,调整阀v1的开度。因此,能够确保墨水的落下时间为5日以上(具体而言为500000秒),在业务时间外的期间中(例如从星期五的工作结束时到星期一的工作开始时的期间中),能够使墨水持续落下。
另外,关于阀v1的开度,并不局限于上述的情形,例如可以调整成低阻力流路311的内径相对于等效圆的半径之比变为5.5。该情况下,能够确保所述落下时间约为半天,在业务时间外的平日的夜间,能够使墨水持续落下。
===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有效性===
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是具有:用于喷出墨水的头41、位于比头41低的位置且用于收容墨水的主容器31、位于比该主容器31高的位置并用于收容墨水的副容器32、从主容器31经由头41向副容器32汲取墨水的加压泵33、反复执行用于使加压泵33将墨水从主容器31向副容器32汲取的第一控制模式和将墨水从副容器32经由头41向主容器31落下的第二控制模式的控制器10的打印机。而且,当所述控制器10收到电源断开指令时,在将该控制器10执行的模式变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式后,断开打印机1的电源。由此,能够打印机1的电源断开后,使墨水在头41内流动。
即,如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一项中所述,在抑制头41内的墨水的停滞的观点上,希望在电源断开后,也经由该头41使墨水从主容器31到副容器32之间流动。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当控制器10在第一控制模式的执行中收到电源断开指令时,该控制器10从第一控制模式切换为第二控制模式后,将打印机1的电源断开。即,在所述电源断开后,将所述副容器32内收容的墨水向主容器31落下。由此,在电源断开后,也能使墨水从副容器32向主容器31落下,从而使墨水在头41内持续流动。
另外,当所述控制器10在第二控制模式的执行中收到电源断开指令时,该控制器10从该第二控制模式切换为第一控制模式、执行该第一控制模式后,在从该第一控制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式之后,断开所述电源。即,与上的述情形同样,在电源断开后,能够使墨水从副容器32向主容器31落下,在头41内能使墨水持续流动。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在电源断开后,也能够在头41内使墨水流动。由此,可抑制电源断开后头41内的墨水的停滞,从而能够抑制压力室412的墨水粘度的不均一等、伴随着该墨水的停滞而发生的不良情况。并且,可抑制压力室412的墨水粘度的不均一的结果是,能够削减在所述冲洗处理中排出的墨水的量,从而可抑制该冲洗处理的墨水消耗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控制器10在第一控制模式的执行中收到电源断开指令时,从第一控制模式切换为第二控制模式后,将打印机1的电源断开。由此,在电源断开之前,可将墨水汲取到所述副容器32,结果,在电源断开后,可恰当确保在头41内墨水持续流动的时间(以下称为流动时间)。此外,当所述控制器10在第二控制模式的执行中收到电源断开指令时,从该第二控制模式切换为第一控制模式,并执行该第一控制模式后,在从该第一控制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式后,断开所述电源。即,与上述的情形同样,由于在电源断开之前,可将墨水汲取到所述副容器32,结果能够恰当确保电源断开后的头41内墨水的流动时间。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主要说明了流体喷出装置和流体喷出装置内的流体的输送方法,但上述的发明的实施方式用于使本发明的理解变得容易,并不限定本发明。本发明在不脱离其宗旨的前提下,能够变更、改良,并且本发明当然包含其等价物。
而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头单元40具有图3所示的单一的头41,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如图8所示,是多个头41配置为交错状的头单元40。图8是表示头单元40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这里,图8所示的各头41的喷嘴数,比图3所示的头41的喷嘴数(n个)少。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列举了所谓行头方式的打印机进行说明,但是也可以是使安装了头的滑架在用纸的宽度方向移动来进行打印的所谓串行方式的打印机。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流体喷出装置的一个例子,说明了喷出墨水的打印机,但是关于墨水,可以是水性墨水,或者可以是油性墨水。此外,关于被喷出的流体,并不局限于墨水,也可在喷出墨水以外的其他液体(除了液体以外,还包含分散有功能材料的粒子的液状体、凝胶那样的流状体)或液体以外的流体(包含能够作为流体流动喷出的固体)的流体喷出装置中将本发明具体化。例如,可以是喷出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包含液晶显示器、EL(场致发光)显示器和面发光显示器的制造等所使用的电极材料或颜色材料等材料的液状体的液体喷出装置、喷出生物芯片制造所使用的生物体有机物的液体喷出装置、作为精密吸量管而使用并且喷出成为试料的液体的液体喷出装置。并且,也可以是在手表或相机等精密机械中精确喷出润滑油的液体喷出装置、为了形成光通信元件等中使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向衬底上喷出紫外线硬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的液体喷出装置、为了蚀刻衬底等而喷出酸或碱等蚀刻液的液体喷出装置、喷出凝胶体的流体喷出装置、喷出以调色剂等粉体为例的固体的粉体喷出式记录装置。而且,能够对其中的任意一种喷出装置应用本发明。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打印机1主要在业务中使用,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所述打印机1作为个人用户用的打印机使用。该情况下,由于电源断开的期间变得更长,所以优选调整高阻力流路312的流路阻力,通过低速落下模式调整单位时间的墨水的落下量,以使副容器32的水位从上限水位到达下限水位所需的时间变为几周(例如2周)。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更有效地抑制来自喷嘴Nz中所保持的墨水的水分蒸发,在打印机1内设置有位于头41的喷嘴板410的下方,与该喷嘴板410抵接,密封喷嘴Nz的开口的密封构件(所谓帽构件)。
而且,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控制模式中具有用于使副容器32内的墨水更快落下的高速落下模式、和用于使其更慢落下的低速落下模式。并且,当控制器10收到电源断开指令时,该控制器10将执行的模式变为所述低速落下模式后,断开所述电源。可是,并不局限于此,在所述电源断开时选择的墨水也可以是高速落下模式。但是,如果是上述的结构,则由于使墨水从副容器32向主容器31更缓慢地落下,所以电源断开后的头41内的墨水的流动状态能更长地持续。在该方面,优选采用上述实施方式。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切换高速落下模式和低速落下模式,设置有将第二流路302分支为彼此流路阻力不同的2个系统的流路,只开通该2个系统的流路的一方的流路切换阀313,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在用于使墨水从副容器32向主容器31落下的所需时间中设置了差异的方法,则也能够利用其他方法。而且,为了在所述2个系统的流路的流路阻力中设置差异,调整了在该2个系统的流路中分别设置的阀的数量与开度,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设置节流孔等阀以外的构件,在所述2个系统的流路的流路阻力中设置差异。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控制器10在第一控制模式的执行中收到电源断开指令时,继续执行该第一控制模式后,从该第一控制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式,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在第一控制模式的执行中收到电源断开指令时,所述控制器10立刻从该第一控制模式切换为第二控制模式。但是,如果是上述的实施方式,则与立刻从第一控制模式切换为第二控制模式的情形相比,会在更多的墨水收容在副容器32中的状态下,断开所述电源。结果,电源断开后的头41内的墨水的流动状态能更长地持续。在该方面,优选采用上述实施方式。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头41中设置有通过压力室412彼此连通的2个贮存器413a、413b、在一方的贮存器413a和主容器31之间用于使墨水出入的第一出入路414a、以及在另一方的贮存器413b和副容器32之间用于使墨水出入的第二出入路414b。可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所述一方的贮存器413a与用于在所述第一出入路414a和副容器32之间使墨水出入的出入路(相当于第二出入路414b的出入路)连接。不过,如果是上述的结构,则在容器间移动的墨水经由头41时,会经由压力室412,容易地在所述2个贮存器413a、413b之间移动。即,在该压力室412内墨水容易流动。由此,能更有效地抑制压力室412中的墨水粘度的不均一化。在该方面,优选采用上述实施方式。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副容器32内安装有水平开关61a、61b,控制器10在打印机1的电源导通后到收到电源断开指令的期间,根据从该水平开关61a、61b输出的信号(即,第一液面信号或第二液面信号),切换第一控制模式和第二控制模式。可是,并不局限于此,水平开关等信号输出部可以不在副容器32中,而安装在主容器31。而且,也可以在主容器31和副容器32都不安装所述信号输出部。其中,在主容器31或副容器32安装了信号输出部时,控制器10能够根据从所述信号输出部输出的信号,恰当切换第一控制模式和第二控制模式。在该方面,优选采用安装了所述信号输出部的结构。

Claims (19)

1.一种流体喷出装置,具有:
用于喷出流体的头;
位于比所述头低的位置,用于收容所述流体的第一流体收容部;
位于比所述第一流体收容部高的位置,用于收容所述流体的第二流体收容部;
用于从所述第一流体收容部经由所述头向所述第二流体收容部汲取所述流体的汲取机构;以及
反复执行用于使所述汲取机构将所述流体从所述第一流体收容部向所述第二流体收容部汲取的第一控制模式、和用于将所述流体从所述第二流体收容部经由所述头向所述第一流体收容部落下的第二控制模式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在收到电源断开指令时,在将该控制器执行的模式变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式后,断开所述流体喷出装置的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控制模式中具有:用于使所述流体从所述第二流体收容部向所述第一流体收容部更快落下的高速落下模式、和用于使其更慢落下的低速落下模式;
所述控制器在收到所述电源断开指令时,在使所述模式变为所述低速落下模式后,断开所述电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速落下模式中,在比所述低速落下模式下所述流体流过的流路的流路阻力低的流路,流过该流体;
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式下,所述汲取机构在所述高速落下模式中所述流体流过的流路、和所述低速落下模式中所述流体流过的流路中,通过所述高速落下模式中所述流体流过的流路,汲取该流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电源导通后到收到所述电源断开指令的期间执行所述第二控制模式时,执行所述高速落下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电源导通后到收到所述电源断开指令的期间执行所述第二控制模式时,执行所述高速落下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式的执行中收到电源断开指令时,在将所述模式从所述第一控制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式后,断开所述电源。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式的执行中收到电源断开指令时,在将所述模式从所述第一控制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式后,断开所述电源。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式的执行中收到电源断开指令时,在将所述模式从所述第一控制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式后,断开所述电源。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式的执行中收到电源断开指令时,在将所述模式从所述第一控制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式后,断开所述电源。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式的执行中收到电源断开指令时,在将所述模式从所述第一控制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式后,断开所述电源。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式的执行中收到所述电源断开指令时,继续执行该第一控制模式之后,在将所述模式从该第一控制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式后,断开所述电源。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式的执行中收到所述电源断开指令时,继续执行该第一控制模式之后,在将所述模式从该第一控制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式后,断开所述电源。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式的执行中收到所述电源断开指令时,继续执行该第一控制模式之后,在将所述模式从该第一控制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式后,断开所述电源。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式的执行中收到所述电源断开指令时,继续执行该第一控制模式之后,在将所述模式从该第一控制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式后,断开所述电源。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式的执行中收到所述电源断开指令时,继续执行该第一控制模式之后,在将所述模式从该第一控制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式后,断开所述电源。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流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二控制模式的执行中收到所述电源断开指令时,将所述模式从所述第二控制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一控制模式,执行该第一控制模式,然后,在将所述模式从该第一控制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式后,断开所述电源。
17.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流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具有:
用于喷出所述流体的喷嘴;
进行用于从所述喷嘴喷出所述流体的动作的元件;
与所述喷嘴邻接,通过由所述元件的动作产生的室内压力的变动,从所述喷嘴喷出所述流体的压力室;
通过所述压力室彼此连通的用于贮存所述流体的2个贮存部;
用于在所述2个贮存部中的一方的贮存部与所述第一流体收容部之间使所述流体出入的第一出入路;和
用于在另一方的贮存部与所述第二流体收容部之间使所述流体出入的第二出入路。
18.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流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输出与所述第一流体收容部或所述第二流体收容部内的所述流体的水位对应的信号的信号输出部;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电源导通后到收到所述电源断开指令的期间,根据所述信号,切换所述第一控制模式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式。
19.一种流体的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流体喷出装置的电源导通后到收到电源断开指令的期间,反复执行用于使汲取机构将流体从第一流体收容部经由位于比该第一流体收容部高的位置的用于喷出所述流体的头,向位于比所述第一流体收容部高的位置的第二流体收容部汲取的第一控制模式,和将所述流体从所述第二流体收容部经由所述头向所述第一流体收容部落下的第二控制模式的步骤;以及
如果收到所述电源断开指令,则在将所执行的模式变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式后,断开所述电源的步骤。
CN2008101264707A 2007-07-05 2008-07-03 流体喷出装置、流体的输送方法 Active CN1013374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77609 2007-07-05
JP2007177609 2007-07-05
JP2007-177609 2007-07-05
JP2008107241A JP2009029109A (ja) 2007-07-05 2008-04-16 流体吐出装置、流体の輸送方法
JP2008-107241 2008-04-16
JP2008107241 2008-04-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37466A CN101337466A (zh) 2009-01-07
CN101337466B true CN101337466B (zh) 2012-07-04

Family

ID=40211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264707A Active CN101337466B (zh) 2007-07-05 2008-07-03 流体喷出装置、流体的输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9029109A (zh)
CN (1) CN1013374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22041B2 (ja) * 2015-09-24 2019-12-18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CN107064282B (zh) * 2017-04-17 2020-06-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化废气中总烃浓度的监测装置及方法
CN112571958B (zh) * 2019-09-30 2023-04-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和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
JP7456164B2 (ja) * 2020-01-16 2024-03-2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記録液供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43560B1 (en) * 2000-02-07 2002-09-03 Hitachi, Ltd. Recording head and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having separately arranged ink chambers and ink discharge unit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43560B1 (en) * 2000-02-07 2002-09-03 Hitachi, Ltd. Recording head and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having separately arranged ink chambers and ink discharge un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37466A (zh) 2009-01-07
JP2009029109A (ja) 2009-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55476B (zh) 液体供给阀单元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1590736B (zh) 液体供应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CN100594134C (zh) 用于喷墨印刷的墨水循环系统及包括其的喷墨打印设备
CN101274535B (zh) 喷液喷头、喷液装置和用于喷液装置的除泡方法
US8465121B2 (en)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wiping method
CN101384374B (zh) 具备脱泡机构的液材吐出装置
CN101337466B (zh) 流体喷出装置、流体的输送方法
EP2343189B1 (en)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2673127A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1323212B (zh) 流体供给装置、流体喷射装置及流体供给方法
CN102161277B (zh)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维护方法
JP6289011B2 (ja) 液体供給装置
CN101633265B (zh) 液体供给装置及液体喷射装置
US20150029260A1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1665028A (zh) 液体输送方法、及液体喷射装置的清洗方法
CN102029797B (zh) 液体喷射装置及液体填充方法
US9469120B2 (en) Dummy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8141993B2 (en)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fluid
US11046077B2 (en) Liquid ejection head
CN101274539B (zh) 液体排出头和液体排出装置
US8459774B2 (en) Liquid jetting apparatus
KR102059790B1 (ko) 이중 챔버 저장소 프린트 헤드
EP4289623A2 (en) Print component with memory array using intermittent clock signal
JP2009012382A (ja)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流体噴射装置におけるフラッシング処理方法
JP200222530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