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35840A - 照相机 - Google Patents

照相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35840A
CN101335840A CNA2008101252447A CN200810125244A CN101335840A CN 101335840 A CN101335840 A CN 101335840A CN A2008101252447 A CNA2008101252447 A CN A2008101252447A CN 200810125244 A CN200810125244 A CN 200810125244A CN 101335840 A CN101335840 A CN 1013358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ghtness
mentioned
region
area
estim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252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35840B (zh
Inventor
福川浩平
辻野和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 Hyun Lee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358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58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358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584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1Circuitry for evaluating the brightness vari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3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exposure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1/00Still video camer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照相机包括图像传感器,将多个测光区域分配给通过图像传感器捕获的被摄区。CPU针对每个测光区域评价被摄区的亮度(S21),对通过该评价处理获得的多个亮度评价值的每个进行二值化处理(S23)。另外,根据经过二值化处理的多个亮度评价值,计算被摄区中包括的高亮度区域的面积(S25),另一方面,计算被摄区中的低亮度区域中的与高亮度区域邻接的邻接区域的面积(S27,S29)。接着,根据已计算的邻接区域的面积和已计算的高亮度区域的面积的比,对通过评价处理获得的多个亮度评价值的每个进行补偿(S35~S39)。根据这样补偿的亮度评价值,调整图像传感器的曝光量。补充在像从树叶空隙照进来的阳光摄影这样的分散逆光状态下不足的曝光量。

Description

照相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相机,特别是涉及比如进行逆光补偿的照相机。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这种装置的一个实例。按照该背景技术,根据被摄区的中间部/周缘部的亮度差进行补偿处理。具体来说,通过提高较暗的中间部的权重,抑制亮度评价值。由此,沿增加方向调整曝光量,谋求在逆光状态最佳的曝光的实现。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01427号文献(G03B7/28,7/085)
发明内容
但是,在背景技术中,实现最佳的曝光限于高亮度区域局部存在于周缘部的状态(局部存在逆光状态)。像进行从树叶空隙照进来的阳光摄影的场合那样,在高亮度区域分散于被摄区整体中的状态(分散逆光状态),难以检测中间部和周缘部之间的亮度差,由此,产生补偿处理无法有效发挥,曝光量不足的结果。
于是,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相机,其弥补在分散逆光状态不足的曝光量。
第1发明的照相机包括捕获被摄区的摄像机构;分配机构,其将多个测光区域分配给被摄区;针对每个测光区域,对被摄区的亮度进行评价的评价机构;划分机构,其根据通过评价机构的评价处理获得的多个亮度评价值,将多个测定光区域划分为表示高于第1阈值的亮度的测光区域与表示低于第1阈值的亮度的测光区域;检测机构,其根据通过划分机构划分的多个测光区域的位置关系,检测被摄区中包括的高亮度区域和低亮度区域之间的边界;补偿机构,其根据通过检测机构检测的边界的尺寸,对通过评价机构的评价处理获得的多个亮度评价值的每个进行补偿;调整机构,其根据补偿机构补偿的亮度评价值,调整摄像机构的曝光量。
在第1发明的照相机(10为表示在实施例中相应的部分的标号。在下面相同)中,在通过摄像机构(12)捕获的被摄区中,通过分配机构(26)分配多个测光区域。评价机构(S21)针对每个测光区域,评价被摄区的亮度。区分机构(S23)根据通过评价机构的评价处理获得的多个亮度评价值,将多个测光区域区分为表示高于第1阈值的亮度的测光区域与表示低于第1阈值的亮度的测光区域。
检测机构(S27)根据通过区分机构区分的多个测光区域的位置关系,检测被摄区中包括的高亮度区域和低亮度区域之间的边界。补偿机构(S35~S39)根据由检测机构检测的边界的尺寸,对通过评价机构的评价处理获得的多个亮度评价值的每个进行补偿。根据补偿后的亮度评价值,通过调整机构(S9)对摄像机构的曝光量进行调整。
按照第1发明,通过根据高亮度区域和低亮度区域之间的边界的尺寸,对多个亮度评价值的每个进行补偿,对在分散逆光状态不足的曝光量进行弥补。
第2发明的照相机从属于第1发明,其还包括计算沿通过检测机构检测的边界的边界区域的面积的第1计算机构,补偿机构根据通过第1计算机构计算的边界区域的面积进行补偿。
按照第2发明的照相机,第1计算机构(S29)计算沿通过检测机构检测的边界的边界区域的面积。补偿机构的补偿处理基于通过第1计算机构计算的边界区域的面积。
第3发明所述的照相机从属于第2发明,其还包括第2计算机构,该第2计算机构根据通过划分机构划分的多个测光区域,计算被摄区中包括的高亮度区域的面积,第1计算机构计算作为边界区域的面积的被摄区中包括的低亮度区域中的与高亮度区域邻接的邻接区域的面积,补偿机构针对通过第1计算机构计算的邻接区域的面积与通过第2计算机构计算的高亮度区域的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行补偿。
按照第3发明,第2计算机构(S25)根据通过区分机构区分的多个测光区域,计算被摄区中包括的高亮度区域的面积。边界区域为被摄区中包括的低亮度区域中的与高亮度区域邻接的邻接区域,补偿针对邻接区域的面积和高亮度区域的面积的关系而进行。
第4发明所述的照相机从属于第3发明,补偿机构关注邻接区域的面积和高亮度区域的面积的比。
按照第2~第4发明,特别是最好,对在分散逆光状态不足的曝光量进行更合适的弥补。
第5发明所述的照相机从属于第3或第4发明,补偿机构包括抑制机构,该抑制机构将超过通过评价机构的评价处理获得的多个亮度评价值中的上限值的值抑制到该上限值或其附近。
在第5发明中,通过抑制机构(S39),将通过评价机构的评价处理获得的多个亮度评价值中的超过上限值的值抑制到该上限值或其附近。
按照第5发明,由于通过补偿,将多个亮度评价值中的高亮度侧的值抑制到上限值,故得到在基于补偿后的亮度评价值的曝光调整处理中,按照上限值越小,越大的幅度,沿增加方向调整曝光量的结果。
第6发明的照相机从属于第5发明,补偿机构还包括调整机构,该调整机构将上限值调整为与邻接区域的面积和高亮度区域的面积的比相对应的值。
按照第6发明,通过调整机构(S37),将上限值调整到与邻接区域的面积和高亮度区域的面积的比相对应的值。
按照第6发明,容易进行最佳的补偿。
第7发明的照相机从属于第6发明,还包括第3计算机构,该第3计算机构根据通过评价机构的评价处理获得的多个亮度评价值,计算被摄区的平均亮度值,调整机构包括乘法运算机构,该乘法运算机构将对应于邻接区域的面积和高亮度区域的面积的比而变化的系数与通过第3计算机构计算的平均亮度值相乘。
按照第7发明,第3计算机构(S31)根据通过评价机构的评价处理获得的多个亮度评价值,计算被摄区的平均亮度值。在调整时,乘法运算机构(S85~S89)将对应于邻接区域的面积和高亮度区域的面积的比而变化的系数与通过第3计算机构计算的平均亮度值相乘。
按照第7发明,进行考虑了被摄区的整体的亮度的更优选的补偿。
第8发明的照相机从属于第3~第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发明,其还包括无效机构,该无效机构在通过第2计算机构计算的高亮度区域的面积低于第2阈值时,使上述补偿机构无效。
在第8发明的照相机中,补偿机构在通过第2计算机构计算的高亮度区域的面积小于第2阈值时,通过无效机构(S33)无效。
按照第8发明,在拍摄高亮度的有天空的风景时等的逆光补偿无用的场面,可避免补偿作用的情况。
第9发明的程序用于在包括捕获被摄区的摄像机构(12)和将多个测光区域分配给被摄区的分配机构(26)的照相机(10)的处理器(28)中,进行下述步骤:针对每个测光区域,评价被摄区的亮度的评价步骤(S21);区分步骤(S23),其中,根据通过评价步骤的评价处理获得的多个亮度评价值,将多个测光区域分成表示高于第1阈值的亮度的测光区域与表示低于上述第1阈值的亮度的测光区域;检测步骤(S27),其中,根据通过区分步骤区分的多个测光区域的位置关系,检测被摄区中包括的高亮度区域和低亮度区域之间的边界;补偿步骤(S35~S39),其中,根据通过检测步骤检测的边界的尺寸,对通过评价步骤的评价处理获得的多个亮度评价值中的每个进行补偿;调整步骤(S9),其中,根据通过补偿步骤补偿的亮度评价值,调整摄像机构的曝光量。
同样在第9发明中,与第1发明相同,补偿在分散逆光状态不足的曝光量。
按照本发明,可弥补在分散逆光状态不足的曝光量,其结果是,可以最佳的曝光量,进行从树叶空隙照进来的阳光等的摄影。
根据参照附图而进行的下述的实施例的具体说明,会进一步明白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为表示图1的实施例所采用的测光区域的一个实例的图解图;
图3为表示图1的实施例所采用的亮度评价用存储器的存储图的一个实例的图解图;
图4(A)为表示经二值化处理的亮度评价值的一个实例的图解图,图4(B)为表示根据图4(A)的亮度评价值而选择的邻接的方框的图解图;
图5(A)为表示经二值化处理的亮度评价值的另一实例的图解图,图5(B)为根据图5(A)的亮度评价值而选择的邻接的方框的图解图;
图6为表示图1的实施例所采用的CPU动作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7为表示图1的实施例所采用的CPU动作的另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8为表示图1的实施例所采用的CPU动作的还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9为表示图1的实施例所采用的CPU动作的又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10为表示图1的实施例所采用的内插曲线的图解图;
图11为表示适用于另一实施例的CPU动作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10包括图像传感器12。被摄区的光学像照射到图像传感器12的感光面,即摄像面,在摄像面中,通过光电转换,产生与被摄体的光学像相对应的电荷,即原始图像信号。
在将被摄体的实时动画图像,即连续(スル一)图像显示于LCD监视器24中时,CPU28命令驱动器32,进行预曝光和有间隔的读出的反复处理。驱动器32反复地进行图像传感器12的预曝光和由此产生的原始图像信号的有间隔的读出。从图像传感器12输出与被摄体的光学像相对应的低分辨率的原始图像信号。
通过CDS/AGC/AD电路14,去除已输出的原始图像信号的噪音,对该信号进行电平调整和A/D转换的一系列的处理,由此,获得作为数字信号的原始图像数据。信号处理电路16对从CDS/AGC/AD电路14输出的原始图像数据,进行白色平衡调整、色分离、YUV变换等的处理,形成YUV格式的图像数据。已形成的图像数据通过存储器控制电路18,写入SDRAM20中,然后,通过相同存储器控制电路18读出。LCD驱动器22通过由存储器控制电路18读出的图像数据,驱动LCD监视器24,其结果是,被摄体的连续图像显示于监视器画面中。
为了进行曝光控制,由信号处理电路16产生的图像数据中的Y数据供给亮度评价电路26。
参照图2,亮度评价电路26针对水平方向(i)和垂直方向(j)的各方向,将被摄区分割16份,针对16×16=256个分割区域,即,E(0,0)~E(15,15)的每个进行Y数据的累积处理。由此,从亮度评价电路26输出256个亮度评价值,即,Iy(0,0)~Iy(15,15)。
参照图3,内置于CPU28中的亮度评价用存储器R包括亮度评价区域R1、二值化区域R2、邻接块选择区域R3和亮度补偿区域R4。各区域R1~R4分割为分别与图2的16×16=256个分割区域相对应的16×16=256个块,从亮度评价电路26输出的256个亮度评价值分别存储于该256个块中的相应的块中。另外,亮度评价用存储器R也可外置,还可由闪存40代替。
CPU28根据亮度评价区域R1的数据,调整设定在驱动器32中的预曝光时间。
通过上述那样曝光控制,调整从LCD监视器24输出的连续图像的亮度。
再次参照图1,如果半按压快门30,则CPU28进行逆光补偿,进行基于补偿后的亮度评价值的曝光调整处理。
在逆光补偿处理中,CPU28通过阈值(Th1)对亮度评价区域R1的数据,即256个亮度评价值进行二值化处理,将其结果写入二值化区域R2(参照图4(A),图5(A):后述)。在这里,“0”表示低亮度,“1”表示高亮度。存储有“0”的块称为“低亮度块”,存储有“1”的块称为“高亮度块”。
另外,CPU28根据二值化区域R2的数据,计算高亮度块的个数(m)。
此外,CPU28根据二值化区域R2的数据,从256个分割区域中,选择与高亮度区域邻接的低亮度区域(在下面称为“邻接区域”)。具体来说,针对二值化区域R2内的256块的每个,进行是否是与“1”邻接的“0”的判断,将其结果写入邻接块选择区域R3(参照图4(B),图5(B):后述)。在这里,将与“1”邻接的“0”写入“A”中。存储有“A”的块称为“邻接块”。
还有,CPU28根据邻接块选择区域R3的数据,计算邻接块的个数(n)。
再有,CPU28根据亮度评价区域R1的数据,计算被摄区的平均亮度值(a)。
另外,CPU28计算邻接块数量n与高亮度块数量m的比值,即,n/m。接着,在n/m>1时,即,邻接块的数量超过高亮度块的数量时,就亮度评价值来说,设定对应于n/m的上限值(x)。
具体来说,在n/m≥3时,x=1.2a,在n/m=1时,x=3a。在“1”和“3”之间的区间,从沿2个端点的内插曲线L,计算与n/m相对应的值,将得到的结果,也就是内插值作为上限值x。内插曲线L的一例以图10表示。该内插曲线L为通过2点(1,3a)和(3,1.2a)的直线,但是,可采用沿这2个点的任意的曲线(还包括直线)。通过这样的内插处理,抑制曝光量的急剧变化。
此外,CPU28还对亮度评价区域R1的数据,进行将256个亮度评价值的每个限制在上限值x以下的补偿处理,将其结果写入亮度补偿区域R4。由此,超过256个亮度评价值中的上限值x的值全部置换为上限值x。
下一曝光调整处理基于亮度补偿区域R4的数据。即,CPU28根据亮度补偿区域R4内的256个的亮度评价值的全部或一部分,计算最佳曝光时间,将其结果设定在驱动器32中。作为上述补偿处理的结果,由于抑制亮度评价值的上限值,故在按照从树叶空隙照进来的阳光摄影时的方式高亮度区域分散于被摄区整体中的状态(在下面称为“分散逆光状态”),消除曝光不足。
具体来说,在从树叶空隙照进来的阳光摄影中,被摄区中包括的邻接区域的面积通常超过高亮度区域的面积的1倍,还具有达到3倍的情况。图5(A)的数据通过作为分散逆光状态的一个实例的从树叶空隙照进来的阳光摄影获得,包括50个高亮度块(m=50)。此场合的邻接块数量n根据图5(B)的数据而计数,其值为82个。由此,n/m=82/50≈1.6,相应的上限值x根据图10的内插曲线L而计算,其值为“2.4a”。于是,亮度评价值按照其上限在平均值的2.4倍以下的方式补偿。
通过像这样,抑制亮度评价值,在曝光调整处理中,形成曝光量为沿增加方向调整的结果。特别是,亮度评价值的上限值为系数与平均值相乘的值,对应于n/m的增加,该系数减少,由此,可进行对应于高亮度区域的分散的程度的优选的曝光量的摄影。
另一方面,比如,在屋内拍摄时明亮的窗进入被摄区的端部的场合等的,高亮度区域局部存在的状态(在下面称为“局部逆光状态”),邻接区域的面积通常不满足为高亮度区域的面积的1倍。由于图4(A)的数据在这样的局部存在逆光状态获得,故与图5(A)的场合相同,包括50个高亮度块。另一方面,邻接块数n根据图4(B)的数据而计算,为30个,由此,n/m=30/50=0.6。由于其不满足“1”,故不进行基于n/m的补偿处理。由此,在拍摄高亮度的带有天空的风景时等的场合,可在不需要逆光补偿的场面,避免进行补偿处理的情况。
在局部存在逆光状态,代之而进行基于与过去相同的中间部/周缘部的亮度差的补偿处理。由此,沿增加方向而调整曝光量,在局部存在逆光状态,实现最佳的曝光。
如果在结束曝光调整之后,完全按压快门按钮30,则CPU28进行主拍摄处理。在主拍摄处理中,最初,将作为曝光调整的结果的最佳曝光时间设定在驱动器32中。接着,命令驱动器32进行主曝光与由此产生的全部电荷的读出。图像传感器12进行复合最佳曝光时间的主曝光,从图像传感器12,输出由此产生的全部电荷,即高分辨率的原始图像信号。已输出的原始图像信号通过CDS/AGC/AD电路14变换为原始图像数据,原始图像数据通过信号处理电路16,变换为YUV格式的图像数据。已变换的原始图像数据通过存储器控制电路18,写入SDRAM20中。
另外,CPU28命令JPEG压缩/解压缩处理器34,进行存储于SDRAM20中的图像数据的压缩处理。JPEG压缩/解压缩处理器34通过存储器控制电路18,从SDRAM20读出图像数据,对已读出的图像数据进行JPEG压缩处理。由此产生的压缩图像数据通过存储器控制电路18写入SDRAM20中。如果JPEG压缩结束,则CPU28通过存储器控制电路18从SDRAM20中,读出压缩图像数据,将包括已读出的压缩图像数据的图像文件通过I/F36记录于记录媒体38中。
以上这样的CPU28的动作符合图6~图9的流程。另外,与这些流程图相对应的程序存储于闪存40中。首先,参照图6,如果接通电源,则在步骤S1发出连续拍摄命令。对应于该命令,进行下述这样的连续拍摄处理。
驱动器32反复地进行图像传感器12的预曝光和原始图像信号的有间隔的读出,从图像传感器12输出低分辨率的原始图像信号。已输出的原始图像信号通过CDS/AGC/AD电路14进行A/D变换等的一系列的处理,由此,获得原始图像数据。信号处理电路16对原始图像数据,进行YUV变换等的处理,形成YUV格式的图像数据。已形成的图像数据通过存储器控制电路18,在写入SDRAM20之后读出,提供给视频编码器22。该视频编码器22通过提供的图像数据驱动LCD监视器24,由此,被摄体的连续图像显示于监视器画面中。
另外,由信号处理电路16形成的图像数据中的Y数据提供给亮度评价电路26。该亮度评价电路26针对256个分割区域中的每个,进行Y数据的累积,由此,从亮度评价电路26输出256个的亮度评价值。
在下一步骤S3,判断是否半按压快门按钮30,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定(NO),在步骤S5,进行连续拍摄用的曝光调整。具体来说,对从亮度评价电路26输出的256个亮度评价值的一部分互相进行加法运算,求出连续图像用的亮度评价值,根据该亮度评价值,调整在驱动器32中设定的预曝光时间。然后,返回到步骤S3。
如果步骤S3的判断结果为肯定(YES),则进行步骤S7,进行逆光补偿(参照图7:后述)。在下一步骤S9,根据补偿后的亮度评价值,进行曝光调整,在驱动器32中设定已获得的最佳曝光时间。
然后,进行步骤S11和S13的回路,等待将半按压状态的快门按钮30完全按压或解除半按压。如果解除快门按钮30的半按压,则在步骤S13判定为“是”,返回到步骤S3。如果完全按压快门按钮30,则在步骤S11判定为“是”,进行步骤S15,发出主拍摄命令。
对应于该主拍摄命令,驱动器32进行符合已设定的最佳曝光时间的主曝光,与通过该主曝光产生的全电荷的读出。图像传感器12进行符合最佳曝光时间的主曝光,从图像传感器12输出由此产生的全电荷,即高分辨率的原始图像信号。已输出的原始图像信号通过CDS/AGC/AD电路14变换为原始图像数据,该原始图像数据通过信号处理电路16变换为YUV格式的图像数据。已变换的原始图像数据通过存储器控制电路18写入SDRAM20中。
在下一步骤S17,进行图像记录。具体来说,首先,命令JPEG压缩/解压缩处理器34进行存储于SDRAM20中的图像数据的压缩处理。JPEG压缩/解压缩处理器34通过存储器控制电路18,从SDRAM20读出图像数据,对已读出的图像,进行JPEG压缩处理。由此产生的压缩图像数据通过存储器控制电路18写入SDRAM20中。如果JPEG压缩处理结束,通过存储控制电路18,从SDRAM20中读出压缩图像数据,将包括已读出的压缩图像数据的图像文件通过I/F36,记录于记录媒体38中。然后,返回到步骤S1。
上述步骤S7的逆光补偿处理按照图7的副流程而进行。参照图7,在最初的步骤S21,从亮度评价电路26将256个亮度评价值获取到亮度评价区域R1(参照图3)。在下一步骤S23,对亮度评价区域R1的数据,即256个亮度评价值进行二值化处理,将其结果写入二值化区域R2中(参照图4(A)、图5(A))。接着,在步骤S25,根据二值化区域R2的数据,计算高亮度块数,将其结果设定为变量m。
在下一步骤S27,根据二值化区域R2的数据,从256个分割区域中选择邻接区域(参照图8:后述),将其结果写入邻接块选择区域R3中(参照图4(B),图5(B)。接着,在步骤S29,根据邻接块选择区域R3内的数据,计算邻接块的数量,将其结果设定为变量n。
在下一步骤S31,根据亮度评价区域R1的数据,计算平均亮度值,将其结果设定为变量a。接着,在步骤S33,判断变量m是否大于阈值(Th2),如果为“否”,则进行步骤S41。如果在步骤S33为“是”,则在步骤S35判断n/m是否在1以上,如果为“否”,则进行步骤S41。如果在步骤S35为“是”,则在步骤S37计算上限亮度(x)(参照图9:后述)。
在下一步骤S39,对亮度评价区域R1的数据,进行基于在步骤S37计算的上限亮度的补偿处理,具体来说,进行将超过256个亮度评价值中的变量x的值的数值补偿为等于变量x的值的处理,将其结果写入亮度补偿区域R4。接着,恢复到上位层的流程。
在步骤S41,进行基于中间部/周缘部的亮度差的补偿处理。该补偿处理符合比如下述的步骤。将图2所示的256个分割区域区分为中间部和周缘部,在中间部和周缘部的每个部分,计算平均亮度。接着,在中间部的平均亮度显著低于周缘部的平均亮度时,抑制周缘部的亮度评价值。由此,在步骤S9的曝光调整处理中,形成沿增加方向调整曝光量,高亮度区域局部存在的逆光状态最佳的曝光时间成为设定在驱动器32中的结果。
上述步骤S27的邻接块计算处理符合图8的流程。参照图8,首先,在步骤S51将二值化区域R2的数据复制于邻接块选择区域R3中。在这里,存储于邻接块选择区域R3中的256个块由一组变量(i,j)识别(参照图2)。
接着,在步骤S53,在变量j中设定“0”,在步骤S55,在变量i中设定“0”。然后,进行步骤S57,判断块(i,j)的值是否为“0”,如果为“否”,则进行步骤S63。如果在步骤S57为“是”,则进行步骤S59,判断位于块(i,j)的上下左右的各块的值是否为“1”,在这里如果为“否”,则进行步骤S63。如果在步骤S59为“是”,则进行步骤S61,在将该块的值从“0”,改写为“A”之后,进行步骤S63。
在步骤S63,使变量i递增。然后,进行步骤S65,判断变量i是否超过“15”,如果为“否”,则返回到步骤S57。如果在步骤S65为“是”,则在步骤S67使变量j递增,在下一步骤S69,判断变量i是否超过“15”。如果在这里为“否”,则返回到步骤S55,如果为“是”则恢复到上位的程序。
上述步骤S37的上限亮度(x)的计算处理按照图9的流程。参照图9,在步骤S81判断n/m是否在“3”以上,如果为“是”,则进行步骤S83,在表示上限亮度的变量x中设定“1.2a”。如果在步骤S81为“否”,则进行步骤S85,进一步判断n/m是否为“1”。
如果在步骤S85为“是”,则进行步骤S87,在变量x中设定“3a”。如果在步骤S85为“否”,则进行步骤S89,根据内插曲线L(参照图10),计算内插值,将其结果设定为变量x。
比如,在从树叶空隙照进来的阳光逆光状态下,如果被摄区表示图5(A)这样的亮度分布,则对n/m进行计算,其值为“1.6”。由此,进行步骤S89的内插处理,在变量x中设定“2.4a”。
如果在步骤S83、S85和S89中的任意者,在变量x中设定值,则恢复到上位层的程序。
另外,与上面列举的各种的数值,比如n/m的值、平均亮度值a相乘而得到的系数等不过是一个实例,可适当改变。
像上面而明白的那样,在本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10中,在通过图像传感器12捕获的被摄区中,通过亮度评价电路26,分配256个测光区域(参照图2)。CPU28针对每个测光区域,评价被摄区的亮度(S21),将通过该评价处理获得的256个亮度评价值的每个值二值化处理为表示高于阈值Th1的高亮度的“1”与表示低于该阈值Th1的低亮度的“0”(S23)。
CPU28接着根据经过二值化处理的256个亮度评价值,计算被摄区中包括的高亮度区域的面积(S25)。另外,根据该256个亮度评价值,计算被摄区中包括的低亮度区域中的与高亮度区域邻接的邻接区域的面积(S27,S29)。接着,根据已计算的邻接区域的面积,与已计算的高亮度区域的面积的比,对通过评价处理获得的256个亮度评价值的每个进行补偿(S35~S39)。
CPU28根据像这样补偿的亮度评价值,调整图像传感器12的曝光量(S9)。由此,可对在分散逆光状态不足的曝光量进行补充,可以最佳的曝光量进行从树叶空隙照进来的阳光等的摄影。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根据邻接区域的面积和高亮度区域的面积的比进行补偿,但是,即使根据邻接区域的面积和高亮度区域的面积的差分,进行该补偿的情况下,仍获得一定的效果。一般,进行针对邻接区域的面积和高亮度区域的面积的关系的补偿,由此,可对曝光不足进行弥补。
此外,本实施例的邻接区域为被摄区中包括的低亮度区域中的与高亮度区域邻接的邻接区域,但是,也可代替该方式,将被摄区中包括的高亮度区域中的与低亮度区域邻接的区域作为邻接区域。根据需要,可将沿高亮度区域和低亮度区域之间的边界的区域作为邻接区域。
一般,计算高亮度区域和低亮度区域之间的边界的尺寸(比如,边界区域的面积,边界线的长度等),根据此尺寸,进行补偿,由此,可减轻分散逆光状态的曝光不足。在此场合,可将图4(B)、图5(B)所示的一系列的邻接块视为边界区域或边界线。
还有,这样的补偿并不限于静止画面拍摄的场合,动态画面拍摄的场合、连续拍摄的场合也有效。图11表示在连续拍摄场合和静止画拍摄场合(主拍摄场合)的每个场合,进行补偿的场合的流程。在图11的流程中,针对图6的流程,在步骤S3和S5之间追加步骤S4,在步骤S4进行与步骤S7相同的逆光补偿。于是,在进行步骤S3~S5的回路处理的连续拍摄期间,周期性地更新亮度评价用存储器R的数据,由此,还消除分散逆光状态的连续图像的亮度不足。
以上采用数字照相机10而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可适用于以电子方式控制曝光量的胶片照相机。

Claims (9)

1.一种照相机,其包括:
捕获被摄区的摄像机构;
分配机构,其将多个测光区域分配给上述被摄区;
针对每个测光区域,对上述被摄区的亮度进行评价的评价机构;
划分机构,其根据通过上述评价机构的评价处理获得的多个亮度评价值,将上述多个测定光区域划分为表示高于第1阈值的亮度的测光区域与表示低于上述第1阈值的亮度的测光区域;
检测机构,其根据通过上述划分机构划分的多个测光区域的位置关系,检测上述被摄区中包括的高亮度区域和低亮度区域之间的边界;
补偿机构,其根据通过上述检测机构检测的边界的尺寸,对通过评价机构的评价处理获得的多个亮度评价值的每个进行补偿;
调整机构,其根据上述补偿机构补偿的亮度评价值,调整上述摄像机构的曝光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计算沿通过上述检测机构检测的边界的边界区域的面积的第1计算机构;
上述补偿机构根据通过上述第1计算机构计算的边界区域的面积进行补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第2计算机构,该第2计算机构根据通过上述划分机构划分的多个测光区域,计算上述被摄区中包括的高亮度区域的面积;
上述第1计算机构计算作为上述边界区域的面积的上述被摄区中包括的低亮度区域中的与高亮度区域邻接的邻接区域的面积;
上述补偿机构针对通过上述第1计算机构计算的邻接区域的面积与通过上述第2计算机构计算的高亮度区域的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行补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补偿机构关注邻接区域的面积和高亮度区域的面积的比。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补偿机构包括抑制机构,该抑制机构将超过通过上述评价机构的评价处理获得的多个亮度评价值中的上限值的值抑制到该上限值或其附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补偿机构还包括调整机构,该调整机构将上述上限值调整为与邻接区域的面积和高亮度区域的面积的比相对应的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3计算机构,该第3计算机构根据通过上述评价机构的评价处理获得的多个亮度评价值,计算上述被摄区的平均亮度值;
上述调整机构包括乘法运算机构,该乘法运算机构将对应于邻接区域的面积和高亮度区域的面积的比而变化的系数与通过上述第3计算机构计算的平均亮度值相乘。
8.根据权利要求3~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无效机构,该无效机构在通过上述第2计算机构计算的高亮度区域的面积低于第2阈值时,使上述补偿机构无效。
9.一种程序,其用于在包括捕获被摄区的摄像机构和将多个测光区域分配给上述被摄区的分配机构的照相机的处理器中,进行下述步骤:
针对每个测光区域,评价上述被摄区的亮度的评价步骤;
区分步骤,其中,根据通过上述评价步骤的评价处理获得的多个亮度评价值,将上述多个测光区域分成表示高于第1阈值的亮度的测光区域与表示低于上述第1阈值的亮度的测光区域;
检测步骤,其中,根据通过上述区分步骤区分的多个测光区域的位置关系,检测上述被摄区中包括的高亮度区域和低亮度区域之间的边界;
补偿步骤,其中,根据通过上述检测步骤检测的边界的尺寸,对通过上述评价步骤的评价处理获得的多个亮度评价值中的每个进行补偿;
调整步骤,其中,根据通过上述补偿步骤补偿的亮度评价值,调整上述摄像机构的曝光量。
CN2008101252447A 2007-06-25 2008-06-23 照相机及用于照相机的处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358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65736A JP5127317B2 (ja) 2007-06-25 2007-06-25 カメラ
JP2007-165736 2007-06-25
JP2007165736 2007-06-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35840A true CN101335840A (zh) 2008-12-31
CN101335840B CN101335840B (zh) 2012-05-23

Family

ID=40136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2524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35840B (zh) 2007-06-25 2008-06-23 照相机及用于照相机的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174610B2 (zh)
JP (1) JP5127317B2 (zh)
CN (1) CN10133584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8615A (zh) * 2009-04-13 2012-03-2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背光检测
CN109788206A (zh) * 2019-01-28 2019-05-21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测光方法、装置、拍摄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630839A (zh) * 2018-07-26 2020-09-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79818A1 (ja) 2009-01-09 2010-07-15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9617112B1 (en) 2009-10-23 2017-04-11 Southwire Company, Llc Independently rotatable flanges and attachable arbor hole adapters
USD815049S1 (en) 2016-06-23 2018-04-10 Southwire Company, Llc Flange with vertical slot and jack
US9403659B2 (en) 2013-03-05 2016-08-02 Southwire Company, Llc Rotatable cable reel
USD817893S1 (en) 2016-06-23 2018-05-15 Southwire Company, Llc Flange with hook aperture
KR101692401B1 (ko) * 2011-01-21 2017-01-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영상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JP2012155149A (ja) * 2011-01-26 2012-08-16 Canon Inc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968068B2 (ja) * 2011-05-24 2016-08-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露出制御を行う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KR101812807B1 (ko) * 2011-06-29 2017-12-2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영역별 가중치를 기반으로 한 적응형 자동 노출 제어 방법
USD818440S1 (en) 2016-06-23 2018-05-22 Southwire Company, Llc Flange with kidney aperture
TWI608735B (zh) * 2017-03-13 2017-12-11 晶睿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擷取裝置及亮度調整方法
US10954097B2 (en) 2017-08-16 2021-03-23 Southwire Company, Llc Reel chock
JP2019118004A (ja) * 2017-12-27 2019-07-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HU231363B1 (hu) 2018-12-13 2023-03-28 Kompozitor Kft Csökkentett éghetőségű javított fenol-furán gyantakészítmény, előimpregnált szálerősítésű kompozit anyag előállítása és annak alkalmazása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74192B2 (ja) 1989-05-30 1999-03-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逆光補正装置
JP2574895Y2 (ja) 1991-11-05 1998-06-1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H0887053A (ja) 1994-07-18 1996-04-02 Nikon Corp カメラの測光装置
US6091908A (en) * 1994-07-18 2000-07-18 Nikon Corporation Photometr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a camera
JPH08101427A (ja) 1994-09-30 1996-04-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ビデオカメラ
JP2000004394A (ja) 1998-04-13 2000-01-07 Ricoh Co Ltd ディジタルスチルビデオカメラ
JP4231599B2 (ja) * 1999-09-16 2009-03-04 イーストマン コダック カンパニー 撮像装置
JP4576658B2 (ja) 2000-02-29 2010-11-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撮像プログラム
US7342609B2 (en) * 2000-05-09 2008-03-11 Eastman Kodak Company Exposure adjustment in an imaging apparatus
JP4454882B2 (ja) * 2001-03-30 2010-04-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6859618B1 (en) * 2003-11-15 2005-02-2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Exposure compensation method and system employing meter matrix and flash
JP4539276B2 (ja) * 2004-10-08 2010-09-08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カメラの測光装置およびカメラ
JP4868791B2 (ja) * 2005-08-12 2012-0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628937B2 (ja) * 2005-12-01 2011-02-0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カメラシステム
TWI351212B (en) * 2006-12-28 2011-10-21 Altek Corp Brightness adjusting method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8615A (zh) * 2009-04-13 2012-03-2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背光检测
CN111630839A (zh) * 2018-07-26 2020-09-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630839B (zh) * 2018-07-26 2021-08-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788206A (zh) * 2019-01-28 2019-05-21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测光方法、装置、拍摄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788206B (zh) * 2019-01-28 2020-12-15 昆山品源知识产权运营科技有限公司 测光方法、装置、拍摄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03302A (ja) 2009-01-08
US20080316355A1 (en) 2008-12-25
CN101335840B (zh) 2012-05-23
US8174610B2 (en) 2012-05-08
JP5127317B2 (ja) 2013-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35840B (zh) 照相机及用于照相机的处理方法
US8189057B2 (en) Camera exposure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that take camera and scene motion into account
CN101931753B (zh) 目标跟踪和图像跟踪设备、操作控制方法及数字摄像机
CN101854484B (zh) 图像选择装置、图像选择方法
CN102821249B (zh) 摄像设备和曝光控制方法
JP2959773B2 (ja) 電子スチルカメラ
JP5246363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評価プログラム
US20020122133A1 (en) Digital camera and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US2007028326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nboard camera video editing
US8310589B2 (en) Digital still camera including shooting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CN102714699A (zh) 摄像装置、摄像方法
KR101475427B1 (ko) 다수의 촬영 조건을 가지는 간격 촬영 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한촬영 장치
CN101790047A (zh)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管理设备和图像管理方法及程序
CN101877765A (zh) 图像变换设备及控制图像变换设备操作的方法
JP2007150993A (ja) 撮像装置及びインターバル撮影機能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TWI486057B (zh) 影像擷取裝置及其影像合成方法
CN109040607A (zh) 成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1004914B1 (ko) 촬상장치 및 촬상방법
CN109756681A (zh) 图像合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2196172A (zh) 图像合成装置
CN102739965A (zh)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1978681B (zh) 图像修正装置以及图像修正方法
US20120002098A1 (en)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recording medium
KR100910361B1 (ko) 디지털 이미지화의 노출
JP4857254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画像自動選択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XACTI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NYO ELECTRIC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82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825

Address after: Japan Osaka

Patentee after: Hyun Hyun Lee

Address before: Japan's Osaka Moriguchi City

Patentee before: Sanyo Electric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