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34576A - 摄像装置、照相机模件以及移动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照相机模件以及移动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34576A
CN101334576A CNA2008101000272A CN200810100027A CN101334576A CN 101334576 A CN101334576 A CN 101334576A CN A2008101000272 A CNA2008101000272 A CN A2008101000272A CN 200810100027 A CN200810100027 A CN 200810100027A CN 101334576 A CN101334576 A CN 1013345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element
diffraction
expression
camera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0002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34576B (zh
Inventor
筱原义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n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n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non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n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34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45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345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45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2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correction, e.g. distorsion, aberration
    • G02B27/00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correction, e.g. distorsion, aberration for correction of secondary colour or higher-order chromatic aberrations
    • G02B27/005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correction, e.g. distorsion, aberration for correction of secondary colour or higher-order chromatic aberrations by using a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 Blocking Light For Cameras (AREA)
  • Diffracting Gratings Or Hologram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摄像装置、照相机模件以及移动终端设备,能够不仅在与摄像透镜组合时谋求小型化并且谋求降低在透镜系统产生的色差。摄像装置(10)具备:摄像元件(11),输出由摄像透镜形成的光学像所对应的摄像信号;衍射光学元件(GC),设在摄像元件(11)的摄像面(11A)侧。衍射光学元件(GC)的摄像侧的面和摄像元件(11)的摄像面(11A)之间由密封部件(12)密封。衍射光学元件(GC)具有补正在摄像透镜产生的色差的功能。此衍射光学元件(GC)的至少一面为平面,且在该平面具有衍射结构。

Description

摄像装置、照相机模件以及移动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等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及具备该摄像装置的照相机模件、以及移动电话机或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ce)等的移动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近几年,CCD或CMOS等摄像元件的小型化及高像素化发展迅速。因此,对于摄像设备本体以及其所装载的透镜也要求小型且高性能。这种情况下,近年来,为了谋求小型化而开发了由2片或3片的非常少的透镜片数构成的摄像透镜。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利用2片构成且有效使用非球面而谋求了小型化和高性能化的摄像透镜。
【专利文献1】专利第3685486号公报
然而,存在用少的透镜片数难于兼顾透镜系统的全长缩短化和色差补正的问题。例如2片构成的摄像透镜的情况,可以认为通过从物体侧起依次配置正透镜和负透镜且在负透镜使用高色散材料来补正色差,但难于在全长缩短化的同时对色差进行充分补正。因此,透镜系统中当使摄像装置侧具有未能完全补正的色差补正功能时,在像差补正上是有利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所涉及的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摄像装置、照相机模件以及移动终端设备,不仅在与摄像透镜组合时可谋求小型化,并且可谋求降低透镜系统中产生的色差。
根据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具备:摄像元件,输出光学像所对应的摄像信号,和衍射光学元件,设在摄像元件的摄像面侧。
在根据本发明的摄像装置,通过在摄像元件的摄像面侧设置衍射光学元件,可使衍射光学元件具有补正在摄像透镜产生的色差的功能。由此,即使与色差补正不充分的摄像透镜组合,也可使其色差补正成为可能。由此,摄像透镜能为重点置于全长缩短化的设计,在与摄像透镜组合时整体可谋求小型化。
在根据本发明的摄像装置中,衍射光学元件优选以平行平面板为基板且在其至少一方的平面具有衍射结构。
通过将衍射光学元件的衍射结构设在平面,可以将制造误差所引起的性能劣化抑制至很小,制造适应性优越。
另外,特别优选在衍射光学元件中的摄像侧的平面具有衍射结构。通过在摄像侧的平面设置衍射结构,不仅使衍射结构为简单结构并且有利于像差补正。
此时,也可进一步具备密封衍射光学元件的摄像侧的面和摄像元件的摄像面之间的密封部件。由此,能够保护衍射面及摄像面且防止附着灰尘等。
并且,衍射光学元件的物体侧的平面形成有红外截止滤光膜也可。由此,可使1个光学部件具有多个光学功能,有利于部件数消减。
另外,在根据本发明的摄像装置中,优选满足以下条件式。式中,Dlast表示衍射光学元件的摄像侧的面和摄像元件的摄像面之间的距离。由此,有利于色差补正。
0.3mm<Dlast    ……(1)
本发明所涉及的照相机模件,具备:本发明所涉及的摄像装置和摄像透镜,该摄像透镜设在上述摄像装置的物体侧,并介由衍射光学元件使被摄体的光学像成像在摄像元件的摄像面上。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照相机模件中,由于摄像装置侧设有衍射光学元件,所以可使衍射光学元件具有补正在摄像透镜产生的色差的功能。由此,即使在摄像透镜单体未能充分进行色差补正,也可使其色差补正成为可能。由此,作为摄像透镜可使用重点置于全长缩短化的透镜,与摄像透镜组合的整体可谋求小型化。并且,根据色差补正后的高清晰的光学像,可获得高清晰的摄像信号。
本发明所涉及的移动终端设备,具备本发明所涉及的照相机模件。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移动终端设备中,根据由本发明的照相机模件所获得的高清晰的光学像,可获得高清晰的摄像信号,根据其摄像信号可获得高清晰的摄像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摄像装置或照相机模件,由于在摄像元件的摄像面侧设置衍射光学元件,所以,可使衍射光学元件具有补正在摄像透镜产生的色差的功能,作为摄像透镜可使用重点置于全长缩短化的透镜。由此,与摄像透镜组合时整体可谋求小型化,并可谋求在透镜系统产生的色差的降低。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设备,由于装载了上述本发明的小型、且色差降低后的照相机模件,所以,在谋求照相机部分的小型化的同时,尤其获得色差降低后的高清晰的摄像信号,根据其摄像信号可获得高清晰的摄像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一构成例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相机模件的一构成例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终端设备的一构成例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相机模件中的摄像透镜的第1构成例的图,是对应于实施例1的透镜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相机模件中的摄像透镜的第2构成例的图,是对应于实施例2的透镜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相机模件中的摄像透镜的第3构成例的图,是对应于实施例3的透镜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相机模件中的摄像透镜的第4构成例的图,是对应于实施例4的透镜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相机模件中的摄像透镜的第5构成例的图,是对应于实施例5的透镜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相机模件中的摄像透镜的第6构成例的图,是对应于实施例6的透镜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相机模件中的摄像透镜的第7构成例的图,是对应于实施例7的透镜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摄像光学系统的透镜数据的图,(A)表示基本透镜数据,(B)表示有关非球面的数据,(C)表示有关衍射面的数据。
图12是表示实施例2所涉及的摄像光学系统的透镜数据的图,(A)表示基本透镜数据,(B)表示有关非球面的数据,(C)表示有关衍射面的数据。
图13是表示实施例3所涉及的摄像光学系统的透镜数据的图,(A)表示基本透镜数据,(B)表示有关非球面的数据,(C)表示有关衍射面的数据。
图14是表示实施例4所涉及的摄像光学系统的透镜数据的图,(A)表示基本透镜数据,(B)表示有关非球面的数据,(C)表示有关衍射面的数据。
图15是表示实施例5所涉及的摄像光学系统的透镜数据的图,(A)表示基本透镜数据,(B)表示有关非球面的数据,(C)表示有关衍射面的数据。
图16是表示实施例6所涉及的摄像光学系统的透镜数据的图,(A)表示基本透镜数据,(B)表示有关非球面的数据,(C)表示有关衍射面的数据。
图17是表示实施例7所涉及的摄像光学系统的透镜数据的图,(A)表示基本透镜数据,(B)表示有关非球面的数据,(C)表示有关衍射面的数据。
图18是关于各实施例综合表示有关条件式的值的图。
图19是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诸像差的像差图,(A)表示球差,(B)表示像散,(C)表示畸变。
图20是表示实施例2所涉及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诸像差的像差图,(A)表示球差,(B)表示像散,(C)表示畸变。
图21是表示实施例3所涉及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诸像差的像差图,(A)表示球差,(B)表示像散,(C)表示畸变。
图22是表示实施例4所涉及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诸像差的像差图,(A)表示球差,(B)表示像散,(C)表示畸变。
图23是表示实施例5所涉及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诸像差的像差图,(A)表示球差,(B)表示像散,(C)表示畸变。
图24是表示实施例6所涉及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诸像差的像差图,(A)表示球差,(B)表示像散,(C)表示畸变。
图25是表示实施例7所涉及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诸像差的像差图,(A)表示球差,(B)表示像散,(C)表示畸变。
图中:
GC-衍射光学元件,G1-第1透镜,G2-第2透镜,G3-第3透镜,St-孔径光阑,Ri-从物体侧起第i透镜面的曲率半径,Di-从物体侧起第i和第i+1透镜面的面间隔,Z1-光轴,10-摄像装置,11-摄像元件,12-密封部件,13-衍射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一构成例。图2表示组装了图1所示的摄像装置10的照相机模件的一构成例。图3(A)、(B)以装载了该照相机模件的移动终端设备为一例,表示带照相机的移动电话机。另外,图4~图10表示与图1所示的摄像装置10组合使用的摄像透镜20的第1~第7的构成例。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如图1所示,具备:摄像元件11,输出由摄像透镜20(例如图4)形成的光学像所对应的摄像信号;和衍射光学元件GC,设在摄像元件11的摄像面11A侧。此摄像装置10,衍射光学元件GC的摄像侧的面和摄像元件11的摄像面11A之间由密封部件12密封。摄像元件11为例如CCD或CMOS等固体摄像元件。
衍射光学元件GC,通过在例如玻璃或塑料基板的表面以同心圆状形成多个锯齿形状的段差,使其对通过光线具有衍射作用。这种结构被称为基诺全息图。本实施方式中的衍射光学元件GC具有对摄像透镜2Q产生的色差进行补正的功能。此衍射光学元件GC,至少1个面为平面,且在该平面上具有例如如基诺全息图型的衍射结构。例如,将平行平面作为基板,将其至少1个面形成为衍射结构。此时,特别优选在其摄像侧的平面具有衍射结构。另外,此时,也可在物体侧的平面形成红外截止滤光膜。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将衍射光学元件GC构成为:在由具有曲率的面和与其曲面相对的平面构成的基板的、其平面具有衍射结构(下述的实施例6)。另外,在此所说的“具有曲率的面”是指,曲率不为零的面。另外,曲率为零的面为平面。
此摄像装置10优选满足以下条件式。式中,Dlast表示衍射光学元件GC的摄像侧的面和摄像元件11的摄像面11A之间的距离。
0.3mm<Dlast    ……(1)
图3(A)、(B)所示的带照相机的移动电话机具备上部框体2A和下部框体2B,且按照两者在图3(A)的箭头方向旋转自如的方式构成。下部框体2B设有操作键21等。上部框体2A设有照相机部1(图3(B)及显示部22(图3(A))等。显示部22由LCD(液晶面板)或EL(Electro-Luminescence)面板等显示面板构成。显示部22被配置在折叠时为内面的一侧。此显示部22除显示有关电话功能的各种菜单之外,还可显示由照相机部1摄影的图像等。照相机部1被配置在例如上部框体2A的背面侧。在此,设置照相机部1的位置不限定于此。
照相机部1具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组装了摄像装置10的照相机模件。此照相机模件,如图2所示,具备:镜筒3,收纳有下述的摄像透镜20;支承镜筒3的支承基板4;和摄像元件11(图1),被设置在支承基板4上与摄像透镜20的成像面对应的位置。此照相机模件还具备:可挠性基板5,与支承基板4上的摄像元件11电连接;外部连接端子6,被构成为可不仅与可挠性基板5电连接、且与带照相机移动电话机等中的终端设备本体侧的信号处理电路连接。这些构成要素被构成为一体。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终端设备不限定于带照相机的移动电话机,也可以是例如数字静态照相机或PDA等。
图4表示摄像透镜20的第1构成例,该摄像透镜20与图1所示的摄像装置10组合使用,同时被一体化使用作为图2所示的照相机模件。此构成例对应于下述第1数值实施例(图11(A)、(B)、(C))的透镜构成。同样,将下述第2~第7的数值实施例的透镜构成所对应的第2~第7构成例的断面构成示于图5~图10。图4~图10中,符号Ri表示以最靠近物体侧的构成要素的面作为第1号且按照随着朝向像侧(成像侧)依次增加的方式附上符号的第i号的面(即第i面)的曲率半径。符号Di表示第i面和第i+1面的光轴Z1上的面间隔。
摄像透镜20在与摄像装置10的衍射光学元件GC组合使用的前提下被进行光学设计。按照此摄像透镜20和衍射光学元件GC组合后的整体光学系统的成像位置与摄像装置10的摄像面11A一致的方式进行光学设计。
图4~图6所示的第1至第3的构成例,是用2片透镜构成摄像透镜20的例子。即,这些构成例所涉及的摄像透镜20,沿光轴Z1从物体侧起依次由孔径光阑St、第1透镜G1、第2透镜G2构成。在这些构成例中,第1透镜G1由凸面朝向像侧的正透镜构成。第2透镜G2例如由光焦度弱的正或负的弯月形透镜构成。第1透镜G1及第2透镜G2优选使用适宜的非球面。
另外,图7~图10所示的第4至第7的构成例,是用3片透镜构成摄像透镜20例子。即,这些构成例所涉及的摄像透镜20,沿光轴Z1从物体侧起依次由孔径光阑St、第1透镜G1、第2透镜G2、第3透镜G3构成。在这些构成例中,第1透镜G1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透镜构成。第2透镜G2例如由光焦度弱的正或负的弯月形透镜而成。第3透镜G3被形成为:例如光轴附近的形状是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各透镜优选使用适宜的非球面。
接着,说明如以上构成的摄像装置、照相机模件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作用及效果。
在图2所示的照相机模件中,由摄像透镜20形成的光学像通过摄像装置10的摄像元件11被转换成电的摄像信号,该摄像信号介由可挠性基板5及外部连接端子6,被输出至终端设备本体侧的信号处理电路。在此,此照相机模件中,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可获得高清晰的摄像信号。在终端设备本体侧,基于该摄像信号可生成高清晰的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及照相机模件中,通过在摄像元件11的摄像面11A侧设有衍射光学元件GC,可使衍射光学元件GC具有补正摄像透镜20所产生的色差的功能。由此,即使与色差补正不充分的摄像透镜20组合,也就可对其色差进行补正。由此,摄像透镜20能为重点置于全长缩短化的设计,在与摄像透镜20组合时整体可谋求小型化。另外,即使摄像透镜20的透镜片数为2片或3片的少的透镜构成,通过在与衍射光学元件GC组合的整体上进行像差补正,也可获得高清晰的光学像。并且,根据该色差补正后的高清晰的光学像,可获得高清晰的摄像信号。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中,通过衍射光学元件GC的衍射结构设在平面,可以将制造误差所引起的性能劣化抑制至很小,制造适应性优越。尤其,将衍射光学元件GC中的摄像侧的平面形成为衍射面13时,与将物体侧的面形成为衍射面13时相比,不仅衍射结构简单,并且有利于像差补正。将摄像侧的平面形成为衍射面13,用少的圆环数就容易获得像差补正效果,衍射面13的加工也变得容易。
另外,在此摄像装置10中,进一步具备密封衍射光学元件GC的摄像侧的面和摄像元件11的摄像面11A之间的密封部件12时,可保护摄像面11A且防止灰尘等附着。摄像侧的平面被形成为衍射面13时,也可保护衍射面13且防止灰尘等附着。
在此摄像装置10中,衍射光学元件GC除色差补正的功能之外,还可兼具摄像面保护用玻璃罩或红外截止滤光片等其他功能。例如可在衍射光学元件GC的物体侧的平面形成红外截止滤光膜。以往,在摄像装置前侧配置红外截止滤光片或保护玻璃,但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中,可使1个光学部件(衍射光学元件GC)具有红外截止滤光片或保护玻璃等多个光学功能,有利于部件数的消减。即,不增加部件数,可使1个光学部件具有多个功能,构成也简单。
上述条件式(1),表示衍射光学元件GC的摄像侧的面和摄像元件11的摄像面11A的距离Dlast的适当范围。当距离Dlast脱离条件式(1)的范围时,衍射光学元件GC和摄像面11A(成像面)的距离过近,无法充分地获得由衍射产生的色差降低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或照相机模件,可谋求与摄像透镜20组合的整体的小型化,同时,可谋求降低在透镜系统产生的色差。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终端设备,由于装载了其小型且色差降低后的照相机模件,因此,可谋求照相机部分的小型化,同时特别获得降低了色差的高清晰的摄像信号,从而根据其摄像信号可获得高清晰的摄像图像。
实施例
接着,关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0和摄像透镜20组合后的摄像光学系统的具体数值实施例进行说明。以下,综合第1至第7的数值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1(A)、(B)、(C)表示对应于图4所示的摄像光学系统的构成的具体透镜数据。尤其,在图11(A)表示其基本透镜数据,在图11(B)表示有关非球面的数据,在图11(C)表示有关衍射面的数据。在图11(A)所示的透镜数据中的面号码Si栏中,表示关于实施例1所涉及的摄像光学系统将最靠近物体侧的构成要素的面作为第1号而按照随着朝向像侧依次增加的方式附上符号的第i号的面(即第i面)的号码。在曲率半径Ri栏中,按照与图4中附上的符号Ri对应的方式表示从物体侧起第i面的曲率半径的值(mm)。面间隔Di的栏也同样表示从物体侧起第i面Si和第i+1面Si+1在光轴上的间隔(mm)。在Ndj栏表示从物体侧起第j光学要素相对于d线(587.6nm)的折射率的值。在vdj栏表示从物体侧起第j光学要素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的值。
此实施例1所涉及的摄像光学系统,第1透镜G1及第2透镜G2的两面皆为非球面形状。在图11(A)的基本透镜数据中,作为这些非球面的曲率半径,表示光轴附近的曲率半径的数值。
在图11(B)表示实施例1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非球面数据。在作为非球面数据表示的数值中,记号“E”表示其之后的数值是以10为底的“幂指数”,表示由以10为底的指数函数表示的数值与“E”之前的数值相乘。例如,若[1.0E-02],则表示[1.0×10-2]。
作为实施例1的摄像光学系统的非球面数据,记述由以下式(A)表示的非球面形状的式中的各系数Bn,KA的值。更详细而言,Z表示从距光轴高度为h的位置的非球面上的点下垂至非球面的顶点的切向平面(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的垂线的长度(mm)。
Z=CC·h2/{1+(1-KA·CC2·h2)1/2}+∑Bn·hn    ……(A)
(n=3以上的整数)
其中,
Z:非球面的深度(mm)
h:从光轴到透镜面的距离(高度)(mm)
KA:离心率
CC:近轴曲率=1/R
(R:近轴曲率半径)
Bn:第n次的非球面系数
实施例1的摄像光学系统,作为非球面系数Bn适当有效地使用B3~B10的次数表示。
另外,在此实施例1的摄像光学系统中,衍射光学元件GC被设为平行平面板(两面的曲率为零),其摄像侧的平面被形成为衍射面。衍射光学元件GC的衍射结构,由距光轴Z1的任意距离r被赋予的波面相位的变化量φ按下述相位差函数计算,且具有赋予相当于该变化量的光程差的形状。在图11(C)记述此相位差函数中的系数Ci(i=1~10)的值。在数值中,记号“E”表示其之后的数值是以10为底的“幂指数”,表示由以10为底的指数函数表示的数值与“E”之前的数值相乘。例如,若[1.0E-02],则表示[1.0×10-2]。
φ(r)=C1·r2+C2·r4+C3·r6+C4·r8+C5·r10+…
与以上实施例1的摄像光学系统同样,将对应于图5所示的摄像光学系统构成的具体透镜数据作为实施例2示于图12(A)、(B)、(C)。又同样将对应于图6的摄像光学系统构成的具体透镜数据作为实施例3示于图13(A)、(B)、(C)。这些实施例2、3与实施例1的摄像光学系统同样,摄像透镜20由第1透镜G1及第2透镜G2的2片透镜构成。另外,第1透镜G1及第2透镜G2的两面皆为非球面形状。另外,衍射光学元件GC被设为平行平面板(两面的曲率为零),其摄像侧的平面被形成为衍射面。
另外,同样的将对应于图7所示的摄像光学系统构成的具体透镜数据作为实施例4示于图14(A)、(B)、(C)。又同样,将对应于图8所示的摄像光学系统构成的具体透镜数据作为实施例5示于图15(A)、(B)、(C)。同样,将对应于图9所示的摄像光学系统构成的具体透镜数据作为实施例6示于图16(A)、(B)、(C),将对应于图10所示的摄像光学系统构成的具体透镜数据作为实施例7示于图17(A)、(B)、(C)。
这些实施例4~7是以第1透镜G1、第2透镜G2及第3透镜G3的3片透镜构成摄像透镜20的例子。实施例4~7的任一个其第1透镜G1、第2透镜G2及第3透镜G3的两面皆为非球面形状。另外,衍射光学元件GC在实施例4、实施例5及实施例7中,被设为平行平面板(两面的曲率为零)。尤其,在实施例4中摄像侧的平面被设为衍射面,在实施例5中物体侧的平面被设为衍射面,在实施例7中两侧的平面分别被设为衍射面。另一方面,实施例6,衍射光学元件GC的物体侧的面被设为平面,摄像侧的面被设为具有曲率的面。并且,物体侧的平面被形成为衍射面。
另外,在图18中关于各实施例表示作为其他数据的光学系统整体的焦距f和各部的焦距的值。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实施例1~3,f1表示第1透镜G1的焦距,f2表示第2透镜G2的焦距,f3表示衍射光学元件GC的焦距。关于实施例4~7,f1表示第1透镜G1的焦距,f2表示第2透镜G2的焦距,f3表示第3透镜G3的焦距,f4表示衍射光学元件GC的焦距。在图18中关于各实施例表示相对于整体焦距f的衍射光学元件GC的焦距的值(f3/f或f4/f)。并且,对于各实施例综合表示有关上述条件式的值Dlast。如从图18可得知,各实施例的值在条件式(1)的数值范围内。
图19(A)~图19(C)分别表示实施例1的摄像光学系统中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畸变)。在各像差图表示以d线(587.6nm)为基准波长的像差。在球差图还表示F线(波长486.1nm)、C线(波长656.3nm)有关的像差。在像散图中,S表示弧矢方向的像差,虚线T表示子午方向的像差。
同样,将实施例2的摄像光学系统有关的诸像差示于图20(A)~图20(C)。同样,将实施例3的摄像光学系统有关的诸像差示于图21(A)~图21(C),将实施例4的摄像光学系统有关的诸像差示于图22(A)~图22(C),将实施例5的摄像光学系统有关的诸像差示于图23(A)~图23(C),将实施例6的摄像光学系统有关的诸像差示于图24(A)~图24(C),将实施例7的摄像光学系统有关的诸像差示于图25(A)~图25(C)。
从以上各数值数据及各像差图可得知,能够实现关于各实施例不仅通过与摄像透镜20组合而谋求小型化、且谋求降低在透镜系统产生的色差的摄像光学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及各实施例,可为各种变形实施。例如,各透镜成分的曲率半径、面间隔及折射率的值等,不限定于上述各数值实施例所示的值,可取其他值。

Claims (9)

1.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摄像元件,输出光学像所对应的摄像信号,和
衍射光学元件,设在上述摄像元件的摄像面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衍射光学元件,以平行平面板为基板,在其至少一方的平面具有衍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衍射光学元件,以平行平面板为基板,在其摄像侧平面具有衍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条件式:
0.3mm<Dlast    ……(1)
其中,
Dlast:衍射光学元件的摄像侧的面和摄像元件的摄像面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密封上述衍射光学元件的摄像侧的面和上述摄像元件的摄像面之间的密封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衍射光学元件的物体侧的平面形成有红外截止滤光膜。
7.一种照相机模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和
摄像透镜,设在上述摄像装置的物体侧并介由上述衍射光学元件使被摄体的光学像成像在上述摄像元件的摄像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相机模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衍射光学元件,具有补正在上述摄像透镜产生的色差的功能。
9,一种移动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相机模件。
CN2008101000272A 2007-06-26 2008-06-03 摄像装置、照相机模件以及移动终端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345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68010 2007-06-26
JP2007-168010 2007-06-26
JP2007168010A JP2009008758A (ja) 2007-06-26 2007-06-26 撮像デバイス、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ならびに携帯端末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34576A true CN101334576A (zh) 2008-12-31
CN101334576B CN101334576B (zh) 2010-12-15

Family

ID=39627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0002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34576B (zh) 2007-06-26 2008-06-03 摄像装置、照相机模件以及移动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02829A1 (zh)
EP (1) EP2009908A3 (zh)
JP (1) JP2009008758A (zh)
KR (1) KR100943934B1 (zh)
CN (1) CN101334576B (zh)
TW (1) TW200907403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71494A1 (zh) * 2011-11-16 2013-05-23 Ho Chunwei 影像感测器模块
CN110441887A (zh) * 2019-08-20 2019-11-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透镜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1698392A (zh) * 2019-03-12 2020-09-22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机
CN111935340A (zh) * 2020-07-01 2020-11-1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2188066A (zh) * 2020-09-30 2021-01-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202942A (zh) * 2020-09-30 2021-01-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202999A (zh) * 2020-09-30 2021-01-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53953B2 (ja) * 2007-07-13 2012-06-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ならびに携帯端末機器
WO2011078350A1 (ja) 2009-12-24 2011-06-30 京セラ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11248319A (ja) * 2010-04-28 2011-12-08 Sharp Corp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モジュール
US20120294597A1 (en) * 2011-05-18 2012-11-22 Gal Shabtay Dual state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system having the same,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9581814B2 (en) 2012-01-20 2017-02-2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Transparent display for mobile device
JP5610110B1 (ja) * 2012-12-12 2014-10-2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及び電子機器
CN108667968B (zh) * 2018-05-16 2020-06-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9240021B (zh) * 2018-09-17 2020-11-03 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 屏下光学系统及电子设备
US11740071B2 (en) 2018-12-21 2023-08-29 Apple Inc. Optical interferometry proximity sensor with temperature variation compensation
US11243068B1 (en) 2019-02-28 2022-02-08 Apple Inc. Configuration and operation of array of self-mixing interferometry sensors
US10871820B2 (en) 2019-05-09 2020-12-22 Apple Inc. Self-mixing based 2D/3D user input detection and scanning laser system
US11156456B2 (en) 2019-05-21 2021-10-26 Apple Inc. Optical proximity sensor integrated into a camera modul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11473898B2 (en) 2019-05-24 2022-10-18 Apple Inc. Wearable voice-induced vibration or silent gesture sensor
DE102020105201A1 (de) 2020-02-27 2021-09-02 Carl Zeiss Ag Kompaktes Teleobjektiv mit diffraktivem optischen Element
US11150332B1 (en) 2020-06-30 2021-10-19 Apple Inc. Self-calibrating optical transceiver system with reduced crosstalk sensitivity for through-display proximity sensing
US11460293B2 (en) 2020-09-25 2022-10-04 Apple Inc. Surface quality sensing using self-mixing interferometry
US11874110B2 (en) 2020-09-25 2024-01-16 Apple Inc. Self-mixing interferometry device configured for non-reciprocal sensing
JP2021064000A (ja) * 2021-01-04 2021-04-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撮像装置
US11629948B2 (en) 2021-02-04 2023-04-18 Apple Inc. Optical interferometry proximity sensor with optical path extend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11514B2 (ja) * 1988-04-04 1995-11-29 日本放送協会 光学的ローパスフイルタ
JP2921163B2 (ja) * 1991-04-08 1999-07-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的ローパスフィルターを有した撮像装置
DE69314224T2 (de) * 1992-05-19 1998-01-29 Thomson Multimedia Sa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r Gerätesteuerung mit Datenübertragung in Fernsehzeilen
JPH08304741A (ja) * 1995-05-09 1996-11-2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回折光学素子を含む光学系
KR20000020142A (ko) * 1998-09-18 2000-04-15 윤종용 비구면 그레이팅 렌즈
JP3685486B2 (ja) * 2001-09-07 2005-08-17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撮影レンズ
JP2004252218A (ja) 2003-02-20 2004-09-09 Nikon Corp カメラハウジング
KR100545068B1 (ko) * 2003-04-30 2006-01-2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소자용 카메라 렌즈
TWI231606B (en) * 2003-11-10 2005-04-21 Shih-Hsien Tseng Image pickup device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3935896B2 (ja) * 2004-06-10 2007-06-27 株式会社小松ライト製作所 撮像レンズ、撮像モジュール及び携帯端末
CN100462771C (zh) * 2004-09-08 2009-02-18 清华大学 微型摄像镜头系统
CN1928612B (zh) * 2005-09-09 2010-05-0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数码相机变焦结构
JP4841928B2 (ja) * 2005-10-21 2011-12-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広角撮像レンズ
JP4621587B2 (ja) 2005-12-21 2011-01-26 ブリヂストンフローテック株式会社 クランプ装置
CN1996083A (zh) * 2006-01-05 2007-07-1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块
FR2902530A1 (fr) * 2006-06-19 2007-12-21 St Microelectronics Rouss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 lentilles, notamment pour imageur comprenant un diaphragme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71494A1 (zh) * 2011-11-16 2013-05-23 Ho Chunwei 影像感测器模块
CN111698392A (zh) * 2019-03-12 2020-09-22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机
CN111698392B (zh) * 2019-03-12 2022-01-07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机
CN110441887A (zh) * 2019-08-20 2019-11-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透镜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1935340A (zh) * 2020-07-01 2020-11-1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2188066A (zh) * 2020-09-30 2021-01-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202942A (zh) * 2020-09-30 2021-01-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202999A (zh) * 2020-09-30 2021-01-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202942B (zh) * 2020-09-30 2022-08-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34576B (zh) 2010-12-15
JP2009008758A (ja) 2009-01-15
EP2009908A3 (en) 2011-10-19
US20090002829A1 (en) 2009-01-01
KR100943934B1 (ko) 2010-02-24
TW200907403A (en) 2009-02-16
KR20080114514A (ko) 2008-12-31
EP2009908A2 (en) 2008-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34576B (zh) 摄像装置、照相机模件以及移动终端设备
CN201417337Y (zh) 摄像透镜、及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设备
CN101344632B (zh) 摄像透镜、照相机模组以及摄像设备
KR101177134B1 (ko) 줌 렌즈 및 촬상 장치
US9279958B2 (e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imaging lens
JP4153013B1 (ja) 撮像レンズ、撮像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携帯型情報端末
CN201278038Y (zh)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01782678B (zh) 3片构成的摄像透镜
US9201218B2 (e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imaging lens
US9170403B2 (e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imaging lens
CN101241225B (zh) 摄像透镜
CN201392425Y (zh) 摄像透镜及照相机模组以及摄像设备
US9513467B2 (e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imaging lens
JP2011133600A (ja) 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05227426A (ja) 広角レンズ
US9547158B2 (e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imaging lens
JP2006209100A (ja)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JP2009069195A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ならびに撮像機器
KR101802036B1 (ko) 렌즈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 기기
CN201319089Y (zh) 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相机模组及摄像装置
CN101344633B (zh) 摄像透镜、照相机模组以及便携终端设备
JP2009008956A (ja) 撮像レンズ体、撮像ユニット、及び該撮像ユニットを搭載した携帯型情報端末
JP2005352317A (ja)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CN100419489C (zh) 单焦点镜头
JP2005004027A (ja) 結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15

Termination date: 201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