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29929B - 电缆束及装有连接器的电缆束 - Google Patents

电缆束及装有连接器的电缆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29929B
CN101329929B CN200810111216XA CN200810111216A CN101329929B CN 101329929 B CN101329929 B CN 101329929B CN 200810111216X A CN200810111216X A CN 200810111216XA CN 200810111216 A CN200810111216 A CN 200810111216A CN 101329929 B CN101329929 B CN 1013299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cables
conductor
mentioned
external 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1121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29929A (zh
Inventor
大塚裕之
仙波弘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299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99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299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992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Communication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缆束及装有连接器的电缆束,其即使在芯数增加时也可以使接地电位稳定。电缆束(10)中并列配置有同轴电缆(11)和接地电缆(40),同轴电缆(11)的外部导体(13)部分的直径与接地电缆(40)的外部导体(42)部分的直径大致相等,同轴电缆(11)的外部导体(13)及接地电缆(40)的外部导体(42)与共同的接地棒(20、30)导电连接。

Description

电缆束及装有连接器的电缆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束及装有连接器的电缆束,该电缆束具有并列配置的多根同轴电缆,并且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接地。
背景技术
近年,随着移动电话、小型摄像机等的普及,除了要求这些电子设备的小型·轻量化之外,还要求高速·高画质化。为了与上述要求对应,在设备主体和液晶显示部之间的连接及设备内的配线等时使用非常细的同轴电缆,另外,从配线的便利性出发,使用将多根同轴电缆集束一体化而成的电缆束。
在电缆束中使用的同轴电缆构成为,从内侧开始顺序将中心导体、内部绝缘体、外部导体、外皮以同轴状配置。
将多根上述同轴电缆集束一体化而构成电缆束。该电缆束的末端部分利用软钎焊等连接并固定至具有规定间距的连接器端子或基板等上。
作为上述电缆束,已知如图14所示的电缆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图14中,1表示同轴电缆,1a表示其中心导体,1b表示其内部绝缘体,1c表示其外部导体,1d表示其外皮,2表示接地用的接地棒,3表示由连接器端子或FPC等基板构成的被连接部件。
在图14中,利用末端加工处理,在多个同轴电缆1的外部导体1c的上下表面(下表面侧未图示)上通过软钎焊而与共同的接地棒2一体化。
然后,进行末端加工后的电缆束(同轴电缆1及接地棒2)通过软钎焊而连接并固定在被连接部件3上。即,各同轴电缆1的中心导体1a通过焊料S1而软钎焊在被连接部件3上,接地棒2的两端通过焊料S2而软钎焊在被连接部件3的接地电路图案上。
专利文献1:特开2005-1809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由于要求电子设备中使用的电缆束能够进行高密度安装,因而导致使每1根电缆束中的芯数即同轴电缆的根数增加。例如,在原本使用2根芯数为20根的电缆束的情况下,使用1根芯数为40根的电缆束等。
但是,在这样使电缆束的芯数增加的情况下,仅通过接地棒的两端进行接地,则有可能例如使接地棒的中央附近的接地电位不稳定,从而无法充分实现噪声去除效果。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束及装有连接器的电缆束,其即使在芯数增加时也可以使接地电位稳定。
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电缆束的特征在于,该电缆束中并列配置有:多根同轴电缆,其具有中心导体、配置在上述中心导体的外周的内部绝缘体、配置在上述内部绝缘体的外周的外部导体、以及配置在上述外部导体的外周的外皮;以及1根或多根接地电缆,其具有中心导体、配置在上述中心导体的外周的外部导体、以及配置在上述外部导体的外周的外皮,上述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部分处的直径和上述接地电缆的外部导体部分处的直径大致相等,上述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及上述接地电缆的外部导体与共同的接地棒连接。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的大致相同是指外径差在±10%以内。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电缆束中,优选上述接地电缆的外部导体由两层绕包线构成。
另外,优选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电缆束中包含供电电缆,其具有截面积比上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大的中心导体。
另外,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所涉及的装有连接器的电缆束,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发明所涉及的电缆束,上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和上述接地电缆的中心导体与连接器的连接端子连接。
并且,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电缆束中,优选上述接地电缆的上述中心导体的绞合方向和上述外部导体的绞合方向为相反方向。
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电缆束中,优选上述接地电缆的上述中心导体的绞合方向和上述外部导体的内层的绞合方向为相反方向。
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电缆束中,优选上述接地电缆的上述外部导体的绞合间距比上述中心导体的绞合间距大。
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电缆束中,优选上述接地电缆按照上述中心导体、上述外部导体的内层、上述外部导体的外层的顺序,绞合间距逐渐变大。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电缆束中并列配置有多根同轴电缆和接地电缆,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及接地电缆的外部导体与接地棒连接,其中,该同轴电缆从中心向外侧顺序具有中心导体、内部绝缘体、外部导体和外皮,该接地电缆中没有内部绝缘体,从中心向外侧顺序具有中心导体、外部导体和外皮。由于接地电缆具有使中心导体和外部导体接触而电气连接的构造,所以接地电缆的中心导体与接地棒电气连接,中心导体也下降至共同的接地电位。另外,可以从接地电缆的中心导体经由连接器等的连接端子进行接地。由此,除了接地棒的两端之外,还可以经由连接器或基板等连接端子进行接地,即使芯数增加也可以使接地电位稳定。
另外,由于接地电缆可以相对于多根同轴电缆配置在任意位置上,所以无需依赖于与该电缆束连接的连接器或基板等的构造,可以与连接对象配合而配置同轴电缆及接地电缆,在电缆并列方向的任意位置上进行接地。因此,可以使连接器或基板等的设计自由度增加。不需要使用用于使接地电缆的中心导体在中间位置接地的专用连接器,通用性高。不需要进行设计变更、准备设计不同的多种连接器或基板等。由此,可以进行低成本的配线,使接地电位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缆束的例子的图,(A)是电缆束的俯视图,(B)是从(A)中F方向观察的端面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缆束中使用的同轴电缆的例子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缆束中使用的接地电缆的例子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缆束中使用的接地电缆的其他例子的剖面图。
图5是图3所示的接地电缆的斜视图。
图6是图4所示的其他接地电缆的斜视图。
图7是图1所示的同轴电缆的前端部,是图1(A)中A-A位置上的剖面图。
图8是图1所示的第1接地棒的斜视图。
图9是图1所示的第2接地棒的斜视图。
图10是表示使用平板状接地棒的例子的分解斜视图。
图11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缆束的制造过程的分解斜视图。
图12是本发明所涉及的装有连接器的电缆束的一端侧的概略俯视图。
图13表示与接地电缆的连接位置相当的图12中的矢视D-D位置的剖面图。
图14是表示现有的电缆束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电缆束及装有连接器的电缆束的实施方式的例子。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缆束的例子的图,(A)是电缆束的俯视图,(B)是从(A)中F方向观察的端面图。另外,在图1(A)中,为了简化附图,省略了后述的第2接地棒30的图示。
如图1所示,电缆束10具有多根(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5根)同轴电缆11、与同轴电缆11不同的电缆11A、以及至少1根接地电缆40,这些电缆并列配置。
同轴电缆11是信号传输用的信号电缆,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35根。
如图2所示,同轴电缆11构成为将下述部分以同轴状配置,上述部分包括:中心导体15;内部绝缘体14,其配置在中心导体15的外周;外部导体13,其配置在内部绝缘体14的外周;以及绝缘性外皮12,其配置在外部导体13的外周。
同轴电缆11例如使用根据AWG(American Wire Gauge)标准属于AWG42的电缆。AWG42的同轴电缆11中,中心导体15通过将例如7根外径为0.025mm的镀银铜合金裸线15a绞合而成,外径为0.075mm。另外,内部绝缘体14由包覆中心导体15的外周面的例如PFA等含氟树脂构成,通过挤出包覆而使同轴电缆的内部绝缘部分的直径为0.165mm。此外,外部导体13形成为:将外径为0.03mm的例如镀锡铜合金裸线13a以螺旋状卷绕在内部绝缘体14的外周面上,使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部分的直径为0.225mm。并且,外皮12由包覆外部导体13的外周面的例如PFA等含氟树脂构成,在AWG42的情况下,同轴电缆的外皮部分的直径形成为0.29mm。另外,本发明使用的同轴电缆并不限定于上述尺寸,也可以使用比AWG40更细的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11的端部进行引出处理,从前端侧开始顺序使中心导体15、内部绝缘体14及外部导体13分别分层次地露出规定长度。
另外,电缆11A是电源供给用的供电电缆,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4根。另外,有时也没有供电电缆。
电缆11A构成为从中心向外侧顺序具有中心导体15A、内部绝缘体14A、外部导体13A、外皮12A,例如使用根据AWG标准属于AWG38的电缆。电缆11A的中心导体15A例如由7根外径为0.04mm的镀锡铜合金裸线绞合而形成,截面积比同轴电缆11的中心导体15大。内部绝缘体14A部分的直径为0.18mm,外部导体13A通过将外径为0.025mm的镀锡铜合金裸线以螺旋状卷绕在内部绝缘体14A的外周面上而形成,外部导体13A部分的直径与同轴电缆11的外部导体13部分的直径大致相等。电缆11A的外皮12A部分的直径为0.29mm。另外,电缆11A的端部也进行引出处理,使各部以与同轴电缆11相同的长度分层次地露出。
如图3所示,接地电缆40构成为将下述部分以同轴状配置,上述部分包括:中心导体44;外部导体42,其配置在中心导体44的外周;以及外皮41,其配置在外部导体42的外周。中心导体44通过将例如7根外径为0.04mm的镀银铜合金裸线44a绞合而形成,外径为0.12mm。另外,外部导体42形成为:通过将10根外径为0.05mm的例如镀锡铜合金裸线42a以螺旋状卷绕在中心导体44的外周面上,从而使外部导体42部分的直径为0.22mm。此外,外皮41由包覆外部导体42的外周面的例如PFA等含氟树脂构成,与同轴电缆11对应而使外皮41部分的直径形成为0.29mm。另外,外皮41也可以是卷绕聚酯带而形成的。并且,本发明的接地电缆的中心导体的截面积,可以比并列的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截面积大。
如上述所示,由于接地电缆40与普通的同轴电缆不同,在中心导体44和外部导体42之间没有设置内部绝缘体,所以成为中心导体44和外部导体42电气连接的结构。
另外,如图5所示,接地电缆40的端部进行了引出处理,从前端侧开始顺序使中心导体44、外部导体42分别分层次地露出规定长度。如图1所示,中心导体44的露出长度与同轴电缆11的中心导体15和内部绝缘体14的露出长度之和相等,外部导体42的露出长度与同轴电缆11的外部导体13相等。
另外,相对于接地电缆40的中心导体44的绞合方向(右绞合),外部导体42的绞合方向为相反方向的左绞合。并且该外部导体42的绞合间距比中心导体44的绞合间距大。例如,优选在中心导体44的绞合间距为2mm的情况下,外部导体42的绞合间距为2.5~4.5mm左右。即,优选为中心导体的绞合间距的1.25~2.25倍。
由此,在距离中心导体44的端部规定长度的位置上利用YAG激光等将外部导体42切断并去除时,被切断的外部导体42不会缠绕在中心导体44上,作业性良好。
另外,也可以取代图3所示的接地电缆40,使用图4所示的接地电缆40A。
图4的接地电缆40A与图3的接地电缆40相比,在外部导体由两层绕包线构成这一点不同,各裸线的直径和根数也不同。例如,接地电缆40A的中心导体44A由7根例如外径为0.025mm的镀银铜合金裸线44Aa绞合而形成,外径为0.075mm。另外,第1外部导体43A形成为,通过将8根外径为0.04mm的例如镀锡铜合金裸线43Aa以螺旋状卷绕在中心导体44A的外周面上,从而使第一外部导体43A部分的直径为0.145mm。并且,第2外部导体42A形成为,通过将18根外径为0.03mm的例如镀锡铜合金裸线42Aa以螺旋状卷绕在第1外部导体43A的外周面上,从而使第2外部导体42A部分的直径为0.205mm。另外,外皮41A由包覆第2外部导体42A的外周面的例如PFA等含氟树脂构成,外径与同轴电缆11大致相等为0.28mm。
图4的接地电缆40A与图3所示的接地电缆40相比,由于易于使外部导体层变厚,所以易于使中心导体44A的外径变小,因而容易使接地电缆40A和同轴电缆11的中心导体的外径大致相等。
该接地电缆40A也与普通的同轴电缆不同,在中心导体44A、第1外部导体43A及第2外部导体42A之间没有设置内部绝缘体,所以成为中心导体44A、第1外部导体43A及第2外部导体42A电气连接的结构。
另外,接地电缆40A的端部也与接地电缆40相同地进行引出处理,从前端侧开始顺序使中心导体44A、第2外部导体42A分别分层次地露出规定长度。第1外部导体43A并不露出,在引出处理时,使第1外部导体43A及第2外部导体42A的端部在长度方向上位于同一位置,作为一体进行处理。
另外,相对于接地电缆40A的中心导体44A的绞合方向(右绞合),外部导体的内层侧即第1外部导体43A及外层侧即第2外部导体42A的绞合方向为相反方向的左绞合。并且以中心导体44A、第1外部导体43A、第2外部导体42A的顺序,绞合间距逐渐变大。例如,优选中心导体44A的绞合间距为0.5~0.8mm,第1外部导体43A的绞合间距为1.0~3.0mm,第2外部导体42A的绞合间距为2.5~4.5mm。例如,可以使中心导体44A的绞合间距为0.75mm,第1外部导体43A的绞合间距为2.0mm,第2外部导体42A的绞合间距为3.5mm。优选相对于中心导体44A的绞合间距,第1外部导体43A的绞合间距是其2~4倍,第2外部导体42A的绞合间距是4~6倍。
由此,在距离中心导体44A的端部规定长度的位置上利用YAG激光等将第1外部导体43A及第2外部导体42A切断并去除时,被切断的第1外部导体43A及第2外部导体42A不会缠绕在中心导体44A上,作业性良好。
图7是图1的矢视A-A位置的剖面图。
如图1及图7所示,对于电缆束10,在所有的同轴电缆11、电缆11A及接地电缆40并列地配置的状态下,位置对齐后的外部导体13、42由彼此共用的第1接地棒20及第2接地棒30夹持并固定。
第1接地棒20构成为如图8所示,使由金属导体构成的带状部件的两缘端部沿长度方向弯折为大致直角,由平面部21和纵壁部22形成为剖面“コ”字形。两个纵壁部22、22上形成多个以规定间距排列的卡止爪部23。在相邻的卡止爪部23之间的槽中卡入同轴电缆11、电缆11A及接地电缆40的外部导体13、13A、42。由于进入卡止爪部23之间的槽中的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13部分的直径和接地电缆的外部导体42部分的直径大致相等,所以槽的宽度与外部导体13、13A、42部分的直径配合而全部固定地形成,各电缆11、11A、40由具有固定宽度的卡止爪部23夹持而以大致固定的间距排列。为了使各电缆11、11A、40以固定间距排列,只要将外部导体13、13A、42部分的各电缆直径之间的差统一在±10%以内即可。
另外,通过在两个纵壁部22上设置卡止爪部23,可以对各电缆11、11A、40分别在沿其轴线方向(图7中的左右方向)的2个位置上进行定位,将各电缆11、11A、40牢固地夹住并可靠地卡止。另外,通过使第1接地棒20的剖面为“コ”字形,可以确保机械强度。
如图1及图7所示,第1接地棒20中,使至少一侧的卡止爪部23卡止外部导体13、13A、42,同时另一侧的卡止爪部23卡止外部导体、内部绝缘体、外皮的任一个。例如,在图7中是由两侧的卡止爪部23、23卡止外部导体13。通过由2列卡止爪部23的至少一侧将外部导体13、13A、42卡止,可以使外部导体13、13A、42集中地共同通过第1接地棒20接地。
第1接地棒20和外部导体13、13A、42之间设置接合部件24,利用该接合部件24使第1接地棒20和各电缆11、11A、40之间接合并固定。作为接合部件24,例如可以使用板状焊料,但除板状焊料之外还可以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薄膜(ACF)、导电性粘接剂(导电胶)等。利用上述接合部件24,使第1接地棒20和外部导体13、13A、42之间紧固同时电气连接。
另外,如图7所示设置第2接地棒30,其用于与第1接地棒协同动作而夹持各电缆11、11A、40。
第2接地棒30如图9所示,与第1接地棒20相同地,使由金属导体构成的带状部件的两缘端部沿长度方向弯折为大致直角,由平面部31和纵壁部32形成为剖面“コ”字形。在纵壁部32上,以规定宽度和规定间距设置卡止爪部33,以能够与设置在第1接地棒20上的卡止爪部23对应,分别夹持各电缆11、11A、40。
另外,第2接地棒30如图7及图9所示,在其平面部31的内表面侧,与第1接地棒20的卡止爪部23相对的位置上,沿长度方向设置凸出的2根凸条34。该凸条34可以将各电缆11、11A、40的外部导体13、13A、42牢固地按压在第1接地棒20上,同时可以增加第2接地棒30的机械强度。
通过将由第1接地棒20定位的各电缆11、11A、40从第1接地棒20的相反侧由第2接地棒30夹持并按压,可以将各电缆11、11A、40由第1接地棒20和第2接地棒30牢固地固定。
另外,上述接地棒20、30也可以是单纯的细长平板形状,而不设置用于卡止各电缆11、11A、40的卡止爪部等。例如图10所示,可以将各电缆11、11A、40夹持在平板状的接地棒20a、30a之间,并利用设置在接地棒20a、30a的相对面上的板状焊料等接合部件24,将接地棒20a、30a和外部导体13、13A、42紧固并电气连接。由此,在没有卡止爪部等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焊料或导电性粘接剂等将接地棒和外部导体接合。通过使各电缆11、11A、40的外部导体13、13A、42部分的直径大致相等(±10%以内),可以使它们与接地棒之间的间隙一致,容易接合。
下面,说明上述电缆束10的制造方法。
首先,将构成电缆束10的所有电缆11、11A、40并列配置,由夹具或层压带等保持。各电缆11、11A、40的配置例如图1所示,从第1根芯线(图1的上端位置)至第20根芯线、从第26根芯线至第40根芯线(图1的下端位置)为信号传输用的同轴电缆11,从第22根芯线至第25根芯线为供电用的电缆11A,第21根芯线为接地电缆40(或接地电缆40A)。另外,使所有的电缆11、11A、40的端部位置对齐。此时,如果所有的电缆11、11A、40的外皮的外径大致相等(±10%以内),则在使用夹具等将这些电缆以等间距进行保持的情况下,保持变得容易。另外,在以等间距状态进行层压带的接合的情况下,容易正确地进行作业。
然后,对所有的电缆11、11A、40的端部进行引出处理。该引出处理使用YAG激光或CO2激光等激光加工机进行,首先,调整CO2激光的波长及强度,在离开端部规定距离的位置上切断同轴电缆11的外皮12、电缆11A的外皮12A和接地电缆40的外皮41,拔出并去除端部侧。
然后,调整YAG激光的波长及强度,在与外皮切断位置距离规定长度的靠近端部的位置上,切断同轴电缆11的外部导体13、电缆11A的外部导体13A和接地电缆40的外部导体42,拔出并去除端部侧的外部导体13、13A、42。通过该工序,完成接地电缆40的引出处理。
另外,在使用图3及图5所示的接地电缆40的情况下,由于外部导体42的裸线42a较粗,所以需要较强地照射YAG激光以可靠地切断,但在使用图4及图6所示的接地电缆40A的情况下,只要较弱地照射YAG激光而将以两层包绕的第1外部导体43A及第2外部导体42A中,至少可靠地切断外侧的第2外部导体42A即可。由于第1外部导体43A的裸线43Aa及第2外部导体42A的裸线42Aa都较细,所以即使较弱地照射YAG激光,也可以容易地进行切断。另外,即使内侧的第1外部导体43A没有被完全切断,也可以通过拔出力而使其断裂。并且,不会由YAG激光损伤内侧的中心导体44A。
然后,调整CO2激光的波长及强度,在更加靠近端部的位置上切断同轴电缆11的内部绝缘体14和电缆11A的内部绝缘体14A,拔出并去除端部侧的内部绝缘体14、14A。通过该工序,完成电缆11、11A的引出处理。由此,由于对全部电缆11、11A、40一起进行加工,所以可以高效地进行引出处理。
然后,在进行了上述引出处理之后,将外部导体13、13A、42夹入第1接地棒20的卡止爪部23之间而以规定间距定位(图11中箭头B),同时将第2接地棒30从上方覆盖(图11中箭头C),以同轴电缆11的中心导体15、电缆11A的中心导体15A及接地电缆40的中心导体44相对于第1接地棒20及第2接地棒30向前方突出的状态,将第1接地棒20、第2接地棒30,和外部导体13、13A、42利用焊料或导电性粘接剂等紧固。
外部导体13、13A、42向接地棒20、30的接合,通过将第1接地棒20的平面部21和第2接地棒30的平面部31之间的板状焊料加热熔化而进行。另外,在取代焊料而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薄膜(ACF)、导电性粘接剂(导电胶)等的情况下,由于不需要进行加热,所以可以防止加热导致的热影响。
如上述说明所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电缆束10中并列地配置有多根同轴电缆11、电缆11A和接地电缆40,通过末端处理而露出的各外部导体13、13A、42与接地棒20、30导电连接,其中,接地电缆40中不具有内部绝缘体,而是在中心导体的外周设置外部导体。由于接地电缆40具有使中心导体44和外部导体42接触而电气连接的结构,所以接地电缆40的中心导体44与接地棒20、30电气连接。因此,接地电缆40的中心导体44也可以连接至共通的接地端,可以从中心导体44经由连接器或基板等进行接地。由此,除了接地棒20、30的两端之外,还可以经由接地电缆40的中心导体44进行接地,如上述实施方式所示,即使是40芯的电缆束,也可以使接地电位稳定。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电缆束10中,在配置在第22根芯线至第25根芯线的电缆11A旁(第21根芯线)配置接地电缆40而进行接地,由此可以有效地进行针对电缆11A的EMI对策,使信号传输用的同轴电缆11的传输品质维持良好。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种电缆的根数及配置仅作为一个例子示出,可以适当地变更。例如,接地电缆也可以是大于或等于2根。
另外,由于接地电缆40可以相对于多根同轴电缆11及电缆11A配置在任意位置上,所以无需依赖于与电缆束10连接的连接器或基板的构造,可以与连接对象对应而配置同轴电缆11、电缆11A及接地电缆40,能够在电缆并列方向的任意的中间位置处进行接地。因此,能够使连接器或基板等的设计自由度增加,不需要进行不必要的设计变更和准备设计不同的多种连接器。由此,可以使接地电位稳定且能够进行低成本的配线。
上述实施方式的电缆束10,在两端侧安装连接器的情况,或者仅在一端侧安装连接器而另一端侧与基板连接的情况等下,可以采用各种形式。下面,说明在电缆束10的端部安装有连接器的装有连接器的电缆束。
图12示出装有连接器的电缆束的一端侧的概略俯视图。另外,图13示出与接地电缆的连接位置相当的图12中的矢视D-D位置的剖面图。
如图12及图13所示,装有连接器的电缆束50中,电缆束10的端部的各中心导体15、15A、44分别独立地连接在连接端子52上,上述连接端子52一体地设置在连接器罩51上。中心导体15、15A、44可以通过例如脉冲加热进行集中软钎焊而连接在连接端子52上。
另外,在通过脉冲加热进行集中软钎焊时,如果各中心导体15、15A、44部分的直径大致相等,则可以在各中心导体之间进行均匀的软钎焊。由此,如果使用图4所示的接地电缆40A,则可以使所有的中心导体15、15A、44部分的直径大致相等,可以进行均匀的软钎焊。
如图13所示,在电缆束10的末端部分处,将壳体53安装在连接器罩51上,以覆盖载置于连接器罩51上的各电缆11、11A、40(在图13中示出接地电缆40),该壳体53经由焊料或导电性粘接剂而与第2接地棒30电气连接。另外,壳体53和第2接地棒30之间的连接可以如下述进行,例如,在壳体53的面向第2接地棒30的部位的一部分上设置开口部53a,将壳体53覆盖在第2接地棒30上后,从开口部53a导入焊料或导电性粘接剂,并填充在壳体53的下表面和第2接地棒30的上表面之间(标号54的部位),实现相互的导电粘接。
如果将这样构成的装有连接器的电缆束50与插座连接,则在壳体53的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与接地电路连接。如果壳体53与接地电路连接,则接地棒20、30经由壳体53接地。并且,接地棒20、30在接地电缆40的位置上经由连接端子52接地。通过如上述所示增加接地部位,即使电缆束10的芯数增加而使宽度变宽,例如,也可以使接地棒20、30的接地电位接近零电位而确保稳定的接地电位。

Claims (8)

1.一种电缆束,其特征在于,该电缆束中并列配置有:
多根同轴电缆,其具有中心导体、配置在上述中心导体的外周的内部绝缘体、配置在上述内部绝缘体的外周的外部导体、以及配置在上述外部导体的外周的外皮;以及
1根或多根接地电缆,其具有中心导体、配置在上述中心导体的外周的外部导体、以及配置在上述外部导体的外周的外皮,
上述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部分处的直径和上述接地电缆的外部导体部分处的直径大致相等,
上述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及上述接地电缆的外部导体与共同的接地棒连接,
上述大致相等是指外径差在±10%以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束,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地电缆的外部导体由两层绕包线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缆束,其特征在于,
该电缆束包含供电电缆,其具有截面积比上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大的中心导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束,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地电缆的上述中心导体的绞合方向和上述外部导体的绞合方向为相反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束,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地电缆的上述中心导体的绞合方向和上述外部导体的内层的绞合方向为相反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束,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地电缆的上述外部导体的绞合间距比上述中心导体的绞合间距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束,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地电缆按照上述中心导体、上述外部导体的内层、上述外部导体的外层的顺序,绞合间距逐渐变大。
8.一种装有连接器的电缆束,其特征在于,
其具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缆束,
上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和上述接地电缆的中心导体与连接器的连接端子连接。
CN200810111216XA 2006-12-06 2008-06-05 电缆束及装有连接器的电缆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299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30023 2006-12-06
JP2007164905 2007-06-22
JP2007-164905 2007-06-22
JP2007164905A JP5141105B2 (ja) 2006-12-06 2007-06-22 多心ケーブルハーネス及びコネクタ付き多心ケーブルハーネ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9929A CN101329929A (zh) 2008-12-24
CN101329929B true CN101329929B (zh) 2011-12-14

Family

ID=39695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1121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29929B (zh) 2006-12-06 2008-06-05 电缆束及装有连接器的电缆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141105B2 (zh)
CN (1) CN1013299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79406A3 (en) 2008-06-25 2013-04-24 Yazaki Corporation Wire harness installation structure and wire harness-flattening band
JP5130179B2 (ja) * 2008-10-08 2013-01-30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箱型グランドバー及び前記箱型グランドバーを用いた極細同軸ケーブルアセンブリ並びに極細同軸ケーブルのアセンブリ方法
JP5805734B2 (ja) * 2013-11-18 2015-11-04 昭和電線ケーブル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複合ケーブル
CN103824618B (zh) * 2014-02-25 2016-08-17 芜湖顺成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体
KR101681983B1 (ko) * 2014-11-24 2016-12-05 (주) 에이씨티코리아 고휘도방전램프용 케이블
JP6452565B2 (ja) 2015-07-15 2019-01-1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接続構造、ケーブル整線部品
JP6638735B2 (ja) * 2015-09-06 2020-01-29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付多芯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114041B2 (en) * 2017-03-28 2018-10-3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Ground loop reduction apparatus
JP6924516B2 (ja) * 2017-12-11 2021-08-25 ロボセンサー技研株式会社 線状センサ、帯状センサ、および面状センサ
JP7181153B2 (ja) * 2019-05-20 2022-11-30 タツタ電線株式会社 電線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4465A (zh) * 2003-05-22 2005-02-02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多极同轴电缆用连接器
CN1783586A (zh) * 2004-11-24 2006-06-07 Smk株式会社 多极同轴电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装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4465A (zh) * 2003-05-22 2005-02-02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多极同轴电缆用连接器
CN1783586A (zh) * 2004-11-24 2006-06-07 Smk株式会社 多极同轴电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装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62-77814U 1987.05.19
JP特开2000-215938A 2000.08.04
JP特开2006-164580A 2006.06.2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9929A (zh) 2008-12-24
JP2008166251A (ja) 2008-07-17
JP5141105B2 (ja) 2013-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29929B (zh) 电缆束及装有连接器的电缆束
CN105612671B (zh) 电连接器、引线框总成和电连接器总成
US7857657B2 (en) Multicore cable connector having an alignment plate with a cable receiving portion on one side and a substrate receiving portion on the other side
US6264500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able guide slot
US8979576B2 (en) Cable connector and cable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able assembly
CN105659441B (zh) 直接附着的连接器
JP4222617B2 (ja) コネクタ
JP2011023319A (ja) 同軸ケーブルハーネス
WO2019032366A1 (en) CABLE CONNECTOR BLOCK ASSEMBLIES FOR BASE STATION ANTENNAS
JP2007280772A (ja) 多心ケーブル、コネクタ付き多心ケーブル、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KR20090077715A (ko) 동축 케이블 하네스의 접속 구조체 및 접속 방법
KR20090077714A (ko) 동축 케이블 하네스의 접속 구조체
US9033731B2 (en) Grounding clamp
KR20100068002A (ko) 동축케이블용 커넥터
CN101681693A (zh) 电缆束、装有连接器的电缆束以及电缆束的连接构造
US2006025821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insert and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fabrication method
US9385487B2 (en) Active plug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US20130168146A1 (en) Metal terminal block adapted for surface mounting and method of mounting the same
JP4470935B2 (ja) 多心同軸ケーブ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10287642A1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employing separate inter connecting conductors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US9337590B2 (en) C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n insulative body with a slot
US8481854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device and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same
US20130002046A1 (en) Data transmission cable with integrated repeater unit and cable assembly comprising such a cable
US20210296878A1 (en) Wire and mold-member assembly and cable with connector
JP5616132B2 (ja) ループアンテ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14

Termination date: 201706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