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21899B - 电流体力学印刷和制造 - Google Patents

电流体力学印刷和制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21899B
CN101321899B CN2006800449635A CN200680044963A CN101321899B CN 101321899 B CN101321899 B CN 101321899B CN 2006800449635 A CN2006800449635 A CN 2006800449635A CN 200680044963 A CN200680044963 A CN 200680044963A CN 101321899 B CN101321899 B CN 1013218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filament
drop
flow
ehd
fila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4496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21899A (zh
Inventor
伊尔汉·A·阿克萨伊
潘克飞
西贝尔·科尔库特
陈川华
达德利·A·萨维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inceto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inceto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Princeton University
Publication of CN101321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18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218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18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007Electro-spinning
    • D01D5/0061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spinning apparatu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6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007Electro-spinning
    • D01D5/0015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itial state of the material
    • D01D5/0023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itial state of the material the material being a polymer melt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007Electro-spinning
    • D01D5/0015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itial state of the material
    • D01D5/003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itial state of the material the material being a polymer solution or dispersion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007Electro-spinning
    • D01D5/0015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itial state of the material
    • D01D5/003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itial state of the material the material being a polymer solution or dispersion
    • D01D5/0038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itial state of the material the material being a polymer solution or dispersion the fibre formed by solvent evaporation, i.e. dry electro-spinning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8Melt spinning metho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802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coating, impregnation or bond [e.g., artwork, printing, retouched photograph,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13Rod, strand, filament or fiber

Abstract

一种稳定的电流体力学元流,是通过使由液体形成的直的电流体力学元流从泰勒锥中脱出而得到,该元流具有10nm~100μm的直径。这种元流用于电流体力学印刷和制造技术及其它们在滴状物/颗粒和纤维制造、胶体散开和组装、以及复合材料加工中的应用。

Description

电流体力学印刷和制造
发明背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流体力学印刷和制造技术,及其在滴状物/颗粒和纤维制造、胶体散开和组装、以及复合材料加工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将微米和纳米结构的构件块(例如颗粒和纤维)形成复合材料和功能装置的处理和转化,是微米和纳米技术的实际应用所必要的。在其可达到的长度尺寸中从下到上和从上到下的范例是互补的。然而,用于制造微米级结构的现有技术通常仅着重一个方面,例如从下到上覆盖纳米规模的自组装;从上到下覆盖微米规模的拾放。电流体力学(EHD)印刷是可以用于两种不同模式的纳米或微米制造的新型范例,来散开(deploy)射流或滴状物到表面上。该EHD方法利用锥形射流过渡(transition)的大的颈缩比,其能够由毫米级的喷嘴制备纳米到微米级的,由此避免喷嘴堵塞问题。由于用于产生该射流和/或滴状物的溶液可以是自组装体系,这些散开技术将拾放和自组装的优点整合到单一操作中。这一观点是通过由胶体滴状物或射流来散开包含自组装颗粒的射流和/或滴状物到形成图案的位置,并使用这些作为复杂结构的构件块。
使用EHD印刷,可以通过以下程序中的一种和/或其结合构造微米和纳米结构:
i.通过散开液体射流,逐个形成纤维(例如结构纳米复合物);
ii.通过每滴一个颗粒,逐个散开颗粒(例如光波导);
iii.在已散开的纤维或滴状物之间自组装(例如自恢复性的陶瓷热绝缘泡沫)。
与现有的制造技术相比,EHD印刷技术的特殊点在于其使用锥形射流过渡去除缓慢和昂贵的洁净室过程,并且便于通过在EHD悬浮液中携带胶体颗粒进行自组装。
在纤维制造中,静电纺丝也是电流体力学锥形射流过渡的应用,其依赖EHD抖动不稳定性来拉伸带电射流以制备细的聚合物纤维。这些抖动不稳定性导致纤维定向的控制较差,且通常产生具有无定向纤维的聚合物垫。尽管传统上使用静电纺丝来制备非常高表面的、随机分布的纤维垫状物,其用于例如过滤、防护服和组织骨架等应用;最近,已经提出了很多种技术用于通过改进也作为对电级的收集器,使静电纺丝纤维定向。报道了两类收集器改性技术:(i)改变对电级的形状,沿电场方向引导该聚合物纤维;报道的形状包括环状、棱状、框架状和平行条状;(ii)旋转收集器,将该聚合物纤维沿旋转方向沉积;报道的构造包括旋转鼓和板。尽管可以实现平行或垂直的线状图案,但这些方法不能应用于更复杂的图案。对于复杂的图案形成,应当用高准确度和精度来控制该元流(filament)对目标点的碰撞。
几种静电纺丝研究建议使用比静电纺丝中所用的常规间距更小的电极间距。Natarajan等使用1-3cm的电极间距以及点状底电极来实现排列的纤维。Carighead等使用1cm电极间距在导电/非导电的条纹状基体上制备排列的纳米纤维。尽管这些作者都使用了小的电极间距,但其没有关注EHD元流的稳定性。这些作者对电极间距的主要关注是溶剂蒸发而不是稳定性。他们没有使用小于1cm的间距,因为对于更小的间距观察到的是膜的形成而不是纤维形成。他们在移动的基体上得到的是膜而不是线状图案就是在其系统中EHD元流的不稳定性的证明。因为对于得到直的完整的元流没有固定的电极间距;因此在低至几毫米的间距时元流的抖动就会开始。事实上,Craighead及其同事也报道了除非旋转台速度大于临界值,沉积的纤维将不是直的,这暗示了在其操作条件下该元流是振荡的。
在滴状物形成中,脉冲EHD喷射会是唯一的滴状物形成技术,可以根据需要制备具有尺寸约为小于该喷嘴10倍的滴状物。尽管能够通过外部的电压脉冲容易地制备“根据需要的”滴状物,但该EHD锥形射流过渡会产生较大的颈缩比,其是静电喷雾离子化的基础。EHD锥形射流随着内部过程或外部激励进行脉动。由于整个锥形体积中(低频)或锥形顶点中(高频)液体的供应和损失之间的不平衡会产生两种内在脉动模式。外部脉冲的静电喷雾与稳定的对方相比实现了更高的敏感度和更好的信噪比。外部脉冲锥形射流也用于产生微微到毫微微升的滴状物。
用于颗粒散开的当前技术可以粗略划分为机器人的、平版印刷定向的和场定向的。机器人制造是使用用于拾放或扫描探针(例如AFM尖端)的MEMS效应器实现的;这一类提供了在纳米级上的直接制造,但具有触点污染和较低的生产量。平版印刷定向制造使用微制造图案来引导颗粒散开;这一类提供了批量制造但空间分辨率有限,由于使用了固定的平版印刷图案,因此该技术有些不可改变性。场引导制造依赖场梯度来捕获和移动物体(例如光学镊子);这一类提供了非侵入性制造,但颗粒的类型和操作环境是有限的。EHD行式印刷和/或滴放技术目标在于通过胶体射流和/或滴状物散开颗粒。EHD滴放和纤维散开可以避开前述缺点,以相对较高的精度(亚微米级)和高速度(千赫兹)实现多种材料的灵活的非接触性的制备。
发明内容
由泰勒锥(Taylor cone)脱出(emerge)的EHD元流经受表面张力或电荷导致的不稳定性,其会导致该元流断裂为小的滴状物(喷雾)或元流的抖动(纺丝)。在该工作中,控制操作条件(特别是电极间距)以得到稳定的EHD元流(即不会断裂或抖动),并直接到达对电级。
在该工作的一部分中,对于均匀液体、聚合物溶液以及胶体悬浮液,实现了稳定的射流结构。通常,直径在微米范围内,纵横比约为几百。元流的轴与喷嘴的轴相一致,我们的实验显示该元流与其结构的最大偏差最多是几个直径。
在该工作的另一部分中,完整的和直的EHD元流在相对于喷嘴连续运动的基体上像笔一样使用。通过该方法,在基体上制备连续的聚合物和/或复合物“线状”图案。在表面上散开的图案迅速固化形成连续纤维,或者在固化之前断裂为滴状物形成离散图案。
在该工作的另一部分中,EHD元流用于在固定基体上累积滴状物。根据需要在精确位置用精确控制的液体量制备滴状物。通过移动基体或喷嘴制备滴状物阵列。通过在疏水表面上逐渐累积EHD射流,实现微米水平的定位精度。
在该工作的另一部分中,使用从上到下的EHD印刷技术与从下到上的胶体自组装相结合。当形成图案的液体是胶体和/或聚合物悬浮液时,胶体颗粒的自组装形成2D胶体晶体、3D胶体聚集体或具有排列的各向异性颗粒和导电填料的聚合物复合纤维。
附图简述
图1示出了稳定性实验的装置。
图2示出了由电极间距的不同产生的稳定性的不同。
图3示出了在恒定的电场和体积流量的情况下元流从其中心线的最大偏差作为元流长度的函数。
图4显示了在恒定的电极间距和电场的情况下EHD元流的直线段的变量作为体积流量的函数。
图5示出了聚合物纤维的EHD印刷装置。
图6示出了100nm直径的EHD印刷聚合物纤维。
图7证明了机械拉伸对纤维直径的影响。
图8显示了电场对纤维直径的影响。
图9显示了EHD印刷的聚环氧乙烷纤维垫。
图10显示了由导电聚合物制备的纤维。
图11显示了由EHD印刷制备的微球体的完整晶体直线阵列,并示出了自组装机理。
图12显示了在EHD聚合物纤维中杆状颗粒的排列。
图13显示了由EHD印刷(a、b)和机械拉伸(c、d)的各向异性颗粒的排列。
图14显示了由EHD印刷在疏水表面上制备的图案。
图15示出了在元流散开之后3D胶体晶体的形成。
图16显示了由每簇不同数量的聚苯乙烯颗粒构成的胶体聚集体的最普通结构。
图17显示了在亲水/疏水预形成图案的表面上由EHD印刷制备的图案。
图18示出了脉冲EHD滴状物产生的实验装置。
图19显示了EHD滴状物产生过程。
图20显示了滴状物形成的流量符合Q~d4E2L-1标度律。
图21示出了在(a)支撑的弯液面和(b)爆裂的(exploding)滴状物上的过渡锥形射流的类似性。
图22显示了在EHD电路中的电流测量。
图23显示了固有脉动频率作为施加电压的函数。
图24显示了由脉冲EHD喷射制备的滴状物阵列。
图25显示了在较低润湿性表面上提高的定位精度。
图26示出了由射流累积在基体上形成的滴状物。
图27显示了EHD滴放(drop-and-place)的泊松统计。
优选实施方式的详述
EHD元流形成图案的精度由液体元流与其中心线位置的偏差量所确定。因此,EHD元流的空间稳定性是印刷的必要条件。
在离开锥体之后,EHD元流经过轴对称和非轴对称的扰动。来自泰勒锥中的电荷分离的元流上的自由电荷,以及表面应力之间的对抗使得该EHD元流对轴对称和非轴对称的扰动都不稳定。通常对于高粘度的聚合物混合物,非轴对称的扰动比轴对称的生长更快,因此观察到的现象是抖动。我们的实验显示直的和完整的EHD元流的长度比EHD射流稳定性开发的理论所估计的长度更大。
例如电场强度、元流半径和液体的物理性质的参数会影响液体的带电元流在电场下的稳定性。在以下段落中,将显示除这些参数之外,EHD的稳定性也是电极间距或液体元流长度的强函数。
我们使用图1中所示的装置用于稳定性实验。使用不锈钢13×13cm平行板电极(1和2)来保持施加电场的均匀。具有640μm直径的不锈钢喷嘴位于上电极上且从表面(4)突出2mm。为了避免液体累积,将15mm直径的液池(5)设置在下电极中心。液体泵送通过特氟纶套管以相同的速度进入(3)喷嘴并离开(6)液池。用实验用千斤顶(lab jack)(8)调节电极间距,用绝缘支柱(7)将其与下电极连接。通过在电极外表面的螺丝对高电压(10)和地面(9)进行电连接体,以避免系统的电扰动。将具有长距显微镜(Infinity K2,Boulder,CO)的10000fps的CCD照相机(Redlake MotionPro,San Diego,CA)放在具有数字读数器的垂直平移台阶上。
在开始实验之前,将上下电极定位,使得注射针位于下电极上的孔的中心。调节电极间距并用测微计测定。将液体输入喷嘴,用双头注射泵(Harvard 33Twin注射泵,Harward设备,Holliston,MA)将液体输入到喷嘴,并从液池下的储液罐中排出。这样液体平面与电极表面保持一致,避免了由于未知水平的累积流体产生的电极间距的不确定性。一旦应用通常约为1~6kV的足够高的电势(高电压供给:型号620A,Trek公司,Beaverton,OR),从锥体尖端脱出细的元流。通过用RS232与计算机相连的电位计(型号6514,Keithley,Cleveland,OH)监控电流。将光学系统的位置调节到能看到EHD元流的所需部分的位置。
图2中示出了(a)6.5mm和(b)38.5mm电极间距时形成的两种EHD元流的代表性图像。在该实验中,对于(a)和(b),流量都为1ml/h,平行板电极之间施加的电场都为5180V/cm。用于该实验的液体是包含溶解于1∶1体积比的水和乙醇在5180中的2.67重量%PEO(200kDa分子量),掺杂有KCl以将其电导率提高到600μS/cm。短的元流(图2a)到达对电级没有任何明显的振荡,而长的元流(图2b)前后移动。该实验显示了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小的电极间距导致对EHD元流的空间偏差的控制得以改进。
图3a显示了在1ml/h的流量和4100V/cm电场下在同一位置处长的和短的EHD元流的中心线与喷嘴之间偏差的定量比较。为了确保元流的行为被数据充分显示,对于各实验都捕获PEO(300kDa分子量)元流的150个图像序列。分析图像以测定该元流与其稳定位置的最大偏差。元流的最大偏差是指在捕获的图像中的元流扫描的最大水平长度。
在图3a中,绿色所示的数据点对应短的元流结构,在其到达下电极的位置给出最大偏差。偏差数据和元流长度都关于元流直径标准化。因此,x轴所示的元流长度表示这些点的纵横比。然而,由蓝色所示的数据点表示在x轴给出的位置处长的EHD元流的偏差。这样就可以沿其长度对精确在同一位置的短的和长的元流进行比较。用于蓝色数据点的下电极固定在远离722直径处。不同的符号表示在不同天的同一实验的重复。
图3b显示了甘油元流在两个不同的电极间距(沿其长度8.7和14.4mm)的偏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与图3a中所示的实验相似,体积流量和电场保持恒定(分别为12ml/h和943V/mm)。在每个电极间距情况下,在同一照相机位置捕获元流的150个图像,使用Matlab程序分析其从垂直位置的偏差。上面的线表示大间距元流的偏差,而下面的线表示小间距元流的偏差。不同颜色的线表示相同实验的重复。
图3中给出的甘油和PEO实验的结果显示电极间距在控制EHD元流的稳定性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且较小的电极间距(较短的元流)可以将EHD元流的偏差降低到不超过一个数量级。在小的电极间距下进行EHD印刷,以提高EHD元流的稳定性,并因此提高印刷的定位精度。
由于缺少用于估算为得到直的EHD纤维所需的电极间距的适当理论,因此在进行任何印刷之前都实验测定所需的电极间距。为了认识如何利用操作条件而不是电极间距,在恒定的电极间距下进行实验。图4显示了在2cm电极间距和16kV施加电势时具有三个不同电导率(6.27、8.97和29.8μS/cm)的甘油元流的直线长度的变化。在这些实验中,体积流量在0.1~15ml/h之间变化。在图4中所示的点中,关于测定的元流直径的完整长度是没有量纲的,使用基于液体的物理性质(即表面张力(γ)、介电常数(ε)、密度(ρ)和电导率(K))的流量比例,体积流量是没有量纲的。这些实验显示在恒定的间距下,降低体积流量是用于提高EHD元流长度以及用于降低元流直径的好策略。涉及电导率的策略并不直接,因为电导率的提高得到更细的元流但同时液减少了EHD元流的长度。
为了形成图案的目的,在两个电极之间具有足够的间距是重要的,特别是在其中表面平坦度的变化可能较大的大面积上形成图案时。我们的实验显示如果满足了适当的条件,只要几毫米的EHD元流是可行的。
图5中示出了用于印刷的实验装置。使用注射泵将聚合物溶液或悬浮液输送到金属注射针。在注射针和对电级之间施加高电压。使用旋转台收集纤维。作为替代,也可以将纤维收集在与该旋转台相连的导电性/非导电性的表面上。
常规地,可以制备小于10μm的图案,在适当条件下,特征尺寸可以在纳米级。图6显示了由3.75wt%溶液(在乙醇-水混合物中)EHD印刷的100nm的PEO纤维的TEM图像。在该图中纤维以几乎平行的方式直接印刷在涂有碳的TEM栅格上。
通过降低体积流量、提高电导率、降低不挥发物的含量和提高基体的疏水性来控制印刷结构的直径。作为替代,尤其对于聚合物混合物,借助于较高的转台转速拉伸该元流。该另外的拉伸可以制备具有与静电纺丝纤维相当厚度的纤维,由于在抖动运动过程中进行拉伸将其变细。图7显示了机械拉伸对纤维直径的影响。当其他实验条件保持相同时(电压=4.5kV,间距=1.0cm,流量=0.01ml/h,喷嘴直径=260μm,PEO:1wt%在1∶1水∶乙醇中),转台的高速度导致更强的机械拉伸,因此产生具有更小截面积的纤维。图8显示了当其他实验条件保持相同时(PEO:2wt%在1∶1水∶乙醇中,间距=1.0cm,转台转速=1.1m/s,流量=0.01ml/h,喷嘴直径=260μm),更高的电场导致更大的直径,因为更高的电应力会抵抗机械拉伸并降低其效果。
使用EHD印刷方法制备纯聚合物的和复合的图案。图9显示了由(a)聚环氧乙烷(PEO)(2wt%在1∶1水∶乙醇中,MW=4000kDa)、(b)填充聚酰亚胺的碳纳米管(1wt%单壁碳纳米管,在二甲基乙酰胺(DMAc)中的20wt%聚酰亚胺)制备的EHD印刷纤维垫。图10显示了包含(4mg/ml)热剥落的石墨氧化物(TEGO)的EHD印刷导电聚合物(PEO-PPO-PEO表面活性剂(F127):4mg/ml;和聚环氧乙烷(PEO):8mg/ml)。所得到的电导率为0.06S/m。
胶体悬浮液的EHD印刷形成几乎完美的晶体线阵列。图11a显示了通过在玻璃基体上印刷2μm的PS乳胶颗粒制备的图案。下面的图像描述了一维胶体阵列的典型部分。在玻璃基体上印刷胶体悬浮液之后,接触线的锁定和溶剂的蒸发在散开的元流内产生了从元流中心到接触线的内部流。该流将颗粒输送到接触线,开始沿接触线聚集,与蒸发咖啡滴状物中的咖啡颗粒类似(图11b)。锐角的接触角将颗粒固定在该接触线区域附近。在液体液位降低到低于单一颗粒的高度之后,颗粒之间的弯液面发生形变,在接触线的相对两侧之间产生吸引的毛细作用力(图11c)。为了将接触线的两侧接合起来(图11d),毛细作用力必须克服颗粒和基体之间的摩擦力。因为随着颗粒之间的间距变大,毛细作用力变弱,因此接触线两侧之间的间距应当小于实现与图11a中所示类似的图案的临界值。
当各向异性的颗粒结合到该聚合物纤维中之后,EHD印刷技术可以用于排列这些颗粒。图12显示了在EHD印刷聚合物复合纤维中定向杆状颗粒的实例。铁的氢氧化物(FeOOH)杆(6μm×0.2μm)以3.5wt%分散在2∶3的乙醇∶水中,添加10mg/ml的PEO作为聚合物基体。在硅基体上散开之后,该杆以纤维的方向取向。
图13暗示机械拉伸在排列这些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图13a~b显示了通过EHD印刷各向异性的颗粒的排列,图13c~d显示了通过纯机械拉伸的排列。铁的氢氧化物(FeOOH)杆为1.5×1.0μm。FeOOH与PEO的体积比约为1∶1。EHD印刷:(a)以1rps(线速度~0.6m/s)旋转台面;(b)以2rps(线速度~1.2m/s)旋转台面;(a)和(b)的其他条件相同。对于2rps的较高拉伸速度(b),与1rps(a)相比,纤维的拉伸更长,在空气中悬挂时间更长;在到达基体时该复合纤维是干的,相反,在1rps(a)的情况下,溶液没有完全蒸发,纤维是湿的。机械拉伸:通过用移液管顶端蘸取并机械拉伸该聚合物杆悬浮液,将聚合物杆悬浮液铺放在基体上。(d)中的纤维在空气中悬挂的时间长于(c),在到达基体之前被干燥。机械拉伸可以导致在杆排列上类似的图案的事实,暗示聚合物拉伸在通过EHD印刷的杆排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当该元流由溶解在挥发性溶剂中的聚合物构成时,除非该溶剂是非常易挥发的或者该元流是纳米级的,否则多数溶剂蒸发发生在元流在表面上散开之后。表面上预干燥的图案可能产生溪状不稳定性(rivulet instability),这样会使图案分裂为“岛”。已知如果接触线是平行和固定的,那么在接触角小于90°时在表面上的非粘性液体元流是稳定的。当该基体是疏水性的且接触线不是锁定的时,该散开的元流总是不稳定地,容易分裂。然而,在我们的情况下,有挥发性的溶剂和随着液体蒸发,元流的体积、尺寸和粘度都会改变。在快速蒸发下,如果蒸发快于不稳定性的形成。在扰动产生之前,甚至不稳定的元流也会“冻结”。如果蒸发时间比不稳定性形成时间长得多,那么希望作为“印刷”的结果在疏水表面上形成离散的图案。
使用2mM的1-十六烷硫醇和1mM的16-巯基十六烷酸在乙醇中的溶液改性用于图14a、14b、14c、17a和17b中所示的图案的基体表面。对于均匀覆盖(图14a、14b和14c),通过棉拭用疏水溶液覆盖涂金的二氧化硅表面,而通过压印该亲水溶液,然后将该基体浸渍到该疏水溶液中然后用乙醇洗涤实现图案的形成(图17a和图17b)。使用线宽为2、4和8μm的PDMS印记。
通过在涂布十六烷硫醇的疏水表面上散开由95%甘油和5%水构成的元流制备图14a中所示的图案。因为甘油的蒸汽压较低,因此液体的蒸发速率非常慢。因此,在该运动的表面上散开元流之后,溪状不稳定性占优势。该元流断裂为滴状物,滴状物之间的间距由该溪状不稳定性的最快生长波长决定。因为EHD元流的“稳定”性质,可以如图14a中所示在大面积上连续得到均匀图案。
当5.7μm乳胶颗粒(15.6体积%颗粒,71体积%水和13体积%乙醇和0.085g/L的PEO 300kDa)的胶体悬浮液印刷在涂有1-十六烷硫醇(疏水性)的金表面上时,形成了独特的3D簇。涂14b和14c显示了在不同放大倍数下的具有图案的基体。图14b中所示的插入图显示了自组装形成的3D簇的细节。如上所述,由于表面的疏水性,在散开后几乎同时元流分裂为滴状物。基体上的分裂比蒸发快4个数量级。每个滴状物的颗粒数符合泊松分布(Poissondistribution),取决于该悬浮液的平均浓度。
图15显示了在印刷线分裂为滴状物之后胶体颗粒到3D簇的自组装。该接触线不是固定的,没有原因期待在滴状物内部形成显著的循环流。随着蒸发的进行,滴状物收缩,与形成环不同,该颗粒限定在越来越小的体积内(图15a)。我们的颗粒是静电稳定的,因此其在收缩期间过程中不会凝结。滴状物的收缩驱动一些颗粒向外伸出到滴状物之外(图15b)。这样使得颗粒之间的界面发生形变,导致比其他力(例如静电和范德瓦耳斯力(van der Waalsforces))大很多数量级的毛细作用力。毛细作用力将颗粒彼此吸引最终形成图15c中所示的3D簇。
图7显示了在包含与用于图14a中的图案的混合物相比小2.5倍的颗粒的聚苯乙烯悬浮液的EHD印刷之后,5.7μm聚苯乙烯颗粒在疏水硫醇涂布的金表面上自组装形成的最常见的结构。图16显示了颗粒的堆积(packing)依赖于颗粒的数量。由于破坏球形对称的基体的存在,该结构(除了两个和三个颗粒的情况)与报道的由完全为球形的液滴的蒸发而形成的那些不同。各颗粒的构造是这样的,它使得在蒸发阶段特定体积的剩余的液体的总表面自由能最小化。基体-液体和基体-空气的界面能也是该系统总能量的一部分,这些的大小也会造成最终胶体结构与无基体的滴状物相比的差别。
当用亲水的(16-巯基己酸)和疏水的(1-十六烷硫醇)硫醇基修饰表面时,可以制备具有与圆形不同的形状的图案(图17a和17b)。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线性硫醇图案,在不与其平行的方向上进行EHD印刷。因此,散开的元流沿其长度同时位于疏水和亲水区域上。在疏水区域内的元流断裂,液体被推到亲水区域,在亲水区域内元流是稳定的。这就形成其宽度和长度分别是散开元流和亲水区域的宽度的函数的离散图案。通过疏水线的宽度和EHD印刷相对于硫醇线的角度控制各图案之间的间距和图案的角度。改变元流、硫醇图案的尺寸和印刷的角度得到大量的不同图案。图8a显示了散开没有甘油的高分子量(4000kDa)PEO混合物形成的图案。较低的挥发性和较高的粘度导致不完全的断裂。图8b中所示的图案是通过散开具有痕量甘油的PEO(300kDa)/乙醇/水混合物以抑制蒸发速度并保证断裂所形成的。
图19是滴放实验装置的示意图。使用细的特氟纶管作为运送用于产生EHD滴状物的液体的喷嘴。除非另外指出,该特氟纶喷嘴是360μm OD(外径)和50μm ID(内径)的(Upchurch 1930,Oak Harbor,WA)。也使用了75μm和100μm的内径,以测试标度律。该特氟纶喷嘴通过0.97mm ID的聚合物管(Hamilton 90619,Reno,NV)与储液罐相连。工作流体是去离子水,在大气条件下放置24h使其平衡,以确保可再现的电导率。在大气中平衡的去离子水的电导率测定为0.9×10-4S/m。用不锈钢接头(Upchurch U-437)和套管(F-242)和配件(fitting)(F-120)一起辅助液体通道的密封。在实验过程中该储液罐放在恒定高度上(在喷嘴之上0.05~0.25m),其选择适合的平衡表面张力以实现“平坦的”弯液面,即在该状态下视觉观察该特氟纶喷嘴保持充满但没有液体突出该喷嘴。特氟纶喷嘴除了对降低流量和防止电晕放电分别很重要的细的和绝缘性的之外,此处所用的特氟纶喷嘴是疏水性的,这将液体润湿限制到内部喷嘴中,确保了用于可重现的锥形射流过渡的可重复性锥形基础。
为了颗粒散开,该硅基体可以涂布铬(接触角θ~30°)或金,且经过1-十六烷硫醇(Sigma-Aldrich CAS #2917-26-2)疏水试剂(θ~100°)处理。每个外部电压脉冲产生滴状物,且为了制备多个滴状物,将该喷嘴安装在具有单轴步进电动机的定制运动系统(MicroLynx-4;智能运动系统(Intelligent MotionSystems),Malborough,CT)上。硫酸盐乳胶球(2.0μm直径,界面动力(InterfacialDynamics)1-2000)以8.0×10-5(w/w)的重量含量分散在电导率为0.9×10-4S/m的去离子水中。在某些实验中,添加1.0×10-4(w/w)的红色荧光染料(28nm球体,Duke Scientific R25)以追踪散开的滴状物。
使用脉冲发生器(HP 811A,Palo Alto,CA)和高电压放大器(Trek 20/20C,Medina,NY)在特氟纶喷嘴(通过不锈钢接头)和硅基体之间施加高电压脉冲;每个外部电压脉冲在该基体上制备一个滴状物。该喷嘴接地,该硅基体带负电。使用长距离显微镜(Infinity K2,Boulder,CO)以6.6X的放大倍率由10000fpsCCD照相机(Redlake MotionPro,San Diego,CA)监控该脉冲射流过程。由连接在该喷嘴和地面之间的示波器上的电压降测定EHD电路中的电流。该300MHz示波器(Tektronix 2440,Beaverton,OR)具有15pF的电容和1MΩ的标准电阻。
我们在图19a中显示了EHD滴状物产生的典型过程的显微图像。在50μmID的特氟纶喷嘴内的去离子水上作用持续20ms的外部电压脉冲,根据脉冲的上升边启动照相机。在2500fps的照相机帧率和394μs的曝光时间下,该滴状物形成过程呈现稳定。也包括了在硅基体上的镜像图像,以清楚显示锥形结构。最初,调节压头使静态弯液面在喷嘴出口处几乎是平坦的。在施加外部电压脉冲时,该弯液面逐渐变形为泰勒锥,最后脱出射流(在3.6ms时)。在硅基体上收集水射流成为一系列滴状物。收集的滴状物的体积与脉冲持续时间减去形成泰勒锥的延时(对于本例≈3.6ms)成比例。在20ms脉冲的结束时,EHD射流滴状物和该锥形形状都逐渐松弛,回到没有电应力时的最初状态(在22.8ms时)。
图19b显示了从图2a中提取的锥形和滴状物形成流量(rates)几乎相等,其在各种条件下也成立。这种经验证明的相等显示了该流量(flow rate)是阻力限制(drag-limited)的,即该滴状物形成流量并不是由EHD工艺决定的,而是由液体/空气界面处的电应力和该细喷嘴的粘性阻力决定的。因此,滴状物形成流量Q可以估算为锥形形成流量Qc,其由低雷诺数流动的泊肃叶流(Poiseuille-flow)方法确定,
Q ≈ Q c ~ πd n 4 128 μL ( ϵ 0 E 0 2 2 - 2 γ d n + P ) , - - - ( 1 )
其中μ是液体的粘度,dn和L是喷嘴的内径和长度,E0是外部电场的大小(scale),γ是该空气/液体界面的表面张力,P是关于喷嘴出口的静压力。在方程(1)中,电压的标度(scales)(ε0E0 2/2)、毛细压力(2γ/dn)随静压(P)集总(lumped),以驱动流体通过该细喷嘴。此外,锥形体积相对时间的数据(图19b)可以用于估算由压头和表面张力引入的不确定性。方程(1)可以改写为:
Qc+Qc,r~πdn 4ε0E0 2/(256μL),                       (2)
其中Qc,r是泰勒锥由于表面张力的收缩率。
图20中示出了流量的标度(scaling),其显示了三种不同内径的喷嘴的滴状物形成流量作为提高的电压的函数。滴状物形成的流量符合标度律(scalinglaw)Q~Qc~d4E2L-1。使用三种不同内径(d)的特氟纶喷嘴,具有以下长度(L)和喷嘴与收集器间距(S):●:d=50μm,L=30mm,S=110μm;■:d=75μm,L=41mm,S=140μm;▲:d=100μm,L=41mm,S=230μm。标称电场是间距上的电压,其中电压在1.2~2.0kV之间变化。实线是75μm ID喷嘴的流量的线性回归拟合,R2常数为0.991。虚线分别是50μm和100μm ID喷嘴的线性拟合,斜率与实线相等。从方程(1)看到,流量应当标度为Q~d4E2L-1,其符合图20,其中标称电场由施加电压除以喷嘴与收集器之间的间隔 ( E _ = V / S ) 得到。所有三种不同的喷嘴尺寸的比例常数都相同,在实验不确定度之内。此外,将实验比例常数与理论预测可比较。在实验中,比例常数(Qc+Qc,r)/(d4V2S-2L-1)为3.6×10-10m2s-1V-2,非常接近于理论值πε0/256μ=1.1×10-10m2s-1V-2。通过喷嘴出口处的电场高于标称电场这一事实可以容易地解释这种差别。
尽管图18中描述的滴状物产生过程呈现稳定,但该锥形射流过渡具有固有的脉动。表观上的稳定是CCD照相机的长积分时间(0.4ms)的结果;当曝光时间降低到0.1ms或更低时,会观察到千赫兹范围内的固有脉动。在阻力限制的系统中,EHD锥形射流可以提供的流量大于液体可以通过该细喷嘴的流量;这种失去和供给速度的不平衡导致固有脉动。对于在恒定的外部加压的流量下的EHD构造,低频率(10Hz数量级)和高频率(~1kHz)的脉动模式都已提出。低频率模式涉及锥形的损耗和补充,在流量自动调节的我们的系统中没有观察到。但是,在该锥形最初填满之后该锥形体积保持几乎恒定(如图19中所示),由于在锥形顶点的质量不平衡,固有脉动与高频率模式相对应。
如图21a中所示,当电场将喷嘴出口处的液体带电时,在液体/空气界面处累积自由电荷,相关的电应力将细的射流引出变形的界面。在支撑的弯液面上的锥形射流过渡与图4b中单独的带电滴状物上的相似。在没有任何外部场的情况下,当带电滴状物到达静电(雷利(Rayleigh))稳定性极限时,为了将该电荷重新分布到更大的表面积上而产生瞬时锥形射流。在该支撑的弯液面和爆裂(exploding)的滴状物上的锥形射流在以下条件下具有相当的特征:
●两种锥形射流是准稳定的,即(瞬时)锥形射流的寿命更长于电荷弛豫(relaxation)时间(τe)。    ●两种释放的射流都是细的,即该射流直径更小于该喷嘴/滴状物直径(dj□dn,dd)。    ●两种锥形基底具有相当的尺寸,即该喷嘴和滴状物直径约相等(dn≈dd)。    在我们的系统中的固有脉动与经过静电雷利裂变的单独的带电滴状物经历的瞬时(transient)锥形射流脉动相类似。这是在爆裂(exploding)滴状物上由于过量的表面电荷的瞬时锥形射流和在外部电场下在支撑的弯液面上的稳定锥形射流之间的广泛类似物的延伸。从物理上讲,当表面电荷积累到其电荷不得不重新分配到更大的表面积以实现新的静电平衡时,会产生锥形射流过渡;表面电荷累积和脱出的速率决定了该锥形射流是瞬时的或稳定的。只要该锥形射流是准稳定的,即其寿命与电荷再分布的时间标度(time scale)相比更长,所有三种类型的喷射射流的特征应当可以比较。随着这一假定,其他锥形射流的标度律可以应用于具有固有脉动锥形射流的我们的系统。对于“高传导性”液体(≥10-5S/m),固有脉动锥形射流的流量、射流直径和寿命标度(scale as)为:    Qm~γτe/ρ,                      (3)    dm~(γτe 2/ρ)1/3,                (4)    Δtj,m~(dn/dm)3/2τe,            (5)    其中下标m表示比例变化,γ是表面张力,ρ是液体密度;τe是电荷弛豫时间,定义为τe=εε0/K,其中ε和K是工作流体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ε0是真空的介电常数。根据上述标度律,一次脉冲循环从该锥形中释放一定体积的液体Vpj,    Vpj~QmΔtj,m~(dndm)3/2,                     (6)    固有脉冲频率的标度如下, f pj ~ Q V pj ~ Q c ( d n d m ) 3 / 2 ~ K E 2 ϵμL ( ρ d n 5 γ ) 1 / 2 . - - - ( 7 )     作为对通过CCD成像测定的频率的确认,图5显示了对通过EHD电流信号的固有脉动频率的样品测试。喷嘴ID=50μm,OD=360μm,长度=30mm;电压=1.6kV,喷嘴与基体的间距=150μm。用示波器测定电流,在50kHz时取样512个数据点。通过在1MΩ示波器上的电压降测定EHD电路中的电流。在1.0kV/cm的标称电场下,EHD电流的傅里叶变换在1.1kHz处达到最大,其对应于视频成像捕获的固有脉动的频率。测定的固有脉动频率通常在较低的千赫兹范围内,与水-有机物混合物所报道的那些相当。    图23中示出了固有脉动的标度律的验证,其描绘了固有脉动的频率作为施加电压的函数。用视频成像在10000fps和94μs的曝光时间的条件下测定该脉动频率,然后通过上述的电流测定抽样检查。条件:d=50μm,L=30mm,S=110μm。误差条(error bar)显示了在报道的电压范围内的三次独立测量的最大标准偏差。所施加的电压逐渐从0升至2kV。锥形射流过渡在约0.8kV时开始,脉动频率从0.8kV时的小于1kHz升高到2kV时的大于5kHz。在非伪信号的(non-aliased)1.0~1.8kV之间,得到了可再现的数据,脉动频率约为电压平方的线性函数,其符合标度律(方程7)。    图19进一步支持了固有脉动的标度律。测定的射流直径dm为4±2μm,喷嘴的内径(dn)为50μm。标度律(方程6)预测每次脉动的滴状物直径(dndm)1/2为14±4μm,其与约为10μm(在3.6ms时测定)的最小滴状物直径相一致。    固有脉冲的标度律为EHD滴状物形成提供了重要的设计指导方针。射流直径标度(方程4)是滴状物定位精度的下限。每次脉动的体积(方程6)确定了最小EHD滴状物。脉动频率(方程7)是滴状物产生速度的上限。如果假设条件例如细喷嘴和高导电率完全满足,EHD流量和锥形射流脉动的标度律也预期可用于小型化静电喷射。    图24显示了由脉冲EHD射流制备的滴状物阵列。外部电压脉冲产生带电液体弯液面的锥形射流过渡,在对电级(嵌入物)上形成滴状物。该EHD滴状物形成方法是高度可重现的,如在溶剂蒸发后作为滴状物残留的荧光点阵列所示。电构造:电压=1.2kV,喷嘴与收集器的间距=140μm,脉冲持续时间=7.5ms。插入图像显示了样品锥形射流过渡从带电液体弯液面中脱出。一个外部电压脉冲通常产生一个滴状物,可以产生根据需要的滴状物。该锥形射流过渡的大的颈缩比可以制备微米或亚微米射流,而不需要依靠微制造的喷嘴,使EHD滴状物形成成为用于实施滴放概念的理想方法。我们前面指出了脉冲EHD滴状物形成的尺度分析(scaling analysis)。该尺度分析提供了设计原则,例如EHD滴状物的滴状物体积和产生频率。尽管该粘度限制的流量会产生固有脉动,但我们显示出该滴状物形成方法在充分长时间(与固有脉冲循环相比)的外部脉冲下呈现稳定。该表观上的稳定性也得到了荧光点阵列(溶剂蒸发后的残留物)的支持,其显示了该滴状物形成方法的可再现性。    在这些认识的指导下,我们使用脉冲EHD滴状物作为胶体颗粒的运输介质。在实施单个胶体滴放中有两个主要的挑战:(i)定位精度,将颗粒精确放置在预设位置上的能力,和(ii)定量精度,对在各个滴状物中取样多少颗粒数量的控制。标度律是重要的设计指导方针:滴状物定位的精度由EHD射流直径所限制;颗粒定量的平均数涉与颗粒浓度和滴状物体积相关。此处,我们研究了将单独颗粒释放在精确位置的可能性。    图25显示了可以通过调节表面润湿性提高定位精度。该基体使用:(a)涂铬的硅基体;(b)涂金的经过疏水试剂1-十六烷硫醇处理的基体。在(b)中添加荧光染料,用于显示胶体滴状物和基体之间的接触区域。电构造与图24相同。2μm球体阵列通过52μl胶体滴状物分别散开(统计学上每个滴状物一个2μm颗粒)在亲水(θ~30°)和疏水(θ~100°)基体上。通过使用更疏水的表面,定位精度以数量级提高(对于约2μm的颗粒直径)。这种定位精度与射流直径4±2μm相当。通过消除接触线锁定和使碰撞引起的滴状物运动最小化实现了定位精度数量级的提高。在亲水表面上,接触线锁定导致所谓的“咖啡污渍”图案,其中一旦溶剂蒸发胶体会沉积在滴状物边缘;在疏水表面上这些锁定作用降低或消除了。由于蒸发滴状物和疏水表面的接触面积较小,因此在疏水表面上的滴状物残余也明显小于亲水表面。然而,杰出的定位精度不能仅仅归因于疏水表面。事实上,聚合物滴状物在疏水表面上的喷墨打印形成了“轮廓分明的点”(即最低滴状物残余),但具有较差的定位精度。    除低表面润湿度之外,为了实现好的定位精度,限制滴状物在基体上的运动也是必要的。在这一点上,EHD射流累积的逐渐滴状物形成好于喷墨印刷的突然滴状物脱离特征,因为前者为滴状物引入少得多的动量。图26显示了射流累积形成的滴状物。半径为rj的射流以速度vj撞击在滴状物上。该滴状物具有接触半径rd、后退角θr和前进角θa。射流撞击的惯性力(Fm)的标度如下: F m ~ Δ ( mv ) Δt ~ Δm Δt v j ~ πρ r j 2 v j 2 - - - ( 8 )     其中vj是射流速度(假设均匀稳定),Δm/Δt是输入流质量流量,ρ是液体密度,rj是滴状物半径。由于接触角滞后作用的毛细作用力为:    Fc~πγrd(cosθr-cosθa)                          (9)    其中γ是液体表面张力,rd是滴状物半径,θr和θa分别是后退和前进接触角,注意rd是滴状物和表面之间接触区域的半径。为了在表面上移动滴状物,驱动力必须克服由于前进和后退角的不同的毛细作用力Fc。由于在我们的系统中的滴状物明显小于毛细长度(对水为
Figure S2006800449635D00172
其中g是重力加速度),仅重力无法驱动滴状物在基体上运动。在此处指出的EHD滴状物形成过程中,ρ~1×10-3kg/m3,γ~10-1N/m(水);rj~1μm,rd~10μm(测量值);vj~1m/s(根据流量和射流直径计算值);θr~90°,θa~110°。因此, F m F c ~ ρ r j 2 v j 2 γ r d ( cos θ r - cos θ a ) ~ 10 - 2 , - - - ( 10 )     因此即使与基体平行施加,由于接触角hysterics,惯性力也比毛细作用力小两倍。因此,毛细作用力用于将滴状物的质心运动限制在基体上。    可以根据惯性力和毛细作用力的比较得出两个提高定位精度的重要原则,如方程(9)中所示。首先,由于撞击力的减小,通过射流累积的逐渐形成滴状物优于突然形成滴状物。在de Gans和Schubert中,~100μm的喷墨滴状物以~1m/s的速度到达基体上,提高了大得多的惯性力(Fm/Fc~10);因此与垂直到达基体的轻微偏差(~10°)可以导致实质的质心滴状物运动。其次,为定位精度有最佳的接触角。在具有非常低的接触角的亲水表面,接触线锁定对定位精度产生不利影响;在具有接近180°的接触角的超疏水表面上,接触面积变得很小(rd→0),使得较小的惯性力(或重力)可以克服接触角粘滞作用,导致差的定位精度。    尽管可以在几个连续的滴状物中实现单个颗粒释放,如图25a中所示,但EHD滴状物中的颗粒定量统计仍遵循随机的泊松分布(图27)。由2μm颗粒和荧光燃料(嵌入)的均匀的水悬浮液通过脉冲射流制备相等尺寸的滴状物。■:对于200个相等尺寸的、42μl胶体滴状物,每个滴状物的颗粒数量统计;▲:每个滴状物0.80个颗粒的测定平均值的泊松分布。电构造:电压=1.6kV,喷嘴与收集器的间距=90μm,脉冲持续时间=5ms。尽管颗粒分布均匀,但颗粒以随机方式到达EHD喷嘴。图27是显示每个滴状物的颗粒数量统计基本遵循泊松分布的图示结果。在细胞分选中也观察到泊松统计,其中检测到单个细胞并在机械产生的滴状物流中进行分选。定量统计学上的这种类似性表明该EHD方法不改变到达滴状物的颗粒的随机特征。而且,该类似性表明在荧光活化的细胞分选中所用的选通机制类似性可以用于实现单个颗粒定量精度。这种选通机制是在当前研究中。    单个颗粒的滴放可以用于逐个颗粒地构造复杂的微米和纳米结构。可替代地,EHD滴放可以用作引导的自组装的技术。由于电流体力学是以溶液为基础的,因此包括胶体悬浮液的多种前体可以用于产生所需的材料和结构。将拾放和自组装整合在单一步骤中,电流体力学滴放提供了在微米和纳米结构的制造中的潜在范例手段。    优选实施方式
用几乎任何液体(包括聚合物溶液、聚合物熔融物和胶体悬浮液)制备的、从泰勒锥中脱出且与表面直接连接的细的(直径为10nm~100μm)且直的电流体力学(EHD)元流。
]段中所述的元流的振荡与该元流的直径一样小或者更小。
一旦电极与电极之间的间距一经减小,该元流的振荡会以数量级减小。
通过降低体积流量,该直的和完整的纤维的长度增加。
]段中所述的元流的长度可以是几微米到几厘米之间的任意值。
在相同的体积流量下,液体从该泰勒锥中的连续和稳定脱出可以取决于电极与聚合物溶液或聚合物熔融物之间的间距。
]段中所述的元流可以以相对于重力的任何方向形成。
]段中所述的元流可以用于修饰表面。
使用多个喷嘴产生如第[001]段中所述的多个元流,以用于平行印刷。
通过在大的液体表面上产生驻波,形成了多个如第[0086]段中所述的锥体和多个元流。这样可以在不使用多个喷嘴的情况下平行地形成图案。
如果粘度足够大,为了增大第[0086]段中所述的该完整的元流的长度,在散开之前,通过将其暴露于等离子体或离子液体,降低或除去元流上的电荷。
为了能在绝缘表面上印刷,在散开之前,通过将其暴露于等离子体或离子液体,降低或除去元流上的电荷。
可以在从锥体到极板的移动期间以及在基体上的过程中,通过对环境温度、环境压力、液体蒸发度、暴露表面积的控制,或者通过借助于环境流体动力学,控制第[0086]段中所述的元流中的蒸发度。
段中所述的蒸发速度和表面的亲水性,控制沉积在表面上的元流的横截面的椭圆率。
电流体力学(EHD)纤维制备系统,其中使用转盘以收集纤维;在高分子量聚合物的情况下,以拉伸该纤维。
电流体力学(EHD)纤维制备系统,其中通过聚合物拉伸可以在非导电表面上印刷该纤维。
EHD纤维制备系统,其中使用机械拉伸拉伸该聚合物元流用于制备更细的(亚微米的)纤维。
EHD纤维制备系统,其中通过转盘速度或电场来控制机械拉伸对电应力的相对强度。
用于导电纤维和纺织垫的EHD纤维制备系统,通过用导电性颗粒(例如碳纳米管和石墨烯(graphene)纳米薄片)掺杂聚合物。
EHD纤维制备系统,用于通过在散开到表面上之后溶剂的受控蒸发制备胶体颗粒的单晶行。
EHD纤维制备系统,其中机械拉伸用于拉伸聚合物元流以取向各向异性的颗粒。
EHD纤维制备系统,用于排列各向异性颗粒和制备液晶结构体。
0086]段中所述的元流的液体可以是反应混合物,其在离开该锥体之后同时反应。
0086]段中所述的经过化学或物理改性以改变其性质的元流制备的图案。
]段中所述的元流,在相同的位置沉积为多个层以形成三维结构。
]段中所述的元流,在相同的位置沉积为多个层,通过将各线丝经扩散和粘性变形工艺彼此冷焊接,以形成三维结构。
段中所述的元流的液体包含各向异性的颗粒时,颗粒排列其主轴与该形成图案的线丝的中心线平行。
用于形成图案的表面可以具有亲水和疏水区域以改变最终图案的结构。
该表面上不同区域的疏水性和亲水性的失配性的增加提高了该图案的分辨率。
]段中所述的表面预修饰可以用于制备具有不同纵横比的不连续结构,用于改变或变化在该表面上图案的宽度以及用于允许胶体颗粒的自组装机制。
]段中所述的元流可以包括两种或多种液体,它们由不同来源加压到喷嘴并以同心形态存在于该元流中的液体构成。
]段中所述的这些液体中的一些,可以是胶体悬浮液。胶体可以借助于毛细作用力累积到两种液体的界面并在该表面结晶。如果内部的液体不会充分蒸发,这样可以制成具有胶体晶壁的中空圆柱。如果随着颗粒在界面处累积该内部液体发生蒸发,可以结晶颗粒以形成三维晶体纤维。该外部液体可以蒸发或不蒸发,制备不同类型的纤维。
13]段中所述的复合元流,在中心放置低介电液体和在外层上放置高介电液体形成了具有“珠状纤维”核的复合纤维。这样导致核和壳之间具有较大的界面面积。
]段中所述的颗粒不必是球形的。在各向异性的颗粒的情况下,在该自组装工艺过程中,颗粒也可以表现为取向的。
4]段中所述制备的三维晶体纤维逐层的沉积产生了三维晶体结构。
该纤维的图案/直径的宽度可以保持均匀,具有+-10%的误差。
]段中所述的元流可以用于制备具有均匀表面积的膜和感应器。对该纤维的直径以及纤维与纤维之间间距的控制可以控制表面积密度。
]段中所述的元流可以用于制备有机电子电路。
具有排列的杆状颗粒的纤维可以以所需方向上散开以制备具有各向异性性质(例如各向异性的导电性、强度和压电性)的材料。
可以均匀纺织纤维以制备架子(scaffolds),其将具有均匀的药物/营养品释放功能。
电流体力学(EHD)系统,其中使用外部电压脉冲从长细喷嘴中产生滴状物,其中喷嘴壁上的粘滞阻力限定流量。
EHD滴状物制备系统,其中该喷嘴是非浸润性的,以提高EHD锥形射流过渡的再现性,且是绝缘性的,用于避免电击穿和放大EHD滴状物形成的工况。
用于形成需要的滴状物的外部脉冲EHD系统,其中通过将外部脉冲和固有脉动频率相匹配实现最大滴状物频率(千赫兹范围)。
用于形成需要的滴状物的外部脉冲EHD系统,其中在一个固有脉动循环内得到最小滴状物尺寸(微米和亚微米直径)。
外部脉冲EHD滴状物制备系统,其中通过监控EHD电路中的电流,控制该滴状物形成过程。
EHD滴状物制备系统,用于散开胶体悬浮液,特别用于逐个散开胶体颗粒,或者用于散开自组装的胶体颗粒。
EHD滴放系统,其中,通过逐渐射流累积(与突然的喷墨滴状物形成相比)实现了微米级的定位精度。
EHD滴放系统,其中在疏水表面(与亲水表面相比)上提高了定位精度。
EHD滴放系统,其中使用选通机构(例如介电泳选通(dielectrophoretic gating))实现了单颗粒定量精度。
滴放系统,其中使用在疏水表面上的射流累积(例如使用流体聚焦)实现了良好的定位精度。
滴放系统,其中通过控制蒸发速度(即在散开之前通过蒸发收缩滴状物)提高定位精度。
EHD滴放系统,在非导体表面上印刷。
用于蛋白质/DNA阵列的EHD滴放系统。
用于反应工程的EHD滴放系统。
用于散开单细胞/蛋白质/分子的EHD滴放系统。
用于形成不规则固体的EHD滴放系统。
用于微囊化(例如胶体(colloidosome))的EHD滴放系统。
用于超精确移液的EHD滴放系统。
用于像素化的(pixelated)、自恢复材料的EHD滴放系统。
用于材料/药物筛分的EHD滴放系统。
电流体力学纤维制备系统,包括用于收集纤维或用于以最高达5m/s的速度拉伸该纤维的转盘或x-y台;用于输送聚合物溶液或悬浮液的注射泵,所述注射泵具有注射针;和用于在所述注射针和对电级之间施加电场的装置;其中所述系统能够制备具有10nm~100μm的直径的元流。
6]段中所述的电流体力学纤维制备系统,其中该转盘或x-y台包括具有非导电表面的基底,所述纤维以速度最高达5m/s的聚合物拉伸被印刷在其上。
2005年10月31日提出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0/731,479通过参考整体引入此处。

Claims (26)

1.一种制备电流体力学元流的方法,包括:
使由液体形成的直且完整的电流体力学元流从泰勒锥中脱出;
其中所述元流具有10nm~100μm的直径,并且所述元流具有与该元流直径一样小或更小的振荡。
2.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元流从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的泰勒锥中脱出。
3.如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元流直接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极的表面。
4.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液体选自由聚合物溶液、聚合物熔融物和胶体悬浮液组成的组。
5.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元流表现出振荡,该振荡随着电极-电极间隔减小而以数量级降低。
6.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该直的和完整的元流的长度随着所述液体的体积流量的降低而增大。
7.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元流的长度在几微米和几厘米之间。
8.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元流可以以相对于重力的任何方向形成。
9.如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通过控制环境温度、环境压力、液体挥发性、暴露的表面积或通过控制环境的流体动力学,控制从锥体移动到极板以及在基体上的时间过程中从所述元流的蒸发程度。
10.如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通过控制蒸发速度和表面的亲水性来控制在表面上所沉积的元流的横截面的椭圆率。
11.由权利要求1的方法制备的电流体力学元流。
12.一种表面,装饰有通过将所述表面与权利要求11中的元流接触得到的图案。
13.依照权利要求12的表面,该表面在形成图案之前,具有亲水和疏水区域以改变最终图案的结构。
14.依照权利要求12的表面,其中,所述图案具有纳米级的特征。
15.一种电流体力学纤维制备系统,包括:
既用于收集纤维又用于拉伸该纤维的转盘;
用于提供聚合物溶液或悬浮液的注射泵,所述注射泵具有注射针;和
用于在所述注射针和对电极之间施加电场的装置;
其中,所述系统能够制备直径为10nm~100μm的元流,并且所述元流具有与该元流直径一样小或更小的振荡。
16.依照权利要求15的电流体力学纤维制备系统,其中,所述转盘包括具有非导电表面的基体,通过拉伸聚合物向其上印刷所述纤维。
17.一种电流体力学印刷方法,包括:
使由液体形成的直且完整的电流体力学元流从泰勒锥中脱出;并将基体与所述元流接触;
其中,所述元流具有10nm~100μm的直径,并且所述元流具有与该元流直径一样小或更小的振荡。
18.依照权利要求17的方法,其中,所述液体是包含聚合物的溶液或悬浮液。
19.依照权利要求17的方法,其中,所述液体包含聚合物和各向异性颗粒。
20.依照权利要求17的方法,其中,所述液体包括聚合物和导电性颗粒。
21.依照权利要求17的方法,其中,所述液体是离开该锥后进行反应的反应混合物。
22.由权利要求17的方法得到的图案。
23.依照权利要求22的图案,其是三维结构。
24.一种用于制备滴状物的电流体力学方法,包括:
在电流体力学系统中产生外部电压脉冲,从喷嘴中产生滴状物,以得到具有微米或亚微米直径的滴状物,其中,所述滴状物中的颗粒定量统计遵循随机的泊松分布。
25.一种电流体力学纤维制造系统,包括:
既用于收集纤维又以最高达5m/s的速度拉伸该纤维的转盘或x-y工作台;
用于提供聚合物溶液或悬浮液的注射泵,所述注射泵具有注射针;和
用于在所述注射针和对电极之间施加电场的装置;
其中,所述系统能够制备直径为10nm~100μm的元流,并且所述元流具有与该元流直径一样小或更小的振荡。
26.依照权利要求25的电流体力学纤维制造系统,其中,所述转盘或x-y工作台包括具有非导电表面的基体,向其上通过以最高达5m/s的速度拉伸聚合物而印刷所述纤维。
CN2006800449635A 2005-10-31 2006-10-31 电流体力学印刷和制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218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73147905P 2005-10-31 2005-10-31
US60/731,479 2005-10-31
PCT/US2006/042468 WO2007053621A1 (en) 2005-10-31 2006-10-31 Electrohydrodynamic printing and manufacturi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1899A CN101321899A (zh) 2008-12-10
CN101321899B true CN101321899B (zh) 2011-08-10

Family

ID=38006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4496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21899B (zh) 2005-10-31 2006-10-31 电流体力学印刷和制造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906285B2 (zh)
EP (1) EP1948854B1 (zh)
JP (1) JP2009513842A (zh)
KR (1) KR101396737B1 (zh)
CN (1) CN101321899B (zh)
WO (1) WO20070536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60149A1 (de) * 2002-12-20 2004-07-01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Vorrichtung zur Bestimmung des Leitwertes von Wäsche, Wäschetrockner und Verfahren zur Verhinderung von Schichtbildung auf Elektroden
US7658901B2 (en) 2005-10-14 2010-02-09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Thermally exfoliated graphite oxide
CN101374789B (zh) * 2006-01-27 2014-04-30 Lg化学株式会社 新的蒽衍生物、其制备方法以及采用该蒽衍生物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US8110026B2 (en) * 2006-10-06 2012-02-07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Functional graphene-polymer nanocomposites for gas barrier applications
DE102007040762A1 (de) * 2007-08-29 2009-03-05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elektrisch leitenden Nanostrukturen mittels Elektrospinnen
EP2240404A4 (en) 2008-02-05 2014-09-03 Univ Princeton FUNCTIONAL GRAPHIC FILMS WITH HIGH CARBON OXYGEN RATIO
WO2009099707A1 (en) 2008-02-05 2009-08-13 Crain, John, M. Printed electronics
CN105670394A (zh) * 2008-02-05 2016-06-15 普林斯顿大学理事会 包含官能化的石墨烯片的涂料以及用其涂覆的物品
WO2010028712A1 (en) * 2008-09-11 2010-03-18 ETH Zürich Capillarity-assisted, mask-less, nano-/micro-scale spray deposition of particle based functional 0d to 3d micro- and nanostructures on flat or curved substrates with or without added electrocapillarity effect
US8178030B2 (en) * 2009-01-16 2012-05-15 Zeus Industrial Products, Inc. Electrospinning of PTFE with high viscosity materials
US20130268062A1 (en) 2012-04-05 2013-10-10 Zeus Industrial Products, Inc. Composite prosthetic devices
KR101694894B1 (ko) 2009-03-16 2017-01-10 보르벡크 머터리얼스 코포레이션 강화된 중합체 물품
NO333507B1 (no) * 2009-06-22 2013-06-24 Condalign As Fremgangsmate for a lage et anisotropisk, ledende lag og en derav frembrakt gjenstand
JP5456892B2 (ja) 2009-08-07 2014-04-02 ゼウス インダストリアル プロダクツ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多層複合体
US9441076B2 (en) * 2009-11-12 2016-09-13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Multifunctional graphene-silicone elastomer nanocomposite,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and uses thereof
WO2012068177A1 (en) * 2010-11-15 2012-05-24 Vorbeck Materials Corp. Security devices
WO2012158461A2 (en) * 2011-05-13 2012-11-22 University Of Florida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Fabrication of nanoporous membrane
WO2013123339A1 (en) 2012-02-17 2013-08-22 Aksay Ilhan A Graphene-ionic liquid composites
WO2014119943A1 (ko) * 2013-01-31 2014-08-07 포항공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정렬된 금속 나노섬유를 이용한 대면적의 금속 나노섬유 전극 어레이의 제조방법
US9415590B2 (en) 2013-04-26 2016-08-16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Electrohydrodynamic jet printing device with extractor
US10462907B2 (en) 2013-06-24 2019-10-29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Printed three-dimensional (3D) functional part and method of making
CN105579829B (zh) * 2013-08-16 2019-02-19 生物辐射实验室股份有限公司 来自流式细胞器中的流体流的液滴的分离和/或充电的定时和/或相位调整
US9770865B2 (en) * 2013-08-22 2017-09-26 Snu R&Db Found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ree-dimensional pattern using electrojetting
KR101434111B1 (ko) * 2013-08-29 2014-09-22 한양대학교 에리카산학협력단 나노구조체 및 미세 패턴의 제조 장치 및 방법
JP6315691B2 (ja) * 2014-08-08 2018-04-25 花王株式会社 電界紡糸装置の評価方法
US20180178227A1 (en) * 2015-05-28 2018-06-28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electron beam induced processing
CN105058786B (zh) * 2015-07-14 2017-05-24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同轴聚焦电射流打印方法
KR20170056348A (ko) * 2015-11-13 2017-05-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박막 형성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발광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CN108601558B (zh) 2015-12-28 2020-12-18 普林斯顿大学 弹性丝速度传感器
CN106498514B (zh) * 2017-01-05 2018-07-13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制备定向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方法
CN108344652B (zh) * 2018-01-22 2021-01-26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微细颗粒高速撞击流道壁面的反弹特性测试试验系统
PL235124B1 (pl) * 2018-08-02 2020-06-01 Magdziarz Agnieszka Cadenas Sposób wytwarzania ścieżki koralikowej na powierzchni substratu, system do wytwarzania takiej ścieżki i jej zastosowania oraz zestaw
EP3736105A1 (en) * 2019-05-07 2020-11-11 Universitat Rovira I Virgili Printing device and method
EP3736103A1 (en) * 2019-05-07 2020-11-11 Universitat Rovira I Virgili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speed of printing of a fiber and the length of a printed fiber
WO2021085394A1 (ja) * 2019-10-28 2021-05-06 花王株式会社 繊維堆積体の製造方法、膜の製造方法及び膜の付着方法
CN114599828B (zh) * 2019-10-28 2023-04-07 花王株式会社 纤维堆积体的制造方法、膜的制造方法及膜的附着方法
CN111267336B (zh) * 2020-01-23 2022-03-29 厦门翔澧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3d静电纺织方法及其设备
CN111389472B (zh) * 2020-03-23 2021-08-17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电纺直写多层微流控芯片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CN111483856B (zh) * 2020-04-22 2021-10-26 山东泰宝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离心拉伸实现颗粒分散的防伪标贴印刷机器人
CN114734063B (zh) * 2022-04-21 2023-05-0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等离子体包轴输运与同步烧结的打印装置及方法
CN115074841A (zh) * 2022-06-30 2022-09-20 东华大学 一种溅落式多针头静电纺丝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5179653B (zh) * 2022-07-11 2024-02-20 嘉兴学院 图案宽度和间距可调多材料电流体动力学打印设备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83731B1 (en) 1993-02-12 2000-09-20 Tonejet Corporation Pty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of droplets
US7193124B2 (en) * 1997-07-22 2007-03-20 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 Method for forming material
US7264762B2 (en) * 2000-01-06 2007-09-04 Drexel University Electrospinning ultrafine conductive polymeric fibers
ES2180405B1 (es) 2001-01-31 2004-01-16 Univ Sevilla Dispositivo y procedimiento para producir chorros liquidos compuestos multicomponentes estacionarios y capsulas multicomponente y/o multicapa de tamaño micro y nanometrico.
US6991702B2 (en) 2001-07-04 2006-01-31 Nag-Yong Kim Electronic spinning apparatus
US20030215624A1 (en) 2002-04-05 2003-11-20 Layman John M. Electrospinning of vinyl alcohol polymer and copolymer fibers
US7122106B2 (en) * 2002-05-23 2006-10-17 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 Electrosynthesis of nanofibers and nano-composite films
WO2005026398A2 (en) 2003-09-05 2005-03-24 Board Of Supervisors Of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And Agricultural And Mechanical College Nanofibers,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nanofibers by reactive electrospinning
US7537807B2 (en) * 2003-09-26 2009-05-26 Cornell University Scanned source oriented nanofiber formation
US7662332B2 (en) * 2003-10-01 2010-02-16 The Research Foundation Of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Electro-blowing technology for fabrication of fibrous articles and its applications of hyaluronan
US7658901B2 (en) * 2005-10-14 2010-02-09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Thermally exfoliated graphite oxide
US7745528B2 (en) * 2006-10-06 2010-06-29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Functional graphene-rubber nanocomposites
US8110026B2 (en) * 2006-10-06 2012-02-07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Functional graphene-polymer nanocomposites for gas barrier applications
WO2009032910A1 (en) * 2007-09-04 2009-03-12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Bridged graphite oxide materials
US20120145234A1 (en) * 2010-10-10 2012-06-14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Graphene electrodes for solar cell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高绪珊等.纳米纺织品及其应用.《纳米纺织品及其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第1版),55-5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48854A4 (en) 2010-03-24
CN101321899A (zh) 2008-12-10
WO2007053621A8 (en) 2007-08-23
WO2007053621A1 (en) 2007-05-10
KR20080066067A (ko) 2008-07-15
EP1948854A1 (en) 2008-07-30
KR101396737B1 (ko) 2014-05-26
EP1948854B1 (en) 2012-06-13
JP2009513842A (ja) 2009-04-02
US8906285B2 (en) 2014-12-09
US20090233057A1 (en) 2009-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21899B (zh) 电流体力学印刷和制造
Jaworek Micro-and nanoparticle production by electrospraying
CN101356012B (zh) 电喷雾装置和电喷雾方法
Li et al. A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into a novel method for preparing carbon fibre–carbon nanotube hybrid structures
US11466386B2 (en) Spinnerets and spinneret arrays for electrospinning and electrospinning machines
US20090224437A1 (en) Electrostatic spr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electrostatic spray
EP2540661A1 (en) Method for nano-dripping 1D, 2D, 3D structures on a substrate
Wang et al. Optimisation of CGO suspensions for inkjet-printed SOFC electrolytes
US20220203605A1 (en) Printing device and method
Rafique et al. Electrospinning highly aligned long polymer nanofibers on large scale by using a tip collector
WO2010028712A1 (en) Capillarity-assisted, mask-less, nano-/micro-scale spray deposition of particle based functional 0d to 3d micro- and nanostructures on flat or curved substrates with or without added electrocapillarity effect
Vu et al. Enhanced electrohydrodynamics for electrospinning a highly sensitive flexible fiber-based piezoelectric sensor
Li et al. Capturing electrified nanodroplets under Rayleigh instability by coupling electrospray with a sol–gel reaction
Yang et al. Visualization on electrified micro-jet instability from Taylor cone in electrohydrodynamic atomization
Jadhav et al. Study of electrospraying characteristics of polymer solution coating on textile substrate
WO2015074959A1 (de) Zerstäubersystem
Liu et al. Trajectory analysis of the charged droplet during electrohydrodynamic jet printing
Dong et al. Effects of electric filed on electrospray process: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ion study
US20220219382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speed of printing of a fiber and the length of a printed fiber
CN111054531A (zh) 一种纳米材料静电喷涂雾化装置
CN211887485U (zh) 一种纳米材料静电喷涂雾化装置
Aksay et al. Electrohydrodynamic printing and manufacturing
Yang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electrospray characteristics of viscoelastic dielectric liquids
Yin et al. Introduction of Electrohydrodynamic Printing
Furlan et al. Modeling of composite fiber production with silica nanoparticles dispersed in polyethyleneoxid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0

Termination date: 2019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