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3427B - 蓄电池、蓄电池组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蓄电池、蓄电池组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13427B CN101313427B CN2006800438537A CN200680043853A CN101313427B CN 101313427 B CN101313427 B CN 101313427B CN 2006800438537 A CN2006800438537 A CN 2006800438537A CN 200680043853 A CN200680043853 A CN 200680043853A CN 101313427 B CN101313427 B CN 10131342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storage battery
- contact
- lid
- threaded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13—Large-sized flat cells or batteries for motive or stationary systems with plate-like 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28—Fixe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i.e. not intended for disconnection
- H01M50/529—Intercell connections through partitions, e.g. in a battery cas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08—Electric battery cell making
- Y10T29/4911—Electric battery cell making including seal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 Supplying Of Containers To The Packaging St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池(1),其具有一个长方六面体形状的壳体(3)、一个电极板叠堆(2)以及处于壳体(3)中的电解液,该电极板叠堆具有多个交替叠置并且由位于中间的分隔装置相互分开的正电极板及负电极板,所述壳体具有一个可用一个盖(12)封闭的、用于导入电极板叠堆(2)的开口,其中,这些正电极板在电极板叠堆(2)的一个第一侧边缘上彼此连接。这些负电极板在电极板叠堆(2)的与第一侧边缘对立的第二侧边缘上彼此连接并且与壳体(3)的内侧电接触。这些负电极板与一个具有一些弯曲的接触片(8)的输出接触板(7)相连接。这些由电极板叠堆(2)的第二侧边缘延伸到第一侧边缘的相应的接触片(8)弹性地靠触在壳体(3)的内侧上并且与壳体(3)形成电接触。一个可与正电极板的联接触点电连接及机械连接的连接型材(16)具有一个与所述盖平行地延伸的U形基部区段及两个平行的侧翼区段,这些侧翼区段自该基部区段离开地延伸并且被这样地布置,以便包围一个相邻的蓄电池(1)的壳体(3)并且与该壳体电接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池,其具有一个长方六面体形状的壳体、一个电极板叠堆以及处于壳体中的电解液,该电极板叠堆具有多个交替叠置并且由位于中间的分隔装置相互分开的正电极板及负电极板,所述壳体具有一个可用一个盖封闭的、用于导入电极板叠堆的开口,其中,这些正电极板在电极板叠堆的一个第一侧边缘上彼此连接,这些负电极板在电极板叠堆的与第一侧边缘对立的第二侧边缘上彼此连接并且这些负电极板与壳体的内侧电接触。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多个这种蓄电池的蓄电池组。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这种蓄电池及蓄电池组的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在混合动力机动车中需要高能效的电池系统作为储存系统。它们必需在短时间上输出高功率并且在短的时间间隔内可吸收大的电功率。在极端情况下该放电及充电过程以一个紧促的时间序列相继进行。因为无论放电过程还是充电过程均与由(欧姆的或电化学的)极化产生的能耗相关联,在电池系统持续工作时由于能耗引起相当大的发热。这可导致电池显著地变热及由此导致对其工作范围的限制。在高温时例如对于镍氢(NiMH)蓄电池或镍-镉(NiCd)蓄电池仅能提供充电状态的60%的最大功率。
另一方面,电池中高的工作温度将导致其使用寿命的缩短。对于这种使用寿命缩短的过程有责任的是电极上的化学过程,该化学过程使材料的储能能力或可吸收电功率的速度持续地减小。高温也可导致液态电解质的耗损,该电解质通过温度升高时渗透性增强的密封材料可发生迁移。尤其是使用塑料作为壳体材料的电化学储存系统可能遭受到通过该扩散/渗透过程的电解质高耗损。
除此以外,在当今的混合动力机动车中愈来愈多地使用的NiMH系统中,还附带有作为有害作用的透过塑料壳体壁的氢损耗。因为在储氢合金中存入的氢是真正有效的负电极材料,它的损耗可显著地干扰储存系统的功能。
在碱电池技术中对于电池壳体优选使用钢,钢在薄的实施形式中既可防止水的渗透也可很大程度上抑制H2的渗透。缺点是钢的有限的设计可能性,这尤其是涉及薄壁的实施形式。但出于节省重量的原因薄壁壳体是绝对有必要的。
因为蓄电池在其气密地实施形式中在确定的工作状态中(高温,过充电等)可出现内部压力,故需要一个稳定的壳体,该壳体同时也应有效地排出热量。
一个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为圆柱形的钢电池,正如当前在器具电池应用的广泛领域中所使用的。圆柱形的结构形式即使对于高压力也是稳定的。由此可实现允许快速热传递的薄壁金属容器。但圆柱形的结构形式局限在相对小的电池上。随着电池容量的加大,其直径增加,由此难于将热从其内部排出。
一种在热传递方面原理上有利的结构形式为扁平的棱柱形蓄电池,它们可被组合成蓄电池组。
在S.Hamada,T.Asahina,T.Matsuurah,H.Miyamoto,T.Ito写的:“用于HEV的新型棱柱形Ni-MH电池的开发”(第5届先进汽车电池会议会刊,2005年6月13-17日,夏威夷之檀香山,第4期第16号)中描述了一种具有金属壳体的蓄电池,其中与负电极板连接的输出接触板与电池壳体相焊接。在壳体的对立侧上,正极端子被从金属壳体引出并且用一个绝缘笼与壳体电绝缘。为了连接彼此相邻的蓄电池,这些正极端子与壳体的构成负极的联接接触板相焊接。
由壳体导出一个气体过压阀,其中一排蓄电池的气体过压阀通过套在这些气体过压阀上的气体导出通道彼此连接。
蓄电池组被一个绝缘膜覆盖,以避免短路。
一个类似的蓄电池的实施形式被描述在T.Hayashi,M.Ito,T.Ishishita,Y.Arase写的:“用于混合动力机动车的新电池系统的开发”(第5届先进汽车电池会议会刊,2005年6月13-17日,夏威夷之檀香山,第4期)中。在其中也提出了一种用于蓄电池的金属壳体并且电极直接与电池壳体及正极焊接,以便节省连接空间。
在U.S.2004/0248002A1中描述了一种棱柱形的蓄电池,其中正极被引导穿过壳体盖中的孔。正极为一个铆钉形式并且可变形,当正极被固定在盖上时挤压住一个被引导穿过该孔的密封圈。在将电极板叠堆放入壳体并且关闭盖后,正极靠触在用于正电极板的输出接触板上。然后使盖与壳体相焊接并且借助铆钉形式的正极的空心实施形式可进行正极与用于正电极板的输出接触板的激光焊接。
在DE 101 44 281 A1中描述了一种圆电池,其中卷绕电极与一个设有接触条的输出板焊接。接触条被弯曲,以使得它靠触在一个壳体罩的内侧面上。
由JP 2000-048803公知了一种蓄电池,其中正电极板及负电极板各与一个穿过壳体盖的螺钉销相接触。在此,一个包围该螺钉销的绝缘套筒及一个密封圈与壳体盖相邻地被设置在内空间中,它们与壳体盖中用于螺钉销的透孔齐平地布置。螺钉销、绝缘套筒、密封圈及壳体盖用一个螺母夹紧。
在传统的蓄电池上面临着必要的高精制造公差的问题,以保证可靠的密封及最佳接触接通。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给出一种改善的蓄电池。根据本发明,该目的将通过本文开头所述类型的蓄电池通过以下方式来解决:负电极板与一个具有折弯的接触片的输出接触板相连接,由电极板叠堆的第二侧边缘延伸到第一侧边缘的接触片弹性地靠触在壳体的内侧上并且与壳体形成电接触。一个可与正电极板的联接触点电连接及机械连接的连接型材设有一个与所述盖平行地延伸的U形基部区段及两个平行的侧翼区段,这些侧翼区段自该基部区段离开地延伸并且被这样地布置,以便包围一个相邻蓄电池的壳体并且与该壳体电接触。
在长方六面体形状的壳体中,输出接触板的弯曲接触片用于补偿制造公差及与壳体的良好电接触。与U形连接型材的最好在接触片的区域中包围壳体的基部区段相关联地在简单装配的情况下可保证良好的电连接。
因此通过U形连接型材实现了正极与一个相邻蓄电池的构成负极的壳体的连接,该U形连接型材与一个蓄电池的联接接触螺纹杆形成电连接及机械连接。该连接例如可通过螺接或焊接来实现。该U形连接型材具有一个与盖平行地延伸的基部区段,该基部区段与联接接触螺纹杆相连接,该U形连接型材还具有两个平行的侧翼区段,它们自该基部区段离开地延伸并且被这样地布置,使得这些侧翼区段包围一个相邻蓄电池的壳体并且与该壳体电接触。为此,这些侧翼区段附加地与该壳体相焊接。
在一个优选实施形式中,在电极板叠堆的第一侧边缘上设有至少一个联接接触螺纹杆,该联接接触螺纹杆与正电极板形成电接触、从第一侧边缘伸出并且被引导穿过所述盖中的对应孔。一个密封圈包围着联接接触螺纹杆并靠触在盖的内侧上。一个作为电绝缘装置的绝缘衬套包围着联接接触螺纹杆、靠触在所述盖的外侧上并且延伸到所述盖的孔内。一个夹紧螺母被旋拧在该联接接触螺纹杆上并且被防置在绝缘衬套上以使密封圈及绝缘衬套夹紧在盖上。
通过使用联接接触螺纹杆来构成正极可实现密封圈及绝缘衬套的机械夹紧,以便密封盖中的电极套筒。该实施形式具有其优点,即密封圈及绝缘衬套在制造时不会遭受任何值得一提的热负荷,因为盖首先可与壳体相焊接,而无需将密封圈及绝缘衬套固定地靠触在盖上。在盖冷却后才接着用夹紧螺钉实现密封圈及绝缘衬套的夹紧。此外该实施形式具有其优点,即保证了蓄电池的简单及廉价的装配。
所述盖应在其外周边上与壳体密封地焊接。但也可附加地或替代地考虑盖通过卷曲连接在壳体上。
特别有利的是,绝缘衬套在盖的表面上延伸并且具有用于延伸到盖中的对应孔内的套筒区段。因此通过唯一一个放置在盖上的部件可保证:蓄电池不会通过盖与一个相邻蓄电池的壳体的接触而发生短路。
绝缘衬套最好被作成这样,即它具有两个平行的、从盖边缘起分别至少局部地沿壳体的对立的外壁延伸的垫片。这些垫片应具有彼此隔开距离的、用于在相邻的蓄电池之间得到冷却通道的肋。因此绝缘衬套可同时被用来在蓄电池组中避免蓄电池之间的短路。同时通过彼此隔开距离的肋可保证:空气或流体冷却流可在蓄电池组的蓄电池之间穿过,以有效地排热。
为了补偿高度差,可在负电极板和/或正电极板的连接端部与对应的输出接触板之间设置泡沫金属。这种泡沫金属、例如泡沫镍具有由其可变形性引起的优点,即以简单且可靠的方式在连接输出接触板与电极板的连接端部的焊接过程中补偿电极边缘之间微小的高度差并且由此实现所有电极板的可靠连接。
密封圈最好被构造成由含橡胶材料(例如由EPDM-三元乙丙橡胶)制成的O型密封圈。
在蓄电池组中,这些必要时被从壳体的侧边缘导出的气体过压阀最好用一个气体导出软管相互连接,以便能够使必要时排出的气体引导到蓄电池组的外部。
为了绝缘,蓄电池最好由塑料薄膜、收缩软管或绝缘漆覆盖。在此情况下有利的是,一排彼此连接的蓄电池一起被绝缘。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给出一种用于制造上述蓄电池及由它们构成的蓄电池组的方法。
该目的将通过具有以下步骤的方法来解决:
a)将一个在负电极板上具有一个带有一些弹性接触片的输出接触板的电极板叠堆插入到蓄电池的壳体内,以使得这些接触片弹性地靠触在壳体的内侧上,并且在电极板叠堆的与输出接触板对立的侧边缘上的至少一个联接接触螺纹杆从壳体的开口伸出,电极板叠堆通过该开口被插入到壳体中,
b)将密封圈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联接接触螺纹杆上,
c)将一个设有一些孔的盖放置在开口上,以使得各一个联接接触螺纹杆穿过一个所属的孔伸出,
d)将盖与壳体连接,以使得所述开口被密封地封闭,
e)将至少一个绝缘衬套放置在盖上,其中,绝缘衬套的分别一个区段延伸到对应的联接接触螺纹杆和所述盖的孔的中间空腔中,
f)分别将一个夹紧螺母旋拧到一个对应的联接接触螺纹杆上并且使密封圈及绝缘衬套与盖夹紧以密封地封闭所述孔,
g)使一个U形连接型材与一个电极板叠堆的联接接触螺纹杆连接,及
h)将一个相邻的蓄电池的壳体插入到所述连接型材中,以使得该连接型材的两个平行的侧翼区段包围该相邻蓄电池的壳体并且与其电接触,所述侧翼区段自连接型材的与联接接触螺纹杆连接的基部区段离开地延伸。
通过这些装配步骤顺序可实现良好的接触接通而无需必要的小制造公差并且可保证:当该盖与壳体相焊接时密封圈及绝缘衬套不会被损坏。
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描述本发明的其它有利的实施形式。
附图说明
以下将借助实施例与附图来详细地描述本发明。附图表示:
图1该蓄电池的第一实施形式的侧剖面图;
图2用于负电极板的、设有接触片的联接接触板的俯视图;
图3具有焊上的联接接触螺纹杆的、用于正电极板的输出接触板的侧视图;
图4具有用于正电极的、被穿通的联接接触螺纹杆的壳体盖的俯视图;
图5在焊接盖与壳体的制造步骤时图1中蓄电池的部分剖割的侧视图;
图6在焊接盖与壳体以密封该盖中的孔的步骤后图5中蓄电池的部分剖割的侧视图;
图7蓄电池的第二实施形式的侧视图以及一个全面地覆盖住所述盖的绝缘衬套的剖视图;
图8一个被构造成垫片的绝缘衬套的俯视图;
图9具有根据图7及8的绝缘衬套及由此得到的冷却通道的一个蓄电池的侧视图;
图10具有多个串联连接的蓄电池的蓄电池组的侧视图;
图11具有三行并排布置的蓄电池的、图10中的蓄电池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可看到一个以剖面图表示的蓄电池1的侧视图,其中在一个壳体3中插入了一个电极板叠堆2。在该壳体3的一个侧壁上设有一个气体过压阀4,以便在一定过压的情况下使气体从蓄电池1通过一个插在气体过压阀上的T形件5及一个气体导出软管6引导到外部。
电极板叠堆2的负电极板与一个输出接触板7相焊接,该输出接触板具有多个弹性的接触片8,这些接触片被弯曲并且与电极板叠堆2平行地延伸。当电极板叠堆2如图所示地被插入到壳体3内时,接触片8靠触在壳体3的内侧上。
正电极板在与设有用于负电极板的输出接触板7的第二边缘对立的第一侧边缘上与输出接触板9相焊接。两个彼此隔开距离的联接接触螺纹杆10a、10b被设置在输出接触板9上并且与正电极板形成电接触。分别一个密封圈11包围着对应的联接接触螺纹杆10a、10b,以便在输出接触板9与一个盖12之间形成密封,所述盖12覆盖壳体3的开口13。为此,在开口13的区域中所述盖12在外边缘处与壳体3的外边缘焊接。
在联接接触螺纹杆10a、10b上套放了一个绝缘衬套14,该绝缘衬套延伸到盖12中的孔和被引导穿过该孔的联接接触螺纹杆10a、10b中的孔的中间空腔内。绝缘衬套14具有一个在盖12与夹紧螺母15之间的盘状区段,该夹紧螺母被旋拧在联接接触螺纹杆10a、10b上。借助夹紧螺母15使联接接触板9与盖12相对彼此运动,由此位于中间的密封圈11被夹紧并且用于盖12中的孔的可靠密封。
借助绝缘衬套14将保证,即使在盖12的孔区域中有负荷的情况下也不会在正极与构成负极的壳体3之间出现短路。
在夹紧螺母15及联接接触螺纹杆10a、10b上焊上一个U形的连接型材16。该U形连接型材16具有一个平行于所述盖12延伸的基部区段及两个平行的侧翼区段,这些侧翼区段自该基部区段离开地延伸并且被这样地布置,使得一个相邻的蓄电池1的壳体3被包围并且被电接触。
由图2可看到用于负极的联接接触板7的俯视图。可清楚地看出,在联接接触板7的两个纵向边缘上均设有接触片8,在联接接触板7在中间区域中与电极板叠堆2的负电极板的端部相焊接后这些接触片被折弯。
由图3可看到用于正极的联接接触板9的一个侧视图。该联接接触板9在图示的左侧与电极板叠堆2的正电极板的端部相焊接。在相反侧上伸出两个用于构成正极的联接接触螺纹杆10a、10b。
由图4可看到蓄电池1的具有盖12及由该盖伸出的联接接触螺纹杆10a、10b的一侧的俯视图。可清楚地看出,在联接接触螺纹杆10a、10b上拧上了夹紧螺母,以便使盖12与位于壳体3中的电极板叠堆2夹紧。
由图5及6可更清楚地看到用于制造蓄电池1的加工方法的步骤,这两个图以剖面图示出蓄电池1的联接接触螺纹杆10区域的一个区段。
在电极板叠堆2被移到壳体3中后,将密封圈11放置在联接接触螺纹杆10上并且用盖12封闭壳体3的开口。然后此盖12被沿一个焊缝16与壳体3密封地焊接。
接着将一个绝缘衬套14这样地放置在盖12上,使得绝缘衬套14的一个区段伸入到联接接触螺纹杆10与盖12的孔之间的中间空腔中。然后将夹紧螺母15套在联接接触螺纹杆10上并且旋紧,以便由此使密封圈11及绝缘衬套14与盖12夹紧,以密封地封闭所述孔。
由图5及6还可清楚地看到,正电极板的端部17与联接接触板9焊接。负电极板的端部以相应的方式与图2中的联接接触板7焊接。
特别有利的是,在电极板端部与相应的联接接触板7,9之间置入一些泡沫金属、最好是泡沫镍,以便对于焊接过程补偿高度差并且保证电极板端部与输出接触板7,9的可靠接触。这将通过泡沫金属的可变形性来实现。
由图7可看到蓄电池1的第二实施形式,其中绝缘衬套14与第一实施形式不同地为一体的并且基本上在盖12的表面上或壳体3的开口上延伸。可以看出,在绝缘衬套14的外边缘上设有一个环绕的槽18,该槽被套在壳体3与盖12之间用焊缝16连接的边缘上。该绝缘衬套在盖12的、对应的孔区域中具有套筒区段19,当将绝缘衬套14放置在壳体3的开口上时,该套筒区段将延伸到盖12的孔中。
借助这种绝缘衬套14能可靠地保护蓄电池1的相应侧边缘以防止形成短路的接触。
由图8可看到绝缘衬套14的一个实施形式的俯视图,该绝缘衬套具有两个平行的、从用于盖12和夹紧螺母15的支撑面起分别自壳体的对立的外壁离开地延伸的垫片20a,20b,这些垫片具有彼此隔开距离的、用于在相邻的蓄电池之间得到冷却通道22的肋21,其中在每侧上应设有至少一个肋21。通过设有肋21的垫片20可保证:并排布置的蓄电池1不会接触接通并且由此不引起短路。此外如在图9中由一个蓄电池1的侧视图可看出的,设有冷却通道22。空气可平行于蓄电池轴线地通过这些冷却通道22流动。
由图10可看到一个蓄电池组23的侧视图,其中多个蓄电池1彼此串联地连接成一排。为此,所述与联接接触螺纹杆10或夹紧螺母5连接的U形连接型材16在焊接点24上与相邻蓄电池1的壳体3相焊接。该焊接从侧面在侧翼区段上进行,由此能很好地接近焊接点24的焊接位置。为了点焊,在连接型材16的侧翼区段中最好设置一些孔。
此外,由图10可看到气体过压阀与T形件5及气体导出软管6的连接。
蓄电池组23的左端与一个终端连接型材25焊接,在该终端连接型材上设有用于电连接蓄电池组23的螺旋式连接器。
由图11可看到由三纵排蓄电池1组成的蓄电池组23的俯视图。可清楚地看到,蓄电池组1的这些排交替地分别转过180°,以致在负极端子的连接端上可借助横向连接器26与一个相邻的蓄电池排的正极端子相连接。
此外可看到由垫片20上的肋21构成的冷却通道22,空气通过这些冷却通道自下而上地流过蓄电池组23。还可清楚地看到,这些蓄电池1的排通过垫片20彼此保持一定距离。
以此方式可以使多个蓄电池模块的单体组合彼此任意地连接成一个电池组。因为蓄电池1的金属壁为避免短路不允许彼此接触,所以蓄电池1在进一步加工前由薄塑料膜覆盖或通过施加绝缘漆以对周围形成电绝缘。塑料层的施加可通过收缩软管的包封来实现,该收缩软管在加热的情况下靠触在外壁上。蓄电池1彼此的绝缘也可通过将蓄电池1紧密地配合在一个薄壁的具有U形轮廓的塑料壳中来实现。
绝缘漆的施加可通过在一定情况下多级的浸渍方法或喷射方法来实现。在溶剂干燥后得到整个蓄电池组23对外的电绝缘。这种绝缘除了电保护功能外还具有保护蓄电池1的壳体3免受腐蚀的特性。
Claims (14)
1.一种蓄电池(1),其具有一个长方六面体形状的壳体(3)、一个电极板叠堆(2)以及处于壳体(3)中的电解液,该电极板叠堆具有多个交替叠置并且由位于中间的分隔装置相互分开的正电极板及负电极板,所述壳体具有一个可用一个盖(12)封闭的、用于导入电极板叠堆(2)的开口,其中,这些正电极板在电极板叠堆(2)的一个第一侧边缘上彼此连接,这些负电极板在电极板叠堆(2)的与第一侧边缘对立的第二侧边缘上彼此连接,这些负电极板与壳体(3)的内侧电接触,其特征在于:
这些负电极板与一个输出接触板(7)相连接,所述输出接触板(7)具有多个弯曲的接触片(8),所述接触片(8)由电极板叠堆(2)的第二侧边缘延伸到第一侧边缘,同时,接触片(8)弹性地靠触在壳体(3)的内侧上并且与壳体(3)形成电接触,并且
设置一个可与正电极板的联接触点电连接及机械连接的连接型材(16),该连接型材具有一个与所述盖平行地延伸的U形基部区段及两个平行的侧翼区段,这些侧翼区段自该基部区段离开地延伸并且被这样地布置,以便包围一个相邻的蓄电池(1)的壳体(3)并且与该相邻蓄电池(1)的壳体电接触。
2.如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蓄电池(1),其特征在于:在电极板叠堆(2)的所述第一侧边缘上设有至少一个联接接触螺纹杆(10),该联接接触螺纹杆通过一个输出接触板(9)与正电极板形成电接触、从该第一侧边缘伸出并且被引导穿过盖(12)上的对应孔,一个密封圈包围该联接接触螺纹杆(10)并且靠触在所述盖(12)的内侧上,一个作为电绝缘器的绝缘衬套(14)包围该联接接触螺纹杆(10)、靠触在所述盖的外侧上并且延伸到该盖(12)的所述孔中,并且一个夹紧螺母(15)被旋拧在该联接接触螺纹杆(10)上并且被放置在绝缘衬套(14)上以使密封圈(11)及绝缘衬套(14)夹紧在盖(12)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的所述的蓄电池(1),其特征在于:在负电极板和/或正电极板的连接端部与对应的输出接触板(7,9)之间设有泡沫金属。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盖(12)在其外周边上与壳体(3)密封地焊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衬套(14)在盖(12)的表面上延伸并且具有用于插到该盖(12)的对应孔内的套筒区段(19)。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池(1),其特征在于:在绝缘衬套(14)上设有两个平行的、从盖边缘起分别至少部分地沿壳体(3)的相对立的外壁延伸的垫片(20a,20b),这些垫片具有彼此隔开距离的、用于在相邻的蓄电池(1)之间得到冷却通道(22)的肋(21)。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11)被构造成由含橡胶材料制成的O型密封圈。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还包括一个由壳体(3)的一个侧边缘导出的气体过压阀(4)。
9.一种蓄电池组(23),其具有多个如以上权利要求2-8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些彼此相邻的蓄电池(1)利用U形的连接型材(16)相互电连接及机械连接,其中,两个平行的、自一个基部区段离开地延伸的侧翼区段包围一个蓄电池(1)的壳体(3)并且与该壳体(3)相焊接,并且该基部区段与相邻蓄电池(1)的所述至少一个联接接触螺纹杆(10)相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的所述的蓄电池组(23),其特征在于:气体过压阀(4)以相邻的蓄电池(1)的顺序与一个气体导出软管(6)相连接。
11.如权利要求9或10的所述的蓄电池组(23),其特征在于:为了绝缘,蓄电池(1)由塑料薄膜、收缩软管或绝缘漆覆盖。
12.一种用于制造如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组(23)的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a)将一个在负电极板上具有一个带有多个弹性接触片(8)的输出接触板(7)的电极板叠堆(2)插入到蓄电池(1)的壳体(3)内,以使得这些接触片(8)弹性地靠触在壳体(3)的内侧上,并且在电极板叠堆(2)的与输出接触板(7)对立的侧边缘上的至少一个联接接触螺纹杆(10)从壳体(3)的开口伸出,电极板叠堆(2)通过该开口被插入到壳体(3)中,
b)将密封圈(11)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联接接触螺纹杆(10)上,
c)将一个设有孔的盖(12)放置在该开口上,以使得各一个联接接触螺纹杆(10)穿过一个对应的孔伸出,
d)将盖(12)与壳体(3)连接,以使得所述开口被密封地封闭,
e)将至少一个绝缘衬套(14)放置在盖(12)上,其中,绝缘衬套(14)的分别一个区段延伸到一个对应的联接接触螺纹杆(10)和所述盖(12)的孔的中间空腔中,及
f)分别将一个夹紧螺母(15)旋拧到一个对应的联接接触螺纹杆(10)上并且使密封圈(11)及绝缘衬套(14)与盖(12)夹紧以密封地封闭所述孔,
g)将U形连接型材(16)与一个电极板叠堆(2)的联接接触螺纹杆(10)连接,及
h)将一个相邻的蓄电池(1)的壳体(3)插入到所述连接型材(16)中,以使得该连接型材(16)的两个平行的侧翼区段包围该相邻蓄电池(1)的壳体(3)并且与其电接触,所述侧翼区段自连接型材(16)的与联接接触螺纹杆(10)连接的基部区段离开地延伸。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这些侧翼区段与相邻蓄电池(1)的壳体(3)焊接。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这些蓄电池(1)的壳体(3)上的气体过压阀(4)连接到一个共同的气体导出软管(6)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05045418.6 | 2005-09-23 | ||
DE102005045418A DE102005045418B3 (de) | 2005-09-23 | 2005-09-23 | Akkumulator, Akkumulatorblock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selben |
PCT/DE2006/001624 WO2007033645A1 (de) | 2005-09-23 | 2006-09-13 | Akkumulator, akkumulatorblock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selben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13427A CN101313427A (zh) | 2008-11-26 |
CN101313427B true CN101313427B (zh) | 2010-05-26 |
Family
ID=37387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8004385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3427B (zh) | 2005-09-23 | 2006-09-13 | 蓄电池、蓄电池组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90186260A1 (zh) |
EP (1) | EP1927148B1 (zh) |
CN (1) | CN101313427B (zh) |
AT (1) | ATE424625T1 (zh) |
DE (2) | DE102005045418B3 (zh) |
ES (1) | ES2322621T3 (zh) |
WO (1) | WO200703364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2204296A (ja) * | 2011-03-28 | 2012-10-22 | Gs Yuasa Corp | 組電池、単電池、及びキャップ |
DE102014102053A1 (de) * | 2014-02-18 | 2015-08-20 | Johnson Controls Hybrid And Recycling Gmbh | Akkumulatoranordnung |
US20200067157A1 (en) * | 2018-08-27 | 2020-02-27 | Electric Power Systems, LLC | Hybrid cooling for battery pack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650841A (en) * | 1970-01-20 | 1972-03-21 | Union Carbide Corp | Multiple cell galvanic battery |
CN1407642A (zh) * | 2001-09-08 | 2003-04-02 | Nbt有限责任公司 | 带绕线电极组的原电池 |
DE10323529B3 (de) * | 2003-05-24 | 2004-08-26 | Varta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 Zellenverbindereinheit und Verfahren zur elektrischen Verbindung von benachbarten Zelle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210593B2 (ja) * | 1997-02-17 | 2001-09-17 |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
JP2000048803A (ja) * | 1998-07-27 | 2000-02-18 |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 有機電解質電池 |
US6214490B1 (en) * | 1998-12-17 | 2001-04-10 | Eveready Battery Company, Inc. | Foam collector for electrochemical cells |
DE10064648C2 (de) * | 1999-12-28 | 2003-09-18 | Honda Motor Co Ltd | Batterieeinheit |
JP2003173767A (ja) * | 2001-12-04 | 2003-06-20 | Nec Tokin Tochigi Ltd | 密閉型電池 |
JP3728254B2 (ja) * | 2002-01-31 | 2005-12-21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組電池 |
JP4257838B2 (ja) * | 2003-06-09 | 2009-04-22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密閉式電池とその製造方法 |
US20060127754A1 (en) * | 2004-12-14 | 2006-06-15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Battery pack |
US7618742B2 (en) * | 2005-01-28 | 2009-11-17 | Eveready Battery Co., Inc. | Electrochemical cell with improved internal contact |
-
2005
- 2005-09-23 DE DE102005045418A patent/DE102005045418B3/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
- 2006-09-13 EP EP06805286A patent/EP1927148B1/de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6-09-13 ES ES06805286T patent/ES2322621T3/es active Active
- 2006-09-13 AT AT06805286T patent/ATE424625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09-13 CN CN2006800438537A patent/CN10131342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9-13 US US11/992,410 patent/US2009018626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6-09-13 WO PCT/DE2006/001624 patent/WO2007033645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6-09-13 DE DE502006003029T patent/DE502006003029D1/de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650841A (en) * | 1970-01-20 | 1972-03-21 | Union Carbide Corp | Multiple cell galvanic battery |
CN1407642A (zh) * | 2001-09-08 | 2003-04-02 | Nbt有限责任公司 | 带绕线电极组的原电池 |
DE10323529B3 (de) * | 2003-05-24 | 2004-08-26 | Varta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 Zellenverbindereinheit und Verfahren zur elektrischen Verbindung von benachbarten Zellen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TE424625T1 (de) | 2009-03-15 |
WO2007033645A1 (de) | 2007-03-29 |
EP1927148B1 (de) | 2009-03-04 |
DE502006003029D1 (de) | 2009-04-16 |
CN101313427A (zh) | 2008-11-26 |
EP1927148A1 (de) | 2008-06-04 |
US20090186260A1 (en) | 2009-07-23 |
DE102005045418B3 (de) | 2006-11-30 |
ES2322621T3 (es) | 2009-06-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537130B2 (en) | Battery module | |
KR101166025B1 (ko) | 배터리 모듈 | |
US10535846B2 (en) | Secondary battery | |
CN102210041B (zh) | 密闭型电池 | |
US10217980B2 (en) | Secondary battery | |
US9099731B2 (en) | Secondary battery with a bimetal element on a top surface of a cap plate | |
US9088024B2 (en) | Secondary battery | |
CN103367661A (zh) | 具有调温装置的硬壳电池壳体 | |
CN102842689A (zh) | 电池模块 | |
CN102035017A (zh) | 可再充电电池 | |
KR100973314B1 (ko) | 보호회로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배터리 팩 | |
KR20060118115A (ko) | 이차 전지 | |
KR20060037595A (ko) | 이차 전지 | |
KR20150026010A (ko) | 이차 전지 모듈 | |
CN101409358B (zh) | 可再充电电池和电池模块 | |
KR20160105202A (ko) | 이차 전지 | |
KR20050075889A (ko) | 이차 전지 | |
US20090087732A1 (en) | Secondary battery | |
CN109728208A (zh) | 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二次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 |
CN101313427B (zh) | 蓄电池、蓄电池组及其制造方法 | |
KR100922351B1 (ko) | 이차 전지 | |
KR100627359B1 (ko) | 이차 전지와 이에 사용되는 캡 조립체 및 밴트 플레이트 | |
KR100928122B1 (ko) | 이차전지 | |
KR20060125276A (ko) | 이차 전지 | |
KR100648699B1 (ko) | 이차 전지와 이에 사용되는 캡 조립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26 Termination date: 201109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