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1500A - 盖分离型容器 - Google Patents
盖分离型容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11500A CN101311500A CNA200810109032XA CN200810109032A CN101311500A CN 101311500 A CN101311500 A CN 101311500A CN A200810109032X A CNA200810109032X A CN A200810109032XA CN 200810109032 A CN200810109032 A CN 200810109032A CN 101311500 A CN101311500 A CN 10131150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cking ring
- lid
- housing
- side fastening
- outward flan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实现耐久性、可靠性的提高的盖分离型容器。机油滤清器(1)的主要构成元素如下:壳体(2),覆盖壳体(2)下端的设置板(3),和将设置板(3)紧固在壳体(2)上的锁定环(4)。在锁定环(4)的环状壁(52)的下部,以向其内侧突出的形式、以等角度间隔形成有三个卡定突耳(54)。卡定突耳(54)以在其与环状壁(52)之间保持大致一定的板厚的形式锻造出其周向端部(54a、54b),另一方面其上端面(54c)成为与壳体的轴线(C)正交的平面。在环状壁(52)的外周面侧形成有与卡定突耳(54)对应的凹部(55),在该凹部(55)的周向中央设有向上下延伸的纵肋(56)。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滤芯更换型机油滤清器等中的盖分离型容器,并涉及实现其耐久性、可靠性的提高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内燃机(下面称作发动机)中,具有由油泵、机油滤清器、集滤器等构成的润滑系统,以便将发动机油加压输送到各部分来进行气门传动机构的润滑和活塞的冷却。机油滤清器具有各种形式,但作为轿车等所搭载的中小型发动机用机油滤清器,旋装(spin on)式机油滤清器成为主流。旋装式机油滤清器是将折叠滤纸而成的滤芯收纳在密闭一体型的壳体内的机油滤清器,并拧入并装设在突出设置于曲轴箱的侧面等上的螺柱上。以往,作为旋装式机油滤清器,具有密闭型壳体的折叠(cartridge)式机油滤清器是主流,但由于不能容易地进行滤芯与壳体的分离来分别废弃,并且从节约资源的观点出发优选对壳体再利用,所以目前正在研究采用可以只更换滤芯的滤芯更换型机油滤清器。
在滤芯更换型机油滤清器中,需要将收纳滤芯和释压阀的壳体与设置板能够分离地紧固起来,该设置板形成有用于安装在发动机上的阴螺纹和发动机油流路。作为壳体与设置板的紧固方法,一般为将外嵌在壳体上的环形螺母旋合在形成于设置板外周的阳螺纹上的拧入方式(参照专利文献1)。但是,在拧入方式中,具有下述的缺点:在组装时需要使用紧固工具(大直径的环形扳手等)使环形螺母旋转多圈,滤芯的更换作业所需的时间会变长,此外,为了进行可靠的紧固,需要进行紧固扭矩的管理,从而作业工时增大。
因此,本申请人过去提出了使用卡合在设置板上的锁定环从而能够使壳体与设置板分离/接合的直插(one touch)方式(参照专利文献2)。如图32(a)所示,在该机油滤清器1中,在使锁定环4从壳体2的闭合端侧外嵌并旋转预定角度时,锁定环4侧的卡定突耳54卡合于形成在设置板3外周的卡定圈(rim)43上,壳体2与设置板3被接合在一起。锁定环4是以钢板为原材料的冲切成形品,卡定突耳54通过所谓半冲切(半抜きプレス)加工而突出设置在锁定环4的内周侧,以实现与卡定圈43的可靠卡合。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07649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46522号公报
在图32(a)所示的机油滤清器1中,锁定环4的卡定突耳54是通过半冲切加工而形成的,从而有可能产生如下所述的问题。如图32(b)(沿图32(a)中的A-A线的剖面)所示,卡定突耳54与卡定圈43卡合的部位的壁厚t非常小,因此充满了发动机油的壳体2的重量几乎全由其周向端部54a、54b支撑。一般在机动车用发动机中,由于伴随着曲轴的旋转、活塞的往复运动等而产生的发动机振动和伴随着行驶而产生的车身振动,装设在曲轴箱上的机油滤清器1上被施以各种频率的振动。因此,在主要由卡定突耳54的周向端部54a、54b支撑壳体2重量的结构中,由于长时间的运行,有可能在周向端部54a、54b上产生蠕变变形等,从而从耐久性、可靠性的观点出发希望得到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耐久性、可靠性的提高的盖分离型容器。
第一技术方案的盖分离型容器包括:有底圆筒形状的壳体,其在开口端侧的外周具有向外凸缘;圆板形状的盖,其覆盖所述壳体的开口端,并且沿其外周缘向外突出设置有多个盖侧卡定部;和圆环形状的锁定环,其具有:与所述向外凸缘的端面抵接而向所述盖侧按压该向外凸缘的环状的凸缘按压部、从该凸缘按压部的外缘向一侧延伸设置并围绕所述壳体的向外凸缘以及所述盖的外周缘的环状壁、和形成在与各所述盖侧卡定部分别对应的位置上的多个锁定环侧卡定凸部,将所述锁定环从闭合端侧外嵌在所述壳体上,然后使所述盖与所述锁定环相对旋转预定角度,由此所述盖侧卡定部与所述锁定环侧卡定凸部卡合,从而使所述壳体、所述盖与所述锁定环一体化,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环是以金属板为原材料的塑性加工品;所述锁定环侧卡定凸部以预定的周向长度从所述环状壁的内周面向内侧突出设置;在与所述锁定环侧卡定凸部相对应地形成的所述环状壁的外周面侧的凹部内,至少设有一个与该外周面相连的加强肋。
另外,第二技术方案的盖分离型容器是这样的盖分离型容器,其包括:有底圆筒形状的壳体,其在开口端侧的外周具有向外凸缘;圆板形状的盖,其覆盖所述壳体的开口端,并且沿着其外周缘向外突出设置有多个盖侧卡定部;和圆环形状的锁定环,其具有:与所述向外凸缘的端面抵接而向所述盖侧按压该向外凸缘的环状的凸缘按压部、从该凸缘按压部的外缘向一侧延伸设置而围绕所述壳体的向外凸缘以及所述盖的外周缘的环状壁、和形成在与各所述盖侧卡定部分别对应的位置上的多个锁定环侧卡定凸部,将所述锁定环从闭合端侧外嵌在所述壳体上,然后使所述盖与所述锁定环相对旋转预定角度,由此所述盖侧卡定部与所述锁定环侧卡定凸部卡合,从而使所述壳体、所述盖与所述锁定环一体化,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环是以金属板为原材料的塑性加工品;所述锁定环侧卡定凸部以预定的周向长度从所述环状壁的内周面向内侧突出设置,并且其突出量从与所述盖侧卡定部抵接的抵接部位向所述一侧减少。
另外,第三技术方案的盖分离型容器是这样的盖分离型容器,其包括:有底圆筒形状的壳体,其在开口端侧的外周具有向外凸缘;圆板形状的盖,其覆盖所述壳体的开口端,并且沿着其外周缘向外突出设置有多个盖侧卡定部;和圆环形状的锁定环,其具有:与所述向外凸缘的端面抵接而向所述盖侧按压该向外凸缘的环状的凸缘按压部、从该凸缘按压部的外缘向一侧延伸设置而围绕所述壳体的向外凸缘以及所述盖的外周缘的环状壁、和形成在与各所述盖侧卡定部分别对应的位置的多个锁定环侧卡定凸部,将所述锁定环从闭合端侧外嵌在所述壳体上,然后使所述盖与所述锁定环相对旋转预定角度,由此所述盖侧卡定部与所述锁定环侧卡定凸部卡合,从而使所述壳体、所述盖与所述锁定环一体化,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环是以金属板为原材料的塑性加工品;所述锁定环侧卡定凸部以预定的周向长度从所述环状壁的内周面向内侧突出设置;所述环状壁的包含所述锁定环侧卡定凸部的突出设置部位的范围向所述一侧延长。
根据第一技术方案的盖分离型容器,在汽车行驶时,即使在机油滤清器上施加有振动而从盖侧卡定部向锁定环侧卡定凸部作用有交替应力,该压力的大部分由加强肋分担,几乎不会在锁定环侧卡定凸部的周向端部上产生蠕变变形等,机油滤清器的耐久性、可靠性得到大幅提高。另外,根据第二技术方案的盖分离型容器,锁定环侧卡定凸部的一端侧与环状壁大致一体化,即使作用上述的交替应力,也几乎不会在锁定环侧卡定凸部的周向端部上产生蠕变变形等,机油滤清器的耐久性、可靠性得到大幅提高。另外,根据第三技术方案的盖分离型容器,周向端部变长,因此上述的交替应力被分散,几乎不会在锁定环侧卡定凸部的周向端部上产生蠕变变形等,机油滤清器的耐久性、可靠性得到大幅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机油滤清器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机油滤清器的纵剖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机油滤清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壳体的俯视图。
图5是沿图4中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4中的箭头VIa以及VIb方向的放大向视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设置板的俯视图。
图8是沿图7中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图9是图7中的箭头IXa以及IXb方向的放大向视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锁定环的俯视图。
图11是沿图10中的XI-XI线的剖视图。
图12是沿图10中的XII-XII线的剖视图。
图1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说明图。
图1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说明图。
图1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说明图。
图1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说明图。
图1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说明图。
图1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说明图。
图1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说明图。
图20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说明图。
图2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说明图。
图2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说明图。
图2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锁定环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4是沿图23中的XXIV-XXIV线的剖视图。
图2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锁定环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6是沿图25中的XXVI-XXVI线的剖视图。
图27是表示变形例涉及的锁定环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28是表示变形例涉及的锁定环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29是表示变形例涉及的锁定环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30是表示变形例涉及的锁定环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31是沿图30中的XXXI-XXXI线的剖视图。
图32是表示现有的机油滤清器的问题点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机油滤清器;
2:壳体;
3:设置板(盖);
4:锁定环;
5:滤芯;
43:卡定圈(盖侧卡定部);
52:环状壁;
53:向内凸缘(凸缘按压部);
54:卡定突耳(锁定环侧卡定凸部);
55:凹部;
56:纵肋(加强肋);
57:横肋(加强肋);
58:斜肋(加强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将本发明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用的滤芯更换型机油滤清器的几个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详细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机油滤清器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机油滤清器的纵剖视图,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机油滤清器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壳体的俯视图,图5是沿图4中的V-V线的剖视图,图6(a)、6(b)分别是图4中的箭头VIa以及VIb方向的放大向视图。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设置板的俯视图,图8是沿图7中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图9(a)、9(b)分别是图7中的箭头IXa以及IXb方向的放大向视图。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锁定环的俯视图,图11是沿图10中的XI-XI线的剖视图,图12是沿图10中的XII-XII线的剖视图。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图1~图3中的上方设为上,下方设为下。
(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
<整体结构>
如图1~图3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机油滤清器1具有下述主要构成要素:有底圆筒状的壳体2,覆盖壳体2下端(开口端)的圆板形状的设置板(盖)3,和将设置板3紧固在壳体2上的圆环形状的锁定环4。
如图2所示,在壳体2中收纳有:由折叠成菊花状的滤纸等构成的公知的滤芯5;向下方对滤芯5加载的弹簧(板簧)6;和在滤芯5堵塞时使发动机油旁通的释压阀7。另外,在设置板3上安装有:进行设置板3与形成在曲轴箱等上的滤清器安装座面62之间的密封的密封垫8;将密封垫8固定在设置板3上的保持环10;进行设置板3与壳体2之间的密封的O形密封圈11;和防止发动机停止时发动机油回漏的止回阀12。
<壳体>
壳体2是以薄钢板为原材料的冲切成形品(圆筒拉深加工品),如图4、图5所示,其具有:体部22,该体部22在上端(闭合端)侧形成有供紧固工具卡合的多边形状(在图示例子中为14边)的工具卡合部21;和形成在体部22的开口端侧的向外凸缘23。如图5中的主要部分放大视图所示,体部22的开口端以紧密接触的状态(没有间隙)向外侧折回从而形成双层壁部24。双层壁部24如图2所示,其内周侧成为与O形密封圈11接触的密封面24a,并且从其上端延伸设置有向外凸缘23(即,密封面24a形成在向外凸缘23的下方)。
如图4所示,在向外凸缘23上,以互不相同的角度相位、以等角度(120°)间隔,三个三个地分别形成有:作为壳体侧止转部的止转凸部25;作为卡定突起的通过部的切口26;和作为加载单元的加载凸部27。如图5、图6(a)所示,止转凸部25以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包括从双层壁部24的上端向斜下方延伸的矩形的主壁25a;和将主壁25a的两端与向外凸缘23连结起来的侧壁25b、25c。切口26相对于止转凸部25在俯视时沿顺时针方向相邻,并具有在组装机油滤清器1时可供作为锁定环侧卡定部的卡定突起即锁定环4的卡定突耳54(后面详述)通过的大小。加载凸部27在相邻的止转凸部25的大致中间部位,并如图6(b)所示以圆弧截面形状向下方突出设置,所以加载凸部27不会徒然地变大,同时能够确保卡定突耳54(锁定环侧卡定部)与卡定圈43(盖侧卡定部)相卡合的卡合力。
<设置板>
设置板3是以钢板为原材料的冲切成形品,如图7、图8所示,在其中心部具备向上方立设的凸台31。该凸台31在其内周面上形成有与形成在曲轴箱等上的螺柱63(参照图2)螺合的阴螺纹32,也作为发动机油从滤芯5向发动机侧流出的流出通路。在凸台31周围,以等角度间隔(45°的间隔)贯穿设置有八个贯通孔33,这些贯通孔33构成了发动机油从发动机侧向滤芯5流入的流入通路。在贯通孔33外侧向上方立设有O形密封圈支撑壁34,该O形密封圈支撑壁34在其与壳体2的双层壁部24之间保持O形密封圈11。如图8所示,O形密封圈支撑壁34在其上端具有防止O形密封圈11脱出的向外的脱落防止突起34a。
在O形密封圈支撑壁34外侧,在设置板3的上表面形成有壳体2的双层壁部24的下端接近的环状凹部35,在设置板3的下表面形成有在安装机油滤清器1时以与滤清器安装座面62(参照图2)金属接触的方式限制密封垫8的压缩量(压缩余量)的环状凸部36。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环状凹部35与环状凸部36形成在相对的位置上,所以能够抑制设置板3刚性下降,同时也实现了轻型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环状凹部35来使壳体2接近设置板3,从而实现了机油滤清器1的小型化,但如果使壳体2的双层壁部24的下端进入到环状凹部35中,则能够进一步实现机油滤清器1的小型化。
在环状凹部35的外侧立设有围绕壳体2的双层壁部24的环状周壁部37,从周壁部37的上端向外侧延伸地设置有与壳体2的向外凸缘23的下表面抵接的卡定凸缘38。如图7所示,在设置板3的外周(周壁部37以及卡定凸缘38),以互不相同的角度相位、以等角度(120°)的间隔三个三个地分别形成有止转凹部41、切口42和卡定圈43(盖侧卡定部)。
止转凹部41如图7、图8所示,在周壁部37与卡定凸缘38上形成为具有矩形截面,如图9(a)所示,在组装机油滤清器1时壳体2的止转凸部25嵌入其中。另外,切口42形成在与壳体2的切口26相同的位置,并具有在组装机油滤清器1时可供锁定环4的卡定突耳54通过的大小。
如图9(b)所示,在卡定圈43上,在其上表面形成有与壳体2的向外凸缘23的下表面抵接的按压面43a,在其下表面形成有供锁定环4的卡定突耳54嵌入的保持凹部43b和作为抑制卡定突耳54向切口42侧移动的旋转限制单元的防脱凸部43c,在保持凹部43b的与防脱凸部43c相反一侧的侧面上形成有防止卡定突耳54过度旋转的卡定壁43d。另外,在防脱凸部43c上,在切口42侧的端部上施有倒角43e,以便使卡定突耳54容易进入(跃上)。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卡定圈43相对于切口42被形成在与止转凹部41相反一侧,所以卡定突耳54不会进入止转凹部41侧。由此,能够增大卡定圈43与卡定突耳54相卡合的卡合量,能够实现锁定环4(壳体2)与设置板3的可靠紧固。另外,在机油滤清器1的组装状态下,上述的壳体2的加载凸部27隔着卡定圈43与锁定环4的卡定突耳54对置。而且卡定壁43d与卡定凸缘38经由连接凸缘部44而连接,以便提高互相的强度以及刚性。
<锁定环>
锁定环4与设置板3同样,是比较厚的钢板的冲切成形品,如图10~图12所示,其由以下部分构成:将壳体2的向外凸缘23以及设置板3的外缘围绕起来的环状壁52;和从环状壁52的上缘向内侧延伸设置的向内凸缘(凸缘按压部)53。在机油滤清器1的组装状态下,向内凸缘53的下表面与壳体2的向外凸缘23的上表面抵接从而向下方按压向外凸缘2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环4是钢板的冲切成形品,但也可以通过树脂的注射成型等进行制造。
在锁定环4的环状壁52的下部,以向内侧突出的形式以等角度(120°)的间隔形成有三个卡定突耳(锁定环侧卡定部)54。卡定突耳54以在其与环状壁52之间保持大致一定的板厚的形式锻造出其周向端部54a、54b,另一方面其上端面54c成为与壳体的轴线C(参照图10)正交的平面。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环状壁52的外周面侧形成有与卡定突耳54对应的凹部55,在该凹部55的周向中央设有沿上下延伸的纵肋56。纵肋56以其突出量向下方减少的方式倾斜,纵肋56的上端与环状壁52相连,另一方面纵肋56的下端与卡定突耳54相连。另外,卡定突耳54以其上端与环状壁52稍微相连的形式(所谓半冲切)进行锻造,但也可以以在其与环状壁52之间形成切缝的形式(所谓全冲切)进行锻造。
《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
<滤芯的更换作业>
在汽车(发动机)运行了预定的距离或期间后,由维修操作员将机油滤清器1更换为新零件,以维持润滑系统中的发动机油的过滤功能。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使用过的机油滤清器1由汽车制造商或汽车经销商回收,由维修工厂、循环工厂的更换操作员更换滤芯5。
更换操作员在更换滤芯5时,如图13所示,使锁定环4相对于壳体2向图中箭头所示方向旋转。此时,例如,将机油滤清器1的开口端以朝向下侧的状态载置在油底壳上,并从上方按压壳体2而使弹簧6压缩,由此就能够以比较小的力使锁定环4旋转。于是,如图14所示,锁定环4的各卡定突耳54从卡定圈43向设置板3以及壳体2的切口42、26侧移动,锁定环4向上方脱离。
接下来,更换操作员将壳体2与设置板3分离,将滞留在壳体2内的发动机油排出,然后将滤芯5、密封垫8、O形密封圈11和止回阀12卸下来废弃掉。之后,更换操作员将壳体2、设置板3、释压阀7等清洗干净,然后在设置板3上安装新的密封垫8、O形密封圈11和止回阀12。
接下来,更换操作员在新的滤芯5的上部安装弹簧6和释压阀7,然后将滤芯5插入壳体2中。然后,如图15所示,更换操作员在止转凸部25嵌入止转凹部41的位置,将壳体2与设置板3接合起来(将壳体2的双层壁部24压入设置板3中)。
如图16(a)、16(b)所示,在将壳体2与设置板3接合时,壳体2的双层壁部24一边使O形密封圈11的外周弹性变形一边进入到设置板3中,但由于其下端为U字截面形状(没有形成边缘),所以不会损伤O形密封圈11。另外,由于壳体2的双层壁部24位于在轴向与密封面24a相同的位置上,所以即使是在安装时因失误而下落的情况下该双层壁部24也不易产生变形(容易保持密封面24a的圆度)。
在将壳体2与设置板3接合后,如图17所示,更换操作员在卡定突耳54通过壳体2以及设置板3的切口26、42的位置将锁定环4向下方压入。然后,如图18所示,更换操作员将锁定环4向箭头所示方向旋转预定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5°左右)。此时也一样,例如将机油滤清器1的开口端以朝向下侧的状态载置在未图示的油底壳上,并从上方按压壳体2而使弹簧6压缩,由此就能够以比较小的力使锁定环4旋转。于是,锁定环4的卡定突耳54从设置板3的切口42如图19(a)所示那样跃上卡定圈43的防脱凸部43c,然后如图19(b)所示那样嵌入保持凹部43b中。由此,将向外凸缘23和卡定圈43夹持在锁定环4的向内凸缘53与卡定突耳54之间,从而壳体2与设置板3紧固在一起。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使锁定环4相对于壳体2旋转时,经由设置板3的止转凹部41在壳体2的止转凸部25上作用有侧向载荷。但是,止转凸部25如上所述采用通过侧壁25b、25c将主壁25a与向外凸缘23连接起来的结构,所以作为壳体2的原材料,使用薄钢板也具有较高的刚性,即使更换操作员施加过大的力也不易产生挠曲变形。另外,出于同样的原因,即使在将机油滤清器1安装在发动机上时或者在安装壳体2时因失误而使其下落,止转凸部25也不易变形。
另外,在卡定突耳54跃上防脱凸部43c时,锁定环4的向内凸缘53与卡定圈43的间隔暂时变窄,所以形成在壳体2的向外凸缘23上的加载凸部27以压缩的形式弹性变形而将防脱凸部43c(设置板3)用力地按压在卡定突耳54(锁定环4)上。加载凸部27在卡定突耳54嵌入保持凹部43b的时刻,其变形变小,但仍以预定的按压力将卡定圈43按压在卡定突耳54上,由此防止锁定环4松弛、不稳,并且抑制卡定突耳54越过作为旋转抑制单元的防脱凸部43c而向切口42侧移动。另外,加载凸部27从向外凸缘23突出的突出量(即按压力)优选也考虑组装作业性等来设定。
<纵肋的作用>
如图20所示,机油滤清器1被安装在发动机的曲轴箱侧壁61的滤清器安装座面62上。机油滤清器1在汽车行驶时,受到伴随着曲轴的旋转、活塞的往复运动等而产生的发动机振动和伴随着行驶而产生的车身振动,如图20中箭头所示,机油滤清器1上被施以各种频率的振动。而且如图21(图20中的XXI部放大剖视图)、图22(图21中的XXII方向的向视图)所示,在锁定环4的卡定突耳54上,由设置板3的卡定圈43交替施加有图21、图22中大箭头所示的压力。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机油滤清器1中,由于在与卡定突耳54相对应的凹部55的周向中央设有纵肋56,所以如图21、图22中小箭头所示,来自卡定圈43的压力的大部分由纵肋56分担了。其结果是,即使进行长时间的运行,也几乎不会在卡定突耳54的周向端部54a、54b上产生蠕变变形等,从而机油滤清器1的耐久性、可靠性得到大幅提高。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2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锁定环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24是沿图23中的XXIV-XXIV线的剖视图。
第二实施方式具有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大致同样的结构,但锁定环4中的卡定突耳54的形状不同。即,第二实施方式的卡定突耳54以其突出量从上端面54c(与卡定圈43抵接的抵接面)向下端侧减少的方式形成为相对于环状壁52倾斜。由此,卡定突耳54在其下方与环状壁52大致一体化,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几乎不会在周向端部54a、54b上产生蠕变变形等。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2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锁定环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26是沿图25中的XXVI-XXVI线的剖视图。
第三实施方式也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同样的结构,但环状壁52以及卡定突耳54的形状不同。即,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包含形成了卡定突耳54的部位的范围延伸设置到环状壁52的下方,有意延长周向端部54a、54b。由此,在卡定突耳54,来自卡定圈43的压力在周向端部54a、54b被分散,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几乎不会在周向端部54a、54b上产生蠕变变形等。
[变形例]
接下来,参照图27~图31,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几个变形例进行说明。这些变形例具有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大致同样的结构,但设置在锁定环4中的环状壁52的凹部55内的肋的形状、根数等各不相同。例如,在图27所示的变形例中,在凹部55内设有在周向上延伸而与环状壁52的外周面相连的横肋57。另外,在图28所示的变形例中,在凹部55内设有在倾斜方向上延伸的斜肋58。另外,在图29所示的变形例中,在凹部55内设有多根(2根)纵肋56。另外,在图30、图31(沿图30中的XXXI-XXXI线的剖视图)所示的变形例中,卡定突耳54以其突出量向下方减少的方式形成,并且在凹部55的下端设有横肋57,进而设有将环状壁52的上部与横肋57连接起来的纵肋56。这些变形例的作用以及效果,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来自卡定圈43的压力的大部分由各纵肋56~58分担,因此几乎不会在卡定突耳54的周向端部54a、54b上产生蠕变变形等。
以上是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变形例,能够广泛地进行变化。例如,上述各实施方式将本发明应用于汽车用发动机的滤芯更换型机油滤清器,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船舶用发动机或普通机械等所使用的机油滤清器、燃料滤清器,还可以应用于滤清器以外的各种容器。另外,对于壳体、盖、锁定环的具体形状、材料和成形方法等,以钢板的冲切成形品为首,可以采用铝的压铸成形品、树脂的注射成形品等,也可以不设置密封垫、O形密封圈等密封部件。此外,对于盖与锁定环的具体的紧固形式等也一样,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适当进行变更。
Claims (3)
1.一种盖分离型容器,该盖分离型容器包括:
有底圆筒形状的壳体,其在开口端侧的外周具有向外凸缘;
圆板形状的盖,其覆盖所述壳体的开口端,并且沿着其外周缘向外突出设置有多个盖侧卡定部;和
圆环形状的锁定环,其具有:与所述向外凸缘的端面抵接而向所述盖侧按压该向外凸缘的环状的凸缘按压部、从该凸缘按压部的外缘向一侧延伸设置并围绕所述壳体的向外凸缘以及所述盖的外周缘的环状壁、和形成在与各所述盖侧卡定部分别对应的位置上的多个锁定环侧卡定凸部,
将所述锁定环从闭合端侧外嵌在所述壳体上,然后使所述盖与所述锁定环相对旋转预定角度,由此所述盖侧卡定部与所述锁定环侧卡定凸部卡合,使所述壳体、所述盖与所述锁定环一体化,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环是以金属板为原材料的塑性加工品;
所述锁定环侧卡定凸部以预定的周向长度从所述环状壁的内周面向内侧突出设置;
在与所述锁定环侧卡定凸部相对应地形成的所述环状壁的外周面侧的凹部内,至少设有一个与该外周面相连的加强肋。
2.一种盖分离型容器,该盖分离型容器包括:
有底圆筒形状的壳体,其在开口端侧的外周具有向外凸缘;
圆板形状的盖,其覆盖所述壳体的开口端,并且沿着其外周缘向外突出设置有多个盖侧卡定部;和
圆环形状的锁定环,其具有:与所述向外凸缘的端面抵接而向所述盖侧按压该向外凸缘的环状的凸缘按压部、从该凸缘按压部的外缘向一侧延伸设置并围绕所述壳体的向外凸缘以及所述盖的外周缘的环状壁、和形成在与各所述盖侧卡定部分别对应的位置上的多个锁定环侧卡定凸部,
将所述锁定环从闭合端侧外嵌在所述壳体上,然后使所述盖与所述锁定环相对旋转预定角度,由此所述盖侧卡定部与所述锁定环侧卡定凸部卡合,使所述壳体、所述盖与所述锁定环一体化,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环是以金属板为原材料的塑性加工品;
所述锁定环侧卡定凸部以预定的周向长度从所述环状壁的内周面向内侧突出设置,并且其突出量从与所述盖侧卡定部抵接的抵接部位向所述一侧减少。
3.一种盖分离型容器,该盖分离型容器包括:
有底圆筒形状的壳体,其在开口端侧的外周具有向外凸缘;
圆板形状的盖,其覆盖所述壳体的开口端,并且沿着其外周缘向外突出设置有多个盖侧卡定部;和
圆环形状的锁定环,其具有:与所述向外凸缘的端面抵接而向所述盖侧按压该向外凸缘的环状的凸缘按压部、从该凸缘按压部的外缘向一侧延伸设置并围绕所述壳体的向外凸缘以及所述盖的外周缘的环状壁、和形成在与各所述盖侧卡定部分别对应的位置上的多个锁定环侧卡定凸部,
将所述锁定环从闭合端侧外嵌在所述壳体上,然后使所述盖与所述锁定环相对旋转预定角度,由此所述盖侧卡定部与所述锁定环侧卡定凸部卡合,使所述壳体、所述盖与所述锁定环一体化,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环是以金属板为原材料的塑性加工品;
所述锁定环侧卡定凸部以预定的周向长度从所述环状壁的内周面向内侧突出设置;
所述环状壁的包含所述锁定环侧卡定凸部的突出设置部位的范围向所述一侧延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136177A JP2008291683A (ja) | 2007-05-23 | 2007-05-23 | リッド分離型容器 |
JP2007136177 | 2007-05-23 | ||
JP2007-136177 | 2007-05-2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11500A true CN101311500A (zh) | 2008-11-26 |
CN101311500B CN101311500B (zh) | 2010-11-24 |
Family
ID=40100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0903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1500B (zh) | 2007-05-23 | 2008-05-23 | 盖分离型容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08291683A (zh) |
CN (1) | CN101311500B (zh)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88036A (zh) * | 2012-03-07 | 2012-07-18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机油滤清器防护辅具 |
CN105697099A (zh) * | 2016-03-21 | 2016-06-22 | 西安天厚滤清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滤芯可更换的滤清器 |
CN105697204A (zh) * | 2016-03-21 | 2016-06-22 | 西安天厚滤清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带有自动排水功能的可更换滤芯的通用旋装式油品滤清器 |
CN105715431A (zh) * | 2016-03-21 | 2016-06-29 | 西安天厚滤清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采用复合式滤芯的通用旋装式滤清器 |
CN105715432A (zh) * | 2016-03-21 | 2016-06-29 | 西安天厚滤清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基于通用旋装滤清器的油品循环净化装置 |
CN105715430A (zh) * | 2016-03-21 | 2016-06-29 | 西安天厚滤清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采用聚酰胺滤芯的通用旋装式滤清器 |
CN105736202A (zh) * | 2016-03-21 | 2016-07-06 | 西安天厚滤清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带有手动排水阀的可更换滤芯的通用旋装式油品滤清器 |
CN105749612A (zh) * | 2016-03-21 | 2016-07-13 | 西安天厚滤清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带压差报警的滤芯可更换的通用旋装式油品滤清器 |
CN105749613A (zh) * | 2016-03-21 | 2016-07-13 | 西安天厚滤清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滤芯可更换的通用旋装式滤清器 |
CN105756819A (zh) * | 2016-03-21 | 2016-07-13 | 西安天厚滤清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带有溢流阀的可更换滤芯的通用旋装式油品滤清器 |
CN105756745A (zh) * | 2016-03-21 | 2016-07-13 | 西安天厚滤清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带有电辅加热单元的滤芯可更换的通用旋装式油品滤清器 |
CN107448259A (zh) * | 2017-09-19 | 2017-12-08 | 合肥威尔燃油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 一种油气分离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2224059A1 (de) * | 2012-12-20 | 2014-06-26 |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 Filtereinrichtung |
JP6768437B2 (ja) * | 2016-09-30 | 2020-10-14 | 株式会社マーレ フィルターシステムズ | オイル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48563B2 (zh) * | 1984-11-02 | 1989-02-14 | Nakatsu Shiko Kk | |
CN2300623Y (zh) * | 1996-05-04 | 1998-12-16 | 莱州市橡塑厂 | 大倾角波形挡边输送带 |
-
2007
- 2007-05-23 JP JP2007136177A patent/JP2008291683A/ja active Pending
-
2008
- 2008-05-23 CN CN200810109032XA patent/CN10131150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88036A (zh) * | 2012-03-07 | 2012-07-18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机油滤清器防护辅具 |
CN105697099A (zh) * | 2016-03-21 | 2016-06-22 | 西安天厚滤清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滤芯可更换的滤清器 |
CN105697204A (zh) * | 2016-03-21 | 2016-06-22 | 西安天厚滤清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带有自动排水功能的可更换滤芯的通用旋装式油品滤清器 |
CN105715431A (zh) * | 2016-03-21 | 2016-06-29 | 西安天厚滤清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采用复合式滤芯的通用旋装式滤清器 |
CN105715432A (zh) * | 2016-03-21 | 2016-06-29 | 西安天厚滤清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基于通用旋装滤清器的油品循环净化装置 |
CN105715430A (zh) * | 2016-03-21 | 2016-06-29 | 西安天厚滤清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采用聚酰胺滤芯的通用旋装式滤清器 |
CN105736202A (zh) * | 2016-03-21 | 2016-07-06 | 西安天厚滤清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带有手动排水阀的可更换滤芯的通用旋装式油品滤清器 |
CN105749612A (zh) * | 2016-03-21 | 2016-07-13 | 西安天厚滤清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带压差报警的滤芯可更换的通用旋装式油品滤清器 |
CN105749613A (zh) * | 2016-03-21 | 2016-07-13 | 西安天厚滤清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滤芯可更换的通用旋装式滤清器 |
CN105756819A (zh) * | 2016-03-21 | 2016-07-13 | 西安天厚滤清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带有溢流阀的可更换滤芯的通用旋装式油品滤清器 |
CN105756745A (zh) * | 2016-03-21 | 2016-07-13 | 西安天厚滤清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带有电辅加热单元的滤芯可更换的通用旋装式油品滤清器 |
CN107448259A (zh) * | 2017-09-19 | 2017-12-08 | 合肥威尔燃油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 一种油气分离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8291683A (ja) | 2008-12-04 |
CN101311500B (zh) | 2010-11-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11500B (zh) | 盖分离型容器 | |
US7934617B2 (en) | Container having a detachable lid | |
US11344829B2 (en) | Spin-on filter with external threads and methods | |
US20230330576A1 (en) | Filter element | |
US6048455A (en) | Filter assembly with conformal cartridge support structure | |
CN101547728B (zh) | 滤油器、油分离器及其滤器插件 | |
CA2573571C (en) | Filter with improved fatigue performance and torque transfer | |
RU2495703C2 (ru) | Система фильтрации текучей среды | |
KR100191263B1 (ko) | 푸시온식 자동차용 필터 | |
CN102671448B (zh) | 液体过滤器的过滤器元件以及液体过滤器 | |
US7303673B1 (en) | High-pressure spin-on filter assembly | |
US8435405B2 (en) | Oil filter with tapping plate and sealing grommet | |
US9102445B2 (en) | Tank assembly having twist-and-lock mounting flange | |
EP0362554B1 (en) | An improved double filtering oil filter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of motor vehicles | |
JP4675711B2 (ja) | リッド分離型容器 | |
US20080060991A1 (en) | Combination valve including anti-drainback valve with slits | |
US8613786B2 (en) | Fluid filter | |
CN103038466A (zh) | 滤油器以及滤清元件 | |
JP4502905B2 (ja) | リッド分離型容器 | |
JP4447532B2 (ja) | リッド分離型容器 | |
US6349836B1 (en) | Wing tapping plate for spin-on filters | |
WO2019217434A9 (en) | Filter cartridge locking assembly | |
JPH11267425A (ja) | オイルフィルタ | |
EP4126292A1 (en) | Filter and filter base retention system | |
CN103052432A (zh) | 过滤器和用于制造该过滤器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24 Termination date: 201205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