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0054A - 带指袋的袜子或手套的编织方法以及带指袋的袜子或手套 - Google Patents

带指袋的袜子或手套的编织方法以及带指袋的袜子或手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10054A
CN101310054A CNA2006800421771A CN200680042177A CN101310054A CN 101310054 A CN101310054 A CN 101310054A CN A2006800421771 A CNA2006800421771 A CN A2006800421771A CN 200680042177 A CN200680042177 A CN 200680042177A CN 101310054 A CN101310054 A CN 1013100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knitted fabric
coil
refer
fi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4217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10054B (zh
Inventor
船木信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100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00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100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005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04B1/26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stock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BSHIRTS; UNDERWEAR; BABY LINEN; HANDKERCHIEFS
    • A41B11/00Hosiery; Panti-ho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9/00Gloves
    • A41D19/04Appliances for making gloves; Measuring devices for glove-making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04B1/28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glov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3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7/32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tubular goods
    • D04B7/34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tubular goods glo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500/00Materials for garments
    • A41D2500/10Knit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ocks And Pantyhose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Glov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编织完成时各指袋的编织宽度端部始终为重合状态,能够减轻用于整理形状的冲压操作的带指袋的袜子或手套的编织方法。利用能左右横移且能在前后针床之间进行线圈的移圈的横机,从指尖开始编织,对于至少一个的指根部,以相邻的指袋在其编织宽度端部重合的方式在指根部形成襞状部,如下进行襞状部的形成:在指根部形成位置接合相邻的两个筒状部成为一个筒状而形成指根部后,在接合后的筒状部上的前侧针织物部或后侧针织物部中一方的针织物部上,在上述指根部使多个线圈重合形成重叠线圈,以使针织物叠合,并且使前后另一方的针织物部的线圈绕入一方的针织物部侧,形成与重叠线圈连续的线圈。

Description

带指袋的袜子或手套的编织方法以及带指袋的袜子或手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指袋的袜子或手套的编织方法,特别涉及具有五个指袋的袜子或手套的编织方法以及带指袋的袜子或手套。
背景技术
可以使用横机编织袜子、手套等。具有指袋的袜子或手套,将各指袋从指尖到指根编织成一个筒状部。对于手套,一般以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的顺序编织各指袋,使这些指袋在彼此的指根部形成位置接合作为一个筒状体而编织四指体。接着编织大拇指指袋并接合大拇指指袋和四指体而编织形成一体的五指体。
而且,对于袜子的编织,也有如下的情况:在编织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袋后,对于这些指袋,在指根部形成位置接合大拇指和食指的指袋以形成二指体,并且在接合中指的指袋和二指体而形成三指体,接合三指体和无名指的指袋而形成四指体后,编织小指的指袋,将该小指的指袋与四指体接合而编织袜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进而还有如下的情况:在接合三个的指袋而形成三指体后,在三指体上接合一根其他的指袋而形成四指体,进而,在四指体上接合剩余的指袋而形成五指体,由此编织手套(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3995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2200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一般利用专用的横机编织带指袋的袜子或手套。该专用的横机中设有被称为刮刀的压纱杆,其用于在作为各指袋间的根部的指根部上实施指根重叠编织。通过使用该刮刀,能够在指根部上实施指根重叠而防止在指根部上开孔。
具体而言,在编织带指袋的袜子或者手套时,在编织指袋后,用刮刀按压该已编织的指袋的线圈中与接着编织的指袋相邻的一侧的编织宽度端部的2~3个线圈以形成保持在织针上的状态。然后,在进行下一个指袋的编织时,使用由刮刀按压线圈的织针,形成该指袋的编织宽度端部的线圈。
例如,以从小指到食指的顺序编织指袋而编织五个指的手套的情况下,对于已编织的指袋,形成利用刮刀按压接着编织的指袋侧的编织宽度端部的线圈的状态。然后,以利用由刮刀按压线圈的织针形成编织宽度端部的线圈的方式编织相邻的下一个指袋。然后,在结束该指袋的编织时,使刮刀移动至保持有该已编织的指袋上接着要编织的指袋一侧的编织宽度端部的线圈的织针。这样,重复指袋的编织动作、刮刀的移动动作和按压动作直到编织食指的指袋。
然后,在进行了食指的指袋的编织之后,使针织纱环绕以编织四指体,使形成在各指根部的指根重叠的线圈重合。进而,在形成四指体后,在编织大拇指的指袋时,也一边用刮刀按压四指体的编织宽度端部的线圈,一边还用保持有被该刮刀按压的线圈的织针进行大拇指指袋的编织。这样编织成的指袋的指根部不会开孔,且变得牢固。
但是,在利用上述方法编织的以往的带指袋的袜子或手套中,例如图10所示的手套那样,在编织完成的状态下,指袋的指尖扩开。但是,除了劳动手套等的操作用手套之外的所谓时尚手套,在市场出售时,为了使外观良好而施加冲压加工。该冲压加工如下进行:使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指袋在编织宽度端部重合,以使食指的指袋在手背侧位于最上方。另外,对于具有时尚性的袜子,也为了使外观美观,进行如下的冲压加工:使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指袋在编织宽度端部重合,以使大拇指位于最上方。
但是,即使这样实施冲压加工,由于针织物的线圈要使形状稳定化,要返回原来的状态即指尖扩开的方向,因而难以长时间维持指袋的重合状态。其结果,在长期保管袜子或者手套的情况下,冲压加工时的形状逐渐瓦解。进而,在洗涤手套或袜子之后,冲压效果消失,因而针织物与编织结束状态一样变为指尖扩开的状态。
而且,在进行冲压操作时,需要以手工操作将指袋的重合状态均匀地整理之后进行冲压,因而还具有冲压操作繁杂的问题。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指袋的袜子或手套及其编织方法,在编织结束时可以形成各指袋的编织宽度端部始终重叠的状态,并且可以减轻用于整理形状的冲压操作。
本发明的带指袋的袜子或手套的编织方法,利用横机从指尖开始编织,并对于至少一个的指根部,以相邻的指袋在其编织宽度端部重合的方式在指根部形成襞状部,在此,所述横机具有在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相互相对的至少前后一对的针床,前后的针床的至少一方能够左右横移,能够在前后的针床间进行线圈的移圈。
襞状部的形成,首先在指根部形成位置接合相邻的两个筒状部成为一个筒状而形成指根部。在形成指根部后,在接合后的筒状部上的前侧针织物部或后侧针织物部中一方的针织物部上,在上述指根部使多个线圈重叠形成重叠线圈,以使针织物叠合,并且使前后另一方的针织物部的线圈绕入一方的针织物部侧,形成与重叠线圈连续的线圈,由此在指根部上形成襞状部。
本发明中的筒状部,是指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指袋,二指体、三指体、四指体、五指体。
在多个指根部上形成襞状部时,重复接合上述相邻的两个筒状部形成襞状部的动作以在前后的针织物部上的同侧的针织物部上形成襞状部。这种情况下,在接合相邻的两个筒状部时,对于已经形成有襞状部的筒状部,使绕入侧的编织宽度端部与另一方的筒状部接合。
进而,在指根部形成位置接合相邻的筒状部成为一个筒状而形成指根部时,使两个筒状部成为保持有编织宽度端部的线圈的织针相邻配置的状态,以与这两个筒状部的线圈连续的方式编织成至少1线圈横列的筒状。通过这样编织成筒状,能够接合两个筒状部。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在指根部开有孔。因此,在接合相邻的两个筒状部时,优选的是,在使各筒状部的编织宽度端部的线圈彼此重合之后,形成与重叠线圈连续的线圈,此后形成襞状部。重叠线圈可以使编织宽度端部的1线圈彼此重合,也可以使端部的2线圈彼此重合。这样,通过重叠接合编织宽度端部的线圈,能够防止在指根部开孔。
而且,在形成襞状部时,以3线圈以上重叠线圈。因此,要使用粗的纱线在接合两个筒状部时的重叠线圈上再形成用于形成襞状部的重叠线圈时,难以进行移圈、线圈的形成等。因此,通过预先形成相对于筒状部接合时形成的重叠线圈连续的线圈,之后形成襞状部,能够减少形成襞状部时的重叠线圈的数量,因而容易进行襞状部的形成。而且,根据纱线的粗细,还可以在残留筒状部接合时形成的重叠线圈的状态下形成襞状部。
本发明的编织方法,进而优选的是,在接合相邻的两个筒状部之前,对于没有形成襞状部的一方的筒状部,预先使该一方的筒状部旋转,以使在前侧针织物部和后侧针织物部的前后相对的编织宽度端部的多个线圈彼此在形成襞状部时重合。而且,在这样预先旋转筒状部之后,形成襞状部,优选编织成在形成了所有的襞状部时,已接合的筒状部上的前侧针织物部和后侧针织物部的边界部位于前后的针床之间。
形成了所有襞状部时的已接合的筒状部是指,例如对于五个指的袜子,在所有的指根部上形成襞状部的情况下,是指从大拇指至小指的五个指袋接合而成的五指体。这种情况下,使没有形成襞状部的一方的筒状部预先旋转,形成襞状部,以在编织了五指体时使前侧针织物部和后侧针织物部的边界部位于前后的针床之间。
而且,对于五个指的手套,在大拇指指袋和食指指袋之间的指根部上不形成襞状部,而在其他指根部上形成襞状部的情况下,形成了所有的襞状部时的已接合的筒状部,是指从食指至小指的四个指袋接合而成的四指体。这种情况下,使没有形成襞状部的一方的筒状部预先旋转,形成襞状部,以在编织了四指体时使前侧针织物部和后侧针织物部的边界部位于前后的针床之间。
上述筒状部的旋转,以如下的方式进行:一方的筒状部上前侧针织物部和后侧针织物部的各自不同侧的编织宽度端部的多个线圈向相对的针床移动。
而且,形成襞状部时的重合的线圈数,优选相对于一个织针为3线圈以上的奇数。进而,重合的线圈数为每次3线圈,这样在能够将形成襞时产生的针织物的隆起限定为最小限度,同时形成在编织宽度端部使指袋彼此重叠的状态,能够制造外观美观的袜子或手套的方面是优选的。
并且,为了形成襞状部而形成重叠线圈的织针,优选2针以上。形成重叠线圈的织针的数量可以根据机号、增加线圈密度的条件设定为期望的数量。
进而,在通过上述编织方法编织具有五个指袋的袜子的情况下,优选的是,指袋以如下的方式形成襞状部:大拇指指袋在脚背侧位于最上方位置,形成编织宽度端部重合的状态。
进而,在通过上述编织方法编织具有五个指袋的袜子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对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指袋以如下的方式形成襞状部:食指指袋相对于其他指袋在手背侧位于最上方位置,形成编织宽度端部重合的状态。
并且,通过以上述编织方法编织带指袋的袜子或手套,能够制造如下的带指袋的袜子或手套:具有两个以上的指袋,且对于至少一个的指根部,以相邻的指袋在其编织宽度端部重合的方式在指根部形成襞状部。并且,相对于筒状部中相邻的筒状部接合而形成为一个筒状的筒状部,在前侧针织物部或后侧针织物部中一方的针织物部上,使多个线圈在上述指根部重合以使针织物叠合,进而形成与重合的线圈连续的线圈,由此形成襞状部。
发明效果
通过本发明的编织方法得到的带指袋的袜子或手套,由于利用上述编织方法在指根部形成襞状部,因而,能够从编织结束的状态开始,不对于指袋施加冲压加工而形成指袋在编织宽度端部重合的状态。即,无需进行用于重叠指袋的冲压加工,从编织结束的状态起就能够始终保持指袋的重合状态,因而外观良好。进而,即使洗涤袜子或手套,也能够始终维持指袋的重合状态。其结果,能够减轻用于整理形状的冲压操作,并能够长期维持指袋的重叠状态,并且还能使外观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袜子的编织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表示袜子的平面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共同的筒状部的编织工序图。
图3是紧接着图2的编织工序图。
图4是紧接着图2的步骤7的其他编织工序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袜子的编织工序图。
图6是紧接着图5的编织工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手套的编织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表示手套的平面图。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中手套的编织工序图。
图9是紧接着图8的编织工序图。
图10是表示以往的手套的指袋的状态的平面图。
标号说明
1A脚背侧针织物部
1B脚掌侧针织物部
10手套
10A手背侧针织物部
10B手掌侧针织物部
11脚插入口
12手插入口
21第一指指袋,大拇指指袋
22第二指指袋,食指指袋
23第三指指袋,中指指袋
24第四指指袋,无名指指袋
25第五指指袋,小指指袋
31第一指根部
32第二指根部
33第三指根部
34第四指根部
41,42二指体
51,52三指体
61,62四指体
71,72五指体
81第一筒状部
82第二筒状部
83后侧针织物部的重叠线圈
84前侧针织物部的重叠线圈
85指根部
86第三筒状部
90襞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利用如下所述的横机制造带指袋的袜子或手套:所述横机具有在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相互相对的前后一对的针床,后针床能够左右横移,能够在前后的针床间进行线圈的移圈。
在本实施方式中,双针床横机利用设有复合针的双针床横机(例如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制造的SWG021),该复合针包括在前端具有针钩的针主体和重合两张薄板而构成的导针片。但是横机不仅可以使用上述具有复合针的横机,还可以使用具有舌针的横机。进而,横机不仅可以使用上述双针床的横机,还可以使用四针床的横机。
在使用设有上述复合针的横机的情况下,能够使用两张针床上的全部的织针而不设有空针地编织筒状针织物。在具有上述复合针的横机中,利用一方针床上的复合针的导针片使线圈进入另一方的针床,将线圈预先放置在另一方针床上的复合针的导针片上(日本特开平11-43849号公报所公开的线圈的预置方法)。
但是在使用舌针的双针床的横机的情况下,在编织筒状的针织物时,在前后的各针床上分别使用每隔一根的针来进行编织。例如,前针床上奇数号的针主要用来编织袜子或手套的脚(手)背侧的针织物(以下称为前侧针织物部)。后针床的偶数号的针主要用来编织袜子的脚掌侧或手套的手掌侧的针织物(以下称为后侧针织物部)。
利用每隔一根的针进行编织的情况下,在前针床上编织前侧针织物部时,与在前针床保持线圈的针相对的后针床的针成为空针。而且,在后针床上编织后侧针织物部时,与后针床上保持线圈的针相对的前针床的针成为空针。因此,前后的针织物部能够始终在分别相对的针床上确保移圈用的空针。
通过使用上述导针片或空针,能够编织凸凹、双反面、罗纹等表面线圈和反面线圈混合存在的组织花纹,或者能够使前后的线圈沿编织宽度方向移动而相互接合。
此外,在使用四针床的横机的情况下,例如在下部前针床上主要编织前侧针织物部,在下部后针床上主要编织后侧针织物部。然后,将上部后针床作为编织前侧针织物部时的空针用于前侧针织物部的移圈、反面线圈的形成等,将上部前针床作为编织后侧针织物部时的空针进行后侧针织物部的移圈、反面线圈的形成等。
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将作为筒状部的指袋分别单独编织成筒状,通过接合这些指袋中的两个指袋来形成作为二指体的筒状部,在接合后的筒状部上逐渐接合指袋来形成三指体、四指体、五指体。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具有五个指袋的袜子(左脚)的平面图。图2~图4表示两个实施方式中共同的基本编织方法的编织工序图,图5和图6表示图1的袜子的编织方法的编织工序图。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编织的袜子1,具有五个指袋,在图1中正面侧成为脚背侧针织物部1A(前侧针织物部),背面侧成为脚掌侧针织物部1B(后侧针织物部)。而且,袜子1上的指尖前端部的位置中,第一指指袋21最为突出,按照第一指指袋21、第二指指袋22、第三指指袋23、第四指指袋24、第五指指袋25的顺序,指尖前端部的位置下降。第一指指袋21与大拇指对应,第二指指袋22与食指对应、第三指指袋23与中指对应,第四指指袋24与无名指对应,第五指指袋25与小指对应。
进而,在第一指指袋21和第二指指袋22之间形成第一指根部31、在第二指指袋22和第三指指袋23之间形成第二指根部32,在第三指指袋23与第四指指袋24之间形成第三指根部33,在第四指指袋24和第五指指袋25之间形成第四指根部34。第一指根部31、第二指根部32、第三指根部33、第四指根部34的位置也从第一指根部31开始顺序地向脚踝侧下降。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指指袋21、第二指指袋22、第三指指袋23、第四指指袋24、第五指指袋25单独编织成筒状,按照从第一指指袋21到第二指指袋22、第三指指袋23、第四指指袋24、第五指指袋25的顺序编织。
在编织了第一指指袋21、第二指指袋22之后,在第一指根部31处接合第一指指袋21和第二指指袋22以形成二指体41。接着,编织第三指指袋23,在第二指根部32处接合第三指指袋23和二指体41的第二指指袋22部分形成三指体51。编织第四指指袋24,在第三指根部33处接合第四指指袋24和三指体51的第三指指袋23部分以形成四指体61。编织第五指指袋25,在第四指根部34处接合第五指指袋25和四指体61的第四指指袋24部分以形成五指体71。将五指体71编织至脚插入口11处,形成袜子1。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指指袋21、第二指指袋22、第三指指袋23、第四指指袋24、第五指指袋25、二指体41、三指体51、四指体61、五指体71是本发明所述的筒状部。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使用前针床的织针编织袜子的脚背侧针织物部1A。主要使用后针床的织针编织袜子的脚掌侧针织物部1B。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和以下所述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各指袋都预先设定编织到指根部形成位置时的脚(手)背侧针织物部和脚掌侧(对于手套是手掌侧)针织物部的边界部。而且,在将各指袋编织成筒状时,为了防止断头,保持在前后的针床上的线圈大致为相同数目进行编织。
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袜子1的脚插入口11以外的部分的编织组织和后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手套的手插入口12以外的部分的编织组织,为了方便说明,设为平针的素织物,但是也可以是提花或罗纹等的组织花纹。
首先,本实施方式的袜子上的具有指袋的筒状部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手套上的具有指袋的筒状部的编织以及筒状部的接合的方法的共同的基本编织方法,根据图2~图4进行说明。
图2~图4的编织工序图和后述的图5、图6、图8、图9的编织工序图中,左边的数字表示编织工序的步骤,左边的F表示前针床,B表示后针床。而且,针织物部的线圈由圆圈表示,在各步骤的下侧的圆圈表示保持在前针床F上的线圈,上侧的圆圈表示保持在后针床B上的线圈。在包括本实施方式的各实施方式中,表示在编织工序图中的线圈,由粗线表示接合前的各筒状部的脚背侧针织物部的线圈,由细线表示脚掌侧针织物部的线圈。
在图2中,首先,将第一筒状部81编织成筒状(步骤1)。在步骤1中,保持在后针床B上的线圈表示后侧针织物部(脚掌侧针织物部1B、手掌侧针织物部10B)的线圈,保持在前针床F上的线圈表示前侧针织物部(脚背侧针织物部1A、手背侧针织物部10A)的线圈。
使步骤1中编织到指根形成位置的第一筒状部8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步骤2),如步骤3所示,将前侧针织物部的编织宽度左侧端部的2个线圈转至后针床B,将后侧针织物部的编织宽度右侧端部的2个线圈转至前针床F。
步骤2是如下所述的工序:在接合相邻的第一筒状部81和第二筒状部82之前,预先旋转该第一筒状部81,以使得在步骤1所示的第一筒状部81上的前侧针织物部和后侧针织物部前后相对的编织宽度端部的多个线圈彼此在襞状部形成时重合。
然后,在将第一筒状部81保持在针床上的状态下,将第二筒状部82筒状编织至指根形成位置(步骤4)。
将第二筒状部82在前针床F上保持的前侧针织物部的线圈全部预先放置在后针床B的导针片上,使后针床B向图中左方横移一个节距后,将后针床B的导针片上保持的第二筒状部82的前侧针织物部的线圈向相对的前针床F的针上移圈。通过该移圈,第二筒状部82的线圈重合在第一筒状部81的前针床F上的编织宽度端部的线圈上。然后,后针床B上保持的第二筒状部82的后侧针织物部的线圈全部预先放置在前针床F的导针片上,使后针床B向图中右方横移一个节距后,将前针床F的导针片上保持的第二筒状部82的后侧针织物部的线圈向相对的后针床B的针上移圈。通过该移圈,对于编织宽度端部的线圈,使第二筒状部82的线圈重合在第一筒状部81的后针床B上的编织宽度端部的线圈上(步骤5)。通过步骤5的线圈的重合,接合第一筒状部81和第二筒状部82,由后侧针织物部的重叠线圈83和前侧针织物部的线圈84形成指根部85。
接着,从接合第一筒状部81和第二筒状部82的状态开始进行环绕编织。此时的环绕编织,在编织前侧针织物部时,形成与步骤5中重合的前侧针织物部的线圈84不连续,而与后侧针织物部的线圈83连续的线圈。然后,在编织后侧针织物部时,形成与步骤5中重合的后侧针织物部的线圈83不连续,而与前侧针织物部的线圈84连续的线圈(步骤6)。由于这样形成与重叠线圈连续的线圈,重叠线圈消失,因而在接下来形成襞状部的工序中,能够容易地形成襞状部。
进而,通过步骤6的编织,对指根部85实施指根关闭,能够在防止指根部85处的开孔的同时,维持指根部85的形状,并且能够强化指根部85。通过该环绕编织,开始形成第三筒状部86。
步骤6的环绕编织,在编织前侧针织物部时,可以与前侧针织物部的线圈84连续地形成线圈,并且在编织后侧针织物部时,可以与后侧针织物部的线圈83连续地形成线圈。
然后,从步骤6的状态开始,进行在编织前侧针织物部之后编织后侧针织物部的环绕编织(步骤7)。但是为了说明方便,在步骤7的状态下,将保持在后针床B上的线圈从左顺序地标以号码而成为1~11,将保持在前针床F上的线圈从右顺序地标以号码而成为12~22。
从步骤7的状态开始,进行用于在第三筒状部86的指根部85上形成襞状部的编织。首先,从步骤7的状态开始,使后针床B向右方横移1节距后,使保持在前针床F上的线圈(22)向相对的后针床B的针上移圈,并使保持在后针床B上的线圈(11)向相对的前针床F的针上移圈,进行第三筒状部86的绕入编织,形成图2的步骤8的状态。
接着,使后针床B进一步向右方横移2节距后,使保持在后针床B上的线圈(10)向相对的前针床F的针上移圈,形成图3的步骤9的状态。然后,使后针床B向左方横移1间距后,使保持在前针床F的针上的线圈(10)~(18)预先放置在相对的后针床B的导针片上(步骤10)。
接着,使后针床B进一步向左方横移1节距后,使保持在后针床B上的线圈(22)向相对的前针床F的针上移圈,并使预先放置在后针床B的导针片上的线圈(18)向相对的前针床F的针上移圈。通过线圈(18)的移圈,线圈(18)成为与线圈(19)重合的状态(步骤11)。
接着,使后针床B进一步向左方横移2节距后,使保持在后针床B上的线圈(1)向相对的前针床F的针上移圈,并使预先放置在后针床B的导针片上的线圈(17)向相对的前针床F的针上移圈。通过线圈(17)的移圈,线圈(17)成为与线圈(20)重合的状态(步骤12)。
然后,使后针床B进一步向左方横移1节距后,使预先放置在后针床B的导针片上的全部线圈(10)~(16)向相对的前针床F的针上移圈。通过这些线圈的移圈,成为线圈(16)重合在线圈(20)和线圈(17)上,线圈(15)重合在线圈(19)和线圈(18)上的状态(步骤13)。
在步骤13的状态下,由于形成为线圈(10)和线圈(9)分离的状态,因而使后针床B向右方横移1节距后,使保持在前针床F上的线圈(1)向相对的后针床B的针上移圈,成为步骤14的状态。其后,进一步使后针床B向右方横移1节距,成为步骤15的状态。从步骤15的状态开始进行环绕编织成为步骤16的状态。通过环绕编织,形成与线圈(16)、(17)、(20)的重叠线圈连续的线圈、和与线圈(15)、(18)、(19)的重叠线圈连续的线圈,成为由这些重叠线圈部分在指根部的前侧针织物部形成襞状部的状态。
在从图2和图3的步骤8至步骤16的编织中,使第三筒状部86沿顺时针方向绕入后,进行襞状部的形成,但是如图4的编织工序图所示,从图2的步骤7的状态开始,也可以不进行第三筒状部86的绕入,而是为了形成襞状部直接在导针片上预先放置线圈。在图4所示的编织中,从上述图2的步骤1至步骤7进行编织后,进行图4的步骤8的编织。
从步骤7的状态开始,使保持在前针床F的针上的线圈(12)~(18)预先放置在相对的后针床B的导针片上(步骤8)。使后针床B向左方横移1节距后,使保持在后针床B上的线圈(1)向相对的前针床F的针上移圈,并使预先放置在后针床B的导针片上的线圈(18)向相对的前针床F的针上移圈。通过线圈(18)的移圈,线圈(18)成为与线圈(19)重合的状态(步骤9)。
接着,使后针床B向左方进一步横移2节距后,使保持在后针床B上的线圈(2)向相对的前针床F的针上移圈,并将预先放置在后针床B的导针片上的线圈(17)向相对的前针床F的针上移圈。通过线圈(17)的移圈,线圈(17)成为与线圈(20)重合的状态(步骤10)。
然后,使后针床B向左方进一步横移1节距后,使预先放置在后针床B的导针片上的全部的线圈(12)~(16)向相对的前针床F的针上移圈。通过这些线圈的移圈,成为线圈(16)重合在线圈(20)和线圈(17)上,线圈(15)重合在线圈(19)和线圈(18)上的状态(步骤11)。
从步骤11的状态开始进行环绕编织成为步骤12的状态。通过环绕编织,形成与线圈(16)、(17)、(20)的重叠线圈连续的线圈,和与线圈(15)、(18)、(19)的重叠线圈连续的线圈,成为由这些重叠线圈部分在前侧针织物部形成襞状部的状态。在图4所示的编织中,在到达步骤12的阶段时,第三筒状部86相对于图2的步骤7的状态,结果成为线圈(1)和线圈(2)沿逆时针方向绕入的状态。
进行图2的步骤2中的筒状部的旋转和图4的步骤9和步骤10中的线圈的绕入时,在从一方针床向另一方针床进行移圈时,优选防止产生线圈的绞绕。为了防止绞绕,在进行移圈之前的编织工序中,使绕入的线圈向由移圈消除绞绕的方向扭转而形成。通过这样预先扭转绕入的线圈以在移圈时消除绞绕,即使进行绕入,也能防止在线圈上产生绞绕,使外观美观。
在以下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重叠编织宽度端部的线圈来接合两个筒状部,进而实施指根关闭的编织工序,从如图2所示的步骤1至步骤7是同样的。而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直到形成四指体61为止,襞状部90的形成利用图2的步骤8至图3的步骤16的工序进行编织,接合四指体61和第五指指袋25来形成襞状部90时,利用图4所示的工序进行编织。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图6的编织工序图所示,首先,将第一指指袋21编织到第一指根部31的形成位置后,顺时针使第一指指袋21旋转,将编织宽度端部的线圈每次绕入2个线圈(步骤1)。进行第一指指袋21的线圈绕入,以在完成袜子的编织的时刻使第一指指袋21上的前后针织物部的边界部和五指体71上的前后针织物部的边界部一致。这样进行绕入编织时,能够从指尖开始直到五指体71而使夹着前后的针织物部的边界部的纵行一致,因此外观变得美观。然后,在进行第一指指袋21的线圈的绕入后,将第二指指袋22编织到第一指根部31的形成位置(步骤2)。
对于第二指指袋22,通过进行图2的步骤5的工序,接合第一指指袋21和第二指指袋22而形成第一指根部31,成为图5的步骤3的状态。
接着,从接合第一指指袋21和第二指指袋22的状态开始,进行实施图2的步骤6至步骤7所示的指根关闭的环绕编织以形成二指体41后,进行襞状部的形成。此时,保持有从在图5的步骤3重合的前侧针织物部的线圈(形成第一指根部31的线圈)左数第2个线圈的织针、和保持有该线圈进一步左侧的线圈的织针的2根织针,成为分别重合有3个线圈的织针。
在图5的步骤3的状态下,相对于逐个地保持线圈的上述重叠线圈用的2根织针,进而每次2个线圈地保持线圈,在这些重叠线圈用的2根织针上形成3线圈的重叠线圈(步骤4)。此时的重叠线圈的形成,以上述图2的步骤8至图3的步骤15的工序进行。通过形成重叠线圈,二指体41的第二指指袋22侧端部上的后侧针织物部的2个线圈绕入前针床F。
然后,从图5的步骤4的状态开始,为了形成与上述重叠线圈连续的线圈,对于二指体41的环绕编织至少进行1线圈横列。通过该环绕编织,在第一指根部31上形成襞状部90,成为图5的步骤5的状态。进而,在步骤5中,与二指体41相邻地将第三指指袋23编织至第二指根部32的形成位置。二指体41的环绕编织,进行至作为与下一次接合的第三指指袋23的接合开始位置的第二指根部32的形成位置,但是该环绕编织的编织横列数可以适当地设定,可以与该编织横列数对应地自由设定第二指根部32的形成位置。不仅该二指体41的环绕编织,对于以下所示的三指体51、四指体61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二指体42、三指体52、四指体62,环绕编织线圈横列数也根据下一个形成的指根部形成位置而设定。
接合二指体41和第三指指袋23而形成襞状部的编织以及第四指指袋24的编织,也进行与上述第一指指袋21和第二指指袋22的接合、指根关闭、襞状部的形成以及第三指指袋23的编织同样的编织(步骤6至步骤8)
从步骤6至步骤8形成的三指体51与第四指指袋24接合而形成襞状部的编织以及第五指指袋25的编织,也进行与上述第一指指袋21与第二指指袋22的接合、指根关闭、襞状部的形成以及第三指指袋23的编织同样的编织(步骤9至步骤11)。
对于从步骤9至步骤11形成的四指体61和第五指指袋25,在接合四指体61和第五指指袋25的情况下,进行与上述第一指指袋21和第二指指袋22的接合同样的编织(步骤12)。从接合的状态开始,进行实施图2的步骤6至步骤7所示的指根关闭的环绕编织以形成五指体71。在进行在五指体71上形成襞状部90的编织时,进行图4的步骤8至步骤11所示的编织。在五指体71上形成襞状部90的情况下,在形成重叠线圈时,使五指体71的第一指指袋21侧端部上的后侧针织物部的2个线圈沿逆时针绕入(步骤13)。通过该绕入,保持在后针床B上的前侧针织物部的线圈返回前针床F。
直到图6的步骤13进行编织,进行五指体71的环绕编织,由此,在第四指根部34上形成襞状部90(步骤14)。这样,通过接合指袋,在袜子1的脚背侧的针织物部上的各指根部上形成襞状部90。通过形成该襞状部90,在编织袜子1完毕时,如图1所示,以插入大拇指的第一指指袋21位于最上方位置的方式,形成各指袋的编织宽度端部重合的状态,无需施加冲压加工而使各指袋形成笔直延伸的状态,外观变得良好。
(第二实施方式)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对袜子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指袋的编织方法还适用于手套的指袋的编织。根据图7的手套(左手)平面图和图8以及图9的编织工序图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具有五个指袋,在图7中,正面侧为手背侧针织物部10A(前侧针织物部),背面侧为手掌侧针织物部10B(后侧针织物部)。而且, 手套10的状态为,如图7所示,中指指袋23的前端最为突出,接着按照食指指袋22、无名指指袋24、小指指袋25、大拇指指袋21的顺序,指尖前端部的位置依次下降。
进而,在大拇指指袋21和食指指袋22之间形成第一指根部31、在食指指袋22和中指指袋23之间形成第二指根部32,在中指指袋23与无名指指袋24之间形成第三指根部33,在无名指指袋24和小指指袋25之间形成第四指根部34。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形成指根部的位置,以第二指根部32、第三指根部33、第四指根部34、第一指根部31的顺序依次向手腕侧下降。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以食指指袋22、中指指袋23、无名指指袋24、小指指袋25、大拇指指袋21的顺序单独编织指袋。
在编织了食指指袋22和中指指袋23之后,在第二指根部32处接合食指指袋22和中指指袋23以形成二指体42。接着,编织无名指指袋24,在第三指根部33处接合该无名指指袋24和二指体42的中指指袋23部分以形成三指体52。编织小指指袋25,在第四指根部34处接合小指指袋25和三指体52的无名指指袋24部分以形成四指体62。编织大拇指指袋21,并在第一指根部31处接合大拇指指袋21和四指体62的食指指袋22部分以形成五指体72。将五指体72编织到手插入口12处,形成手套10。
对于第二实施方式的指袋的编织和接合的方法,具体根据图8和图9的编织工序图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大拇指指袋21、食指指袋22、中指指袋23、无名指指袋24、小指指袋25、二指体42、三指体52、四指体62、五指体72是本发明所说的筒状部。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使用前针床F的针编织手套的手背侧针织物部10A。主要使用后针床B的针编织手套的手掌侧针织物部10B。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接合食指指袋22和中指指袋23而形成襞状部90的工序和接合二指体42和无名指指袋24而形成襞状部90的工序中,进行图2的步骤8至图3的步骤16所示的编织。接合三指体52和小指指袋25而形成襞状部90的工序和接合四指体62和大拇指指袋21而形成襞状部90的工序中,进行图4的步骤8至步骤12所示的编织。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首先将食指指袋22编织到第二指根部32的形成位置后,顺时针旋转食指指袋22,编织宽度端部的线圈每次绕入2个(步骤1)。食指指袋22的线圈绕入编织,为了在四指体62上形成襞状部90时使四指体62的前后的边界部位于前后的针床之间而进行。这样进行绕入编织时,在将大拇指指袋21接合到四指体62上时,由于可以使四指体62的编织宽度端部的纵行成为夹着前后的针织物部的边界部的纵行,因而能够防止从接合后的食指指袋22的前端至四指体62的纵行的绞绕。在进行食指指袋22的线圈的绕入后,将中指指袋23编织到第二指根部32的形成位置(步骤2)。
对于中指指袋23,通过进行图2的步骤5的工序,接合食指指袋22和食指指袋22而形成第二指根部32,成为图8的步骤3的状态。
接着,从接合食指指袋22和中指指袋23的状态开始,进行实施图2的步骤6至步骤7所示的指根关闭的环绕编织以形成二指体42后,进行襞状部的形成。此时,保持有从在图8的步骤3重合的前侧针织物部的线圈(形成第二指根部32的线圈)左数第2个线圈的织针、和保持有该线圈进一步左侧的线圈的织针的2根织针,成为分别重合有3个线圈的织针。
在图8的步骤3的状态下,相对于逐个地保持线圈的用于形成襞状部90的重叠线圈用的2根织针,进而每次2个线圈地保持线圈,在这些重叠线圈用的2根织针上形成3线圈的重叠线圈(步骤4)。此时的重叠线圈,以图2的步骤8至图3的步骤15的工序进行。通过形成重叠线圈,二指体42的中指指袋23侧端部上的后侧针织物部的2个线圈绕入前针床F。然后,从图8的步骤4的状态开始,为了形成与上述重叠线圈连续的线圈,对于二指体42的环绕编织至少进行1线圈横列。通过该环绕编织,二指体42在第二指根部32上形成襞状部90,成为图8的步骤5的状态。进而,在图8的步骤5中,与二指体42相邻地将无名指指袋24编织至第三指根部33的形成位置。
接合二指体42和无名指指袋24以形成襞状部的编织以及小指指袋25的编织,也进行与上述食指指袋22和中指指袋23的接合、指根关闭、襞状部的形成以及无名指指袋24的编织同样的编织(步骤6至步骤8)。
从步骤6至步骤8形成的三指体52和小指指袋25接合的编织,进行与上述食指指袋22和中指指袋23的接合同样的编织(步骤9)。然后,从接合状态开始,进行实施图2的步骤6至步骤7所示的指根关闭的环绕编织而形成四指体62。进行在四指体62上形成襞状部的编织时,一边使四指体62上的与后侧针织物部的大拇指指袋21接合一侧的端部的线圈沿逆时针绕入,一边相对于用于形成襞状部90的重叠线圈用的2根织针形成3线圈的重叠线圈(步骤10)。此时的重叠线圈以上述图4的步骤8至步骤11的工序进行。然后,从图9的步骤10的状态开始,为了形成与上述重叠线圈连续的线圈,对于四指体62的环绕编织至少进行1线圈横列。通过该环绕编织,在第四指根部34上形成襞状部90。成为图9的步骤11的状态。
在图9的步骤11中,将大拇指指袋21编织到第一指根部31的形成位置后,使大拇指指袋21顺时针旋转,使编织宽度端部的线圈每次绕入2个。大拇指指袋21的线圈的绕入,为了在手套的编织完成的时刻使大拇指指袋21上的前后针织物部的边界部和五指体72上的前后的针织物部的边界部一致而进行。这样进行绕入编织时,能够使夹着前后针织物部的边界部的纵行一致,因而外观变得美观。
接合四指体62和大拇指指袋21以形成襞状部的编织,进行与上述三指体52和小指指袋25的接合、指根关闭以及襞状部的形成同样的编织(步骤12至步骤14)。
这样,通过接合指袋,在手套10的手背侧针织物部10A上的各指根部上形成襞状部90。通过形成该襞状部90,在编织手套10完毕时,如图7所示,在大拇指指袋21、食指指袋22、中指指袋23、无名指指袋24、小指指袋25中,大拇指指袋21在手背侧位于最上方。各指袋成为编织宽度端部重合的状态,无需实施冲压加工而形成四个指袋笔直延伸的状态,外观变得良好。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多个指根部形成襞状部,并且,重复接合相邻的两个筒状部以形成襞状部的动作,以在前侧针织物部上形成襞状部。在接合相邻的两个筒状部时,对于已经形成有襞状部的筒状部,使绕入侧的编织宽度端部与下一个另一方的筒状部接合。
进而,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第一指指袋21,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使食指指袋22和大拇指指袋21在接合相邻的两个筒状部之前预先旋转。进行该旋转动作,以使在前侧针织物部和后侧针织物部的前后相对的编织宽度端部的多个线圈彼此在襞状部形成时重合。通过在这样预先旋转筒状部的状态下形成襞状部,在形成所有的襞状部时,已接合的筒状部(五指体71、72)上的前侧针织物部和后侧针织物部的边界部位于前后的针床之间。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编织方法,适用于使用横机以无缝制方式编织的带指袋的袜子或手套的情况。

Claims (5)

1.带指袋的袜子或手套的编织方法,利用横机从指尖开始编织,并对于至少一个的指根部,以相邻的指袋在其编织宽度端部重合的方式在指根部形成襞状部,在此,所述横机具有在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相互相对的至少前后一对的针床,前后的针床的至少一方能够左右横移,能够在前后的针床间进行线圈的移圈,其特征在于,
如下进行襞状部的形成:
在指根部形成位置接合相邻的两个筒状部成为一个筒状而形成指根部后,
在接合后的筒状部上的前侧针织物部或后侧针织物部中一方的针织物部上,在上述指根部使多个线圈重合形成重叠线圈,以使针织物叠合,并且使前后另一方的针织物部的线圈绕入一方的针织物部侧,形成与重叠线圈连续的线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指袋的袜子或手套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多个指根部上形成襞状部时,重复接合上述相邻的两个筒状部形成襞状部的动作,以在前后的针织物部上的同侧的针织物部上形成襞状部,
在接合相邻的两个筒状部时,对于已经形成有襞状部的筒状部,使绕入侧的编织宽度端部与另一方的筒状部接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指袋的袜子或手套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接合相邻的两个筒状部时,在使各筒状部的编织宽度端部的线圈彼此重合之后,形成与重叠线圈连续的线圈。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指袋的袜子或手套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如下的方式进行编织:在接合相邻的两个筒状部之前,对于没有形成襞状部的一方的筒状部,预先使该一方的筒状部旋转而形成襞状部,从而在前侧针织物部和后侧针织物部的前后相对的编织宽度端部的多个线圈彼此在形成襞状部时重合,在形成了所有的襞状部时,已接合的筒状部上的前侧针织物部和后侧针织物部的边界部位于前后的针床之间。
5.带指袋的袜子或手套,利用前后相对设有安装着多个织针的针床的横机来编织,具有两个以上的指袋,从指尖开始编织,并且对于至少一个的指根部,以相邻的指袋在其编织宽度端部重合的方式在指根部形成襞状部,
在接合相邻的筒状部而形成为一个筒状的筒状部上的前侧针织物部或后侧针织物部中一方的针织物部上,使多个线圈在上述指根部重合以使针织物叠合,进而形成与重合的线圈连续的线圈,由此形成襞状部。
CN2006800421771A 2005-11-11 2006-11-08 带指袋的袜子或手套的编织方法以及带指袋的袜子或手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00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28196 2005-11-11
JP328196/2005 2005-11-11
PCT/JP2006/322275 WO2007055239A1 (ja) 2005-11-11 2006-11-08 指袋付きの靴下または手袋の編成方法および指袋付きの靴下または手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0054A true CN101310054A (zh) 2008-11-19
CN101310054B CN101310054B (zh) 2011-08-17

Family

ID=38023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4217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0054B (zh) 2005-11-11 2006-11-08 带指袋的袜子或手套的编织方法以及带指袋的袜子或手套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848378B2 (zh)
KR (1) KR101287867B1 (zh)
CN (1) CN101310054B (zh)
WO (1) WO200705523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0080A (zh) * 2012-03-01 2014-11-19 尚和手套株式会社 手套制造方法、涂层手套制造方法、手套和涂层手套
CN113186637A (zh) * 2020-01-10 2021-07-30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手套编织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69326B2 (ja) * 2007-06-12 2012-07-04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指袋付きの靴下または手袋の編成方法および指袋付きの靴下または手袋
CN102578714A (zh) * 2012-03-19 2012-07-18 上海丽娜时装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五趾袜及其编织方法
KR101447960B1 (ko) * 2012-08-16 2014-10-13 오유경 태권도 양말 편직 방법
EP2954795B1 (en) * 2013-02-09 2017-12-13 Cooma Co., Ltd. Sock
DE102013218420A1 (de) * 2013-09-13 2015-03-19 Bsn-Jobst Gmbh Kompressionsartikel
TW201632094A (zh) * 2014-12-25 2016-09-16 島精機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鞋之編織方法、鞋之製造方法、及鞋
KR101941195B1 (ko) * 2018-03-22 2019-01-22 주식회사 한국벨우드 착용감이 뛰어난 발가락 양말의 제조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04200B2 (ja) * 1995-12-08 2000-01-31 ニットグローブ株式会社 指付き靴下等の編成方法
JP3059390B2 (ja) * 1996-11-11 2000-07-04 ニットグローブ株式会社 指付き筒状編み地の編成方法
JP2000220064A (ja) * 1999-01-29 2000-08-08 Shima Seiki Mfg Ltd 手袋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JP2000239950A (ja) * 1999-02-18 2000-09-05 Shima Seiki Mfg Ltd 靴下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CN1318660A (zh) * 2000-04-14 2001-10-24 邱鹏月 一种五趾袜编织工艺
KR100768349B1 (ko) * 2000-12-27 2007-10-18 가부시키가이샤 시마세이키 세이사쿠쇼 편성 장갑
CN101230516B (zh) * 2002-08-28 2010-06-16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手套及其编织方法
CN2605279Y (zh) * 2002-12-08 2004-03-03 青岛增井贸易有限公司 分趾编织袜
JP4559053B2 (ja) * 2003-10-10 2010-10-06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高サポート特性を有するシームレス手袋。
JP2006111995A (ja) * 2004-10-13 2006-04-27 Shima Seiki Mfg Ltd シームレス手袋、靴下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JP2006188779A (ja) * 2004-12-28 2006-07-20 Shima Seiki Mfg Ltd 指袋付きの靴下または手袋の指袋部の編成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0080A (zh) * 2012-03-01 2014-11-19 尚和手套株式会社 手套制造方法、涂层手套制造方法、手套和涂层手套
CN104160080B (zh) * 2012-03-01 2016-06-08 尚和手套株式会社 手套制造方法、涂层手套制造方法、手套和涂层手套
US10260178B2 (en) 2012-03-01 2019-04-16 Showa Glove Co.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glov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ated glove, glove, and coated glove
CN113186637A (zh) * 2020-01-10 2021-07-30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手套编织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7055239A1 (ja) 2007-05-18
JP4848378B2 (ja) 2011-12-28
KR101287867B1 (ko) 2013-07-18
CN101310054B (zh) 2011-08-17
KR20080067618A (ko) 2008-07-21
JPWO2007055239A1 (ja) 2009-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10054B (zh) 带指袋的袜子或手套的编织方法以及带指袋的袜子或手套
CN101155953B (zh)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1324007B (zh) 带指袋的袜子或手套的编织方法以及带指袋的袜子或手套
CN102333912B (zh) 筒状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00554551C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EP2982786B1 (en) Method for forming knitted fabric, and knitted fabric
CN101263251B (zh) 具有衣领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
KR100768349B1 (ko) 편성 장갑
CN101230516B (zh) 手套及其编织方法
CN101435131A (zh) 带指袋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00415972C (zh)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1301125A (zh) 具有指根重叠的手套及其编织方法
EP0638678A1 (en) A method for increasing stitches at an intermediate position in a row of stitches of a rib knit fabric
JP2007131983A (ja) 指袋付きの靴下または手袋の編成方法および指袋付きの靴下または手袋
CN100420780C (zh) 筒状编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JP6934246B2 (ja) 横編機による編成部分同士の編み継ぎ一体化方法
TWI671448B (zh) 編織物之編織方法
JP2012219407A (ja) 外反母趾用靴下、および外反母趾用靴下の編成方法
CN113529256B (zh) 手套及手套的编织方法
JP2006188779A (ja) 指袋付きの靴下または手袋の指袋部の編成方法
US1495157A (en) Method of making knitted gloves and other hand coverings
JP3068304U (ja) 部分的に模様編地部分を有する経編地
CN115538016A (zh) 一种针织凸条及其横机编织方法、针织面料和服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7

Termination date: 2015110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