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0029A - 用于热轧输入材料的方法和精轧机 - Google Patents
用于热轧输入材料的方法和精轧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10029A CN101310029A CNA200680040920XA CN200680040920A CN101310029A CN 101310029 A CN101310029 A CN 101310029A CN A200680040920X A CNA200680040920X A CN A200680040920XA CN 200680040920 A CN200680040920 A CN 200680040920A CN 101310029 A CN101310029 A CN 1013100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 heating unit
- finishing mill
- temperature threshold
- flow pa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8000005098 hot rol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858 star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abstract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7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3801 mil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00859 α-F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436 steel typ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3303 reheat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3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566 austen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Metal Ro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热轧输入材料的一种方法和一种精轧机。在所述精轧机中,输入材料在多个相继的轧机机架(110-n)中被精轧,其中所述材料由于热损耗被冷却。为了在速度较慢的情况下在所述精轧机的内部和出口处的材料温度不会下降到所述预先给定的下温度阈值之下,必须在所述精轧机内部将所述材料再加热。为了使得用于所述再加热的能量保持得尽可能地少,根据本发明提出,在所述精轧机内部的如下之处第一次进行再加热,即在此处所述材料的温度由于热损耗沿着材料流方向观察即将第一次下降到所述下温度阈值以下。此外提出,在所述材料被继续输送直到沿着材料流方向观察的下一个后置的加热装置以及直到离开所述轧机期间,所述温度只下降到所述下温度阈值(TU),但不下降到该温度阈值之下。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输入材料,特别是薄板坯或带材坯进行热轧的方法和精轧机。
这种方法和相应的精轧机在现有技术中,例如由欧洲专利说明书EP0 415 987 B2已知。其中说明了一种包括多个相继的轧机机架的精轧机。这些轧机机架用于将输入材料热轧成带材,该带材开始被加热到进口温度,进口温度高于在精轧机的末端处的所希望的终轧温度。在通过精轧机时,材料由于热损耗而经受冷却。在精轧机内部设有感应的加热装置,用于通过将材料再加热到在离开轧机时带材的所希望的终轧温度不低于预先给定的较低的阈值的程度来补偿热损耗。
所述欧洲专利文献并未给出下述有关详细信息,即根据何种标准借助于感应的加热装置在精轧机内部对材料进行再加热。其中所述的做法在节省能量方面并非最佳。
因此基于该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已知的用于精热轧输入材料的方法和相应的已知的精轧机如下地进行改进,即将供应给在精轧机内部材料的用于达到在离开精轧机时的所希望的终轧温度的能量减到最少。
所述目的通过在权利要求1中要求保护的方法得以实现。该方法的特征在于:首先-沿着材料流方向观察-确定如下的加热装置,即在该加热装置的高度上或在其之后,材料的温度由于热损耗即将面临第一次下降到下温度阈值之下;和对材料进行再加热,其方式为,借助于所确定的加热装置将材料的温度仅提高到如下程度,即在材料被继续输送一直到沿着材料方向观察的下一个后置的加热装置-或者如果沿着材料流方向不再后置有其它的加热装置,则一直到离开精轧机-期间,由于在精轧机中的相应的局部热损耗,温度仅下降到下温度阈值;和借助于在精轧机内部的每个其它的沿着材料流方向后置的加热装置,重复对材料进行再加热。
就所要求保护的方法而言,在精轧机内部的材料的温度水平和温度波动最好保持得较小,通过这种方式将在精轧机内部对于材料的再加热所需的热能减到最少,并将为此所需要的成本降到最低。所要求保护的再加热方式仅仅导致在整个精轧机中适度的温度提高和整体上较低的温度,这还有益于表面质量。相比于在进入到精轧机中之前将输入材料加热到如此之高的进口温度,以至于材料的温度即使在通过整个精轧机时通过其热损耗也不会下降到所希望的终轧温度以下的情形,所要求保护的方法中必需的热量输入明显地少。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再加热时对材料的情形加热不超过预先给定的上温度阈值,从而在精轧机内部第一次再加热之后一直到离开精轧机,材料的温度至少基本保持始终在由上温度阈值和下温度阈值限定的目标温度范围内。在该目标温度范围内,在定期地再加热材料的情况下进行准等温的轧制。
针对确定的所使用的材料(例如ULC钢或IF钢)对目标温度范围进行选择,从而所使用的材料的平均的热屈服强度关于温度的变化曲线在目标温度范围内具有局部的最小值。于是有利地,所使用的材料在目标温度范围内具有特别良好的可变形性,这可以用于减小轧机(机架、电机等)的负载以及用于减小最小的最终厚度。这里涉及铁素体轧制。
在良好的轧制结果,特别是良好的材料特性和良好的表面质量方面,最好根据材料预先给定下温度阈值。
就一定的板坯轧机或带材轧机而言,需要在输入材料进入到精轧机中之前借助于附加的预加热装置将输入材料加热到高于下温度阈值的进口温度。如果在材料出炉时或从浇注设备中排出时材料温度特别低,或者如果浇注速度特别快和/或连铸坯导辊装置和精轧机之间的距离特别大,且材料于是一直到进入到精轧机中被冷却到低于下温度阈值的进口温度,则需要如此。在这种情况下,预加热装置用于在进入到精轧机中之前至少部分地补偿热损耗。替代地或附加地,预加热装置也可以用于防止材料温度在精轧机的入口区域下降到较低的阈值之下,如果在该入口区域鉴于所希望的良好的表面质量而设有除鳞装置或引起材料的特别明显的冷却的中间机架冷却装置。
待由精轧机的轧机机架之间的单个加热装置传递到通过的材料上的热量最好借助于计算模块针对每个加热装置单独地预先计算。在考虑到已知的热损耗的情况下进行预先计算,该热损耗如特别是当材料在相继的轧机机架之间或者在相继的加热装置之间传输时,或者在通过单个轧机机架时产生。计算模块最好考虑制造商预先给定的由材料决定的对精轧机的轧机机架、对加热装置的机械的或电的限制以及轧制过程的允许范围。为了遵守预先给定的限制,计算模块分析众多的过程参数。
计算模块可以被设计用于,或者基于沿着材料流方向的向前计算,或者基于从所希望的在精轧机的出口处的带材终轧温度起,逆着材料流方向向后计算,迭代地(iterativ)计算待分别由单个加热装置传递到材料上的热量。
基本上在精轧过程的准备阶段对有待产生的或有待传递到材料上的热量进行计算。
但计算模块最好还被设计用于通过自适应来考虑在精轧过程期间识别的过程参数的变化。
输入材料的侧边缘通常自从材料从锭模中排出就是自由的,并就此用作散热面。此外,例如在对输入材料的除鳞期间施加到该输入材料的宽边的表面上的全部冷却水都在这些边缘上向下流,由此这些边缘被附加地强烈冷却。结果,输入材料因此在其进入到精轧机中之前在其边缘上被冷却的程度通常大于其中间。然而希望材料最后在离开精轧机时尽可能到处-同样垂直于材料流方向-都被均匀地加热。为了实现此点,本发明规定,用于在精轧机内部对材料进行再加热的加热装置朝向带材边缘来定位,并通过计算模块触发,使在输入时被冷却下来的材料边缘的受热程度大于材料的中间,从而材料在最后离开精轧机时同样沿着横向被均匀地加热。
实际上已经表明,可以利用感应的加热装置进行再加热,因为例如不同于燃烧器,这些感应的加热装置可以实现短路段上将材料强烈地加热,且同时还可以实现将所引入的热量均匀地或有针对性地分布到材料中。
本说明书共附有7幅附图,其中示出:
图1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精轧机的板坯轧机的概况图,该精轧机带有控制单元(计算模块)的部件;
图2示出本发明的方法;
图3示出本发明的方法相比于由现有技术已知的方法的效率;
图4示出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变形方案;
图5不同的钢的平均热屈服强度(Warmflieβfestigkeit)关于温度的曲线图;
图6示出在带材边缘定位的用于材料的再加热的加热装置的实施例;和
图7示出不同的沿着具有不同的带材边缘温度的材料的宽度的温度变化曲线,其中这些温度曲线表示待由加热装置传递到材料上的热量分布。
下面对照所述附图以实施例的形式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示出一种板坯轧机,该板坯轧机沿着材料流方向(箭头方向)包括:用于浇注连铸坯的浇注机300、用于将已浇注的连铸坯从垂直导向至水平的连铸坯导辊装置320、用于将连铸坯由输入材料的形式精轧成带材的形式的精轧机100、用于将轧制好的带材冷却的冷却段400、用于将通常连续的带材切开的剪切机500、和最后用于对被剪切机160切开的带材进行卷绕的多个卷绕装置600中的一个。
精轧机100主要由沿着材料流方向相继设置的轧机机架110-n(其中n=1-N)和设置在单个轧机机架110-n之间的加热装置120-k(其中k=1-K)构成。在个别情况下,可以在精轧机100之前连接预加热装置120-0。通常例如在预计浇注机的出口温度较低时或者在精轧机的第一轧机机架之间设有中间机架冷却装置140时情况便是如此。
此外由图1可见,精轧机100配设有用于触发加热装置120-k和中间机架冷却装置140的控制装置130。根据本发明,控制装置130不仅被设计用于接通或断开所述装置,而且用于就中间机架冷却装置而言通过调节输出的水量来调节个别的冷却强度,或者就加热装置120-k而言个别地调节由这些加热装置120-k传输到材料上的热量。控制装置130借助于计算模块132做出有关接通和断开所述装置的决定以及有关待调节的冷却功率和加热功率的决定,所述计算模块132为了做出决定特别是考虑精轧机中的热损耗。热损耗主要是在相继的机架110-n之间或在相继的加热装置120-k之间传输材料200时和在通过轧机机架110-n时产生的热损耗。此外计算模块132为了找到道次方案以及触发所述装置而考虑对轧机机架110-n、加热装置120-k的预先给定的机械的、材料决定的或电的限制以及对轧制过程的预先给定的限制。具体而言,计算模块132基于多个预先给定的过程参数来计算热损耗,例如基于所使用的输入材料的类型,即例如基于所使用的钢类型或所使用的铝类型,基于输入材料200的厚度、浇注速度VG、连铸坯导辊装置320之后的温度TG、精轧机100中的轧机机架的数量N、机架之间的距离或加热装置120之间的距离、带材在精轧机出口处的温度TA、中间机架冷却装置140的最大可能的冷却功率、用于材料边缘的预先给定的提高的温度预设值,任选地还分别考虑当前测得的机架110-n之间的温度值。
上述由计算模块132考虑的对轧机机架、加热装置和中间机架冷却装置的限制在图1中标有附图标记133,而取决于过程的对于所使用的材料的类型或输入材料的厚度、浇注速度等的参数则标有附图标记134。
图2示出本发明的用于热轧上述精轧机100的输入材料的方法。
该方法特别适于带材坯或厚度为120mm至50mm的薄板坯形式的输入材料200。根据本发明假定,这些输入材料在它们被输送到精轧机100中时被加热到高于预先给定的下温度阈值TU的进口温度TE。下温度阈值TU取决于材料地预先给定。因此例如对于奥氏体轧制的钢来说设为约900℃,对于铁素体轧制的钢来说设为约800℃。然后输入材料200在多个相继的轧机机架110-1...-7中被精轧成带材,其中该输入材料由于在精轧机内部的热损耗而相对于进口温度TE被冷却。在通过精轧机100时材料的平均温度T的变化情况在图2中用曲线示出。其中材料的热损耗基本上用带有负的斜率的曲线区段来表示,而通过加热装置之一的温度供给则用带有正的斜率的曲线区段来表示。在线段区段X1、X2和X3中的明显下降的区段A1、A2和A3可以归因于除鳞装置142或中间机架冷却装置140的激活,它们最好被接通,以便实现已轧制的材料的特别良好的表面质量。
此外由图2可见,在通过轧机机架110时的热损耗,即材料的温度下降特别大,这分别用根据图2的温度曲线的跳跃来表示。这些明显的温度跳跃的原因是如下事实,即材料在通过轧机机架时将非常多的热量排放至相应的工作辊上。
图2所示的虚线表示在未激活轧机机架之间的加热装置120之一的情况下,也就是在未采用本发明的方法的情况下,在精轧机内部沿着材料流方向的材料的温度变化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终轧温度对于奥氏体轧制来说太低,并处于温度阈值TU之下。相比之下,黑色实曲线则表示在采用本发明的方法的情况下材料的温度变化情况。本发明的方法规定,首先-沿着材料流方向观察-确定如下的加热装置,即在该加热装置的高度上或在其之后,材料200的温度由于热损耗即将第一次下降到下温度阈值TU之下。该下温度阈值TU在图2中用水平的虚线示出,且例如为900℃。在图2中,在轧机机架110-3和110-4之间的,即在X4区域中黑色曲线即将面临第一次下降到该下温度阈值TU之下,如果该即将发生的下降未得到补偿。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恰恰设置了这种补偿,其方式为,借助于设置在该位置区域X4中的加热装置120-3来提高材料的温度,以防止温度下降到下温度阈值之下。但在那里进行的温度提高并非是任意的,而是要考虑尽可能地减少所供应的能量,也就是说,所述温度提高只进行到如下程度,即在材料于精轧机内部一直输送到沿着材料流方向观察的下一个后置的加热装置,这里为加热装置120-4期间,由于在精轧机中的相应的局部的热量损耗,材料温度只能下降到下温度阈值TU,但不能下降到该温度阈值TU之下。然后在后置的加热装置120-4,以及在精轧机100内部的所有其它后置的加热装置120-5、120-6中,分别重复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对材料的加热,从而轧制好的带材200在精轧机100的出口处的温度为所希望的终轧温度TA,即约为预先给定的下温度阈值TU。不同于精轧机100内部的加热装置120-3、120-4和120-5,由精轧机的最后一个加热装置120-6所施加的热量可以被设定得略少,因为该加热装置不必再对最后一个轧机机架110-7和(不存在的)置于该加热装置之后的加热装置之间的热量损耗进行补偿。
就图2所示的实施例而言,精轧机内部的加热装置120-1和120-2被断开,因为在那里为了有利于改善材料的表面进行中间机架冷却。因此本发明的用于触发加热装置的方法仅用于图2的加热装置120-3...6。预加热装置120-0用于将材料200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从而在通过除鳞装置142和中间机架冷却装置140时,即在通过位置区域X1、X2和X3时,材料温度不会下降到下温度阈值TU之下。
图3示出本发明的方法的相比于由现有技术已知的方法节省能量的工作方式。由现有技术已知的方法示出在图3的上半部中,并且规定,从浇注机300或连铸坯导辊装置320出口处的温度TG1150℃起,在预加热装置120-0中将材料加热,使在随后通过整个精轧机100时,在精轧机内部没有再加热的情况下,材料在精轧机100的出口处不会冷却到终轧温度850℃以下。对于所述在预加热装置120-0中对材料的加热来说,在本实例中需要14700kW功率。
相比之下,在图3的下半部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温度变化曲线。在边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从浇注机300或连铸坯导辊装置320出口处的同一温度TG1150℃起,该温度变化曲线同样延伸至在同一精轧机100的出口处的所希望的终轧温度850℃。与上面的附图不同的是,就下面的附图而言,在进入到精轧机中之前不对材料进行预加热,而是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借助于轧机机架110-n之间的加热装置120-k重复地对材料进行再加热。如下面的附图中所示,为了在轧机出口达到相同的终轧温度,就本发明的方法而言,只需要供应大小为8000kW的热量,这只相当于在前述现有技术的方法中所使用热能的55%。
图4示出由预变形机组90和精轧机架110-n构成的轧机。在预变形机组和精轧机架之间以及在精轧机内部设有感应的加热装置120-0、120-k。精轧机之前的感应的加热装置120-0用于对进口温度进行预调节,以便对不同的边界条件变化(浇注温度或速度)做出反应,因此能够使得输入到精轧机110-n中的温度保持恒定,这有助于前述方法。
此外图4示出本发明的方法的变形方案,该变形方案在于,在借助于加热装置120-k对材料进行再加热时,温度受限于预先给定的上绝对温度阈值TO。于是就本发明的方法的该变形方案而言,在根据本发明重复地再加热的情况下精轧机100内部的材料温度只在由上温度阈值和下温度阈值之间的差构成的目标温度范围ΔT内变化。于是对材料进行准等温的轧制;这种目标温度范围在图4中示出。
还对目标温度范围ΔT优选选择使得分别使用的材料在该目标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材料特性和/或尽可能良好的可变形性。例如在材料的平均热流变速度关于温度的曲线就数学角度而言具有局部的最小值处,该材料会表现出这种特别良好的可变形性。图5中为两种不同的钢的平均热屈服强度关于温度的曲线图,其中虚曲线表示通常的C钢的热屈服强度,而实曲线表示ULC钢的热屈服强度。可见,用于ULC钢的实曲线在约820℃至860℃的范围内具有局部的最小值,在采用本方法进行铁素体轧制时可以有益地利用该最小值。
图6示出感应的加热装置120-k的实施例。该加热装置为具有操作侧的感应器120-k-1和电机侧的感应器120-k-2的二体结构。两个感应器在需要时从右侧或左侧重叠地移入到精轧机的线路(Linie)中,从而接下来在材料200的宽边上设置感应线圈。感应器的感应器头朝向带材边缘调整,并相继地设置成一对。其中朝向带材边缘的定位的意思是,感应器头超出材料的宽度、例如以与材料的边缘相距距离A来调整。
于是根据本发明,加热装置120-k被控制装置130控制,从而例如实现在图7中示出的在材料宽度上的、即垂直于材料流方向的温度供应(Temperaturzufuhr)的分布。由图7可见,在材料200的边缘,由于对加热装置的适当的触发和对这些加热装置的朝向带材边缘的定位,可以实现具有如下特点的横向场加热,即如图7所示,材料200的边缘被加热得比材料的中间相对地热;见图7中的附图标记H。于是在考虑到材料进入到精轧机之前材料边缘特别强地冷却的情况下,实现在离开精轧机时产生在材料的宽度上的相对均匀的热量分布。相反,图7中的曲线W示出了沿着宽度对材料相对均匀的加热。图7中示出对于感应器头的不同位置A的带材边缘温度与带材中间温度在垂直于材料流方向的材料200的宽度上的作用或关系。
附加于或替代于对带材平直度或带材断面的影响,可以采用有针对性地感应地调节精轧机内部的带材边缘温度。特别是就奥氏体优质钢而言,可以大范围地影响带材边缘温度,由此影响带材形状。这些影响在断面模型、轮廓模型和平直度模型中说明,且根据模型预设值有针对性地采用感应加热的位置。
Claims (16)
1.方法,用于对精轧机(100)的输入材料(200)、特别是薄板坯或带材坯进行热轧,包括如下步骤:
将被加热到预先给定的下温度阈值(TU)以上的进口温度(TE)的所述输入材料(200)输入到所述精轧机中;
在所述精轧机的多个相继的轧机机架(110-n)中将所述被加热的输入材料(200)轧制成带材,特别是轧制成带钢,其中所述材料由于在所述精轧机(100)中的热损耗而相对于所述进口温度(TE)被冷却;和
通过至少在相继的轧机机架(110-n)之间借助于加热装置(120-k)将所述材料再加热来补偿所述热损耗,使所述精轧机内部的温度和在离开所述精轧机(100)时所述带材的终轧温度(TA)不低于所述预先给定的下温度阈值(TU);
其特征在于,
首先,沿着材料流方向观察,确定如下的加热装置(120-k),即在该加热装置的高度上或在其之后,所述材料的温度由于所述热损耗即将面临第一次下降到所述下温度阈值(TU)之下;和
对所述材料进行再加热,其方式为,借助于所确定的加热装置(120-k)将所述材料的温度仅提高到如下程度,即在所述材料被继续输送一直到沿着材料方向观察的下一个后置的加热装置(120-[k+1])-或者如果沿着材料流方向不再后置有其它的加热装置,则一直到离开所述精轧机(100)-期间,由于在所述精轧机中的相应的局部热损耗,所述温度仅最多下降到所述下温度阈值(TU);和
借助于在所述精轧机内部的每个其它的沿着材料流方向后置的加热装置,重复地对所述材料进行再加热。
2.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轧机内部进行再加热时,所述材料的温度不超过预先给定的处于所述下温度阈值(TU)之上的上温度阈值(TO),由此保持在所述上温度阈值和所述下温度阈值之间的目标温度范围(ΔT)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使用的材料的类型来选择所述目标温度范围(ΔT),从而对于所使用的材料来说,平均的热屈服强度关于温度的曲线在所述目标温度范围内就数学角度而言具有局部的最小值。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温度阈值(TU)根据材料预先给定,且例如对于低碳的奥氏体轧制的钢来说被设置约为900℃,对于铁素体轧制的钢来说被设置约为800℃。
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材料(200)在其进入到所述精轧机(100)中之前在需要时借助于预加热装置(120-0)被加热到高于所述下温度阈值(TU)的进口温度(TE)。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在所述精轧机的沿着材料流方向观察的第一轧机机架(110-1、110-2、110-3)之间对所述材料(200)进行中间冷却(140)-所述输入材料在其进入到所述精轧机中之前借助于所述预加热装置(120-0)被加热到进口温度(TE),从而在所述材料被输送经过所述中间冷却装置(140)的区域直至到达沿着材料流方向后置的在所述中间冷却装置的区域之后的下一个加热装置(120-3)期间,所述材料不会被冷却到低于所述下温度阈值(TU)。
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于计算模块(132)和/或根据来自所述精轧机内部的温度测量值计算加热水平和加热装置的确定,在其高度上或在其之后,所述材料的温度由于所述热损耗即将面临第一次下降到所述下温度阈值(TU )之下。
8.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再加热过程来说待由所述加热装置(120-k)之一分别单独地传递到所述通过的材料上的热量,借助于计算模块(132),在考虑到热损耗的情况下,在开始轧制工作之前被预先计算,所述热损耗如特别是在相继的轧机机架(110-n)之间或者在相继的加热装置(120-k)之间输送所述材料时产生,或者在通过所述轧机机架时产生。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模块(132)计算所述热损耗,并考虑预先给定的对所述精轧机的轧机机架的、对所述加热装置的以及对基于预先给定的过程参数的轧制过程的限制(133),这些过程参数例如是:所使用的输入材料的类型,例如所使用的钢类型或所使用的铝类型、输入材料的厚度、浇注速度、所述精轧机中的轧机机架的数量、所述轧机机架之间的或所述加热装置之间的距离、所测得的在连铸坯导辊装置(320)的出口处的输入材料温度和在所述精轧机的出口处的带材温度、必要时还有所述中间机架冷却装置(140)的冷却功率、可选地测得的在所述机架之间的温度值和/或用于所述材料的边缘的预先给定的提高的温度预设值等。
10.如权利要求7、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模块(132)或者基于沿着材料流方向的向前计算,或者基于开始于在所述精轧机(100)的出口处的所述带材的终轧温度(TA)逆着所述材料流方向,迭代地计算所述第一加热装置或待由单个加热装置(120-k)分别传递到所述材料(200)上的热量。
11.如前述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模块(132)及由此对所述第一加热装置的确定和针对所述单个加热装置(120-k)单独设置的热量,在轧制过程期间与变化的过程参数,例如在两个轧机机架之间的确定的改变的温度相适配。
12.如前述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120-k)朝向带材边缘定位,且通过所述计算模块(132)被触发,从而垂直于材料流方向观察在所述材料的在超过平均水平冷却的边缘上进行程度大于在所述材料中间的热量供应。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精轧机内部对带材温度的感应的调节用于影响带材平直度和带材断面,和这些影响以断面模型、轮廓模型和平直度模型说明,以及所述感应的加热的位置被预先给定。
1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于所述加热装置(120-k)感应地进行所述再加热。
15.精轧机(100),包括:
多个沿着材料流方向相继的用于将输入材料(200)热轧成带材的轧机机架(110-n),其中被加热到高于下温度阈值(TU)的进口温度(TE)的所述输入材料(200)由于在所述精轧机(100)中的热损耗而经受冷却;
至少设置在所述轧机机架(110-n)之间的加热装置(120-k);和
用于触发所述加热装置(120-k)的控制装置(130),从而通过对所述输入材料(200)的再加热将所述热损耗补偿,使在离开所述精轧机之后所述带材的终轧温度(TA)不低于所述预先给定的下温度阈值(TU);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130)被设计,
a)用于确定如下的加热装置(120-k),即在该加热装置的高度上或在其之后沿着材料流方向观察,所述材料的温度由于在所述精轧机中的所述热损耗即将面临第一次下降到所述下温度阈值(TU)之下;和
b)用于对如此确定的加热装置(120-k)和必要时对沿着材料流方向后置的在所述精轧机内部的其它加热装置进行触发,从而将所述材料分别仅再加热到如下程度,即在所述材料被继续输送一直到沿着材料方向观察的相应下一个后置的加热装置(120-[k+1])-或者在经过最后的加热装置之后一直到离开最后的轧机机架(110-n)-期间,由于所述热损耗,所述材料的温度仅最多下降到所述下温度阈值(TU)。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精轧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130)还被设计用于实施根据权利要求2至14中任一项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05052375.7 | 2005-10-31 | ||
DE102005052375 | 2005-10-31 | ||
DE102006002505A DE102006002505A1 (de) | 2005-10-31 | 2006-01-19 | Verfahren und Fertigwalzstraße zum Warmwalzen von Eingangsmaterial |
DE102006002505.9 | 2006-01-19 | ||
PCT/EP2006/009954 WO2007051521A2 (de) | 2005-10-31 | 2006-10-16 | Verfahren und fertigwalzstrasse zum warmwalzen von eingangsmaterial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10029A true CN101310029A (zh) | 2008-11-19 |
CN101310029B CN101310029B (zh) | 2010-12-29 |
Family
ID=40125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8004092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0029B (zh) | 2005-10-31 | 2006-10-16 | 用于热轧输入材料的方法和精轧机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310029B (zh) |
UA (1) | UA89871C2 (zh) |
ZA (1) | ZA200803055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82483A (zh) * | 2010-03-02 | 2010-07-21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一种用于钢材冷却控制的试验平台 |
CN102482726A (zh) * | 2009-07-23 | 2012-05-30 | 西门子公司 | 轧机的感应炉的控制和/或调节方法,轧机的控制和/或调节装置和用于轧制轧件的轧机 |
CN105324189A (zh) * | 2013-05-03 | 2016-02-10 | Sms集团有限公司 | 热轧机 |
CN105848797A (zh) * | 2013-10-25 | 2016-08-10 | Sms集团有限公司 | 热轧铝带轧机机组和用于热轧热轧铝带的方法 |
CN108994081A (zh) * | 2018-06-25 | 2018-12-14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在esp生产线采用铁素体轧制生产低碳钢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133205A (en) * | 1990-11-13 | 1992-07-28 | Mannesmann Aktiengesellschaft | System and process for forming thin flat hot rolled steel strip |
DE4234454A1 (de) * | 1992-10-13 | 1994-04-14 | Schloemann Siemag Ag | Verfahren und Anlage zur Herstellung von warmgewalzten Bändern oder Profilen aus stranggegossenem Vormaterial |
DE19514475A1 (de) * | 1995-04-19 | 1996-10-24 | Schloemann Siemag Ag | Steckel-Walzwerk |
DE10203711A1 (de) * | 2002-01-31 | 2003-08-14 | Sms Demag Ag | Verfahren und Anlage zur Herstellung von Warmband aus austenitischen nichtrostenden Stählen |
DE10357363B4 (de) * | 2003-12-09 | 2006-02-09 | Ispat Industries Ltd., Taluka-Pen | Verfahren und Anlage zum Gießen und unmittelbar anschließenden Walzen von Gießsträngen aus Metall, insbesondere aus Stahlwerkstoffen, vorzugsweise Dünnsträngen |
CN1559712A (zh) * | 2004-03-12 | 2005-01-05 | 大连汇金泰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超合金和耐热钢棒的轧制成型方法 |
-
2006
- 2006-10-16 CN CN200680040920XA patent/CN10131002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10-16 UA UAA200807475A patent/UA89871C2/ru unknown
-
2008
- 2008-04-08 ZA ZA200803055A patent/ZA200803055B/xx unknown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82726A (zh) * | 2009-07-23 | 2012-05-30 | 西门子公司 | 轧机的感应炉的控制和/或调节方法,轧机的控制和/或调节装置和用于轧制轧件的轧机 |
CN102482726B (zh) * | 2009-07-23 | 2014-12-10 | 西门子公司 | 轧机的感应炉的控制和/或调节方法,轧机的控制和/或调节装置和用于轧制轧件的轧机 |
CN101782483A (zh) * | 2010-03-02 | 2010-07-21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一种用于钢材冷却控制的试验平台 |
CN101782483B (zh) * | 2010-03-02 | 2011-08-03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一种用于钢材冷却控制的试验平台 |
CN105324189A (zh) * | 2013-05-03 | 2016-02-10 | Sms集团有限公司 | 热轧机 |
CN105848797A (zh) * | 2013-10-25 | 2016-08-10 | Sms集团有限公司 | 热轧铝带轧机机组和用于热轧热轧铝带的方法 |
CN108994081A (zh) * | 2018-06-25 | 2018-12-14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在esp生产线采用铁素体轧制生产低碳钢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ZA200803055B (en) | 2009-02-25 |
UA89871C2 (ru) | 2010-03-10 |
CN101310029B (zh) | 2010-12-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2415725C2 (ru) | Способ и линия чистовой прокатки для горячей прокатки исход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 |
CA2679336C (en) | Device for influencing the widthwis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 |
KR102018370B1 (ko) | 열간 압연 이전에 강 스톡을 제조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JP4677097B2 (ja) | 熱間圧延薄板製品をエンドレス製造するための生産方法及び生産設備 | |
RU2491356C1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олучения микролегированной стали, в частности трубной стали | |
CN101310029B (zh) | 用于热轧输入材料的方法和精轧机 | |
KR20140121848A (ko) | 금속 스트립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 플랜트 | |
CN103079719A (zh) | 通过全连续轧制或半连续轧制制造带钢的方法 | |
CN107735187B (zh) | 连续铸造和轧制设备以及连续铸造和轧制方法 | |
CN106536074B (zh) | 在横切金属带之前调整带头部和带基部处的目标温度分布 | |
JPH10277715A (ja) | 金属の連続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 |
CN104507592A (zh) | 用于有针对性地影响轧件的几何形状的方法 | |
CN110586659B (zh) | 一种取向硅钢非对称平直度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7921497B (zh) | 轧制方法和设备 | |
CN115943001A (zh) | 用于由钢水来制造热轧的成品带的铸轧复合设备 | |
EP4122612A1 (en) | Six-high rolling mill stand and finishing mill train for hot rolling an intermediate strip into a thin strip | |
CN113272084A (zh) | 生产金属带材的方法及实施所述方法的生产设备 | |
MX2008005516A (en) | Method and finishing train for hot-rolling starting material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9 Termination date: 20211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