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08731B - 固定触点图案及具备该固定触点图案的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固定触点图案及具备该固定触点图案的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08731B
CN101308731B CN2008100995527A CN200810099552A CN101308731B CN 101308731 B CN101308731 B CN 101308731B CN 2008100995527 A CN2008100995527 A CN 2008100995527A CN 200810099552 A CN200810099552 A CN 200810099552A CN 101308731 B CN101308731 B CN 1013087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gap
contact
fixed contact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9955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08731A (zh
Inventor
安宅龙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08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87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087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87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5/00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 H01H25/04Operating part movable angularly in more than one plane, e.g. joystick
    • H01H25/041Operating part movable angularly in more than one plane, e.g. joystick having a generally flat operating member depressible at different locations to operate different contro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3/00Tumbler or rocker switches, i.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operated by rocking an operating member in the form of a rocker button
    • H01H23/003Tumbler or rocker switches, i.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operated by rocking an operating member in the form of a rocker button with more than one electrically distinguishable condition in one or both posi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03/00Form of contacts
    • H01H2203/036Form of contacts to solve particular problems
    • H01H2203/054Form of contacts to solve particular problems for redundancy, e.g. several contact pairs in paralle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08Actuators other then push button
    • H01H2221/012Joy stick 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08Actuators other then push button
    • H01H2221/016Lever; Rock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9/00Miscellaneous
    • H01H2239/03Avoiding erroneous switching

Landscapes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 Tumbler Switches (AREA)
  • Contact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简单并可实现小型化的固定触点图案及具备该固定触点图案的开关装置。断开导电部的间隙包括:穿过固定触点中心的I型间隙(88)和位于I型间隙(88)两侧的L型间隙(94)。并且L型间隙(94)的长间隙(95)超过虚拟直线A-A延伸而与短间隙(96)相连接,该虚拟直线A A穿过固定触点的中心并沿着与I型间隙(88)正交的方向延伸,并且以固定触点的中心作为中心,点对称地配置L型间隙(94)。

Description

固定触点图案及具备该固定触点图案的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例如反射镜开关、电动窗开关等车用设备或者各种信息处理装置等各种领域的开关装置的固定触点图案及具备该固定触点的开关装置。另外,特别是该开关装置为通过活动触点使多个固定触点短接的类型按动开关装置。更加具体地说,涉及到一种即使以活动触点倾斜的状态被按压而与固定触点接触也能够准确地使固定触点之间短路的固定触点图案及开关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实现小型化的固定触点图案及具备该固定触点图案的开关装置。
作为在钥匙开关的印制电路板上设置的触点图案,到目前为止提案有如图12所示形状的触点图案(参照下面的专利文献1)。形成该固定触点的触点图案100的平面形状制成大致椭圆形,并将沿其短轴方向延伸的I字形状的第1间隙101作为中间,在其两侧设置大致“V”字形状的第2间隙102,而再往其两侧设置大致“U”字形状的第3间隙103。而且,分别形成6个导电层104a~104f来填补那些间隙101~103之间。
在这些6个导电层104a~104f当中,例如导电层104a、104c及104e电连接,而导电层104b、104d及104f电连接。而且,通过上述间隙101~103使前者的导电层104a、104c、104e的组和后者的导电层104b、104d、104f的组之间电绝缘。
相对于该触点图案100,如果按压其平面形状同样制成为大致长椭圆形的导电性活动触点(附图中没有表示)的例如左端部,导电层104b和导电层104c就通过活动触点得到电性连接,并通过活动触点使两个组之间短路,因此钥匙开关可输出接通信号。
另外,有关这种触点图案,此外还可以例举下列专利文献2、3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1017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5011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7690号公报。
但是,在图12所示的触点图案100,比较从第1间隙101的一侧开口端到第2间隙102的一侧开口端的距离θ3和从其第2间隙102的一侧开口端到另一侧开口端的距离θ4,距离θ4比距离θ3长很多(θ3<<θ4)。如果在该距离θ4中间不存在电极与导电层104b不同的导电层104和间隙,则即使就如上所述按压导电性活动触点的左端部也不能检测到该按压动作,而成为无反应区域。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就需要在触点图案100的左端附近设置倒“U”字形状的第3间隙103和被其包围的导电层104c。这在触点图案100的右端附近也相同,结果,整个触点图案100共需5条间隙101~103和6个导电层104a~104f,从而具有图案变复杂并成为大型这样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消除上述以往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简单且可实现小型化的固定触点图案及具备该固定触点图案的开关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方案为一种在多个间隙断开构成固定触点的导电部的固定触点图案,其特征在于,
上述间隙,包括:,
I型间隙,在两端有穿过所述固定触点的中心并向固定触点的两侧开放的开口端;以及,
L型间隙,位于该I型间隙的两侧,并由与上述I型间隙大致平行地延伸的长间隙和向与该长间隙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短间隙连接而形成,
而且,上述长间隙超过虚拟直线A-A延伸而与上述短间隙连接,该虚拟直线A-A穿过上述固定触点的中心向与上述I型间隙正交的方向延伸,
以上述固定触点的中心作为中心,点对称地配置上述L型间隙。
本发明的第2方案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方案,从上述L型间隙的长间隙超过上述虚拟直线A-A侧的上述I型间隙的开口端到上述L型间隙的短间隙的开口端的距离和从该短间隙的开口端到该L型间隙的长间隙的开口端的距离大致相等。
本发明的第3方案为,一种具有固定触点和可与该固定触点接触或分离的活动触点并且上述活动触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倾倒的同时与上述固定触点接触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使上述固定触点的图案成为上述第1方案的固定触点图案。
本发明的第4方案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方案,使构成上述固定触点的导电部具有4个导电部而该导电部隔一个导通。
本发明的第5方案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3方案,使构成上述固定触点的导电部具有4个导电部而该导电部隔一个导通,并且通过上述活动触点使相邻的导电部短路。
本发明的第6方案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3方案,将上述固定触点图案配置成:在上述固定触点图案中并排配置的上述I型间隙的开口端和上述L型间隙的长间隙的开口端朝向上述可动触点的倾倒方向。
本发明的第7方案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6方案,具有:操作体,实施倾倒操作;壳体,保持上述操作体;开关驱动体,有间隙地插入设在上述壳体上的支承导向部内,并通过上述操作体的倾倒动作在该支承导向部的引导下朝下移动;及弹性薄板,被该开关驱动体按压并形成上述活动触点。而且上述开关驱动体随着上述操作体的倾倒动作朝下移动的同时以倾斜状态与上述弹性薄板接触使上述活动触点倾倒。
本发明的第8方案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6方案,具有操作体、一对固定触点、与各个固定触点接触的一对活动触点、形成上述活动触点的弹性薄板、及配置在操作体和弹性薄板之间的开关驱动体。而且以操作部件按压对应于从一对活动触点的中心位置偏倚的位置上的开关驱动体的一部分或者改变弹性薄板的抗弯强度,使上述开关驱动体倾斜并倾倒形成在上述弹性薄板上的上述活动触点。
本发明的第9方案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3方案,上述活动触点实质上以平整面形成。
本发明就如上所述,断开固定触点的导电部的间隙由I型间隙和L型间隙来构成,该L型间隙位于该I型间隙的两侧并连接与上述I型间隙大致平行地延伸的长间隙和向与该长间隙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短间隙而形成;上述长间隙超过虚拟直线A-A延伸并与上述短间隙相连接,该虚拟直线A-A穿过上述固定触点的中心并向与上述I型间隙正交的方向延伸;以上述固定触点的中心作为中心,点对称地配置上述L型间隙。
因此,就很容易使从I型间隙的开口端到上述L型间隙的短间隙的开口端的距离θ1和从该短间隙的开口端到该L型间隙的长间隙的开口端的距离θ2大致相等。
从而可提供比图12所示的以往公知技术简单并且可实现小型化的固定触点图案及具备该固定触点图案的开关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车用后视镜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表示图1开关的动作前状态(待机状态)的剖视图剖视图。
图3为表示图1开关的动作时状态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电动窗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用在图4开关上的操作体的底面图。
图6为表示图4开关的动作前状态(待机状态)的剖视图。
图7为表示按压图6开关后的最初第1段的开关状态的剖视图。
图8为表示按压图6开关后的第2段的开关状态的剖视图。
图9为表示操作体的变形例的底面图。
图10为固定触点的形状图案图。
图11为各固定触点的配置图案图。
图12为以往所公开过的触点图案的说明图。
图中
30、67活动触点,31、69固定触点,81第1导电部,82第2导电部,83第3导电部,84第4导点部,85直线部,86突出部,87直线部的另一侧端部,88I型间隙,89外侧直线端缘,90长直线端缘,91突出直线端缘,92短直线端缘,93圆弧端缘,94L型间隙,95长间隙,96短间隙,97I型间隙的开口端,98短间隙的开口端,99长间隙的开口端,A-A穿过固定触点的中心并向与I型间隙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虚拟直线,θ1、θ2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以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车用反射镜开关的分解立体图。该后视镜开关主要包括:上部操作体1、内侧壳体2(壳体)、下部操作体3、导光体4、开关驱动体5、弹性薄板6、印制电路板7及外侧壳体(附图中没有表示)。
上述上部操作体1的外形具有大致帽子形状,并在其上表面的外周附近设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为4个)显示部8。该显示部8具有表示后视镜的移动方向的箭头形状,操作者用手指按压显示部8(按压部)的上部来使反射镜向所希望的方向移动,并且各显示部8具有光透过性以使来自下方的光可以透过。而且,在上部操作体1的下表面的中央形成分成2个的爪形卡合凸起9。
在上述内侧壳体2的上表面突设8个支承导向部10。内侧壳体2的内部空间具有与弹性薄板6和印制电路板7大致相同的形状,并收放下部操作体3、导光体4、开关驱动体5、弹性薄板6及印制电路板7,而由印制电路板7封闭下端开口部。另外,虽然在附图中进行了省略,但是设有上下壳体来收放上述操作体1以外的零部件。
在上述8个支承导向部10的中心位置,设有筒部11,在该筒部11中插入上部操作体1的卡合凸起9。在该筒部11的外周部上相交替地沿着圆周向形成平面形状为槽状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为4个)操作体导向部12和平面形状为扇状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为4个)导光体导向部13。各导向部12、13从内侧壳体2的上表面朝内部贯穿而形成,并由上述支承导向部10划分。
上述下部操作体3由设在中央部的略球状的球体部14和以该球体部14为中心在水平方向等间隔地辐射状延伸的多条(在本实施方式为4条)操作杆15来构成。在球体部14的中央上表面形成由上部操作体1的卡合凸起9卡扣的凹状部16,并通过按扣结合卡合凸起9和凹状部16来构成由上部操作体1和下部操作体3成为一体而动作的操作体。在与筒部11的球体部14相对置的一面上形成具有符合该形状的形状的承受部(附图中没有表示),而且因为上部操作体1和下部操作体3夹住筒部11,所以操作体被保持为能够以球体部14的中心作为倾倒中心O(参照图11)倾倒。
从内侧壳体2的下侧往上述支承导向部10内插入下部操作体3,并且在筒部11的内侧存放上述球体部14,在操作体导向部12内存放可上下移动(倾倒)的各操作杆15。筒部11的内面与上述球体部14相吻合,并且通过以筒部11的内面与上述球体部14相接的状态在球体部14的凹状部16上卡扣(按扣结合)上部操作体1的卡合凸起9,在内侧壳体2保持可向操作杆15延伸的方向倾倒的上述操作体(上部操作体1和下部操作体3的结合体)。
注射例如丙烯树脂等透明的合成树脂而成形上述导光体4,并且上述导光体4具有成为一体的中央基部17、从该中央基部17向斜上方扩展并等间隔地延伸的多条(在本实施方式为4条)导光部18及从各导光部18朝上方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发光部19。在上述中央基部17的下表面中心部一体成形凸透镜部(附图中没有表示),而且,在上述出光部19的上表面设有V槽面20,来自出光部19的光不向正上方发光,而向斜向发光。
从上述下部操作体3的下侧往内侧壳体2插入导光体4,在导光体导向部13内牢固地安装各出光部19,并且由内侧壳体2(支承导向部10)支承该各出光部19。为了能够接通操作者要操作的方向的开关,上述操作体1的各显示部8和下部操作体3的各操作杆15的、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相吻合。因此,在出光部19的上面设置V槽面20,并通过相邻的出光部19发光,使从一个显示部8的下侧照射光。
上述开关驱动体5包括: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为4个)长方体21、一体地设在各长方体21的上表面中心上的按压销22及相连接各长方体21的、细且其平面形状为大致圆弧形的连结部23。因为结合了该连结部23,所以在组装时可以将多个长方体21当作一个零部件来使用而很方便,而且将连结部23的长度及弹力设计成进行开关动作时(按压时)使各长方体21互不干涉而彼此独立工作。
在本实施方式,4个长方体21当中相对置的2个长方体21的长边方向朝向X方向,剩余相对置的2个长方体21的长边方向朝向与X方向正交的Y方向。
从上述导光体4的下侧往上述支承导向部10内插入开关驱动体5,而各按压销22穿过与支承导向部10的各操作体导向部12的外侧顶端部相连接而设置的圆弧形槽部24内,并如图2所示与下部操作体3的操作杆15的下表面接触。上述圆弧形槽部24兼作按压销22的支承和上下移动的向导,因此开关驱动体5就能够保持指定位置。
上述弹性薄板6由橡胶等具有柔软性的弹性体构成,并在与上述开关驱动体5的各长方体21的两端部相对置的位置上,与薄板基体26一体形成相邻的2个组成1组的多组突出部25(在本实施方式为4组共8个)。在这些突出部25群的大致中心位置上,与薄板基体26一体地形成保护后述LED27的保护凸状部28。
如图2所示,各突出部25为中空状且其剖面形状具有大致梯形,在下表面中央形成向下侧稍微突出的凸起部29,并且在凸起部29的下表面安装其平面形状为圆形的活动触点30。活动触点30的下表面形成为没有凹凸的平整面,但是设置多个槽等来形成凹凸也可以。即,活动触点30的下表面只要实质上成为平整面就可以。
在上述印制电路板7的上表面与上述各活动触点30相对置的位置上形成其平面形状为略圆形的固定触点31,固定触点31的直径稍微大于活动触点30的直径(参照图10)。而且,在这些固定触点31群的大致中心位置上搭载LED27。在图2,作为参考放大附上了固定触点31图案(后述)的方向。将上述弹性薄板6以覆盖印制电路板7的状态往内侧壳体2的下端开口部内插入。
通过上述方式,装入上部操作体1、下部操作体3、导光体4、开关驱动体5、弹性薄板6及印制电路板7的内侧壳体2,被收放在分成上下2个的外侧壳体内,并且上述上部操作体1的上表面从外侧壳体的上表面露出。
如图1所示,由LED27发出的光32透过弹性薄板6的保护凸状部28,并穿过开关驱动体5的内侧空间部33,从导光体4的下表面凸透镜部(附图中没有表示)进入,被各导光部18分支,而从出光部19的V槽面20发光,并从下侧照亮上部操作体1的各显示部8。因此,即使是在暗黑的车内也能明确地显示各显示部8(按压部)。
其次,将说明反射镜开关的大概动作。图2为表示操作开关之前的状态(待机状态)的剖视图。如同图所示,在待机状态下,突出部25起立而活动触点30与固定触点31不相接。位于突出部25之上的开关驱动体5(按压销22)也处在起立状态,下部操作体3操作杆15以水平状态载在开关驱动体5(按压销22)之上。
当操作者为了操作反射镜镜而按动上部操作体1的所需显示部8时,整个操作体(上部操作体1和下部操作体3的结合物)以倾倒中心O(参照图11)作为中心向按动方向倾倒。图3表示该状态,随着操作体的倾倒操作杆15的顶端部下降,使开关驱动体5被压下去,并通过该开关驱动体5的按压力压扁突出部25,使活动触点30与固定触点31相接触,使固定触点31上的导体部之间(后述)电短路而输出接通信号。
操作上述开关时,操作杆15以倾倒中心O作为中心转动,与此同时基本上由圆弧形槽部24引导开关驱动体5(按压销22)进行上下移动。但是,因为在操作杆15的延伸方向形成有中空状的操作体导向部12,所以通过圆弧形槽部24来进行充分的引导是很困难。因此,实际上就如箭头所示,上部具有向中心方向倾倒的倾向。通过该开关驱动体5的倾倒,开关驱动体5的长方体21斜向按压突出部25的现象很多,虽然图3为极端的表示,但是按压固定触点31端部的现象会容易频繁地发生。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圆弧形槽部24,但是导向部的形状为圆形时也可以适用。即,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也因向上下方向引导的关系,在开关驱动体之间会形成一些间隙,因此也会发生同样的现象。
手指离开显示部8时,通过开关驱动体5由突出部25的复原力上推操作杆15,而自然地回到图2所示的待机状态。
图4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电动窗开关的分解立体图。该电动窗开关主要包括:操作体41、内侧壳体42、开关驱动体43、弹性薄板44、印制电路板45及外侧壳体(附图中没有表示)。
上述操作体41,在其上表面设置有窗模样的显示部46,显示部46具有光透过性使来自下侧的光透过。图5为操作体41的底面图,在操作体41的2个侧壁47、47上形成一对孔48、48。而且,将该一对孔48、48的轴线49作为中间在其前后形成与轴线49平行的2个按压部50。
在上述内侧壳体42的上表面突出设置具有与操作体41的内侧大致相同尺寸的支承部51,该支承部51具有前壁52、后壁53及2个侧壁54并且其平面形状为四边形,并在上述2个侧壁54上设置一对支承轴55。通过往在上述操作体41的2个侧壁47上形成的孔48内插入上述支承轴55,上述操作体41被支承为能够以支承轴55为转动中心进行跷跷板式(Seesaw)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操作体41上设置孔48,而在支承部51上设置支承轴55,但是也可以在操作体41上设置支承轴55而在支承部51上设置孔48。而且没有必要使孔48贯穿。
为了分别插入并支承驱动体43的上部,在上述前壁52和后壁53的内侧上隔着间隙56,与前壁52及后壁53相平行地架设支承肋部57。内侧壳体42的下侧开口部具有与弹性薄板44及印制电路板45大致相同的形状。
以前后方向配置2个上述开关驱动体43,各开关驱动体43a、43b具备其平面形状为大致长方形的基部58、从该基部58朝上方竖立设置的立壁部59、在其立壁部59的上端形成的1个承受凸起60及在上述基部58下表面的两端部附近形成的2条插入凸起61。
上述弹性薄板44由橡胶等具有柔软性的弹性体构成,并与薄板基底63一体地设有以指定间隔相对置的、相邻的2个组成1组的多组突出部62(在本实施方式为2组4个)。在这些突出部62群的大致中心位置上,保护凸状部65和薄板基底63一体形成,该保护凸状部65保护后述的LED64并保证印制电路板45的防水、防尘性能。
如图6所示,突出部62为中空状并且其剖面形状具有大致梯形,在其下表面中央形成朝下方稍微突出的突起部66,并在其突起部66的下表面安装平面形状为圆形的活动触点67。而且,在突出部62的上表面形成凹状部68,在该凹状部68内将弹性地插入上述开关驱动体43的一个插入凸起61。在相邻一组的突出部62上的凹状部68的间隔被设计为与1个开关驱动体43的插入凸起61的间隔相等。
如图6所示,在上述印制电路板45的上表面、与上述各活动触点67相对置的位置上,形成平面形状为大致圆形的固定触点69。而且,在这些固定触点69群的大致中心位置上搭载有LED64。
用上述弹性薄板44覆盖该印制电路板45的上表面而进行保护,并且通过往弹性薄板44的相邻1组的突出部62的凹状部68内压入上述开关驱动体43两侧的插入凸起61,各开关驱动体43在弹性薄板44上以起立状态得到保持。
通过上述方式,不仅可以在组装时不会使各开关驱动体43七零八落而容易组装,而且还可以防止开关驱动体43的位置向轴线49(参照图4)方向错位。如后所述,在开关的动作过程中,由于存在偏倚的承受凸起60使开关驱动体43以倾斜状态被按压,从而使一种将要偏向轴线49方向的力量作用于开关驱动体43上。上述插入凸起61和凹状部68的卡合可有效地防止该开关驱动体43的错位。
另一方面,通过孔48和支承轴55之间的卡合,使内侧壳体42的支承部51支承可在指定范围内转动(可进行跷跷板动作)的操作体41。
通过从内侧壳体42的下端开口部插入保持上述弹性薄板44及2个开关驱动体43a、43b的印制电路板45,使上述2个开关驱动体43a、43b的上部被插入形成在内侧壳体42的支承部51上的间隙56、56内,从而防止按压时开关驱动体43a、43b倒下。
通过往内侧壳体42的下端开口部内完全插入印制电路板45,就如图6所示,使开关驱动体43的承受凸起60与设在操作体41上的按压部50的下表面相抵接。
在本实施方式,设有2个开关驱动体43,并且如图6所示,一侧开关驱动体43a的承受凸起60从活动触点67、67的中间位置向右偏倚,而另一侧开关驱动体43b的承受凸起60从活动触点67、67的中间位置向左偏倚(参照图4)。上述一侧开关驱动体43a的承受凸起60与图5所示的按压部50a相抵接,而另一侧开关驱动体43b的承受凸起60与按压部50b相抵接。一侧开关驱动体43a在打开车窗时动作,而另一侧的开关驱动体43b在关车窗时动作。
如上所述,开关驱动体43的承受凸起60的位置与活动触点67的中间位置错位。其目的在于要构成两级开关,具体内容将后述。
通过上述方式,装入操作体41、开关驱动体43、弹性薄板44及印制电路板45的中间壳体42,被收放在分成2个的外侧壳体内,并且上述操作体41的操作面从外侧壳体的上表面露出。
LED64所发出的光70透过弹性薄板44的保护凸状部65,并穿过2个开关驱动体43之间,再穿过支承部51的2个支承肋部57之间,从下侧照亮操作体41的显示部46。
其次,将说明电动窗开关的大概动作。图6为表示没有按压开关时的、待机状态的剖视图,图7为表示按压开关之后最初第1级的开关的状态的剖视图,图8为表示继续按压开关之后第2级的开关的状态的剖视图。另外,在图6作为参考还附上了表示固定触点69的图案方向的图。
如图6所示,在开关的待机状态下,通过弹性薄板44的2个突出部62的弹力,水平托起开关驱动体43a,设在开关驱动体43a上的承受凸起60与操作体41按压部50a弹性接触,而在除承受凸起60以外的开关驱动体43a的上表面和按压部50a的下表面之间形成间隙。而且,2个活动触点67与分别所对应的固定触点69相隔指定间隔,从而使电窗开关处在断开状态。
如果托起操作体41的后端侧并以轴线49作为中心按照顺时针方向转动该操作体41,按压部50a(参照图5)就随着该转动按压开关驱动体43a。因为在该开关驱动体43a的上表面上所设置的承受凸起60处在偏倚的位置上,所以通过按压该承受凸起60,基于力矩的不同,如图7所示使开关驱动体50a倾斜。
上述的倾斜使更靠近承受凸起60的突出部62因弹性变形而弯曲,其结果使该突出部62所保持的活动触点67与相对置的固定触点69接触。
开关驱动体43a的倾斜使与该突出部62并排的另一侧突出部62得到稍微弹性变形,但是该突出部62所保持的活动触点67与相对置的固定触点69不接触,其结果,由一侧开关输出检测信号。该图7所示的状态就表示第1段的开关接通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这就成为手动方式的电动窗操作(车窗玻璃的上升)。
继续以按压部50a按压开关驱动体43a,就如图8所示,连上述另一侧凸出部62也弯曲,其结果,该突出部62所保持的活动触点67也与相对置的固定触点69接触,而由两侧开关输出检测信号。该图8所示的状态表示第2段的开关接通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这就成为自动方式的电窗操作(车窗玻璃的上升)。
当手离开操作体41时,通过弹性变形的突出部62的复原力来举起开关驱动体43a,并恢复图6的待机状态。
如果举起操作体41的顶端侧并以轴线49作为中心按照逆时针方向转动该操作体41,则随着该转动就由按压部50b(参照图5)按压开关驱动体43b。
根据上述按压的程度,单个突出部62弯曲而形成一侧开关输出检测信号的、第1级的开关接通状态(手动方式的电动窗操作:车窗玻璃的下降)或者两个突出部62弯曲而形成两侧开关输出检测信号的、第2级的开关接通状态(自动方式的电动窗操作:车窗玻璃的下降)。
图9为表示操作体41的变形例的底面图。如同图所示,在2个按压部50a、50b上设置按压凸起71a、71b,而在开关驱动体43a、43b的上表面不形成承受凸起60。上述按压凸起71a、71b的位置从操作体4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朝向相反方向错位。按压凸起71a、71b的作用与承受凸起60的作用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开关动作。
在上述实施方式说明了操作体41的顶端和后端以轴线49作为中心向相反方向上下移动(跷跷板动作)的情况,但是,没有必要一定在操作体的中间部上设置操作体的转动中心,如果使用例如连杆结构等,那么即使将操作体的转动中心设在操作体的前端部或后端部,也可以实施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动作。
在上述实施方式说明了进行开关动作时为了倾倒开关驱动体43在开关驱动体43的上表面的偏倚位置上设置承受凸起60的情况,但是将承受凸起60设在按压部50a也可以。即,只要是能够以操作体41按压与从1对活动触点67的中间位置偏倚的位置相对应的开关驱动体43的部分就可以。而且,不设置该承受凸起60,而是例如改变壁厚等来使弹性薄板44的相邻1组的突出部62的弯曲强度不一样,从而使一侧突出部62比另一侧突出部62先弯曲,就可以实施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动作。
下面将说明用在上述反射镜开关及电动窗开关上的固定触点31(69)的形状及配置。图10为固定触点的形状图案图,图11为各固定触点31的配置图案图。另外,在图10中分成(a)、(b)绘出固定触点,其目的在于避免因标记使图纸变复杂,实际上为一个固定触点。
如图10(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触点31的整个平面形状为圆形,该固定触点31的导电部分成从第1导电部81到第4导电部84的4个导电部。其中第1导电部81和第3导电部83具有相同的形状并以触点中心O一1为中心点对称地配置,而第2导电部82和第4导电部84具有相同的形状并以触点中心O-1为中心点对称地配置。
上述第1导电部81和第3导电部83具有沿着固定触点31的大致直径方向延伸的直线部85和与该直线部一体形成的突出部86。在直线部85的一侧端部形成突出部86,突出部86向与直线部85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并且其外周沿着固定触点31外周形成圆弧状。而直线部85的另一侧端部87延伸到固定触点31的外周。
该第1导电部81和第3导电部83在它们之间隔着I型间隙88,以触点中心O-1为中心点对称地配置,该I型间隙88穿过触点中心O-1其中间并且具有与固定触点31的直径大致相同的长度。
由与上述直线部85的外侧直线端缘87大致平行地延伸的长边直线端缘90、与沿上述突出部86的突出方向延伸的突出直线端缘91大致平行地延伸并与上述长边直线端缘90正交的短边直线端缘92,以及沿着固定触点31的外周延伸的圆弧端缘93围住上述第2导电部82和第4导电部84。另外,第2导电部82的短边直线端缘92和第4导电部84的短边直线端缘92,从穿过触点中心O-1并与直线部85正交的虚拟直线A-A偏倚相同尺寸ΔL。
分别通过L型间隙94,该第2导电部82配置在第1导电部81的外侧,而第4导电部84配置在第3导电部83的外侧,并且第2导电部82、第4导电部84及L型间隙94以上述触点中心O-1为中心点对称地配置。
如图10(b)所示,L型间隙94设在外侧直线端缘87和长边直线端缘90之间,而且包括:与I型间隙88平行延伸的长间隙95;以及短间隙96,设在突出直线端缘91和短边直线端缘92之间并按照与上述长边间隙95正交的方向延伸。如同上述,通过使短边直线端缘92与虚拟直线A-A错位,长间隙95也稍微超过虚拟直线A-A延伸而与短间隙96连接。
通过上述方式,就如图10(b)所示,从I型间隙88的开口端97到短间隙96的开口端98的距离θ1和从其短间隙96的开口端98到长间隙95的开口端99的距离θ2大致相等(θ1≈θ2)。这是因为,开口端99以相对于与虚拟直线A-A正交的直线偏向左旋转方向,而同样地开口端98也偏向左旋转方向。
如图10(a)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固定触点31在其外周部上隔着各间隔依次在圆周上配置第1导电部81的突出部86、第2导电部82、第1导电部81的另一侧端部87、第3导电部83的突出部86、第4导电部84及第3导电部83的端部87,并且上述第1导电部81和第4导电部84电连接,而上述第2导电部82和第3导电部83电连接,形成为每隔一个导通。
在本实施方式,I型间隙88和L型间隙94的宽度尺寸相同。另外,图10(a)所示的虚线圆表示活动触点30的外形线,活动触点30的直径稍微小于固定触点31的直径,其尺寸之差设计成使活动触点30的外周缘可靠地接触固定触点31的内侧。即因为,在活动触点30倾斜的情况下,要解决开关不接通的问题,其外周的端部先与固定触点31接触,所以处在比其接触位置的稍微内侧的固定触点31的形状就很重要。
图11是用于上述镜开关的固定触点群的配置状态的说明图,该图(a)为表示固定触点群的配置图案的图,该图(b)为表示上部操作体的显示面的图,该图表示显示部的方向和固定触点方向的关系。
如图11(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设有从第1到第8的8个固定触点31,以穿过上述操作体的倾倒中心线O的虚拟线X-X作为中心而线对称地、并且以穿过上述倾倒中心线O的虚拟线Y Y为中心而线对称地设置这些固定触点31的配置图案。
而且,相邻的2个固定触点31成为1对,即,第1固定触点31a和第8固定触点31h、第2固定触点31b和第3固定触点31c、第4固定触点31d和第5固定触点31e及第6固定触点31f和第7固定触点31g分别成对地设置4组。
而且,在第1固定触点31a和第8固定触点31h的各固定触点31上的I型间隙88和长间隙95均朝向与按压第1显示部8a上部时的操作体的倾倒方向(显示部8的箭头方向)相同的方向。并且,各固定触点31的短间隙96均朝向与按压第1显示部8a上部时的操作体的倾倒方向(显示部8的箭头方向)正交的方向。
按压第1显示部8a的正上方使操作体向第1显示部8a的箭头方向倾倒时(操作体以这个方向倾倒的可能性最大),在因图10所示的I型间隙88和长间隙95而相分开的第1导电部81的另一侧端部87和第2导电部82之间及第1导电部81的另一侧端部87和第3导电部83的一侧端部之间的两处地方,活动触点30和固定触点31接触,从而能够可靠地检测出按压动作。
而且,如果按压少许往左右从第1显示部8a的正上方错位的地方,使操作体向其按压方向倾倒,那么在第1导电部81的另一侧端部87和第2导电部82之间或者在第1导电部81的另一侧端部87和第3导电部83的一侧端部之间当中的任一处,就活动触点30和固定触点31接触,从而能够检测出按压动作。
还有,如果按压多少往左右从第1显示部8a的正上方错位的地方,使操作体向其按压方向倾倒,那么在因图10所示的短间隙96而相隔开的第1导电部81的突出部86和第2导电部82之间或者第3导电部83的突出部86和第4导电部84之间,就活动触点30和固定触点31接触,从而能够检测出按压动作。
如上所述,操作体的倾倒方向和固定触点31的方向(配置方向)之间的关系,在其他固定触点31b~31g中也相同。
用在上述电动窗开关上的固定触点69的配置状态也如图6所示,开关驱动体43的倾倒方向和固定触点69的方向(配置方向)之间的关系与上述反射镜开关的情况相同,因此省略重复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平面形状为圆形的固定触点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只受限于此,例如具有长椭圆形、椭圆形、长方形等其他形状也可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反射镜开关和电动窗开关等用于车载设备的开关作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只受限于此,还可以适用在例如用于信息处理装置等其他技术领域的开关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活动触点的2个间隙位于结构上容易倾倒的方向,但是并不受限于此,垂直移动类型的活动触点虽存在程度之差但多少也会倾斜,因此在活动触点垂直移动的情况下可以适用本发明。在这种情况下,使开口端99和开口端98的位置成为向左侧方向稍微旋转的位置,并且使图10(b)所示的I型间隙88的上侧开口端和开口端99之间的角度和θ1及θ2的值相等是最为理想的。

Claims (9)

1.一种固定触点图案,构成固定触点的导电部被多个间隙断开,其特征在于,
上述间隙包括:
I型间隙,在两端具有穿过上述固定触点的中心并向固定触点的两侧开放的开口端;以及,
L型间隙,位于该I型间隙的两侧,并连接与上述I型间隙大致平行地延伸的长间隙和向与该长间隙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短间隙而形成,
而且,上述长间隙超过虚拟直线(A-A)延伸并与上述短间隙相连接,该虚拟直线(A-A)穿过上述固定触点的中心并向与上述I型间隙正交的方向延伸,
以上述固定触点的中心作为中心,点对称地配置上述L型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触点图案,其特征在于,从上述L型间隙的长间隙超过上述虚拟直线(A-A)侧的上述I型间隙的开口端到上述L型间隙的短间隙的开口端的距离和从该短间隙的开口端到该L型间隙的长间隙的开口端的距离大致相等。
3.一种开关装置,具有固定触点和可接触或脱离该固定触点的活动触点,并且上述活动触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倾倒的同时接触上述固定触点,该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
固定触点图案,构成该固定触点的导电部被多个间隙断开,
并且上述间隙包括:
I型间隙,在两端具有穿过上述固定触点的中心并向固定触点的两侧开放的开口端;以及,
L型间隙,位于该I型间隙的两侧,并连接与上述I型间隙大致平行地延伸的长间隙和向与该长间隙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短间隙而形成,
而且,上述长间隙超过虚拟直线(A-A)延伸并与上述短间隙相连接,该虚拟直线(A-A)穿过上述固定触点的中心并向与上述I型间隙正交的方向延伸,
以上述固定触点的中心作为中心,点对称地配置上述L型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触点图案,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固定触点的导电部具有4个导电部,并且形成为该导电部每隔一个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固定触点的导电部具有4个导电部,并且形成为该导电部每隔一个导通,而且通过上述活动触点使相邻的导电部短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固定触点图案配置成,使在上述固定触点图案当中并排配置的上述I型间隙的开口端和上述L型间隙的长间隙的开口端朝向上述活动触点的倾倒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示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操作体,实施倾倒操作;壳体,保持上述操作体;开关驱动体,有间隙地插入设在上述壳体上的支承导向部内,并通过上述操作体的倾倒操作在该支承导向部的引导下朝下方移动;及弹性薄板,被该开关驱动体按压并形成上述活动触点,
而且,上述开关驱动体随着上述操作体的倾倒动作朝下移动并以倾斜状态与上述弹性薄板接触,从而使上述活动触点倾倒。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操作体;1对固定触点;与每个固定触点接触的1对活动触点;形成上述活动触点的弹性薄板;及配置在操作体和弹性薄板之间的开关驱动体,而且,通过用操作部件按压与从1对活动触点的中间位置偏倚的位置对应的开关驱动体的部分,或者改变弹性薄板的抗弯强度,使上述开关驱动体倾斜而使形成在上述弹性薄板上的上述活动触点倾倒。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活动触点实质上以平整面形成。
CN2008100995527A 2007-05-16 2008-05-15 固定触点图案及具备该固定触点图案的开关装置 Active CN1013087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30735/2007 2007-05-16
JP2007130735A JP4857188B2 (ja) 2007-05-16 2007-05-16 固定接点パターンならびにそれを備えたスイッ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08731A CN101308731A (zh) 2008-11-19
CN101308731B true CN101308731B (zh) 2010-09-01

Family

ID=40026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995527A Active CN101308731B (zh) 2007-05-16 2008-05-15 固定触点图案及具备该固定触点图案的开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528338B2 (zh)
JP (1) JP4857188B2 (zh)
CN (1) CN1013087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63815B2 (en) * 2006-11-07 2010-07-27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Key for an electronic keyboard
JP2009054307A (ja) * 2007-08-23 2009-03-12 Nintendo Co Ltd キースイッチ、入力装置、接点パターン
JP5481128B2 (ja) * 2009-08-20 2014-04-23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多方向スイッチ装置
JP5395702B2 (ja) * 2010-02-19 2014-01-22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揺動型多方向スイッチ装置
CN102222579B (zh) * 2010-04-15 2014-10-08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电源按键结构
CN104576138A (zh) * 2014-07-02 2015-04-29 苏州旲烔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电动门窗开关总成
JP6434851B2 (ja) * 2015-04-13 2018-12-05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
AU2016379418A1 (en) 2015-12-22 2018-06-14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Computational localization of fibrillation sources
EP3312863B1 (en) * 2016-10-24 2019-07-31 Dav Switch device in particular for a use in a push pull window lifter mechanism
EP3818541A4 (en) 2018-07-05 2022-04-06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COMPUTER SIMULATIONS OF ANATOMICAL STRUCTURES AND BODY SURFACE ELECTRODE POSITION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96803A (en) * 1983-05-04 1985-01-29 Key Concepts, Incorporated Data entry switch
JPS63198131A (ja) * 1987-02-04 1988-08-16 テキサス インスツルメンツ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ツド ディジタル形計算相関マトリクスと入力データを処理する方法
JPH0232612A (ja) * 1988-07-22 1990-02-02 Hitachi Ltd 弾性表面波デバイス
US4892981A (en) * 1988-09-26 1990-01-09 Richard Soloway Snap-in modular keypad apparatus
JPH0468311A (ja) * 1990-07-09 1992-03-04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H0750112A (ja) 1993-08-05 1995-02-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複式接続接点パターン
JPH087690A (ja) 1994-06-27 1996-01-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キースイッチのキーパターン
US5559311A (en) * 1994-12-27 1996-09-2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Dual detent dome switch assembly
JP3000885B2 (ja) * 1994-12-28 2000-01-17 ヤマハ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JP3416700B2 (ja) * 1997-05-28 2003-06-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キースイッチの構造
JP2001210179A (ja) * 2000-01-26 2001-08-03 Sharp Corp キースイッチ
US6448518B1 (en) * 2001-06-11 2002-09-10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Resistive switch pad
US6657141B1 (en) * 2002-11-12 2003-12-02 Mitsuku Denshi Kogyo K.K. Four-way slide switch
US7030329B1 (en) * 2004-10-22 2006-04-18 Solectron Invotronics Switch contac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857188B2 (ja) 2012-01-18
US20080283381A1 (en) 2008-11-20
JP2008287978A (ja) 2008-11-27
CN101308731A (zh) 2008-11-19
US7528338B2 (en) 2009-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08731B (zh) 固定触点图案及具备该固定触点图案的开关装置
CN101499388B (zh) 开关装置
CN100581750C (zh) 动力工具
US6527584B2 (en) Battery holder for housing flat battery
CN101237107B (zh) 电连接器
US7021969B2 (en) Connector allowing reduction in thickness of an apparatus to which the connector is to be mounted
US7367838B2 (en) Intermediate connector
KR20120024398A (ko) 커넥터
KR20150011025A (ko) 커넥터
CN202817954U (zh) 连接器
US20050148222A1 (en) Card connector which can be connected to a plurality of kinds of cards different in width
CN101488409A (zh) 可动触点体及使用该可动触点体的开关
CN106133866A (zh) 电按键开关和具有电按键开关的操作元件
CN101598960A (zh) 电子设备
US7758387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ard restriction structure
CN201000960Y (zh) 电连接器组件
TW201334321A (zh) 電連接器
US757868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actuator having pivotal movement limiting arrangement
US806652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multiple USB ports
KR101423145B1 (ko) 복합 조작형 스위치 장치
KR20180122307A (ko) 플렉시블 케이블용 커넥터
CN101295849A (zh) 电气器件用插座
US7153166B2 (en) Small-size connector enabling selective use of different types of connection objects
KR20160146107A (ko) 플렉시블 케이블용 커넥터
CN101752765B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