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02068B - 多级回流负荷控制生物法工艺及配套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多级回流负荷控制生物法工艺及配套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02068B
CN101302068B CN2008100454653A CN200810045465A CN101302068B CN 101302068 B CN101302068 B CN 101302068B CN 2008100454653 A CN2008100454653 A CN 2008100454653A CN 200810045465 A CN200810045465 A CN 200810045465A CN 101302068 B CN101302068 B CN 1013020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d
stage
tank
section
mu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4546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02068A (zh
Inventor
田庆华
简磊
孙蜀
叶宏
王幸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filed Critical SICHUAN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Priority to CN20081004546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020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02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20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020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20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级回流负荷控制生物法工艺及配套设备,由前处理工序、污泥多级回流负荷控制处理工艺工序以及气浮等后处理工序组成。在污泥多级回流负荷控制处理工序中,废水经过三段九级生物处理池组成的一体化生物池处理:即第一、二级接触厌氧处理,第三级中间沉淀,第四、五级接触氧化处理,第六级间隙曝气,第七、八级接触氧化、并投加基本营养物,第九级曝气沉淀。根据负荷状况,池中的污泥回流至前面各级生物池,以控制池中微生物的活性、繁殖以及变异等生化过程。本发明的一体化池引入模块化设计理念,具有占地小、施工方便、调控灵活、建设费用低的优点。

Description

多级回流负荷控制生物法工艺及配套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废水处理工艺及设备,主要用于纺织印染废水处理,是以多级污泥回流并进行负荷控制的生物工艺以及相应的工艺设备系统。
背景技术
纺织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其用水量和排水量均较大,每年排放废水量约9亿多吨,位居工业废水“排行榜”第六位。纺织废水主要包括印染废水、化纤生产废水、洗毛废水、麻脱胶废水和化纤浆粕废水五种。印染废水是纺织工业的主要污染源,排放量约占纺织工业废水排放量的80%。
印染废水是指棉、毛、化纤等纺织产品在预处理、染色、印花、整理等各个工序排放的多种废水的混合废水,或除漂白废水以外的综合废水。其成分复杂,主要含以芳烃和杂环化合物为母体的带有显色基团和极性基团的染料。染料分子中有含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的基团,属活性染料和中性染料,能全溶于水中;也有不含或少含亲水基团的染料,以疏水性悬浮微粒形式存在于水中;同时有含少量亲水基团但分子量很大或完全不含亲水基团的染料,在水中常以胶体形式存在。为使染色更加均匀,印染时还常加入一些助剂,如促染剂或缓染剂。本发明主要针对以印染废水为代表的含难降解大分子有机物的高浓度工业废水,该类废水的特点如下:1、废水水质复杂,冲击负荷高;2、含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质,传统工艺流程难以充分降解,导致排水不易达标排放;3、由于水质经常波动,导致传统工艺流程各工段处理能力不稳定,出水水质波动大;4、传统工艺流程对该类废水的水质波动适应性较差,事故发生后生化系统不易恢复。上述在生产过程中加入的原辅材料,很大一部分都随着生产废水排放入环境,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对印染废水的处理一直是水处理研究的一个难题。
生化法是目前国内外主要的印染废水处理方法,是利用微生物酶来氧化或还原染料分子、破坏其不饱和键及发色基团,从而达到处理目的一种印染废水处理方法。其典型工艺流程有:A/O工艺,A2/O或A/O2工艺,物化+A/O工艺,AO/物化工艺,物化+A/O+物化工艺等五种。
A/O工艺一般先采用厌氧法对印染浅水进行水解酸化反应,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使难降解物质变为小分子物质后,再通过好氧反应继续降解。如,“ABR水解/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印染废水”《中国给水排水,2005,21(10):52~54》。
A2/O或A/O2工艺:在传统A/O工艺中,再添加一级厌氧或好氧处理,加强对有机物的去除。
物化+A/O工艺:采取先物化再生化的处理工艺,混凝等物化反应后可使废水降到生化处理所需要的PH值范围,避免了先生化、后物化工艺处理时,需加酸/碱调节PH值的情况。如,“混凝沉淀——曝气生物流池——纳米材料复合膜技术在印染废水回用处理中的应用”《水处理技术,2007,32(7):58~60》。
A/O+物化工艺:印染废水处理采用先生化后物化的处理能降低药剂投加量,从而降低运行费用,适用于废水PH适中不需预先调节PH的印染废水。
物化+A/O+物化工艺:在生化处理前后进行物化强化处理,可保证废水出水达标。适用于污染物浓度高且排水标准要求高的印染废水处理,或需进行废水回用的处理。
废水生化处理步骤中的关键是污泥中的微生物问题,它涉及微生物种类、浓度、活性以及微生物的繁殖、变异等相关因素。中国专利文献CN1686862(改良型交替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及其装置)、CN101045581(污泥自回流好氧生物处理装置)、CN1255341C(一种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结合的生物脱氮除磷处理方法)、CN1412133等均涉及生物法中活性污泥回流技术,它们各有其特点,但也存在技术不够成熟,对含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质、水质复杂、冲击负荷高的高浓度印染废水难以适应,导致不能达标排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主要采用生物法处理高浓度、含难降解大分子、冲击负荷高的印染废水的多级回流负荷控制生物法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一个特定的印染废水处理流程中,包括絮凝沉淀、中和等前处理工序;以及二沉池、气浮池等后处理工序;而一套根据多级回流负荷控制生物法工艺设计理论设计的一体化生物池,作为处理印染废水的主体工序位于前述所说的前处理和后处理工序中间。
由前处理工序来的工业废水进入一体化生物池,该一体化池为多级生物处理池的集合,一共分为三阶段,每一阶段有三级,一共九级,每一级容量相同;
废水先进入第一阶段,其第一、第二级为接触厌氧池,池内填充有用以提高生物处理负荷的高密度填料;前两级池作为初步分解、降解污染物的主要工段;第三级为中间沉淀池,池底部配备有穿孔管曝气,也起着兼氧的作用;上面每一级底部都通过机械泵对污泥进行抽取,污泥既可以回流到前面的前处理工序的沉淀设施,也可以送到储泥池后再进行脱水处理;
废水自流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为好氧曝气阶段,其第一、第二级为接触氧化池,两池中填充有不同类别、不同密度的填料,用以控制提高其生物处理负荷;该两级池为降低污染物的主要工段;第三级为间隙曝气池,底部配备了穿孔管曝气,曝气强度比前两级小,不曝气时作为中间沉淀池,本阶段微生物活性较高,处理负荷较高,主要用于处理易降解污染物,本阶段各级池内污泥可以回流到前面的所有各级生物处理池;
经过前两阶段生物处理后,废水进入第三阶段,第三阶段由两级接触氧化池和一级曝气沉淀池组成;针对难降解有机物,该两级接触氧化池中,通过投加基本营养物的方式,结合接触氧化法以维持高浓度微生物而不致使污泥膨胀,使处于“饥饿”状态的微生物处于生长过程的内源呼吸期,最后一级曝气沉淀池的主要功能为预沉淀,也可通过池内的曝气装置进行曝气;本阶段各级池内的污泥可以回流到前面所有的各级生物处理池内。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工艺的配套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级回流负荷控制生物法工艺的配套设备,包括,前处理设备系统、一体化生物池和后处理设备系统,前处理设备由顺次串联的格栅间、调节池、混合搅拌池、反应池、初沉池以及中和池组成;前处理工序后接一体化生物池,该一体化生物池为九级生物处理池集合而成,相邻两个池之间共用一个池壁,该一体化池分为三阶段,每一阶段三级,一共九级,每一级容积相同,第一阶段的第一级、第二级为接触厌氧池,池内装有高密度填料,第三级为中间沉淀池,池内底部配备有用于曝气的穿孔管;第二阶段的第一级、第二级为接触氧化池,两池内装填有不同类别、不同密度的填料,第三级为间隙曝气池,池内底部配备有用于曝气的穿孔管,曝气强度比前两级小,不曝气时作为中间沉淀池;第三阶段第一级、第二级为另需投加基本营养物的接触氧化池,第三级为曝气沉淀池,池内底部配置有用于曝气的穿孔管,不曝气时作为沉淀池使用;还具有污泥回流负荷控制系统:上述九级生物处理池的顶部均设置有污泥回流管,每一回流管上设有控制阀,所有回流管经污泥回流总管连通,第二、第三阶段的六个池均设置有排泥管,每一排泥管上设置有控制阀,且所有排泥管经泵与污泥回流总管连通;第一阶段的三个池均设有排泥管,每一排泥管上设有控制阀,且三个池的排泥管经一排泥总管连通,排泥总管经阀门与调节池连通以及与储泥池连通。
本发明多级回流负荷控制生物法主要针对含大分子难降解污染物的工业废水的生化法去除,其特点如下:
1、污泥多级回流是本方法的关键,该法实质为通过对活性污泥的有效控制,尽量使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的活性保持在最佳;针对不同种类的污染物,控制微生物在对数增殖期、减速增殖期、内源呼吸期等不同时期对其进行有效降解。每一级曝气池都有独立的回流设施,且回流设施能实现所有曝气池间污泥的相互回流和调节补充,其目的是为了使活性污泥的作用最大化。
2、负荷控制实际上是污泥回流的目的,通过污泥有效回流,控制各池子内F/M(污泥负荷)值和污泥龄θc,从而实现对该池处理负荷的控制,对提高处理效率有很大作用。
3、本工艺融合了模块化设计的理念,即每一级曝气池容积基本一样,只是里面的曝气方式、曝气量、填充物、以及活性污泥浓度等不同,并且可以根据所处理水的水质特点进行灵活配置,灵活组合。曝气池为多级,一般至少3级以上。
4、创新性引入专性菌饥饿培养法概念。在印染废水处理的后段,普通易降解污染物已经差不多消耗殆尽,只剩下一些难降解污染物,对这部分污染物采用饥饿法培养专性菌处理:用大量的活性污泥富集于处理池内,人为的提高微生物浓度,并投加最低保证营养物(煮熟的面粉、氮肥、磷肥100∶5∶1),维持基本生长繁殖需要;逼迫微生物进行变异和进化,最后变异为以废水中难降解物质为食物的专性菌,从而达到降解的目的,我们称之为专性菌饥饿培养法。该法中试时效果较好,处理池内污泥浓度很高,半小时沉降比达到80%以上,而污泥性状非常好,没有出现膨胀、翻泥、析磷等现象;而经过检测,废水中的难降解物质PVA在这里得到了有效处理,降解率达到了70%以上。
5、快速反应理念:当出现高负荷冲击,导致系统恶化,某池需要调整的时候,该污泥配用系统将能做到快速反应,对受冲击曝气池进行调整,做到迅速提高或降低任何一级曝气池的处理负荷及能力。
6、该工艺由于引入模块化设计理念,每一级曝气池容积大小基本一样,所以,处理设施一般以一体化池的形式出现,占地小,施工方便,建设费用并不比其他工艺多。
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在后续具体实施方式部分加以进一步阐述。
附图说明
图1图2是本发明的配套设施设备工艺流程图(图1中A点与图2中A点相接);
图3是图1图2中所示污泥多级回流负荷控制系统亦即一体化生物池(图1
图2中虚线框内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图3所示系统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一体化生物池的俯视图;
图5图6图7图8分别是图4一体化池沿I-I线、II-II线、III-III线、IV-IV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图3示出,多级回流负荷控制生物法工艺配套设备包括:絮凝沉淀、中和等前处理工序;一体化生物池;以及二沉、气浮等后处理工序。由前处理工序来的工业废水进入一体化生物池,该一体化生物池为多级生物处理池的集合,一共分为三阶段,每一阶段有三级,一共九级,每一级容积相同、且尺寸相同;
废水先进入第一阶段,其第一、第二级为接触厌氧池1、2(也叫水解酸化池),池内填充有用以提高生物处理负荷的高密度填料;用以提高其生物处理负荷;废水中的微生物附着在填料上,形成厌氧生物膜,微生物浓度很高,前两级池为初步分解、降解污染物的主要工段;第三级为中间沉淀池3,底部配备了穿孔管曝气,也起着兼氧的作用,每一级底部都有机械泵对污泥进行抽取,污泥既可以回流到前面的预处理沉淀设施,如,回流到调节池,起到对调节池进行改性的作用,也可以回流到初沉池,起到絮凝沉淀作用,也可以送到储泥池302进行脱水处理。
废水自流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为好氧曝气阶段,其第一、第二级为接触氧化池4、5,该池中填充了不同类别、不同密度的填料,用以控制提高其生物处理负荷;废水中的微生物附着在填料上,形成好氧生物膜,生物膜里面的微生物浓度很高,对污染物处理效率也很高,该两级池为降低污染物的主要工段;第三级为间隙曝气池6,底部配备了穿孔管曝气,曝气强度比前两级小,不曝气时作为中间沉淀池,便于污泥沉淀收集;收集后的污泥回流入前面的各级生物处理池,由于活性污泥生长迅速,容易成型,被回流到前面接触氧化池后更容易生成生物膜,加快了生物膜的更新换代,有效补充定期脱落的生物膜,缩短了由于生物膜脱落而造成的污染物削减能力骤然下降的真空期;该阶段微生物活性较高,处理负荷较高,主要用于处理易降解污染物,该阶段污泥可以回流到所有各级生物处理池;
经过前两阶段生物处理后,废水进入第三阶段,第三阶段由两级接触氧化池7、8和一级曝气沉淀池9组成。该两级接触氧化法与前一阶段接触氧化池有很大不同,其所针对的污染物类型明显不同,是针对难降解有机物。在该接触氧化池中,通过投加基本营养物(如氮、磷等)的方式,结合接触氧化法可维持高浓度微生物而污泥不膨胀的特点,维持了大量微生物,而这些微生物由于得不到足够的食物(有机物)作为营养,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我们称之为“饥饿控制法”,就是使微生物进行变异,使其不再以易降解小分子有机物为食品,而是以难降解大分子有机物为食物,如聚乙烯醇等,换句话说,就是培养专性菌。微生物的生长期处于第三阶段:内源呼吸期,处于内源呼吸期的微生物,其活性潜力最强,吸附能力也强;而经过前面数级生化处理后的工业废水中已经基本没有易降解小分子有机物,只剩下难降解大分子有机物,由此迫使处于内源呼吸期的微生物进行变异,以难降解大分子有机物作为食物;经过一段时间驯化后,该两级接触氧化池中的微生物将被驯化成适合于该类工业废水的专性菌(所谓专性菌其实就是针对该类工业废水中难降解物质的微生物,而其余易降解物质都可以通过普通生物法降解)。而该种专性菌有别于实验室培育出来的专性菌,具有生命力强、费用低、有自我复制功能、环境适应性强的特点。通过该两级接触氧化池处理后的工业废水能够达到污染物排放的更高标准。最后一级曝气沉淀池中设置有简单的曝气装置,其主要功能为预沉淀,也可通过池内的曝气装置进行曝气;本阶段各级池内的污泥可以回流到前面所有的各级生物处理池内。该池中沉淀下来的污泥有别于二沉池沉淀的污泥,因为设置了曝气装置,可以进行曝气,对沉淀污泥中微生物进行激活,然后回流至前面各级生物处理池,能够让微生物成长尽快进入对数增殖期,减少前面曝气池中活性污泥的生成时间(图1图2中风机房305)。
前处理工序中,工业废水经格栅间101处理后进入调节池102,然后采用潜水泵,从调节池打入混合搅拌池103,同时,从高位槽来的絮凝剂加入到混合搅拌池内工业废水中,再进入到反应池104中进行聚凝反应,随后从反应池底部流出,从初沉池底部流入,进入到初沉池105中进行初步沉淀,初沉池的清液再进入中和池106内,进行加酸中和,达到要求的pH值。
后处理工序中,经最后一级曝气沉淀池9出来的废水进入二沉池201中沉淀处理,二沉池中上部的清液经浅层气浮机202进行气浮处理后达标排放。
二沉池201中污泥由泵从池底抽出送至污泥回流池301,污泥回流池301内的污泥经泵由管路分别送至第一段第一级接触厌氧池1、第二段第一级接触氧化池4,以及第三段第一级接触氧化池7中,并由管路上阀门控制污泥的输入。
调节池102、反应池104、初沉池105、曝气沉淀池9以及浅层气浮机202内污泥由其底部分别经管线由阀门控制自流入储泥池302储存,储泥池302的上清液经管线、阀门控制送入调节池102,储泥板302内污泥经泵从池底抽出,经污泥脱水机303脱水后成泥饼外运处理。
图4示出,多级回流负荷控制生物法工艺的配套设施设备还包括前处理设备和后处理设备,前处理设备由顺次串联的格栅间101、调节池102、混合搅拌池103、反应池104、初沉池105以及中和池106组成,还具有与中和池连接的多级生物处理设备:为九级生物处理池集合的一体化生物池,相邻两个池之间共用一个池壁,该池分为三阶段,每一阶段三级,一共九级,每一级容积相同,第一阶段的第一级、第二级为接触厌氧池1、2,池内装有高密度填料,第三级为中间沉淀池3,池内底部配备有用于曝气的穿孔管;第二阶段的第一级、第二级为接触氧化池4、5,两池内装填有不同类别、不同密度的填料,第三级为间隙曝气池6,池内底部配备有用于曝气的穿孔管,曝气强度比前两级小,不曝气时作为中间沉淀池;第三阶段第一级、第二级为另需投加基本营养物的接触氧化池7、8,第三级为曝气沉淀池9,池内底部配置有用于曝气的穿孔管,不曝气时作为沉淀池使用。
该一体化生物池具有关键的污泥回流负荷控制系统:第一、第二、第三阶段的9个池均设置有排泥管,每一排泥管上设置有控制阀,且所有排泥管11、11a、11b经泵与排泥总管1A连通(见图4);上述九级生物处理池的顶部均设置有污泥回流管,每一池的污泥回流管上有控制阀,所有污泥回流管10、10a、10b与排泥总管1A连通。这就做到了排泥和回流污泥在一个系统中,污泥可以回流到本系统中的任一个生物池内。排泥总管经阀门与调节池102连通、与储泥池302连通以及与污泥回流池301连通。
图4~图8中,九级生物处理池中,每池的排泥管的排泥口位于池底、且在池的进水口的远端,每池的污泥回流管的回流口位于池顶、且在池的进水口的近端。
一体化池的外周池壁围合为一个长方形,并由纵向、横向各两个隔板将其分隔为九个池体,第一排池体从左向右为第一阶段的第一、二、三级池1、2、3,第二排池体从右向左为第二阶段的第四、五、六级池4、5、6,第三排池体从左向右为第三阶段的第七、八、九级池7、8、9,且纵向隔板在水流方向上构成上、下错位的折流板;池1的前部设置有矩形水渠1a,水渠1a上设有进水口,池1前端板上设有与水渠连通的进口阀;池3的后部以及池4的前部设有矩形水渠2a,池3后端板上设有出口阀,池4前端板上设有进口阀;池6的后部以及池7的前部设有矩形水渠3a,池6后端板上设有出口阀,池7前端板上设有进口阀;池9后部设有矩形水渠4a,池9后端板上设有出口阀,水渠4a上设有出水口(参见图4~8)。
后处理系统由二沉池201和浅层气浮机202组成;二沉池的进水口经管道和阀门与曝气沉淀池9的出水口连接,二沉池的出水口经管道和阀门与浅层气浮机的进水口连接;二沉池底部排泥口经管道和泵与污泥回流池301连通,污泥回流池的进口经管道、阀门和泵与污泥回流总管连通。污泥回流池的污泥经管道和泵被输送回流到一体化生物池。
调节池102、反应池104、初沉池105的底部排泥口以及一体化生物池的污泥多级回流系统,分别经管道和阀门与储泥池302连通;储泥池302与污泥脱水机303连通,污泥由泵输送到污泥脱水机303,经脱水处理后的泥饼被螺旋输送机输送到高位泥斗304进行贮存,等堆积到一定数量后,由汽车外运填埋处理。
关于本发明多级回流负荷控制生物法工艺操作说明:
该工艺与其他单一工艺相比较,最大的不同是污泥多级回流系统的操作。由于该污泥系统要保证后续曝气池污泥能回流到前面所有各级曝气池,同时还要保证能输送到污泥处理系统,做到多功能融于一体;所以污泥多级回流系统在操作上比较繁琐;但是现代化工业程控系统已经能完全应用于污水处理,从技术层面上来说,污泥多级回流系统操作繁琐的问题可以很方便的解决,目前即使是简单的PLC都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只是在阀门和操作控制系统的投入比一般单一工艺多,与此同时,对操作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与本发明的前处理设备和后处理设备并不局限于本案中的具体实例。根据废水情况以及处理后的水质要求,相应有不同的组合方式供选择,还可采用现有其它的废水处理单元操作及设备以作配套。

Claims (10)

1.一种多级回流负荷控制生物法工艺,包括絮凝沉淀、pH值调节等前处理工序,以及二沉等后处理工序,其特征是:由所述前处理工序来的工业废水进入一体化池,该一体化池为多级生物处理池的集合,一共分为三阶段,每一阶段有三级,一共九级,每一级容量相同;
废水先进入第一阶段,其第一、第二级为第一段第一级接触厌氧池(1)、第一段第二级接触厌氧池(2),池内填充有用以提高生物处理负荷的高密度填料;前两级池作为初步分解、降解污染物的主要工段;第三级为中间沉淀池(3),池底部配备有穿孔管曝气,也起着兼氧的作用;上面每一级底部都通过机械泵对污泥进行抽取,污泥回流到前面的前处理工序的沉淀设施,或送到储泥池(302)后再进行脱水处理;
废水自流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为好氧曝气阶段,其第一、第二级为第二段第一级接触氧化池(4)、第二段第二级接触氧化池(5),两池中填充有不同类别、不同密度的填料,用以控制提高其生物处理负荷;该两级池为降低污染物的主要工段;第三级为间隙曝气池(6),底部配备了穿孔管曝气,曝气强度比前两级小,不曝气时作为中间沉淀池,本阶段微生物活性较高,处理负荷较高,主要用于处理易降解污染物,本阶段各级池内污泥回流到前面的所有各级生物处理池;
经过前两阶段生物处理后,废水进入第三阶段,第三阶段由第三段第一级接触氧化池(7)、第三段第二级接触氧化池(8)和一级曝气沉淀池(9)组成;针对难降解有机物,该两级接触氧化池中,通过投加基本营养物的方式,结合接触氧化法以维持高浓度微生物而不致使污泥膨胀,使处于“饥饿”状态的微生物处于生长过程的内源呼吸期,最后一级曝气沉淀池的主要功能为预沉淀,或通过池内的曝气装置进行曝气;本阶段各级池内的污泥回流到前面所有的各级生物处理池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级回流负荷控制生物法工艺,其特征是:所述前处理工序中,工业废水经格栅间(101)处理后进入调节池(102),然后采用潜水泵,从调节池打入混合搅拌池(103),同时,从高位槽来的絮凝剂加入到混合搅拌池内工业废水中,再进入到反应池(104)中进行聚凝反应,随后从反应池底部流出,从初沉池底部流入,进入到初沉池(105)中进行初步沉淀,初沉池的清液再进入中和池(106)内,进行加酸中和,达到要求的pH值;第一段第一级接触厌氧池(1)、第一段第二级接触厌氧池(2)和中间沉淀池(3)内污泥回流到调节池(1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多级回流负荷控制生物法工艺,其特征是:所述后处理工序中,经最后一级曝气沉淀池(9)出来的废水进入二沉池(201)中沉淀处理,二沉池中上部的清液经浅层气浮机(202)进行气浮处理后达标排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多级回流负荷控制生物法工艺,其特征是:所述二沉池(201)中污泥由泵从池底抽出送至污泥回流池(301),污泥回流池(301)内的污泥经泵由管路分别送至第一段第一级接触厌氧池(1)、第二段第一级接触氧化池(4),以及第三段第一级接触氧化池(7)中,并由管路上阀门控制污泥的输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多级回流负荷控制生物法工艺,其特征是:所述调节池(102)、反应池(104)、初沉池(105)、曝气沉淀池(9)以及浅层气浮机(202)内污泥由其底部分别经管线由阀门控制自流入储泥池(302)储存,储泥池(302)的上清液经管线、阀门控制送入调节池(102),储泥池(302)内污泥经泵从池底抽出,经脱水机(303)脱水后、泥渣外运处理。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级回流负荷控制生物法工艺的配套设备,包括,前处理设备和后处理设备,其特征是:还具有多级生物处理设备:由九级生物处理池集合的一体化池,相邻两个池之间共用一个池壁,该一体化池分为三阶段,每一阶段三级,一共九级,每一级容积相同,第一阶段的第一级、第二级为第一段第一级接触厌氧池(1)、第一段第二级接触厌氧池(2),池内装有高密度填料,第三级为中间沉淀池(3),池内底部配备有用于曝气的穿孔管;第二阶段的第一级、第二级为第二段第一级接触氧化池(4)、第二段第二级接触氧化池(5),两池内装填有不同类别、不同密度的填料,第三级为间隙曝气池(6),池内底部配备有用于曝气的穿孔管,曝气强度比前两级小,不曝气时作为中间沉淀池;第三阶段第一级、第二级为另需投加基本营养物的第三段第一级接触氧化池(7)、第三段第二级接触氧化池(8),第三级为曝气沉淀池(9),池内底部配置有用于曝气的穿孔管,不曝气时作为沉淀池使用;还具有污泥回流负荷控制系统:上述九级生物处理池的顶部均设置有污泥回流管,每一回流管上设有控制阀,所有回流管与排泥总管(1A)连通,九级生物处理池均设置有排泥管,每一排泥管上设置有控制阀,且所有排泥管经泵与排泥总管(1A)连通;排泥总管经阀门与前处理设备和后处理设备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多级回流负荷控制生物法工艺的配套设备,其特征是:所述九级生物处理池中,每池的排泥管的排泥口位于池底、且在池的进水口的远端,每池的污泥回流管的回流口位于池顶、且在池的进水口的近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多级回流负荷控制生物法工艺的配套设备,其特征是:所述一体化池的外周池壁围合为一个长方形,并由纵向、横向各两个隔板将其分隔为九个池体,第一排池体从左向右为第一段第一级接触厌氧池(1)、第一段第二级接触厌氧池(2)和中间沉淀池(3),第二排池体从右向左为第二段第一级接触氧化池(4)、第二段第二级接触氧化池(5)和间歇曝气池(6),第三排池体从左向右为第三段第一级接触氧化池(7)、第三段第二级接触氧化池(8)和曝气沉淀池(9),且纵向隔板在水流方向上构成上、下错位的折流板;第一段第一级接触厌氧池(1)的前部设置有矩形水渠一(1a),矩形水渠一(1a)上设有进水口,第一段第一级接触厌氧池(1)前端板上设有与水渠连通的进口阀;中间沉淀池(3)的后部以及第二段第一级接触氧化池(4)的前部设有矩形水渠二(2a),中间沉淀池(3)后端板上设有出口阀,第二段第一级接触氧化池(4)前端板上设有进口阀;间歇曝气池(6)的后部以及第三段第一级接触氧化池(7)的前部设有矩形水渠三(3a),间歇曝气池(6)后端板上设有出口阀,第三段第一级接触氧化池(7)前端板上设有进口阀;曝气沉淀池(9)后部设有矩形水渠四(4a),曝气沉淀池(9)后端板上设有出口阀,矩形水渠四(4a)上设有出水口。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权利要求所述多级回流负荷控制生物法工艺的配套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前处理设备由顺次串联的格栅间(101)、调节池(102)、混合搅拌池(103)、反应池(104)、初沉池(105)以及中和池(106)组成,后处理设备由二沉池(201)和浅层气浮机(202)组成;二沉池的进水口经管道和阀门与曝气沉淀池(9)的出水口连接,二沉池的出水口经管道和阀门与浅层气浮机的进水口连接;还具有污泥回流池(301);二沉池底部排泥口经管道和泵与污泥回流池(301)连通,污泥回流池的出口经管道、阀门和泵与排泥总管(1A)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多级回流负荷控制生物法工艺的配套设备,其特征是:还具有储泥池(302);调节池(102)以及反应池(104)的底部排泥口分别经管道和阀门与储泥池连通,生物处理池的排泥总管(1A)经阀门与储泥池连通。
CN2008100454653A 2008-07-04 2008-07-04 多级回流负荷控制生物法工艺及配套设备 Active CN1013020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454653A CN101302068B (zh) 2008-07-04 2008-07-04 多级回流负荷控制生物法工艺及配套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454653A CN101302068B (zh) 2008-07-04 2008-07-04 多级回流负荷控制生物法工艺及配套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02068A CN101302068A (zh) 2008-11-12
CN101302068B true CN101302068B (zh) 2010-06-02

Family

ID=40112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454653A Active CN101302068B (zh) 2008-07-04 2008-07-04 多级回流负荷控制生物法工艺及配套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020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G165176A1 (en) * 2009-03-10 2011-01-28 Believe In Hope Pte Ltd Water treat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2107992B (zh) * 2010-12-31 2012-10-03 夏旭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CN102153242A (zh) * 2011-04-27 2011-08-17 常州市宣塘豆制品市场有限公司 污水处理工艺及污水处理机构
CN104478159B (zh) * 2014-11-20 2016-01-06 湘潭大学 一种甲酸钠法保险粉废水处理的方法
CN104496024A (zh) * 2014-11-28 2015-04-08 中油辽河工程有限公司 动态多级a-o综合生化池
CN104609665A (zh) * 2015-01-21 2015-05-13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草甘膦生产废水处理集成化工艺
CN109607826A (zh) * 2019-01-16 2019-04-12 南京理工大学 臭氧工艺中急性生物毒性的生物去除方法
CN111115949A (zh) * 2019-12-19 2020-05-08 苏州首创嘉净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于村镇污水与养殖废水混合的处理设备
CN111072223A (zh) * 2019-12-20 2020-04-28 深圳市中环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生化综合好氧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11762876B (zh) * 2020-07-13 2021-11-16 南京大学 一种去除水中有机微污染物的方法与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6946U (zh) * 1988-09-14 1989-05-03 赵玉龙 高浓度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CN101041537A (zh) * 2007-04-28 2007-09-26 黄继国 一种适合缺水地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CN201245530Y (zh) * 2008-07-04 2009-05-27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多级回流负荷控制生物法工艺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6946U (zh) * 1988-09-14 1989-05-03 赵玉龙 高浓度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CN101041537A (zh) * 2007-04-28 2007-09-26 黄继国 一种适合缺水地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CN201245530Y (zh) * 2008-07-04 2009-05-27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多级回流负荷控制生物法工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02068A (zh) 2008-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02068B (zh) 多级回流负荷控制生物法工艺及配套设备
CN100406398C (zh) 序批式气升环流废水生物处理工艺
CN201033757Y (zh) 一种用于果汁废水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01062224Y (zh) 一种用于精制棉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03683215U (zh) 适用于染整废水处理的强化循环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
EP125946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stainable treatment of municipal and industrial wastewater
CN114315037B (zh) 一种外加电场的倒置a2/o-gdmbr一体化村镇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12794596A (zh) 一种泥水分离式的污泥厌氧消化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4644434B (zh) 一种自适应水质变化的污水低碳生物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14685014A (zh) 一种畜禽养殖废水处理循环系统
CN112390467B (zh) 一种养殖废水净化处理系统及工艺
CN101885561A (zh) 一种重组装饰材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
CN102923856A (zh) 一种1,4-丁二醇化工废水的厌氧反应装置及处理方法
CN202063797U (zh) 一种高浓度印染废水的处理系统
CN202400930U (zh) 一种低污泥产率的印染废水处理系统
CN205061690U (zh) 一种厌氧-好氧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01245530Y (zh) 多级回流负荷控制生物法工艺设备
CN111252994A (zh) 一种食用菌废水处理方法
CN108609812A (zh) 一种有机废水处理方法
CN212222760U (zh) 啤酒废水处理系统
CN211644769U (zh) Mbr污水处理系统
CN210340470U (zh) 一种新型的曝气生物滤池
CN210176666U (zh) 一种生活垃圾渗滤液高效处理一体机
CN208857092U (zh) 一种有机废水处理系统
CN111285557A (zh) 畜禽养殖废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ICH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ENGINE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ICHUAN PROV. RESEARCH INST.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ffective date: 2011060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610041 NO. 18, SECTION 4 OF RENMIN SOUTH ROAD,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TO: 610041 2-4/F, COLLEGE ADMINISTRATIVE OFFICE BUILDING, AFFILIATED NO. 10, NO. 18, SECTION 4 OF RENMIN SOUTH ROAD, WUHOU DISTRICT,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602

Address after: 610041, No. four, 18 South Renmin Road, Chengdu, Wuhou District, attached to the 2-4 floor of the administrative building of No. 10 hospital, Sichuan

Patentee after: Sich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610041 No. four, South Renmin Road, Sichuan, Chengdu province 18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