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40470U - 一种新型的曝气生物滤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的曝气生物滤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40470U
CN210340470U CN201920780440.1U CN201920780440U CN210340470U CN 210340470 U CN210340470 U CN 210340470U CN 201920780440 U CN201920780440 U CN 201920780440U CN 210340470 U CN210340470 U CN 2103404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one
water
aerobic
anaerobic zone
anaerob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8044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红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tan Jianyuan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78044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404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404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404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曝气生物滤池,该技术方案围绕池体的内部结构及污水流转模式进行了创新性改进。具体来看,增设了前厌氧区,通过帘式填料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加以拦截,使进入好氧区的污水中固体杂质减少,从而可减少好氧区的反吹洗频率;位于后厌氧区中的帘式填料,表面形成微生物薄膜,可进一步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从而保证出水的澄清。前厌氧区、好氧区、后厌氧区三者依次连通,前厌氧区采用管道底部进水,经过填料后顶部出水;好氧池通过泵底部进水,经过长柄滤头通过载体层后顶部出水;后厌氧区通过管道底部进水,经过填料后顶部出水。污水在反应池内折流行进,最大化的与附着于填料和载体上的微生物接触,保证污染物的彻底降解。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的曝气生物滤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曝气生物滤池。
背景技术
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简称BAF),是一种采用颗粒滤料固定生物膜的好氧或厌氧生物反应器,该工艺集生物接触氧化与悬浮物滤床截留功能于一体,可实现对污水中污染物的高效清除,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污水处理新技术。曝气生物滤池为半封闭或全封闭构筑物,因而其生化反应受外界温度影响较小,所以适用区域范围较广。但现有的曝气生物滤池中滤料容易受到水利负荷冲击而导致滤料粉碎、流失,且高有机负荷时滤料易于结团而发生堵塞;另外,采用上流式进水的方式,不可避免的会将污水中的悬浮物截留在滤池底部,运行时间长了会导致滤头堵塞,影响配水及反冲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的曝气生物滤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曝气生物滤池的污水处理效率有待提升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在常规曝气生物滤池中,容易发生滤料粉碎、流失或堵塞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再一技术问题是在常规曝气生物滤池中,污水的流转方式易导致悬浮物被截留在池体底部、造成堵塞。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的曝气生物滤池,包括池体,前厌氧区,好氧区,后厌氧区,第一帘式填料,进水管,第一输水管,支撑架,卵石垫层,火山石滤料,微生物载体,曝气管,第二帘式填料,第二输水管,其中池体包括相互间隔的前厌氧区,好氧区和后厌氧区,其中前厌氧区和后厌氧区分别位于好氧区的两侧;在前厌氧区中连接有第一帘式填料,进水管的末端伸入至前厌氧区中、位于第一帘式填料下方的位置;前厌氧区与好氧区通过第一输水管连通,所述第一输水管的入口端位于前厌氧区的上部,所述第一输水管的出口端位于好氧区的下部,在第一输水管上连接有液泵;在好氧区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架,在支撑架上、自下而上依次连接有卵石垫层、火山石滤料、微生物载体,在好氧区的底部连接有曝气管;在后厌氧区中连接有第二帘式填料,好氧区与后厌氧区通过第二输水管连通,所述第二输水管的入口端位于好氧区的上部,所述第二输水管的出口端伸入至后厌氧区中、位于第二帘式填料下方的位置。
作为优选,还包括挑檐,所述挑檐位于好氧区的内壁处。
作为优选,在前厌氧区和后厌氧区中均连接有表面穿孔的排泥管。
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一输水管的出口端连接有长柄滤头。
作为优选,在第一帘式填料和第二帘式填料的表面附着有微生物薄膜。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池体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其划分为相互间隔的前厌氧区、好氧区、后厌氧区三部分,水流依次流经前厌氧区、好氧区、后厌氧区,均采用下进上出的折流模式;前厌氧区中设有第一帘式填料用于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加以拦截,从而使进入好氧区的污水中固体杂质减少,因而可减少好氧区的反吹洗频率;进水管用于将待处理的污水先输入至前厌氧区中、位于第一帘式填料下方的位置;第一输水管用于将前厌氧区上部的污水泵入好氧区的下部,这一过程是通过液泵驱动实现的;支撑架用于承载卵石垫层、火山石滤料、微生物载体,三者共同构成好氧区的滤料层,其中火山石滤料和微生物载体均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较大的比表面积、较高的表面粗糙度更有利于微生物的固着。粗糙表面比光滑表面具有更厚的层流边界层,能提供良好的静态水力学环境从而避免水流剪切力对附着微生物增长的不利影响,同时也使污水中的污染物在载体附近集聚,增强了微生物与污染物之间的传质,提高了污染物降解反应速度;位于池底的曝气管又称为反冲洗穿孔曝气管,可通过曝气来实现反吹洗功能;第二帘式填料位于后厌氧区中,表面形成微生物薄膜,可进一步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从而保证了出水的澄清透明;第二输水管通过溢流作用将好氧区上部的水输送至后厌氧区中、位于第二帘式填料下方的位置。
前厌氧区采用管道底部进水,经过填料后顶部出水;好氧区通过泵底部进水,经过长柄滤头通过载体层后顶部出水;后厌氧区通过管道底部进水,经过填料后顶部出水。污水在反应池内折流行进,最大化的与附着于填料和载体上的微生物接触,保证污染物的彻底降解。在此基础上,可于前厌氧区和后厌氧区底部增设排泥管,用于将从帘式填料上脱落的生物膜加以排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曝气生物滤池,该技术方案围绕池体的内部结构及污水流转模式进行了创新性改进。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增设了前厌氧区,通过帘式填料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加以拦截,使进入好氧区的污水中固体杂质减少,从而可减少好氧区的反吹洗频率;位于后厌氧区中的帘式填料,表面形成微生物薄膜,可进一步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从而保证了出水的澄清透明。前厌氧区、好氧区、后厌氧区三者依次连通,前厌氧区采用管道底部进水,经过填料后顶部出水;好氧池通过泵底部进水,经过长柄滤头通过载体层后顶部出水;后厌氧区通过管道底部进水,经过填料后顶部出水。污水在反应池内折流行进,最大化的与附着于填料和载体上的微生物接触,保证污染物的彻底降解。依托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将EMO复合菌微生物技术和专有微生物载体固定技术应用于其中,实现更好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内部结构图;图中,第一输水管未画出,特此说明。
图2是本实用新型从俯视视角观察的结构简图。
图中:
1、池体 2、前厌氧区 3、好氧区 4、后厌氧区
5、第一帘式填料 6、进水管 7、支撑架 8、卵石垫层
9、火山石滤料 10、微生物载体 11、曝气管 12、第二帘式填料
13、第二输水管 14、挑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一种新型的曝气生物滤池,如图1、图2所示,包括池体1,前厌氧区2,好氧区3,后厌氧区4,第一帘式填料5,进水管6,第一输水管,支撑架7,卵石垫层8,火山石滤料9,微生物载体10,曝气管11,第二帘式填料12,第二输水管13,其中池体1包括相互间隔的前厌氧区2,好氧区3和后厌氧区4,其中前厌氧区2和后厌氧区4分别位于好氧区3的两侧;在前厌氧区2中连接有第一帘式填料5,进水管6的末端伸入至前厌氧区2中、位于第一帘式填料5下方的位置;前厌氧区2与好氧区3通过第一输水管连通,所述第一输水管的入口端位于前厌氧区2的上部,所述第一输水管的出口端位于好氧区3的下部,在第一输水管上连接有液泵;在好氧区3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架7,在支撑架7上、自下而上依次连接有卵石垫层8、火山石滤料9、微生物载体10,在好氧区3的底部连接有曝气管11;在后厌氧区4中连接有第二帘式填料12,好氧区3与后厌氧区4通过第二输水管13连通,所述第二输水管13的入口端位于好氧区3的上部,所述第二输水管13的出口端伸入至后厌氧区4中、位于第二帘式填料12下方的位置。还包括挑檐14,所述挑檐14位于好氧区3的内壁处。在前厌氧区2和后厌氧区4中均连接有表面穿孔的排泥管。在所述第一输水管的出口端连接有长柄滤头。在第一帘式填料5和第二帘式填料12的表面附着有微生物薄膜。
该装置的运行原理如下:池体1为本装置的主体结构,其划分为相互间隔的前厌氧区2、好氧区3、后厌氧区4三部分,水流依次流经前厌氧区2、好氧区3、后厌氧区4,均采用下进上出的折流模式;前厌氧区2中设有第一帘式填料5用于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加以拦截,从而使进入好氧区3的污水中固体杂质减少,因而可减少好氧区3的反吹洗频率;进水管6用于将待处理的污水先输入至前厌氧区2中、位于第一帘式填料5下方的位置;第一输水管用于将前厌氧区2上部的污水泵入好氧区3的下部,这一过程是通过液泵驱动实现的;支撑架7用于承载卵石垫层8、火山石滤料9、微生物载体10,三者共同构成好氧区3的滤料层,其中火山石滤料9和微生物载体10均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较大的比表面积、较高的表面粗糙度更有利于微生物的固着。粗糙表面比光滑表面具有更厚的层流边界层,能提供良好的静态水力学环境从而避免水流剪切力对附着微生物增长的不利影响,同时也使污水中的污染物在载体附近集聚,增强了微生物与污染物之间的传质,提高了污染物降解反应速度;位于池底的曝气管11又称为反冲洗穿孔曝气管,可通过曝气来实现反吹洗功能;第二帘式填料12位于后厌氧区4中,表面形成微生物薄膜,可进一步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从而保证了出水的澄清透明;第二输水管13通过溢流作用将好氧区3上部的水输送至后厌氧区4中、位于第二帘式填料12下方的位置。
前厌氧区2采用管道底部进水,经过填料后顶部出水;好氧区3通过泵底部进水,经过长柄滤头通过载体层后顶部出水;后厌氧区4通过管道底部进水,经过填料后顶部出水。污水在反应池内折流行进,最大化的与附着于填料和载体上的微生物接触,保证污染物的彻底降解。前厌氧区2和后厌氧区4底部设有排泥管,用于将从帘式填料上脱落的生物膜加以排出。
依托于本装置的结构,可采用EMO复合菌微生物技术进行水处理。
污水生物处理完全依靠微生物的作用来净化废水,因此在污水中微生物种类是否齐全(针对所要处理的污染物而言)、数量是否足够就成为最关键的条件。仅靠自发菌来处理不断合成的新的污染物是不可能的,要结合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来源,使其成为污水生物处理的核心内容。
EMO复合菌微生物技术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有如下诸多优点:(1)微生物的种类齐全,数量充足,使得极为复杂难处理的各类有机物的分解得以顺利完成。(2)微生物种类多,能适应有毒环境,又可分工合作,发挥全力,完成艰巨任务。(3)微生物分解力特强,故能消除臭味,减少固体量,而使污泥大幅降低,因此可以降低处理成本与操作难度。(4)脱色能力较物理化学法配套的传统生物法胜逾10倍。(5)处理能力与成果已打破甚多生物法的传统观念。以下表1示出了传统活性污泥法与EMO复合菌微生物技术的特点比较。
表1传统活性污泥法与EMO复合菌微生物技术的特点比较
传统的活性污泥法 EMO复合菌微生物技术
添加化学药剂量大,产生污泥甚多 无此问题
总体建设费相当大,占地广、设备复杂 无此问题
氮(氨氮)的去除率偏低 无此问题
微生物的数量、种类不全,CODcr去除率低 无此问题
毒性物质较多时,影响微生物的存活 无此问题
难分解的有机物去除困难 无此问题
必须供给大量的空气,耗用能源甚大 无此问题
常有污泥膨化问题发生 无此问题
高分解力微生物构成的分解链。各种微生物的分解力是不一样的,选择高分解力微生物种植在污水中,并构成生物链是EMO复合菌微生物技术的一大特点。其系统内丰富的高分解力的微生物使某些BOD/COD<0.3的难生化废水的生物处理得以实现,对高分解力微生物来说,废水的BOD的数值已不是传统生化概念。表2示出了两种处理方法对不同物质的抑制浓度界限。
表2两种处理方法对不同物质的抑制浓度界限
Figure BDA0002075035140000071
Figure BDA0002075035140000081
采用EMO复合菌微生物技术对国内环保界普遍认为的不可生化处理的废水进行了研究开发,其结果表明,如硝基苯废水、造纸黑液、高SO42-、Cl-含量的废水、颜料废水、染料废水、制酱废水、制药废水、农药废水、焦化废水、味精废水、糖精废水等等是完全可以采用EMO复合菌微生物技术进行处理的。
结合了专有微生物载体固定技术,专有微生物载体增加了微生物与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接触面积,又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同时专有微生物载体具有一定的比重,可以保证微生物量充足和专有微生物载体不流失。
污水先进入前厌氧区,厌氧区内布有帘式生物填料并投加EMO复合菌微生物,经驯化培养,厌氧区中将形成以水解酸化菌群和产碱杆菌群为主的微生物环境和微生态平衡。污水在厌氧区中与生长在载体上的菌体接触,水解菌首先将污水中的大分子不溶性有机物水解成小分子可溶性有机物,紧接着酸化菌将小分子可溶性有机物酸化为乙酸等低级脂肪酸,然后产碱杆菌利用污水中的H+为电子受体将低级脂肪酸转化为稳定的无机物质,实现对有机污染物的水解酸化。通过水力流动,污水中的有机物通过与微生物充分接触而得到去除。
污水通过厌氧区后,泵入好氧区,好氧区内设有布水系统,填充生物载体并投加EMO复合菌微生物,污水通过底部的长柄滤头布水后以升流的方式通过载体层,污水中的有机物通过与微生物充分接触而得到去除。好氧区还设有空气反洗系统和水反洗系统。
好氧区出水自流进入后厌氧区,厌氧区内布有帘式生物填料并投加EMO复合菌微生物,通过水力流动,污水中的有机物通过与微生物充分接触而得到去除。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新型的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前厌氧区(2),好氧区(3),后厌氧区(4),第一帘式填料(5),进水管(6),第一输水管,支撑架(7),卵石垫层(8),火山石滤料(9),微生物载体(10),曝气管(11),第二帘式填料(12),第二输水管(13),其中池体(1)包括相互间隔的前厌氧区(2),好氧区(3)和后厌氧区(4),其中前厌氧区(2)和后厌氧区(4)分别位于好氧区(3)的两侧;在前厌氧区(2)中连接有第一帘式填料(5),进水管(6)的末端伸入至前厌氧区(2)中、位于第一帘式填料(5)下方的位置;前厌氧区(2)与好氧区(3)通过第一输水管连通,所述第一输水管的入口端位于前厌氧区(2)的上部,所述第一输水管的出口端位于好氧区(3)的下部,在第一输水管上连接有液泵;在好氧区(3)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架(7),在支撑架(7)上、自下而上依次连接有卵石垫层(8)、火山石滤料(9)、微生物载体(10),在好氧区(3)的底部连接有曝气管(11);在后厌氧区(4)中连接有第二帘式填料(12),好氧区(3)与后厌氧区(4)通过第二输水管(13)连通,所述第二输水管(13)的入口端位于好氧区(3)的上部,所述第二输水管(13)的出口端伸入至后厌氧区(4)中、位于第二帘式填料(12)下方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挑檐(14),所述挑檐(14)位于好氧区(3)的内壁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在前厌氧区(2)和后厌氧区(4)中均连接有表面穿孔的排泥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输水管的出口端连接有长柄滤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帘式填料(5)和第二帘式填料(12)的表面附着有微生物薄膜。
CN201920780440.1U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新型的曝气生物滤池 Active CN2103404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80440.1U CN210340470U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新型的曝气生物滤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80440.1U CN210340470U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新型的曝气生物滤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40470U true CN210340470U (zh) 2020-04-17

Family

ID=70183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80440.1U Active CN210340470U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新型的曝气生物滤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404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45179A (zh) * 2022-11-29 2023-03-07 华夏碧水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高浓度硫酸盐废水的动态水解酸化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45179A (zh) * 2022-11-29 2023-03-07 华夏碧水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高浓度硫酸盐废水的动态水解酸化装置
CN115745179B (zh) * 2022-11-29 2024-02-20 华夏碧水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高浓度硫酸盐废水的动态水解酸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1776B (zh) 分段进水生物脱氮与污泥减量耦合生物反应器及其工艺
BR112012018986B1 (pt) Método para reduzir a produção de lodo em um processo de tratamento de águas residuais
CN101434444B (zh) 一种膜生物反应器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CN103043852B (zh) 污水处理工艺和装置
CN105621789A (zh) 一种基于微藻培养的沼液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3183447A (zh) 猪场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03382049B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及处理工艺
CN101402504A (zh) 无污泥污水处理系统
CN101157501A (zh) 城市污水污泥减量处理的蠕虫附着型生物床
CN101898850A (zh) 一种用于黄连素制药废水处理的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
CN101624253A (zh) 高效复合酶污水处理工艺及装置
CN111362406A (zh) 悬浮式太阳能一体化净水设备及净水方法
CN210340470U (zh) 一种新型的曝气生物滤池
CN201777960U (zh) 分段进水生物脱氮与污泥减量耦合生物反应器
CN208649040U (zh) 一种高浓度抗生素有机废水专有处理装置
CN103342438A (zh) 污水污泥处理系统
CN208071544U (zh) 一种铁路通讯系统生产废水处理系统
CN203360225U (zh) 污水污泥处理系统
CN108609812A (zh) 一种有机废水处理方法
CN115028267A (zh) 一种废水再利用装置
CN114873873A (zh) 一种碳减排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与技术
CN208857092U (zh) 一种有机废水处理系统
CN1328192C (zh) 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综合处理方法
CN207811366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207002392U (zh) 一种农村生活废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11

Address after: 411101 8F, hi tech building, Furong Road, hi tech Zone, Xiangtan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angtan Jianyuan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0b02, Kaijia building, No.126, Zhongshan East Road, Qiaoxi District,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ao Hong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