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94508A - 消声器 - Google Patents

消声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94508A
CN101294508A CNA2008100929915A CN200810092991A CN101294508A CN 101294508 A CN101294508 A CN 101294508A CN A2008100929915 A CNA2008100929915 A CN A2008100929915A CN 200810092991 A CN200810092991 A CN 200810092991A CN 101294508 A CN101294508 A CN 1012945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tube
interior pipe
silencing apparatus
reinforcing section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9299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濑古直史
中山利明
西尾佳高
橘诚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945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45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 Pip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使声音衰减的消声器,包括供气体在其中流动的内管(2)、以及被构造成环绕内管的外部的外管(1),在外管与内管之间形成气体层(3)。声音产生在气体流动方向上内管的上游侧、气体流动方向上内管的下游侧、以及内管的内部这些位置之一。内管包括在其整个表面上的薄膜。薄膜具有在与气体流动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形成的第一加强部分(22)、以及多个振动表面。薄膜在第一加强部分处弯曲。多个振动表面中相邻两个的各自组合通过第一加强部分连接。内管的第一加强部分固定在外管上。

Description

消声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在气体流动管道的上游侧、下游侧或内部产生的声音衰减的消声器,例如一种适用于内燃机进气管的消声器。
背景技术
例如在评定汽车发动机噪声时,通常设置一种用于降低吸入通道内噪声的谐振器。上述谐振器具有设置在吸入通道中间的容积部分并降低流过吸入通道具有特定频率的声音。谐振器在吸入通道与容积部分之间具有振动膜。例如在JP2004-293365A中,通过使振动膜振动,在吸入噪声的反相形成压力波以与吸入噪声谐振,由此降低所述的吸入噪声。
同样,例如在JP2001-73894A中,具有盖体的双管结构作为降低所述发动机吸入噪声的方法,所述盖体封盖在进气管上钻出的绕进气管外表面保持间隔并用于降低噪声的通孔。
例如在JP2004-346750A中,降低所述发动机吸入噪声的方法是透过声波的合成树脂薄膜叠放在具有许多开口的圆柱形管道的内或外表面上,随后圆柱形外管道布置在内管道的外部。
此外,例如在JP63-266492A中,降低所述发动机吸入噪声等的方法是消声器具有双管结构,其装有限定出通道并由薄壁粘弹性膜制成的内管以及由中空刚性管形成的环绕内管的外管。
然而,JP2004-293365A中所述的谐振器在吸入通道中间需要大容积腔室用于谐振,由此吸入通道部分的尺寸不可避免地增大。另外,谐振器仅降低具有特定频率的声音。当降低具有宽频带频率的声音时,需要设置两个或多个谐振器,由此它们在发动机舱室内占用了较大空间。
在具有双管结构的JP2001-73894A所示的进气管中,在双管结构上钻出用于降低噪声的通孔,期望实现的效果是在高频上降低具有宽频带频率的声音。然而,在低频上,必须扩大孔直径并形成更深的孔。因而必须使进气管的容积变大。这样,双管结构的尺寸不可避免地增大。而且,内管中的压力损失因孔的影响而变大。
在JP2004-346750A所示的具有双管结构的进气管中,声波透过的合成树脂薄膜叠放在具有许多开口的圆柱形管道上,圆柱形薄膜被用于叠放在该许多开口上。薄膜的形状导致刚性极大,由此声波难以透过。因而,难以产生足够的消声效果。为了产生足够的消声效果,薄膜厚度需要超薄,从而导致进气管存在强度问题。另外,通过采用在管道上形成的许多开口,易于在宽频范围内产生消声效果。然而,对窄频带中相对高的声音压力难以产生足够的消声效果。
在JP63-266492A所示的消声器中,包括由薄膜粘弹性膜形成的内管和由中空刚性管形成的外管,内管易于在内管上产生正/负脉动空气压力时发生较大变形,由此较大压力作用在薄壁粘弹性膜上。因而,存在的问题是消声器不具有足够的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上述缺陷。因而,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声器,其使内管中产生的在窄频范围内具有相对较高声音压力的声音以及在相对较宽频率范围内的声音衰减,从而提高内管的耐用性。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通过在消声器中采用相对简单的结构实现上述目的。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使声音衰减的消声器。该消声器包括内管和外管。气体在内管中流动,并且外管被构造成环绕内管的外部,同时在外管与内管之间形成气体层。声音产生在气体流动方向上内管的上游侧、气体流动方向上内管的下游侧、以及内管的内部这些位置之一。内管包括在其整个表面上的薄膜。薄膜具有在与气体流动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形成的第一加强部分、以及多个振动表面。薄膜在第一加强部分处弯曲。多个振动表面中相邻两个的各自组合通过第一加强部分连接。内管固定在外管上,使得内管的第一加强部分固定在外管上。另外,内管的上述整个表面包括内管的大体上整个表面,并且第一加强部分形成在与气体流动方向大体上平行的方向上。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使声音衰减的消声器。该消声器包括内管和外管。气体在内管中流动,并且外管被构造成环绕内管的外部,同时在外管与内管之间形成气体层。声音产生在气体流动方向上内管的上游侧、气体流动方向上内管的下游侧、以及内管的内部这些位置之一。内管包括在其整个周边上的薄膜。薄膜具有在与气体流动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形成的第一加强部分、以及多个振动表面。薄膜在第一加强部分处弯曲。多个振动表面中相邻两个的各自组合通过第一加强部分连接。当气体不在内管中流动时,内管的第一加强部分与外管的内圆周表面接触。另外,内管的上述整个周边包括内管的大体上整个周边,并且第一加强部分形成在与气体流动方向大体上平行的方向上。
此外,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使声音衰减的消声器。该消声器包括内管和外管。气体在内管中流动,并且外管被构造成环绕内管的外部,同时在外管与内管之间形成气体层。声音产生在气体流动方向上内管的上游侧、气体流动方向上内管的下游侧、以及内管的内部这些位置之一。内管包括在其整个周边上的薄膜。薄膜具有在与气体流动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形成的第一加强部分、以及多个振动表面。薄膜在第一加强部分处弯曲。多个振动表面中相邻两个的各自组合通过第一加强部分连接。当内管因气体压力变化而在外管的方向上变形时,内管的第一加强部分与外管的内圆周表面达到接触。另外,内管的上述整个周边包括内管的大体上整个周边,并且第一加强部分形成在与气体流动方向大体上平行的方向上。
附图说明
从以下描述、附加权利要求和附图中将会最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及其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图中:
图1A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消声器的构造的纵向剖视图;
图1B是沿图1A中的线IB-IB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消声器主要部分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根据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的消声器的固定位置的示意性纵向剖视图;
图4A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消声器的构造的纵向剖视图;
图4B是沿图4A中的IVB-IVB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5A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消声器的构造的纵向剖视图;
图5B是沿图5A中的VB-VB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6A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消声器的构造的纵向剖视图;
图6B是沿图6A中的线VIB-VIB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7A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消声器的构造的纵向剖视图;
图7B是沿图7A中的线VIIB-VIIB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8A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消声器的构造的纵向剖视图;
图8B是沿图8A中的线VIIIB-VIIIB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9A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消声器的内管的横截面图;
图9B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消声器的内管的横截面图;
图10A是表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消声器的外管的一部分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10B是表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外管的改进实例的一部分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10C是表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外管的改进实例的一部分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11A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消声器的降噪特性的曲线图;以及
图11B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消声器的降噪特性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利用以下实施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在这些实施方式中,基本上相同的部件提供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去对相同部件的描述。
(第一实施方式)
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消声器布置在内燃机的上游侧,并被用作进气流到发动机所经过的进气管。
外管1由树脂形成。外管1的大径部分由上管和下管组成,它们在凸缘部分10处连接在一起以构成大体上的圆柱形形状。大径部分的直径减小,并且其两端与进口侧通道部分5和出口侧通道部分6相连。进口侧通道部分5与发动机的空气滤清器连通,并且出口侧通道部分6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连通。
内管2固定在外管1中。内管2的整个圆周由树脂膜层(薄膜)形成,并且内管2沿线IB-IB的横截面具有六边形。例如采用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内管2的树脂材料,并且薄膜厚度为125微米。还可以采用其它材料作为树脂薄膜,并且更薄或更厚的薄膜可以被用于内管2。
由树脂薄膜形成的内管2具有六边形横截面,以在其中限定通道4,并且在内管2上形成多个平面振动表面。振动表面在加强部分22,24处彼此相连,所述加强部分22,24形成在使薄膜弯曲的薄膜弯曲部分。加强部分22形成在与进气流动方向大体上平行的方向上。加强部分24形成在与进气流动方向大体上垂直的方向上。另外,内管2可以由树脂通过吹塑形成,或者可以通过弯曲树脂薄膜而形成。此外,内管2可以由以上方法之外的其他方法形成。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薄膜在薄膜弯曲部分急剧弯曲。备选地,其可以在薄膜弯曲部分平滑弯曲。
内管2固定在外管1上,使得内管2的从加强部分22向外延伸的两个固定部分23插入在外管1的凸缘部分10之间。因而,在内管2与外管1之间形成包括空气层的空间3。根据以上结构,内管2得到可靠固定,并且内管可以得到固定同时内管2与外管1之间的间隙得到保持,即使在消声器本身易受到振动影响的环境例如发动机中也具有规定的间隙量。
另外,在外管1的大径部分的两个端部上沿大径部分的圆周方向形成多个连通孔1A。空间3和外部通过连通孔1A连通。根据连通孔1A的尺寸和数量,在窄频带中具有相对较高声压的声音得到衰减,并且在相对较宽频带中实现降噪。
图10A表示外管1的区域100得到放大的放大视图。形成许多圆锥形突起100a,用于降低外管1整个内圆周上的噪声。因而,声音在外管1的内圆周表面上扩散以得到有效衰减。在相应图10B,10C中设置突起100b或吸声材料100c代替突起100a。
下文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工作方式。根据以上构造,在内管2的上游侧、下游侧或内部产生的声音使构成内管2的树脂薄膜振动,由此内管2吸收声音能量。同时,声音透过薄膜,由此相互干涉以在内管2与外管1之间的空间3中得到衰减。这样,噪声得到有效衰减。内管2包括在其整个圆周上具有多个振动表面的薄膜,并且振动表面通过薄膜弯曲所处的加强部分22,24彼此相连。因而,内管2的振动表面易于振动,由此使相对较宽频率范围内的声音衰减。同样,在窄频带内具有相对较高声压的声音也得到衰减。而且,由于振动表面通过薄膜弯曲所处的加强部分22,24彼此相连,因此消声器的构造相对简单并且产生完全的消声效果。另外,加强部分22可以形成在内管2彼此相对的至少两个位置处。因而,由于内管2在彼此相对的加强部分22处固定在外管1上,因此即使内管2不固定在每个加强部分处,采用简单的消声器构造也能有效限制因流过内管2的气体的脉动压力导致的内管2的变形。此外,树脂薄膜被形成为薄至这样的程度,即薄膜具有用于振动的所需厚度,同时保持内管2的所需强度,并且确保加强部分22,24的强度。
而且,根据以上构造,在无需扩大发动机进气管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降低易于在发动机内或进气阀中产生的在宽频带内的噪声以及具有高声压的噪声。另外,由于内管2具有六边形横截面并且薄膜易于振动,因此确保了其相对较大的振动量。由于薄膜易于振动,因此形成较大薄膜厚度,从而确保了薄膜的强度。
(第二实施方式)
图2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外管1和内管2按照发动机舱室内的空间弯曲。在具有六边形横截面的内管2中,与图1A,1B中薄膜类似的树脂薄膜的振动表面25通过多个加强部分22,24彼此相连。加强部分22形成在与进气流动方向大体上平行的方向上,并且加强部分24形成在与进气流动方向大体上垂直的方向上。另外,该消声器通过连接部分11固定在发动机舱室中的预定位置。
第二实施方式的消声器的工作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上相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振动表面25通过多个加强部分22,24彼此相连。加强部分22形成在与进气流动方向大体上平行的方向上,并且加强部分24形成在与进气流动方向大体上垂直的方向上。特别是由于加强部分24沿内管2的弯曲方向形成,因此完全可以确保内管2易于随着振动表面25弯曲。
如图3所示,消声器的外管1和内管2的上游侧部分与发动机的空气滤清器60连通,并且消声器的外管1和内管2的下游侧与发动机的缓冲罐7和进气歧管8相连。空气流量计30检测流过内管2中通道4的进气量。节流装置40调节进气量。进气控制阀50调节流入进气歧管8的进气量,并产生进气涡流。
(第三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4A,4B所示,内管2固定在外管1上,使得从其六个加强部分向外延伸的固定部分插入外管1内或通过焊接固定在外管1上。在内管2与外管1之间形成包括空气层的空间3。通过以上构造,内管2更稳固地固定在外管1上。
(第四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如图5A,5B所示,内管2固定在外管1上,使得从其六个加强部分向外延伸的固定部分插入外管1中或者通过焊接固定在外管1上,这与图4A,4B类似。通过外管1和内管2的上半部分限定的空间3A得到密封,并且通过外管1和内管2的下半部分限定的空间3B被构造成以开口1B通向外部。通过以上构造,根据开口1B的尺寸,在空间3A中形成弹性体系统并且使在窄频带内具有相对较高声压的声音得到衰减,同时在空间3B中相对宽频带内完成降噪。
(第五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如图6A,6B所示,内管2具有扁平六边形横截面,彼此相对的两边比其它边更长,并固定在外管1上,使得内管2的直径减小部分21固定在外管1上。彼此相对的两个加强部分与外管1内圆周表面上的接触位置200的相应接触部分201接触,内管2的两个短边在两个加强部分中的每个加强部分处相交。
通过以上构造,在内管2中产生的进气负压使构成其横截面长边的振动表面向内管2内变形。因而,使彼此相对的两个加强部分在相应接触部分201处向内管2外变形。然而,加强部分压靠在外管1的内圆周表面上,由此限制内管2的变形。因此,利用简单的消声器构造限制内管2的变形,并确保内管2的薄膜产生更大的振动。而且,当内管2具有平面形状时,外管1也可以根据需要形成为平面形状。因而,提高了消声器结构的灵活性。另外,通过将彼此相对的两个加强部分固定在外管1上、将它们布置成与外管1接触、或者使它们靠近外管1定位,极大地限制了整个内管2的变形。
另外,当没有空气流动时,内管2在接触位置200处的加强部分可以靠近外管1的内圆周表面定位而无需接触,同时在它们之间存在微小间隙,使得加强部分在产生脉动压力例如负压时与内圆周表面达到接触。
(第六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中,如图7A,7B所示,内管2具有扁平六边形横截面,彼此相对的两边比其它边更长,并通过其直径减小部分2 1被固定在外管1上,这与第五实施方式类似。内管2的六个加强部分与外管1的内圆周表面上的接触位置200的相应接触部分201接触。
同样通过以上构造,在内管2中产生的进气负压使构成其横截面长边的振动表面向内管2内变形。因而,使彼此相对的两个加强部分在相应接触部分201处向内管2外变形,内管2的两个短边在两个加强部分中的每个加强部分处相交。然而,加强部分压靠在外管1的内圆周表面上,由此限制内管2的变形。因此,即使流过内管2的气体产生脉动压力,也可以采用简单的消声器构造限制内管2的变形。这样,提高了内管2的寿命。尽管在内管2中产生的进气正压使内管2的每个加强部分向内管2外延伸,但可以有效限制内管2在接触部分201处的向外变形。
另外,当没有空气流动时,内管2在接触位置200处的加强部分靠近外管1的内圆周表面定位而无需接触,同时在它们之间存在微小间隙,使得加强部分在产生脉动压力例如负压时与内圆周表面达到接触。因而,内管2易于布置在外管1中。即使流过内管2的气体产生脉动压力,也可以限制内管2的变形。这样,提高了内管2的寿命并使消声器的构造变得简单。
(第七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中,如与第五实施方式类似的图8A,8B所示,内管2具有扁平六边形横截面,彼此相对的两边比其它边更长,并通过其直径减小部分21被固定在外管1上。而且,具有弧形横截面的突起202形成外管1的内圆周表面上的与内管2的加强部分相对的位置上。突起202具有带预定长度的堤坝形状,在进气流动的方向上延伸。内管2的六个加强部分在接触位置200的相应接触部分201处与相应突起202接触。
同样根据以上构造,在内管2中产生的进气负压使构成横截面长边的振动表面向内管2内变形。因而,使彼此相对的两个加强部分在相应接触位置201处向内管2外变形,内管2的两个短边在两个加强部分中的每个加强部分处相交。然而,加强部分压靠在外管1的内圆周表面上,由此限制内管2的变形。因此,利用简单的消声器构造限制内管2的变形。尽管在内管2中产生的进气正压使内管2的每个加强部分向内管2外延伸,但可以有效限制内管2在接触部分201处的向外变形。此外,由于内管2在突起202处与外管1接触,因此内管2与外管1之间的间隙被设定为具有相对较大的值。因而,透过薄膜的声音得到有效衰减。
另外,当没有空气流动时,内管2在接触部分200处的加强部分可以靠近外管1的内圆周表面定位而无需接触,同时在它们之间存在微小间隙,使得加强部分在产生脉动压力例如负压时与内圆周表面达到接触。另外,可以在加强部分延伸的方向上沿外管1的内圆周表面布置具有拱形的多个突起202。
(第八和第九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中,如图9A所示,内管2A具有正方形横截面。在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中,如图9B所示,内管2B具有八边形横截面。通过在消声器中采用以上截面形状的内管,也可以产生消声效果。
在表示本发明消声器的降噪特性的图11A,11B所示的曲线图中,在横轴上表示频率,并在纵轴上表示声压水平。图11B表示内管与外管之间的空间大体上得到密封的实施方式的降噪特性。图11B中的实线表示在图1A,1B中的第一实施方式(内管厚度125微米)的降噪特性。图11B中的虚线表示作为对比实例在内管为刚性体时的降噪特性。图11A表示当外管相对较大开放时的降噪特性。图11A中的实线表示在图5A,5B中的第四实施方式(内管厚度为250微米)的降噪特性。图11A中的虚线表示作为对比实例在内管为刚性体时的降噪特性。如图11A,11B所示,在本发明的消声器中,获得低声压水平并由此产生完全的消声效果。
在以上实施方式中,内管包括树脂薄膜。备选地,内管可以包括膜状金属或弹性体例如橡胶。内管的多个振动表面形成为平面形状。备选地,可以采用如弯曲表面那样在一定程度上弯曲的振动表面,只要其可以振动。
如上所述,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方式,而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前提下应用于多种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得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就其广义上并不局限于所示和所描述的具体细节、代表性装置和示例性实施例。

Claims (40)

1.一种用于使声音衰减的消声器,包括:
供气体在其中流动的内管(2);以及
被构造成环绕内管(2)的外部的外管(1),在外管(1)与内管(2)之间形成气体层(3),其中,
声音产生在气体流动方向上内管(2)的上游侧、气体流动方向上内管(2)的下游侧、以及内管(2)的内部这些位置之一;
内管(2)包括在其整个表面上的薄膜;
薄膜具有在与气体流动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形成的第一加强部分(22),以及多个振动表面;
薄膜在第一加强部分(22)处弯曲;
多个振动表面中相邻两个的各自组合通过第一加强部分(22)连接;以及
内管(2)固定在外管(1)上,使得内管(2)的第一加强部分(22)固定在外管(1)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加强部分(22)包括在外管(1)的方向上突出的固定部分(23);以及
内管(2)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固定在外管(1)上:
内管(2)的第一加强部分(22)的固定部分(23)插入外管(1)中;以及
固定部分(23)被焊接在外管(1)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固定在外管(1)上的第一加强部分(22)是彼此相对的至少一对第一加强部分(22)中的一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内管(2)除了具有被形成在与气体流动方向大体上平行的方向上并且使薄膜在其处弯曲的第一加强部分(22)之外还具有第二加强部分(24);
第二加强部分(24)被形成在与气体流动方向大体上垂直的方向上;以及
薄膜在第二加强部分(24)处弯曲。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内管(2)和外管(1)构成了布置在内燃机上游侧的进气管;以及
吸入内燃机内的空气流过该进气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振动表面的薄膜由树脂制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内管(2)具有形成在与气体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多边形横截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横截面彼此相对的某两边比所述横截面的其它边更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薄膜制成的多个振动表面被形成为平面形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气体层(3)是在外管(1)与内管(2)之间形成的空间(3);
在内管(2)的圆周方向上形成的空间(3)的一部分(3A)得到密封;以及
在内管(2)的圆周方向上形成的空间(3)的其它部分(3B)向外管(1)的外部开放。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气体层(3)是在外管(1)与内管(2)之间形成的空间(3);以及
外管(1)具有连通孔(1A),空间(3)和外管(1)的外部通过所述连通孔(1A)连通。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外管(1)在其内圆周表面上具有许多突起(100a,100b)。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外管(1)在其内圆周表面上具有吸声材料(100c)。
14.一种用于使声音衰减的消声器,包括:
供气体在其中流动的内管(2);以及
被构造成环绕内管(2)的外部的外管(1),在外管(1)与内管(2)之间形成气体层(3),其中,
声音产生在气体流动方向上内管(2)的上游侧、气体流动方向上内管(2)的下游侧、以及内管(2)的内部这些位置之一;
内管(2)包括在其整个周边上的薄膜;
薄膜具有在与气体流动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形成的第一加强部分(22),以及多个振动表面;
薄膜在第一加强部分(22)处弯曲;
多个振动表面中相邻两个的各自组合通过第一加强部分(22)连接;以及
当气体不在内管(2)中流动时,内管(2)的第一加强部分(22)与外管(1)的内圆周表面接触。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与外管(1)的内圆周表面接触的第一加强部分(22)是彼此相对的至少一对第一加强部分(22)中的一个。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外管(1)的内圆周表面上的多个突起(202),其中内管(2)的第一加强部分(22)与所述多个突起(202)接触。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内管(2)除了具有被形成在与气体流动方向大体上平行的方向上并且使薄膜在其处弯曲的第一加强部分(22)之外还具有第二加强部分(24);
第二加强部分(24)被形成在与气体流动方向大体上垂直的方向上;以及
薄膜在第二加强部分(24)处弯曲。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内管(2)和外管(1)构成了布置在内燃机上游侧的进气管;以及
吸入内燃机内的空气流过该进气管。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振动表面的薄膜由树脂制成。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内管(2)具有在与气体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形成的多边形横截面。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多边形横截面彼此相对的某两边比所述横截面的其它边更长。
22.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薄膜制成的所述多个振动表面被形成为平面形状。
23.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气体层(3)是在外管(1)与内管(2)之间形成的空间(3);
空间(3)在内管(2)的圆周方向上形成的部分(3A)得到密封;以及
空间(3)在内管(2)的圆周方向上形成的其它部分(3B)向外管(1)的外部开放。
24.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气体层(3)是在外管(1)与内管(2)之间形成的空间(3);以及
外管(1)具有连通孔(1A),空间(3)和外管(1)的外部通过所述连通孔(1A)连通。
2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外管(1)在其内圆周表面上具有许多突起(100a,100b)。
2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外管(1)在其内圆周表面上具有吸声材料(100c)。
27.一种用于使声音衰减的消声器,包括:
供气体在其中流动的内管(2);以及
被构造成环绕内管(2)的外部的外管(1),在外管(1)与内管(2)之间形成气体层(3),其中,
声音产生在气体流动方向上内管(2)的上游侧、气体流动方向上内管(2)的下游侧、以及内管(2)的内部这些位置之一;
内管(2)包括在其整个周边上的薄膜;
薄膜具有在与气体流动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形成的第一加强部分(22),以及多个振动表面;
薄膜在第一加强部分(22)处弯曲;
多个振动表面中相邻两个的各自组合通过第一加强部分(22)连接;以及
当内管(2)因气体压力变化而在外管(1)的方向上变形时,内管(2)的第一加强部分(22)与外管(1)的内圆周表面达到接触。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内管(2)布置成使得当气体不在内管(2)中流动时在加强部分(22)与外管(1)之间形成微小间隙。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在内管(2)在外管(1)的方向上变形时与外管(1)的内圆周表面达到接触的第一加强部分(22)是彼此相对的至少一对第一加强部分(22)中的一个。
30.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外管(1)的内圆周表面上的多个突起(202),其中内管(2)的第一加强部分(22)与所述多个突起(202)接触。
31.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内管(2)除了具有被形成在与气体流动方向大体上平行的方向上并且使薄膜在其处弯曲的第一加强部分(22)之外还具有第二加强部分(24);
第二加强部分(24)被形成在与气体流动方向大体上垂直的方向上;以及
薄膜在第二加强部分(24)处弯曲。
32.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内管(2)和外管(1)构成了布置在内燃机上游侧的进气管;以及
吸入内燃机内的空气流过该进气管。
33.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振动表面的薄膜由树脂制成。
34.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内管(2)具有在与气体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形成的多边形横截面。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多边形横截面彼此相对的某两边比所述横截面的其它边更长。
36.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薄膜制成的多个振动表面被形成为平面形状。
37.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气体层(3)是在外管(1)与内管(2)之间形成的空间(3);
在内管(2)的圆周方向上形成的空间(3)的一部分(3A)得到密封;以及
在内管(2)的圆周方向上形成的空间(3)的其它部分(3B)向外管(1)的外部开放。
3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气体层(3)是在外管(1)与内管(2)之间形成的空间(3);以及
外管(1)具有连通孔(1A),空间(3)和外管(1)的外部通过所述连通孔(1A)连通。
3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外管(1)在其内圆周表面上具有许多突起(100a,100b)。
40.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外管(1)在其内圆周表面上具有吸声材料(100c)。
CNA2008100929915A 2007-04-27 2008-04-22 消声器 Pending CN10129450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19651/2007 2007-04-27
JP2007119651 2007-04-27
JP328759/2007 2007-12-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4508A true CN101294508A (zh) 2008-10-29

Family

ID=40065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929915A Pending CN101294508A (zh) 2007-04-27 2008-04-22 消声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8291827A (zh)
CN (1) CN10129450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4508A (zh) * 2010-10-07 2012-05-09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车辆燃烧用空气的进气管
CN102482963A (zh) * 2009-08-21 2012-05-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辐射声减小结构
CN105822467A (zh) * 2016-03-30 2016-08-03 武汉理工大学 安装在汽车进气系统上的薄膜吸振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18413B2 (ja) * 2012-05-11 2016-11-02 日野自動車株式会社 吸気ダク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3962Y1 (zh) * 1965-12-30 1968-01-18
JPH082463Y2 (ja) * 1989-11-30 1996-01-29 株式会社土屋製作所 遮音性の容器
JPH05149204A (ja) * 1991-11-29 1993-06-15 Asahi Tec Corp エンジン用吸気管
JPH09324641A (ja) * 1996-06-06 1997-12-16 Tokai Rubber Ind Ltd インタクーラ付過給機用通気管
JP3236238B2 (ja) * 1997-03-28 2001-12-10 株式会社黒松電機製作所 誘導加熱炉
JP2003322062A (ja) * 2002-04-30 2003-11-14 Nissan Motor Co Ltd 吸気ダクト
JP2004346750A (ja) * 2003-05-20 2004-12-09 Mahle Tennex Corp 複合型ダクト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2963A (zh) * 2009-08-21 2012-05-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辐射声减小结构
CN102482963B (zh) * 2009-08-21 2014-01-0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辐射声减小结构
CN102444508A (zh) * 2010-10-07 2012-05-09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车辆燃烧用空气的进气管
CN102444508B (zh) * 2010-10-07 2016-06-1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车辆燃烧用空气的进气管
CN105822467A (zh) * 2016-03-30 2016-08-03 武汉理工大学 安装在汽车进气系统上的薄膜吸振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291827A (ja) 2008-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264719A1 (en) Silencer
US7387188B2 (en) Sound absorber
CN101113702A (zh) 进气装置
JP2019143478A (ja) 消音装置
US7249652B2 (en) Fluid guideline, especially in the form of a tube for taking up untreated air in an air filter of a motor vehicle
CN101294508A (zh) 消声器
CN101153572A (zh) 进气装置
JP2013015118A (ja) 吸音構造体
US7690479B2 (en) Silencer
JP2009299589A (ja) 吸気系部品
JPS61190158A (ja) 内燃機関用吸気系消音装置
JP4550659B2 (ja) 吸気消音装置
JPH09324711A (ja) 吸気用サイレンサー
JP2004332673A (ja) 車両用内燃機関の吸気音低減装置
KR102602988B1 (ko) 촉매 일체형 소음기
CN209195512U (zh) 一种汽车排气系统辅助消声器
JP6169035B2 (ja) 燃料電池車の排気音の消音構造
CN220791388U (zh) 消声装置、进气系统及车辆
JP2015017549A (ja) 自動車の内燃機関用の吸気システム
JPH089416Y2 (ja) 吸気系のサイレンサ
JP2004169645A (ja) 車両用消音器
JP2015021424A (ja) 車両用消音器
JP5204594B2 (ja) レゾネータ
CN217002106U (zh) 一种新型进气系统消音结构
CN113623090A (zh) 进气管路和机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