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94449A - 多楼层建筑物 - Google Patents

多楼层建筑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94449A
CN101294449A CNA200710074162XA CN200710074162A CN101294449A CN 101294449 A CN101294449 A CN 101294449A CN A200710074162X A CNA200710074162X A CN A200710074162XA CN 200710074162 A CN200710074162 A CN 200710074162A CN 101294449 A CN101294449 A CN 1012944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rden
unit
floor
building
sta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7416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A20071007416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94449A/zh
Publication of CN1012944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44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ps, Ramps, And Handrai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楼层建筑物,楼梯间设有包含叠加花园的阶梯式立体花园,所述阶梯式立体花园在连续多个建筑楼层上每层设置有一个至少两层层高并向外敞开的单元花园,各相邻楼层单元花园之间空间水平贯通并用梯段连接。花园所在建筑单元楼层的各房间须经由过厅和花园扩大区才能到达花园。阶梯式立体花园在促进各楼层人员就近户外运动和邻里交往的同时,可作为楼梯间使用,具有更为良好的防烟和安全疏散性能,并对楼层房间干扰小。

Description

多楼层建筑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涉及一种多楼层建筑物,尤其涉及具有多个居住楼层、办公楼层或客房楼层的居住建筑、办公建筑、旅馆、商住楼或综合楼。
【背景技术】
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建造更多的房屋,现有的建筑越建越高、越建越密集,作为城市居民们大部分活动开展的场所,建筑和人们的健康密切相关。在建筑上就近提供适于户外活动、感受自然和邻里交往的场所是保证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
为此,本人在2006年7月10日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申请号为200610061577.9的发明专利“多层建筑物”(公开号:CN1884775),在多楼层建筑物上设阶梯式立体花园来解决这一问题。其中第三实施例(见图1)、第五实施例(见图2)、第六实施例(见图3)第九实施例(见图4)、第十实施例(见图5)所示的阶梯式立体花园各单元花园之间设有直达的垂直交通构件,使得不同楼层花园之间的人容易互动交往,同时使得阶梯式立体花园具有疏散楼梯的作用。但是这些实施例也存在缺陷,部分房间4的门直接面向花园及花园扩大区3(虚线范围所示)或31,并且门开向花园扩大区3或31,这可导致:(1),在每层的单元花园2及花园扩大区3或31上的邻里活动会对所述房间4产生一定程度的干扰,如喧哗的噪声及视线的干扰,尤其对于居住建筑,其私密性要求较高;(2)影响阶梯式立体花园作为疏散楼梯的防火性能。如中国的消防规范对层数超过11层的塔式和单元式住宅的楼梯间的防烟及防火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有的实施例中所示的新型楼梯虽然具有防烟防火的优势,但是房间4的门直接面向花园还是大大削弱了花园作为楼梯的防火防烟效果。这是因为当所述房间4着火而房门没能及时关闭或烧穿后,烟火会直接喷向阶梯式花园,威胁到在花园的阶梯上疏散的人员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多楼层建筑物,所述多楼层建筑物具有空间更为独立的阶梯式立体花园,其在促进楼层中人员邻里交往的同时,减少对楼层上的房间的私密性干扰,并且阶梯式立体花园作为楼梯间具有更良好的消防性能。
本发明进一步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阶梯式立体花园的多楼层建筑物,所述阶梯式立体花园能作为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使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多楼层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楼梯间设有包含叠加花园的阶梯式立体花园,所述阶梯式立体花园在连续至少四个建筑自然楼层上每层设置有一个两层层高或两层以上层高、位于建筑立面上并向外部敞开的单元花园,各较高单元花园的底部与相邻较低单元花园的上空部分处在同一楼层并水平贯通;所述阶梯式立体花园包含有至少一个叠加花园,所述叠加花园由多个所述单元花园构成,其中各较高单元花园的底板为相邻较低单元花园的顶板,所述阶梯式立体花园各较低楼层单元花园地面上设有连接相邻较高楼层单元花园地面的楼梯、台阶或坡道;所述各单元花园所在楼层设有至少一个高度为一层的花园扩大区,所述花园扩大区至少有一条整边邻接并连续贯通所述单元花园或相邻的下层单元花园的上空;各单元花园所在建筑单元楼层设有至少一个过厅,所述过厅墙上开设有房门,所述过厅经所述花园扩大区连通到所述单元花园;各单元花园所在建筑单元楼层各房间经所述过厅连通到花园扩大区,再连通到所述单元花园。
更具体地,所述阶梯式立体花园各较高楼层单元花园所属楼层设有一面邻接相邻较低楼层单元花园上空、相对的另一面邻接建筑墙面的一层高的花园扩大区。
更具体地,所述阶梯式立体花园的连续多个楼层单元花园自下而上平面位置每二个或二个以上楼层一周期往复交替地变化;所述阶梯式立体花园的所有单元花园属于多个叠加花园。
更具体地,属于所述阶梯式立体花园的、楼层相邻的两个单元花园,其中一个单元花园的向外敞开面位于建筑的一个立面上,另一个单元花园的向外敞开面位于与前述立面相同或相邻立面上。
更具体地,属于所述阶梯式立体花园的单元花园从地面或靠近地面作为交通组织枢纽的屋顶或平台向上连续设置至建筑顶层或顶部复式层的底层。
更具体地,所述阶梯式立体花园各高度上相邻的两个单元花园通过花园之间通透的二层以上层高的空间邻接并且水平间距小于4米或通过花园之间通透的一至二层高的公共区域邻接并且水平间距小于8米。
更具体地,所述过厅与花园扩大区之间设有防火门。
更具体地,各单元花园所在建筑单元楼层的所有电梯分设在所述过厅中,所述电梯门开设在所述过厅的墙上。
更具体地,各单元花园所在建筑单元楼层仅设有两个所述过厅,所述过厅各设有一部电梯,所述过厅自然采光。
更具体地,所述阶梯式立体花园内设有连接多个单元花园的跌水瀑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各单元花园所在建筑单元楼层各房间经所述过厅连通到花园扩大区,再连通到所述单元花园,隔除了花园上的邻里活动对各房间的干扰,如喧哗的噪声及视线的干扰,尤其对于居住建筑,能更好地保证其私密和安静要求;
(2)各单元花园所在建筑单元楼层各房间经所述过厅连通到花园扩大区,再连通到所述单元花园,房间的门没有直接面向花园,大大提高了花园作为垂直疏散通道的防火防烟效果。有利于更好地满足消防规范对高层建筑的楼梯疏散的防烟及防火性能要求。
(3)当各过厅与花园扩大区之间设有防火门时,阶梯式花园成为一个封闭的扩大的楼梯间,具有更好的防火防烟功能;
(4)当各单元花园所在建筑单元楼层各房间经所述过厅连通到花园扩大区,再连通到所述单元花园,并且各过厅与花园扩大区之间设有防火门,同时各单元花园所在建筑单元楼层的所有电梯设于过厅中,并且过厅自然采光时,阶梯式花园成为一个具有前室的防烟楼梯间,消防性能进一步提升;
(5)当阶梯式立体花园内设有连接多个单元花园的跌水瀑布时,其在各层设置的瀑布水池有利于消防取水,特别有利于楼层人员的消防自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现有公开专利技术例1的连续四个中部楼层的平面图,图中从低到高依次排列从较低楼层到较高楼层各平面。
图2是现有公开专利技术例2的连续两个中部楼层的平面图。
图3是现有公开专利技术例3的连续两个中部楼层的平面图。
图4是现有公开专利技术例4的连续两个中部楼层的平面图。
图5是现有公开专利技术例5的连续两个中部楼层的平面图。
图6是所示第一实施例的连续两个相邻标准楼层的平面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简化透视图。
图8是所示第二实施例的二层和三层平面图。
图中:1-单元花园底部、1a-单元花园上空、2-单元花园、3-公共走道、31-两个相邻单元花园平面之间的公共水平交通或开敞活动区域、3a-相邻上楼层楼板的投影线、4-主要功能房间、5-室内楼梯、5a-半室外楼梯、5b-室外楼梯、6-电梯、7-建筑外部、8-花园敞开面、812-两个相邻花园平面之间的栏板、83-公共走道3与下层花园之间栏板、9-瀑布水池、9a-瀑布、10-贯通式天井、11-作为单元花园边界的墙体、12-与公共走道3相邻的墙体、13-半封闭通风采光井、14-边侧外墙、15-叠加花园、16-单元花园底板、17-单元花园顶板、18-过厅、20-阶梯式立体花园、25-叠加花园、30-屋顶、50-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6及图7,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该多楼层建筑物,具有10个楼层,从2层起连续9个楼层各设置有一个两层层高或两层以上层高、一面位于建筑立面上并向外部7敞开的单元花园2,其中顶部的第10楼层的单元花园由于没有顶盖其为两层以上高度,其他各楼层的单元花园2都是两层层高且具有一个向外部7敞开的敞开面8。各较高单元花园2的底部1与相邻较低单元花园2的上空部分1a处在同一楼层并水平贯通(贯通处设有栏杆812)。前面所述的2~10层的9个单元花园共同组成阶梯式立体花园20(图7虚线范围所示)。需说明的是本发明的阶梯式立体花园在连续的楼层上每层有一个且只有一个单元花园。
本实施例的阶梯式立体花园20中包含有两个叠加花园15和25,叠加花园15由多个单元花园2构成,其各较高单元花园2的底板16为相邻较低单元花园2的顶板17。
在图6的本实施例中,栏杆812与上层楼板投影线3a之间的部分由于层高只有一层而不属于单元花园2及其底部1范围,单元花园2及其底部1的平面范围指敞开面8与相邻上楼层楼板的投影线3a及外墙11之间围合成的矩形部分,即层高为两层的平台部分。上述单元花园2可作为公共或半公共的室外空间,楼层中的人员无需通过楼梯或电梯下达到地面,可就近在单元花园2内交往、进行户外活动。
阶梯式立体花园20各较低楼层单元花园2地面1上设有连接相邻较高楼层单元花园2地面1的楼梯5b。单元花园的地面充当了疏散楼梯5b的楼层休息平台,阶梯式立体花园20具有了疏散楼梯的功能。
各单元花园2所在楼层设有两个高度为一层的花园扩大区3,均为走廊的一段,平面形状呈矩形,大致如虚线范围,花园扩大区3各有一条长边邻接并连续贯通所述单元花园2的底层空间1或相邻的下层单元花园2的上空1a;各单元花园2所在建筑单元楼层设有两个过厅19,过厅19墙上开设有房间4的门,过厅19经花园扩大区3连通到单元花园2;各单元花园2所在建筑单元楼层各房间4须经所述过厅19连通到花园扩大区3,再连通到所述单元花园2。由于各房间4的门没有直接开向单元花园2及花园扩大区3,有利于保证各房间4的私密性,降低其所受到的来自于阶梯花园20的各种干扰,并提高楼梯5b的消防安全性能。
阶梯式立体花园20各较高楼层单元花园2所属楼层设有一面邻接相邻较低楼层单元花园2上空1a、相对的另一面邻接建筑墙面12的一层高的花园扩大区3。这一花园扩大区3与本层的单元花园2一起共同围合相邻下层单元花园2上空1a,有利于相邻楼层之间人员的互动,例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在下层花园开展的各类活动。并且还有利于观察到下方两层的单元花园2上的景色和人的活动,有利于相邻三个楼层之间人员的互动,从而改变目前公寓式住宅中楼层花园缺乏人气和活力、利用率低的不良现状。
阶梯式立体花园20的连续9个楼层单元花园2自下而上平面位置每二个楼层一周期往复交替地变化;阶梯式立体花园20的所有单元花园2属于两个叠加花园15或25。所有的单元花园都属于叠加花园,其好处是:1,可以采用标准的楼层平面结构,并且结构简单;2,对楼层的使用房间的干扰较少;3,对单元花园地面的防水、保温和隔声的要求降低;4,建筑单体的体量小,方便建筑单体的组合和建筑总平面布置。
阶梯式立体花园20的、楼层相邻的两个单元花园2位于相同立面上,即两个相邻楼层单元花园2的敞开面8的朝向一致。具有围合性好,结构连续性好,并有利于在居住建筑中保证朝向的均好性。
阶梯式立体花园20从地面50开始每层设一个单元花园2,连续设置到建筑顶层,使得每层都有户外的活动和邻里交往场所。阶梯式花园20上的楼梯5b也可以连接到每个单元楼层,成为整个单元的垂直疏散通道。当然如果顶部两层为复式房的话,楼梯仅设置到复式楼层的底层也为所有楼层人员的疏散提供条件。另外,现在许多大型建筑群由于地下设有多个楼层,甚至裙房的屋顶被用作消防车通道,难以分辨出哪里是真正的地面,这时,靠近地面作为交通组织枢纽的屋顶或平台就起到了类似地面的作用。
阶梯式立体花园20各高度上相邻的两个单元花园2通过花园之间通透的一至二层高的公共区域5b和31邻接,并且两处的水平间距分别是4.16米和0.4米,小于10米。高度上相邻的两个单元花园2之间的水平间距较小有利于单元花园2之间的辉映和人员互动。
所有的过厅19与花园扩大区3之间设有防火门18。有利于阶梯式立体花园20的楼梯5b的安全疏散,并进一步降低楼层各房间4受到的来自于单元花园2的干扰,更好地保证其私密性。
各单元花园2所在建筑单元楼层(即图6所示的上层或下层平面范围)设有两部电梯,所有电梯均设在过厅19中,电梯门开设在过厅19的墙21上。相对于现有的技术,电梯设置在过厅中可以进一步增强阶梯式立体花园20的楼梯5b的安全疏散功能。并有利于房间4的私密和到达电梯的便捷性。
各单元花园2所在建筑单元楼层(即图6所示的上层或下层平面范围)仅设有两个过厅19,每个过厅19设有一部电梯,每个过厅19均借助于半封闭通风采光井13自然采光。每个过厅19成为了电梯厅或电梯前室,阶梯式立体花园20因而成了防烟楼梯间,其防火性能也得到再次提升。
阶梯式立体花园20内的单元花园2上设有跌水瀑布水池9,水池溢出的水自然跌落到下层瀑布水池9中,形成瀑布瀑布9a,下层瀑布水池9中的水溢出后又向下跌落形成跌水瀑布,连接多个单元花园的跌水瀑布有利于调节建筑中的湿度和温度,并创造自然景观,满足在高层建筑中的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同时,楼层的公共区域尤其是疏散通道内设有水池有利于高层的消防自救。
阶梯式立体花园20各高度上相邻的两个单元花园2通过花园之间通透的二层以上层高的空间邻接并且水平间距小于4米或通过花园之间通透的一至二层高的公共区域邻接并且水平间距小于10米。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是四层建筑,阶梯式立体花园20在每层设有一单元花园2。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过厅19和花园扩大区3之间空间贯通并且没有设门分隔,虽然防火和私密性相比要逊于第一实施例,但是各房间4与单元花园之间连接顺畅,便于人员到花园2中活动。各高度上相邻的两个单元花园2通过花园之间通透的二层以上层高的空间10邻接并且间距为2.14米,小于4米。可方便更多楼层之间的人员的互动。
本发明多楼层建筑物的阶梯式立体花园是一种新型的空中花园,适合开展邻里之间的交往和户外活动,其造价低廉,解决了现有建筑存在的缺点,并可兼做防火性能良好的楼梯间使用,因而楼层可以建得更高,同时,还有效避免邻里活动对使用房间的干扰。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以下就前述的专业术语和用词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本发明的阶梯式立体花园在建筑自然楼层上每层设有一个且只有一个单元花园,其他与阶梯式立体花园邻接的单元花园不属于阶梯式立体花园。
有关单元花园的说明:(1)单元花园的高度:本发明的单元花园,可以是有顶盖的或没有顶盖的;当没有顶盖时(如顶层的单元花园),单元花园高度符合两层以上层高的要求,即“两层以上层高”包含了没有顶盖的情况,这样的写法是为了表达的简明;当有顶盖时,顶盖与花园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作单元花园的层高,所述两层层高指的是两个建筑自然楼层叠加的高度;当花园的底板标高在建筑自然楼层第n层的地板上下0.90米之内,同时花园的顶板在建筑自然楼层第n+2层的地板上下0.90米之内,则花园的层高为两层层高;(2)单元花园的平面范围:限制在从花园底板算起具有所述两层层高或两层以上层高的区域,即符合层高要求的花园空间在花园地板上的投影范围,所属投影范围是连成一个整体的,即自身空间贯通的;(3)单元花园的向外敞开面可以是局部敞开;(4)单元花园内空间贯通可理解为:单元花园范围内视线可以通达、本楼层的公众可以到达。(5)单元花园的面积大小:区别于功能单纯的走廊,单元花园平面的最小宽度和面积均较大,一般可以用以下的方法判别楼层上两层或两层以上高度的平台是走道或是花园:如果平台所在的楼层区域只设有一部楼梯与其他楼层连接则取楼梯的梯段宽度作为基准宽度w,如果平台所在的楼层区域设有多部楼梯与其他楼层连接则取与平台连接的走道的平均宽度作为基准宽度w,当平台的最小净宽为1.8w,并且与此最小净宽方向垂直的平面方向的宽度为3w时,可判定此平台为单元花园。
单元花园之间贯通,可以指在玻璃幕墙或玻璃窗上设置可开启扇所形成的空间贯通和视线贯通。
公共活动场所:指与楼层公共交通部分直接连接的活动场所,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共用的场所,单位可以指:住户、公司、客房等。
段落“所述阶梯式立体花园各高度上相邻的两个单元花园通过花园之间通透的二层以上层高的空间邻接并且间距小于4米或通过花园之间通透的一至二层高的公共区域邻接并且间距小于10米。”所述的空间和水平公共区域至少有一面向其中一个单元花园敞开另一面贯通或同时向两个单元花园敞开。水平公共区域是指其底部结构为水平的区域,区别于楼梯、台阶和坡道。
多楼层建筑物:指至少四个楼层以上的任意层数的建筑,其概念涵盖了目前中国建筑规范所指的多层建筑、中高层建筑、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由于目前国内没有一个合适的概念来概括这一楼层区间的建筑。这样的称呼是为了叙述上的简明,避免繁琐(“多层或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的写法太繁琐)。
邻接并贯通:两个空间之间相互敞开或设栏杆、窗或门等形成的空间的贯通或视线贯通。人可相互到达,也可以不能相互到达。
连通:两个空间直接相邻并且人能够相互到达,或两个空间经其他空间连接并且人能够相互到达。
各单元花园所在建筑单元楼层各房间:“各房间”概念中未包含电梯井和设备井(间),设备井包括强电井、弱电井、水表间,这些井间一般在每层开有防火的检修门。
建筑单元:指的是一栋楼中共用同一套垂直交通系统的建筑部分。只有一个建筑单元的住宅称作塔式住宅;现在的集合式住宅楼大多由多个建筑单元侧墙拼接而成,称作单元式住宅,其好处是降低造价、节地、有利消防。

Claims (10)

1、一种多楼层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楼梯间设有包含叠加花园的阶梯式立体花园,所述阶梯式立体花园在连续至少四个建筑自然楼层上每层设置有一个两层层高或两层以上层高、位于建筑立面上并向外部敞开的单元花园,各较高单元花园的底部与相邻较低单元花园的上空部分处在同一楼层并水平贯通;所述阶梯式立体花园包含有至少一个叠加花园,所述叠加花园由多个所述单元花园构成,其中各较高单元花园的底板为相邻较低单元花园的顶板,所述阶梯式立体花园各较低楼层单元花园地面上设有连接相邻较高楼层单元花园地面的楼梯、台阶或坡道;所述各单元花园所在楼层设有至少一个高度为一层的花园扩大区,所述花园扩大区至少有一条整边邻接并连续贯通所述单元花园或相邻的下层单元花园的上空;各单元花园所在建筑单元楼层设有至少一个过厅,所述过厅墙上开设有房门,所述过厅经所述花园扩大区连通到所述单元花园;各单元花园所在建筑单元楼层各房间经所述过厅连通到花园扩大区,再连通到所述单元花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楼层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式立体花园各较高楼层单元花园所属楼层设有一面邻接相邻较低楼层单元花园上空、相对的另一面邻接建筑墙面的一层高的花园扩大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楼层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式立体花园的连续多个楼层单元花园自下而上平面位置每二个或二个以上楼层一周期往复交替地变化;所述阶梯式立体花园的所有单元花园属于多个叠加花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楼层建筑物,其特征在于:属于所述阶梯式立体花园的、楼层相邻的两个单元花园,其中一个单元花园的向外敞开面位于建筑的一个立面上,另一个单元花园的向外敞开面位于与前述立面相同或相邻立面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楼层建筑物,其特征在于:属于所述阶梯式立体花园的单元花园从地面或靠近地面作为交通组织枢纽的屋顶或平台向上连续设置至建筑顶层或顶部复式层的底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楼层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式立体花园各高度上相邻的两个单元花园通过花园之间通透的二层以上层高的空间邻接并且水平间距小于4米或通过花园之间通透的一至二层高的公共区域邻接并且水平间距小于10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楼层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厅与花园扩大区之间设有防火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楼层建筑物,其特征在于:各单元花园所在建筑单元楼层的所有电梯分设在所述过厅中,所述电梯门开设在所述过厅的墙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楼层建筑物,其特征在于:各单元花园所在建筑单元楼层仅设有两个所述过厅,所述过厅各设有一部电梯,所述过厅自然采光。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楼层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式立体花园内设有连接多个单元花园的跌水瀑布。
CNA200710074162XA 2007-04-27 2007-04-27 多楼层建筑物 Pending CN1012944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74162XA CN101294449A (zh) 2007-04-27 2007-04-27 多楼层建筑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74162XA CN101294449A (zh) 2007-04-27 2007-04-27 多楼层建筑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4449A true CN101294449A (zh) 2008-10-29

Family

ID=40064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74162XA Pending CN101294449A (zh) 2007-04-27 2007-04-27 多楼层建筑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9444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41394A (zh) * 2014-07-24 2014-11-12 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高层建筑
CN104141395A (zh) * 2014-07-24 2014-11-12 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竖向交错布置公共平台的高层建筑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41394A (zh) * 2014-07-24 2014-11-12 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高层建筑
CN104141395A (zh) * 2014-07-24 2014-11-12 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竖向交错布置公共平台的高层建筑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8009213A1 (fr) Bâtiment à plusieurs étages
US20090293384A1 (en) Multi-Level Apartment Building
CN201144526Y (zh) 多楼层建筑物
CN110005226B (zh) 多层建筑
CN101294449A (zh) 多楼层建筑物
CN204899287U (zh) 标准单元模块竖向为三层半的错层叠拼住宅户型
CN110952800A (zh) 一种有空中合院的高层住宅楼房结构
CN101736917A (zh) 设有室外楼梯的建筑
CN110778152B (zh) 一种提供多层次邻里交往体系的高层住宅
CN101397856A (zh) 叠加式别墅户型住宅
CN101210459B (zh) 阶梯花园住宅
CN209760881U (zh) 一种多层住宅
CN201306012Y (zh) 设有室外楼梯的建筑
CN109235928A (zh) 一种中式新型空中别墅
JP6842278B2 (ja) 集合住宅
CN102213038A (zh) 高层建筑物
JP2907201B1 (ja) 中・高層の共同住宅
CN213953115U (zh) 一种高层住宅门厅建筑用消防疏散通道结构
CN2913518Y (zh) 一种叠层住宅
CN114991532A (zh) 在每单元至少两面每面都设置梯间和出入口的居住建筑
RU126740U1 (ru) Здание дошко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го учреждения
CN210316677U (zh) 一种微型别墅单元及联排别墅
CN211447908U (zh) 一种复式建筑装置
CN201121418Y (zh) 叠加式别墅户型住宅
WO2021082673A1 (zh) 一种具有多个住宅单位的多层民用住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