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90957B - 发光元件 - Google Patents

发光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90957B
CN101290957B CN2007100965565A CN200710096556A CN101290957B CN 101290957 B CN101290957 B CN 101290957B CN 2007100965565 A CN2007100965565 A CN 2007100965565A CN 200710096556 A CN200710096556 A CN 200710096556A CN 101290957 B CN101290957 B CN 1012909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emiconductor layer
type
area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965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90957A (zh
Inventor
林鼎洋
欧震
赖世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pista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pista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pistar Corp filed Critical Epistar Corp
Priority to CN20071009655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909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90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09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909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09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光元件,其包含基板、n型氮化物半导体层、p型氮化物半导体层、位于上述n型氮化物半导体层与上述p型氮化物半导体层之间的发光层。其中,该发光层具有靠近该n型半导体层的第一区域、靠近该p型半导体层的第二区域、及位于该第一区域及该第二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其中该第一区域及该第二区域掺杂有n型杂质,而该中间区域则无该n型杂质,或具有浓度较该第一区域及该第二区域的浓度为低的该n型杂质。上述中间区域为掺杂有n型杂质的多重量子阱结构层。透过上述多重量子阱结构层的n型杂质掺杂的特定分布设计,能够有效提升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

Description

发光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元件,尤其是一种具有多重量子阱结构的发光元件。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在具有光电转换特性的固态元件里十分重要。一般而言,它具发光层(Active layer),被两种不同电性的半导体层(p-type&n-type semiconductor layers)所包夹而成。当于两半导体层上方的接触电极施加一驱动电流时,两半导体层的电子与空穴会注入发光层,在发光层中结合而放出光线,其光线具全向性,会通过此发光二极管元件的各个表面而射出。通常,发光层可为单一量子阱结构层(SQW)或多重量子阱结构层(MQW)。与单一量子阱结构(SQW)相较,多重量子阱结构(MQW)被认定具有较高的输出能力,因为即使在电流很小时,它仍可以透过许多障壁层及阱层堆叠而成的小能隙结构,将电流转换为光。
图1显示已知技术的发光元件10的剖面图。如图所示,p型氮化物半导体层14与n型氮化物半导体层13之间有具有多重量子阱结构的发光层15,在最靠近p型氮化物半导体层14的障壁层,并不掺杂n型杂质,并在多重量子阱结构层中其余所有的障壁层,掺杂n型杂质。图2显示另一已知技术的发光元件20的剖面图。如图所示,p型氮化物半导体层24与n型氮化物半导体层23之间有具有多重量子阱结构的发光层25,并在多重量子阱结构层中最靠近n型氮化物半导体层23的数个障壁层,掺杂n型杂质,但其他障壁层并不掺杂n型杂质。如上所述,透过多重量子阱结构层中n型杂质的掺杂的位置变化,可以获得到一个电性优异,而且发光效能提升的发光元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元件,其包含基板、n型氮化物半导体层、p型氮化物半导体层、位于上述n型氮化物半导体层与上述p型氮化物半导体层之间的发光层。其中,发光层具有靠近该n型半导体层的第一区域、靠近该p型半导体层的第二区域、及位于该第一区域及该第二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其中该第一区域及该第二区域掺杂有n型杂质,而该中间区域则无该n型杂质,或具有浓度较该第一区域及该第二区域的浓度为低的该n型杂质。其中该中间区域为一多重量子阱结构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元件,其包含n型半导体层;p型半导体层;以及发光层,位于该n型半导体层与该p型半导体层之间。该发光层包含靠近该n型半导体层的第一区域、靠近该p型半导体层的第二区域、及位于该第一区域与该第二区域间的中间区域。其中该第一区域、该第二区域、及中间区域由多个障壁层与多个阱层交错堆叠而成,且该多个障壁层中位于该第一区域及该第二区域中者掺杂有n型杂质,位于该中间区域中者则无该n型杂质,或具有浓度较该第一区域及该第二区域的浓度为低的该n型杂质。
本发明透过上述n型杂质的特定掺杂分布设计,不但可以获得电性优异的元件,更可以有效提升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已知技术发光元件10的剖面图。
图2为另一已知技术发光元件20的剖面图。
图3为依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元件30的剖面图。
图4为依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发光元件40的剖面图。
图5为依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发光元件50的剖面图。
图6为依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发光元件60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发光元件;11~基板;12~缓冲层;13~n型半导体层;14~p型半导体层;15~发光层;20~发光元件;21~基板;22~缓冲层;23~n型半导体层;24~p型半导体层;25~发光层;30~发光元件;31~基板;32~缓冲层;33~n型半导体层;34~p型半导体层;35~发光层;35Ai~靠n侧区域;35Bi~靠p侧区域;35Ci~中间区域;35A1~第一A层;35A2~第二A层;35A3~第三A层;35B1~第一B层;35B2~第二B层;35B3~第三B层;40~发光元件;41~基板;42~缓冲层;43~n型半导体层;44~p型半导体层;45~发光层;45Ai~靠n侧区域;45Bi~靠p侧区域;45Ci~中间区域;45A1~第一A层;45A2~第二A层;45A3~第三A层;45B1~第一B层;45B2~第二B层;45B3~第三B层;50~发光元件;51~基板;52~缓冲层;53~n型半导体层;54~p型半导体层;55~发光层;55Ai~靠n侧区域;55Bi~靠p侧区域;55Ci~中间区域;55A1~第一A层;55A2~第二A层;55A3~第三A层;55B1~第一B层;55B2~第二B层;55B3~第三B层;60~发光元件;61~基板;62~缓冲层;63~n型半导体层;64~p型半导体层;65~发光层;65Ai~靠n侧区域;65Bi~靠p侧区域;65Ci~中间区域;65A1~第一A层;65A2~第二A层;65A3~第三A层;65B1~第一B层;65B2~第二B层;65B3~第三B层。
具体实施方式
图3依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元件30的剖面图。发光元件30包含:基板31、缓冲层32、n型氮化物半导体层33、发光层35及p型氮化物半导体层34。其中,发光层35是由障壁层与阱层所间隔堆叠而成的多重量子阱结构层(multi quantum well)。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发光层35可区分为靠n侧区域35Ai(i=1,2,3,....,x)、靠p侧区域35Bi(i=1,2,3,....,y)、及中间区域35Ci(i=1,2,3,....,z);其中靠n侧区域35Ai,依序包含靠近n型氮化物半导体层33的第一A层35A1、第二A层35A2、第三A层35A3...等;靠p侧区域35Bi,包含最靠近p型氮化物半导体层34的第一B层35B1、第二B层35B2、第三B层35B3...等。上述第一A层35A1、第三A层35A3、第一B层35B1及第三B层35B3为障壁层,第二A层35A2及第二B层35B2为阱层,亦即奇数层为障壁层,偶数层为阱层。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层35所掺杂的n型杂质具有特定分布,在靠n侧区域35Ai及靠p侧区域35Bi,掺杂n型杂质(如图所示的第一A层35A1、第二A层35A2、第三A层35A3、第一B层35B1、第二B层35B2及第三B层35B3),中间区域35Ci则无n型杂质,或具有比靠n侧区域35Ai及靠p侧区域35Bi的浓度较低的n型杂质。
图4依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发光元件40的剖面图。发光元件40包含:基板41、缓冲层42、n型氮化物半导体层43、发光层45及p型氮化物半导体层44。其中,发光层45由障壁层与阱层所间隔堆叠而成的多重量子阱结构层。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发光层45可区分为靠n侧区域45Ai(i=1,2,3,....,x)、靠p侧区域45Bi(i=1,2,3,....,y)、及中间区域45Ci(i=1,2,3,....,z);其中靠n侧区域45Ai,依序包含最靠近n型氮化物半导体层43的第一A层45A1、第二A层45A2、第三A层45A3...等;靠p侧区域45Bi,依序包含最靠近p型氮化物半导体层44的第一B层45B1、第二B层45B2、第三B层45B3...等。上述第一A层45A1、第三A层45A3、第一B层45B1及第三B层45B3为障壁层,第二A层45A2及第二B层45B2为阱层,亦即奇数层为障壁层,偶数层为阱层。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层45中所掺杂的n型杂质具有特定分布,在靠n侧区域45Ai及部分靠p侧区域45Bi掺杂n型杂质(如图所示的第一A层45A1、第二A层45A2、第三A层45A3、第二B层45B2及第三B层45B3),但在最靠近p型氮化物半导体层44的第一B层45B1并不掺杂n型杂质,且中间区域45Ci亦无n型杂质,或具有比靠n侧区域45Ai及靠p侧区域45Bi的浓度较低的n型杂质。
图5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发光元件50的剖面图。发光元件50包含:基板51、缓冲层52、n型氮化物半导体层53、发光层55及p型氮化物半导体层54。其中,发光层55是由障壁层与阱层所间隔堆叠而成的多重量子阱结构层。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发光层55可区分为靠n侧区域55Ai(i=1,2,3,....,x)、靠p侧区域55Bi(i=1,2,3,....,y)、及中间区域55Ci(i=1,2,3,....,z);其中靠n侧区域55Ai,依序包含最靠近n型氮化物半导体层53的第一A层55A1、第二A层55A2、第三A层55A3...等;靠p侧区域55Bi,依序包含最靠近p型氮化物半导体层54的第一B层55B1、第二B层55B2、第三B层55B3...等。上述的第一A层55A1、第三A层55A3、第一B层55B1及第三B层55B3为障壁层,第二A层55A2及第二B层55B2为阱层,亦即奇数层为障壁层,偶数层为阱层。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层55所掺杂的n型杂质具有特定分布,在靠n侧区域55Ai及靠p侧区域55Bi的各障壁层掺杂n型杂质(如图所示的第一A层55A1、第三A层55A3、第一B层55B1、及第三B层55B3),中间区域55Ci则无n型杂质或具有比靠n侧区域55Ai及靠p侧区域55Bi的浓度较低的n型杂质。
图6依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发光元件60的剖面图。发光元件60包含:基板61、缓冲层62、n型氮化物半导体层63、发光层65及p型氮化物半导体层64。其中,发光层65是由障壁层与阱层所间隔堆叠而成的多重量子阱结构层。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发光层65可区分为靠n侧区域65Ai(i=1,2,3,....,x)、靠p侧区域65Bi(i=1,2,3,....,y)、及中间区域65Ci(i=1,2,3,....,z);其中靠n侧区域65Ai,依序包含最靠近n型氮化物半导体层63的第一A层65A1、第二A层65A2、第三A层65A3...等;靠p侧区域65Bi,依序包含最靠近p型氮化物半导体层64的第一B层65B1、第二B层65B2、第三B层65B3...等。上述第一A层65A1、第三A层65A3、第一B层65B1及第三B层65B3为障壁层,第二A层65A2及第二B层65B2为阱层,亦即奇数层为障壁层,偶数层为阱层。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层65所掺杂的n型杂质具有特定分布,在靠n侧区域65Ai及部分靠p侧区域65Bi的障壁层掺杂n型杂质(如图所示的第一A层65A1、第三A层65A3、及第三B层65B3),但在最靠近p型氮化物半导体层64的障壁层(即第一B层65B1)并不掺杂n型杂质,且中间区域65Ci无n型杂质,或具有比靠n侧区域65Ai及靠p侧区域65Bi的障壁层的浓度较低的n型杂质。
本发明所述的n型杂质掺杂指将硅(Si)、锗(Ge)、锡(Sn)、硫(S)、或氧(O)等元素,加入薄膜外延过程中,而形成具有上述元素浓度在5×1016~1×1019/cm3之间的氮化物半导体薄膜。其他不掺杂n型杂质的各层并非完全不含上述元素,有可能会因工艺中的污染物或扩散现象,而具有非常低浓度之上述元素,其浓度约小于1×1017/cm3左右。再者,各层所掺杂的n型杂质浓度大致上相同,或于越靠近n型半导体层与越靠近p型半导体层的区域的掺杂浓度越高。
虽然本发明已通过各实施例说明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对于本发明所作的各种修饰与变更,皆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发光元件,包含:
n型半导体层;
p型半导体层;以及
发光层,位于该n型半导体层与该p型半导体层之间,具有靠近该n型半导体层的第一区域、靠近该p型半导体层的第二区域、及位于该第一区域及该第二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其中该第一区域及该第二区域掺杂有n型杂质,而该中间区域则无该n型杂质,或具有浓度较该第一区域及该第二区域的浓度为低的该n型杂质;
其中该中间区域为一多重量子阱结构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中该n型半导体层为n型氮化物半导体层,且该p型半导体层为p型氮化物半导体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中该n型杂质包含硅、锗、锡、硫、及氧等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中该n型杂质的浓度介于5×1016~1×1019/cm3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中该第二区域包含多个半导体层,其中在最靠近该p型半导体层的半导体层并不掺杂该n型杂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中该第一区域及该第二区域所掺杂的该n型杂质的浓度相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中该n型杂质于越靠近该n型半导体层及越靠近该p型半导体层的掺杂浓度越高。
8.一种发光元件,包含:
n型半导体层;
p型半导体层;以及
发光层,位于该n型半导体层与该p型半导体层之间,包含靠近该n型半导体层的第一区域、靠近该p型半导体层的第二区域、及位于该第一区域与该第二区域间的中间区域;其中该第一区域、该第二区域、及中间区域由多个障壁层与多个阱层交错堆叠而成,且该多个障壁层中位于该第一区域及该第二区域中者掺杂有n型杂质,位于该中间区域中者则无该n型杂质,或具有浓度较该第一区域及该第二区域的浓度为低的该n型杂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元件,其中该n型半导体层为n型氮化物半导体层,且该p型半导体层为p型氮化物半导体层。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元件,其中该n型杂质包含硅、锗、锡、硫、及氧等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元件,其中该n型杂质的浓度介于5×1016~1×1019/cm3之间。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元件,其中该第二区域包含多个障壁层,其中最靠近该p型半导体层的障壁层,并不掺杂该n型杂质。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元件,其中该第一区域及该第二区域的各该障壁层所掺杂的该n型杂质的浓度相同。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元件,其中该n型杂质于越靠近该n型半导体层与越靠近该p型半导体层的掺杂浓度越高。
CN2007100965565A 2007-04-16 2007-04-16 发光元件 Active CN1012909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965565A CN101290957B (zh) 2007-04-16 2007-04-16 发光元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965565A CN101290957B (zh) 2007-04-16 2007-04-16 发光元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0957A CN101290957A (zh) 2008-10-22
CN101290957B true CN101290957B (zh) 2010-10-13

Family

ID=40035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965565A Active CN101290957B (zh) 2007-04-16 2007-04-16 发光元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909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53134B2 (en) * 2008-12-31 2011-05-31 Epistar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JP2014038941A (ja) * 2012-08-16 2014-02-27 Toyoda Gosei Co Ltd 半導体発光素子、発光装置
CN107331744B (zh) * 2017-05-09 2019-05-07 华灿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外延片及其制造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7850A (zh) * 2004-03-11 2005-09-14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单片式白光发射器件
CN1741290A (zh) * 2004-08-27 2006-03-01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蓝光、黄光量子阱堆叠结构白光发光二极管及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7850A (zh) * 2004-03-11 2005-09-14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单片式白光发射器件
CN1741290A (zh) * 2004-08-27 2006-03-01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蓝光、黄光量子阱堆叠结构白光发光二极管及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0957A (zh) 2008-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2474B (zh) 半导体发光器件
KR100631971B1 (ko) 질화물 반도체 발광 소자
KR100889842B1 (ko) 질화물 반도체소자
EP2642536A2 (en) White light emitting diode
KR100903103B1 (ko) 화합물 반도체를 이용한 발광소자
CN101540364A (zh) 一种氮化物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US8704252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CN101714602A (zh) 用于光电器件的多量子阱结构
CN103489973A (zh) 半导体发光结构
CN103441196A (zh) 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1740668B (zh) 发光元件
CN101290957B (zh) 发光元件
KR100604423B1 (ko) 질화물 반도체 소자
EP2666186B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s
US7705344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KR101065070B1 (ko) 발광 소자
KR100869142B1 (ko) 발광 다이오드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661606B1 (ko) 질화물 반도체 소자
CN103715317A (zh) 发光二极管装置
KR100716792B1 (ko) 질화물 반도체 소자
CN217933825U (zh) 一种半导体外延结构、led芯片
CN112652686B (zh) 一种大尺寸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US20220393058A1 (en) Optoelectronic Semiconductor Component
TW201705518A (zh) 發光二極體
KR101174331B1 (ko) 에피 구조로 형성된 고효율 반도체 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