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90654A -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90654A
CN101290654A CNA2008100914924A CN200810091492A CN101290654A CN 101290654 A CN101290654 A CN 101290654A CN A2008100914924 A CNA2008100914924 A CN A2008100914924A CN 200810091492 A CN200810091492 A CN 200810091492A CN 101290654 A CN101290654 A CN 1012906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radio
media
communication
data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9149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铃木茂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906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06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08General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reading of electronic memory record carriers, independent of its reading method, e.g. power transf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31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using at least one antenna particularly designed for interrogating the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G06K7/1035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using at least one antenna particularly designed for interrogating the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using a plurality of antennas, e.g. configurations including means to resolve interference between the plurality of antenn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从多个无线电信道中选择任意无线电信道作为用于媒介通信的信道,并通过使用该用于媒介通信的信道与至少一个RFID(3)进行数据通信。尤其是,判定与该RFID的数据通信是否正常结束,且如果判定数据通信没有正常结束,将用于媒介通信的信道切换到多个无线电信道中的另一无线电信道。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诸如射频识别(RFID)读/写器的无线通信装置及其无线通信方法,该读/写器被配置成,例如,在超高频带中通过使用电磁波以非接触的方式读取RFID数据和写入RFID数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被称为RFID系统的无线通信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种系统由每个都具有IC芯片和天线的小型无线通信媒介和使用电场或电磁波与无线通信媒介进行无线通信从而以非接触的方式写入和读取数据的RFID读/写器组成。
诸如在制造过程中被设置的序列号之类的唯一ID被存储在RFID读/写器的IC芯片中。无线通信媒介可以被薄型化并且可以容易地贴附到物品上。因此,该无线通信媒介被称为RFID、RF标签、无线标签等,并通常被贴附到被管理和使用的每个物品上。
同时,RFID读/写器由天线单元和读/写器主单元组成,天线单元向/从无线通信媒介发射/接收电场或电磁波,读/写器主单元作为经由天线单元以非接触方式与该媒介进行数据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根据天线单元的形状等,读/写器被分成门式(gate-type)、固定式、便携式等。门式RFID读/写器用于反盗窃系统、出入口通行管理系统等。固定式RFID读/写器用于图书馆的借阅管理系统、商店的出售货品结算系统等。便携式RFID读/写器用于仓库的物品检索系统、商店的存货系统等。
同时,在RFID系统中,860至960MHz的UHF带目前也是可用的。然而,因为UHF带主要用作蜂窝电话的频带,所以在860至960MHz的UHF带中,952至954MHz的UHF带(1~9个无线电信道)或952至955MHz的UHF带(1~14个无线电信道)被分配给RFID系统,使得RFID系统的频带和蜂窝电话的频带在频带上重叠但不会导致电磁波状况的干扰。
为构建RFID系统,在很多情况下,不只使用一个读/写器,而是使用多个读/写器。因此,在先听后说(LBT)系统中进行载波检测,使得从多个RFID读/写器发射的电磁波不互相干扰。读/写器在发射电磁波之前检索空闲的无线电信道,并且如果能够检测到任意空闲的无线电信道,读/写器使用该空闲无线电信道来输出电磁波(参见,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0-242742号)。
在这种无线通信系统中,一般而言,会发生诸如位遗漏错误或位变换错误之类的通信错误。在发生这种通信错误的情况下,大多数常规的无线通信装置使用相同的频率再度尝试进行无线通信,并且如果在重复该无线通信预定次数之后还是没有完成数据通信,则通知通信错误。
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在其他无线通信装置使用与用于媒介通信的信道的频率相近的频率的情况下,由于所产生的噪声的影响,导致发生诸如位遗漏错误或位变换错误之类的通信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即使通过使用相同的频率再度尝试进行无线通信也不能消除噪声的影响,所以再次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的一方面的目的是避免由噪声导致的通信错误并且提高通信效率,其中的噪声可能是在其他无线通信装置使用与用于媒介通信的信道的频率相近的频率的情况下产生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装置,该装置从多个无线电信道中选择任意无线电信道作为用于媒介通信的信道,并通过使用用于媒介通信的信道与至少一个无线通信媒介进行数据通信,该无线通信装置包括:结果判定装置,用于判定与无线通信媒介的数据通信是否正常结束;以及信道切换装置,如果结果判定装置判定数据通信没有正常结束,则该信道切换装置将用于媒介的信道切换到多个无线电信道中的另一个无线电信道。
在下面的说明书中将阐述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通过阅读说明书,将会部分地清楚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或者可以通过实践本发明来获知。可以根据下文中特别指出的手段及组合来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并与上面给出的一般性描述和下面给出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示出关于本发明的每一个实施例的使用RFID读/写器的示例性RFID系统的视图;
图2是示出关于本发明的每一个实施例的RFID读/写器的原理部分的示例性配置的框图;
图3是示出关于本发明的每一个实施例的在RFID读/写器的存储单元上形成的示例性存储区域的原理图;
图4是示出关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示例性读命令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关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示例性写命令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关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示例性读命令接收处理的流程图;以及
图7是示出关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示例性写命令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在下文中,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示出了这样一种情况:其中,本发明被应用于一种RFID读/写器,该RFID读/写器被配置成,使用952至954MHz的UHF带(1~9个无线电信道),通过与作为无线通信媒介的RFID进行无线通信,读取存储在RFID的存储器中的数据并且向该存储器写入数据。
图1示出了使用RFID读/写器的RFID系统的示意图。该系统由多个RFID读/写器(图1仅示出了三个RFID读/写器1-1,1-2,1-3)、作为用于控制RFID读/写器1的高位设备的主机2以及通过每个读/写器1读取和写入数据的多个RFID 3(图1仅示出了6个RFID 3-1,3-2,3-3,3-4,3-5,3-6)组成。
每个RFID 3具有天线和IC芯片。IC芯片设置有电源发电机、解调制器、调制器、存储单元以及控制这些组件的控制单元。当接收到UHF带中的电磁波时,每个RFID 3通过操作发电机产生电源电压,且每个RFID 3被激活。激活的RFID 3发射包括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唯一ID的响应波。当已经接收到该响应波的RFID读/写器1与一条线路无线连接时,此后,RFID 3进行解调制以向存储单元写入接收的数据并进行读取以对存储单元中的数据进行调制,并且响应来自RFID读/写器1的命令向RFID读/写器1发射数据。这些RFID 3通常被贴附到作为管理对象且被单独使用的相应物品上。
图2示出了说明RFID读/写器1的原理性配置的框图。RFID由主单元10和与主单元10相连的天线20组成。
主单元10包括主要由中央处理单元(CPU)构成的控制单元11、具有只读存储器(ROM)区域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区域的存储单元12、用于与诸如主机2之类的外部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通信单元13、计时器单元14(其中用于每一个的计时器计算监控时间、操作控制时间等)、用于无线地控制数据的发射和接收的无线电路单元15,以及载波侦听单元16构成。
无线电路单元15由锁相环(PLL)电路151、发射单元152、循环器153以及接收单元154组成。PLL电路151产生高频正弦波。发射单元152调制从控制单元11发射的发射数据,放大调制的信号与从PLL电路151产生的高频信号相互组合而得到的信号,并输出放大的信号到循环器153。循环器153具有将从发射单元152输入的信号输出到天线20并将来从天线20输入的信号输出到接收单元154的特性。接收单元154放大通过循环器153输入的高频信号,将放大的高频信号与从PLL电路151产生的高频信号相组合,以将组合信号转换成基带信号,然后,解调制该基带信号以输出解调制后的信号到控制单元11。
载波侦听单元16借助于LBT系统中的载波侦听来判定将被读/写器1使用的UHF带中的无线电信道(952至954MHz的1~9个无线电信道)的使用情况。在LBT系统中,读/写器1的单个操作的可操作时间段被限制为最多4秒。在完成该单个操作之后,读/写器1停止其操作50ms,然后监控空闲信道5ms,且仅在此之后,读/写器1再次变得可操作。
如图3所示,在存储单元12的RAM区域中形成频率设置表41、初始频率存储器42、信道计数器存储器43、用于重试次数的设定值的存储器44,以及重试次数器存储器45。
在频率设置表41中,952至954MHz的UHF带中的频率f1~f9中的任意一个频率被预设为分别对应于将要被RFID系统使用的无线电信道1-9的信道号(n)。
与从设置表41中所设置的频率f1~f9中选出的一个频率相对应的信道号(n)作为初始频率k被存储在初始频率存储器42中。在图1所示的配置有多个RFID读/写器1的RFID系统中,从频率f1~f9中选出频率,使得至少彼此相邻的RFID读/写器1在频率上不同。
信道计数器存储器43存储数值‘n’,该数值在信道数(n)的范围内递增“1”。用于重试次数的设定值的存储器44存储来自主机2的设置命令所设置的重试次数x。关于重试次数x,一般而言‘1’至‘5’范围内的自然数是适当的。数据通信的重试次数y被存储在重试计数器存储器45中。
在具有这里使用的这种配置的RFID读/写器1的RFID系统中,当发生RFID 3的数据读取处理时,主机2向RFID读/写器1中的任意一个发射读命令。已经接收到读命令的RFID读/写器1的控制单元11执行图4中所示的处理。
首先,重试计数器存储器45的计数值y被复位为‘0’(步骤ST1)。存储在初始频率存储器42中的初始频率k被设置为信道计数器存储器43的计数值‘n’(步骤ST2)。
接下来,执行载波侦听,从而在频率设置表41上的频率fn(f1≤fn≤f9)中检索出由与信道计数器存储器43中的计数值‘n’相同的信道号(n)指定的频率fn(步骤ST3)。换句话说,计时器单元14中的监控计时器被激活,并且在监控计时器超时之前,监控计时器在预定时间段(LTB系统中为5ms)借助于从载波侦听单元16读取的CS信号,判定频率fn的信号是否已经被接收单元154接收。当频率fn的信号还没有被接收单元154接收时,CS信号电平变成‘0’(没有使用频率fn),且当接收了该信号时,CS信号电平由此变成‘1’(使用频率fn)。基于CS信号,判定该频率是否被使用(步骤ST4)。
如果CS信号电平为‘1’,判定该信道是频率fn被使用的信道(步骤ST4中为YES),信道计数器存储器43的计数值‘n’递增‘1’(步骤ST5)。判定计数值‘n’是否超过信道号的最大值‘9’(步骤ST6)。如果计数值‘n’超过了信道号的最大值‘9’(步骤ST6中为YES),计数值‘n’返回到‘1’(步骤ST7)。此后,控制单元11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T3,且重复执行载波侦听。
如果CS信号电平为‘0’,判定频率fn属于空闲信道(步骤ST4中为NO),控制单元11开始通过使用该空闲信道中的频率fn读取RFID 3(步骤ST8)。也就是说,限定计时器单元14的计时器的操作被启动,且通过频率fn与在天线20的通信区域内存在的RFID 3进行无线通信,以从RFID 3读取数据。在LBT系统中,当限定计时器的操作达到最大可操作时间段4s时,限定计时器的操作超时。
在启动读操作之后,监控读操作的结束(步骤ST9)。如果读操作结束(步骤ST9中为YES),判定是否已经从所需RFID 3正常读取数据(步骤ST10;结果判定装置)。
这里,从所需的RFID 3读取数据,当确保读取的数据通过通信单元13被发射到主机2时,判定读操作正常结束(步骤ST10中为YES)。在这种情况下,在信道计数器存储器43中的当前时间点的计数值‘n’被重写为初始频率存储器42中的下一时间的初始频率k(步骤ST11),且此时命令接收处理正常结束。因此,在下一时间的命令处理中,向/从其他RFID读/写器1进行的操作可以由具有较少电磁波干扰的频率开始。
相反,如果没有从所需的RFID 3正常地读取数据,或限定计时器的操作超时且读操作被中断,则判定读操作没有正常结束(步骤ST10中为NO),重试计数器存储器45的计数值y递增‘1’(步骤ST12)。然后控制单元11判定计数值y是否已经超过存储器44中存储的用于重试次数设定值的设定值x(步骤ST13)。
如果计数值y没有超过设定值x(步骤ST13中为NO),控制器11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T5,且信道计数器存储器43中的计数值‘n’递增‘1’。然后控制单元11判定计数值‘n’是否已经超过信道号的最大值‘9’(步骤ST6)。如果计数值‘n’已经超过了信道号的最大值‘9’(步骤ST6为YES),则计数值‘n’返回‘1’(步骤ST7)。此后,控制单元11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T3,从频率设置表41中获得另一频率fn,且重复载波侦听以检索另一频率fn(信道切换装置)。
作为该载波侦听的结果,如果获得的频率fn位于空闲信道中(步骤ST4中为NO),控制单元11使用空闲无线电信道中的频率fn来重试对RFID 3的读操作(步骤ST8:重试装置)。
在步骤ST13中的判定中,如果计数值y已经达到了设定值x(步骤ST13中为YES),此时命令接收处理以错误结束(步骤ST14:错误结束装置)。
关于在步骤ST10中判定读操作没有正常结束的一个例子,存在RFID 3位于天线20的通信区域之外或者由于RFID 3发生故障而不能从RFID 3接收响应信号的情况。关于判定读操作没有正常结束的一个例子,存在即使已经从RFID 3接收到响应信号且检测到天线20的通信区域中的RFID 3的存在,在用于读取存储在RFID 3中的数据的数据通信期间发生位遗漏错误或位变换错误的情况。而且,关于判定读操作没有正常结束的一个例子,还存在数据通信花费了很长时间,从而限定计时器的操作超时的情况。
下面将描述在RFID 3中发生数据写入处理的情况。在本实施例的RFID系统中,当发生数据写入处理时,主机2发射写命令到各RFID读/写器1中的任意一个。已经接收到写命令的RFID读/写器1的控制单元11执行图5的流程图中所示的处理。
首先,重试计数器存储器45中的计数值y被复位为‘0’(步骤ST21)。信道计数器存储器43中的计数值‘n’被设置为初始频率存储器42中的初始频率k(步骤ST22)。
控制单元11执行载波侦听,以在频率设置表41上的频率fn(f1≤f9)中检索出由与信道计数器存储器43中的计数值‘n’相同的信道号(n)指定的频率fn(步骤ST23)。计时器单元14的监控计时器被激活,并且在监控计时器超时之前,通过从载波侦听单元16读取的CS信号,在一时间段(LTB系统中为5ms)期间判定频率fn的信号是否已经被接收单元154接收。如果频率fn的信号还没有被接收单元154接收,CS信号电平变成‘0’(没有使用频率fn),如果已经接收到该信号时,CS信号电平由此变成‘1’(使用频率fn)。基于CS信号,判定频率fn是否正被使用(步骤ST24)。
如果CS信号电平为‘1’,判定该频率fn位于正在使用的无线电信道中(步骤ST24),信道计数器存储器43中的计数值‘n’递增‘1’(步骤ST25)。控制单元11判定计数值‘n’是否超过信道号的最大值‘9’(步骤ST26)。如果计数值‘n’已经超过了信道号的最大值‘9’(步骤ST26中为YES),计数值‘n’返回‘1’(步骤ST27)。此后,控制单元11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T23,且重复执行载波侦听。
在CS信号电平为‘0’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1判定频率fn位于空闲的无线电信道中(步骤ST24中为NO),则使用该空闲无线电信道中的频率fn,并开始对RFID 3的写操作(步骤ST28)。换句话说,计时器单元14的限定计时器的操作被启动,使用频率fn与位于天线20的通信区域中的RFID 3进行无线通信,并且数据被写入到RFID 3。在LBT系统中,当达到最大可操作时间段4s时,限定计时器的操作超时。
在启动写操作之后,监控写操作的结束(步骤ST29)。当写操作结束时(步骤ST29中为YES),控制单元11判定写操作是否正常结束,即,数据是否以非接触的方式被写入到所需的RFID 3(步骤ST30,结果判定装置)。
这里,如果从主机2接收的数据已经被准确地写入到RFID 3的存储器中,判定写操作正常结束(步骤ST30中为YES)。在这种情况下,在当前时间点,信道计数器存储器43中的计数值‘n’被重写为初始频率存储器42中的下一时间的初始频率k(步骤ST31),此时,命令接收处理正常结束。
相反,如果数据没有被正常地写入所需的RFID 3,或如果限定计时器的操作超时而使写操作中断,判定写操作没有正常结束(步骤ST30中为NO),重试计数器存储器45中的计数值y递增‘1’(步骤ST32)。控制单元11判定计数值y是否已经超过了用于存储重试次数的设定值的存储器44中所存储的设定值x(步骤ST33)。
这里,如果计数值y没有超过设定值x(步骤ST33中为NO),控制单元11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T25,并将信道计数器存储器43中的计数值‘n’递增‘1’。控制单元11判定计数值‘n’是否已经超过信道号的最大值‘9’(步骤ST36)。如果计数值‘n’已经超过了信道号的最大值‘9’(步骤ST36中为YES),计数值‘n’返回‘1’(步骤ST37)。此后,控制单元11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T23,从频率设置表41中获得另一频率fn,且重复执行载波侦听以检索频率fn(信道切换装置)。
这样,作为载波侦听的结果,如果检测到所获得的频率fn位于空闲的无线电信道中(步骤ST24中为NO),控制单元11使用该空闲无线电信道中的频率fn并重试对RFID 3的写操作(步骤ST28:重试装置)。
在步骤ST33中的判定中,如果计数值y已经达到了设定值x(步骤ST33中为YES),此时控制单元11以错误结束命令接收处理(步骤ST34:错误结束装置)。
在步骤ST30中,关于判定写操作没有正常结束的一个例子,存在RFID 3位于天线20的通信区域之外或者RFID出现故障所以不能从RFID 3接收到响应信号的情况。关于判定写操作没有正常结束的一个例子,存在即使已经从RFID 3接收到响应信号且检测到RFID 3位于天线20的通信区域中,在用于向RFID 3写入数据的数据通信过程中发生位遗漏错误或位变换错误的情况。而且,关于判定写操作没有正常结束的一个例子,还存在数据通信花费了很长时间,从而限定计时器的操作超时的情况。
如此,当接收到对RFID 3的读命令或写命令时,RFID读/写器1执行载波侦听,从准备好的频率f1~f9中检索空闲无线电信道中的频率,使用检索到的空闲无线电信道中的频率,执行对所需的RFID3的读操作或写操作。
如果读操作或写操作不能正确地完成,RFID读/写器1在预定的重试次数x内重试读操作或写操作。此时,RFID读/写器1执行载波侦听以检索空闲无线电信道中的频率,并使用检索到的空闲无线电信道中的频率。
因此,如果RFID读/写器1不能正常完成读操作或写操作的原因是由噪声引起的,并且噪声可能是在其他RFID读/写器1已经使用了与RFID读/写器1之前使用的频率相近的频率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因为在重试过程中通信频率改变了,所以RFID读/写器1可以避免通信错误的可能性很高。因此,可以获得极好的通信效率。
[2]现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该实施例的硬件配置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所以省略对硬件配置的详细描述。
第二实施例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在接收读命令和写命令过程中,关于RFID读/写器1的控制单元11的每一个处理的某些部分。图6示出了说明当控制单元11接收读命令时的处理的流程图,且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图3中的组件相同的组件。
如果判定读操作没有正常结束(步骤S10中为NO),判定该非正常结束是否是由在接收到来自RFID 3的响应信号之后进行的用于读取记录在RFID 3中的数据的数据通信中的错误导致的(步骤ST41:错误判定装置)。数据通信中的错误代表以下情况:即使已经从RFID 3接收到响应信号,且已经检测出RFID 3位于天线20的通信区域中时,在读取存储在RFID 3中的数据的数据通信过程中发生位遗漏错误或位变换错误的情况,或由于数据通信花费了很多时间导致限定计时器的操作超时的情况。
如果判定读操作的非正常结束是由数据通信中的错误导致的(步骤S41中为YES),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重试读操作。重试计数器存储器45中的计数值y递增‘1’(步骤ST12)。如果计数值y没有超过用于存储重试次数的设定值的存储器44中所存储的设定值x(步骤ST13中为NO),信道计数器存储器43中的计数值‘n’依次递增‘1’,并执行载波侦听以检索另一频率fn(信道切换装置)。当检测到空闲无线电信道中的频率fn时,使用检测到的空闲无线电信道中的频率重新启动读操作。
如果读操作的非正常结束不是由数据通信中的错误导致的(步骤S41中为NO),例如,如果不能检测到RFID 3,则不执行重试,并且此时命令接收处理以错误结束(步骤ST14:错误结束装置)。
图7示出了说明当控制单元11接收到读命令时的处理的流程图,且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处理所对应的组件相同的组件。
如果控制单元11判定写操作没有正常结束(步骤S30中为NO),控制单元11判定该非正常结束是否是由在从RFID 3接收到响应信号之后进行的用于向RFID 3写入数据的数据通信中的错误导致的(步骤ST51:错误判定装置)。数据通信中的错误代表以下情况:即使已经从RFID 3接收到响应信号且已经检测到RFID 3位于天线20的通信区域中时,在用于读取存储在RFID 3中的数据的数据通信过程中发生位遗漏错误或位变换错误的情况,或由于数据通信花费了很多时间而导致限定计时器的操作超时的情况。
如果判定读操作的非正常结束是由数据通信中的错误导致的(步骤S51中为YES),则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重试读操作。重试计数器存储器45中的计数值y递增‘1’。如果计数值y没有超过用于存储重试次数的设定值的存储器44中所存储的设定值x,信道计数器存储器43中的计数值‘n’依次递增‘1’,并执行载波侦听以检索另一频率fn(信道切换装置)。当检测到空闲无线电信道中的频率fn时,使用检测到的空闲无线电信道中的频率来重新启动读操作。
如果读操作的非正常结束不是由数据通信中的错误导致的(步骤S51中为NO),例如,如果不能检测到RFID 3,则不进行重试,并且此时命令接收处理以错误结束(步骤ST34:错误结束装置)。
如此,在第二实施例中,判定读错误或写错误是否是由数据通信过程中的错误导致的,仅当错误是由数据通信中的错误导致时才执行重试,并且如果错误是由其他错误导致的,则不执行重试,而以错误结束处理。
一般而言,由于错误而不能读取数据的情况可能是由噪声导致的,噪声是由于其他RFID读/写器1已经使用了与所使用的频率fn相近的频率的情况而产生的。因此,通过在重试中切换通信频率,可以避免通信错误的可能性很高。
相反,如果数据不能被读取的原因不是由数据通信中的错误导致,而是由例如不能检测到RFID 3这样的事实导致,则通过执行重试可以避免这种错误。在这种情形下,第二实施例一开始不执行重试,而是试图减少无用重试所需的时间和处理负担。
[3]变形例
尽管上述各个实施例已经描述了无线通信装置通过使用952至954MHz的UHF带(1~9个无线电信道)中的电磁波进行通信的情况的例子,但使用的频带不受限制,例如,可以使用952至955MHz的UHF带(1~14个无线电信道)中的电磁波。
尽管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执行了通过在接收读命令和写命令二者中切换频率完成的重试,但无线通信装置也可以执行通过仅在读命令的接收或写命令的接收中切换频率完成的重试。
尽管上述各个实施例已经描述了使用本身没有发射数据功能的无源型RFID 3的情况,但是无线通信装置也可以使用,例如,本身具有发射数据功能的有源型RFID 3。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地想到另外的优点和变形。因此,本发明在其较广泛的方面不限于本文示出和描述的特定的细节和代表性的实施例。因此,可以做出各种变形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价物定义的一般性发明概念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该装置从多个无线电信道中选择任意无线电信道作为用于媒介通信的信道,并通过使用所述用于媒介通信的信道与至少一个无线通信媒介(3)进行数据通信,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结果判定装置(ST10,ST30),其用于判定与所述无线通信媒介(3)的数据通信是否正常结束;以及
信道切换装置(ST5,ST6,ST7,ST3,ST25,ST26,ST27,ST23),如果所述结果判定装置(ST10,ST30)判定所述数据通信没有正常结束,所述信道切换装置将所述用于媒介的信道切换到多个无线电信道中的另一无线电信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重试装置(ST8、ST28),其通过使用由所述信道切换装置切换的无线电信道来重试与所述无线通信媒介进行数据通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错误判定装置(ST41,ST51),其中:
当所述结果判定装置(ST10,ST30)判定所述数据通信没有正常结束时,所述错误判定装置(ST41,ST51)判定所述数据通信没有正常结束这一事实是否是由利用在从所述无线通信媒介(3)接收到响应信号之后执行的无线通信所进行数据通信中的错误导致的,以及
信道切换装置(ST5,ST6,ST7,ST3,ST25,ST26,ST27,ST23),当所述判定结果为肯定时,所述信道切换装置将所述用于媒介通信的信道切换到所述多个无线电信道中的另一无线电信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果判定装置(ST10,ST30)判定用于以非接触方式从所述无线通信媒介读取数据的读操作是否正常结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重试装置(ST8),其通过使用由所述信道切换装置(ST5,ST6,ST7,ST3)切换的无线电信道来重试所述读操作。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错误判定装置(ST41),其中:
当所述结果判定装置(ST10)判定所述数据通信没有正常结束时,所述错误判定装置(ST41)判定数据通信没有正常结束这一事实是否是由利用在从所述无线通信媒介(3)接收到响应信号之后执行的无线通信所进行的数据通信中的错误导致的,以及
信道切换装置(ST5,ST6,ST7,ST3),当所述判定结果为肯定时,所述信道切换装置将所述用于媒介通信的信道切换到所述多个无线电信道中的另一无线电信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果判定装置(ST30)判定以非接触方式向无线通信媒介写入数据的写操作是否正常结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重试装置(ST28),其通过使用由所述信道切换装置(ST25,ST26,ST27,ST23)切换的无线电信道来重试所述写操作。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错误判定装置(ST51),其中:
当所述结果判定装置(ST30)判定所述数据通信没有正常结束时,所述错误判定装置(ST34)判定数据通信没有正常结束这一事实是否是由利用在从所述无线通信媒介(3)接收到响应信号之后执行的无线通信所进行的数据通信中的错误导致的,以及
信道切换装置(ST25,ST26,ST27,ST23),当所述判定结果为肯定时,所述信道切换装置将所述用于媒介通信的信道切换到多个无线电信道中的另一无线电信道。
10.一种无线通信装置,该装置从多个无线电信道中选择任意无线电信道作为用于媒介通信的信道,并通过使用用于该媒介通信的信道与至少一个无线通信媒介进行数据通信,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结果判定部(ST10,ST30),其判定与无线通信媒介(3)的数据通信是否正常结束;以及
信道切换部(ST5,ST6,ST7,ST3,ST25,ST26,ST27,ST23),如果所述结果判定部(ST10,ST30)判定所述数据通信没有正常结束,所述信道切换部将所述用于媒介的信道切换到所述多个无线电信道中的另一无线电信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重试部(ST8、ST28),其通过使用由所述信道切换部切换的无线电信道来重试与所述无线通信媒介进行数据通信。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错误判定部(ST41,ST51),其中:
当所述结果判定部(ST10,ST30)判定所述数据通信没有正常结束时,所述错误判定部(ST41,S51)判定数据通信没有正常结束这一事实是否是由利用在从所述无线通信媒介(3)接收到响应信号之后执行的无线通信所进行的数据通信中的错误导致的,以及
信道切换部(ST5,ST6,ST7,ST3,ST25,ST26,ST27,ST23),当来自于所述错误判定部(S41,ST51)的所述判定结果为肯定时,所述信道切换部将所述用于媒介通信的信道切换到所述多个无线电信道中的另一无线电信道。
13.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该方法从多个无线电信道中选择任意无线电信道作为用于媒介通信的信道,并通过使用用于该媒介通信的信道与至少一个无线通信媒介(3)进行数据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判定(ST10,ST30)与所述无线通信媒介(3)的数据通信是否正常结束;以及
如果通过所述判定(ST10,ST30),判定所述数据通信没有正常结束,将所述用于媒介的信道切换(ST5,ST6,ST7,ST3,ST25,ST26,ST27,ST23)到所述多个无线电信道中的另一无线电信道。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使用通过所述信道切换步骤而切换的无线电信道,来重试(ST8,ST28)与所述无线通信媒介进行数据通信。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判定(ST10,ST30)步骤中:
当判定所述数据通信没有正常结束时,
所述判定(ST10,ST30)步骤判定数据通信没有正常结束这一事实是否是由利用在从所述无线通信媒介(3)接收到响应信号之后执行的无线通信所进行的数据通信中的错误导致的,以及
当所述错误判定结果为肯定时,切换(ST5,ST6,ST7,ST3,ST25,ST26,ST27,ST23)步骤将所述用于媒介通信的信道切换到所述多个无线电信道中的另一无线电信道。
CNA2008100914924A 2007-04-17 2008-04-17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Pending CN1012906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08454A JP2008270978A (ja) 2007-04-17 2007-04-17 無線通信装置
JP2007-108454 2007-04-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0654A true CN101290654A (zh) 2008-10-22

Family

ID=39618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914924A Pending CN101290654A (zh) 2007-04-17 2008-04-17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258919A1 (zh)
EP (1) EP1983469A1 (zh)
JP (1) JP2008270978A (zh)
CN (1) CN10129065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3526A (zh) * 2011-08-09 2014-04-1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
CN106101872A (zh) * 2016-08-04 2016-11-09 黎辉 一种混合式室内对讲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25046B2 (en) * 2008-09-30 2012-12-04 Panasonic Corporation RFID system, reader-writer, and RFID tag
JP5217982B2 (ja) 2008-12-04 2013-06-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11070606A (ja) * 2009-09-28 2011-04-07 Brother Industries Ltd 無線タグ通信装置
EP2616987B1 (de) * 2010-11-11 2016-01-13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m aufbau einer kommunikation zwischen einem rfid-lesegerät und einem rfid-transpond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28581A (en) * 1980-06-20 1982-05-04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Adaptive HF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129095A (en) * 1989-11-03 1992-07-07 Motorola, Inc. Global communication system receiver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JPH07147553A (ja) * 1993-11-24 1995-06-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周波数ホッピング通信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5546411A (en) * 1995-02-28 1996-08-13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ly selecting a communication strategy in a selective call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211197B2 (ja) * 1995-10-06 2001-09-25 立山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US6047165A (en) * 1995-11-14 2000-04-04 Harris Corporation Wireless, frequency-agile spread spectrum ground link-based aircraft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544056B2 (ja) * 1996-03-19 2004-07-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周波数ホッピング方式を用いた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H10124633A (ja) * 1996-10-18 1998-05-15 Omron Corp 非接触媒体処理装置、入退室管理装置および非接触媒体処理方法
JP2000242742A (ja) 1999-02-23 2000-09-08 Kokusai Electric Co Ltd 質問器システム
JP2005242918A (ja) * 2004-02-27 2005-09-08 Toshiba Corp データ通信装置
US7391329B2 (en) * 2004-04-13 2008-06-24 Impinj, Inc. Performance driven adjustment of RFID waveform shape
JP4323521B2 (ja) * 2004-07-27 2009-09-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Rfid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使用される質問器
US8212654B2 (en) * 2005-05-31 2012-07-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hannel selection method for reading tag information, tag selection apparatus of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reader, and RFID reader
JP4636324B2 (ja) * 2005-07-12 2011-02-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タグラベル作成装置
JP4527636B2 (ja) * 2005-08-30 2010-08-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Rfid質問器及びデータ通信方法
BRPI0520544A2 (pt) * 2005-11-24 2009-05-12 Nokia Corp metodologia , módulo, terminal e sistema que permitem operação programada de um subsistema de identificação por radiofreqüência (rfdi) e um sub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sem fio
JP2007200192A (ja) * 2006-01-30 2007-08-09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管理システム
JP2007243291A (ja) * 2006-03-06 2007-09-20 Fujitsu Ltd タグ通信装置、制御装置およびタグ通信方法
JP2007241392A (ja) * 2006-03-06 2007-09-20 Fujitsu Ltd タグ通信装置およびタグ通信方法
JP4584197B2 (ja) * 2006-06-30 2010-11-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アクセス・システム、アクティブ型非接触情報記憶装置、および非接触情報記憶装置内の情報にアクセスする方法
JP4762093B2 (ja) * 2006-09-14 2011-08-31 富士通株式会社 Rfid質問器およびrfid質問器制御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3526A (zh) * 2011-08-09 2014-04-1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
CN103733526B (zh) * 2011-08-09 2015-09-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
CN106101872A (zh) * 2016-08-04 2016-11-09 黎辉 一种混合式室内对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258919A1 (en) 2008-10-23
JP2008270978A (ja) 2008-11-06
EP1983469A1 (en) 2008-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71021B1 (en) Rfid portal system with rfid tags having various read ranges
EP2377067B1 (en) Inclusive or exclusive rfid tag interrogation and query round
US700949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identify multiple RFID tags
CN101290654A (zh)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3093170A (zh) 一种电子标签快速识别的方法及装置
WO200403202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identify multiple rf tags
EP2020147A2 (en) Rfid tag with programmable read range
JP2007172191A (ja) 情報アクセス・システム、および非接触情報記憶装置内の情報にアクセスする方法
JP4760718B2 (ja) 工程管理システム
EP1845630B1 (en) Rfid carrier sense method and rfid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9858454B2 (en) Method and a radio tag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2010534874A (ja) 特に、無線識別タグ形式の多数のデータ担体又は情報担体からデータを非接触で伝送しかつ/又は多数のデータ担体又は情報担体にデータを非接触で伝送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8134466B2 (en) RFID system preventing recognition error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JP4662210B2 (ja) 無線タグ通信システムの質問器
CN112528688B (zh) 射频标签控制方法、响应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阅读器、射频标签
JP4520516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20070176754A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transponder, and a transponder device
JP2011107894A (ja) Rfidシステム及びアンチコリジョン処理方法
JP4747221B2 (ja) 無線通信装置
KR20060062022A (ko) 복수의 rfid 태그 인식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rfid시스템
JP2006081105A (ja) 個体認識無線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KR20130127215A (ko) 알에프아이디 데이터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CN202067283U (zh) 一种无线射频定位装置
KR20100073006A (ko) 리더기능 및 태그기능을 구비한 멀티태그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