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89475A - 选择性合成蔗糖-6-酯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选择性合成蔗糖-6-酯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89475A
CN101289475A CNA2008101239616A CN200810123961A CN101289475A CN 101289475 A CN101289475 A CN 101289475A CN A2008101239616 A CNA2008101239616 A CN A2008101239616A CN 200810123961 A CN200810123961 A CN 200810123961A CN 101289475 A CN101289475 A CN 1012894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ster
sucrose
triethylamine
selectively synthesizing
acylating re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2396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志杰
郑保障
王方大
叶磊
蔡亚
陈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NIUTANG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NIUTANG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NIUTANG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NIUTANG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81012396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89475A/zh
Publication of CN1012894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894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accharide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选择性合成蔗糖-6-酯的方法。首先,以五元环的仲胺或肟(R’H)与酰氯(RCOCl)、三乙胺在非质子溶剂环境下进行反应,得到活性酰胺或活性酯;然后再以蔗糖为原料,以制得的活性酰胺或活性酯为酰化试剂,以三乙胺为催化剂,在搅拌下室温反应,反应完毕再加入分子内迁移的碱催化剂进行分子内酰基迁移;最后采用胶柱色谱分离,得到6位单保护的蔗糖-6-酯。该合成方法方便易行,产品纯度高,所用酰化试剂的杂环部分,如2-噻唑硫酮、苯并三唑等,可以循环利用,降低了蔗糖-6-酯的生产成本,对于表面活性剂、食品添加剂、杀虫剂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意义。

Description

选择性合成蔗糖-6-酯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选择性合成蔗糖-6-酯的方法,所制得的单酯具有很高的纯度,可用于制备高级甜味剂三氯蔗糖,属于精细化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蔗糖酯广泛应用于表面活性剂、食品添加剂、杀虫剂等产品中。其中6位羟基单独保护的蔗糖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它不仅是高效甜味剂三氯蔗糖合成中的关键中间体,而且还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生物活性。因为蔗糖分子上八个羟基活性相近,而且蔗糖上的酰基易发生分子内迁移,所以,通常合成的蔗糖酯都是由单酯、二酯和多酯组成的混合物,同时还含有大量的同分异构体。要得到选择性专一的单酯、特别是蔗糖-6-酯的难度很大,总体来看,选择性合成蔗糖-6-酯的方法有直接酯化法、使用二烷基氧化锡、原酸酯法,此外还有酶化学联合法。
早期的方法是控制蔗糖与酰化试剂的投料比。如US4380472,着重控制温度条件,用乙酸酐直接对蔗糖进行6位羟基的单酯化,然后再分离出6位单保护的中间体——蔗糖-6-乙酸酯。该方法的缺点在于易产生多乙酰化的蔗糖衍生物,产物难以分离,产率较低,难以工业化。
使用二烷基氧化锡能够选择性地与蔗糖的6位反应,生成络合物,然后采用酸酐进攻,从而高收率地得到蔗糖-6-酯,如US4950746、US5023329、US5089608、US5470969等。此方法的缺点是过程复杂,操作繁琐,且高毒性的有机锡回收困难。
原酸酯法是用蔗糖与原乙酸三甲酯反应,保护4、6位羟基,生成蔗糖4,6-原乙酸酯,经开环得到4-酯和6-酯,然后再于碱性条件下使4-酯向6-酯迁移,最后高收率地得到6-酯,如US4889928、US5449772、US5440026。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选择性合成蔗糖-6-酯的方法,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蔗糖-6-酯的合成开辟新的、更为有效的途径,进而为三氯蔗糖的制备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选择性合成蔗糖-6-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①首先,以五元环的仲胺或肟(R’H)与酰氯(RCOCl)、三乙胺在非质子溶剂环境下进行反应,得到活性酰胺或活性酯,即——
Figure A20081012396100051
其中,基团R是C1~C18的直链烷基、支链烷基或芳基;
②然后,再以蔗糖为原料,以制得的活性酰胺或活性酯为酰化试剂,以三乙胺为催化剂,在搅拌下室温反应,酯化反应完毕后再加入分子内迁移的碱催化剂进行分子内酰基迁移,即——
Figure A20081012396100052
③最后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6位单保护的蔗糖-6-酯。
进一步地,上述的选择性合成蔗糖-6-酯的方法,其中,步骤①中的五元环的仲胺或肟,是2-噻唑硫酮、苯并三唑、N-羟基苯并三唑。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选择性合成蔗糖-6-酯的方法,其中,步骤①中的基团R是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丁基、叔丁基、正戊基、新戊基、正己基、苯基或对甲苯基。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选择性合成蔗糖-6-酯的方法,其中,步骤②中所述酰化试剂是N-乙酰基-2-噻唑硫酮、N-丙酰基-2-噻唑硫酮、N-苯甲酰基-2-噻唑硫酮、N-乙酰基苯并三唑、N-丙酰基苯并三唑、N-苯甲酰基苯并三唑、N-乙酰氧基苯并三唑、N-丙酰氧基苯并三唑或N-苯甲酰氧基苯并三唑。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选择性合成蔗糖-6-酯的方法,其中,步骤②中所述碱催化剂是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简称DBU)。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选择性合成蔗糖-6-酯的方法,其中,步骤①所述非质子溶剂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甲苯或四氢呋喃。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选择性合成蔗糖-6-酯的方法,其中,步骤②中,先在50~80℃条件下将蔗糖溶解在二甲基甲酰胺(DMF)当中,然后再与酰化试剂进行反应。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选择性合成蔗糖-6-酯的方法,其主要步骤是:向五元环的仲胺或肟的二氯甲烷溶液中,加入三乙胺,再逐滴加入二氯甲烷稀释的酰氯,反应2~8小时后用盐酸中和,得酰化试剂;将蔗糖用DMF溶解,加入上述酰化试剂,以三乙胺为催化剂,蔗糖、酰化试剂和三乙胺三者的摩尔比为2∶1∶3,在磁力搅拌下室温反应12~48小时,然后加入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继续反应5~15小时,最后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得蔗糖-6-酯,洗脱液梯度为“乙酸乙酯∶甲醇=20∶1~8∶1”。
这样,本发明利用活性酰胺或活性酯与蔗糖反应,选择性保护蔗糖的6位,从而选择性地合成单一的蔗糖-6-酯,产品纯度高,为制备三氯蔗糖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对于表面活性剂、食品添加剂、杀虫剂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意义。本发明所提出的合成方法方便易行,制备过程简单,所用酰化试剂的杂环部分,如2-噻唑硫酮、苯并三唑等,可以循环利用,降低了蔗糖-6-酯的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几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体实例,它们仅作为例子给出,不视为对本发明的应用限制。凡操作条件的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以N-乙酰基-2-噻唑硫酮合成蔗糖-6-乙酸酯
1.1 N-乙酰基-2-噻唑硫酮的合成
向1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0mmol 2-噻唑硫酮和25mL二氯甲烷,搅拌溶解,加入2.4mL三乙胺,冰水浴下搅拌冷却至0℃。然后将15mmol乙酰氯与5mL无水二氯甲烷的混合液,逐滴加入反应液中,滴加过程中维持反应温度在5℃以下。滴加完毕后升至室温反应2h,TLC监测显示反应结束,加入0.5N的盐酸溶液中和,再加入5%碳酸氢钠溶液洗至中性,分液得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蒸去溶剂得到淡黄色液体状的N-乙酰基-2-噻唑硫酮,粗产率达100%。
1.2蔗糖-6-乙酸酯的合成
向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3.42g(10mmol)蔗糖和25mL无水DMF,加热至80℃下搅拌溶解,冰水浴冷却至0℃,然后加入5mmol淡黄色液体的N-乙酰基-2-噻唑硫酮和2.1mL(15mmol)三乙胺。滴加完毕后升至室温反应,TLC监测反应进程,待N-乙酰基-2-噻唑硫酮反应完毕之后,加入1.5mL(10mmol)DBU进行分子内酰基迁移,当迁移反应结束,加入乙酸中和,真空下蒸除DMF得淡黄色糖浆,加入20mL蒸馏水和20mL乙酸乙酯,分液,将所得水相再用3×15mL有机相洗涤,分液得水相,蒸干得淡黄色糖浆状混合物,柱层析(洗脱液为“乙酸乙酯∶甲醇=20∶1~8∶1”的梯度)得白色固体蔗糖-6-乙酸酯,以酰化试剂计算,产率为73.1%。
实施例2:以N-丙酰基-2-噻唑硫酮合成蔗糖-6-丙酸酯
2.1 N-丙酰基-2-噻唑硫酮的合成
向1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0mmol 2-噻唑硫酮和25mL二氯甲烷,搅拌溶解,加入2.4mL三乙胺,冰水浴下搅拌冷却至0℃。然后将15mmol丙酰氯与5mL无水二氯甲烷的混合液,逐滴加入反应液中,滴加过程中维持反应温度在5℃以下。滴加完毕升至室温反应2h,TLC监测显示反应结束,加入0.5N的盐酸溶液中和,再加入5%碳酸氢钠溶液洗至中性,分液得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蒸去溶剂得到淡黄色液体状的N-丙酰基-2-噻唑硫酮,粗产率达100%。
2.2蔗糖-6-丙酸酯的合成
向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3.42g(10mmol)蔗糖和25mL无水DMF,加热至80℃下搅拌溶解,冰水浴冷却至0℃,然后加入5mmol淡黄色液体的N-丙酰基-2-噻唑硫酮和2.1mL(15mmol)三乙胺。滴加完毕后升至室温反应,TLC监测反应进程,待N-丙酰基-2-噻唑硫酮反应完毕之后,加入1.5mL(10mmol)DBU进行分子内酰基迁移,当迁移反应结束,加入乙酸中和,真空下蒸除DMF得淡黄色糖浆。加入20mL蒸馏水和20mL乙酸乙酯,分液,将所得水相再用3×15mL有机相洗涤,分液得水相,蒸干得淡黄色糖浆状混合物,柱层析(洗脱液为“乙酸乙酯∶甲醇=20∶1~8∶1”的梯度)得白色固体蔗糖-6-丙酸酯,以酰化试剂计算,产率为62.9%。
实施例3:以N-乙酰基苯并三唑合成蔗糖-6-乙酸酯
3.1 N-乙酰基苯并三唑的合成
向1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0mmol苯并三唑和25mL二氯甲烷,搅拌溶解,加入2.4mL三乙胺,冰水浴下搅拌冷却至0℃。然后将15mmol乙酰氯与5mL无水二氯甲烷的混合液,逐滴加入反应液中,滴加过程中维持反应温度在5℃以下。滴加完毕升至室温反应2h,TLC监测显示反应结束,加入0.5N的盐酸溶液中和,再加入5%碳酸氢钠溶液洗至中性,分液得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蒸去溶剂得到淡黄色液体状的N-乙酰基苯并三唑,粗产率达100%。
3.2蔗糖-6-乙酸酯的合成
向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3.42g(10mmol)蔗糖和25mL无水DMF,加热至80℃下搅拌溶解,冰水浴冷却至0℃,然后加入5mmol淡黄色液体的N-乙酰基苯并三唑和2.1mL(15mmol)三乙胺。滴加完毕后升至室温反应,TLC监测反应进程,待N-乙酰基苯并三唑反应完毕,加入1.5mL(10mmol)DBU进行分子内酰基迁移,当迁移反应结束,加入乙酸中和,真空下蒸除DMF得淡黄色糖浆。加入20mL蒸馏水和20mL乙酸乙酯,分液,将所得水相再用3×15mL有机相洗涤,分液得水相,蒸干得淡黄色糖浆状混合物,柱层析(洗脱液为“乙酸乙酯∶甲醇=20∶1~8∶1”的梯度)得白色固体蔗糖-6-乙酸酯,以酰化试剂计算,产率为26%。
实施例4:以N-丙酰基苯并三唑合成蔗糖-6-丙酸酯
4.1 N-丙酰基苯并三唑的合成
向1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0mmol苯并三唑和25mL二氯甲烷,搅拌溶解,加入2.4mL三乙胺,冰水浴下搅拌冷却至0℃。然后将15mmol丙酰氯与5mL无水二氯甲烷的混合液,逐滴加入反应液中,滴加过程中维持反应温度在5℃以下。滴加完毕升至室温反应2h,TLC监测显示反应结束,加入0.5N的盐酸溶液中和,再加入5%碳酸氢钠溶液洗至中性,分液得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蒸去溶剂得到淡黄色液体状的N-丙酰基苯并三唑,粗产率达100%。
4.2蔗糖-6-丙酸酯的合成
向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3.42g(10mmol)蔗糖和25mL无水DMF,加热至80℃下搅拌溶解,冰水浴冷却至0℃,然后加入5mmol淡黄色液体的N-丙酰基苯并三唑和2.1mL(15mmol)三乙胺。滴加完毕后升至室温反应,TLC监测反应进程,N-丙酰基苯并三唑反应完后,加入1.5mL(10mmol)DBU进行分子内酰基迁移,当迁移反应结束,加入乙酸中和,真空下蒸除DMF得淡黄色糖浆。加入20mL蒸馏水和20mL乙酸乙酯,分液,将所得水相再用3×15mL有机相洗涤,分液得水相,蒸干得淡黄色糖浆状混合物,柱层析(洗脱液为“乙酸乙酯∶甲醇=20∶1~8∶1”的梯度)得白色固体蔗糖-6-丙酸酯。
实施例5:以N-乙酰氧基苯并三唑合成蔗糖-6-乙酸酯
5.1 N-乙酰氧基苯并三唑的合成
向1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0mmol N-羟基苯并三唑和25mL四氢呋喃,搅拌溶解,加入2.4mL三乙胺,冰水浴下搅拌冷却至0℃。然后将15mmol乙酰氯与5mL无水四氢呋喃的混合液,逐滴加入反应液中,滴加过程中维持反应温度在5℃以下。滴加完毕升至室温反应2h,TLC监测显示反应结束,蒸除四氢呋喃,加入20mL二氯甲烷。用0.5N的盐酸溶液中和,再加入5%碳酸氢钠溶液洗至中性,分液得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蒸去溶剂得到淡黄色液体状的N-乙酰氧基苯并三唑。
5.2蔗糖-6-乙酸酯的合成
向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3.42g(10mmol)蔗糖和25mL无水DMF,加热至80℃下搅拌溶解,冰水浴冷却至0℃,然后加入5mmol淡黄色液体的N-乙酰氧基苯并三唑和2.1mL(15mmol)三乙胺。滴加完毕升至室温反应,TLC监测反应进程,N-乙酰氧基苯并三唑反应完毕,加入1.5mL(10mmol)DBU进行分子内酰基迁移,当迁移反应结束,加入乙酸中和,真空下蒸除DMF得淡黄色糖浆,柱层析(洗脱液为“乙酸乙酯∶甲醇=20∶1~8∶1”的梯度)得白色固体蔗糖-6-乙酸酯,以酰化试剂计算,产率为43.1%。
实施例6:以N-丙酰氧基苯并三唑合成蔗糖-6-丙酸酯
6.1 N-丙酰氧基苯并三唑的合成
向1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0mmol N-羟基苯并三唑和25mL四氢呋喃,搅拌溶解,加入2.4mL三乙胺,冰水浴下搅拌冷却至0℃。然后将15mmol丙酰氯与5mL无水四氢呋喃的混合液,逐滴加入反应液中,滴加过程中维持反应温度在5℃以下。滴加完毕升至室温反应2h,TLC监测显示反应结束,蒸除四氢呋喃,加入20mL二氯甲烷。用0.5N的盐酸溶液中和,再加入5%碳酸氢钠溶液洗至中性,分液得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蒸去溶剂得到淡黄色液体状的N-丙酰氧基苯并三唑。
6.2蔗糖-6-丙酸酯的合成
向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3.42g(10mmol)蔗糖和25mL无水DMF,加热至80℃下搅拌溶解,冰水浴冷却至0℃,然后加入5mmol淡黄色液体的N-丙酰氧基苯并三唑和2.1mL(15mmol)三乙胺。滴加完毕后升至室温反应,TLC监测反应进程,N-丙酰氧基苯并三唑反应完毕,加入1.5mL(10mmol)DBU进行分子内酰基迁移,当迁移反应结束,加入乙酸中和,真空下蒸除DMF得淡黄色糖浆,柱层析(洗脱液为“乙酸乙酯∶甲醇=20∶1~8∶1”的梯度)得白色固体蔗糖-6-丙酸酯。

Claims (8)

1.选择性合成蔗糖-6-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①首先,以五元环的仲胺或肟(R’H)与酰氯(RCOCl)、三乙胺在非质子溶剂环境下进行反应,得到活性酰胺或活性酯,即——
Figure A2008101239610002C1
其中,基团R是C1~C18的直链烷基、支链烷基或芳基;
②然后再以蔗糖为原料,以制得的活性酰胺或活性酯为酰化试剂,以三乙胺为催化剂,在搅拌下室温反应,酯化反应完毕后再加入分子内迁移的碱催化剂进行分子内酰基迁移,即——
Figure A2008101239610002C2
③最后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6位单保护的蔗糖-6-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择性合成蔗糖-6-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①中的五元环的仲胺或肟,是2-噻唑硫酮、苯并三唑、N-羟基苯并三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择性合成蔗糖-6-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①中的基团R是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丁基、叔丁基、正戊基、新戊基、正己基、苯基或对甲苯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择性合成蔗糖-6-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②中所述酰化试剂是N-乙酰基-2-噻唑硫酮、N-丙酰基-2-噻唑硫酮、N-苯甲酰基-2-噻唑硫酮、N-乙酰基苯并三唑、N-丙酰基苯并三唑、N-苯甲酰基苯并三唑、N-乙酰氧基苯并三唑、N-丙酰氧基苯并三唑,或N-苯甲酰氧基苯并三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择性合成蔗糖-6-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②中所述碱催化剂是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选择性合成蔗糖-6-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①所述非质子溶剂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甲苯或四氢呋喃。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选择性合成蔗糖-6-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②中,先在50~80℃条件下将蔗糖溶解在DMF当中,然后再与酰化试剂进行反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择性合成蔗糖-6-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五元环的仲胺或肟的二氯甲烷溶液中,加入三乙胺,再逐滴加入二氯甲烷稀释的酰氯,反应2~8小时后用盐酸中和,得酰化试剂;将蔗糖用DMF溶解,加入上述酰化试剂,以三乙胺为催化剂,蔗糖、酰化试剂和三乙胺三者的摩尔比为2∶1∶3,在磁力搅拌下室温反应12~48小时,然后加入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继续反应5~15小时,最后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得蔗糖-6-酯,洗脱液梯度为“乙酸乙酯∶甲醇=20∶1~8∶1”。
CNA2008101239616A 2008-05-30 2008-05-30 选择性合成蔗糖-6-酯的方法 Pending CN1012894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1239616A CN101289475A (zh) 2008-05-30 2008-05-30 选择性合成蔗糖-6-酯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1239616A CN101289475A (zh) 2008-05-30 2008-05-30 选择性合成蔗糖-6-酯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89475A true CN101289475A (zh) 2008-10-22

Family

ID=40033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239616A Pending CN101289475A (zh) 2008-05-30 2008-05-30 选择性合成蔗糖-6-酯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8947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37489A (zh) * 2015-11-16 2016-01-13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一种n-辛酰基苯并三氮唑的合成工艺
WO2017148416A1 (zh) * 2016-03-03 2017-09-08 凯惠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美登素酯的制备方法及其中间体
CN111205340A (zh) * 2020-02-18 2020-05-29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蔗糖-6-乙酸酯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37489A (zh) * 2015-11-16 2016-01-13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一种n-辛酰基苯并三氮唑的合成工艺
CN105237489B (zh) * 2015-11-16 2017-11-21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一种n‑辛酰基苯并三氮唑的合成工艺
WO2017148416A1 (zh) * 2016-03-03 2017-09-08 凯惠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美登素酯的制备方法及其中间体
CN107417701A (zh) * 2016-03-03 2017-12-01 凯惠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美登素酯的制备方法及其中间体
CN111205340A (zh) * 2020-02-18 2020-05-29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蔗糖-6-乙酸酯的制备方法
CN111205340B (zh) * 2020-02-18 2021-06-29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蔗糖-6-乙酸酯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17112B (zh) 四嗪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WO2015158191A1 (zh) 一种立体选择性的合成降血脂药物依折麦布的方法
CN109369649A (zh) 苦参碱酰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6967003A (zh) 一种合成1,3‑苯并噁嗪‑4‑酮化合物的方法
CN101289475A (zh) 选择性合成蔗糖-6-酯的方法
Ichikawa et al. Synthesis of 4-Aryl-1H-pyrazoles by Suzuki-Miyaura cross coupling reaction between 4-Bromo-1H-1-tritylpyrazole and arylboronic acids
CN106939030A (zh) 一种奥贝胆酸的中间体7‑酮基石胆酸的合成方法
CN110655517A (zh) 一种多替拉韦开环杂质的制备方法及其杂质
CN102040636B (zh) α-D-葡萄糖五乙酸酯合成β-熊果苷
Song et al. Synthesis and Anticancer Activity of 2, 3, 4‐Trimethoxyacetophenoxime Ester Containing Benzothiazole Moiety
CN107118191A (zh) 盐酸黄酮哌酯偶联杂质的制备方法
CN104710417B (zh) 氮杂吲哚类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
CN108440623A (zh) 一种卡培他滨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07216361B (zh) 索利霉素的制备方法
CN101993464B (zh) 一种卡培他滨的制备方法
CN100424089C (zh) 一种制备大环内酯类半合成抗生素泰利霉素的方法
CN110903259B (zh) 一种以2-氨基-5-甲基苯甲酸为原料高效合成Cetilistat的工艺
CN106749157A (zh) 一种用联苯双酯一步制备双环醇的新方法
CN108314689B (zh) 4,11-二酰基岩白菜素衍生物合成方法
CN106083804A (zh) 八元环内酯化合物的一种合成方法
CN110204557A (zh) 一种头孢孟多酯钠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04530072A (zh) 溴代去甲斑蝥素单酸甲酯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982301B (zh) 2',2'-二氟核苷及其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N104860888B (zh) 阿卡他定中间体及阿卡他定的合成方法
Gonda et al. A short stereoselective synthesis of the protected uracil 3′-epi-polyoxin C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I01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gazette

Correction item: Inventor

Correct: Zheng Baohui

False: Zheng Baozhang

Number: 43

Page: 252

Volume: 24

CI02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orrection item: Inventor

Correct: Zheng Baohui

False: Zheng Baozhang

Number: 43

Page: The title page

Volume: 24

ERR Gazette correction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ZHENG BAOZHANG TO: ZHENG BAOHUI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