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88387A - 菲律宾蛤仔选育系的制种方法 - Google Patents
菲律宾蛤仔选育系的制种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88387A CN101288387A CNA2008100117537A CN200810011753A CN101288387A CN 101288387 A CN101288387 A CN 101288387A CN A2008100117537 A CNA2008100117537 A CN A2008100117537A CN 200810011753 A CN200810011753 A CN 200810011753A CN 101288387 A CN101288387 A CN 10128838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clam
- red
- breeding
- loo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一种菲律宾蛤仔选育系的制种方法,利用壳色这一质量性状为标记,以不同壳色的菲律宾蛤仔为材料,通过逐代的定向选育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选育系。具体地说,壳色品系包括两道红、两道白、玛瑙黑、海洋红、珍珠白、斑马蛤、波纹蛤;通过若干代的定向纯化,筛选出生长快的珍珠白、海洋红、两道红品系;抗逆性强的斑马蛤品系。本发明获得的选育系具有生长快或存活率高的特点,从而为菲律宾蛤仔壳色品系间杂交及品种改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贝类养殖范畴,具体涉及菲律宾蛤仔的制种方法。
背景技术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属双壳纲帘蛤科、缀锦亚科、蛤仔属,属于广温、广盐性品种。目前在世界约200万吨的菲律宾蛤仔产量中,约90%来自于养殖,且主要来自我国大陆的养殖(Goulletquer 1997)。1999年我国滩涂贝类的产量为246.4万吨,其中73%为菲律宾蛤仔,约占我国海水养殖总产量的18.4%。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市场均供不应求,市场潜力巨大。但是由于不注重资源保护,乱采滥捕,其天然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目前苗种严重不足,种质退化是制约我国北方地区蛤仔养殖业发展的“瓶颈”(闫喜武,2005)。
菲律宾蛤仔贝壳形态变化很大,壳面颜色和花纹变化各异,曾被许多分类学家定义为不同的种(庄启谦,2000)。长期以来,人们认识到这种壳色多态现象,但还没有人研究这种壳色多态现象存在的原因。在壳色的多态方面,Taki(1941)已经详尽地描述过,他将壳色划分为4种类型:条带;花纹;白化;杂色;并根据孟德尔遗传定律,对菲律宾蛤仔壳色特征的提出了一个遗传假设(没有经过证实);Gerard(1978)研究了菲律宾蛤仔贝壳条纹的分布,Richardson(1978,1988)研究了条纹形成与潮汐节奏相关的问题;闫喜武等(2002-2005)建立了菲律宾蛤仔壳色品系,成功选育出斑马蛤、海洋红、两道红等壳色品系。张跃环等(2005-2008)在此基础上,继续对不同壳色菲律宾蛤仔的进行定向选育,得到生长快或抗逆性强的选育系。
海洋双壳类贝壳的颜色过去仅被作为分泌产物而一直被忽视。事实上双壳类贝壳的颜色不仅与它们的生态和行为有关还与其生长、存活等表型性状有关。Newkirk等(1980)研究了贻贝(Mytilus edulis)壳色的可遗传性与生长的关系发现,由于壳色深浅影响对光和热的吸收,不同壳色的贻贝在高温季节生长快慢不同,蓝壳色个体大于棕壳色个体10%-20%。Fiqueroa等(1992)研究了智利牡蛎(Tiostrea chilensis)壳色多态与生长的关系发现,在周年的生长中,各种壳色不同种群生长无差异性,但在高温季节,无条带的浅壳色个体生长快,相反,在低温季节,有条带个体生长快,也就是说,不同颜色贝壳具有吸热和散热的功能。Brand等(1994)以不同产地,不同年龄组成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为试验材料,对决定壳色多态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壳色与生长有关。根据每个贝壳上的着色与否将天然种群中的虾夷扇贝划分为3种类型,即p/p(两壳均着色)、p/n(一壳着色,另一壳不着色)、n/n(两壳均未着色)。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p/p、p/n类型的比例增加,n/n类型比例迅速减少,且n/n类型个体小、生长慢、成活率低。
在我国,张国范等(2000-2005)以壳色为标记,选育出的“中科红海湾扇贝”,主要特点是养殖群体95%以上的子代个体为桔红壳色,成活率提高15%~20%,生长速度提高10%~15%,出肉率增加10%以上。赵洪恩等[34]在关于玛瑙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探索与研究中发现,由于基因突变产生的红壳鲍(玛瑙鲍)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的特点,说明壳色与生长、存活相关。闫喜武等(2002-2005)在对菲律宾蛤仔研究中发现,不同壳色的菲律宾蛤仔生长发育存在差别并且壳色这一质量性状可以稳定遗传给后代,斑马蛤、两道红蛤仔、海洋红蛤仔的子一代100%仍为斑马蛤、两道红、海洋红,并由此培育出一系列菲律宾蛤仔养殖新品种斑马蛤、两道红、海洋红等。何毛贤等(2006)在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的研究中,通过单体培养得到了一个红壳色品系。常亚青等(2007)根据虾夷扇贝的壳色,选育出虾夷扇贝象牙白壳色品系。
发明内容
为解决菲律宾蛤仔种质退化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以壳色为标记的菲律宾蛤仔选育系的制种方法,利用壳色这一质量性状为标记,以不同壳色的菲律宾蛤仔为材料,通过逐代的定向选育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选育系。
所述的逐代的定向选育的方法,是以两道红、两道白、玛瑙黑、海洋红、珍珠白、斑马蛤、波纹蛤作为繁殖群体,亲贝成熟后以相同壳色的亲贝作为父本、母本,在亲贝性腺成熟时,通过人工刺激的方法促使亲贝产卵、排精,经过产卵及孵化、幼虫培养、稚贝培育、稚贝中间育成环节,获得了子一代的各种壳色的蛤仔品系;待子代性腺成熟,可以产卵、排精时,再以相同壳色的子一代作为亲贝放养,并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定向选育,从而获得子二代,如此循环下去使得壳色得到进一步纯化;从中筛选出生长快、抗逆性强的壳色品系。
所述的菲律宾蛤仔选育系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亲贝产卵、排精前,将不同壳色的亲贝放在同一个生态虾池中混养,产卵时再单独放置放养。
所述的菲律宾蛤仔杂交系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常规方法进行产卵、孵化的操作过程中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即对亲本产卵、排精开始到孵化成D形幼虫阶段所采用的一切器具和设施进行清洗,并对亲本进行清洗后再将同一壳色蛤仔亲贝单独放入同一容器中放养。
所述的菲律宾蛤仔杂交系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刺激的方法为阴干4h,流水刺激1h。
所述的菲律宾蛤仔杂交系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稚贝中间育成时,定期更换不同数目的网袋,即60目-40目-20目。
所述的菲律宾蛤仔杂交系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幼虫培养时每天投喂的饵料为,前期投喂绿色巴夫藻,后期混合投喂质量比1∶1的绿色巴夫藻和小球藻;所述绿色巴夫藻为湛江等鞭金藻。
其制种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a.亲贝来源与选取:从野生群体(养殖群体)中,选出2龄的壳型规整,壳色一致的两道红、两道白、玛瑙黑、海洋红、珍珠白、斑马蛤、波纹蛤作为繁殖群体,放到生态虾池中进行自然促熟。定期取样观察性腺发育,待其性腺成熟。
b.产卵及孵化:于6月上旬和9月下旬,亲贝性腺成熟,将不同壳色蛤仔亲贝单独放置,经过阴干4h,流水1h的刺激,放到澄有新鲜海水的100L白色塑料桶中,大约经过2-4h,各组几乎全部产卵。为了提高孵化率,对受精卵采取分桶孵化,孵化密度控制在30-40个/ml,并将多余的受精卵收集到水泥池中。在温度22-24℃的条件下,大约经过25h全部孵化至D形幼虫。
c.幼虫培养:用300目筛绢网制作的网箱选育D形幼虫,为了获得大量子代,采用白色塑料桶与水泥池培育相结合的办法,水泥池中为各种幼虫的混合培养。幼虫培养密度6-8个/ml,每2天换1次水,换水量为100%。饵料每天投喂2次,前期为绿色巴夫藻(湛江等鞭金藻),后期为绿色巴夫藻(湛江等鞭金藻)、小球藻(1∶1)混合投喂,投饵量适幼虫摄食情况而定。为防止白色塑料桶中不同壳色蛤仔幼虫之间混杂,换水网箱单独使用。幼虫培育期间,水温为20.4-23.6℃,盐度为24-28。为了消除养殖密度的影响,在幼虫期定期对密度进行调整。
d.稚贝培育:幼虫变态后,正常培育同c。当稚贝生长至40日龄时,春季稚贝装入60目的网袋中,进行中间育成;秋季稚贝装入80目的网袋,并保证每种壳色蛤仔稚贝密度一致。进行室内越冬,水温为生态池中自然水温;而后到第二年的春季进行中间育成。
e.稚贝中间育成:于当年的7-10月或次年5-10月在该场的生态池中进行中间育成。中间育成采用60目网袋(40cm×60cm),在稚贝中间育成阶段,定期更换不同目数的网袋(60目-40目-20目),消除网目对稚贝生长的影响;同时,对密度进行调整,使每个重复密度保持一致。水泥池中混合个体大概在3mm左右壳色就完全表现出来,在更换网目的过程中,将各种壳色子代挑选出来,进行中间育成。
f.经过幼虫培养、稚贝培育、中间育成等环节,获得了子一代的各种壳色的蛤仔品系。9月下旬的子代性腺成熟,可以产卵,从而获得子二代,如此循环下去使得壳色得到进一步纯化。从中筛选出生长快、抗逆性强的壳色品系。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通过若干代的定向纯化,筛选出生长快的珍珠白、海洋红、两道红品系;抗逆性强的斑马蛤品系。本发明获得的选育系具有生长快或存活率高的特点,珍珠白>海洋红>两道红,生长速度:分别提高20%>15%>10%;斑马蛤抗逆性最强,存活率提高120-200%。从而为菲律宾蛤仔壳色品系间杂交及品种改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将不同壳色的亲贝放在同一个池中混养,主要目的是使各种壳色的亲贝性腺发育一致,达到同步产卵的目的,这样也有利于开展杂交试验。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a.亲贝来源与选取:于2003年6月,从野生群体(养殖群体)中,选出2龄的处于临产状态的壳型规整,壳色一致的两道红、海洋红、斑马蛤各20个作为繁殖群体。
b.产卵及孵化:将不同壳色品系蛤仔亲贝单独放置,经过阴干4h,流水1h的刺激,放到澄有新鲜海水的100L白色塑料桶中,大约经过2-4h,各组几乎全部产卵。为了提高孵化率,孵化密度控制在30-40个/ml,采取分桶孵化。在温度22-23℃的条件下,大约经过25h全部孵化至D形幼虫。
c.幼虫培养:用300目筛绢网制作的网箱选育D形幼虫,分别放置白色塑料桶中培养。幼虫培养密度6-8个/ml,每1天换1次水,换水量为50%。饵料每天投喂2次,前期为湛江等鞭金藻,后期为湛江等鞭金藻、小球藻(1∶1)混合投喂,投饵量适幼虫摄食情况而定。为防止白色塑料桶中不同壳色蛤仔幼虫之间混杂,换水网箱单独使用。幼虫培育期间,水温为22.4-23.6℃,盐度为24-28。为了消除养殖密度的影响,在幼虫期定期对密度进行调整,使每个壳色品系幼虫的密度保持一致。
d.稚贝培育:幼虫变态后,正常培育同c。当稚贝生长至40日龄时,将各种壳色蛤仔稚贝装入60目的网袋,并保证每种壳色蛤仔稚贝密度一致。
e.稚贝中间育成:于7-10月在该场的生态池中进行中间育成,此时水温24-30℃,。中间育成采用60目网袋(40cm×60cm),在稚贝中间育成阶段,定期更换不同目数的网袋(60目-40目-20目),消除网目对稚贝生长的影响;同时,对密度进行调整,使每个重复密度保持一致。
f.经过幼虫培养、稚贝培育、中间育成等环节,获得了子一代的各种壳色的蛤仔品系。次年6月上旬和9月下旬子代性腺成熟,可以在春秋两个季节产卵,从而获得子二代,如此循环下去使得壳色得到进一步纯化,经过3代的纯化,壳色纯化率达100%。从2003-2005年,先后选育出F1-F3代壳色品系,发现两道红、海洋红品系具有生长快的特点;斑马蛤品系具有抗逆性强的特点。
实施例2.
a.亲贝来源与选取:于2005年9月,从野生群体(养殖群体)中,选出2龄的处于临产状态的壳型规整,壳色一致的两道红、两道白、玛瑙黑、海洋红、珍珠白、斑马蛤、波纹蛤各20个作为繁殖群体。
b.产卵及孵化:将不同壳色品系蛤仔亲贝单独放置,经过阴干4h,流水1h的刺激,放到澄有新鲜海水的100L白色塑料桶中,大约经过2-4h,各组几乎全部产卵。为了提高孵化率,孵化密度控制在30-40个/ml,采取分桶孵化。在温度22-23℃的条件下,大约经过25h全部孵化至D形幼虫。
c.幼虫培养:用300目筛绢网制作的网箱选育D形幼虫,分别放置白色塑料桶中培养。幼虫培养密度6-8个/ml,每1天换1次水,换水量为50%。饵料每天投喂2次,前期为湛江等鞭金藻,后期为湛江等鞭金藻、小球藻(1∶1)混合投喂,投饵量适幼虫摄食情况而定。为防止白色塑料桶中不同壳色蛤仔幼虫之间混杂,换水网箱单独使用。幼虫培育期间,水温为22.4-23.6℃,盐度为24-28。为了消除养殖密度的影响,在幼虫期定期对密度进行调整,使每个壳色品系幼虫的密度保持一致。
d.稚贝培育:幼虫变态后,正常培育同c。当稚贝生长至40日龄时,将各种壳色蛤仔稚贝装入80目的网袋,进行室内越冬,并保证每种壳色蛤仔稚贝密度一致。
e.稚贝中间育成:于2006年5-10月在该场的生态池中进行中间育成,此时水温24-30℃,。中间育成采用60目网袋(40cm×60cm),在稚贝中间育成阶段,定期更换不同目数的网袋(60目-40目-20目),消除网目对稚贝生长的影响;同时,对密度进行调整,使每个重复密度保持一致。
f.经过幼虫培养、稚贝培育、中间育成等环节,获得了子一代的各种壳色的蛤仔品系。
2006年9月下旬,以实施例1得到的子代性腺成熟,通过实施例1的环节,获得子二代,如此循环下去使得壳色得到进一步纯化,经过3代的纯化,壳色纯化率近乎100%。从2005-2008年,先后选育出F1-F3代壳色品系,发现珍珠白、海洋红、两道红品系具有生长快的特点;斑马蛤品系具有抗逆性强的特点,与2003-2005年得到的选育系结果一致。与对照组相比,大小:珍珠白>海洋红>两道红,生长速度:分别提高20%>15%>10%;斑马蛤抗逆性最强,存活率提高120-200%。
Claims (6)
1、一种菲律宾蛤仔选育系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壳色这一质量性状为标记,以不同壳色的菲律宾蛤仔为材料,通过逐代的定向选育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选育系;所述的逐代的定向选育的方法,是以两道红、两道白、玛瑙黑、海洋红、珍珠白、斑马蛤、波纹蛤作为繁殖群体,亲贝成熟后以相同壳色的亲贝作为父本、母本,在亲贝性腺成熟时,通过人工刺激的方法促使亲贝产卵、排精,经过产卵及孵化、幼虫培养、稚贝培育、稚贝中间育成环节,获得了子一代的各种壳色的蛤仔品系;待子代性腺成熟,可以产卵、排精时,再以相同壳色的子一代作为亲贝放养,并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定向选育,从而获得子二代,如此循环下去使得壳色得到进一步纯化;从中筛选出生长快、抗逆性强的壳色品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菲律宾蛤仔选育系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亲贝产卵、排精前,将不同壳色的亲贝放在同一个生态虾池中混养,产卵时再单独放置放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菲律宾蛤仔杂交系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常规方法进行产卵、孵化的操作过程中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即对亲本产卵、排精开始到孵化成D形幼虫阶段所采用的一切器具和设施进行清洗,并对亲本进行清洗后再将同一壳色蛤仔亲贝单独放入同一容器中放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菲律宾蛤仔杂交系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刺激的方法为阴干4h,流水刺激1h。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菲律宾蛤仔杂交系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稚贝中间育成时,定期更换不同数目的网袋,即60目-40目-20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菲律宾蛤仔杂交系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幼虫培养时每天投喂的饵料为,前期投喂绿色巴夫藻,后期混合投喂体积比1∶1的绿色巴夫藻和小球藻;所述绿色巴夫藻可以用湛江等鞭金藻取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8100117537A CN101288387A (zh) | 2008-06-11 | 2008-06-11 | 菲律宾蛤仔选育系的制种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8100117537A CN101288387A (zh) | 2008-06-11 | 2008-06-11 | 菲律宾蛤仔选育系的制种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88387A true CN101288387A (zh) | 2008-10-22 |
Family
ID=40032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8100117537A Pending CN101288387A (zh) | 2008-06-11 | 2008-06-11 | 菲律宾蛤仔选育系的制种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288387A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99151A (zh) * | 2011-11-04 | 2012-06-20 | 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产抗逆红壳色扇贝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
CN104855311A (zh) * | 2015-05-08 | 2015-08-26 | 大连海洋大学 | 壳宽型菲律宾蛤仔新品系制种方法 |
CN105210946A (zh) * | 2015-10-13 | 2016-01-06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一种以右壳颜色为标记的熊本牡蛎制种方法 |
CN106577414A (zh) * | 2016-12-07 | 2017-04-26 |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 | 织锦巴非蛤的一种海区人工悬挂养殖方法 |
CN107258635A (zh) * | 2017-07-26 | 2017-10-20 | 淮海工学院 | 一种高产、抗逆的文蛤良种选育方法 |
CN113287552A (zh) * | 2021-06-29 | 2021-08-24 | 广西海洋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野生马氏珠母贝同步保种方法 |
-
2008
- 2008-06-11 CN CNA2008100117537A patent/CN101288387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99151A (zh) * | 2011-11-04 | 2012-06-20 | 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产抗逆红壳色扇贝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
CN102499151B (zh) * | 2011-11-04 | 2015-06-17 | 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产抗逆红壳色扇贝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
CN104855311A (zh) * | 2015-05-08 | 2015-08-26 | 大连海洋大学 | 壳宽型菲律宾蛤仔新品系制种方法 |
CN105210946A (zh) * | 2015-10-13 | 2016-01-06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一种以右壳颜色为标记的熊本牡蛎制种方法 |
CN106577414A (zh) * | 2016-12-07 | 2017-04-26 |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 | 织锦巴非蛤的一种海区人工悬挂养殖方法 |
CN106577414B (zh) * | 2016-12-07 | 2019-05-24 |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 | 织锦巴非蛤的一种海区人工悬挂养殖方法 |
CN107258635A (zh) * | 2017-07-26 | 2017-10-20 | 淮海工学院 | 一种高产、抗逆的文蛤良种选育方法 |
CN113287552A (zh) * | 2021-06-29 | 2021-08-24 | 广西海洋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野生马氏珠母贝同步保种方法 |
CN113287552B (zh) * | 2021-06-29 | 2022-09-09 | 广西海洋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野生马氏珠母贝同步保种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60035B (zh) | 锦鲤的繁育方法 | |
CN103392675B (zh) | 刺参池塘多物种立体综合生态养殖方法 | |
CN101919359B (zh) | 综合调控波纹唇鱼性腺成熟排卵方法 | |
CN100559938C (zh) | 白色虾夷扇贝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 |
CN105494193B (zh) | 一种双线紫蛤的育苗方法 | |
CN101584304B (zh) | 生态养殖优质红膏河蟹的方法 | |
CN1826881A (zh) | 河蟹养殖方法 | |
CN101990854A (zh) | 长牡蛎壳色纯色选育系的制种方法 | |
WO2015021785A1 (zh) | 一种左右壳均为橙色的长牡蛎新品系的选育方法 | |
CN101878743B (zh) | 一种全人工批量培育小丑鱼亲鱼的方法 | |
CN105360030A (zh) | 小龙虾土池人工繁育、养殖一体化技术 | |
CN103125415A (zh) | 钝缀锦蛤的人工育苗方法 | |
CN101288387A (zh) | 菲律宾蛤仔选育系的制种方法 | |
CN105900874B (zh) | 一种类胡萝卜素含量高的马氏珠母贝养殖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 |
CN110100776A (zh) | 一种耐低温耐低盐对虾品种的选育方法 | |
CN101258840B (zh) | “红-白”体色瓯江彩鲤的生产方法 | |
CN101341862B (zh) | 一种橙黄壳色华贵栉孔扇贝的制种方法 | |
CN107094667B (zh) | 一种美洲鲥陆基和土池分段接力式养殖方法 | |
CN101790967B (zh) | 一种日本蟳早繁苗的培育方法 | |
CN102860273A (zh) | 一种青蟹杂交育种方法 | |
CN104705233B (zh) | 一种四鼻须鲤养殖池塘混养南美白对虾的方法 | |
CN101438689A (zh) | 中国蛤蜊两个壳色品系的制种方法 | |
CN108719144A (zh) | 一种红纹品系翘嘴鳜的家系选育方法 | |
CN100418413C (zh) | 一种改良文蛤品种的方法 | |
CN103814853B (zh) | 一种进口对虾亲虾自然淘汰的选育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81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