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82100A - 马达驱动电路 - Google Patents

马达驱动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82100A
CN101282100A CNA2008100899074A CN200810089907A CN101282100A CN 101282100 A CN101282100 A CN 101282100A CN A2008100899074 A CNA2008100899074 A CN A2008100899074A CN 200810089907 A CN200810089907 A CN 200810089907A CN 101282100 A CN101282100 A CN 1012821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ide transistor
voltage
terminal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8990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82100B (zh
Inventor
田边雅史
铃木俊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System Solu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Sanyo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Sanyo Semicondu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821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821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821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821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6/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synchronous motors or other dynamo-electric motors using electronic commutation dependent on the rotor position; Electronic commutators therefor
    • H02P6/14Electronic commutators
    • H02P6/1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position
    • H02P6/18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position without separate position detecting elements
    • H02P6/18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position without separate position detecting elements using back-emf in win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防止与PWM驱动同时进行的同步整流时的逆流现象。马达驱动电路具有:逆流检测用电阻,其与第一及上述第二接收侧晶体管的电极连接;逆流检测用比较器,其输出表示逆流检测用电阻的两个端子电压的比较结果的比较信号;以及逆流防止电路,其根据比较信号来禁止同步整流。

Description

马达驱动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达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马达驱动电路的领域中,能够得到比二极管整流还高的功率的同步整流备受关注。此外,同步整流是指如下的整流方式:着眼于场效应型MOS晶体管的低导通电阻,使对驱动线圈进行通电的场效应型MOS晶体管与PWM驱动同步而作为整流元件进行利用(例如,参照以下所示的专利文献1)。下面,说明以往的同步整流的动作。
如图9所示,H桥电路将驱动线圈L的一个端子连接在源极侧晶体管T1与接收侧晶体管T2的连接点A上,将驱动线圈L的另一个端子连接在源极侧晶体管T3与接收侧晶体管T4的第二连接点B上。
在此,在使线圈电流IL从连接点A向连接点B流过驱动线圈L的情况下,源极侧晶体管T3和接收侧晶体管T2截止。另外,源极侧晶体管T1成为全导通(饱和驱动),接收侧晶体管T4根据与马达转速相应的占空比的PWM信号进行导通和截止。在施加到接收侧晶体管T4的栅电极上的PWM信号为H电平而接收侧晶体管T4为导通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线圈电流IL以电源线、源极侧晶体管T1的漏极/源极通路、连接点A、驱动线圈L、连接点B、接收侧晶体管T4的漏极/源极通路、接地线的顺序流过。
接着,在施加到接收侧晶体管T4的栅电极上的PWM信号从H电平切换为L电平的情况下、即在接收侧晶体管T4从导通切换到截止的情况下,从驱动线圈L的性质上来讲要维持接收侧晶体管T4导通的情况下的线圈电流L的方向(从连接点A向连接点B的方向)。
另外,在场效应型MOS晶体管的漏极/源极之间,在晶体管的构造上存在寄生二极管。例如,在源极侧晶体管T1的漏极/源极之间存在漏极对应于正极并且源极对应于负极的寄生二极管DA,在源极侧晶体管T3的漏极/源极之间存在漏极对应于正极并且源极对应于负极的寄生二极管DB。
因此,在施加到接收侧晶体管T4的栅电极上的PWM信号从H电平切换为L电平的情况下,导致再生电流IL’以电源线、源极侧晶体管T1的漏极/源极通路、连接点A、驱动线圈L、连接点B、源极侧晶体管T3的寄生二极管DB的顺序流过。这样,寄生二极管DB消耗正向电压VF与再生电流IL’(正向电流)的积的无用的电力。
因此,如图10所示,与接收侧晶体管T4从导通切换为截止的时刻同步地使源极侧晶体管T3强制性地导通。由此,再生电流IL’较多地流过导通电阻比寄生二极管DB低的源极侧晶体管T3的源极/漏极通路,因此可抑制寄生二极管DB的功耗。此外,在寄生二极管DA的情况下也同样地,与接收侧晶体管T2从导通切换为截止的时刻同步地使导通电阻比寄生二极管DA低的源极侧晶体管T1强制性地导通。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721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如图10所示,当使源极侧晶体管T1、T3都导通从而使再生电流IL’从连接点A流向连接点B时,在驱动线圈L中产生线圈电压。因此,为了消除驱动线圈L中产生的线圈电压,如图11所示,使与再生电流IL’反向的消耗电流IL”以电源线、源极侧晶体管T3的漏极/源极通路、连接点B、驱动线圈L、连接点A、源极侧晶体管T1的源极/漏极通路的顺序流过。
在此,假设施加到接收侧晶体管T4的栅电极上的PWM信号再次从L电平切换为H电平、并且将同步整流对象的源极侧晶体管T3从导通切换为截止的情况。当在源极侧晶体管T3从导通切换为截止的期间消耗电流IL”(参照图11)衰减时,逆流电流IL”’(参照图12)不从接地线流向电源线。另一方面,当在源极侧晶体管T3从导通切换为截止的期间消耗电流IL”(参照图11)没有完全衰减而有残留时,导致与消耗电流IL”同向的逆流电流IL”’(参照图12)以接地线、接收侧晶体管T4的源极/漏极通路、连接点B、驱动线圈L、连接点A、源极侧晶体管T1的源极/漏极通路、电源线的顺序流过。由此,电源电压VCC的电平变得高于标准值,最坏的情况有可能破坏马达驱动电路。
并且,在PWM信号的导通占空比较低的情况下容易产生逆流电流IL”’从接地线流向电源线的逆流现象。即,在PWM信号的导通占空比高的情况下,在驱动线圈L中产生的正弦波状的线圈电压EMF的振幅与电源电压VCC大致一致。此外,流过驱动线圈L的线圈电流IL,与电源电压VCC和线圈电压EMF之间的电平差成比例,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线圈电流IL的电流量变少。另一方面,在PWM信号的导通占空比低的情况下,线圈电压EMF的振幅变小,电源电压VCC与线圈电压EMF之间的电平差变大,因此线圈电流IL的电流量变多。
即,在PWM信号的导通占空比高的情况下,由于线圈电流IL的电流量较少,因此消耗电流IL”(参照图11)衰减,所以逆流电流IL”’(参照图12)不容易流过。另一方面,在PWM信号的导通占空比低的情况下,由于线圈电流IL的电流量较多,因此消耗电流IL”(参照图11)残留,所以逆流电流IL”’(参照图12)容易流过。因而,当降低PWM信号的导通占空比时,使有可能破坏马达驱动电路的逆流电流IL”’(参照图12)容易流过。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发明是一种马达驱动电路,在串联连接的第一源极侧晶体管及第一接收侧晶体管的第一连接点、与串联连接的第二源极侧晶体管及第二接收侧晶体管的第二连接点之间连接马达所具备的驱动线圈,在使成对的上述第一源极侧晶体管及上述第二接收侧晶体管、与成对的上述第二源极侧晶体管及上述第一接收侧晶体管互补地导通和截止从而对上述驱动线圈进行通电时,根据PWM信号而使上述第一及上述第二接收侧晶体管导通和截止,当上述第一或上述第二接收侧晶体管根据上述PWM信号而截止时,进行使处于截止状态的上述第一或上述第二源极侧晶体管导通的同步整流,该马达驱动电路的特征在于,具有:逆流检测用电阻,其连接在处于与上述第一及上述第二连接点相反侧的上述第一及上述第二接收侧晶体管的电极上;逆流检测用比较器,其输出比较信号,该比较信号表示处于上述逆流检测用电阻的上述电极侧的第一端子的电压与处于与上述第一端子相反侧的上述逆流检测用电阻的第二端子的电压的比较结果;以及逆流防止电路,其在上述比较信号表示上述第二端子的电压成为比上述第一端子的电压高的电平的意思的情况下禁止上述同步整流。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防止与PWM驱动同时进行的同步整流时的逆流现象的马达驱动电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马达驱动系统的一个结构例的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无传感器马达驱动电路的动作的波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逆流防止电路的结构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逆流防止电路的动作的波形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防止逆流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防止逆流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防止逆流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防止逆流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同步整流的动作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同步整流的动作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同步整流时的逆流现象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同步整流时的逆流现象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PWM信号、线圈电压、以及线圈电流之间的关系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无传感器马达驱动电路;102:源极电源线;104:接收电源线;106:接地线;110:开关电路;120:比较器;130:无传感器逻辑电路;132:上下分配电路;134:PWM合成电路;136:同步整流电路;160:振荡器;170:逆流检测用比较器;180:逆流防止电路;400:微型计算机。
具体实施方式
《无传感器马达驱动电路》
参照图2并使用图1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无传感器马达驱动电路100。此外,作为使用无传感器马达驱动电路100而构成的马达系统,例示对向外部排出由电化设备(个人计算机、空调、冰箱等)产生的热的风扇(叶片)用的马达(风扇马达)进行旋转驱动的风扇马达系统。另外,作为无传感器马达驱动电路100,例示Bi-CMOS工艺的集成电路的情况。
在无传感器马达驱动电路100的UO端子、VO端子、WO端子上连接有星形连接并且具有电角度120度的相位差地卷绕在定子上的三相(U相、V相、W相)的驱动线圈Lu、Lv、Lw。由此,三相驱动线圈Lu、Lv、Lw通过UO端子、VO端子、WO端子连接在由场效应型NMOS晶体管M1~M6构成的驱动晶体管电路上。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源极电源线102侧的NMOS晶体管M1、M3、M5进行饱和驱动,对在接收电源线104侧的NMOS晶体管M2、M4、M6进行PWM驱动(非饱和驱动)。
设置在源极电源线102侧的场效应型NMOS晶体管M1、M3、M5是输出从源极电源线102流向U相、V相、W相的驱动线圈Lu、Lv、Lw的线圈电流IL的源极侧(输出侧)晶体管。此外,在场效应型NMOS晶体管M1、M3、M5的漏极/源极之间具有漏极对应于正极并且源极对应于负极的寄生二极管D1、D3、D5。另外,设置在接收电源线104侧的场效应型NMOS晶体管M2、M4、M6是吸入从U相、V相、W相的驱动线圈Lu、Lv、Lw流向接收电源线104的线圈电流IL的接收侧(吸入侧)晶体管。
当场效应型NMOS晶体管M1至M6以适当的定时导通和截止时,与电源电压VCC的电平相应的线圈电流IL被提供给三相的驱动线圈Lu、Lv、Lw。由此,无传感器马达向预先决定的方向(例如正旋转)旋转,在三相的驱动线圈Lu、Lv、Lw的一端产生具有电角度为120度的相位差的线圈电压Vu、Vv、Vw。此外,线圈电压Vu、Vv、Vw具有与无传感器马达的转速相应的频率,通过UO端子、VO端子、WO端子施加到3输入1输出的开关电路110所具备的输入端子U、V、W上。
根据在比较器120中成为后述的零交叉点的检测对象的U相、V相、W相中的任意一相,由无传感器逻辑电路130选择施加到开关电路110的输入端子U、V、W上的线圈电压Vu、Vv、Vw。该选择的电压Vu、Vv、Vw通过开关电路110的输出端子被施加到比较器120的+端子。另一方面,在比较器120的-端子上通过无传感器马达驱动电路100的COM端子而被施加三相的驱动线圈Lu、Lv、Lw的星形连接线的中性点电压Vcom。即,施加到+端子上的线圈电压是对开关电路110的输出(Vu、Vv、Vw中的任一个)与中性点电压Vcom交叉的零交叉点进行检测的相的线圈电压,中性点电压Vcom是检测零交叉点的相以外的二相驱动线圈的连接点的电压。
由此,比较器120检测施加到+端子上的由开关电路110选择的线圈电压Vu、Vv、Vw与施加到-端子上的中性点电压Vcom进行交叉的零交叉点。并且,比较器120将边缘在零交叉点处切换的矩形波状的FG信号输出到无传感器逻辑电路130,并且通过FG输出端子输出到微型计算机400。由此,微型计算机400根据FG信号检测无传感器马达的当前的转速,从而能够调整输入到PWM输入端子的PWM信号的导通占空比。
无传感器逻辑电路130考虑无传感器马达本身无法确定起动前的转子与定子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情形,进行按照场效应型NMOS晶体管M1~M6的规定的通电顺序导通和截止从而使线圈电流流过U相、V相、W相的驱动线圈Lu、Lv、Lw的规定的通电控制。具体地说,无传感器逻辑电路130在从由比较器120输出的FG信号中除去(屏蔽)对应于回扫脉冲KB的噪声之后,根据振荡器160的系统时钟MCLK和该除去噪声后的FG信号的各边缘定时,生成通电信号ULOGIC、VLOGIC、WLOGIC。
具体地说,无传感器逻辑电路130生成并输出从由比较器120输出的比较信号CP中除去(屏蔽)对应于回扫脉冲KB的噪声而得到的屏蔽信号UMASK、VMASK、WMASK。另外,无传感器逻辑电路130使用屏蔽信号UMASK、VMASK、WMASK,生成以电角度60度的定时发生变化的三个值(H电平、M电平、L电平)的通电信号ULOGIC(=UMASK-VMASK)、VLOGIC(=VMASK-WMASK)、WLOGIC(=WMASK-UMASK),并提供给上下分配电路132。
并且,无传感器逻辑电路130合成通电信号ULOGIC、VLOGIC、WLOGIC,生成边缘在电角度为60度的时刻切换的成为矩形波的通电信息信号HP。另外,无传感器逻辑电路130合成屏蔽信号UMASK、VMASK、WMASK,输出在电角度为60度的时刻发生变化的矩形波状的合成信号FG。该合成信号FG具有与风扇马达的转速相应的频率。
上下分配电路132根据通电信号ULOGIC、VLOGIC、WLOGIC,分配并生成用于驱动上侧(源极侧)的场效应型NMOS晶体管M1、M3、M5的栅电极的驱动信号U1、V1、W1、和用于驱动下侧(接收侧)的场效应型NMOS晶体管M2、M4、M6的栅电极的驱动信号U2、V2、W2。例如,在通电信号ULOGIC、VLOGIC、WLOGIC为“H电平、L电平、M电平”的情况下,上下分配电路132将驱动信号U1、V2设为H电平,将驱动信号U2、V1、V2、W1、W2设为L电平。其结果,场效应型NMOS晶体管M1、M4导通,其它的场效应型NMOS晶体管M2、M3、M5、M6截止,线圈电流IL从U相线圈Lu流向V相线圈Lv。
从上下分配电路132输出的驱动信号U1、U2、V1、V2、W1、W2被输入到PWM合成电路134,与通过PWM输入端子从微型计算机400输入的PWM信号合成(叠加)。具体地说,PWM合成电路140对驱动信号U2、V2、W2合成PWM信号,并作为驱动信号U2’、V2’、W2’而提供给场效应型NMOS晶体管M2、M4、M6的各栅电极,将驱动信号U1、V1、W1以原来的状态提供给同步整流电路136。此外,PWM信号是指,设定了与无传感器马达的转速成比例的导通占空比的速度控制信号。另外,PWM信号的导通占空比是指PWM信号一周期内的脉冲宽度的比,对应于NMOS晶体管M1~M6的导通占空比(驱动晶体管的导通时间与开关周期(=导通时间+截止时间)之比)。例如,将PWM信号的导通占空比在全速旋转的情况下设定为100%,在停止的情况下设定为0%,在全速旋转的一半的速度的情况下设定为50%。
对从PWM合成电路134输入到同步整流电路136的驱动信号U1、V1、W1进行用于同步整流的波形变换。具体地说,在提供给场效应型NMOS晶体管M2、M4、M6中的任一个的栅电极的PWM信号从H电平切换为L电平的情况下,同步整流电路136使场效应型NMOS晶体管M1、M3、M5中的任一个的栅电极强制性地导通。其结果,进行同步整流,再生电流流过场效应型NMOS晶体管M1、M3、M5的漏极/源极通路。因而,能够抑制流过寄生二极管D1、D3、D5的再生电流,从而能够抑制寄生二极管D1、D3、D5的功耗。
《逆流防止电路》
参照图1、图4并使用图3说明逆流防止电路180。
首先,在设置逆流防止电路180时,为了检测是否产生了从接地线106流向源极电源线102的逆流电流,设置逆流检测用电阻Rx和逆流检测用比较器170。逆流检测用电阻Rx是在场效应型NMOS晶体管M2、M4、M6的各源电极共同连接的接收电源线104与接地线106之间设置的电阻。另外,逆流检测用比较器170将接收电源线104侧的逆流检测用电阻Rx的一个端子的电压Va(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端子的电压”)、与接地线106侧的逆流检测用电阻Rx的另一个端子的电压Vb(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端子的电压”)进行比较,并向逆流防止电路180输出表示其比较结果的比较信号DET。
此外,通常线圈电流IL从源极电源线102流向接收电源线104、接地线106,因此电压Va、Vb的大小关系为“电压Va>电压Vb”的关系。因而,在这种情况下,从逆流检测用比较器170输出的比较信号DET为H电平。另一方面,在逆流电流从接地线106、接收电源线104流向源极电源线102的情况下,成为“端子电压Va<端子电压Vb”。因而,在这种情况下,从逆流检测用比较器170输出的比较信号DET为L电平。
图4是用于说明图3所示的逆流防止电路180的电路动作的波形图。
D触发器元件184a~184c、188在比较信号DET成为L电平的时刻被复位,将通电信息信号HP作为时钟,作为4位加计数器而发挥功能。此外,D触发器元件184a对应于4位的LSB,D触发器元件188对应于4位的MSB。
在从比较信号DET成为L电平时开始到通电信息信号HP的上升沿的发生次数为第0~3次为止的期间,上述4位加计数器的计数值根据通电信息信号HP的上升沿而以“0000”、“0001”、“0010”、“0011”的顺序转移。此外,在该期间,D触发器元件188的输出端子Q的状态是“0”,同步整流使能信号ENB维持L电平。
接着,在从比较信号DET成为L电平时开始到通电信息信号HP的上升沿的发生次数成为第4次时,从D触发器元件184c的输出端子Q3输出的信号从L电平切换为H电平。此时,从AND元件182输出的信号被固定为L电平,D触发器元件188锁存输入到数据输入端子的电源电压VCC(H电平)。其结果,同步整流使能信号ENB从L电平切换为H电平,同步整流的禁止被解除。
这样,在比较信号DET成为L电平的情况下(在检测出逆流电流的情况下),逆流防止电路180将禁止同步整流的同步整流使能信号ENB输出到同步整流电路136。其结果,同步整流电路136根据同步整流使能信号ENB,在PWM信号从H电平切换为L电平的情况下,不是为了进行同步整流而使场效应型NMOS晶体管M1、M3、M5中的任一个的栅电极强制性地导通,而是使其继续截止。因而,能够可靠地防止同步整流时的逆流现象,因此可防止电源电压VCC急剧变高而破坏无传感器马达驱动电路100的情形。
另外,逆流防止电路180根据表示是否产生了线圈电压的通电信息信号HP,进行在与确认线圈电压的时刻相对应的电角度60度的规定倍数的期间禁止同步整流的控制。即,在直到生成与风扇马达的实际旋转状态相应的线圈电压为止的期间,逆流电流流动的可能性变高。因此,将逆流电流流动的可能性高的期间视为电角度60度的规定倍数的期间,同步整流电路136在该期间禁止同步整流,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逆流电流。
以下,使用图5至图8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同步整流时的逆流防止动作。此外,在图5至图8中,以图1所示的三相驱动线圈Lu、Lv、Lw中的驱动线圈Lu、Lv为例进行说明,其中,所述驱动线圈Lu、Lv连接在串联连接的场效应型NMOS晶体管M1、M2的连接点A、与串联连接的场效应型NMOS晶体管M3、M4的连接点B之间。
首先,如图5所示,设在驱动线圈Lu、Lv中从连接点A向连接点B流过线圈电流ILa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场效应型NMOS晶体管M2、M3截止。另外,将场效应型NMOS晶体管M1设为全导通,场效应型NMOS晶体管M4根据PWM信号的H电平而导通。在这种情况下,线圈电流ILa以源极电源线102、场效应型NMOS晶体管M1的漏极/源极通路、连接点A、驱动线圈Lu、Lv、连接点B、场效应型NMOS晶体管M4的漏极/源极通路、接收电源线104、逆流检测用电阻Rx、接地线106的顺序流过。此时,由于“电压Va>电压Vb”,因此从逆流检测用比较器170输出的比较信号DET是H电平。
接着,如图6所示,设施加到场效应型NMOS晶体管M4的栅电极上的PWM信号从H电平切换为L电平、场效应型NMOS晶体管M4从导通切换为截止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从驱动线圈的性质上来讲再生电流ILb要与场效应型NMOS晶体管M4导通的情况下的线圈电流ILa的流动方向(从连接点A向连接点B)朝向相同的方向流动。
但是,当再生电流ILb流过场效应型NMOS晶体管M3的寄生二极管D3时导致消耗无用的功率。因此,同步整流电路136进行使导通电阻比寄生二极管D3低的场效应型NMOS晶体管M3强制性地导通的同步整流。此时,如图6所示,再生电流ILb以源极电源线102、场效应型NMOS晶体管M1的漏极/源极通路、连接点A、驱动线圈Lu、Lv、连接点B、场效应型NMOS晶体管M3的源极/漏极通路的顺序流过。
接着,在施加到场效应型NMOS晶体管M4的栅电极上的PWM信号再次从L电平切换为H电平时,有时图6所示的再生电流ILb没有完全衰减而有残留。例如,在PWM信号的占空比低的情况下,再生电流ILb容易残留。由于再生电流ILb的残留,如图7所示,逆流电流ILc以接地线106、逆流检测用电阻Rx、接收电源线104、场效应型NMOS晶体管M4的源极/漏极通路、连接点B、驱动线圈Lv、Lu、连接点A、场效应型NMOS晶体管M1的源极/漏极通路、源极电源线102的顺序流过。
在逆流电流ILc流动时,由于“电压Va<电压Vb”,因此从逆流检测用比较器170输出的比较信号DET成为L电平。在比较信号DET成为L电平时,逆流防止电路180为了在规定期间(例如,电角度60度的规定倍数的期间)禁止同步整流,在该规定期间输出表示L电平的同步整流使能信号ENB。
其结果,同步整流电路136在同步整流使能信号ENB表示L电平的期间使场效应型NMOS晶体管M3截止。因而,如图8所示,虽然再生电流ILb’以源极电源线102、场效应型NMOS晶体管M1的漏极/源极通路、连接点A、驱动线圈Lu、Lv、连接点B、寄生二极管D3的顺序流过,但是可防止逆流电流ILc流动。
此外,作为源极侧晶体管和接收侧晶体管,并不仅仅是场效应型NMOS晶体管M1至M6,也可以采用场效应型PMOS晶体管。但是,在半导体工艺上,能够使场效应型NMOS晶体管与场效应型PMOS晶体管相比导通电阻低并且小型化,因此最好将源极侧晶体管和接收侧晶体管都设为场效应型NMOS晶体管。
另外,风扇马达不限于三相马达的情况,也可以是单相马达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源极侧晶体管和接收侧晶体管相对于单相马达的驱动线圈构成H桥电路。并且,风扇马达也可以是具备了霍尔元件的带有传感器的马达。但是,根据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等小型化的要求,还要求无传感器马达驱动电路100自身的小型化。因而,风扇马达最好采用无传感器马达。此外,根据风扇马达的标准,在电源电压VCC与VM端子之间插入整流用二极管的情况较多。因而,在产生逆流现象的情况下,由于连接在电源电压VCC与VM端子之间的整流用二极管的正向电压,电源电压VCC有可能成为高电平。因此,本发明在驱动风扇马达的情况下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功能。

Claims (4)

1.一种马达驱动电路,在串联连接的第一源极侧晶体管及第一接收侧晶体管的第一连接点、与串联连接的第二源极侧晶体管及第二接收侧晶体管的第二连接点之间连接马达所具备的驱动线圈,在使成对的上述第一源极侧晶体管及上述第二接收侧晶体管、与成对的上述第二源极侧晶体管及上述第一接收侧晶体管互补地导通和截止从而对上述驱动线圈进行通电时,根据PWM信号而使上述第一及上述第二接收侧晶体管导通和截止,当上述第一或上述第二接收侧晶体管根据上述PWM信号而截止时,进行使处于截止状态的上述第一或上述第二源极侧晶体管导通的同步整流,该马达驱动电路的特征在于,具有:
逆流检测用电阻,其连接在处于与上述第一及上述第二连接点相反侧的上述第一及上述第二接收侧晶体管的电极上;
逆流检测用比较器,其输出比较信号,该比较信号表示处于上述逆流检测用电阻的上述电极侧的第一端子的电压与处于与上述第一端子相反侧的上述逆流检测用电阻的第二端子的电压的比较结果;以及
逆流防止电路,其在上述比较信号表示上述第二端子的电压成为比上述第一端子的电压高的电平的意思的情况下禁止上述同步整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逆流防止电路具有计数器,该计数器以上述比较信号表示上述第二端子的电压成为比上述第一端子的电压高的电平的意思的情形为契机,计数规定期间,
上述逆流防止电路在上述计数器计数上述规定期间的期间,禁止上述同步整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马达是无传感器马达,
上述计数器计数作为上述规定期间的、使检测上述驱动线圈中产生的线圈电压的期间为规定倍数后的期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马达是风扇马达。
CN2008100899074A 2007-04-05 2008-04-03 马达驱动电路 Active CN1012821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99720 2007-04-05
JP2007099720A JP5250757B2 (ja) 2007-04-05 2007-04-05 モータ駆動回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82100A true CN101282100A (zh) 2008-10-08
CN101282100B CN101282100B (zh) 2010-08-18

Family

ID=39982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99074A Active CN101282100B (zh) 2007-04-05 2008-04-03 马达驱动电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863840B2 (zh)
JP (1) JP5250757B2 (zh)
CN (1) CN101282100B (zh)
TW (1) TWI369851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1260A (zh) * 2011-10-17 2013-04-17 半导体元件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马达驱动电路
CN103259469A (zh) * 2013-04-19 2013-08-21 杭州微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换向无刷直流单相风机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4154016A (zh) * 2013-05-15 2014-11-19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风扇系统
CN106059441A (zh) * 2016-07-26 2016-10-26 佛山市顺德区海伦宝电器有限公司 用于风扇或冷风扇单相交流电机的无级调速交流控制装置
CN108448898A (zh) * 2018-03-29 2018-08-24 合肥工业大学 基于移相角前馈的llc无传感器同步整流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11910B2 (ja) * 2010-07-29 2015-05-07 セミコンダクター・コンポーネンツ・インダストリーズ・リミテッド・ライアビリティ・カンパニー モータ駆動回路
US9508498B2 (en) 2011-05-19 2016-11-29 Black & Decker, Inc. Electronic switching module for a power tool
US8917064B2 (en) 2012-06-20 2014-12-2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ntrol circuit for power distribution switch
KR101366772B1 (ko) * 2012-09-24 2014-02-2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모터 구동 장치 및 모터 제어 방법
US20140176032A1 (en) * 2012-12-21 2014-06-26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Back electromotive force detection circuit, and motor driving control apparatus and motor using the same
WO2014155554A1 (ja) * 2013-03-27 2014-10-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逆流防止装置、電力変換装置及び冷凍空気調和装置
JP6550884B2 (ja) 2015-04-21 2019-07-3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モータ駆動装置
US10317861B2 (en) 2015-09-04 2019-06-11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Switch drive circuit capable of saving timers of fan processor
US10608501B2 (en) 2017-05-24 2020-03-31 Black & Decker Inc. Variable-speed input unit having segmented pads for a power tool
KR102562500B1 (ko) * 2018-07-20 2023-08-02 에이치엘만도 주식회사 연산 증폭기를 이용한 전류 측정 장치 및 방법
EP4173131A4 (en) * 2020-06-17 2023-11-22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ENGINE CONTROL FOR A GAS ENGINE REPLACEMENT DEVICE
US12021476B2 (en) 2021-10-29 2024-06-25 Stmicroelectronics S.R.L. Adaptive rectification for preventing current inversion in motor driv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52016B2 (ja) * 1993-06-15 2001-04-03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同期整流用パワーmosfetの制御装置
JPH10271889A (ja) * 1997-03-28 1998-10-09 Komatsu Ltd 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制御装置
JPH10327585A (ja) * 1997-05-23 1998-12-08 Toshiba Corp 電力変換装置
JP3917305B2 (ja) * 1998-10-22 2007-05-23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モータ駆動回路
JP3890906B2 (ja) 2001-03-09 2007-03-0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するモータ
JP4736545B2 (ja) * 2005-06-02 2011-07-27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スイッチング素子の過電流保護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1260A (zh) * 2011-10-17 2013-04-17 半导体元件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马达驱动电路
CN103051260B (zh) * 2011-10-17 2015-05-06 半导体元件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马达驱动电路
CN103259469A (zh) * 2013-04-19 2013-08-21 杭州微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换向无刷直流单相风机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4154016A (zh) * 2013-05-15 2014-11-19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风扇系统
CN106059441A (zh) * 2016-07-26 2016-10-26 佛山市顺德区海伦宝电器有限公司 用于风扇或冷风扇单相交流电机的无级调速交流控制装置
CN108448898A (zh) * 2018-03-29 2018-08-24 合肥工业大学 基于移相角前馈的llc无传感器同步整流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82100B (zh) 2010-08-18
JP2008259338A (ja) 2008-10-23
JP5250757B2 (ja) 2013-07-31
TWI369851B (en) 2012-08-01
US20080297959A1 (en) 2008-12-04
TW200845559A (en) 2008-11-16
US7863840B2 (en) 2011-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82100B (zh) 马达驱动电路
CN112615573B (zh) 马达驱动装置及方法
CN101277093B (zh) 马达驱动集成电路
US6563284B2 (en) Single wire digital width modulation for fan control with tachometer feedback
CN102165528B (zh) 马达驱动电路
CN101277092B (zh) 马达约束检测电路
US8917044B2 (en) Electronic circuit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 zero current in a winding of an electric motor
US7960929B2 (en) Motor driving device and motor unit
US7262570B2 (en) Motor controller with enhanced noise immunity unbuffered hall sensors
JP2007110778A (ja) モータ駆動装置および駆動方法
JP5163536B2 (ja) 誘起電圧検出回路とそれを有するモータ駆動用半導体装置及びモータ並びに空調機
CN102832867B (zh) 单相无刷电动机的驱动电路
US6504328B1 (en) Sensorless motor driver with BEMF mask extender
CN106972790A (zh) 电机的驱动电路、驱动方法、电子设备
CN101512890B (zh) 控制直流电机的系统和方法
CN108023546A (zh) Rc振荡器以及包括其的电机驱动集成电路和电机装置
KR20090127388A (ko) 모터 제어 회로, 팬 모터, 전자 기기, 노트형 퍼스널 컴퓨터
CN108023513A (zh) 电机驱动集成电路和电机装置
CN102832866A (zh) 单相无刷电动机的驱动电路
CN102832862A (zh) 单相无刷电动机的驱动电路
JP2000287479A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制御装置
CN101997476B (zh) 马达驱动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JP2006238670A (ja) 3相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駆動装置
CN101546977A (zh) 控制装置及驱动方法
JP2005218160A (ja) 3相ブラシレスdcモータの駆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