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69027A - 阿替洛尔缓释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阿替洛尔缓释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69027A
CN101269027A CNA2008101117962A CN200810111796A CN101269027A CN 101269027 A CN101269027 A CN 101269027A CN A2008101117962 A CNA2008101117962 A CN A2008101117962A CN 200810111796 A CN200810111796 A CN 200810111796A CN 101269027 A CN101269027 A CN 1012690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enolol
release
sustained
preparation
dropping pi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1179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曲韵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ia Tai Green Continent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ia Tai Green Continent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ia Tai Green Continent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ia Tai Green Continent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81011179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69027A/zh
Publication of CN1012690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90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涉及治疗心律失常、心绞痛及中、轻度高血压病的一种治疗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补充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阿替洛尔缓释滴丸制剂。本发明所涉及的阿替洛尔缓释滴丸,是在现有技术所采用的组分中,加入了稳定剂维生素E及疏水性基质后,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保证药品在有效的贮存期内不会发生有关物质含量的明显改变,同时也具有释药充分,释药时间可控,服药次数少,奏效时间长,生物利用度高的优点,适宜临床和家庭使用。

Description

阿替洛尔缓释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缓释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口服用阿替洛尔缓释滴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阿替洛尔系英国ICI公司于1976年开发研制的无拟交感活性和膜稳定性作用的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1982年,美国FDA批准其用于高血压、心绞痛、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的治疗。原料药、片剂和注射液均已载入英国药典和美国药典。其中注射液已在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和瑞士等国家上市,且已载入药典,临床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和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治疗。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有阿替洛尔原料药及片剂,但国内尚未生产注射用粉针,也没有进口注射用粉针。目前阿替洛尔已应用于临床的剂型有片剂、注射液等。而我国目前只有片剂剂型,但片剂的生物利用度低,而注射液又不便于运输、贮藏,限制了在临床上的应用。
利用现有技术得到的阿替洛尔制剂有片剂和注射液等。由于制备技术等原因,使片剂服用后存在着溶散时限长、溶出度低、吸收较差、服药次数多、奏效时间短、肝肠首过效应和生物利用度较低等问题,从而影响药效的发挥,也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
而注射液又往往容易产生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等,同时也还存在着操作难度大,患者痛苦也大,制造和医疗成本高,患者经济负担重的缺点。
中国专利局公开了一种专利号为200310113514.X的中国发明专利阿替洛尔滴丸及其制备方法.从其公开的内容及按其制备方法进行制备,虽然可获得释药充分,生物利用度高,成本低等特点,但经实验证明,在长期贮存中就会产生一些不稳定的现象,即老化现象。在长期室温贮存条件下有关物质增多。分析可能是受药物本身的特性、制备方法和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阿替洛尔本身的结构以及形成滴丸后的物质晶型产生变异,从而使药物有关物质增多,使得释药时间失控,生物利用度下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滴丸所特有的优越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补充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阿替洛尔缓释滴丸制剂。本发明所涉及的阿替洛尔缓释滴丸,是在现有技术所采用的组分中,加入了稳定剂维生素E及疏水性基质后,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保证药品在有效的贮存期内不会发生有关物质含量的明显改变,同时也具有释药充分,释药时间可控,服药次数少,奏效时间长,生物利用度高的优点,适宜临床和家庭使用。
采用下述制备方法即可制得本发明所涉及的阿替洛尔缓释滴丸。
[制备方法]
1处方:阿替洛尔(包括其盐类)+基质+稳定剂
1.1原料:阿替洛尔(包括其盐类)
1.1.1中文名:阿替洛尔;别名:氨酰心安;英文名:Atenolol、Tenormin
1.2基质:水溶性基质+脂溶性基质
1.2.1水溶性基质:聚乙二醇4000~20000、硬脂酸钠、聚氧乙烯单硬脂酸脂、羧甲基淀粉钠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相混合而成。
1.2.2脂溶性基质:硬脂酸、甘油明胶、单硬脂酸甘油脂、虫胶、聚醚、等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相混合而成。
1.3稳定剂:维生素E
2制备工艺: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组分构成: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本发明所涉及的阿替洛尔缓释滴丸由10-35%阿替洛尔和60-90%的基质和1-5%稳定剂组成,基质包括40-80%水溶性基质和10-30%脂溶性基质。
(2).制备方法:先称取所述的水溶性基质和脂溶性基质,置于加热容器内加热并搅拌使之溶融,加入相应比例的阿替洛尔,充分搅拌,再加入稳定剂搅拌均匀后,在保温条件下,将熔融或混融的药液滴入盛有冷凝液的冷凝柱中,成形后取出,即得。
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加热熔融时的温度为55℃~90℃。
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冷凝液是大于100#的二甲基硅油或液体石蜡或植物油。
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冷凝液上部的温度为30℃~55℃,底部的温度为-4℃~10℃。
[有益效果]心血管疾病是一类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生命和健康。20世纪后期,西方发达国家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剧增,死亡率居高不下,成为威胁健康的第一杀手。这引起了西方各国的巨大恐慌和高度重视。各国纷纷把心脏保健和降低心脏病的死亡率作为一项国策来实施。根据近年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因心脑血管病死亡者占死亡病因的半数左右。而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代表性疾病。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和长寿的最主要的疾病。
因此,提高对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病等的认识,开发疗效确实、作用迅速的药物,以期达到及时治疗目的,对保护人类健康和生命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阿替洛尔属于第二代β受体阻滞剂,能选择性阻滞β1受体,对心脏选择性大于血管,无内源拟交感活性,很适合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和某些心肌病等。
(1)高血压:尤其适于轻、中度高血压。本品对高血压病人能显著降低血压,亦可降低高血压病人血浆肾素活性,但并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和电解质紊乱。
(2)心绞痛:可减少心绞痛病人发作次数并提高运动耐量。主要适用于劳力性心绞痛,对于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所致的心绞痛,如变异型心绞痛及某些自发型心绞痛。长期服用可以减少心肌梗塞的发生率,用作心肌梗塞后治疗时可减少再梗塞的发生率,降低心肌梗塞后的死亡率。
(3)心律失常:窦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尤其是肾上腺素能神经过度兴奋或儿茶酚胺所致的心律失常。对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欠佳。本品亦能拮抗儿茶酚胺效应,可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引起的心律失常。
(4)心肌梗塞后二级预防,目前认为,只要无β受体阻滞剂禁忌的心肌梗塞患者,在病后5~7日可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具有预防再梗塞和猝死的作用。
(5)肥厚型心肌病,以其减弱肥厚心肌的收缩力成为最先用于该病的药物,其减轻症状的效果比较肯定。
(6)扩张型心肌病,使心肌本已下调的β1受体密度上调,从而恢复心肌的正性肌力反应,改善心肌收缩功能。
(7)心力衰竭:作为正性舒张肌力药物之一,阿替洛尔能显著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心脏重构、心率变异性,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及运动耐量,提示β受体阻滞剂能够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防止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减少住院次数,节约医疗开支。
阿替洛尔属于亲脂化合物,口服很容易为肠道吸收,吸收率50%。肠道吸收后必需经过肝脏,因此,药物在到达体循环前已大部分被肝脏代谢-首过消除,所以在体循环中所能获得的量较少。实验证实阿替洛尔口服后生物利用度仅为50%。t1/2为6~9小时[9]
目前,利用现有技术得到的阿替洛尔制剂有片剂和注射液等。由于制备技术等原因,使片剂服用后存在着溶散时限长、溶出度低、吸收较差、服药次数多、奏效时间短、肝肠首过效应和生物利用度较低等问题,从而影响药效的发挥,也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另外:生产片剂的工艺复杂,污染环境。
而注射液又往往容易产生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等,同时也还存在着操作难度大,患者痛苦也大,制造和医疗成本高,患者经济负担重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补充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阿替洛尔缓释滴丸制剂。本发明所涉及的阿替洛尔缓释滴丸,是在现有技术所采用的组分中,加入了稳定剂维生素E及疏水性基质后,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保证药品在有效的贮存期内不会发生有关物质含量的明显改变,同时也具有释药充分,释药时间可控,服药次数少,奏效时间长,生物利用度高的优点,适宜临床和家庭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组:
以总重量100g计,称取基质PEG4000 30%,PEG10000 20%,硬脂酸20%,单硬脂酸甘油酯10%,稳定剂维生素E 5%,原料阿替洛尔15%;将基质置于加热容器内加热并搅拌使之溶融,加入相应比例的阿替洛尔,充分搅拌,再加入稳定剂维生素E搅拌均匀后,在保温条件下,将熔融或混融的药液滴入盛有二甲基硅油的冷凝柱中,其中,加热熔融时的温度为55℃,冷凝液上部的温度为35℃,底部的温度为-4℃;成形后取出。
所得产品,2小时累积释放百分率为40~51%,6小时累积释放百分率为53~68%,10小时累积释放百分率为70~89%,12小时累积释放百分率为87~98%,释放度较好,硬度合格,连续3个月的有关物质考核无明显变化,圆整度较好。
第二组:
以总重量100g计,称取基质PEG4000 40%,PEG6000 17%,PEG10000 15%,硬脂酸15%,稳定剂维生素E 3%,原料阿替洛尔10%;将基质置于加热容器内加热并搅拌使之溶融,加入相应比例的阿替洛尔,充分搅拌,再加入稳定剂维生素E搅拌均匀后,在保温条件下,将熔融或混融的药液滴入盛有二甲基硅油的冷凝柱中,其中,加热熔融时的温度为65℃,冷凝液上部的温度为40℃,底部的温度为0℃;成形后取出。
所得产品,2小时累积释放百分率为53%~66%,6小时累积释放百分率为70~76%,10小时累积释放百分率为75~87%,12小时累积释放百分率为89~97%,释放度较好,硬度合格,连续3个月的有关物质考核无明显变化,圆整度较好。
第三组:
以总重量100g计,称取基质PEG6000 40%,PEG10000 20%,硬脂酸13%,聚醚6%,,稳定剂维生素E 1%,原料阿替洛尔20%;将基质置于加热容器内加热并搅拌使之溶融,加入相应比例的阿替洛尔,充分搅拌,再加入稳定剂维生素E搅拌均匀后,在保温条件下,将熔融或混融的药液滴入盛有二甲基硅油的冷凝柱中,其中,加热熔融时的温度为75℃,冷凝液上部的温度为35℃,底部的温度为0℃;成形后取出。
所得产品,2小时累积释放百分率为53%~58%,6小时累积释放百分率为61~80%,10小时累积释放百分率为80~90%,12小时累积释放百分率为91~98%,释放度较好,硬度合格,连续3个月的有关物质考核无明显变化,圆整度较好。
第四组:
以总重量100g计,称取基质PEG4000 30%,PEG20000 15%,羧甲基淀粉钠5%,单硬脂酸甘油酯21%,虫胶9%,稳定剂维生素E 3%,原料阿替洛尔17%;将基质置于加热容器内加热并搅拌使之溶融,加入相应比例的阿替洛尔,充分搅拌,再加入稳定剂维生素E搅拌均匀后,在保温条件下,将熔融或混融的药液滴入盛有液体石蜡的冷凝柱中,其中,加热熔融时的温度为85℃,冷凝液上部的温度为30℃,底部的温度为5℃;成形后取出。
所得产品,2h累积释放百分率为39%~59%,6h累积释放百分率为64~84%,10h累积释放百分率为76~96%,12h累积释放百分率为80%~95%,释放度较好,硬度合格,连续3个月的有关物质考核无明显变化,圆整度较好。
第五组:
以总重量100g计,称取基质PEG4000 25%,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5%,单硬脂酸甘油酯20%,甘油明胶11%,稳定剂维生素E 4%,原料阿替洛尔35%;将基质置于加热容器内加热并搅拌使之溶融,加入相应比例的阿替洛尔,充分搅拌,再加入稳定剂维生素E搅拌均匀后,在保温条件下,将熔融或混融的药液滴入盛有植物油的冷凝柱中,其中,加热熔融时的温度为70℃,冷凝液上部的温度为30℃,底部的温度为5℃;成形后取出。
所得产品,2h累积释放百分率为42%~65%,6h累积释放百分率为68~83%,10h累积释放百分率为80~96%,12h累积释放百分率为81%~96%,释放度较好,硬度合格,连续3个月的有关物质考核无明显变化,圆整度较好。
第六组:
以总重量100g计,称取基质聚氧乙烯单硬脂酸(40)酯10%,PEG4000 30%,PEG600020%,PEG10000 10%,硬脂酸11%,单硬脂酸甘油酯7%,稳定剂维生素E 2%,原料阿替洛尔10%;将基质置于加热容器内加热并搅拌使之溶融,加入相应比例的阿替洛尔,充分搅拌,再加入稳定剂维生素E搅拌均匀后,在保温条件下,将熔融或混融的药液滴入盛有二甲基硅油的冷凝柱中,其中,加热熔融时的温度为70℃,冷凝液上部的温度为40℃,底部的温度为10℃;成形后取出。
所得产品,2h累积释放百分率为40%~60%,6h累积释放百分率为70~88%,10h累积释放百分率为80~95%,12h累积释放百分率为89%~98%,释放度较好,硬度合格,连续3个月的有关物质考核无明显变化,圆整度较好。

Claims (5)

1.本发明是涉及一种治疗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所致的偏瘫、失语,动脉硬化,中心性视网膜炎,血栓性静脉炎,静脉曲张等的一种缓释治疗药物阿替洛尔缓释滴丸,以阿替洛尔为原料,与可药用的亲水性基质和疏水性基质组成的混合基质作为载体,加入一定量的稳定剂,按着一定的组分构成一起制备而成,其中:
1.1所述亲水性基质由聚乙二醇4000~20000、硬脂酸钠、聚氧乙烯单硬脂酸脂、羧甲基淀粉钠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相混合而成;
1.2所述疏水性基质由硬脂酸、甘油明胶、单硬脂酸甘油脂、虫胶、聚醚、等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相混合而成;
1.3.所述组分构成: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本发明所涉及的阿替洛尔缓释滴丸由10-35%阿替洛尔和60-90%的基质和1-5%稳定剂组成,基质包括40-80%水溶性基质和10-30%脂溶性基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阿替洛尔缓释滴丸,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如下:
先称取所述的亲水性基质和疏水性基质,置于加热容器内加热并搅拌使之溶融,加入相应比例的阿替洛尔,充分搅拌,再加入稳定剂搅拌均匀后,在保温条件下,将熔融或混融的药液滴入盛有冷凝液的冷凝柱中,成形后取出,即得。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熔融时的温度为55℃~90℃。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液是大于100#的二甲基硅油或液体石蜡或植物油。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液上部的温度为30℃~55℃,底部的温度为-4℃~10℃。
CNA2008101117962A 2008-05-16 2008-05-16 阿替洛尔缓释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12690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1117962A CN101269027A (zh) 2008-05-16 2008-05-16 阿替洛尔缓释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1117962A CN101269027A (zh) 2008-05-16 2008-05-16 阿替洛尔缓释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69027A true CN101269027A (zh) 2008-09-24

Family

ID=40003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117962A Pending CN101269027A (zh) 2008-05-16 2008-05-16 阿替洛尔缓释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6902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30709A (zh) * 2015-07-29 2015-11-11 成都科创佳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琥珀酸美托洛尔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00776A (zh) * 2017-10-25 2019-05-03 郑州泰丰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阿替洛尔缓释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30709A (zh) * 2015-07-29 2015-11-11 成都科创佳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琥珀酸美托洛尔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00776A (zh) * 2017-10-25 2019-05-03 郑州泰丰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阿替洛尔缓释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13245B2 (en)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for reducing the area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its use
EP2280701A2 (en) Use of dronedaron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 medicament for use in the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hospitalization or of mortality
JP5680412B2 (ja) レオヌリンの使用およびその組成物
CN101766582A (zh) 一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的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JP2013515719A (ja) 循環器疾患の処置に有用な組み合わせ組成物
CN101269027A (zh) 阿替洛尔缓释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16135B (zh) 羽扇豆酮在制备预防或治疗糖尿病的产品中的应用
CN100556457C (zh) 含有硝酸酯类药物和伊伐布雷定的药物组合物
AU2010276461B2 (en)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of levamlodipine or 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 salt thereof and beta receptor blocking agent, and use thereof
CN101474195A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
CN1768760A (zh) 一种含红花总黄酮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695738A (zh) 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组合物
CN104208034B (zh) 一种格列美脲药物组合物片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3203009B (zh) 一种五肽的部分代谢物用于制备抗心肌缺血产品的新用途
CN101269032A (zh) 美托洛尔缓释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636581A (zh) 一种红花药物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KR0136787B1 (ko) 심장질환 치료에 쓰이는 프로파페논과 퀴니딘의 지속성 조성물
CN1241558C (zh) 阿替洛尔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43892B (zh) 包括依那普利速释部分和非洛地平缓释部分的药物组合物制剂
CN101269021A (zh) 葛根素缓释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857293A (zh) 一种含有野黄芩苷和芍药苷的药用组合物
CN101698052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律失常药物中的应用
CN1176648C (zh) 一种山楂叶总黄酮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69048A (zh) 洛伐他丁缓释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EP2374457B1 (en) Antihypertensive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