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67876A - 微小气泡液生成装置与其中使用的气泡细化器 - Google Patents

微小气泡液生成装置与其中使用的气泡细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67876A
CN101267876A CNA2005800514273A CN200580051427A CN101267876A CN 101267876 A CN101267876 A CN 101267876A CN A2005800514273 A CNA2005800514273 A CN A2005800514273A CN 200580051427 A CN200580051427 A CN 200580051427A CN 101267876 A CN101267876 A CN 1012678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bble liquid
liquor charging
liquid
downstream
air bubb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5142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67876B (zh
Inventor
菊池隆重
石原和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kuchi Eco Eart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ikuchi Eco Eart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kuchi Eco Earth Co Ltd filed Critical Kikuchi Eco Eart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678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78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678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78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20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 B01F23/23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 B01F23/231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by bubbling
    • B01F23/23105Arrangement or manipulation of the gas bubbling devices
    • B01F23/2312Diffusers
    • B01F23/23121Diffusers having injection means, e.g. nozzles with circumferential outl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20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 B01F23/23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 B01F23/231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by bubbling
    • B01F23/23105Arrangement or manipulation of the gas bubbling devices
    • B01F23/2312Diffusers
    • B01F23/23124Diffusers consisting of flexible porous or perforated material, e.g. fabri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261/00Gas and liquid contact apparatus
    • Y10S261/56Variable venturi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高效率生成包含足够细小的气泡的微小气泡液,同时结构简单、廉价的微小气泡液生成装置及其使用的气泡细化器。本发明的微小气泡液生成装置形成如下所述的结构,即将从液体供应源(10)吸取液体,并且压送该吸取的液体用的压力泵D配设于送液管道P上,将利用所述压力泵D的吸压力将气体混合于液体中生成气泡液的气泡液生成器A配置于该压力泵D的送液方向的上游侧的送液管道P上,将该气泡液生成器A生成的气泡液中包含的气泡细化的第1气泡细化器B配置于气泡生成器A的送液方向的下游侧的送液管道P上,将用第1气泡细化器B细化的气泡进一步细化的第2气泡细化器F配置于该第1气泡细化器B的送液方向的下游侧的送液管道上。

Description

微小气泡液生成装置与其中使用的气泡细化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于例如废液中包含的油脂类物质的分离处理或剩余污泥的处理等的微小气泡液生成装置与其中使用的气泡细化器。
背景技术
向来,作为这种微小气泡液生成装置,有例如日本特开2003-117365号公报公开的构成。
这种已有的微小气泡液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吸引液体和气体的混合流体的气液混合泵、对气液混合泵吐出的流体施加阻抗的阻抗器、以及控制气液混合泵的旋转速度的逆变器,在气液混合泵的外壳的内周形成径向狭窄的环状的流体通路,在叶轮的外周设置向流体通路突出的多片搅拌叶片。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17365号公报但是,上述已有的微小气泡液生成装置,是想要利用单一的气液混合泵暂时生成所要的微小气泡的装置,因此需要在外壳的内周形成径向上狭窄的环状的流体通路,而且做成在叶轮的外周设置向流体通路突出的许多搅拌叶片等的复杂的结构。而且必须采用正确地控制气液混合泵的转速用的逆变器,必然变成昂贵的装置。而且为了对气液混合泵进行维护、检查等工作,需要熟知其复杂而且特殊的结构,这种工作不容易进行。
在这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简化结构,廉价制造,维护、检查工作容易进行,而且能够高效率地生成包含足够细小的气泡的微小气泡液的微小气泡液生成装置和在其中使用的气泡细化器。
发明内容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微小气泡液生成装置,是生成包含微小气泡的微小气泡液的装置,将从液体供应源吸取液体,并且压送该吸取的液体用的压力泵配设于送液管道上,将利用所述压力泵的吸压力将气体混合于液体中生成气泡液的气泡液生成器配置于该压力泵的送液方向的上游侧的送液管道上,将该气泡液生成器生成的气泡液中包含的气泡细化的第1气泡细化器配置于该气泡生成器的送液方向的下游侧的送液管道上,将用第1气泡细化器细化的气泡进一步细化的第2气泡细化器被配置于该第1气泡细化器的送液方向的下游侧的送液管道上。
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利用压力泵的吸压力从液体供应源吸引液体,同时在气泡液生成器中将气体混合于液体中生成气泡液,在该生成的气泡液依序向第1气泡细化器、第2气泡细化器压送的同时,气泡液中包含的气泡逐步细化。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气泡细化器,将沿着送液管道的规定的范围形成一定的断面面积的上游侧气泡液路与在其下游侧,从送液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逐步扩大断面面积的下游侧气泡液路连接形成。
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气泡液从上游侧气泡液路流向下游侧气泡液路期间压力发生很大的变化,该巨大的压力变化使得气泡遭受破坏而微小化。
如果采用权项1~16所述的本发明,则从液体供应源吸取液体,同时在气泡液生成器中气体混合于液体中生成混合液,该生成的气泡液依序被送到第1气泡细化器、第2气泡细化器,气泡液中包含的气泡依次被细化,因此能够生成包含充分细化的气泡的气泡液。
又,由于使用第1、第2气泡细化器慢慢使气泡液中包含的气泡细化,能够谋求各构成部分的简化。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检查工作,同时能够廉价地制造这些装置。
除了上述各权项记载的发明得到的共同的效果外,采用各权项记载的发明各自还能够得到如下所述的效果。
如果采用权项2记载的本发明,则在权项1记载的气泡液生成器和压力泵之间的送液管道上配置第1气泡细化器,而且在该压力泵的送液方向的下游侧的送液管道上配置第2气泡细化器,因此能够利用压力泵的吸压力使气泡液生成器动作,同时能够借助于该压力泵的排压力使第2气泡细化器动作,因此能够简化装置的结构。
如果采用权项3记载的本发明,则能够利用在权项2记载的压力泵与第2气泡细化器之间的送液管道上配设的压力稳定箱使送液压力稳定。这样能够减小第2气泡细化器的气泡生成量的变动。
如果采用权项4记载的本发明,则权项1或2或3记载的第2气泡细化器形成将沿着送液管道的规定范围,形成一定的断面面积的上游侧气泡液路与位于该上游侧气泡液路的下游侧,从送液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逐渐扩大断面面积的下游侧气泡液路连接而成的结构,因此能够高效率地细化气泡。
如果采用权项5记载的本发明,则权项1或2或3记载的第2气泡细化器是将沿着送液管道的规定范围,形成一定的断面面积的上游侧气泡液路与位于该上游侧气泡液路的下游侧,从送液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逐渐扩大断面面积的下游侧气泡液路连接而成的,同时设置对流入该上游侧气泡液路的气泡液的液量进行增减调整的液量调整机构,因此能够生成必要数量的气泡液。
如果采用权项6记载的本发明,则权项1或2或3记载的第2气泡细化器是在送液方向上游侧穿孔设置液体流入孔的隔板,而且是在送液方向下游侧开口形成流出口的外筒体内,在沿着送液管道的规定范围,形成一定的断面面积的上游侧气泡液路与位于该上游侧气泡液路的下游侧,从送液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逐渐扩大断面面积的下游侧气泡液路连接而成的,因此利用外筒体的隔板使压力上升,同时利用从送液方向上游侧到下游侧间隙逐步扩大的气泡液路的压力变化,能够有效地破坏通过该气泡压液路的气泡液中的气泡将其细化。
如果采用权项7记载的本发明,权项1或2或3所记载的第2气泡细化器是在送液方向上游侧设置穿孔形成液体流入孔的隔板,而且是在送液方向下游侧开口形成流出口的外筒体内,在沿着送液管道的规定范围,形成一定的断面面积的上游侧气泡液路与位于该上游侧气泡液路的下游侧,从送液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逐渐扩大断面面积的下游侧气泡液路连接而成的,同时设置对流入该上游侧气泡液路的气泡液的液量进行增减调整的液量调整机构,因此利用外筒体的隔板使压力上升,同时利用从送液方向上游侧到下游侧间隙逐步扩大的气泡液路的压力变化,能够有效地破坏通过该气泡压液路的气泡液中的气泡将其细化,同时能够生成必要数量的气泡液。
如果采用权项8记载的本发明,权项1或2或3所记载的第2气泡细化器将形成粗径部和缩颈部的轴体与其同轴地配置于形成一定的内径的外筒体内;所述粗径部是在沿着送液方向的规定的范围形成一定的外径,以区隔形成在沿着送液方向的规定的范围形成一定断面面积的上游侧气泡液路的粗径部;所述缩颈部是从该粗径部开始向送液方向的下游侧逐步变细,以区隔形成在该上游侧气泡液路的下游侧,从送液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断面面积逐步增大的下游侧气泡液路的缩颈部,因此能够做成简单的结构。而且由于不使用于昂贵的多孔陶瓷,能够以低成本制造。
如果采用权项9记载的本发明,权项1或2或3所记载的第2气泡细化器将形成粗径部和缩颈部的轴体与其同轴地配置于形成一定的内径的外筒体内;所述粗径部是在沿着送液方向的规定的范围形成一定的外径,以区隔形成在沿着送液方向的规定的范围形成一定断面面积的上游侧气泡液路的粗径部;所述缩颈部是从该粗径部开始向送液方向的下游侧逐步变细,以区隔形成在该上游侧气泡液路的下游侧,从送液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断面面积逐步增大的下游侧气泡液路的缩颈部;同时设置对流入该上游侧气泡液路的气泡液的液量进行增减调整的液量调整机构,因此能够做成简单的结构,同时能够生成必要数量的气泡液。
如果采用权项10记载的本发明,权项1或2或3所记载的第1气泡细化器形成从送液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逐步扩大断面面积的气泡液路,因此能够高效率生成包含适合用第2气泡细化器细化的大小的气泡的气泡液。
如果采用权项11记载的本发明,权项1或2或3所记载的第1气泡细化器在送液方向上游侧设置形成有液体流入孔的隔板,而且在送液方向下游侧开口形成流出口的外筒体内,形成从送液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逐步扩大断面面积的气泡液路,因此能够高效率生成包含适合用第2气泡细化器细化的大小的气泡的气泡液。
如果采用权项12记载的本发明,权项1或2或3所记载的第1气泡细化器将从送液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直径逐步变细地形成,区隔形成从送液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断面面积逐步增大的气泡液路的轴体与其同轴地配置于形成一定的内径的外筒体内,因此能够形成简单的结构,而且能够高效率生成包含适合用第2气泡细化器细化的大小的气泡的气泡液。
如果采用权项13记载的本发明,由于权项1或2或3所记载的,被处理液贮留于提供从第2气泡细化器流出的气泡液的贮留槽内,将该第2气泡细化器配置于不被贮留槽内贮留的被处理液浸泡的位置上,因此能够防止因浸泡于被处理液中而产生的微生物附着。
如果采用权项14记载的本发明,由于权项1或2或3所记载的,被处理液贮留于提供从第2气泡细化器流出的气泡液的贮留槽内,将该第2气泡细化器配置于被该被处理液浸泡的位置上,因此能够将气泡液直接提供作为被处理液。
如果采用权项15记载的本发明,由于形成沿着送液管道的规定的范围形成一定的断面面积的上游侧气泡液路、与在其下游侧,从送液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逐步扩大断面面积的下游侧气泡液路,因此能够高效率进行气泡的细化。
如果采用权项16记载的本发明,由于设置对流入权项10所记载的上游侧气泡液路的气泡液的液量进行增减调整的液量调整机构,因此能够生成必要数量的气泡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微小气泡液生成装置的总体结构图。
图2是连接气泡液生成器与第1气泡细化器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3是第1气泡细化器的正视图。
图4是第1气泡细化器的正剖面图。
图5(A)是第1气泡细化器的一个侧面的侧面图,图5(B)是该第1气泡细化器的另一个侧面的侧面图。
图6是表示压力稳定箱的详细结构的正剖面图。
图7是一实施形态的第2气泡细化器上连接管接头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8是一实施形态的第2气泡细化器的分解图。
图9是一实施形态的第2气泡细化器的正视图。
图10是该一实施形态的第2气泡细化器的一个侧面的侧面图。
图11是该一实施形态的第2气泡细化器的正剖面图。
图12是轴体插入外筒体的状态下的剖面图。
图13为轴体的正视图。
图1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形态的第2气泡细化器上连接管接头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1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形态的第2气泡细化器上连接管接头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1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形态的第2气泡细化器的剖面图。
图17为轴体的正视图。
符号说明
10供水槽
20a侧壁(隔板)
70外筒体
70c液体流入孔
70a侧壁(隔板)
71、80轴体
71c、80c粗径部
71d、80d缩径部
A气泡液生成器
B第1气泡细化器
D压力泵
E压力稳定箱
F第2气泡细化器(气泡细化器)
G液体量调整机构
P送液管道
β上游侧气泡液路
γ下游侧气泡液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微小气泡液生成装置的总体结构图。
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微小气泡液生成装置是具有生成包含也称为微泡的微小气泡的微小气泡液的功能的装置,如图1所示,形成从贮留水W的供水槽10到贮留废液等被处理液体的贮留槽11的送液管道P的送液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依序配置气泡液生成器A、第1气泡细化器B、压力测量部C、压力泵D、压力稳定箱E以及第二气泡细化器F的构成。
还有,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液体以水W为例,作为气体以空气为例进行说明,但是也可以是其它液体、其它气体。
水W除了是纯水外也包含河川池塘或湖泊等中的自然水。
供水槽10是上面开放的长方体形的水槽,其中贮存水W。在该供水槽10的一个侧壁10a上水密安装形成送液管道P的一部分的取水用管12。
在该取水用管12的取水口12a上固定设有去除混入供水槽10内的水W中的垃圾等用的网13的取水具14。
还有,在本实施形态中,以供水槽10作为液体供给源,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以河川、池塘或湖泊等作为液体供给源。
图2是将气泡液生成器与第1气泡细化器加以连接的状态的放大正视图。图3是该第1气泡细化器的正视图。图4是该第1气泡细化器的剖面图。图5(A)是该第1气泡细化器的一侧面的侧面图,(B)是该第1气泡细化器的另一侧面的侧面图。
气泡液生成器A是具有利用下述压力泵D的吸压力生成将空气混合于水W中的气泡液的功能的装置,该装置如图2所示,在有三个分叉的所谓T型的管接头15的上侧连接口15a上螺纹连接能够对吸入的空气量进行增减调整用的可变阀16。
可变阀16上连接吸入外部气体(空气)用的外气吸入用管17的一端部,该外气吸入用管17的另一端部通向大气。
还有,在吸入侧连接口15b上连接上述取水用管12的另一端部,又,排出侧连接口15c上用螺纹连接在下面将要详细叙述的第1气泡细化器B。
第1气泡细化器B用例如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形成,该装置如图2~5所示,形成在大致为圆筒形的外筒体20内与其同轴配置轴体21的构成。换句话说,使轴体21与外筒体20的轴心O一致地配置。
外筒体20在其送液方向上游侧的侧面上形成侧壁(隔板)20a,又,在送液方向下游侧的侧面上开口形成流出口20b。
侧壁20a上如图5所示,在以轴心O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以36℃的相等角度间隔,排列形成做成圆形的5个液体流入孔20c,同时与轴心O一致地形成插通用于固定轴体21的螺丝22的插通孔20d。
还有,液体流入孔20c的形成数目不限于5个,可以根据水的流量和生成的气泡的大小、气泡量等增减。又,液体流入孔20c的形状不限于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或多边形,其大小也可以适当设定。
外筒体20的外周壁20e的内表面,从侧壁20a的内表面20f到流出口20b形成内径逐步变大的锥形。换句话说,外筒体20内形成圆台形空间。
在外周壁20e的外表面两端部形成螺丝部20g、20h,又在外表面中央部以互相对置的位置关系形成利用工具(未图示)使该外筒体20旋转用的的平面部20i、20i。
轴体21如图4、5所示,形成从与侧壁20a接触的基端面21a到前端面21b直径逐步变小的大致为圆台的形状,在该基端面21a的中心形成拧合螺丝22用的螺丝孔21c。换句话说,轴体21从送液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直径逐步缩小地形成,区隔形成从图1、2、4等中的箭头所示的送液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断面面积逐步扩大的气泡液路。
还有,轴体21的基端面21a的外径设定为不封闭液体流入孔20c……的程度,又,其长度L1在使基端面21a接触外筒体20的侧壁20a的内表面20f时,在正面看来前端面21b与外筒体20的流出口20b大致一致。
也就是说,用螺丝将轴体21固定于外筒体20的侧壁20a上,以使其与轴心O一致,将轴体21固定在外筒体上。换句话说,将轴体21与外筒体20同轴配置。以此在外周壁20e的内表面与轴体21的外周面之间,区隔形成从送液方向上游侧到下游侧间隙逐步增大的气泡液路α。
换句话说,在外筒体20内形成从送液方向上游侧到下游侧断面面积逐步增大的气泡液路α。
上述气泡液生成器A生成的气泡液借助于外筒体20的侧壁20a升压,又利用液体流入孔20c……以及气泡液路α的标准化作用,将该气泡液中的气泡破坏使其微细化。
所谓“标准化”,是从送液方向上游侧到下游侧使其发生急剧的压力变化,以此破坏气泡使其微细化的现象。
还有,在本实施形态中,采用将外筒体20与轴体21分开构成的结构,但是当然也可以使他们形成一体。
压力测量部C如图1所示,是在与上述管接头21相同结构构成的管接头30的上侧连接口30a上连接压力计31形成的,管接头30的吸入侧连接口30b上连接上述第1气泡细化器B,又在排出侧连接口30c上连接在下面详细叙述的压力泵D的泵单元41。
还有,在本实施形态中,可以根据利用压力测量部C测量的压力调整压力泵D的吸压力,但是该压力测量部C只要根据需要设定即可。
压力泵D如图1所示,具有利用规定的吸·排压力吸取供水槽10的水W,并且将吸取的水W压送到送液管道的功能,该泵包含电动机40、以及利用该电动机40驱动的泵单元41。
泵单元41的水吸入口41a上,通过连接管42连接上述压力测量部C,又在水排出口41b上连接连接管43。
还有,44是将泵单元41内的空气排出用的阀门,45是使本装置启动时所需要的水注入用的注入口。
图6是表示压力稳定箱的详细结构的正剖面图。
连接管43如图1所示,在上述压力泵D的泵单元41上连接下端部(一端部),形成从该下端部向上方竖立起来的左右逆向的L字形,该连接管43的上端部(另一端部)上固定压力稳定箱E。
压力稳定箱E如图6所示,具有使上述连接管43送出的水W的压力、从而还有送给下述第2气泡细化器F的气泡液的压力稳定的功能,形成在箱部50内容纳水喷出部51的结构。
箱部50由分配从连接管43送出的水用的分配器体52和与该分配气体52水密连接的圆筒形的收容体53构成。
分配器体52是在水平方向(横向)和垂直方向(纵向)四个方向上形成连接口52a、52b、52c、52d的中空体,又在这些连接口52a、52b、52c、52d的各内壁面上分别形成螺丝部54。
收容体53是在下端面形成开口53a而且上端面封闭的圆筒形,下端部的外壁面上形成螺丝部55。
也就是说,可以将分配器体52的连接口52a的螺丝部54与收容体53的螺丝部55拧合,以此将他们水密连接。
又在分配器体52的一侧的连接口52b上水密拧合闭路水栓56,另一侧的连接口52d上通过连接栓57连接将在下面详细叙述的第2气泡细化器F。
还有,可以从连接口52b拆下闭路水栓56,将连接栓57拧在该连接口52b上,这样可以连接另一个第2气泡细化器。也就是说,可以同时使用两个第2气泡细化器。
分配器体52的下侧的连接口52c上水密拧合中央部形成螺丝孔58a的连接栓58,在该螺丝孔58a上连接上述连接管43和下述水喷出部51。
水喷出部51由将端部拧合在连接栓58的螺丝孔58a上的内部连接管59和通过连接具60连接于其上端部的喷出体61构成。
喷出体61在上下端开口而且周壁上以所要求的间隔形成多个圆形的水喷出口61a……的主体61b内容纳用于去除压送来的水W中包含的垃圾等的做成圆筒形的网62。
还有,主体61b的上下端部的外周面上形成螺丝部61c、61d,上端部一侧的螺丝部61c上装卸自如地拧合着清扫用的盖63。通过拆下该清扫用的盖63,能够容易地进行主体61a内部的清扫和网62的替换等工作。还有,螺丝部61d是用于与连接具60拧合连接的。
下面参照图7~图14对一实施形态的第2气泡细化器进行说明。图7是一实施形态的第2气泡细化器上连接管接头的状态的正视图,图8是该一实施形态的第2气泡细化器的分解图,图9是该一实施形态的第2气泡细化器的正视图,图10是该一实施形态的第2气泡细化器的一侧的侧面图,图11是该一实施形态的第2气泡细化器的正剖面图,图12是轴体插入外筒体的状态下的剖面图,图13为轴体的正视图。
第2气泡细化器F如图1所示,配置于上述压力箱E的侧面,从而位于贮留槽11的上方。换句话说,将该第2气泡细化器F配置于不会被贮留槽11内贮留的被处理液X浸泡的位置。这样,使得第2气泡细化器F处于不被贮留槽11内的被处理液X浸泡的状态,因此能够防止浸泡于被处理液X引起的微生物附着的情况发生。
该第2气泡细化器F用例如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形成,该细化器如图12所示,形成在大致为圆筒形的外筒体70内与其同轴配置轴体71的结构,换句话说,形成将轴体71与外筒体70的轴心O一致地配置的结构,借助于此,将在沿着送液管道P的规定的范围形成一定断面面积的上游侧气泡液路β与在其下游侧从送液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逐步扩大断面面积的下游侧气泡液路γ相连形成。还有,72是管接头,73、74是支持轴体71的支持构件。
外筒体70如图9~12所示,在送液方向上游侧的侧面形成作为隔板的侧壁70a,又形成在送液方向下游侧的侧面开口形成流出口70b的结构。
侧壁70a上穿孔形成以轴心O为中心的在同一圆周上以22.5°的相等角度间隔排列的16个液体流入孔70c。
在与侧壁70的轴心O一致的部分上,向外壁面一侧突出设置凸起部(boss)70d,同时在其中心形成拧入轴体71用的螺丝孔70e。
还有,上述液体流入孔70c的形成数目不限于16个,可以根据气泡液中的气泡的量和大小等增减。又,液体流入孔的形状不限于圆形,也可以形成椭圆形或多边形,而且其大小根据情况设定即可。
外筒体70的外周壁70e的内表面,从侧壁70a的内表面70f到流出口70b形成一定的内径。换句话说,外筒体70a内形成圆柱形空间。
在外周壁70e的外面两端部上形成螺丝部70g、70h,又在外表面中央部以互相对置的位置关系形成借助于工具(未图示)使该外筒体70转动用的平面部70i、70i。
轴体71如图8、图12、图13所示,形成从与外筒体70的侧壁70a对置的基端面71a到前端面71b一侧的所需要的范围做成一定外径的粗径部71c、从该粗径部71c到前端面71b一侧的所需要的范围直径逐步缩小的缩径部71d、以及从该缩径部71d到前端面71b比上述粗径部71c细小的小直径部71d,形成比外筒体70和与其相连的T形的管接头72相加的长度更长的尺寸。
还有,粗径部71c与缩径部71d的相对长度关系可以采取例如缩径部71d做成粗径部71c的大约2倍长度。
基端面71a,从而还有,粗径部71c形成为上述液体流入孔70c……对置的外径,与其轴心一致拧合在上述螺丝孔70d上用的螺丝部71f突出形成,又在前端面71b上形成拧合蝶形螺丝75用的螺丝孔71g。
通过将轴体用螺丝固定在外筒体70上,轴体71形成与外筒体70的轴心O一致的状态,同时如图12所示,借助于此,在外周壁70f内表面与轴体71的外周壁面之间,区隔形成形成上游侧、下游侧气泡液路β、γ。
轴体71的基端面71a形成于以螺丝部71f的基部为顶点的圆锥曲面,在使该基端面71a接触到侧壁70a的内表面70f时也形成从液体流入孔70c……到上游侧气泡液路β的间隙。
还有,在本实施形态中,基端面形成为圆锥曲面,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预先将该基端面形成为平面,使侧壁的内表面形成为圆锥曲面。又可以使这两者都形成为圆锥曲面。还不限于上述圆锥曲面,也可以使凸起部向不与液体流入孔对置的位置突出地形成。
也就是说,在基端面或侧壁或他们双方,形成确保从液体流入孔70c……到气泡液路β的间隙用的凹凸即可。
在以如上所述的结构形成的外筒体70的侧壁70a的螺丝孔70e中拧入轴体71的螺丝部71f,通过蝶形螺丝75使轴体71正反向旋转,借助于此可以调整轴体71的基端面71a与侧壁70a的内表面70f之间产生的间隙的大小。
通过调整该间隙的大小可以调整流入上游侧气泡液路β的气泡液的液量。又通过将轴体71的基端面71a形成于圆锥曲面上,这样,在使轴体71的基端面71a接触侧壁70a时,也能够确保基端面71a与侧壁70a的内表面70f之间产生的间隙,不会发生不时使气泡液停止流入的情况。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形态中,对流入上游侧、下游侧气泡液路β、γ的气泡液的液量进行增减调整的液量调整机构G如图12所示,借助于轴体71的螺丝部71f、外筒体70的螺丝孔70e构成。
又使轴体71的前端部向连接于外筒体70的管接头72的连接口72b的外方突出,这样可以例如不拆下管接头72,容易地进行液量调整。
还有,上述所谓“粗径部71c做成上述液体流入孔70c对置的外径”,是侧面看来(送液方向向视)的情况下,形成液体流入孔70c与基端面71a重叠的状态。
管接头72是将连接口72a、72b、72c形成于三个方向上所谓T形接头,这些连接口72a、72b、72c的各内周壁面上分别形成螺丝部(未图示)。又,在本实施形态中,管接头72的连接口72c是用于排出气泡的连接口,在其上连接下流管77。
支持构件73如图14所示,是形成拧合于管接头72的连接口72b的螺丝部的螺丝部73a和比该螺丝部73a大直径的锷部73b的大致为圆柱形的构件。
在其中心形成能够游动插入上述轴体71的小直径部71e的游动插入孔73c,又在其另一侧部形成拧合支持构件74用的螺丝孔73d。
还有,73e、73e是为了卡住工具(未图示)形成于锷部73b的平面部。
支持构件74如图8所示,是在一侧部形成拧合于上述支持构件73的螺丝孔73d的螺丝部74a,同时在另一侧部形成圆板形的锷部74b的大致为圆柱形的构件,在其中心形成能够游动插入上述轴体71的小直径部71e的游动插入孔74c。
在螺丝部74a的前端面上,形成使O形环76与支持构件73的螺丝孔73d的底部73e紧贴用的环状的凸缘74d。利用该O形环76,防止从轴体71与支持构件73的游动插入孔73c之间产生的微小间隙漏水。
下面对上述本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
从供水槽10将吸取的水通过送液管道P压送时,利用该水的吸压力,将外部气体(空气)从外部气体吸入用管17吸入,在气泡液生成器A的管接头15内与水混合,以生成气泡液。
该气泡液被压送到第1气泡细化器B时,由于外筒体20的侧壁20a,压力上升,同时由于从送液方向上游侧到下游侧间隙逐步扩大的气泡液路α的压力变化,通过该气泡液路α的气泡液中的气泡被破坏而细化。
在第1气泡细化器B中气泡被细化的气泡液在压力稳定箱E中谋求送压量的稳定化,其后,向第2气泡细化器F压送时,利用外筒体70的侧壁70a使压力上升。
由于上游侧气泡液路β和从送液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断面面积逐步扩大的下游侧气泡液路γ的压力变化,通过上游侧、下游侧气泡液路β、γ的气泡液中的气泡进一步被破坏,进一步细化。借助于此,可以生成包含所希望大小的气泡的气泡液。
又,通过使第2气泡细化器F的轴体71正反向旋转,能够对侧壁70a的内表面70f与轴体71的基端面71a之间的间隙进行增减调整,这样能够对流入第2气泡细化器F的液量进行增减调整。借助于此,能够将必要数量的气泡液提供给贮留槽11。
充分细化的气泡液通过管接头72的连接口72c和下流管77流下,提供给贮留槽11。
下面参照图15到图17对另一实施形态的第2气泡细化器进行说明。图1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形态的第2气泡细化器上连接管接头的状态的正视图。图1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形态的第2气泡细化器的剖面图。图17为轴体的正视图。
还有,在本实施形态中,对上述一实施形态的第2气泡细化器F中说明的构件的相同构件标以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另一实施形态的气泡细化器H形成在上述外筒体70内与其同轴配置轴体80的结构,换句话说,形成使轴体80与外筒体70的轴心O一致的配置。
轴体80如图15~17所示,形成具有从与外筒体70的侧壁70a对置的基端面80a到前端面80b一侧的所要的范围形成一定的外径的粗径部80c、从该粗径部80c到前端面80b一侧的所需要的范围逐步变细的缩径部80d、以及从该缩径部80d到前端面80b比上述粗径部80c细的小直径部80e的结构。
基端面80a,从而还有粗径部80c,形成与上述液体流入孔70c……对置的外径,在该基端面80a上与其轴心一致地突出形成拧合于上述螺丝孔70e用的螺丝部80f,又在前端面80b上形成插入一字形螺丝刀(未图示)用的槽80g。
基端面80a形成为以螺丝部80f的基部为顶点的圆锥曲面,在使该基端面80a与侧壁70a接触时也能够形成从液体流入孔70c……到上游侧气泡液路β的间隙。
该轴体80形成为使小直径部80e比上述轴体71的小直径部短的长度,能够容纳于外筒体70上连接的管接头90内。
管接头90在不同的方向上形成两个连接口90a、90b,这些连接口90a、90b的内周壁面上形成螺丝部(未图示)。本实施形态中,通过将连接口90a连接于外筒体70,连接口90b成为气泡液的下流口。
还有,通过将轴体80用螺丝固定于外筒体70的侧壁70a,将轴体80与外筒体70的轴心O一致地加以固定,以此在外周壁70e的内表面与轴体71的外周壁面之间区隔形成上游侧、下游侧气泡液路β、γ,这一点与上述第2气泡细化器F相同。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形态,可以有如下所述的变形实施方法。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就通过将第2气泡细化器配置于不被贮留槽内贮留的被处理液所浸泡的位置,以此防止被处理液的浸泡造成微生物的附着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形成将第2气泡细化器配置于被上述被处理液浸泡的位置的结构。
工业应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是能够使用于废液中包含的油脂类物质的分离处理和剩余污泥处理等的装置。

Claims (16)

1.一种微小气泡液生成装置,生成包含微小气泡的微小气泡液,其特征在于,
预先将从液体供应源吸取液体,并且压送该吸取的液体用的压力泵配设于送液管道上,
将利用所述压力泵的吸压力将气体混合于液体中生成气泡液的气泡液生成器配置于该压力泵的送液方向的上游侧的送液管道上,将该气泡液生成器生成的气泡液中包含的气泡细化的第1气泡细化器配置于该气泡生成器的送液方向的下游侧的送液管道上,将用第1气泡细化器细化的气泡进一步细化的第2气泡细化器被配置于该第1气泡细化器的送液方向的下游侧的送液管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气泡液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气泡液生成器和压力泵之间的送液管道上配置第1气泡细化器,而且在该压力泵的送液方向的下游侧的送液管道上配置第2气泡细化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小气泡液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压力泵与第2气泡细化器之间的送液管道上配设使送液压力稳定用的压力稳定箱。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微小气泡液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第2气泡细化器是将沿着送液管道的规定范围,形成一定的断面面积的上游侧气泡液路与位于该上游侧气泡液路的下游侧,断面面积从气泡液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逐渐扩大的下游侧气泡液路连接而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微小气泡液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第2气泡细化器是将沿着送液管道的规定范围,形成一定的断面面积的上游侧气泡液路与位于该上游侧气泡液路的下游侧,断面面积从送液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逐渐扩大的下游侧气泡液路连接而成的,同时设置对流入该上游侧气泡液路的气泡液的液量进行增减调整的液量调整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微小气泡液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第2气泡细化器是在送液方向上游侧设置穿孔形成液体流入孔的隔板,而且是在送液方向下游侧开口形成流出口的外筒体内,在沿着送液管道的规定范围,形成一定的断面面积的上游侧气泡液路与位于该上游侧气泡液路的下游侧,断面面积从送液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逐渐扩大的下游侧气泡液路连接而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微小气泡液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第2气泡细化器是在送液方向上游侧设置穿孔形成液体流入孔的隔板,而且是在送液方向下游侧开口形成流出口的外筒体内,在沿着送液管道的规定范围,形成一定的断面面积的上游侧气泡液路与位于该上游侧气泡液路的下游侧,断面面积从送液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逐渐扩大的下游侧气泡液路连接而成的,同时设置对流入该上游侧气泡液路的气泡液的液量进行增减调整的液量调整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微小气泡液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第2气泡细化器将形成粗径部和缩颈部的轴体与其同轴地配置于形成一定的内径的外筒体内;所述粗径部在沿着送液方向的规定的范围形成一定的外径,以区隔形成在沿着送液方向的规定的范围形成一定断面面积的上游侧气泡液路;所述缩颈部从该粗径部向送液方向的下游侧直径逐步变细,以区隔形成在该上游侧气泡液路的下游侧,断面面积从送液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逐步增大的下游侧气泡液路。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微小气泡液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第2气泡细化器将形成粗径部和缩颈部的轴体与其同轴地配置于形成一定的内径的外筒体内;所述粗直径部在沿着送液方向的规定的范围形成一定的外径,以区隔形成在沿着送液方向的规定的范围形成一定断面面积的上游侧气泡液路;所述缩颈部从该粗径部向送液方向的下游侧直径逐步变细,以区隔形成在该上游侧气泡液路的下游侧,断面面积从送液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逐步增大的下游侧气泡液路;
同时设置对流入该上游侧气泡液路的气泡液的液量进行增减调整的液量调整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微小气泡液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第1气泡细化器形成从送液方向向下游侧逐步扩大断面面积的气泡液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微小气泡液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第1气泡细化器在送液方向上游侧设置形成液体流入孔的隔板,而且在送液方向下游侧开口形成流出口的外筒体内,形成从送液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逐步扩大断面面积的气泡液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微小气泡液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第1气泡细化器将从送液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直径逐步变细地形成,以区隔形成从送液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断面面积逐步增大的气泡液路的轴体与其同轴地配置于形成一定的内径的外筒体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微小气泡液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被处理液贮留于提供从第2气泡细化器流出的气泡液的贮留槽内,将该第2气泡细化器配置于不被贮留槽内贮留的被处理液浸泡的位置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微小气泡液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被处理液贮留于提供从第2气泡细化器流出的气泡液的贮留槽内,将该第2气泡细化器配置于被该被处理液浸泡的位置上。
15.一种气泡细化器,其特征在于,将沿着送液管道的规定的范围形成一定的断面面积的上游侧气泡液路与在其下游侧,从送液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逐步扩大断面面积的下游侧气泡液路连接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气泡细化器,其特征在于,设置对流入上游侧气泡液路的气泡液的液量进行增减调整的液量调整机构。
CN2005800514273A 2005-08-31 2005-08-31 微小气泡液生成装置与其中使用的气泡细化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678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5/015866 WO2006033221A1 (ja) 2005-08-31 2005-08-31 微細気泡液生成装置とこれに用いる気泡微細化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67876A true CN101267876A (zh) 2008-09-17
CN101267876B CN101267876B (zh) 2012-03-28

Family

ID=36089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5142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67876B (zh) 2005-08-31 2005-08-31 微小气泡液生成装置与其中使用的气泡细化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091867B2 (zh)
JP (1) JP3940760B2 (zh)
CN (1) CN101267876B (zh)
WO (1) WO200603322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17165B2 (en) 2008-10-10 2012-11-2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Nanobubble-containing liquid producing apparatus and nanobubble-containing liquid producing method
CN111715426A (zh) * 2019-03-22 2020-09-29 日东精工株式会社 喷淋头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11328B2 (ja) * 2007-02-28 2011-01-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ンスリン量を増加させるとともに血糖値を低下させる装置
US8882085B1 (en) * 2012-07-25 2014-11-11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Micro atomizer
JP6368080B2 (ja) * 2013-10-22 2018-08-0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微小気泡発生装置および気泡径制御方法
US11338255B2 (en) * 2016-12-16 2022-05-24 Lg Electronics Inc. Microbubble generating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70314B2 (ja) 1984-04-03 1994-09-07 シユトーラ フエルトミユ−レ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ヤフト 繊維懸濁液の脱インキ処理用浮選装置
US5061406A (en) * 1990-09-25 1991-10-29 Union Carbide Industrial Gases Technology Corporation In-line gas/liquid dispersion
JP2004267868A (ja) 2003-03-06 2004-09-30 Kosuke Chiba ラインアトマイザーによる気体の溶存化及び貯蔵・供給システム
JP4587436B2 (ja) * 2003-07-07 2010-11-24 株式会社計算流体力学研究所 気液混合物生成装置、汚水浄化装置及び燃料噴射装置
JP4854942B2 (ja) * 2003-08-25 2012-01-18 アクア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微細気泡発生装置
JP3849986B2 (ja) * 2004-02-03 2006-11-22 松江土建株式会社 気液溶解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17165B2 (en) 2008-10-10 2012-11-2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Nanobubble-containing liquid producing apparatus and nanobubble-containing liquid producing method
CN101721929B (zh) * 2008-10-10 2013-10-02 夏普株式会社 含纳米气泡液体制作装置以及含纳米气泡液体制作方法
CN111715426A (zh) * 2019-03-22 2020-09-29 日东精工株式会社 喷淋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6033221A1 (ja) 2008-05-15
US8091867B2 (en) 2012-01-10
JP3940760B2 (ja) 2007-07-04
US20090051056A1 (en) 2009-02-26
CN101267876B (zh) 2012-03-28
WO2006033221A1 (ja) 2006-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67876B (zh) 微小气泡液生成装置与其中使用的气泡细化器
JP4392540B1 (ja) 微細気泡分散水の製造装置
GB2495678A (en) Microbubble-generating device
WO2017045354A1 (zh) 除泡系统
CN102056654B (zh) 用于将气体混入流动液体的装置
JP5597314B1 (ja) 処理装置
CN201199753Y (zh) 消泡装置
CN210251337U (zh) 用于高粘度液体的真空消泡设备
KR20150003733U (ko) 회전식 기포 제거 장치
CN210800444U (zh) 自动气控浮渣泡沫去除负压系统
CN216117255U (zh) 一种流式仪器气泡去除装置
CN113636617B (zh) 一种弱旋流耦合微气浮的水体快速预除藻方法及装置
CN205346881U (zh) 一种水体蛋白分离器
CN201823345U (zh) 高粘度液体产品的消泡装置
CN203990423U (zh) 一种适用于浆料搅拌的搅拌机
JP4537988B2 (ja) ガス溶存水生成ミキサー及びガス溶存水製造装置
CN104801104B (zh) 一种废水消毒净化装置
CN102784496A (zh) 清洗槽药液的脱气装置
JP7018403B2 (ja) 泡沫および泡の脱気方法
JP4015681B2 (ja) 気泡微細化器
CN215924494U (zh) 一种药厂全自动气浮机
CN104250027B (zh) 一种改善气泡分布均度的气浮机
CN220723909U (zh) 一种超声破乳作用罐
CN212308931U (zh) 一种涂料真空除泡装置
CN109548305A (zh) 一种利用微纳米气泡技术的电路板清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328

Termination date: 2018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