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64287A - 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的内服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的内服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64287A
CN101264287A CNA2008100889157A CN200810088915A CN101264287A CN 101264287 A CN101264287 A CN 101264287A CN A2008100889157 A CNA2008100889157 A CN A2008100889157A CN 200810088915 A CN200810088915 A CN 200810088915A CN 101264287 A CN101264287 A CN 1012642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radix
grams
rhizoma
chinese medic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8891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60126C (zh
Inventor
张志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B20081008891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60126C/zh
Publication of CN1012642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42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6012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6012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痤疮的内服中药,它是以生地、元参、白芍、牵牛子、生石膏、知母、防风、剂芥、白茅根、黄芩、白蒺藜、僵蚕、郁金、丹参、全瓜蒌、花粉、茯苓、菊花、公英、三棱、莪术、连翘、丹皮、栀子、紫花地丁、半夏、乌药、天冬、麦冬、桔梗、沙参、赤芍、白芷为原料药组成。该发明还进一步公开了该内服中药的煎制方法。临床医学实践证明,该内服中药对治疗痤疮有特效,且愈后不易复发。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的内服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的内服中药,本发明还涉及该内服中药的制备方法,属于中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痤疮,俗称粉刺,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疾病,多发于青春期。该疾病虽然不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但却会影响人的容貌,且其损害发生于特定的皮脂腺分布区,包括颜面以及颈背,故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及精神压力。
从其发病原因来探究,其存在很多诱病因素,一般认为其诱因为:青春期雄性激素分泌增多,引起皮脂腺肿大,皮脂腺分泌增多,同时使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栓塞,皮脂淤积于毛囊内形成脂栓(即粉刺)。最为重要的是,在厌氧环境下,痤疮丙酸杆菌等厌氧菌大量增生繁殖,产生溶脂酶,分离皮脂产生游离酸,刺激毛囊引起炎症,致使毛囊壁损伤破裂,淤积的皮脂进入真皮内,从而引起毛囊周围程度不等的炎症反应。另外,遗传、内分泌障碍、多脂多糖及刺激性饮食、高温及某些化学因素,对痤疮的诱发以及加剧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中医俗称痤疮为“肺风粉刺”。古代医书中记载“此病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就其发病诱因分析,中医认为其多由青春期肺热,血热过食肥甘,辛辣之味而引起肝郁化热、脾胃积热、蕴阻肌肤所致。
现有技术中,治疗痤疮的药物很多,但其治疗效果不理想。以西医为例,多采用抗菌素疗法、局部剥脱法(使用水杨酸或者丙酮等药物)、损害内注射疗法以及过氧化苯酰和维生素甲酸的内外联合法,但是采用上述西医疗法,只能治标而无法起到治本的功效,不仅易刺激皮脂腺增生,使皮脂分泌更加旺盛导致痤疮复发,而且也容易造成对痤疮区外完好皮肤的损坏,使得皮肤在治疗后无法恢复原貌。而使用中医疗法可以针对病因直接作用,祛除血热湿毒、祛风除湿,使皮肤代谢失调得到全面调理,改善引起痘痘的体征,从而摆脱痘痘、红肿疙瘩、疤痕的困扰,起到治本的目的。
在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CN1679821A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肺胃热盛所致的痤疮、急性咽炎的中药,该中药以桅子、金银花、黄芩、大黄、黄连、黄柏、桔梗、薄荷、金银花为原料药。诸如上述原料药的中药组方很多,但是其疗程一般较长,而且疗效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是现有治疗痤疮的药物中,使用西药治疗痤疮容易产生副作用,治标不治本,而现有治疗痤疮的中药虽没有副作用,但是其疗程很长且疗效差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的特效内服中药。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解决方案实现的,该内服中药的原料药的重量份为:生地20~38份、元参10~20份、白芍5~15份、牵牛子10~20份、生石膏20~38份、知母5~15份、防风5~15份、荆芥5~15份、白茅根10~20份、黄芩5~15份、白蒺藜10~20份、僵蚕5~15份、郁金5~15份、丹参10~20份、全瓜蒌10~20份、花粉10~20份、茯苓5~15份、菊花5~15份、公英20~38份、三棱3~10份、莪术3~10份、连翘10~20份、丹皮5~15份、栀子5~15份、紫花地丁10~20份、半夏5~15份、乌药5~15份、天冬5~15份、麦冬5~15份、桔梗3~10份、沙参10~20份、赤芍10~20份、白芷5~15份。
上述内服中药原料药的重量份优选为:生地25~35份、元参12~18份、白芍8~12份、牵牛子12~18份、生石膏25~35份、知母8~12份、防风8~12份、荆芥8~12份、白茅根12~18份、黄芩8~12份、白蒺藜12~18份、僵蚕8~12份、郁金8~12份、丹参12~18份、全瓜蒌12~18份、花粉12~18份、茯苓8~12份、菊花8~12份、公英25~35份、三棱5~7份、莪术5~7份、连翘12~18份、丹皮8~12份、栀子8~12份、紫花地丁12~18份、半夏8~12份、乌药8~12份、天冬8~12份、麦冬8~12份、桔梗5~7份、沙参12~18份、赤芍12~18份、白芷8~12份。
上述内服中药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为:生地30份、元参15份、白芍10份、牵牛子15份、生石膏30份、知母10份、防风10份、荆芥10份、白茅根15份、黄芩10份、白蒺藜15份、僵蚕10份、郁金10份、丹参15份、全瓜蒌15份、花粉15份、茯苓10份、菊花10份、公英30份、三棱6份、莪术6份、连翘15份、丹皮10份、栀子10份、紫花地丁15份、半夏10份、乌药10份、天冬10份、麦冬10份、桔梗6份、沙参15份、赤芍15份、白芷10份。
其中,该内服中药的剂型为水剂、粉剂或蜜丸。
本发明还进一步公开了上述治疗痤疮的内服中药的水剂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选择优质原料药药材,将上述药材置于烘干机内,于35~50℃对上述药材进行烘干;(2)称取特定重量份的经烘干的原料药,将称取好的除生石膏之外的原料药进行混合;(3)将未混合的称取好的生石膏放入水中进行煎制10~35分钟,之后将经步骤(2)混合后的原料药放入,煎制10~35分钟;(4)将经步骤(3)后过滤得到的药渣进行二次煎制,煎制时间为10~35分钟;(5)将步骤(3)和步骤(4)得到的水剂混合即可。上述制备方法中,优选在所述步骤(2)对经烘干后的原料药进行混合之前,对所述原料药进行粉碎,并过200目筛。
中医认为痤疮由肺热、肝郁化热、脾胃积热、蕴阻肌肤所致,故治疗应以祛肺热、肝热、调脾胃为主。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即是基于上述对痤疮发病机理的认识以及治疗原则,并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就,得到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药方。按中医理论组方而言,该内服中药体现了整体辨治的关键性,发挥了标本同治、祛热治内的作用,同时也增强了人体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从真正意义上起到了“扶正治本”治疗痤疮的作用。
本组方对该病的治疗不仅着眼于皮肤,还注意整体内部机能的调节,强调了清热扶正才是根本。扶正应调补肝、脾、肺;清热宜活血化瘀、泄浊解毒。故组方中,取生地味甘而苦、归心、肝肾经之药性,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功能;元参味苦、性寒,具有滋阴降火,软坚散结,清热凉血,泻火,解毒之功效;生石膏辛甘性寒,入于肺经,既能清热泻火、清泄肺热而透疹,又能清泄气分实热以解肌,入于胃经清泻胃火而化斑;知母味苦、甘,寒,可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润燥之功效;白茅根,寒凉而味甚甘,能清血分之热,而不伤于燥,又不粘腻,故凉血而不虑其积瘀;花粉药性平和,刺激性小,适于对皮肤疾患的防治;菊花性味甘苦、凉,归于肺、肝经,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之功效;公英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连翘性味苦、凉,入心、肝、胆经,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功效;黄芩味苦,性寒,入心、肺、胆、大肠经,可泻实火,除湿热,止血;丹皮味辛苦、性寒,有活血凉血的作用,能散瘀血、消痈肿;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肝、肺、胃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紫花地丁味辛、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能;天冬性寒,味甘、苦,可润肺清心;麦冬性微寒,味甘、微苦,归心、肺、胃经,具有润肺清心之功效;沙参性微寒,味甘、微苦,归肺、胃经,其甘凉清润,具有清肺热、润肺燥、养肺阴之功效;上述原料药相辅,奉为君药,协同作用,发挥其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效。
此外,组方中以郁金、丹参、全瓜蒌、三棱、莪术、赤芍、牵牛子称为臣药;取郁金性味辛苦、凉,入心、肺、肝经,可行气解郁,凉血破瘀;丹参性味苦、微温,入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安神宁心、排脓、止痛之功效;全瓜蒌可润肺宽胸,清热化痰,润肠通便;三棱性味苦辛、平,入肝,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莪术味苦辛,性温,入肝、脾经,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之功效;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其可开泄行瘀,性寒清热凉血;牵牛子味苦辛,性寒,入肺、肾、大小肠经;上述原料药协同发挥活血化瘀之功效。
组方中还取防风味辛甘,性温,入膀胱、肺、脾经,具祛风、止痛之功效;荆芥性温,味辛,入肺、肝经,可发表,祛风,理血;僵蚕味咸、辛,性平,归肝、肺、胃经,可祛风定惊、化痰散结;半夏味辛,性温,入脾、胃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乌药味辛,性温,入脾、肺、肾、膀胱经,可顺气、开郁、散寒、止痛;陈皮性温,味苦、辛,具有理气健脾之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肺经,其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取上述功效之健脾开胃之特性,共称为佐药。
除上述原料药外,组方中的其余原料药中,取桔梗味苦辛,性平,入肺、胃经,祛痰排脓之功效;取白芷味辛,性温,入肺、胃经,可祛风,燥湿,消肿,止痛;二者协同作用具有引经之功效,称为使药。
通过上述原料药中君、臣、佐、使之间的协同作用,可以使得患者内热随汗出从表而解,从而达到泄浊清热解毒,气血通畅,经络畅通,调节内分泌之功。
本发明具有下述优点:
1.本发明选用天然植物、生物中药为原料,采用各味中药的综合作用来治疗痤疮,无任何毒副作用,且不会对皮肤造成损伤。
2.该治疗痤疮的内服中药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主,同时注重调节人体内部机能,特别是内分泌系统。在清热解毒的同时,注重标本兼治,能使阴阳协调平衡,气血调和畅通。
3.通过临床观察,对各类痤疮都有较好的效果,且愈后不易复发,疗程短。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选择优质原料药生地、元参、白芍、牵牛子、生石膏、知母、防风、荆芥、白茅根、黄芩、白蒺藜、僵蚕、郁金、丹参、全瓜蒌、花粉、茯苓、菊花、公英、三棱、莪术、连翘、丹皮、栀子、紫花地丁、半夏、乌药、天冬、麦冬、桔梗、沙参、赤芍和白芷,将上述药材置于烘干机内,于35℃对上述药材进行烘干1h;称取上述经烘干后的生地20克、元参10克、白芍5克、牵牛子10克、生石膏20克、知母5克、防风5克、荆芥5克、白茅根10克、黄芩5克、白蒺藜10克、僵蚕5克、郁金5克、丹参10克、全瓜蒌10克、花粉10克、茯苓5克、菊花5克、公英20克、三棱3克、莪术3克、连翘10克、丹皮5克、栀子5克、紫花地丁10克、半夏5克、乌药5克、天冬5克、麦冬5克、桔梗3克、沙参10克、赤芍10克和白芷5克。之后,将上述称取好的除生石膏之外的其余原料药进行混合。
将未混合的称取好的生石膏20克放入水中煎制10分钟;之后将上述混合后的原料药放入,再煎制10分钟;将上述经煎制后的中药进行过滤,将得到的药渣进行二次煎制,煎制10分钟;将上述两次煎制得到的水剂混合即可得到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痤疮的内服中药水剂。
实施例2
选择优质原料药生地、元参、白芍、牵牛子、生石膏、知母、防风、荆芥、白茅根、黄芩、白蒺藜、僵蚕、郁金、丹参、全瓜蒌、花粉、茯苓、菊花、公英、三棱、莪术、连翘、丹皮、栀子、紫花地丁、半夏、乌药、天冬、麦冬、桔梗、沙参、赤芍和白芷,将上述药材置于烘干机内,于40℃对上述药材进行烘干0.5h;称取上述经烘干后的生地25克、元参12克、白芍5克、牵牛子12克、生石膏25克、知母8克、防风8克、荆芥8克、白茅根12克、黄芩5克、白蒺藜12克、僵蚕8克、郁金8克、丹参12克、全瓜蒌12克、花粉12克、茯苓8克、菊花8克、公英25克、三棱5克、莪术5克、连翘12克、丹皮8克、栀子8克、紫花地丁12克、半夏8克、乌药8克、天冬8克、麦冬8克、桔梗5克、沙参12克、赤芍12克和白芷8克。之后,将上述称取好的除生石膏之外的其余原料药进行混合。
将未混合的称取好的生石膏25克放入水中煎制15分钟;之后将上述混合后的原料药放入,再煎制15分钟;将上述经煎制后的中药进行过滤,将得到的药渣进行二次煎制,煎制15分钟;将上述两次煎制得到的水剂混合即可得到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痤疮的内服中药水剂。
实施例3
选择优质原料药生地、元参、白芍、牵牛子、生石膏、知母、防风、荆芥、白茅根、黄芩、白蒺藜、僵蚕、郁金、丹参、全瓜蒌、花粉、茯苓、菊花、公英、三棱、莪术、连翘、丹皮、栀子、紫花地丁、半夏、乌药、天冬、麦冬、桔梗、沙参、赤芍和白芷,将上述药材置于烘干机内,于45℃对上述药材进行烘干1h;称取上述经烘干后的生地30克、元参15克、白芍6克、牵牛子15克、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白茅根15克、黄芩6克、白蒺藜15克、僵蚕10克、郁金10克、丹参15克、全瓜蒌15克、花粉15克、茯苓10克、菊花10克、公英30克、三棱6克、莪术6克、连翘15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紫花地丁15克、半夏10克、乌药10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桔梗6克、沙参15克、赤芍15克和白芷10克。之后,将上述称取好的除生石膏之外的其余原料药进行混合。
将未混合的称取好的生石膏30克放入水中煎制20分钟;之后将上述混合后的原料药放入,再煎制25分钟;将上述经煎制后的中药进行过滤,将得到的药渣进行二次煎制,煎制25分钟;将上述两次煎制得到的水剂混合即可得到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痤疮的内服中药水剂。
实施例4
选择优质原料药生地、元参、白芍、牵牛子、生石膏、知母、防风、荆芥、白茅根、黄芩、白蒺藜、僵蚕、郁金、丹参、全瓜蒌、花粉、茯苓、菊花、公英、三棱、莪术、连翘、丹皮、栀子、紫花地丁、半夏、乌药、天冬、麦冬、桔梗、沙参、赤芍和白芷,将上述药材置于烘干机内,于45℃对上述药材进行烘干1h;称取上述经烘干后的生地35克、元参18克、白芍7克、牵牛子18克、生石膏35克、知母12克、防风12克、荆芥12克、白茅根18克、黄芩7克、白蒺藜18克、僵蚕12克、郁金12克、丹参18克、全瓜蒌18克、花粉18克、茯苓12克、菊花12克、公英35克、三棱7克、莪术7克、连翘18克、丹皮12克、栀子12克、紫花地丁18克、半夏12克、乌药12克、天冬12克、麦冬12克、桔梗7克、沙参18克、赤芍18克和白芷12克。之后,将上述称取好的除生石膏之外的其余原料药进行混合。
将未混合的称取好的生石膏35克放入水中煎制25分钟;之后将上述混合后的原料药放入,再煎制25分钟;将上述经煎制后的中药进行过滤,将得到的药渣进行二次煎制,煎制25分钟;将上述两次煎制得到的水剂混合即可得到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痤疮的内服中药水剂。
实施例5
选择优质原料药生地、元参、白芍、牵牛子、生石膏、知母、防风、荆芥、白茅根、黄芩、白蒺藜、僵蚕、郁金、丹参、全瓜蒌、花粉、茯苓、菊花、公英、三棱、莪术、连翘、丹皮、栀子、紫花地丁、半夏、乌药、天冬、麦冬、桔梗、沙参、赤芍和白芷,将上述药材置于烘干机内,于50℃对上述药材进行烘干0.5h;称取上述经烘干后的生地38克、元参20克、白芍10克、牵牛子20克、生石膏38克、知母15克、防风15克、荆芥15克、白茅根20克、黄芩10克、白蒺藜20克、僵蚕15克、郁金15克、丹参20克、全瓜蒌20克、花粉20克、茯苓15克、菊花15克、公英38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连翘20克、丹皮15克、栀子15克、紫花地丁20克、半夏15克、乌药15克、天冬15克、麦冬15克、桔梗10克、沙参20克、赤芍20克和白芷15克。之后,将上述称取好的除生石膏之外的其余原料药进行混合。
将未混合的称取好的生石膏38克放入水中煎制35分钟;之后将上述混合后的原料药放入,再煎制35分钟;将上述经煎制后的中药进行过滤,将得到的药渣进行二次煎制,煎制35分钟;将上述两次煎制得到的水剂混合即可得到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痤疮的内服中药水剂。
实施例6
选择优质原料药生地、元参、白芍、牵牛子、生石膏、知母、防风、荆芥、白茅根、黄芩、白蒺藜、僵蚕、郁金、丹参、全瓜蒌、花粉、茯苓、菊花、公英、三棱、莪术、连翘、丹皮、栀子、紫花地丁、半夏、乌药、天冬、麦冬、桔梗、沙参、赤芍和白芷,将上述药材置于烘干机内,于50℃对上述药材进行烘干0.5h;将上述烘干后的药材进行粉碎,并过200目筛;称取上述经烘干粉碎后的生地30克、元参15克、白芍10克、牵牛子15克、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白茅根15克、黄芩10克、白蒺藜15克、僵蚕10克、郁金10克、丹参15克、全瓜蒌15克、花粉15克、茯苓10克、菊花10克、公英30克、三棱6克、莪术6克、连翘15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紫花地丁15克、半夏10克、乌药10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桔梗6克、沙参15克、赤芍15克和白芷10克。之后,将上述称取好的除生石膏之外的其余原料药进行混合。
将未混合的称取好的生石膏30克放入水中煎制20分钟;之后将上述混合后的原料药放入,再煎制20分钟;将上述经煎制后的中药进行过滤,将得到的药渣进行二次煎制,煎制20分钟;将上述两次煎制得到的水剂混合即可得到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痤疮的内服中药水剂。
上述实施例中,给出的是水剂型内服药物,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该药物可以通过使用常规的制备方法,将其制备成冲剂颗粒、片剂、胶囊、水丸、蜜丸。
实验例:
给药方法为:将上述实施例中制备得到的水剂型内服中药,分两次于一日内服用,服用时间为饭后半小时。
疗程:7次为一疗程
为了表明该内服中药的治疗效果,本发明经11428例系统临床观察,该11428例患者中,寻常性痤疮患者5680例,节结性痤疮患者2680例,囊肿性痤疮患者1260例,瘢痕疙瘩性痤疮患者118例,暗疮患者1690例。在上述临床观察的过程中,并对上述患者进行记录其病史、病情、年龄及疗效的工作。
临床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为:
临床治愈:面部、颈、背部的丘疹、节结、囊肿、瘢痕、暗疮全部消失,个别局部留有皮损,愈后留有很少的痕迹;
显效:瘢痕疙瘩较大的未完全消失;
无效:症状无变化。
上述临床疗效记录如下表:
Figure A20081008891500131
在此,随附上述临床资料的部分典型病例,以此说明该治疗痤疮的内服中药的临床疗效:
病症一:寻常性痤疮
患者赵丽娜:女,21岁,临河大厦家电组售货员。
患者近一年内面部出现大量红色丘疹,经几所大型医院诊断为寻常型痤疮,并治疗半年后无效。
查体:面部前额、两颧及下颏均布满红色丘疹性损害,丘疹中央有皮脂角栓可以挤出。自觉脸发热,伴有心烦、口苦、便秘、舌红脉细数。
经服用本发明所述的内服中药4个疗程后,面部丘疹性皮损完全消失。一年内追访一直未复发。
患者托亚:女21岁,内蒙古农大学生。
患者于2002年不明原因地面部出现红色丘疹,曾经在当地多家医院治疗无效。
查体:面部两颧、下颏出现红色丘疹,能挤出皮脂角栓样的分泌物,伴有口干、唇干、喜冷饮、恶心、便秘等症状,舌尖红、苔黄腻、脉缓。
经服用本发明所述的内服中药3个疗程后,面部两颧、下颏的丘疹全部消失。2003年追访一直未复发。
病症二:面部节结性痤疮
患者倪佩东:男22岁,内蒙古医学院临床系学生。
患者99年面部两颧及两腮出现如米粒、豌豆大小的节结,曾在呼市多家医院治疗无效。
查体:面部两颧、两腮布满了大小不等的如豌豆大豆粒的节结,局部发硬有些部位出现红肿疼痛,两腮很重,伴有易怒、心烦、口苦、便秘、舌尖红、脉弦数。
经服用本发明所述的内服中药16个疗程后痊愈,面部红肿疼痛节结等皮损完全消失。2000年追访一直未复发。
病症三:面部囊肿型痤疮
患者何峰:男,16岁,内蒙古蓝天私立学校学生。
患者于2001年面部丘疹脓疱红肿破溃等,曾在当地多家医院治疗无效。
查体:面部前额、眼周、两腮、颈部均有大小不等的脓疱、囊肿多处有破溃现象,出现脓液何血性粘液,前额较重,局部红肿疼痛,伴有心烦、易怒、便秘、牙疼、舌尖红、苔黄腻,脉缓。
经服用本发明的内服中药10个疗程后痊愈,面部红肿、疼痛、脓包及囊肿全部消失。2002年冬季追访一直未复发。
患者于佳友:男,20岁,内蒙古四子王旗的学生。
患者于2001年不明原因面部前额、两侧太阳穴部位出现大豆粒大小的囊肿,曾在内蒙古医院附院治疗无效。
查体:面部前额、眼周、两侧太阳穴出现多个大豆粒大小的囊肿,逐步化脓而破溃出现脓性分泌物和血性分泌物,局部红肿疼痛。伴有口渴、心烦、便秘、喜冷饮、苔黄腻。
经服用本发明所述的内服中药10个疗程后,面部囊肿、疼痛、红肿、脓疱等完全消失。
病症四:面部瘢痕型痤疮
患者孙大魁:男,22岁,内蒙古包头市工人。
患者2001年面部出现丘疹,继而形成瘢痕疙瘩,曾在内蒙古医院包头市医院治疗无效。
查体:面部前额、两颧、两腮有丘疹,有瘢痕,两腮瘢痕疙瘩较多,有的如豌豆,有的象大豆大小伴有口苦、易怒、心烦、便秘、舌尖边红、脉细数。
经服用本发明所述的内服中药18个疗程后基本痊愈。2002年追访一直复发。
病症五:暗疮
患者陆昊:男,18岁,北京武警学院学生。
患者2000年,因在外地上学,生活不便,食油腻、辛辣食品过多,面部出现米粒大小的白色丘疹。曾在北京、呼市等医院治疗无效。
查体:面部前额、两颧、下颏、两腮部出现米粒大小的白色小丘疹,密度很大,伴有头晕、口干、口苦、易怒、便秘、舌边尖红、脉弦数。
经服用本发明所述的内服中药8个疗程后,面部前额、两颧、下颏两腮部米粒大小的白色小丘疹完全消失。2002年追访一直未复发。
患者胡汉启:男,40岁,包钢供应公司经理。
患者75年面部出现痤疮,经二十年的治疗一直未好(曾在包头、呼市、北京等地治疗)。
查体:面部前额、两颧、下额、面颊部有大小不等如米粒至豌豆粒的丘疹(皮肤色)和表皮一样平整,不红不肿,毛囊角栓全部包裹在皮下,有的露头一挤即出,有的不露头无法使角栓排出,伴有口渴、口苦、易怒、便秘等症状,舌尖红脉弦数。
95年开始服用本发明所述的内服中药6个疗程后,米粒至豌豆粒大小的丘疹全部消失。97年追访未复发。
虽然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此基础上所做出的未超出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任何形式和细节的变化,均属于本发明所要保护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治疗痤疮的内服中药,其特征在于,该内服中药的原料药的重量份为:
生地20~38份、元参10~20份、白芍5~15份、牵牛子10~20份、生石膏20~38份、知母5~15份、防风5~15份、荆芥5~15份、白茅根10~20份、黄芩5~15份、白蒺藜10~20份、僵蚕5~15份、郁金5~15份、丹参10~20份、全瓜蒌10~20份、花粉10~20份、茯苓5~15份、菊花5~15份、公英20~38份、三棱3~10份、莪术3~10份、连翘10~20份、丹皮5~15份、栀子5~15份、紫花地丁10~20份、半夏5~15份、乌药5~15份、天冬5~15份、麦冬5~15份、桔梗3~10份、沙参10~20份、赤芍10~20份、白芷5~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痤疮的内服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服中药原料药的重量份为:
生地25~35份、元参12~18份、白芍8~12份、牵牛子12~18份、生石膏25~35份、知母8~12份、防风8~12份、荆芥8~12份、白茅根12~18份、黄芩8~12份、白蒺藜12~18份、僵蚕8~12份、郁金8~12份、丹参12~18份、全瓜蒌12~18份、花粉12~18份、茯苓8~12份、菊花8~12份、公英25~35份、三棱5~7份、莪术5~7份、连翘12~18份、丹皮8~12份、栀子8~12份、紫花地丁12~18份、半夏8~12份、乌药8~12份、天冬8~12份、麦冬8~12份、桔梗5~7份、沙参12~18份、赤芍12~18份、白芷8~12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痤疮的内服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服中药原料药的重量份为:
生地30份、元参15份、白芍10份、牵牛子15份、生石膏30份、知母10份、防风10份、荆芥10份、白茅根15份、黄芩10份、白蒺藜15份、僵蚕10份、郁金10份、丹参15份、全瓜蒌15份、花粉15份、茯苓10份、菊花10份、公英30份、三棱6份、莪术6份、连翘15份、丹皮10份、栀子10份、紫花地丁15份、半夏10份、乌药10份、天冬10份、麦冬10份、桔梗6份、沙参15份、赤芍15份、白芷1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任一所述的治疗痤疮的内服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服中药的剂型为水剂、粉剂或蜜丸。
5、权利要求1或2或3任一所述的治疗痤疮的内服中药的水剂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优质原料药药材,将上述药材置于烘干机内,于35~50℃对上述药材进行烘干;
(2)称取特定重量份的经烘干的原料药,将称取好的除生石膏之外的原料药进行混合;
(3)将未混合的称取好的生石膏放入水中进行煎制10~35分钟,之后将经步骤(2)混合后的原料药放入,煎制10~35分钟;
(4)将经步骤(3)后过滤得到的药渣进行二次煎制,煎制时间为10~35分钟;
(5)将步骤(3)和步骤(4)得到的水剂混合即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痤疮的内服中药的水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对经烘干后的原料药进行混合之前,对所述原料药进行粉碎,并过200目筛。
CNB2008100889157A 2008-04-07 2008-04-07 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的内服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0126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8100889157A CN100560126C (zh) 2008-04-07 2008-04-07 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的内服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8100889157A CN100560126C (zh) 2008-04-07 2008-04-07 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的内服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64287A true CN101264287A (zh) 2008-09-17
CN100560126C CN100560126C (zh) 2009-11-18

Family

ID=39987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81008891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0126C (zh) 2008-04-07 2008-04-07 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的内服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60126C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7132A (zh) * 2010-08-27 2011-03-23 葛德钜 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25618A (zh) * 2011-02-25 2011-07-20 南方医科大学 一种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的药物
CN102357157A (zh) * 2011-11-14 2012-02-22 纪承寅 一种治疗皮肤痤疮伴有螨虫感染的中药组合物
CN102366486A (zh) * 2011-11-04 2012-03-07 刘百祥 用于治疗痤疮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26463A (zh) * 2011-12-27 2012-07-04 卢俊芳 治疗痤疮的药物
CN102716350A (zh) * 2012-05-10 2012-10-10 展继军 一种治疗痤疮的纯中药制剂
CN104248708A (zh) * 2014-09-24 2014-12-31 杜军伟 治疗寻常痤疮的中药配方
CN104435869A (zh) * 2013-09-13 2015-03-25 孟祥海 一种消粉刺胶囊
CN105749142A (zh) * 2014-12-18 2016-07-13 杨清兰 一种治疗青春痘的中药
CN107080811A (zh) * 2017-05-09 2017-08-22 武汉钧安制药有限公司 治疗青春痘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53623A (zh) * 2018-06-22 2018-09-21 上海思尔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改善皮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123983A (zh) * 2018-02-02 2019-08-16 郑思维 用于改善皮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494426A (zh) * 2020-06-08 2020-08-07 西南大学 僵蚕醇提物及其应用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7132B (zh) * 2010-08-27 2012-11-21 葛德钜 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87132A (zh) * 2010-08-27 2011-03-23 葛德钜 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25618A (zh) * 2011-02-25 2011-07-20 南方医科大学 一种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的药物
CN102125618B (zh) * 2011-02-25 2012-05-23 南方医科大学 一种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的药物
CN102366486A (zh) * 2011-11-04 2012-03-07 刘百祥 用于治疗痤疮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57157A (zh) * 2011-11-14 2012-02-22 纪承寅 一种治疗皮肤痤疮伴有螨虫感染的中药组合物
CN102526463A (zh) * 2011-12-27 2012-07-04 卢俊芳 治疗痤疮的药物
CN102716350A (zh) * 2012-05-10 2012-10-10 展继军 一种治疗痤疮的纯中药制剂
CN104435869A (zh) * 2013-09-13 2015-03-25 孟祥海 一种消粉刺胶囊
CN104248708A (zh) * 2014-09-24 2014-12-31 杜军伟 治疗寻常痤疮的中药配方
CN105749142A (zh) * 2014-12-18 2016-07-13 杨清兰 一种治疗青春痘的中药
CN107080811A (zh) * 2017-05-09 2017-08-22 武汉钧安制药有限公司 治疗青春痘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23983A (zh) * 2018-02-02 2019-08-16 郑思维 用于改善皮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553623A (zh) * 2018-06-22 2018-09-21 上海思尔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改善皮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494426A (zh) * 2020-06-08 2020-08-07 西南大学 僵蚕醇提物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60126C (zh) 2009-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60126C (zh) 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的内服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05843A (zh) 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物
CN104524337A (zh) 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
CN104189783A (zh) 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
CN101085231A (zh) 一种内服治疗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0540044C (zh) 一种用于治疗牛皮癣的内服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93964B (zh) 一种治疗胃溃疡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05834B (zh) 一种治疗胃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57490A (zh) 一种用于腺样体肥大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85281A (zh) 治疗慢性肾炎的一种中药
CN101129806A (zh) 一种内服治疗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4771508A (zh) 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08621A (zh) 一种治疗麦粒肿的中药
CN103860844B (zh) 一种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51813A (zh) 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45210A (zh) 一种健胃消食的中药
CN105796815A (zh) 一种补肾壮骨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22595A (zh) 一种用于带状疱疹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96099A (zh) 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
CN104306943A (zh) 一种治疗高血脂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3816412A (zh) 一种治疗耳源性脑脓肿的中药
CN104491830A (zh) 一种防治结核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21786A (zh) 一种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88656B (zh) 一种治疗寒湿症气管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88382B (zh) 治疗急性胃肠炎茜草中药口服液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Zhang Zhiyi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o Pay the Fee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Zhang Zhiyi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18

Termination date: 2013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