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63572A - 具有改善的电连接装置作为线圈的热机起动器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改善的电连接装置作为线圈的热机起动器接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63572A
CN101263572A CNA2006800337273A CN200680033727A CN101263572A CN 101263572 A CN101263572 A CN 101263572A CN A2006800337273 A CNA2006800337273 A CN A2006800337273A CN 200680033727 A CN200680033727 A CN 200680033727A CN 101263572 A CN101263572 A CN 1012635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or
lead
axially
contact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3372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63572B (zh
Inventor
钱塔尔·博克特
桑海厄克·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SAS
Original Assignee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SAS filed Critical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SAS
Publication of CN1012635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35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635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35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44Magnetic coils or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1/00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1/02Non-polarised relays
    • H01H51/04Non-polarised relays with single armature; with single set of ganged armatures
    • H01H51/06Armature is movable between two limit positions of rest and is moved in one direction due to energisation of an electromagnet and after the electromagnet is de-energised is returned by energy stored during the movement in the first direction, e.g. by using a spring, by using a permanent magnet, by gravity
    • H01H51/065Relays having a pair of normally open contacts rigidly fixed to a magnetic core movable along the axis of a solenoid, e.g. relays for starting automobi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60Auxiliary mean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switch for cleaning or lubricating contact-making surfa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44Magnetic coils or windings
    • H01H50/443Connections to co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 Protection Of Generators And Motors (AREA)
  • Fuses (AREA)
  • Thermally Actuated Switche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启动器开关(10),包括被支承件(24)支承的绕组,其中绕组经由连接装置与开关电连接,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被遮盖物支承的连接元件和布置在开关内的第二元件(65、66),该第二元件连接至至少一根绕组导线(22),第二连接器元件(65、66)通过所谓绝缘移走连接技术连接至绕组的至少一根导线。

Description

具有改善的电连接装置作为线圈的热机起动器接触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热机的电磁起动器接触器,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热机的电磁起动器接触器。
本发明更特别地涉及这类接触器:包括中空本体,特别是整体上为管形的本体,其承装后部线圈,该后部线圈控制运动接触的轴向运动,该线圈能与两个固定的接触端子协同作用,所述两个端子布置在封闭接触器本体轴向端的绝缘前遮盖物的底部中。
背景技术
在这种接触器中,其还被称为继电器,导电运动接触——还称为接触末端,被中央控制杆承载,该中央控制杆在线圈被供电时被运动的芯部推动,以便建立与两个固定接触端子的电接触,其中一个接触端子连接至车辆蓄电池的电池,而另一个接触端子连接至起动器的电马达。所述接触端子被由电绝缘材料制造的遮盖物承载。
当运动接触进入与两个电接触端子的电接触时,起动器的电马达随后被供电且转动。
以公知的方式,例如环形形状的线圈包括至少一个外周绕组。这种线圈围绕运动的芯部且必须通过连接装置与接触器的外侧电连接。
根据第一公知设计,线圈的一个或多个绕组与接触端子之间的电联系或连接通过钎焊实施在遮盖物上,特别是通过锡钎焊。
这种通过钎焊的连接技术实施起来特别复杂。
这是因为要电连接至接触端子的、线圈的各种电线的三个端部必须成角度地且轴向方位地定位,也就是说大致沿平行于接触器基本轴线以及垂至于接触器的固定芯部的平面的方向。
这三个端部还必须足够长,以便它们能轴向地穿过遮盖物,以便至少部分地向前延伸至遮盖物外部。
当遮盖物装配在接触器的本体上时,例如金属性的,所需的是使得电线的端部正确地穿过为此目的而设置在遮盖物上的横向孔口,且这种操作特别需要技术,因为这是“不可见”地执行的。
此外,所需的是遮盖物在外部上包括导电连接舌状物,用于将固定接触端子连接至线圈电线的三个端部。
这些舌状物通常有铜稻田金属板制造,延伸到遮盖物的外部且占据一定空间,这种空间降低了减少接触器的尺寸和总体体积的可能性。
为了执行锡钎焊,必要的是将护套装配在电线的端部上,以便避免锡钎料进入接触器内部的现象。
最后,钎焊操作需要线圈电线的自由端部去掉任何剧院物,且由此需要使它们暴露出来,例如通过对它们“剥皮“,以便去除覆盖每条电线铜芯的绝缘漆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本发明提出之前描述的这类接触器。与本发明一致,后部线圈通过连接装置与接触器的外侧电连接,所述连接装置至少包括:
-第一连接器元件,所述元件被绝缘遮盖物承载且朝向后部轴向延伸,朝向接触器的内部;和
-第二连接器元件,所述元件布置在接触器内部,与线圈的导线电连接,该导线被覆盖有绝缘物,且当绝缘遮盖物安装在接触器的本体上时,第二连接器元件能轴向地容纳连接器的第一元件的自由端,以及
第二连接器元件通过所谓的绝缘移走技术连接至所述导线。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元件为阳型的,而第二连接器元件为阴型的。
根据本发明的设计,其允许机械安装封闭(mechanical mounting blind)且能免除将线圈绕组自由端暴露出来的操作,这种设计当然不限于被绝缘遮盖物承载的第一阳连接器元件和连接至线圈导线的第二连接器元件,而是还可应用颠倒的设计,其中第一连接器元件为被绝缘遮盖物承载的阴型元件而第二连接器元件为电连接至线圈导线的阳型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紧凑的。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特点;
-第二接触器元件包括壳体,该壳体由绝缘材料制造,轴向地朝向前方开口,其界定了至少一个横向方位的盲槽,该盲槽能定位并保持所述导线的一部分;和
-金属接触元件,承装在壳体中的空腔中,构造为当接触元件轴向地从前到后装配在空腔中时能将所述导线上的绝缘物移走且局部地暴露出所述导线;
-金属接触元件包括叉子形式的后连接部分,该后连接部分轴向地朝向后方开口,且当接触元件轴向地从前到后装配在空腔中时能将所述导线上的绝缘物移走且局部地暴露出导线;
-金属接触元件包括形式为一弹性夹的前部(84),该前部轴向地朝向前方开口,当绝缘遮盖物安装在接触器的本体上时该开口能轴向地容纳第一阳连接器元件的自由端;
-第一阳连接器元件的所述自由端形式为轴向方位的扁平舌状物;
-后部线圈,当其被供电时致动轴向可运动芯部,该芯部作用在控制杆上,该控制杆在其中心穿过盘状形式的固定芯部,该芯部布置在接触器本体的前轴向端处,控制杆控制运动接触部的轴向运动,且接触器包括支承板,该支承板在其中心穿透,以允许控制杆本体穿过;
-支承板轴向地布置在固定芯部和运动接触部之间且承载所述第二连接器元件;
-支承板通过用塑料材料模制来制造且第二连接器元件的绝缘壳体通过与支承板一起模制而被制造为一件部件;
-支承板邻近固定芯部;
-支承板接触固定芯部。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可通过阅读以下详细描述而变得明显,其中:
图1为示意性视图,部分地呈轴向截面,显示了根据已有技术的机动车辆热机的电起动器接触器的主要部件;
图2为分解示意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线圈的中央本体和用于第二阴连接器元件的壳体的支承板;
图3为类似于图2的视图,从另一角度观察的,且在该图中还示出了用于被承装在阴连接器元件的绝缘壳体内的金属接触元件;
图4为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特别用于承载阳连接器元件的补足遮盖物的内部情况;
图5为图4中的遮盖物的连接器的两个阳元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的阴连接器绝缘材料制造的其中一个壳体的放大详细图;
图7为处于图6中的壳体中的绝缘移走接触元件的截面视图;
图8为简化示意性透视图,显示了运动接触末端与图5所示的连接的阳元件的协作情况;
图9为在安装支承板之前的后部线圈的正视图;
图10为在安装支承板之后的类似于图9的视图;
图11为后部线圈和支承板组件的透视图;
图12为金属接触元件的变化实施例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描述和权利要求中,属于前和后是根据图1中的左右方位而沿的,是非限制性的。
同样,类似的或相似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
根据公知的一般设计,图1所示的电磁接触器10被设计为配备有机动车辆热机的起动器,仅该接触器的电马达的包封壳体12被示出,以及致动起动器的起动器头部的控制杠杆或叉14被示出。
杠杆14的顶端被联结,用于在连接杆11上做关节运动。该杆11在其自由端处带有轴肩,用于与第一弹簧13的前轴向端邻靠,该弹簧被称为齿对齿弹簧。部分示出的弹簧13围绕杆11且在该杆11和轴向可运动的芯部15之间起作用,该芯部15是中空形状的,用于承装杆11和弹簧13。该可运动的芯部15包括底部19,带有用于让杆11通过的中心孔。该底部19起到用于第一弹簧13的后部轴向端的邻接的作用,该后部轴向端在底部19和杆11的轴肩之间起作用。
接触器10还包括中空本体16,这里是整体管形的形状,其轴向的朝向前方开口,也就是说朝向图1的左侧,且例如用于被横向支承件18承载,该支承件18的方位垂至于接触器10的轴线A且属于起动器。该轴线A构成下述的控制杆36的轴线。
本体16的截面为圆形形状,以使得本体16总体上大致为管形。
在变化例中,本体16为正方形、矩形或多边形截面。该本体16可以是任何形状且在后部处具有底部21,带有用于让可运动芯部15的轴向引导部经过的中心孔。
底部21的中心部分构造为在本体16的外部构成用于邻接第二弹簧23前端的轴肩,该第二弹簧被称为返回弹簧。该弹簧23的后端承载在杯状物25上,该杯状物固定到可运动芯部15的底部19。
在金属性的本体16的后部,还可以看到起动器的壳体元件的一部分20,称为起动器的“凸头”,构造为安装在车辆的固定部分。该部分20还用于通过例如螺钉(未示出)来安装本体16。
本体16在内部承装后部线圈22,还被称为螺线管,这里是带有轴线A的总体环形且圆柱形的,其主要包括由绝缘材料制造的环形支承件24,该支承件径向地朝向外部开口且承装至少一个绕组或线圈26。
通常,后部线圈22的外周形状取决于本体16的形状。
这里,支承件24以公知的方式用于承装两个同心的绕组,其中一个绕组26是被称为吸引绕组的绕组,而另一绕组126是被称为保持绕组的绕组。
支承件24包括径向内部套筒28和带有后端30和前端32的两个横向板。由此形成环形沟槽,绕组26、126承装在该沟槽内。
套筒28的内周用于引导可运动芯部15,该芯部适于进入本体16内且在其中轴向运动。
在变化例中,引导管设置在套筒28和可运动芯部15之间,该管突出到本体16的底部21的外部。
前横向板32以及后部线圈22邻近大致盘形形状的固定芯部34,该芯部以公知的方式包括后金属横向板,该板被承装用于固定在本体16的前自由端的附近。
更确切的说,固定芯部34的板的外周轴向地插入,用于夹在通过改变内径而被本体16的前自由端所具有的轴肩(未标出)和由电绝缘材料制造的封闭遮盖物50的后表面之间。中空形状的该遮盖物封闭本体16的前表面且承载固定电接触端子46、48,所述端子每一个设置在盖50的内部且分别带有导电接触头部42、44。端子和头部被遮盖物50的底部54承载。
固定芯部34的板中心延伸出一中心部分27,该部分27设置有槽29,该槽轴向滑动地引导前面所提及的前控制杆36。中心部分27的外周承载支承件24。
杆36控制导电横向末端40的轴向运动,该末端被称为移动接触部。该杆36包括设置有前部38的本体,该前部承载末端40。
更确切的说,杆36的本体包括轴肩31,该轴肩界定了适于穿过末端40的中心开口的大直径的前部38。被称为接触弹簧的第三弹簧33围绕杆的前部38并在杆36的轴肩31和末端40的后表面之间起作用。被称为截止弹簧的第四弹簧35通过锚固末端(未标出)在末端40的前表面和遮盖物的底部54之间起作用,该底部54设置有用于承装截止弹簧35的前端的凹部51,该截止弹簧不如弹簧33强韧。
杆36和末端40形成运动组件,该组件可与弹簧35施加的力相反地轴向运动,直到末端40与头部42、44接触,以便对起动器的电马达(未示出)供电。在该运动过程中,末端40被固定至杆36。
在末端40与头部42、44接触之后,弹簧33被压缩且在杆和末端之间发生相对运动,直到轴向可运动芯部15接触固定芯部34。
在变化例中,杆36的前部38具有相同的直径,返回弹簧随后在固定芯部和可运动芯部之间起作用,而齿对齿弹簧位于起动器头部处。连接杆11随后被固定至可运动芯部15,且适于在控制杆上起作用。
本体16、可运动芯部15和固定芯部34由铁磁材料制造。
运动接触末端40显示于图1中,处于其后部空闲位置,且以公知的方式,当绕组26、126被供电时产生沿固定细部34的方向控制可运动芯部15的轴向运动的电磁场。可运动芯部15在其前端包括垫圈37,以使得在占据一间隙之后,可运动芯部15作用在控制杆36的后端,该控制杆36沿遮盖物50的方向、逆着截止弹簧35而运动,该截止弹簧不如接触弹簧33强韧。在变化例中,以前述方式,连接杆作用在控制杆上。
由此导致当绕组26、126被供电时,例如紧随着点火钥匙的操作,随后建立起来的从后到前的末端40的运动在给定路线末端处电接触在两个固定接触端子46和48的内部头部42、44之间。
两个金属端子46、48被绝缘前遮盖物50的底部54承载,该遮盖物是封闭本体16的开放轴向端的遮盖物。
如图1所示,遮盖物50例如通过卷边而被固定至本体16。更确切地,本体16的厚度减小的前轴向端部折叠过来,与遮盖物50上的外周突出部53的前表面接触,该突出部53通过其后表面与固定接触部34的末端的前表面接触,该接触部34轴向地置入,用于夹在该突出部和本体16上的前述轴肩之间。遮盖物50具有的形状与本体16前端的形状互补,以便通过其突出部53的外周与本体16的在该水平下厚度减少的内周紧密接触。
如图1所示,以及图4所示,遮盖物50由绝缘塑料材料大致以内部中空罐且朝向后方轴向开口的形式模制。
遮盖物50主要包括环形轴向侧裙部52——在这里是圆柱形的,和前端横向表面54,该表面54具有穿过其中的端子46、48的本体。该表面54由此构成遮盖物的底部,且向外突出地带有针对端子46、48的分隔部分55。裙部52通过突出部53延伸至后部,这里是环形形状。
以公知的方式,端子46连接至蓄电池的车辆电池,同时端子48通过导线58——这里为线缆——连接至起动器的电马达的电枢和场绕组(未示出)。
通常,在变化例中,设置一个绕组26,供应该绕组的电流随后被电子地控制。
有必要的是,在所有情况下,应能对一个或多个绕组26、126供电。
根据本发明,使用无焊接的机械形式的连接来实现,这种无焊接的机械形式包括至少两个互补形状的元件,一个可嵌套或装配到另一个中。
在接触器中在遮盖物50和固定芯部34的板之间形成电连接。
其中一个元件属于遮盖物50,而另一个属于位于固定芯部上的支承件。
这些元件中的一个为阳型而这些元件中的另一个为阴型。
其中一个元件通过绝缘移走连接技术连接至其中一个绕组的至少一个端导线。
其中一个元件构造为使得绕组26、126的其中一个导线的至少一端暴露出来。
其中一个元件构造为用作托架,用于其中一个绕组26、126的导线的至少一端。
其中一个元件包括横向支承板60,该板由电绝缘材料制造,诸如塑料材料,邻近如下所述的固定芯部34,该固定芯部本身邻近后部线圈22。
在图2-11所示的实施例中,属于绕组26、126的导线81的三个端部暴露出来。
更确切地,在安装支承板60之前,绕组12、126首先承装在后部线圈22的支承件24中的沟槽中。为此,导线缠绕在支承件24的沟槽内,从而形成两个同心的绕组26、126。如图9所示,以绕组26、126的导线81形式的三个端部随后轴向突出地延伸,在该实施例中的前板32必须如此,此处为烟囱形式的突出部132用作吸引绕组26和保持绕组126的导线81的通道。此处,两个烟囱132以一个烟囱对应两根导线的比率来设置。
接下来,固定芯部34安装在前横向板32上,且板60最终安装在固定芯部34的横向板上,由此夹在板32、60之间(图10)。
通常,绝缘纸(未标出)包封外部绕组126,以便保护绕组26、126,且固定芯部34与支承件24模制的、管道形似的周边凹部,用作突出部132的通道。
板60还具有用作突出部132的通道凹部。
所述凹部允许对相关部件的旋转锁定。
最后,导线81的自由端部横向折叠过来,以便使导线进入以下描述的壳体66,其中一根导线81——此处为保持线圈126的导线中的一根钎焊至固定芯部,用于返回至地,以使得三个壳体66设置用于其他的三根导线81。
如图2和3中更清楚所示,两个壳体66邻近,以使得在两个壳体中存在公共的隔离壁。这些壳体中的一个容纳保持线圈126的其他端导线81以及吸引绕组26的端导线81中的另一个。
第三壳体与其他两个不同,且容纳吸引绕组26的其他端导线81。
可以理解,根据一个特点,横向折叠过来的端导线81参与维持板60与固定芯部34的接触。
电导线81由此使得可以让支承板60固定不动。
突出部132还可利于维持接触,这些突出部压配合到支承板60中的前述凹部中。
以这种方式,可以获得可操作的和可运输的组件(图11)。通常,如果需要,例如可以通过粘接连接,将由电绝缘塑料材料制造的支承板60固定至固定芯部34的板。
在变化例中,遮盖物50例如局部地具有至少一个突出部或轴肩,用于轴向地锁定支承板60。
在变化例中,板32具有至少一个突出部或伸出部,穿过固定芯部34,板60固定在该突出部上。
在变化例中,支承板具有这种突出部或伸出部。
支承板60由此可位于距固定芯部34的较短距离处,或与固定芯部34接触,如图所示。
在所有情况下,板60邻近固定芯部34。
板60的外径小于遮盖物50上的突出部63的内径,所述突出部63用于将遮盖物邻接在固定芯部上。
可以通过局部卷边来获得对板60的固定,如文件FR A 2854665中所描述的,该文件披露了一种本体16为多个部分的解决方案。在该变化例中,在该文件FR A 2 854 665中的肋用于让支承板60固定不动。
通常形成在突出部中的导线81的通道可制造在板60中,如图3中的232。固定芯部34随后具有用作突出部232的通道的凹部(未在图3中标出)。
这些突出部232用于相对于固定芯部34旋转锁定所述板,且还用于当他们压接在固定芯部34中的凹部中时让板60固定不动。
在该实施例中,导线81还用于让板60固定不动,以便形成包括后部线圈、固定芯部34和板60的整体组件。
在图3中,可以看到板60为盘或垫圈的形式,具有的外径小于固定芯部34的环形板的外径,该环形板用于支承图1中的遮盖物50的突出部53。该突出部53还包括中空部分,用作与垫圈60上的突出部232相关的径向凸部的通道。
通常,支承件24的前板可包括至少一个旋转锁定突出部,该突出部与固定芯部34中的互补孔接合。
这种突出部和这种孔可在图3中看到。
为了简化,绕组26、126未示出在图2和3中,因为,以公知的方式,吸引绕组26的阻力比保持绕组126的阻力小。
如图2所示,且符合本发明的教导,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器的本体16除了承装后部线圈22的支承件24之外还承装横向支承板,该支承板由电绝缘模制塑料材料60制造。
支承板60轴向地布置在固定芯部23和可动接触部40之间,同时接触固定芯部34的板。
支承板60通常处于盘的形式,且包括中心孔62,该孔具体用作控制杆36的前部38的通道,也就是说用作控制杆36的本体的通道。
支承板60由诸如塑料这样的绝缘材料制造,在其前横向表面64上承载有通过模制制造为一件的各种元件以及特别是绝缘壳体66——以前述方式此处的数量是三个,每个绝缘壳体在本发明的含义内是属于第二连接器元件的,其连接方式是阴型,每个阴连接器元件包括绝缘壳体66和互补接触元件65(图3),该接触元件由承装在壳体66中的导电材料制造。两个壳体66如前所述是相邻的。元件65为金属的且通过如下所述的构造是可挠的。
如图6中详细所示,每个壳体66大致为矩形和平行六面体形且是中空的。
每个壳体66界定了内部空腔68,该空腔轴向地朝向前方开口,其本身为平行六面体形状。
壳体66还界定了横向导向槽70,所述槽轴向地朝向前方开口,同时在壳体的前自由端横向表面74中开出,带有斜面72。斜面75形成在壳体66的开放端横向表面74中。
槽70每一个都形成在壳体66的两个平行且相对的侧向壁76中的每一个中。这些槽70互相匹配。每个槽70是盲槽且具有形成在相关壁76中的底部71。
槽70允许属于线圈26、126的电导线81的自由端部分79的装配。
每根导线81以公知的方式遮盖有至少一个绝缘体。
这里,槽70的宽度大致等于导线81的直径,这里是横截面是圆的。
每个端部79轴向地朝向后方承靠着经对准的槽70的底部71,且局部伸出部69从空腔68的底部伸出(见图7)。底部71和局部突出部69匹配且由此对准。
部分79由此优选地定位在底部71中且在壳体66的突出部69上,该壳体带有互补的金属接触元件65,构成绝缘移走式的阴连接器元件,与本发明的教导相符。
为此(图7和图3),承装在壳体66中的空腔68中的每个金属接触元件65包括轴向后部80,该后部80是带有两个槽的双叉状的形式,所述两个槽轴向地朝向后方打开,该后部界定了两个平行槽82,这两个槽能使导线81的部分79上的绝缘移走,以便当这种接触元件65轴向地从前到后装配在空腔68中时,也就是说在图3中看为从上到下时,局部地暴露出部分79并在露出的导线81和接触元件65之间建立电接触。
接触元件65的每对槽82由此提供在导线81的部分79的相应部分处的绝缘移走效果。导线81上的绝缘——例如漆皮,由此被局部地切削掉。槽82的侧边缘提供了电导线81的暴露,例如导线是由铜制造的。
盲槽82和70以相对的方位安装。
每个槽82的宽度小于带有绝缘的导线81的厚度。槽82的宽度尺寸使得能获得在槽82的侧边缘和局部露出的导线81之间的夹紧。
突出部69的宽度大致等于裸露导线的宽度。在突出部69的每一侧上存在用于承装叉状物80的底部的凹部或中空部。
每个元件65通过其后部80的弹性而被保持在相关的壳体66中。
每个金属接触元件65还包括轴向前部84,该前部为弹性夹的形式,在本发明的含义内,当绝缘遮盖物50安装在本体16上时,该前部轴向地朝向前方开口且能轴向地容纳第一接触元件的自由端。
具体如图4和5所示,每个第一接触元件为阳型,且包括阳接触元件90、190,该阳接触元件是一致的,以使得其自由端为轴向方位的平坦舌状物92,该舌状物能被容纳,用于夹在用作电流通路的第二连接元件的面对弹性夹子84中。
元件190中的一个包括两个舌状物92,用于安装在两个相邻的壳体66中。
元件90、190是导电的,这里是金属的。元件90、190接触元件65,更有刚性。
舌状物92设置有斜面75,如图8所示。
形成在壳体66的开放端横向面74中的斜面75首先在轴向引入接触元件65时参与接触元件65的引导,以便提供绝缘移走操作,且其次在遮盖物50轴向地从前到后装配在接触器10的本体16上时,参与弹性夹子84的相关舌状物92的引导。
在一实施例中,该安装是不可见地执行的。
阳接触器90、190的每个接触元件还包括凸部或横向垫圈94,该垫圈应能让相关端子——例如端子46——的本体穿过。
如图5所示,除了凸部或垫圈94,左侧的简单的阳接触元件90轴向地向前延伸且外部舌状物96延伸至遮盖物50之外,该舌状物应通过导体或电连接编织物(未示出)连接至电马达。
如图8所示,阳连接器元件90、190的垫圈94还可用作用于可运动接触翼片40的接触区域。
使用所谓的用于将线圈导线80连接至第一连接器元件65-66的绝缘移走技术使得不再需要将导线的自由端部分裸露出。
定位在固定芯部34的支承板60还具有防止线圈的导线与固定芯部存在任何的接触,且由此避免芯部尖锐边缘上的铜导线的绝缘漆皮的任何切削。
通常,壳体66的数量取决于导线81的数量,例如,一个绕组26仅使用一个壳体。
在所有情况下,设置至少一个壳体66。
同样,在变化例中可以根据壳体66来设置一个槽70。
该结构可以是颠倒的,第一连接器元件可以是阴型的且第二元件是阳型的。
由此,在变化例中,壳体66的接触元件是设置有盲槽的导电联系物(link)的形式,如图12所示。此处为金属的所述联系物侧向地设置有突出部(未标出),用于将其压装在其相关的壳体中,随后,有利的是包括用于压装联系物165的侧边缘的沟槽。
金属类型的联系物的槽用于以前述方式暴露导线。更确切地,在接触元件165轴向地从前到后装配在相关壳体的空腔中时,盲槽的侧边缘能移走所述导线上的绝缘物并局部地露出所述导线。联系物中的槽的宽度取决于前述突出部69的宽度。
通常,遮盖物承载用于安装在联系物上的导电阴型元件。这些阴型元件例如构造为形成夹子,该夹子安装在所述联系物上。
可以实施所有的结合。例如,绝缘壳体66可配备有联系物165和具有接触元件65的相邻壳体。
导线81的横截面在变化例中为方形、矩形或多边形。
在变化例中,可以是扁平型的导线81的情况。
在所有情况下,在盲装配连接器元件之前,一个或多根导线81通过金属接触元件65、165机械地露出,其由此具有双重功能。
导线81的端部79还具有保持支承板60的功能,因为此处在穿过固定芯部34和板60之后它们以90°折叠,以便进入一个或多个槽70。

Claims (15)

1、一种用于热机的启动器接触器(10),具体用于机动车辆热机,包括中空本体(16),具体为整体上的管状形状,该本体承装至少一个后部线圈(22),该线圈控制运动接触部(40)的轴向运动,该接触部能与两个固定接触端子(46、48)相互协作,所述接触端子布置在绝缘前遮盖物(50)的底部(34)中,该遮盖物封闭所述接触器的本体(16)的轴向端,其特征是,所述线圈(22)通过连接装置与所述接触器的外侧电连接,所述连接装置至少包括:
-第一连接器元件(90、92、190),所述元件被所述绝缘遮盖物(50)承载且朝向内部轴向延伸;和
-第二固定连接器元件(65、165、66),所述元件布置在所述接触器内部,与所述线圈(22)的至少一根导线(79、81)电连接,该导线被覆盖有绝缘物,且当所述绝缘遮盖物(50)安装在所述接触器的本体(16)上时,所述元件能轴向地容纳所述第一连接器元件(90、190)的自由端(92),
且所述第二连接器元件(65、165、66)通过所谓绝缘移走连接技术连接至所述至少一根导线(79、81)。
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二连接器元件(65、165、66)包括:
-壳体(66),其由绝缘材料制造,轴向地朝向前方开口,所述壳体界定了至少一个横向方位的盲槽(70),该槽能定位并保持所述导线(81)的一部分(79);
-和金属接触元件(65、165),其被承装在所述壳体(66)中的空腔(68)中,构造为当所述接触元件(65)轴向地从前到后装配在所述空腔(68)中时能将所述导线(79、81)上的绝缘物移走且局部地暴露出所述导线(79、8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是,所述金属接触元件(65)包括叉子形式的后连接部分(80),该后连接部分轴向地朝向后方开口,且当所述接触元件(65)轴向地从前到后装配在所述空腔(68)中时能将所述导线(79、81)上的绝缘物移走且局部地暴露出所述导线(79、81)。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是,所述金属接触元件的后部(80)是带有两个槽(82)的双叉子形式,当所述接触元件(65)轴向地从前到后装配在所述空腔(68)中时所述后部的边缘能移走第三导线(79、81)上的绝缘物且暴露出所述导线(79、81)。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是,所述金属接触元件(165)为联系物,该联系物设置有盲槽,当所述接触元件(65)轴向地从前到后装配在所述空腔(68)中时所述盲槽的边缘能移走所述导线(79、81)上的绝缘物且暴露出所述导线(79、81)。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包括突出部(69),该突出部匹配用于邻接所述导线(81)的自由端(79)的槽(70)的底部。
7、如权利要求2-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是,所述金属接触元件(65)包括前部(84),形式为一弹性夹,该前部轴向地朝向前方开口,当绝缘遮盖物(50)安装在所述接触器的本体(16)上时该开口能轴向地容纳第一阳连接器元件(90)的自由端(92)。
8、如权利要求1-4、6、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接触元件(90、190)的所述自由端为轴向导向的扁平舌状物(92)。
9、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是,该接触器包括支承板(60),该板承载所述第二连接器元件(65、165、66)。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是,该接触器包括运动芯部(15),该芯部能作用在控制杆(38)上,该控制杆在其中心穿过固定芯部(34),该固定芯部布置在所述接触器的本体的前轴线端处,所述控制杆(36)适于控制所述运动接触部(40)的轴向运动,且所述支承板(60)是在其中心穿透的盘状的形式,以允许所述控制杆(38)的本体通过,该支承板轴向地布置在所述固定芯部(34)和运动接触部(40)之间。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结合权利要求2的接触器,其特征是,所述支承板(60)通过用塑料材料模制来制造,且第二阴连接器元件的壳体(66)通过与支承板模制而制造为一件部件。
12、如权利要求9-1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是,所述支承板(60)邻近所述固定芯部(34)。
13、如权利要求9-1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是,支承板(60)与后部线圈(22)和固定芯部(34)形成整体组件。
14、如权利要求9-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是,所述支承板(60)被所述导线(81)保持。
15、如权利要求1-4或6-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连接器元件(90、92)为阳型元件,同时第二连接器元件为阴型元件。
CN2006800337273A 2005-09-15 2006-09-12 具有改善的电连接装置作为线圈的热机起动器接触器 Active CN1012635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0509461A FR2890780B1 (fr) 2005-09-15 2005-09-15 Contacteur de demarreur de moteur thermique comportant des moyens perfectionnes de raccordement electrique de son bobinage
FR0509461 2005-09-15
PCT/FR2006/050873 WO2007031681A1 (fr) 2005-09-15 2006-09-12 Contacteur de demarreur de moteur thermique comportant des moyens perfectionnes de raccordement electrique de son bobinag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63572A true CN101263572A (zh) 2008-09-10
CN101263572B CN101263572B (zh) 2011-11-30

Family

ID=36525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337273A Active CN101263572B (zh) 2005-09-15 2006-09-12 具有改善的电连接装置作为线圈的热机起动器接触器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EP (1) EP1925011B1 (zh)
JP (1) JP2009508315A (zh)
KR (1) KR101281383B1 (zh)
CN (1) CN101263572B (zh)
AT (1) ATE549732T1 (zh)
BR (1) BRPI0615343B1 (zh)
FR (1) FR2890780B1 (zh)
PL (1) PL1925011T3 (zh)
WO (1) WO200703168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0628A (zh) * 2009-04-30 2012-05-16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起动继电器以及用于制造起动继电器的方法
CN102867695A (zh) * 2012-09-24 2013-01-09 浙江环方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开关的线圈座
CN105190819A (zh) * 2013-05-21 2015-12-23 万高电机及控制装置自动化有限公司 电磁开关装置的线圈模块
CN108604836A (zh) * 2015-12-11 2018-09-28 松塞博兹汽车公司 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50A (zh) * 1991-03-28 1992-10-14 山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 磁保持式节能交流接触器
FR2819094B3 (fr) * 2000-12-28 2002-12-06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Contacteur de demarreur de vehicule automobile
DE10213286A1 (de) * 2001-04-06 2002-10-10 Denso Corp Elektromagnetischer Schalter für einen Anlasser
JP2004218597A (ja) * 2003-01-17 2004-08-05 Denso Corp スタータ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0628A (zh) * 2009-04-30 2012-05-16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起动继电器以及用于制造起动继电器的方法
CN102460628B (zh) * 2009-04-30 2016-03-09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起动继电器以及用于制造起动继电器的方法
CN102867695A (zh) * 2012-09-24 2013-01-09 浙江环方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开关的线圈座
CN102867695B (zh) * 2012-09-24 2015-12-16 浙江环方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开关的线圈座
CN105190819A (zh) * 2013-05-21 2015-12-23 万高电机及控制装置自动化有限公司 电磁开关装置的线圈模块
CN108604836A (zh) * 2015-12-11 2018-09-28 松塞博兹汽车公司 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0615343A2 (pt) 2012-12-04
PL1925011T3 (pl) 2012-08-31
KR20080055825A (ko) 2008-06-19
EP1925011B1 (fr) 2012-03-14
EP1925011A1 (fr) 2008-05-28
FR2890780B1 (fr) 2007-10-12
BRPI0615343B1 (pt) 2017-10-31
CN101263572B (zh) 2011-11-30
FR2890780A1 (fr) 2007-03-16
JP2009508315A (ja) 2009-02-26
ATE549732T1 (de) 2012-03-15
WO2007031681A1 (fr) 2007-03-22
KR101281383B1 (ko) 2013-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17080B1 (en) Harness connection member
EP2335326B1 (en) Electrical contact, set of electrical contact, product and assembly comprising such an electrical contact, its method of manufacture and method of electrical connection
CN103004025B (zh) 可转动的插头式连接器
US9478925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US20130264900A1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EP2942843B1 (en) Vehicle-side connector
US9543713B2 (en) Vehicle-side connector with a relay-circuit unit
CN101263572B (zh) 具有改善的电连接装置作为线圈的热机起动器接触器
JP2009099300A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103094765A (zh) 同轴连接器
JP2020107565A5 (zh)
JPH0963682A (ja) 二重係止コネクタ
JP2005222946A (ja) 電磁リレー及びリセプタクル
WO2020213704A1 (ja) 雌端子、コネクタモジュール、コネクタ付通信ケーブル、及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CN106329840B (zh) Dc电动机
CN104218410A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JP5382868B2 (ja) 基板用同軸コネクタ、一対の連鎖端子、および基板用同軸コネクタを製造する製造方法
WO2014114323A1 (en) Electrical high power connection assembly
CN109417244B (zh) 连接器
EP1580848A1 (en)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s and electrical connecting system comprising such a connector
CN113646976B (zh) 具有构建为铸件的接触元件的插式连接器
JP2006085960A (ja) 多極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1870173B2 (en) Connector
JP6958081B2 (ja)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本体及びコネクタ中継体
CN109672048B (zh) 插头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