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53345B - 接头结构及接头罩 - Google Patents

接头结构及接头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53345B
CN101253345B CN2006800319434A CN200680031943A CN101253345B CN 101253345 B CN101253345 B CN 101253345B CN 2006800319434 A CN2006800319434 A CN 2006800319434A CN 200680031943 A CN200680031943 A CN 200680031943A CN 101253345 B CN101253345 B CN 1012533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large diameter
narrow tube
splice housing
peak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3194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53345A (zh
Inventor
山本雅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29100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52870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06/31690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7029548A1/ja
Publication of CN1012533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33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533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334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aphragms And Bellows (AREA)
  • Sea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在接头罩(28)的小直径管部(32)和波纹管部(42)之间设置柔性部(56),并且柔性部(56)比小直径管部(32)更具柔性。当花键轴(24)移位从而相对于等速节(3)倾斜时,通过允许柔性部(56)偏转(弯曲)而缓和作用在罩(28)中的变形应力。这抑制了小直径管部(32)的内壁表面与花键轴(24)的侧壁表面分离。

Description

接头结构及接头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等速万向节和轴的接头结构,并涉及环绕等速万向节和轴之间的连接处的防护用接头罩。 
背景技术
汽车由旋转轮胎通过旋转驱动力推进,所述旋转驱动力由例如内燃机、电机等产生并通过例如半轴、花键轴等多个传动轴从差动齿轮传递到轮毂。传动轴通过等速万向节彼此连接。 
图19中所示的接头结构1包括花键轴2借以连接到未示出的轮毂的球笼式等速万向节3。球笼式等速万向节3包括具有敞开端的中空外部件4,接头罩5安装在外部件4和花键轴2的端部上并在其间延伸。接头罩5用作密封件,用于保持填充接头罩5的油脂成分并防止例如水、泥等外部杂质进入接头罩5内(参见例如专利文献1)。 
由于外部件4的外径大于花键轴2的直径,接头罩5包括(如图19中所示)供外部件4的外周壁插入的大直径管6、供花键轴2插入的小直径管7、和介于大直径管6和小直径管7之间的波纹管8,波纹管8的直径从大直径管6向小直径管7逐渐减小。 
接头罩5由橡胶或树脂制成,并具有柔性。当汽车在颠簸的路面上行驶时,花键轴2移位从而相对于球笼式等速万向节3的外部件4倾斜,致使波纹管8随该移位而挠曲。结果,波纹管8成为图20中所示的状态。 
如从图20可见,当波纹管8挠曲时,靠近波纹管8的小直径管7的内周壁与花键轴2分离,造成所谓的剥离现象。当出现这种现象时,填充接头罩5的油脂成分可能会泄露。因此,如图19和图21中所示,使用金属带9作为紧固部件绕花键轴2的侧周壁紧固小直径管7已成为惯例。大直径管6也通过金属带10绕外部件4的外周壁紧固。 
当汽车转向时,花键轴2移位从而相对于球笼式等速万向节3的外部件4倾斜,并且波纹管8随该移位而挠曲。 
此时,如图22中所示,大直径管6倾向于抵靠金属带10,而波纹管8的最靠近大直径管6的区域倾向于抵靠外部件4的端面。当金属带10或外部件4之类的金属部件重复抵靠由橡胶或树脂制成的接头罩5时,可能会损坏接头罩5。 
为了避免上述缺陷,专利文献2提出,邻近大直径管布置的谷部其外径在大直径管外径的80%到90%的范围内,并且更靠近大直径管的谷部倾斜部的壁厚大于波纹管其他倾斜部的壁厚。 
小直径管7也可能损坏。具体地说,尽管小直径管7由金属带9紧固,但是难以完全防止小直径管7剥离,并且小直径管7倾向于轻微剥离。当小直径管7剥离时,金属带9抵靠接头罩5的一部分,使该部分凹陷。因此,如果小直径管7重复剥离,则接头罩5抵靠金属带9的部分可能受损。 
为了防止抵靠金属带的部分损坏,专利文献3提出在靠近小直径管的波纹管外表面上设置加强片。专利文献4提出了一种具有用于分散变形的凹部的接头罩。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专利公报No.2004-263730;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专利公报No.09-014283;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专利公报No.2001-099331;和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专利公报No.2004-301202。 
发明内容
但是,根据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的任一技术,很难避免波纹管抵靠金属带。 
根据专利文献3和4中公开的技术,当出现剥离现象时,不能避免金属带抵靠接头罩。换句话说,不能可靠地防止接头罩损坏。 
而且,根据专利文献3和4中公开的技术,由于其壁较厚,小直径管由重的紧固件紧固。使用重的紧固件造成汽车重量增大。 
本发明的总体目的是提供一种抑制剥离现象的接头结构。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接头结构,即使出现剥离现象时该接头结构也不太可能对接头罩造成损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接头结构,其能够减小由紧固部件施加的紧固力。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接头罩,其能够防止波纹管抵靠金属带和外部件。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接头罩,其能够减少构成接头结构的部件数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接头结构,该接头结构包括等速万向节、可移位地联接到所述等速万向节的轴、以及接头罩,该接头罩具有供所述等速万向节插入的一端和供所述轴插入的另一端,其中所述接头罩包括:大直径管,所述等速万向节的外部件的外周壁插入该大直径管中,并且该大直径管通过第一紧固部件绕所述外周壁被紧固;小直径管,当所述轴插入所述小直径管中时,该小直径管的内周壁保持抵靠所述轴的侧周壁,并且该小直径管通过第二紧固部件绕所述侧周壁被紧固;和波纹管,该波纹管介于所述大直径管和所述小直径管之间,并且其直径从所述大直径管向所述小直径管逐渐减小,所述接头罩包括布置在所述小直径管和所述波纹管之间的柔性部,所述柔性部比所述小直径管更具柔性,并且当所述轴向着相对于所述外部件倾斜的位置移位时,所述柔性部先于所述小直径管挠曲。 
通过上述接头结构,在所述轴移位从而相对于所述外部件倾斜时,当比所述小直径管更易挠曲的所述柔性部挠曲(变弯)时,施加到接头罩上的变形应力减小。因此,由于作用在所述小直径管上的力大大减小,小直径管不太可能与所述轴分离,即不太可能产生剥离现象。由于防止了已挠曲的柔性部抵靠所述紧固部件,所述接头罩不会被损坏。 
在该情况下,由于所述小直径管不太可能沿所述轴移位,不需要向所述小直径管施加大的紧固力。因此,所述紧固部件可具有小的壁厚且重量轻。所述接头结构和其内结合有该接头结构的设备可因而重量轻。 
当插入所述小直径管的轴移位从而相对于所述等速万向节倾斜时,布置在所述接头罩的小直径管和波纹管之间的柔性部通过挠曲(变弯)而减小作用在所述接头罩上的变形应力。因此,作用在所述小直径管上的力大大减小,并且防止所述小直径管剥离。所述接头罩免于损坏,否则若紧固部件抵靠接头罩将造成损坏。由于作用在所述小直径管上的力较小,所述小直径管不太可能沿所述轴移位。 
根据本发明,如上所述,由于所述小直径管不太可能剥离和移位,所述紧固部件的紧固力减小。所述紧固部件可因而具有小的壁厚。由于壁厚小的紧固部件通常重量轻,因而结合有所述接头结构的设备,例如汽车等重量也变轻。 
为了使所述柔性部比所述小直径管更具柔性,所述柔性部的壁厚可小于所述小直径管的壁厚。 
优选的是,所述波纹管应具有最靠近所述小直径管的峰部,所述峰部具有比所述柔性部柔性小的顶部。变形应力越集中在所述柔性部上,越能防止所述小直径管剥离。 
优选的是,至少所述轴的插入所述小直径管的内周壁中的侧周壁区域或者所述小直径管的内周壁中限定有环形槽。通过该结构,即使所述小直径管剥离,填充所述接头罩的油脂成分也会被捕集在所述环形槽内,因此防止其从所述小直径管泄露。 
无论如何,所述轴优选包括大直径部和小直径部,所述接头罩的小直径管的内周壁优选保持抵靠所述小直径部的筒形侧壁,并且所述小直径管的一端面优选保持抵靠所述大直径部的端面。所述小直径管因而被所述轴的大直径部阻挡,从而更容易定位所述接头罩。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接头罩,该接头罩包括:大直径管,等速万向节的外部件插入该大直径管中;供轴插入的小直径管;和波纹管,该波纹管介于所述大直径管和所述小直径管之间,并且其直径从所述大直径管向所述小直径管逐渐减小;其中,所述大直径管包括环绕所述外部件的外周壁的环绕部以及脊,该脊布置在所述环绕部的面向所述小直径管的一端上并且从所述环绕部径向向内突出,所述脊 的一端面保持抵靠所述外部件的端面,并且所述波纹管具有最靠近所述大直径管的峰部,所述峰部的底端在所述脊的另一端面上介于该脊的径向内外端之间。 
由于所述大直径管具有所述脊,并且所述峰部从该脊的端面上的厚度方向上的某一位置开始,因此当致使所述波纹管收缩时,所述波纹管抵靠所述大直径管。由于防止所述波纹管抵靠所述等速万向节的外部件,因此防止所述波纹管损坏。 
由于所述峰部的底部结合到所述脊,因此所述大直径管和所述峰部之间的连接处具有小的壁厚。因此,所述峰部可容易地延伸。当所述峰部延伸时,作用在所述接头罩上的变形应力大大减小。结果,倾向于使所述大直径管从所述等速万向节移位的力大大减小。 
根据本发明,由于所述大直径管不太可能移位,因此不需要在所述大直径管上安装紧固部件。因此,可减少所述接头结构的部件数量。即使在所述大直径管上安装紧固部件,也可使所述紧固部件的紧固力足够小以减小所述接头结构的重量。施加小的紧固力的紧固部件可具有例如小的壁厚。 
所述环绕部优选包括其上设有两个从所述大直径管径向向内突出的环形脊的内周壁,而所述外部件的外周壁中应优选限定有两个环形凹部,所述环形脊分别装配在所述环形凹部中。进一步防止了所述大直径管移位。可选的是,所述环绕部的内周壁中可限定有两个环形凹部,而所述外部件的外周壁上可设有环形脊,所述环形脊分别装配在所述环形凹部中。 
所述环绕部优选包括其内具有环形槽的外周壁,该环形槽限定在所述两个环形脊或环形凹部之间。在所述大直径管绕所述环形槽挠曲时倾向于使所述大直径管剥离的力减小。因此,制止所述大直径管在第一环形脊或环形凹部处剥离,从而防止其剥离超过第一环形脊或环形凹部。 
所述波纹管优选具有峰部,并且所述峰部中的最靠近所述大直径管的峰部的弯曲顶部的壁厚优选小于其余峰部和谷部的弯曲顶部的壁厚。所述峰部的刚度最小化,从而允许所述峰部最容易延伸。因此,当最靠 近所述大直径管的峰部延伸时,作用在所述接头罩上的变形应力减小。结果,所述大直径管不太可能移位和剥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接头结构的示意性局部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接头结构的整个接头罩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接头罩的小直径管和附近区域及图1中所示的插入小直径管中的一部分花键轴的放大局部垂直剖视图; 
图4是以局部省略图示表示其中花键轴相对于等速万向节的倾斜方式的垂直剖视图; 
图5是表示其中在柔性部紧下方的凹部中设置两个圆角的实施方式的放大局部垂直剖视图; 
图6是表示其中在柔性部紧上方设置凹部的实施方式的放大局部垂直剖视图; 
图7是表示其中在柔性部紧上方设置凹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放大局部垂直剖视图; 
图8是表示其中在柔性部紧上方的凹部中设置两个圆角的实施方式的放大局部垂直剖视图; 
图9是表示其中在柔性部紧上方和紧下方设置凹部的实施方式的放大局部垂直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比根据图9中所示实施方式的柔性部更长的柔性部的放大局部垂直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其中设置多个柔性部的实施方式的放大局部垂直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其中在小直径管中限定环形槽的实施方式的放大局部垂直剖视图; 
图13是结合有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接头罩的接头结构的示意性局部立体图; 
图14是图13中所示的接头罩的整体示意性立体图; 
图15是图13中所示的接头罩的示意性垂直轴向剖视图; 
图16是图15中所示的接头罩的放大局部垂直剖视图; 
图17是以局部省略图示表示其中花键轴相对于球笼式等速万向节的倾斜方式的垂直剖视图; 
图18是表示其中当花键轴逐渐倾斜时一部分大直径管的剥离方式的放大局部垂直剖视图; 
图19是结合有普通接头罩的接头结构的示意性局部立体图; 
图20是传统接头结构的接头罩的小直径管和附近区域以及插入小直径管中的一部分花键轴的放大局部垂直剖视图; 
图21是图20中所示的接头结构的剥离的小直径管及附近区域的放大局部垂直剖视图;和 
图22是以局部省略图示表示在图19中所示的接头结构中,花键轴相对于球笼式等速万向节的倾斜方式的垂直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接头结构和接头罩的优选实施方式。 
首先,下面将描述接头结构,其用作驱动力传递机构,用于将驱动力从发动机传递到轮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接头结构20(驱动力传递机构)的示意性局部立体图。在图1中,附图标记3、24分别代表球笼式等速万向节和差动齿轮的花键轴。接头罩28安装在球笼式等速万向节3的外部件4的一部分以及花键轴24的端部上并在其间延伸。 
球笼式等速万向节3包括:外部件4,其为具有开口(未示出)的大致半球状;和内部件(未示出),其插入外部件4中,并且定位并固定到花键轴24的侧周壁上。外部件4和内部件的弯曲内壁均具有多个滚珠槽。在外部件4和内部件之间插设有保持器,该保持器在面向滚珠槽的区域中限定有窗口。放置在窗口中的滚珠插入外部件4和内部件二者的滚珠槽中。花键轴24因而可倾斜地联接到球笼式等速万向节3。 
如图1中所示,接头罩28在其一端具有大直径管30而在另一端具有供花键轴24插入的小直径管32,大直径管30的开口直径对应于外部件4的外径。 
如图2中所示,大直径管30具有限定在其外周壁中且横跨预定宽度凹陷的环形带安装槽34。金属带36(参见图1)安装在带安装槽34中。金属带36的外周面通过未示出的压接工具局部夹紧并周向压接。金属带36因而在大直径管30插设于其间的情况下绕外部件4的外表面紧固。大直径管30绕外部件4的外周壁紧固。 
类似地,小直径管32具有限定在其外周壁中并横跨预定宽度凹陷的环形带安装槽38。金属带40安装在带安装槽38中。金属带40的外周面通过未示出的压接工具局部夹紧并周向压接。当金属带40在小直径管32插设于其间的情况下绕花键轴24的侧周壁紧固时,小直径管32绕花键轴24的侧周壁紧固。如在图3中以放大比例所示,小直径管32具有大的壁厚且内周壁笔直延伸。 
在大直径管30和小直径管32之间,接头罩28具有波纹管42,该波纹管42包括交替连续的谷部和峰部,并且其直径从大直径管30朝向小直径管32逐渐减小(参见图1和图2)。 
在图1中,附图标记44、46代表径向向外突出预定距离的压接部(crimped portion),它们是在金属带36、40的外周面被压接时形成的。 
花键轴24具有直径不同的小直径部48和大直径部50(参见图3)。小直径部48的直径略大于小直径管32的开口直径。小直径部48压配到小直径管32中。由于小直径管32的内周壁为笔直形状,整个内周壁与花键轴24的侧周壁保持密切接触。 
大直径部50不插入小直径管32中。当花键轴24插入小直径管32中时,小直径管32的端面最终抵靠大直径部50的远端面。小直径管32因而定位。大直径部50用作接头罩28的止动件。 
小直径部48中限定有环形槽52。如稍后所述,当小直径管32被剥离时,油脂成分被捕集在环形槽52内。 
接头罩28具有设置在小直径管32和波纹管42之间的柔性部56。由于凹部54,柔性部56的壁厚小于小直径管32。凹部54的最深弯曲端提供圆角58。
由于柔性部56的壁厚小于小直径管32的壁厚,所以柔性部56的刚度小于小直径管32的刚度。除非另有说明,柔性部56比小直径管32更具柔性,并因此倾向于比小直径管32更早挠曲。 
波纹管42的峰部包括最靠近柔性部56的第一峰部60。第一峰部60的壁厚大于其他峰部的壁厚。因此,第一峰部60刚度更高,从而比其他峰部更不容易挠曲。 
第一峰部60的更靠近柔性部56的底部包括从凹部54突出的脊62。 
在外部件4和花键轴24分别插入大直径管30和小直径管32之前,为接头罩28填充油脂成分。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接头结构20基本如上述构造。下面将描述接头结构20的操作和优点。 
为了制造图1中所示的接头结构,将花键轴24的小直径部48压配到接头罩28的小直径管32内,直到最终小直径管32的端面抵靠大直径部50的远端面(参见图3)。因而将接头罩28定位。 
由于花键轴24具有小直径部48和大直径部50,并且仅小直径部48插入小直径管32中,小直径管32被大直径部50阻挡,因此可容易地定位接头罩28。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小直径管32的内周壁为笔直形状,因而内周壁与插入小直径管32中的小直径部48的侧周壁保持密切接触。而且,由于小直径管32装配在小直径部48之上,因而内周壁整体挤压小直径部的侧周壁。因此,小直径管32不易沿花键轴24移位。因此,金属带40的紧固力不需要过大。 
当安装在带安装槽38中的金属带40的外周面通过未示出的压接工具周向局部压接时,小直径管32围绕花键轴24紧固。当金属带40的外周面被压接时,在金属带40的外周面上形成突出的压接部46(参见图1)。 
将内部件安装在插入小直径管32中的花键轴24的小直径部48的远端上。将内部件和小直径部48一起插入外部件4中,并且在内部件和外部件4之间插设保持器和滚珠。位于保持器的窗口中的滚珠可滑动地插入限定在外部件4的内周壁及内部件二者中的滚珠槽,由此使球笼式等速万向节3和花键轴24彼此联接。 
接着,将球笼式等速万向节3的外部件4插入大直径管30中。其后,将金属带36安装在带安装槽34中,并且通过未示出的压接工具夹紧并周向压接金属带36的部分外周面。当金属带36的外周面被压接时,在金属带36的外周面上形成突出的压接部44。 
在上述方式中,外部件4的外周壁和花键轴24的侧周壁分别插入大直径管30和小直径管32中。 
当汽车上的发动机运转时,旋转驱动力从差动齿轮传递到半轴、三球销式等速万向节、花键轴24、球笼式等速万向节3和轮毂,轮毂使轮胎旋转而使汽车在地面上前进。 
当汽车行驶时,由于轮胎因道路表面凹凸不平而垂直运动,花键轴24移位从而相对于球笼式等速万向节3倾斜,并达到例如图4中所示的状态。在图4中,仅示出了接头罩28和位于小直径部48与大直径部50之间的边界附近的部分花键轴24,其他部件和区域从图示中略去。 
此时,当波纹管42伸展并弯曲时,接头罩28随着花键轴24而移位和操作。 
如上所述,波纹管42的第一峰部60比其他峰部更不容易挠曲,并且小直径管32比柔性部56更不容易挠曲。因此,介于第一峰部60和小直径管32之间的柔性部56比第一峰部60和小直径管32更早挠曲和变弯,从而防止小直径管32剥离。这是因为当柔性部56弯曲时,施加到接头罩28上的变形应力随着花键轴24的移位而减小,并防止其到达小直径管32。 
具体地说,根据本实施方式,柔性部56介于第一峰部60和小直径管32之间,并且当花键轴24移位时先于小直径管32挠曲(变弯)。因此,施加到小直径管32上的变形应力大大减小,并因此防止小直径管32剥离。结果,防止油脂成分从小直径管32泄露。 
由于防止小直径管32剥离,可防止弯曲的柔性部56抵靠金属带40。 因此,防止柔性部56损坏。 
而且,由于凹部54的最深端因圆角58而弯曲,防止了柔性部56从最深端断裂。 
小直径管32的端面抵靠大直径部50的远端面并被其阻挡,从而作用在小直径管32上的变形应力较小。因此,小直径管32不太可能使大直径部50或小直径部48移位。由于不需要向小直径管32施加过大的紧固力,金属带40可具有比传统接头结构1中使用的金属带9更小的壁厚。换句话说,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使用重量轻的金属带40,从而能减小汽车的重量。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小直径管32的剥离和移位倾向更小,所以金属带40的紧固力可以较小。由于金属带40可以具有小的壁厚,可减小汽车的重量。而且,可减小金属带40的紧固裕度。 
在柔性部56已经弯曲到最大之后,如果花键轴24进一步相对于球笼式等速万向节3倾斜,则小直径管32的内周壁可与小直径部48的侧周壁轻微分离,即剥离。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小直径部48具有环形槽52,油脂成分被捕集在环形槽52中。因此,即使出现剥离现象,也可防止油脂成分从小直径管32泄露。 
当接头罩28如此弯曲时,脊62沿背离小直径部48的方向在图4所示的区域移位。在与图4中所示的区域沿周向间隔180°的区域中,脊62抵靠小直径部48。该抵靠防止接头罩28过分移位。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凹部54的最深端仅设置一个圆角58。但是,如图5中所示,可在凹部54的最深端设置两个圆角58。 
柔性部56不限于与花键轴24的侧周壁分离。如图6和图7中所示,在柔性部56不挠曲时可保持抵靠小直径部48的侧周壁。在这种情况下,如图8中所示,可在凹部54的最深端设置两个圆角58。 
如图9中所示,可在柔性部56的垂直截面的上下表面中分别限定出凹部54。如果柔性部56的长度如图10中所示增大,则变形应力进一步减小。 
如图11中所示,可设置多个柔性部56。 
在任何情况下,如图12中所示,环形槽52可限定在小直径管32中,或者可限定在小直径部48的侧周壁和小直径管32二者中。 
在图1到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脊62出现在接头罩28上。但是,脊62不是必不可少的,即可不设置脊62。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接头罩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3是结合有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接头罩70的接头结构72的示意性局部立体图。接头结构72用作驱动力传递机构,用于将驱动力从发动机传递到轮胎。在接头结构72中,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接头罩70安装在球笼式等速万向节74的外部件76的一部分和花键轴24的端部上,并在其间延伸。 
图14是接头罩70的整体示意性立体图,图15是接头罩70的示意性垂直轴向剖视图。在图15中,仅外部件76插入接头罩70。 
接头罩70在其一端具有大直径管78,在另一端具有供花键轴2插入的小直径管80,大直径管78具有与外部件76的外径相对应的开口直径。接头罩70在大直径管78和小直径管80之间具有波纹管82,波纹管82包括交替连续的谷部和峰部,并且其直径从大直径管78朝小直径管80逐渐减小。在波纹管82上,最靠近大直径管78的峰部称为第一峰部,邻近第一峰部的峰部称为第二峰部,邻近第二峰部的峰部称为第三峰部,最靠近小直径管80的峰部为第四峰部,它们由相应的附图标记84、86、88、89标示。第一峰部84和第二峰部86之间的谷部称为第一谷部,第二峰部86和第三峰部88之间的谷部称为第二谷部,第三峰部88和第四峰部89之间的谷部称为第三谷部,这些谷部由相应的附图标记90、92、93表示。 
如在图16中以放大比例所示,外部件76具有包括靠近其端部限定在其中的环形凹部的外周壁,提供直径不同的小直径部94和大直径部96。小直径部94插入大直径管78,大直径管78的端面抵靠大直径部96的端面并被其阻挡。 
在小直径部94插入大直径管78的情况下,小直径部94的外周壁被大直径管70的环绕部98环绕。环绕部98的内周壁具有两个径向向内突出的环形脊100a、100b。小直径部94的外周壁具有限定在其中且以预定距离彼此间隔的环形槽102a、102b。环形脊100a、100b分别装配在环形槽102a、102b中。 
环绕部98的外周壁具有限定在其中并且在环形脊100a、100b之间的基本V形截面的V形环槽104。如稍后所述,环绕部98绕V形环槽104挠曲。换句话说,V形环槽104使环绕部98可挠曲。 
从保持抵靠大直径部96的环绕部98的径向内端到径向外端的距离,即环绕部98的厚度t,大于小直径管80的厚度。如图13到图16所示,环绕部98的外周壁不具有供金属带在其中缠绕的安装槽。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大直径管78不通过金属带紧固(参见图13、图15和图16)。 
环形脊106从环绕部98的位于小直径管80一侧的端部径向向内突出并且结合到该端部上(参见图13到图16)。环形脊106的一端面保持抵靠小直径部94的端面(参见图15和图16)。第一峰部84具有结合到环形脊106的另一端面上的底部。除非另有说明,第一峰部84从其布置在环形脊106的端面上的底端升起。 
第一峰部84的底部与环形脊106的径向内外端间隔基本相等的距离。换句话说,第一峰部84的底端大致位于环形脊106的端面的厚度方向的中部。 
最靠近大直径管78的波纹管82的第一峰部84的弯曲顶部的壁厚小于第一谷部90、第二峰部86、第二谷部92、第三峰部88、第三谷部93和第四峰部89的弯曲顶部的厚度。因此,第一峰部84的弯曲顶部是波纹管82的刚度最低柔性最大的部分。 
从第一峰部84向第一谷部90延伸的倾斜壁的壁厚大于第一峰部84的弯曲顶部。 
如图13和图14所示,小直径管80具有横跨预定宽度凹陷的环形带安装槽112,并且紧固金属带113(参见图13)安装在带安装槽112中。金属带113的外周面通过压接工具局部夹紧并周向压接。金属带113如此绕花键轴2的侧周壁紧固,小直径管80插设于其间。小直径管80因而绕花键轴2的侧周壁紧固。在图13中,附图标记114表示径向向外突 出预定距离的压接部,其是在金属带113的外周面被压接时形成的。 
在外部件76和花键轴2分别插入大直径管76和小直径管80之前为接头罩70填充油脂成分。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接头罩70基本如上所述构造。下面将描述接头罩70的操作和优点。 
为制造接头结构72,将花键轴2压配到接头罩70的小直径管80内,并将外部件76的小直径部94插入大直径管78内。此时,外部件76的小直径部94被大直径管78的环绕部98环绕。最终,环绕部98的端面抵靠外部件76的大直径部96的端面,并且环形脊106的一端面抵靠小直径部94的端面,从而定位接头罩70。 
当接头罩70的环形脊106的端面抵靠外部件76的小直径部94的端面时,接头罩70可容易地定位。环形脊106因而起止动件作用。 
此时,接头罩70的大直径管78被外部件76的大直径部96阻挡。因此,接头罩70可更容易地定位。 
当小直径部94插入环绕部98时,环绕部98的内周壁上的环形脊100a、100b分别装配在限定于小直径部94的外周壁中的环形槽102a、102b内。由于环形脊100a、100b分别装配在环形槽102a、102b中,不需要紧固金属带就可防止接头罩70移位。由于环绕部98具有大的壁厚,从环绕部98施加到小直径部94的紧固力大,使得更有效地防止大直径管78移位。因此,不需要绕大直径管78紧固的金属带。 
将内部件安装在插入小直径管80的花键轴2的远端。将该内部件与花键轴2的远端一起插入外部件76中,并在内部件和外部件76之间插设保持器和滚珠。位于保持器的窗口中的滚珠可滑动地插入限定在外部件76的内周壁和内部件二者中的滚珠槽,由此使球笼式等速万向节74和花键轴2彼此联接。 
其后,将紧固金属带113(参见图13)安装在小直径管80的带安装槽112中,并通过未示出的压接工具局部夹紧并周向压接金属带113的外周面。当金属带113被压接时,在金属带113的外周面上形成突出的压接部114。 
当汽车转向时,花键轴2移位,从而相对于球笼式等速万向节74倾斜。当转向角变成最大值时,例如达到图17中所示的状态。此时,接头罩70的波纹管82收缩,从而使靠近第一谷部90的第一峰部84和第二峰部86的倾斜壁、靠近第二谷部92的第二峰部86和第三峰部88的倾斜壁和靠近第三谷部93的第三峰部88和第四峰部89的倾斜壁彼此抵靠。第一谷部90的内表面抵靠环形脊106的端面,从而防止波纹管82朝向大直径管78进一步收缩。同时,第一谷部90的弯曲顶部和第二峰部86的底部被拉向环形脊106。 
当如此拉动第二峰部86的底部时,致使从第一峰部84突出的第二峰部86的弯曲顶部和倾斜壁朝向第一峰部84轻微挠曲。当第二峰部86的倾斜壁挠曲时,抵靠该倾斜壁的第三峰部88的倾斜壁挠曲,从而与第二峰部86的弯度一致。结果,致使第三峰部88的弯曲顶部朝向第一峰部84轻微挠曲,从而第四峰部89的弯曲顶部也朝向第一峰部84轻微挠曲。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波纹管82沿背离花键轴2的方向挠曲。大直径管78被波纹管82挤压,从而防止大直径管78在外部件76的小直径部94上移位。 
当第一峰部84和第一谷部90借以彼此结合的倾斜壁的内表面抵靠环形脊106,即由橡胶或树脂制成的接头罩70时,抵靠时产生的振动大大减小。因此,波纹管82不容易损坏。 
第一峰部84的底端出现在大直径管78附近,并且第一峰部84的弯曲顶部比第一谷部90、第二峰部86、第二谷部92、第三峰部88、第三谷部93和第四峰部89的弯曲顶部更容易伸缩。因此,当第一峰部84伸缩时,倾向于使波纹管82伸缩的应力减小。由于作用在大直径管78上的应力大大减小,可防止大直径管78移位。 
如图18中所示,即使当大直径管78被剥离至设置环形脊100b的区域时,环绕部98也会绕位于环形脊100a和环形脊100b之间的V形环槽104挠曲。因此,由于降低了剥离大直径管78的力,可防止大直径管78进一步剥离。 
具体地说,根据本实施方式,大直径管78包括柔性部,其在花键轴2移位从而倾斜时挠曲(变弯)。因此,作用在大直径管78上的变形应力大大减小,并且可防止大直径管78剥离。结果,防止油脂成分从大直径管78泄露。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大直径管78不太可能移位和剥离。因此,不需要利用金属带紧固大直径管78。换句话说,可减少构成接头结构72的部件数量。这意味着结合有接头结构72的汽车重量减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大直径管78没有由金属带紧固。但是,大直径管78可由金属带紧固。由于大直径管78不太可能移位,金属带的紧固力可以较小。由于可使用壁厚小的金属带,因此可减小汽车重量。 
而且,因为可减小金属带的紧固裕度,所以可防止压接部与汽车主体干涉。换句话说,因为压接部占据的空间可减小,所以装置可更自由地绕压接部定位。 
安装接头罩70的等速万向节不限于图13中所示的球笼式等速万向节74,而是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等速万向节,例如三球销式等速万向节等。 
环形槽102a、102b可限定在环绕部98的内周壁中,而环形脊100a、100b可设置在外部件76的外周壁上。 

Claims (3)

1.一种接头罩(70),该接头罩包括:大直径管(78),等速万向节(74)的外部件(76)插入该大直径管中;供轴(2)插入的小直径管(80);和波纹管(82),该波纹管介于所述大直径管(78)和所述小直径管(80)之间,并且其直径从所述大直径管(78)向所述小直径管(80)逐渐减小;
其中,所述大直径管(78)包括:环绕所述外部件(76)的外周壁的环绕部(98)以及脊(106),该脊布置在所述环绕部(98)的面向所述小直径管(80)的一端上并且从所述环绕部(98)径向向内突出;
所述脊(106)的一端面保持抵靠所述外部件(76)的端面;并且
所述波纹管(82)具有最靠近所述大直径管(78)的峰部(84),所述峰部的底端位于所述脊(106)的另一端面上,并介于所述脊(106)的径向内端和外端之间且与该径向内端和外端间隔基本相等的距离,所述峰部从所述底端升起,
其中,所述波纹管(82)具有峰部,并且所述峰部(84)中的最靠近所述大直径管(78)的峰部的弯曲顶部的壁厚小于其余峰部(86,88,89)和谷部(90,92,93)的弯曲顶部的壁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罩(70),其中,所述环绕部(98)包括其上设有两个环形脊(100a,100b)的内周壁,所述环形脊装配在限定于所述外部件(76)的外周壁中的相应环形凹部(102a,102b)中,或者包括其内限定有两个环形凹部的内周壁,所述环形凹部装配在设置于所述外部件(76)的外周壁上的相应环形脊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头罩(70),其中,所述环绕部(98)包括其内具有环形槽(104)的外周壁,该环形槽限定在所述环绕部(98)的内周壁上的所述两个环形脊(100a,100b)之间,或者限定在所述环绕部(98)的内周壁中的所述环形凹部之间。
CN2006800319434A 2005-09-01 2006-08-28 接头结构及接头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33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53355/2005 2005-09-01
JP2005253355A JP2007064422A (ja) 2005-09-01 2005-09-01 継手構造
JP2005291001A JP4528706B2 (ja) 2005-10-04 2005-10-04 継手用ブーツ
JP291001/2005 2005-10-04
PCT/JP2006/316902 WO2007029548A1 (ja) 2005-09-01 2006-08-28 継手構造と継手用ブー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53345A CN101253345A (zh) 2008-08-27
CN101253345B true CN101253345B (zh) 2012-10-17

Family

ID=37926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3194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3345B (zh) 2005-09-01 2006-08-28 接头结构及接头罩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7064422A (zh)
CN (1) CN1012533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30977B2 (ja) * 2007-08-17 2013-07-10 Ntn株式会社 等速自在継手用シリコーン製ブーツ及び等速自在継手
WO2012025129A1 (en) * 2010-08-24 2012-03-01 Gkn Driveline International Gmbh Boot for joints, especially for constant velocity joints, with a transition area
JP5803227B2 (ja) * 2011-04-07 2015-11-04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等速ジョイント用ブーツ
CN113492902B (zh) * 2020-03-18 2023-08-0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转向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38010U (zh) * 1978-09-04 1980-03-11
JPH04106570U (ja) * 1991-02-26 1992-09-14 キヨーラク株式会社 ブーツのシール構造
JPH06185532A (ja) * 1992-12-18 1994-07-05 Toyoda Gosei Co Ltd 機械軸継手用ブーツ
JP2004301202A (ja) * 2003-03-31 2004-10-28 Toyoda Gosei Co Ltd 自在継手用ブー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53345A (zh) 2008-08-27
JP2007064422A (ja) 2007-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7706C (zh) 轮驱动装置
US7507161B2 (en) Propshaft with constant velocity joint attachment
EP2857224B1 (en) Bearing device for whe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EP2045100A2 (en) Wheel support apparatus
CN101253345B (zh) 接头结构及接头罩
EP1652718B1 (en) Pinion housing with contaminant deflector
CN101626904A (zh) 驱动车轮用轴承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EP2759415B1 (en) Wheel bearing and bearing device
EP3023263B1 (en) Bearing device for wheels and assembly method
EP1125765B1 (en) Apparatus for driving wheel of automobile
EP2915683A1 (en) Bearing for wheel, and bearing device for wheel
JP4361402B2 (ja) ユニットカバー・継手アッセンブリー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駆動車輪用軸受装置総アッセンブリー
US11319998B2 (en) Constant velocity joint assembly
CA1286119C (en) Propeller shaft for motor vehicle
US7967687B2 (en) Joint structure and boot for joint
US20040216298A1 (en) Method of forming tubing around a tube seal in a vehicular driveshaft assembly
US20240183406A1 (en) Grease sealing structure of constant velocity joint of vehicle, and constant velocity joint including same
US20240181580A1 (en) Device for assembling boot and sealing ring of constant velocity joint of vehicle
US9636945B2 (en) Bearing device for wheel
CN100507290C (zh) 组合式推进轴
US7090584B2 (en) High temperature slip spline boot
US20170089401A1 (en) Telescopic half shaft and portions thereof
CN108884877B (zh) 用于等速万向节的护套和保持构件组件
KR19980054162A (ko) 차량의 추진축 스플라인부 이탈방지장치
KR20040088258A (ko) 등속 조인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17

Termination date: 2017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