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52007A - 多层光盘及可对应多层光盘的光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层光盘及可对应多层光盘的光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52007A
CN101252007A CN200810092020.0A CN200810092020A CN101252007A CN 101252007 A CN101252007 A CN 101252007A CN 200810092020 A CN200810092020 A CN 200810092020A CN 101252007 A CN101252007 A CN 1012520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information
recording layer
optical disc
information re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9202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52007B (zh
Inventor
福岛秋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0110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4125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52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20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520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200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多层光盘及可对应该多层光盘的光盘装置。上述目的能够通过使多层光盘的层数具有冗余性来实现。并且,能够通过使光盘装置具有该多层光盘的再现记录模块来实现。

Description

多层光盘及可对应多层光盘的光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层光盘及可对应多层光盘的光盘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多层光盘,已知DVD、Blu-ray、HD-DVD等。就现行的产品而言,虽然这些多层光盘是遵照标准规定的2层盘,但例如非专利文献1那样,在进行对4层、6层光盘的研究。
并且,作为本技术领域的背景技术,例如具有日本特开2006-244658号公报所述的内容。在本公报中记载有“在具有3层以上记录层的光盘上以稳定的记录品质进行记录”。
现有技术中,在形成多层光盘时,形成与该光盘的规格层数相同层数的光盘,在光盘形成后评价各层的品质,在满足规定规格的层数比该光盘的规格层数少时,不得不废弃该光盘。
具有多层构造的光盘通常是交替地一层层地堆叠形成记录层和位于记录层间的隔板层(スペ一サ
Figure S2008100920200D00011
)。虽然是将各个记录层、隔板层设计、形成为具有所期望的特性,但因制造上的误差等,也存在全部的层不能够都满足遵照标准规定的规格的情况。
通常,多在盘形成后测量盘特性,这时,若不是盘形成结束后,则不能判明该盘整体是否满足目标规格。因此,即便在假如因最初层形成时的问题、该层不能满足目标规格的情况下,也因不能检测出该层不合规格,而不得不继续其以后层的形成作业。而且,在全部层的形成结束之后,测量盘特性,这时才判明存在不合规格的层。这种情况下,该盘不得不被废弃处理,盘形成后,第二层以后的形成作业为无用的作业。
在上述专利文献1及非专利文献1中,对该方面未进行任何考虑。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44658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Optical Data Storage Topical Meeting 2006预稿集TuA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多层光盘及可对应该多层光盘的光盘装置。
上述目的可通过使多层光盘的层数具有冗余性来实现。并且,也可通过使光盘装置具有该多层光盘的再现记录模块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多层光盘及可对应该多层光盘的光盘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的光盘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中的光盘装置的框图。
图3是实施例1中的光盘的层信息记录区域和可使用层信息的配置示意图。
图4是表示记录层信息的存储方法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盘性能评价区域的配置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光盘
2:光拾取器
3:前端(front end)电路
7:再现系统信号处理电路
10:接口电路
11:缓冲存储器
13:外部装置
14:驱动电路
15:马达
16:微计算机
20:记录系统信号处理电路
100:记录层信息记录用存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是实施例1,是具有多个信息记录层的光盘,是关于多个信息记录层及层信息记录区域的部分的示意图。
下面,将该光盘参照遵照的标准,满足标准的记录层称为有效的记录层。另外,现有技术中,物理上存在的记录层的数量=逻辑的信息记录层数=遵照标准规定的信息记录层数的关系成立,但在本说明书中,也包含物理上存在的记录层的数量≠逻辑的信息记录层数、遵照标准规定的记录层数的关系成立的情况。
以形成遵照标准规定的层数为4的光盘的情况为例来说明。这里,以为了形成具有4层逻辑记录层的光盘、而形成物理上具有5层记录层的光盘的情况为例。另外,物理的记录层数只要比逻辑的记录层数多即可,不必是5层,例如是6层以上也无妨。
首先,形成具有5层物理记录层的光盘。在该光盘形成时,虽然使用各种制造工序,但由于多层盘形成工序本身与本实施例无直接关系,所以省略说明。
在形成具有5层记录层的光盘之后,测定各记录层是否满足遵照标准规定的规定性能。测定结束后,对每层比较各层应满足的标准值和测定值,比较测定值相对标准值的余裕(マ一ジン)的大小。该作业是为了对每层鉴定质量情况的好坏,从余裕大、质量好的层起依次进行层的排序。
另外,根据其目的,也能够明白,测定、评价各层应满足的性能的光盘的性能评价区域存在于全部的物理记录层上。并且,性能评价区域所在的半径方向的位置为光盘的内周侧或外周侧的至少一方,期望为内周侧和外周侧两方。其理由是因为在光盘中特性因半径方向的位置不同而不同,为了提高各层性能评价的可靠性,期望对内周侧和外周侧两方进行评价。图5表示上述情况的性能评价区域的配置例。
并且,该性能评价区域不必一定设置在光盘装置可读出或写入的区域,也可以就是光盘装置可读出或写入的区域。例如,在Blu-ray盘标准中,为了将设置成Optimum Power Control(OPC)(最佳功率控制)用的区域的一部分、或设置为Drive Calibration Zone(DCZ)(驱动校准区域)的区域的一部分挪用于本性能评价,也可按标准进行规定。
并且,该性能评价区域中的性能评价按照如下方式进行,例如在1个或2个以上记录条件下将规定信号记录于该性能评价区域内的规定区域,接着,在1个或2个以上的规定条件下再现先前记录的信号,再现时测定抖动、误差率、信号振幅、不均、分辨率等,根据按照规定方法从这些测定值求出的评价值来进行评价。
记录时规定的条件例如是记录功率、记录波形、记录策略(strategy)等。并且,再现时规定的条件例如是再现功率、高频叠加调制度、伺服条件等。
如上所述,在层的排序结束、5个记录层中5个层全部满足标准时,将从所述余裕大小顺序的上位起的4个层设定为推荐使用或允许使用的层(下面称为可使用层)。
并且,在5个记录层中4个层满足标准时,将满足该标准的4个层设定为可使用层。
另外,通常按照使得层序号顺序相同的方式使光盘的物理记录层结构(层配置)和逻辑记录层结构(层配置)对应,但不必限于此。例如,也可对逻辑记录层的最初序号分配上述余裕最大的物理记录层,之后对逻辑记录层的下一序号分配余裕第二大的物理记录层,按余裕从大到小的顺序分配逻辑记录层的层序号。这时,由于按逻辑记录层的层序号的顺序分配记录余裕大的层序号,所以通常可期待层序号与记录品质相关联。因此,从必要的记录品质、可靠性等观点出发,还可期待可分开使用层的效果。
接着,将用于识别设定为逻辑信息存储层的物理信息存储层、和未设定为逻辑信息存储层的物理信息存储层的记录层信息记录在该光盘的层信息记录区域。
另外,该记录层信息只要是表示物理信息记录层和逻辑信息记录层的对应的对应信息即可。
例如,作为该记录信息,①如果从逻辑信息记录层序号建立与其对应的物理信息记录层的关联,则由于逻辑信息记录层序号无缺号地连续,所以可使用的记录层数与逻辑信息记录层一致,具有光盘驱动器装置中的处理容易执行的优点。并且,②如果从物理信息记录层序号建立与其对应的逻辑信息记录层的关联,则具有与光盘的物理层位置的对应容易取得的优点。并且,③也可是仅设可使用的物理信息记录层序号为记录层信息,与逻辑信息记录层的对应,按逻辑信息记录层序号的顺序与可使用的物理信息记录层序号相关联。并且,④也可仅设不可使用的物理信息记录层序号为记录层信息,与逻辑信息记录层的对应,按逻辑信息记录层的序号的顺序,与根据物理信息记录层数和不可使用的物理信息记录层序号所求出的、可使用的物理信息记录层序号相关联。
并且,若因某种原因未正常地读出该记录层信息,则光盘装置有可能在动作中产生故障。该记录层信息由于配置在存在于光盘装置的可读出的区域,所以在可记录的光盘装置中,物理上可在该区域中进行记录、删除。因此,在该记录层信息存在于光盘装置可记录或删除的区域中时,期望逻辑上保护不受有可能防碍正常读出的光盘装置的记录、删除等动作的影响。因此,在本发明的光盘遵照的标准中,应禁止对记录层信息区域的记录动作或删除动作,仅允许再现。
这里,只要以对应多层光盘的光盘装置可读出的方式记录该记录层信息即可,例如,可以规定的格式记录在现有技术中已知为BurstCutting Area(下面称为BCA)的信息记录区域中。由此,能够在确保与现行光盘装置的互换性的同时,减少用户误删除该记录层信息的可能性。
并且,在将该记录层信息记载于距光盘的光束射入面最近的层时,聚焦引入能够快速处理,能够减少再现时的处理时间。
并且,在将该记录层信息记载于距光盘的光束射入面最远的层时,由于该记录层与其他记录层不同,不必使激光透过,所以记录层的设计自由度高,由于通常容易得到比其他记录层好的再现信号,所以得到能够提高该记录层信息的可靠性的效果。
并且,在将该记录层信息记载于各层的全部中时,无论光拾取器在哪一层,均可快速得到记录层信息。
图3作为一实例,表示记录层信息存在于距光盘的光束射入面最近层和最远层的2个层的情况。在位于层1和层5各自的层信息记录区域的、记录可使用层信息的区域中记录相同的可使用层信息。这时,由于存在多个可使用层信息,所以只要哪一方的可使用层信息可正确再现即可,所以得到如下效果:即,即便在因盘的缺陷或损坏等、任一方的可使用层信息不能读出时,也可使用能够正常再现的可使用层信息进行必要的处理,实现提高可靠性。
并且,只要以对应多层光盘的光盘装置可读出的方式记录该记录层信息即可,例如,也可按照规定的格式记录在记录光盘的固有识别信息(以下称为ID信息)的信息记录范围中。
图4是表示该记录层信息的存储方法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将记录层信息存储在导入块(リ一ドインブロック)中包含盘信息的部分。并且,在包含该盘信息的部分还存储有表示是多层盘的信息。
这样,通过使多层光盘的层数具有冗余性,即便在1个以上的层不满足遵照标准规定的规格时,作为该光盘整体由于也可满足规格,可作为良品加以处理,所以不必将其废弃。因此,可提高盘形成中的成品率,并且可减少伴随不良品废弃的环境负荷。并且,即便是存在不良层的盘,也可将判断为可使用的层数明示为生产者保证的层数,例如盘生产者可将层数越多的产品的价格设定得越高等,对应于层数设定价格后进行销售。
(实施例2)
图2是实施例2,是可对应实施例1的盘的光盘装置的框图。
首先,说明在光盘中记录信息的情况。
将使用光拾取器2从光盘1检测出的信号输入前端电路3。在前端电路3中主要执行模拟信号处理,生成伺服信号5、摆动(wobble)信号6等。将从前端电路3输出的伺服信号5输入再现系统信号处理电路7。在再现系统信号处理电路7中主要执行数字信号处理,生成伺服系统驱动信号9。将伺服驱动信号9输入驱动电路14。在驱动电路14中执行功率放大等,驱动光拾取器2内部的致动器(未图示)、用于移动整个光拾取器的马达(未图示)、用于使光盘1旋转的马达15。并且,将摆动信号6输入记录系统信号处理电路20。在记录系统信号处理电路20中通过数字信号处理执行地址检测、记录块生成,将其用于记录信息时。将记录信息17从外部装置13经由接口信号12输入接口电路10。接口电路10使用连接的缓冲存储器11进行数据的缓冲等处理,将记录信息17输入记录系统信号处理电路20。
在光盘中记录信息时,首先,读取记录于光盘1上的所述、识别信息或物理记录层和逻辑记录层的对应信息(下面,称为可使用层信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可使用层信息存在于BCA信息或ID信息中,所以使用光拾取器2检测这些信息。接着,利用再现系统信号处理电路7或记录系统信号处理电路20对这些检测信息进行必要的处理,再现所述可使用层信息。将再现的可使用层信息发送至由主机PC运行的记录控制程序软件或者具有记录控制功能的操作系统软件等,存储于记录层信息记录用存储器100中。并且,根据该记录控制软件的指示,确定用于记录的物理信息记录层。将对应于确定为记录对象的物理信息记录层的信息发送至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在光盘记录再现装置中,根据被发送的信息,首先根据需要对成为记录对象的物理信息记录层进行层间访问处理。接着,对成为记录对象的物理信息记录层中的OPC范围进行层内访问处理,进行用于确定记录功率的试写等处理。一旦最佳记录功率确定,则接着进行层内访问处理,进行向距期望的记录开始地址规定量之前的地址的访问,等待检测目标的记录开始地址。而且,一旦检测目标的记录开始地址,则对光盘1的物理信息记录层开始信息记录。
下面,说明从光盘再现信息的情况。
将使用光拾取器2从光盘1检测出的信号输入前端电路3。在前端电路3中主要执行模拟信号处理,生成RF信号4、伺服信号5等。将从前端电路3输出的这些信号输入再现系统信号处理电路7。在再现系统信号处理电路7中主要执行数字信号处理,生成再现信息8或伺服系统驱动信号9等。将再现信息8输入接口电路10。接口电路10使用连接的缓冲存储器11进行数据的缓冲等处理,经由接口信号12将信息输出至外部装置13。另外,将伺服驱动信号9输入驱动电路14。在驱动电路14中进行功率放大等,驱动光拾取器2内部的致动器(未图示)、用于移动整个光拾取器的马达(未图示)、用于使光盘1旋转的马达15。
在从光盘再现信息时也首先使用光拾取器2检测记录于盘中的所述、BCA信息或ID信息。接着,利用再现系统信号处理电路7或记录系统信号处理电路20对这些检测信息进行必要的处理,再现所述可使用层信息。将再现的可使用层信息发送至由主机PC运行的再现控制程序软件或具有再现控制功能的操作系统软件等,存储在记录层信息记录用存储器100中。并且,根据该再现控制软件的指示,确定进行再现的物理信息记录层。将对应于确定为再现对象的物理信息记录层的信息发送至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在光盘记录再现装置中,根据被发送的信息,首先对成为再现对象的物理信息记录层进行层间访问处理。接着进行层内访问处理,进行对距期望的再现开始地址规定量之前的地址的访问。另外,再现处理时,由于不需要记录动作中的记录功率确定用的试写处理,所以即便调换所述层间访问处理和层内访问处理的顺序也无妨。而且,一旦到达目标的再现开始地址,则开始自光盘1的物理信息记录层的信息再现。
另外,在实际光盘设备中的信息记录、再现中,除上述以外,电路关联执行倾斜伺服、球面象差补正、访问、RF信号解调、错误检测/修正等各种处理,但就其而言,由于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系,所以省略说明。
下面,说明实施例3。在盘遵照的标准中,设逻辑信息记录层的最大值为Nmax、取得的逻辑信息记录层的值为N、物理上存在的记录层的值为M,设N为Nmax以下且L以上的自然数(L、M、N为自然数)。
首先在光盘制造时形成为M=Nmax。
在盘特性评价的结果、全部记录层满足规格时,该光盘因N=M,所以作为M(=Nmax=N)层光盘设定所需的管理信息。并且,在1个记录层不满足规格时,该光盘因N=M-1,所以作为(M-1)层光盘设定所需的管理信息。以下相同,由于能够取至N=L,所以只要制造具有M层物理记录层的光盘,特性评价的结果满足规格的记录层的值为L以上,则该盘就可用作N层的光盘。
根据上述,在具有M层物理记录层的光盘中即便存在1个不满足规格的记录层时,现有技术中也必需废弃,但根据本实施例,只要N为L以上,则就可用作N层光盘,所以可不废弃而使其流通。
因此,具有基于光盘制造时的废弃物减少、成品率提高等的成本降低的特征。

Claims (11)

1、一种具有多个信息记录层的光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盘具有比遵照标准规定的信息记录层数还多的信息记录层,
所述光盘能够在遵照标准规定的信息记录层数中记录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其特征在于:
记录有哪一层能够使用,哪一层不能够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其特征在于:
存在判断哪一层能够使用、哪一层不能够使用的区域,
在将信号记录在所述区域后,根据再现该信号的结果,判断各层能否使用,
记录有所述判断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其特征在于:
记录有所述光盘具有的物理的信息记录层、与遵照标准规定的信息记录层的对应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应关系记录在将该盘装填于装置时距光束射入面最近的信息记录层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应关系记录在将该盘装填于装置时距光束射入面最远的信息记录层中。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应关系记录在各信息记录层中。
8、一种能够安装光盘的光盘装置,该光盘具有比遵照标准规定的层数还多的信息记录层,能够在该遵照标准规定的信息记录层数中记录信息,该光盘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向光盘写入信息的写入模块;
从光盘读出信息的读出模块;
存储所述读出模块读出的信息的存储器;和
控制所述写入模块和读出模块的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进行控制使得通过所述读出模块从光盘读出关于记录层的信息,将该信息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根据存储于该存储器中的信息,控制所述写入模块和读出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其特征在于:
记录有哪一层能够使用、哪一层不能够使用的区域,是在该光盘遵照的标准中光盘装置能够再现的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其特征在于:
记录有所述光盘具有的物理的信息记录层、与遵照标准规定的信息记录层的对应关系的区域,是在该光盘遵照的标准中光盘装置能够再现的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盘,其特征在于:
判断哪一层能够使用、哪一层不能够使用的区域,不是在该光盘遵照的标准中光盘装置进行再现所必需的区域。
CN200810092020.0A 2007-02-22 2008-02-21 多层光盘及可对应多层光盘的光盘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20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41671 2007-02-22
JP2007041671 2007-02-22
JP2007041671A JP4888153B2 (ja) 2007-02-22 2007-02-22 多層光ディスクおよび多層光ディスクに対応可能な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8011060 2008-01-22
JP2008011060A JP5241251B2 (ja) 2008-01-22 2008-01-22 多層光ディスクおよび多層光ディスクに対応可能な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8-011060 2008-01-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52007A true CN101252007A (zh) 2008-08-27
CN101252007B CN101252007B (zh) 2013-10-16

Family

ID=39781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9202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2007B (zh) 2007-02-22 2008-02-21 多层光盘及可对应多层光盘的光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888153B2 (zh)
CN (1) CN10125200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04687A (zh) * 2014-07-18 2016-11-09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记录介质、再现装置及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41251B2 (ja) * 2008-01-22 2013-07-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多層光ディスクおよび多層光ディスクに対応可能な光ディス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0107435A (pt) * 2000-11-06 2002-10-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Meio de gravação ótico, processo de fabricação de meio de gravação ótico, aparelho para fabricação de meio de gravação ótico, programa, e meio
JP4295474B2 (ja) * 2002-05-24 2009-07-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記録媒体、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ディスク製造方法
KR100881665B1 (ko) * 2002-05-31 2009-02-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층의 광 정보 저장매체 및 그 기록/재생 방법
JP2006172688A (ja) * 2004-11-17 2006-06-29 Hitachi Maxell Ltd 光情報記録媒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04687A (zh) * 2014-07-18 2016-11-09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记录介质、再现装置及其方法
CN106104687B (zh) * 2014-07-18 2020-08-28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记录介质、再现装置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888153B2 (ja) 2012-02-29
JP2008204576A (ja) 2008-09-04
CN101252007B (zh) 2013-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46737B2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data on and/or from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method of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data on and/or from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program for executing the method
KR100661420B1 (ko) 광 디스크 기록 장치
US5438560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reproducing optical information and optical disk-shaped recording medium
CN101252007B (zh) 多层光盘及可对应多层光盘的光盘装置
US8760981B2 (en) Optical disc device and optical disc recording/reproducing method
JP4812531B2 (ja) デジタルデータ記録方法
US8014259B2 (en) Multi layer optical disc and optical disc apparatus capable of coping with the multi layer optical disc
US8395978B2 (en)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therefor
JP5241251B2 (ja) 多層光ディスクおよび多層光ディスクに対応可能な光ディスク装置
JPH10106170A (ja) 光ディスク情報記録システム
US7522502B2 (en) Data read/write device and data read/write method
CN111833913B (zh) 光碟片管理信息的备份与回复方法及其相关光碟柜
US7768887B2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updating method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for optical disk medium
EP1895521B1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data on and/or from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method of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data on and/or from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2008234831A (ja) 書き替え型記録媒体
JP2008010106A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JP2010231879A (ja) 情報記録装置、情報記録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JP2012104218A (ja) 光ディスクの記録方法、再生方法
KR20070095593A (ko) 광디스크 장치에서의 데이터 기록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LTD.

Effective date: 2013121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21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Manufacturing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16

Termination date: 2018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