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51677A - 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51677A
CN101251677A CNA2008100812066A CN200810081206A CN101251677A CN 101251677 A CN101251677 A CN 101251677A CN A2008100812066 A CNA2008100812066 A CN A2008100812066A CN 200810081206 A CN200810081206 A CN 200810081206A CN 101251677 A CN101251677 A CN 1012516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upport material
electrode support
electrode
liquid cry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8120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51677B (zh
Inventor
东祐士
坪仓正树
板仓史门
上田史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Inc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Display Devices Ltd
IPS Alpha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Display Devices Ltd, IPS Alpha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Display Devic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516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16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516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16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4Direct backlight with lamp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12Electrical deta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能够将电极支承材料可靠地配置在基底侧而不必担心热膨胀的背光源。该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显示面板和配置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的背光源,上述背光源由在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相对的平面内并列设置的多个棒状光源、和将上述各棒状光源在其电极部经由电极配件来支承的基底构成,上述电极配件支承各棒状光源所对应的电极部被设置于在上述棒状光源的并列设置方向上延伸的电极支承材料上,上述电极支承材料在沿着其延伸方向的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具有被固定在基底侧的部分,在其他位置具有由被固定在上述基底侧的突起部覆盖的部分。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涉及具有所谓直下型背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伴随着其液晶显示面板的大型化趋势,作为背光源逐渐使用能谋求面状光源均匀化的直下型背光源。
在这样的背光源中,在具有光反射功能的基底的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相对的平面内,多个荧光管被并列设置在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上述各荧光管在其两端的电极部分由电极配件夹持,电极配件被配置在上述基底的两端。
并且,电极配件在电极支承材料上形成有多个,其中,该电极支承材料由在上述荧光管的并列设置方向上延伸的带状的导电材料构成。即,电极支承材料具有夹持多个荧光管的功能。
因此,背光源内的多个荧光管由基底两端的电极支承材料和电极配件并联连接而构成。
具有这样的背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被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472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可以确认,在这样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上述电极支承材料由较长的带状的导电材料构成,因此由来自荧光管的热引起的膨胀程度大,在将该电极支承材料在基底侧的多个点上固定的情况下,上述固定部之间的电极支承材料从基底侧的表面脱离而发生变形。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能够不用担心热膨胀而将电极支承材料可靠地配置在基底侧的背光源。
若简单说明本申请所公开的发明中有代表性的发明的概要则如下。
(1)本发明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其特征在于,
具有液晶显示面板和配置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的背光源,
上述背光源由在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相对的平面内并列设置的多个棒状光源、和将上述各棒状光源在其电极部经由电极配件来支承的基底构成,
上述电极配件从两侧夹持各棒状光源所对应的电极部,并被设置于在上述棒状光源的并列设置方向上延伸的电极支承材料上,
上述电极支承材料在沿着其延伸方向的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具有被固定在基底侧的部分,在其他位置具有由被固定在上述基底侧的突起部覆盖的部分。
(2)本发明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例如以(1)的结构为前提,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极支承材料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一端侧具有被固定在上述基底侧的部分。
(3)本发明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例如以(1)的结构为前提,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极支承材料沿着该电极支承材料的延伸方向有间隔地具有由多个上述突起部覆盖的部分。
(4)本发明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例如以(1)的结构为前提,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部构成有从被固定在上述基底上的部件的相对于该基底大致垂直形成的侧壁面突出并覆盖上述电极支承材料的部分。
(5)本发明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例如以(1)的结构为前提,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部形成在上述电极支承材料的置位面上,构成有具有弯曲部来覆盖该电极支承材料的部分。
(6)本发明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其特征在于,
具有液晶显示面板和配置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的背光源,
上述背光源由在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相对的平面内并列设置的多个棒状光源、和将上述各棒状光源在其电极部经由电极配件来支承的基底构成,
上述电极配件从两侧夹持各棒状光源所对应的电极部,并被设置于在上述棒状光源的并列设置方向上延伸的电极支承材料上,
上述电极支承材料具有与其延伸方向平行的各边中至少一条边沿着该延伸方向弯曲的弯曲边,并且
在沿着该延伸方向的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具有被固定在基底侧的部分,在其他位置具有由被固定在上述基底侧的突起部覆盖的部分。
(7)本发明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例如以(6)的结构为前提,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极支承材料的被上述突起部覆盖的部分包括形成有上述弯曲边的部分。
(8)本发明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例如以(6)的结构为前提,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极支承材料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一端侧具有被固定在上述基底侧的部分。
(9)本发明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例如以(6)的结构为前提,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极支承材料沿着该电极支承材料的延伸方向有间隔地具有由多个上述突起部覆盖的部分。
(10)本发明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例如以(6)的结构为前提,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部构成有从被固定在上述基底上的部件的相对于该基底大致垂直形成的侧壁面突出并覆盖上述电极支承材料的部分。
(11)本发明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例如以(6)的结构为前提,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部形成在上述电极支承材料的置位面上,构成有具有弯曲部来覆盖该电极支承材料的部分。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上结构,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根据这样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具有能够不必担心热膨胀地将电极支承材料可靠地配置在基底侧的背光源。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结构图。
图3是图2的III-III线上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的背光源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5是表示配置在背光源内的电极支承材料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6是将上述电极支承材料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图。
图7是图6的VII(a)-VII(a)、VII(b)-VII(b)上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将电极支承材料配置在电极支承架上的步骤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电极支承架和固定在该电极支承架上的侧壁面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的其他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0的虚线框P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例。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结构图。
首先,从观察者侧起依次配置有液晶显示面板PNL、光学片OS、以及背光源BL。
液晶显示面板PNL以一对平行配置的例如由玻璃构成的基板SUB1、SUB2为外壳,并在上述基板SUB1、SUB2之间夹着液晶而构成。
在上述基板SUB1、SUB2的液晶侧的面上,配置成矩阵状的像素(未图示)将上述液晶作为一个结构要素而形成,能够按上述各像素分别对该液晶的光透过率进行控制。
并且,将形成有上述各像素的区域作为液晶显示区域AR(图中由单点划线框包围的区域),将来自后述背光源的光照射到该液晶显示区域AR的整个区域,使观察者通过透过各像素的光对图像进行识别。
另外,相对于观察者侧配置在后方的基板SUB1的面积大于基板SUB2的面积,在从上述基板SUB2露出的周边,安装有由用于使各像素独立驱动的电路构成的半导体器件SCD。
并且,在液晶显示面板PNL的背面,例如隔着漫射片、棱镜片、或由它们的层叠体构成的光学片OS配置有背光源BL。光学片OS使来自背光源BL的光扩散或聚光而向液晶显示面板PNL侧引导。
背光源BL被称为所谓的直下型,在与液晶显示面板PNL平行的平面内,具有由支承多个例如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的基底构成的下框架(在图3、图4中用标号BS表示),上述外部电极荧光管EFL在图中x方向上长度方向一致并在图中y方向上并列设置。该下框架BS例如由箱体状的金属构成。在下框架BS的表面上,设置有具有使图中x方向的各边分别弯曲而倾斜配置的侧壁面BW的反射片RS。此外,该下框架BS在该图中y方向的各边部,倾斜配置有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并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PNL侧的面具有光反射功能的侧壁板BWh。该侧壁板BWh和上述反射片RS的侧壁面BW构成背光源BL的实质的侧壁部。在后文进一步详述背光源BL的结构。
此外,上述液晶显示面板PNL、光学片OS、以及背光源BL如图3所示,被收纳在上框架FR和中间框架MR内,构成为模块化的液晶显示装置。图3表示模块化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相当于与图2的III-III线相当的位置的剖面。上框架FR在观察者侧形成有使液晶显示面板PNL的液晶显示区域AR露出的开口OP,将液晶显示面板PNL、光学片OS、以及背光源BL高精度地定位而收纳。另外,半导体器件SCD在本实施例中形成在基板SUB1上,但是也可以将其形成在挠性基板上,此时半导体器件SCD可以向图3的铅垂方向弯折而配置,可以进一步实现窄边框化。
图4的(a)是仅表示上述背光源BL的俯视图,图4的(b)是图4的(a)的b-b线上的剖视图。
上述侧壁板BWh隔着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的后述电极支承材料TMT被安装在上述下框架BS上。此外,在上述侧壁板BWh上,在其下框架BS侧的边上形成孔HL,使穿过该孔HL配置的上述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的各端上形成的电极TM位于上述侧壁板BWh的背面侧。
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的各电极TM被夹持(扣合)在上述电极支承架TMT上配置的电极配件TMF上。由此,各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由上述电极配件TMF支承在下框架BS上,通过该电极配件TMF提供电源。
上述电极配件TMF与分别配置在各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的两端侧的相同金属的电极支承材料TMS1、TMS2一体构成。图5是表示上述电极支承材料TMS1、TMS2的俯视图,上述电极支承材料TMS1、TMS2分别配置在上述各电极支承架TMT(用图中TMT1、TMT2表示)上。
在图5中,一个电极支承材料TMS1被配置在配置上述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用图中虚线表示)的区域的图中左侧,此外另一个电极支承材料TMS2被配置在上述区域的图中右侧,分别形成在图中y方向上延伸的形状。即,电极支承材料TMS1将各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的图中左侧端的电极TM的部分共同支承,电极支承材料TMS2将各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的图中右侧端的电极TM部分共同支承。
此外,在电极支承材料TMS1上,各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的图中左侧的沿着电极TM的长度方向配置的例如三个电极配件TMF夹持上述电极TM,由此支承该各外部电极荧光管EFL。同样,在电极支承材料TMS2上,各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的图中右侧的沿着电极TM的长度方向配置的例如三个电极配件TMF夹持上述电极TM,由此支承该各外部电极荧光管EFL。这是为了在至少一个电极配件TMF的电接触不充分的情况下通过其他剩余的电极配件TMF确保电接触。
由此,电极支承材料TMS1、TMS2分别具有以下结构,即,在彼此相对而延伸的一对连接部JC之间,在上述连接部JC的延伸方向上并列设置电极配件组来进行支承,其中,上述电极配件组由在与该连接部JC交叉的方向上并列设置的多个电极配件TMF构成。
并且,上述电极支承材料TMS1、TMS2例如通过板材的冲压加工而形成。
图6的(a)是将图5的虚线框A的部分提取出来描绘的放大图。在图6的(a)中,电极支承材料TMS1具有将并列设置的三个电极配件TMF共同固定的基部BP、和在该基部BP的各端侧共同连接的左侧连接部JC(L)和右侧连接部JC(R),上述基部BP和各连接部JC(L)、JC(R)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形成梯子状的图案。
此外,图6的(b)是表示上述电极配件TMF的图,表示图6的(a)的b-b线上的剖视图。
电极配件TMF构成为具有用于从两侧夹持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的一对相对的舌片的分叉结构。即,具有相对于上述电极支承材料TMS1的基部BP从其两侧例如向铅垂方向弯曲的一对支承部SP,上述各支承部SP具有将上述外部电极荧光管EFL从其圆周侧面的相对侧分别挤压的圆弧部。此外,上述电极配件TMF具有导入部IN,通过该导入部IN而便于将外部电极荧光管EFL导入电极配件TMF。另外,图6的(b)所示的虚线圆表示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的圆周侧面。
电极支承材料TMS1的左侧连接部JC(L)例如在其左侧的边如作为图6的(a)的VII(b)-VII(b)线上的剖视图的图7的(b)所示,形成有沿着该边垂直弯曲的弯曲边BN。上述电极支承材料TMS1在其各电极配件组的并列设置方向(图中y方向)上延伸得较长而形成,容易产生变形,因此通过上述弯曲边BN来减小产生该变形的程度。此外,如图6的(a)的VII(a)-VII(a)线上的剖视图图7的(a)所示,在与上述基部BP的延伸方向(图中x方向)交叉的部分竖直设有突出部ST。该突出部ST限制由上述电极配件TMF夹持了电极TM的外部电极荧光管EFL向其轴方向移动。
另外,在与该电极支承材料TMS1成对的上述电极支承材料TMS2上,虽然图中的左右关系相反,但是也具有相同的结构。
这样构成的电极支承材料TMS1如图5所示被置位于电极支承架TMT1上,在该电极支承材料TMS1的一端侧例如使用螺钉SC固定在该电极支承架TMT1上。
这样仅在一端侧固定电极支承材料TMS1的目的在于,避免在假设固定了两端的情况下,当上述电极支承材料TMS1由于来自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的热而产生热膨胀时在上述固定的部分之间从电极支承架TMT1的表面脱离而变形。即通过仅在一端侧固定该电极支承材料TMS1而使其热膨胀的伸长在另一端侧延伸。
并且,这样对电极支承架TMT1仅在一端侧固定的电极支承材料TMS 1由在该电极支承架TMT1的左侧连接部JC(L)侧的侧壁面WL上沿着上述电极支承架TMT1的长度方向有间隔地形成的多个突起部PJ覆盖(卡定),通过该突出部PJ防止该电极支承材料TMT1从电极支承架TMT1脱离。
另外,图8是表示将上述电极支承材料TMS1配置在电极支承架TMT1上时的步骤的图,该电极支承材料TMS1将其左侧连接部JC(L)侧先插入到上述电极支承架TMT1的侧壁面WL侧的上述突起部PJ的下方,将右侧连接部JC(R)置位于电极支承架TMT1的表面上,从而完成安装。此时,由于上述支承材料TMS1沿着其长度方向形成有上述弯曲边BN,因此可以增大其刚性,在将该电极支承材料TMS1配置在电极支承架TMT1上时能够得到减少产生变形的效果,并且在此之后也能够得到减少产生变形的效果。
在此,图9的(a)是表示组装有上述电极支承材料TMS1的电极支承架TMT1的立体图,表示在该电极支承架TMT1上,在上述电极支承材料TMS1的左侧连接部JC(L)侧(配置外部电极荧光管EFL一侧的相反侧),相对于该电极支承材料TMS1的配置面垂直地设置有上述侧壁面WL。
并且,如作为图9的(a)的虚线圆框Q的放大图的图1所示,在上述侧壁面WL上设有上述突起部PJ,该突起部PJ覆盖电极支承材料TMS1的左侧连接部JC(L)的上表面而形成,例如上述电极支承材料TMS1从电极支承架TMT1的表面向图中α所示方向脱离的情况下,由上述突起部PJ防止该脱离。
另外,与该电极支承架TMT1成对的上述电极支承架TMT2,虽然图中的左右关系相反,但是也具有相同的结构。
此外,图9的(b)是表示上述侧壁板BWh的立体图,示出了从背面侧对具有使来自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的光反射的功能的面进行观察的状态。另外,侧壁板BWh在其背面沿着该侧壁板BWh的长度方向例如以上述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的配置位置为间隔,有间隔地一体形成有多个凸缘RB,以增强对该侧壁板BWh变形的限制。该侧壁板BWh从图9的(b)所示状态将正面背面反过来,并将左右反向,来盖住图9的(a)所示的电极支承架TMT,临时固定在该电极支承架TMT1上。
此外,上述电极支承架TMT1形成有在其长度方向上并列设置的螺钉孔SCH,在上述侧壁板BWh上也形成有与上述螺钉孔SCH对应的螺钉孔SCH′,上述螺钉孔SCH、SCH′在将上述侧壁板BWh临时固定在上述电极支承架TMT1上时,其中心轴一致。并且,这样临时固定的电极支承架TMT1和侧壁板BWh由穿过上述螺钉孔SCH、SCH′拧入下框架BS的螺钉(未图示)固定在上述下框架BS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用于防止电极支承材料TMS从电极支承架TMT脱离的突起部PJ,在该电极支承材料TMS例如为左侧的电极支承材料TMS1时,设置成覆盖左侧连接部JC(L)的一部分。但是,不言而喻,也可以如与图5对应地描绘的图10所示,设置成覆盖右侧连接部JC(R)的一部分。
此时,图5所示的突起部PJ例如被设置在侧壁面WL上,而图10所示的突起部如作为图10的虚线圆框P的部分的放大立体图而描绘的图11所示,构成为弯曲的突起部BP。这是因为在右侧连接部JC(R)的附近不存在侧壁面,所以将突起部BP的固定位置作为电极支承架TMT1的表面。
此外,作为其他实施例,也可以将图5所示突起部PJ和图10所示突起部BP以混合的状态设置在电极支承架TMT上,由上述突起部PJ和突起部BP防止电极支承材料TMS从电极支承架TMT脱离。
上述电极支承材料TMS在其一端侧固定在电极支承架TMT上。此时,该固定位置并不限定于一个,当然也可以是多个。这是因为,可以认为在上述固定位置靠近配置时热膨胀对该电极支承材料TMS的不良影响减少。关键是通过将电极支承材料TMS固定在下框架BS侧和配设固定在该下框架BS侧并覆盖该电极支承材料形成的突起部PJ、BP,能够将电极支承材料TMS可靠地配置在下框架BS侧而不必担心热膨胀。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电极支承材料TMS隔着电极支承架TMT固定在下框架BS上,但是当然也可以构成为不隔着电极支承架TMT而直接固定在下框架BS上。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背光源BL的光源使用了外部电极荧光管EFL。但是,并不限于此,当然也可以是具有相同形状的棒状光源。
上述各实施例可以分别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使用。这是因为各实施例中的效果可以单独或通过相互结合而实现。

Claims (17)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液晶显示面板和配置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的背光源,
上述背光源由并列设置在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相对的平面内的多个棒状光源、和将上述各棒状光源在其电极部中经由电极配件来支承的基底构成,
上述电极配件从两侧夹持着各棒状光源所对应的电极部,并被设置于在上述棒状光源的并列设置方向上延伸的电极支承材料上,
上述电极支承材料在沿着其延伸方向的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具有被固定在基底侧的部分,且在其他位置具有由被固定在上述基底侧的突起部覆盖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极支承材料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一端侧具有被固定在上述基底侧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极支承材料沿着该电极支承材料的延伸方向而有间隔地具有由多个上述突起部覆盖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起部构成有从被固定在上述基底上的部件的大致垂直于该基底而形成的侧壁面上突出并覆盖上述电极支承材料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起部形成在上述电极支承材料的置位面上,并构成有具有弯曲部来覆盖该电极支承材料的部分。
6.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液晶显示面板和配置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的背光源,
上述背光源由并列设置在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相对的平面内的多个棒状光源、和将上述各棒状光源在其电极部中经由电极配件来支承的基底构成,
上述电极配件从两侧夹持各棒状光源所对应的电极部,并被设置于在上述棒状光源的并列设置方向上延伸的电极支承材料上,
上述电极支承材料具有与其延伸方向平行的各边中至少一条边沿着上述延伸方向弯曲的弯曲边,并且
在沿着上述延伸方向的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具有被固定在基底侧的部分,且在其他位置具有由被固定在上述基底侧的突起部覆盖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极支承材料的被上述突起部覆盖的部分包括形成有上述弯曲边的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极支承材料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一端侧具有被固定在上述基底侧的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极支承材料沿着该电极支承材料的延伸方向而有间隔地具有由多个上述突起部覆盖的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起部构成有从被固定在上述基底上的部件的大致垂直于该基底而形成的侧壁面上突出并覆盖上述电极支承材料的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起部形成在上述电极支承材料的置位面上,构成有具有弯曲部来覆盖该电极支承材料的部分。
12.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液晶显示面板和配置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的背光源,
上述背光源由并列设置在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相对的平面内的多个棒状光源、和将上述各棒状光源在其电极部中经由电极配件来支承的基底构成,
上述电极配件从两侧夹持各棒状光源所对应的电极部,并被设置于在上述棒状光源的并列设置方向上延伸的电极支承材料上,
上述电极支承材料在沿着其延伸方向的位置在一端侧具有被固定在基底侧的部分,且在其他位置具有由被固定在上述基底侧的突起部覆盖的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极支承材料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一端侧被固定在上述基底侧的一个位置上,上述被固定的部分的位置比上述多个棒状光源靠外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极支承材料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一端侧具有被固定在上述基底侧的多个部分,上述多个部分的位置比上述多个棒状光源靠外侧。
15.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液晶显示面板和配置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的背光源,
上述背光源由并列设置在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相对的平面内的多个棒状光源、和将上述各棒状光源在其电极部中经由电极配件来支承的基底构成,
上述电极配件从两侧夹持各棒状光源所对应的电极部,并被设置于在上述棒状光源的并列设置方向上延伸的电极支承材料上,
上述电极支承材料具有与其延伸方向平行的各边中至少一条边沿着上述延伸方向而弯曲的弯曲边,并且
在沿着上述延伸方向的位置中,在一端侧具有被固定在基底侧的部分,且在其他位置具有由被固定在上述基底侧的突起部覆盖的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极支承材料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一端侧被固定在上述基底侧的一个位置上,上述被固定的部分的位置比上述多个棒状光源靠外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极支承材料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一端侧具有被固定在上述基底侧的多个部分,上述多个部分的位置比上述多个棒状光源靠外侧。
CN2008100812066A 2007-02-22 2008-02-19 液晶显示装置 Active CN1012516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41609 2007-02-22
JP2007-041609 2007-02-22
JP2007041609A JP5069922B2 (ja) 2007-02-22 2007-02-22 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51677A true CN101251677A (zh) 2008-08-27
CN101251677B CN101251677B (zh) 2012-05-23

Family

ID=39715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12066A Active CN101251677B (zh) 2007-02-22 2008-02-19 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68193B2 (zh)
JP (1) JP5069922B2 (zh)
CN (1) CN1012516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80216B2 (ja) 2008-10-27 2011-09-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013126B2 (ja) * 2008-11-12 2012-08-2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液晶表示装置
JP5318717B2 (ja) * 2009-09-29 2013-10-1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3211581A (ja) * 2013-05-30 2013-10-10 Kyocera Corp 発光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1745A (en) * 1994-05-25 1995-05-02 Euro-Celtique, S.A. Powder-layered morphine sulfate formulations
KR100937704B1 (ko) * 2003-02-12 2010-01-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JP2004327328A (ja) * 2003-04-25 2004-11-18 Harison Toshiba Lighting Corp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KR100962637B1 (ko) * 2003-09-18 2010-06-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JP4306521B2 (ja) * 2004-04-12 2009-08-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用照明装置
KR100623845B1 (ko) * 2004-05-31 2006-09-19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20060019653A (ko) * 2004-08-28 2006-03-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TWI265351B (en) * 2004-12-06 2006-11-01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Backlight module
KR20060064209A (ko) * 2004-12-08 2006-06-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TWI396013B (zh) * 2004-12-21 2013-05-1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背光組件及具有背光組件之顯示裝置
US20060187375A1 (en) * 2005-02-18 2006-08-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d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CN1873878A (zh) * 2005-03-15 2006-12-0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冷阴极荧光灯、点亮装置、背光组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JP4673675B2 (ja) * 2005-06-08 2011-04-20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外部電極放電管,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6344602A (ja) * 2005-06-09 2006-12-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ランプ、ランプホルダー、電源供給モジュール、それを有する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及び表示装置
KR20060131242A (ko) * 2005-06-15 2006-12-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냉음극 형광램프, 이의 제조 방법,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어셈블리 및 액정표시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069922B2 (ja) 2012-11-07
JP2008203693A (ja) 2008-09-04
CN101251677B (zh) 2012-05-23
US20080204628A1 (en) 2008-08-28
US8068193B2 (en) 2011-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87138B2 (en) Coupling means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271578B (en) Backlight assembly for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a support structure that integrates a lamp holder with a diffuser plate prop
JP2007171681A (ja) 湾曲液晶表示装置に用いるバックライト及び湾曲液晶表示装置
US20060187374A1 (en) Backlight assembly
JP2008304535A (ja) 表示装置
US20100309106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apparatus
CN103149717A (zh) 液晶模组结构
US7545455B2 (en) Bracket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1251677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0434999C (zh) 面状光源装置及使用该面状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JP5090752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1256306B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794451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CN101784834A (zh) 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1221318B (zh) 液晶显示装置
JP4002901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KR100620758B1 (ko) 램프고정부재, 이를 갖는 램프 어셈블리,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CN221200182U (zh) 显示装置
KR20060001423A (ko) 액정표시장치의 백라이트 유닛
JP2008292624A (ja) 液晶モジュール
KR101076309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의 램프 서포터
KR20010058166A (ko) 백 라이트 유니트의 프리즘판
TW201039008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12002075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JP3109055U (ja) 直下型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のライト管基本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 DISPLAYS DEVICE CO., LTD.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1020

Address after: Chiba County, Japan

Applicant after: IPS Alpha Technology, Ltd.

Co-applicant after: Hitachi Displays, Ltd.

Address before: Chiba County, Japan

Applicant before: IPS Alpha Technology, Ltd.

Co-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Display Devices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Hyogo Japan Ji Road, shikama District Hita 1-6, wife of deer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Patentee after: JAPAN DISPLAY Inc.

Address before: Hyogo Japan Ji Road, shikama District Hita 1-6, wife of deer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Patentee before: Japan Display East Inc.

Address after: Hyogo Japan Ji Road, shikama District Hita 1-6, wife of deer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Patentee after: Japan Display East Inc.

Address before: Hyogo Japan Ji Road, shikama District Hita 1-6, wife of deer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Displays, Ltd.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0827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ssignor: JAPAN DISPLAY Inc.|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3990000688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23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31016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06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Patentee after: JAPAN DISPLAY Inc.

Address before: Hyogo Japan Ji Road, shikama District Hita 1-6, wife of deer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Patentee before: JAPAN DISPLAY In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