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50551A - 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和质量的表达载体及其制法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和质量的表达载体及其制法和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50551A
CN101250551A CNA200810035716XA CN200810035716A CN101250551A CN 101250551 A CN101250551 A CN 101250551A CN A200810035716X A CNA200810035716X A CN A200810035716XA CN 200810035716 A CN200810035716 A CN 200810035716A CN 101250551 A CN101250551 A CN 1012505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ybean
gene
expression vector
quality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3571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50551B (zh
Inventor
李建粤
王帆
逯慧
顾婷玉
肖刚
石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 Min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81003571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505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505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05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505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055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和质量的表达载体及其制法和用途,所述表达载体包括大豆球蛋白基因启动子、大豆球蛋白基因片段、信号肽编码序列、终止子及内切酶敏感序列,所述大豆球蛋白基因启动子为第一类群大豆11S球蛋白基因启动子,所述大豆球蛋白基因片段为大豆11S球蛋白Gy7基因片段。本发明的表达载体可应用于转化大豆,获得高含量优质大豆11S球蛋白新品种和无抗性选择标记基因、无报告基因的高含量优质大豆11S球蛋白新品种。本发明避免了育种上的盲目性和采用异源蛋白基因有可能导致人体食用产生过敏反应的缺陷,所转化获得的大豆后代种子中优质大豆11S球蛋白Gy7基因合成的多肽含量至少比未转化的对照大豆增加1倍。

Description

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和质量的表达载体及其制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说,是涉及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和质量的表达载体及其制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大豆是我国重要农作物之一,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人体及动物不能合成的8种必需氨基酸,是人类食物和动物养殖的主要植物蛋白来源。近年来,联合国粮农组织极力主张发展大豆食品,以解决目前发展中国家蛋白质资源不足的现状。因此,提高大豆蛋白含量及质量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目前随着人们健康及保健意识的提高,优质的高蛋白大豆粉在市场的需求量正逐年上升。对于有些不能食用动物蛋白的特殊疾病患者,由优质大豆制成的高蛋白制品对这样的人群更为重要。大豆高蛋白育种对于动物以及大豆早期自身的生长等多方面都会带来一定的益处。以优质高蛋白大豆作为家畜的饲料,减少和避免使用动物饲料,将更有助于家畜的生长。种子中的贮藏蛋白在种子萌动发芽中是一种氮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以高蛋白大豆作为种子,内源氮素丰富,大豆早期的生长将会更好。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为满足我国不断增长人口对农作物的需求,采用增加种植面积来达到增产的目的已经不符合当前我国的基本国策,而通过在现有单产基础上提高农作物蛋白质的生产率获得更有营养的农作物,是一种更为科学和经济的增产方式。因此,种植高蛋白大豆还可提高单位土地面积蛋白质生产量,提高土地的生产率。
在大豆蛋白质中90%是盐溶性球蛋白(Fukushima D,Chemistry,technology,and nutrition.Food Reviews Irnational.1991,7:323~351),按照在一定pH和盐离子浓度环境中沉降系数不同,盐溶性球蛋白又可分为2S、7S、11S和15S四种组分。其中7S和11S球蛋白是两种主要的成分,分别被称为豌豆球蛋白(Vicilin)和豆球蛋白(Legumin)(盖钧镒.大豆品质育种.农作物品质育种(刘后利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pp:269~331)。大豆的豆球蛋白主要为大豆球蛋白(Glycinin),约占成熟种子总蛋白含量的40%(Utsumi S,Adv Food Nutr Res,1992,36:89~208;Utsumi S,et al,Food Proteins and Their Applications,MarcelDekker,New York,1997,257~291),是目前大豆盐溶性球蛋白研究的重点。
尽管大豆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作物,已具有完全蛋白的美称,但是根据人们对大豆蛋白氨基酸组成分析发现,大豆缺乏含硫氨基酸(甲硫氨酸和胱氨酸)(胡明祥等,大豆品质育种.作物品质育种(翟风林等编著),农业出版社,1988,pp:407~453),这已成为大豆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设法提高含硫氨基酸的含量,是当今改良大豆营养品质研究的重要课题。
大豆的11S球蛋白含有较丰富的甲硫氨酸(1.3%-1.8%)及胱氨酸(1.4%~1.7%),而在7S豌豆球蛋白中两种含硫氨基酸含量较少,分别为0.3%左右(盖钧镒.大豆品质育种.农作物品质育种(刘后利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pp:269~331)。因此在大豆贮藏蛋白中增加11S蛋白含量,将能够提高大豆蛋白质的质量。从人们对大豆蛋白质保健功能研究结果显示,大豆球蛋白还具有天然的降血脂和降低血浆胆固醇的作用。盖钧镒在《大豆品质育种》一文中也提出,从避免动物性食品中的胆固醇问题,由大豆制成的人造肉将是人类未来的重要蛋白质营养来源(盖钧镒.大豆品质育种.农作物品质育种(刘后利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pp:269~331)。在我国,大豆的主要用途之一是加工豆腐制品,供人们食用。由11S蛋白组分凝结制得的豆腐比7S蛋白组分凝结制得的豆腐结构要坚实(胡明祥等,大豆品质育种.作物品质育种(翟风林等编著),农业出版社,1988,pp:407~453)。而且从改善大豆分离蛋白的性质与功能出发,也要求增加11S球蛋白含量(盖钧镒.大豆品质育种.农作物品质育种(刘后利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pp:269~331)。
现已证实,大豆的11S球蛋白是由多基因家族编码,迄今为止已有七个大豆球蛋白基因被克隆、测序。1982年,Fischer和Goldberg(Fischer R L,GoldbergR B.Cell,1982,29:651~660)首次报道了三个高度同源的非等位大豆球蛋白基因,并命名为Gy1、Gy2和Gy3。1985年,Scallon等(Scallon B,et al,Theor ApplGenet,1985,70:510~519)首次报道了编码大豆球蛋白的Gy4、Gy5基因。2002年,Beilinson等(Beilinson V et al,Theor Appl Genet,2002,104:1132~1140)又报道了Gy6及Gy7基因,其中Gy6基因为3’端缺陷型,不能编码有功能的大豆球蛋白。
Nielsen等(Nielsen N C et al,The Plant Cell,1989,1:313~328)按照大豆球蛋白基因cDNA序列的同源性,曾对Gy1~Gy5基因的不同区域的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将Gy1、Gy2和Gy3分为第一类群,Gy4和Gy5分为第二类群。Beilinson等(Beilinson V et al,Theor Appl Genet,2002,104:1132~1140)按照大豆球蛋白亚基的同源性,将Gy6和Gy7基因分为第三类群。Nielsen认为,第一、第二类群大豆球蛋白基因都在开花后大约25天开始转录,约55天达到最大,91天降到很低的水平,且第一类群的表达量高于第二类群(Nielsen N C etal,The Plant Cell,1989,1:313~328)。Beilinson认为第三类群的Gy7基因在种子中熟期表达,比第一、第二类群晚,而且表达量最少,不到总蛋白的5%(Beilinson V et al,Theor Appl Genet,2002,104:1132~1140)。分析六种大豆球蛋白基因启动子,造成Gy7基因表达量最少的原因是由于启动子保守序列Legumin box碱基序列的突变,六种有功能大豆球蛋白基因启动子区Legumin box序列比较如下(阴影表示重要保守序列):
    Gy1
cttcatgaggtgtagcacccaaggcttccatagccatgcaatactgaagaatgtctcaagctcagcaccctactt
    Gy2
cttaatgaggtgtaacacacaaggcttccatagccatgcatactgaagaatgtctcaagctcagcaccccactt
    Gy3
cttaat a gtgtaagacagaagggttccatagccatgcatactgaagaatgtcttaagctcagcaccccactt
    Gy4
atgtatgaggtgtaacaaaattggaaacaatagccatgcagggtgaagaatgtcaccaactcagaaacccttat
    Gy5
atgtatgaggtgtaacaaaattggaaacaatagccatgcaaggtgaagaatgtcacaaactcagcaacccttat
    Gy7
gttgatgaggtgtaagaaatgagggtttgaaagacatgcaggctgcagaatgtctacatctcagggactaatgt
分析比较Gy1、Gy2、Gy3、Gy4、Gy5和Gy7六种功能性大豆球蛋白基因合成的多肽氨基酸组成,不论从八种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和含硫氨基酸(Met+Cys)的百分含量,还是它们的实际数值,Gy7基因明显比其他大豆球蛋白基因更好,Gy7基因表达产物不仅具有最高的赖氨酸含量,同时含硫氨基酸也是最高的(见表1所示),是一个目前已发现的最优质的大豆球蛋白基因(李建粤等,西北植物学报,2005,25(8):1706~1712)。Gy7基因自2002年Beilinson首次报道以来,关于利用该基因改良作物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未见报道。
表1六种大豆球蛋白重要氨基酸百分含量(%)和实际值(个)
Figure S200810035716XD00041
*表中单下划线表示氨基酸在六种大豆球蛋白中排列第一,双下划线表示排列第二;G1~G7分别表示Gy1~Gy7基因相应的多肽产物。
改良大豆营养品质育种在国内外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不同学者曾先后采用杂交、辐射育种等方法开展高蛋白大豆育种及遗传研究(胡明祥等,大豆品质育种.作物品质育种(翟风林等编著),农业出版社,1988,pp:407~453;许月等,大豆科学,1998,17(3):262~267)。国内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起,多采用总DNA导入法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进行大豆营养品质改良研究(雷勃钧等,中国科学(B辑),1994,24(6):596~601;雷勃钧等,大豆科学,14(3):203~207;许守民等,大豆科学,1995,14(4):316~320;刘广阳等,中国油料,1996,18(3):20~22;雷勃钧等,作物学报,2000,26(6):725~730)。尽管利用如上方法在提高大豆总蛋白含量方面已有成功的报道,也有极少数研究增加了大豆11S球蛋白含量,但是从总体而言,采用这些技术要快速有效地提高优质大豆11S球蛋白含量还是比较困难的。
在国外,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成功改良大豆蛋白质品质方面报道也较少。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人设想通过改变现有大豆11S球蛋白基因序列,将制备的新基因改良大豆品质。如Kim等人(Kim等,Protein Eng,1990,3(8):725~31)在1990年曾在Gy3基因的基础上通过删除3个氨基酸残基或增加4个含硫氨基酸残基的核苷酸构建了重组载体,并导入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进行研究,发现有一个重组载体表达的蛋白质比较理想,但利用该设计改良大豆一直未见报道。在1988年,Hoffman等人(Hoffman等,Plant Mol Biol,1988,11:717~729)也曾将来自玉米15KDZein基因中富含6个甲硫氨酸残基密码子的45bpDNA片段插入菜豆贮藏蛋白基因中并导入烟草,结果显示新基因在烟草中能够表达出相应的蛋白质,但无法在细胞中完成正确的运输过程聚集在蛋白体内。利用体外合成新基因改良作物种子营养品质,除了要考虑新基因表达的多肽能否在细胞中正确运输外,还需要对改变核苷酸序列后的多肽产物之间能否相互作用形成正确的高级结构进行分析。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改良大豆品质最有影响的报道是将含硫氨基酸较高的巴西果2S白蛋白导入大豆。但是由于巴西果是众所周知的过敏性植物,Nordlee等(Nordlee JA et al,N Engl J Med,1996,334(11):688-692)对转基因大豆中的2S白蛋白进行放射变异原吸附测定、免疫印迹鉴定及皮试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会导致人的过敏反应。目前在国内外都还未见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直接导入优质大豆11S球蛋白基因改良大豆营养品质方面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和质量的表达载体及其制法和用途,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能针对性地增加某一种优质的11S球蛋白表达量及采用异源蛋白基因可能导致人体食用产生过敏反应的缺陷。
本发明的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和质量的表达载体,包括大豆球蛋白基因启动子、大豆球蛋白基因片段、信号肽编码序列、终止子及内切酶敏感序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豆球蛋白基因启动子为第一类群大豆11S球蛋白基因启动子,所述大豆球蛋白基因片段为大豆11S球蛋白Gy7基因片段。
所述第一类群大豆11S球蛋白基因启动子可选自Gy1、Gy2或Gy3基因启动子,优选Gy1基因启动子。
所述大豆11S球蛋白Gy7基因片段可为Gy7全基因序列或Gy7基因的cDNA编码序列片段。
所述信号肽编码序列可在大豆11S球蛋白基因启动子的下游,也可在大豆11S球蛋白基因片段的上游。
所述终止子优选CaMV 35S基因终止子。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通过特殊的试验即可知道,所述的大豆球蛋白Gy7全基因或者Gy7基因的cDNA编码序列可以指与GenBank序列号AF319776基因或是和AF319777同源的基因。
本发明所述的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和质量的表达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PCR方法扩增第一类群大豆11S球蛋白基因启动子,然后将扩增产物与T载体连接得中间载体T-1;
2)采用PCR方法扩增下游带有信号肽编码序列的第一类群大豆11S球蛋白基因启动子,然后将扩增产物与T载体连接得中间载体T-2;
3)采用PCR方法扩增大豆11S球蛋白Gy7全基因中信号肽后的序列或采用反转录及PCR方法扩增大豆11S球蛋白Gy7基因的cDNA编码序列中信号肽后片段,然后将扩增产物与T载体连接获得中间载体T-3;
4)采用PCR方法扩增上游带有信号肽编码序列的大豆11S球蛋白Gy7全基因序列或采用反转录及PCR方法扩增上游带有信号肽编码序列的大豆11S球蛋白Gy7基因的cDNA编码序列,然后将扩增产物与T载体连接获得中间载体T-4;
5)将中间载体T-1和中间载体T-4或中间载体T-2和中间载体T-3进行酶切、并与基因终止子、植物通用载体其他序列连接,即得本发明的表达载体。
本发明的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和质量的表达载体可应用于转化大豆,以获得高含量优质大豆11S球蛋白新品种。
本发明的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和质量的表达载体还可应用于转化大豆,以获得无抗性选择标记基因、无报告基因的高含量优质大豆11S球蛋白新品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快速有效地提高优质大豆11S球蛋白含量的困难,所述表达载体可利用转基因技术直接将优质的目的大豆球蛋白基因导入大豆,避免了育种上的盲目性;
2)本发明采用作物自身的优质基因改良同一种作物,避免了采用异源蛋白基因有可能导致人体食用产生过敏反应的缺陷,为今后利用源自于作物本身的优质基因进行大豆等作物优质育种的可能性提供重要参考;
3)本发明的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和质量的表达载体所转化获得的大豆新品种,其后代种子中优质大豆11S球蛋白Gy7基因合成的多肽含量至少比未转化的对照大豆增加1倍。
本文所用的术语“Gy7基因”是指编码大豆种子贮藏蛋白中沉降值为11S的球蛋白(Glycinin)家族之中的一类球蛋白的基因,比如GenBank序列号为AF319776的全基因或者GenBank序列号为AF319777的mRNA序列。
本文所用的术语“PCR方法”是指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基因扩增方法。
本文所用的术语“CaMV 35S基因终止子”是指来自于花椰菜花叶病毒的35S终止子。
本文所用的术语“中间载体”是指在目标载体制备过程中获得的载体。
本文所用的术语“T-DNA”是指根癌农杆菌Ti质粒中可转移并整合到寄主植物细胞染色体上去的特定DNA片段,亦即一种转位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pCAMBIA1300质粒的T-DNA结构图,图中:LB、RB为T-DNA的左右边界;35S-pro、35S-ter为CaMV 35S基因启动子和终止子;hpt为潮霉素抗性基因;Xh为XhoI的缩写;Bs为BstXI的缩写;E为EcoRI的缩写;Sa为SacI的缩写;K为KpnI的缩写;S为SmaI的缩写;B为BamHI的缩写;X为XbaI的缩写;Sal为SalI的缩写;P为PstI的缩写;H为HindIII的缩写;
图2是实施例1构建的表达载体的T-DNA结构图,图中:LB、RB为T-DNA的左右边界;Gy7指大豆球蛋白Gy7基因去除信号肽后全长序列;Gy7cDNA指大豆球蛋白Gy7基因去除信号肽后编码序列;Gy1-pro-S1指大豆球蛋白Gy1基因启动子和信号肽;Terminator指基因终止子;
图3是实施例2构建的表达载体的T-DNA结构图,图中:LB、RB为T-DNA的左右边界;Gy7-S7指大豆球蛋白Gy7基因包含信号肽全长序列;Gy7cDNA-S7指大豆球蛋白Gy7基因包含信号肽所有编码序列;Gy1-pro指大豆球蛋白Gy1基因启动子;Terminator指基因终止子;
图4是pCAMBIA1301质粒的T-DNA结构图,图中:LB、RB为T-DNA的左右边界;35S-pro、35S-ter为CaMV 35S基因启动子和终止子;hpt为潮霉素抗性基因;gus为β-葡萄糖醛酸糖苷酶基因;Nos-ter为Nos基因终止子;Xh为XhoI的缩写;Bs为BstXI的缩写;E为EcoRI的缩写;Sa为SacI的缩写;K为KpnI的缩写;S为SmaI的缩写;B为BamHI的缩写;X为XbaI的缩写;Sal为SalI的缩写;P为PstI的缩写;H为HindIII的缩写;
图5是实施例3构建的表达载体的T-DNA结构图,图中:LB、RB为T-DNA的左右边界;Gy7指大豆球蛋白Gy7基因去除信号肽后全长序列;Gy7cDNA指大豆球蛋白Gy7基因去除信号肽后编码序列;Gy1-pro-S1指大豆球蛋白Gy1基因启动子和信号肽;Terminator指基因终止子;35S-pro、35S-ter为CaMV 35S基因启动子和终止子;hpt为潮霉素抗性基因;gus为β-葡萄糖醛酸糖苷酶基因;Nos-ter为Nos基因终止子;
图6是实施例4构建的表达载体的T-DNA结构图,图中:LB、RB为T-DNA的左右边界;Gy7-S7指大豆球蛋白Gy7基因包含信号肽全长序列;Gy7cDNA-S7指大豆球蛋白Gy7基因包含信号肽所有编码序列;Gy1-pro指大豆球蛋白Gy1基因启动子;Terminator指基因终止子;35S-pro、35S-ter为CaMV 35S基因启动子和终止子;hpt为潮霉素抗性基因;gus为β-葡萄糖醛酸糖苷酶基因;Nos-ter为Nos基因终止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构建载体操作中涉及的常规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连接等方法主要参考《分子克隆实验指南》(萨姆布鲁克J等,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二版),科学出版社,1992)。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
实施例1
a)根据Genbank AF319776公布的大豆球蛋白Gy7基因序列设计特异PCR引物,上游引物一端引入XbaI位点,在下游引物一端引入XhoI位点;利用常规PCR从大豆(Glycine max)总DNA中扩增约2.2kb大豆球蛋白Gy7基因序列信号肽以后的部分;或提取中熟期大豆(Glycine max)种子RNA,根据GenbankAF319777公布的大豆球蛋白Gy7基因mRNA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在上游和下游引物也分别引入XbaI位点和XhoI位点,采用反转录及PCR扩增获得约1.6kbGy7基因cDNA片段信号肽以后的序列;将PCR产物与T载体连接获得中间载体T-3,并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利用分子生物学酶切、PCR等常规方法检测中间载体T-3;利用XbaI和XhoI对中间载体T-3进行双酶切后,与pCAMBIA1300(简称p1300,来自于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与生态研究所王宗阳研究员)质粒(见图1所示)XbaI和XhoI双酶切后回收的大片段进行连接形成p1300-Gy7(1)载体,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利用分子生物学酶切、PCR等常规方法检测p1300-Gy7(1)载体;
b)分别参照GenBankE07850和X15121显示的大豆11S球蛋白Gy1基因启动子及基因编码序列,设计一对能够与Gy1基因启动子及信号肽(-1117~+57)特异配对的引物;上游引物一端引入PstI位点,在下游引物一端引入XbaI位点;以大豆(Glycine max)总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1174bp大小的DNA片段,将PCR产物与T载体连接获得中间载体T-2,并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利用分子生物学酶切、PCR等常规方法检测中间载体T-2;利用XbaI和PstI对中间载体T-2进行双酶切后,与p1300-Gy7(1)载体XbaI和PstI双酶切后回收的片段进行连接形成p1300-Gy1-S1-Gy7(1)载体,即目标载体-1(见图2所示)。
实施例2
a)按照实施例1的同样方法,根据Genbank AF319776公布的大豆球蛋白Gy7基因序列设计特异PCR引物,上游引物一端引入XbaI位点,在下游引物一端引入XhoI位点,利用常规PCR从大豆(Glycine max)总DNA中扩增约2.25kb大豆球蛋白Gy7基因全序列(从ATG开始,带有Gy7基因信号肽);或提取中熟期大豆(Glycine max)种子RNA,根据Genbank AF319777公布的大豆球蛋白Gy7基因mRNA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在上游和下游引物也分别引入XbaI位点和XhoI位点,采用反转录及PCR扩增获得约1.65kbGy7基因cDNA序列(同样从ATG开始,带有Gy7基因信号肽);将PCR产物与T载体连接获得中间载体T-4,并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利用分子生物学酶切、PCR等常规方法检测中间载体T-4;利用XbaI和XhoI对中间载体T-4进行双酶切后,与p1300质粒(见图1所示)XbaI和XhoI双酶切后回收的大片段进行连接形成p1300-Gy7(2)载体,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利用分子生物学酶切、PCR等常规方法检测p1300-Gy7(2)载体;
b)参照GenBankE07850显示的大豆11S球蛋白Gy1基因启动子序列,设计一对能够与Gy1基因启动子(-1117到转录+1位点前)特异配对的引物;上游引物一端引入PstI位点,在下游引物一端引入XbaI位点;以大豆(Glycine max)总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1117bp大小的DNA片段,将PCR产物与T载体连接获得中间载体T-1,并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利用分子生物学酶切、PCR等常规方法检测中间载体T-1;利用XbaI和PstI对中间载体T-1进行双酶切后,与p1300-Gy7(2)载体XbaI和PstI双酶切后回收的片段进行连接形成p1300-Gy1-S7-Gy7(2)载体,即目标载体-2(见图3所示)。
实施例3
在pCAMBIA1300质粒载体(见图1所示)35S基因终止子下游设计PCR引物,一端引入PstI酶切位点;利用该引物和原先与Gy1基因启动子上游序列配对的引物(也带有PstI酶切位点)对实施例1所构建的目标载体-p1300-Gy1-S1-Gy7(1)载体进行PCR扩增,获得含有Gy1基因启动子及信号肽和Gy7基因序列及35S基因终止子,将PCR产物与T载体连接获得载体2,并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利用分子生物学酶切、PCR等常规方法检测载体2;将载体2利用PstI酶切,回收酶切后的大片段,并与pCAMBIA1301(简称p1301,来自于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与生态研究所王宗阳研究员)质粒(见图4所示)经PstI酶切产物连接;采用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形成p1301-Gy1-S1-Gy7(1)载体,即目标载体-3(见图5所示)。
实施例4
a)按照实施例3的同样方法,在pCAMBIA1300质粒载体(见图1所示)35S基因终止子下游设计PCR引物,一端引入PstI酶切位点;利用该引物和原先与Gy1基因启动子上游序列配对的引物(也带有PstI酶切位点)对实施例2所构建的目标载体-p1300-Gy1-S7-Gy7(2)载体进行PCR扩增,获得含有Gy1基因启动子和Gy7基因序列DNA及35S基因终止子;将PCR产物与T载体连接获得载体3,并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利用分子生物学酶切、PCR等常规方法检测载体3;将载体3利用PstI酶切,回收酶切后的大片段,并与p1301质粒(见图4所示)经PstI酶切产物连接;采用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形成p1301-Gy1-S7-Gy7(2)载体,即目标载体-4(见图6所示)。
实施例5
分别利用目标载体-3和目标载体-4单质粒转化大豆或者利用目标载体-1和目标载体-2与含有抗性基因、报告基因的pCAMBIA1301质粒载体共转化大豆。在转基因大豆开花后的25-30天,采用RT-PCR即可以从幼嫩种子中检测到Gy7基因的转录产物,而在非转基因大豆中无Gy7基因转录产物,由此说明:利用Gy1基因启动子引导Gy7基因可使优质的Gy7基因产物提前表达。参照Natarajan(Natarajan et al,Anal Biochem.2005,342(2):214~220)报道方法定量提取转基因和对照成熟大豆种子蛋白质,结合采用等电聚焦电泳和SDS-PAGE检测G7蛋白,并根据Beilinson等(Beilinson V et al,Theor Appl Genet,2002,104:1132~1140)报道中描述的G7蛋白前体、酸性肽和碱性肽等电点及相应的分子量,利用凝胶图像分析仪确定在转基因成熟大豆种子中G7蛋白表达量至少比非转基因对照大豆种子增加1倍。

Claims (10)

1.一种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和质量的表达载体,包括大豆球蛋白基因启动子、大豆球蛋白基因片段、信号肽编码序列、终止子及内切酶敏感序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豆球蛋白基因启动子为第一类群大豆11S球蛋白基因启动子,所述大豆球蛋白基因片段为大豆11S球蛋白Gy7基因片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和质量的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群大豆11S球蛋白基因启动子为Gy1、Gy2或Gy3基因启动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和质量的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群大豆11S球蛋白基因启动子为Gy1基因启动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和质量的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豆11S球蛋白Gy7基因片段为Gy7全基因序列或Gy7基因的cDNA编码序列片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和质量的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肽编码序列在第一类群大豆11S球蛋白基因启动子的下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和质量的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肽编码序列在大豆11S球蛋白Gy7基因片段的上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和质量的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终止子为CaMV 35S基因终止子。
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和质量的表达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PCR方法扩增第一类群大豆11S球蛋白基因启动子,然后将扩增产物与T载体连接得中间载体T-1;
2)采用PCR方法扩增下游带有信号肽编码序列的第一类群大豆11S球蛋白基因启动子,然后将扩增产物与T载体连接得中间载体T-2;
3)采用PCR方法扩增大豆11S球蛋白Gy7全基因中信号肽后的序列或采用反转录及PCR方法扩增大豆11S球蛋白Gy7基因的cDNA编码序列中信号肽后片段,然后将扩增产物与T载体连接获得中间载体T-3;
4)采用PCR方法扩增上游带有信号肽编码序列的大豆11S球蛋白Gy7全基因序列或采用反转录及PCR方法扩增上游带有信号肽编码序列的大豆11S球蛋白Gy7基因的cDNA编码序列,然后将扩增产物与T载体连接获得中间载体T-4;
5)将中间载体T-1和中间载体T-4或中间载体T-2和中间载体T-3进行酶切、并与基因终止子、植物通用载体其他序列连接,即得本发明的表达载体。
9.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和质量的表达载体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达载体用于转化大豆,以获得高含量优质大豆11S球蛋白新品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和质量的表达载体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达载体用于转化大豆,以获得无抗性选择标记基因、无报告基因的高含量优质大豆11S球蛋白新品种。
CN200810035716XA 2008-04-08 2008-04-08 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和质量的表达载体及其制法和用途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05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35716XA CN101250551B (zh) 2008-04-08 2008-04-08 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和质量的表达载体及其制法和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35716XA CN101250551B (zh) 2008-04-08 2008-04-08 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和质量的表达载体及其制法和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50551A true CN101250551A (zh) 2008-08-27
CN101250551B CN101250551B (zh) 2011-09-14

Family

ID=39954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3571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0551B (zh) 2008-04-08 2008-04-08 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和质量的表达载体及其制法和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5055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1161A (zh) * 2011-09-14 2012-01-18 深圳大学 一种可提高蛋白质在植物细胞内表达量的短肽及其应用
CN113584058A (zh) * 2018-08-07 2021-11-02 康码(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信号肽相关序列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应用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1161A (zh) * 2011-09-14 2012-01-18 深圳大学 一种可提高蛋白质在植物细胞内表达量的短肽及其应用
CN102321161B (zh) * 2011-09-14 2013-08-14 深圳大学 一种可提高蛋白质在植物细胞内表达量的短肽及其应用
CN113584058A (zh) * 2018-08-07 2021-11-02 康码(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信号肽相关序列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应用
CN113584060A (zh) * 2018-08-07 2021-11-02 康码(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信号肽相关序列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应用
CN113667685A (zh) * 2018-08-07 2021-11-19 康码(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信号肽相关序列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应用
CN113584060B (zh) * 2018-08-07 2023-02-07 康码(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信号肽相关序列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应用
CN113584058B (zh) * 2018-08-07 2023-02-10 康码(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信号肽相关序列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应用
CN113667685B (zh) * 2018-08-07 2023-02-28 康码(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信号肽相关序列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50551B (zh) 201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01526B2 (en) Recombinant fusion proteins for producing milk proteins in plants
US10988521B1 (en) Recombinant milk proteins
CN102575257B (zh) 全种子特异性启动子
BRPI0709732A2 (pt) fitase, seqÜÊncia de Ácidos nucleicos isolada, construÇço de Ácido nuclÉico, vetor de expressço recombinante, cÉlula hospedeira recombinante, mÉtodo para produzir a fitase, planta transgÊnica ou parte da planta, animal nço humano transgÊnico ou seus produtos ou elementos, composiÇço, mÉtodo para melhorar o valor nutritivo de uma raÇço para animal, processo para reduzir os nÍveis de fitato no esterco de animal, mÉtodo para o tratamento de proteÍnas de legume, e, uso da fitase ou da composiÇço na raÇço para animal
Yang et al. Recombinant protein yield in rice seed is enhanced by specific suppression of endogenous seed proteins at the same deposit site
KR20050080193A (ko) 종자 내 감소된 단백질 함량을 지닌 식물, 그의 구축법 및그의 이용법
Chen et al. Heterologous express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enicillium citrinum nuclease P1 in Aspergillus nige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production of nucleotides
CN101250551B (zh) 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和质量的表达载体及其制法和用途
US9273320B2 (en) Method of producing a sweet protein
CN107287176A (zh) 一种耐高温中性植酸酶Physh-A及其基因和应用
Lambert et al. Engineering legume seed storage proteins
Pang et al. Knock-in at GluA1 locus improves recombinant human serum albumin expression in rice grain
CN101250550B (zh) 改变稻米贮藏蛋白分布的表达载体及其制法和用途
CN1738903A (zh) 用植物表达的重组蛋白免疫鱼类
CN110484557A (zh) 一种Atg5瞬时沉默载体
CN1966691A (zh) 提高稻米蛋白质含量和质量的表达载体及其制法和用途
CN105274137A (zh) 一种用青蒿生产乳铁蛋白的方法
TWI414244B (zh) 具有胰脂肪酶活性的重組型多肽暨其核酸編碼序列以及它們的生成與應用
CN101340814B (zh) 在植物中产生所需蛋白质的方法
Wahlroos et al. Increase of histidine content in Brassica rapa subsp. oleifera by over-expression of histidine-rich fusion proteins
US7388091B2 (en) Harvest-inducible genes from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Gong et al. The Expression of Recombinant Human Serum Albumin in the Mammary Gland of Transgenic Mice
US7329798B2 (en) Harvest-inducible regulatory elements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CN117467663A (zh) 一种重组乙醛脱氢酶的表达载体及其应用
CN116023472A (zh) 一种高效表达生产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ZHANG MI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Effective date: 201309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00234 XUHUI, SHANGHAI TO: 061000 CANGZHOU, HEBEI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922

Address after: Xinhua District Agriculture Street Lu Jia Fen Village 061000 Hebei city of Cangzhou province No. 12

Patentee after: Zhang Min

Address before: 200234 Xuhui District, Guilin Road, No. 100,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14

Termination date: 2015040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