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47681B - 感应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感应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47681B
CN101247681B CN2008100817515A CN200810081751A CN101247681B CN 101247681 B CN101247681 B CN 101247681B CN 2008100817515 A CN2008100817515 A CN 2008100817515A CN 200810081751 A CN200810081751 A CN 200810081751A CN 101247681 B CN101247681 B CN 1012476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unit
induction heating
detecting unit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8175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47681A (zh
Inventor
弘田泉生
藤井裕二
新山浩次
宫内贵宏
藤田笃志
高桥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29476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71197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476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76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476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7681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应加热装置。提供了一种具有在被加热物发生移动的场合下使火力下降或者停止安全功能、且安全功能又不易妨碍用户的烹调作业的感应加热装置。本发明的感应加热装置包括:感应加热线圈;变频器电路;检测变频器电路的输出大小的输出检测单元;控制单元;设定目标输出的设定输入单元;第1移动检测单元;和用于存贮第1移动检测单元检测到被加热物移动之前的控制值的存贮单元。控制单元具有:使变频器电路的输出从低输出逐渐地上升到目标输出的到达控制模式;控制变频器电路的输出与目标输出一致的稳定控制模式;和输出从存贮在存贮单元中的控制值导出的控制值的第1输出模式。当第1移动检测单元检测到被加热物的移动时,即转移到第1输出模式中。

Description

感应加热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03802755.0,国际申请日为2003年1月24日、发明名称为“感应加热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应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使用变频器进行感应加热的感应加热装置中,一般在作为负荷的锅等的附近设置有温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锅的温度等信息,再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火力调节及烹调时间调节,从而实现优异的加热响应及控制性。感应加热装置能够实现极其精细的的烹调,同时因为不产生火炎,具有对室内的空气很少有污染、热效率高、安全清洁的特点。近年,这些特性倍受注目,对感应加热装置的需求量也急速上升。
感应加热装置在隔着非磁性且电阻率低的金属负荷(举例来说,铝锅及平底锅等容器)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烹调的场合下,加热线圈中产生的磁场将对在负荷中的感应出来的涡流发生作用,使负荷会产生很大的浮力,再加上负荷的重量较轻,故在烹调过程中负荷有可能发生移动(包括横向移位及向上浮动)。
在本发明的第一篇对比文献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1-332375号中公开了这样一种感应加热烹调装置,在加热开始时,首先使加热输出从很小的状态徐徐增加到额定输出,与此同时,检测电源电流的变化的斜率来识别负荷的浮动及移动情况。如果检测到了这样的情况,即采取加热停止、降低输入电源功率等控制(具体的方法没有叙述)。
下面利用图56~图60来描述第2个现有感应加热装置(感应加热烹调装置)。图56为该现有感应加热装置的概略结构,图57为该现有感应加热装置的方框图。在图56及57中,110为被加热物(圆底锅、平底锅等金属制成的容器),101为产生出高频磁场、对被加热物110进行加热的感应加热线圈,109为市电交流电源输入端,108为桥式电路和平滑电容器构成的、对市电交流电源进行整流的整流平滑电路,102为把由整流平滑电路108进行过整流的电源变换成高频电源功率、再将高频电流供给至感应加热线圈101中的变频器电路,103为检测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出大小的输出检测单元(具体地为检测变频器电路102的电源电流的电流变换器),5612为微电脑,5605为带有多个按键开关(包括用来输入确定感应加热装置的目标输出的输出电平设定指令的按键开关)的设定输入单元,5601为设置在机体的上部、供被加热物110放置的陶瓷顶板。微电脑5612具有控制单元5704以及移动检测单元5706。
移动检测单元5706通过与现有装置1中相同的方法来检测被加热物110的移动(包括滑动和浮动)。
控制单元5704根据输出检测单元103的输出信号以及移动检测单元5706的输出信号来控制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出。加热输出的改变通过对开关元件的驱动频率进行控制来实现。
在移动检测单元5706没有检测到被加热物110发生移动的场合下,控制单元5704将输出检测单元103的输出(检测电流)控制成与设定的目标电流值相同。当移动检测单元5706检测到被加热物110发生了移动的场合下,控制单元5704对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出电源功率进行控制,使之急速下降到不会产生滑动或者浮动的较低的规定值上,从而使被加热物110停止移动。或者,控制单元5704也可以使变频器电路102停止工作。这样,可以减少负荷的浮动及移动,确保感应加热装置的安全性。
图58中示出了在对非磁性金属(例如铝)制成的被加热物(锅)进行加热时的输入电源功率和浮力之间的关系的一例。图58中,横轴为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入功率,纵轴为作用到被加热物110上的浮力。如图58中所示,输入电压增加时,浮力也将增加。当这个浮力超过被加热物的重量时,被加热物就将发生滑动以及/或者浮动。
图59中的虚线示出了在变频器电路102起动(加热开始)后使加热输出从很小的状态徐徐增加加热输出、达到额定输出(目标值)、在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出达到设定电源功率为止的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入电流的变化情况。图59的实线则示出了变频器电路102起动(加热开始)之后,使加热输出从很小的状态徐徐增加,达到设定输出(目标值),在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出达到设定电源功率(目标值)之前移动检测单元5706就检测到了被加热物110的滑动或者浮动时的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入电流的变化情况。图59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入电源电流。在图59中所示的第二种现有感应加热装置中,当移动检测单元5706检测到了被加热物110的移动(滑动或者浮动)的场合下,变频器电路102的起动后的操作从最初开始重新进行。亦即,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出从起动时的较小的输出值(加热开始的较小的输出值)开始徐徐增加,直至达到设定输出或者移动检测单元5706再次检测到被加热物110发生移动为止。这样的操作反复被进行。
下面通过图60来描述第二个现有装置中的移动检测单元5706的检测操作。在第二个现有感应加热装置中,在变频器电路102起动(加热开始)之后,加热输出从很小的状态开始徐徐增加,直至达到设定输出(目标值),最后使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出成为设定电源功率。图60(a)中示出了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出在达到设定电源功率之前被加热物110就发生滑动或者浮动时的输入电源功率随时间的变化。图60(a)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感应加热线圈101的输入电源功率。图60(b)中示出了这种场合下的电源电流(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入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图60(b)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入电源电流。
如图60中所示,在加热开始后徐徐增加加热输出的过程中,被加热物110上将有浮力发生作用;被加热物110发生移动(向上浮动、浮动后横向移动)时,被加热物110都将逐渐偏离感应加热线圈101。与上述偏离距离相对应,感应加热线圈101的输入电源功率会下降。被加热物110移动时,如图60中所示的那样,电源电流(以及感应加热线圈101的输入电源功率)的变化的斜率将变小。移动检测单元5706根据输出检测单元103检测到的电源电流的斜率(时间微分值)的变化,可以对被加热物110是否发生了移动进行检测。
使用上述的第二种现有感应加热烹调装置进行烹调时,在用户人为地移动烹调物的情况下,移动检测单元也有可能误判断为被加热物因浮力而发生了移动,从而控制单元可能将加热输出下降或者使加热停止。在现有装置2中,执行的是如图59中所示的操作。在其它现有装置中,当检测到被加热物发生移动时,一般使变频器停止工作,或者将变频器的输出抑制到规定的低输出(亦即任何锅都不会发生移动的低输出)上。在这样的场合下,由于火力不足的原因,存在着烹调实际上不能进行的问题。第二种现有感应加热烹调装置确实能够实现安全操作,但是在其安全功能处于工作状态时,存在着实质上不能进行烹调的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带有在被加热物发生移动的场合下使火力下降或者停止的安全功能、且这样的安全功能又不易妨碍用户的烹调操作的感应加热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在被加热物发生移动的场合下使火力下降或者停止的安全功能、且安全功能工作时也能维持感应加热线圈的高火力、用户也能进行烹调的感应加热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在感应加热线圈产生的高频磁场造成被加热物移动的场合下使火力下降或者停止的安全功能、但在此以外的场合下安全功能不发生操作从而可以防止这样的安全功能妨害用户的烹调作业的感应加热装置。
另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在被加热物发生移动的场合下使火力下降或者停止的安全功能、且安全功能在用户人为地翻动被加热物即锅的场合下不起作用或者即使起作用也能对被加热物进行稳定的加热(可以进行例如煎炒等烹调)的感应加热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感应加热装置包括:产生出高频磁场、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感应加热线圈;向所述感应加热线圈中供给高频电流的变频器电路;检测所述变频器电路的输出大小的输出检测单元;根据所述输出检测单元的输出控制所述变频器电路的输出的控制单元;设定所述控制单元所控制的输出的设定输入单元;根据所述输出检测单元的输出的时间变化检测所述被加热物的移动的第1移动检测单元;和把所述第1移动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被加热物的移动之前的所述控制单元输出的控制值加以存贮的第1存贮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具有使所述变频器电路的输出从低输出逐渐地上升至目标输出的到达控制模式、控制所述变频器电路使所述变频器电路的输出与目标输出相一致的稳定控制模式、以及输出从存贮在所述第1存贮单元中的控制值导出的控制值的第1输出模式。在所述第1移动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被加热物发生移动时,所述控制单元即转移到所述的第1输出模式。
本发明能够实现一种具有在被加热物发生移动时使火力下降或者停止的安全功能、且可以防止因安全功能工作而造成用户无法进行烹调的感应加热装置。也就是说,本发明实现了一种使用方便、安全的感应加热装置。
本发明的新颖特征如后附的权利要求书所述。本发明的其它一些构成、内容、目的及特征通过附图和下面的详细描述进行说明。读了这些说明之后,相信能够对本发明具有较为透彻的理解。
下面先将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概述。
基于本发明的一种技术方案的感应加热装置包括:产生出高频磁场、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感应加热线圈;向所述感应加热线圈中供给高频电流的变频器电路;检测所述变频器电路的输出大小的输出检测单元;根据所述输出检测单元的输出来控制所述变频器电路的输出的控制单元;设定所述控制单元控制的目标输出的设定输入单元;检测所述被加热物是否移动的第1移动检测单元;以及把所述第1移动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被加热物的移动之前的、所述控制单元输出的控制值或者所述输出检测单元的输出值进行存贮的存贮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具有到达控制模式、稳定控制模式和第1输出模式;在到达控制模式下,使所述变频器电路的输出从低输出逐渐地上升到所述的目标输出;在稳定控制模式下,控制所述变频器电路使所述变频器电路的输出与所述目标输出相一致;在第1输出模式下,输出存贮在所述存贮单元中的控制值或者从所述输出检测单元的输出值导出的控制值,以存贮在所述存贮单元中的控制值或者从所述输出检测单元的输出值导出的输出值作为新的目标输出,控制所述变频器电路使所述变频器电路的输出与新的目标输出变得一致。当所述第1移动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被加热物发生了移动时,所述控制单元即转移到所述第1输出模式中。
在本发明中,当用户使用铝或铜等非磁性金属制成的重量较轻的负荷锅进行烹调操作时,在第1移动检测单元检测到锅的移动(滑动或者浮动)的场合下,根据存贮在存贮单元中的、与检测到被加热物的移动之前的变频器电路的输出信息(控制单元输出的控制值或者输出检测单元的输出值)来控制加热输出。这样,既可以不会使被加热物(负荷)发生滑动及浮动,又可以以高火力(例如被加热物不移动的范围内的最大火力或者从最大火力减去规定值后的值)进行加热。采用本发明的话,即使在第1移动检测单元检测到锅的移动的场合下,也能加大实际加到被加热物上的电源功率,从而实现一种可在短时间内完成烹调的感应加热装置。
这里,以用户一边翻动着锅(被加热物)一边进行烹调为例。在现有的装置中,一旦检测到被加热物发生了移动,则马上使变频器停止工作,或者将变频器的输出抑制到规定的低输出(使所有的锅都不发生移动的低输出),这样,被加热物实际得到的电源功率(平均电源功率)将会变小。采用这样的控制方法的话,在进行煎炒烹调等需要高火力(高输出)的烹调时,就有可能不能进行充分的加热,影响烹调质量。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本发明的感应加热装置的使用方便程度比起现有装置来有很大的提高。
输出检测单元既可以直接检测变频器电路的输出的大小(例如检测在感应加热线圈中流过的电流),也可以进行间接检测(例如检测变频器电路的输入电流)。
第1移动检测单元的检测方法是任意的。例如,可以和现有技术中一样在加热开始之时一边使加热输出逐渐地增加,一边根据变频器电路输入的电源电流的斜率(时间微分值)的变化检测被加热物的移动;也可以在加热开始之时一边使加热输出逐渐地增加,一边根据感应加热线圈中流动的线圈电流的斜率变化检测被加热物的移动。
设置检测被加热物的重量的重量传感器也是可以的。例如,可以和现有技术中一样,在加热开始之时逐渐地使加热输出增加,随着浮力的增加,重量传感器检测到的负荷重量也在减少。当重量传感器检测到的重量达不到规定的阈值(典型情况下阈值是0g)的话,则控制单元判定被加热物发生了移动。如果重量传感器检测到的重量在规定的阈值以上,则控制单元判定被加热物没有发生移动。
在基于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的感应加热装置中,所述控制单元在处于所述第1输出模式中超过规定的时间时,即转移到所述的到达控制模式中。另外,通过对未检测到非加热物的滑动或者浮动时的输出值进行存贮,对应于第1输出模式中被烹调物的重量变化,可以对检测误差进行补正。这样,比方说在第1输出模式中锅中的汤、汁成分蒸发掉或者吸收掉时,可以防止因重量减轻而发生锅浮现象,感应加热装置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可以提高。
在基于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的感应加热装置中,在所述控制单元处于输出存贮在所述存贮单元中的控制值或者从所述输出检测单元的输出值导出的控制值的所述第1输出模式中时,如果上一次存贮在所述存贮单元中的所述输出检测单元的输出值和新存贮的所述输出检测单元的输出值之间的差在规定的范围内/且从转移到所述第1输出模式中起已经超过了规定的时间时,所述控制单元把通过所述设定输入单元设定的所述目标输出值变成根据存贮在所述存贮单元中的所述输出检测单元的输出值导出的值,或者,在所述控制单元以存贮在所述存贮单元中的控制值或者从所述输出检测单元的输出值导出的输出值作为新的目标输出、控制所述变频器电路使所述变频器电路的输出与新的目标输出一致的所述第1输出模式中,如果上一次存贮在所述存贮单元中的控制值或者所述输出检测单元的输出值与新存贮进的控制值或者所述输出检测单元的输出值之间的差在规定的范围内/且从转移到所述第1输出模式中起已经超过了规定的时间的话,通过所述设定输入单元设定的所述目标输出值即被更改成存贮在所述存贮单元中的控制值或者从所述输出检测单元的输出值导出的值。
在把设定输入单元中设定的目标输出值直接输出的话,在锅重量较轻时很有可能发生移动(包括滑动或者浮动)。在本发明中,控制值或者目标输出值能够自动地变更为锅不会发生移动的值。这样,可以实现一种安全、以稳定的电源功率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感应加热装置。
电源电压变化时,即使控制值或者电源电流相同,变频器的加热输出也会变化。在本发明中,识别出锅发生移动时的输出(例如电源电流)或者控制值,再根据它们将目标输出值自动地变更成使锅不会发生移动的值。这样,在电源电压发生变化等时也能得到稳定的加热电源功率。
在基于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的感应加热装置中,还包括:将通过所述设定输入单元设定的所述目标输出值进行显示的设定显示单元,所述设定显示单元根据存贮在所述存贮单元中的所述控制单元输出的控制值或者所述输出检测单元的输出值来使显示发生改变。
由于用户可以得知实际施加到锅上的电源功率为将设定好的目标输出值进行过抑制的值,因此,感应加热装置使用起来会非常方便。用户根据显示可以得知锅发生了移动,便可以采取使锅(包括其中的被烹调材料)的重量变化等使锅不发生浮动的对策。
显示输出值时,既可以显示出其绝对输出值,也可以显示出其相对输出值。显示出绝对输出值是指显示出比方说输出电流值或者设定的输出电源功率。相对输出值显示是指例如使7个发光二极管中的5个点亮,表示7个等级中的第5等级的输出。
在基于本发明另一种方案的上述的感应加热装置中还包括:在所述第1输出模式下,当所述第1移动检测单元连续地检测到所述被加热物的移动时判定所述被加热物发生了移动的第2移动检测单元。在所述第2移动检测单元检测到被加热物的移动时,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第1输出模式中的变频器电路的输出更改成比以前低的值。
举例来说,当作为负荷的被加热物的加重有偏向时,在存贮在第1存贮单元中的输出值下,感应加热装置上的被加热物有可能一点一点地发生滑动。而采用上述方案的构成的话,在上述的场合下,被加热物的移动将被检测到,输出值会被降低到比以前低的值上,可以使锅的滑动停止。这样,感应加热装置的安全性可以得到提高。
在基于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的感应加热装置中,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第1输出模式下将变频器电路的输出下降时,是逐渐地使输出下降。采用这样的构成后,在锅发生移动的场合下电源功率也不会发生急剧变化,不会扰乱比方说用户的烹调作业,不会发生电源功率急剧变化使用户吃惊的情况,从而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感。
在基于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的感应加热装置中,在通过所述设定输入单元设定的所述目标输出值超过规定值的场合下,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第1移动检测单元或者所述第2移动检测单元判定所述被加热物发生移动的阈值用规定的值进行补正。
一般来说,用户在高火力下使用感应加热装置的场合(设定的输出值很高)下,用户一边翻动被加热物一边进行烹调的场合很多,反之,用户在低火力下使用感应加热装置的场合下(设定的输出值较低),用户将被加热物放置好(不进行翻动)进行烹调的情况很多。在本发明中,当比方说在高火力下进行煎炒烹调的场合下,判定被加热物移动的阈值设置得比较大(使检测灵敏度钝化),或者不进行检测。在低火力下比方说静静地炖汤的场合下,采用正常情况下的高灵敏度来检测排斥磁场形成的被加热物的移动。这样,可以实现一种与使用方法相适宜的、且使用户可以比方说一边翻动平底锅一边进行煎炒烹调的安全、方便的感应加热装置。
上面所述的通过规定的值来对阈值进行补正还包含不进行检测(即阈值为无限大)的情况。
在基于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的感应加热装置中,存贮在所述存贮单元中的所述控制单元输出的控制值或者从所述输出检测单元的输出值导出的值比规定的值小的场合下,所述控制单元使加热停止。
在欲对非常轻的被加热物(例如薄的铝制盘子)进行加热时,安全功能有可能将感应加热线圈的输出值抑制得非常低。感应加热线圈的输出值太低时,变频器电路有可能不能正常地工作。采用本方案之后,在这样的场合,被加热物被视为不适宜进行加热的物品,加热停止,从而提高感应加热装置的安全性。
在基于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的感应加热装置中,在所述的稳定控制模式中,如果被设定的输出值和所述输出检测单元的输出值的之间的差在规定的范围内,所述控制单元作为第2输出模式至少在规定的期间内将控制值加以固定。
在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输出基本上已经到达目标值时,输出在典型情况下将固定在这一状态下,不易受到外部干扰的不利影响。因此,感应加热装置就能够向被加热物提供更为稳定的电源功率。
在基于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的感应加热装置中,还包括:用于在所述稳定控制模式中判定所述被加热物是在外部的力作用下发生了移动还是在排斥磁场的作用下发生了移动的移动状态检测单元。在所述移动状态检测单元判定使在排斥磁场的作用下发生了移动的场合下,转移到所述第1输出模式中。
在稳定控制模式中检测到排斥磁场引起被加热物移动的场合下,可以上自动地将输出下降到合适的等级上,继续进行加热。
在基于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的感应加热装置中,在所述稳定控制模式中,所述移动状态检测单元通过所述输出检测单元的输出值、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值或者被加热物的重量的变化周期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来判定所述被加热物是在排斥磁场的作用下发生了移动/还是在外部力的作用下发生了移动。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当用户在晃动着被加热物(例如平底锅)进行烹调的场合下,被加热物发生的浮动是不规则的,而排斥磁场引起的被加热物的移动则是比较规则地发生的。本发明的感应加热装置利用了这样的规律,只对排斥磁场引起的被加热物的移动进行检测(这里的「只对」不是字面上的严密的意思,实际上在人翻动着被加热物进行烹调的场合下,也进行移动检测,只是使检测灵敏度降低)。这样,本发明在人翻动着平底锅进行烹调的场合不会出现使安全功能误触发而妨碍烹调的情况,而在被加热物由排斥磁场引起移动的场合下又能使安全功能适当地工作,从而能够提供一种安全、方便的感应加热装置。
「周期」是指从某一状态开始变化,其后再次返回与上述状态基本相同的状态为止的期间。「基本相同的状态」是指2个时间点上在时间轴上的动态变化状态基本相同(例如都为极大状态),2个时间点上的静态变化状态相同(例如电平为规定的值),或者2个时间点上的动态变化状态和静态状态相同(例如都为电平增加的状态且电平为规定的值的状态)。动态变化状态以及静态状态的相同性根据一个或多个参数的定性状态或者定量值是否基本相同来判断。举个具体例子来说,「周期」为输入电流值从到达极大时起到下一次成为极大值为止的期间,这是基于定性状态的周期。周期也可以是从控制值在增加过程中达到一定的值时开始到控制值在下一次的增加过程中达到相同值为止的期间,这是基于定量值的周期。
在基于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的感应加热装置中,在所述稳定控制模式中,通过所述控制单元连续地提升可使所述变频器电路的输出增加的控制值这一情况来检测所述被加热物的移动的第3移动检测单元,当所述第3移动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被加热物发生移动时,即转移到所述第1输出模式中。
在排斥磁场造成被加热物移动时,被加热物一点一点地远离感应加热线圈,且不会回到原来的位置。在稳定控制模式中,如果控制单元输出固定的控制值的话(例如在固定的导通期间内向感应加热线圈上供给固定频率的线圈电流),随着被加热物逐渐远离感应加热线圈,感应加热线圈中实际流动的电流也会呈单调减少的趋势。在控制单元将变频器电路控制成使变频器电路的输出与目标输出一致的稳定控制模式中,随着排斥磁场使被加热物远离感应加热线圈时,控制单元输出的控制值将出现使变频器电路的输出增加的单调变化。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生了这一现象,并利用其发明了只对排斥磁场造成的被加热物的移动进行检测的感应加热装置。这样,本发明在用户翻动平底锅进行烹调的场合下不会时安全功能错误地工作而影响烹调,而在被加热物因排斥磁场产生移动的场合又能设当地使安全功能工作,从而实现一种安全、使用方便的感应加热装置。
在基于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的感应加热装置中,在从所述到达控制模式或者从所述稳定控制模式转移到所述第1输出模式中时,所述控制单元输出对存贮在所述存贮单元中的控制值用第1补正值进行补正后的补正值,或者输出能够得到对存贮在所述存贮单元中的所述输出检测单元的输出值用第1补正值进行补正过的输出值的补正值;在从所述第1输出模式转移所述到达控制模式中之时,所述控制单元输出对存贮在所述存贮单元中的控制值用第2补正值进行过补正的控制值,或者输出能够得到对存贮在所述存贮单元中的所述输出检测单元的输出值用第2补正值进行补正过的输出值的补正值;所述第1补正值为比所述第2补正值大的值。
在第1输出模式中,通过输出控制值从而得到将存贮在第1存贮单元中的控制值减去第1补正值的控制值、或者将输出检测单元的输出值减去第1补正值的输出值,可以可靠地使被加热物的移动停止且不会使变频器电路的输出不必要地下降地继续进行加热。从第1输出模式转移至到达控制模式中时,通过输出能够得到将存贮在第1存贮单元中的控制值减去第2补正值的控制值、或者从输出检测单元的输出值减去第2补正值的输出值的控制值,可以提早下一次检测到被加热物的移动的时间。这样,可以实现使用方便、安全的感应加热装置。
在从第1输出模式转移至到达控制模式中时,还可以考虑采用输出在第1输出模式中输出的控制值或者所述输出检测单元的输出值上加上规定的补正值导出的控制值的方法。在采用这样的方法得到的控制值结果与能够得到从存贮在存贮单元中的控制值减去第2补正值后的控制值、或者从存贮在存贮单元中的输出检测单元的输出值用第2补正值进行补正后的输出值的补正值相同的场合下,实施这样的方法的感应加热装置也被认为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在基于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的感应加热装置中,在设定的目标输出值比规定的值大的场合下,所述第1移动检测单元或所述第2移动检测单元即使检测到所述被加热物发生了移动,所述控制单元也不使输出发生下降。
举例来说,在高火力下(设定的输出值很高)进行煎炒烹调的场合下,即使检测到被加热物发生了移动,本发明的感应加热装置也继续进行通常的操作;而在低火力下(设定的输出值很低)的静静地炖汤的场合下,检测排斥磁场是否使被加热物发生移动时的安全功能也通常一样进行工作。这样,可以实现一种与使用方法相适应的、且用户可以比方说翻动平底锅进行煎炒烹调的安全、使用方便的感应加热装置。
在基于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的感应加热装置中,包括:含有用于产生出高频磁场、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感应加热线圈的变频器;控制所述变频器的输出的控制单元;和在所述感应加热线圈的输出从低输出逐渐地增加到规定的输出的过程中,检测所述变频器的操作状态或者所述被加热物的状态,监视所述被加热物是否发生了移动的移动检测单元;在所述移动检测单元进行检测所述被加热物移动的移动检测操作时,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把所述感应加热线圈的输出抑制成检测移动时的值小的值或者使加热停止的输出抑制操作,之后再解除所述输出抑制操作,使输出再次逐渐地增加,所述的移动检测操作和所述输出抑制操作重复执行1回以上,同时,当所述移动检测操作检测到大致相同的输出变化反复出现时,则判定所述被加热物在所述感应加热线圈产生出的高频磁场的作用下发生了移动,之后,将所述感应加热线圈的输出抑制成比所述移动检测单元检测到被加热物的移动时的输出小的输出后,在进行加热。
在对放置在感应加热线圈上部的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过程中,如果感应加热线圈的发生的磁场的作用引起被加热物开始移动,则应该抑制供给被加热物以及感应加热线圈的电源功率。但是在用户拿着被加热物一边小幅度地上下、左右移动一边进行烹调的场合下,则不应该抑制供给被加热物以及感应加热线圈的电源功率。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人在翻动被加热物着进行烹调的场合下,被加热物发生的浮动不规则,而排斥磁场引起的被加热物的移动则比较规则。本发明的感应加热装置利用了这一现象,只对排斥磁场引起的被加热物的移动进行检测。这样,本发明在用户翻动着平底锅进行烹调的场合下不会使安全功能错误地工作而影响烹调,而在被加热物因排斥磁场发生移动的场合下又能适时地使安全功能工作,从而实现一种安全、方便的感应加热装置。
采用本发明后,可以将在烹调过程中用户翻动被加热物的情况和感应加热线圈发生的磁场造成被加热物移动的场合适当加以区别开。在用户翻动被加热物的场合下,感应加热线圈的输出不会受到抑制,从而可以消除或者缓和用户烹调时的不便。
另外,在进行移动检测操作时,会引起被加热物稍稍有些移动,这样的操作无限制地进行的话,有可能造成被加热物一点一点地发生移动。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由于控制单元判断出放置着的被加热物发生了移动的场合下马上中止移动检测操作,因此可以避免这样的事态发生。本发明实现了一种可以正确地检测被加热物开始移动的临界值的感应加热装置。移动检测单元中具体的移动检测方法可以是任意的。
在基于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的感应加热装置中,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移动检测单元多次检测到所述被加热物的移动时的所述变频器的输出值、所述控制单元输出的控制值或者所述被加热物的重量进行采样,并根据从其采样值得到的多个值判断所述感应加热线圈产生出的高频磁场是不是引起了所述被加热物的移动。
这样,可以以很高的精度或简单的方法检测出多次进行移动检测操作时的输出变化大致相同的情况不断反复的情况。
在本发明这一方案的感应加热装置中,设置有根据变频器的输出值(例如变频器的输入电流,或者用来检测感应加热线圈中的电流大小的检测单元的输出值)或者控制单元输出的控制值来检测被加热物是否移动的移动检测单元,根据其它控制操作中使用的移动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输出),控制单元就能检测被加热物的移动。因此,本发明实现了一种成本低、安全、使用方便的感应加热装置。
在基于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的感应加热装置中,所述控制单元在对从采样值得到的多个的值进行比较或者运算后判定所述多个值相互大致相同的场合下,则判定所述被加热物在所述感应加热线圈的产生出的高频磁场的作用下发生了移动。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微电脑来进行上述判定,从而可以实现一种低成本、安全、使用方便的感应加热装置。
在基于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的感应加热装置中,所述控制单元检测重复进行所述的移动检测操作所需的时间,并根据其时间变化判断所述感应加热线圈产生出的高频磁场有没有引起所述被加热物的移动。这样,通过简单、低成本的方法就可以在重复进行移动检测操作时检测出大致相同的输出变化不断反复出现的情况。
举例来说,可以通过测定变频器的输入输出波形来测定重复所需的时间。
在基于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的感应加热装置中,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移动检测操作的重复周期进行多次测定,并对得到的多个值进行比较或者运算,在判定所述的多个值大致相同的场合下,则判定所述被加热物在所述感应加热线圈产生出的高频磁场作用下发生了移动。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微电脑来进行上述的判定,从而实现一种成本低、安全、使用方便的感应加热装置。
在基于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的感应加热装置中,所述控制单元在根据所述移动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进行输出抑制操作之后,如果检测到所述被加热物的移动是人为地引起的,则解除所述输出抑制操作,使所述感应加热线圈的输出增加到规定的输出。
在感应加热线圈产生的磁场引起放置着的被加热物发生移动的场合下,施加到感应加热线圈中的电源功率被抑制,从而极力抑制被加热物不断地发生移动。在是用户在翻动被加热物的场合下,电源功率将从旨在使被加热物的移动停止的被抑制了的值改变成用户设定、输入的高电源功率。这样,就可以实现一种在用户翻动被加热物的场合下能够完全发挥出加热能力、安全、使用方便的感应加热装置。在进行煎炒等烹调过程中用户翻动被加热物的场合下,可以充分确保加热线圈的输出。在用户翻动被加热物之时,即便感应加热线圈产生的磁场有可能使被加热物发生移动,但由于被加热物(例如平底锅)被用户拿着,安全上不易发生问题。
在基于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的感应加热装置中,还包括用于进行与用户设定的输出相对应的显示的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即使在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移动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开始输出抑制操作的时候也是继续进行与设定的所述输出相对应的显示,同时,在所述控制单元判定所述感应加热线圈产生出的高频磁场使所述被加热物发生了移动之后,使显示的输出低于与所述输出相对应的显示输出。
一般来说,在检测被加热物的移动时,在判断出其移动是感应加热线圈产生的磁场上引起的还是用户翻动被加热物引起的之前,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本发明中,只是在判断出是高频磁场引起所述被加热物发生移动了场合下,才使显示发生变化(例如,减小显示出的输出等级),而在判断结果出来之前不改变显示情况。这样,就不会发生将与用户设定的变频器输出(相当于加热线圈输出或者消费电源功率)对应的输出显示进行不必要的改变而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不安感,从而可以实现一种使用方便的感应加热装置。
在基于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的感应加热装置中,所述移动检测单元根据所述变频器的输出、所述控制单元输出的控制值或者所述被加热物的重量的时间变化/检测所述感应加热线圈产生出的高频磁场是否引起所述被加热物的移动。
本发明实现了一种通过简单的结构就能检测被加热物的移动的低成本的感应加热装置。特别是,在本发明的感应加热装置中,通过变频器的输出值(例如变频器的输入电流,或者检测感应加热线圈中的电流的检测单元的输出值)或者控制单元输出的控制值的时间变化来检测高频磁场是否使被加热物发生了移动,可以根据其它控制操作中使用的移动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输出)来检测被加热物是否发生了移动,因此,无需设置专门的检测单元。
在基于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的感应加热装置中,产生出高频磁场、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感应加热线圈;所述感应加热线圈中供给高频电流的变频器电路;进行加热设定的输入单元;检测所述被加热物的移动的移动检测单元;和控制所述变频器电路的输出、在所述移动检测单元检测到被加热物发生了移动的场合下停止或者抑制所述变频器电路的输出的抑制操作的控制单元;根据所述输入单元中的设定内容,使所述移动检测单元的检测灵敏度钝化或者使检测停止,或者使所述控制单元的上述抑制操作弱化或者不进行。
在本发明中,当设定为人为地移动被加热物(负荷)的机会较多的场合下,或者设定为被加热物的移动检测单元发生误判断的可能性较多的场合下,被加热物的移动检测单元的功能被自动地抑制或者被无效。本发明对于负荷移动设置有安全功能,同时在进行比方说煎炒烹调等那种人为地移动负荷的机会较多的烹调的场合下,又不会或者不易发生火力的下降或者停止,从而实现一种用户可以进行随心所欲的烹调、使用方便的感应加热装置。
另外,在本发明中,还可以比方说根据需要进行特定的设定,将被加热物的移动检测单元的功能加以抑制或者使之无效化。这样,根据被加热物的移动检测而工作的安全功能不适用的场合下,可以消除或者缓和扰乱烹调的不利情况,从而实现一种使用方便的感应加热装置。
在使用铝锅、平底锅或者加热板等非磁性且低电阻率的负荷进行感应加热的场合下,由于负荷的重量较轻,在烹调物的量较少时,相对于感应加热产生的排斥磁场以浮力的形式作用在负荷上,使负荷可能发生浮动或者横向移动。在烹调过程中上发生这样的现象的话,负荷会偏离加热源的中心,造成加热效率下降,或者在移动时有可能与其它物体发生碰撞使其损伤。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于这样的负荷设置有负荷移动检测单元,当检测到浮动时,即把感应加热热源的输出停止,或者进行使浮动变少的控制。
即便这样,随着烹调方式(例如煎炒烹调和煮、炖烹调)的不同,加热输出也是不同的。用户在进行烹调时,使负荷(锅)发生移动的频度及其移动量也是不同的。
另外,负荷的移动检测单元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自动地识别负荷的自然浮动和站在感应加热装置前面的用户使负荷发生的人为移动,但也是有限度的。负荷的移动检测单元有发生误检测的可能。因此,在本发明中,当用户设定了较高的输出等级或者设定了需要人为地使负荷发生移动的烹调方式(例如煎炒烹调)时,便使负荷的移动检测单元不发生作用,加热源将无视负荷的移动,输出烹调所需的必要的火力。
下面以使用家用的2KW感应加热烹调装置进行烹调的场合为例进行说明。烹调方式为使用平底锅做炒饭。在炒饭时,所述烹调装置以1500W左右进行加热比较适宜。因此,加热输出被设定为1500W。
另外,在设有「煎炒」等与炒饭相当的按键的场合下,如果该按键被操作,则设定成1500W。当然,即使没有与1500W相当的加热输出,只要是这样的加热输出左右也是可以的。在进行烹调过程中,为了使食物翻过来而翻动平底锅时,负荷移动检测将会开始工作,加热输出将发生下降,成为比方说500W左右。在500W的加热输出下,炒饭是做不熟的。在本发明中,输出设定为1500W或者「煎炒」的场合下,负荷移动检测的功能将不起作用,这样,即使用户一边翻动平底锅一边进行烹调的话,也能确保1500W的火力,炒饭也就很容易做好。另一种方法是,当输出被设定在1500W或者「煎炒」的场合下,根据负荷移动检测进行的加热输出的抑制程度将比通常情况(其他设定下)要低。例如,在检测到负荷移动的场合下,也只从1500W下降到1300W。这样,即便在检测到负荷移动之后,也能确保炒饭所需的火力。
另外,通过使负荷移动的难于检测到,例如只有在平底锅的移动非常大时才检测到负荷移动,也可以实质上确保炒饭所需的必要的火力。
本发明中所述的操作单元(输入单元)中的设定内容包括:所选择的烹调方式(煎炒,煮、炖或烧开水等),或者,所选择的加热烹调的(设定)火力或进行自动烹调时预先设定的火力的时间顺序的组合。
在基于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的感应加热装置中,所述输入单元中还包括设定加热输出的加热输出设定单元,根据所述加热输出设定单元中设定的加热输出,使所述移动检测单元的检测灵敏度钝化或者使检测停止,或者使所述控制单元的所述抑制操作弱化或者不进行。
因加热输出的大小不同,被加热物的移动检测单元有时会发生误判断,另外,人为地使负荷移动的机会也会有多有少。采用本发明的下面的方案的话,可以消除或者缓和因基于被加热物的移动检测而工作的安全功能工作不适当而反而扰乱烹调的不利情况,从而实现一种使用方便的感应加热装置。
在基于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的感应加热装置中,当所述加热输出设定单元中的加热输出的设定值达到了规定值以上时,使所述移动检测单元的检测灵敏度钝化或者使检测停止,或者使所述控制单元的所述抑制操作弱化或者不进行。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进行煮物烹调那样的需要低火力的烹调的场合下,在被加热物发生移动时,使火力下降的安全功能将会工作,而在进行例如煎炒烹调那样的需要高火力、且需要人为地被加热物一边移动一边进行烹调的场合下,基于被加热物的移动而工作的安全功能将被缓和或者被设置成无效,从而能以高输出进行烹调。
在基于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的感应加热装置中,在所述移动检测单元检测到负荷的移动之际,根据所述输入单元中的设定内容在加热输出的继续进行或者停止之间进行切换。
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根据输入单元的设定内容不同,在例如需要高火力进行烹调的烹调过程中优先维持火力,在以低火力进行烹调的场合下则以安全性为重点,从而可以实现一种使用方便的感应加热装置。
在基于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的感应加热装置中,在使用具备所述加热输出设定单元以外的所述输入单元的设定单元时,使所述移动检测单元的检测灵敏度钝化或者使检测停止,或者使所述控制单元的所述抑制操作弱化或者不进行。
通过加热输出设定单元以外的设定单元(即与加热输出无关的项目的设定输入单元),进行使基于被加热物(负荷)的移动检测而工作的安全功能抑制或者无效的设定操作。这种使基于被加热物(负荷)的移动检测而进行工作的安全功能抑制或者无效化的操作对于用户来说,是很容易弄清的。用户可以根据需要任意地进行这样的操作。
在基于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的感应加热装置中,在使用所述输入单元中独立设置的改变输入单元时,使所述移动检测单元的检测灵敏度钝化或者使检测停止,或者使所述控制单元的所述抑制操作弱化或者不进行。
由于变更输入单元是独立设置的,故使基于被加热物(负荷)的移动检测而工作的安全功能抑制或者无效化的操作也很非常清楚,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
在基于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的感应加热装置中,所述改变输入单元具有用于进行煎炒烹调的煎炒烹调选择单元,在选择煎炒烹调时,使所述移动检测单元的检测灵敏度钝化或者使检测停止,或者使所述控制单元的所述抑制操作弱化或者不进行。
一般来说,用户进行煎炒烹调的频度较高,在煎炒烹调过程中用户一般是一边翻动被加热物一边进行烹调。在煎炒烹调中,通过使基于被加热物的移动检测而工作的安全功能被抑制或者无效化,可以实现使用方便的感应加热装置。基于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的感应加热装置包括:产生出高频磁场、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感应加热线圈;向所述感应加热线圈中供给高频电流的变频器电路;检测所述变频器电路的输出的大小的输出检测单元;检测所述被加热物的移动的移动检测单元;通过所述输出检测单元的输出和所述移动检测单元的输出来控制所述变频器电路的输出的控制单元;和用于输入停止指令的移动检测停止输入单元,所述停止指令使所述移动检测单元的检测操作或者使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移动检测单元的输出进行的控制输出停止进行。
在用户一边翻动平底锅等被加热物一边进行烹调的场合下,对被烹调物的滑动及浮动的检测便不再进行。这样,与基于被加热物的移动而工作的安全功能起作用的情况相比较,施加在感应加热线圈中的平均电源功率将比较高。本发明能够实现一种用户在一边翻动平底锅等被加热物一边进行烹调的情况下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所希望的烹调、使用方便、安全的感应加热装置。用户在一边翻动例如铝等非磁性材料制成的重量较轻的平底锅一边进行烹调的场合下,基于被加热物的移动而工作的安全功能将被停止。这样,火力不会下降,可以一边翻动平底锅翻动一边进行烹调。
在基于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的感应加热装置中,还包括:与所述移动检测停止输入单元的输入操作相关联地开始计时的第1定时器单元,在所述第1定时器单元开始计时之后到达到规定的时间为止,所述控制单元进行与所述被加热物是否移动无关的控制。
只有在用户有意识地在移动检测停止输入单元中进行了输入操作的场合(例如按下了按键开关的场合)下,亦即用户站在感应加热装置的前面的场合下,基于被加热物的移动而工作的安全功能才被停止。在经过规定的时间之后,基于被加热物的移动而工作的安全功能便自动地再次启动,因此,如果用户不在时,安全功能将再次开始工作。由于用户无需进行使安全功能再次有效的操作,因此,用户即使忘记了使设定恢复原位(使安全功能再次有效),也不易发生放置着的被加热物在感应加热线圈的磁场作用下方式移动的麻烦(例如汤汁溢洒)。因此,本发明可以实现一种安全、根据需要可以使安全功能停止、使用方便的感应加热装置。
第1定时器单元在比方说进行输入操作时或者在输入操作后进行规定的处理、该处理完成之时开始计时。
基于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的感应加热装置包括:产生出高频磁场、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感应加热线圈;向所述感应加热线圈中供给高频电流的变频器电路;检测所述变频器电路的输出大小的输出检测单元;检测所述被加热物是否移动的移动检测单元;通过所述输出检测单元的输出和所述移动检测单元的输出控制所述变频器电路的输出的控制单元;和输入输出固定指令的输出固定输入单元,当所述输出固定指令被输入时,无论所述被加热物是否发生了移动,所述控制单元都将所述变频器电路的输出加以固定。
在用户一边翻动平底锅等重量轻的被加热物一边进行烹调的场合下,不会出现基于被加热物的移动而工作的安全功能不适时地工作而扰乱烹调作业的情况,用户可以以固定的输出进行烹调。在以固定的输出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场合下,与基于被加热物的移动而工作的安全功能起作用的场合相比,施加在感应加热线圈中的平均电源功率较高。因此,本发明能够实现一种用户在一边翻动被加热物一边进行烹调的场合下可以在短时间内适当地进行烹调、使用方便、安全的感应加热装置。
在基于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的感应加热装置中,还包括:与所述输出固定输入单元的输出固定指令的输入相关联地开始计时的第2定时器单元。当所述第2定时器单元计测到的时间在规定的时间以上时,所述控制单元将解除变频器电路输出的固定。
只是在用户有意识地对输出固定输入单元进行了输入操作的场合(例如按下了按键开关)下,亦即用户站在感应加热装置的前面的场合,基于被加热物的移动而工作的安全功能才被停止,输出被固定。在经过了规定的时间之后,基于被加热物的移动而工作的安全功能自动地再次变得有效,因此安全性很高。因此,本发明能够实现一种安全、根据需要可以使安全功能停止、使用方便的感应加热装置。
在基于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的感应加热装置中,所述控制单元只是在所述输出固定输入单元中没有输出固定指令输入的期间将变频器电路的输出加以固定。在用户停止对输出固定输入单元的输入操作(例如不在按压按键开关,用户在离开感应加热装置时必然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基于被加热物的移动而工作的安全功能将被恢复,因此,上述方案中的感应加热装置的安全性很高。
在基于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的感应加热装置中,还包括:用于对由所述输出固定输入单元加以固定的变频器电路的输出进行调整的固定输出设定单元。这样,即使在输出被固定的场合下,用户也能进行火力调整,从而实现一种使用方便、安全的感应加热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及2中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及2中的感应加热装置的具体电路图。
图3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及2中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各种波形。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及2中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操作单元的俯视图(图中示出了其主要构成部分)。
图5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用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1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操作情况的时序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用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2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操作情况的时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以及4中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构成方框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5及6中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构成方框图。
图13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5以及6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4为用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5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操作情况的时序图。
图15为用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6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操作情况的时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7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设定输入单元俯视图(图中示出了其主要构成部分)。
图17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7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8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设定输入单元的概要俯视图。
图19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8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0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9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0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2为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0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操作情况的时序图。
图23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1以及12中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24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1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5为用于描述为本发明实施例11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操作情况的时序图。
图26为用于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2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构成情况的方框图。
图27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2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8为用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12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操作情况的时序图。
图29为用于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3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0为用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13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操作情况的时序图。
图3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4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32为本发明实施例14的感应加热装置的具体电路图。
图33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4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4为用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14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操作情况的时序图。
图35为用于描述为本发明实施例14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操作情况的时序图。
图36为用于描述为本发明实施例14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操作情况的时序图。
图37为用于描述为本发明实施例14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操作情况的时序图。
图38为用于描述为本发明实施例14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操作时序图。
图39为本发明实施例14的感应加热装置的输出显示单元的概要俯视图。
图40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5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构成情况的方框图。
图41为本发明实施例15的感应加热装置的具体电路图。
图42为本发明实施例15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设定输入单元的概要俯视图。
图43为用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15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操作情况的示意图。
图44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5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5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6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构成情况的方框图。
图46为用于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6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7为用于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7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构成情况的方框图。
图48为本发明实施例17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设定输入单元的概要俯视图。
图49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7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0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8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构成情况的方框图。
图5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8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2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9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3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0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构成情况的方框图。
图54为本发明实施例20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设定输入单元的概要俯视图。
图55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0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6为第二种现有感应加热装置的构成示意图。
图57为第二种现有感应加热装置的构成方框图。
图58为感应加热装置中输入电源功率和浮力之间的相关关系的示意图。
图59为用于描述第二种现有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操作情况的时序图。
图60为用于描述第二种现有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操作情况的时序图。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是基于图示目的的概要表示而画成的,并不一定忠实地表示各构成部分的实际相对大小和位置。
具体实施模式
下面借助附图在叙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实施例1》
首先通过图1~图6来叙述本发明实施例1的感应加热装置(感应加热烹调装置)。本实施例的感应加热装置可以对铝或者铜等非磁性金属制成的容器进行加热。图1为实施例1中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方框图,图2具体示出了其主要电路图。在表示实施例1的图1以及图2中,110为被加热物(锅,平底锅等的金属制成的容器即负荷),101为产生高频磁场、对被加热物110进行加热的感应加热线圈,109为市电交流电源,108为对市电交流电源进行整流的整流平滑单元,102为把经整流平滑单元108整流过的电源变换成高频电源功率、再向感应加热线圈101供给高频电流的变频器电路,111为变频器电路102的驱动电路,103为检测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出大小的输出检测单元,112为微电脑,114为操作单元。
微电脑112中设有:控制单元104、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以及第1存贮单元107。这些的方框中的功能由软件进行处理。第1存贮单元107为设在微电脑112的内部的RAM(随机存取存贮器)。
操作单元114中设有设定输入单元105、以及显示出感应加热装置的设定输出的设定显示单元113。
实施例1中的感应加热装置中具有与第二个现有感应加热烹调装置相类似的结构(即图56中所示的结构)。操作单元114设在机体的前表面上,其他的各个方框中所示的部分被设置在机体中。被加热物110被放置在设置在机体的上部、厚度为4mm的陶瓷顶板上。
设定输入单元105上设有多个输入按键开关,供用户在输入加热输出设定指令、加热开始或者停止指令时操作。加热输出设定用于确定控制单元104的目标输出。在实施例中,目标输出指的是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入电流值。设定输入单元105与控制单元104相连接。通过设定输入单元105输入的指令被送入至控制单元104中。
设定显示单元113与控制单元104相连接。控制单元104对设定显示单元113进行控制。设定显示单元113用于向用户显示出通过设定输入单元105设定的加热输出设定内容等信息。
图4为表示出本实施例中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操作单元114的主要构成情况的俯视图。设定输入单元105中设有:用于对变频器输入起动/停止指令的“开/关”按键开关,和对变频器进行火力设定(提高或降低火力的输出等级)的“高”及“低”按键开关。设定显示单元113具有能够显示出1~7个数字的7个可视LED(发光二极管)。变频器被起动时,与设定的火力输出等级相对应的发光二极管将发光。在本实施例中,如果火力的输出等级在第i等级(1≤i≤7),则第1~第i的i个发光二极管将发光。
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用于检测被加热物110的移动(包括滑动以及浮动)。
控制单元104根据从设定输入单元105输入的各种指令、输出检测单元103的输出信号(与变频器电路102的电源电流相对应的信号)以及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的输出信号通过驱动电路111来控制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出。加热输出的变化通过控制开关元件的驱动频率来进行。
当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没有检测到被加热物110发生移动时,控制单元104则将输出检测单元103的输出(电源电流)控制成与设定的目标电流值相一致(称作“稳定控制模式”)。
相反,当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检测到被加热物110发生移动时,控制单元104即输出由第1存贮单元107加以存贮的控制值(称作“第1输出固定模式”)。
市电电源109被输入到整流平滑单元108中。整流平滑单元108中设有:由二极管构成的桥式全波整流器108a;和连接其直流输出端之间的第1平滑电容器108b。
第1平滑电容器108b的两端(整流平滑单元108的输出端子)与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入端子相连接。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出端子与感应加热线圈101相连接。变频器电路102和感应加热线圈101构成高频变频器。在变频器电路102中,设有第1开关元件102c(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IGBT、即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和第2开关元件102d(也为IGBT)的串联电路(下面称作“串联电路102c及102d”)。第1二极管102e与第1开关元件102c反向并联,第2二极管102f与第2开关元件102d反向并联。串联电路102c以及102d的两端上与第2平滑电容器102b相连接。
第1开关元件102c和第2开关元件102d之间的连接点(下面称作“串联电路102c以及102d的中点”)和全波整流器108a的正极端之间连接有扼流圈102a。串联电路102c以及102d的低电位端子与全波整流器108a的负极端子(在本实施例中为接地端)相连。串联电路102c以及102d的中点和全波整流器108a的负极端子之间,连接有由感应加热线圈101和共振电容器102g构成的串联电路。
输出检测单元103中设有电流变换器103a和电源电流检测单元103b。电流变换器103a检测出变频器电路102从市电电源109输入的电流(输入电源电流),并将检测出的电流电源送入电流检测单元103b中。电源电流检测单元103b将与电源电流的大小成比例的检测信号(与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出值等价,下面将该检测信号简称为“电源电流”)输出到控制单元104和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中。
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根据变频器电路102的电源输入电流的变化,检测被加热物110是否发生了移动(包括滑动及浮动),并将移动检测结果送入控制单元104中。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检测被加热物110的移动(包括滑动及浮动)的方法与第二现有装置中的移动检测单元5706中相同。
控制单元104通过驱动电路111对第1开关元件102c以及第2开关元件102d进行驱动。
下面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感应加热烹调装置中的操作情况。全波整流器108a对市电交流电源109进行整流,第1平滑电容器108b对具有变频器电路102和感应加热线圈101的高频变频器进行电源供给。
图3中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各个波形。波形(a)为在第2开关元件102d以及第2二极管102f中流动的电流波形Ic2;波形(b)为在第1开关元件102c以及二极管102e中流动的电流波形Ic1;波形(c)为在第2开关元件102d的集电极—发射极之间产生的电压Vce2;波形(d)为在第1开关元件102c的集电极—发射极之间产生的电压Vce1。波形(e)示出了在感应加热线圈101中流动的电流IL。
第2开关元件102d导通时,在含有第2开关元件102d(或者第2二极管102f)、感应加热线圈101、共振电容器102g的闭合电路中将流过共振电流;与此同时,在扼流圈102a中将进行能量积蓄。在第2开关元件102d截止时,积蓄的能量将通过第1二极管102e向第2平滑电容器102b中放出。
在第2开关元件102d截止后,第1开关元件102c将导通,第1开关元件102c以及第1二极管102e中将有电流流过。在包括第1开关元件102c(或第1二极管102e)、感应加热线圈101、共振电容器102g、和第2平滑电容器102b的闭合电路中将有共振电流流过。
第1开关元件102c以及第2开关元件102d的驱动频率可以在20kHz左右发生变化。在对属于磁性体的被加热物(典型的情况下为铁制的烹调容器)进行加热的场合下,感应加热线圈101上流过大约为20kHz的高频电流。第1开关元件102c以及第2开关元件102d的驱动时间比例如图3中所示,分别在1/2左右可以发生变化。感应加热线圈101和共振电容器102g的电阻被设定为,当规定材料(例如铝等高导电率的非磁性体)制成的标准大小(例如直径为感应加热线圈的直径以上)的被加热物(烹调锅)110被放置在顶板上的指定位置(例如标为加热部分的位置)上时,其共振频率约为驱动频率的3倍左右。因此,此时的共振频率被设定为60kHz左右。
被加热物110如果是铝制的话,在感应加热线圈101中将流过频率比通常高的约60kHz的高频电流,因此可以对烹调锅110进行高效率的加热。在本实施例的高频变频器中,由于在第1二极管102e、第2二极管102f中流动的感生电流不流入第1平滑电容器108b,而是被供给到第2平滑电容器102b中,因此加热效率很高。
在第2平滑电容器102b的作用下,供给到感应加热线圈101中的高频电流的包络线能够比现有的感应加热装置中显得平滑。这样,在感应加热线圈101中流动的电流IL中,加热时可能成为锅110等发出振动音的原因的的市电频率的成分能够被降低。
本实施例的高频变频器具有以下特性:即,在规定的驱动条件(频率、驱动时间比等)工作的场合下,烹调锅110和感应加热线圈101之间的磁耦合下降时,感应加热线圈101的输入电源功率(电流IL)也将下降。
当输出检测单元103把与感应加热装置的电源电流(变频器电路102的电源电流)的大小成比例的输出信号(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出值)输入到控制单元104中时,控制单元104即把上述的信号的大小进行控制,使之成为目标值。具体方式为,控制单元104改变第1开关元件102c以及第2开关元件102d的驱动频率或者改变两个开关元件的驱动时间比,对感应加热线圈101的输入电源功率(高频变频器的输出值)进行控制,使之成为目标值。
本实施例的高频变频器(含变频器电路102以及感应加热线圈101)具有这样的特性:在一定的驱动条件(频率、驱动时间比等)下进行操作时,被加热物110和感应加热线圈101之间的磁耦合下降时,感应加热线圈101的输入电源功率(电流IL)也将下降(对这一现象的详细说明在对现有例2的说明中已经描述)。
图5是表示实施例1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6为表示实施例1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单元104输出的控制值的变化情况的时序图。图6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为控制单元104输出的控制值。图6中的垂直虚线表示模式切换点(在其它含有模式表示的时序图中也表示同样的意思)。下面利用图5以及图6描述实施例1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
最初,由用户按压设定输入单元105中的“开/关”按键开关,输入加热开始指令,然后按压“高”及“低”按键开关,输入设定火力的输出等级的指令。向控制单元104输入加热开始指令时,即开始加热(步骤501)。根据被设定的火力的输出等级,确定输入变频器电路102的电源电流I的目标值。控制单元一开始处于到达控制模式521。到达控制模式521中具有步骤502~508。到达控制模式521中,控制单元104在加热开始后一边监视被加热物是否发生移动,一边逐渐地以几乎恒定的速度(即控制单元104输出的控制值的时间微分基本恒定)增加加热输出(控制值),使加热输出从很小的状态增加到设定的输出(图6)。如果这期间被加热物110不发生移动,控制单元104则使控制值不断上升,直至输出检测单元103检测到的电源电流到达设定输入单元105中设定的目标值I为止。
在步骤502中,控制单元104将控制值P设定为P0(初始值)。P0为非常小的值,该值小到感应加热装置在许容的范围内的话,被加热物110即使再轻也不会发生移动。变频器电路102在感应加热线圈101上施加上与控制值P相对应的电源功率(标为电源功率P)(步骤503)。具体地说,控制单元104输出的控制值P确定了变频器电路102驱动感应加热线圈101的条件(频率,驱动时间比等)。,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入电流将根据驱动频率和时间比发生变化。
在到达控制模式521中,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对被加热物是否发生了移动进行检测(步骤522)。步骤522中设有步骤504以及505。在步骤504中,由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计算出输出检测单元103检测到的电源电流(与变频器电路102输入的电源电流I的测定值相对应的值)的变化量(时间微分值)ΔI。接下来,计算当前变化量ΔI与上一次的变化量ΔI之间的比值(这一比值的极性有正有负),并检查这一比值是否达到阈值(例如0.7)(步骤505)。如果比值没有超过上述阈值(包括当前的变化量为负的场合),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则判定被加热物110发生了移动。在这一场合下,控制单元104将从到达控制模式521转移到第1输出固定模式523。
如果上述比值在阈值以上,则进至步骤506,将P的值(控制单元104的控制值)存贮到第1存贮单元107中(步骤506)。控制单元104对输出检测单元103检测到的电源电流是否在目标值以上进行检查(步骤507)。如果输出检测单元103检测到的电源电流在目标值以上,控制单元104即从到达控制模式521转移到稳定控制模式524。如果输出检测单元103检测到的电源电流未超过目标值,控制单元104使控制值(电源功率)P增加规定的控制值ΔP1(步骤508)。再返回到步骤503,重复执行上述的步骤。在实施例中,步骤503~508的处理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就重复实行。
在步骤505中,也可以先对当前变化量ΔI和上一次变化量ΔI的差分(差分的值的极性有正有负)进行计算,再对差分是否超过阈值进行检查。
在第1输出固定模式523中,控制单元104输出一定的控制值(图6)。第1输出固定模式523中设有步骤509以及510。在步骤509中,控制单元104从第1存贮单元107读出P的值。P为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检测到被加热物110的移动之前(亦即被加热物110没有发生移动的状态下)的控制值,P也是在检测到锅没有发生滑动或者浮动时的最大输出值。控制单元104连续地输出读出的控制值(电源功率)P(不进行反馈控制)(步骤510)。这样的电源功率P将被施加到感应加热线圈101中。被加热物110不会发生移动。在第1输出固定模式523中,用户即使一边使被加热物110翻动一边进行烹调,感应加热装置也能稳定地对被加热物110进行加热。处理过程到此就结束。
在稳定控制模式524中,控制单元104(通过在变频器电路102输入目标的电源电流)控制感应加热线圈101输出目标火力(反馈控制)(如图6中的虚线所示)。稳定控制模式524中设有步骤511~514。在本实施例中,步骤511~514的处理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就重复实行。在步骤511中,对输出检测单元103检测到的电源电流I是否等于目标值进行检查(可以允许存在微小的误差)。如果电源电流I与目标值相等,则重复执行步骤511。如果电源电流I与目标值不相等,则进到步骤512。对电源电流I是否大于目标值进行检查(步骤512)。如果电源电流I比目标值大,则进至步骤514。如果电源电流I比目标值小,则进至步骤513。控制单元104使控制值(电源功率)P增加规定的控制值ΔP2(步骤513)。然后返回到步骤511,重复执行上述的步骤。
在步骤514中,控制单元104使控制值(电源功率)P减少规定的控制值ΔP2。然后返回步骤511,重复执行上述的步骤。
ΔP1和ΔP2的值是任意的,两者也可以一致,但是步骤513以及514中的增加量ΔP1以及减少量ΔP2相互不同也是没有关系的。
本发明的感应加热装置在第1输出固定模式中是以被加热物不发生移动的范围内的最大火力(也可以是从最大火力减去规定的补正值后的火力)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因此与重复执行例如图59中所示的操作的现有装置2的感应加热装置相比较,可以供给实质上大得多的电源功率。
以用户一边使锅(被加热物)翻动一边进行烹调的情况为例。控制单元如果象现有的控制方法那样控制变频器电路的输出与目标输出一致(即进行和稳定控制模式相同的控制方法),在用户翻动锅时,变频器电路的输出电流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样,感应加热装置就将滑动控制状态。在本发明的第1输出固定模式中,控制单元输出的是与变频器电路的输出电流无关的控制值(典型情况下为固定的输出值),这样用户即使一边将锅翻动一边进行烹调,变频器的输出也不受其影响。例如,在变频器达到目标输出以后用户开始一边将锅翻动一边进行烹调的话,第1输出固定模式中的火力与目标输出非常接近。在因用户翻动了锅而造成感应加热装置转移到第1输出固定模式的情况下,对用户的烹调也基本上不造成任何妨碍。
本实施例中的变频器电路102虽然为双管式变频器电路,但这不是限制性的规定,也可以使用输入电流根据与负荷(被加热物110)的磁耦合变化而变化的任意电路。举例来说,使用单管式电压共振型变频器电路也是可以的。
设定显示单元113也可以采用比方说LCD(液晶)。设定显示单元113的设定表示用数字数值来进行显示也是可以的。
被设定的目标值以及输出检测单元103的检测数据不限于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入电流值,也可以是比方说整个感应加热装置的输入电流值(整个感应加热装置的输入电流与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入电流几乎相等),也可以是感应加热线圈电流的值。
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也可以使用其它方法来检测被加热物110的移动,比方说,在加热开始之时一边徐徐增加加热输出,一边根据在感应加热线圈中流过的线圈电流的斜率(时间微分)变化检测被加热物是否发生了移动。或者,比方说设置检测被加热物的重量的重量传感器也是可以的。
在本实施例中,第1存贮单元107对控制单元104输出的控制值进行存贮。但是,不采用这种模式,而是通过第1存贮单元107来存贮输出检测单元103的输出值(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入电源电流或者感应加热线圈101的电流)也是可以的。控制单元104根据例如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检测到被加热物110的移动之前的输出检测单元103的输出值和在感应加热线圈中流动的电流的斜率,来导出控制单元104输出的控制值。在典型情况下,控制单元104输出的是在被加热物110不发生移动的前提下能在感应加热线圈101中流过最大电流的控制值。
本实施例中,在到达控制模式521的过程中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检测到被加热物110发生了移动时,控制单元104即从到达控制模式521移至第1输出固定模式523。而在其它实施例中,采用以下的控制方法代替上述方法。在到达控制模式中,第1存贮单元107对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检测到被加热物110发生移动之前的输出检测单元103的输出值(或者控制值)进行存贮。当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检测到被加热物发生移动时,控制单元104将转移到把根据上一次存贮到第1存贮单元107中的输出检测单元103的输出值(或者控制值)(即被加热物不发生移动时的最大值)导出的值(可以是最大值本身、也可以是最大值减去规定的补正值后的值)作为目标输出的稳定控制模式。这样,可以得到与实施例1相类似的效果。
《实施例2》
下面利用图1~4、图7及图8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感应加热装置(感应加热烹调装置)。实施例2中的感应加热装置与实施例1的感应加热装置的组件模块相同,电路结构也相同(图1~4)。对它们的说明在此省略。但是,在实施例2的感应加热装置中,控制单元104的控制方法与实施例1中是不同的。图7是表示实施例2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8为表示实施例2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单元104输出的控制值的变化情况的时序图。图8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为控制单元104输出的控制值。下面通过图7及图8描述实施例2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
如图7中所示,步骤501、到达控制模式521(步骤502~508)以及稳定控制模式524与实施例1(图5)是相同的。图7中与图5相同的步骤被标上了相同的符号。
控制单元104在用户通过设定输入单元105输入加热开始指令时启动加热过程
(步骤501)。控制单元104最初处于到达控制模式521。当输出检测单元103检测到的电源电流(与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出值等价)到达设定输入单元105中设定的目标值I时,控制单元104即从到达控制模式521转移到稳定控制模式524(如图8中的虚线所示)。如果在到达控制模式521的过程中上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检测到被加热物110发生移动时,控制单元104即从到达控制模式521转移到第1输出固定模式732(如图8中的实线所示)。
在控制单元104转移到第1输出固定模式732之后,实施例2中的处理就与实施例1不同。下面对控制单元104进入第1输出固定模式732之后的处理进行详细说明。在第1输出固定模式732中,控制单元104输出一定的控制值。第1输出固定模式732中包括步骤709~713。首先,控制单元104在定时器上中设定初始值T1(步骤709)。在步骤710中,控制单元104从第1存贮单元107中读出P的值,P为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检测到被加热物110发生移动(包括滑动及浮动)之前亦即被加热物110不发生移动时的)控制值。P也是未检测锅的滑动或者浮动时的最大输出值。控制单元104连续输出读出的控制值(电源功率)P,不进行反馈控制(步骤711)。这样,在感应加热线圈101中将被施加上电源功率P。
接下来,检查定时器的值t是否为零(步骤712)。如果为零(即已经超过了规定的时间T1),控制单元104即从第1输出固定模式732转移至到达控制模式733。如果不是零,就每隔一定的时间使定时器的值t发生递减(步骤713),然后返回步骤711,重复执行上述的处理。步骤711~713的处理循环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就重复实行一次,一直到跳出这样的循环处理为止。
到达控制模式733执行的是与到达控制模式521相类似的处理。到达控制模式733中包括步骤714~723。首先,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对被加热物110是否发生了移动进行检查(步骤714),如果被加热物110发生了移动,则进至步骤720,实行步骤720~723的处理。如果被加热物110没有发生移动,则进至步骤715,实行步骤715~719的处理。步骤715~719的处理循环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就重复实行一次,一直到跳出处理循环。在步骤715~719中,控制单元104一边检查被加热物是否发生了移动,一边以一定的速度(亦即控制单元104输出的控制值的时间微分几乎保持一定)逐渐地使加热输出(控制值)增加(图8),直到加热输出达到设定输出。
在步骤715中,控制单元104使控制值(电源功率)P只增加规定的控制值ΔP1。变频器电路102把与控制值P(这一控制值确定了驱动感应加热线圈101的频率、驱动时间比等条件)相对应的电源功率(图中用电源功率P来表示)施加到感应加热线圈101(步骤716)。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检测被加热物是否发生了移动(步骤717)。如果被加热物发生了移动,则返回至步骤709,实行第1输出固定模式732。如果被加热物没有发生移动,就将P的值(控制单元104的控制值)存贮到第1存贮单元107中(步骤718)。
控制单元104对输出检测单元103检测到的电源电流(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出值)是否在目标值以上进行检查(步骤719)。如果输出检测单元103检测到的电源电流在目标值以上,控制单元104则从到达控制模式733转移到稳定控制模式524。如果输出检测单元103检测到的电源电流不到目标值,则返回到步骤715,重复执行上述的处理。
在步骤720~723中,控制单元104一边对被加热物是否发生了移动进行检查,一边以基本一定的速度(即控制单元104输出的控制值的时间微分基本上一定)徐徐使加热输出(控制值)减少(图8没有示出)。步骤720~723的处理循环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就重复实行一次,一直到跳出处理循环为至。
在步骤720中,控制单元104使控制值(电源功率)P减少规定的控制值ΔP4(ΔP4=ΔP1也是没有问题的)。变频器电路102将与控制值P(这一控制值确定了驱动感应加热线圈101的频率、驱动时间比等条件)相对应的电源功率(图中表示为电源功率P)施加到感应加热线圈101上(步骤721),P的值(控制单元104的控制值)被存贮进第1存贮单元107中(步骤722)。接下来,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对被加热物是否发生了移动进行检测(步骤723)。如果被加热物发生了移动,则返回到步骤720中,重复执行上述的处理。如果被加热物没有发生移动,则返回步骤709,实行第1输出固定模式732。
在实施例2中,第1输出固定模式如果连续执行了规定的时间,则会转移至到达控制模式。如图7以及8中所示,感应加热装置交互地重复执行到达控制模式和第1输出固定模式。通过这样每隔一定时间(本实施例中的第1输出固定模式的持续时间T1设定为1秒)就转移至到达控制模式,在比方说用户往锅里投入烹调物从而导致重量发生变化的场合下,控制单元也总是能够以锅不发生滑动或者浮动的最大输出进行输出控制。
因此,可以实现一种能够对被烹调物以不发生滑动或者浮动的最大电源功率进行加热、并且也能对被加热物的重量变化迅速作出响应、使用方便的感应加热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在到达控制模式521的执行过程中如果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检测到被加热物110发生了移动的场合下,控制单元104则从到达控制模式521转移到第1输出固定模式723。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如果在到达控制模式中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检测到被加热物的移动时,控制单元104则转移到稳定控制模式,把根据上一次存贮在第1存贮单元107的输出检测单元103的输出值(被加热物不发生移动的范围内的最大值)导出的值(例如可以是最大值本身,也可以是最大值减去规定的补正值后的值)作为目标输出。之后,交互地重复执行稳定控制模式和到达控制模式,从而达到与实施例2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3》
下面利用图1~4、图9及图10描述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感应加热装置(感应加热烹调装置)。图9中示出了实施例3中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方框图。实施例3中的感应加热装置在实施例1(图1)的构成中增加了一个第2存贮单元901。第2存贮单元901用于在第1输出固定模式的执行过程中存贮由输出检测单元103检测到的变频器电路102的电源电流(与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出值等价)。实施例3的感应加热装置中除上述之外的结构与实施例1(图1)的构成框图相同,结构电路也相同(图2~4)。实施例3中的具体电路如变频器电路102、输出检测单元103、感应加热线圈101等与实施例1(图2)中相同。微电脑112中设有控制单元104,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第1存贮单元107以及第2存贮单元901。本实施例中的第1存贮单元107以及第2存贮单元901为微电脑112的内置RAM。第1存贮单元107以及第2存贮单元901既可以由不同的存贮器芯片构成,也可以由相同存贮器芯片的不同存贮区域构成。另外,对于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构成方框的说明在此省略。
在实施例3的感应加热装置中,控制单元104的控制方法与实施例1有所不同。实施例3中的感应加热装置在执行第1输出固定模式过程中(这时,被加热物110被认为不发生移动),输出检测单元103检测到的变频器电路102的电源电流(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出值)被存贮进第2存贮单元901。当用户通过按压“低”或“高”按键开关(图4)改变火力的输出等级时,其输出等级中的电源电流目标值替代标准的目标值(在未检测被加热物的移动的情况下转移到稳定控制模式时的目标值),设定为根据存贮在第2存贮单元901中的电源电流(输出检测单元103的检测信号)导出的值。各个输出等级(实施例3中为第1~7等级)中的电源电流的标准目标值Ij(1≤j≤7)预先存贮在感应加热装置的非易失性存贮器中。
图10是表示实施例3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下面通过图10描述实施例3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图10中的步骤501、到达控制模式521(步骤502~508)以及稳定控制模式524与实施例1(图5)中相同。在图10中,与图5相同的步骤被标上了相同的步骤号码。
控制单元104在用户通过设定输入单元105发出加热开始指令时即启动加热过程(步骤501)。控制单元104最初处于到达控制模式521。当输出检测单元103检测到的电源电流到达设置在设定输入单元105中的目标值I时,控制单元104即从到达控制模式521转移到稳定控制模式524。在到达控制模式521的执行过程中如果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检测到被加热物110发生了移动的场合下,控制单元104即从到达控制模式521转移到第1输出固定模式1021。
实施例3中在控制单元104成为第1输出固定模式1021之后的处理与实施例1中不同。下面对控制单元104成为第1输出固定模式1021后的处理进行详细说明。在第1输出固定模式1021中,控制单元104输出的是一定的控制值。第1输出固定模式1021中具有步骤1009~1020。首先,控制单元104从第1存贮单元中读出控制值P并加以输出,将电源功率P施加到感应加热线圈101中(步骤1009)。控制单元104将现在的输出等级k作为输出等级的上限m(也就是不能设置比m高的输出等级)存贮在第2存贮单元901中(步骤1010)。
接下来,检查输出检测单元103检测到的电源电流I是否稳定(步骤1011),如果电源电流I不稳定,则重复执行步骤1011;如果电源电流I是稳定的,则进到步骤1012。在步骤1011中,输出检测单元103检测到的电源电流I被存贮到第2存贮单元901中。控制单元104将输出检测单元103检测到的新的电源电流I与上一次存贮在第2存贮单元901中的电源电流I进行比较。如果其差值在规定的范围内且从控制单元104转移到第1输出固定模式1021之后已经超过了规定的时间的场合下,控制单元104则判定:电源电流I已经稳定。如果输出检测单元103检测到的新的电源电流I与上一次存贮在第2存贮单元901中的电源电流I之间的差不同超过了规定的范围、或者在控制单元104转移到第1输出固定模式1021之后还没有超过规定的时间的场合下,控制单元104则判定:电源电流I还没有达到稳定。
在步骤1012中,计算出各个输出等级中的电源电流的新的目标值,并加以存贮。具体地说,将第m等级的目标值确定为存贮在第2存贮单元901中的电源电流I(稳定值)。第1等级的目标值I1保持原来的标准目标值不变(使I1≤Im)。对于其他的输出等级Ij(1<j<m=,通过Ij=I1+(j-1)(Im-I1)/(m-1)的公司进行计算。计算出来的新的目标值Ij(1≤j≤m)被存贮到第2存贮单元901中。
在步骤1013中,检查用户是否按下了“高”按键开关(亦即“高”按键开关是否从截止状态变成了导通状态)。如果“高”按键开关被按压了,则进到步骤1017;如果没有被按压,则进到步骤1014中。
在步骤1014中,检查用户是否按压了“低”按键开关(亦即“低”按键开关是否从截止状态变成了导通状态)。如果“低”按键开关被按压了,则进到步骤1015。如果没有被按压,则返回步骤1013。
在步骤1015中,对现在的输出等级k是否为1进行检查。如果现在的输出等级k为1,则进到步骤1019;如果现在的输出等级k不是1(即k≥2),则使k减小(步骤1016),再进到步骤1019中。
在步骤1017中,对现在的输出等级k是否为m进行检查。如果现在的输出等级k为m,则进到步骤1019;如果现在的输出等级k不是m(k<m=,则使k增加(步骤1018)。
接下来,在步骤1019中,把从第2存贮单元读出的Ik(即在步骤1012中存贮的新的目标值Ij(1≤j≤m)的中的输出等级k的值)作为新的目标值,往感应加热线圈中施加电源功率。在实施例3中,对于第m输出等级以第1输出固定模式进行控制(亦即把控制单元104输出的控制值固定成第1存贮单元107中存贮的值)。在第1~(m-1)个输出等级中,控制单元104为稳定控制模式,以Ik为目标值进行控制。
然后,对设定显示单元113的发光二极管表示进行更新,使之与新的输出等级一致(步骤1020)。然后,返回步骤1013。
在实施例3中,如果在到达控制模式521过程中检测到被加热物发生了移动,则把根据存贮在第2存贮单元901中的电源电流(输出检测单元103的检测信号)导出的值设定为目标值,替代稳定控制模式中的标准目标值。
如果把与各个输出等级对应的标准目标值(对应着各个输出等级设定的标准输出值)的电源电流送入变频器电路102中的话,被加热物为重量轻的锅时有可能发生移动。在实施例3中,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也能自动减小稳定控制模式中的目标值,减小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出,因此锅不会发生滑动或者浮动等情况。可以通过稳定的电源功率安全地对锅进行加热。
各个输出等级(在实施例3中为第1~第7等级)在稳定控制模式中的电源电流标准目标值Ij(1≤j≤7)被预先存贮在感应加热装置的非易失性存贮器中。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在到达控制模式521的进行过程中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检测到被加热物110发生了移动,控制单元104即从到达控制模式521转移到第1输出固定模式1021。第2存贮单元901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即存贮输出检测单元103的输出值。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实行的是如下的控制方法:在到达控制模式中,第1存贮单元107对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检测到被加热物110发生移动之前的输出检测单元103的输出值(或者控制值)进行存贮。当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检测到被加热物发生了移动时,控制单元104即转移到稳定控制模式,把根据第1存贮单元107上一次存贮的输出检测单元103的输出值或者控制值(被加热物不发生移动的范围内的最大值)导出的值(可以是最大值本身,也可以是最大值减掉规定的补正值之后的值)作为目标输出。在控制值上乘以与被加热物相对应的变换系数的话,也可以推导出目标输出。在稳定控制模式下,第1存贮单元107(或者第2存贮单元)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即把控制单元104输出的控制值(或者输出检测单元103的输出值)加以存贮。如果第1存贮单元107上一次存贮的控制单元104输出的控制值(或者输出检测单元103的输出值)和新存贮进去的控制单元104输出的控制值(或者输出检测单元103的输出值)之间的差在规定的范围内、且转移到稳定控制模式中之后已经超过规定的时间时,控制单元104就把通过设定输入单元105进行设定的目标输出值改变成根据存贮在第1存贮单元107中的控制单元104输出的控制值(或者输出检测单元103的输出值)导出的值。这样,可以得到与实施例3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4》
下面利用图11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4的感应加热装置(感应加热烹调装置)。实施例4的感应加热装置具有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框图(图9)和结构。实施例4的感应加热装置除了显示方法与实施例3中不同外,其中所实行的控制方法与实施例3(图10)中相同。
在实施例4的感应加热装置中,当根据存贮在第2存贮单元901中的电源电流I导出的当前的输出等级的目标值比该输出等级的下一级的输出等级的标准目标值(被加热物不发生移动时的目标值)低的场合下,进行的显示是与根据存贮在第2存贮单元901中的电源电流I导出的目标值差不多相同的标准目标值相对应的显示。这样,用户可以得知感应加热装置实际输出的电源功率。
图11是表示实施例4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其中主要示出了实施例4中特有的显示有关的步骤,与实施例3相同的步骤原则都予省略)。下面利用图11来描述实施例4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图11中的步骤501、到达控制模式521(步骤502~508)以及稳定控制模式524与实施例1(图5)相同。图11中与图5相同的步骤被标上了相同的符号。
控制单元104在用户通过设定输入单元105送入加热开始指令后启动加热过程(步骤501)。控制单元104最初处于到达控制模式521。输出检测单元103检测到的电源电流达到设定输入单元105中设定的目标值I时,控制单元104即从到达控制模式521转移到稳定控制模式524。在稳定控制模式524中,如果现在的输出等级为k,则有k个发光二极管(图4中第1~第k个发光二极管)发光(步骤1117)。
在到达控制模式521的进行过程中,如果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检测到被加热物110发生了移动,控制单元104即从到达控制模式521转移到第1输出固定模式1121。第1输出固定模式中设有步骤1109~1116。在步骤1109中,控制单元104从第1存贮单元107读出控制值并加以输出,在感应加热线圈101中送入电源功率P。接下来,把检测到的电源电流I存贮进第2存贮单元901中。在电源电流I稳定之后,根据第2存贮单元901中存贮的电源电流I计算出各个输出等级的新目标值Ij(1≤j≤7),再存贮第2存贮单元901中的(步骤1110)。步骤1110与实施例3(图10)中的步骤1010~1012基本相同。与实施例3中相同,控制单元104在第m输出等级上将成为第1输出固定模式;在第1~第(m-1)输出等级中控制单元104为稳定控制模式,以Ik为目标值进行控制。
在以稳定控制模式进行操作时,控制单元104对电源电流(输出检测单元103的检测信号)进行控制,使之与第2存贮单元901中存贮的新目标值趋于一致。
接下来,步骤1110~1113中,核实根据存贮在第2存贮单元901中的电源电流I导出的当前的输出等级中的新目标值I与哪个输出等级的标准目标值(被加热物不发生移动时的目标值)基本相同。首先,使h=1(初始值)(步骤1111)。然后,检查新的目标值I是否比标准目标值I(k-h)(输出等级(k-h)的标准目标值)大(步骤1112)。如果新的目标值I比标准目标值I(k-h)大,则进至步骤1116中;如果新的目标值I不比标准目标值I(k-h)大,则进至步骤1113中。在步骤1113中,检查(k-h)是否为1。如果(k-h)为1(即新的目标值I为第1输出等级的标准目标值以下),则进至步骤1115。如果(k-h)不为1,则使h增加(步骤1114)。然后,返回到步骤1112中,重复执行上述的处理。
在步骤1115中,只让图4中的第1个发光二极管发光,处理结束。
在步骤1116中,使图4中第1~第(k-h+1)个发光二极管发光,处理也告结束。
下面将图10的控制方法对照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比方说,第4输出等级中的标准目标值为116,第5输出等级中的标准目标值为128,第6输出等级中的标准目标值为140。当前处于第6输出等级。在第1输出固定模式1121中,如果根据存贮在第2存贮单元901中的电源电流I导出的第6输出等级的新目标值处于129~140的范围内,则图4中第1~第6个发光二极管被点亮。如果第6输出等级中的新目标值位于117~128的范围内,则图4中的第1~第5个发光二极管被点亮。
这样,在存贮在第2存贮单元114中的新目标值(新输出值)处于各个输出等级的标准目标值(在各个输出等级进行控制的输出值)以下的场合下,设定显示单元113的显示将发生更新。
通过根据实际的输出值来改变设定显示单元113的显示,可以将实际电源功率通知给用户。从而,可以实现一种使用方便的感应加热装置。
在其它实施例中,如果在到达控制模式的过程中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检测到被加热物发生了移动,控制单元104即转移到稳定控制模式,把根据上一次存贮在第1存贮单元107中的输出检测单元103的输出值(被加热物在不发生移动的范围内的最大值)导出的值(即可以是最大值,也可以是最大值减去规定的补正值后的值)为目标输出。在第1~第m输出等级中,控制单元104将成为稳定控制模式。通过实行上述的处理,可以达到与实施例4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5》
下面利用图12~图14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5的感应加热装置(感应加热烹调装置)。实施例5的感应加热装置在实施例4(图9)的构成中增加了第2移动检测单元1201。在第1输出固定模式中,如果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连续地多次(例如10次)检测到被加热物110发生移动的场合下,第2移动检测单元1201则判定被加热物110发生了移动。除此以外,实施例5的感应加热装置与实施例4(图9)具有相同的框图构成,并具有相同的结构(图2~4)。实施例5中的变频器电路102、输出检测单元103、感应加热线圈101等具体的电路与实施例1(图2)中相同。微电脑112中设有控制单元104、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第1存贮单元107、第2存贮单元901以及第2移动检测单元1201。第1存贮单元107以及第2存贮单元901是微电脑112的内置RAM。第1存贮单元107以及第2存贮单元901既可以是不同的存贮器芯片,也可以是相同存贮器芯片中的不同区域。第2移动检测单元1201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另外,对于在实施例1~4中已经加以说明过的方框图和相同方框图在此就不进行重复说明。
在实施例5中的感应加热装置中,控制单元104的控制方法与实施例4不同。在第1输出固定模式中,当第2移动检测单元1201判定被加热物110已发生移动时,控制单元104使输出的控制值下降。具体说来,通过改变控制值,使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出(加到感应加热线圈101中的电源功率)下降。例如,可以减小变频器电路102的驱动频率、缩短变频器电路102的晶体管102c以及102d的导通期间(导通期间的比例)。
图13是表示实施例5中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图中主要示出了与实施例5中特有的显示有关的步骤,与实施例4中相同的步骤原则上都省略了。图14为表示实施例5中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控制单元104输出的控制值的变化情况的时序图。图14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控制单元104输出的控制值。下面利用图13及图14来描述实施例5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图13中的步骤501、到达控制模式521(步骤502~508)以及稳定控制模式524与实施例1(图5)中相同。另外,图13中与图5中相同的步骤被标上了相同的符号。
控制单元104在用户通过设定输入单元105发出加热开始指令时启动加热过程(步骤501)。控制单元104最初为到达控制模式521。当输出检测单元103检测到的电源电流到达设定输入单元105中设定的目标值I时,控制单元104即从到达控制模式521转移到稳定控制模式524。
在到达控制模式521的进行过程中,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检测到被加热物110发生移动的场合下,控制单元104即从到达控制模式521转移到第1输出固定模式1321。第1输出固定模式1321中设有步骤1309~1318。在步骤1309中,控制单元104输出从第1存贮单元107读出的控制值,将电源功率P施加到感应加热线圈101上。接下来,将检测到的电源电流I存贮进第2存贮单元901中。在电源电流I达到稳定之后,根据存贮在第2存贮单元901中的电源电流I算出各个输出等级的新目标值Ij(1≤j≤7),并存贮到第2存贮单元901中(步骤1310)。步骤1310与实施例3(图10)中的步骤1010~1012基本相同。与实施例3中相同,在第m个输出等级上,控制单元104将成为第1输出固定模式。在第1~第(m-1)个输出等级中,控制单元104将成为稳定控制模式,以Ik为目标值进行控制。
在工作在稳定控制模式下时,控制单元104进行使电源电流(输出检测单元103的检测信号)与第2存贮单元901中存贮的新目标值趋于一致的控制。
在步骤1311~1314中,检查被加热物110是否在一点一点地移动(第2移动检测单元1201的处理)。首先,使C=0(初始值)(步骤1311)。C为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连续地检测到被加热物110的移动的次数。然后,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检查被加热物110是否发生了移动(步骤1312)。如果被加热物110发生了移动,则进至步骤1313。如果被加热物110没有发生移动,则返回步骤1311,重复执行上述的处理。
在步骤1313中,使C增值。接下来,检查C是否在规定值C0(例如10次)以上。如果C在规定值C0以上,则判定被加热物110确实发生了移动,进到步骤1315。如果C不到规定值C0,则返回步骤1312,重复执行上述的处理。
在步骤1315中,控制单元104使控制值(电源功率)P减少规定的控制值ΔP2(ΔP2=ΔP1也是可以的)。具体来说,可以降低变频器电路102的驱动频率;或者缩短变频器电路102中的晶体管102c以及102d的导通期间(导通期间的比例)。变频器电路102把与控制值P(这一控制值P确定了感应加热线圈101的频率、驱动时间比等驱动条件)相对应的电源功率(表示为电源功率P)施加到感应加热线圈101中(重新执行第1输出固定模式)(步骤1316)。接着,由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检测被加热物是否发生了移动(步骤1317)。如果被加热物发生了移动,则返回步骤1315,重复执行上述的处理。如果被加热物没有发生移动,则进到步骤1318,把P的值(控制单元104的控制值)存贮到第1存贮单元107中。然后,返回步骤1311,重复执行上述的处理。
在比方说作为负荷的被加热物的偏向一边时,在第1输出固定模式1321下,采用存贮在第1存贮单元107中的输出值时,被加热物110在感应加热装置上有可能一点一点地发生滑动。采用本实施例的话,在发生上述情况时,可以检测出被加热物110的移动,并使输出值下降,从而可以使锅的滑动停止,提高感应加热装置的安全性。
在其它实施例的到达控制模式中,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检测到被加热物发生移动时,控制单元104即转移到稳定控制模式,以根据第1存贮单元107中上一次存贮的输出检测单元103的输出值(被加热物不发生移动时的最大值)导出的值(可以是最大值本身,也可以是最大值减去规定的补正值得到的值)作为目标输出。在第1~第m输出等级中,控制单元104将成为稳定控制模式。通过实行上述的处理,可以得到与实施例5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6》
下面利用图7以及图15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6中的感应加热装置。实施例6的感应加热装置具有与实施例2相同的构成,但是其中的控制单元104中的控制方法与实施例2中不同,除此之外,实施例6的感应加热装置与实施例2相同。图15为表示实施例6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单元104输出的控制值的变化情况的时序图。图15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为控制单元104输出的控制值。
在图7中所示的实施例2的流程图中,从到达控制模式733转移到第1输出固定模式732时,控制单元104在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检测到被加热物110发生移动时间点上将控制值马上变更为存贮在第1存贮单元107中的控制值P(步骤711)。而在实施例6中,在从到达控制模式733转移到第1输出固定模式732中时的步骤711(图7)中,控制单元104在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检测到被加热物110的移动时将控制值逐渐地变更为存贮在第1存贮单元107中的控制值(图15参照)。比方说,存贮在第1存贮单元107中的控制值(控制单元104的输出值)为100,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检测到锅的滑动或者浮动时的控制值(控制单元104的输出值)为120,则控制单元104与交流电源的周期同步地逐步减小输出,将控制值从120减少到100。
这样,在从到达控制模式733转移到第1输出固定模式732时,可以抑制输出的急剧变动,从而可以得到稳定的电源功率。
在其它实施例中,如果在到达控制模式的进行过程中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检测到被加热物发生移动时,控制单元104即转移到稳定控制模式,以根据第1存贮单元107中上一次存贮的输出检测单元103的输出值导出的值作为目标输出。通过实行上述的处理,可以达到和实施例6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7》
下面利用图16、图17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7的感应加热装置(感应加热烹调装置)。实施例7的感应加热装置具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框图(图1)和结构。另外,实施例7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操作单元(图16)以及控制方法(图17)与实施例1(图4以及图5)不同,其他则与实施例1(图1~3)具有相同的构成。
图16为表示实施例7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操作单元1604的构成的概要俯视图。操作单元1604中包括:加热开/关按键开关1601、加热输出设定单元1602、和设定显示单元1603。用户通过按压加热开/关按键开关1601,可以启动或者停止加热的进行。另外,用户通过有选择地按压加热输出设定单元1602中的3个按键开关,可以分3个输出等级来设定加热输出。“大”按键开关被按压时,则高加热输出被选中(大输出等级);“小”按键开关被按压时,低加热输出被选中(小输出等级);“中”按键开关被按压时,则选中处于“大”和“小”之间的加热输出(中输出等级)。加热开/关按键开关1601和加热输出设定单元1602构成设定输入单元。
设定显示单元1603有选择地使3个发光二极管中的1个发光,从而显示出被选中的输出等级。
在实施例1中,无论哪个输出等级(图4的第1~第7的输出等级)被选中,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都对被加热物是否发生了移动进行判断,如果被加热物110发生了移动,控制单元104则转移到第1输出固定模式523。在实施例7中的感应加热装置中,被设定的输出等级为中或小的场合下,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对被加热物110是否移动进行检测,当被加热物110发生移动时,控制单元104即转移到第1输出固定模式523;而被设定的输出等级为“大”的场合下,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对被加热物110是否移动不进行检测。
图17是表示实施例7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17中的步骤501~508、第1输出控制模式523以及稳定控制模式524与实施例1(图5)中相同,图17中与图5相同的步骤被标上了相同的符号。另外,在图17中,在图5中的步骤503和522之间增加了步骤704。除此之外,实施例7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与实施例1中相同。
用户通过设定输入单元105送入加热开始指令时,控制单元104即启动加热过程(步骤501)。输入到变频器电路102中的电源电流I的目标值根据被设定的火力输出等级(大、中或小)来确定。最初,控制单元将成为到达控制模式1721。到达控制模式1721设有步骤502~508。在到达控制模式1721中,控制单元104在加热开始之后一边检查被加热物是否发生了移动,一边以基本一定的速度(即控制单元104输出的控制值的时间微分基本一定)逐渐地使加热输出(控制值)增加(图6),使加热输出从很小的状态达到设定输出。如果在此期间被加热物110没有发生移动,控制单元104则使控制值不断上升,直到输出检测单元103检测到的电源电流达到设定输入单元105中设定的目标值I为止。
在步骤502中,控制单元104将控制值P设定成P0(初始值)。变频器电路102对感应加热线圈101施加上与控制值P相对应的电源功率(电源功率P)(步骤503)。控制单元104输出的控制值P将确定变频器电路102驱动感应加热线圈101的具体条件(频率、驱动时间比等)。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入电流将根据驱动频率和占空比的不同而变化。
接下来,检查被设定的输出等级是否为“大”(步骤1704)。如果被设定的输出等级为“大”,则进至步骤506(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不发生操作);如果被设定的输出等级不为“大”(为“中”或“小”),则进至步骤522。在步骤522中,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检查被加热物是否发生了移动。如果被加热物发生了移动,控制单元104则从到达控制模式521转移到第1输出固定模式523。
如果被加热物没有发生移动,则进至步骤506,将P的值(控制单元104的控制值)存贮进第1存贮单元107中(步骤506)。控制单元104对输出检测单元103检测到的电源电流是否为目标值以上进行检查(步骤507)。如果输出检测单元103检测到的电源电流在目标值以上,控制单元104即从到达控制模式1721转移到稳定控制模式524。如果输出检测单元103检测到的电源电流未达到目标值,控制单元104则使控制值(电源功率)P增加规定的控制值ΔP1(步骤508)。然后,返回步骤503,重复执行上述的步骤。
在使用平底锅等进行需要较多的人为翻动的煎炒烹调时,需要的火力很高,因此感应加热装置大多被设定在高输出的“大”输出等级中。故在本实施例中,当设定的输出等级是“大”(亦即最高输出等级)时,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的负荷移动检测功能被设置成无效。这样一来,在感应加热装置被设定在“大”输出等级的场合,用户即使翻动被加热物,也不会被检测成被加热物的实际移动,其结果不会造成加热输出下降或者加热停止等现象。用户不会受到因被加热物的移动而动作的安全功能的影响,可以顺利地进行加热烹调。
接下来描述使用铝锅进行煮、炖烹调的情况。在长时间用弱火进行连续加热、制作煮炖菜肴的过程,用户离开被加热物的场合很多。在煮炖过程中,锅中的水分将会跑掉,锅将变轻,在磁场的作用下就有可能发生浮动而移动。另外,在煮炖烹调过程中,为了防止烧焦,输出等级(加热输出)大多设定为输出较低的“中”输出或者“小”输出。
因此,在输出等级被设定为“中”或者“小”的场合下,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被设置成有效,对被加热物(负荷)是否移动进行检测。
本实施例中没有设置专门用来切换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的有效/无效状态的输入装置(例如切换装置),而是与通常的设定输入单元亦即加热输出设定单元1602相关连地进行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的有效/无效切换。用户无需进行有意的操作,感应加热装置根据使用方法不同自动地进行控制方法的切换。因此,本发明能供实现一种使用方便的感应加热装置。
实施例7具有能够根据加热输出设定单元1602中的设定内容(实施例7中的输出等级)抑制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的功能或者使之无效化的构成。这样,可以缓和因被加热物的移动而引发安全功能不适当地工作、从而给烹调带来的麻烦,从而实现一种使用方便性得到了提高的感应加热装置。
为了抑制或停止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的功能,既可以改变其检测方法或者检测灵敏度,也可以使检测方法以及检测灵敏度保持不变而改变抑制度;另外将两者同时改变。
实施例7的感应加热装置中设有加热输出设定单元1602,使用该装置可以把加热输出在大、中、小3个等级之间切换。但这不是限制性的规定,加热输出等级分成2个等级或者4个等级也是可以的。并且,将加热输出设成可以连续设定也是可以的。在上面的任一种场合下,都可以达到与本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在实施例7中,与大、中、小三个加热输出设定值(输出等级)相对应,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被切换成有效/无效。但是也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来替代上述方案:即改变成为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的检测判定基准的、送入变频器电路102的电源电流的斜率(时间微分)的阈值。具体做法为,在加热输出较大的输出等级中,减小成为负荷移动检测判定基准的、输入变频器电路102的电源电流的斜率的阈值。亦即,使判定被加热物因浮力发生移动的灵敏度钝化,从而难于检测出负荷的移动。而在加热输出较小的输出等级中,增大成为负荷移动检测判定基准的、输入变频器电路102的电源电流的斜率的阈值,亦即,提高判定被加热物因浮力发生移动的灵敏度,使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容易检测出负荷移动。
例如,在图5中的步骤505中,输出等级如果为“大”,则把阈值从0.7变更为0。这样,只有在当前的变化量ΔI为负的场合下,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才判定被加热物110发生了移动)。
具体做法可以是,在步骤505中,计算出当前的变化量ΔI和上一次变化量ΔI之间的差分,检查其差分是否达到阈值;如果输出等级为“大”,则将阈值从通常的值10变更为0。
或者,在步骤505中,如果输出等级为“中”或者“小”,则只检测1次被加热物是否发生了移动;而输出等级如果为“大”,则在规定的时间间隔中多次进行被加热物是否移动的检测。只是在规定的次数(例如10次)内连续检测到被加热物110发生了移动时,才真正判断为被加热物110发生了移动。这样,可以达到与上一个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将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和加热输出设定单元307的信号送入控制单元104,再使其同样地对加热输出进行使其继续、停止、输出减小等的控制的话,也可以达到与本实施例同样的效果。例如,可以将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的功能总是设置成有效,当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检测到被加热物110发生了移动时,如果加热输出设定单元1602的设定内容(输出等级)为“中”或者“小”,则控制单元104转移至第1输出固定模式,如果输出等级为“大”,则控制单元104继续执行通常的操作。
另外,使用第2移动检测单元1201来代替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也是可以的。
在本实施例中,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根据变频器电路102输入的电源电流的斜率来检测被加热物的移动。但是,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检测被加热物的移动的方法是任意的。例如,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也可以通过感应加热线圈电流的变化、共振电容器电压的变化来检测被加热物的移动。另外,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还可以通过光学或者机械传感器来检测被加热物的移动。只要能够根据操作单元(输入单元)中的设定内容使基于被加热物的移动而工作的安全功能被抑制或者无效,达到本发明的上述设计思想就可以。
在本实施例中,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通过观察加热开始时的“软启动”(到达控制模式)过程中加热线圈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来检测被加热物的浮动及移动。但是,在稳定控制模式中,也可以通过测定感应加热线圈电流或者与感应加热线圈输出有关的其它电流或者电压,再观测其变化,检测被加热物因浮力发生的移动。
比方说,在控制稳定状态下电源电流发生减少的场合下,如果从减少开始到恢复原先的控制稳定状态或者规定值所需的时间超过了规定的时间,则可以判定:锅因浮力发生了移动。
在其它实施例中,如果在到达控制模式中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检测到被加热物发生了移动,则控制单元104转移到稳定控制模式,将根据第1存贮单元107中上一次存贮的输出检测单元103的输出值导出的值作为目标输出。
《实施例8》
下面利用图18以及图19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8的感应加热装置(感应加热烹调装置)。实施例8的感应加热装置与实施例7具有相同的方框图(图1)和结构。实施例7中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操作单元(图18)以及控制方法(图19)与实施例7(图16以及图17)不同,其他则与实施例7具有相同的构成。由于本实施例的基本构成与实施例7相同,故重点对不同之处进行描述。与实施例8中相同的功能被标上了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的说明。
图18为实施例8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操作单元的概要俯视图。操作单元包括:加热开/关按键开关1801;煎炒开/关按键开关1802(煎炒选择装置);加热输出设定单元1803;和设定显示单元1804。用户通过按压加热开/关按键开关1801,启动或者停止加热过程。通过有选择地按压加热输出设定单元1803中的2个按键开关,可以设定加热输出的输出等级。按压右侧的按键开关1811,可选择高1个等级的加热输出;按压左侧的按键开关1812,可选择低1个等级的加热输出。通过按压煎炒开/关按键开关1803,可以选择煎炒模式或者正常模式。加热开/关按键开关1801、煎炒开/关按键开关1802和加热输出设定单元1803构成设定输入单元。
设定显示单元1804有选择地使7个发光二极管中的1个进行显示,从而显示出被选中的输出等级。另外,通过将煎炒发光二极管点亮或者熄灭,显示出是否选中了煎炒模式。
图19是表示实施例8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19将图17中的步骤1704置换成了步骤1904(这样,到达控制模式的符号也从1721变成了1921)。除此之外,图19和图17是相同的。下面只对步骤503起、步骤1904附近的范围进行描述。
变频器电路102把与控制值P相对应的电源功率(电源功率P)施加到感应加热线圈101中(步骤503)。控制单元104输出的控制值P确定了变频器电路102驱动感应加热线圈101的具体条件(频率、驱动时间比等)。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入电流根据驱动频率和占空比发生变化。
接下来,检查当前是否处于煎炒模式(步骤1904)。如果是煎炒模式,则进至步骤506中(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不发生操作)。如果不是煎炒模式(即为正常模式),则进至步骤522。在步骤522中,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检查被加热物是否发生了移动。如果被加热物发生了移动,则控制单元104从到达控制模式521转移至第1输出固定模式523。
如果被加热物没有移动,则进至步骤506。以下,执行与实施例7同样的处理。
在进行煎炒烹调的场合下,被加热物通常使用平底锅。按压煎炒烹调选择开关1802,选择煎炒烹调模式,启动加热过程,此时设定显示单元1804中的“煎炒”发光二极管发光。在进行煎炒烹调中,用户通常站在感应加热装置旁边,一边翻动烹调物,一边用高火力进行加热烹调。在实施例8中,当煎炒烹调模式被选中时,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的负荷移动检测功能被设置成无效。在进行煎炒烹调时,由于用户需要翻动烹调物,故被加热物即平底锅有可能发生运动。但是由于在煎炒烹调模式下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的负荷移动检测被设定为无效,因此用户即使翻动被加热物,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也不进行负荷移动检测。这样,用户即使翻动被加热物,感应加热装置的加热输出既不会下降,也不会停止,能够维持高输出。
接下来,描述在进行煮、炖烹调场合时加热输出设定单元1803的操作情况。随着用户按压加热开/关按键开关1801,感应加热装置即启动加热过程。设定显示单元1804中的煎炒发光二极管最初为熄灭状态。用户通过加热输出设定单元1803进行火力设定。用户按压加热开/关按键开关1801启动烹调时,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的负荷移动检测功能是有效的,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将对被加热物进行移动检测。当检测到被加热物发生移动时,感应加热装置将会使加热输出下降,或者使加热停止。这样一来,被加热物的移动也能被防止。
另外,变更输入单元亦即煎炒烹调选择开关(煎炒开/关按键开关)1802被设置成了一个独立的按键开关,因此感应加热装置的操作非常简单、明了。用户可以视情况使负荷检测功能无效或对其进行抑制。
另外,也可以省掉煎炒开/关按键开关1802,而是通过例如在较短的时间间隔内连续3次按压加热开/关按键开关1801来选择煎炒烹调模式(即加热开/关按键开关1801还兼用作变更输入单元),这样可以节省操作单元的空间。
在实施例8中,煎炒烹调选择单元1802被操作时,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的负荷移动检测功能将被置成无效。除了让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的负荷移动检测功能无效之外,也可以采用使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的负荷检测功能实质上难于发挥作用能够的办法。
在实施例8中,设有作为一种示例的变更输入单元即「煎炒」开关。但这不是限制性的规定,设置其它需要人为地使被加热物移动的烹调模式如「煎鸡蛋」时使用的变更输入单元当然也是可以的。
另外,实施例7以及8中的操作单元为按键开关。除此之外,设置成旋钮、语音输入单元、语音识别输入单元等的任意的变更单元也是可以的。通过这样的变更单元中选择人为地使被加热物移动的烹调方法的话,也可以达到本发明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04以及变频器电路102通过开关元件驱动频率进行控制。但除此之外,控制单元以及变频器电路也可以通过例如输入电压控制模式或者由开关元件驱动占空比控制模式等实现的输出控制模式来进行操作的话,也可以得到本发明的效果。
为了使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的功能抑制或停止,可以采用改变其检测方法或检测灵敏度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保持其检测方法以及检测灵敏度不变而改变抑制度的方法,或者同时采用上述两种方法。
在其它实施例中,在到达控制模式下,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检测到被加热物发生了移动时,控制单元104即转移至稳定控制模式中,将根据第1存贮单元107中上一次存贮的、输出检测单元103的输出值导出的值作为目标输出。
在实施例7以及8中所示的感应加热装置中,还可以将控制方法改变成如下的方式。在到达控制模式的执行过程中,如果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检测到了被加热物的移动,则控制单元104也可以使变频器电路停止工作。例如,当设定在加热输出设定单元中的输出等级为“大”时或者工作模式被设定成“煎炒”模式时,使移动检测单元的检测灵敏度钝化或者使其停止检测,或者弱化控制单元104的抑制操作或者不进行弱化。
《实施例9》
下面利用图20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9的感应加热装置(感应加热烹调装置)。实施例9中的感应加热装置与实施例3具有相同的方框图。但是,实施例9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包含设定显示单元113的显示方法)与实施例3中不同,除此之外,实施例9与实施例3是相同的。
图20为表示实施例9中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设定显示单元113中的显示方法)的流程图。下面利用图20来描述实施例9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图20中的步骤501、到达控制模式521(步骤502~508)以及稳定控制模式524与实施例1(图5)相同。图20中与图5相同的步骤被标上了相同的符号。
用户通过设定输入单元105输入的加热开始指令被送入控制单元104中时,加热开始(步骤501)。控制单元104最初处于到达控制模式521。如果输出检测单元103检测到的电源电流达到了设定输入单元105中设定的目标值I,则控制单元104从到达控制模式521转移到稳定控制模式524。如果在到达控制模式521的进行过程中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检测到被加热物110发生了移动,则控制单元104从到达控制模式521转移到第1输出固定模式2031。
在实施例9中,控制单元104成为第1输出固定模式2031之后的处理与实施例3中不同。下面对控制单元104成为第1输出固定模式2031后的处理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在第1输出固定模式2031中,控制单元104输出一定的控制值。第1输出固定模式2031中设有步骤2009~2022。首先,控制单元104输出从第1存贮单元读出的控制值P,将电源功率P加到感应加热线圈101中(步骤2009)。控制单元104将以当前的输出等级k为上限的输出等级m(即不能设定比m高的输出等级)存贮进第2存贮单元901中(步骤2010)。
接下来,检查输出检测单元103检测到的电源电流I是否达到了稳定(步骤2011)。如果电源电流I没有达到稳定,则重复执行步骤2011。如果电源电流I达到了稳定,则进至步骤2012。在步骤2011中,输出检测单元103检测到的电源电流I被存贮到第2存贮单元901中。控制单元104将输出检测单元103新检测到的电源电流I与上一次存贮在第2存贮单元901中的电源电流I进行比较。如果其差值在规定的范围内且从控制单元104转移到第1输出固定模式2031起已经超过了规定的时间,则控制单元104判断电源电流I已经达到稳定。在输出检测单元103新检测到的电源电流I与上一次存贮在第2存贮单元901中的电源电流I之间的差值超过了规定的范围、或者从控制单元104转移到第1输出固定模式2031起还没有超过规定的时间的场合下,控制单元104则判定电源电流I还没有达到稳定。
在步骤2012中,计算出各个输出等级中的电源电流的新目标值,并进行存贮。具体地说,把第m等级的目标值作为存贮进第2存贮单元901中的电源电流I(稳定值)。对于其他的输出等级Ij(1≤j<m=,通过Ij=j·Im/m的公式进行计算。计算出来的新目标值Ij(1≤j≤m)被存贮进第2存贮单元901中。
在步骤2013中,检查用户是否按压了“高”按键开关(即“高”按键开关是否从截止状态变成了导通状态)。如果“高”按键开关被按压了,则进至步骤2019。如果未被按压,则进至步骤2014。
在步骤2014中,检查用户是否按压了“低”按键开关(即“低”按键开关是否从截止状态变成了导通状态)。如果“低”按键开关被按压了,则进至步骤2015。如果未被按压,则返回步骤2013。
在步骤2015中,检查现在的输出等级k是否为1。如果现在的输出等级k为1,则进至步骤2017。如果现在的输出等级k不为1(k≥2),则使k递减(步骤2016)。最后,进至步骤2017。
在步骤2017中,检查现在的输出等级k中的目标值Ik是否在电源电流的下限值Ilimit以上。如果目标值Ik在电源电流的下限值Ilimit以上,则进至步骤2021。如果目标值Ik未达到电源电流的下限值Ilimit,控制单元104则使变频器电路102中供给到感应加热线圈101的电源功率停止(步骤2018)。下限值Ilimit为变频器电路102能够进行稳定输出的最低电源电流。
在步骤2019中,检查k是否为m(即是否达到了输出等级的上限)。如果k为m,则进至步骤2020。如果k不等于m,则使k递增(步骤2020)。
在步骤2021中,以从第2存贮单元读出的Ik(步骤2012中被存贮的新目标值Ij(1≤j≤m)中的输出等级为k的值)作为新的目标值,向感应加热线圈中施加电源功率。在实施例9中,在第m的输出等级上以第1输出固定模式(即把控制单元104输出的控制值固定为存贮在第1存贮单元107中的值)进行控制。在第1~第(m-1)输出等级中,控制单元104成为稳定控制模式,进行目标值为Ik的控制。
在步骤2022中,对设定显示单元113(图4)的发光二极管显示进行更新,然后返回到步骤2013中。
在实施例9中,如果在到达控制模式521中检测到被加热物发生了移动,则把根据存贮在第2存贮单元901中的电源电流(输出检测单元103的检测信号)导出的值(即步骤2012中算出、存贮的值)设定成目标值,取代稳定控制模式中的标准目标值。
如果将与各个输出等级对应的标准目标值(即对应于各个输出等级设定的标准输出值)即电源电流供给变频器电路102中的话,被加热物为重量轻的锅时有可能发生移动。在实施例9中,即使出现这样的情况,也能自动地减小稳定控制模式中的目标值,降低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出,故不会发生锅发生滑动及浮动的现象,从而可以安全地、以稳定的电源功率对锅进行加热。
在实施例9中,如果步骤2012中计算、存贮的目标值低于变频器电路102可以进行稳定输出的下限值Ilimit,则使变频器电路102停止工作(步骤2018)。这样,在被加热物为太轻、不能加热的锅的场合下,加热过程将被自动地停止,从而可以实现一种安全性很高的感应加热装置。
稳定控制模式中的各个输出等级(实施例9中为第1~第7等级)中的电源电流标准目标值Ij(1≤j≤7)被预先存贮在感应加热装置的非易失性存贮器中。
在其它实施例中,实行下面的控制方法。在到达控制模式中,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检测到被加热物110发生移动之前的输出检测单元103的输出值被存贮进第1存贮单元107中。当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检测到被加热物发生了移动时,控制单元104即转移到稳定控制模式,且以根据上一次存贮在第1存贮单元107中的输出检测单元103的输出值(被加热物不发生移动时的最大值)导出的值(既可以是最大值本身,也可以是最大值减去规定的补正值后得到的值)作为目标输出。在稳定控制模式中,第1存贮单元107(或者第2存贮单元)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将控制单元104输出的控制值(或者输出检测单元103的输出值)进行存贮。如果第1存贮单元107中上一次存贮的控制单元104输出的控制值(或者输出检测单元103的输出值)和新存贮进的控制单元104输出的控制值(或者输出检测单元103的输出值)之间的差处于规定的范围中且进入稳定控制模式中后已经超过了规定的时间,则控制单元104通过设定输入单元105设定的目标输出值变更为根据存贮在第1存贮单元107中的控制单元104输出的控制值(或者输出检测单元103的输出值)导出的值。在第1~第m输出等级中,控制单元104成为稳定控制模式,以Ik为目标值进行控制。除此以外的地方执行和上述实施例相同的处理,故可以得到与实施例9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10》
下面利用图21以及图22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10的感应加热装置(感应加热烹调装置)。实施例10的感应加热装置具有与实施例1的感应加热装置相同的方框图和相同的结构(图1~4),对它们的说明在此省略。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0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单元104的控制方法与实施例1中不同。图21是表示实施例2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22是表示实施例10的感应加热装置的变频器电路102中的输入电源电流的变化情况的时序图。图22中,横轴为时间,纵轴为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入电源电流。下面利用图21以及图22来描述实施例10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
就图5中的步骤501、到达控制模式521和第1输出固定模式523而言,实施例10和实施例1是相同的。实施例10中的稳定控制模式中的控制方法与实施例1不同(即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到达控制模式的进行过程中检测锅是否移动,之后,控制单元进行的控制使变频器的输出与降低了的目标输出趋于一致)。图21中示出了成为稳定控制模式2111之后的处理过程。
稳定控制模式2111中设有步骤2101~2104。步骤2101~2104的处理循环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就重复实行一次,直至跳出处理循环为止。首先,在步骤2101中,对输出检测单元103检测到的变频器电路102的电源电流是否与目标值相同进行检查。一般来说,如果两者的差值在一定的范围内,就将视为相同。如果电源电流与目标值相同,控制单元104就将转移到第2输出固定模式2112。如果电源电流与目标值不相同,则进至步骤2102。在步骤2102中,对电源电流是否比目标值大进行检查。如果电源电流比目标值小,则控制单元104使控制值P增加规定值ΔP2后再进行输出(步骤2103)。变频器电路102将新的电源功率P供给到感应加热线圈101中,然后返回步骤2101中,重复执行上述的处理。如果电源电流比目标值大,控制单元104则使控制值P减少规定值ΔP2后再将其输出(步骤2104)。变频器电路102将新的电源功率P供给到感应加热线圈101中,然后返回步骤2101中,重复执行上述的处理。
第2输出固定模式2112中包括步骤2105~2108。首先,在步骤2105中,将定时器的值T设定为0(初始值)。接下来,控制单元104将控制值固定在当前值上进行输出,亦即输出检测单元103的检测信号(电源电流)不进行反馈。接下来,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重复实行步骤2107~2108的处理循环,直至跳出该处理循环为止。使定时器t递减(步骤2107)。接下来,检查定时器t是否为0(步骤2108)。如果定时器t为0,控制单元104则从第2输出固定模式2112返回到稳定控制模式2111中。如果定时器t不为0,则返回步骤2107中。
如图21以及图22中所示,在实施例10中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稳定控制模式2111和第2输出固定模式2112被交互地重复执行。在稳定控制模式2111下,如果电源电流和目标值之间的差值在规定的范围内(如AD变换值在±1以内),则转移到第2输出固定模式2112。第2输出固定模式2112在执行了规定的时间T0(例如1秒)后,即转移到稳定控制模式2111。
在能够得到目标输出值的状态下,通过将输出加以固定,可以排除外部干扰的不利影响,抑制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出变化。这样,可以提高第1移动检测单元和/或第2移动检测单元的检测精度。
《实施例11》
下面使用图23~图25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11中的感应加热装置(感应加热烹调器)。图23中示出了实施例11中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方框图。实施例中11的感应加热装置在实施例6(图12)的构成中加上了移动状态检测单元2301。微电脑112中包括:控制单元104、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第1存贮单元107、第2存贮单元901、第2移动检测单元1201、和移动状态检测单元2301。移动状态检测单元2301的功能还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除此之外,实施例11的感应加热装置与实施例6相同。
在稳定控制模式期间,移动状态检测单元2301对输出检测单元103检测到的变频器电路102的电源电流(与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出值等价)的变化周期是否连续地处于规定的范围内(即相互的差值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判断。如果电源电流的变化周期连续地处于规定的范围内(即周期基本恒定),则可以认为被加热物在感应加热线圈的磁场的作用下发生了移动。在这种场合下,控制单元104将转移至第1输出固定模式。如果电源电流的变化周期不是连续地处于规定的范围内(即周期不固定),即可以认为用户在翻动被加热物。在这样的场合下,控制单元104将继续执行稳定控制模式。
图24为表示实施例11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移动状态检测单元2301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25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1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入电源电流的变化情况的时序图。图25中,横轴为时间,纵轴是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入电源电流。下面使用图24以及图25描述实施例11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移动状态检测单元2301在控制单元104处于稳定控制模式的状态下实行图24的处理。在图24中,首先使S=0(初期值)(步骤2401)。S为电源电流的变化周期连续地处于规定的范围内的次数的计数值。
接着,由输出检测单元103测定电源电流I(步骤2402)。然后,当前的电源电流I的测定值是否比上一次的测定值小(步骤2403)。如果当前的电源电流I的测定值比上一次的测定值小,即把电源电流下降模式进行存贮(步骤2405)。接着检查现在是否为峰值点(即在上一次的测定为电源电流上升模式下,检查当前的测定是否变成了电源电流下降模式)(步骤2406)。如果现在为峰值点,则进到步骤2407。如果现在不是峰值点,则返回到步骤2402。步骤2402~2406的处理循环,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就重复实行一次,直到跳出该处理循环。
在步骤2403中,如果当前的电源电流I的测定值不比上一次的测定值小,则存贮电源电流上升模式(步骤2404)。然后,返回到步骤2402。
步骤2407中,测定从上一次峰值到当前峰值的周期T。然后,使定时器清零,重新启动(步骤2408)。接下来,计算当前的周期与上一次的周期的比值,检查不等式0.8<(当前周期/上一次周期)<1.2是否成立(步骤2409)。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使S递增(步骤2410)。接着,检查S是否在规定值S0(实施例中为3)以上(步骤2411)。如果S小于规定值S0,则返回到步骤2402。如果S在规定值S0以上(即如图25中所示的那样,几乎相同的周期连续出现了S0次),移动状态检测单元2301则向控制单元104输出被加热物的移动的检测信号。控制单元104转移到第1输出固定模式中(步骤2412)。
在步骤2409中,如果不等式不成立(即周期发生了变化),S被重置为0(步骤2413),然后返回到步骤2402。
在实施例11中,通过在稳定控制模式中检查输出检测单元103的输出的变化周期是否连续地处于规定的范围内,可以判断被加热物是在外部力的作用下发生了移动,还是由于重量轻而在排斥磁场的作用下发生了滑动或者浮动。
图25中示出了由于被加热物重量轻而在排斥磁场的作用下发生滑动或者浮动的一个例子。在本实施例的感应加热装置中,测定周期1、周期2、和周期3的时间,如果其差值在规定的时间以内,则可以判定是由于重量轻而在排斥磁场的作用下发生滑动或者浮动。如果其差值不在规定的时间以内,则可判定外部的力使被加热物发生了移动。
在用户拿着平底锅的把手进行烹调的场合下,如果控制单元104处于稳定控制模式,感应加热装置则可以判定是用户在拿着平底锅的把手进行烹调,而不是磁场造成平底锅发生移动。在用户拿着平底锅的把手进行烹调时,由于基于被加热物的移动而工作的安全功能不起作用,因此可以实现使用方便的感应加热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状态检测单元2301对输入电源电流(输出检测单元103的输出)的峰值到峰值之间的期间作为周期进行测定。周期的测定方法是任意的。这样的周期可以是输入电源电流值(或者感应加热线圈的电流值)逐渐增加到规定值之时开始到输入电源电流值(或者感应加热线圈的电流值)再次增加到相同的值为止的期间,也可以是控制值的一个极小值开始至到达下一个极小值的期间,或者是重量传感器从达到一个极大值开始至达到下一个极大值为止的期间。
在本实施例中,周期测定进行多次,移动状态检测单元2301根据这些周期值判定被加热物是在外部力的作用下发生了移动,还是由于重量轻而在排斥磁场的作用下发生了滑动或者浮动。除此之外,还可以只测定1次周期值(如控制值或者输出检测单元的输出从达到某个值开始再次达到相同值所需的期间),根据周期来判定被加热物是在外部力的作用下发生了移动,还是由于重量轻而在排斥磁场的作用下发生了滑动或者浮动。一般来说,用户在翻动锅时,其动作是不规则的,控制值或者输出检测单元的输出在达到某个值之后,经过一定的时间后会内返回到原来的值。与此相反,在因排斥磁场产生滑动或者浮动的场合下,锅持续地朝一个方向移动,控制值或者输出检测单元的输出在达到某个值之后,即使经过规定的时间的话也不会返回原来的值。根据这样的情况,可以做出上述的判定。
在其它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04在步骤2412中转移到目标值降低了的稳定控制模式。实行通过上述的处理,可以达到与实施例11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12》
下面使用图23、26以及27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12中的感应加热装置(感应加热烹调器)。图26中示出了实施例12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方框图。实施例12中的感应加热装置在实施例6(图12)的构成中加上了第3移动检测单元2601。微电脑112包括:控制单元104、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第1存贮单元107、第2存贮单元901、第2移动检测单元1201、和第3移动检测单元2601。第3移动检测单元2601的功能由软件加以实现。除此之外,实施例12的感应加热装置与实施例6相同。
在稳定控制模式中,如果控制单元104输出的控制值连续地增加(控制单元104在规定次数内输出的控制值呈单调增加),则第3移动检测单元2601判定:被加热物在磁场的作用下发生了移动。
图28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2中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控制值以及输入电源电流的时间变化的时序图。图28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为控制值(实线波形)以及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入电源电流(虚线波形)。被加热物在磁场的作用下发生移动时,感应加热线圈和被加热物之间的磁耦合一点一点地变弱,如果控制值保持一定,输出检测单元103检测到的变频器电路102的电源电流(与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出值等价)将连续地减少(输出检测单元103检测到的电源电流单调地减少)。在稳定控制模式中,由于控制单元104使变频器电路102的电源电流保持一定,故此时控制单元104输出的控制值会连续地增加(图28)。上述的控制单元104输出的控制值的增加是指,为了增加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出而改变控制值,如提高变频器电路102的驱动频率;延长变频器电路102中的晶体管102c以及长102d的导通期间(导通期间的占空比)。
在用户翻动被加热物的场合下,被加热物的运动是不规则的,因此,控制单元104输出的控制值也在不规则地变动。这样,第3移动检测单元2601将其误认为被加热物在磁场的作用下发生移动的可能性很小。
图27是表示实施例12的感应加热装置的第3移动检测单元2601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下面使用图27及图28描述实施例12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第3移动检测单元2601在控制单元104处于稳定控制模式的状态下实行图27的处理。图27中,首先,控制单元104进入稳定控制模式,使a=0(初期值)(步骤2702)。这里的a为控制单元104输出的控制值出现单调增加的次数的计数值。
接着,输出检测单元103对电源电流I进行测定,对测定出来的电源电流I与目标值是否相同进行检查(在规定的许容范围内也判断为相同)(步骤2703)。如果测定到的电源电流I与目标值相同,则返回到步骤2702。步骤2702~2703的处理循环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就重复实行一次,直至跳出这一处理循环为止。
如果步骤2703中测定到的电源电流I与目标值不相同,则检查测定到的电源电流I是否比目标值大(步骤2704)。如果测定到的电源电流I比目标值大,则控制单元104使控制值P减少规定的值ΔP2(步骤2709),然后返回到步骤2702。步骤2702~2704以及2709的处理循环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就重复实行一次,直至跳出这一处理循环为止。
在步骤2704中,如果测定到的电源电流I比目标值小,则使a递增(步骤2705)。接下来,判断a是否在规定的值a0(例如10)以上(步骤2706)。如果a未达到规定的值a0,控制单元104则使控制值P增加规定的值ΔP2(步骤2707),然后返回到步骤2703。步骤2703~2707的处理循环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就重复实行一次,直至跳出这一处理循环为止。
在步骤2706中,如果a在规定的值a0以上,则第3移动检测单元向控制单元104中输出被加热物的移动检测信号。控制单元104即转移到第1输出固定模式(步骤2708)。
在用户握着平底锅的把手进行烹调的场合下,如果控制单元104处于稳定控制模式,则判断为用户在握着平底锅的把手进行烹调,并不是磁场造成平底锅发生移动。在用户握着平底锅的把手进行烹调时,由于基于被加热物的移动而工作的安全功能不起作用,故可以实现使用方便的感应加热装置。
在比方说锅一点一点地从感应加热线圈发生滑动的场合下,以及随着水分的蒸发等锅的重量逐步减轻而发生浮动的场合下,本发明的感应加热装置也可以检测出锅的滑动。
在其它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04在步骤2708中将转移到目标值降低了的稳定控制模式。通过实行上述的处理,也可以达到与实施例12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13》
下面使用图29以及图30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13的感应加热装置(感应加热烹调器)。实施例13的感应加热装置具有与实施例2相同的构成(图1~4)。实施例13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图29)也与实施例2(图7)基本相同。
在实施例13中,在从到达控制模式转移到第1输出固定模式中的场合和从第1输出固定模式转移到达控制模式中的场合下,分别对第1存贮单元107中存贮的控制值进行补正。在从到达控制模式转移到第1输出固定模式中的场合下,使用第1补正值ΔP4进行补正;在从第1输出固定模式转移至到达控制模式中的场合,通过第2补正值ΔP5(ΔP4>ΔP5)进行补正。除此之外,实施例13的感应加热装置与实施例2相同。
图30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3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控制单元104中的控制值变化情况的时序图。图30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为控制值。
图29为表示实施例13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29与图7相比较,在图7中的步骤709之后(从到达控制模式转移到第1输出固定模式中的时刻起)增加了使从第1存贮单元107读出的控制值P减去第1补正值ΔP4、从而对控制值进行补正的步骤2901。在步骤714之后(从第1输出固定模式转移到达控制模式之后)增加了使从第1存贮单元107读出的控制值P加上第2补正值ΔP5、从而对控制值进行补正的步骤2902。除此之外,图29(实施例13)与图7(实施例2)相同。
通过使用第1补正值对控制值进行补正,在从到达控制模式转移到第1输出固定模式中的场合下,输出固定模式中的控制值将成为能够可靠地使锅不发生滑动的值。另外,通过使用第2补正值对控制值进行补正,在从第1输出固定模式转移至到达控制模式的场合下,控制值将成为能够尽早检测到锅的移动的值。
在本实施例中,在从到达控制模式转移到第1输出模式中时,控制单元输出的是通过第1补正值对存贮在存贮单元中的控制值进行补正后得到的补正值。在从稳定控制模式转移到第1输出模式中时也一样,控制单元也可以输出通过第1补正值对存贮在存贮单元中的控制值进行补正后得到的补正值。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在到达控制模式或者稳定控制模式中检测到被加热物的移动时,控制单元104即转移到稳定控制模式(目标输出降低了的稳定控制模式),以从第1存贮单元107(其中存贮了被加热物未发生移动时的输出值)中上一次存贮的输出检测单元103的输出值(或者控制值)导出的值作为目标输出。在从到达控制模式或者从稳定控制模式转移到目标输出降低了的稳定控制模式之时,控制单元104将存贮单元中存贮的输出检测单元103的输出值(典型情况下为被加热物不发生移动的范围内的最大输出)减去第1补正值后的输出值作为目标输出。控制单元输出能够得到与新的目标输出相同的输出的补正值。从第1输出模式转移至到达控制模式中时,控制单元104输出在存贮单元中存贮的控制值中加上第2补正值后的控制值,或者输出能够得到在存贮单元中存贮的检测单元103的输出值上加上第2补正值后的输出值的补正值。其中,第1补正值为比第2补正值大的值。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得到与实施例13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14》
下面使用图31~39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14的感应加热装置(感应加热烹调器)。图31是本实施例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概略截面结构图,图32示出了感应加热烹调器的电路框图。在图31以及图32中,机体3112的上部设置有陶瓷制成的顶板3110,被加热物即烹调锅110放置在顶板3110上。电源插头3107与市电电源109相连接。在机体3112内部,市电电源109被输入到整流平滑单元108中。整流平滑单元108的输出端子与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入端子连接。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出端子与感应加热线圈101相连接。输出检测单元103检测从市电电源109输入到变频器电路102中的电源电流,并将与电源电流的大小成比例的检测信号送入控制单元3118和电源电流变化检测单元3116中。
整流平滑单元108、变频器电路102、感应加热线圈101、及输出检测单元103的电路构成以及操作与实施例1(图2以及图3)相同。
电源电流变化检测单元3116向变化判别单元3117中输出电源电流的变化检测信号。变化判别单元3117将变化检测信号与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即判别信号送入控制单元3118中。电源电流变化检测单元3116以及变化判别单元3117构成移动检测单元。控制单元3118通过驱动电路111驱动变频器电路102的第1开关元件102c以及第2开关元件102d。
设定输入单元3119中设有供用户在设定加热输出、启动或者停止加热时操作的输入按键开关。设定输入单元3119连接到控制单元3118中,设定输入单元3119的输出信号被送入控制单元3118中。另外,设定显示单元3120也与控制单元3118相连接,用于把通过设定输入单元3119设定的加热输出设定内容等信息向用户进行显示。
本实施例的高频变频器在一定的驱动条件(频率,驱动时间比等)下操作时,具有这样的特性:即烹调锅110和感应加热线圈101之间的磁耦合下降时,感应加热线圈101的输入电源功率(电流IL)也会下降。
输出检测单元103的检测信号(与电源电流的大小成比例的信号、以下简称为电源电流)被送入控制单元3118中,控制单元3118对变频器电路102进行控制(稳定控制模式),力图使检测信号与规定的目标值趋于一致(即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入电源功率(输出值)与规定的目标值趋于一致)。在控制单元3118输出的控制值的作用下,驱动频率以及/或者两个开关元件的驱动时间比可以发生变化,从而使变频器电路102的第1开关元件102c以及第2开关元件102d得到控制。
在起动时,控制单元3118逐渐地改变驱动频率以及/或者驱动时间比,使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出如图34(a)的线A(实线以及虚线)所示的那样逐渐增加,从很低的输出达到设定电源功率(目标值)(到达控制模式)。这时,如图34(b)的线A’中所示,电源电流也同样在增加,从较低的电流到达与设定电源功率(目标值)相对应的设定电流。
如果烹调锅110是由铝等具有高导电率的非磁性材料制成的话,则在到达控制模式中,在感应加热线圈101中流动的电流逐渐地增大,在烹调锅110中感应出的电流也逐渐地增大。在加热线圈101和烹调锅110中流动的电流产生的磁场相互发生作用,产生排斥力。在这样的排斥力的作用下,烹调锅110就可能发生浮动、滑动等现象。
因此,在起动时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入电源功率从低电源功率到达设定电源功率的过程(到达控制模式)中,如果被加热锅110发生浮动及滑动,则象图34(a)中的实线B所示的那样,减少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入电源功率的增加率。同样,如图34(b)中的实线B’所示的那样,变频器电路102的电源电流的增加率也将减少。
电源电流变化检测单元3116从输出检测单元103输出的检测信号测定电源电流值的变化率,再将电源电流值的变化率信号输出到变化判别单元3117中。如果电源电流值的变化率处于第1规定范围中且已经持续了规定的时间以上的话,变化判别单元3117则判定烹调锅110已经在排斥力的作用下发生了移动,并向控制单元3118中输出表示该信息的信号。控制单元3118在接收到这一信号时,使变频器电路102的操作停止,或降低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出,使烹调锅110不发生移动。
图35中示出了这种控制的一个例子。与图34中一样,图35也示出了加热开始时的到达控制模式中的输入电源功率及输入电流的时间变化。在图35中,当磁场的排斥力使烹调锅110开始发生移动(浮动或者滑动)、输入电流的斜率率发生变化时,在输入电流的斜率发生变化的约0.1秒之后,变化判别单元3117将检测出烹调锅110的移动,输出检测信号。这一检测信号被送入控制单元3118中时,电源电流将被保持在比检测时的值低的值上。
在控制单元3118进行的对变频器电路102的电源功率进行控制的应答速度较快的场合下,一旦有耦合变化发生时,控制单元3118会马上追踪耦合变化,然后改变驱动条件,使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入电源功率增加。因此,输出检测单元103有可能检测不出上面那样的锅移动造成的电源电流变化。为此,在本实施例中,在控制单元3118对电源功率进行控制时,单位时间内的输入电源功率的最大增加率被设定在输出检测单元103能够检测到的电源电流的变化限界值附近或者在其之下。
在本实施例中,变化判别单元3117、控制单元3118、以及输出检测单元103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由微电脑来构成(即这些功能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本发明的发明人采用这样的构成进行了具体实验。结果表明,从被加热物110开始出现移动(滑动或者浮动)到变化判别单元3117可以判别这样的移动所要的时间(下面称作「浮动检测时间」)可以达到大约0.1秒左右。
通过将浮动检测时间设置成0.1秒左右,可以使烹调锅110的滑动及浮动变得不易察觉。但是,因烹调锅110的大小及形状等不同,检测时容易看到若干浮动及滑动的情况也是有的。例如,重量较轻的平底锅的重心从锅的中心偏向把手一侧,即便是较少的浮力也有可能使与把手相反一侧的锅底发生浮动、倾斜等现象。
在变频器电路102起动之后,如果变化判别单元3117检测到烹调锅110发生了移动,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出即被保持在比用户的设定输出(例如比2kW)低的输出值(例如比设定输出降低约800W)上。但是这样的低输出一直持续下去的话,一些需要较强的加热输出的烹调便不能进行。另外,如果在起动之后输出达到稳定之间的期间内用户翻动了烹调锅110,这样的操作可能被变化判别单元3117误检测为烹调锅110发生了移动,电源功率便一直提不高。在这样的场合下,便不能进行充分的加热,用户就不能按自己的意图进行烹调。
本实施例的控制单元3118如图36中所示的那样进行输出控制。在图36中,在到达设定好的电流值(10A)的过程中的时间点t1上,烹调锅110开始发生浮动。变化判别单元3117在时间t2上首次检测到烹调锅110的移动。控制单元3118根据输出检测单元103的检测结果对此时(即时间点t2)的输出值(此时为电源电流值)I11(此时为8A)进行测定。接着,控制单元3118使加热输出下降,从检测到移动时的输出值I1(8A)下降到低2A的输出值I21(6A)。至于输出下降之后的控制方法,既可以采用控制单元输出一定的控制值的输出固定模式,也可以采用控制单元控制变频器电路的输出、使之与降低了的目标输出变得一致的稳定控制模式。
控制单元3118在将加热输出保持在上述值I21上达规定时间T1(例如1秒)之后,在时间点t3中解除输出抑制操作,再次逐渐地使加热输出(输入电流)增加。变化判别单元3117在时间点t4到时间点t5之间再次检测烹调锅110是否发生了移动。变化判别单元3117在时间点t5上第2次检测到移动,控制单元3118则对上述时间点t5的输出值I12进行测定,同时,使输出下降到I22。然后,重复执行上述上述的操作。
烹调锅110被安放好之后,感应加热线圈101和烹调锅110之间的耦合不会变化。因此,变化判别单元3117第一次检测到移动时的电源电流值I11与第2次检测到烹调锅110的移动时的电源电流值I12大致是相同的值。控制单元3118通过变化判别单元3117不断进行移动检测,每次检测到移动时,进行规定次数(这里为3次)的对电源电流值进行采样的采样操作。如果每次在检测到移动时的电源电流的测定值大致相同(比方说测定值处于规定幅度(图36中ΔI)的范围内),则判断为烹调锅110处于浮置的状态。控制单元3118在此之后中止移动检测操作(禁止判断到移动后的输出抑制状态的解除),使用比检测到移动时的电源电流值I11或者I12低的电流值连续进行加热。在本例的场合下,I21,I22,I23(检测到3次移动后即被抑制)大致相同,可以使用它们的平均值。
如果不象上面那样中止移动检测操作,则每次经过规定的时间(检测到移动后输出抑制状态的保持时间(本例中为1秒)与抑制状态解除后烹调锅110再次浮动、到检测到移动的移动检测时间(本例中为约0.1秒)之和,烹调锅110都将稍稍浮动一下。如果烹调锅110为平底锅,烹调锅110的重心比较偏,平衡性不好,烹调锅110有可能发生部分浮动、或者发生转动的现象。烹调锅110发生转动时,感应加热线圈101和烹调锅110之间的磁耦合变化很小,有可能发生上述的移动检测操作不起作用的情况。烹调锅110出现很大的旋转动作时,将与感应加热线圈101发生很大的滑动。在重复执行上述的操作时,应该设想到到每次浮动中都有可能发生旋转,故移动检测操作的次数最好尽可能地少。另外,从发生浮动到检测到浮动的时间也是越短越好。
下面,使用图36和图39描述此时的输出设定显示单元3120的显示情况。在通过设定输入单元3119把加热输出设定为「强」(2kW)时,控制单元3118向输出设定显示单元3120中送出信号,输出设定显示单元3120如图39(a)中所示的那样使从「弱」到「强」的全部显示元件(LED)发光。这样,就可以显示出「强」输出被设定的情况。
在铝制的烹调锅110被放置后开始加热的情况下,输出如图36中所示地那样逐渐地增加;在时间点t2(这时的加热输出为1800W)上,变化判别单元3117检测到在浮力作用下烹调锅110发生了浮动。控制单元3118使加热输出约下降400W,成为1200W。这时,输出设定显示单元3120的显示继续保持图39(a)的状态。这样,输出值即便被抑制,输出设定显示单元3120的显示也与输出设定时的状态没有变化。
控制单元3118对烹调锅110的移动检测操作连续执行3次。控制单元3118对上述的反复操作的状态进行监视,在图36中的时间点t7上,判定烹调锅110是由于浮力而移动,而不是因为人为的操作而移动(假设每次移动检测时中的电源电流的测定值基本相同)。之后,输出设定显示单元3120使与「5」和「强」相对应的显示元件发生闪烁(参照图39(b))。通过这样的显示,用户就可以得知:加热输出已经被抑制到第「4」等级即1200W。通过这一显示装置,可以分别向用户显示出如下信息:(通过使部分元件进行闪烁操作表示出)移动检测功能正在工作状态;(通过点亮及闪烁部分的合计显示出)被设定的目标输出;和(通过点亮部分显示出)由移动检测功能进行强制抑制后的实际输出值。显示方法并不限于上面所述的那种,还可以采用比方说通过语音来进行通知等的其它方法,同样可以达到上述效果。
在上面的实施例中,烹调锅110因浮力发生移动的状况是通过闪烁及语音来显示的。但除此之外,感应加热装置在检测到烹调锅110不是因为人为的操作、而是因为浮力发生了移动时,单单显示出抑制后的实际输出也是没有问题的。对与实际输出不同的设定输出值进行的显示等并不是烹调作业直接需要的信息。并且,这样的显示还有可能反而给用户带来迷惑。
下面使用图37描述在用户翻动烹调锅110时感应加热装置的控制操作。由于用户在翻动烹调锅110时烹调锅110的运动是不规则的缘故,故在检测到烹调锅110的移动时,每次测定出的电源电流都是不同的值。如图37中所示的那样,在检测到烹调锅110的移动时,电流值有高有低。因此,如上面所述的那样进行多次移动检测,再把每次移动检测时的输出值加以比较的话,可以判断检测到移动时的电源电流是随机值还是基本一定的值。如果检测到移动时的电源电流为图37中所示的随机值,则重复执行移动检测操作(还包括解除输出抑制操作、然后再次使输出增加到设定值的操作)和处于其后的输出抑制操作。在图37中所示的那种因人为的操作造成烹调锅110移动的场合下,可以防止输出值被不必要地被抑制。
当变化判别单元3117判定烹调锅110因浮力而发生了移动时,控制单元3118则中止移动检测操作,并将输出值保持在比设定电源功率低的值上。下面使用图38描述用户人为地使烹调锅110移动时的装置操作情况。对于这样的场合通过下面的例子来表示具体发生的状况。首先,用户放上一个较轻的铝制平底锅进行予热。变化判别单元3117检测到平底锅的移动后,控制单元3118则抑制电源功率。其后,用户抓住平底锅,开始进行烹调。在图32中的变频器电路102以及感应加热线圈101中,加热输出与烹调锅110和感应加热线圈101之间的磁耦合程度有很大的依存关系。用户抓住烹调锅110举起时,电源电流将会一时地减小(图38的A点)。
变化判别单元3117对这样的电源电流随时间的变化进行检测(这时,变化判别单元3117也检测随着时间变化而出现的输出下降),控制单元3118解除输出抑制操作,并逐渐地增加输出,使至上升到设定的电源功率。
例如,即使在予热时烹调锅110因浮力发生浮动,感应加热装置处于输出被抑制状态下,如果控制单元3118检测出实际是用户在拿着烹调锅110进行烹调时,会自动地解除输出抑制操作,使输出从加热输出被抑制的状态上升到设定输出(图38的A点以后的变化)。这样,可以实现一种使用方便的感应加热装置。输出设定显示单元3120在输出抑制状态时进行如图39(b)中所示的显示。当控制单元3118检测出烹调锅110的移动是人为原因时,输出设定显示单元3120则恢复到图39(a)中所示的最初的设定输出显示。
图33为表示实施例14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下面使用图33描述实施例14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图33中的步骤501、到达控制模式521(步骤502~508)及稳定控制模式524与实施例1(图5)相同。但是,在实施例14中,存贮单元中既存贮控制值P,也存贮当时的电源电流I(步骤506)。图33中与图5中相同的步骤被标上了相同的符号。
用户通过设定输入单元3119送入加热开始指令,这样的指令被送入控制单元3118中时,即开始加热(步骤501)。在步骤3301中,使b=0(初期值)。这里的b是移动检测操作的次数。控制单元3118最初处于到达控制模式521。如果输出检测单元103检测到的电源电流达到了设定输入单元3119中所设定的目标值I,则控制单元3118从到达控制模式521转移到稳定控制模式524。在到达控制模式521的执行过程中,如果移动检测单元检测到被加热物110发生了移动,则控制单元3118从到达控制模式521转移至步骤3309以下的处理。
移动检测单元检测到被加热物110的移动之后,在步骤3309中,控制单元3118把存贮在存贮单元中的控制值P和当时的电源电流I分别存贮在其他存贮区域中(作为第1次检测到移动时的控制值P和电源电流I存贮起来)。接下来,使b递增(步骤3310),在检查b是否处于规定的值b0(本实施例中为3)以上(步骤3311)。如果b在b0以上,则进到步骤3314。如果b不到b0,则从控制值P上减掉规定的值ΔP4(步骤3312)。以降低了的控制值P向加热线圈中施加一定时间的电源功率(步骤3313)。然后,返回到步骤522,重复执行移动检测操作。
在步骤3314中,对于存贮在存贮单元的其他区域中的b0个电流测定值I,算出检测到移动时的电流偏差值(=最大值-最小值)。然后,检查电流偏差值是否比规定的阈值ΔI小(步骤3315)。如果电流偏差值比规定的阈值ΔI小,控制单元3118则判断被加热物在磁场的作用下发生了移动,并转移到第1输出固定模式3321中。如果电流偏差值在规定的阈值ΔI以上(步骤3315),则控制单元3118判定被加热物没有在磁场的作用下发生移动,b被重置为0(步骤3316)。然后,返回步骤3312,重新开始移动检测操作。步骤3312~3316的处理循环,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就被重复实行一次,直至跳出这一处理循环。
第1输出固定模式3321中设有步骤3317以及3318。步骤3321中,计算出存贮在存贮单元的不同存贮区域中的b0个控制值P的平均值Pav。计算出控制值P=Pav-P4(P4为计算补正值),并进行输出(步骤3317)。变频器电路102以电源功率P通过感应加热线圈101进行加热(步骤3318)。
在其它实施例中,在到达控制模式中如果移动检测单元检测到被加热物的移动,控制单元3118即转移到稳定控制模式中,并以根据上一次存贮在存贮单元中的输出检测单元103的输出值(即被加热物不发生移动时的最大值)导出的值(既可以是最大值本身,也可以是最大值减去规定的补正值后得到的值)为目标输出。实行通过上述的处理,也可以达到与实施例14同样的效果。
另外,如果在到达控制模式中移动检测单元检测到被加热物发生了移动,控制单元3118也可以使变频器的操作停止。
本实施例的感应加热装置包括:产生高频磁场、加热烹调锅110的变频器即感应加热线圈101及变频器电路102;使感应加热线圈101的输出从低输出逐渐地增加到规定的输出的控制单元3118;及根据感应加热线圈101的输出从低输出增加到规定的输出的期间内的高频变频器的操作状态、检测烹调锅110是否发生移动的移动检测单元即电源电流变化检测单元3116和变化判别单元3117。控制单元3118根据移动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进行将感应加热线圈101的输出抑制到移动检测单元检测出移动时的输出I11、比I12小的输出I21、或者I22上的输出抑制操作。其后,控制单元3118解除输出抑制操作,重复执行3次移动检测操作(即再次逐渐地使输出增加、检测出移动、再抑制其输出)。控制单元3118在重复执行移动检测操作后,(通过对多个输出值进行比较运算进行检测)如果检测到大致相同的输出变化反复出现,则判定在感应加热线圈101产生的高频磁场的作用下被加热物发生了移动。其后,控制单元3118将感应加热线圈的输出抑制成比移动检测单元检测到移动时的输出小的输出值。通过这一被抑制的输出进行加热,可以防止烹调锅110继续发生移动。控制单元3118在重复进行移动检测操作时通过(对多个输出值进行比较运算)大致相同的输出变化反复出现这一现象,可以检测到烹调锅110在感应加热线圈101产生的磁场作用下发生了浮动。这样,磁场造成的被加热物移动就可以和输出变化不规则的、人为造成的被加热物移动区别开来。另外,由于控制单元3118在判定放置着的烹调锅110发生了移动的场合下将中止移动检测,因此可以避免被加热物一点一点地发生移动的现象。
本实施例中,移动检测单元对烹调锅110是否移动进行多次(3次)检测,并在每次移动检测操作中对变频器电路102以及感应加热线圈101的输出值即电源电流进行采样。根据采样到的检测到移动时的多个(本实施例中为3个)输出值,判断被加热物的移动是在磁场的作用下引起的还是人为地引起的(亦即本实施例中的3个输出值是否处于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对输出值进行比较或者运算,可以高精度且简单地检测出重复执行的移动检测操作在大致相同的输出变化下反复出现这一情况。
控制单元3118根据移动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决定检测烹调锅110的移动、抑制输出的时机。移动检测操作中所必须的信息亦即输出值,通过检测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入电流(电源电流)或者感应加热线圈101的电流来得到。由于电源电流或者感应加热线圈101的电流可以被使用在控制单元3118所进行的通常的输出控制等中,因此,无需专门用于进行移动检测操作的传感器,从而可以通过简单的电路构成来实现低成本的感应加热装置。
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3118对采样得到的多个(本例中为3个)输出值进行比较或者运算,在判定出这些输出值之间大致相同的场合下,则判断出烹调锅110是在感应加热线圈101发生的高频磁场的作用下发生了移动。使用微电脑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进行要抑制感应加热线圈101的输出的上述判断。
在本实施例中,在根据移动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进行输出抑制操作之后,如果检测到烹调锅110的移动是人为引起的,控制单元3118则解除移动检测操作,并使感应加热线圈101的输出增加到规定的输出。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极力抑制安放好的烹调锅110发生移动,而且在被加热物的移动是由烹调操作中的人为因素引起的场合下,输出抑制操作能被自动地解除。这样可以避免旨在防止烹调锅110的移动的电源功率抑制功能继续执行造成的烹调性能下降。
例如,在开始进行煎炒烹调等烹调时用户翻动烹调锅110的场合,可以确保感应加热线圈101具有足够的加热输出。而且,在这样的场合下,用户抓住了烹调锅110,通常情况下烹调锅110的移动问题(煎炒烹调过程中自然会发生移动)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输出设定显示单元3120中显示的是用户设定的规定输出值。控制单元3118在根据移动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开始进行输出抑制操作后,输出设定显示单元3120还是继续显示出被设定好的输出。当控制单元3118判定是感应加热线圈101发生的高频磁场造成了烹调锅110的移动的情况下,输出设定显示单元3120将显示出比规定的输出低的输出值。这样,用户可以得知:设定好的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出(与感应加热线圈101的输出、消费电源功率或者电源电流相当)已经发生了下降。这样,输出设定显示单元3120能够进行正确的输出显示,使用户可以一目了然且不会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不安感,从而实现一种使用方便的感应加热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通过变频器电路102或者感应加热线圈101的输出的时间变化来检测被加热物110的移动的构成。但是,也可以使用微电脑,通过简单的构成来检测烹调锅110的移动。
在将检测到移动时的输出抑制规定的值上之际,也可以将所述规定值设为零,亦即使加热停止。输出抑制值越高,就越能迅速地检测出是不是人为的翻动。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1输出固定模式3321下控制单元输出的是固定的控制值P。在其它实施例中,进行以下的控制以代替第1输出固定模式3321:控制单元3118计算出存贮在存贮单元中的其他存贮区域中的b0个电源电流I的平均值Iav,计算出目标输出值(目标电源电流)I=Iav-I4(I4为补正值)。控制单元3118进行使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出(电源电流)与目标输出值I趋于一致的控制(目标输出降低后进行的稳定控制模式)。
本实施例中虽然采用的是双管式SEPP变频器结构,但只要是与负荷(被加热物)的磁耦合发生变化时输入电流也发生变化的电路,变频器可以采用任何结构或控制方式的变频器,比方说单管式电压共振型变频器。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是通过改变频率来改变电源功率的。但这不是限制性的规定,使电源功率改变的要素是任意的。比方说,使频率保持一定而使二个开关元件的导通比例发生变化也是可以的。
在本实施例中,是通过对检测到移动时的电源电流值进行多次测定、再根据其值是否大致相同来判断烹调锅110的移动是不是由磁场的作用引起的。但是也可以不采用这一方法,而是利用下面的方式:对重复进行移动检测操作的所需的时间(周期)进行多次测定,对得到的多个值进行比较或者运算,如果它们相互大致相同,则被加热物的移动可以判断为是在排斥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的。这样,也可以达到和上面同样的作用效果。不测定电源电流,而是测定变频器的输入输出波形(电压或者电流),或者测定重复所需的时间(周期)也是可以的。
在移动检测之时,对控制单元3118输出的控制值进行存贮(例如,通过共振频率检测单元检测共振频率的变化,并存贮共振频率),在多次的测定中的控制值大致相同的场合下,则可以判定烹调锅110的移动是磁场作用产生的。
在感应加热装置上还可以设置用来检测被加热物的重量的重量传感器。例如,在进行移动检测之时,将重量传感器检测到的被加热物的重量进行存贮,如果多次测定到的重量大致相同,则可以判定烹调锅110在磁场的作用下发生了移动。
另外,通过检测移动之时产生的声音及振动也是可以的。
《实施例15》
下面使用图40~44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15的感应加热装置(感应加热烹调器)图40实施例15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概略方框图。图41为实施例15的感应加热装置的电路方框图。
图40及41中,109为商用交流电源,101为发生高频磁场、对被加热物(锅)进行加热的感应加热线圈,102是向感应加热线圈101中供给高频电流的变频器电路。103为检测变频器电路102的电源电流的输出检测单元,4006为从输出检测单元103输出的电源电流值的变化检测被加热物是否移动(滑动或者浮动)的移动检测单元,4004为根据输出检测单元103的输出和移动检测单元4006的输出对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出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111为驱动电路,4014是操作单元。操作单元4014中设有:由按键开关构成的移动检测停止输入单元4001、用于输入火力等级的、由按键开关构成的设定输入单元105、和用于显示出火力等级的设定显示单元113。
实施例15中的感应加热装置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相同。
控制单元4004以及移动检测单元4006包含在微电脑112中。控制单元4004以及移动检测单元4006的功能通过软件实现。移动检测单元4006的检测操作与实施例1中的第1移动检测单元106相同。控制单元4004的控制操作基本上与实施例1中的控制单元104相同。另外,与实施例1相同的组成部分被标上了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在移动检测单元4006未检测到被加热物的移动的场合下,控制单元4004进行使输出检测单元103的输出(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出)成为被设定的电源功率(电流)的控制。在移动检测单元4006检测到被加热物发生滑动或者浮动的场合下,控制单元4004使控制值迅速下降,从而使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出成为规定的低电源功率。
移动检测停止输入单元4001用于输入使移动检测单元4006停止对被加热物进行移动检测的指令。通过操作移动检测停止输入单元4001中的按键开关,可以使移动检测单元4006的检测操作停止进行。移动检测单元4006在停止工作期间之间,将不对被加热物进行移动检测。
图42是实施例15中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操作单元4014的概略俯视图。操作单元4014在实施例1中的操作单元(图4)的基础上增设了移动检测停止输入开关4001(浮动检测停止按键开关)。设定显示单元113由与1~7的数字显示相对应的7个LED构成,显示出示设定被火力。
图43为移动检测单元4006的操作被从移动检测停止输入单元4001输入的停止指令所停止的场合下、表示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入电流的变化情况的示意图。横轴为输出开始的时间,纵轴为输入电流。如图43中所示的那样,被加热物发生移动时,输入电流根据负荷即被加热物和感应加热线圈101的之间磁耦合变化而发生变化。
本实施例中的高频变频器(包括变频器电路102及感应加热线圈101)在一定的驱动条件(频率,驱动时间比等)下工作时,如果被加热物110和感应加热线圈101之间的磁耦合发生下降,感应加热线圈101的输入电源功率(电流IL)也会下降(这一现象在前面的先有技术2的说明中已经进行了详细说明)。
下面描述实施例15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操作情况。通过操纵设定输入单元105中的按键开关,控制单元4004通过驱动电路111向变频器电路102中的2个开关元件中输入驱动信号,使开关元件发生导通截止操作。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入电流(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出电源功率)根据上述驱动信号的频率和占空比发生变化。控制单元4004进行的是使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出电源功率与设定输入单元105中设定的电源功率趋于一致的反馈式控制。在移动检测单元4006工作的场合(称作「正常模式」)下,移动检测单元4006检测被加热物的移动(滑动或者浮动),控制单元4004使送入驱动电路111的驱动频率和占空比发生变化,使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入电流急剧地或者逐渐地减少。
在移动检测单元4006停止工作(称作「移动检测停止模式」)的场合下,被加热物即使发生移动,控制单元4004也会通过改变驱动信号的频率和占空比使变频器电路102输出目标电源功率。在用户用手抓着平底锅进行烹调的场合,通过设置成移动检测停止模式,可以得到更接近目的电源功率的电源功率。
图44为表示实施例15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下面使用图44描述实施例15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在实施例15中,通过按压浮动检测停止按键开关,可以使移动检测停止模式和正常模式发生来回变化。
在步骤4401中,检查浮动检测停止按键开关(移动检测停止输入单元)4001是否从截止状态变化成了导通状态(是否被按压)。如果浮动检测停止按键开关已被按压,则进到步骤4402。如果没有被按压,则进到步骤4405。
在步骤4402中,检查当前是否为移动检测停止模式。如果当前不为移动检测停止模式中。则设定为移动检测停止模式(步骤4403)。如果当前为移动检测停止模式,则设定为正常模式(步骤4404)。
步骤4405中,检查是否处于移动检测停止模式。如果是移动检测停止模式,则进到步骤4407(不进行移动检测)。如果不是处于移动检测停止模式,则进到步骤4406。
在步骤4406中,检查移动检测单元4006是否检测到了锅(被加热物)的移动。如果检测到锅(被加热物)发生了移动,则分阶段地使加到感应加热线圈101中的电源功率下降(也可以急剧下降)(步骤4408)。然后返回到步骤4401。在步骤4408中,既可以使变频器电路停止,也可以进行与实施例1中的第1输出固定模式相同的控制,或者进行与锅不发生移动时的变频器输出作为目标输出的稳定控制模式的控制(即控制变频器的输出使之与目标输出趋于一致)。
在步骤4406中,如果没有检测到锅(被加热物)的移动,则进到步骤4407。在步骤4407中,使加到感应加热线圈101上的电源功率分阶段地发生变化,将目标电源功率施加到感应加热线圈101中,然后返回到步骤4401。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变频器电路102为双管式变频器结构。但只要是输入电流因与负荷(被加热物)的磁耦合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频器,无论其构成或控制方式如何(例如单管式的电压共振形变频器等),都是可以采用的。
移动检测停止输入单元4001也不限于按键开关方式。例如,移动检测停止输入单元4001也可以是语音识别单元。这一语音识别单元根据用户发出的语言(例如「浮动检测停止」或者「浮动检测停止解除」),向控制单元4004中送入移动检测停止模式的设定指令或者移动检测停止模式的解除指令(正常模式的设定指令)。
移动检测停止输入单元4001还可以是接近传感器。接近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处于感应加热装置的前方。在接近传感器检测到用户站在感应加热装置的前方的期间内,控制单元4004将进入移动检测停止模式。如果接近传感器没有检测到用户站在感应加热装置的前方,则控制单元4004将成为正常模式。
《实施例16》
下面使用图45、图46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16的感应加热装置(感应加热烹调器)。图45是实施例16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概略方框图。实施例16中的感应加热装置在实施例15(图40)的构成中增加上了第1定时器单元4502。微电脑112中设有控制单元4004、移动检测单元4006和第1定时器单元4502。在本实施例中,第1定时器单元4502通过软件来实现操作。实施例16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移动检测停止模式的控制方法与实施例15中不同。除此以外的地方与实施例15中相同。
图46为表示实施例16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下面使用图46描述实施例16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在实施例16中,如果浮动检测停止按键开关4001被按压,则在规定时间T0内将进入移动检测停止模式。当超过规定的时间(由第1定时器单元4502进行计时)后,返回到正常模式,移动检测单元4006开始移动检测。图46的处理循环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则被重复执行一次。
在步骤4601中,检查浮动检测停止按键开关(移动检测停止输入单元)4001是否从截止状态变化了导通状态(即是否被按压)。如果浮动检测停止按键开关4001被按压,则进到步骤4602。如果没有被按压,则进到步骤4603。
在步骤4602中,第1定时器单元4502中装入T0(t=T0)。接着,在步骤4403中,检查是否为移动检测停止模式。如果为移动检测停止模式,则进到步骤4407。如果不是移动检测停止模式,则进到步骤4406。
在步骤4406中,检查t是否为0。如果t为0(正常模式),则进到步骤4605。如果t不是0(移动检测停止模式),则进到步骤4604。
在步骤4604中,使t递减(第1定时器单元4502)。然后,进到步骤4607。
在步骤4605中,检查移动检测单元4006是否检测锅(被加热物)发生了移动。如果检测到了锅(被加热物)的移动,则分阶段地降低施加到感应加热线圈101中的电源功率(也可以急速下降)(步骤4608),然后返回到步骤4601。在步骤4608中,既可以使变频器电路停止,也可以进行与实施例1中的第1输出固定模式相同的控制,或者进行与锅不发生移动时的变频器输出作为目标输出的稳定控制模式的控制(即控制变频器的输出使之与目标输出趋于一致)。
如果在步骤4405中没有检测到锅(被加热物)的移动,则进到步骤4607。在步骤4607中,分阶段地改变加到感应加热线圈101中的电源功率,最终将目标电源功率施加到感应加热线圈101中,然后返回到步骤4601。
通过操纵移动检测停止输入单元4001,使移动检测单元4006的工作停止规定的时间,用户即使翻动着锅进行烹调,加热输出在规定的时间内也不会下降。经过规定的时间后,又会返回到正常模式,因此用户不用担心忘记设置回正常模式。在经过规定的时间后,被加热物的移动检测又自动地重新开始,因此用户可以安全地进行烹调。
移动检测停止输入单元4001的形式不限于按键开关,也可以是比方说语音识别单元。语音识别单元根据用户发出的话音(例如「浮动检测停止ON」),向控制单元4004中发出移动检测停止模式的设定指令。控制单元4004将在规定的时间T0内进入移动检测停止模式。
实施例15以及16中的感应加热装置中虽然设有移动检测停止输入单元,但也可以设置移动检测抑制输入单元来代替它。移动检测抑制输入单元发出移动检测抑制指令时,控制单元即进入移动检测抑制模式。在移动检测抑制模式中,移动检测单元的检测灵敏度将钝化,或者控制单元将弱化对变频器电路的操作进行的抑制操作,使之更接近于通常(锅不发生移动的状态下)的操作。
在移动检测停止模式或者移动检测抑制模式中,既可以停止锅的移动的检测或者缓和移动检测的阈值(检测变得不灵敏),也可以在检测到锅的移动的场合下进行控制单元的控制方法与通常相同或者与通常相比的差别很小的控制,或者将上述两种方法组合起来进行控制。
《实施例17》
下面使用图47~图49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17中的感应加热装置(感应加热烹调器)。图47是实施例17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概略方框图。图48是实施例17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操作单元4714的概略结构俯视图。实施例17的感应加热装置中设有输出固定输入单元(输出固定按键开关)4701,用于替代实施例15(图40)的构成中的移动检测停止输入单元4001。实施例17的感应加热装置在移动检测停止模式下的控制方法与实施例15不同。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5相同。
在实施例17的感应加热装置中,通过按压输出固定按键开关4701,即成为输出固定模式。在输出固定模式中,控制单元4004将驱动变频器电路102的频率和占空比固定为规定的值。这样,即使用户一边使被加热物平底锅等发生移动一边进行烹调,也可以得到稳定的火力。
图49为表示实施例17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下面使用图49描述实施例17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在实施例17中,通过按压输出固定按键开关4701,可进如输出固定模式。而在按压“高”、“低”或者“开/关”按键开关时(图48),则将成为正常模式。
在步骤4901中,检查输出固定按键开关(输出固定输入单元)4901是否从截止状态变成了导通状态(是否被按压)。如果输出固定按键开关被按压了,则设定为输出固定模式(步骤4902)。如果没有被按压,则进到步骤4903。
在步骤4903中,检查“高”、“低”或者“开/关”按键开关是否从截止状态变成了导通状态(是否被按压)。如果其中有任一按键开关被按压,则设定成正常模式(步骤4904)。如果没有被按压,则进到步骤4905。
在步骤4905中,检查当前是否为输出固定模式。如果当前不是输出固定模式,则进到步骤4907。如果当前为输出固定模式,则进到步骤4906。
在步骤4906中(输出固定模式),控制单元4004输出规定的控制值。变频器电路102向感应加热线圈101中施加规定的电源功率,然后,返回到步骤4901。
在步骤4907中,检查移动检测单元4006是否检测到了锅(被加热物)的移动。如果检测到了锅(被加热物)的移动,则分阶段地减小施加到感应加热线圈101中的电源功率(也可以急速下降)(步骤4909),然后返回到步骤4901。在步骤4909中,既可以使变频器电路停止工作,也可以进行与实施例1中的第1输出固定模式相同的控制,或者进行把锅不发生移动时的变频器输出作为目标输出的稳定控制模式的控制(即控制变频器的输出使之与目标输出趋于一致)。
在步骤4907中,如果没有检测到锅(被加热物)的移动,则使加到感应加热线圈101中的电源功率分阶段地发生变化,从而将目标电源功率施加到感应加热线圈101中(步骤4908)。然后,返回到步骤4901。
在输出固定模式下,即使在用户翻动一边平底锅等的重量轻的被加热物一边进行烹调的场合下,由于输出被固定,变频器电路102的平均输入电源功率与对被加热物进行移动检测的安全功能在工作的场合相比将有所上升。因此,不但可以短缩烹调时间,而且使用起来变得更加方便。
输出固定输入单元4701的形式不限于按键开关,也可以设置成比方说语音识别单元。语音识别单元根据用户发出的话音(例如「输出固定」或者「输出固定解除」),向控制单元4004送出输出固定模式的设定指令或者输出固定模式的解除指令(正常模式的设定指令)。
《实施例18》
下面使用图50、图51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18的感应加热装置(感应加热烹调器)。图50是实施例18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概略方框图。实施例18中的感应加热装置是在实施例17(图47)的构成上增加上了第2定时器单元5002。微电脑112中设有:控制单元4004、移动检测单元4006、和第2定时器单元5002。在本实施例中,第2定时器单元5002通过软件来进行操作。实施例18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移动检测停止模式的控制方法与实施例17不同。除此以外的地方与实施例17相同。
图51为表示实施例18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下面使用图51描述实施例18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在实施例18中,通过按压输出固定输入单元(输出固定按键开关)4701,在规定的时间T0长度内成为输出固定模式。在经过规定的时间(由第2定时器单元5002进行计时)后,返回到正常模式,移动检测单元4006开始移动检测。图51的处理循环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就被重复实行一次。
在步骤5101中,检查输出固定按键开关(输出固定输入单元)4701是否从截止状态变成了导通状态(是否被按压)。如果输出固定按键开关4701被按压了,则进到步骤5102。如果没有被按压,则进到步骤5103。
在步骤5102中,在第2定时器单元5002中装入T0(t=T0)。接着,在步骤5103中,检查t是否为0(是正常模式还是输出固定模式)。如果t不是0,则进到步骤5104(输出固定模式)。如果t为0,则进到步骤5106(正常模式)。
在步骤5104中(输出固定模式),使t递减(第2定时器单元5002)。控制单元4004输出规定的控制值,从而使变频器电路102向感应加热线圈101中施加规定的电源功率(步骤5105)。然后,返回到步骤5101。
在步骤5106中(正常模式),检查移动检测单元4006是否检测到了锅(被加热物)的移动。如果检测到了锅(被加热物)的移动,则分阶段地降低施加到感应加热线圈101中的电源功率(急速降低也可以)(步骤5108)。然后,返回到步骤5101。在步骤5108中,既可以使变频器电路停止工作,也可以进行与实施例1中的第1输出固定模式相同的控制,或者进行把锅不发生移动时的变频器输出作为目标输出的稳定控制模式的控制(即控制变频器的输出使之与目标输出趋于一致)。
在步骤5106中,如果没有检测到锅(被加热物)的移动,则分阶段地变化施加到感应加热线圈101中的电源功率,从而将目标电源功率施加到感应加热线圈101中(步骤5107)。然后,返回到步骤5101。
通过操纵输出固定输入单元4701使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出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固定,即使用户一边翻动锅一边进行烹调,加热输出在规定的时间内也不会下降。在超过规定的时间时,又会自动返回到正常模式,用户不用担心忘记设置回正常模式中。
输出固定输入单元4701的形式不限于按键开关,也可以采用比方说语音识别单元。语音识别单元根据用户发出的语音(例如「输出固定」),向控制单元4004中发出输出固定模式的设定指令。控制单元4004在规定的时间长度T0内将处于输出固定模式。
《实施例19》
下面使用图52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19中的感应加热装置(感应加热烹调器)。实施例19的感应加热装置具有与实施例17相同的构成。在实施例19中,只有在输出固定按键开关(输出固定输入单元)4701被按压住期间,控制单元4004才将输出固定。用户放开输出固定按键开关时,移动检测单元4006就又马上开始对被加热物是否移动进行检测。因此,在用户离开烹调器时,能够保持安全状态。除此之外,实施例19的感应加热装置与实施例17相同。
图52为表示实施例19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下面使用图52描述实施例19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在步骤5201中,检查输出固定按键开关(输出固定输入单元)4701是否为导通状态。如果输出固定按键开关4701处于被按压住的状态,则进到步骤5202。如果被按压住,则进到步骤5203。
在步骤5202中(输出固定模式),控制单元4004输出规定的控制值。变频器电路102将规定的电源功率加到感应加热线圈101中。然后,流程返回到步骤5201。
在步骤5203中(正常模式),检查移动检测单元4006是否检测到了锅(被加热物)的移动。如果检测到了锅(被加热物)的移动,则分阶段地降低施加到感应加热线圈101中的电源功率(急速降低也可以)(步骤5205)。然后,返回到步骤5201。在步骤5205中,既可以使变频器电路停止工作,也可以进行与实施例1中的第1输出固定模式相同的控制,或者进行把锅不发生移动时的变频器输出作为目标输出的稳定控制模式的控制(即控制变频器的输出使之与目标输出趋于一致)。
在步骤5203中,如果没有检测到锅(被加热物)发生移动的现象,则分阶段地使施加感应加热线圈101中的电源功率发生变化,从而将目标电源功率,加到感应加热线圈101中(步骤5204)。然后,返回到步骤5201。
由于只是在用户在旁边时才成为输出固定模式,故可以实现安全的感应加热装置。通过把输出固定按键开关4701设置成可以通过脚踏来进行控制,可以让用户即使在输出固定模式下也能用双手自由地进行烹调。
输出固定输入单元4701也不限于按键开关这一种形式。
实施例19的输出固定输入单元4701也可以用移动检测停止输入单元来置换。如果用户从移动检测停止输入单元连续输入移动检测停止指令(例如连续按压移动检测停止输入单元即按键开关、或者接近传感器(移动检测停止输入单元)连续检测到用户的存在),其间移动检测单元停止进行锅的移动检测或者使检测灵敏度钝化,或者即使锅发生了移动,控制单元也进行与通常的操作相同或者近似的操作。
《实施例20》
下面使用图53~图55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20的感应加热装置(感应加热烹调器)。图53是实施例20的感应加热装置的大致框图。图54是实施例20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操作单元5314的概要结构俯视图。实施例20的感应加热装置(图53、图54)在实施例17(图47、图48)的构成中增加了固定输出设定单元5302。除此以外,实施例20的感应加热装置与实施例17相同。
固定输出设定单元5302用于在输出固定模式中调整固定输出的等级。如图54中所示,固定输出设定单元5302由2个按键开关(强和弱)构成。在输出固定模式中,如果弱开关被按压,控制单元4004则降低驱动频率,减小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出。如果在输出固定模式中强开关被按压,控制单元4004则提高驱动频率,增大变频器电路102的输出。这样,即使在输出固定模式中,火力也可以进行调整,使得烹调起来更方便。
图55中示出了实施例20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下面使用图55描述实施例20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首先,在步骤5501中,检查输出固定按键开关(输出固定输入单元)4901是否从截止状态变成了导通状态(是否被按压了)。如果输出固定按键开关被按压了,则进到步骤5502。如果没有被按压,则进到步骤5504。
在步骤5502中,检查是否已经处于输出固定模式。如果已经是输出固定模式,则进到步骤5504;如果不是输出固定模式,则设定为输出固定模式,且是设定为弱模式(步骤5503)。
接着,在步骤5504中,检查“高”,“低”或者“开/关”按键开关是否从截止状态变成了导通状态(有没有被按压)。如果其中任一个开关被按压了,则设定为正常模式(步骤5505)。如果所有的按键开关都没有被按压,则进到步骤5506。
接着,在步骤5506中,检查当前是否为输出固定模式。如果当前不是输出固定模式,则进到步骤5507。如果当前为输出固定模式,则进到步骤5510。
在步骤5510中(输出固定模式),检查“强”按键开关是否从截止状态变成了导通状态(是否被按压了)。如果“强”按键开关被按压了,则设定为强模式(步骤5511)。如果未被按压,则进到步骤5512。
在步骤5512中,检查“弱”按键开关是否从截止状态变成了导通状态(是否被按压)。如果“弱”按键开关被按压了,则设定为弱模式(步骤5513)。如果未被按压,则进到步骤5514。
在步骤5514中,检查是否处于强模式。如果是强模式,则控制单元4004输出规定的大控制值。变频器电路102将规定的大小的电源功率(强电源功率)加到感应加热线圈101中(步骤5516)。然后,流程返回到步骤5501。
在步骤5514中,如果处于弱模式,则控制单元4004输出规定的小控制值。变频器电路102将规定的小电源功率(弱电源功率)加到感应加热线圈101中(步骤5515)。然后,流程返回到步骤5501。
在步骤5507(正常模式)中,检查移动检测单元4006是否检测到了锅(被加热物)的移动。如果检测到了锅(被加热物)的移动,则控制单元4004分阶段地降低施加到感应加热线圈101中的电源功率(急速降低也可以)(步骤5509)。然后,返回到步骤5501。
在步骤5507中,如果没有检测到锅(被加热物)的移动,则控制单元4004分阶段地使施加到感应加热线圈101中的电源功率发生变化,最后将目标电源功率加到感应加热线圈101中(步骤5508)。然后,流程返回到步骤5501。在步骤5509中,既可以使变频器电路停止工作,也可以进行与实施例1中的第1输出固定模式相同的控制,或者进行把锅不发生移动时的变频器输出作为目标输出的稳定控制模式的控制(即控制变频器的输出使之与目标输出趋于一致)。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说明书中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即感应加热装置只是示例性的。本发明的感应加热装置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所示的例子。采用本发明的话,可以实现一种带有被加热物发生移动时能使火力下降或者停止的安全功能、且即使在安全功能工作时用户也能进行烹调的感应加热装置。
采用本发明的话,还可以实现一种带有在感应加热线圈产生的高频磁场作用下被加热物发生了移动的场合可以使火力下降或者停止的安全功能、且在除此以外的场合下安全功能不会工作,可以能够防止安全功能妨害用户的烹调作业的感应加热装置。
采用本发明的话,还可以实现一种带有在被加热物发生了移动的场合可以使火力下降或者停止的安全功能、且在用户人为地翻动被加热物即锅的场合下安全功能不发生工作,或者安全功能即使在工作也对被加热物稳定地进行加热(可以进行比方说煎炒等烹调)的感应加热装置。
在本发明中,在用户使用重量轻的平底锅进行烹调的场合下,或者故意将锅座偏后进行烹调时,将不进行锅的滑动或者浮动检测,或者将变频器电路的输出固定住。这样,可以提高平均输入电流,短缩烹调时间,使烹调变得容易进行。另外,通过每隔一定的时间实施锅的滑动或者浮动的检测操作,在锅发生滑动及浮动的场合下又能阻止住锅的滑动及浮动,实现安全烹调。
在本发明中,特别是在对具有低透磁率和高导电率的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感应加热装置中,在被加热物因浮力发生移动时,能够判别是人为的移动还是非人为的移动,分别进行适当的电源功率控制及显示。因此,可以实现使用方便的感应加热装置。
在本发明中,在具有当检测到负荷的移动后停止或者抑制加热输出的功能的感应加热装置中,即使在使用由非磁性且低电阻率的金属制成的负荷进行加热烹调的场合下,也能根据烹调的过程停止或者抑制负荷(被加热物)的移动检测功能。这样,在烹调过程中人为地使负荷移动时火力也不会发生下降或者停止,或者使这些情况变得难于发生。这样,可以实现一种能够一边翻动被加热物一边进行烹调的使用方便的感应加热装置。
上面虽然对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这些优选实施例中所示的内容构成中的细微部分是可以发生变化的,在不脱离后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示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及思想的前提下,还可以对各种要素的组合及顺序进行改变。
本发明可以作为一般家庭、办公室、餐厅、工厂等处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等感应加热装置来使用。

Claims (7)

1.一种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产生出高频磁场、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感应加热线圈;
对所述感应加热线圈供给高频电流的变频器电路;
进行加热设定的输入单元;
检测所述被加热物的移动的移动检测单元;和
控制所述变频器电路的输出、在所述移动检测单元检测到被加热物发生了移动的场合下进行停止或者抑制所述变频器电路的输出的抑制操作的控制单元;
根据所述输入单元中的设定内容,使所述移动检测单元的检测灵敏度钝化或者使检测停止,或者使所述控制单元的上述抑制操作弱化或者不进行。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单元还包括设定加热输出的加热输出设定单元,根据所述加热输出设定单元中设定的加热输出,使所述移动检测单元的检测灵敏度钝化或者使检测停止,或者使所述控制单元的所述抑制操作弱化或者不进行。
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加热输出设定单元中的加热输出的设定值达到了规定值以上时,使所述移动检测单元的检测灵敏度钝化或者使检测停止,或者使所述控制单元的所述抑制操作弱化或者不进行。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检测单元检测到负荷的移动之际,根据所述输入单元中的设定内容在加热输出的继续进行或者停止之间进行切换。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单元具有用于设定加热输出的加热输出设定单元,在使用具备所述加热输出设定单元以外的所述输入单元的设定单元时,使所述移动检测单元的检测灵敏度钝化或者使检测停止,或者使所述控制单元的所述抑制操作弱化或者不进行。
6.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使用所述输入单元中独立设置的改变输入单元时,使所述移动检测单元的检测灵敏度钝化或者使检测停止,或者使所述控制单元的所述抑制操作弱化或者不进行。
7.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改变输入单元具有用于进行煎炒烹调的煎炒烹调选择单元,在选择煎炒烹调时,使所述移动检测单元的检测灵敏度钝化或者使检测停止,或者使所述控制单元的所述抑制操作弱化或者不进行。
CN2008100817515A 2002-01-25 2003-01-24 感应加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476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6561 2002-01-25
JP200216561 2002-01-25
JP2002016561 2002-01-25
JP2002205234 2002-07-15
JP2002205234 2002-07-15
JP2002-205234 2002-07-15
JP2002269564 2002-09-17
JP2002269564 2002-09-17
JP2002-269564 2002-09-17
JP2002294768A JP3711972B2 (ja) 2002-10-08 2002-10-08 誘導加熱装置
JP2002-294768 2002-10-08
JP2002294768 2002-10-08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027550A Division CN100452931C (zh) 2002-01-25 2003-01-24 感应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47681A CN101247681A (zh) 2008-08-20
CN101247681B true CN101247681B (zh) 2011-04-27

Family

ID=39898848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176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09958B (zh) 2002-01-25 2003-01-24 感应加热装置
CN20081008175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47681B (zh) 2002-01-25 2003-01-24 感应加热装置
CN20081008173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32751B (zh) 2002-01-25 2003-01-24 感应加热装置
CN20081008172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32750B (zh) 2002-01-25 2003-01-24 感应加热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176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09958B (zh) 2002-01-25 2003-01-24 感应加热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173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32751B (zh) 2002-01-25 2003-01-24 感应加热装置
CN20081008172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32750B (zh) 2002-01-25 2003-01-24 感应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4) CN1014099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11102785T5 (de) * 2010-08-23 2013-05-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Kochheizvorrichtung
CN102444914B (zh) * 2010-10-14 2015-03-18 林有健 防止烧干的炉具及其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8670A (zh) * 1998-02-26 1999-09-15 食品产业电子利用技术研究组合 感应加热器
JP2000082578A (ja) * 1998-09-07 2000-03-21 Toshiba Corp 誘導加熱調理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19109A (en) * 1979-12-28 1982-03-0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entered utensil sensor for induction surface units
KR910006174B1 (ko) * 1987-07-27 1991-08-16 마쯔시다덴기산교 가부시기가이샤 고주파가열장치
US4900884A (en) * 1987-11-28 1990-02-1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Composite cooking system having microwave heating and induction heating
CN2251856Y (zh) * 1995-11-23 1997-04-09 韦小贵 小型大功率开关逆变中、高频磁感应加热设备
CN1138455C (zh) * 1999-12-14 2004-02-11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一种可变频操作感应加热设备
JP3769462B2 (ja) * 2000-12-08 2006-04-26 株式会社東芝 加熱調理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8670A (zh) * 1998-02-26 1999-09-15 食品产业电子利用技术研究组合 感应加热器
JP2000082578A (ja) * 1998-09-07 2000-03-21 Toshiba Corp 誘導加熱調理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2750B (zh) 2011-09-07
CN101409958A (zh) 2009-04-15
CN101232751A (zh) 2008-07-30
CN101409958B (zh) 2011-03-30
CN101232750A (zh) 2008-07-30
CN101247681A (zh) 2008-08-20
CN101232751B (zh) 2011-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52931C (zh) 感应加热装置
JP4792931B2 (ja) 加熱調理器
CN101946559B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
CN101940433B (zh) 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电加热锅及其称重控制方法
CN101936549B (zh) 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燃气灶及其称重控制方法
JP3968311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02934517B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
JPS60227388A (ja) 調理設備用の表面ユニットの電力制御装置
CN105432140B (zh) 感应加热装置
CN108426273B (zh) 防干烧灶具的控制方法
CN104373973B (zh) 一种电磁炉及其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1247681B (zh) 感应加热装置
JP5556506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4893014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3353547B2 (ja) 調理器
JP3746042B2 (ja) 誘導加熱装置
JP2012248499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EP2116160B1 (en) Induction cook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inside a cooking utensil
JP4151494B2 (ja) 誘導加熱装置
KR102153496B1 (ko) 선택된 조리 유형의 적합성을 판단하는 가열 장치
KR20190109935A (ko) 피가열체에서 실행 가능한 조리 유형을 판단하는 가열 장치
JP3711972B2 (ja) 誘導加熱装置
JP2006019149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H0963761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10073466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7

Termination date: 202001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