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42963B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42963B
CN101242963B CN2006800299750A CN200680029975A CN101242963B CN 101242963 B CN101242963 B CN 101242963B CN 2006800299750 A CN2006800299750 A CN 2006800299750A CN 200680029975 A CN200680029975 A CN 200680029975A CN 101242963 B CN101242963 B CN 1012429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ire
width
chamfered section
h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2997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42963A (zh
Inventor
高桥文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429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29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429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29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60C11/1376Three dimensional block surfaces departing from the enveloping tread contour
    • B60C11/1392Three dimensional block surfaces departing from the enveloping tread contour with chamfered block e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2Tread patterns directional pattern, i.e. with main rolling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6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设有带有横向花纹沟的条形花纹(14),该带有横向花纹沟的条形花纹(14)具有沿轮胎周向连续的肋状部(14a)、和被横向花纹沟(15)划分出的翼部(14b),在上述翼部(14)的与周向沟(11d)相面对一侧形成下落高度为(D2)、下落宽度为(L2)的倒角部(14c),并且,设定上述倒角部(14c)的下落高度(D2)和下落宽度(L2),使得上述下落高度(D2)与上述周向沟(11d)的沟深(D1)之比为0.015≤(D2/D1)≤0.200,上述下落宽度(L2)与上述横向花纹沟(15)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1)之比为0.1≤(L2/L1)≤0.85,使上述翼部(14b)的载重负担的一部分有效地转移到上述肋状部(14a)上,从而可以不改变胎面花纹的基调而抑制由横向花纹沟引起的间距杂音,提高车辆的静音性。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肋状胎面花纹的充气轮胎,该肋状胎面花纹配置有一端终止于接地部内的横向花纹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车辆的静音化,非常有利于对抗由轮胎引起的杂音的汽车噪音,正要求降低该噪音。上述轮胎杂音的原因,有轮胎接触路面时产生的接地摩擦振动音、由路面的凹凸引起的路面噪音,在是轿车的情况下,特别是,由形成于胎面表面的胎面花纹引起的花纹杂音的比例较大。特别是,像横向花纹、花纹块花纹那样,因胎面花纹的不连续部接地时与路面冲撞而产生的冲击音,由于横向花纹沟、依赖于花纹块的间距间隔和车速的频率(花纹间距频率)而变得特别大,因此也被称作间距杂音。
作为降低由这样的冲击音引起的轮胎噪音的方法,提出了通过设置多个间距间隔等方式在单一频率上不具有峰值的方法等。
另外,对横向花纹沟使用这样的方法:通过做成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带有角度的横向花纹沟,来降低上述冲击音。
另一方面,对于具有花纹块花纹的轮胎,被指出在使横向花纹沟带有角度时,因花纹块形状接近平行四边形而存在花纹块刚性降低,或产生不均匀磨损等问题,因此提出了下述两种方法等:如图10(a)所示,一种方法是在花纹块50的周向沟侧设置倒角部51而使上述花纹块50逐渐接地,从而错开踏入、蹬出的时机,在时间轴上分散上述间距杂音,从而降低上述间距杂音,上述倒角部51在该花纹块50的最初接地侧50A处宽度较大,其宽度沿着轮胎周向逐渐变小,且其高度低于胎冠部的假想轮廓线的高度;如图10(b)所示,另一种方法是在从花纹块60的踏入缘60A到蹬出缘60B的范围,设置规定宽度的平坦部61,并在该花纹块60的最初接地侧60A和最后接地侧60B设置低地部62、63,使上述花纹块60逐渐接地,并使上述花纹块60逐渐离开路面,从而错开踏入、蹬出的时机,降低上述间距杂音,上述平坦部61的高度与胎冠部的假想轮廓线的高度相等,且其延伸方向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上述低地部62、63随着朝向周向沟侧去而其高度渐渐降低(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5810号公报
但是,作为汽车用轮胎的胎面花纹,也大多使用如图11所示的、具有接地部(带有横向花纹沟的条形花纹)75的胎面花纹,该接地部75具有一端开口于周向沟71侧、另一端在被周向沟71、71划分出的接地部内终止的横向花纹沟73,并具有沿周向连续的肋状部72和配置有上述横向花纹沟的翼部74。即使在具有这样的胎面花纹的轮胎中,由于被上述横向花纹沟73划分出的翼部74成为胎面花纹的不连续部分,因此,会产生由上述横向花纹沟73间距导致的间距杂音。
在像上述带有横向花纹沟的条形花纹75那样具有沿周向连续的肋状部72的胎面花纹中,为了应对杂音,使上述横向花纹沟73的延伸方向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带有角度地形成上述横向花纹沟73,因此在踏入时、蹬出时,上述接地部的接地宽度逐渐变化。因此,在上述横向花纹沟73倾斜的情况下,不仅可以在时间轴上拉长上述间距杂音,而且在上述肋状部中不带有花纹间距的频率成分,因此,即使不设置上述那样的倒角部51或低地部62、63,也可比具有花纹块花纹的轮胎更加降低噪音等级。
但是,在增大上述横向花纹沟73与轮胎宽度方向的角度时,存在不仅降低了作为具有横向花纹沟的轮胎特征的操纵稳定性,而且有可能引起不均匀磨损。这样,增大上述横向花纹沟73的角度是有限度的,因此,现实中难以不改变胎面花纹的基调就降低上述间距杂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即是鉴于以往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肋状的胎面花纹的充气轮胎,其不改变胎面花纹的基调就抑制由横向花纹沟引起的间距杂音,从而提高车辆的静音性。
本发明人经过专心研究,结果有如下发现、并达成本发明:在上述那样的带有横向花纹沟的条形花纹中,若在配置有横向花纹沟的翼部的周向沟侧设置倒角部,使翼部的载重负担的一部分转移到与该翼部相连结的沿周向连续的肋状部上,则可以减小在踏入时、蹬出时输入到翼部的冲击力,因此,可以降低由上述横向花纹沟引起的间距杂音。
本申请技术方案1的发明为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在胎面的表面至少设有1列接地部(带有横向花纹沟的条形花纹),该接地部是被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沟划分出的,且具有一端开口于上述周向沟侧、另一端在该接地部内终止的多条横向花纹沟,并具有沿周向连续的肋状部、和被上述横向花纹沟划分出的翼部,在上述翼部的与周向沟相面对一侧设有倒角部,从而使上述翼部的载重负担的一部分转移到上述肋状部上,在从与轮胎旋转轴线正交的截面看时,该倒角部的轮廓线处于比胎冠部的假想轮廓线更靠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且该倒角部随着朝向上述周向沟侧去而其高度变低,在将上述横向花纹沟的轮胎宽度方向长度设为L1,上述倒角部的沿轮胎表面延伸的宽度方向距离即下落宽度设为L2时,上述下落宽度L2满足0.1≤(L2/L1)≤0.85。另外,作为上述轮廓线,优选为圆弧状,或者以多项式等表示的平缓地形成倒角的形状。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充气轮胎,技术方案2的发明,胎冠部的假想轮廓线与上述倒角部的上述轮廓线之差为下落高度D2,上述下落宽度L2沿轮胎周向相同、且上述下落高度D2沿轮胎周向相同地形成上述倒角部。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充气轮胎,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将上述横向花纹沟开口的周向沟的沟深设为D1,上述下落高度设为D2时,上述下落高度D2满足0.015≤(D2/D1)≤0.200。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将上述肋状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与上述翼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之和、即整个条形花纹宽度设为L3,上述肋状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与上述翼部的未形成倒角的部分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之和、即平坦部宽度设为L4时,上述平坦部宽度L4满足0.34≤(L4/L3)≤0.9。
采用本发明,在至少设有1列具有沿周向连续的肋状部、和被横向花纹沟划分出的翼部的接地部(带有横向花纹沟的条形花纹)的充气轮胎中,在上述翼部的与周向沟相面对一侧设有倒角部,使上述翼部的载重负担的一部分转移到上述肋状部上,因此,可以在踏入时、蹬出时减小对翼部输入的冲击力,可以大幅度地降低间距杂音。上述倒角部的轮廓线处于比胎冠部的假想轮廓线更靠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且上述倒角部随着朝向上述周向沟侧去而其差值变大。
另外,将上述倒角部的沿轮胎表面延伸的宽度方向距离设为下落宽度,将胎冠部的假想轮廓线与上述倒角部的上述轮廓线之差设为下落高度,若使上述下落宽度和上述下落高度沿轮胎周向一致地形成倒角部,则可以简化轮胎模具制造工序中的截面形状的限定,因此,可以提高生产性。
此时,若在将上述横向花纹沟开口的周向沟的沟深设为D1,上述下落高度设为D2时,将上述下落高度D2设定为满足0.015≤(D2/D1)≤0.200的值,则可以可靠地降低间距杂音。
另外,若在将上述横向花纹沟的轮胎宽度方向长度设为L1,上述下落宽度设为L2时,将上述下落宽度L2设定为满足0.1≤(L2/L1)≤0.85的值,在将上述肋状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与上述翼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之和、即整个条形花纹宽度设为L3,上述肋状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与上述翼部的未形成倒角的部分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之和、即平坦部宽度设为L4时,将上述平坦部宽度L4设定为满足0.34≤(L4/L3)≤0.9的值,则可以进一步降低间距杂音。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最佳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图。
图2是表示本最佳实施方式的带有横向花纹沟的条形花纹的概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最佳实施方式的带有横向花纹沟的条形花纹的俯视图和剖视图。
图4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带有横向花纹沟的条形花纹的胎面花纹的图。
图5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带有横向花纹沟的条形花纹的胎面花纹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倒角部的其他形状的图。
图7是表示下落高度比与声压等级指数的关系的图。
图8是表示下落宽度比与声压等级指数的关系的图。
图9是表示平坦部宽度比与声压等级指数的关系的图。
图10是表示具有以往的花纹块花纹的充气轮胎的花纹块构造的图。
图11是表示具有以往的带有横向花纹沟的条形花纹的胎面花纹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充气轮胎;11a~11d:周向沟;12:横沟;13:第1接地部;14:第2接地部(带有横向花纹沟的条形花纹);14a:肋状部;14b:翼部;14c:倒角部;14d:周向沟侧的侧面;15:横向花纹沟;16:胎肩花纹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最佳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0的胎面花纹的一个例子的图,在该图中,附图标记11a~11d是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沟,附图标记12是自上述周向沟11a~11d中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周向沟11a、11d分别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横沟,附图标记13是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中央的第1接地部,附图标记14、14是第2接地部,它们位于上述第1接地部13的两侧,且各自具有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倾斜规定角度地形成的多条横向花纹沟15,该横向花纹沟15的一端开口于上述周向沟11a或周向沟11d侧,其另一端在该接地部内终止,附图标记16是被上述周向沟11a、11d和上述横沟12划分出的胎肩花纹块。
上述第2接地部14是接地部,具有肋状部14a和被上述横向花纹沟15、15划分出的许多翼部14b;上述肋状部14a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上述翼部14b自该肋状部14a向上述周向沟11d(或者周向沟11a)侧突出;以下,将该第2接地部14、14称作带有横向花纹沟的条形花纹。
在本最佳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带有横向花纹沟的条形花纹14的各翼部14b的上述周向沟11d侧、即与翼部14b同肋状部14a成为一体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设有倒角部14c,该倒角部14c也在图2中示出,其高度小于胎冠部的假想轮廓线R的高度,且随着朝向周向沟11d(或者周向沟11a)侧去而其高度降低。另外,在本例子中,如图3(a)~(c)所示,设上述倒角部14c的沿轮胎表面延伸的宽度方向距离为下落宽度L2,设胎冠部的假想轮廓线R与上述倒角部的上述轮廓线之差为下落高度D2,则下落宽度L2沿轮胎周向相同、且下落高度D2沿轮胎周向相同地形成上述倒角部14c。另外,图2及图3(c)的附图标记14d是上述翼部14b的、周向沟11a(或者周向沟11b)侧的侧面。
这样,通过在与翼部14b同肋状部14a成为一体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设置倒角部14c,可以使上述翼部14b的载重负担的一部分转移到与上述翼部14b相连结的沿周向连续的肋状部14a上。即,上述翼部14b与图10(a)所示的花纹块50的不同点在于,上述花纹块50是独立的,因此在轮胎踏入时、蹬出时,由花纹块50自身承受对花纹块50输入的冲击力,但由于上述翼部14b与上述肋状部14a成为一体,因此由上述翼部14b和上述肋状部14a承受对翼部14b输入的冲击力。因此,在与上述翼部14b的同上述肋状部14a成为一体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设置倒角部14c时,使翼部14b的载重负担的一部分转移到上述肋状部14a上,因此,与没有倒角部14c的情况相比,可以使不带有作为花纹间距的助长噪音成分的肋状部14a有效地承受对上述翼部14b输入的冲击力。由此,可以减小踏入时、蹬出时对上述翼部14b输入的冲击力,因此,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由上述横向花纹沟15引起的间距杂音。此时,优选为,即使在对上述带有横向花纹沟的条形花纹14施加侧抗力等较大的输入力的情况下,作为上述轮廓线的形状,也可以形成在轮胎径向内侧带有中心的圆弧状,或者以多项式等表示的向轮胎径向外侧凸起的平缓的倒角部,从而可以将上述带有横向花纹沟的条形花纹14有效地用作接地面。
如图3(c)所示,作为上述倒角部14c的有效尺寸,优选为,在将上述横向花纹沟15开口侧的周向沟11d(或者周向沟11a)的沟深设为D1时,使上述下落高度D2满足0.015≤(D2/D1)≤0.200这样的范围。即,在下落高度D2与周向沟深D1之比、即下落高度比(D2/D1)小于0.015时,倒角部的效果较小,不能使上述翼部14b的载重负担的一部分充分地转移到肋状部14a上,因此,无法期望降低花纹杂音。反之,在下落高度比(D2/D1)大于0.200时,花纹整体的接地面积减小而使平均接地压力增大,导致噪音输入会在局部集中,有可能增大花纹杂音,因此,优选使下落高度比(D2/D1)为0.015~0.200,若为0.040~0.100则更优。
另外,如图3(b)所示,对于上述下落宽度L2,优选为,在将上述横向花纹沟15的轮胎宽度方向长度设为L1时,满足0.1≤(L2/L1)≤0.85这样的范围。即,在下落宽度L2与横向花纹沟宽L1之比、即下落宽度比(L2/L1)小于0.1时,被倒角的区域过少,不能使翼部14b的载重负担的一部分充分转移到肋状部14a上,无法期望降低花纹杂音。反之,在下落高度比(L2/L1)大于0.85时,花纹整体的接地面积减小,有可能增大花纹杂音,因此,作为上述下落宽度比(L2/L1),优选为0.1~0.85,若为0.4~0.8则更优。特别优选的范围是0.6~0.7。
另外,优选为,在将上述带有横向花纹沟的条形花纹14的平坦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即上述肋状部14a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与上述翼部14b的未被倒角的部分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之和、即平坦部宽度设为L4,上述带有横向花纹沟的条形花纹14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上述肋状部14a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与上述翼部14b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之和)、即整个条形花纹宽度设为L3时,满足0.34≤(L4/L3)≤0.9这样的范围。即,在平坦部宽度L4与整个条形花纹宽度L3之比、即平坦部宽度比(L4/L3)小于0.34时,花纹整体的接地面积减小,因此有可能增大花纹杂音。另一方面,在平坦部宽度比(L4/L3)大于0.9时,被倒角的区域过少,不能使翼部14b的载重负担的一部分充分转移到肋状部14a上,因此,无法期望降低花纹杂音。因此,优选使上述平坦部宽度比(L4/L3)为0.34~0.9,若设为0.4~0.7则更优。
另外,如图3(c)所示,上述倒角部14c优选平缓地与接地面侧连接,但在未平缓地与周向沟11a(或者周向沟11b)的侧面14d连接,而从截面看时,倒角部14c具有以该图的附图标记K表示的顶点。其理由为,在欲使上述倒角部14c与侧面14d平缓地连接时,接地面积减小,因此,有可能产生因平均接地压力增加而导致其他部分的声压恶化、因接地面积减小而导致制动性恶化这样的问题。
这样,采用本最佳实施方式,带有横向花纹沟的条形花纹14具有沿周向连续的肋状部14a和被横向花纹沟15划分出的翼部14b,在设有上述带有横向花纹沟的条形花纹14的充气轮胎10中,在上述翼部14b的与周向沟11d相面对的一侧形成下落高度为D2、下落宽度为L2的倒角部14c,并且,设定上述倒角部14c的下落高度D2和下落宽度L2,使得上述下落高度D2与上述周向沟11d的沟深D1之比为0.015≤(D2/D1)≤0.200,上述下落宽度L2与上述横向花纹沟15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1之比为0.1≤(L2/L1)≤0.85,使上述翼部14b的载重负担有效地转移到上述肋状部14a上,因此,可以减小在踏入时、蹬出时对上述翼部14b输入的冲击力,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由上述横向花纹沟15引起的花纹杂音。
并且,若设定上述平坦部宽度L4,使得上述带有横向花纹沟的条形花纹14的平坦部宽度L4与整个条形花纹宽度L3之比为0.34≤(L4/L3)≤0.9,则可以进一步降低上述花纹杂音。
另外,在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中,胎面花纹在位于胎面中央的第1接底部13的两侧具有带有横向花纹沟的条形花纹14、14,对具有该胎面花纹的充气轮胎10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4(a)所示,胎面花纹在两胎肩部具有设有横向花纹沟18的带有横向花纹沟的条形花纹17、17,即使在上述胎面花纹的带有横向花纹沟的条形花纹17的翼部17b上设置倒角部17c,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并且,图4(b)所示的轮胎具有在中央部和两胎肩部设有带有横向花纹沟的条形花纹14、17的胎面花纹,即使应用于图4(b)所示的轮胎等的、其他具有胎面花纹(该胎面花纹具有带有横向花纹沟的条形花纹)的轮胎,也可以大幅度降低间距杂音。
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图5(a)所示的轮胎或图5(b)所示的轮胎。图5(a)所示的轮胎的胎面花纹具有带有横向花纹沟的条形花纹14Z,该带有横向花纹沟的条形花纹14Z在两侧具有横向花纹沟15A、15B。图5(b)所示的轮胎的胎面花纹具有带有横向花纹沟的条形花纹14Y,该带有横向花纹沟的条形花纹14Y在肋状部14a上形成有宽度方向横沟19,该宽度方向横沟19例如是如沟宽小于等于1mm的极细沟(刀槽花纹)那样,其宽度小于横向花纹沟15的沟宽,且在接地面内闭合。
另外,作为横向花纹沟,并不限定于像本例子那样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倾斜规定角度地形成的横向花纹沟15,即使是沿与轮胎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横向花纹沟,通过在翼部设置上述倒角部14c那样的倒角部,也可以大幅度地降低轮胎杂音。
另外,上述倒角部的形状可以如图6(a)、(b)所示那样沿轮胎周向呈曲线状地变化,但像本例子那样,沿轮胎周向一致地形成倒角部14c的方式可以简化轮胎制造工序中限定截面形状,因此,具有简便且易于使用这样的优点。
实施例
分别对图1所示的本发明轮胎(实施例1)和图10所示的轮胎(以往例)测定轮胎噪音,进行评价;图1所示轮胎的胎面花纹具有在翼部形成有倒角部的、带有横向花纹沟的条形花纹部;图10所示的轮胎的胎面花纹具有未形成倒角部的、带有横向花纹沟的条形花纹部。
轮胎规格为195/65R15,将其分别组装入6J轮辋。另外,载重为4kN,轮胎内压为210kPa。
轮胎噪音的评价依据日本汽车轮胎协会规格(JASO C606)进行。具体地讲,在使试验轮胎在鼓形路面为SafetyWalk(Sand Paper Surface)的旋转鼓上,以80km/hr的速度行驶,并使用设置于轮胎横向1m、高0.25m的位置的麦克风测定上述轮胎产生的声压等级,以将以往例设为100的指数评价该声压等级。此时,期望水准为,即使是实车试验,效果也为预计值,使指数改善(削减)10以上。
在实施例1中,将整个条形花纹宽度设为L3=20mm,并且,如以下表1所示那样设定倒角部的尺寸及尺寸比。
表1
Figure G2006800299750D00121
另外,由于平坦部宽度L4为L4=L3-L2=15mm,因此在本实施例1中,平坦部宽度比(L4/L3)=0.75。
在试验结果上,实施例1的具有本发明胎面花纹的轮胎的声压等级指标为80。由此可确认,与以往的轮胎相比,具有本发明胎面花纹的轮胎大幅度地改善了轮胎噪音。
接着,将整个条形花纹宽度固定为L3=20mm,翼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固定为L1=15mm,下落宽度固定为L2=5mm,轮胎周向沟深固定为D1=7.5mm,改变下落高度D2而测定的声压等级,其结果表示于图7(a)、(b)中。另外,图7(b)的横轴为下落高度比(D2/D1),纵轴为将以往例的声压等级设为100时的声压等级指数(结果指数)K。
如图7(a)、(b)所示,可确认:(D2/D1)=0.065的实施例3的结果指数最佳,为K=77;即使在(D2/D1)值为0.015~0.200的实施例2~6中,也可发现指数改善了10以上,即使是实车试验,效果也为预计值。
另外,由图7(b)的曲线图可知,若使上述(D2/D1)的值为0.040~0.100,则结果指数改善20以上,改善效果显著。
另一方面,可知,在(D2/D1)的值为0.01的比较例1中,K=97,基本没有获得改善效果。另外,可确认,在(D2/D1)的值为0.22的比较例2中,K=110,轮胎噪音较以往例更加恶化,因此,为了充分降低轮胎噪音,需要使下落高度比(D2/D1)处于0.015~0.200的范围。
另外,将整个条形花纹宽度固定为L3=20mm,轮胎周向沟深固定为D1=7.5mm,翼部的下落高度固定为D2=0.4mm,翼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固定为L1=15mm,改变下落宽度L2,测定声压等级,其结果表示于图8(a)、(b)中。图8(b)的横轴为下落宽度比(L2/L1),纵轴为将以往例的声压等级设为100时的声压等级指数(结果指数)K。
如图8(a)、(b)所示,可确认:(L2/L1)处于0.6~0.7的范围的实施例9和实施例10的结果指数最佳,均为K≤75,即使在(L2/L1)值为0.1~0.85的实施例7~12中,也可发现指数改善了10以上,即使是实车试验,效果也为预计值。
另一方面,可知,在(L2/L1)的值为0.05的比较例3中,K=98,基本没有获得改善效果。另外,在(L2/L1)的值为0.9的比较例4中,K=102,轮胎噪音比以往例更加恶化。因此,可确认:为了充分降低轮胎噪音,优选使下落宽度比(L2/L1)为0.1~0.8,特别是,若为0.6~0.7,则可以大幅度地改善轮胎噪音。
另外,将整个条形花纹宽度固定为L3=25mm,轮胎周向沟深固定为D1=7.5mm,翼部的下落高度固定为D2=0.4mm,改变平坦部宽度L4,测定声压等级,其结果表示于图9(a)、(b)中。图9(b)的横轴为平坦部宽度比(L4/L3),纵轴为将以往例的声压等级设为100时的声压等级指数(结果指数)K。另外,图9(a)所示的翼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1设定为这样的值:肋状部的宽度(L3-L1)处于不太小的范围(在此为5mm以上),且L2与L 1的比值在一定程度以上(在此为0.2以上)。
如图9(a)、(b)所示,可确认:(L4/L3)=0.5的实施例15的结果指数最佳,为K=80,即使在(L4/L3)值为0.34~0.9的实施例13、14及实施例16~18中,也可发现指数改善了10以上,即使是实车试验,效果也为预计值。
另一方面,可确认:在(L4/L3)的值为0.3的比较例5中,K=97,基本没有获得改善效果。因此,为了充分降低轮胎噪音,需要使平坦部宽度比(L4/L3)处于0.34~0.9的范围。
工业实用性
这样,采用本发明,可以不改变胎面花纹的基调而抑制由横向花纹沟引起的间距杂音,因此,可以用简单的构造容易地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Claims (4)

1.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在胎面的表面至少设有1列接地部,该接地部是被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沟划分出的,且具有一端开口于上述周向沟侧、另一端在该接地部内终止的多条横向花纹沟,并具有沿周向连续的肋状部、和被上述横向花纹沟划分出的翼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翼部的与周向沟相面对一侧设有倒角部,在从与轮胎旋转轴线正交的截面看时,该倒角部的轮廓线处于比胎冠部的假想轮廓线更靠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且该倒角部随着朝向上述周向沟侧去而其高度变低,
在将上述横向花纹沟的轮胎宽度方向长度设为L1,上述倒角部的沿轮胎表面延伸的宽度方向距离即下落宽度设为L2时,上述下落宽度L2满足0.1≤(L2/L1)≤0.8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胎冠部的假想轮廓线与上述倒角部的上述轮廓线之差为下落高度D2,上述下落宽度L2沿轮胎周向相同、且上述下落高度D2沿轮胎周向相同地形成上述倒角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将上述横向花纹沟开口的周向沟的沟深设为D1,上述下落高度设为D2时,上述下落高度D2满足0.015≤(D2/D1)≤0.2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将上述肋状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与上述翼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之和、即整个条形花纹宽度设为L3,上述肋状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与上述翼部的未形成倒角的部分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之和、即平坦部宽度设为L4时,上述平坦部宽度L4满足0.34≤(L4/L3)≤0.9。
CN2006800299750A 2005-08-23 2006-08-21 充气轮胎 Active CN1012429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40729 2005-08-23
JP240729/2005 2005-08-23
PCT/JP2006/316304 WO2007023759A1 (ja) 2005-08-23 2006-08-21 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42963A CN101242963A (zh) 2008-08-13
CN101242963B true CN101242963B (zh) 2010-05-19

Family

ID=37771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299750A Active CN101242963B (zh) 2005-08-23 2006-08-21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322386B2 (zh)
EP (1) EP1918130A4 (zh)
JP (1) JP4813492B2 (zh)
CN (1) CN101242963B (zh)
WO (1) WO20070237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09325A1 (de) * 2008-02-15 2009-08-20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luftreifen
JP2009248756A (ja) * 2008-04-07 2009-10-29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973708B2 (ja) * 2009-09-11 2012-07-11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806191B2 (ja) * 2012-11-12 2015-11-1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141448B2 (ja) * 2012-12-19 2017-06-07 ブリヂストン アメリカズ タイヤ オペレーションズ、 エルエルシー 両方向性能を有するタイヤ
CN103112320B (zh) * 2013-02-25 2016-01-06 上海轮胎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轮胎研究所 低噪花纹块
JP5635170B1 (ja) * 2013-10-23 2014-12-03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903113B2 (ja) * 2014-01-27 2016-04-1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668782B2 (ja) * 2016-01-26 2020-03-1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2244A (zh) * 2001-05-11 2003-12-17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79508A (ja) 1988-12-29 1990-07-12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03295707A (ja) * 1990-04-13 1991-12-26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966517B2 (ja) * 1990-11-28 1999-10-2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644966B2 (ja) * 1993-08-05 1997-08-2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06234305A (ja) * 1992-12-16 1994-08-23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0602989A1 (en) * 1992-12-16 1994-06-22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Co. Ltd Pneumatic tyre
JPH06199109A (ja) 1992-12-28 1994-07-19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222682B2 (ja) * 1994-03-31 2001-10-2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扁平ラジアルタイヤ
FR2720979A1 (fr) * 1994-06-14 1995-12-15 Michelin & Cie Bande de roulement pour pneumatique.
JP4190076B2 (ja) * 1999-02-08 2008-12-03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およびその装着方法
EP1074405B1 (en) * 1999-02-22 2006-01-18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
JP3441705B2 (ja) * 2000-08-22 2003-09-0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949938B2 (ja) * 2001-11-13 2007-07-2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0379587C (zh) * 2002-08-30 2008-04-09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和轮胎-车轮组件
CN100335300C (zh) 2002-09-10 2007-09-05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4295728B2 (ja) 2002-11-06 2009-07-1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209213B2 (ja) * 2003-01-31 2009-01-14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376591B2 (ja) * 2003-10-30 2009-12-02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661260B2 (ja) * 2005-02-21 2011-03-30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2244A (zh) * 2001-05-11 2003-12-17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2-179508A 1990.07.12
JP特开2003-146024A 2003.05.21
JP特开2004-231092 2004.08.19
JP特开平7-266806A 1995.10.17
JP特开平7-329516A 1995.12.19
JP特开平7-47808A 1995.02.2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7023759A1 (ja) 2007-03-01
US8322386B2 (en) 2012-12-04
US20090266458A1 (en) 2009-10-29
JPWO2007023759A1 (ja) 2009-02-26
EP1918130A4 (en) 2009-06-10
JP4813492B2 (ja) 2011-11-09
CN101242963A (zh) 2008-08-13
EP1918130A1 (en) 2008-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42963B (zh) 充气轮胎
US8496036B2 (en) Pneumatic tire with tread having center rib, curved oblique grooves and connecting groove portions
JP489965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8550133B2 (en) Pneumatic tire with asymmetric tread pattern
JP421415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3023269B1 (en) Heavy duty pneumatic tire
KR102065609B1 (ko) 공기 타이어
US8887778B2 (en) Motorcycle tire for off-road traveling
CN104228474B (zh) 充气轮胎
CN107984978B (zh) 轮胎
JP2010241267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8201368A (ja) スタッドレスタイヤ
EP1946941A1 (en) Pneumatic tire
CN107757260A (zh) 轮胎
JPH05319029A (ja)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CN108621703B (zh) 充气轮胎
WO2018043545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9501524A (zh) 轮胎
JP2013216208A (ja) 不整地走行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9131152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S62103205A (ja)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21024484A (ja) タイヤ
JP2004058754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8844590B2 (en) Tire with tread having projecting portion projecting from groove bottom of circumferential groove
JP4493167B2 (ja)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