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9915A - β-榄香烯单取代胺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β-榄香烯单取代胺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39915A CN101239915A CNA2007100371618A CN200710037161A CN101239915A CN 101239915 A CN101239915 A CN 101239915A CN A2007100371618 A CNA2007100371618 A CN A2007100371618A CN 200710037161 A CN200710037161 A CN 200710037161A CN 101239915 A CN101239915 A CN 10123991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ta
- elemene
- synthetic method
- amine derivatives
- am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如式I所示的β-榄香烯单取代胺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1为H,R2为正丁基、叔丁基、环己基、环戊基、环辛基、异丙基、对羧基苯基、对羧基苯甲基或苯甲基;或R1和R2都为乙基或-CH2COOH;或R1NR2为咪唑基。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合成方法:将β-榄香烯氯代物和胺溶于溶剂中,加入碱性催化剂,进行反应即可。本发明还进一步公开了其作为反应中间体在合成其它β-榄香烯衍生物中的应用,以及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的β-榄香烯单取代胺衍生物较β-榄香烯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及更高的抗癌活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类新颖的β-榄香烯单取代胺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癌症是目前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常见病,β-榄香(β-Elemene)是近年来我国首先从姜科植物温郁金(温莪术)的根茎中提取的抗癌有效成分,其分子式为C15H24,结构式如式III所示。
β-榄香烯作为中药已经应用于临床,但由于水溶性极差,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因此,如何提高其水溶性一直倍受关注。
贾卫民等对β-榄香烯的构效关系进行过系统研究,结果表明,β-榄香烯的抗癌活性和三个孤立双键及整个骨架结构密切相关,其衍生物的抗癌活性随水溶性增大而增强。贾卫民在其论文中通过氯代β-榄香烯合成了双取代的酯、醇、醚和叠氮衍生物(贾卫民,抗癌新药β-榄香烯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结构和构效研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论文,1991)。
董金华等报道了一系列β-榄香烯抗癌化合物(董金华,β-榄香烯系列抗癌化合物的研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论文,1995;胡皆汉,程宝国,董金华,等。β-榄香烯羟基类衍生物及其作为抗癌药物,CN:1052716C)。
专利文献CN1462745公开了β-榄香烯嘧啶类衍生物;专利文献CN1462746公开了β-榄香烯五元氮杂环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专利文献CN1153168公开了榄香烯羟基类衍生物及其用于制备抗癌药物的应用。
宫国梁合成了哌啶基和吗啉基β-榄香烯衍生物,进行了系列衍生物的合成探索(宫国梁,榄香烯类化合物的化学和新药学研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1998年)。
褚长虎对芳杂环取代β-榄香烯单一异构体的合成做了有益的探索,得到了单一异构体化合物,产率较高,纯度亦很好(褚长虎,梁鑫淼,肖红斌等,β-榄香烯咪啶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CN:1462745A;褚长虎,梁鑫淼,肖红斌等,β-榄香烯五元氮杂环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CN:1181063C)。
万伯顺,肖远胜等利用组合化学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衍生物,其中的一个重要的中间体是β-榄香烯哌嗪衍生物(肖远胜,拟除虫菊酯及β-榄香烯衍生物的平行合成及活性评价,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论文,2004;万伯顺,肖远胜,吴凡,梁鑫淼,一种用于合成含氮杂环β-榄香烯衍生物的中间体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中国专利2006,CN1936993;万伯顺,肖远胜,吴凡,梁鑫淼,一种含氮杂环β-榄香烯哌嗪烷基类衍生物制备及其应用,中国专利2006,CN1736991;万伯顺,肖远胜,吴凡,梁鑫淼,一种含氮杂环β-榄香烯哌嗪酰胺类衍生物制备及其应用,中国专利2006,CN1736994)。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类新颖的如式I所示的β-榄香烯单取代胺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式I
其中,R1为H,R2为正丁基、叔丁基、环己基、环戊基、环辛基、异丙基、对羧基苯基、对羧基苯甲基或苯甲基;或R1和R2都为乙基或-CH2COOH;或R1NR2为咪唑基。
本发明中,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可为各种盐,如有机酸或无机酸与β-榄香烯单取代胺衍生物上的N形成的各种盐。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的β-榄香烯单取代胺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步骤为:将如式II所示的β-榄香烯氯代物和胺溶于溶剂中,加入碱性催化剂,进行反应即可;
其中,X1为H,X2为Cl;或X1为Cl,X2为H。
本发明中,所述的β-榄香烯氯代物可根据文献(贾卫民,抗癌新药β-榄香烯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结构和构效研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论文,1991)的方法合成。
本发明中,所述的胺选自正丁胺、叔丁胺、环己胺、环戊胺、环辛胺、异丙胺、对羧基苯胺、对羧基苯甲胺、苯甲胺、二乙酸胺、二乙胺或咪唑。所述的溶剂较佳的为乙腈。
本发明中,所述的β-榄香烯氯代物与胺的摩尔比无特殊要求,较佳的为1∶1~1∶10。
本发明中,所述的碱性催化剂为无机碱性催化剂和/或有机碱性催化剂。其中,所述的无机碱性催化剂较佳的为K2CO3、Na2CO3、KOH和/或NaOH;所述的有机碱性催化剂较佳的为1,8-二氮二环[5.4.0]-7-十一烯(DBU)和/或1,5-二氮二环[4.3.0]-5-辛烯(DBN)。所述的β-榄香烯氯代物与碱性催化剂的摩尔比较佳的为1∶1~1∶15。
本发明中,所述的反应较佳的在10~100℃下进行;反应的时间较佳的为1~25小时。
本发明中,在反应开始之前还可加入KI,以进一步促进反应的进行。所述的KI的加入量较佳的为β-榄香烯氯代物摩尔量的5~30%,更佳的为15%。
本发明的β-榄香烯单取代胺衍生物可按下述方法纯化:将制得的反应产物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加入饱和食盐水,然后用二氯甲烷萃取,干燥,过滤,减压蒸去溶剂,得淡黄色产品,经硅胶柱层析后,用石油醚和二氯甲烷梯度洗脱后即可得到纯化了的β-榄香烯单取代胺衍生物。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本发明的β-榄香烯单取代胺衍生物作为反应中间体在合成其它β-榄香烯衍生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是提供本发明的β-榄香烯单取代胺衍生物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的β-榄香烯单取代胺衍生物与β-榄香烯相比,具有更好的抗癌活性。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将β-榄香烯分子中引入单取代胺基团,制备出了一系列β-榄香烯单取代胺衍生物,并可根据需要对β-榄香烯的水溶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从而提高β-榄香烯的生物利用度。本发明的β-榄香烯单取代胺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无毒,较β-榄香烯的抗癌活性和生物利用度更高。本发明为目前首次分离得到β-榄香烯单取代胺衍生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24β-榄香烯单取代胺衍生物
表1和表2给出了具体结构为式I中A或B的β-榄香烯单取代胺衍生物实施例1~24。
式I
表1β-榄香烯单取代胺衍生物实施例1~18
实施例 | 具体结构 | R1 | R2 | 实施例 | 具体结构 | R1 | R2 |
1 | A | H | 正丁基 | 10 | B | H | 正丁基 |
2 | A | H | 环戊基 | 11 | B | H | 环戊基 |
3 | A | H | 环辛基 | 12 | B | H | 环辛基 |
4 | A | H | 异丙基 | 13 | B | H | 异丙基 |
5 | A | H | 叔丁基 | 14 | B | H | 叔丁基 |
6 | A | H | 环己基 | 15 | B | H | 环己基 |
7 | A | H | 苯甲基 | 16 | B | H | 苯甲基 |
8 | A | H | 对羧基苯基 | 17 | B | H | 对羧基苯基 |
9 | A | H | 对羧基苯甲基 | 18 | B | H | 对羧基苯甲基 |
表2β-榄香烯单取代胺衍生物实施例19~24
参考实施例β-榄香烯氯代物的合成
根据文献(贾卫民,抗癌新药β-榄香烯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结构和构效研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论文,1991)的方法合成β-榄香烯氯代物,具体步骤如下:
将0.01mol β-榄香烯溶于10mL二氯甲烷中,加入2mL甲酸,温度控制在0~5℃,于2小时内缓慢滴加15mL次氯酸钠溶液,继续反应3~5小时。反应完毕,加入饱和的碳酸氢钠水溶液调节pH至7~8,将反应混合液静止分层,分出有机相,水相用3×10mL的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除去溶剂二氯甲烷,得淡黄色油状物,经硅胶柱层析后可得到无色油状物,经气相色谱分析为β-榄香烯氯代物与β-榄香烯的混合物(以下实施例中简称β-榄香烯氯代混合物),β-榄香烯氯代物的含量约为40~50%。该反应混合物中的β-榄香烯氯代物主要有下列三种化合物:
由于β-榄香烯在这一步不易从β-榄香烯氯代混合物中分离,而其极性与最终产物β-榄香烯衍生物的极性相差很大,极易分离,故可将β-榄香烯氯代混合物直接用于反应。其中的β-榄香烯氯代物主要是单取代的,即上述式1和式2化合物的混合物(Cl-β-E),其中主要的为式1化合物,而式2化合物的含量较少。下列方法实施例中的反应式以式1化合物为例。
方法实施例1 β-榄香烯单取代环己基胺的合成
将4.5mmol环己胺、9mmol β-榄香烯氯代混合物(含β-榄香烯氯代物4.5mmol)、9mmol NaOH和5mL乙腈拌匀,搅拌下90℃反应2小时。反应完毕,冷却,加入20mL饱和食盐水,然后用10mL二氯甲烷分别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有机物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除去溶剂二氯甲烷,得粗产品,经硅胶柱层析,用二氯甲烷和甲醇(体积比20∶1)梯度洗脱得,即可。1H-NMR鉴定结果如下:
1H-NMR(CDCl3,TMS,500MHz),δ0.99(s,3H),1.17-1.30(m,4H),1.35-1.59(m,10H),1.71(s,3H),1.78-1.90(m,2H),2.05-2.26(m,2H),2.91-3.02(m,1H),3.50-3.66(m,2H),4.57(s,1H),4.82(s,1H),4.88(s,1H),4.90-4.92(m,1H),5.23(s,1H),5.35(s,1H),5.82(dd,J=17.76,11.1,1H)。
方法实施例2β-榄香烯单取代叔丁基胺的合成
将45mmol叔丁胺、9mmolβ-榄香烯氯代混合物(含β-榄香烯氯代物4.5mmol)、1.35mmol KI、50mmol Na2CO3和5mL乙腈拌匀,搅拌下10℃反应25小时。反应完毕,冷却,加入20mL饱和食盐水,然后用10mL二氯甲烷分别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有机物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除去溶剂二氯甲烷,得粗产品,经硅胶柱层析,用二氯甲烷和甲醇(体积比20∶1)梯度洗脱得,即可。1H-NMR鉴定结果如下:
1H-NMR(CDCl3,TMS,500MHz),δ0.99(s,3H),1.41-1.64(m,6H),1.49(s,9H),1.71(s,3H),2.12(dd,J=12.76,3.08,1H),2.28-2.40(m,1H),3.52(q,J=13.67,2H),4.57(s,1H),4.82(s,1H),4.89(s,1H),4.92(d,J=7.05,1H),5.83(dd,J=17.23,11.17)。
方法实施例3β-榄香烯单取代对羧基苯甲基胺的合成
将9mmol对羧基苯甲基胺、9mmol β-榄香烯氯代混合物(含β-榄香烯氯代物4.5mmol)、0.675mmol KI和18mmol KOH溶入5mL乙腈拌匀,搅拌下80℃反应7小时。反应完毕,冷却,加入20mL饱和食盐水,然后用10mL二氯甲烷分别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有机物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除去溶剂二氯甲烷,得粗产品,经硅胶柱层析,用二氯甲烷和甲醇(体积比20∶1)梯度洗脱得,即可。1H-NMR鉴定结果如下:
1H-NMR(CDCl3,TMS,500MHz),δ0.94(s,3H),1.32-1.38(m,2H),1.43-1.52(m,3H),1.55-1.62(m,1H),1.65(s,3H),1.97-2.09(m,2H),3.59(s,2H),4.19(s,2H),4.57(s,1H),4.78(s,1H),4.85(d,J=6.03,1H),4.88(s,1H),5.17(s,1H),5.19(s,1H),5.79(dd,J=17.01,10.62,1H)。
方法实施例4β-榄香烯单取代咪唑的合成
将13.5mmol咪唑、9mmol β-榄香烯氯代混合物(含β-榄香烯氯代物4.5mmol)、0.675mmol KI和27mmol 1,8-二氮二环[5.4.0]-7-十一烯溶入5mL乙腈,搅拌下70℃反应6小时。反应完毕,冷却,加入20mL饱和食盐水,然后用10mL二氯甲烷分别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有机物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除去溶剂二氯甲烷,得粗产品,经硅胶柱层析,用二氯甲烷和甲醇(体积比20∶1)梯度洗脱得,即可。1H-NMR鉴定结果如下:
1H-NMR(CDCl3,TMS,500MHz),δ0.99(s,3H),1.41-1.48(m,3H),1.53-1.64(m,3H),1.70(s,3H),1.82-1.88(m,1H),1.93-1.98(m,1H),4.53(s,2H),4.57(s,1H),4.59(s,1H),4.83(s,1H),4.88(d,J=2.42,1H),4.91(d,J=2.63,1H),5.04(s,1H),5.77(dd,J=17.71,10.52,1H)。
方法实施例5β-榄香烯二乙酸胺的合成
将18mmol上述的胺、9mmol β-榄香烯氯代混合物(含β-榄香烯氯代物4.5mmol)、0.225mmol KI和18mmol KOH溶入5mL乙腈拌匀,搅拌下30℃反应15小时。反应完毕,冷却,加入20mL饱和食盐水,然后用10mL二氯甲烷分别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有机物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除去溶剂二氯甲烷,得粗产品,经硅胶柱层析,用二氯甲烷和甲醇(体积比10∶1)梯度洗脱得,即可。1H-NMR鉴定结果如下:
IR Vmax:3083(C=C-H),1639(C=O);
1H-NMR(CD3OD,TMS,500MHz),δ1.02(s,1H),1.42-1.49(m,2H),1.56-1.62(m,2H),1.66-1.70(m,1H),1.71(s,1H),2.09(dd,J=9.25,6.77,1H),2.09-2.25(m,1H),3.73(s,2H),3.80(s,4H),4.60(s,1H),4.81(t,J=1.57,1H),4.87-4.93(m,2H),5.22(s,1H),5.27(s,1H),5.84(dd,J=17.54,10.82,1H);
1H-NMR(CDCl3,TMS,500MHz),δ0.92(s,1H),1.35-1.65(m,6H),1.90-2.02(m,1H),2.23-2.30(m,1H),3.86(s,1H),3.99(s,1H),4.50(s,1H),4.74(s,1H),4.81-4.85(m,2H),5.27(s,1H),5.37(dd,J=17.71,10.76,1H)。
方法实施例6β-榄香烯单取代丁基胺的合成
将18mmol丁胺、9mmol β-榄香烯氯代混合物(含β-榄香烯氯代物4.5mmol)、0.5mmol KI、4.5mmol NaOH和9mmol Na2CO3溶入5mL乙腈,搅拌下40℃反应20小时。反应完毕,冷却,加入20mL饱和食盐水,然后用10mL二氯甲烷分别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有机物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除去溶剂二氯甲烷,得粗产品,经硅胶柱层析,用二氯甲烷和甲醇(体积比20∶1)梯度洗脱得,即可。1H-NMR鉴定结果如下:
1H-NMR(CDCl3,TMS,500MHz),δ:0.92(t,J=7.32,3H),1.01(s,3H),1.36-1.74(m,10H),1.71(s,3H),2.00-2.10(m,2H),2.68(t,J=7.49,2H),3.33(s,2H),4.06(s,1H,NH),4.59(s,1H),4.82(s,1H),4.89(s,1H),4.91(d,J=7.78,1H),4.99(s,1H),5.04(s,1H),5.82(dd,J=17.37,10.94,1H).
方法实施例7β-榄香烯单取代苄基胺的合成
将10mmol苄胺、9mmol β-榄香烯氯代混合物(含β-榄香烯氯代物4.5mmol)、0.3mmol KI、60mmol 1,8-二氮二环[5.4.0]-7-十一烯和7.5mmol 1,5-二氮二环[4.3.0]-5-辛烯溶入5mL乙腈,搅拌下50℃反应8小时。反应完毕,冷却,加入20mL饱和食盐水,然后用10mL二氯甲烷分别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有机物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除去溶剂二氯甲烷,得粗产品,经硅胶柱层析,用二氯甲烷和甲醇(体积比20∶1)梯度洗脱得,即可。1H-NMR鉴定结果如下:
1H-NMR(CDCl3,TMS,500MHz),δ:1.00(s,3H),1.40-1.70(m,6H),1.75(s,3H),1.88-2.17(m,2H),3.26(s,2H),3.79(s,2H),4.88-4.95(m,4H),5.00(s,1H),5.28(s,1H),5.70-5.86(m,1H),7.26-7.36(m,5H).
方法实施例8β-榄香烯单取代环戊胺的合成
将27mmol环戊胺、9mmol β-榄香烯氯代混合物(含β-榄香烯氯代物4.5mmol)、9mmol 1,5-二氮二环[4.3.0]-5-辛烯和5mL乙腈拌匀,搅拌下100℃反应1小时。反应完毕,冷却,加入20mL饱和食盐水,然后用10mL二氯甲烷分别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有机物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除去溶剂二氯甲烷,得粗产品,经硅胶柱层析,用二氯甲烷和甲醇(体积比20∶1)梯度洗脱得,即可。1H-NMR鉴定结果如下:
1H-NMR(CDCl3,TMS,500MHz),δ(ppm):1.01(s,3H),1.42-1.60(m,10H),1.67-1.75(m,4H),1.71(s,3H),1.83-1.92(m,2H),1.98-2.15(m,2H),3.15-3.20(m,1H),3.30(s,2H),4.59(s,1H),4.82(s,1H),4.89(s,1H),4.91(d,J=7.04,1H),4.95(s,1H),5.00(s,1H),5.84(dd,J=17.43,11.05,1H).
方法实施例9β-榄香烯单取代环辛胺的合成
将9mmol环辛胺、9mmol β-榄香烯氯代混合物(含β-榄香烯氯代物4.5mmol)、9mmol NaOH和5mL乙腈拌匀,搅拌下60℃反应15小时。反应完毕,冷却,加入20mL饱和食盐水,然后用10mL二氯甲烷分别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有机物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除去溶剂二氯甲烷,得粗产品,经硅胶柱层析,用二氯甲烷和甲醇(体积比20∶1)梯度洗脱得,即可。1H-NMR鉴定结果如下:
1H-NMR(CDCl3,TMS,500MHz),δ(ppm):1.01(s,3H),1.40-1.65(m,16H),1.67-1.81(m,4H),1.71(s,3H),1.98-2.06(m,2H),2.69-2.77(m,1H),3.27(s,2H),4.59(s,1H),4.82(s,1H),4.88(s,1H),4.89-4.94(m,2H),4.97(s,1H),5.82(dd,J=17.41,10.95,1H).
方法实施例10β-榄香烯单取代二乙基胺的合成
将9mmol二乙基胺、9mmol β-榄香烯氯代混合物(含β-榄香烯氯代物4.5mmol)、9mmol NaOH和5mL乙腈拌匀,搅拌下60℃反应18小时。反应完毕,冷却,加入20mL饱和食盐水,然后用10mL二氯甲烷分别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有机物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除去溶剂二氯甲烷,得粗产品,经硅胶柱层析,用二氯甲烷和甲醇(体积比20∶1)梯度洗脱得,即可。1H-NMR鉴定结果如下:1H-NMR(CDCl3,TMS,500MHz),δ0.99(t,J=7.05,6H),1.01(s,3H),1.41-1.65(m,6H),1.71(s,3H),2.02-2.10(m,2H),2.45(t,J=7.05,4H),2.96(s,2H),4.59(s,1H),4.81(s,1H),4.88(s,2H),4.91(d,J=8.94,1H),4.95(s,1H),5.83(dd,J=17.44,10.86,1H).
方法实施例11β-榄香烯单取代异丙胺的合成
将9mmol异丙胺、9mmol β-榄香烯氯代混合物(含β-榄香烯氯代物4.5mmol)、45mmol K2CO3和5mL乙腈拌匀,搅拌下50℃反应12小时。反应完毕,冷却,加入20mL饱和食盐水,然后用10mL二氯甲烷分别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有机物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除去溶剂二氯甲烷,得粗产品,经硅胶柱层析,用二氯甲烷和甲醇(体积比20∶1)梯度洗脱得,即可。1H-NMR鉴定结果如下:
1H-NMR(CDCl3,TMS,500MHz),δ1.00(s,3H),1.17(d,J=6.12,6H),1.42-1.76(m,6H),1.71(s,3H),1.99-2.17(m,2H),2.96-3.05(m,1H),3.36(s,2H),4.36(s,1H,NH),4.58(s,1H),4.71(s,1H),4.88(s,1H),4.90-4.95(m,1H),4.97(s,1H),5.03(s,1H),5.83(dd,J=18.67,11.13,1H)。
方法实施例12β-榄香烯单取代对羧基苯基胺的合成
将9mmol对羧基苯基胺、9mmol β-榄香烯氯代混合物(含β-榄香烯氯代物4.5mmol)、30mmol NaOH和5mL乙腈拌匀,搅拌下70℃反应8小时。反应完毕,冷却,加入20mL饱和食盐水,然后用10mL二氯甲烷分别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有机物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除去溶剂二氯甲烷,得粗产品,经硅胶柱层析,用二氯甲烷和甲醇(体积比20∶1)梯度洗脱得,即可。1H-NMR鉴定结果如下:
1H-NMR(CDCl3,TMS,500MHz),δ1.02(s,3H),1.41-1.77(m,6H),1.72(s,3H),1.97-2.17(m,2H),3.82(s,2H),4.60(s,1H),4.84(s,1H),4.90(s,1H),4.93(d,J=5.78,1H),4.97(s,1H),5.00(s,1H),5.82(dd,J=17.6,10.67,1H),6.56(d,J=8.54,2H),7.90(d,J=8.60.2H).
应用实施例
1.材料
受试药物:β-榄香烯的单取代胺衍生物,用培养基配成10umol/ml的浓度备用(用1wt%的二甲基亚砜助溶)。
对照药物:β-榄香烯纯品,46.7umol/ml(10mg/ml,用1wt%的二甲基亚砜助溶)溶液备用。
细胞株: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癌细胞HeLa。
试剂:新生牛血清,RPMI-1640培养基,美国GIBCO公司;WST-1试剂盒,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
2.方法:
K562和HeLa细胞复苏后,传代培养,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调浓度为2×105个/ml,加入到96孔培养板,每孔100ul,取用培养基配好的药物原液,用培养基做对倍稀释,加入96孔板中使终浓度分别为1、0.5、0.25、0.125、0.062、0.031umol/ml,在CO2培养箱孵育48h后,用WST-1法(按试剂盒操作说明书操作),在酶标仪上450nm波长测定吸光度,计算癌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见下表。
表2β-榄香烯及β-榄香烯单取代胺衍生物的体外抗癌活性试验
由表2中体外抗癌活性试验数据表明:β-榄香烯单取代胺衍生物较榄香烯本身的抗癌活性显著提高。
本发明中,所用试剂均市售可得。
Claims (15)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胺为正丁胺、叔丁胺、环己胺、环戊胺、环辛胺、异丙胺、对羧基苯胺、对羧基苯甲胺、苯甲胺、二乙酸胺、二乙胺或咪唑。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β-榄香烯氯代物与胺的摩尔比为1∶1~1∶10。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催化剂为无机碱性催化剂和/或有机碱性催化剂。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机碱性催化剂为K2CO3、Na2CO3、KOH和/或NaOH。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碱性催化剂为1,8-二氮二环[5.4.0]-7-十一烯和/或1,5-二氮二环[4.3.0]-5-辛烯。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β-榄香烯氯代物与碱性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1~1∶15。
9.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在10~100℃下进行。
10.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的时间为1~25小时。
11.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反应物中还加入KI。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KI的加入量为β-榄香烯氯代物摩尔量的5-30%。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KI的加入量为β-榄香烯氯代物摩尔量的15%。
1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β-榄香烯单取代胺衍生物作为反应中间体在合成其它β-榄香烯衍生物中的应用。
1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β-榄香烯单取代胺衍生物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7100371618A CN101239915A (zh) | 2007-02-06 | 2007-02-06 | β-榄香烯单取代胺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7100371618A CN101239915A (zh) | 2007-02-06 | 2007-02-06 | β-榄香烯单取代胺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39915A true CN101239915A (zh) | 2008-08-13 |
Family
ID=39931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100371618A Pending CN101239915A (zh) | 2007-02-06 | 2007-02-06 | β-榄香烯单取代胺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239915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28074A (zh) * | 2017-01-19 | 2017-07-07 | 石药集团远大(大连)制药有限公司 | 异丙醇胺取代β‑榄香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114573504A (zh) * | 2022-02-28 | 2022-06-03 | 杭州师范大学 | 一种含N-OH键的β-榄香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6143661A (zh) * | 2022-02-28 | 2023-05-23 | 杭州师范大学 | β-榄香烯不对称取代衍生物及其制备和用途 |
-
2007
- 2007-02-06 CN CNA2007100371618A patent/CN101239915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28074A (zh) * | 2017-01-19 | 2017-07-07 | 石药集团远大(大连)制药有限公司 | 异丙醇胺取代β‑榄香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106928074B (zh) * | 2017-01-19 | 2018-12-18 | 石药集团远大(大连)制药有限公司 | 异丙醇胺取代β-榄香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114573504A (zh) * | 2022-02-28 | 2022-06-03 | 杭州师范大学 | 一种含N-OH键的β-榄香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6143661A (zh) * | 2022-02-28 | 2023-05-23 | 杭州师范大学 | β-榄香烯不对称取代衍生物及其制备和用途 |
WO2023160011A1 (zh) * | 2022-02-28 | 2023-08-31 | 杭州师范大学 | 一种含N-OH键的β-榄香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4573504B (zh) * | 2022-02-28 | 2023-11-14 | 杭州师范大学 | 一种含N-OH键的β-榄香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850779B (zh) | β-榄香烯含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6083837A (zh) | 一种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及其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 |
CN111875612B (zh) | 色满酮拼接吡咯螺环氧化吲哚骨架与三氟甲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
Hernandez et al. | Convenient one-pot two-step synthesis of symmetrical and unsymmetrical diacyl ureas, acyl urea/carbamate/thiocarbamate derivatives, and related compounds | |
JP2024504541A (ja) | 14-クロロ-β-エレメン一酸化窒素ドナー型誘導体、その調製および使用 | |
Ugi et al. | Formation of 1, 1′-iminodicarboxylic acid derivatives, 2, 6-diketo-piperazine and dibenzodiazocine-2, 6-dione by variations of multicomponent reactions | |
CN101239915A (zh) | β-榄香烯单取代胺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 |
CA2934850A1 (en) | Methods and reagents for radiolabeling | |
CN101239918B (zh) | β-榄香烯二胺类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 |
CN100528824C (zh) | β-榄香烯单取代醚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 | |
CN105622507B (zh) | 一种萘酰亚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1225049B (zh) | β-榄香烯氨基酸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 | |
CN105859589A (zh) | 一种制备班布特罗杂质c的方法 | |
CN103402973A (zh) | 化合物及其生产方法,以及用于生产磷酸奥司他韦的方法 | |
Ovchinnikov et al. | Synthesis and vasodilating properties of N-alkylamide derivatives of 4-amino-3-furoxancarboxylic acid and related azo derivatives | |
CN109232334A (zh) | 一种甲硫基甲酯的合成方法 | |
JPH01249777A (ja) | 新規なカンプトテシン誘導体及びその製造法 | |
CN1318408C (zh) | 一种含氮杂环β-榄香烯酰胺类衍生物其制备及应用 | |
CN113861144A (zh) | 一种灰黄霉素开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 |
Shimakoshi et al. | Solid–solid synthesis of a hydrophobic vitamin B12 having a benzo-18-crown-6 moiety at the C10 position of the corrin ring | |
Murruzzu et al. | Synthesis and NMR experiments of (4, 5, 6-13C)-deoxymannojirimycin. A new entry to 13C-labeled glycosidase inhibitors | |
Yuan et al. | A facile synthesis of imino-protected cyclic guanidine derivatives from diamines | |
CN102351870A (zh) | 一种苯并吖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抗癌药物的用途 | |
CN102558083B (zh) | N,n-双取代-3-氨基异噁唑-5-甲醇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
CN112745275B (zh) | 1,3,4-恶二唑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80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