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6770B - 再现装置和再现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再现装置和再现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6770B
CN101236770B CN 200810000220 CN200810000220A CN101236770B CN 101236770 B CN101236770 B CN 101236770B CN 200810000220 CN200810000220 CN 200810000220 CN 200810000220 A CN200810000220 A CN 200810000220A CN 101236770 B CN101236770 B CN 1012367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ent
reproduction
time
server
transcr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81000022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36770A (zh
Inventor
野口修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367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67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367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677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5/026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using processor, e.g. microcomput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9/06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counting or timing of machine oper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2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 G11B27/105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of operating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1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not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11B2020/1053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 G11B2020/10546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audio dat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2012/2847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ome appliance used
    • H04L2012/2849Audio/video applian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Management Or Editing Of Information On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再现内容的再现装置和再现控制方法,所述再现装置包括:第一输入单元,经由该第一输入单元从第一装置输入待再现的第一内容;第二输入单元,经由该第二输入单元输入待再现的第二内容;和存储单元,适用于存储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如果由时钟单元测量的时间指示已经到达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之前的预定时间,则控制单元控制请求单元以请求第一装置输入待再现的第一内容。如果确定在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之前未成功完成来自第一装置的第一内容的输入,则控制单元控制再现操作使得再现经由第二输入单元输入的第二内容。

Description

再现装置和再现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再现内容的再现装置和控制再现操作的方法,更具体地,涉及能够在定时器控制再现模式中播放内容的再现装置和控制这样的再现装置的再现操作的方法。
背景技术
音频/视频内容以数字数据的形式被广泛使用,并且存在用于容易地记录/播放音频/视频的数字数据的各种可用设备。再现从存储介质中读取的内容或经由互联网从服务器接收的内容也是很普遍的。
通过使用LAN(局域网)或无线LAN建立家庭网络系统也是很普遍的。因此,期望提供用于在家庭网络系统中的设备之间容易的传输数字内容的技术。考虑到上述需求,正在努力建立用于设备间的连接过程以及内容的控制过程的标准。这样的标准之一是由美国微软有限公司提议的UPnP(通用即插即用)。基于UPnP标准已经建立了DLAN(数字生活网络联盟)方针,并且正在努力根据DLAN方针开发各种设备。
某些再现装置能够在定时器控制模式中播放内容从而使得当到了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时,再现装置自动地从休眠状态中醒来并开始再现内容。通常将定时器控制再现的能力用作闹钟。出于此目的,期望以非常可靠的方式在指定时间开始再现操作。然而,再现操作不一定在指定时间开始。例如,如果由于失误未将存储了指定内容的存储介质安装在再现装置上,则再现操作不会在指定时间开始。
具体地,在再现经由网络从服务器接收的内容的情况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用于分配网络地址并将再现装置经由网络连接到服务器,因此再现操作不一定在指定的时间开始。此外,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当到了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时从其接收内容的服务器并不处于正常操作中。在这种情况下,再现操作不会开始。
一种用于在指定时间再现内容的技术是监测消逝时间,并且如果在再现存储在光盘中的内容期间检测到指定时间到达,则停止正常再现模式中的再现并输出警报声(参见,例如,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02-56659([0125]段之前的段落,图15))。
一种用于起动(start up)装置的技术是,通过使用安装在装置上的迷你PC(miniPC)  (外围部件互连)卡中装设的自动上电电路来起动装置(参见,例如,PCT日本翻译专利公开No.02-073384(第8页,图2))。在某些系统中,数据处理节点在其处于休眠状态时监测网络上的信号。如果数据处理节点检测到AWAKE命令,则数据处理节点开始唤醒网络控制器(参见,例如,日本专利No.3429806([0022]段之前的段落,图2))。
在某些通信系统中,当客户端装置向处于备用模式中的服务器发出服务请求时,基于预先估计的起动时间监测超时的发生(参见,例如,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05-222101([0039]段之前的段落,图5))。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需要能够以非常可靠的方式在定时器控制再现模式中在指定时间再现内容的装置。具体地,需要能够在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开始再现经由网络接收的内容从而在再现装置上实现闹钟功能的高可靠性DLNA再现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考虑到以上需求,提供一种适用于再现内容的再现装置,其包括:第一内容接受装置,用于接受待在定时器控制再现模式中再现的内容的输入;第二内容接受装置,用于接受备用内容的输入;时钟装置,用于测量时间以检测开始在定时器控制再现模式中再现内容的指定时间的到达;以及再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再现操作从而使得当由时钟装置测量的时间指示在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之前预定时间的再现准备开始时间到达时,开始为在定时器控制再现模式中再现经由第一内容接受装置接受的内容做准备的再现准备处理,并且,如果在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之前未能成功完成所述再现准备处理,则开始再现经由第二内容接受装置接受的备用内容。
在此再现设备中,在在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之前预定时间的再现准备开始时间,再现控制装置开始再现被指定待在定时器控制再现模式中再现的内容。在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之前未能成功完成为再现待在定时器控制再现模式中再现的内容做准备的再现准备处理的情况下,再现控制装置开始再现经由第二内容接受装置接受的备用内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家庭网络系统的示例的示图;
图2是示出UPnP协议栈的示图;
图3示出以树结构的形式管理在媒体服务器中存储内容的方式的示例;
图4是示出服务器的硬件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5是示出音频再现装置的硬件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6是示出音频再现装置的主功能块的示图;
图7是示出在定时器控制再现模式中由音频再现装置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在定时器控制的再现操作中执行的通信程序的时序图;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家庭网络系统的配置示例;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音频再现装置的硬件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结合随附图式参考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在以下说明中,作为示例,假设再现装置再现的内容数据是音频数据。
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家庭网络系统的配置示例。
在以下说明中,作为示例,假设本发明被应用于在家庭中建立的LAN系统(家庭网络系统)。如图1所示,家庭网络系统包括经由LAN 60彼此连接的服务器10和20以及音频再现装置30、40和50。服务器20和音频再现装置50经由无线LAN接入点61无线连接到LAN 60,而服务器10以及音频再现装置30和40电缆连接到LAN 60。
实际上,例如,接入点61与宽带路由器集成,并且服务器10以及音频再现装置30和40经由LAN电缆或集线器连接到宽带路由器,从而建立除服务器10以及音频再现装置30和40之外还包括服务器20和音频再现装置50的LAN系统。在此情况下,宽带路由器具有用作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服务器的功能,DHCP服务器用于向LAN 60上的设备提供服务,并且还具有NAT(网络地址转换)功能,从而使得LAN 60上的设备能够共享外部通信线路(例如WAN(广域网))。
在这样的家庭网络系统中,服务器10和20能够用作提供音频数据的信息提供装置,而音频再现装置30、40和50能够用作再现由服务器10或20提供的音频数据的客户端装置(信息再现装置),藉此使得使用者能够通过使用音频再现装置30、40和50来享受收听由服务器10或20提供的各种音频内容的乐趣。也就是说,每个音频再现装置30、40和50能够根据将要被再现的音频数据(音频内容)选择服务器10或20之一作为音频数据服务器。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音频再现装置30、40和50被配置为能够根据DLNA方针向/从电子设备容易地发送/接收内容数据。DLNA方针推荐应根据美国微软有限公司提议的UPnP标准执行对电子设备的检测和控制以及对内容数据的管理。
设计UPnP标准用于扩展标准互联网通信(TCP/IP通信)的功能,并且UPnP标准基于IP(互联网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等定义在根据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802标准的网络上使用的数据格式以及一组协议,IEEE 802标准作为使用10/100BASE-T以太网(商标)的网络通信的标准被广泛使用。
通过将UPnP应用到诸如音频再现装置之类的CE(消费电子)设备,诸如音频再现装置之类的CE设备能够容易地执行与其他CE设备或个人计算机的交互认证,并能够经由网络提供或接收服务而使用者不必执行复杂的操作。
UPnP概述
图2是示出UPnP协议栈的示图。
如图2所示,在UPnP中,根据标准互联网协议(IP)执行实际的数据发送/接收,并通过使用SSDP(简单服务发现协议)、GENA(通用事件通知结构)、SOAP(简单对象访问协议)、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等来实现UPnP专有的功能。
此外,如图2所示,UPnP可包括UPnP厂商定义的协议,UPnP论坛指导委员会定义的协议,以及UPnP设备体系结构定义的协议。
UPnP提供以下六种功能:寻址、发现、描述、控制、事件通知(eventing)和呈现。以下描述由UPnP提供的这六种功能。
在被配置用于根据UPnP标准操作的诸如音频再现装置之类的电子设备(在下文中,将这样的电子设备简单称作UPnP设备)的情况下,为了使用UPnP功能,根据UPnP AV体系结构来处理音频数据。基于UPnPAV体系结构的UPnP设备可被分类为以下三种类型。
在UPnP AV体系结构中,UPnP设备被分类为三个组:用于提供内容的媒体服务器,用作控制终端设备的控制点,和用作再现装置的媒体播放器。媒体服务器对应于网络系统中通常称作服务器的装置。媒体播放器对应于网络系统中通常称作客户端的装置。
控制点(控制终端设备)是适用于控制连接到网络的UPnP设备的设备。控制点可安装在媒体服务器或媒体播放器中,并且控制点可安装在存在于网络上的一些或所有的电子设备中。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示例,假设在所有的音频再现装置30、40和50中实现控制点。
UPnP提供的寻址是用于每个UPnP设备获取UPnP设备的IEEE 802网络地址的功能。在寻址中,将DHCP或Auto-IP用作协议。
在寻址之后,通过控制点执行发现,以找到待被控制的目标设备(媒体服务器或媒体播放器)。在发现中,将SSDP用作协议。当网络系统中的任一电子设备连接到IEEE 802网络时,电子设备遍及IEEE 802网络广播指示包括在电子设备中的单元以及由电子设备提供的服务的消息。控制点接收广播消息并分析该消息以检测连接到IEEE 802网络的电子设备的设备类型。
控制点通过使用包括在设备描述中描述的URL(统一资源定位符)的发现功能,找到由待被控制的电子设备输出的SSDP分组。控制点可访问URL以从设备描述中获取电子设备的更详细设备信息。
由设备描述提供的设备信息包括图标信息、型号名称、制造商、产品名称和与关于设备提供的服务的更详细信息相关联的服务描述。根据设备描述或服务描述,控制点获取关于如何访问目标设备的信息。用XML(可扩展标记语言)描述设备描述和服务描述。
控制功能包括两个子功能:动作(action)和查询。以由服务描述中包括的动作信息定义的方式执行动作。通过调用动作,控制点可控制目标设备。查询用于从服务描述中提取设备信息的值(状态变量)。在控制中,使用称作SOAP的传输协议,并通过使用XML来执行其描述。
当设备信息的值改变时,通过使用来自目标设备的事件通知将指示此情况的消息发送到控制点。在事件通知中,使用称作GENA的传输协议,并且用XML描述事件。呈现用于利用到使用者的使用者接口提供控制方法。
如上所述的UPnP功能使得UPnP设备不仅能够连接到用于通信的网络,而且能够自动检测其他UPnP设备并连接到其他设备,而使用者不必执行复杂的操作。
图3示出以树结构的形式管理在媒体服务器中存储的内容的方式的示例。
用作UPnP设备的媒体服务器具有CDS(内容目录服务)功能,该功能使得媒体服务器能够通知控制点什么内容被存储在媒体服务器中。CDS包括两种类型的抽象对象,称作容器(container)和项目(item),它们对应于美国微软有限公司提供的Windows OS(操作系统)中的文件夹和文件。以树结构的形式管理容器和项目。在本实施例中,从媒体服务器发送的音频数据对应于图3所示的项目。
控制点能够从树结构中检测到每个内容的URL(链接地址),树结构是从媒体服务器中获取的。如果控制点成功地获取了期望的音频内容(项目),则控制点能够控制音频轨道(音频数据)的操作,该操作包括通过使用媒体服务器的AV传输功能播放和停止音频内容。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10和20以及音频再现装置30、40和50被允许利用UPnP的寻址功能彼此连接,并利用TCP/IP彼此通信。为了进行连接,通过使用UPnP的发现功能在设备间执行相互认证。这些功能使得各个设备能够检测到网络配置并与目标电子设备进行通信。
服务器的配置
接下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家庭网络系统中的电子设备的配置示例。
图4是示出服务器的硬件配置的示例的框图。在以下的描述中,作为示例,说明的是服务器10的硬件配置,尽管服务器20可以类似的方式被配置。
如图4所示,服务器10包括CPU(中央处理单元)11、ROM(只读存储器)12、RAM(随机存取存储器)13、HDD 14、输入接口(I/F)15、图形处理单元16和通信接口(I/F)17,其中这些部件经由内部总线18彼此连接。
CPU 11负责控制整个服务器10。在ROM 12中,存储由CPU 11执行的程序和相关联的数据。RAM 13在各种处理中主要用作工作区域。
HDD 14具有足够大的存储容量用于存储许多数字内容(所述数字内容是响应于请求而提供的)。HDD 14用于存储CPU 11使用的各种程序和在各种处理中使用的数据。HDD 14还被用作各种处理中的工作区域,所述各种处理例如是经由LAN 60向设备传输内容转码(transcode)或内容。
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在HDD 14中,存储的是待被CPU 11执行从而使得设备能够用作根据DLNA方针向音频再现装置30、40和50传输音频流的服务器的服务器程序。服务器程序的功能可包括转码功能,该功能用于转换存储在HDD 14中的音频流的编码方法、采样速率、量化速率等。
例如,输入接口15连接到诸如键盘或鼠标之类的输入设备15a。输入接口15接收从输入设备15a输出的信号,并经由内部总线18将信号传输到CPU 11。
例如,图形处理单元16连接到诸如LCD(液晶显示器)之类的显示器16a。图形处理单元16在CPU 11的控制下操作以将影像显示在显示器16a的屏幕上。
通信接口17经由LAN电缆(未示出)连接到LAN 60,并在发送/接收数据时用作与其他设备的接口。通信接口17具有远端唤醒(WOL)功能,该功能使得服务器10能够起动从而使得当服务器10处于休眠状态中时,通信接口17监测经由LAN 60传输的WOL信号,并且如果检测到针对服务器10的WOL信号,则通信接口17控制母板上的电源控制器(未示出)从而接通电源以起动服务器10。
音频再现装置的配置
图5是示出音频再现装置的硬件配置的示例的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示例,音频再现装置30的硬件配置被说明。应注意可以类似的方式来配置音频再现装置40和50。
如图5所示,音频再现装置30包括CPU 31、ROM 32、RAM 33、闪存34、输入接口(I/F)35、输入单元35a、图形处理单元36、显示器36a、通信接口(I/F)37、音频解码器38、数模转换器39、音频放大器40、扬声器412和时钟43。这些部件(除扬声器412外)经由内部总线424彼此连接。
CPU 31负责控制整个音频再现装置30。在ROM 32中,存储的是在执行各种处理时由CPU 31使用的程序和相关联的数据。RAM 33在各种处理中主要用作工作区域。可以微计算机的形式将CPU 31、ROM 32和RAM 33实现为一个整体。
闪存34是可写入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其用于即使在音频再现装置30被断电之后也保存各种数据。在本实施例中,闪存34包含预先存储的备用音频数据,用于在定时器控制再现模式中在指定时间不能够成功再现指定音频数据的情况下使用。
输入接口35经由内部总线424将从输入单元35a接收的信号传输到CPU 31。输入单元35a具有诸如操作键之类的各种输入开关。图形处理单元36在CPU 31的控制下操作以将影像显示在显示器36a的屏幕上。显示器36a例如可以是LCD显示器。
通信接口37经由LAN电缆(未示出)连接到LAN 60,并在发送/接收数据时用作与其他设备的接口。通信接口37从经由LAN 60接收的分组中提取音频流数据,并将提取的音频流数据直接传输到音频解码器38。
音频解码器38适用于解码经由通信接口37接收的或从闪存34供应的音频流数据。音频解码器38适用于解码各种格式的音频数据,例如MP3(运动图像专家组-音频第3层)格式。当输入LPCM(线性脉冲编码调制)格式的音频数据时,音频解码器38直接将输入音频数据输出到数模转换器39。可由被CPU 31执行的软件实现音频解码器38的功能。
数模转换器39将从音频解码器38供应的数字音频数据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音频放大器401将从数模转换器39供应的模拟音频信号放大到预定电平,并将放大了的模拟音频信号供应到扬声器412。扬声器412根据供应的模拟音频信号输出语音/声音。
时钟43适用于生成在定时器控制再现操作或类似操作中使用的指示参考时间的时间信息。应注意即使在音频再现装置30处于休眠状态的状态中时钟43也运转。
音频数据的定时器控制的再现操作
以下描述由音频再现装置30、40或50执行的音频数据的定时器控制的再现操作。定时器控制的再现操作指代在预先指定的时间(此后称作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自动从休眠状态中醒来并开始再现预先指定的音频数据的操作。
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示例,由音频再现装置30接收从服务器10发送的音频数据,并由音频再现装置30再现所述音频数据。应注意也可将音频再现装置40和50配置用于以与音频再现装置30类似的方式来操作。
应注意定时器控制的再现操作也可用于从服务器20供应的音频内容数据。
图6是示出音频再现装置的主要功能块的示图。
在音频再现装置30中,通过以下单元的合作来实现定时器控制的再现操作:内容获取控制器311、再现控制器312、通信控制器313和(使用者接口)(U/I)控制器314。通过在CPU 31上执行程序来实现这些单元的功能。音频再现装置30还包括音频缓冲器331、备用内容存储单元341和定时器设定存储单元342。音频缓冲器331形成于RAM 33的存储区域中。备用内容存储单元341和定时器设定存储单元342形成于闪存34的存储区域中。
内容获取控制器311是适用于控制从服务器10中获取待再现的内容数据(音频数据)的处理的块。在内容数据获取处理中,内容获取控制器31 1控制通信控制器313搜寻服务器10,获取其属性信息,并获取内容数据。内容获取控制器311还能够基于从时钟43供应的时间信息,控制定时器控制再现模式中的操作。
再现控制器312通过控制音频缓冲器331中的或来自音频缓冲器331的音频数据的读取/存储以及音频解码器38的操作,控制播放内容的操作。
通信控制器313是适用于控制经由LAN 60的通信的处理的块。在本实施例中,通信控制器313适用于根据内容获取控制器311发出的请求执行根据UPnP标准的通信过程或WOL过程。
U/I控制器314经由输入I/F 35检测使用者在输入单元35a上执行的输入操作,并将与执行的输入操作相应的输入操作信息供应到内容获取控制器311或再现控制器312。根据从内容获取控制器311或再现控制器312供应的控制信息,U/I控制器314根据具体情况生成显示信息,所述具体情况例如是服务器或内容待被选择的情况或内容正在被播放的情况,并且U/I控制器314将生成的显示信息供应到图形处理单元36。图形处理单元36根据供应的显示信息在显示器36a上显示影像。
音频缓冲器331是适用于临时存储待再现的音频数据的缓冲器。在音频数据再现操作中,在再现控制器312的控制下,存储在音频缓冲器331中的音频数据被顺序读出并被供应到音频解码器38用于解码。
备用内容存储单元341用于存储备用内容数据(音频数据),在定时器控制再现操作中在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不能够再现指定内容的情况下,再现该备用内容数据以替代指定内容。备用内容可以是简单的电子警报声或预先选择的音乐内容。
定时器设定存储单元342用于存储各种设定数据,根据所述设定数据来执行定时器控制的再现操作。例如,在定时器设定存储单元342中存储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与待播放的内容相关联的位置信息(指示URL或端口)、与从其接收内容的服务器相关联的信息(服务器ID、MAC(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等)等。
可指定在定时器控制的再现操作中待再现的内容,从而使得自动地将在正常操作模式中紧接在时间设定操作之前音频再现装置30所播放的音频数据指定为所述内容,由音频再现装置30在正常操作模式中播放音频数据。在此情况下,当在正常操作模式中播放音频数据时,指示正在被播放的音频数据的位置的位置信息或与服务器相关联的信息被存储在音频再现装置30中,并且响应于定时器设定操作的执行(或如下时刻:在所述时刻之后电源被关断),信息被自动存储在定时器设定存储单元342中。
当定时器设定操作被执行时,任意内容可被指定为将要在定时器控制播放模式中被播放的内容。在此情况下,使用者执行操作以选择网络上的服务器和将要从所选择的服务器接收的内容。更具体地,在LAN 60上多点传送搜索消息,并且在显示器36a上以列表的形式显示返回了响应的服务器。然后访问使用者选择的服务器以获取指示内容的树结构的信息及其相关联的属性信息。
在以专辑(album)为单位管理与音乐内容相应的项目的情况下,专辑标题的列表被显示在显示器36a上。如果使用者从列表中选择一个专辑,则获取关于该专辑的对象所位于的更低层的信息,并且位于更低层中的音乐标题的列表被显示在显示器36a上。如果使用者选择音乐标题之一,则获取与所选择的音乐标题相应的项目的更详细的属性信息。将在上述处理中获取的各种类型的信息存储在定时器设定存储单元342中。
图7是示出在定时器控制再现模式中由音频再现装置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11,在音频再现装置30处于休眠状态的初始状态中,由时间检测功能模块(未示出)监测由时钟43生成的时间信息以检测其是否是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之前的Tmax。如果判断是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之前的Tmax,则执行步骤S12。
在步骤S12中,时间监测功能模块输出控制信号以激活(activate)音频再现装置30。如果音频再现装置30被激活,则通信控制器313获取在LAN 60上定义的并分配给通信控制器313的网络地址。例如,当DHCP检测到音频再现装置30被激活时,通过LAN 60上的DHCP服务器分配网络地址。
在步骤S13,内容获取控制器311判断通信控制器313是否成功地获取了网络地址。如果获取地址失败,则处理流程前进到步骤S14。另一方面,如果成功获取了地址,则处理流程前进到步骤S15。
在步骤S14,内容获取控制器311检查由时钟43输出的时间信息以判断预定的时间是否到达。如果预定时间尚未到达,则重复步骤S13中的判断处理。另一方面,如果判断预定的时间已经到达,则确定发生了超时,并且处理流程前进到步骤S23。
应注意,可将步骤S14中检查是否到达的时间设定为在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之前的任意时间。优选的,将此时间设定为在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之前与在获取网络地址之后需要用于为开始再现指定内容做准备的时间一样长的时间。
上述从S11到S14的处理是在音频再现装置30处于休眠状态时执行的。在音频再现装置30处于激活状态的情况下,处理可从步骤S15开始。
在步骤S15中,内容获取控制器311访问定时器设定存储单元342以读取服务器(在此具体情况中是服务器10)的MAC地址。内容获取控制器311将MAC地址传输到通信控制器313,并请求通信控制器313激活服务器10。响应于请求,通信控制器3 13经由通信接口37广播WOL分组以激活服务器10。
此外,根据内容获取控制器311发出的命令,通信控制器313经由通信接口37多点传送检测信号以检测服务器。
在步骤S16中,通信控制器313等待从服务器10返回的对步骤S15中的处理的响应的到达。内容获取控制器311通过判断通信控制器313是否接收到响应来判断服务器10是否已经被成功激活。随后将参考图8更详细地进一步描述此步骤中的判断处理。如果判断已经成功激活服务器10,则处理流程前进到步骤S18,否则处理流程前进到步骤S17。
在步骤S17,内容获取控制器311检查由时钟43输出的时间信息以判断预定的时间是否到达。如果预定时间尚未到达,则重复步骤S16中的判断处理。另一方面,如果判断预定的时间已经到达,则确定发生了超时,并且处理流程前进到步骤S23。
应注意,可将步骤S17中检查到达的时间设定为在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之前的任意时间。优选的,将此时间设定为在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之前与在检测到服务器10被激活之后需要用于为开始再现指定内容做准备的时间一样长的时间。
在步骤S18中,内容获取控制器311访问定时器设定存储单元342以读取指示要获取的内容的位置的位置信息。内容获取控制器311将位置信息传输到通信控制器313,并请求通信控制器313获取指定的内容。通信控制器313经由通信接口37访问指定的位置。
在步骤S19中,内容获取控制器311判断是否完成了再现指定内容的准备。如果完成了再现准备,则处理流程前进到步骤S21,否则处理流程前进到步骤S20。
在此步骤S19中,如果响应于步骤S18中的处理开始从服务器10传输相应的音频数据,并且足够用于开始再现的音频数据已经存储在音频缓冲器331中,则对于是否完成了再现准备作出肯定的判断。
可替代地,可检测来自服务器10的音频数据的传输速率,并且如果传输速率低于预定的阈值,则可对于是否完成了再现准备作出否定的判断。
在步骤S20,内容获取控制器311检查由时钟43输出的时间信息以判断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是否到达。如果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尚未到达,则重复步骤S18中的判断处理。另一方面,如果判断预定的时间已经到达,则确定发生了超时,并且处理流程前进到步骤S23。
在步骤S21,内容获取控制器311检查由时钟43输出的时间信息以判断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是否到达。如果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尚未到达,则处理流程前进到步骤S22。在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到达之前的时间段中,从服务器10接收的音频数据可被顺序的存储在音频缓冲器331中。然而,在此情况下,尚未开始从音频缓冲器331中读取音频数据,但是音频数据被保留在音频缓冲器331中。
在步骤S22,内容获取控制器311请求再现控制器312开始再现指定的内容。再现控制器312将存储在音频缓冲器331中的音频数据顺序地供应到音频解码器38,并控制音频解码器38解码音频数据。
在步骤S23,内容获取控制器311将存储在备用内容存储单元341中的备用内容顺序地供应到音频缓冲器331,并开始准备再现备用内容。
在步骤S24,如果预定量的音频数据已经被存储在音频缓冲器331中,则音频缓冲器331请求再现控制器312开始再现音频数据。因此,开始再现备用内容。
在上述的处理中,如果在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不能够开始再现指定内容,或如果在处理期间判断不可能开始再现操作,则在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自动播放预先存储在音频再现装置30中的备用内容。这防止音频再现装置30在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不输出任何内容,因此定时器控制的再现操作提供高可靠性的警报功能。
以下更详细地描述在上述的处理中在音频再现装置30和服务器10之间执行的通信。
图8是示出在定时器控制的再现操作中执行的通信过程的时序图。
首先,在时间T31,音频再现装置30开始起动(start-up)处理。如果起动处理完成,并已经获取网络地址,则在时间T32,音频再现装置30指定服务器10的MAC地址,并经由LAN 60广播WOL分组。因此,音频再现装置30以预定的固定时间间隔多点传送服务器检测信号,直到接收到来自服务器10的响应。应注意服务器检测信号是在UPnP的发现功能中定义的服务器搜索消息。
当服务器10处于休眠状态时,服务器10监测LAN 60上的WOL分组的到达。如果服务器10在时间T33接收到具有服务器10的MAC地址的WOL分组,则服务器10自动开始起动处理。在时间T34,如果起动处理完成,并且如果服务器10检测到从音频再现装置30发送的服务器检测信号,则服务器10向音频再现装置30返回响应信号。响应信号包含标识服务器10的ID信息,设备描述所位于的URL等。可替代地,服务器连接通知可作为响应信号被返回。
在时间T35,如果音频再现装置30接收到来自服务器10的响应,则音频再现装置30向服务器10发送服务器信息请求。更具体地,音频再现装置30访问在来自服务器10的响应中描述的URL以利用GET命令得到设备描述。此外,根据接收到的设备描述,音频再现装置30通过使用CDS功能发出请求,请求发送关于内容在服务器10中所存储于的层次结构的信息。在通过使用CDS功能请求信息时,可基于定时器设定存储单元342中存储的信息请求供应关于层次结构的信息。
在时间T36,服务器10将被请求的信息返回给音频再现装置30。在时间T37,如果音频再现装置30成功接收到来自服务器10的响应,则音频再现装置30判断服务器10已被成功激活。应注意在T32到T37期间由音频再现装置30执行的处理对应于图7中示出的步骤S15到S17的处理。
在上述判断服务器10是否已经成功被激活的处理中,可发出对设备描述的请求,并且如果设备描述被成功接收则可作出肯定的判断。可替代地,如果在时间T35接收到来自服务器10的响应则可作出肯定的判断。
可在发送WOL分组之前发送服务器检测信号。如果没有接收到来自服务器10的响应,则可以如上所述的方式发送WOL分组。在发送WOL分组或服务器检测信号之前,可将ping命令发送到服务器10以检测服务器10的通信接口17是否在运行。如果通信接口17不在运行,则可判断不可能从服务器10接收内容。
在判断服务器10已经被成功激活的情况下,音频再现装置30执行请求服务器10发送指定的内容数据的动作(此处理对应于图7中的步骤S18)。在时间T38,如果服务器10接收到内容发送请求,则服务器10开始发送被请求的内容数据。音频再现装置30顺序地接收从服务器10发送的内容数据并将接收的内容数据存储在音频缓冲器331中。在时间T39,如果已经到了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则开始再现接收的内容数据(此处理对应于图7中的步骤S22)。
在音频再现装置30中,可将等待时间Tmax设定为等于或大于需要用于执行图8中从T31到T39的处理的预测时间,从而确保必定在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开始再现指定内容。更具体地,可将等待时间Tmax设定为等于或大于以下时间的和:激活音频再现装置30并获取其网络地址所需的时间,激活从其接收内容的服务器10所需的时间,服务器10为发送内容做准备所需的时间,和音频再现装置30在发出内容发送请求之后为再现内容做准备所需的时间。在音频再现装置30已经处于激活状态的情况下,等待时间Tmax不需要包括用于激活音频再现装置30和获取地址的时间。
可基于在任意时间或定时器被设定的时间执行的实际测量来确定等待时间Tmax,并且可将确定的等待时间Tmax存储在定时器设定存储单元342中。在此情况下,例如,可将等于测量的等待时间Tmax加上一个预定的时间{α}的时间存储在定时器设定存储单元342中,并且可将处理开始时间T31设定为T-(Tmax+{α}),从而进一步确保在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开始再现内容。
可在每次执行定时器控制的再现操作时测量从T31到T39的实耗时间,可根据测量的值更新等待时间Tmax。更具体地,如果测量的从T31到T39的实耗时间比存储在定时器设定存储单元342中的当前等待时间Tmax更长,则将测量的时间用作新的等待时间Tmax。可替代地,将在预定数目的最新测量中获得的值作为日志数据保存,并且可根据测量的值的平均值来更新等待时间Tmax。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在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不能够开始再现指定内容时,播放在装置中准备的备用内容。可替代地,在这样的情况下,可播放从另一服务器(例如服务器20)接收的内容。
在此情况下,如果音频再现装置30响应于在图7中的步骤S15发送的服务器检测信号,检测到从除指定服务器之外的服务器(例如服务器20)返回的响应,则音频再现装置30以并行的方式向服务器20发出内容发送请求。在服务器10不能够在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之前完成对再现指定内容的准备的情况下,如果对再现从服务器20供应的内容的准备已经完成,则开始再现从服务器20供应的内容。
在此情况下,不仅用于再现从服务器10供应的内容的等待时间,而且用于从服务器20供应的内容的等待时间可被设定,并且可基于上述两个等待时间确定处理开始时间(何时开始S11)。例如,根据两个等待时间中较长的一个确定处理开始时间。
在检测到从除指定服务器外的多个服务器返回的对服务器检测信号的响应的情况下,选择最可靠的服务器,例如在过去的使用中被证明十分可靠的一个服务器,然后为再现从选择的服务器供应的内容做准备。可替代地,可存储用于每个服务器的获取与最新获取的内容相同的内容所必需的信息。当从除指定服务器外的服务器接收备用内容时,可将从这个服务器最新接收的内容指定为备用内容。通过以上述方式选择备用服务器或备用内容,能够简化获取备用内容的过程。此外,这降低了将使用者可能感到陌生的内容选择为备用内容的概率。
在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播放在装置中准备的或从除指定服务器外的服务器获取的备用内容的情况下,来自指定服务器的、最初指定的将要在定时器控制再现模式中在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播放的内容的获取处理并未被终止而是进一步继续,从而使得当完成了对再现最初指定的内容的准备时,停止再现备用内容,并且开始再现最初指定的内容。
在此情况下,完成对再现指定内容的准备实际所需的时间被测量,并且可根据测量的值更新存储在定时器设定存储单元342中的等待时间Tmax。这增大了在下一次定时器控制的再现操作中在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能够无延迟地开始再现指定内容的概率。
可将服务器10配置具有提供等待时间信息的附加能力。这使其能够以更可靠的方式控制等待时间。
在此情况下,当定时器控制的再现操作的条件被设定时,音频再现装置30获取从其接收指定内容的服务器10的服务器ID或MAC地址,并且音频再现装置30根据获取的服务器ID或MAC地址访问服务器10以请求服务器10提供等待时间信息。
如果能够提供等待时间信息的服务器10接收到来自音频再现装置30的对等待时间信息的请求,则服务器10为发送等待时间信息做准备。等待时间信息指示服务器10从休眠状态中醒来并发送预定量的指定内容数据所需的时间。可预先确定等待时间信息并可将其保存在服务器10中。可替代地,可在接收到对等待时间信息的请求时,基于日志数据计算等待时间信息。如果完成了对发送等待数据信息的准备,则服务器10向等待时间信息的请求者即音频再现装置30发送等待时间信息。
如果音频再现装置30接收到等待时间信息,则音频再现装置30将其存储在定时器设定存储单元342中。
在网络中存在多个与服务器10类似的服务器的情况下,期望从每个服务器获取等待时间信息,并将获取的每个服务器的等待时间信息分别存储。
对存储的每个服务器的等待时间信息的使用使得能够在正确的时间访问服务器以接收指定内容。这防止音频再现装置30无法在定时器控制再现模式中在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之前完成对再现从服务器供应的内容的准备。
当将正在播放的内容从备用内容切换到最初指定的内容时,可以交叉混合的方式执行切换从而使得备用内容的声音音量逐渐减小,同时指定内容的声音音量逐渐增大。
在对备用内容的再现当中使用者发出再现停止命令的情况下,对再现最初指定的内容的准备也被停止。在此情况下,如果已经开始接收最初指定的内容,则执行动作以向服务器发送命令以停止对内容的发送。
第二实施例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家庭网络系统的配置示例。在图9中,用类似标号指示与图1中的那些部件类似的部件。
与图1所示的示例相同,在图9所示的示例中,网络系统包括服务器10和20以及音频再现装置30、40和50。宽带路由器62能够用作类似于图1所示的接入点61的接入点,并用于将家庭网络系统接入广域网(互联网63)。实际上,宽带路由器62经由互联网提供商(未示出)将家庭网络系统连接到互联网63。
服务器70连接到互联网63。音频再现装置30、40和50不仅能够再现从服务器10或20供应的内容,而且还能够再现从服务器70供应的内容。服务器70用作适用于利用HTTP以流的形式提供内容的Web服务器。
音频再现装置30、40和50具有在定时器控制再现模式中播放从服务器70供应的内容的能力。与在上述的前一实施例中相同,在定时器控制的再现操作中,当不能够播放从服务器70供应的内容时,播放在装置中准备的备用内容或其他内容。
在以下说明中,作为示例,假设所讨论的音频再现装置是音频再现装置30,尽管其他音频再现装置也可以类似的方式进行操作。在本实施例中,当音频再现装置30在定时器控制再现模式中播放从服务器70供应的内容时,音频再现装置30执行类似于图7中所示的处理,只不过该处理不包括步骤S15到S17的处理。也就是说,在音频再现装置30激活自身并获得其网络地址之后,音频再现装置30根据存储在定时器设定存储单元342中的URL访问服务器70。在预定的时间段内未实现对服务器70的访问的情况下,或在音频再现装置30成功访问服务器70之后音频再现装置30未能在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之前在音频缓冲器331中存储预定量的内容数据的情况下,或在内容数据的传输速率低于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不可能播放指定的内容,并播放备用内容。因此,确保在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输出某些声音。
备用内容并不局限于在音频再现装置中准备的内容,可将诸如从家庭网络服务器10或20发送的内容之类的其他内容用作备用内容。在后者的情况下,与访问服务器70的处理并行地,音频再现装置30为再现从服务器10或20供应的内容做准备。
第三实施例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音频再现装置的硬件配置的示例的框图。在图10中,用类似标号指示与图5中那些部件类似的部件。
在图10所示的示例中,除在图5中示出的部件外,音频再现装置30a还包括光盘驱动器45、无线电调谐器46和选择器47。光盘驱动器45适用于从安装在光盘驱动器45上的光盘中读取音频数据。无线电调谐器46适用于接收广播无线电波并将接收的无线电波解调为无线电信号。最终以数字数据的形式输出无线电信号。选择器47在CPU 31的控制下操作以选择从通信接口37、光盘驱动器45和无线电调谐器46输出的音频数据之一,并将选择的音频数据供应到音频解码器38。
以如上所述的方式配置的音频再现装置30a能够可选择地播放经由LAN 60从服务器10或20接收的音频数据,记录在光盘上的音频数据,或者经由无线电调谐器46接收的音频数据。可在定时器控制再现模式中播放从这些单元供应的音频数据。
在定时器控制再现模式中再现记录在光盘上的音频数据的情况下,在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之前预定时间,用从光学拾波器(optical pickup)发出的激光照射光盘的记录表面,并检测再现信号。基于检测结果,作出是否在光盘驱动器45上安装了光盘的判断。如果未安装光盘,则再现备用内容。
在利用由无线电调谐器46接收的音频数据执行定时器控制的再现的情况下,在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之前预定时间,开始接收并解调指定频率的无线电波。检测接收的无线电波的强度或解调的音频信号的电平。如果仅检测到载波而未检测到调制信号,或如果音频信号的电平很低,则判断不可能再现,并且备用内容被再现。因此,确保在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输出某些声音。
在定时器控制的再现操作中可使用记录在其他类型的可移动记录介质上的内容代替记录在光盘上的内容。备用内容并不局限于预先存储在装置中的内容,而是可使用其他的内容,例如从网络上的服务器接收的内容,记录在可移动记录介质上的内容,或者由无线电调谐器46接收的内容。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假设在定时器控制再现模式中再现音频内容的数据。可替代地,可再现诸如视频内容之类的其他类型内容的数据。在将定时器控制的再现操作用作警报的情况下,更期望包含声音/语音的内容。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根据设计需求和其他因素可想到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更,只要它们落入随附权利要求或其等价物的范围内。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发明包括与2007年1月5日递交到日本专利局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7-000830相关的主题,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被结合于此。

Claims (25)

1.一种适用于再现内容的再现装置,包括:
第一内容接受装置,用于从第一装置接受待再现的第一内容;
请求装置,用于请求所述第一装置输入所述待再现的第一内容;
第二内容接受装置,用于接受待再现的第二内容;
时钟装置,用于测量时间;
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存储装置,用于存储指示开始再现内容的指定时间的数据;以及
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再现操作从而使得如果由所述时钟装置测量的时间指示已经到达所述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之前预定时间的时间,则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请求装置以请求所述第一装置输入所述待再现的第一内容,并且,如果确定在所述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之前未成功完成来自所述第一装置的所述第一内容的输入,则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再现操作使得再现经由所述第二内容接受装置接受的所述第二内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现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内容接受装置和所述第二内容接受装置连接到网络接入装置;并且
所述第一内容接受装置和所述第二内容接受装置经由所述网络接入装置连接到所述连接到网络的第一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现装置,还包括用于再现所述待再现的第二内容的内容再现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再现装置,其中所述待再现的第二内容存储在非易失性的存储装置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再现装置,还包括用于存储指示起动时间的数据的起动时间存储装置,所述起动时间是所述在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之前预定时间的时间,并且在所述起动时间请求所述第一装置输入所述第一内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再现装置,其中基于过去起动对所述第一内容的再现所需的时间设定所述预定时间的长度,所述预定时间定义了在所述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之前请求所述第一装置输入所述第一内容的所述起动时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再现装置,还包括用于从所述第一装置接收时间信息的时间信息接收装置,所述时间信息指示定义在所述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之前请求所述第一装置输入所述第一内容的所述起动时间的所述预定时间,
其中由所述时间信息接收装置接收的指示所述预定时间的所述时间信息存储在所述起动时间存储装置中。
8.一种适用于再现内容的再现装置,包括:
第一内容接受装置,用于接受待在定时器控制再现模式中再现的内容的输入;
第二内容接受装置,用于接受备用内容的输入;
时钟装置,用于测量时间以检测在所述定时器控制再现模式中开始再现内容的指定时间的到达;
时间信息存储装置,用于存储所述指定时间和在再现准备开始时间开始并在所述指定时间结束的再现准备时间;以及
再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再现操作从而使得当由所述时钟装置测量的时间指示在所述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之前预定时间的再现准备开始时间到达时,开始为在所述定时器控制再现模式中再现经由所述第一内容接受装置接受的内容做准备的再现准备处理,并且,如果在所述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之前未能成功完成所述再现准备处理,则开始再现经由所述第二内容接受装置接受的所述备用内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再现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内容接受装置适用于读取存储在位于所述再现装置中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所述备用内容。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再现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内容接受装置适用于从网络上的服务器接收待在所述定时器控制再现模式中再现的内容。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再现装置,其中
所述再现准备处理包括起动所述服务器,并且
如果所述再现控制装置最迟在所述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之前未检测到所述服务器已经成功起动,则所述再现控制装置开始再现所述备用内容。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再现装置,其中
所述再现准备处理包括请求所述服务器发送待在所述定时器控制再现模式中再现的内容,以及从所述服务器接收开始所述再现所必需的量的待在所述定时器控制再现模式中再现的内容数据,并且
如果在所述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之前,存储在位于所述再现装置中的缓冲存储器中的待在所述定时器控制再现模式中再现的内容数据的量未到达开始所述再现所必需的量,则所述再现控制装置开始再现所述备用内容,其中所述缓冲存储器用于临时存储待再现的内容。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再现装置,其中在来自所述服务器的待在所述定时器控制再现模式中再现的内容的传输的传输速率低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所述再现控制装置也开始再现所述备用内容。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再现装置,其中
所述再现准备处理包括获取所述网络上的所述再现装置的网络地址的处理,所述再现装置直接连接到所述网络,并且
如果最迟在所述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之前未获取所述网络地址,则所述再现控制装置开始再现所述备用内容。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再现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内容接受装置适用于从除所述服务器外的连接到所述网络的第二服务器接收所述备用内容,所述服务器是待在定时器控制再现模式中再现的内容的发送者,并且
所述再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再现操作从而使得所述再现控制装置在所述再现准备处理期间执行检测连接到所述网络的服务器的处理,并且,如果检测到所述第二服务器,则所述再现控制装置与为再现待在所述定时器控制再现模式中再现的内容做准备的所述再现准备处理并行地,开始包括为再现所述备用内容做准备的从所述第二服务器接收所述备用内容的再现准备处理,而如果在所述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之前未能成功完成为再现待在所述定时器控制再现模式中再现的内容做准备的再现准备处理,则所述再现控制装置开始再现从所述第二服务器接收的所述备用内容。
16.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再现装置,其中所述再现控制装置基于存储在所述时间信息存储装置中的信息确定所述再现准备开始时间。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再现装置,还包括:
时间测量装置,用于测量执行为再现待在所述定时器控制再现模式中再现的内容做准备的所述再现准备处理所需的时间,以及
再现准备时间设定装置,用于基于由所述时间测量装置测量的值,在所述时间信息存储装置中设定所述再现准备时间。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再现装置,其中所述再现准备时间设定装置基于关于由所述时间测量装置测量的值的日志数据,更新存储在所述时间信息存储装置中的所述再现准备时间。
1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再现装置,其中所述再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再现操作从而使得在所述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再现所述备用内容的情况下,所述再现控制装置继续为再现待在所述定时器控制再现模式中再现的内容做准备的所述再现准备处理,并且,如果完成了所述再现准备处理,则所述再现控制装置停止再现所述备用内容,并开始再现待在所述定时器控制再现模式中再现的内容。
2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再现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内容接受装置读取存储在可移动存储介质中的待在所述定时器控制再现模式中再现的内容。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再现装置,其中如果所述再现控制装置确定所述可移动存储介质未安装在所述再现装置中,则所述再现控制装置开始再现所述备用内容。
2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再现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内容接受装置是无线电调谐器。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再现装置,其中当由所述无线电调谐器接收并解调的音频信号具有低于或等于预定值的信号电平时,所述再现控制装置开始再现所述备用内容。
2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再现装置,其中待在所述定时器控制再现模式中再现的内容和所述备用内容是包括待在内容被再现时输出的音频数据的内容。
25.一种控制对内容的再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时钟装置,测量时间以检测开始再现内容的指定时间的到达;
通过再现控制装置,当由所述时钟装置测量的时间指示在所述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之前预定时间的再现准备开始时间到达时,开始为在定时器控制再现模式中再现经由第一内容接受装置接受的内容做准备的再现准备处理;以及
通过再现控制装置,如果在所述指定的再现开始时间之前未能成功完成所述再现准备处理,则开始再现经由第二内容接受装置接受的备用内容。
CN 200810000220 2007-01-05 2008-01-07 再现装置和再现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367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00830 2007-01-05
JP2007000830 2007-01-05
JP2007000830 2007-01-05
JP2007321925 2007-12-13
JP2007-321925 2007-12-13
JP2007321925A JP2008186569A (ja) 2007-01-05 2007-12-13 再生装置および再生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6770A CN101236770A (zh) 2008-08-06
CN101236770B true CN101236770B (zh) 2011-10-26

Family

ID=39729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00022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36770B (zh) 2007-01-05 2008-01-07 再现装置和再现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64524B2 (zh)
JP (1) JP2008186569A (zh)
CN (1) CN1012367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79471B2 (ja) * 2006-12-29 2009-12-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再生装置および再生制御方法
JP5024264B2 (ja) * 2008-11-04 2012-09-12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再生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再生方法
JP5299183B2 (ja) * 2009-09-12 2013-09-25 ヤマハ株式会社 無線オーディオシステム
US8526328B2 (en) * 2009-10-28 2013-09-03 The Boeing Company Pointing, acquisition and tracking in a networked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5683313B2 (ja) * 2011-02-16 2015-03-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起動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2209766A (ja) * 2011-03-30 2012-10-25 Yamaha Corp コントローラー
JP2014006948A (ja) * 2012-06-25 2014-01-16 Yamaha Corp コンテンツ再生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313440B2 (en) 2013-03-14 2016-04-12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Remote control activation based on predicted events
KR101500862B1 (ko) * 2013-10-15 2015-03-09 주식회사 엘지유플러스 영상을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713192B2 (en) * 2015-03-27 2017-07-18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audio data
WO2017033198A2 (en) * 2015-08-27 2017-03-02 Elastic Media Ltd Selectable media content system and method
CN107318175A (zh) * 2017-08-23 2017-11-03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音频再现装置及其配对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4892Y2 (zh) 1986-03-28 1992-08-19
JPH0526835Y2 (zh) * 1987-10-13 1993-07-07
JPH06138263A (ja) * 1992-08-31 1994-05-20 Motoya Takeyama オーディオ機器のタイマー
JPH087550A (ja) * 1994-04-20 1996-01-12 Sony Corp タイマ付き電子機器
JP3140384B2 (ja) 1995-12-01 2001-03-05 エル エス アイ ロジック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ビデオ伝送方法及び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
JPH10228715A (ja) * 1997-02-13 1998-08-25 Sanyo Electric Co Ltd 報知機能付記録媒体再生装置
US6151278A (en) * 1998-06-03 2000-11-21 D. Najarian Remote device for silent awakening
US6502194B1 (en) * 1999-04-16 2002-12-31 Synetix Technologies System for playback of network audio material on demand
JP2003330623A (ja) 2002-05-15 2003-11-21 Denso Corp 外部記憶装置及びそのデータバッファ制御方法
JP2003333501A (ja) * 2002-05-17 2003-11-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US6728729B1 (en) * 2003-04-25 2004-04-27 Apple Computer, Inc. Accessing media across networks
US7159234B1 (en) * 2003-06-27 2007-01-02 Craig Murphy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reaming media server single frame failover
FI115078B (fi) * 2003-10-28 2005-02-28 Nokia Corp Hälytys elektronisessa laitteessa
JP2006004582A (ja) * 2004-05-19 2006-01-05 Sony Corp コンテンツ記録再生装置
JP2006018991A (ja) 2004-05-31 2006-01-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音声再生装置
JP4232745B2 (ja) 2005-02-09 2009-03-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コンテンツ再生システム、コンテンツ再生装置、コンテンツ再生方法
US7899390B1 (en) * 2006-09-26 2011-03-01 Clear Channel Management Servic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ectively broadcasting media
JP4379471B2 (ja) 2006-12-29 2009-12-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再生装置および再生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298770A1 (en) 2008-12-04
US9064524B2 (en) 2015-06-23
JP2008186569A (ja) 2008-08-14
CN101236770A (zh) 2008-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36770B (zh) 再现装置和再现控制方法
US9853830B2 (en) Information-provision control method, information reproduction system, information-provision apparatus, information reproduction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presentation control program
EP2151723B1 (en) Home appliance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s in a networked environment
EP2154662A2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home appliance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in a networked environment
JP2009015551A (ja) コンテンツ再生装置、コンテンツ再生システム、コンテンツ自動受信方法、およびコンテンツ自動転送方法
CN104616675A (zh) 一种切换播放设备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GB2476668A (en) Audiovisual multi-room support
US962194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inuously playing media resource in device
KR100480714B1 (ko) 원격 예약녹화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07081719A (ja) ネットワーク型コンテンツ再生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コントローラおよびクライアント
JP2008165479A (ja) 情報再生装置及び情報再生方法
KR100555935B1 (ko) 멀티미디어 재생장치와 사용자pc의 원격접속제어시스템과 원격접속제어방법
JP2008079206A (ja) コンテンツ再生システム、リモコン装置及び再生装置
US20060005052A1 (en) Power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 a universal plug and play device
JP4882741B2 (ja) 再生装置および再生方法
JP2008165594A (ja) 再生装置およびデータ処理方法
JP2007114876A (ja) コンテンツ再生システム、コンテンツ再生装置、コンテンツ再生方法及びコンテンツ再生プログラム
JP5024352B2 (ja) コンテンツ再生装置およびコンテンツ再生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026

Termination date: 2016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