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1931A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1931A
CN101231931A CNA2007101963887A CN200710196388A CN101231931A CN 101231931 A CN101231931 A CN 101231931A CN A2007101963887 A CNA2007101963887 A CN A2007101963887A CN 200710196388 A CN200710196388 A CN 200710196388A CN 101231931 A CN101231931 A CN 1012319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plasma display
reflection layer
layer
visibl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963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知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319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19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11/36Spacers, barriers, ribs, partition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10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 H01J11/12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with main electrodes provided on both sides of the discharge spa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11/44Optical arrangements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filters, black matrices, light reflecting means or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2211/36Spacers, barriers, ribs, partitions or the like
    • H01J2211/366Spacers, barriers, ribs, partitions or the like characterized by th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2211/44Optical arrangements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filters or lenses
    • H01J2211/442Light reflecting means; Anti-reflection mean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下列构成:其上显示图像的第一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向并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第二基板;设置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两者间用以限定多个放电室的多个阻挡肋;沿各放电室的列延伸的多个放电电极;形成于各放电室的内壁上的多个荧光层;设置于荧光层和第二基板两者间的光反射层;以及充填各放电室的放电气体。该光反射层沿图像显示方向,即朝向第一基板的方向,将照射至第二基板的可见光反射。另外,各阻挡肋由不吸收可见光的高光透射率的材料所形成。

Description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优先权要求
本申请对其引用并结合于本申请文本中,并根据中国专利法要求享有先前于2007年1月22日提交给韩国知识产权局的、名称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07-0006704的全部权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具体来说,涉及亮度和驱动效率有所提高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是用气体放电所发出的光进行视频图像显示的平板型显示面板。由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具有诸如高亮度、高对比度、低潜像、厚度薄、大视角这些出色的显示特性,因而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有望成为一种下一代平板显示器。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通常由彼此相向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两者间的多个放电室所构成。用于产生放电的多个放电电极彼此平行并且横跨各放电室设置。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可由观众观看的某一视频图像是通过一连串的发光过程来显示的。因此,通过在放电电极两者间加上某一交变电流来产生气体放电时,由充填各放电室的放电气体产生紫外线。紫外线接着激发各放电室其壁部所覆盖的各荧光层中包括的荧光材料,从而产生可见光。该可见光通过第一基板向外部发射,从而观众可认清某一图像。
从各荧光层发出的可见光在一并非特定方向的较宽角度范围内发出。因此,通过为显示面的第一基板所发出的可见光显示某一图像。但所发出的通过与第一基板相对的第二基板的可见光会浪费,这是因为该可见光对所显示的图像没有任何贡献。而且,有大量的功耗用以产生发出至第二基板而被浪费的可见光,由此使得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效率有所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因此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过改进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本发明其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通过最小化显示面板内等离子体放电所产生的可见光的浪费来实现高亮度和高驱动效率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可以包括下列构成:其上显示图像的第一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向并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第二基板;设置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两者间用以限定多个放电室的多个阻挡肋;沿各放电室的列延伸的多个放电电极;形成于各放电室的内壁上的多个荧光层;设置于荧光层和第二基板两者间的光反射层;以及充填各放电室的放电气体。
各阻挡肋可以由高透光聚合物材料所形成。举例来说,各阻挡肋由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丙烯、以及硅的组中至少一种聚合物材料所形成,以便让各荧光层所产生的可见光透射。
光反射层可以由高反射材料层例如金属薄膜层所形成。光反射层可以形成于第二基板其面向第一基板的内面上。
多个寻址电极可以设置于光反射层上并延伸以横跨各放电电极。该光反射层为一金属薄膜层时,可以有一绝缘层介于光反射层和寻址电极两者间。
光反射层可以由第二基板上层叠的光反射膜所形成。光反射膜可以具有多层结构,其中折射率彼此不同的各透明材料层交替层叠。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可以包括下列构成:其上显示图像的第一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向并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第二基板;设置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两者间用以限定多个放电室的多个阻挡肋;沿各放电室的列延伸的多个放电电极;形成于各放电室的内壁上的多个荧光层;设置于第二基板其与面对第一基板的表面相对的低面上的光反射层;以及充填各放电室的放电气体。
各阻挡肋可以由高透光聚合物材料,举例来说,由选自PET、丙烯、以及硅的组中至少一种聚合物材料所形成,以便让各荧光层所产生的可见光透射。
光反射层可以由高反射材料层例如金属薄膜层形成于第二基板上。
光反射层可以由第二基板上层叠的光反射膜所形成。光反射膜可以具有多层结构,其中折射率彼此不同的各透明材料层交替层叠。
附图说明
随着参照下面结合附图所考虑的具体说明进行的理解,将会很容易对本发明及其许多附带优点有更为全面的理解,附图中的相同参照标号指示相同或相类的部件,其中: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原理作为第一实施例构成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分解的斜向视图;
图2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原理的第一实施例按图1中彼此正交的剖面线II-II和II’-II’剖切的斜向剖视图;
图3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原理作为第二实施例构成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斜向纵向剖视图;
图4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原理作为第三实施例构成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分解的斜向视图;以及
图5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原理的第三实施例按图4中彼此正交的剖面线V-V和V’-V’剖切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给出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附图更为全面地说明本发明。为了便于清楚说明,附图中各层和各区域的厚度有所夸大,相同的参考标号指代相同的单元。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原理作为第一实施例构成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分解的斜向视图,而图2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原理的第一实施例按图1中彼此正交的剖面线II-II和II’-II’剖切的剖视图。参照图1和图2,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由彼此相向并间隔一定距离的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所构成。第一基板110可以为考虑到在向上方向Y上使可见光透射而由高透明玻璃材料所形成的玻璃基板,或者为具有挠性以便实现挠性显示的光透明塑料材料所形成的塑料基板。第二基板120可以为玻璃基板或由与第一基板110相似的挠性材料所形成的塑料基板。
有多对放电电极对114彼此平行形成于第一基板110上来引发气体放电。每一放电电极对114包括第一放电电极112和第二放电电极113。第一放电电极112由透明电极112a和透明电极112a上形成的总线电极112b所构成。第二放电电极113由透明电极113a和透明电极113a上形成的总线电极113b所构成。透明电极112a和透明电极113a由诸如铟锡氧化物(ITO)这类相对于可见光波段范围光透明的导电材料所形成。总线电极112b和113b可以由诸如Ag、Al这类其电阻低于ITO电阻的金属,或者采用Cr/Al/Cr或Cr/Cu/Cr的多层结构所形成。但本发明不限于低电阻总线电极所用的材料。总线电极112b和113b分别形成于透明电极112a和透明电极113a上以提高放电电极112和113的总体导电能力。放电电极对114的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112和113可埋设于覆盖第一基板110上的电介质层111中。电介质层111防止放电电极对114其中的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112和113受到气体放电所产生的带电粒子的损伤,并通过放电期间引发次级电子发射来提供用于产生放电的有利环境。而且,电介质层111可依靠通常由MgO所形成的保护层115保护。
有多个寻址电极122以垂直于放电电极对114的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112和113的方向彼此平行形成于第二基板120上。寻址电极122通过与第一放电电极112和第二放电电极113其中某一个一起产生一寻址放电来实现对所要点亮的放电室S的选择。埋设各寻址电极122的电介质层121形成于第二基板120上。
有多个阻挡肋124形成于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两者间,以便将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两者间的各分立空间限定为多个放电室S。阻挡肋124按条纹图案延伸来以开放型结构限定各放电室S。但阻挡肋124的结构不限于本发明的条纹图案。具体来说,各阻挡肋124可按矩阵图样形成,按闭合矩形形状限定各放电室S,或按不同图样形成来按诸如多边形、圆、或椭圆这类不同的闭合结构以限定各放电室S。
各阻挡肋124可以由可见光透射率大于80%的光透明材料所形成。各阻挡肋124的光透明材料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丙烯、硅、或透明的聚合物材料。各阻挡肋124可形成为,在第二基板120的全部表面上覆盖用于形成各阻挡肋124的光透明糊之后用光刻法将光透明糊制成为各阻挡肋124所需形状。如上所述,通过从显示放电开始的一系列发光过程来发出用于显示图像所用的可见光。但形成为具有某种颜色的当前的阻挡肋吸收所产生的可见光,因此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亮度有所降低。由于可见光的吸收,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功率消耗必然提高。因此,本实施例中形成对于可见光具有较高光透射率的阻挡肋124来使所产生的可见光其中大部分透射,因此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亮度和驱动效率两者均有所提高。
光反射层150形成于阻挡肋124和第二基板120两者间。因此,照射至第二基板120的可见光L由光反射层150沿显示方向Y反射,以防止可见光L发光期间造成可见光L浪费,由此提高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亮度和驱动效率。此时,光透明阻挡肋124可以使可见光L透射至光反射层150的过程中或由光反射层150沿显示方向Y重新发出可见光L的过程中由于光吸收所造成的光损耗为最小。
光反射层150可由具有第一折射率的第一透明材料层151和其具有的第二折射率不同于第一透明材料层151的第一折射率的第二透明材料层152所构成,以使该光反射层150可具有至少90%或以上的反射率。该反射率定义为由光反射层150反射的可见光L与可见光L之比。第一透明材料层151和第二透明材料层152交替层叠,具有可见光L波长λ的1/4的厚度。可通过在第二基板120上直接覆盖第一和第二透明材料层151和152或在第二基板120上层叠包括第一和第二透明材料层151和152在内的光反射膜来形成光反射层150。
有荧光层125形成于放电室S的内壁上。具体来说,有荧光层125形成于构成放电室S的电介质层121的上表面126和限定放电室S空间的阻挡肋124的侧壁127上。荧光层125将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112和113两者间因气体放电所形成的紫外线转变为可见光L。因此,荧光层125的荧光粒子通过吸收紫外线而受到激发,该荧光层125的荧光粒子返回基态能级的同时发出特定波长的单色光。此时,荧光层125所产生的可见光在随机方向上照射。但本实施例中,光反射层150形成于第二基板120上这样可见光的照射方向集中朝向第一基板110,即显示方向Y。荧光层125包括红色、绿色、以及蓝色荧光层125R、125G、以及125B。每一放电室S根据相对应的放电室上所覆盖的荧光层125的颜色而成为具有红色、绿色、以及蓝色中的一种的子像素。虽未图示,但充填各放电室S的放电气体可受到显示放电的激发。
图3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原理作为第二实施例构成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纵向剖视图。参照图3,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彼此间隔有一定距离,有各阻挡肋124所限定的多个放电室S设置于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两者间。有多个放电电极对114形成于第一基板110上,有与各放电室S相对应的多个地址电极122形成于第二基板120上。荧光层125覆盖于各放电室S的内壁上,充填各放电室S的放电气体(未图示)可受到放电的激发。
有一光反射层250形成于阻挡肋124和第二基板120之间。因此,从荧光层125照射至第二基板120的可见光L由光反射层250反射向第一基板110,即显示方向Y,因而荧光层125所产生的可见光的照射方向集中朝向第一基板110。光反射层250可通过在第二基板120上覆盖高反射材料层来形成,从而光反射层250可具有至少90%的反射率。举例来说,在第二基板120上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高反射铝所形成的薄膜之后,可通过对薄膜进行镜面工艺处理来获得光反射层250。
有一绝缘层251可形成于光反射层250上。因而,该绝缘层251介于光反射层250和寻址电极122两者间以防止通过其传送彼此不同的驱动信号的各地址电极122因导电的光反射层250而发生彼此短路。即,形成绝缘层251以防止由导电的高反射金属薄膜所形成的光反射层250与寻址电极122直接连接。因此,如果光反射层250由非导电材料所形成或寻址电极122和光反射层250间隔一定距离的话,便可随结构的修改而省略绝缘层251。
各阻挡肋124可由光透明材料、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丙烯、或硅所形成,这样各阻挡肋124可具有80%或更高的透射率。因此,各透明阻挡肋124使射向光反射层250的可见光L大部分被透射,或者使被光反射层250反射后再射向第一基底110的可见光L大部分被透射,,由此使得因各阻挡肋124的光吸收所造成的光损耗为最小。
图4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原理作为第三实施例构成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分解斜向视图,图5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按图4中彼此正交的剖面线V-V和V’-V’剖切的纵向剖视图。参照图4和图5,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由彼此相向并间隔一定距离的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所构成。有多个阻挡肋124在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两者间将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两者间的空间限定为多个放电室S。各阻挡肋124可由透明材料、例如PET、丙烯、或硅所形成,这样各阻挡肋124可具有80%或更高的透射率。具有所需形状的各阻挡肋124可通过将具有高光透射率的糊加到第二基板120的整个表面上并通过公知的成型处理使该糊形成图样来获得。形成用以进行放电的各放电电极对114的多个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112和113可形成为彼此平行横跨排列成行的各放电室S。举例来说,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112和113可设置于第一基板110上,而多个寻址电极122可在与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112和113相垂直的方向上形成于第二基板120上。第一和第二放电电极112和113和寻址电极122可分别埋设于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上分别形成的电介质层111和121中。
有荧光层125形成于放电室S的内壁上。具体来说,可将荧光层125形成于限定各放电室S的阻挡肋124的侧壁127上和电介质层121的表面126上。可因放电而受到激发的放电气体(未图示)填充放电室S。因放电而受到激发的放电气体产生紫外线,紫外线接着因荧光层125而转变为可见光,可见光通过第一基板110发出至外部,由此显示某一视频图像。
作为本实施例的重要配置,有一光反射层350形成于第二基板120的低面128上。这样,光反射层350将照射至第二基板120的可见光反射,朝上至第一基板110,即图像显示方向Y,而如果可见光通过第二基板的话便会浪费。这样,可以防止可见光的损耗,因而可以提高图像的亮度。而且,通过节省原本可能有多余消耗的产生可见光所需的功率,可降低实现某一亮度的功耗。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反射层350与图2和图3所示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光反射层350形成于第二基板120的低面128上。如图5所示,因为诸如放电涉及的寻址电极122或电介质层121这类元件并非设置于第二基板120的低面128上,因而可以避免在形成光反射层350用的材料选择方面和第二基板120的低面128其诸如平整度(planarity)这类形状选择方面的限制。举例来说,光反射层350可很容易用简单的工艺由诸如铝薄膜这类导电材料来形成。
因此,说明了根据本发明原理的光反射层。但本发明保护范围并非限于上面所述的示范性材料或结构。具体来说,形成光反射层用的材料可以为对于可见光具有90%或更高反射率的任何高反射材料。
本发明中,光反射层形成于与可见光发光方向相反的基板上,因而由放电引起荧光层产生的全部可见光可以沿图像显示方向Y发出。光反射层沿图像显示方向反射本来会浪费至外部的可见光,由此提高图像亮度。而且,可以通过节省本来会浪费的产生可见光所用的功率来降低用于实现某种亮度的功耗,由此提高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效率。
具体来说,当高光透射率阻挡肋与光反射层一起形成时,可以使阻挡肋在至光反射层的传播路径中或光反射层所反射的可见光的发射路径中因光吸收所造成的光损耗降为最低,由此进一步提高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亮度和驱动效率。
虽参照其示范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具体的图示和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在不背离如下面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实质和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形式和细节进行种种修改。等离子体显示器件及其驱动方法。

Claims (21)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
其上显示图像的第一基板;
与第一基板相向并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第二基板;
设置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两者间用以限定多个放电室的多个阻挡肋;
沿各放电室的列延伸的多个放电电极;
形成于各放电室的内壁上的多个荧光层;
设置于荧光层和第二基板两者间的光反射层;以及
充填各放电室的放电气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阻挡肋由透光聚合物材料所形成,使各荧光层所产生的可见光通过各阻挡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阻挡肋由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丙烯、以及硅的组中其中至少一种聚合物材料所形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阻挡肋由可见光波段内光透射率大于80%的透光聚合物材料所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光反射层由光反射材料层所形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光反射材料层为金属薄膜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光反射层形成于第二基板的内面上,第二基板的内面面向第一基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光反射层上并延伸以横跨各放电电极的多个寻址电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光反射层由金属薄膜层所形成,有一绝缘层介于光反射层和地址电极两者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光反射层由第二基板上层叠的光反射膜所形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光反射膜具有多层结构,其中折射率彼此不同的各透明材料层交替层叠的。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光反射层对于可见光的反射率为至少90%。
13.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
其上显示图像的第一基板;
与第一基板相向并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第二基板;
设置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两者间用以限定多个放电室的多个阻挡肋;
沿各放电室的列延伸的多个放电电极;
形成于各放电室的内壁上的多个荧光层;
设置于第二基板的低面上的光反射层,其中该低面与第二基板其面对第一基板的表面相对;以及
充填各放电室的放电气体。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阻挡肋由可见光波段内光透射率大于80%的透光聚合物材料所形成。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阻挡肋由透光聚合物材料所形成,使荧光层所产生的可见光通过。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阻挡肋由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丙烯、以及硅的组中至少一种聚合物材料所形成。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光反射层由第二基板上形成的光反射材料层所形成。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高反射材料层为金属薄膜层。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光反射层由第二基板上层叠的光反射膜所形成。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光反射膜具有多层结构,其中折射率彼此不同的各透明材料层交替层叠。
21.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光反射层对于可见光的反射率为至少90%。
CNA2007101963887A 2007-01-22 2007-11-29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Pending CN1012319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70006704 2007-01-22
KR1020070006704A KR20080069074A (ko) 2007-01-22 2007-01-22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1931A true CN101231931A (zh) 2008-07-30

Family

ID=39327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963887A Pending CN101231931A (zh) 2007-01-22 2007-11-29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750566B2 (zh)
EP (1) EP1947672A1 (zh)
KR (1) KR20080069074A (zh)
CN (1) CN10123193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5017A (zh) * 2010-05-20 2011-11-23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38937B1 (en) * 2006-12-29 2012-05-16 Samsung SDI Co.,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oft mold for shaping barrier rib,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barrier rib and lower panel, and plasma display panel
WO2014032702A1 (en) * 2012-08-28 2014-03-06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light- emitting device
CN107908044A (zh) * 2018-01-02 2018-04-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背光源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64512B2 (ja) * 1989-12-18 1999-10-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カラー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
JPH03246857A (ja) * 1990-02-26 1991-11-05 Fujitsu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3259253B2 (ja) 1990-11-28 2002-02-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型表示装置の階調駆動方法及び階調駆動装置
US6097357A (en) 1990-11-28 2000-08-01 Fujitsu Limited Full color surface discharge type plasma display device
DE69220019T2 (de) 1991-12-20 1997-09-25 Fujitsu Ltd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Steuerung einer Anzeigetafel
DE69318196T2 (de) 1992-01-28 1998-08-27 Fujitsu Ltd Plasma Farbanzeige-Vorrichtung von Oberflächenentladungs-Typ
JP3025598B2 (ja) 1993-04-30 2000-03-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表示駆動装置及び表示駆動方法
JP3394799B2 (ja) * 1993-09-13 2003-04-07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891280B2 (ja) 1993-12-10 1999-05-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平面表示装置の駆動装置及び駆動方法
JP3163563B2 (ja) 1995-08-25 2001-05-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面放電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845183B2 (ja) 1995-10-20 1999-01-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ガス放電パネル
JP3148645B2 (ja) 1996-07-24 2001-03-19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種菌接種装置
KR100247821B1 (ko) * 1997-08-30 2000-03-15 손욱 플라즈마표시장치
JP4006672B2 (ja) * 1998-03-31 2007-11-14 株式会社日立プラズマパテントライセンシング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US6839108B1 (en) * 1998-05-16 2005-01-0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3424587B2 (ja) 1998-06-18 2003-07-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KR100556475B1 (ko) 1999-04-01 2006-03-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JP4030685B2 (ja) 1999-07-30 2008-01-09 三星エスディアイ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325888A (ja) 2000-03-09 2001-11-22 Samsung Yokoham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502183B1 (ko) 2002-09-03 2005-07-20 삼성코닝 주식회사 다층박막 구조를 갖는 피디피 필터
KR100669464B1 (ko) * 2005-03-17 2007-01-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5017A (zh) * 2010-05-20 2011-11-23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
US8779450B2 (en) 2010-05-20 2014-07-15 Lg Innotek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lighting system
CN102255017B (zh) * 2010-05-20 2015-11-25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
US9224926B2 (en) 2010-05-20 2015-12-29 Lg Innotek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lighting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174243A1 (en) 2008-07-24
US7750566B2 (en) 2010-07-06
KR20080069074A (ko) 2008-07-25
EP1947672A1 (en) 2008-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445954B2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US7235927B2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hav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 to improve contrast
CN101231931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US20100079049A1 (en) Plasma display device
JP2004031287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US20070103078A1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JP2007141484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2006120601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KR100453163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JP2000331618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ーパネル
JP2009146729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7667403B2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including a color filter layer
JP4788304B2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KR100578881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20110032843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CN11080827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
KR100592255B1 (ko) 광 손실을 줄이기 위한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581923B1 (ko) 투과형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683775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717804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813837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1222853B1 (ko) 거울 기능을 가지는 투명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및 투명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제조 방법
KR100768198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813836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과,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0686836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