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29724A - 打印机用墨盒、墨盒装卸检测方法和打印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用墨盒、墨盒装卸检测方法和打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29724A
CN101229724A CNA200810007030XA CN200810007030A CN101229724A CN 101229724 A CN101229724 A CN 101229724A CN A200810007030X A CNA200810007030X A CN A200810007030XA CN 200810007030 A CN200810007030 A CN 200810007030A CN 101229724 A CN101229724 A CN 1012297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rint cartridge
printing equipment
detecting sensor
buck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0703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29724B (zh
Inventor
久保田刚
藤本敏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sc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02143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9149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ca Corp filed Critical Nisc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297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97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297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97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Ink Je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机用墨盒、墨盒装卸检测方法和打印装置。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打印机用墨盒,在其内部设置墨带;用于供给墨带的供给卷轴;用于收卷墨带的收卷卷轴,该打印机用墨盒按照可相对打印装置装卸的方式构成,该打印装置包括检测机构,该检测机构可检测卡扣部件的卡扣状态,可检测墨盒的装卸,该卡扣部件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打印装置,与相对打印装置可装卸的墨盒卡扣。该打印机用墨盒包括卡扣部,该卡扣部在安装于打印装置上的状态,卡扣卡扣部件,导向部,该导向部在从打印装置抽出时,强制地从卡扣位置使卡扣部件发生旋转位移。

Description

打印机用墨盒、墨盒装卸检测方法和打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机用墨盒、该打印机用墨盒相对打印装置的装卸检测方法和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过去,在打印装置中,通过具有打印头等的打印部,有选择地对内置于墨盒中的墨带进行加热,在记录媒体上打印图像或字符。一般,打印装置的墨带采用按照沿带收卷方向适合的排列,比如,以面顺序而形成Y(黄色)、M(品红)、C(青色)、Bk(黑色)的区域的类型,在进行打印部的打印时,适当地选择墨带的颜色,进行彩色打印。
于是,在打印装置中,必须管理墨带的颜色位置,在内置墨带的墨盒安装于装置主体上时,将墨带的预定的颜色于规定的打印位置定位露出。由此,必须检测从装置主体中抽出墨盒的情况,每当该检测时,按照墨带的预定的颜色定位于打印位置的方式进行露出。
在过去,比如,像日本特开平5-139013号文献、日本特开平9-115010号文献(日本特许第3330476号文献),日本特开2006-62278号文献中公开的那样,作为检测内置于打印装置中的墨盒的装卸的技术,提出有各种机构。
但是,在上述提出的机构中,均在墨盒再次安装状态,恢复到安装动作前的状态,在该状态不能够检测抽出墨盒(装卸)的情况。由此,在过去,在电源接通时或从电源故障恢复时,每当此时,判定卸下了墨盒,进行墨带的露出。于是,反复进行墨带的露出,由此,产生墨带的更换时间早,用户的非必要的运营成本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情况,提供一种可检测墨盒的装卸,抑制墨带的不需要的露出,由此,可有效地使用墨带的打印装置,安装于该装置上的墨盒的装卸检测方法,和可相对该装置装卸的墨盒。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第1形式涉及一种可插拔于打印装置中的打印机用墨盒,该打印装置包括检测机构,该检测机构可检测卡扣部件的卡扣状态,可检测上述墨盒的安装,该卡扣部件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打印机主体上,与可相对打印机而装卸的墨盒卡扣,该墨盒包括卡扣部,在安装于上述装置主体上的状态,上述卡扣部件与该卡扣部卡扣;导向部,该导向部在从上述打印机主体中抽出时,强制地从上述卡扣位置使上述卡扣部件发生旋转位移。
在本形式中,最好,对于卡扣部和导向部,沿墨盒的插拔方向,在靠近自己侧设置卡扣部,在后方侧设置导向部,在上述墨盒从装置主体中抽出时,解除上述卡扣部件与上述卡扣部的卡扣,然后,卡扣部件通过导向部,从卡扣位置发生旋转位移。
另外,本发明的第2形式涉及一种打印机用墨盒的装卸检测方法,该打印机用墨盒安装于打印装置上,该打印装置包括检测传感器,该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打印机用墨盒的装卸;卡扣部件,该卡扣部件以可旋转的方式与上述墨盒卡扣;被检测部件,该被检测部件可与上述卡扣部件成一体旋转,在上述卡扣部件与上述墨盒卡扣的状态,通过上述检测传感器而检测;判断机构,该判断机构对应于上述检测传感器的输出,判断上述墨盒的装卸,在该方法中,在从装置主体中抽出上述墨盒的工序,解除上述卡扣部件与上述墨盒的卡扣,上述被检测部件从通过上述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第1位置移动到未通过上述检测传感器检测的第2位置;在上述墨盒安装于上述装置主体上的工序,上述卡扣部件处于与上述墨盒非卡扣的状态,上述被检测部件维持上述第2位置;在上述墨盒安装于装置主体上的状态,判断上述墨盒的装卸的判断工序,上述判断机构在上述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位于上述第1位置的上述被检测部件时,判定为没有抽出上述墨盒,在上述检测传感器未检测到上述被检测部件时,判定为抽出上述墨盒。最好,在本形式的判断工序中,在判断机构判定抽出墨盒之后,还包括下述旋转工序,即,按照卡扣部件与安装于装置主体上的墨盒卡扣,并且以被检测部件位于第1位置的方式使卡扣部件和被检测部件旋转。
此外,本发明的第3形式涉及一种打印装置,该打印装置可装卸打印机用墨盒,采用被安装的上述墨盒中的墨带,在记录媒体上打印图像或字符,该打印机包括用于检测上述墨盒的装卸的检测传感器;以可旋转的方式与上述墨盒卡扣的卡扣部件;被检测部件,该被检测部件可与上述卡扣部件成一体地旋转,在上述卡扣部件与上述墨盒卡扣的状态,通过上述检测传感器而检测;判断机构,该判断机构对应于上述检测传感器的输出,判断上述墨盒的装卸,在上述墨盒从装置主体中抽出时,解除上述卡扣部件与上述墨盒的卡扣,上述被检测部件从通过上述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第1位置,移动到未通过上述检测传感器检测的第2位置;在上述墨盒安装于装置主体上时,在上述卡扣部件不与上述墨盒卡扣的状态,上述被检测部件维持上述第2位置,上述判断机构在上述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位于上述第1位置的上述被检测部件时,判定为未抽出上述墨盒,在上述检测传感器未检测到上述被检测部件时,判定为抽出上述墨盒。
在本形式中,由于在处于墨盒安装于装置主体上的状态时,卡扣部件与墨盒卡扣,检测传感器检测位于第1位置的被检测部件,故判断机构判断未抽出墨盒。另一方面,如果从装置主体中抽出墨盒,已抽出的墨盒或另一墨盒安装于装置主体上,则卡扣部件处于不与墨盒卡扣的状态,被检测部件维持第2位置,由此,检测传感器未检测到被检测部件,判断机构判定抽出墨盒。按照本形式,在检测传感器未检测到被检测部件时,判断机构判定抽出墨盒,由此,可确实判定墨盒相对装置主体而装卸,在墨盒相对装置主体而装卸时,实现墨带的露出,在处于墨盒安装于装置主体上的状态时,不实现露出,可抑制墨带的不需要的露出,有效地使用墨带。
在本形式中,最好其还包括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按照在通过判断机构判定抽出墨盒时,卡扣部件与安装于装置主体上的墨盒卡扣,并且被检测部件位于第1位置的方式使卡扣部件和被检测部件旋转。也可这样形成,即,墨盒包括在安装于装置主体上的状态卡扣卡扣部件的卡扣部,另外,还可这样形成,即,上述墨盒还包括导向部,该导向部在墨盒从装置主体中抽出时,强制地对从卡扣状态转换为非卡扣状态的卡扣部件进行导向。另外,最好,在墨带中,按照面顺序而形成多种颜色的区域,在通过判断机构判定抽出墨盒时,安装于装置主体上的墨盒的墨带的预定的颜色按照定位于规定位置的方式露出。另外,也可这样形成,即,通过由墨带和卷绕有墨带的供给卷轴与收卷卷轴构成的墨带体可相对上述墨盒而装卸,由此,使上述卡扣部件进出到上述卡扣部件可与上述卡扣部卡扣的位置,通过将上述墨带体从上述墨盒中抽出,将上述卡扣部退回到上述卡扣部件不能够与上述卡扣部卡扣的位置。
还有,本发明的第4形式包括一种打印装置,该打印装置采用墨带体可装卸、安装的上述墨带,在记录媒体上打印图像或字符,该墨带体由墨带、卷绕有上述墨带的供给卷轴与收卷卷轴构成,该打印装置包括检测传感器,该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上述墨带体的装卸;卡扣部,该卡扣部通过上述墨带体的装卸进行移动;卡扣部件,该卡扣部件以可旋转的方式与上述卡扣部卡扣;被检测部件,该被检测部件可与上述卡扣部件成一体地旋转,在上述卡扣部件与上述墨盒卡扣的状态,通过上述检测传感器而检测;判断机构,该判断机构对应于上述检测传感器的输出,判断上述墨带体的装卸,在上述墨带体从装置主体中抽出时,解除上述卡扣部件与上述卡扣部的卡扣,上述被检测部件从通过上述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第1位置移动到未通过上述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第2位置,在上述墨带体安装于装置主体上时,在上述卡扣部件不与上述卡扣部卡扣的状态,上述被检测部件维持第2位置;上述判断机构在上述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位于上述第1位置的上述被检测部件时,判定为未抽出上述墨带体,在上述检测传感器未检测到上述被检测部件时,判定为抽出上述墨带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可适用的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表示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的记录处理前的卡送入的状态的外观结构剖视图;
图3为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的排出记录处理后的卡的状态的外观结构剖视图;
图4为安装于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的墨盒的外观立体图;
图5为安装于墨盒的内面侧的外观立体图;
图6为安装于墨盒的内部的墨带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7为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的墨盒检测机构的外观立体图;
图8A~图8E为墨盒检测机构的动作说明图,图8A表示墨盒安装于装置主体上,墨带露出的状态,图8B表示从图8A的状态打开开闭盖,将所安装的墨盒抽出的状态,图8C表示从图8B的状态,墨盒进一步抽出的状态,图8D表示从图8C的状态,进一步抽出墨盒,墨盒从装置主体中取出的状态,图8E表示将墨盒再次安装于装置主体上的状态;
图9为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的移动机构和卡清洁机构的部分放大图;
图10为表示墨盒的另一形式的外观立体图;
图11为表示墨盒的还一形式的外观立体图;
图12为表示墨盒的又一形式的外观立体图;
图13为表示设置于墨盒的内部的墨带体的另一形式的外观立体图;
图14为打印装置的更换机构的立体图,表示将安装于装置内部的墨盒锁定的状态;
图15为打印装置的更换机构的主视图,表示将安装于装置内部的墨盒锁定的状态;
图16为打印装置的更换机构的剖视图,表示头保持架按压部沿压辊的方向按压头保持架的被按压部的的状态;
图17为打印装置的更换机构的立体图,表示安装于装置内部的墨盒的锁定解除的状态;
图18为打印装置的更换机构的主视图,表示安装于装置内部的墨盒的锁定解除的状态;
图19为打印装置的更换机构的剖视图,表示解除头保持架按压部的头保持架的按压的状态;
图20为打印装置的更换机构的立体图,表示更换机构和支架的关系;
图21为表示打印装置的更换机构的主视图,热敏头更换时的头保持架的位置;
图22为表示设置于支架上的槽部的立体图,表示在锁定位置,突起与槽嵌合的状态;
图23为表示设置于支架上的槽部的立体图,表示在解除位置,突起与槽嵌合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应用于打印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打印装置包括在卡状记录媒体(在下面简称为“卡”)上打印记录字符、图像的功能,与在卡的磁条部进行磁性的记录处理的功能。
(方案)
(系统方案)
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中,可通过接口与上级装置(比如,个人计算机等的主计算机)连接,将打印记录数据、磁性记录数据等从上级装置发送给打印装置,可指示记录动作等。另外,像后述的那样,打印装置具有操作面板,不但可进行上级装置的记录动作指示,还可进行来自操作面板的记录动作指示。在上级装置上一般连接读取记录于底稿中的图像的扫描仪等的图像输入装置、用于将命令和数据输入到上级装置的键盘和鼠标等的输入装置、进行通过上级装置而形成的数据等的显示的液晶显示器等的监视器。
(外观结构)
像图1所示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中,设置有供给盘3,该供给盘3设置于外壳7的一侧(图1的右侧),可以叠置方式接纳记录处理前的空白的多张卡(约100张),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于外壳7上;排出盘2,该排出盘设置于上述外壳7的一侧的供给盘3的下方,可以叠置方式接纳记录处理后的卡(约30张),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于外壳7上;操作面板5,其在上述外壳7的一侧,在与供给盘3邻接的位置的顶部具有显示部,用于进行打印处理、磁记录处理的各种设定。另外,操作面板5按照可通过使拨盘46旋转,与其同步而旋转的方式设置。
在排出盘2的一部分上设置卡排出口24,该卡排出口24构成可将接纳溢出的记录处理后的卡排到装置外部的开口部。另外,在打印装置1的正面侧设置开闭盖8,在装卸墨盒59(参照图4)时,该开闭盖8用于与装置内部接触,该墨盒59内设用于打印记录的墨带R。开闭盖8构成外壳7的一部分。另外,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开闭盖传感器,检测开闭盖8的开闭状态。另外,与供给盘3或排出盘2面对,在外壳7的另一侧,磁编码组件80的一部分按照从外壳7突出的方式设置。
(内部结构)
下面根据图2和图3,对打印装置1的内部的各组成部件进行说明。另外,图2表示从供给盘3供给的记录处理前的空白的卡送向打印部60的状态,表示卡清洁辊35与运送中的卡6的表面接触,对所打印的面进行清洗的状态。另一方面,图3表示将通过打印部60或磁编码组件80进行了记录处理的卡6排向排出盘2时的状态。
通过图示省略的电动机而旋转驱动的供给辊11设置于装置主体(打印装置1)侧。为了在通过供给辊11,将叠置于供给盘3上的最下位(最底层)的卡6送向装置内部时,仅仅允许1张卡6通过,故打印装置1具有供给辊12和由板状部件形成的分离门13。所供给的卡6从供给辊12和分离门13之间通过,导向按照与供给盘3连接的方式设置于外壳7的一侧的卡供给口14。
另一方面,从在外壳7的一侧形成于卡供给口14的下方的排出口34排出的记录完的卡6通过排出辊15,依次排出而接纳于排出盘2上(参照图3)。
排出辊15固定于打印装置1侧,通过旋转驱动的图示省略的电动机而旋转驱动上述供给辊11,但是,在供给辊11为了从供给盘3供给卡6而旋转的方向为正转驱动的场合,该辊按照将通过图示省略的电动机的反转驱动排出的卡6排到排出盘2上的方式旋转驱动。即,通过图示省略的电动机的正反转驱动,使供给辊11和排出辊15旋转,但是,由于在供给辊11上设置图中未示出的单向离合器,故可仅仅沿卡供给方向旋转。在本形式中,记录处理前的卡6的供给动作和记录处理后的卡6的排出动作不同时地进行,即使在排出辊15用于排出卡6的旋转和其相反的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仍不妨碍。
从卡供给口14供给的卡6依次相继送向具有从后述的运送驱动电动机70传递的驱动力而旋转的运送辊61、62、63,沿基本水平状的卡运送通路P1而运送。另外,运送辊62、63分别由具有驱动辊和从动辊的辊对构成(在下面,只要没有特别不同的说明,省略辊对的从动辊的说明,仅仅说明驱动辊)。
在运送辊61的相对侧,清洁辊35按照与运送辊61相对的方式,可相对卡运送通路P1而进退地设置。在该卡清洁辊35按照与所运送的卡6接触的方式在卡运送通路P1上进出时(图2所示的状态),在其与具有驱动力的运送辊61之间,夹持卡6而旋转,由此,可从通过打印部60打印记录的打印面上去除灰尘、尘埃等的异物,进行清洗。
另外,在清洁辊35在其动作位置的卡运送通路P1上进出时,清洁辊35按照与辊状清洁器68面接触的方式定位,该辊状清洁器68设置于与清洁辊35邻接的位置的与卡运送通路P1离开的规定位置。辊状清洁器68固定而可旋转地设置于支承部件53上,该支承部件53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于墨盒59的规定位置。
在运送辊63的卡运送方向的下游侧,在通过清洁辊35清洁的卡6的表面上,设置打印记录所希望的字符乃至图像的打印部60。
在本形式中,打印部60采用热转印打印机的结构,具有热敏头56,其按照相对设置于卡运送通路P1上的打印位置上的压辊64而可进退的方式设置。在压辊64和热敏头56之间,介设有按照面顺序反复设置有墨层Y(黄色)、M(品红色)、C(青色)、Bk(黑色)等的多种颜色的墨带R。
(墨盒)
在这里,参照图4~图6,对墨盒59进行具体描述。像图6所示的那样,在墨盒59的内部内装(内置)有墨带体,该墨带体包括供给卷轴54和收卷卷轴55,该供给卷轴54用于供给按照面的顺序反复有墨层Y(黄色)、M(品红色)、C(青色),Bk(黑色)等的多种颜色的墨带R,该收卷卷轴55用于收卷墨带R。
像图4所示的那样,在墨盒59的收卷卷轴55侧的角部,突设卡扣部4和导向部5,该卡扣部4为了具有规定的强度,而以嵌入成形方式与墨盒59形成一体,呈基本水平的平板状,该导向部5截面基本呈L形,按照L形长边部相对卡扣部4而倾斜地设置的方式设置。对于卡扣部4和导向部5,沿墨盒59的拔插方向,在靠近自己一侧设置卡扣部4,在后方侧设置导向部5。关于该卡扣部4和导向部5的功能,将在后面进行描述。
另外,像图5所示的那样,在墨盒59的收卷卷轴55的内面侧,固定有安装非易失性的EEPROM的ROM基板27。墨盒59按照可相对装置主体而装卸的方式构成。另外,墨盒59包括图中未示出的插头连接部,其用于将装置主体和EEPROM连接,通过将墨盒59安装于装置主体上,墨盒59侧的插头连接部与装置主体侧的插座连接部连接。
(墨盒检测机构)
像图2所示的那样,在安装于装置主体上的墨盒59的收卷卷轴55侧,设置用于检测墨盒59(的装卸)的墨盒检测机构20。
像图7所示的那样,墨盒检测机构20包括透射一体型的检测传感器26,该检测传感器26由发光元件和感光元件构成;驱动连接部21,该驱动连接部21接受像后述的那样,旋转驱动供给卷轴54和收卷卷轴55的图中未示出的电动机的旋转驱动力的供给;轴22,该轴22与驱动连接部21连接,可旋转;被检测件25,该被检测件25固定于轴22上,对检测传感器26遮挡光;卡扣部件23,该卡扣部件23固定于轴22上,与墨盒59的卡扣部4卡扣。被检测部件25和卡扣部件23按照从轴22突出的方式设置,在本形式中,沿两者的突出方向设置90°的相位差。另外,该驱动连接部21内置有弹簧离合器,该弹簧离合器仅仅允许轴22(被检测部件25,卡扣部件23)沿顺时针旋转方向的旋转。
像图2所示的那样,在通过打印部60,于沿卡运送通路P1移动的卡6上通过热转印方式记录字符或图像等的信息时,墨带R从供给卷轴54侧供给,其基本整个面与热敏头56的前端部接触,同时,该墨带R按照与卡6的运送速度相同的速度运送,收卷于收卷卷轴55上。供给卷轴54和收卷卷轴55通过图中未示出的电动机而旋转驱动。另外,墨盒59通过安装于装置主体上,与供给卷轴54和收卷卷轴55连接,与供给卷轴54和卷取卷轴55的转动一体地旋转的图中未示出的编码板分别设置于外壳7上。在卡6的表面上,经墨带R,在按压热敏头56的同时,有选择性地使热敏头56的加热元件动作,由此,在卡6上打印规定的字符、图像。在墨带R的运送通路上,设置多个导向轴;由为了使规定的墨层(在本方式的场合,为墨层Y)的表面露出而检测墨层Bk(黑色)的发光元件58、感光元件88形成的透射型传感器。
(更换机构)
在这里,参照图14~图23,对更换机构200进行具体描述,该更换机构200设置于打印部60上,可允许通过一次的操作,进行墨盒59的更换和将热敏头56转移到可更换的状态。
像图14和图17所示的那样,更换机构200主要包括头保持架221,该头保持架221保持热敏头56;头保持架移动部件222,该头保持架移动部件222将头保持架221移向压辊64;头保持架按压部223,该头保持架按压部223与头保持架移动部件222连接,将头保持架221按压于压辊64上;带收卷部237,该带收卷部237按照实现墨带R的松弛的方式将其收卷;轴230,该轴230将头保持架移动部件222和带收卷部237连接,在带收卷轴55和头保持器221之间,与压辊64基本平行地设置;手动的操作杆201,该操作杆201设置于轴230的一侧(图14,图17的底侧),用于使轴230旋转;墨盒锁定件201a(参照图17),该墨盒锁定件201a与操作杆201成一体地设置于轴230的一侧,与墨盒59的一部分接触,将墨盒59锁定。
(头保持架)
像图16和图19所示的那样,头保持架221的内部呈中空的基本箱状,按照设置于热敏头56的前端部的加热元件露出的方式保持热敏头56。另外,图16表示头保持架按压部223沿设置压辊64的方向,按压构成头保持架221的顶部的被按压部221a的状态。
像图14和图17所示的那样,在头保持架221的两侧端部,突设有多个凸部221c,像图20所示的那样,凸部221c可沿在装置内部形成于固定于外壳7上的支架40上的槽41,按上下方向移动。另外,在图20中,为了容易看到槽41,为方便起见,按照支架40与槽41离开的方式绘制,但是,实际上,凸部221和槽41接近。另外,像图17和图18所示的那样,在头保持架221的两侧顶部,具有与头保持架移动部件222接触的基本倒L形状的接触部221b。
(头保持架按压部)
像图14和图16所示的那样,头保持架按压部223包括壳体部,其内部整体基本呈中空的箱状;轴231,该轴231在壳体部之外,与轴230基本平行设置;卷簧225,在该卷簧225中,螺旋弹簧部贯穿于轴231上;连接部224,该连接部224设置于壳体部的两侧壁上,与头保持架移动部件222连接。
像图16所示的那样,卷簧225采用扭力螺旋弹簧,卷簧225的两端部分别与构成壳体部的顶部的顶板223a和构成壳体的底部的底板223b卡扣。由此,壳体部为下述的结构,其中,具有顶板223a和底板223b的二层结构,顶板223a和底板223b具有卷簧225产生的偏置力,如果施加压力,则挠曲。
头保持架按压部223能以连接部224为轴而旋转。在轴231上接触固定于与轴231基本平行而设置的轴251上的凸轮226。如果旋转凸轮226,则凸轮226将轴231上提,沿设置压辊64的方向按压头保持架221的被按压部221a。在该凸轮226的旋转中,产生在卡6上形成图像的打印位置,与运送卡6时的打印等待位置。另外,凸轮226(轴251)通过驱动带供给卷轴54和带收卷卷轴55的上述图中未示出的电动机,经图示省略的驱动传递机构而旋转驱动。
(头保持架移动部)
像图17和图18所示的那样,在轴230上按照夹持头保持架按压部223的方式,在两侧嵌接有头保持架移动部件222。在头保持架移动部件222中,成一体形成有固定于轴230上的基部,与从基部突出的突出部。头保持架按压部223的连接部224以可旋转的方式与上述头保持架移动部件222的突出部连接。另外,头保持架移动部件222的突出部的前端部222a呈锐角状,轴230旋转,由此,可与头保持架221的接触部221b接触,将头保持架221按照与压辊64离开(退回)的方式上抬。
(操作杆)
像图14和图17所示的那样,在轴230的一侧端部(图14的底侧)嵌接有圆筒状的部件201A,在该部件201A上,按照具有90°的角度(相位)差而突出的方式成一体形成有方柱状的操作杆201,与截面呈コ形的墨盒锁定件201a。在操作杆201上,朝向内侧(图14,图17的顶侧)突设有销状的突起201b。
图15表示墨盒锁定件201a与墨盒59接触,墨盒59以安装状态固定(锁定)于装置主体上的状态。在该状态,像图22所示的那样,突起201b与形成于支架40上的具有适度槽状的凹部42a(参照图23)嵌合,固定在锁定位置。另外,在操作人员旋转操作杆201时,一旦将操作杆201拉向靠近自己一侧(图14的底侧),则在之后,使其沿图15的箭头X方向(解除锁定的场合)或其相反方向的图18的箭头Y方向旋转(锁定的场合)。
(带收卷部)
在轴230的另一侧端部(图14的顶侧)上嵌接有扇形齿轮211。该扇形齿轮211与中间齿轮212啮合。在中间齿轮212的同轴上,嵌接有齿轮213,在该齿轮213上设置单向离合器216。该单向离合器216仅仅传递图15的箭头Z方向的驱动力。齿轮213与齿轮214啮合,齿轮214在墨盒59的安装状态,与齿轮215啮合,该齿轮215嵌合而连接于带收卷卷轴55上。带收卷部237由这些部件构成。
另外,在热敏头56的卡运送方向上游侧(运送辊63侧),设置由检测沿卡运送通路P1运送的卡6的运送方向前端和后端的发光元件48、感光元件49形成的透射型传感器(在下面称为第1卡检测传感器)。
在打印部60的下方设置运送驱动电动机70,该运送驱动电动机70由可沿正反转方向旋转驱动上述一系列的运送辊61、62、63和压辊64的步进电动机形成。运送驱动电动机70的旋转驱动力经设置于运送驱动电动机70的旋转轴上的滑轮71,通过皮带72而传递给滑轮73,通过一端卷绕于滑轮73上的皮带74,经过设置于压辊64的旋转轴上的滑轮75,将驱动力传递给压辊64。
在压辊64的旋转轴上,在运送辊61、62、63的旋转轴上,以及在相应的辊之间,图示省略的齿轮在啮合状态设置,传递给压辊64的旋转驱动力通过该多个齿轮,传递给各运送辊61、62、63。
此外,在压辊64的卡运送方向下游侧(收卷卷轴55侧),具有运送卡6的功能,在通过打印部60,在卡6上进行打印记录时夹持卡6的夹辊65沿卡运送通路P1而设置,在该夹辊65的更进一步的卡运送方向的下游侧,用于运送卡6的传送辊66沿该卡运送通路P1而设置。还在该夹辊65和传送辊66的大致中间处,设置检测由沿卡运送通路P1而运送的卡6的运送方向前端的发光元件56、感光元件57形成的透射型传感器(在下面称为第2卡检测传感器)。
还在夹辊65和传送辊66的旋转轴上分别设置图示省略的齿轮,另外,还在压辊64和夹辊65,以及在夹辊65和传送辊66之间,设置图示省略的多个齿轮,该多个图中未示出的齿轮相互啮合,由此,运送驱动电动机70的旋转驱动力通过包括上述滑轮、皮带和图中未示出的多个齿轮的驱动力传递机构,从设置于压辊64的旋转轴上的齿轮分支,还传递给夹辊65和传送辊66。
在打印部60的卡运送方向的下游侧,与传送辊66邻接地设置磁编码组件80。为了对通过夹辊65和传送辊66,以夹持状态对停止保持的卡6的磁条部进行磁记录处理,在该磁编码组件80中,设置按照沿卡运送通路P1而扫描的方式进行往复移动(自行)的磁头81。
在磁编码组件80的一部分上设置作为开口部形成的卡送出口82,该开口部可将沿卡运送通路P1运送的卡6排向装置外。即,该卡送出口82与卡供给口14面对,在外壳7的另一侧设置于卡运送通路P 1的延长线上。于是,也可送入通过卡送出口82,设置于卡运送通路P1的内部的多个辊进行清洁的清洁卡,在对其进行清洁后,将其送出。
另外,在磁编码组件80的内部设置送出辊67,该送出辊67将卡6送向卡送出口82,并且可从卡送出口82送出卡6。在磁编码组件80中,不具有旋转驱动该送出辊67的驱动源,但是,在送出辊67和传送辊66之间,设置而连接有图中未示出的多个齿轮,由此,将传递给传送辊66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送出辊67。
于是,打印装置1具有下述的结构,其中,沿与供给盘3连接的基本水平状的卡运送通路P1具有卡供给口14,打印部60和磁编码组件80。
此外,像根据附图而知道的那样,磁编码组件80具有其一部分插入机体内部的组件形状,运送驱动电动机70在打印部60的下方,并且设置于磁编码组件80与在下面描述的移动机构110(参照图9)之间,该移动机构110使运送辊61,62移动至第1位置和第2位置。
下面参照图9,对卡清洁机构100和移动机构110进行具体描述。另外,图9表示从卡供给口14接收卡6,在清洁辊35和运送辊61之间夹持卡6之前的状态。
卡清洁机构100包括促动器101,该促动器101由螺旋管101a、通过该螺旋管101a的驱动切换(ON/OFF)进退的插棒式铁心101b构成,以便可在动作位置与退回位置之间移动,该动作位置为清洁辊35在卡运送通路P1上进出、与卡6和辊状清洁器68接触(面接触)的位置,该退回位置构成和卡运送通路P1离开的原始位置。
在插棒式铁心101b的端部,设置其一端部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的杆部件103,另外,设置与杆部件103的另一端部卡合的卡合部件104等。卡合部件104架于一端部固定于装置内部的规定位置的张拉弹簧102上,通过张拉弹簧102的偏置力,在平时向上方偏置。
另外,卡清洁机构100具有下述的结构,其中,具有保持清洁辊35的保持架107,形成于该保持架107的一部分上的凸状部位106插入形成于上述卡合部件104的一部分的凹状部位105中而形成一体。进一步,卡清洁机构100具有辊状清洁器68,该清洁器68固定于支承部件108上,以可旋转的方式被设置,该支承部件108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于墨盒59的规定部位,该墨盒59内设由作为打印部60的一部分构成的墨带R。
另外,如果驱动促动器101的螺旋管101a(驱动ON),则杆部件103下压卡合部件104,按照间接地按压的方式下压保持清洁辊35的保持架107,由此,将清洁辊35定位于上述动作位置。
像图9所示的那样,移动机构110包括作为可正反旋转的步进电动机111,设置于该步进电动机111的旋转轴上的电动机齿轮112,以及具有与该电动机齿轮112啮合的齿轮部位的带有齿轮的托架113等。另外,通过轴支承运送辊61、62、63的辊轴114、115、116由带有齿轮的托架113保持。
移动机构110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由于带有齿轮的托架113以运送辊63的辊轴116为中心而可旋转地安装,故通过步进电动机111的正反旋转驱动,带有齿轮的托架113旋转,这样,运送辊61、62可在第1位置(运送辊61、62形成基本水平状的卡运送通路的位置、原始位置,参照图2)和第2位置(运送辊61、62形成倾斜状的运送通路的位置,参照图3)之间移动。
另外,像图2所示的那样,打印装置1包括进行打印装置1的整体的动作控制的控制部95;将各机构部和控制部等从商用交流电源变换为可驱动/动作的直流电源的电源部90。
控制部95包括进行打印装置1的整体的控制处理的微型计算机(在下面简称为微机。)。该微机由作为中央运算处理器的,按照高速时钟动作的CPU;存储有打印装置1的基本控制动作(程序和程序数据)的ROM;用作CPU的工作区域的RAM和将它们连接的内部总线构成。
在微机上连接外部总线。在外部总线上,连接有用于与上级装置进行通信的图示省略的接口;临时存储应在卡6上打印的打印记录数据、应在卡6的磁条部上进行磁性记录的磁记录数据等的缓存。
另外,在外部总线上连接有控制来自各种传感器的信号的传感器控制部;控制将驱动脉冲、驱动电力送向各电动机的电动机驱动器等的促动器控制部;控制热敏头56的热能的热敏头控制部;控制操作面板5的操作显示控制部;磁编码组件80。该传感器控制部与第1卡检测传感器、第2卡检测传感器、检测传感器26和排空传感器等其它的图示省略的传感器连接,促动器控制部与运送驱动电动机70、步进电动机111和其它的图示省略的电动机、促动器101等连接,热敏头控制部与热敏头56连接,操作显示控制部与操作面板5连接。
此外,电源部90向控制部95、热敏头56、操作面板5和磁编码组件80供给动作/驱动电源。
(动作)
接着,针对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00的动作,对更换机构200为主体的墨盒59的装卸时的动作(在下面将卸下时的动作称为卸下动作,将安装时的动作称为安装动作),与以控制部95的微机的CPU(在下面简称为CPU。)为主体的装置整体的动作(在下面称为整体动作。)进行说明。
(卸下动作)
在更换(卸下)墨盒59时,操作人员打开开闭盖8,将操作杆201拉向靠近自己侧,然后,使其沿图15的箭头X方向旋转。如果使操作杆201沿箭头X方向旋转,则墨盒锁定件201a对墨盒59的锁定(卡扣)脱开,处于允许墨盒59的插拔的解除状态。即,从处于锁定状态的图14、图15的状态,转到处于解除状态的图17、图18的状态。
通过使操作杆201沿图15的箭头X方向旋转,则轴230旋转,设置于轴230上的头保持架移动部件222和与头保持架移动部件222连接的头保持架按压部223的连接部224均沿箭头X的方向移动。由此,处于解除头保持架按压部223的头保持架221的按压的图19的状态。
此外,通过使操作杆201沿图15的箭头X方向旋转,轴230旋转,头保持架移动部件222的前端部222a也沿图15的箭头X方向移动。前端部222a与头保持架221的接触部221b接触,与操作杆201联动,按照从压辊64退回的方式将头保持架221上抬。此时,在凸部221c沿支架40的槽41移动的同时,头保持架221移动。
还有,通过使操作杆201沿图15的箭头X的方向旋转,轴230旋转,扇形齿轮211旋转,使与扇形齿轮211啮合的中间齿轮212旋转。中间齿轮212与齿轮213连接,通过设置于齿轮213上的单向离合器216,仅仅传递图15的箭头Z方向的驱动力。齿轮213与齿轮214啮合,齿轮214与齿轮215啮合。由此,墨带R收卷于带收卷卷轴55上。
于是,操作人员仅仅使操作杆201沿图15的箭头X方向旋转,便使固定墨盒59的墨盒锁定件201a脱开,解除向头保持架221的按压,热敏头56退回,获得墨带R的松弛,由此,可容易抽出墨盒59。另外,由于将作用于头保持架221上的按压解除,故还可抽出头保持架221。在抽出时,如果以手上抬头保持架按压部223,则更加容易将头保持架221抽出(参照图20、图21)。
(安装动作)
相反,在插入墨盒59时,操作杆201位于解除位置(参照图17、图18),热敏头56(头保持架221)也位于退回位置(参照图19)。在操作杆201中,即使在该解除位置也与锁定位置相同,突起201b与形成于支架40上的槽状的适度的凹部42b(参照图22)嵌合,固定在解除位置(参照图23所示的状态)。操作人员打开开闭盖8,插入墨盒59,然后,将操作杆201拉向靠近自己侧,然后,将其沿图18的箭头Y方向(与图15的箭头X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墨盒锁定件201a与墨盒59接触,操作杆201位于锁定位置,墨盒59以安装状态固定。即,从处于解除状态的图17、图18的状态,转到处于锁定状态的图14、图15的状态。
此外,如果使操作杆201沿图18的箭头Y方向旋转,则轴230旋转,设置于轴230上的头保持架移动部件222沿图18的箭头Y方向移动。由于头保持架按压部223以连接部224与头保持架移动部件222连接,故头保持架按压部223也以轴230为旋转轴,沿图18的箭头Y方向移动。此时,由于头保持架按压部223在与头保持架221的被按压部221a接触的状态移动,故在凸部221c沿支架40的槽41移动的同时,头保持架221沿按压辊64的方向移动。由此,从图19所示的状态,转到图16所示的状态。在该状态,头保持架按压部223沿设置压辊64的方向将头保持架221下压。
于是,操作人员仅仅沿图18的箭头Y方向使操作杆201旋转,墨盒59以安装状态固定,热敏头56设定在打印等待位置,处于可打印状态。另外,此时,设置于轴230上的扇形齿轮211传递与带收卷方向相反的驱动力,但是,不通过设置于齿轮213上的单向离合器216,将驱动力传递给带收卷卷轴55。由此,在设定墨盒59的场合,不将驱动力传递给带收卷卷轴55,墨带R不在墨盒59的内部松弛。
(整体动作)
如果对控制部95接通电源,则CPU进行用于读出存储于ROM中的程序和程序数据(在RAM中展开),使各机构部动作的初始处理。即,在该初始处理中,进行通过外部总线与微机连接,进行与构成控制部95的传感器控制部等的各控制部、磁编码组件80的连接确认,然后,根据来自传感器控制部信号等,判断各结构部是否位于上述原始位置,在各结构部不位于原始位置的场合,将其移动到原始位置。在根据传感器控制部的信号等,在即使按照规定次数反复进行使各组成部件向原始位置的恢复动作的情况下,其仍不移动到原始位置的场合,对上级装置进行通报,并且还将该内容显示于操作面板5的显示部中。
另外,在初始处理中,根据来自传感器控制部(检测传感器26)的信号,判定墨盒59是否装卸,并且对应于该判断结果,进行恢复动作,参照图8,对这些内容进行具体描述。
图8A表示墨盒59安装于装置主体上,墨带R的露出的状态的可打印状态。在该状态,装置主体侧的卡扣部件23与墨盒59的卡扣部4卡扣,被检测部件25位于对检测传感器26遮挡光(通过检测传感器26而检测)的第1位置。图8B表示从图8A的状态打开开闭盖8,抽出已安装的墨盒59的状态。图8C表示下述的状态,其中,通过从图8B的状态进一步抽出墨盒59,由此将墨盒59的导向部5由卡扣部4卡扣解除的卡扣部件23抵抗弹簧离合器的紧固而强制地向下方移动,换言之,卡扣部件23按照通过导向部5,从卡扣位置旋转而发生位移的方式移动,通过该移动,解除被检部件25的检测传感器26的遮挡。在该状态,卡扣部件23不与卡扣部4卡扣,被检部件25移动到检测传感器26未检测到的第2位置。图8D表示从图8C的状态进一步抽出墨盒59,从装置主体中取出墨盒59的状态。图8E表示将从装置主体中取出,比如,更换为新的墨带的墨盒59再次安装于装置主体上的状态。在该状态,卡扣部件23不与卡扣部4卡扣,被检部件25处于维持未通过检测传感器26检测的第2位置的状态。
在这里应注意的方面在于因墨盒59安装于装置主体上,可打印的状态的图8A与再次安装墨盒59的状态的图8E的差异,通过用户(操作人员)的墨盒59的装卸动作,被检部件25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不恢复到第1位置。检测传感器26在被检测部件25位于第1位置时,输出高电平(on)信号,在被检测部件25位于第2位置时,输出低电平(off)信号,但是此关系也可相反。
在初始处理中,CPU通过传感器控制部,在检测传感器26输出高电平信号时(被检测部件25位于第1位置时),判定未抽出墨盒59,在检测传感器26输出低电平信号(被检测部件25位于第2位置时),判定抽出墨盒59。
CPU在判定抽出墨盒59时(卡扣部件23、被检测部件25位于图8E所示的状态时),驱动旋转驱动供给卷轴54和收卷卷轴55的图中未示出的电动机,由此,使与驱动连接部21连接的轴22旋转,卡扣部件23与墨盒59的卡扣部4卡扣,被检测部件25从第2位置移动(恢复)到第1位置。此时,CPU按照一定时间监视与供给主轴54的旋转成一体旋转的上述图中未示出的编码器板的输出,如果没有编码器板的信号,则判定墨盒59未再次安装于装置主体上,使图中未示出的电动机的驱动停止,对上级装置进行通报,并且还将该内容在操作面板5的显示部中显示。另一方面,在具有图中未示出的编码器板的输出时,判定墨盒59再次安装于装置主体上,接着,驱动图中未示出的电动机,将墨盒59的墨带R收卷于收卷卷轴55侧,触发由发光元件58、感光元件88形成的透射型传感器检测墨层Bk(黑色)的端部的时刻(感光元件88检测到墨层Bk的发光元件58的发光从非透射状态到透射状态的情况的时刻),按照规定脉冲数量进一步驱动图中未示出的电动机,按照墨层Y(黄色)的前端部定位于热敏头56和压辊64的位置的方式实现墨带R的露出。
接着,CPU参照写入安装于ROM基板27上的EEPROM中的信息,根据内装于墨盒59中的墨带R的残余量,判断是否可在卡6上进行打印。在EEPROM中,将像后述那样在卡6的打印部60的打印结束时更新的编码器板的累积转数、墨带R的单色、彩色的另外种类(未更新)作为信息而记录。另外,在判定像上述那样,墨盒59再次安装于装置主体上时,CPU在驱动旋转驱动供给卷轴54和收卷卷轴55的图中未示出的电动机之前,使记录于EEPROM中的编码器板的累积转数为初始状态(比如,0)。在判定可打印时,继续进行初始处理,在判定不能够打印时,对上级装置进行通报,并且还在操作面板5的显示部中显示该内容,进行等待,直至更换墨盒59。
另外,上述墨盒59的装卸判断和恢复动作不但进行在对装置主体接通电源时的初始处理,而且还在装置主体的电源接通状态,一旦打开开闭盖8,则在关闭的场合也进行。在此场合,CPU判断检测开闭盖8的开闭状态的图中未示出的开闭盖传感器的输出是否从on(开闭盖8打开的状态),变为off(开闭盖8关闭的状态),在肯定判断时进行上述动作。
另外,在初始处理中,根据来自传感器控制部(排空传感器)的信号等,也一并地判断卡6是否接纳于供给盘3中等,在判定未接纳时,同样,对上级装置进行通报,并且还在操作面板5的显示部中显示该内容,进行等待,直至在供给盘3中接纳卡6。
另一方面,安装于上级装置中的打印驱动器根据操作者(用户)的已指定的记录指令,确定控制打印装置1的记录动作用的各种参数值,形成按照该记录指令而进行卡6的记录用的打印记录数据和磁性记录数据,将其送给打印装置1。在控制部95的缓存中,存储构成记录控制指令的各种参数值,针对Y、M、C、Bk的各色成分而分解打印记录数据而获得的图像数据或字符数据,以及磁记录数据。另外,在本形式中,在上级装置侧分解为色成分(原数据为R、G、B),在打印装置1中,从R、G、B变换为Y、M、C,用作图像数据,在上级装置侧抽出的Bk数据在打印装置1中用作相同的Bk数据,作为字符数据之用。
CPU获取存储于缓存中的记录控制指令(各种参数值),按照这些参数值和在RAM中展开的程序和程序数据,像下述那样控制各机构部。
首先,通过促动器控制部驱动促动器101(螺线管101a)(ON状态),将清洁辊35从退回位置(原始位置)移动到图2所示的动作位置,进行卡6的接收准备。此时,移动机构110按照形成基本水平状的卡运送通路的方式将运送辊61、62定位于第1位置(原始位置)(图2,图9所示的状态)。
接着,CPU通过促动器控制部,使运送驱动电动机70动作,经驱动传递机构,驱动设置于卡运送通路P1上的各辊,通过促动器控制部,正转驱动使供给辊11旋转驱动的图示省略的电动机。
由此,供给盘3的最下位的卡6通过供给辊12和分离门13之间,通过卡供给口14送入外壳7的内部。通过清洁辊35对卡6的打印面进行清洁,沿卡运送通路P1,将其送向卡送出口82侧(参照图2)。如果通过第1卡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卡6的后端,则触发该卡后端的检测,CPU停止(OFF状态)促动器101(螺线管101a)的驱动。由此,清洁辊35从杆部件103的按压动作释放,从动作位置移动到作为原始位置的退回位置。
卡6通过运送驱动电动机70的驱动力,在两端部由传送辊66、夹辊65夹持的位置之前,朝向卡排出口82进一步在卡运送通路P1上运送。CPU在第2卡检测传感器的卡前端检测后,运送驱动电动机70的脉冲数量达到规定值时,停止运送驱动电动机70的驱动。由此,卡6在两端部由传送辊66和夹辊65夹持的状态停止保持,处于可在磁编码组件80的磁头81在磁条部上写入磁记录数据的状态。
为了进行卡6的磁条部的信息写入,CPU驱动图中未示出的带有编码器的直流电动机,将磁头81从原始位置移动动作位置,将磁头81压接于卡6的磁条部上。接着,CPU将通过外部总线存储于缓存中的磁记录数据输出给磁编码组件80,并且驱动图中未示出的带有编码器的直流电动机,将磁头81在从卡6的磁条部的端部到端部的全部区域的内部的必要的范围内移动,在磁条部中记录磁记录数据。
CPU在卡6的磁条部的磁记录数据的写入结束时,停止图中未示出的带有编码器的直流电动机,将其反转,使磁头81读取写入到卡6的磁条部中的磁记录数据,进行存储于缓存中的磁记录记录数据和已读取的磁记录数据是否一致的检验(是否正确地写入的检查)。另外,磁头81伴随检验的结束,恢复到原始位置。
CPU在检验结果为写入不良时,对上级装置进行通报,并且在显示部中显示该内容,按照规定脉冲次数(正转)驱动运送驱动电动机70,由此,将卡6通过卡运出口82送到装置之外。接着,从供给盘3接收新的卡6的供给,与上述相同,在磁编码组件80中进行(新的)卡6的磁条部的磁记录数据的写入和检验。
另一方面,在磁编码组件80的来自微机的检验结果没有问题(没有卡6的磁条部的磁记录数据的写入不良)的场合,CPU使运送驱动电动机70反转驱动,将在两端部由夹辊65、传送辊66夹持的状态停止保持的卡6沿卡运送通路P1反向运送到卡供给口14侧。在该反向运送的期间,如果卡6的后端由第1卡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则按照规定脉冲次数再继续进行运送驱动电动机70的反转驱动,停止运送驱动电动机70的驱动。由此,卡6处于在运送方向后半部由运送辊62、63夹持的状态停止保持,并且运送方向前半部支承于运送辊61上的状态(参照图2)。
接着,CPU正转驱动运送驱动电动机70,将卡6在卡运送通路P1上,送向卡送出口82侧,并且通过第1卡检测传感器确认卡6的前端位置,通过打印部60,在卡6的表面上打印打印记录数据的所需的字符、图像。即,在卡6的表面上,经墨带R(墨层Y的部分)按压热敏头56,同时,按照Y色的图像数据(Y成分从RGB数据进行色变换的图像数据),有选择地使热敏头56的加热元件动作。由此,在卡6的表面上,直接转印涂敷于墨带R上的Y(黄色)的热转印墨成分。
此时,卡6的内面侧支承于压辊64上,但是,在最初,由运送辊62、63夹持而运送,在卡运送通路P1上,朝向卡送出口82侧运送,伴随该运送,前端部侧由夹辊65夹持运送,后端部侧由运送辊63夹持运送,最后(在后端部侧,通过压辊64支承内面侧的同时)通过夹辊65而夹持运送。CPU通过第1卡检测传感器的信号,确认卡6的后端位置,另外,按照规定脉冲数量,继续进行运送驱动电动机70的正转驱动,停止运送驱动电动机70的驱动。
接着,CPU使运送驱动电动机70反转驱动,使卡6沿卡运送通路P1反向送向卡供给口14侧,卡6处于在运送方向后半部由运送辊62、63夹持的状态停止保持,运送方向前半部支承于运送辊61上的状态,此时,停止运送驱动电动机70的驱动(参照图2)。在此期间,CPU驱动未图示的电动机,将墨盒59的墨带R若干收卷于收卷卷轴55侧,墨层M(品红色)的前端部定位于热敏头56和压辊64的位置。接着,CPU正转驱动运送驱动电动机70,将卡6在卡运送通路P1上送向卡送出口82侧,并且通过打印部60,将涂敷于墨带R上的M(品红色)的热转印墨成分直接转印于卡6的表面上。接着,同样,CPU通过打印部60在卡6的表面上,直接转印涂敷于墨带R上的C(青色)和Bk(黑色)的热转印墨成分。由此,在卡6的表面上,形成Y、M、C、Bk的彩色图像。
然后,CPU将卡6送向卡排出口34。即,反转驱动运送驱动电动机70,将卡6沿卡运送通路P1反向送到卡各给口14侧。像图2所示的那样,在通过打印部60,在卡6的打印面上,进行多色的面依次打印记录时,在将卡6反向送到供给口14侧时,维持在按照运送辊61、62形成基本水平状的卡运送通路的方式定位的第1位置,但是,在将结束规定的记录处理的卡6排向卡排出口34时,触发下述时刻,即通过第1卡检测传感器检测在卡运送通路P1上反向运送的卡6的后端的时刻,或检测卡6的后端、经过多个脉冲的时刻,CPU驱动控制步进电动机111,通过移动机构110(步进电动机111的驱动),将运送辊61、62移向按照形成倾斜状的卡运送通路的方式定位的第2位置(图3所示的状态),并且反转驱动将上述供给辊11旋转驱动的图示省略的电动机,使排出辊15旋转驱动。
由此,卡6通过卡排出口34接纳于排出盘2中,或(在卡充满于排出盘2中的场合)从卡排放口24排向外部。另外,即使在图3所示的卡排出时,清洁辊35定位于作为与卡运送通路P1离开的原始位置的退回位置。
CPU在卡6接纳于排出盘2中,或从卡排出口24排出的时刻,停止运送驱动电动机70和图示省略的电动机的反转驱动。另外,CPU在卡6向排出盘2的排出动作结束的规定时刻,再次驱动步进马达111(反向的旋转驱动),将运送辊61、62从按照形成倾斜的卡运送通路的方式定位的第2位置,恢复到按照形成基本水平的卡运送通路的方式定位的第1位置。
另外,CPU按照在初始处理中,在从ROM基板27的EEPROM读出的编码器板的累积次数上,添加通过打印部60的打印,本次编码器板旋转的总转数增加,更新EEPROM的编码器板的累积转数。由此,卡6的记录处理结束,在具有下述的作业的场合,反复进行以上的动作。
(效果等)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的效果等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中,在处于在装置主体上安装墨盒59的状态时,卡扣部件23与墨盒59的卡扣部4卡扣,检测传感器26检测位于第1位置的被检测部件25(参照图8A),由此,CPU判定是否抽出墨盒59。另一方面,如果从装置主体中抽出墨盒59,墨盒59(再次)安装于装置主体上,则卡扣部件23处于不与墨盒59的卡扣部4卡扣的状态,被检测部件25维持第2位置(参照图8E),由此,检测传感器26未检测到被检测部件25,CPU判定已抽出墨盒59。于是,按照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在(再次)安装墨盒59时,不像已有技术那样,马上恢复到安装动作之前的状态(由于非检测部件25维持第2位置),可确实检测相对装置主体的墨盒59的装卸。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中,在判定未抽出墨盒59(处于安装的状态)时,不进行墨带R的露出,在判定墨盒59(再次)安装时,进行墨带R的露出。于是,按照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可抑制像已有技术那样,在电源接通时在平时进行露出这样的不需要的露出,这样,可有效地使用设置于墨盒59的内部的墨带R,可降低运营成本。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给出在墨盒59中设置平板状的卡扣部4和倾斜设置的导向部5的实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比如,像10图所示的那样,也可按照缺少导向部5的方式构成。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给出通过墨盒59的导向部5,强制地将卡扣部件23移向下方的实例,但是,也可像图11所示的那样,使导向部5的形状相反,将卡扣部件23等待于上方,此外,还可成一体地形成墨盒59的卡扣部4和导向部5。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给出卡扣部件23与卡扣部4卡扣(卡合)的实例,但是,也可像图12所示的那样,与墨盒59的墨盒外壳接触,与其卡扣。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墨盒59的导向部5,强制地将卡扣部件23移向下方,但是,也可按照通过解除作用于卡扣部件23上的弹簧离合器的作用,通过自重而旋转(参照图12的箭头),缺少墨盒59的导向部5的方式构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给出卡扣部4固定于墨盒59的墨盒外壳上的实例,但是,也可在墨带体的一对卷轴中的一个(比如,收卷卷轴)上,设置一侧通过弹簧29偏置,与在另一侧具有卡扣部4的托架31连接用的高差部28,高差部28与形成于托架31上的弧形部接触(连接),这样,在卡扣部4中,高差部28与托架31的弧状部接触,使卡扣部件23进出到可卡扣的位置,在与高差部28非接触(非连接)的状态,将卡扣部件23退回到不能够卡扣的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给出墨带体设置于墨盒59的内部,墨盒59安装于打印装置1上的实例,但是,也可不必采用墨盒59,而将墨带体直接安装于打印装置1上。在此场合,像图13所示的那样,一侧通过弹簧29偏置,在另一侧具有卡扣部4的托架31设置于打印装置1上,用于与托架31连接用的高差部28设置于墨带体的一对卷轴中的一个(比如,收卷卷轴)上。另外,墨带体安装于打印装置1上,高差部28与形成于托架31上的弧形部接触(连接),由此,比如,使卡扣部4进出到图7所示的卡扣部件23可与卡扣部4卡扣的位置,从打印装置1中抽出墨带体,高差部28处于与形成于托架31上的弧形部不接触(不连接)的状态,由此,获得与下述场合相同的效果,该场合为使卡扣部4退回到卡扣部件23不能够与卡扣部4卡扣的位置。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检测传感器26,给出透射一体型的传感器的实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比如,也可采用反射型的传感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将卡扣部件23和被检测部件25连接的部件,例示轴22,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比如,可采用包括齿轮等的旋转体。
本申请要求申请号为日本特愿2007-015205的发明申请和申请号为日本特愿2007-021434的发明申请的优先权。

Claims (11)

1.一种打印机用墨盒,在其内部具有:
墨带;
用于供给上述墨带的供给卷轴;
用于收卷上述墨带的收卷卷轴;
其特征在于,该打印机用墨盒按照可相对打印装置而装卸的方式构成,该打印装置包括检测机构,该检测机构可检测卡扣部件的卡扣状态,可检测上述墨盒的装卸,该卡扣部件与可相对打印装置而装卸的墨盒卡扣,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上述打印装置上;
该打印机用墨盒包括:
卡扣部,在安装于上述打印装置上的状态,上述卡扣部件与该卡扣部卡扣;
导向部,该导向部在从上述打印装置中抽出时,强制地从上述卡扣位置使上述卡扣部件发生旋转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墨盒,其中,对于上述卡扣部和上述导向部,沿上述墨盒的插拔方向,在靠近自己侧设置上述卡扣部,在后方侧设置上述导向部,在上述墨盒从打印装置中抽出时,解除上述卡扣部件与上述卡扣部的卡扣,然后,上述卡扣部件通过上述导向部从上述卡扣位置发生旋转位移。
3.一种打印机用墨盒的装卸检测方法,该打印机用墨盒安装于打印装置上,该打印装置包括检测传感器,该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打印机用墨盒的装卸;卡扣部件,该卡扣部件以可旋转的方式与上述墨盒卡扣;被检测部件,该被检测部件可与上述卡扣部件成一体旋转,在上述卡扣部件与上述墨盒卡扣的状态,通过上述检测传感器而检测;判断机构,该判断机构对应于上述检测传感器的输出,判断上述墨盒的装卸,该方法包括:
从上述打印装置中抽出上述墨盒的抽出工序;
将上述墨盒安装于上述打印装置上的安装工序;
在上述墨盒安装于上述打印装置上的状态,判断上述墨盒的装卸的判断工序;
在上述抽出工序中,解除上述卡扣部件与上述墨盒的卡扣,上述被检测部件从通过上述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第1位置移动到未通过上述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第2位置;
在上述安装工序中,在上述卡扣部件不与上述墨盒卡扣的状态,上述被检测部件维持上述第2位置;
在上述判断工序中,上述判断机构在上述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位于第1位置的上述被检测部件时,判定为未抽出上述墨盒,在上述检测传感器未到检测上述被检测部件时,判定为抽出上述墨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卸检测方法,其中,在上述判断工序中,还包括下述旋转工序,即,在上述判断机构判定抽出上述墨盒之后,上述卡扣部件与安装于打印装置上的墨盒卡扣,并且,以上述被检测部件位于上述第1位置的方式,使上述卡扣部件和上述被检测部件旋转。
5.一种打印装置,该打印装置可装卸打印机用墨盒,采用被安装的上述墨盒中内装的墨带,在记录媒体上打印图像或字符,该打印机包括:
用于检测上述墨盒的装卸的检测传感器;
以可旋转的方式与上述墨盒卡扣的卡扣部件;
被检测部件,该被检测部件可与上述卡扣部件成一体地旋转,在上述卡扣部件与上述墨盒卡扣的状态,通过上述检测传感器而检测;
判断机构,该判断机构对应于上述检测传感器的输出,判断上述墨盒的装卸;
在上述墨盒从打印装置中抽出时,解除上述卡扣部件与上述墨盒的卡扣,上述被检测部件从通过上述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第1位置,移动到未通过上述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第2位置;
在上述墨盒安装于打印装置上时,在上述卡扣部件不与上述墨盒卡扣的状态,上述被检测部件维持上述第2位置;
上述判断机构在上述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位于第1位置的上述被检测部件时,判定为未抽出上述墨盒,在上述检测传感器未检测到上述被检测部件时,判定为抽出上述墨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装置,其还包括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按照在通过上述判断机构判定抽出上述墨盒时,上述卡扣部件与安装于打印装置上的墨盒卡扣,并且上述被检测部件位于上述第1位置的方式使上述卡扣部件和上述被检测部件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上述墨盒包括在安装于打印装置上的状态卡扣上述卡扣部件的卡扣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上述墨盒还包括导向部,该导向部在墨盒从打印装置中抽出时,强制地对从卡扣状态转换为非卡扣状态的上述卡扣部件进行导向。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在上述墨带中,按照面顺序而形成多种颜色的区域,在通过上述判断机构判定抽出上述墨盒时,安装于打印装置上的墨盒的墨带的预定的颜色按照定位于规定位置的方式露出。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在上述墨盒中,由上述墨带和供给上述墨带的供给卷轴与收卷上述墨带的收卷卷轴构成的墨带体可装卸,上述卡扣部以可进退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墨盒的一部分上;
通过将上述墨带体安装于上述墨盒上,上述卡扣部进出于上述卡扣部件可卡扣的位置;
通过将上述墨带体从上述墨盒上取下,使上述卡扣部退回到上述卡扣部件不能够卡扣的位置。
11.一种打印装置,该打印装置包括:
墨带体,该墨带体由墨带、用于供给上述墨带的供给卷轴、用于收卷上述墨带的收卷卷轴构成,采用上述墨带,在记录媒体上打印图像或字符;
该打印装置包括:
检测传感器,该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上述墨带体的装卸;
卡扣部,该卡扣部通过上述墨带体的装卸进行移动;
卡扣部件,该卡扣部件以可旋转的方式与上述卡扣部卡扣;
被检测部件,该被检测部件可与上述卡扣部件成一体地旋转,在上述卡扣部件与上述卡扣部卡扣的状态,通过上述检测传感器而检测;
判断机构,该判断机构对应于上述检测传感器的输出,判断上述墨带体的装卸;
在上述墨带体从打印装置中抽出时,解除上述卡扣部件与上述卡扣部的卡扣,上述被检测部件从通过上述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第1位置移动到未通过上述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第2位置;
在上述墨带体安装于打印机上时,在上述卡扣部件不与上述卡扣部卡扣的状态,上述被检测部件维持第2位置;
上述判断机构在上述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位于上述第1位置的上述被检测部件时,判定为未抽出上述墨带体,在上述检测传感器未检测到上述被检测部件时,判定为抽出上述墨带体。
CN200810007030XA 2007-01-25 2008-01-25 打印机用墨盒、墨盒装卸检测方法和打印装置 Active CN1012297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15205 2007-01-25
JP2007015205 2007-01-25
JP2007015205A JP4994864B2 (ja) 2007-01-25 2007-01-25 プリンタ装置、着脱方法、プリンタ用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リボン体
JP2007021434A JP5091494B2 (ja) 2007-01-31 2007-01-31 印刷装置
JP2007021434 2007-01-31
JP2007-021434 2007-01-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29724A true CN101229724A (zh) 2008-07-30
CN101229724B CN101229724B (zh) 2011-11-02

Family

ID=39723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7030XA Active CN101229724B (zh) 2007-01-25 2008-01-25 打印机用墨盒、墨盒装卸检测方法和打印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994864B2 (zh)
CN (1) CN101229724B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8676A (zh) * 2008-12-25 2010-06-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式打印机
CN101870206A (zh) * 2009-04-27 2010-10-27 索尼公司 墨带盒
CN101804739B (zh) * 2009-02-18 2011-09-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转印打印机及墨盒的拆卸方法
CN104507695A (zh) * 2012-11-30 2015-04-08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墨带盒、墨带支座、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4626769A (zh) * 2015-02-13 2015-05-20 深圳市速普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打印色带驱动装置
US9381756B2 (en) 2009-03-31 2016-07-0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9498998B2 (en) 2008-12-25 2016-11-2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9498988B2 (en) 2009-03-31 2016-11-2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9539837B2 (en) 2009-12-16 2017-01-1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9592692B2 (en) 2009-03-31 2017-03-1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9616690B2 (en) 2009-03-31 2017-04-1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9656495B2 (en) 2009-12-28 2017-05-2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9676217B2 (en) 2009-06-30 2017-06-1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CN108357219A (zh) * 2017-01-26 2018-08-03 大数据奥尼尔公司 检测打印色带定向
CN110997336A (zh) * 2018-07-13 2020-04-10 佐藤控股株式会社 打印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36503B2 (ja) 2009-03-31 2013-02-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JP6198055B2 (ja) * 2013-10-31 2017-09-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62278A (ja) * 2004-08-30 2006-03-09 Alps Electric Co Ltd インクリボンカセッ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プリンタ装置
JP4200959B2 (ja) * 2004-09-24 2008-12-24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5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51349B2 (en) 2008-12-25 2017-09-0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9511610B2 (en) 2008-12-25 2016-12-0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9649861B2 (en) 2008-12-25 2017-05-1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11285749B2 (en) 2008-12-25 2022-03-2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CN101758676B (zh) * 2008-12-25 2014-01-2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式打印机
US9682584B2 (en) 2008-12-25 2017-06-2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10744798B2 (en) 2008-12-25 2020-08-1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10661589B2 (en) 2008-12-25 2020-05-2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9498998B2 (en) 2008-12-25 2016-11-2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10189284B2 (en) 2008-12-25 2019-01-2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9511611B2 (en) 2008-12-25 2016-12-0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9656496B2 (en) 2008-12-25 2017-05-2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9511609B2 (en) 2008-12-25 2016-12-0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9522556B2 (en) 2008-12-25 2016-12-2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9533522B2 (en) 2008-12-25 2017-01-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9539838B2 (en) 2008-12-25 2017-01-1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9855779B2 (en) 2008-12-25 2018-01-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9566812B2 (en) 2008-12-25 2017-02-1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CN101758676A (zh) * 2008-12-25 2010-06-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式打印机
US11479053B2 (en) 2008-12-25 2022-10-2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9656497B2 (en) 2008-12-25 2017-05-2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CN101804739B (zh) * 2009-02-18 2011-09-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转印打印机及墨盒的拆卸方法
US11254149B2 (en) 2009-03-31 2022-02-2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10201993B2 (en) 2009-03-31 2019-02-1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9656488B2 (en) 2009-03-31 2017-05-2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11052685B2 (en) 2009-03-31 2021-07-0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9616690B2 (en) 2009-03-31 2017-04-1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10618325B2 (en) 2009-03-31 2020-04-1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10201988B2 (en) 2009-03-31 2019-02-1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9592692B2 (en) 2009-03-31 2017-03-1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9381756B2 (en) 2009-03-31 2016-07-0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10744802B2 (en) 2009-03-31 2020-08-1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11945217B2 (en) 2009-03-31 2024-04-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9498988B2 (en) 2009-03-31 2016-11-2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10675894B2 (en) 2009-03-31 2020-06-0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11707938B2 (en) 2009-03-31 2023-07-2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10226949B2 (en) 2009-03-31 2019-03-1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CN101870206B (zh) * 2009-04-27 2012-10-10 索尼公司 墨带盒
CN101870206A (zh) * 2009-04-27 2010-10-27 索尼公司 墨带盒
US9802432B2 (en) 2009-06-30 2017-10-3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9676217B2 (en) 2009-06-30 2017-06-1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11225099B2 (en) 2009-06-30 2022-01-1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10265976B2 (en) 2009-12-16 2019-04-2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9539837B2 (en) 2009-12-16 2017-01-1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11235600B2 (en) 2009-12-16 2022-02-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10265982B2 (en) 2009-12-28 2019-04-2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9656495B2 (en) 2009-12-28 2017-05-2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US11135862B2 (en) 2009-12-28 2021-10-0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with indicator portion having pressing and non-pressing portion for indentifying tape type
CN104507695B (zh) * 2012-11-30 2017-09-0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墨带支座和印刷装置
CN104507695A (zh) * 2012-11-30 2015-04-08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墨带盒、墨带支座、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4626769A (zh) * 2015-02-13 2015-05-20 深圳市速普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打印色带驱动装置
CN104626769B (zh) * 2015-02-13 2017-04-26 深圳市速普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打印色带驱动装置
CN108357219B (zh) * 2017-01-26 2021-08-17 大数据奥尼尔公司 检测打印色带定向的设备、系统和方法
CN108357219A (zh) * 2017-01-26 2018-08-03 大数据奥尼尔公司 检测打印色带定向
CN110997336B (zh) * 2018-07-13 2021-03-12 佐藤控股株式会社 打印机
CN110997336A (zh) * 2018-07-13 2020-04-10 佐藤控股株式会社 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179086A (ja) 2008-08-07
CN101229724B (zh) 2011-11-02
JP4994864B2 (ja) 2012-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29724B (zh) 打印机用墨盒、墨盒装卸检测方法和打印装置
CN101209628B (zh) 卡记录装置
CN102133821B (zh) 打印装置
CN105764698B (zh) 用于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的可更换单元的位置控制特征
KR101079371B1 (ko) Id 카드 프린터용 리본 카트리지
US6651975B2 (en) Sheet pack and printer
CN100522639C (zh) 成像装置
CN105745582A (zh) 具有闩锁机构的用于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的可更换单元
US10011458B2 (en) Removable duplexer tray module for an imaging apparatus
KR101427426B1 (ko) 프린터용 카트리지, 카트리지 착탈 검출방법 및 프린터장치
CN101224674B (zh) 印刷装置
JP5188143B2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KR0176713B1 (ko) 전사/기록용지 카트리지와 기록장치
CN101211400A (zh) 卡发行装置
JP2009006666A (ja) リボンスプール、リボンカセットおよび印刷装置
US8480321B2 (en) Recording media transporting apparatus and a printer
JP2009006662A (ja) リボンスプール、リボンカセットおよび印刷装置
JP4497848B2 (ja) 転写印刷装置及び自動改札装置
JP5091494B2 (ja) 印刷装置
JP2004168514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記録媒体用保持部材
JP2000006488A (ja) 熱転写プリンタ用カセット
JPH07257767A (ja) 記録装置
JP2000001013A (ja) 熱転写プリンタ
JP2006142596A (ja) 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