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21931A - 无底座的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无底座的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21931A
CN101221931A CNA2008100259684A CN200810025968A CN101221931A CN 101221931 A CN101221931 A CN 101221931A CN A2008100259684 A CNA2008100259684 A CN A2008100259684A CN 200810025968 A CN200810025968 A CN 200810025968A CN 101221931 A CN101221931 A CN 1012219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or
fin
heat
bas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2596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43973C (zh
Inventor
黄崇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Hanxu Hardware and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B20081002596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43973C/zh
Publication of CN1012219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19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397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3973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底座的散热器组成设计,包括复数个散热片及复数个热管所组成,尤指其选定在热管的一侧管或管体弯曲部位设有可与晶体贴合接触的压平面,并将复数个散热片插入热管的一侧管或同时插入两侧管而形成紧配结合,令热管的压平面可贴触晶体,使晶体热温能直接通过高热传导系数的热管压平面传递而快速散热,如此组成的无底座散热器,不仅能节省习知底座的材料成本,大幅减轻重量与体积,且方便包装运送。

Description

无底座的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无底座的散热器设计,其只需利用复数个散热片及复数个热管施以紧配组成,令热管具有可与晶体热源直接贴触的压平面,  因此藉由高热传导系数的热管直接将晶体热温带离,具有散热快速、体积重量减少、成本降低及运送方便等诸多优点。
背景技术
习知具有热管的散热器,其组成除了复数个铝或铜片的散热片与复数个热管以外,更必须包含一个不可或缺的铝或铜质底座,用以贴触于晶体而提供热源传递,所述复数个散热片系相邻堆叠形成块状模块,并与热管穿置结合,该习知散热器通常可区分为横置式及直立式组合两种结构,横置式散热器是以热管的一侧管与散热片模块插入结合,另一侧管则与底座结合,直立式散热器系以热管两侧管同时插入散热片模块形成结合,进而在管体弯曲部位再结合一底座。除此,习知散热器亦可在散热片模块的周边结合一锁框,并配置设有风扇,以强化散热功能。
上述散热器的底座,主要是作为晶体热源的热传递媒介,可将晶体热源传递至热管及散热片模块,使晶体热温系先通过底座再传递至热管与散热片模块进行散热,至于底座与热管的结合,习知技术系利用锡膏等焊接媒介施予焊结,但因热管与底座材质不同,故焊结前必须事先电镀镍处理,以致整体加工复杂、成本增加、组装不便,也不符环保,尤其是所述散热器的底座均为一实心金属块,故不但重量沉、体积大,且造成金属耗量大、导致制造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上述习知散热器的散热片、热管与底座的热传导系数(K值)均各不同,一般铜金属K值约为500,铝金属K值约只有300-400,但热管的K值则可达到20000~40000左右,因此就热传导的效率而言,显然热管的热传导效率系远远优于铜或铝金属的散热片、底座,故可知习知散热器对于晶体的热源传递,并无法在第一时间将热源快速传送散热,整体构成尚非合理,自有改进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无底座的散热器设计,其只需以复数个散热片及复数个热管即可紧配组成,于热管选定处设有可与晶体贴合接触的压平面,如此令热管的压平面贴触晶体,使晶体热温可直接通过高热传导系数的热管而传递带离,散热更快速,特别是完全省略习知底座构件,因此大幅度减少散热器的体积及重量,节省金属实心底座的耗材成本,且包装或运送将会更为方便。
本发明之次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无底座的散热器设计,所述的热管系选定在一侧管或管体弯曲部位设有可与晶体贴合接触的压平面,用以与复数个散热片形成插置组成,而可任意适合实施为横置式或直立式的散热器。
本发明之又一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无底座的散热器设计,所述由复数个散热片构成的散热片模块,系于底部设有一可供热管相对嵌入的嵌槽,该嵌槽系由复数个散热片于底面开设缺口而相邻并列所构成,使热管可相对嵌入而局部包覆结合,并露出热管的压平面,以供与晶体形成贴合接触,且所述缺口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实施为半圆形、三角形或其它任意的多边形,均属可行。
本发明之又一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无底座的散热器设计,其实施于横置式散热器时,所述由复数个散热片构成的散热片模块,系可选定末端部的散热片为同时插入于热管两侧管,用以增进散热片模块与热管的结合强度。
本发明之又一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无底座的散热器设计,其实施于横置式散热器时,所述由复数个散热片构成的散热片模块,系可在散热片模块的前、后位置各增加一结合板,令前、后结合板系同时插入于热管两侧管,用以增进散热片模块与热管的结合强度。
本发明之又一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无底座的散热器设计,所述的复数个热管,系使设有压平面的管身部位为集中的相邻靠近组成,以供与晶体形成较佳的贴合接触。
本发明之又一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无底座的散热器设计,于实施为横置式的散热器时,系在块状散热片模块分别紧配贯穿固定销柱,以供与扣具结合。
本发明之又一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无底座的散热器设计,于实施为直立式的散热器时,系在块状散热片模块的前、后位置各增加一结合板,并可供与扣具结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组合立体图。(尚未接触晶体)。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接触晶体之组合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接触晶体之组合断面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局部断面图。
图5为本发明于散热片开设不同缺口形状的实施例断面图。
图6为本发明热管呈浅层嵌入状态之局部断面图。
图7为本发明接触晶体之另一实施例组合断面图。
图8为图7实施例之组合底面图。
图9为本发明于散热片模块前、后位置各增设一结合板的又一实施例组合断面图。
图10为图9实施例之组合底面图。
图11为本发明适用于直立式散热器之组合立体图。
图12为图11底视角度之组合立体图。
图13为图11实施例之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适用于横置式散热器选配增加固定销柱及扣具之组合立体图。
图15为图14实施例之侧面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适用于直立式散热器选配增加U形插板及扣具之组合立体图。
图17为图16实施例之侧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散热片
2、热管
11、贯穿孔
12、缺口
21、一侧管
22、另一侧管
3、晶体
23、压平面
10a、10b、末端部的散热片
41、42、结合板
1a、散热片
101、102、贯穿孔
2a、热管
21a、22a、两侧管
23a、压平面
13、固定销柱
14、扣具
15、U形插板
16、扣具
5、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系本发明所为「无底座的散热器」适用于横置式散热器组合的第一实施例,该无底座的散热器系包括复数个散热片1及复数个热管2所组成,其中:
复数个散热片1,系相邻堆叠排列而形成一块状的散热片模块,各散热片1的形状或大小均不限特定,但适用于横置式散热器组合时,其系在各散热片1的一侧开设复数个相互对应的贯穿孔11,用以供复数个热管2的一侧管21紧迫贯穿,而在各散热片1的另一侧(底面)开设复数个相对的缺口12,且缺口形状系无需特别限制,并使各散热片1的复数缺口12可相邻并列而构成复数个嵌槽,用以供复数个热管2的另一侧管22嵌入结合;
复数个热管2,各热管2均为两端封闭的U形管体,具有两侧管21、22,其管内系填装工作液,内部构造或组成因属习知,故不另赘,惟本发明适用于横置式散热器组合时,其特别是在各热管2的另一侧管22设有可与晶体3贴合接触的压平面23,且各热管2的一侧管21均紧配插入各散热片1的贯穿孔11,而另一侧管22则相对嵌入各散热片1于底面缺口12相邻并列所构成嵌槽,令各热管2嵌入嵌槽后形成局部包覆结合,并平齐露出各热管2的压平面23,以供与晶体3形成平齐状态的贴合接触(如图2至图4所示)。
依上述横置式散热器的组成,仅系由复数个散热片1及复数个热管2施以紧配组成,即获稳固结合,如此令热管1的压平面23可贴触晶体3,使晶体3热温直接通过高热传导系数(K值极高)的热管2而传递带离,故其散热更快速,尤其完全省略习知的底座构件,故散热器的体积及重量可大幅减少,并有效节省习知金属实心底座的耗材成本,整体组成于包装或运送上当然更为经济方便。
如图4所示,上述各热管2的另一侧管22均相对嵌入各散热片1于底面缺口12相邻并列所构成嵌槽,使各热管2嵌入嵌槽后呈局部的包覆结合,并平齐露出各热管2的压平面23,以供与晶体3形成平齐贴合,而同理可知,所述压平面23与晶体3的贴合接触部位系可预先涂布导热膏、导热蜡片或适当铺设导热橡胶,藉由上述习知导热介质用以填补空隙,确保压平面23与晶体3的贴合接触效果更理想,至于有关导热介质的应用因属习知范畴(图中未显示),兹不另述。
上述各散热片1的缺口12,其缺口形状并无特别限制的必要,包括可实施为如图4所示的半圆形缺口,或是如图5所示的多边形缺口,或三角形或任意多边形,或其它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的缺口均属可行,  当然,为因应缺口形状的变化,各热管2另一侧管22亦必须相对匹配改变,以便相对嵌入结合,自不待言。
上述各热管2与散热片1底面缺口12的嵌入嵌入深浅亦无特别限制,如图4所示,系显示热管2嵌入较深,而图6所示则显示热管2系嵌入较浅,故凡是可呈局部的嵌入包覆,皆为可行。
而实际上,本发明的各热管2或亦可不需要嵌入散热片1的底面,因此各散热片1也不需要在底面开设任何缺口,即如图7、图8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亦是一种适用于横置式散热器的组成,所述由复数个散热片1所构成的散热片模块,多数的散热片1系没有接触到热管2的另一侧管22,仅选定末端部的散热片10a、10b于两侧均开设贯穿孔,使该选定的散热片10a、10b可同时紧配贯穿热管2的两侧管21、22,藉此组成以增进散热片1整体模块与热管2的结合强度,至于复数个热管2则同理利用平齐露出(另一侧管22呈完全露出)的压平面23,与晶体3形成平齐贴合,当然事先系可于贴合接触部位预先涂布导热膏、导热蜡片或铺设导热橡胶,以填补热管2之间的空隙,自不待言。
依上述设计精神,本发明同理亦可实施为如图9、图10所揭的横置式散热器组成,所述由复数个散热片1构成的散热片模块,系亦可在散热片模块的前、后位置各增加一结合板41、42,令前、后结合板41、42系同时紧配插入各热管2两侧管21、22,用以增进散热片模块与各热管2的结合强度。
如图11至图13所示,系本发明所为「无底座的散热器」适用于直立式散热器组合的另一实施例,该直立式无底座的散热器同样是包括复数个散热片1a及复数个热管2a所组成,其中:
复数个散热片1a,  系相邻堆叠排列而形成一块状的散热片模块,各散热片1a的形状或大小亦不拘,但适用于直立式散热器组合时,其系在各散热片1a的两侧同时均开设复数个相互对应的贯穿孔101、102,用以供复数个热管2a的两侧管21a、22a同时紧迫贯穿;
复数个热管2a,各热管2a均选定在管体弯曲部位设有可与晶体贴合接触的压平面23a,并将复数个散热片1a同时插入热管2a的两侧管21a、22a而形成紧配结合,令热管2a的压平面23a均可贴触晶体3,使晶体3的热温能直接通过高热传导系数的热管压平面23a传递而快速散热。
本发明不论实施于横置式或直立式的无底座散热器组合,所述的复数个热管2或2a,均系使设有压平面23或23a的管身部位为集中的相邻靠近组成,令集中相邻靠近的压平面23或23a可与晶体3形成较佳的贴合接触。
本发明于上述各种横置式组合的实施例中,所述由复数个散热片1相邻堆叠排列形成的块状散热片模块,其进一步可在该散热片模块的底面位置开设两个串接形成的长通孔,用以分别供一固定销柱13紧配贯穿(如图14、图15所示),利用两个固定销柱13以提供形态不拘的扣具14锁合,以便利用扣具14使热管2的压平面23可与晶体3形成稳固的压置贴合。上述的长通孔,其系由复数个散热片1在底面位置预先开设相对通孔,进而串接构成所述的长通孔,以适合固定销柱13施予紧配的贯穿结合。
如图16、图17所示,本发明于上述直立式组合的实施例中,其同理亦可在散热片模块开设一个以上串接构成的长通孔,并以两个U形插板15与长通孔形成紧配贯穿,利用两个固定的U形插板15可提供形态不拘的扣具16锁合。同理,上述的长通孔,也是由复数个散热片1预先开设相对通孔所串接形成。
当然本发明亦可配合其它习知扣具或锁框之应用,如遇有不同种类的晶体时,其扣具形态当然亦可任意改变,惟目的均在于提供散热片模块与晶体的周边产生良好结合,或为求加强其散热功能,亦可配置结合一组或一组以上的风扇,如图16或图17所示,且所述一组或两组风扇5系可锁设在散热片模块的一侧或中央或两侧。
以上各种实施例,仅系揭露本发明主要之基本技术,为系例举说明,但并非用以限定本案技术范围,举凡涉及等效应用或基于前项技术手段所为简易变更或置换者,自仍应视为本案技术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无底座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复数个散热片及复数个热管所组成,其在热管的选定部位设有可与晶体贴合接触的压平面,并将复数个散热片插入热管形成紧配结合,且平齐露出各热管的压平面,构成一无底座的散热器,使晶体热温能直接通过热管压平面的传递而快速散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无底座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个散热片相邻堆叠排列而形成一块状散热片模块,各散热片于一侧开设复数个相互对应的贯穿孔,以供复数个热管的一侧管紧配贯穿,而组成一横置式的散热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无底座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个散热片系于另一侧开设复数个相对的缺口,使各散热片的复数缺口相邻并列而构成复数个嵌槽,以供复数个热管的另一侧管嵌入结合,形成局部包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无底座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个嵌槽与复数个热管的另一侧管呈紧配结合。
5.如权利要求2所述无底座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由复数个散热片所构成的散热片模块,选定末端部一片以上的散热片于两侧均开设贯穿孔,使该选定的散热片同时紧配贯穿热管的两侧管而完成结合。
6.如权利要求2所述无底座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由复数个散热片所构成的散热片模块,在散热片模块的前、后位置各设有一结合板,并使前、后结合板系同时紧配插入各热管的两侧管而完成结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无底座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个散热片系相邻堆叠排列而形成一块状散热片模块,各散热片于两侧同时均开设复数个相互对应的贯穿孔,以供复数个热管的两侧管同时紧配贯穿,而组成一直立式的散热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无底座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个热管均选定在管体弯曲部位设有可与晶体贴合接触的压平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无底座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个热管均使设有压平面的管身部位为集中相邻靠近组成,使集中相邻靠近的压平面与晶体形成贴合接触。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无底座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由复数个散热片相邻堆叠排列形成的块状散热片模块,在底面位置开设两个串接形成的长通孔,并分别紧配贯穿一固定销柱,以供与扣具锁合。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无底座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由复数个散热片相邻堆叠排列形成的块状散热片模块,在散热片模块开设一个以上串接构成的长通孔,并以两个U形插板与长通孔形成紧配贯穿,利用两个固定的U形插板以供与扣具锁合。
CNB2008100259684A 2008-01-23 2008-01-23 无底座的散热器 Active CN100543973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8100259684A CN100543973C (zh) 2008-01-23 2008-01-23 无底座的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8100259684A CN100543973C (zh) 2008-01-23 2008-01-23 无底座的散热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21931A true CN101221931A (zh) 2008-07-16
CN100543973C CN100543973C (zh) 2009-09-23

Family

ID=39631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8100259684A Active CN100543973C (zh) 2008-01-23 2008-01-23 无底座的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43973C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3608A (zh) * 2010-01-22 2011-07-27 陈世明 压平热管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系统
CN102183163A (zh) * 2011-03-15 2011-09-14 东莞汉旭五金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无底座散热器
CN102196716A (zh) * 2011-05-23 2011-09-21 东莞汉旭五金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贴底散热鳍片的附热管散热器
CN102340970A (zh) * 2010-07-26 2012-02-01 富瑞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RU180382U1 (ru) * 2017-07-14 2018-06-09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ОКБ-Планета" ОАО "ОКБ-Планета" Штыревой радиатор для охлаждения элементов рэа
CN108681373A (zh) * 2018-07-02 2018-10-19 广州洛图终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外置散热片的小机箱结构
CN109807592A (zh) * 2019-02-18 2019-05-28 山东新合源热传输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水箱中冷器管扰流带自动穿带机及其穿带方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3608A (zh) * 2010-01-22 2011-07-27 陈世明 压平热管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系统
CN102133608B (zh) * 2010-01-22 2015-09-09 陈世明 压平热管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系统
CN102340970A (zh) * 2010-07-26 2012-02-01 富瑞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CN102183163A (zh) * 2011-03-15 2011-09-14 东莞汉旭五金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无底座散热器
CN102183163B (zh) * 2011-03-15 2013-01-02 东莞汉旭五金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无底座散热器
CN102196716A (zh) * 2011-05-23 2011-09-21 东莞汉旭五金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贴底散热鳍片的附热管散热器
CN102196716B (zh) * 2011-05-23 2013-05-01 东莞汉旭五金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贴底散热鳍片的附热管散热器
RU180382U1 (ru) * 2017-07-14 2018-06-09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ОКБ-Планета" ОАО "ОКБ-Планета" Штыревой радиатор для охлаждения элементов рэа
CN108681373A (zh) * 2018-07-02 2018-10-19 广州洛图终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外置散热片的小机箱结构
CN109807592A (zh) * 2019-02-18 2019-05-28 山东新合源热传输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水箱中冷器管扰流带自动穿带机及其穿带方法
CN109807592B (zh) * 2019-02-18 2023-06-09 山东新合源热传输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水箱中冷器管扰流带自动穿带机及其穿带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43973C (zh) 2009-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3973C (zh) 无底座的散热器
US10680154B2 (en)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module,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thermo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CN103234378A (zh) 波浪形散热鳍片及其散热器组成
CN206024380U (zh) 风冷散热器热管压装工艺结构
WO2021180038A1 (zh) 散热齿片及其制备方法、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2012183B (zh) 散热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7046792A (zh) 散热装置及提升散热装置的热传导效能的方法
CN107218831A (zh) 错列翅片式风冷热管散热器
CN201064074Y (zh) 一种热管散热器
CN205847821U (zh) 散热装置
CN201115192Y (zh) 卧式散热器
CN202373576U (zh) 散热模组
CN100499981C (zh) 热管散热装置
CN211720951U (zh) 散热模组基板及热交换器结构
CN108614627B (zh) 一种cpu用翅片-超导热管一体化散热装置
CN204516803U (zh) 大功率led低热阻散热结构
CN103247584A (zh) 一种微槽群平板热管散片模块及其生产方法
CN202120889U (zh) 散热模组
CN202535675U (zh) 多向齿电子散热器
CN201331033Y (zh) Led灯具散热模块结构
CN201064068Y (zh) 散热器的组成改良
CN201726643U (zh) 一种散热鳍片结构及其散热器
CN201315729Y (zh) 散热底板结构及其散热器
CN202473899U (zh) 散热模块
CN101513662A (zh) 具有散热鳍片的散热器制造方法及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127

Address after: 516100 Changling, Tianliao Group, Huzhen Town, Boluo County,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izhou Han Xu hardware Alwayseal Technology Ltd

Address before: 523710 Yongjiang Hardware and Plastic Products Factory, Lincun West Lake Industrial Zone, Tangxia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ang Chongx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