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20093A - 生物可降解白蛋白衍生物及其药学组合物的制备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生物可降解白蛋白衍生物及其药学组合物的制备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20093A
CN101220093A CNA2008100187402A CN200810018740A CN101220093A CN 101220093 A CN101220093 A CN 101220093A CN A2008100187402 A CNA2008100187402 A CN A2008100187402A CN 200810018740 A CN200810018740 A CN 200810018740A CN 101220093 A CN101220093 A CN 1012200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bumin
derivant
preparation
water
dr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1874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建平
霍美蓉
张勇
龚建
于迪
吕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A20081001874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20093A/zh
Publication of CN1012200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00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可降解白蛋白衍生物及其药学组合物。这类衍生物在白蛋白骨架引入烷基或脂肪酰基或(脱氧)胆酸,使其具有两亲性,在水中自组装形成纳米胶束,并可通过疏水基团和白蛋白分子链与药物的双重作用将药物包裹,显著提高白蛋白包裹药物的能力,且稳定时间显著延长。该辅料可作为有机药物、水不溶性或难溶性药物和两亲性药物的载体,用于血管内或肌肉注射和口服途径给药。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工艺成熟,适于大规模连续生产。

Description

生物可降解白蛋白衍生物及其药学组合物的制备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领域,涉及一种生物可降解性白蛋白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本发明还涉及该载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难溶性药物的给药(特别是注射给药)的最大障碍是溶解度低,难于制备适宜的制剂。往往需要采取各种增加溶解度的方法,如将药物制备成盐、加入潜溶剂、加入助溶剂以及加入表面活性剂增溶。由于成盐往往需要强酸或强碱条件,对许多药物往往不适用,生理安全的潜溶媒很少,且用量有所限制;通过与药物形成络合物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助溶剂的安全性不易保证,因此,通过表面活性剂胶束增溶往往成为首选。例如:紫杉醇是一种作用很强的抗肿瘤药物,体外实验表明紫杉醇对各种肿瘤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临床上适用于治疗乳腺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等。然而紫杉醇在水中溶解度极低(<1μg/ml),口服几乎不吸收,目前临床用制剂,如Taxol_[美国Bristol Myers Squibb(BMS)公司]、Anzatax_(澳大利亚Faulding公司)以及国产的紫素_、泰素_等均以聚氧乙烯蓖麻油(Cremophor EL)-无水乙醇(50∶50,v/v)作为紫杉醇复合溶媒,该增溶方法存在以下的缺陷:①Cremophor EL的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ar concentration,CMC)较高,临床稀释时胶束容易解离,导致药物析出,因此输液管必须有在线滤过装置;②处方中的Cremophor EL会引起体内组织胺释放,给药后数分钟,部分病人会出现药物性皮疹、呼吸急促、支气管痉挛、低血压等过敏反应,即使同时使用氢化可地松,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仍达到10%~30%,另外Cremophor EL还会引起肾毒性、神经毒性、心脏毒性等副反应;③注射液中的Cremophor EL与聚氯乙烯塑料管和输液袋接触可浸提出大量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乙基乙酯(DEHP),引起毒性。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喜树碱、依托泊苷等抗肿瘤药物的注射液中,例如依托泊苷注射剂由乙醇、丙二醇、聚山梨酯80组成,用前稀释,注射时刺激性较大。
鉴于普通表面活性剂胶束的高CMC和可能的毒副作用,聚合物胶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药物载体,由两亲性高分子在水中自组装形成,其疏水部分互相缠绕形成“内核”,而亲水性部分则环绕在外,形成柔韧的亲水性“外壳”,疏水性的内核作为药物的载体或储库为疏水性药物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微环境,亲水性的外壳使纳米胶束能够稳定地存在于水溶液中和体液中,能够避免MPS吞噬系统的吞噬,具有长循环特征。另外,聚合物胶束还可利用肿瘤组织的EPR效应滞留于肿瘤组织。如Nakanishi T等(Nakanishi T,Fukushima S,K O.Development ofthe polymer micelle carrier system for doxorubicin[J].J. Control.Release,2001,74(1-3):295-302)制备的阿霉素PEO-b-P(Asp)-DOX制剂,血浆AUC可提高高达28.9倍,肿瘤AUC可提高3.4倍,抗肿瘤活性显著提高。
目前对生物降解聚合物胶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合成高分子材料,主要是两亲性A-B嵌段、A-B-A嵌段共聚物或接枝共聚物。A为亲水性组分,B为疏水性组分。由于可供共聚A、B组分及可生物降解的组分较少,在选择时存在较大困难,故疏水性组分通常为聚内酯,如聚丙交酯(PLA)、聚乙交酯(PGA)、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或聚氨基酸如聚天冬氨酸、聚谷氨酸等;亲水性组分则多为聚乙二醇(PEG)。
然而,现有的载药聚合物胶束存在载药量低、稳定性差的问题,且随着载药量的增加,稳定性呈降低趋势,这限制了聚合物胶束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以紫杉醇为例,Le Garrec D等(Le Garrec D,Gori S,Luo L,et al.Poly(N-vinylpyrrolidone)-block-poly(D,L-lactide)as a newpolymeric solubilizer for hydrophobic anticancer drugs:in vitro and in vivo evaluation[J].J ControlRelease,2004,99(1):83-101)合成的PDLLA-b-PVP作为紫杉醇增溶载体,载药量最高为5%,24h即出现沉淀。Zhang,Z.(Zhang,Z.,Feng,S.S,Biomaterials,2006,27(2),262-70)等合成的poly(lactide)/Vitamin E TPGS copolymer,其紫杉醇最高载药量仅为5%(w/w)。D.LeGarrec(Le Garrec,D.,Gori,S.,J Control Res,99(1),83-101)制备了poly(N-vinylpyrrolidone)-block-poly(D,L-lactide),其紫杉醇最高载药量也仅为5%(w/w)。Burt HM等(Burt HM,ZhangX,Toleikis P,et al.Development of copolymers of poly(d,l-actide)and methoxypolyethyleneglycol as micellar carriers of paclitaxel[J].Colloids and Surfaces B:Biointerfaces,1999,16(1-4):161.)制备的PGACL-MePEG作为紫杉醇载体,虽然载药量可以达到22%(w/w),但是稳定时间<5h。
目前,解决载药聚合物胶束载药量和稳定性的方法主要是选择更加合适的聚合物材料。
白蛋白是一种天然的水溶性高分子,分子量为66500道尔顿,由58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白蛋白在药物制剂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作为药物的载体材料,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优越性:白蛋白化学性能稳定、无免疫原性、生物相容性好,在体内分子链中的肽键可被酶降解为小分子而被吸收,且白蛋白分子链上带有较多的极性基团,对很多药物离子具有高度的亲和力,能和药物可逆的结合,为其高负载药物提供可能;白蛋白二级结构中含有约48%的α-螺旋结构,15%β-折叠片结构,其余为无规线团结构,因此具有很多的网状空隙,为携带药物创造了有利的空间条件;另外,白蛋白是正常向细胞输送营养的蛋白质,快速生长的肿瘤可摄取和储备白蛋白,白蛋白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可与肿瘤细胞膜上的白蛋白受体Gp60结合,显著提高肿瘤细胞中药物的分布,为其肿瘤靶向性提供了可能。
目前,对于白蛋白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
①制备白蛋白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
CN 1994291A公开的乳化加热固化法制备白蛋白纳米粒,需使用油、表面活性剂及较高的温度(100~120℃),且需使用大量有机溶剂洗除油性残余物和表面活性剂,不仅易引起有机溶解的残留,为纳米粒的纯化带来困难,另外,加热对于热不稳定的药物也不利。
CN 1306955C公开的乳化化学交联法不仅使用有机溶剂或油,而且使用较多的化学交联剂如甲醛、戊二醛等,其残留也将给制剂的使用带来安全隐患。
Arnedo A等(Int J Pharm.2002,244(1-2):59-72)报道的凝聚-化学交联法,除了使用化学交联剂的缺陷外,粒径同样较难控制,且需进行pH值调节,在高浓度蛋白质存在条件下,以玻璃电极测定pH值的可靠性有限。
EP1348431,CN 1448128A公开的紫杉醇白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通过向人血清白蛋白(HSA)与氯仿水溶液中加入粉末状紫杉醇,得到的混合物进行高压均质处理,然后真空蒸发除去有机溶剂,此方法可能造成制剂产品有机溶剂残留,而且临床稀释稳定性<24小时。
US5439686、US549842、US5560933公开的采用超声技术制备紫杉醇和HSA,得到的纳米粒平均粒径<10μm,该粒径不适合于血管内给药。
US5916596、US6096331公开的制备方法是分别制备紫杉醇的溶液和含有HSA的水溶液,然后二相混合,高压下进行均质处理,蒸去有机溶剂,过滤,冻干即得。该方法制备的纳米粒粒径<0.2μm,放置12h即有沉淀倾向。
②通过化学修饰将药物化学键合到白蛋白分子链上
邱晓航等(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9,20(7),1073-76)采用活性酯法和混合酸酐法将紫杉醇通过化学键结合到白蛋白分子链上,一个分子链可修饰1~9个紫杉醇分子,可显著提高紫杉醇的水溶性。
可见,目前制备白蛋白纳米粒的方法不可避免的使用较多的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化学交联剂等,而且所形成的纳米载体包载药物有限,稳定性不佳。若将药物化学键合到白蛋白分子链上,则存在产品收率低,原料药损失严重,纯化困难等缺陷。
白蛋白分子链上有大量的游离氨基和羧基,发明者惊奇地发现,若在白蛋白分子链中引入合适的疏水基团,一方面使白蛋白具有两亲性性质,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纳米胶束,避免了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交联剂或加热条件的使用;另一方面,在疏水基团和白蛋白分子链与药物的双重作用下,与未修饰的白蛋白相比,两亲性白蛋白可显著提高药物的载药量,稳定时间也非常显著的延长。白蛋白自组装纳米胶束尚未见任何文献和专利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可降解的疏水改性的白蛋白两亲性衍生物。该衍生物在水介质中可自组装形成纳米粒,可避免化学交联剂、大量有机溶剂、加热条件的使用,制备工艺简单;并可利用白蛋白分子链以及疏水基团和药物的双重作用包载药物。该载体具有载药量高、稳定性好、缓释靶向的特征。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载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载体在制药中的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可降解白蛋白两亲性衍生物,其结构包括至少一种以下化学式所示的改性白蛋白氨基酸单元:
AL_NH-M]p       (I)
AL_NH-CO-M]p    (II)
AL_CO-NH-M]p    (III)
AL_NH-CO-R]p    (IV)
其中,AL为白蛋白分子链,主要包括人血清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猪血清蛋白。M为包括C2-18烃基,R为脱氧胆酸或胆酸,白蛋白衍生物分子链含有至少一种化学式为I~IV的氨基酸,P为3~70的整数。
生物可降解白蛋白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白蛋白溶于或分散于水或水有机溶剂的混合溶剂中,采用提供疏水基团的物质与白蛋白骨架上的氨基或羧基进行取代反应,即具有良好两亲性,在水介质中可自发形成纳米胶束。
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提供疏水基团的物质是碳原子数均不小于2的卤代烃、烷基醛、脂肪酸酐、脂肪酰卤、脂肪酸和脱氧胆酸及胆酸。
所述的生物可降解白蛋白衍生物作为药学活性或药理活性分子载体的应用。其中该药学活性或药理活性分子主要包括:紫杉烷类、环孢素类、喜树碱类、黄酮类、二氢吡啶类、小蘖碱类、长春碱类、蒽醌类、鬼臼毒素类抗肿瘤药、甾体类或非甾体抗炎药物、心血管药物、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中的任一物质或其衍生物,可以用于血管内或肌肉注射或口服、外用。
该药物增溶载体的制备方法操作步骤如下:将所述两亲性白蛋白衍生物与水按重量比为1~50∶1000的比例溶解,得到白蛋白衍生物的纳米胶束;将治疗有效量的难溶或微溶于水的有机药物用药学上可接受溶剂溶解后,与所述两亲性白蛋白衍生物纳米胶束混合后,经超声或高压均质法处理,溶液用截留分子量为12000~14000的透析袋透析或蒸馏法除去有机溶剂,冻干制得粒径为10~1000nm的纳米胶束即可。
具体方案如下:
在白蛋白的氨基或羧基引入疏水烷基或脂肪酰基或(脱氧)胆酸,使其具有两亲性,在水介质中可组装成胶束,相对疏水的烷基或脂肪酰基或(脱氧)胆酸聚集成内核,白蛋白形成亲水性的外壳,具有稳定胶束、有效躲避生物体网状内皮系统的捕捉的作用。因此这类高分子材料是一类优良的药物载体,尤其对于难溶性抗肿瘤药物及其它难溶于水的非抗肿瘤药物。该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粒径在10~1000nm可控,表面光滑,均匀度好,颗粒规则无粘连,再分散性好,载药量和包封率高。该药物载体可用于血管内或肌肉注射、口服、腔道和外用。
生物可降解白蛋白衍生物的合成及药学或生理活性组合物制备方法详细说明如下:
一、生物可降解白蛋白衍生物的合成
1烷(酰)基修饰白蛋白的制备
1)与烷基醛反应
白蛋白配成水溶液,加入烷基醛,反应0.5~8h后,加入NaBH4水溶液,继续搅拌12h,HCl液调pH7,纯净水透析3d,冻干即得烷基修饰的白蛋白。
合成路线图解如下:
 2)与卤代烷反应
白蛋白配成水溶液,搅拌下加入卤代烃,40~70℃反应4~12h,调反应液pH7,纯净水透析3d,冻干即得烷基修饰的白蛋白。
合成路线图解如下:
AL-NH2+M-X→AL_NH-M]p
3)与酸酐反应
脂肪酸通过分子间脱水而得到酸酐,将白蛋白分散在一定比例的水和醇混合液中,搅拌下加入脂肪酸酐丙酮溶液,室温反应5~15h,旋转蒸发,反应溶液透析3d,冻干即得烷酰基修饰的白蛋白。
合成路线图解如下:
2M-COOH→(MCO)2O
AL-NH2+(MCO)2O→AL_NH-CO-M]p
4)与酰卤反应
脂肪酸与二氯亚砜、三氯化磷、五氯化磷、三溴化磷、五溴化磷中的一种反应,制得脂肪酰卤。将白蛋白分散在二甲亚砜中,搅拌下低价脂肪酰卤,40~50℃反应5~12h,旋转蒸发,反应溶液透析袋透析3d,冻干即得烷酰基修饰的白蛋白。
合成路线图解如下:
M-COOH+SOCl2→MCOCl
AL-NH2+MCOCl→AL_NH-CO-M]p
5)与脂肪酸反应
方法1:白蛋白配成水溶液,加入脂肪酸,加入EDC催化剂,反应1~24h,NaOH调节pH7,反应液透析3d,冻干即得烷酰基修饰的白蛋白。
方法2:在DCC催化下制备脂肪酸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活性酯,加入自蛋白溶液,反应1~24h,NaOH调节pH7,反应液透析3d,冻干即得烷酰基修饰的白蛋白。
合成路线图解如下:
6)与烷基胺反应
方法1:白蛋白配成水溶液,加入烷基胺,加入EDC催化剂,反应1~24h,NaOH调节pH7,反应液透析3d,冻干即得烷酰基修饰的白蛋白。
方法2:在DCC催化下制备白蛋白NHS活性酯,加入烷基胺,反应1~24h,NaOH调节pH7,反应液透析3d,冻干即得烷酰基修饰的白蛋白。
合成路线图解如下:
2(脱氧)胆酸修饰白蛋白的制备
1)脱氧胆酸修饰白蛋白的制备:
方法1:白蛋白配成水溶液,加入脱氧胆酸,加入EDC催化剂,反应1~24h,调节pH7,反应液透析3d,冻干即得脱氧胆酸修饰白蛋白。
方法2:在DCC催化下制备脱氧胆酸NHS活性酯,加入白蛋白溶液,反应1~24h,调pH7,反应液透析3d,溶液冻干即得脱氧胆酸修饰白蛋白。
合成路线图解如下:
Figure S2008100187402D00071
2)胆酸修饰白蛋白的制备
方法1:白蛋白配成水溶液,加入胆酸,加入EDC催化剂,反应1~24h,NaOH调节pH7,反应液透析3d,冻干即得胆酸修饰白蛋白。
方法2:在DCC催化下制备胆酸NHS活性酯,加入白蛋白溶液,反应1~24h,调pH7,反应液透析3d,溶液冻干即得胆酸修饰白蛋白。
合成路线图解如下:
Figure S2008100187402D00072
二、白蛋白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
按每1ml水中溶解3~20mg的两亲性白蛋白衍生物的比例,将制得的两亲性白蛋白衍生物溶于水中,经超声或高压均质处理,制备成粒径为10~1000nm的白蛋白胶束。
三、以白蛋白衍生物作为载体,制备含难溶药物的药物组合物
白蛋白衍生物溶于水,浓度0.1%~5%(w/w),将难溶性药物如紫杉醇用适当溶剂溶解,经超声或高压均质处理,通过透析或减压蒸馏的方法除去有机溶剂,制得粒径为10~1000nm的纳米胶束。所谓适当溶剂,指药学上使用的能溶解该药物的溶剂。
四、采用白蛋白衍生物作为载体制备药物组合物,可对药物有效负载。
可使用该两亲性白蛋白衍生物作为载体的药物有:紫杉醇、环孢素、替尼泊甙、羟基喜树碱、喜树碱、长春酰胺、依托泊甙、尼莫地平、阿霉素、多西紫杉醇,灯盏花素、银杏内酯、水飞蓟素、柔红霉素、丝裂霉素、氨甲喋呤、吲哚美辛、布洛芬、酮洛芬、萘普生、硝异梨酯、二氢吡啶、尼莫地平、非诺贝特、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联苯双酯、孕酮、二氢睾酮、氟哌啶醇、利哌利酮等,但并不局限于这些所列药物。
本发明较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点:
一、自组装技术制备白蛋白纳米胶束:较目前文献专利报道的制备白蛋白纳米粒的方法,如:乳化热固化法和乳化化学交联法,可避免交联剂和大量有机溶剂或油的使用,后处理简单,安全性高。
二、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s,CMC):实施例1~7中白蛋白衍生物的CMC皆在1~100mg/L范围内,预示它有极好的稀释稳定性。
三、对有机药物、水不溶性或难溶性药物和两亲性药物具有较好的负载,例如,对紫杉醇的负载高达33.5%(w/w),对吲哚美辛的负载高达18.9%(w/w),对伊曲康唑的负载高达24.2%(w/w),对尼莫地平的负载高达19.2%(w/w),对环孢素A的负载高达25.2%(w/w),对氟哌啶醇的负载高达19.5%(w/w),对阿奇霉素的负载高达16.5%(w/w)。
四、良好的稳定性:实施例9~14中所制备的紫杉醇、吲哚美辛、伊曲康唑、尼莫地平、环孢素A、氟哌啶醇、阿奇霉素白蛋白纳米胶束,稀释至1~3mg/ml,置于25℃,稳定性分别>3d,其中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胶束稳定性>7d。可见,白蛋白胶束不仅具有极高的载药量,还具有非常优越的稳定性。
五、本发明辅料亦可用于血管内或肌肉注射和口服。本载体材料具有高度安全性,比如人血清白蛋白在临床上作为血浆代用品,单剂量为5g,载体本身粒径可控制在10~1000nm,不仅可肌肉注射、口服、外用等,还符合静脉注射要求。
综上所述,本发明用可生物降解的白蛋白作为原料,进行化学结构修饰,在水介质中自发形成纳米胶束,在体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稀释稳定性,对药物有较好的负载。
本发明研究的两亲性的白蛋白衍生物,可以在水中自发形成纳米胶束,不但可用于药物的包载,控制药物释放,而且由于其亲水的壳和疏水的核组成的纳米胶束结构,可以延长体内循环、减少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增加肿瘤靶向,达到减少毒副作用,增加疗效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两亲性白蛋白衍生物的临界聚集浓度低,载药量高、药物包封率高,纳米胶束稳定。本辅料毒性小、可作为难溶性有机药物的载体,以纳米级分散体系用于注射、口服和外用。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工艺成熟,适于大规模连续生产。
附图说明
图1:N-辛基人血清白蛋白的粒径图谱。
图2:载有紫杉醇的N-辛基人血清白蛋白的粒径图谱。
图3:载有紫杉醇的N-辛基人血清白蛋白的TEM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加以进一步的说明,但下述实施例并不限制本专利的权利范围。
实施例1:
N-辛基人血清白蛋白的制备
1g人血清白蛋白溶于水中,加入1.02g正辛醛,反应1h后,加入NaBH4水溶液,继续搅拌12h,HCl液调pH7,蒸馏水透析3d(MWCO=12000~14000),冻干即得。元素分析测得P为35,即一个白蛋白分子链有35个游离氨基发生化学反应。
实施例2:
N-辛基人血清白蛋白的制备
反应条件同实施例1,辛醛反应时间延长至8h,所得产物元素分析测得P为67,即一个白蛋白分子链有67个游离氨基发生化学反应。
实施例3:
N-辛酰基人血清白蛋白的制备
3.6g正辛酸(0.05mol),滴入4ml醋酸酐,120℃蒸出醋酸,得到正辛酸酐。将白蛋白1g分散在水/甲醇中,搅拌下滴加正辛酸酐,40℃反应8h,反应液透析,冻干即得。元素分析测得P为24,即一个白蛋白分子链有24个游离氨基发生化学反应。
实施例4:
辛基酰胺人血清白蛋白的制备
白蛋白配成水溶液,加入正辛胺,加入EDC催化剂,反应8h,调节pH7,反应液透析3d,冻干即得烷基氨酰白蛋白。元素分析测得P为19,即一个白蛋白分子链有19个游离羧基发生化学反应。
实施例5:
N-十二烷基人血清白蛋白的制备
1g人血清白蛋白溶于水中,加入1.47g十二烷基醛,反应1h后,加入NaBH4水溶液,继续搅拌12h,HCl液调pH7,蒸馏水透析3d(MWCO=12000~14000),冻干即得。元素分析测得P为28,即一个白蛋白分子链有28个游离氨基发生化学反应。
实施例6:
N-脱氧胆酸人血清白蛋白的制备
1g人血清白蛋白配成水溶液,加入脱氧胆酸,加入EDC催化剂,反应12h,NaOH调节pH7,反应液透析3d,冻干即得脱氧胆酸修饰白蛋白。元素分析测得P为15,即一个白蛋白分子链有15个游离氨基发生化学反应。
实施例7:
N-胆酸人血清白蛋白的制备
1g人血清白蛋白配成水溶液,加入胆酸,加入EDC催化剂,反应12h,NaOH调节pH7,反应液透析3d,冻干即得胆酸修饰白蛋白。元素分析测得P为13,即一个白蛋白分子链有13个游离氨基发生化学反应。
实施例8:
白蛋白衍生物纳米胶束的制备和表征
1、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白蛋白两亲性衍生物40mg溶解在7ml水中于50℃搅拌2h,然后冰浴下超声或高压均质后,0.45μm滤膜过滤,即得。
2、粒径:Zetasizer 3000 HS instrument(Malvern Instruments,Malvern,UK)在633nm、25℃、He-Ne激光测定样品粒径,结果见表1。
3、CMC:采用最为灵敏的荧光探针法测定CMC。以芘为荧光探针,芘是一种疏水性芳香化合物,对环境极性极敏感。当两亲性分子的浓度低于CMC时,溶液中不会形成胶束,芘溶解在极性的水中;随着两亲性分子的浓度高于CMC,胶束形成。芘相向胶束内核的疏水部分分配,从而进入非极性环境,继而在其荧光广谱中可以观察到一系列变化,如荧光强度将增加,放射光谱中振动精细结构(the vibrational fine structure of the emission spectra)发生变化,激光光谱中(0,0)波段红移。因此,通过以芘的发射光谱中的I1/I3比(在固定的激发波长下扫描,I1、I3分别代表发射光谱中第一和第三强峰的荧光强度比)或激发光谱中I338/I333比(激发光谱中波长分别为338nm和333nm的荧光强度比)对两亲分子的浓度作图即可获得两亲性分子的表观CMC,结果见表1。
表1白蛋白衍生物纳米胶束的表征
  白蛋白两亲性衍生物     制备工艺   粒径(nm)   CMC(mg/L)
    实施例1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实施例7     冰浴超声高压均质冰浴超声冰浴超声冰浴超声冰浴超声冰浴超声冰浴超声     171176198168165167134141     28-174356407862
实施例9:
包含紫杉醇两亲性白蛋白衍生物自组装纳米粒组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1、制备工艺
(1)探头超声法:
人血清白蛋白衍生物51mg溶解在9ml水中于50℃搅拌2h。紫杉醇30mg溶解在乙醇(甲醇、乙腈)中。然后二者溶液混合,冰浴超声30min后,用透析袋(MWCO 12000~14000)在蒸馏水中室温透析12h或减压蒸除有机溶剂,离心3000rpm 5min,用0.45μm滤膜过滤,冷冻干燥。
(2)高压均质法:
人血清白蛋白衍生物51mg溶解在9ml水中于50℃搅拌2h。紫杉醇30mg溶解在乙醇(甲醇、乙腈)中。然后二者溶液混合,高压均质,用透析袋(MWCO 12000~14000)在蒸馏水中室温透析12h或减压蒸除有机溶剂,离心3000rpm 5min,用0.45μm滤膜过滤,冷冻干燥。
(3).溶剂挥发法:
人血清白蛋白衍溶液混合,继续搅拌过夜,使氯仿挥发,离心(3000rpm)5min,用0.22μm滤膜过滤,冷冻干燥。
2、两亲性白蛋白衍生物自组装纳米粒中紫杉醇含量的测定
用HPLC(LC-2010C,Shimadzu,Japan)方法进行含量测定。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v/v),色谱柱为Lichrospher C18(150×4.6mm),柱子粒径为5μm。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27 nm(SPD-10A,UV detector,Shimadzu,Japan),柱温为30℃,注射样品体积为20μl。以公式(1)计算样品的载药量。
Figure S2008100187402D00121
3、用Zetasizer 3000 HS instrument(Malvern Instruments,Malvern,UK)在633nm、25℃、He-Ne激光测定样品粒径。
4、稳定性考察
冻干样品稀释至药物浓度1mg/ml,于室温考察其稳定性。
实施例1~6载有紫杉醇的白蛋白自组装纳米粒的理化性质见表2。
表2载有紫杉醇的白蛋白自组装纳米粒的表征
白蛋白两亲性衍生物 制备工艺    载药量(%)     粒径(nm)     稳定性(d)
    实施例1实施例1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实施例7     冰浴超声高压均质溶剂挥发法冰浴超声冰浴超声冰浴超声冰浴超声冰浴超声冰浴超声     33.530.219.824.229.425.528.919.117.6     169181210215170160172142148     >7d>7d>7d>3d>7d>7d>3d>5d>5d
实施例10:
包含吲哚美辛两亲性白蛋白衍生物自组装纳米粒组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1、制备工艺
人血清白蛋白衍生物51mg溶解在9ml水中于50℃搅拌2h。吲哚美辛30mg溶解在乙醇(甲醇、乙腈)中。然后二者溶液混合,冰浴超声30min后,用透析袋(MWCO 12000~14000)在蒸馏水中室温透析12h或减压蒸除有机溶剂,离心3000rpm 5min,用0.45μm滤膜过滤,冷冻干燥。
2、两亲性白蛋白衍生物自组装纳米粒中吲哚美辛含量的测定
用HPLC(LC-2010C,Shimadzu,Japan)方法进行含量测定。流动相为甲醇∶水∶乙酸=75∶25∶0.1(v/v),色谱柱为Lichrospher C18(150×4.6mm),柱子粒径为5μm。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60nm(SPD-10A,UV detector,Shimadzu,Japan),柱温为25℃,注射样品体积为20μl。以公式(1)计算样品的载药量。
3、用Zetasizer 3000 HS instrument(Malvern Instruments,Malvern,UK)在633nm、25℃、He-Ne激光测定样品粒径。
4、稳定性考察
冻干样品稀释至药物浓度1mg/ml,于室温考察其稳定性。
实施例1~6载有吲哚美辛的白蛋白自组装纳米粒的理化性质见表3。
表3载有吲哚美辛的白蛋白自组装纳米粒的表征
白蛋白两亲性衍生物 制备工艺     载药量(%)     粒径(nm)     稳定性(d)
    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实施例7     冰浴超声冰浴超声冰浴超声冰浴超声冰浴超声冰浴超声冰浴超声     18.915.415.214.615.210.79.8     162185175159174144150     >3d>3d>3d>3d>3d>3d>3d
实施例11:
包含伊曲康唑两亲性白蛋白衍生物自组装纳米粒组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1、制备工艺
人血清白蛋白衍生物51mg溶解在9ml水中于50℃搅拌2h。伊曲康唑30mg溶解在乙醇(甲醇、乙腈)中。然后二者溶液混合,冰浴超声30min后,用透析袋(MWCO 12000~14000)在蒸馏水中室温透析12h或减压蒸除有机溶剂,离心3000rpm 5min,用0.45μm滤膜过滤,冷冻干燥。
2、两亲性白蛋白衍生物自组装纳米粒中伊曲康唑含量的测定
用HPLC(LC-2010C,Shimadzu,Japan)方法进行含量测定。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v/v),色谱柱为Lichrospher C18(150×4.6mm),柱子粒径为5μm。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63nm(SPD-10A,UV detector,Shimadzu,Japan),柱温为25℃,注射样品体积为20μl。以公式(1)计算样品的载药量。
3、用Zetasizer 3000 HS instrument(Malvern Instruments,Malvern,UK)在633nm、25℃、He-Ne激光测定样品粒径。
4、稳定性考察
冻干样品稀释至药物浓度3mg/ml,于室温考察其稳定性。
实施例1~6载有伊曲康唑的白蛋白自组装纳米粒的理化性质见表4。
表4载有伊曲康唑的白蛋白自组装纳米粒的表征
白蛋白两亲性衍生物 制备工艺     载药量(%)   粒径(nm)     稳定性(d)
    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实施例7   冰浴超声冰浴超声冰浴超声冰浴超声冰浴超声冰浴超声冰浴超声     24.219.816.513.918.312.713.5     175189171162174138147     >3d>3d>3d>3d>3d>3d>3d
实施例12:
包含尼莫地平两亲性白蛋白衍生物自组装纳米粒组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1、制备工艺
人血清白蛋白衍生物51mg溶解在9ml水中于50℃搅拌2h。尼莫地平30mg溶解在乙醇(甲醇、乙腈)中。然后二者溶液混合,冰浴超声30min后,用透析袋(MWCO 12000~14000)在蒸馏水中室温透析12h或减压蒸除有机溶剂,离心3000rpm 5min,用0.45μm滤膜过滤,冷冻干燥。
2、两亲性白蛋白衍生物自组装纳米粒中尼莫地平含量的测定
用HPLC(LC-2010C,Shimadzu,Japan)方法进行含量测定。流动相为甲醇∶水=65∶35(v/v),色谱柱为Lichrospher C18(150×4.6mm),柱子粒径为5μm。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37nm(SPD-10A,UV detector,Shimadzu,Japan),柱温为25℃,注射样品体积为20μl。以公式(1)计算样品的载药量。
3、用Zetasizer 3000 HS instrument(Malvern Instruments,Malvern,UK)在633nm、25℃、He-Ne激光测定样品粒径。
4、稳定性考察
冻干样品稀释至药物浓度3mg/ml,于室温考察其稳定性。
实施例1~6载有尼莫地平的白蛋白自组装纳米粒的理化性质见表5。
表5载有尼莫地平的白蛋白自组装纳米粒的表征
白蛋白两亲性衍生物 制备工艺     载药量(%)     粒径(nm)     稳定性(d)
    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实施例7     冰浴超声冰浴超声冰浴超声冰浴超声冰浴超声冰浴超声冰浴超声     19.217.615.517.218.29.810.1     165192163177170142143     >3d>3d>3d>3d>3d>3d>3d
实施例13:
包含环孢素A两亲性白蛋白衍生物自组装纳米粒组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1、制备工艺
人血清白蛋白衍生物51mg溶解在9ml水中于50℃搅拌2h。环孢素A30mg溶解在乙醇(甲醇、乙腈、氯仿)中。然后二者溶液混合,冰浴超声30min后,用透析袋(MWCO12000~14000)在蒸馏水中室温透析12h或减压蒸除有机溶剂,离心3000rpm 5min,用0.45μm滤膜过滤,冷冻干燥。
2、两亲性白蛋白衍生物自组装纳米粒中环孢素A含量的测定
用HPLC(LC-2010C,Shimadzu,Japan)方法进行含量测定。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异丙醇=900∶450∶50∶0.5(v/v),色谱柱为Lichrospher C18(150×4.6mm),柱子粒径为5μm。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25nm(SPD-10A,UV detector,Shimadzu,Japan),柱温为70℃,注射样品体积为20μl。以公式(1)计算样品的载药量。
3、用Zetasizer 3000 HS instrument(Malvern Instruments,Malvern,UK)在633nm、25℃、He-Ne激光测定样品粒径。
4、稳定性考察
冻干样品稀释至药物浓度2mg/ml,于室温考察其稳定性。
实施例1~6载有环孢素A的白蛋白自组装纳米粒的理化性质见表6。
表6载有环孢素A的白蛋白自组装纳米粒的表征
白蛋白两亲性衍生物 制备工艺     载药量(%)     粒径(nm)   稳定性(d)
    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实施例7   冰浴超声冰浴超声冰浴超声冰浴超声冰浴超声冰浴超声冰浴超声     25.221.518.816.819.217.614.2     167186178182179156152     >3d>3d>3d>3d>3d>3d>3d
实施例14:
包含氟哌啶醇两亲性白蛋白衍生物自组装纳米粒组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1、制备工艺
人血清白蛋白衍生物51mg溶解在9ml水中于50℃搅拌2h。氟哌啶醇30mg溶解在氯仿中。然后二者溶液混合,冰浴超声30min后,用透析袋(MWCO 12000~14000)在蒸馏水中室温透析12h或减压蒸除有机溶剂,离心3000rpm 5min,用0.45μm滤膜过滤,冷冻干燥。
2、两亲性白蛋白衍生物自组装纳米粒中氟哌啶醇含量的测定
用HPLC(LC-2010C,Shimadzu,Japan)方法进行含量测定。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025mol/L磷酸二氢钾=45∶5∶50(v/v),色谱柱为Lichrospher C18(150×4.6mm),柱子粒径为5μm。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48nm(SPD-10A,UV detector,Shimadzu,Japan),柱温为25℃,注射样品体积为20μl。以公式(1)计算样品的载药量。
3、用Zetasizer 3000 HS instrument(Malvern Instruments,Malvern,UK)在633nm、25℃、He-Ne激光测定样品粒径。
4、稳定性考察
冻干样品稀释至药物浓度1mg/ml,于室温考察其稳定性。
实施例1~6载氟哌啶醇的白蛋白自组装纳米粒的理化性质见表7。
表7载有氟哌啶醇的白蛋白自组装纳米粒的表征
白蛋白两亲性衍生物 制备工艺     载药量(%)     粒径(nm)     稳定性(d)
    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实施例7   冰浴超声冰浴超声冰浴超声冰浴超声冰浴超声冰浴超声冰浴超声     19.517.513.814.117.211.610.2     172212176180182138157     >3d>3d>3d>3d>3d>3d>3d
实施例15:
包含阿奇霉素两亲性白蛋白衍生物自组装纳米粒组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1、制备工艺
人血清白蛋白衍生物51mg溶解在9ml水中于50℃搅拌2h。阿奇霉素30mg溶解在氯仿中。然后二者溶液混合,冰浴超声30min后,用透析袋(MWCO 12000~14000)在蒸馏水中室温透析12h或减压蒸除有机溶剂,离心3000rpm 5min,用0.45μm滤膜过滤,冷冻干燥。
2、两亲性白蛋白衍生物自组装纳米粒中阿奇霉素含量的测定
用HPLC(LC-2010C,Shimadzu,Japan)方法进行含量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三乙胺水溶液=30∶70(v/v),用磷酸调节pH至4.0,色谱柱为Lichrospher C18(150×4.6mm),柱子粒径为5μm,流速为1.2mL/min,检测波长为205nm(SPD-10A,UV detector,Shimadzu,Japan),柱温为40℃,注射样品体积为20μl。以公式(1)计算样品的载药量。
3、用Zetasizer 3000 HS instrument(Malvern Instruments,Malvern,UK)在633nm、25℃、He-Ne激光测定样品粒径。
4、稳定性考察
冻干样品稀释至药物浓度1mg/ml,于室温考察其稳定性。
实施例1~6载阿奇霉素的白蛋白自组装纳米粒的理化性质见表8。
表8载有阿奇霉素的白蛋白自组装纳米粒的表征
白蛋白两亲性衍生物 制备工艺     载药量(%)     粒径(nm)     稳定性(d)
    实施例1   冰浴超声     16.5     189     >3d
    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实施例7     冰浴超声冰浴超声冰浴超声冰浴超声冰浴超声冰浴超声     12.514.213.013.29.68.7     207187182172148184     >3d>3d>3d>3d>3d>3d

Claims (10)

1.一种生物可降解白蛋白衍生物,其结构包括至少一种以下化学式所示的改性白蛋白氨基酸单元:
AL_NH-M]p       (I)
AL_NH-CO-M]p    (II)
AL_CO-NH-M]p    (III)
AL_NH-CO-R]p    (IV)
其中AL为白蛋白分子链,M为包括C2-18烃基,R为脱氧胆酸或胆酸,P为3-70的整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可降解性白蛋白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蛋白包括人血清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猪血清蛋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可降解性白蛋白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M包括C2-18烷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可降解性白蛋白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包括脱氧胆酸或胆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可降解性白蛋白衍生物,其特征在于白蛋白衍生物分子链含有至少一种化学式为I~IV的氨基酸,P为3-70的整数。
6.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可降解白蛋白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将白蛋白溶于或分散于水或水有机溶剂的混合溶剂中,采用提供疏水基团的物质与白蛋白骨架上的氨基或羧基进行取代反应,即具有良好两亲性,在水介质中可自发形成纳米胶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疏水基团的物质是碳原子数均不小于2的卤代烃、烷基醛、脂肪酸酐、脂肪酰卤、脂肪酸和脱氧胆酸及胆酸。
8.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可降解白蛋白衍生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可以用于血管内或肌肉注射或口服、外用的药学活性或药理活性分子的载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学活性或药理活性分子选自:紫杉烷类、环孢素类、喜树碱类、黄酮类、二氢吡啶类、小蘖碱类、长春碱类、蒽醌类、鬼臼毒素类抗肿瘤药、甾体类或非甾体抗炎药物、心血管药物、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中的任一物质或其衍生物。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药物增溶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两亲性白蛋白衍生物与水按重量比为1~50∶1000的比例溶解,得到白蛋白衍生物的纳米胶束;将治疗有效量的难溶或微溶于水的有机药物用药学上可接受溶剂溶解后,与所述两亲性白蛋白衍生物纳米胶束混合后,经超声或高压均质处理,溶液用截留分子量为12000~14000的透析袋透析或蒸馏法除去有机溶剂,冻干制得粒径为10~1000nm的纳米胶束。
CNA2008100187402A 2008-01-22 2008-01-22 生物可降解白蛋白衍生物及其药学组合物的制备和应用 Pending CN1012200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187402A CN101220093A (zh) 2008-01-22 2008-01-22 生物可降解白蛋白衍生物及其药学组合物的制备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187402A CN101220093A (zh) 2008-01-22 2008-01-22 生物可降解白蛋白衍生物及其药学组合物的制备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20093A true CN101220093A (zh) 2008-07-16

Family

ID=39630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187402A Pending CN101220093A (zh) 2008-01-22 2008-01-22 生物可降解白蛋白衍生物及其药学组合物的制备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20093A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7609A (zh) * 2008-12-23 2010-06-30 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 控制胸腺肽α1微球中有机溶剂残留的方法
JP2010189373A (ja) * 2009-02-19 2010-09-02 Korea Inst Of Science & Technology 癌標的性に優れたタンパク質複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038933A (zh) * 2010-12-22 2011-05-04 中国药科大学 环孢素a和烷基化血清白蛋白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45173A (zh) * 2011-03-31 2011-08-10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人血清白蛋白复合的疏水改性普鲁兰多糖纳米粒子及制备方法
CN102172404A (zh) * 2011-02-28 2011-09-07 中国药科大学 烷基化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及其药学组合物的制备和应用
CN101357939B (zh) * 2008-09-11 2012-07-04 中国药科大学 蛋白质偶联物及其药物组合物
CN103623421A (zh) * 2013-12-09 2014-03-12 江南大学 一种具有肝素传递功能的鱼精蛋白-脱氧胆酸偶联物的制备方法
WO2017107908A1 (zh) * 2015-12-25 2017-06-29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艾沙康唑的微粒给药组合物
CN111423851A (zh) * 2020-02-17 2020-07-17 北京华泰诺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气溶胶模拟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90872A (zh) * 2020-11-12 2021-02-23 洛阳师范学院 一种角蛋白肽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药物组合物
CN114249814A (zh) * 2021-12-23 2022-03-29 重庆大学 具自组装性能的白蛋白HSA-Hydrophobic-IIIB及其应用
CN114249813A (zh) * 2021-12-23 2022-03-29 重庆大学 具自组装性能的白蛋白HSA-Hydrophobic-IB及其应用
CN114262373A (zh) * 2021-12-23 2022-04-01 重庆大学 具自组装性能的白蛋白HSA-Hydrophobic-IIB及其应用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7939B (zh) * 2008-09-11 2012-07-04 中国药科大学 蛋白质偶联物及其药物组合物
CN101757609A (zh) * 2008-12-23 2010-06-30 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 控制胸腺肽α1微球中有机溶剂残留的方法
CN101757609B (zh) * 2008-12-23 2014-01-15 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 控制胸腺肽α1微球中有机溶剂残留的方法
JP2010189373A (ja) * 2009-02-19 2010-09-02 Korea Inst Of Science & Technology 癌標的性に優れたタンパク質複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228074A1 (en) * 2009-02-19 2010-09-15 Kore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tumor targeting protein conjugate and a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CN102038933A (zh) * 2010-12-22 2011-05-04 中国药科大学 环孢素a和烷基化血清白蛋白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72404A (zh) * 2011-02-28 2011-09-07 中国药科大学 烷基化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及其药学组合物的制备和应用
CN102145173A (zh) * 2011-03-31 2011-08-10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人血清白蛋白复合的疏水改性普鲁兰多糖纳米粒子及制备方法
CN102145173B (zh) * 2011-03-31 2013-10-30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人血清白蛋白复合的疏水改性普鲁兰多糖纳米粒子及制备方法
CN103623421A (zh) * 2013-12-09 2014-03-12 江南大学 一种具有肝素传递功能的鱼精蛋白-脱氧胆酸偶联物的制备方法
WO2017107908A1 (zh) * 2015-12-25 2017-06-29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艾沙康唑的微粒给药组合物
CN106913520A (zh) * 2015-12-25 2017-07-04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艾沙康唑的微粒给药组合物
CN111423851A (zh) * 2020-02-17 2020-07-17 北京华泰诺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气溶胶模拟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23851B (zh) * 2020-02-17 2023-09-08 北京华泰诺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气溶胶模拟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90872A (zh) * 2020-11-12 2021-02-23 洛阳师范学院 一种角蛋白肽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药物组合物
CN112390872B (zh) * 2020-11-12 2022-06-03 洛阳师范学院 一种角蛋白肽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药物组合物
CN114249814A (zh) * 2021-12-23 2022-03-29 重庆大学 具自组装性能的白蛋白HSA-Hydrophobic-IIIB及其应用
CN114249813A (zh) * 2021-12-23 2022-03-29 重庆大学 具自组装性能的白蛋白HSA-Hydrophobic-IB及其应用
CN114262373A (zh) * 2021-12-23 2022-04-01 重庆大学 具自组装性能的白蛋白HSA-Hydrophobic-IIB及其应用
CN114262373B (zh) * 2021-12-23 2023-06-23 重庆大学 具自组装性能的白蛋白HSA-Hydrophobic-IIB及其应用
CN114249813B (zh) * 2021-12-23 2023-06-23 重庆大学 具自组装性能的白蛋白HSA-Hydrophobic-IB及其应用
CN114249814B (zh) * 2021-12-23 2023-06-23 重庆大学 具自组装性能的白蛋白HSA-Hydrophobic-IIIB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20093A (zh) 生物可降解白蛋白衍生物及其药学组合物的制备和应用
CN101543630A (zh) 白蛋白两亲性衍生物及其药学组合物的制备和应用
Pei et al. Paclitaxel dimers assembling nanomedicines for treatment of cervix carcinoma
Grossen et al. PEG-PCL-based nanomedicines: A biodegradable drug delivery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Tan et al. A novel MPEG-PDLLA-PLL copolymer for docetaxel delivery in breast cancer therapy
Wang et al. Polylactide-tethered prodrugs in polymeric nanoparticles as reliable nanomedicines for the efficient eradication of patient-deriv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ang et al. Amphiphilic carboxymethyl chitosan-quercetin conjugate with P-gp inhibitory properties for oral delivery of paclitaxel
Huo et al. Somatostatin receptor-mediated tumor-targeting drug delivery using octreotide-PEG-deoxycholic acid conjugate-modified N-deoxycholic acid-O, N-hydroxyethylation chitosan micelles
CN101791411B (zh) 两亲性多糖偶联物及其药物组合物的制备和应用
Siddiqui et al. Impact of nanotechnology in cancer: emphasis on nanochemoprevention
CN102114246B (zh) 生物体病灶部位特异性释药的两亲性多糖衍生物载体及其药学组合物的制备和应用
Shi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intravenous delivery of poorly water-soluble compounds
CN101745119B (zh) 羧酸类药物-多糖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170866B (zh) 亲脂性或两亲性治疗剂在纳米乳剂中的包囊
Hou et al. Pharmacokinetics of a paclitaxel-loaded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all-trans-retinoid acid conjugate ternary nanoparticulate drug delivery system
Singh et al. Transferrin receptor targeted PLA-TPGS micelles improved efficacy and safety in docetaxel delivery
CN103301472A (zh) 生物体病灶部位特异性释药的两亲性多糖-抗肿瘤药物偶联物及其药物组合物的制备和应用
CN101991860B (zh) 泊洛沙姆-羧酸类药物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530256B (zh) 透明质酸维生素e琥珀酸酯聚合物及其制备和用途
CN103611165B (zh) 透明质酸-环糊精-金刚烷聚乙二醇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Yin et al. Redox-sensitive hyaluronic acid–paclitaxel conjugate micelles with high physical drug loading for efficient tumor therapy
Li et al. Short and simple peptide-based pH-sensitive hydrogel for antitumor drug delivery
CN101897976A (zh) 一种药物增溶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727309A (zh) 双敏感两亲性多糖-阿霉素偶联物及其药学组合物的制备和应用
Jun et al. Stable and efficient delivery of docetaxel by micelle-encapsulation using a tripodal cyclotriphosphazene amphiphi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