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17774A - 呼叫转移关联方法 - Google Patents

呼叫转移关联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17774A
CN101217774A CNA2007100005024A CN200710000502A CN101217774A CN 101217774 A CN101217774 A CN 101217774A CN A2007100005024 A CNA2007100005024 A CN A2007100005024A CN 200710000502 A CN200710000502 A CN 200710000502A CN 101217774 A CN101217774 A CN 1012177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all
calling transfer
forwarding function
call forwa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0050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17774B (zh
Inventor
马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71000050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17774B/zh
Priority to KR1020097015463A priority patent/KR101357919B1/ko
Priority to JP2009544351A priority patent/JP5179512B2/ja
Priority to PCT/CN2007/003532 priority patent/WO2008086686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2177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177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177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177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6Communication-relate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e.g. call-transfer or call-ho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02Arrangements for increasing efficiency of notification or paging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呼叫转移关联方法,包括:第一步骤,终端接收到终端使用者输入的针对待机用户改变呼叫转移状态的命令;第二步骤,终端向待机用户所属的归属位置寄存器发送呼叫转移功能消息,以改变呼叫转移状态;第三步骤,终端检查终端中其他用户的信息;以及第四步骤,在存在其他用户情况下,终端根据终端的呼叫转移关联策略和其他用户的呼叫转移信息状态决定是否向其他用户所属的归属位置寄存器发送呼叫转移功能消息,改变呼叫转移状态。通过本发明,实现了以下有益效果:在不修改网络侧的协议和HLR设置的情况下,实现了双模/多模终端中不同模式下的用户(或相同模式下的不同用户)的呼叫转移相互关联又保持不同用户呼叫转移设置的相互独立。

Description

呼叫转移关联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内呼叫转移的方法,并且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呼叫转移关联方法,用于双模/多模终端实现呼叫转移关联。
背景技术
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TD-SCDMA、CDMA(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接入)、WCDMA(无线CDMA)等第三代移动技术逐步进入了实用阶段。
然而,由于第三代移动技术建网之初不可避免的出现网络覆盖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在第三代通信终端上有支持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需要。同时,随着无线局域网等技术的发展,需要终端同时支持两种或多种模式的通信技术。双模和多模终端最近已经被许多设备商生产,也为一些运营商所选用。
呼叫转移功能可以将呼叫某一终端的来电转移到指定的移动终端或者固定网络通信设备上。移动转移功能的实现为移动终端用户不方便利用移动终端接听来电或无法接听来电的情形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处理方法,并且目前,移动网络的呼叫转移技术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和成熟。
目前的呼叫转移功能主要有四类:无条件的呼叫转移,忙时呼叫转移,无法到达时呼叫转移,无应答时呼叫转移;这四种呼叫转移功能满足了终端用户不同的需求。终端针对呼叫转移的操作主要有:注册、激活、去激活、删除、和查询五种,这五种操作提供了用户修改和查询用户呼叫转移功能的能力。
随着多模和双模终端的逐渐使用和普及,对呼叫转移功能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例如,在双模终端用户在某一模式下激活了呼叫转移功能,当用户拨打该终端另一模式下的用户时也可以启动呼叫转移功能。但是目前的不同模式下用户呼叫转移间的关联的实现是基于不同用户(网络)的HLR(Home Location Register,归属位置寄存器)互通来实现的。这样不仅需要修改网络侧的接口协议,还造成互通用户的呼叫转移设置完全一致,不能做到在互通的条件下仍可以保持它们的设置可以相互独立。终端用户不能够针对不同的用户设置不同的呼叫转移信息。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实现多模终端中不同模式下的用户(或相同模式下的不同用户)呼叫转移互相关联但又可以保持不同用户呼叫转移设置相互独立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问题而做出本发明,为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叫转移关联方法,用于实现双模/多模终端的呼叫转移关联。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呼叫转移关联方法。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所提及的用户是指在移动网络中注册的信息,与一个移动号码对应,由一个用户标识来识别,而不同于终端的使用者。一个物理的人使用的终端可以同时拥有多个不同的用户标识。而终端使用者则是指使用移动终端的物理的人。
根据本发明的呼叫转移关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骤,终端接收到终端使用者输入的针对待机用户改变呼叫转移状态的命令;第二步骤,终端向待机用户所属的归属位置寄存器发送呼叫转移功能消息,以改变呼叫转移状态;第三步骤,终端检查终端中其他用户的信息;以及第四步骤,在存在其他用户且所述呼叫转移功能状态符合呼叫转移关联策略要求时,终端向所述其他用户所属的归属位置寄存器发送所述呼叫转移功能消息,以改变呼叫转移状态。
在第一步骤中,改变呼叫转移状态的命令包括:注册命令、激活命令、去激活命令、擦除命令,在第二步骤中,终端发送的呼叫转移功能消息包括:呼叫转移注册消息、呼叫转移激活消息、呼叫转移去激活消息、呼叫转移擦除消息。
呼叫关联策略一:第三步骤和第四步骤的操作为仅对第一步骤为启动呼叫转移功能操作时进行关联,并要求仅在其他用户的当前状态不为激活态时进行呼叫转移关联操作。下面对在呼叫关联策略一下进行呼叫转移关联的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针对策略一的呼叫转移关联方法,当需要启动呼叫转移功能时:在第一步骤中,终端接收到终端使用者输入的针对待机用户启动呼叫转移功能的命令;在第二步骤中,终端向待机用户所属的归属位置寄存器发送呼叫转移功能注册消息,以启动呼叫转移功能;在第三步骤中,终端检查终端中其他用户的信息;在第四步骤中,在存在其他用户且同一呼叫转移功能未启动的情况下,向其他用户所属的归属位置寄存器发送呼叫转移功能消息,以启动呼叫转移状态。
因此,为了针对其他同时待机的用户实现呼叫转移关联,进行如下操作:
在第一步骤中,终端接收到终端使用者输入的针对待机用户启动某种呼叫转移功能的命令;在第二步骤中,终端向待机用户所属的归属位置寄存器发送呼叫转移注册消息,以启动该呼叫转移功能;在第三步骤中,终端查询其中的其他用户信息,以判断是否存在处于待机状态的其他用户;之后,进行到以下步骤:步骤A:分别利用待机用户自己的网络查询其他各个待机用户的同种呼叫转移功能的当前状态;以及在步骤A中判断该呼叫转移功能的状态为未激活状态的情况下,在第四步骤中,按照在第二步骤中的呼叫转移注册消息来设置待机用户的呼叫转移注册消息,并发送该注册消息到这些其他用户的归属位置寄存器,以启动呼叫转移功能。
当需要在自动切换到未待机用户的网络的情况下实现呼叫转移关联时,进行如下操作:
在第一步骤中,终端接收到终端使用者输入的针对待机用户启动某种呼叫转移功能的命令;在第二步骤中,终端向待机用户所属的归属位置寄存器发送呼叫转移注册消息,以启动呼叫转移功能;在第三步骤中,终端查询终端中其他用户的信息,以判断是否存在其他用户;之后,进行到以下步骤,步骤A:在存在其他用户的情况下,分别按照预定顺序切换到其他用户对应的网络,切换其他用户的待机状态;以及步骤B:分别利用其他用户自己的网络查询各个其他用户的同一呼叫转移功能的当前状态;在步骤B中判断该呼叫转移功能的状态为未激活状态的情况下,在第四步骤中,按照在第二步骤中的呼叫转移注册消息来设置其他用户的呼叫转移注册消息,并发送该消息到这些其他用户的归属位置寄存器,以启动呼叫转移功能。
为了使得在启动呼叫转移功能后不影响当时待机网络的通话,终端可以保存当前呼叫转移的信息,以便在用户手动或因其他原因自动切换其他网络用户时,进行相应的呼叫转移处理。这样,在第二步骤之后,查询当前是否有呼叫转移信息保存,在有呼叫转移信息保存的情况下,删除之前保存的呼叫转移信息,在没有呼叫转移信息保存的情况下,保存当前的呼叫转移信息,而不再执行第三步骤和第四步骤。
另外,当用户手动或因其他原因切换网络时,执行以下操作以实现未待机用户的呼叫转移关联:
步骤A:终端切换到新的未待机用户进行待机;步骤B:查询终端是否存储了呼叫转移设置信息,并且在有呼叫转移设置信息的情况下,进行到以下步骤:步骤C:利用当前新待机用户的网络查询新待机用户的与存储的呼叫转移设置信息中相同的呼叫转移功能的状态;步骤D:在步骤C中查询的呼叫转移功能的状态为未激活状态的情况下,按照存储的呼叫转移设置信息来设置当前用户的呼叫转移功能,并发送呼叫转移注册消息到当前用户所属的归属位置寄存器,以启动呼叫转移功能。
另外,针对策略一的上述各个处理,当查询到呼叫转移状态为激活状态时,不执行任何操作,结束相关处理。同时当针对待机用户输入其他改变呼叫转移状态命令时,进对当前用户的呼叫转移功能进行操作,对其他用户不再进行处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现了以下有益效果:在不修改网络侧的协议和HLR设置的情况下,实现了双模/多模终端中不同模式下的用户(或相同模式下的不同用户)的呼叫转移相互关联又保持不同用户呼叫转移设置的相互独立。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呼叫转移关联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呼叫转移关联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呼叫转移关联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呼叫转移关联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呼叫转移关联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呼叫转移关联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呼叫转移关联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呼叫转移关联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呼叫转移关联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所提及的用户是指在移动网络中注册的信息,与一个移动号码对应,由一个用户标识来识别,而不同于终端的使用者。一个物理的人使用的终端可以同时拥有多个不同/相同的用户标识。而终端使用者则是指使用移动终端的物理的人。
本发明的主要发明思想是:当某一用户在待机情况下,针对这一用户启动某种改变呼叫转移状态时,在终端发送改变呼叫转移功能的消息到该用户所属的HLR之后,终端检测终端中的其他用户的信息;如果存在其他用户则利用其他用户的网络向他们所属的HLR请求这种呼叫转移的状态信息,并根据当前的呼叫转移状态和呼叫转移关联策略决定是否按照前面用户设置的呼叫转移设置发送改变呼叫转移功能状态的消息到这些用户的归属位置寄存器。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呼叫转移关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2,终端接收到终端使用者发送的针对待机用户改变呼叫转移状态的命令;步骤S104,终端向待机用户所属的归属位置寄存器发送呼叫转移功能消息,以改变呼叫转移状态;步骤S106,终端检查终端中其他用户的信息;以及步骤S108,在存在其他用户且呼叫转移功能状态符合呼叫转移关联策略设置条件的情况下,终端向其他用户所属的归属位置寄存器发送呼叫转移功能消息,以改变呼叫转移状态。
其中,在步骤S102中,改变呼叫转移状态的命令包括:注册命令、激活命令、去激活命令、擦除命令,在步骤S104中,终端发送的呼叫转移功能消息包括:呼叫转移注册消息、呼叫转移激活消息、呼叫转移去激活消息、呼叫转移擦除消息。
为了实现同一双模/多模终端中不同用户的呼叫转移设置的完全一致,在步骤S108中,终端发送与在步骤S104中相同的呼叫转移功能消息以实现相同的呼叫转移功能操作。
为了实现双模/多模终端不同的呼叫转移关联等级设置,在步骤S104结束时按照不同的呼叫转移关联需求来决定是否进行步骤S106和步骤S108的操作。这里的呼叫转移关联需求可以包括仅对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改变呼叫转移状态的操作进行关联。
为了实现双模/多模终端不同的呼叫转移关联等级设置,在步骤S106中,按照不同的呼叫转移关联需求来决定是否查询被关联用户的当前呼叫转移状态,并在步骤S108中按照呼叫转移关联的需求来判断是否对被关联用户进行相同的改变呼叫转移状态的操作。这里的呼叫转移关联需求包括对是否只在其他用户的同一呼叫转移功能状态不为目标状态(HLR接收到该呼叫转移信息后应该迁移到的状态)或某一制定状态时发送改变呼叫转移状态信息;或者不做关联用户的当前呼叫转移状态查询直接发送改变呼叫转移状态信息。
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描述实现本发明的呼叫转移关联方法的过程。
第一实施例
首先描述在多模多待机终端的情况下,按照上文中的策略一,针对其他同时待机的用户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处理。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2:终端接收到终端使用者输入的针对待机用户启动呼叫转移状态的命令;步骤S204:终端向待机用户所属的归属位置寄存器发送呼叫转移注册消息,以启动呼叫转移状态;步骤S206:终端查询其中的其他用户信息,以判断是否存在处于待机状态的用户;步骤S208:分别利用待机用户自己的网络查询各个待机用户的呼叫转移功能的当前状态;在步骤S208中判断呼叫转移功能的状态为未激活状态的情况下,进行到步骤S210:终端按照在步骤S204中的呼叫转移注册消息来设置待机用户的呼叫转移注册消息,并向待机用户所属的归属位置寄存器发送呼叫转移功能消息,以启动呼叫转移功能。另外,在步骤S208中判断呼叫转移状态为激活状态的情况下,结束处理。
第二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的同一呼叫关联策略情况下,对于其他未在待机状态下的用户,按照本实施例中的操作将网络自动切换到这些用户所属的网络,并使这些用户在网络中注册后进行呼叫转移处理。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2:终端接收到终端使用者输入的针对待机用户启动呼叫转移状态的命令;步骤S304:终端向待机用户所属的归属位置寄存器发送呼叫转移注册消息,以启动呼叫转移状态;步骤S306:终端查询其中的其他用户信息;步骤S308:在存在其他用户的情况下,分别按照预定顺序切换到其他用户对应的网络,切换其他用户的待机状态;步骤S310:分别利用其他用户自己的网络查询各个其他用户的呼叫转移功能的当前状态;步骤S312:终端按照在步骤S304中的呼叫转移注册消息来设置待机用户的呼叫转移注册消息,并向待机用户所属的归属位置寄存器发送呼叫转移功能消息,以启动呼叫转移功能。另外,在步骤S310中判断呼叫转移状态为激活状态的情况下,结束处理。
第三实施例
在终端用户启动当前待机用户的呼叫转移功能时,执行本实施例中的操作。其呼叫关联策略同第一实施例。
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处理:
步骤S402:终端接收到终端使用者输入的针对某一待机用户启动呼叫转移功能的命令;步骤S402:终端向该待机用户所属的HLR发送呼叫转移注册消息,以启动呼叫转移功能;步骤S406:查询当前是否有呼叫转移信息保存;步骤S408,在步骤S406中判断有呼叫转移信息保存的情况下,删除之前保存的呼叫转移信息;步骤S410:保存当前的呼叫转移信息。另外,当在步骤S406中判断没有保存呼叫转移信息的情况下,直接进行到步骤S410。
第四实施例
当终端切换待机用户时,按照图5中所示的操作进行呼叫转移处理,其呼叫关联策略同第一实施例。
如图5所示:步骤S502:终端切换到新的未待机用户进行待机;步骤S504:查询终端是否存储了呼叫转移设置信息,并且在有呼叫转移设置信息的情况下,进行到以下步骤:步骤S506:利用当前新待机用户的网络查询新待机用户的与存储的呼叫转移设置信息中相同的呼叫转移功能的状态;步骤S508:在步骤S506中查询的呼叫转移功能的状态为未激活状态的情况下,按照存储的呼叫转移设置信息来设置当前用户的呼叫转移功能,并发送呼叫转移注册消息到当前用户所属的归属位置登记器,以启动呼叫转移功能。另外,在步骤S506中查询的状态为激活态的情况下,结束操作。
另外,在某些终端需求的情况下,需要保持同一终端的不同模式用户(也可以为相同模式不同用户)的呼叫转移设置完全一致。为了实现这种功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呼叫转移关联方法可以做进一步的简化和修改,以实现同一双模或多模终端的不同用户的呼叫转移设置的完全一致性。
当某一用户在待机情况下,针对这一用户进行的任意可以改变用户呼叫转移状态的相关操作(注册、激活、去激活、擦除等),在终端发送了相关的呼叫转移消息(注册、激活、去激活、擦除等)到该用户所属的HLR之后;终端检测终端中的其他用户的信息;如果存在其他用户则按照前面用户设置的呼叫转移设置对该用户的呼叫转移功能进行相同操作,发送相同的信息到该用户的HLR。
下面的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实施例为按照上面描述的同一终端不同用户的呼叫转移设置完全一致的情况下的实现呼叫转移关联操作的方法。
第五实施例
针对多模多待机的终端情况,针对其他同时待机的用户实现本发明的呼叫转移关联方法的操作如图6所示,包括以下处理:
步骤S602: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针对某一待机的用户改变某种呼叫转移功能状态的某一命令;步骤S604:终端向该用户所属的HLR发送改变此种呼叫转移功能状态的某一对应消息,改变呼叫转移的状态;步骤S606:查询终端当前状态下待机的用户信息,判断终端中是否由其他用户处于待机状态;步骤S608:在步骤S606中判断有其他用户处于待机状态的情况下,按照步骤S602中用户呼叫转移的设置信息来设置当前用户的此种呼叫转移功能,并发送与步骤S604相同的消息到它们各自所属的HLR,改变呼叫此种转移功能的状态。另外,在步骤S606中判断没有其他用户处于待机状态的情况下,结束处理。
第六实施例
对本机其它未在待机状态下的用户可以按照本实施例中的方法将待机网络自动切换到这些用户所属网络,并使用这些用户注册后进行呼叫转移处理。
如图7所示,包括以下处理:
步骤S702: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针对某一待机的用户改变某种呼叫转移功能状态的某一命令;步骤S704:终端向该用户所属的HLR发送改变此种呼叫转移功能状态的某一对应消息,改变呼叫转移的状态;步骤S706:查询终端是否有其他未待机用户的信息;步骤S708:在步骤S706中判断有其他未待机用户的信息的情况下,分别按照一定顺序切换到这些用户对应的网络,切换这些用户的待机状态;步骤S710:按照步骤S702用户呼叫转移的设置信息来设置当前用户的此种呼叫转移功能,并发送与步骤S704相同的消息到它们各自所属的HLR,改变呼叫此种转移功能的状态。另外,在步骤S706中判断没有其他未待机用户的信息的情况下,结束处理。
第七实施例
为了保证启动呼叫转移功能后终端不影响当时待机网络的通话,也可以将当前呼叫转移的信息保存在终端中,在用户手动或者其他原因自动切换其他网络用户时,进行呼叫转移的处理。
如图8所示,包括以下处理:
步骤S802: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针对某一待机的用户改变某种呼叫转移功能状态的某一命令;步骤S804:终端向该用户所属的HLR发送改变此种呼叫转移功能状态的某一对应消息,改变呼叫转移的状态;步骤S806:查询当前是否有呼叫转移信息保存;步骤S808:在步骤S806判断保存了呼叫转移信息的情况下,删除前面保存的呼叫转移信息;以及步骤S810:保存当前的呼叫转移信息。其中,在在步骤S806判断没有保存呼叫转移信息的情况下,直接进行到步骤S810。
第八实施例
当终端切换网络待机用户时,进行如图9所示的处理:
步骤S902:终端切换到一个新的未待机用户进行待机;步骤S904:查询终端存储的呼叫转移设置信息;步骤S906:在步骤S904中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按照保存的呼叫转移信息来设置当前用户的呼叫转移功能,并发送相同的呼叫转移消息到它们各自所属的HLR,改变呼叫转移功能的状态。
以下进一步结合具体实例来描述上述各种处理。
实例1
双卡槽GSM/TD-SCDMA双模终端中,分别插入了一张GSMSIM卡和TD-SCDMA USIM卡;这两张卡的MSISDN号码为别为139********和188********。当前终端处于GSM/TD双待机模式下,在针对号码为139********的用户1启动了忙时呼叫转移的业务设置呼叫转移号码为138********,此时终端会向用户1所属的HLR发送注册和激活呼叫转移业务的消息。同时,终端会向号码为188********的用户2所属HLR发送呼叫转移状态查询消息,获得当前的呼叫转移业务的状态。发现此时的188********用户的忙时呼叫转移未激活,终端此时通过188*******的网络向HLR发送注册和激活信息,启动用户2的忙时呼叫转移业务。当另一终端用户呼叫号码为188********的用户时,系统发现此时188********用户正在通话中,此时系统启动呼叫转移业务,将呼叫转接到用户的MSISDN号码为138********的终端上。此时实现了双模(多模)终端呼叫转移业务不同模式下互相关联的功能。
实例2
针对实施例一中的双模终端,针对号码为188********的用户2启动设置忙时呼叫转移业务,设置呼叫转移的号码为137********。此时终端会向用户2所属的HLR发送注册和激活呼叫转移业务的消息。同时,终端会向号码为139********的用户1所属HLR发送呼叫转移状态查询消息,获得当前的呼叫转移业务的状态。发现此时的139********用户的忙时呼叫转移为激活态,终端不在做其他操作继续待机状态。此时当用户1号码139********正在通话时,另一终端呼叫用户1。系统发现此时139********用户正在通话中,此时系统启动呼叫转移业务,将呼叫转接到用户的MSISDN号码为138********的终端上。此时当用户2号码188********正在通话时,另一终端呼叫用户2。系统发现此时188********用户正在通话中,此时系统启动呼叫转移业务,将呼叫转接到用户的MSISDN号码为137********的终端上。此时,实现双模(多模)终端呼叫转移业务不同模式下互相关联,又可以独立操作的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呼叫转移关联方法,用于双模/多模终端实现呼叫转移关联,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骤,终端接收到终端使用者输入的针对待机用户改变呼叫转移状态的命令;
第二步骤,终端向所述待机用户所属的归属位置寄存器发送呼叫转移功能消息,以改变呼叫转移状态;
第三步骤,所述终端检查终端中其他用户的信息;以及
第四步骤,在存在其他用户且所述呼叫转移功能状态符合呼叫转移关联策略要求时,终端向所述其他用户所属的归属位置寄存器发送所述呼叫转移功能消息,以改变呼叫转移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叫转移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步骤中,所述改变呼叫转移状态的命令包括:注册命令、激活命令、去激活命令、擦除命令,在所述第二步骤中,所述终端发送的呼叫转移功能消息包括:呼叫转移注册消息、呼叫转移激活消息、呼叫转移去激活消息、呼叫转移擦除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叫转移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四步骤中,终端发送与在所述第二步骤中相同的呼叫转移功能消息以实现相同的呼叫转移功能操作,从而实现同一双模/多模终端中不同用户的呼叫转移设置的完全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叫转移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步骤中,按照不同的呼叫转移关联需求来决定是否查询被关联用户的当前呼叫转移状态,并在第四步骤中按照呼叫转移关联的需求来判断是否对被关联用户进行相同的改变呼叫转移状态的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呼叫转移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需要启动呼叫转移功能时,
在所述第一步骤中,终端接收到终端使用者输入的针对待机用户启动呼叫转移功能的命令;
在所述第二步骤中,终端向待机用户所属的归属位置寄存器发送呼叫转移功能注册消息,以启动呼叫转移功能;
在所述第三步骤中,所述终端检查终端中其他用户的信息;以及
在所述第四步骤中,在存在其他用户且同一呼叫转移功能未启动的情况下,向其他用户所属的归属位置寄存器发送呼叫转移功能消息,以启动呼叫转移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呼叫转移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需要针对其他同时待机的用户实现呼叫转移关联时,
在所述第一步骤中,终端接收到终端使用者发送的针对待机用户启动呼叫转移功能的命令;
在所述第二步骤中,终端向所述待机用户所属的归属位置寄存器发送呼叫转移注册消息,以启动呼叫转移功能;
在所述第三步骤中,终端查询其中的其他用户信息,以判断是否存在处于待机状态的用户;之后,进行到以下步骤,
步骤A:分别利用待机用户自己的网络查询各个待机用户的所述呼叫转移功能的当前状态;以及
在所述步骤A中判断所述呼叫转移功能的状态为未激活状态的情况下,
在所述第四步骤中,按照在所述第二步骤中的呼叫转移注册消息来设置所述待机用户的呼叫转移注册消息,并发送所述呼叫转移注册消息到所述其他用户的归属位置寄存器,以启动呼叫转移功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呼叫转移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需要自动切换到未待机用户的网络以实现呼叫转移关联时,
在所述第一步骤中,终端接收到终端使用者发送的针对待机用户启动呼叫转移功能的命令;
在所述第二步骤中,终端向所述待机用户所属的归属位置寄存器发送呼叫转移注册消息,以启动呼叫转移功能;
在所述第三步骤中,终端查询终端中其他用户的信息,以判断是否存在其他用户;之后,进行到以下步骤,
步骤A:在存在其他用户的情况下,分别按照预定顺序切换到所述其他用户对应的网络,切换所述其他用户的待机状态;以及
步骤B:分别利用所述其他用户自己的网络查询各个其他用户的所述呼叫转移功能的当前状态;
在所述步骤B中判断所述呼叫转移功能的状态为未激活状态的情况下,
在所述第四步骤中,按照在所述第二步骤中的呼叫转移注册消息来设置所述其他用户的呼叫转移注册消息,并发送所述呼叫转移注册消息到所述其他用户的归属位置寄存器,以启动呼叫转移功能。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呼叫转移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步骤中启动了呼叫转移功能之后,终端用户切换到其他网络进行呼叫转移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呼叫转移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用户启动针对待机用户的呼叫转移功能时,在所述第二步骤之后,查询当前是否有呼叫转移信息保存,在有呼叫转移信息保存的情况下,删除之前保存的呼叫转移信息,之后保存当前的呼叫转移信息,在没有呼叫转移信息保存的情况下,直接保存当前的呼叫转移信息,而不再执行所述第三步骤和第四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呼叫转移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以下步骤以实现未待机用户呼叫转移关联:
步骤A:终端切换到新的未待机用户进行待机;
步骤B:查询终端是否存储了呼叫转移设置信息,并且在有呼叫转移设置信息的情况下,进行到以下步骤:
步骤C:利用当前新待机用户的网络查询所述新待机用户的与存储的呼叫转移设置信息中相同的呼叫转移功能的状态;
步骤D:在所述步骤C中查询的呼叫转移功能的状态为未激活状态的情况下,按照存储的所述呼叫转移设置信息来设置当前用户的呼叫转移功能,并发送呼叫转移注册消息到当前用户所属的归属位置登记器,以启动呼叫转移功能。
CN2007100005024A 2007-01-05 2007-01-05 呼叫转移关联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177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005024A CN101217774B (zh) 2007-01-05 2007-01-05 呼叫转移关联方法
KR1020097015463A KR101357919B1 (ko) 2007-01-05 2007-12-11 호출 전환 상관 방법
JP2009544351A JP5179512B2 (ja) 2007-01-05 2007-12-11 コーリング転送の関連方法
PCT/CN2007/003532 WO2008086686A1 (fr) 2007-01-05 2007-12-11 Procédé d'association pour transfert d'appe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005024A CN101217774B (zh) 2007-01-05 2007-01-05 呼叫转移关联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17774A true CN101217774A (zh) 2008-07-09
CN101217774B CN101217774B (zh) 2011-12-07

Family

ID=39624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0050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17774B (zh) 2007-01-05 2007-01-05 呼叫转移关联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179512B2 (zh)
KR (1) KR101357919B1 (zh)
CN (1) CN101217774B (zh)
WO (1) WO2008086686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02485A1 (zh) * 2009-03-12 2010-09-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呼叫转移的方法及多模终端
CN102014221A (zh) * 2010-11-08 2011-04-13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通信业务转移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WO2014180399A1 (zh) * 2013-12-13 2014-11-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呼叫转移方法及装置
CN109756633A (zh) * 2017-11-01 2019-05-1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呼叫接听方法和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9502B (zh) * 2012-01-11 2016-07-0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通信终端及其待机实现方法
CN105430205A (zh) * 2015-12-30 2016-03-23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方法及通话装置
CN105611090B (zh) * 2015-12-30 2019-05-24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方法和通话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27063A (ja) * 1996-06-06 1997-12-16 Saitama Nippon Denki Kk 移動通信制御方式
JP2933068B2 (ja) * 1997-06-30 1999-08-0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体着信転送方式
JP2000197121A (ja) * 1998-12-24 2000-07-14 Tamura Electric Works Ltd Phs電話システム
JP2000354276A (ja) 1999-06-11 2000-12-19 Nec Commun Syst Ltd 着信転送方式
JP2004007190A (ja) * 2002-05-31 2004-01-08 Kyocera Corp 無線通信端末
JP2004151794A (ja) * 2002-10-29 2004-05-27 Canon Inc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0377612C (zh) * 2005-01-24 2008-03-26 英华达(南京)科技有限公司 在双模式手机中实现来电转移的方法
JP4254729B2 (ja) * 2005-03-16 2009-04-1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通信制御方法並びにそれに用いる移動局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0651911B1 (ko) * 2005-07-21 2006-12-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망에 있어서 착신전환 정보 제공 방법 및 시스템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02485A1 (zh) * 2009-03-12 2010-09-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呼叫转移的方法及多模终端
CN102014221A (zh) * 2010-11-08 2011-04-13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通信业务转移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2014221B (zh) * 2010-11-08 2015-11-25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通信业务转移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WO2014180399A1 (zh) * 2013-12-13 2014-11-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呼叫转移方法及装置
US9854100B2 (en) 2013-12-13 2017-12-26 Xi'an Zhongxing New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call forwarding
CN109756633A (zh) * 2017-11-01 2019-05-1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呼叫接听方法和系统
CN109756633B (zh) * 2017-11-01 2021-03-3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呼叫接听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90112668A (ko) 2009-10-28
CN101217774B (zh) 2011-12-07
JP5179512B2 (ja) 2013-04-10
WO2008086686A1 (fr) 2008-07-24
KR101357919B1 (ko) 2014-02-03
JP2010515386A (ja) 2010-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66833C (zh) 通信系统和用于操作这种系统的方法
CN101217774B (zh) 呼叫转移关联方法
US8688114B2 (en) Method of selecting cards for multi-mode mobile phone
KR101863314B1 (ko) 듀얼 심 카드가 구비된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장치 및 방법
CN100571426C (zh) 一种phs和gsm双模移动终端的模式切换方法
CN102271423A (zh) 多模终端的智能卡选择方法和多模终端
CN102970419B (zh) 移动终端通信的方法及其移动终端
CN103118348A (zh) 双模终端的来电处理方法及双模终端
JP2004007190A (ja) 無線通信端末
CN101123651A (zh) 终端之间的会话切换方法、交换机及装置
CN101242600A (zh) 单模双卡单待机热切换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JP2005244463A (ja) 呼接続制御装置、管理サーバ、呼接続制御システム、及び、呼接続制御方法
CN101009891A (zh) 多模移动终端拨号方法与系统
CN100589602C (zh) 一种多模移动终端短信息业务发送的方法与系统
CN101355721B (zh) 一种业务转移请求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01651865A (zh) 一种多模终端中的号码呼叫方法和终端
US7627308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coming-call filtering
CN100479617C (zh) 小灵通网络作为第三代移动网的子网的系统和方法
CN106102035A (zh) 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和服务器
CN1728565B (zh) 具有有线非连续移动通信功能的用户设备和方法
CN102263864A (zh) 一种移动话务台系统及其链路切换方法
CN100569018C (zh) 网络选择和重选方法和装置及待机网络编辑和增加方法
JP2002152793A (ja) 携帯電話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携帯電話通信方法
CN101170818A (zh) 终端从tdcdma到其它网络间切换的方法和系统
KR20000015268A (ko) 디지털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규 가입자 등록장치 및 그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07

Termination date: 20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