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9038A - 栽培床的杀菌杀线虫以及妨碍生长成分的排除方法以及栽培床 - Google Patents

栽培床的杀菌杀线虫以及妨碍生长成分的排除方法以及栽培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09038A
CN101209038A CNA2006101567359A CN200610156735A CN101209038A CN 101209038 A CN101209038 A CN 101209038A CN A2006101567359 A CNA2006101567359 A CN A2006101567359A CN 200610156735 A CN200610156735 A CN 200610156735A CN 101209038 A CN101209038 A CN 1012090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ramework
cultivation bed
soil
anthropogenic s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5673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笹道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hiyam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shiyam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hiyama Corp filed Critical Nishiyama Corp
Priority to CNA20061015673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09038A/zh
Publication of CN1012090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90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有效地降低在栽培床的土壤中繁殖的细菌或线虫、乃至剩余肥料和盐分等的妨碍生长成分的方法,用于该方法的栽培床以及利用该栽培床的旱田作物和水田作物的种植方法。本发明的栽培床,将耕作土壤收容在由不透水性的底部和不透水性的框体构成的槽内,可向耕作土壤上充水和从耕作土壤放水,在一定期间进行充水,然后,放出耕作土壤上的水使栽培床干燥。理想的栽培床,为了良好地进行从耕作土壤放水,在底部设置倾斜,且可开放框体拐角部或降低了的底部侧的框体的一部分。

Description

栽培床的杀菌杀线虫以及妨碍生长成分的排除方法以及栽培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效地降低在栽培床的耕作土壤中繁殖的细菌或线虫、乃至剩余肥料和盐分等的妨碍生长成分的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栽培床以及利用该栽培床的旱田作物和水田作物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农作物、尤其是旱田作物中,白兰瓜、西瓜、黄瓜、西红柿、茄子、草莓、柿子椒、芋头等忌连种的居多。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有线虫和镰刀菌。一旦连续种植相同的农作物,寄生在该植物的根、有害的线虫和镰刀菌等微生物进行繁殖,给植物带来很大的损害。尤其是白兰瓜,甚至到了在不进行土壤杀菌的情况下,如果每一茬后不更换新的山地土壤,就不能得到优质的果实的程度。其他农作物也因生病等而减产的情况居多。为了防止这种情况,需要进行土壤杀菌等其他农药处理。
而本发明者在相同的旱田里长年连续种植芋头或黄瓜、西红柿、茄子等,却几乎没有发生连种障碍(连续减收现象)。有时,对其他农户由于发生连种障碍而进行轮种或土壤消毒等,而为什么自己的旱田不发生连种障碍感到不可思议,因此试着追究其原因。在此想到的是土的形成和供水。本发明者的旱田里有积存了落叶的沼泽状的池塘,将该泥土与腐蚀后的落叶一起与旱田的土混合,并且供给池塘里的水。
这么一说,水稻几百年连种也不会发生连种障碍。想必这是由于水田里产生的线虫多是无害的、并且浓度也低。利用这点,作为水稻的复种作物种植了一部分西红柿和茄子,没有发生连种障碍而持续了多年。
根据某资料(非专利文献1)的记载,在水田或河川等其他积水状态的地方存在很多光合成细菌,这些光合成细菌抑制作为连种障碍原因之一的镰刀菌引起的发病。并且,在积水状态的地方线虫很少,蓝藻类和水绵等绿藻类繁殖,有机物也多。而且,想必在水田中排水时清除了多余的农药等也是原因之一。
而与之相对地,在旱田作物中,对线虫和镰刀菌等的病原体产生的连种障碍的措施是进行土壤消毒。历来广泛使用的溴甲烷熏蒸由于溴甲烷破坏臭氧层而在原则上禁止使用。作为替代品,进行硝基三氯甲烷剂等的药剂熏蒸或太阳热消毒、蒸气或热水进行的消毒(专利文献1、2)等。但是,不仅都很费事,而且有用的微生物死亡的可能性也很大。
另一方面,本发明者也长年研究藕的种植,开发了用浅栽培床得到高质量的藕的方法。历来,提起种植藕就是在泥田里搏斗的印象,即使现在也还在沼泽地或低湿田等中进行种植,尤其收获时的作业是非常困难的。这是由于藕有潜入深处的性质,在潜入不深的粘质土壤水田中只能得到低质量的藕,可以说在深泥田中种植的藕是高质量的。
因此,为了在深泥田也容易进行收获时的作业,提出了各种技术方案。例如,在泥田中铺上片材或网、使藕不下潜得很深(日本特公昭57-19926: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62-282519、日本特开昭63-105614),或在可拉起的笼子和网或筒中种植(日本特开昭61-81730: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昭57-22622)、在纵横1m左右、深度为30cm左右的塑料制的钵中种植(日本专利3416667:专利文献5),或在泥田中在深度为15~25cm的位置设置碎石等形成的硬地基层(日本特开平9-121696:专利文献6)等,下了各种工夫。
但是,如专利文献3所示,实际上在深泥田中铺片材或网是很困难的,如果考虑到藕的茎生长10左右并且分枝,则专利文献4、5的技术是完全不适合种植藕。并且,在专利文献6的情况下,铺设碎石层需要很大的劳力和费用,并且具有地基下沉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者对开发没有这些缺点、可节省劳力地进行种植的设备进行了反复实验,其结果开发了在地面上设置围栏、非常简单容易地对藕种植株进行收获作业的栽培床。用板框将平整后的地基围住、用塑料薄膜盖住其内部,填入8~15cm左右的耕作土壤,在其上面灌入3~20cm左右的水来种植藕。
该栽培床虽然对于藕的种植来说是不合常理地浅,但藕长得很快,可以高收获率种植非常高质量的藕。想必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水层和耕作土壤层浅,初春起地温和水温的上升很大,藕的芽和叶子的生长很快,因此藕的生长良好。并且,氧气的供给多想必也是原因之一。
但是,藕是不讨厌肥料的植物,在现有的深田种植中,在最初阶段具有使用大量肥料的趋势。其原因也是由于茎或藕一旦成长,则不能向田里施肥、追肥很困难。因此,本发明者也连续多年用很多发酵人粪和化学肥料进行施肥。其结果,盐分和剩余肥料成分积存在耕作土壤的底部(所谓的恶水),开始对藕的生长生产坏影响。即,经过4~5年后,从藕的表面到内部产生了很多小的黑色斑点,降低了商品价值。在该栽培床上生长的藕由于氧气的供给多、颜色白,因此黑色斑点非常明显。
估计这是由于在现有的深田种植中,剩余的肥料流出或下沉在深的底部、所以影响小,但在上述的栽培床上不能进行排水,积存在耕作土壤底部的盐分和剩余肥料无处可去。在上述的粘质土壤水田中只能得到低质量的藕与其说是由于藕不能很深地下潜,倒不如说由剩余的肥料等不能下沉、积存在粘质土壤上而带来的坏影响更大。
因此,本发明者为了清除积存在耕作土壤底部的盐分和剩余肥料,考虑了将水从栽培床中放出、使其干燥的方法。作为这种装置,已经提出了专利文献7中所示的农田轮作装置的方案。该专利文献7的装置只在槽内的透水材料层上设置土层,将具有通水口的管道设置在透水材料层中,将管道的一端设置在供水装置上、使另一端作为排水口位于槽外,通过调节排水口的高度来区分使用水田和旱田,并且也进行排水。
但是,认为该现有的农田轮作装置不能顺利进行水田和旱田的水位调整以及排水。即,具有以下缺陷,虽然该装置中的排水是通过设置在透水材料层中的管道进行,但由于使用水田时的搅拌或使用旱田时的耕耘,炭浮起或两层混合等,不能起到透水材料层的作用,并且由于管道没有倾斜度,因此排水是非常困难的。而且,由于所种植的植物的根也到达透水材料层,因此妨碍排水,需要将其清除。尤其是在种植藕的情况下,使茎伸长攀缠装置的底地进行藕的生长,因此用该农田轮作装置不可能进行种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6905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2123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公昭57-1992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昭61-8173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3416667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9-121696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0-69869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用光合成细菌进行环境保全]((社)农山渔村文化协会1996.9.10第5次印刷发行)21页、121页
发明内容
提供栽培床的杀菌杀线虫以及妨碍生长成分的排除方法、以及用于有效地实施该方法的栽培床,该方法可通过充水而杀除土壤中的细菌和线虫,通过放水而将剩余肥料等妨碍生长成分向栽培床外排出并使耕作土壤(土壤)干燥。并且,提供一种种植方法,在充水期间种植藕、慈姑、芹菜、水稻等水田作物,在积水期间以外,可拆掉一部分框体以使土壤干燥和放水,种植忌连种的白兰瓜、西瓜、西红柿、芋头、黄瓜、草莓、茄子等旱田作物。而且,提供专门适用于产品单价高的藕的栽培床。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栽培床的示意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不同的栽培床的示意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不同的栽培床的示意侧视图。
图4的(a)(b)(c)和(d)是表示本发明不同的栽培床的局部示意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栽培床的一个示例俯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6是表示沿图5中的A-A线剖开的纵剖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7是表示沿图5中的B-B线剖开的横剖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8是表示在图5中的拐角部的局部放大俯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种植的莲的模式图(第一实施例)。
图10是表示根据现有的方法种植的莲的模式图(第一比较例)。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栽培床的另一示例的俯视图(第二实施例)。
图12是表示沿图11中的C-C线剖开的纵剖视图(第二实施例)。
图13是图7的变型例(第一变型例)。
图14是寺院里的莲池的概略剖视图(第三实施例)。
图15是表示种植甘薯时的本发明的栽培床的立体图(第四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方法或装置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成的栽培床,将耕作土壤收容在由不透水性的底部和框体构成的槽内,可向耕作土壤上充水和从耕作土壤放水;通过在一定期间进行充水(积水)、然后放出耕作土壤的水、使栽培床干燥,进行耕作土壤中的杀菌和杀线虫,同时,清除生长在土壤中的妨碍生长成分。从耕作土壤的放水是通过排出耕作土壤上的水后或与排出耕作土壤上的水(积存的水)的同时打开一部分框体或开孔来进行。如果在底部设置平缓的倾斜部,则可更好地从耕作土壤进行放水。
并且,利用充水期间(积水期间)和干燥期间分别种植水田作物和旱田作物,或者在此期间进行休养。增长哪个期间或用于哪个季节,要根据以种植何种农作物为主等来决定。另外,也可以将栽培床设置在温室内进行季节调节。
在以藕、慈姑、水稻等夏季水田作物为主进行种植的情况下,充水期间主要在春天到秋天,收获后使栽培床干燥。在种植水芹那样的冬季水田作物的情况下,充水期间主要在秋天到春天。干燥栽培床最好为每2至5年进行一次,在使用粪肥的情况下为每3年进行一次。干燥所需时间取决于耕作土壤的厚度和栽培床底部是否有倾斜部及其倾斜程度,在夏季为一个月左右、冬季为三个月左右。在连种水田作物的情况下,由于目的是清除积存在土壤中的盐分和剩余肥料成分等妨碍生长成分的同时、在空气和日光中晾晒土壤,因此也可以缩短干燥后的时间。
在种植西红柿或白兰瓜、西瓜、西红柿、芋头、黄瓜、草莓、茄子等旱田作物的情况下,在进行了一定期间的充水后使栽培床干燥,在干燥期间中进行种植。栽培床的充水根据农作物不同每1至3年进行一次,每次进行2个月至1年左右。主要目的是杀死种植旱田作物时的线虫和细菌,因为根据线虫的种类不同,虽然在两个月的充水作用下有的线虫衰弱死亡,但其中也有生存一年以上的。尤其是在种植白兰瓜的情况下,最好有一年左右的充水。
根据旱田作物和水田作物的组合,也可以使充水和干燥在一年中交错进行或每年进行一次更换,在充水期间可种植水田作物,在干燥期间可种植旱田作物。例如,春天到秋天种植水稻,秋天到春天在温室内种植西红柿、或隔年种植藕和白兰瓜、或每一年轮种藕→西红柿→藕→茄子等。
对于本发明的栽培床,在具有不透水性的底部和同样不透水性的框体的槽内收容适当厚度的耕作土壤,同时,向耕作土壤上充水,并且为了良好地从耕作土壤放水而在底部设置倾斜部,可开放框体拐角部或一部分低的底部侧框体或开孔。并且,为了排出灌在耕作土壤上的水,最好在框体上设置排水口,或者为了调节灌在耕作土壤上的水的深度最好在框体上设置溢流口。
如果考虑长度比宽度长的栽培床1(图1~图4),则对于该栽培床1,框体2由左右的侧框3、4、前框5以及里框6构成,将耕作土壤收容在由该框体2和底部7构成的槽8内。在长度短(5~10m左右)情况下,如图1所示,底部7向一方倾斜,通过自由拆装或自由关闭一部分或全部低侧的前框5或者拐角部,可进行开放。符号9是挡土用的透水壁。如果长度变长(20m以下),则如图2所示,提高底部7纵向的中间、使前框5和里框6双方可开放,可促进放水。另外,底部7的倾斜角度α是每1m为0.2~3cm左右,如果过小,则不容易放水,如果过大,则在面前侧和里侧、水深或耕作土壤的深度会出现过大的差。最好是0.5~2cm左右。
另外,从耕作土壤放水时使用的透水壁9可事先设置在框体的内侧,也可将框体拆下或转动后打开、去掉孔塞开孔后进行设置。透水壁9最好是棕榈或人工棕榈等其他网状等孔眼细小的材料。并且,在本发明中,将排水和放水加以区分。排水是指将灌在耕作土壤上的水向系统外排出,通过在框体上部设置排水口,或在用薄膜或片材覆盖框体的内侧的情况下、去掉一部分框体使薄膜或片材的端部降低来进行。另一方面,放水是指将含在耕作土壤中的水逐渐向系统外排出,与排水相比时间长。放水是将降低了底部侧的框体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拐角部拆下、或使其转动打开、或开孔,使水逐渐从耕作土壤排出、进行干燥。放水所需时间根据时期或栽培床底部7是否有倾斜部及其倾斜程度、耕作土壤的厚度等来决定。在底部7的倾斜为每米0.5cm、耕作土壤的厚度为10cm的情况下,夏季期间用一个月左右、冬季用三个月左右进行放水。
栽培床的大小如果过小则效率低,如果长和宽都过大则放水需耗费时间。如果宽为数米到十数米左右,则长度也可为数十米到百米以上。但是,如图3所示,这种情况下,可以以形成一处以上横穿底部的谷部10的方式将底部7形成凹凸形,可利用拆装或开关该谷部10部分的侧框2、3的一部分11进行开放,从该部分放水即可。最好在谷部10的部分挖出横穿底部的槽12,设置放水管13。将碎石14填充在放水管13的周围,放水便可更通畅地进行。另外,如图3所示,放水时也可以去掉槽12前后(两侧)的耕作土壤,设置透水壁15。
栽培床的宽度(内部宽度)最好为8~9.6m左右以下。这是由于用片材或薄膜将槽形成不透水性的情况下,可直接使用市场上销售的温室用薄膜(有效宽度为8.4~10m),不仅经济、而且可轻松地将收获的农作物搬到栽培床外。框体必要的内部高度根据耕作土壤或积水层的厚度而设定20~70cm左右,如果框体内侧也用上述薄膜覆盖,则栽培床的宽度(内部宽度)为7.5~9m左右。而且,如果在纵向设置步行桥以将宽度一分为二,则可伸手拔草或进行定点消毒,因此,在种植藕等水田作物的情况下,具有可不进入栽培床的优点。在一分为二的情况下,宽度分别为4m左右,也可使用耕耘机。栽培床的长度也可以为100m以上,但如果内部长度为20m左右,则可设置中间高地,如果使纵向的中间高,则容易放水,在泡沫聚苯乙烯上铺装砂浆的情况下、设备费用也比较合适只要数十万日元左右。在这种情况下,种植面积为7.5×20=150m2=1.5a。另外,在泡沫聚苯乙烯上铺装砂浆,框也是泡沫聚苯乙烯制,如果使用轻量土壤,则最适合于屋顶绿化等。
如图4(a)所示,前框5和里框6可将一部分5a或整体自由拆装,如图4(b)所示,也可使一部分5b自由转动,如图(c)所示,也可只拆掉拐角部5c。如图4(d)所示,如果使前框5的中央部5d凹陷,则水容易集中在拐角部。如图4(e)所示,也可在靠近前框5和里框6的下方设置有盖5e的通孔5f,卸掉盖5e进行放水。在图4(c)或图4(d)的情况下,也可像拐角部5c’那样形成三棱柱形。任何情况下透水壁9都设置或后安装在内侧。
在图1~图4中省略了耕作土壤和水(在图4中也省略了一部分透水壁)。并且,也没有提及底部和框体的不透水性。不透水性是由底部和框体的原材料本身、或用薄膜或片材覆盖由底部和框体构成的槽的内侧而得到。例如,用混凝土制作底部和框体可得到完全的不透水性,但成本高。简单的是将板和面板框状地设置在某个划分好的地面上并用桩固定,用片材或薄膜覆盖内部。双方都是需要通过将前框和里框的一部分或整体、或者拐角部分卸下等而可开放或开孔。
底部最好是在铺设于用框体围住的地面上的底用泡沫聚苯乙烯板的上面通过片材或薄膜设置砂浆层。这是由于成本比较低,并且泡沫聚苯乙烯板发挥隔热层的作用,有助于耕作土壤的保温升温。由于是砂浆层,所以,具有即使踩住碎石也不会损伤薄膜或片材、并且可进行耕耘机作业的优点。砂浆层的厚度为2~3cm左右即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除了可开放部分以外的框体是通过将底用泡沫聚苯乙烯板与一体成型的框用泡沫聚苯乙烯板连接而构成的,则框体与底部一体化、组装简单。框体也可以使用胶合板或石板等板材、大致梯形剖面的框用泡沫聚苯乙烯板等。框体内侧用上述片材或薄膜覆盖即可。另外,也可以用板等加固框体的外侧。
一般来说,夏季型植物在地温达到15℃左右时发芽,在地温达到25℃~30℃左右时根(藕是根和茎)的生长活跃。由于现有的藕田的深度为1~2m以上,从而地温达到15℃是4~5月左右,地温达到25℃~30℃左右是6~7月左右。在本发明的情况下,由于水和耕作土壤浅,因此3月中旬地温达到15℃左右,5月中旬达到25℃~30℃。在底部铺设泡沫聚苯乙烯板的情况下,升温更大。尤其在藕的情况下这样的差异更大,即使使用质量低的苗(种藕),也可以得到同等或高于在深田使用高质量的苗(种藕)时的效果。
在放水时,如果在开放或开孔的框体部分的内侧设置挡土用的透水壁9,则防止耕作土壤的流出。透水壁9只要是将水和耕作土壤分离排出的同时,可承受耕作土壤的压力,则不限制其材质结构。例如,适合使用诸如将网眼等安装在框上的结构,或将塑料丝线或细绳缠绕的人工棕榈那样的部件。透水壁9的内侧放置将碎石放入框内的部件来防止堵塞孔眼。只要是不妨碍耕作,可一直设置透水壁9。
耕作土壤的厚度在水田作物的情况下为8~20cm左右足够。本发明者已经证实藕和水芹、慈姑可种植在这种厚度的耕作土壤中。在萝卜等食根的旱田作物的情况下,耕作土壤的厚度需要60cm。但是,如果太深,则耕作土壤的升温和放水需耗费时间。因此,除了萝卜和牛蒡等根长得很深的农作物以外,旱田作物的耕作土壤的厚度最多为8~50cm左右,最好为10~40cm左右。例如,西红柿也为20cm左右,而白兰瓜无论是垄种植或平地种植最好为30cm左右。芋头或甘薯需要一定的深度,可利用垄种植。另外,在交错种植旱田作物和水田作物的情况下,使用10~40cm左右厚度的耕作土壤。对于积水的深度,在以杀菌杀线虫等为目的的旱田作物的情况下,可以为1cm左右以下、即刚刚没过的程度,但为了在排水或放水时将多余的妨碍生长成分充分冲掉,也可以充水到10cm左右。如果是以种植藕为目的,则3~5cm左右为好,但在收获藕时由于用空气进行搅拌,因此需要10cm左右。水芹需要10cm左右。并且,为了保存收容藕,也可以将水充到15~20cm左右。因此,框体的高度在任何情况下都为40~70cm左右即可。
栽培床的干燥或充水期间同上所述。关于肥料,除了根据作物供给特定的成分以外,也可使用化肥、堆肥等有机肥。有机肥最好使用熟透的堆肥或其提取液等液体肥料。收容在槽内的耕作土壤使用适当混合田地的耕作土壤和山地土壤、沙子等。
以下,就本发明的藕种植与现有的种植方法的不同点进行说明。藕的茎具有自然潜入到泥中1m左右的性质。在日本由于与地温的关系下潜到大约60cm左右,茎一直生长、在其顶部生长新的藕。但是,如果底硬,即使比这个浅茎也生长。本发明利用该性质,为了提高操作性,将耕作土壤厚度形成8~20cm左右。并且,在耕作土壤的上面充入3~5cm左右的水(如果水为零则叶子有可能枯萎)。
由于用浅的耕作土壤,从早春起的地温和水温的上升大,出芽和茎的生长比通常的藕田要早1~2个月左右。原来地温达到15℃(藕的发芽温度)是4月上旬左右,而在本发明中为3月上旬、提早大约一个月。并且,地温到达最适合茎叶生长的温度的25℃~30℃原来为7月中旬,而在本发明中为5月上旬,由于这期间茎和叶子长得大、养分也多,因此收获量增加,收获期也提早20天左右。即使和现有的一样从4月份开始种植,生长也良好。因此,现有的种植方法需要高质量的种藕、成本高,但在本发明中即使使用低质量的苗(种藕),也可以得到与在深田(现有)使用高质量的苗(种藕)的同等或更高的效果。并且,由于耕作土壤浅,因此容易种植,可以有效地利用肥料,与现有的藕田相比单位面积的施肥量减半。
而且,由于耕作土壤浅,因此空气容易进入耕作土壤,氧气的供给充足,因此藕的生长快。并且,历来好象由于氧气不够,因此一旦将藕从土里挖出则需要氧气,由于该氧气着色快而使得颜色变黑,但在本发明中,由于在土中氧气也很充足,因此即使挖出来后也不需要氧气,还保持白色。通过耕作土壤的放水,将盐分和剩余肥料成分等(所谓恶水)向系统外排出也是藕的着色少的原因之一。如果使用氧化铁少的耕作土壤,则可以得到更白的藕。
在种植藕种之前先撒石灰进行中和,现有的是在2月份左右利用耕耘机进行混合等,是很费劲的工作。本发明的情况下,如果在收获时(使用小型的潜水泵)撒上石灰就能简单地与耕作土壤混合。
并且,由于耕作土壤浅,因此收获也简单,将水加深(10cm左右)后,用小型的潜水泵搅拌泥水,选取浮上来的藕。因此,进行部分收割也简单,可以进行设定时间差的每次少量的计划收获。而且,剩下的茎叶由于搅拌水而浮起、容易清除,因此也具有有效地防止在下一茬时发病的效果。通常,据说相对10kg的藕、根或茎也有10kg以上。历来将根或茎从田里弄出来非常困难,几乎就这样放置。这就是形成腐烂病等病的原因,为了防止该病需要用大量的农药(剧毒)对水田进行消毒。因此,现在藕的有机栽培或无农药栽培原则上是不可能的。而本发明由于可以将茎和根从耕作土壤中几乎完全清除,因此不需要消毒,可成为有机、无农药栽培。
现有的收割作业是用非常强力的气泵将泥和藕吹起,回收浮在水面上的藕。因此,消耗大量的能源、操作非常费劲,并且由于力量很强,碎石损伤藕的情况也很多。而且,在种植中,由于会损伤藕或茎,因此不容易进入田里、追肥或除草、消毒作业很困难。根据情况,有时也要利用直升飞机在空中全面喷洒杀螟松。而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即,尤其是设置步行桥的情况下,手可以够到栽培床上的任何的地方,可简单容易地除去浮草等、或进行分散发生叶柄上的蚜虫的预防和消除作业,追肥也容易、一开始无需施大量的肥料,不会造成浪费等。并且,现有的种植田由于水深,在遭受台风等强风时,叶柄折断,其结果大多导致藕停止生长,而本发明由于水层浅,即使叶柄由于强风而摇动,也与藕一起转动,并且由于叶子的密度高而不容易折断。
这样,现有的藕的栽培从种植开始,生长期间的管理和收获作业非常费劲,不适合老年人,停止种植藕的人很多。因此,价格比其他农作物要高、产量逐渐减少,现在从中国的进口产品有所增加。而使用本发明的栽培床的藕的种植如上所述,所有的作业都可以简便地进行,也可以说是可充分对应今后农业人口高龄化的理想方法。
但是,由于藕本身具有要下潜很深的性质,因此,需要使栽培床的底部坚硬且光滑。而且,如果底部与框板的交界处是直角,则藕会冲破该处,所以需要设置弧度、使生长的芽或茎滑动。同样,框板的拐角部内侧也需要设置弧度。为了从地面上容易对藕的叶子或叶柄进行杀菌消毒或除草等,最好以将栽培床的宽度分隔成间隔4m以下的方式设置纵向的步行桥。
以上就藕的种植进行了说明,采用同样的方法和栽培床可以使寺院的莲池中的莲花(花蓮)良好地生长。莲花是以花为目的而藕是弱小的品种,历来是在深水池中几乎以放任的状态生长,花和叶子都很稀疏。如果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和栽培床,可以使花和叶子茂盛而带来华丽的气氛。
水芹和慈姑与藕同样是用于销售的农作物。慈姑是夏季型水田作物,并且几乎只有元旦才需要,而水芹是冬季型水田作物,可与夏季型的旱田作物轮种。水芹的种植虽然不象藕那么深,但也是深田种植,并且由于收获期是严冬,因此作业非常艰苦,并且,种植者几乎都是老年人,因此虽然价格高但生产量有降低的趋势。如果使用本发明的充水时的栽培床,由于不是深田,因此水芹的种植和收获作业都轻松,对老年人来说是理想的措施。
另一方面,在旱田作物的情况下,如果使用本发明的干燥时的栽培床,则线虫和镰刀菌的病虫害少、可不妨碍连种地进行种植。充水时以种植藕为主的情况下,干燥时如果种植喜欢干燥的旱田作物,例如甘薯或花生,则可进一步发挥土壤的干燥作用。
如上所述,本发明是一种栽培床,是将适当厚度的耕作土壤填到具有不透水性的底部和同样不透水性的框体构成的槽的内部,可从拐角部等放水。
发明的效果
因此具有以下效果。
(1)用一个栽培床可种植旱田作物、水田作物。
(2)通过充水可杀死或降低旱田作物种植中繁殖的细菌和线虫,并且,通过放水可有效地降低剩余肥料和盐分等妨碍生长成分。
(3)以简单的操作可确实地进行充水后的放水和耕作土壤的干燥。
(4)尤其是在收获藕时等,利用空气和水流搅拌耕作土壤后,由于耕作土壤中的粒度大的沙子或碎石等向下侧下沉,成为放水时的流路,因此可快速地进行放水。
(5)由于线虫很难抵抗水流,因此通过排水清除。
(6)由于耕作土壤层薄,因此从早春起地温上升,植物的发芽和根的生长快。尤其是在耕作土壤的下层铺设隔热材料的情况下,该效果很大。
(7)用泡沫聚苯乙烯构成底部和框体、用片材或薄膜覆盖其内侧的栽培床,可用低成本建成。
(8)不用使用农药、尤其是土壤杀细菌剂和杀线虫剂,在环境方面和卫生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尤其是关于藕的种植
(9)由于从早春开始地温上升,因此茎叶的生长快、收获量增加。即使使用低质量的苗也可以得到与用现有的方法使用高质量的苗相同或更好的产量。单位面积的施肥量减半。
(10)由于氧气的供给充足,因此藕的生长快、可得到白色的藕。
(11)可利用溢流口和水的循环使用,简单容易地进行对耕作土壤上的水深的管理。
(12)收获作业可用小型气泵简单地进行。由于可容易、确实地清除作为病因的耕作土壤中的茎叶,因此不需要喷洒用于消毒土壤的农药,可进行完全的有机无农药栽培。
(13)可容易简单地除去浮草等、或进行分散发生叶柄上的蚜虫的预防和消除作业,追肥也容易、一开始无需施大量的肥料,不会造成浪费等。
(14)不需要将种藕种植在深泥中、田埂周围的移苗、修正田埂、灌水或排水的管理等费事的工作。实际工作时间大幅度减少。
(15)由于可每次少量地收获藕,因此最适合老人农业,可将新鲜的藕适时、适量地发货等。
实施例
一种栽培床,将耕作土壤以适当的厚度收容在具有不透水性的底部和同样不透水性的框体构成的槽内,并向耕作土壤上充水,为了良好地从耕作土壤放水,在底部设置倾斜部,且可开放框体拐角部或降低的底部侧的一部分框体。
第一实施例
以下根据附图就本发明进行详细地说明。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栽培床的一个示例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沿图5中的A-A线剖开的纵剖视图,图7是表示沿图5中的B-B线剖开的横剖视图,图8是表示拐角部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种植的莲的模式图,图10是表示根据现有的方法种植的莲的模式图。并且,图11是表示栽培床的另一示例的俯视图,图12是表示沿图11中的C-C线剖开的纵剖视图。图13是图7的变型例,图14是寺院里的莲池的概略剖视图,图15是表示种植甘薯时的本发明的栽培床的立体图。
图5所示的栽培床1是内部宽度为7.5m、内部长度为20m(面积为150m2),框体2和底部7的框架由厚度为5cm的泡沫聚苯乙烯构成。对于栽培床1,框体2由左右的侧框3、4、前框5以及里框6构成,在由该框底2与底部7构成的槽8中收容耕作土壤S。框体2除了拐角部2a以外,如图6所示,通过连接剖面为倒T形的泡沫聚苯乙烯块21而构成。底部7的其他部分铺设泡沫聚苯乙烯板22,用厚度为0.15mm、宽度为8.4m的温室用薄膜23覆盖泡沫聚苯乙烯块21与板22的内侧,在其上面涂上厚度为2cm的砂浆。底部7的中央部比前框5和里框6侧高出大约5cm,斜度为0.5cm/m。如果使所收容的耕作土壤S在前侧和里侧为15cm(中央部为10cm)、使灌在其上面的水W的厚度为5cm,则框体2的内部高度估出5cm的余量、大约为25cm左右。薄膜23是将四边端部在框体2的上面弯曲,从上面用乙烯制的遮光用罩25压住。另外,为了防止雨水等从周围进入栽培床1的下侧,最好将栽培床1设置在比地面G高出一点的地基土26的上面。符号27是用于将框体2固定在地面G或地基土26上的固定桩。
如图8所示,框体2的拐角部2a的内侧也形成弧度,可与其他的框体2以及底部7分离。在形成该弧度(曲面)的拐角部2a的内侧以及框体2内侧的立起部分上,如图7、图8所示,粘着有厚度为0.5mm、光滑片材(田埂片材)28。符号29是粘着部分。在框体拐角部2a上另外粘着田埂片材28。设置该曲面以及光滑片材28是因为藕的茎有笔直生长的性质,防止遇到角后要碰撞该处而形成卷成涡状或团状的藕。
如图5所示,在该栽培床1上设置纵向的步行桥30。步行桥30的宽度为30cm左右,以将栽培床1一分为二(宽度约各为3.6~4m)的方式用前框体、里框体和支柱31支撑。对于被一分为二的栽培床,自步行桥30和栽培床外侧起最大的距离都是1.8m,如果伸手、或使用棍子或手柄可够到任何地方。因此,不进入水田就可简单容易地进行除草或追肥、清除镰刀菌等作业,这在现有的深田种植中是不可能的,极端地说可以穿着西服进行作业。并且还具有作业时间短、利用适时的追肥(每月一次左右)可减少肥料的特征。
以下,就利用本栽培床1种植藕进行说明。首先,将种藕(用后述的等外品R’足以)排列种植在耕作土壤S中。对种植方法没有限制,但本发明者如图5所示地种植。之后,将水W灌到5cm的深度。在叶子繁茂期间,每天约蒸腾1吨水。为了补充蒸腾的水分而进行供水,多余的水从多个溢流口32向系统外排出。对于本实施例的溢流口32,将乙烯管32a插入框体2和乙烯薄膜23的通孔,在外侧安装肘形弯管32b。通过改变肘形弯管32b的角度可以稍微调整水面的高度(5~10cm左右)。向系统外排出的水进行循环使用。在现有的种植田中,使种植期间的水形成一定深度的水管理是非常烦琐费劲的工作,而在本发明中,利用溢流口32和水的循环使用将水W的深度形成一定是非常简单的。一旦藕的生长结束、到了收获阶段,则将耕作土壤S上的水W增加到10cm左右,利用潜水泵将藕挖起。
藕在地温为15℃左右发芽,25℃~30℃是最适合茎叶生长的温度。大约在8月到9月,茎的前端变粗形成藕。在本发明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3月中旬达到15℃,5月中旬左右到达25℃~30℃。因此,茎K和叶L的生长期长,有的茎K竟达10m,很多叶子L繁茂的同时、地下茎储存了充足的养分。而在图10所示的现有的深田种植中,地温到达15℃以上是4月中旬,由于茎K要下潜60cm以上,因此该处的地温到达25℃~30℃时要到7月中旬。因此,茎K和叶L的生长期比本发明的短,储存的养分少。
另外,图9和图10是模式图,根据种藕的种植位置,茎K进行U形转弯或弯曲成直角地生长。上述的框体2与底部7的交界处的弧度和框体拐角部2a的弧度是为了使茎K圆滑地转换方向。在现有的低湿田等中,由于面积大而使得茎可自由生长,但在田埂周围需要移苗作业。
从种藕得到的作为商品的藕R是一根茎上形成一个(也可以长在分岔的茎上),其他不作为商品的等外品R’有好几个。历来由于种藕使用极好的藕R,因此,种植成本高。而在本发明中,由于茎K的生长期长,因此即使将等外品R’作为种藕也可以收获极好的藕R。这种差异对生产成本有非常大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以240kg/10a的比例种植种藕(等外品R’),收获1.6t/10a的商品藕R。在现有的低湿田等中,每10a种植300~350kg的优质藕R,收获量虽然每年都有变化,但在岩国进行种植的情况下,为1.2~2.5t/10a。虽然在量上本发明与现有的没有什么变化,但最大的特征是种藕使用等外品R’。本来本发明是面种植,应该比立体种植的现有例的收获量少,但两者几乎一样证明了本发明的效率高。
收获藕以后,进行耕作土壤S的放水和干燥。首先,移动框体拐角2a,将乙烯薄膜23拆下或打开设置在框体2上的排水口33,排出灌在耕作土壤S上的水W。然后,拆下框体拐角2a、在其内侧部分设置人造棕榈等透水壁34(图8)、进行耕作土壤S的放水。通过该放水来排除盐分和积存在耕作土壤S底部的恶水等妨碍生长成分,在只连种藕的情况下,耕作土壤S的放水和干燥可几年进行一次。在不放水的情况下,可将水灌深,作为储存种藕使用。
在作为藕的复种作物而种植西红柿等的情况下,在收获藕后进行耕作土壤S的放水和干燥。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复种在秋天到春天,因此需要将栽培床1用温室等覆盖、进行加温。藕可与白兰瓜或西红柿、芋头、花生等每年交替地进行连种。芋头或花生也可以在干燥土壤中良好地生长,因此,是适合干燥土壤的农作物。并且,芋头和花生虽然不如白兰瓜,但也是高收益的农作物。
第二实施例
在上述例中,就以种植藕为主的栽培床进行了说明,但本例的栽培床主要用于种植旱田作物,灌水(积水)的主要目的是杀菌杀线虫和清除妨碍生长成分。
图11、图12的栽培床40的框体41的结构与上述例不同,但底部7的结构几乎相同。并且,由于不种植藕,所以不需要步行桥30或支柱31以及设置在框体拐角部42的圆弧形部件43或光滑的田埂片材28。对于框体41,用石板或混凝土型板等板材44包住底部7的周围,用桩45支撑其外部。如果使所收容的耕作土壤S的厚度在前侧和里侧为35cm、中央部为30cm,使灌在其上面的水W深为5cm,则框体2的内部高度估出5cm的余量、约为45cm左右。泡沫聚苯乙烯和乙烯薄膜等的符号与上述示例相同。底部42也可省略泡沫聚苯乙烯。
在种植旱田作物的情况下,将框体拐角部42拆下,将雨水或喷水的多余的水从拐角部放水。根据旱田作物的种类种植一至数次后,将框体的各拐角部42安装上,如图12所示,向栽培床40的耕作土壤S灌上5cm高的水W,放置两个月至一年左右。期间为了对水的蒸发进行补充,向栽培床40注水,但多余的水从设置在框体41上的溢流口32排出。在该充水期间,消灭耕作土壤中的细菌或线虫、使其衰弱,将其余的成分、肥料等溶解在水中。符号33是排水口。
如果充水期间结束,再次拆掉框体拐角部42、在拐角部设置透水壁,进行从耕作土壤S的放水,将细菌、线虫、其余的成分、肥料等同水一起排出。然后,如果将耕作土壤层干燥,则再次继续种植旱田作物。用本例的栽培床40在充水期间也可以与上述例同样的种植藕等的水田作物。
第一变型例
图13是在第一实施例的图7所示的横剖视图中,也可如图的左侧所示使用剖面为梯形的泡沫聚苯乙烯块46来取代剖面为倒T形的泡沫聚苯乙烯块21。符号47是固定桩。或者如图的右侧所示,也可以在溢流口32上安装虹吸管48,将排水容器49的水利用L形的乙烯管50的倾斜角度而调整栽培床1的水位。
第三实施例
图14是将本发明的栽培床应用于寺院里的莲池的概略剖视图。该莲池51的底部52和框体53都由混凝土一体形成,可开放一部分(图中的剖面线)框体53的部分。底部52设置在堆放有碎石的地基55上,在框体53的上边放置石头56和草57。符号58是地基放水管,59是排水管,60溢流管、61是接受从这些管排出的水的排水槽。土S的厚度为10~20cm,水W层也为10cm左右即可。符号H是花藕、L是叶子、F是莲花。G是地面。
第四实施例
图15是在干燥的本发明的栽培床1上,在纵向以50~60cm的间隔形成垄62,种植甘薯的苗N的状态的立体图。在种植甘薯的情况下,土的厚度为20~30cm,垄高为30~40cm足够。并且,由于土壤稍微干燥一点、则味道更好,因此适合作为藕的种植休止时的旱田作物。
本发明的栽培床可以便宜地得到的同时,可以用于水田作物、旱田作物,只要确实进行水的管理,则可降低乃至省略使用杀菌剂和杀虫剂,有利于环境和卫生。

Claims (17)

1.一种栽培床的杀菌杀线虫以及妨碍生长成分的排除方法,将耕作土壤收容在由不透水性的底部和不透水性的框体构成的槽内,可向耕作土壤上充水和从耕作土壤放水,其特征在于,在一定期间进行充水,然后,通过在排出耕作土壤上的水之后、或与排出耕作土壤上的水的同时打开一部分框体或开孔来放出耕作土壤的水、使栽培床干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床的杀菌杀线虫以及妨碍生长成分的排除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一定期间的充水,在该充水期间种植藕、慈姑、水芹、水稻等水田作物或休耕,并且,在水田作物收获后或休耕后使栽培床干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栽培床的杀菌杀线虫以及妨碍生长成分的排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栽培床的干燥为每一至四年进行一次,夏季期间干燥一至两个月左右,冬季期间干燥一至四个月左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床的杀菌杀线虫以及妨碍生长成分的排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一定期间的充水后使栽培床干燥,在该干燥期间种植白兰瓜、西瓜、芋头、甘薯、西红柿、黄瓜、花生等旱田作物或休耕。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栽培床的杀菌杀线虫以及妨碍生长成分的排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栽培床的充水为每一至三年进行一次,每次两个月到一年左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床的杀菌杀线虫以及妨碍生长成分的排除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充水和干燥在一年中交错进行或每年进行一次更换,在充水期间种植水田作物,在干燥期间种植旱田作物。
7.一种栽培床,将适当厚度的耕作土壤收容在具有不透水性的底部和同样不透水性的框体的槽内,并向耕作土壤上充水,其特征在于,为了从耕作土壤上良好地进行放水,在底部设置倾斜部,并且可开放框体拐角部或降低了的底部侧的框体的一部分、或开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栽培床,其特征在于,设置使耕作土壤的厚度为8~50cm左右、在该耕作土壤上至少灌1~20cm左右的水的高度的框体。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栽培床,其特征在于,为了进行灌在耕作土壤上的水的排出,在框体上设置排水口。
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栽培床,其特征在于,为了调节灌在耕作土壤上的水深,在框体上设置溢流口。
11.如权利要求7、8、9或10所述的栽培床,其特征在于,以可形成一处以上横穿底部的谷部的方式将底部的倾斜部设置成凹凸形,可开放该谷部部分的框体的一部分或开孔。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栽培床,其特征在于,在谷部的部分上设置横穿底部的放水管。
13.如权利要求7、8、9、10或11所述的栽培床,其特征在于,不透水性是由底部和框体的原材料本身而获得的、或用薄膜或片材覆盖由底部和框体构成的槽的内侧而得到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栽培床,其特征在于,底部是在铺设于地面上的底用泡沫聚苯乙烯板的上面通过片材或薄膜设置砂浆层而形成,框体是连接框用泡沫聚苯乙烯而构成,用片材或薄膜覆盖框体内侧。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栽培床,其特征在于,除了可开放或开孔的框体拐角部或框体的一部分,用混凝土形成框体和底部的整体,可用混凝土、泡沫聚苯乙烯及其他材质可动地形成框体可开放或开口的部分,用片材或薄膜覆盖可开放或开孔部分的内侧地构成。
16.如权利要求7、8、11、13或15所述的栽培床,其特征在于,将框体的拐角部内侧以及框体的内侧立起部分形成曲面,且用平滑且光滑的片材覆盖框体以及与其连接的底部部分,并且,使耕作土壤的厚度为8~20cm左右,框体的高度是在该耕作土壤上至少灌1~15cm左右的水的高度。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栽培床,其特征在于,设置纵向的步行桥,以将栽培床的宽度分隔成间隔为4m左右以下。
CNA2006101567359A 2006-12-28 2006-12-28 栽培床的杀菌杀线虫以及妨碍生长成分的排除方法以及栽培床 Pending CN1012090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1567359A CN101209038A (zh) 2006-12-28 2006-12-28 栽培床的杀菌杀线虫以及妨碍生长成分的排除方法以及栽培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1567359A CN101209038A (zh) 2006-12-28 2006-12-28 栽培床的杀菌杀线虫以及妨碍生长成分的排除方法以及栽培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9038A true CN101209038A (zh) 2008-07-02

Family

ID=39609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567359A Pending CN101209038A (zh) 2006-12-28 2006-12-28 栽培床的杀菌杀线虫以及妨碍生长成分的排除方法以及栽培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09038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4976A (zh) * 2012-08-03 2012-12-05 武汉友芹种苗技术有限公司 水芹种子采收方法
CN103636461A (zh) * 2013-12-31 2014-03-19 吴方伯 一种植物灌溉灭虫系统及方法
CN105850629A (zh) * 2016-03-31 2016-08-17 广东利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橄榄的栽培管理方法
CN107535247A (zh) * 2017-10-27 2018-01-05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一种防治百香果茎基腐病的限根栽培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4976A (zh) * 2012-08-03 2012-12-05 武汉友芹种苗技术有限公司 水芹种子采收方法
CN102804976B (zh) * 2012-08-03 2014-12-10 武汉友芹种苗技术有限公司 水芹种子采收方法
CN103636461A (zh) * 2013-12-31 2014-03-19 吴方伯 一种植物灌溉灭虫系统及方法
CN105850629A (zh) * 2016-03-31 2016-08-17 广东利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橄榄的栽培管理方法
CN107535247A (zh) * 2017-10-27 2018-01-05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一种防治百香果茎基腐病的限根栽培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83507B2 (ja) 浅床栽培槽による蓮根の栽培方法および栽培装置
CN104396652B (zh) 双季超级稻三适四控高产优质栽培法
CN103210783B (zh) 山药的种植方法
CN104756732B (zh) 一种莼菜精准高产优质栽培方法
CN102668862A (zh) 一种玄参栽培方法
WO2006018909A1 (ja) 簡易施設を用いた植物の無農薬土耕栽培法
CN106922584A (zh) 一种稻田养蟹的方法
CN105409691A (zh) 一种新型银杏超高密度育苗技术
CN106900197A (zh) 一种滨海盐土生态循环可持续综合改良方法
KR101429350B1 (ko) 다단재배상을 이용한 유기농 인삼 연속재배시스템
CN101209038A (zh) 栽培床的杀菌杀线虫以及妨碍生长成分的排除方法以及栽培床
CN1173620C (zh) 制作绿化区的方法及设备
RU2751851C1 (ru) Способ интенсивного выращивания газона с обогащением почвы водой с помощью суперабсорбента при орошении
CN1478381A (zh) 蔬菜、瓜果有机无土栽培技术
JP3986540B2 (ja) 栽培床の殺菌殺線虫及び成育妨害成分排除方法
JP2012223195A (ja) 栽培方法及び栽培床
JP4968832B2 (ja) ワサビのハウス促成栽培システム
CN106385923A (zh) 一种冬季日光温室增温降湿生态调控施肥栽种方法
JP2007202572A (ja) 栽培床の殺菌殺線虫及び成育妨害成分排除方法並びに栽培床
CN111492915A (zh) 一种有机沙漠水稻的栽培方法
JP2001275502A (ja) 水面浮き床式農法
CN107278592A (zh) 一种生姜的优质高产栽培方法
CN112219659A (zh) 一种稻蛙绿色生态种养方法
CN211931628U (zh) 一种可同时培育多样物种的培育室
JP2558189B2 (ja) ゴルフ場のグリーン床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