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8925B - 控制解码器的方法以及对分级编码信号进行解码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控制解码器的方法以及对分级编码信号进行解码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08925B CN101208925B CN2006800189799A CN200680018979A CN101208925B CN 101208925 B CN101208925 B CN 101208925B CN 2006800189799 A CN2006800189799 A CN 2006800189799A CN 200680018979 A CN200680018979 A CN 200680018979A CN 101208925 B CN101208925 B CN 10120892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decoder
- hierarchical coding
- data
-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 H04L27/3488—Multiresolution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18—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i.e. using phase-shift key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18—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i.e. using phase-shift keying
- H04L27/20—Modulator circuits; Transmitter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18—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i.e. using phase-shift keying
- H04L27/22—Demodulator circuits; Receiver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4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according to signal strength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分级编码调制系统中的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可以使用在对基本层信息进行解码期间所生成的差错控制机制,预测对增强层信息成功解调的概率。基本层的解调性能与增强层的解调性能相关。接收机可以部分地基于所预测的成功概率,确定是否尝试对时间相关的增强层数据进行解调。如果接收机确定不对增强层进行解调,则接收机可以对增强层解调器端电或者使增强层解调器消耗的功率最小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文件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特别地,本公开文件涉及在分级编码调制系统中所使用的功率节省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不断地努力提高数据带宽,以便可以在耦接到通信系统的设备之间快速地交换信息。限制了设备可用的数据带宽的某些参数包括分配给设备的频谱带宽以及链接到设备的信道的质量。
分配给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的频谱带宽通常被预先确定,并且不会发生变化。但是,对于无线通信设备而言,信道质量的变化可能非常显著。在通信链路中的至少一个设备是移动设备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信道质量可能基于设备的相对位置而发生变化。
物体和障碍物的位置以及设备之间的地形变化会导致多径效应,这种多径效应大大降低了信道质量。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引入了必须被考虑的信号衰减。
无线通信系统使用多种技术补偿数据带宽所受到的多种限制。无线通信系统可采用多种编码技术,并且可基于信道所支持的数据速率选择编码技术。在这种系统中,通信设备可基于信道容量来协商数据速率。这种通信系统对于多点到单点链路是有优势的,但是,其在单个发射机向多个接收机提供基本相同数据的分布式广播系统中可能并不是很理想。
其它无线通信系统可能采用同时发送多个数据流的分级调制(hierarchical modulation)。所述多个数据流可以包括基本层(baselayer),其是在几乎所有接收机工作状况下都能够成功进行接收的健壮的通信链路。所述多个数据流还可以包括增强层(enhancement layer),其以比基本层的数据速率更低、相同或者更高的数据速率进行广播。与基本层相比,增强层上的通信可能在接收机处需要更高的信号质量。因此,增强层可能对于信道质量的变化更加敏感。
在分级调制系统中,接收机通常能够保证在基本层级上进行通信的能力,以及通常能够在基本层上对数据进行解调。在足以支持增强层的信道状况下,接收机也能够对在增强层上调制的附加数据进行解调。
无论无线通信系统以何种方式发送数据,系统内的移动设备通常都要依靠电池电量来工作。只有移动终端具有足够的电池电量以对接收信号进行接收和解调以及对发送信号进行调制和广播,其才可以维持与另一个设备的通信。
发明内容
分级编码调制系统中的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可以使用在对基本层信息进行解码期间所生成的差错控制机制,预测对增强层信息成功解调的概率。基本层的解调性能与增强层的较差解调性能相关。接收机可以部分地基于所预测的成功概率,确定是否尝试对时间相关的增强层数据进行解调。如果接收机确定不对增强层进行解调,则接收机可以对增强层解调器端电或者使增强层解调器消耗的功率最小化。
本公开文件包括一种控制解码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具有基本层数据和增强层数据的分级编码信号;对来自所述分级编码信号的基本层数据进行解码;至少部分地基于对所述基本层数据的解码,确定信号质量度量;以及基于所述信号质量度量控制增强层解码器。
本公开文件还包括一种控制解码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具有基本层数据和增强层数据的分级编码信号;使用基本层解码器对来自所述分级编码信号的基本层数据进行解码;部分地基于所述基本层解码器的差错控制机制,确定信号质量度量;将所述信号质量度量与预定门限进行比较;以及如果所述信号质量度量未超过所述预定门限,则禁止增强层解码器去控制对增强层数据的解码。
本公开文件还包括一种用于对分级编码信号进行解码的装置,该 装置包括:接收机模块,配置为接收所述分级编码信号;基本层解码器,配置为对来自所述分级编码信号的基本层数据进行解码;信号质量模块,配置为部分地基于由所述基本层解码器执行的解码操作,确定信号质量度量;以及增强层解码器,配置为部分地基于所述信号质量度量,选择性地对来自所述分级编码信号的增强层数据进行解码。
本公开文件还包括一种用于对分级编码信号进行解码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接收机模块,配置为接收分级编码调制信号;解调器,配置为对所述分级编码调制信号进行解调,以恢复分级编码符号;基本层解码器,配置为对来自所述分级编码符号的基本层数据进行解码;信号质量模块,配置为部分地基于由所述基本层解码器执行的解码操作,确定信号质量度量;以及增强层解码器,配置为部分地基于所述信号质量度量,选择性地禁止对与所述基本层数据时间相关的增强层数据的解码。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详细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公开文件的实施例的特性、目的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楚,其中,相同的元件具有相同的参考标号。
图1是在用户终端中采用分级调制和功率节省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实施例的功能框图。
图2A-2B是分级调制技术的星座图。
图2C是可以使用分级编码调制的块编码技术的实施例的框图。
图3是分级编码调制系统中的发射机的实施例的功能框图。
图4是被配置用于在分级调制系统中工作的接收机的实施例的功能框图。
图5是被配置用于在分级调制系统中工作的接收机的实施例的功能框图。
图6A-6D是实现功率节省的分级解码器实施例的功能框图。
图7是在被配置进行分级调制的接收机中实现功率节省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现分级调制的通信系统中的接收机可以通过基于基本层信号的质量选择性地对增强层进行解码来节省功率。接收机可被配置为连续地对基本层进行解码,以及使用在对基本层进行解码期间所生成的差错率度量来确定或者预测对增强层成功解码的概率。然后,接收机可以部分地基于成功解码的概率,确定是否对增强层进行解码。如果对增强层成功解码的概率小于预定门限,则接收机可以丢弃所接收的增强层信息,而不尝试对其进行解码。预定门限可以是固定的门限,但是,也可以是可变的或自适应的门限。例如,可以基于前面所解码的增强层信息的差错率,或者基于所接收信息的类型、类别或者分类,对可变的门限进行调整。例如,与接收可执行程序代码的接收机相比,接收流视频的同一接收机可以在较高的比特差错率下令人满意地工作。从而,可基于所接收的内容来确定门限。
也可由用户选择是调整门限还是完全禁用增强层。通过丢弃信息,接收机节省了通常会在解码期间使用的能量。基于低成功概率,增强层解码很可能是不成功的,这将导致即使尝试进行解码操作,也不能恢复任何数据。因此,接收机以几乎不导致吞吐量损失的方式来节省功率。
接收机也可被配置为基于对增强层成功解码的低概率,禁止对其它时间相关的增强层信息的解码。例如,接收机可被配置为基于对成功解码的低概率的确定,禁止对预定数量或预定持续时间的将要接收的增强层信息进行解码。因此,接收机可禁止对预定数量的增强层信息分组(例如,数据帧或数据超帧,或者某些其它数据大小)进行解码。
接收机可以基于在其内实现的解码器的类型来实现差错控制机制,其中,可以部分地基于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编码类型来确定所述解码器类型。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系统可使用卷积编码器对基本层数据进行编码,并且接收机可以实现Viterbi解码器。在该实施例中,接收机可以将Viterbi解码器所执行的纠错的数量或速率用作对增强层成功解码的概率的指示符。接收机可以将纠错的数量 或速率与预定门限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应当对增强层执行解码操作。可选地,接收机可以基于增强层相对于基本层的功率比,为信号质量度量设定一个门限。接收机可以基于信号质量度量与门限的比较来确定是否对增强层进行解码。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系统可实现turbo编码器以对基本层进行编码,接收机可被配置为实现相对应的turbo解码器以对所接收的基本层进行解码。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机可以基于turbo解码器的输出,通过将每个解码比特乘以相应的对数似然比(LLR)来确定能量度量。在上述计算中,可以将每个解码输出比特与一个项相乘,该项对应于对输入到turbo编码器的相应的(系统的(systematic))输入比特所计算的LLR。然后,接收机可以将能量度量确定为预定数量的所测量的解码比特之和。然后,接收机可以将能量度量与预定门限进行比较,以确定对增强层进行解码的可能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接收机可以基于turbo解码器的输出,确定未编码(uncoded)比特差错率。例如,接收机可以通过将每个解码比特乘以相应LLR的符号比特,确定未编码比特差错率。然后,接收机可以将未编码比特差错率确定为预定数量的所测量的解码比特之和。接收机可以将未编码比特差错率与预定门限进行比较,以确定对增强层进行解码的可能性。
接收机还可以实现计数器,其跟踪对所接收基本层信息执行解码操作以实现成功解码的次数。可以将turbo解码器实现成功解码所需的解码器循环次数与预定门限进行比较,其结果用于确定是否对增强层执行解码操作。如上所述,接收机可以基于增强层相对于基本层的功率比来设定一个门限,并且如果比值不小于预定门限,则对增强层进行解码。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接收机被配置为实现turbo解码器,接收机可以通过将源比特与解码比特进行比较,生成对比特差错率(BER)的估计。然后,如果BER超过预定门限,则接收机可以禁止增强层解码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系统可使用附加到预定长度的数据的循环冗 余码(CRC)对基本层进行编码。接收机可以使用CRC验证所编码的基本层数据。接收机可以将失败的CRC或者失败CRC的预定数量或速率用作对增强层成功解码的低概率的指示符。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其中除了附加CRC数据外系统还对基本层数据进行块编码,接收机可以使用与块编码纠错相关的统计来确定对增强层成功解码的概率。基本层数据可被组织成多行数据。可以对每一列进行块编码,以及向每一列添加前向纠错(FEC)奇偶校验数据。然后,可以确定CRC值并将其添加到每一行。如果接收机需要对列进行块解码以恢复基本层数据,则接收机可以确定对增强层数据成功解码的概率较低。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接收机可以在解码器操作之前或者独立于解码器操作,确定恢复增强层信息的可能性。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机可以基于解调数据确定恢复增强层数据的可能性。例如,接收机可以确定同相与正交信号功率之比。接收机可以将所述比值与预定门限或窗口进行比较,以及基于该比较确定恢复增强层数据的可能性。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接收机可以利用信道估计对解调符号进行测量,以及基于所测量的同相或正交符号的幅度,确定恢复增强层数据的可能性。
在接收机中实现的编码和解码器类型并未被描述成一种限制,而是被描述为说明多种可能实施例的实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供了其它实施例。
图1是在用户终端中采用分级调制和功率节省的无线通信系统100的实施例的功能框图。该系统包括可以与用户终端110进行通信的一个或多个固定元件。例如,用户终端110可以是被配置为根据一个或多个使用分级编码调制的通信标准而工作的无线电话。
用户终端110可以是便携式单元、移动单元或者固定单元。用户终端110还可被称为移动单元、移动终端、移动台、用户设备、便携式设备、电话等等。虽然在图1中只表示了一个用户终端110,但是应当理解,典型的无线通信系统100能够与多个用户终端110进行通信。
用户终端110通常与一个或多个基站120a或120b进行通信,在本文中基站120a或120b被表示为扇区化的蜂窝塔。用户终端110通常将与在用户终端110内的接收机处提供最大信号强度的基站(例如,120b)进行通信。
基站120a和120b中的每一个可以耦接到基站控制器(BSC)140,BSC 140对去往和来自适当基站120a和120b的通信信号进行路由。BSC 140耦接到可被配置作为用户终端110和公众交换电话网(PSTN)150之间的接口的移动交换中心(MSC)150。MSC也可被配置作为用户终端110和网络160之间的接口。例如,网络160可以是局域网(LAN)或者广域网(WAN)。在一个实施例中,网络160包括互联网。从而,MSC 150耦接到PSTN 150和网络160。MSC 150也可以耦接到一个或多个媒体源170。例如,媒体源170可以是用户终端110可以访问的由系统供应商提供的媒体库。例如,系统供应商可提供根据要求而可由用户终端110访问的视频或者某些其它形式的媒体。MSC 150也可被配置为协调与其它通信系统(未示出)的系统间切换。
基站120a和120b可被配置为向用户终端110发送分级编码信号。例如,基站120a和120b可被配置为发送多播信号,该多播信号可被送往用户终端110以及其它接收机(未示出)。分级编码信号可以包括健壮的基本层信号,以及包括工作于较低链路边界并因此对信道变化更加敏感的增强层信号。增强层可被配置为向在基本层上提供的数据提供补充数据或者提供具有较低服务质量要求的独立数据。
无线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广播发射机180,其被配置为向用户终端110发送被调制的分级编码信号。在一个实施例中,广播发射机180可以与基站120a和120b相关联。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广播发射机180可以不同于且独立于包含基站120a和120b的无线电话系统。广播发射机180可以是(但不限于)音频发射机、视频发射机、无线电发射机、电视发射机等或者某些发射机组合。
广播发射机180可被配置为从广播媒体源182接收数据,以及可被配置为对数据进行分级编码,基于分级编码数据调制信号,以及向 服务区域广播被调制的分级编码数据,其中,用户终端110可以在服务区域中接收所述被调制的分级编码数据。例如,广播发射机180可以根据从广播媒体源182接收的数据生成基本层数据和增强层数据。
由于增强层不传送对于基本层上所传送数据而言是冗余的数据,所以分级编码数据配置是有优势的。另外,接收机不能对增强层进行解码可能不会导致服务的丢失。例如,基本层可被配置为以标准视频分辨率传递视频,而增强层可以提供提高所接收视频信号的分辨率或SNR的附加数据。在这种配置下,不能对增强层数据进行解码将导致较低的分辨率信号或者SNR,但不会导致信号的完全丢失。
用户终端110可被配置为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以及对基本层进行解码。用户终端110中的接收机可以实现差错控制机制,以作为基本层解码器的一个标准部分。用户终端110中的接收机可以使用基本层解码器的差错控制机制,以确定对增强层成功解码的概率。从而,用户终端110中的接收机可以基于在基本层解码中所用的差错控制机制中生成的统计或度量,确定是否对增强层进行解码。
图2A是分级调制实现的实施例的星座图200。作为实例,图1的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用图2A所示的方式实现分级调制。分级调制实现可被称为QPSK上的QPSK(正交相移键控)(QPSK on QPSK)。该实现包括进行QPSK调制的基本层。虽然在图2A中示出了QPSK上的QPSK分级调制实现,但是本文公开的功率节省装置和方法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类型的分级调制。例如,其它分级调制实施例可使用QPSK上的16-QAM(16-QAM over QPSK)或者某些其它形式的分级调制。
QPSK基本层由四个星座点202a-202d定义。增强层也进行QPSK调制。但是,进行了QPSK调制的增强层出现在QPSK基本层星座的上面。增强层的QPSK星座包括四个位置,但是,该星座可以以基本层的四个星座点202a-202d中的任何一个为中心。
作为实例,第二基本层星座点202b出现在第二象限,其中,I信号分量为负,Q信号分量为正。第二基本层星座点202b的上面是四个增强层星座点210a-210d。类似地,对应于基本层星座点 202a-202d的每个象限具有四个增强层星座点。
分级调制可被视作为基本层的向量与增强层的向量之和。在第一象限中示例性地示出了对应于基本层和增强层数据的向量之和。第一向量204对应于基本层数据的一个实例。第一向量204的位置定义了增强层数据的起点。对应于增强层数据的第二向量206与基本层的第一向量204相加。所得到的向量208表示分级调制数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向量和可以是在基于基本层信号星座对增强层信号星座进行旋转之后的和。例如,增强层数据的星座可被旋转基本层向量的角度,旋转后的增强层向量与基本层向量相加。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基于基本层数据在基本层星座中的位置,将增强层的星座旋转预定的量。例如,在QPSK上的QPSK实施例中,可以基于基本层星座的象限,将增强层星座旋转90度的整数增量。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基于增强层星座在基本层星座中的位置,对增强层星座进行镜像。某些星座实施例可使用旋转与镜像的组合。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基于预定的映射或算法将基本层和增强层数据映射为星座符号。例如,基本层数据和增强层数据可以分别包括两个比特,使得基本层和增强层数据的组合是四个比特。映射操作可以获取所述四个比特并且将其映射为预定星座中的一个符号,所述预定星座例如QAM星座或者QPSK上的QPSK星座。
图2B是分级调制实现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星座图260。图2B的星座图260是16-QAM星座,其中,基本层数据映射到该星座的一个特定象限,增强层数据映射到该星座内的特定位置。16-QAM星座260不需要具有一致的间隔,但是,其可被修改为在每个象限内具有一致的间隔而在不同象限内的最接近的点之间具有不同的间隔。此外,可参照象限内的中点对星座中的某些点进行镜像。
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编码处理对定义基本层和增强层的相应象限的基础(underlying)数据进行编码。所用编码处理可以是任何编码处理,编码类型并不够成对本文公开的功率节省装置和方法的限制。例如,编码器可以包括卷积编码器、turbo编码器、块编码器、交织器、CRC编码器、编码器组合等或者某些其它用于对数据进行 编码的处理和装置。
图2C是可使用分级编码调制的块编码结构220的实施例的框图。块编码结构220实现块编码部分所附加的系统码(systematic code)结构。
块编码结构220包括在块中排列的多个数据行230。数据行230可被交织,但不必须如此。对数据行230中的每一行(例如,232a)进行处理,以产生附加到该行的CRC值。从而,块编码结构220包括CRC部分240,其对应于为每一行所计算的CRC值。在数据行230之后是块编码部分250,其是以垂直的列的方式根据数据行230和CRC部分240所确定的。从而,来自数据行230的每一列数据生成附加到该列的一个块码值。应当注意,CRC部分240本身对应于CRC块编码部分255,其包括对应于CRC值(无数据)的块码。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块编码技术(例如,里德-索罗门块码)来生成块码值。
在块编码结构220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数据行230可以排列在一个块中。可以对每一列数据进行块编码,以生成块编码部分250。可以确定CRC值,并将其附加到每一行(包括块编码部分250中的行),以生成CRC部分240和CRC块编码部分255。
可以按行的方式从块编码结构220中读取数据,并且将其用作基础基本层或增强层数据。在一个实施例中,基本层数据的块编码独立于增强层数据。块编码结构220提供某些解码选项,其可以加速对在高质量信道上接收的数据的解码。
可以通过校验对应于每一接收行的CRC来对所接收的编码数据进行解码。有效的CRC值指示成功接收数据的高概率,而失败的CRC可以指示所接收数据230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有误。接收机可以在从块编码部分250接收数据之前,确定先前所接收的数据是否被成功解码。如果成功解码,则无需对块编码部分250进行处理。可选地,接收机可以基于例如失败的CRC验证的预定数量,确定所接收的数据没有被成功解码。在这种情况下,接收机可以处理块编码部分250,以进一步对所接收的数据进行解码。只有先前所接收的数据没有被成功解码,接收机才对块编码部分250进行处理。
图3是配置用于分级编码调制系统的发射机300的实施例的功能框图。图3的发射机300被配置为用于正交频分多址(OFDMA)或者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的QPSK上的QPSK分级调制。但是,发射机300实施例仅表示一个实施例,而非是对所公开的功率节省装置和方法的限制。例如,单载波系统可被调制有分级编码数据。
发射机300包括第一数据路径,其包括基本层交织器302,配置为从例如数据缓冲器接收基本层数据以及对预定的数据块进行交织。基本层交织器302的输出耦接到基本层编码器312。基本层编码器312可以根据多种编码技术中的任何一种来对被交织的基本层数据进行编码。例如,基本层编码器312可被配置为对被交织的基本层数据进行卷积编码、turbo编码、块编码或者其它编码,以生成被编码的基本层符号。基本层编码器312的输出耦接到基带调制器330的第一输入。基本层符号可被配置为QPSK信号的I和Q信号分量。
发射机300还包括第二数据路径,其被配置为对增强层数据进行处理。第二数据路径的配置与第一数据路径相似。增强层交织器304被配置为对增强层数据块进行接收和交织。该数据可被存储在数据缓冲器或者某些其它类型的存储器设备中(未示出)。
增强层交织器314的输出耦接到增强层编码器314。一般地,增强层编码器314实现与用于基本层编码器312的编码器相同类型的编码器,但是,这种共同性并不是必需的。增强层编码器314的输出耦接到基带调制器330的第二输入。增强层的编码符号可被配置为QPSK信号的I和Q信号分量。可以调整增强层符号的幅度,以获得图2A中所示的QPSK上的QPSK星座。
基带调制器330可被配置为将基本层符号与增强层符号进行合并,以生成分级编码符号。基带调制器330可被配置为使用分级编码符号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在某些实施例中,基带调制器330可被省略。
基带调制器330的输出可以耦接到被配置作为信号映射器的串行-并行转换器340。串行-并行转换器340可被配置为将串行符号流映射到分配给用于特定用户终端的OFDMA符号的载频。在对多个用 户终端执行分级编码符号生成的系统中,每个用户终端可被分配可用载频的一个子组。
串行-并行转换器340的输出耦接到变换模块,例如,快速傅立叶反变换(IFFT)模块350。IFFT模块350被配置为将频域符号变换为相应的时域采样。IFFT模块350的输出耦接到用于根据并行的IFFT模块350的输出而生成串行符号流的并行-串行转换器360。并行-串行转换器360的输出耦接到被配置为对OFMDA符号进行频率转换和发送的无线发射机模块370。
图4是被配置用于在分级编码调制通信系统中实现功率节省的接收机400的实施例的功能框图。例如,可以在工作于图1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终端内实现接收机400。
接收机400包括接收机模块410,其被配置为通过例如无线链路接收分级编码信号。接收机模块410可被配置为对所接收的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和频率转换。例如,接收机模块410的输出可以是基带信号。
接收机模块410的输出可以耦接到可被配置为对所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以生成分级编码符号的解调器420。解调器420的输出可以耦接到分级解码器模块430的输入。分级解码器模块430的输入将分级编码符号耦接到基本层解码起440,以及通过开关460而选择性地耦接到增强层解码器450。
基本层解码器440可被配置为对所接收的符号进行解码,以根据解调符号确定所接收的基本层数据。基本层解码器440耦接到被配置为监控基本层解码处理并确定对增强层成功解码的概率的信号质量模块442。
例如,信号质量模块442可以是基本层解码器440内的差错控制机制的一部分。信号质量模块442可以确定对增强层成功解码的概率,以及可以将该概率与预定门限值进行比较。如果该概率未超过预定门限,则信号质量模块442可被配置为控制增强层解码器450以禁止解码操作。在一个实施例中,信号质量模块442可被配置为确定被解码的基本层数据的比特差错率(BER),以及基于该BER选择性地 启动或者禁止增强层解码器。信号质量模块442还可被配置为控制开关460,其中开关460被配置为选择性地将输入信号耦接到增强层解码器450。
信号质量模块442可被配置为使用固定门限或者可以使用可变门限。在一个实施例中,信号质量模块442可被配置为使用可变门限,其中可以部分地基于先前被解码的增强层数据的差错率而修改该可变门限。例如,信号质量模块442可以初始建立一个默认门限,并且可以基于被解码的增强层数据的BER来改变该门限。例如,如果信号质量模块442确定将要对增强层数据进行解码但是被解码的增强层数据具有并不理想的BER,则信号质量模块442可使门限提高一个预定的增量,以便当在激活增强层解码器时能够提高对增强层数据进行解码的可能性。同样,如果被解码的增强层数据具有比可接受BER低得多的BER,则信号质量模块442可被配置为降低门限。当然,信号质量模块442可以实现其它改变门限的方法。
在其它实施例中,信号质量模块442可以对被输入到基本层解码器442的输入符号进行操作,并且可被配置为以独立于解码器的实现的方式来确定对增强层成功解码的概率。例如,信号质量模块442可以基于部分地根据同相和正交信号分量所导出的幅度或者基于同相信号分量与正交信号分量的比值,确定对增强层成功解码的概率。作为实例,同相或正交信号分量的所测量的幅度可以指示确定增强层数据的可能性较低。这种情况的一个实例是16-QAM星座或者QPSK上的QPSK星座的同相或正交信号分量几乎为零。由于没有点位于该星座的轴线附近,所以对增强层数据进行解码的概率较低。相似地,同相与正交信号分量的比值可以指示从该星座的偏离,其能够指示出对增强层数据进行解码的概率较低。
信号质量模块442可禁止增强层解码器450,以节省增强层解码器450在对所接收的符号进行解码时消耗的功率。信号质量模块442还可对增强层解码器450的一个或多个部分断电(de-energize)。例如,信号质量模块442可以控制开关,其中该开关将电源电压或电流耦接到增强层解码器450。可选地或者附加地,信号质量模块442可以选 择性地耦接或者禁止时钟信号(未示出),其中该时钟信号控制增强层解码器450的操作。例如,用于增强层解码器的时钟信号可以与来自信号质量模块442的使能信号进行逻辑AND。在实现于CMOS的电路中,时钟信号的缺失实质上消除了电路的功率消耗。当禁止增强层解码器450时,也可以使用其它禁止技术来节省功率。
如果信号质量模块442确定对增强层成功解码的概率足够大,则信号质量模块442可以启动增强层解码器450,并且可以控制开关460以选择性地将输入信号耦接到增强层解码器450。
增强层解码器450可以对解调器420的输出进行操作,并且可以对分级编码符号进行解码,以恢复增强层数据。基本层解码器440和增强层解码器450的输出可以耦合到合并器470,该合并器470被配置为当禁止增强层解码器450的操作时只输出来自基本层解码器440的输出。如果从基本层解码器和增强层解码器450输出数据,则合并器470可被配置为输出两个被恢复的数据流。例如,合并器470可被配置为并行地输出基本层和增强层数据,或者可被配置为根据预定的交错处理来串行输出数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增强层解码器450只对增强层数据进行解码,基本层解码器440用于恢复基本层数据。在该实施例中,当对相应数据进行解码时,信号质量模块442控制开关以选择性地将增强层解码器450或基本层解码器440的输出耦接到分级解码器模块430的输出。
信号质量模块442可被配置为对于基本层解码器440正在操作的相同符号或者某些其它时间相关符号,启动或者禁止增强层解码器450的操作。例如,解调器420可被配置为在数据缓冲器(未示出)中存储预定数量的符号。基本层解码器440可以对被缓冲的数据进行操作,信号质量模块442可以基于成功解码的概率来确定是启动还是禁止增强层解码器450。如果信号质量模块442启动增强层解码器450,则增强层解码器450可以对存储在解调器420的数据缓冲器中的相同数据进行操作。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基本层解码器440可被配置为对来自解调器 420的接收符号进行解码,信号质量模块442可以确定在未来的某段预定持续时间内是启动还是禁止增强层解码器450。例如,所接收的符号可以以块的形式被接收,基本层解码器440可以对所有块进行解码。但是,信号质量模块442可以确定对于下一个将接收的块或者某些预定数量的块是启动还是禁止增强层解码器450。信号质量模块442不需对每个数据块进行判断。例如,可以在一个以上的数据块的持续时间内禁止增强层解码器450。
图5是被配置用于在分级编码调制通信系统中实现功率节省的接收机500的另一个功能框图。例如,图5中的接收机500实施例可以与图3中所示的发射机实施例一起使用。
接收机500包括接收机模块410,其接收分级调制信号并将该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接收机模块410的输出可以耦接到被配置为将串行OFDM符号流转换为并行流的串行-并行转换器510。串行-并行转换器510的输出耦接到变换模块,其可以是被配置为将并行OFDM符号变换为频域的相应正交子载波的快速傅立叶变换(FFT)模块520。
FFT模块520的输出可以耦接到并行-串行转换器530,其将并行频率分量或者仅将映射到特定接收机500的那些频率分量转换到解调器420。解调器420用于对所接收的符号进行解调,并且将符号耦接到如图4所示工作的分级解码器模块430。
如上所述,可以根据多种编码处理中的任何一种,对所接收的信号进行编码。每种编码处理具有一个在基本层或增强层解码器中实现的相应解码器处理。
图6A-6D提供了实现不同解码器类型的分级解码器模块430的实施例的功能框图。如图6A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系统对分级调制信号的基本层和增强层进行卷积编码。分级解码器模块430包括Viterbi解码器610和620,以对所接收的符号进行解码。
基本层Viterbi解码器610用于对进行了卷积编码的基本层符号进行解码。可以作为基本层Viterbi解码器610一部分的解码器度量模块612可以监控基本层Viterbi解码器610所执行的纠错的数量或 速率,并且基于度量生成对增强层成功解码的概率。例如,解码器度量模块612可以通过解码格(trellis)监控超过最小长度的度量。解码器度量模块612可以用最小长度对度量进行归一化,以及可以确定预定数量的符号的速率。解码器度量模块612可以对成功的概率与预定门限进行比较,如果成功的概率未超过门限,则禁止增强层Viterbi解码器620。
图6B示出了分级解码器模块430的另一个实施例,其应用于实现对分级调制信号的turbo编码的无线通信系统。分级解码器模块430包括被配置为对基本层符号进行解码的基本层turbo解码器630。
耦合到基本层turbo解码器630的解码器度量模块632可以基于来自基本层turbo解码器630的输出确定信号度量,以及可以基于信号度量确定对增强层数据成功解码的概率。在一个实施例中,解码器度量模块632可被配置为确定能量度量。解码器度量模块632可以通过将每个被解码的基本层比特乘以来自基本层turbo解码器630的输入的相应对数似然比,来确定能量度量。从而,解码器度量模块可以计算预定数量的加权基本层比特之和。例如,解码器度量模块632可被配置为确定与最近被解码的基本层比特的滑动窗口相对应的和。解码器度量模块632可以将能量度量与预定门限进行比较,以及基于该比较确定对增强层数据成功解码的概率。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解码器度量模块632可被配置为确定未编码BER。解码器度量模块632可被配置为将每个被解码的基本层比特乘以相应对数似然比的符号比特。解码器度量模块632可以通过对预定数量的所测量的基本层比特相加,确定未编码BER。解码器度量模块632可以将未编码的BER与预定门限进行比较,以及基于该比较确定对增强层数据成功解码的概率。
turbo解码器的内部结构在尝试成功地解码输入符号过程中实现多解码器重数(pass)。耦接到基本层turbo解码器630的解码器度量模块632可以监控在对基本层数据进行解码过程中使用的解码器重数的数量。解码器度量模块632可以基于重数的数量或者基于重数数量的度量,确定对增强层数据成功解码的概率。解码器度量模块632 可以将所述概率与预定门限进行比较,如果所述概率未超过门限,则禁止增强层turbo解码器640。
图6C示出分级解码器模块430的另一个实施例,其应用于实现了图2C中所示的CRC和块编码的无线通信系统。分级解码器模块430包括基本层解码器,其具有耦接到基本层块解码器654的基本层CRC模块650。类似地,增强层解码器包括增强层CRC模块660和增强层块解码器662。
分级解码器模块430包括基本层CRC模块650,其用于验证接收数据行的CRC。验证CRC值的失败表示所接收的数据中有错误。失败CRC计数器652可以耦接到基本层CRC模块650,以监控CRC失败的数据行的数量。失败CRC计数器652可被配置为监控在预定数量的数据行中出现的失败CRC校验的累积。失败CRC计数器652可以将失败CRC校验的数量与预定门限进行比较,如果该数量超过门限,则可以禁止增强层解码器。
另外,失败CRC计数器可以控制开关656,开关656选择性地将所接收的信号耦接到基本层块解码器654,基本层块解码器654可以使用附加到数据行的块编码行对所接收的信号进行块解码,如图2C所示。
从而,失败CRC计数器652可以使用相同的差错控制机制,其确定是否使用基本层块解码器654来确定是否禁止增强层解码器。例如,失败CRC计数器652可以确定是否需要基本层块解码器654从所接收的基本层信号恢复数据。如果需要基本层块解码器恢复基本层数据,则可对增强层数据成功解码的可能性较低。从而,可以将使用基本层块解码器654的判断用作禁止增强层解码器的判断。
分级解码器模块430的前述实施例表示基本层解码器和增强层解码器相互并行。但是,这种配置不是必需的。图6D示出具有相互串行的基本层解码器440和增强层解码器450的分级解码器模块430的实施例的功能框图。基本层解码器440耦接到信号质量模块442,信号质量模块442基于基本层解码来确定是启动还是禁止增强层解码器。在串行配置中,增强层解码器450可被配置为只对增强层数据 进行解码,而不必对基本层数据进行解码。如果禁止增强层解码器450,则来自分级解码器模块430的输出是基本层数据。
图7是在分级编码调制通信系统中实现功率节省的方法700的实施例的流程图。方法700可以由例如与图1所示无线通信系统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内的接收机实现。
方法700在方框702处开始。用户终端进行到方框710,接收分级编码调制信号。用户终端进行到方框720,对来自所接收信号的基本层数据进行解码。
用户终端进行到判断方框730,确定基本层解码是否成功。如果未成功,则不需尝试对增强层进行解码。用户终端进行到方框770。
返回到判断方框730,如果用户终端确定基本层数据被成功解码,则用户终端进行到方框740,在方框740,用户终端确定对增强层数据成功解码的概率。例如,用户终端可以使用基本层解码器的差错控制机制,以确定成功的概率。在其它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可以基于增强层功率电平相对于基本层功率电平的比值来确定所述概率。
用户终端进行到判断方框750,并且确定对增强层数据成功解码的概率是否大于预定门限。如果所述概率大于或等于预定门限,则基于该实施例,用户终端进行到方框760,对增强层数据进行解码。用户终端从方框760返回到方框710,以接收下一个分级编码调制数据。
返回到判断方框750,如果成功的概率未超过预定门限,则用户终端进行到方框770。在方框770,用户终端丢弃增强层数据。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终端丢弃与确定所述概率所基于的基本层数据相对应的增强层数据。在其它实施例中,用户终端丢弃某些其它时间相关的增强层数据。例如,用户终端可丢弃预定持续时间的增强层数据。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可丢弃一个或多个预定块或分组大小的增强层数据。
用户终端进行到方框780,其中,用户终端可以选择性地对增强层解码器断电。例如,用户终端可断开电源或电流与增强层解码器的连接,或者用户终端可禁止增强层解码器的时钟信号。当然,用户终端可实现某些其它功率节省技术。
已经公开了允许接收机在分级编码调制通信系统中节省功率的方法和装置。接收机可以接收具有分级编码基本层信号和增强层信号的信号。接收机可以对基本层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接收机可以确定对增强层数据成功解码的概率,以及可以部分地基于基本层解码器的差错控制机制来确定成功的概率。从而,接收机可以基于成功的概率,确定是启动还是禁止增强层解码器。对于低成功概率,接收机可以禁止增强层解码器,或者对整个增强层解码器的一部分进行断电或禁用,以进一步节省功率。
可以利用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逻辑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组件或者被设计为执行本文所述功能的任意组合,实现结合本文所公开实施例描述的多种示意性逻辑块、模块和电路。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是可选地,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者状态机。处理器还可以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的组合、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的组合或者任何其它这种配置。
软件模块可位于RAM存储器、闪存、非易失性存储器、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片、CD-ROM或者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接到处理器,该处理器可以从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以及向其中写入信息。可选地,存储介质可以与处理器集成。
结合本文所公开实施例描述的方法、处理或者算法的步骤可直接实现在硬件、处理器所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两者的组合中。方法或处理的多个步骤或操作可以按照所示顺序执行,或者可以按照其它顺序执行。另外,可以省略一个或多个处理或方法步骤,或者可向方法和处理中添加一个或多个处理或方法步骤。可以在方法和处理的现有组件的开始、结束或中间处添加附加的步骤、方框或者操作。
提供对所公开实施例的以上描述,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者使用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清楚地了解对这些实施例的多 种修改,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或范围的前提下,可将本文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应用于其它实施例。从而,本公开文件并不旨在局限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应给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性相一致的最宽范围。
Claims (50)
1.一种控制解码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具有基本层数据和增强层数据的分级编码信号;
对来自所述分级编码信号的基本层数据进行解码;
至少部分地基于对所述基本层数据的解码,确定信号质量度量;以及
基于所述信号质量度量与预定门限的比较来控制增强层解码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所述分级编码信号的步骤包括:
在无线通信链路上接收被调制并被分级编码的信号;以及
对所述被调制并被分级编码的信号进行解调,以恢复分级编码符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所述分级编码信号的步骤包括:接收具有分级编码数据的正交频分多址(OFDMA)符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所述分级编码信号的步骤包括:接收QPSK上的正交相移键控(QPSK)分级编码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所述分级编码信号的步骤包括:接收16正交幅度调制(QAM)分级编码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对来自所述分级编码信号的基本层数据进行解码的步骤包括:对所述分级编码信号进行Viterbi解码,以恢复所述基本层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对来自所述分级编码信号的基本层数据进行解码的步骤包括:对所述分级编码信号进行turbo解码,以恢复所述基本层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对来自所述分级编码信号的基本层数据进行解码的步骤包括:对所述分级编码信号进行块解码,以恢复所述基本层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信号质量度量的步骤包括:确定对增强层数据成功解码的概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信号质量度量的步骤包括:确定基本层Viterbi解码器的纠错率。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信号质量度量的步骤包括:根据来自基本层turbo解码器的多个解码数据来确定能量度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信号质量度量的步骤包括:根据来自基本层turbo解码器的多个解码数据来确定未编码比特差错率(BER)。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信号质量度量的步骤包括:确定基本层turbo解码器重数的数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信号质量度量的步骤包括:至少部分地基于基本层解码器中失败的循环冗余码(CRC)验证的数量来确定度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信号质量度量的步骤包括:基于增强层信号分量与基本层信号分量的功率比来确定质量度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信号质量度量的步骤包括:确定是否对被系统编码的基本层数据进行块解码。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控制所述增强层解码器的步骤包括:
如果所述信号质量度量未超过所述预定门限,则禁止所述增强层解码器的操作。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定门限包括自适应门限。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分级编码信号的内容类型来确定所述预定门限。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禁止所述增强层解码器的操作的步骤包括:对所述增强层解码器的至少一个部分断电。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禁止所述增强层解码器的操作的步骤包括:禁止向所述增强层解码器发时钟信号。
22.一种控制解码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由具有基本层数据和增强层数据的分级编码信号所调制的调制信号;
对所述调制信号进行解调,以恢复所述分级编码信号;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分级编码信号,确定信号质量度量;以及
基于所述信号质量度量与预定门限的比较,控制增强层解码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信号质量度量的步骤包括:部分地基于所述分级编码信号的同相和正交信号分量的幅度来确定信号度量。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信号质量度量的步骤包括:部分地基于所述分级编码信号的同相和正交信号分量的比值来确定信号度量。
25.一种控制解码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具有基本层数据和增强层数据的分级编码信号;
使用基本层解码器对来自所述分级编码信号的基本层数据进行解码;
部分地基于所述基本层解码器的差错控制机制,确定信号质量度量;
将所述信号质量度量与预定门限进行比较;以及
如果所述信号质量度量未超过所述预定门限,则禁止增强层解码器去控制对增强层数据的解码。
26.一种用于对分级编码信号进行解码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用于接收具有基本层数据和增强层数据的分级编码信号的模块;
用于对来自所述分级编码信号的基本层数据进行解码的模块;
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对所述基本层数据的解码,确定信号质量度量的模块;以及
用于基于所述信号质量度量与预定门限的比较来控制增强层解码器的模块。
27.一种用于对分级编码信号进行解码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接收机模块,配置为接收所述分级编码信号;
基本层解码器,配置为对来自所述分级编码信号的基本层数据进行解码;
信号质量模块,配置为部分地基于由所述基本层解码器执行的解码操作,确定信号质量度量;以及
增强层解码器,配置为部分地基于所述信号质量度量与预定门限的比较,选择性地对来自所述分级编码信号的增强层数据进行解码。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基本层解码器包括Viterbi解码器。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基本层解码器包括turbo解码器。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基本层解码器包括块解码器。
31.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信号质量度量被用于确定基本层Viterbi解码器的纠错率。
32.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信号质量度量被用于基于来自基本层turbo解码器的解码输出和相应的对数似然比来确定能量度量。
33.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信号质量度量被用于基于来自基本层turbo解码器的解码输出来确定未编码比特差错率(BER)。
34.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信号质量度量被用于确定基本层turbo解码器重数的数量。
35.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信号质量度量被用于确定所述基本层解码器中的块解码器的激活。
36.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增强层解码器被配置为选择性地对与所述基本层数据时间相关的增强层数据进行解码。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中,与所述基本层数据时间相关的所述增强层数据包括至少一个后续接收的分级编码数据分组。
3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增强层解码器被配置为:如果所述信号质量度量小于所述预定门限,则所述增强层解码器被禁止。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门限包括固定门限。
40.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门限包括自适应门限。
41.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其中,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分级编码信号的内容类型来确定所述预定门限。
42.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增强层解码器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如果所述信号质量度量小于所述预定门限则被断电。
43.一种用于对分级编码信号进行解码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接收机模块,配置为接收分级编码调制信号;
解调器,配置为对所述分级编码调制信号进行解调,以恢复分级编码符号;
基本层解码器,配置为对来自所述分级编码符号的基本层数据进行解码;
信号质量模块,配置为部分地基于由所述基本层解码器执行的解码操作,确定信号质量度量;以及
增强层解码器,配置为部分地基于所述信号质量度量与预定门限的比较,选择性地禁止对与所述基本层数据时间相关的增强层数据的解码。
44.一种用于对分级编码信号进行解码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用于接收具有基本层数据和增强层数据的分级编码信号的模块;
用于对来自所述分级编码信号的基本层数据进行解码的模块;
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对所述基本层数据进行解码的所述模块的输出来确定信号质量度量的模块;以及
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信号质量度量与预定门限的比较来选择性地禁止增强层解码器的模块。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装置,其中,用于接收所述分级编码信号的模块包括:
用于在无线通信链路上接收被调制并被分级编码的信号的模块;以及
用于对所述被调制并被分级编码的信号进行解调以恢复分级编码符号的模块。
46.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装置,其中,用于接收所述分级编码信号的模块包括用于接收具有分级编码数据的正交频分多址(OFDMA)符号的模块。
47.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装置,其中,用于接收所述分级编码信号的所述模块包括用于接收QPSK上的正交相移键控(QPSK)分级编码信号的模块。
48.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装置,其中,用于接收所述分级编码信号的所述模块包括用于接收16正交幅度调制(QAM)分级编码信号的模块。
49.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装置,其中,用于对来自所述分级编码信号的基本层数据进行解码的所述模块包括用于对所述分级编码信号进行viterbi解码以恢复所述基本层数据的模块。
50.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装置,其中,用于对来自所述分级编码信号的基本层数据进行解码的所述模块包括用于对所述分级编码信号进行turbo解码以恢复所述基本层数据的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1/096,320 US7725799B2 (en) | 2005-03-31 | 2005-03-31 | Power savings in hierarchically coded modulation |
US11/096,320 | 2005-03-31 | ||
PCT/US2006/012178 WO2006105471A1 (en) | 2005-03-31 | 2006-03-31 | Power savings in hierarchically coded modulation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08925A CN101208925A (zh) | 2008-06-25 |
CN101208925B true CN101208925B (zh) | 2012-11-28 |
Family
ID=36754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8001897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08925B (zh) | 2005-03-31 | 2006-03-31 | 控制解码器的方法以及对分级编码信号进行解码的装置 |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7725799B2 (zh) |
EP (1) | EP1864461A1 (zh) |
JP (1) | JP2008535409A (zh) |
KR (1) | KR100936826B1 (zh) |
CN (1) | CN101208925B (zh) |
BR (1) | BRPI0608948A2 (zh) |
CA (1) | CA2602865A1 (zh) |
RU (1) | RU2007140246A (zh) |
TW (1) | TW200703932A (zh) |
WO (1) | WO200610547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204079B2 (en) * | 2002-10-28 | 2012-06-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Joint transmission of multiple multimedia streams |
CN1753493A (zh) * | 2004-09-24 | 2006-03-29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无线多媒体通信系统的跨层联合方法 |
US7725799B2 (en) * | 2005-03-31 | 2010-05-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ower savings in hierarchically coded modulation |
US8825098B2 (en) * | 2005-04-01 | 2014-09-02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multi-rate broadcast services |
KR101154999B1 (ko) * | 2005-07-08 | 2012-07-0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영상 신호의 코딩정보를 압축/해제하기 위해 모델링하는 방법 |
KR100878827B1 (ko) * | 2005-07-08 | 2009-01-1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영상 신호의 코딩정보를 압축/해제하기 위해 모델링하는방법 |
US7894523B2 (en) * | 2005-09-05 | 2011-02-2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modeling coding information of a video signal for compressing/decompressing coding information |
AU2007252363B2 (en) * | 2006-05-19 | 2009-10-01 | Lg Electronics Inc. | A method of utilizing and manipulating wireless resources for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S7826548B2 (en) * | 2006-05-19 | 2010-11-02 | Lg Electronics, Inc. | Resource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EP2055022A1 (en) * | 2006-07-27 | 2009-05-0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Hierarchical broadcast transmission via multiple transmitters |
KR100842544B1 (ko) * | 2006-09-11 | 2008-07-0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스케일러블 영상 코딩을 이용한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이동통신 시스템 |
GB2445001A (en) * | 2006-12-21 | 2008-06-25 | Siemens Ag | Determining mobile terminal location from responses to messages transmitted into different coverage areas |
TW200908623A (en) * | 2007-06-08 | 2009-02-16 | Qualcomm Inc | Hierarchical modulation for communication channels in 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ATE518324T1 (de) * | 2007-07-24 | 2011-08-15 | Alcatel Lucent | Drahtloses zugriffssystem und übertragungsverfahren |
US8570869B2 (en) * | 2007-09-21 | 2013-10-29 | Nokia Corporation | Scalable error detection and cross-session timing synchronization for packet-switched transmission |
FR2922710B1 (fr) * | 2007-10-22 | 2009-12-11 | Alcatel Lucent | Procede optimise de transmission, vers des terminaux mobiles et via une infrastructure radio a methode d'acces de type tdm/tdma/ofdma, de contenus en couches, et dipositif de traitement associe |
JP2010004102A (ja) * | 2008-06-18 | 2010-01-07 | Kyocera Corp | 無線通信端末 |
EP2139179A1 (en) * | 2008-06-26 | 2009-12-30 | THOMSON Licensing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state information |
CN102089985B (zh) * | 2008-07-13 | 2014-07-0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CTC(卷积的Turbo码)编码器发送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
US8296637B1 (en) * | 2008-09-22 | 2012-10-23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Channel quality monitoring and method for qualifying a storage channel using an iterative decoder |
FR2942095A1 (fr) | 2009-02-09 | 2010-08-13 | Canon Kk | Procede et dispositif d'identification de pertes de donnees video |
US8473998B1 (en) * | 2009-07-29 | 2013-06-25 |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Network coding for multi-resolution multicast |
TWI481014B (zh) * | 2009-12-11 | 2015-04-11 | Macronix Int Co Ltd | 半導體記憶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
US8379769B2 (en) | 2010-03-10 | 2013-02-19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a hierarchically modulated signal and method thereof |
MY159415A (en) * | 2010-03-14 | 2017-01-13 | Univ Putra Malaysia | A concatenated multidimensional signal modulating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system and a method thereof |
US8578250B2 (en) | 2010-09-10 | 2013-11-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ata classif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612825B2 (en) | 2010-09-10 | 2013-12-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ata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and decoder metric |
US20120106632A1 (en) * | 2010-10-28 | 2012-05-03 | Apple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rror resilient long term referencing block refresh |
US9060180B2 (en) * | 2011-06-10 | 2015-06-16 | Dolby Laboratories Licensing Corporation | Drift-free, backwards compatible, layered VDR coding |
AT511750B1 (de) * | 2011-08-04 | 2013-06-15 | Univ Wien Tech | Verfahren und system zur ortung von objekten |
FR2981781A1 (fr) * | 2011-10-19 | 2013-04-26 | France Telecom | Codage hierarchique perfectionne |
JP5899897B2 (ja) * | 2011-12-20 | 2016-04-0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KR102024796B1 (ko) * | 2012-04-13 | 2019-11-04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계층변조 신호의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
KR101822763B1 (ko) * | 2013-08-30 | 2018-01-26 | 프라운호퍼 게젤샤프트 쭈르 푀르데룽 데어 안겐반텐 포르슝 에. 베. | 일정한 엔벨로프를 가진 신호를 전송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US10123224B2 (en) * | 2013-10-04 | 2018-11-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efense against false detection of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SPS) activation or release |
US9942013B2 (en) * | 2014-05-07 | 2018-04-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an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
WO2016003221A1 (ko) * | 2014-07-03 | 2016-01-07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레이어드 디비전 멀티플렉싱을 이용한 신호 멀티플렉싱 장치 및 신호 멀티플렉싱 방법 |
KR102366988B1 (ko) | 2014-07-03 | 2022-02-25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레이어드 디비전 멀티플렉싱을 이용한 신호 멀티플렉싱 장치 및 신호 멀티플렉싱 방법 |
KR102378065B1 (ko) * | 2014-07-09 | 2022-03-25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레이어드 디비전 멀티플렉싱을 이용한 방송 신호 송신 장치 및 방송 신호 송신 방법 |
US9825862B2 (en) | 2015-08-26 | 2017-11-21 | Barefoot Networks, Inc. | Packet header field extraction |
US12041107B2 (en) * | 2015-10-13 | 2024-07-16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ent stream coding |
US10313231B1 (en) * | 2016-02-08 | 2019-06-04 | Barefoot Networks, Inc. | Resilient hashing for forwarding packets |
US9825798B1 (en) * | 2016-05-11 | 2017-11-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odulation order split transmissions using a uniform constellation |
EP3472953B1 (en) * | 2016-08-12 | 2023-06-0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uperposition coding of pdsch and pdcch |
US10404619B1 (en) | 2017-03-05 | 2019-09-03 | Barefoot Networks, Inc. | Link aggregation group failover for multicast |
JP7144138B2 (ja) * | 2017-11-07 | 2022-09-29 |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 放送伝送装置 |
JP2020022000A (ja) * | 2018-07-30 | 2020-02-06 |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復号回路 |
CN113169764A (zh) | 2018-11-27 | 2021-07-23 | 艾斯康实验室公司 | 非相干协作式多输入多输出通信 |
JP2020123825A (ja) * | 2019-01-30 | 2020-08-13 |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信号処理装置、信号処理方法、受信装置、及び信号処理プログラム |
JP7038923B2 (ja) * | 2019-09-13 | 2022-03-1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受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
US11411779B2 (en) | 2020-03-31 | 2022-08-09 | XCOM Labs, Inc. | Reference signal channel estimation |
US12088499B2 (en) | 2020-04-15 | 2024-09-10 | Virewirx,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data packet processing false alarms |
CA3178604A1 (en) | 2020-05-26 | 2021-12-02 | XCOM Labs, Inc. | Interference-aware beamforming |
CA3195885A1 (en) | 2020-10-19 | 2022-04-28 | XCOM Labs, Inc. | Reference signa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WO2022093988A1 (en) | 2020-10-30 | 2022-05-05 | XCOM Labs, Inc. | Clustering and/or rate selection i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s |
CN115379231A (zh) * | 2021-05-19 | 2022-11-2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图像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方法、终端、芯片及存储介质 |
US11539557B1 (en) * | 2021-12-16 | 2022-12-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level coding for power efficient channel coding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1026381A1 (en) * | 1999-10-01 | 2001-04-12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enhancement layer data using base layer quantization data |
WO2003024048A2 (en) * | 2001-09-13 | 2003-03-20 | Redline Communications Inc. | Hierarchical modulation |
CN1427630A (zh) * | 2001-12-20 | 2003-07-02 |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 对编码视频信号进行解码的方法 |
CN1436423A (zh) * | 2000-09-22 | 2003-08-13 |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 细粒可分级性的最佳传输/流式顺序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83541A (en) * | 1969-05-19 | 1976-09-28 | Burroughs Corporation | Polymorphic programmable units employing plural levels of phased sub-instruction sets |
US4409665A (en) | 1979-12-26 | 1983-10-11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Turn-off-processor between keystrokes |
JPS5775335A (en) * | 1980-10-27 | 1982-05-11 | Hitachi Ltd | Data processor |
DE69033579T2 (de) | 1989-04-10 | 2001-03-08 | Canon K.K., Tokio/Tokyo | Bildverkleinerungsgerät und Verfahren |
GB9102220D0 (en) * | 1991-02-01 | 1991-03-20 | British Telecomm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coding video signals |
US5842033A (en) * | 1992-06-30 | 1998-11-24 | Discovision Associates | Padding apparatus for passing an arbitrary number of bits through a buffer in a pipeline system |
JP3093494B2 (ja) | 1992-11-18 | 2000-10-03 | 株式会社東芝 | 多様性信号処理装置 |
US5486876A (en) * | 1993-04-27 | 1996-01-23 | Array Microsystems, Inc. | Video interface unit for mapping physical image data to logical tiles |
US5515377A (en) | 1993-09-02 | 1996-05-07 | At&T Corp. | Adaptive video encoder for two-layer encoding of video signals on 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networks |
US5586200A (en) | 1994-01-07 | 1996-12-17 | Panasonic Technologies, Inc. | Segmentation based image compression system |
US5621660A (en) * | 1995-04-18 | 1997-04-15 | Sun Microsystems, Inc. | Software-based encoder for a software-implemented end-to-end scalable video delivery system |
US5742892A (en) * | 1995-04-18 | 1998-04-21 | Sun Microsystems, Inc. | Decoder for a software-implemented end-to-end scalable video delivery system |
KR100477474B1 (ko) * | 1995-06-29 | 2005-08-01 | 톰슨 | 디지털신호프로세싱장치및방법 |
JP3788823B2 (ja) * | 1995-10-27 | 2006-06-21 | 株式会社東芝 | 動画像符号化装置および動画像復号化装置 |
US5886736A (en) | 1996-10-24 | 1999-03-23 | General Instrument Corporation | Synchronization of a stereoscopic video sequence |
US6173013B1 (en) | 1996-11-08 | 2001-01-09 | Son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enhancement and base layer image signals using a predicted image signal |
US6148026A (en) * | 1997-01-08 | 2000-11-14 | At&T Corp. | Mesh node coding to enable object based functionalities within a motion compensated transform video coder |
CN100579230C (zh) * | 1997-04-01 | 2010-01-06 | 索尼公司 | 图像编码器及其方法、图像译码器及其方法 |
US5966412A (en) * | 1997-06-30 | 1999-10-12 | Thomson Consumer Electronics,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a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ed (QAM) signal |
US6233356B1 (en) | 1997-07-08 | 2001-05-15 | At&T Corp. | Generalized scalability for video coder based on video objects |
JPH11127138A (ja) * | 1997-10-24 | 1999-05-11 | Sony Corp | 誤り訂正符号化方法及びその装置並びにデータ伝送方法 |
JP3132456B2 (ja) * | 1998-03-05 | 2001-02-05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階層的画像符号化方式、及び階層的画像復号方式 |
JP2965202B1 (ja) | 1998-04-07 | 1999-10-18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マルチユーザ受信装置及びcdma通信システム |
US6252917B1 (en) * | 1998-07-17 | 2001-06-26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Statistically multiplexed turbo code decoder |
US6603883B1 (en) * | 1998-09-08 | 2003-08-0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n image data encoder having at least two scalability modes and method therefor |
US6876623B1 (en) * | 1998-12-02 | 2005-04-05 | Agere Systems Inc. | Tuning scheme for code division multiplex broadcasting system |
US6501797B1 (en) | 1999-07-06 | 2002-12-31 | Koninklijke Phillips Electronics N.V.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fine granular scalable video using base layer coding information |
US6208699B1 (en) * | 1999-09-01 | 2001-03-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zero rate frames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6920179B1 (en) * | 1999-11-16 | 2005-07-19 | Agere System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ideo transmission over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using progressive video coding |
US6321073B1 (en) | 2000-01-31 | 2001-11-20 | Motorola, Inc. | Radiotelephone receiver and method with improved dynamic range and DC offset correction |
US6700933B1 (en) * | 2000-02-15 | 2004-03-02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with advance predicted bit-plane coding for progressive fine-granularity scalable (PFGS) video coding |
US6798838B1 (en) * | 2000-03-02 | 2004-09-28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video transmission over a wireless network |
JP2002009854A (ja) * | 2000-06-26 | 2002-01-11 | Toshiba Corp | 階層変調サービス受信方法及び受信装置 |
US6999432B2 (en) * | 2000-07-13 | 2006-02-14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Channel and quality of service adaptation for multimedia over wireless networks |
US6694477B1 (en) * | 2000-09-28 | 2004-02-17 |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 Communication channel employing an ECC decoder enhanced by likely error events of a trellis sequence detector |
US7016296B2 (en) * | 2000-10-16 | 2006-03-21 | Broadcom Corporation | Adaptive modulation for fixed wireless link in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 |
US7209524B2 (en) | 2001-04-27 | 2007-04-24 | The Directv Group, Inc. | Layered modulation for digital signals |
US7263124B2 (en) | 2001-09-26 | 2007-08-28 | Intel Corporation | Scalable coding scheme for low latency applications |
US6909753B2 (en) * | 2001-12-05 | 2005-06-21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Combined MPEG-4 FGS and modulation algorithm for wireless video transmission |
GB2390513A (en) * | 2002-07-02 | 2004-01-07 | Hewlett Packard Co | Improved error detection using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and a CRC check |
JP2006507728A (ja) * | 2002-11-21 | 2006-03-02 |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 残りのバッテリー容量に基づくスケーラブルなビデオ圧縮 |
US7453900B2 (en) * | 2003-03-05 | 2008-11-18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noise associated with a communication link |
WO2004105337A1 (en) | 2003-05-16 | 2004-12-02 | Thomson Licensing S.A. | Repetition coding in a satellite-based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7620545B2 (en) * | 2003-07-08 | 2009-11-17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Scale factor based bit shifting in fine granularity scalability audio coding |
US7899059B2 (en) * | 2003-11-12 | 2011-03-01 | Agere Systems Inc. | Media delivery using quality of service differentiation within a media stream |
JP4733939B2 (ja) | 2004-01-08 | 2011-07-27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信号復号化装置及び信号復号化方法 |
US20060193379A1 (en) * | 2005-02-25 | 2006-08-31 | Nokia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hieving inter-layer video quality scalability |
US7725799B2 (en) | 2005-03-31 | 2010-05-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ower savings in hierarchically coded modulation |
-
2005
- 2005-03-31 US US11/096,320 patent/US772579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
- 2006-03-31 BR BRPI0608948-8A patent/BRPI0608948A2/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03-31 RU RU2007140246/09A patent/RU2007140246A/ru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6-03-31 TW TW095111684A patent/TW200703932A/zh unknown
- 2006-03-31 CN CN2006800189799A patent/CN10120892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3-31 WO PCT/US2006/012178 patent/WO2006105471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6-03-31 KR KR1020077025195A patent/KR100936826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03-31 JP JP2008504468A patent/JP2008535409A/ja active Pending
- 2006-03-31 EP EP06740334A patent/EP1864461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6-03-31 CA CA002602865A patent/CA260286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9
- 2009-05-17 US US12/467,303 patent/US887499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
- 2010-05-11 US US12/777,540 patent/US873747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1026381A1 (en) * | 1999-10-01 | 2001-04-12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enhancement layer data using base layer quantization data |
CN1436423A (zh) * | 2000-09-22 | 2003-08-13 |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 细粒可分级性的最佳传输/流式顺序 |
WO2003024048A2 (en) * | 2001-09-13 | 2003-03-20 | Redline Communications Inc. | Hierarchical modulation |
CN1427630A (zh) * | 2001-12-20 | 2003-07-02 |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 对编码视频信号进行解码的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J.-H. Lim et al.Labeling and Decoding Schemes for Backward-Compatible Hierarchical Coded Modulation.《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Conference, 2000. WCNC. 2000 IEEE》.2000,123-128.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7725799B2 (en) | 2010-05-25 |
KR20070122523A (ko) | 2007-12-31 |
EP1864461A1 (en) | 2007-12-12 |
TW200703932A (en) | 2007-01-16 |
CA2602865A1 (en) | 2006-10-05 |
CN101208925A (zh) | 2008-06-25 |
US20100220816A1 (en) | 2010-09-02 |
US8737470B2 (en) | 2014-05-27 |
JP2008535409A (ja) | 2008-08-28 |
WO2006105471A1 (en) | 2006-10-05 |
US20060232447A1 (en) | 2006-10-19 |
RU2007140246A (ru) | 2009-05-10 |
US8874998B2 (en) | 2014-10-28 |
KR100936826B1 (ko) | 2010-01-14 |
US20090316835A1 (en) | 2009-12-24 |
BRPI0608948A2 (pt) | 2010-02-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08925B (zh) | 控制解码器的方法以及对分级编码信号进行解码的装置 | |
US8887030B2 (en) | Encoder and encoding method providing incremental redundancy | |
US8516344B2 (en) | Symbol-level random network coded cooperation with hierarchical modulation in relay communication | |
EP2502378B1 (en) | Transmitter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broadcasting data in a broadcasting system providing incremental redundancy | |
US8194796B2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layered and non-layered data via layered modulation | |
JP2008527927A (ja) | 階層化された変調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データを復号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101238694A (zh) | 用于在多信道通信系统中分配通信的装置和相关方法 | |
JP2012049734A (ja) | 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 |
Islam et al. |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WiMAX physical layer under adaptive modulation techniques and communication channels | |
EP1804541B1 (en) | Method, system,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communicating incremental broadcast information | |
Gozálvez Serrano | Combined Time, Frecuency and Space Diversity in Multimedia Mobile Broadcasting Systems | |
Kim et al. | Symbol-level random network coded cooperation with hierarchical modulation in relay communication | |
Zhang et al. | Increasing Throughpu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by Grouping Similar Quality Bits | |
Moon et al. | Efficient power allocation for coded OFDM systems | |
KR101382388B1 (ko) | 무선 사운드 전송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패킷 재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
Juang | Enhanced wireless broadcasting systems employing network coding | |
Loghin et al. | Incremental redundancy for LDPC codes of 2nd generation DVB systems | |
Mazher et al. | Layered multiplexed-coded relaying: Design and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 |
Serrano et al. | Combined Time, Frequency and Space Diversity in Multimedia Mobile Broadcasting Systems | |
George et al. | UEP based on Proximity Pilot Subcarriers with QAM in OFDM | |
Nagaraj et al. | CTH12-6: Analysis Techniques for Coded Modulation Based Cooperation Protocols | |
KR20140147190A (ko) | 효율적인 패턴 압축을 이용한 디인터리빙 방법과 이를 위한 수신 장치 | |
Terry et al. | On bandwidth efficient modulation for high-data-rate wireless LAN systems | |
Ghanim | Analysis of hybrid-ARQ based relaying protocols under modulation constraints | |
Weiwei et al. | Advanced Modulation Schemes Based on BICM-ID for FM IBOC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1471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1471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8 Termination date: 20160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