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3987A - 具有插头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有插头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03987A
CN101203987A CNA2006800223075A CN200680022307A CN101203987A CN 101203987 A CN101203987 A CN 101203987A CN A2006800223075 A CNA2006800223075 A CN A2006800223075A CN 200680022307 A CN200680022307 A CN 200680022307A CN 101203987 A CN101203987 A CN 1012039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electric connector
modular electric
connector
connector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223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谢尔
K·N·奥斯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CI SA
Original Assignee
FCI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CI SA filed Critical FCI SA
Publication of CN1012039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39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电连接电子装置和基板(16)的电连接器系统(10)的优选实施例包括插头连接器(12)。插头连接器(12)具有触头(22)。触头包括与电子装置接合的引脚(30a);与引脚(30a)电连接的中间部分,以便与被安装在基板(16)上的插座连接器(14)的触头(80)接合,从而插头连接器(12)可以通过插座连接器(14)安装在基板(16)上;以及尾部(48a),其电连接至中间部分,以便接合基板(16),从而插头连接器(12)可直接安装在基板(16)上。

Description

具有插头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电连接器,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具有插头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系统,其中插头连接器可以利用或不利用插座连接器被安装。
背景技术
电子装置通常利用包括插头连接器和被构造为与插头连接器相匹配的插座连接器的连接器系统连接在基板上,例如主板。
电子装置的制造大体试图尽可能密集地包装电子装置的各部件。因此需要额外的空间来容纳插座连接器是特别不利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块式、正交的连接器系统,它包括互锁的和可互换的壳体/触头组合。本发明允许插头电力和/或信号触头的模块式条从较长条的绝缘壳体材料被切割成一定长度,并且可释放地连接至位于诸如PCB的基板上的插座连接器。因为插头和插座重叠和/或嵌套在一起,所以节省了空间。例如,插头或插座具有大体垂直于正交匹配方向的轴向长度,并且壳体或插座中的另一个没有延伸超过所述轴向长度。而且,沿大体垂直于轴向长度方向的方向的模块式和正交匹配分别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本发明当然不局限于插头与插座的组合。为了满足这样的连接器系统的需求,即所述连接器系统可有助于电压调整模块(VRM)或其它电子器件仅通过插头连接器连接至基板,用于电连接电子器件和基板的电连接器系统的优选实施例包括插头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包括触头。触头包括用于接合电子器件的引脚;电连接至引脚的中间部分,以便接合安装在基板上的插座连接器的触头,从而插头连接器可以通过插座连接器安装在基板上;以及尾部,所述尾部电连接至中间部分,以便接合基板,从而插头连接器可直接安装在基板上。
电连接器系统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包括插头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体,和安装在绝缘体上用于导电的触头。触头包括用于与电子器件匹配的引脚,以及本体,所述本体电连接至引脚,并在其中限定有端部开口的空腔。
电连接器系统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包括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包含触头,以及连接至触头的绝缘体。在绝缘体上和在绝缘体中形成有凸出部和槽中的至少一个。
系统还包括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具有触头,用于在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匹配时接合插头连接器的触头。插座连接器还包括壳体,在壳体上安装有插座连接器的触头。在壳体上和在壳体中形成有凸出部和槽中的至少一个。
当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匹配时,插座连接器的凸出部和槽中的至少一个接合插头连接器的凸出部和槽中的至少一个,从而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保持在匹配状态。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以上总述以及接下来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更易于理解。为了阐述本发明,附图示出了优选的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附图所示的特定示例中。在附图中:
图1是电连接器系统的优选实施例的后侧透视图,示出了未处于匹配状态的该系统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
图2是图1中被标为“A”区域的放大视图,示出了未处于匹配状态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
图3是图2所示区域的放大视图,示出了处于匹配状态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
图4是图1至3所示系统的插座连接器的电力触头的透视图;
图5是图1至4所示系统的插头连接器的信号触头阵列和绝缘体的透视图,其中一部分绝缘体被去除,以示出信号触头阵列的下方的导向部;
图6是图1至5所示系统的插头连接器的信号触头阵列和绝缘体的侧视图;
图7是图1至6所示系统的插座连接器的信号触头阵列和壳体的侧视图;
图8是图1至7所示连接器系统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俯视图;并且
图9是图1至7所示连接器系统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7示出了电连接器系统10的优选实施例。这些附图分别参考其中所示的公共坐标系11。系统10包括插头连接器12,和与插头连接器12相匹配的插座连接器14。插头连接器12被安装在基板16上或者诸如电压调整模块(VRM)的电子器件上。插座连接器14可安装在诸如PCB、子卡或主板20的基板上。
插头连接器12可与插座连接器14相匹配,以使基板16与主板20电连接。可选择地,插头连接器12可直接与主板20相匹配,而不使用插座连接器14。以下说明,除非另外指出,涉及插头连接器12和插座连接器14一起被使用的应用。
插头连接器12包括十二个电力触头22和三个信号触头阵列24。插头连接器12还包括绝缘体26,所述绝缘体包覆电力触头22和信号触头阵列24的一部分成型。应当指出,只是出于示意性的目的,插头连接器12被示为包括十二个电力触头22和三个信号触头阵列24。可选的实施例可以包括多于或少于十二个电力触头22和三个信号触头24。
相邻的电力触头22之间中心线的间距大约是0.25英寸。应当指出,该间距的最优值是随应用而定的,并且随某些因素而改变,例如每个电力触头22所要求的通量、信号触头阵列24之间期望的间距、插头连接器12的整体形状因子等。所提出的间距的特定值仅仅是出于示意性的目的。
电力触头22分别包括八个引脚30a。这些引脚30a可以被布置成两个彼此隔开的、竖直列,如图1至3所示。优选地,引脚30a是针眼型触头。这些引脚30a可以压配到形成在基板16中的金属覆盖的通孔或孔中,以在插头连接器12和基板16之间形成导电通路。为了清楚,基板16中的通孔或孔在图中没有被示出。仅仅出于示意性的目的,电力触头22被示为包括八个引脚30a。可选实施例的电力触头22可以包括多于,或少于八个引脚30a。表面安装技术,也就是焊球,在任何公开的实施例中也可以用于代替引脚。
每个电力触头22还包括两个竖直指向的片形部32,如图2和3所示。三个引脚30a邻接第一片形部32,并且另外三个引脚30a邻接第二片形部32。
每个电力触头22还包括大体上中空的本体34。本体34包括邻接片形部32的前部(没有示出)。本体34还包括与前部邻接的第一和第二侧部38、40。本体34还包括顶部41和底部42,它们分别与第一和第二侧部38、40邻接。第一和第二侧部38、40间隔开,从而本体34限定了内腔44。空腔44的后端开口,如图1至3所示。
与使用单个的片形部来代替这些部件的电力触头相比较,第一和第二侧部38、40以及两个片形部32可以增加电力触头22的载流量。而且,空腔44的开口端允许空气流通进出空腔44。
每个电力触头22还包括六个尾部48a,它们邻接本体34的底部42,如图1和3所示。优选地,尾部48a是针眼型触头。尾部48a优选涂覆有锡铅涂层。当插头连接器12与插座连接器14匹配时,每个尾部48a可以压配到形成在主板20中的无金属覆盖的通孔中。为了清楚,主板20中的通孔在图中没有被示出。当插头连接器12与插座连接器14被一起使用时,这些尾部48a大体不被用于传输电力。如下所述,在插头连接器12被直接安装在主板20上的应用中,这些尾部48a被用于传输电力。
仅仅出于示意性的目的,电力触头22被示为包括六个尾部48a。电力触头22的可选实施例可以包括多于或少于六个尾部48a。
每个尾部48a优选位于另一个尾部48a附近,以形成一对间距紧密的或抵靠的尾部48a。每对尾部48a可以接收在主板20中的单个、合适尺寸的通孔中。
绝缘体26包覆每个片形部32的一部分被成型,从而引脚30a从绝缘体26的前侧面延伸,如图1至3所示。绝缘体26具有前部49,以及邻接的匹配部50。凸出部51与邻接的前部49限定槽52。如以下所述,凸出部51和槽52,连同插座连接器14上的互补结构一起,有助于保持插头连接器12和插座连接器14处于匹配状态。
插头连接器12的每个信号触头阵列24包括八个导电体60。导电体60布置成两个嵌套的组,如图5所示。为了清楚,每组的一个导电体60在图5中没有被示出。仅仅出于示意性的目的,信号触头阵列24被描述成包括八个导电体60。信号触头阵列24的可选择的实施例可以包括多于,或少于八个导体60。
相邻的信号触头阵列24之间中心线的间距大约为0.30英寸。应当指出,该间距的最优值是随应用而定的,并且随某些因素而改变,例如强加于信号触头阵列24的噪声要求、电力触头22之间期望的间距、插头连接器12的整体形状因子等。所提出的间距的特定值只是为了举例而已。
每个导体60包括引脚30b,以及与引脚30b邻接的导向部64。优选地,引脚30b是针眼型触头,其基本上与电力触头22的引脚30a相同。这些引脚30b可以压配到形成在基板16中的金属覆盖的通孔或孔中,以在插头连接器12与基板16之间形成信号和接地通路。
在导向部64中形成有大致九十度的弯曲部,如图5所示。所述弯曲部将导向部64分成大致沿水平方向指向的第一部分64a,和大致沿竖直方向指向的第二部分64b。
每个导体60还包括尾部48b,它与导向部64的第二部分64b邻接。优选地,尾部48b是针眼型触头,其基本上与电力触头22的尾部48a相同。当插头连接器12与插座连接器14匹配时,每个尾部48b可以压配到形成在主板20中的未金属覆盖的通孔中。当插头连接器12与插座连接器14被一起使用时,尾部48b大体上不被用于在插头连接器12与主板20之间形成信号和接地通路。如下所述,在插头连接器12被直接安装在主板20上的应用中,尾部48b被用于在插头连接器12和主板20之间形成信号和接地通路。
在每个导体64的第二部分64b中形成有两个接合部(jog)68。接合部68在第二部分64b中形成向外凸出的偏置部70,如图5和6所示。偏置部70,如下所述,有助于信号触头阵列24与插座14内的相连的导体之间的电接触,同时有助于最小化尾部48b在主板20上的总覆盖区。
绝缘体26包覆信号触头阵列24成型,如图6所示。与每个信号触头阵列24相连的绝缘体26的那部分包括前部72、匹配部73和壳体部74,如图1、5和6所示。为了示出下方的导向部64,在图5中未示出壳体部74。
引脚30b从前部72的前侧面延伸,如图6所示。匹配部73包括如上所述相对于匹配部50的两个凸出部51。凸出部51、以及相邻的前部72限定两个槽52。凸出部51和槽52、与插座连接器14的互补结构一起有助于保持插头连接器12和插座连接器14处于匹配状态。
壳体部74包覆导向部64成型,从而每个导向部64的偏置部70被暴露,并且从壳体部26的周围表面略微凸出,如图6所示。该结构,如下所述,有助于导体64与插座连接器14上的互补导电结构之间的接触。尾部48b从壳体部26b向下延伸,如图6所示。
插座连接器14包括十二个电力触头80,以及六个信号触头阵列82。插座连接器14还包括模制的、电绝缘的壳体84。应当指出,插座连接器14被示为包括十二个电力触头80和六个信号触头阵列82,以与插座连接器12的电力触头22和信号触头阵列24的结构匹配。可选的实施例包括多于,或少于八个电力触头80和六个信号触头阵列82,以根据需要,在特定的应用中与插座触头12的电力触头22和信号触头阵列24的结构匹配。
电力触头80分别包括第一和第二臂85,以及与第一和第二臂85邻接的基部86,如图4所示。每个电力触头80还包括六个尾部88a,所述尾部邻接基部86并从所述基部向下延伸。尾部88a优选是针眼型触头。在尾部88a上优选涂覆有金涂层。尾部88a可以压配到形成在主板20中的金属覆盖的通孔或孔中,以在插座连接器14和主板20之间形成信号和接地通路。
第一和第二臂85从基部86的相反侧向上延伸。当第一和第二臂85向上延伸时,它们向内成一定角度,也就是,朝向彼此。第一和第二臂85用作为弹性触头。特别地,当插头连接器12与插座连接器14匹配时,第一和第二臂85接触相连的一个电力触头22的本体34的对应的第一和第二侧部38、40。第一和第二臂85的上端间隔,从而当本体34被插在第一和第二臂之间时,本体34推压第一和第二臂85分开。第一和第二臂85的弹性在第一和第二臂85与本体34之间产生接触力,并且在电力触头22、80匹配时,提供了擦拭(wiping)作用。第一和第二臂85的上端优选是向外展开的,以有助于在第一和第二臂85之间引导本体34。
第一和第二臂85的相对紧凑的结构,被认为,有助于最小化插座连接器14的总高度。第一和第二臂85的结构还被认为有助于在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12、14匹配时,最小化本体34与尾部88a之间的导电路径的长度。减小导电路径的长度可以提高电力触头80的载流量,并且可以提供更好的电感特性。
壳体84包围每个电力触头80的基部86成型。壳体84具有后壁89;多个隔板90,所述隔板分别邻接后壁89;以及两个端壁91,如图1所示。后壁89、隔板90、以及端壁91限定空腔92,如图2所示。每个电力触头80的第一和第二臂85位于相关联的空腔92中,靠近空腔92的相反侧。
当插座连接器14和插头连接器12匹配时,每个电力触头80的第一和第二臂85接收对应的电力触头22的本体34,如上所述。因此,每个空腔92容纳相关联的电力触头80的第一和第二臂85,以及相关联的电力触头22的本体34。
在与每个空腔92相连的后壁89的那部分中形成有窗94,如图1至3所示。窗94将相连的空腔92安置成在插座连接器14的周围与周围环境流体连通。当插头连接器12和插座连接器14匹配时,每个窗94基本上与相关联的电力触头22的空腔44对正。因此,在连接器系统10的操作过程中,窗94允许热的空气排出空腔44,同时允许相对冷的环境空气进入空腔44中。因而,窗94有助于相关联的电力触头22与电力触头80的对流式冷却。
每个空腔92的宽度(“y”向)与电力触头80的基部86的宽度大致相等。这种结构可有助于确保,在插头连接器12与插座连接器14匹配时,电力触头22的第一和第二侧部38、40与电力触头80的对应的第一和第二臂85大致对正。以这种方式将第一和第二臂85与第一和第二侧部38、40对正可有助于最小化在匹配操作的过程中第一和第二臂85受到损害的可能性。
每个隔板90具有大致T形的匹配部95a,如图1至3所示。匹配部95a分别包括两个凸出部96。每个凸出部96有助于限定槽98。每个端壁91还包括一个有助于限定槽98的凸出部96。
当插头连接器12与插座连接器14匹配时,槽98分别接收插头连接器12的相关的凸出部51,如图3所示。而且,当插头连接器12与插座连接器14匹配时,凸出部96分别置于插头连接器12的相关的槽52中。
优选地,槽98和凸出部51的尺寸设置成,凸出部51在相关的槽98内通过摩擦作用被限制向上移动。同样地,槽52和凸出部96的尺寸设置成,凸出部96在相关的槽52内通过摩擦作用被限制向上移动。插头连接器12和插座连接器14的可选实施例可以利用闩锁或其它器具来代替,或者加上摩擦配合,以沿竖直方向上将插头连接器12固定至插座连接器14。
凸出部51、96用作为键合部,与槽52、98一起,形成互锁,以限制插头连接器12和插座连接器14沿横向(“y”)和轴向(“x”)相对移动。而且,由凸出部51、96和槽52、98所提供的互锁允许绝缘体26和壳体84应对力和力矩,所述力和力矩例如是由于基板16的重量,施加于基板16或主板20的外力,基板16和主板20的不同的热膨胀等。换言之,槽52、98和凸出部51、96允许力通过绝缘体26和壳体84在插头连接器12与插座连接器14之间被传递,而不是通过电力触头22和相关的电力触头80。互锁构件的尺寸和形状还可以设置成允许电力触头壳体和信号触头壳体键合。
每个信号触头阵列82包括四个导电的导向部102,以及多个尾部88b,这些尾部分别邻接对应的一个导向部102,如图7所示。优选地,尾部88b是针眼型触头,它们基本上与尾部88a相同。当插头连接器12与插座连接器14匹配时,尾部88b可以压配到形成在主板20中的金属覆盖的通孔或孔中,以在插头连接器12和主板20之间形成信号和接地通路。
壳体84还包括隔板105a、105b,如图1和7所示。隔板105b与最末端的信号触头阵列82相连。每个隔板105b包覆与一个信号触头阵列82相连的导向部102成型,也就是,每个隔板105b包覆四个导向部102成型。每个隔板105a包覆与两个信号触头阵列82相连的导向部102成型,也就是,每个隔板105b包覆八个导向部102成型。
在隔板105a、105b中形成有槽108,用来提供每个导向部102的入口,如图7所示。隔板105a、105b,以及与隔板105a,105b相连的后壁80的那部分限定了空腔104,如图1所示。当插头连接器12和插座连接器14匹配时,每个空腔104接收绝缘体26的相关联的壳体部74。
导向部102设置在隔板105a、105b中,从而当插头连接器12和插座连接器14匹配时,每个导向部102接触并擦拭插头连接器12的相关联的偏置部70。该接触在信号触头阵列24、82之间建立了电接触。
每个隔板105a、105b具有匹配部95b,如图7所示。匹配部95b与隔板90的匹配部95a基本上相同。匹配部94b分别包括两个凸出部96。每个凸出部96有助于限定一个槽98。
当插头连接器12和插座连接器14匹配时,匹配部95b的槽98分别接收插头连接器12的绝缘体26的相关的凸出部51。而且,当插头连接器12和插座连接器14匹配时,凸出部96分别处于插头连接器12的相关的槽52中。
槽98以及与匹配部95b相连的凸出部96用作为保持和互锁结构,方式与槽98以及与匹配部95a相连的凸出部96大致相同。
连接器系统10可选地可包括罩体(没有示出),以便在插头连接器12和插座连接器14匹配时,覆盖电力触头和壳体部。
插头连接器12可以被直接安装在主板20上,而不使用插座14,如上所述。在这种类型的应用中,通过插头连接器传输的所有电能流经电力触头22的尾部48a和相连的金属覆盖的通孔或孔。在这种类型的应用中,插头连接器12与主板20之间的信号和接地路径由尾部48b和相连的金属覆盖的通孔或孔形成。
由使用者决定,插头连接器12可以与插座连接器14一起或不一起被使用。插头连接器12可以被单独使用,例如,当基板16可利用的纵向(“z”轴)空间相对受限时。例如,在插头连接器12被专用于电连接主板20和基板16时,也就是,在插头连接器直接安装在主板20上时,主板20的安装表面与基板16的顶部之间的竖直距离可以是大约1.10英寸。应当指出,所提出的这一特定尺寸只是为了举例而已,并且可以在使用插头连接器12的可选实施例的应用中变化。
电力触头22的每个尾部48a优选位于另一个尾部48a附近,以形成紧密间隔或抵靠的一对尾部48a,如上所述。当插头连接器12被直接安装在主板20上时,每对尾部48a接收在主板20中的金属覆盖的通孔或孔中。因此,电能在插头连接器10与主板20之间通过尾部48a被传输。
用于尾部48a的如上所述的成对结构可以允许与每个电力触头22相连的尾部48a的数量被加倍,而不用显著增加容纳尾部48a所需的主板20上的面积。增加每个电力触头22上的尾部48a的数量可以提高电力触头22的载流量。因此,上述方式的成对的尾部48a可以增大电力触头22的通量,而不用显著增加电力触头22在主板20上的覆盖面积。成对的尾部48a还有助于当插头连接器12和插座连接器14被一起使用时,提供尾部48a和电力触头80的尾部88a之间的间隔。
当插头连接器12被直接安装在主板20上时,信号触头阵列24的每个尾部48b可以压配到形成在主板20中的金属覆盖的通孔或孔中,以在插头连接器12与主板20之间形成信号或接地通路。在这个实施例中,插头连接器12和主板20之间的信号和接地通路由插头连接器12的尾部48b专门形成。
以上描述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设,并且不被理解为限制本发明。虽然本发明已经根据优选的实施例或优选的方法被描述,但是应该理解为,这里所用的言辞是说明和解释的言辞,而不是限定的言辞。而且,尽管本发明在这里已经根据特定的结构、方法和实施例被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被局限于这里所公开的具体内容,本发明提供权利要求书范围内的所有的结构、方法和应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具有这一说明书所教的有利启示,可以对这里所述的本发明做一些修改,并且所做的改变没有脱离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
例如,图8示出了连接器系统10a形式的连接器系统10的可选实施例。系统10a包括插头连接器12a,和插座连接器14。插头连接器10a包括电力触头22a。电力触头22a不包括尾部,例如电力触头22的尾部48a。在这一实施例中,专门借助于插座连接器14的电力触头80,在插头连接器10a与主板20之间传输电。
插头连接器10a还包括信号触头阵列24a,信号触头阵列24a不包括尾部,例如信号触头阵列24的尾部48b。在这一实施例中,插头连接器10a和主板20之间的信号和接地路径专门由插座连接器14的信号触头阵列82形成。
在插头连接器12a和插座连接器14匹配之后,系统10a的结构保持了插头连接器12a的模块性。特别地,插头连接器12a不与主板20直接匹配。因此,插头连接器12a可以相对容易地与插座连接器14脱离匹配。该结构可有助于插头连接器12a的更换,而不必重做或更换插座连接器14或主板20。互锁的壳体和可选的罩体使壳体被可释放地锁定在一起。
连接器系统10的其它的改型也是可行的。例如,插座连接器14的电力触头80和信号触头阵列82可以被形成为没有相应的尾部88a、88b。在该实施例中,与主板20的电接触可以只通过插头连接器12的相应的接地触头22和信号触头阵列24的尾部48a、48b建立。该特定结构可以被用于在插头连接器12和插座连接器14配合之后,不要求插头连接器12的模块性的情况中。
图9以连接器系统10b的形式示出了连接器系统10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该系统包括插头连接器12b和插座连接器14b。每个插头连接器具有成型至单独的绝缘体26a的接地触头22,其中所述绝缘体26a只与特定的接地触头22相连。绝缘体26a包括两个凸出部51a。
插座连接器14b包括壳体84a。在壳体84a中限定有空腔92a,用于接收插头连接器12a的相连的绝缘体26a和电力触头22。每个空腔92a邻接槽112a,槽112a从壳体84b的前侧面向内延伸。槽112a容纳了电力触头22的绝缘体26a的一部分,从而电力触头22可以被完全插到空腔92a中。
当插头连接器12b和插座连接器14b匹配时,凸出部51a处在形成于壳体84a中的槽98a中。凸出部51a和槽98a,以上述相对于插头连接器12和插座连接器14的凸出部51和槽98的方式,用作为互锁结构。
同样地,插头连接器12b的每个信号触头阵列24被成型至单独的绝缘体26b,其中绝缘体26b只与特定的信号触头阵列24相连。壳体14b包括空腔104a,用来接收相连的绝缘体26b和信号触头阵列24。
每个空腔104a邻接槽112b,其中所述槽112b从壳体84b的前侧面向内延伸。槽112b容纳了一部分绝缘体26b,从而信号触头阵列24可以被完全插入空腔104a中。
在绝缘体26b中形成有两个凸出部51a。当插头连接器12b和插座连接器14b匹配时,凸出部51a处在形成于壳体84a中的相关的槽98a中。
插头连接器12的绝缘体26是被整体形成的。可选地,绝缘体26可以被形成为多件。例如,与接地触头22和信号触头阵列24相连的绝缘体26的那部分可以单独被形成。在一个可行的制造方法中,大量的电力触头22,也就是,多于特定的插头连接器12所需的电力触头,可以被安装在相对长条的绝缘体26上。绝缘体26可以在其上适当的位置被切割,以形成较小的条,尺寸适合于插头连接器10。在其上安装有信号触头阵列24的绝缘体26的条可以以类似的方式被形成并切割成一定尺寸。如果需要,所得到的条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被连接在一起,例如粘结,以形成插头连接器10。插座连接器14的壳体84可以以类似的方式被形成为单独的部件。

Claims (20)

1.一种模块式电连接器系统,包括:
第一壳体和第一电触头;
第二壳体和第二电触头,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触头与所述第一电触头正交可释放地匹配,并且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释放地锁定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电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触头包括两个分开的臂,并且所述第二电触头装配在所述两个分开的臂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电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触头和所述第二电触头都是电力触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式电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所述第一壳体承载的第一信号触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式电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所述第二壳体承载的第二信号触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电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是由介电材料制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块式电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是从较长条的介电壳体材料被切割成预定的长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电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限定凸出部,所述第二壳体限定槽,并且所述凸出部和所述槽相互作用,以将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可释放地锁定在一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块式电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经由所述凸出部与所述槽之间的摩擦配合可释放地锁定在一起。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块式电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是T形的。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触头限定空腔。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模块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限定与所述空腔对正的窗,以便对流式冷却。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触头还包括压配引脚,所述压配引脚电连接至所述两个分开的臂中的一个臂。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触头包括中空的本体,并且压配引脚电连接至所述中空的本体。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具有轴向长度,并且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二电触头未延伸超过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长度。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是由绝缘材料制成。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模块式电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是从较长条的绝缘壳体材料被切割成预定的长度。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电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嵌套在一起。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电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是插座连接器,而所述第二壳体是插头连接器。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电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具有轴向长度,并且正交方向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长度垂直的方向。
CNA2006800223075A 2005-06-23 2006-06-09 具有插头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系统 Pending CN1012039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69313505P 2005-06-23 2005-06-23
US60/693,135 2005-06-23
US11/439,746 2006-05-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3987A true CN101203987A (zh) 2008-06-18

Family

ID=39518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223075A Pending CN101203987A (zh) 2005-06-23 2006-06-09 具有插头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0398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72301A (zh) * 2015-12-17 2017-07-21 泰科电子公司 用于电力连接器的具有顺应销的电力端子
CN111900567A (zh) * 2019-05-06 2020-11-06 泰连公司 具有电缆式插座连接器的插座组件
CN112448199A (zh) * 2016-02-29 2021-03-0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72301A (zh) * 2015-12-17 2017-07-21 泰科电子公司 用于电力连接器的具有顺应销的电力端子
CN112448199A (zh) * 2016-02-29 2021-03-0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12448199B (zh) * 2016-02-29 2022-08-1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11807177B2 (en) 2016-02-29 2023-11-07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1900567A (zh) * 2019-05-06 2020-11-06 泰连公司 具有电缆式插座连接器的插座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49321B2 (en) Power connectors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ies and systems having the same
US730340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with header connector capable of direct and indirect mounting
CN102074812B (zh) 多端口的连接器系统
CN100416939C (zh) 堆叠式电连接器
US7695318B1 (en) Plug connector
CN102394398B (zh) 具有配合配接器的连接器组件
US8366458B2 (en) Electrical power connector system
US6309255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power contacts for providing high electrical power
CN104600454B (zh) 插座电连接器
US8353728B2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modules and plug connector having a paddle board
US7708603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rosstalk features
JP2012004124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01432935A (zh) 具有接触板的电连接器
JPH06231821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4503961A (ja) 電力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CN207098137U (zh) 连接器组合
KR20120022624A (ko) 전기 커넥터 및 회로 보드 어셈블리
JP2012004125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16526192A (zh) 电连接器
CN101203987A (zh) 具有插头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系统
WO2024098768A1 (zh) 电连接器、电子组件及电子设备
US20100068942A1 (en) Connector unit
CN201758204U (zh) 电源连接器插头
CN114914749A (zh) 电连接器、制造方法以及连接器组件
CN211428496U (zh) 电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