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99402B - 手干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手干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99402B
CN101199402B CN2007100971157A CN200710097115A CN101199402B CN 101199402 B CN101199402 B CN 101199402B CN 2007100971157 A CN2007100971157 A CN 2007100971157A CN 200710097115 A CN200710097115 A CN 200710097115A CN 101199402 B CN101199402 B CN 1011994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zzle portion
air nozzle
slit
elongated hole
h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9711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99402A (zh
Inventor
龟石圭司
小林章树
中村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to CN20071009711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994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1994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9402A/zh
Priority to HK08109732.6A priority patent/HK1118181A1/xx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994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94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手干燥装置,具有本体箱体(1)、高压气流产生装置(2)以及相对的正面侧和背面侧空气喷嘴部(6a、6b),本体箱体(1)在上部具有形成为凹状的手插入部(3);高压气流产生装置(2)内置于产生高压气流的本体箱体(1)内;相对的正面侧和背面侧空气喷嘴部(6a、6b)将通过高压气流产生装置(2)生成的高压气流向手插入部(3)内喷射,通过分别设置成线状的多个狭缝状喷出口(7)形成正面侧和背面侧空气喷嘴部(6a、6b),使狭缝状喷出口(7)的长度和/或狭缝状喷出口(7)的设置间隔在正面侧和背面侧不同,可获得不采用复杂的结构就可以防止噪音并且干燥性高、使用感好的手干燥装置。

Description

手干燥装置
本申请是三菱电机株式会社于2005年08月18日提出的发明名称为“手干燥装置”、申请号为200580001769.4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喷射高速气流对洗净后的潮湿的手卫生地进行干燥处理的手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已开发的手干燥装置是对洗净后潮湿的手不用毛巾或手帕等擦拭,而是通过喷射高速气流进行将水分吹掉并干燥的卫生的手干燥处理。这种装置为了将附着在手上的水分吹掉而利用高速气流的动能,因此,具有由于相对的射流之间的碰撞而发生紊流、产生噪音的问题。
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将一侧的喷嘴形成狭缝喷出孔,相对的喷嘴形成将圆孔喷出孔大致设置成一列的结构,通过减少由相对的射流之间的碰撞而产生的紊流,以此抑制噪音的产生。
专利文献1:特开2001-104212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虽然可以减少由于射流之间的碰撞而产生的紊流,但由于在一侧使用干燥效率比狭缝射流差的圆状射流,因此具有综合手的正反面的干燥性差,有损于使用感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不采用复杂的结构就可防止噪音、同时干燥性强、使用感好的手干燥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实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手干燥装置,具有:本体箱体、高压气流产生装置以及相对的正面侧和背面侧空气喷嘴部,本体箱体在上部具有形成为凹状的手插入部;高压气流产生装置内置于产生高压气流的本体箱体内;相对的正面侧和背面侧空气喷嘴部将通过所述高压气流产生装置生成的高压气流向手插入部喷出,其特征在于,通过分别设置成线状的多个狭缝状喷出口形成所述正面侧和背面侧空气喷嘴部,使狭缝状喷出口的长度和/或狭缝状喷出口的设置间隔在正面侧和背面侧不同。
下一个发明是一种手干燥装置,具有:本体箱体、高压气流产生装置以及相对的正面侧和背面侧空气喷嘴部,本体箱体在上部具有形成为凹状的手插入部;高压气流产生装置内置于产生高压气流的本体箱体内;相对的正面侧和背面侧空气喷嘴部将通过所述高压气流产生装置生成的高压气流向手插入部喷出,其特征在于,通过分别设置成线状的多个狭缝状喷出口形成所述正面侧和背面侧空气喷嘴部,将正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形成为比背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长,以便夹住相对的高压气流不碰撞的区域并在两侧形成长度不同的高压气流碰撞的区域。
另一个发明是一种手干燥装置,具有:本体箱体、高压气流产生装置以及相对的正面侧和背面侧空气喷嘴部,本体箱体在上部具有形成为凹状的手插入部;高压气流产生装置内置于产生高压气流的本体箱体内;相对的正面侧和背面侧空气喷嘴部将通过所述高压气流产生装置生成的高压气流向手插入部喷出,其特征在于,通过分别设置成线状的多个狭缝状喷出口形成所述正面侧和背面侧空气喷嘴部,将正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的设置间隔形成为比背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的设置间隔短,以便夹住相对的高压气流不碰撞的区域并在两侧形成长度不同的高压气流碰撞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手干燥装置,通过分别设置成线状的多个狭缝状喷出口形成正面侧和背面侧空气喷嘴部,使狭缝状喷出口的长度和/或狭缝状喷出口的设置间隔在正面侧和背面侧不同,因此,可以获得不采用复杂的结构就可防止噪音、同时干燥性强、使用感好的手干燥装置。
根据下一个发明,通过分别设置成线状的多个狭缝状喷出口形成正面侧和背面侧空气喷嘴部,正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形成为比背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长,以便夹住相对的高压气流不碰撞的区域并在两侧形成长度不同的高压气流碰撞的区域,因此,不采用复杂的结构就可防止产生噪音、可提高干燥性以及使用感,并且可使手心手背均匀地干燥。
根据另一个发明,通过分别设置成线状的多个狭缝状喷出口形成上述正面侧和背面侧空气喷嘴部,将正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的设置间隔形成为比背面侧狭缝状喷出口的设置间隔短,以便夹住相对的高压气流不碰撞的区域并在两侧形成长度不同的高压气流碰撞的区域,因此,不采用复杂的结构就可防止产生噪音、可提高干燥性以及使用感,并且可使手心手背均匀地干燥。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手干燥装置,具有手插入部和高压气流产生装置,所述手插入部以相互相对的方式设置有空气喷嘴部,该空气喷嘴部包含有以排列成直线状的方式构成多个细长孔的部分;所述高压气流产生装置经由送风路与上述空气喷嘴部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喷嘴部将在上述高压气流产生装置中产生的高压空气作为高速的气流喷出,该空气喷嘴部中的一方的空气喷嘴部的相邻的两个细长孔内侧的端部彼此的中心位置,与另一方的空气喷嘴部的细长孔的中心位置,在上述多个细长孔排列成直线状的方向上错开。
并且,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手干燥装置,具有手插入部和高压气流产生装置,所述手插入部以相互相对的方式设置有空气喷嘴部,该空气喷嘴部包含有以排列成直线状的方式构成多个细长孔的部分;所述高压气流产生装置经由送风路与上述空气喷嘴部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喷嘴部将在上述高压气流产生装置中产生的高压空气作为高速的气流喷出,该空气喷嘴部中的一方的空气喷嘴部的细长孔的中心位置,与另一方的空气喷嘴部的细长孔的中心位置,在上述多个细长孔排列成直线状的方向上错开。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手干燥装置,具有手插入部和高压气流产生装置,所述手插入部以相互相对的方式设置有空气喷嘴部,该空气喷嘴部包含有以排列成直线状的方式构成多个细长孔的部分;所述高压气流产生装置经由送风路与上述空气喷嘴部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喷嘴部将在上述高压气流产生装置中产生的高压空气作为高速的气流喷出,该空气喷嘴部中的一方的空气喷嘴部的相邻的两个细长孔之间,与另一方的空气喷嘴部的相对的细长孔处于相互重合的位置关系,同时,上述相邻的两个细长孔中的一个细长孔和上述相对的细长孔相重合的长度,与上述相邻的两个细长孔中的另一个细长孔和上述相对的细长孔相重合的长度不同。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手干燥装置,具有:在上部具有手插入口的本体;具有正面壁面和背面壁面的手插入部,所述正面壁面从上述手插入口朝向下方延伸,所述背面壁面以与上述正面壁面相对的方式从上述手插入口朝向下方延伸;正面侧空气喷嘴部,该正面侧空气喷嘴部设置在上述正面壁面上、包含有以排列成直线状的方式构成多个细长孔的部分;背面侧空气喷嘴部,该背面侧空气喷嘴部设置在上述背面壁面上、包含有以排列成直线状的方式构成多个细长孔的部分;高压气流产生装置,该高压气流产生装置经由送风路与上述正面侧空气喷嘴部以及上述背面侧空气喷嘴部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侧空气喷嘴部将在上述高压气流产生装置中产生的高压空气作为高速的气流喷出,从该正面侧空气喷嘴部的中央朝向两侧以向斜下方排列的方式构成有狭缝;所述背面侧空气喷嘴部将上述高压空气作为高速的气流喷出,从该背面侧空气喷嘴部的中央朝向两侧以向斜下方排列的方式构成有狭缝,上述背面侧空气喷嘴部的相邻的两个细长孔内侧的端部彼此的中心位置,与上述正面侧空气喷嘴部的细长孔的中心位置,在上述多个细长孔排列成直线状的方向上错开。
并且,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手干燥装置,具有:在上部具有手插入口的本体;具有正面壁面和背面壁面的手插入部,所述正面壁面从上述手插入口朝向下方延伸,所述背面壁面以与上述正面壁面相对的方式从上述手插入口朝向下方延伸;正面侧空气喷嘴部,该正面侧空气喷嘴部设置在上述正面壁面上、包含有以排列成直线状的方式构成多个细长孔的部分;背面侧空气喷嘴部,该背面侧空气喷嘴部设置在上述背面壁面上、包含有以排列成直线状的方式构成多个细长孔的部分;高压气流产生装置,该高压气流产生装置经由送风路与上述正面侧空气喷嘴部以及上述背面侧空气喷嘴部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侧空气喷嘴部将在上述高压气流产生装置中产生的高压空气作为高速的气流喷出,从该正面侧空气喷嘴部的中央朝向两侧以向斜下方排列的方式构成有多个细长孔;所述背面侧空气喷嘴部将上述高压空气作为高速的气流喷出,从该背面侧空气喷嘴部的中央朝向两侧以向斜下方排列的方式构成有多个细长孔,上述背面侧空气喷嘴部的相邻的两个细长孔之间,与上述正面侧空气喷嘴部的相对的细长孔处于相互重合的位置关系,同时,上述相邻的两个细长孔中的一个细长孔和上述相对的细长孔相重合的长度,与上述相邻的两个细长孔中的另一个细长孔和上述相对的细长孔相重合的长度不同。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手干燥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手干燥装置的气流喷嘴部的整体结构的正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手干燥装置的狭缝状喷出口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现有技术的碰撞射流动作的概念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手干燥装置的碰撞射流动作的概念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膜状射流的设置的概念图。
图7是表示碰撞射流动作的概念图。
图8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压力、噪音的波形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手干燥装置的膜状射流的设置的概念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手干燥装置的压力、噪音的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就本发明的手干燥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发明不局限于该实施方式。
利用图1~图10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手干燥装置的外观结构的图。如图1所示,该手干燥装置具有本体箱体1,所述本体箱体1构成在上部具有手插入部3的外壳。在本体箱体1的上部侧形成有作为凹状空间的手插入部3,所述凹状空间通过手插入口4和与手插入口连着的干燥处理空间5而构成。手插入部3是将两侧面开放,形成手可插入抽出的深底的倾斜的开放槽状,可以将两手在平面内对齐的状态下、向斜上下方向插入抽出。
在本体箱体1内组装有高压气流产生装置2,高压气流产生装置2生成的高压气流通过在手插入部3的前侧和后侧分成两股的送风路(无图示)、被向设置在手插入部3的正面壁面以及背面壁面的空气喷嘴部6a、6b引导。在该手干燥装置中,通过这些相对设置的空气喷嘴部6a、6b将高速气流向手插入部3内喷射,将附着在插入到手插入部3中的手上的水分向干燥处理空间5吹掉,利用凹状空间底部的带倾斜度的接水部回收被吹掉的水,将该回收的水通过倾斜下端的无图示的排水口和排水管储存在排水罐20中。排水罐20相对于本体箱体1可自由拆装,设置有可卸下的盖子。
高压气流产生装置2由直流无刷电动机(也可是通常的整流电动机或感应电动机)、驱动电动机的驱动电路以及通过直流无刷电动机进行旋转的涡轮风扇构成,在该实施方式中被安装在本体箱体1的手插入部3的下方,通过控制电路(无图示)进行自动运转。高压气流产生装置2的进气侧,面对设置在本体箱体1内的进气通道,可从进气通道端的吸入口吸入装置外的空气。
在形成干燥处理空间5的壁面上设置有手检测传感器9,根据该手检测传感器9的检测信号、检测手是否通过手插入部3插入干燥处理空间5中。手检测传感器9的检测信号被输入装载有微机的上述控制电路中,在该控制电路判断手已经插入的情况下,向高压气流产生装置2通电、通过空气喷嘴部6a、6b喷出高速气流。
在该手干燥装置中,一旦以两手自然对齐的状态通过手插入口4将两手大致到手腕附近插入到手插入部3内,则通过手检测传感器9检测到手,通过上述控制电路的处理、高压气流产生装置2进行动作,将高速气流8a、8b从空气喷嘴部6a、6b向手插入部3内喷出,撞击插入的手的正反面将附着在手上的水分吹散到手插入部3的底侧。而且,通过在手插入部3内将手插入抽出,可以全部去掉附着在整个手上的水滴,对手进行干燥处理。在手的干燥处理结束后,一旦将手从手插入部3完全抽出,则手检测传感器9检测到这种情况,高压气流产生装置2停止。从手上吹掉的水滴附着在手插入部3的内壁面上、逐渐向底部流下,从排水口通过排水管储存在排水罐20内。
以下,利用图2、图3就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主要部件的空气喷嘴部6a、6b进行详细说明。图2是表示例如从正面侧观察相对设置的正面侧的空气喷嘴6a和背面侧的空气喷嘴6b的概念正视图。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喷嘴部6a、6b中,无论在正面侧还是背面侧,多个狭缝状喷出口7a、7b都设置形成为线状,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在中央部弯曲的线形状。各狭缝状喷出口7a、7b稍微向下倾斜地形成,以使高速气流8a、8b稍微向下喷出。
在此,如图2所示,在正面侧的空气喷嘴6a和背面侧的空气喷嘴6b中,正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7a的长度La与背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7b的长度Lb不同,并且,正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7a的设置间隔Ca与背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7b的设置间隔Cb不同。在这种情况下,狭缝状喷出口的长度形成为La>Lb,狭缝状喷出口的设置间隔形成为Ca<Cb。在正面侧的空气喷嘴6a中,各狭缝状喷出口7a的长度La以及设置间隔Ca相同,并且,在背面侧的空气喷嘴部6b上,各狭缝状喷出口7b的长度Lb以及设置间隔Cb相同。
图3是表示一个狭缝状喷出口7a或7b的剖视图。在形成有狭缝状喷出口7的壁面的内侧形成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延伸的多个凹部10(和凸部11),通过这些凹部使气流产生微小的紊流。在这种情况下,如图3所示,在形成狭缝状喷出口7的上下壁面的内侧形成多个凹部10和凸部11。
射流向手的表面强力地作用有利于吹掉附着在手上的水分。众所周知,射流的力可以利用空气流体的运动量、即空气密度、流量、流速的积进行评定。但刚与手碰撞后的碰撞射流产生的力直接对附着在手上的水分进行作用。如图4所示,在将多个圆孔50形成列状的喷嘴的情况下,从各圆孔50喷射的碰撞射流形成扩散为放射状的壁面流15,因此,与相邻的壁面流15进一步碰撞形成大的滞流区域16。在该滞流区域16中,由于如同保持在手上的力作用在附着于手上的水分上,因此,在进行手的插入抽出动作中在手的移动方向上残留有条纹状的水分。
另一方面,在狭缝状喷射口7中,为了防止由内部压力引起的喷嘴的变形且抑制喷嘴内部的紊流,一般将喷出口7的长度适当地进行分隔。分隔方法虽然有形成多个单独的喷嘴的情况和在一个喷嘴内设置作为分隔壁的肋部的情况,但其效果相同。如图5所示,在使用分隔后的狭缝状喷出口7的碰撞射流的情况下,形成与喷出口的长度成直角方向的壁面流15。这是由于气流向喷出口纵向的流动受到限制,只有在没有受到限制的纵向的端部上在纵向形成壁面流15,因此,在狭缝状喷出口7的情况下,产生在相邻的喷出口之间的滞流区域16与圆孔50的情况相比非常小,因此狭缝状的喷出口7与圆孔50相比残留在手上的水分量较小,干燥效率高。
但是,在狭缝状喷出口7相对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一旦从狭缝状喷出口7喷出的膜状射流8a、8b在手插入部3内相对碰撞,则在碰撞部将产生紊流以及伴随着紊流的较大的噪音。如图7所示,在射流8a、8b彼此以微小的角度碰撞的情况下,尤其是在碰撞部的上方、一旦一方的气流被较大地弯曲而分流,则将产生与被弯曲的角度相对应的运动量变化,因此产生将相对的分流使劲推回的射流的力。一旦被推回,则经过平衡状态向反方向分流。该一连串的自激振动形成压力变化并向碰撞部下方的分流部施加变化,传播到图6所示的膜状射流整体、产生具有射流长度的大规模的紊流和压力变化。由于压力变化产生大的噪音,因此使使用者有不舒服的感觉。而且,一旦变化形成大规模,则压力变化将向射流内部的射流流动方向传播,有时也经过上游侧的空气喷嘴部6到达高压气流产生装置2。在这种情况下,从高压气流产生装置2排出的压力也发生变化,因此,该变化从空气喷嘴部6起进一步与射流碰撞部联动、在整个排出系统上形成反馈环、产生伴随着大规模的压力变化的波动,同时,也可能成为损坏高压气流产生装置2的原因。
特别是如图6所示,在相对的狭缝状喷出口7a、7b的长度La=Lb且相邻的喷出口彼此的长度相同、并且狭缝状喷出口7a、7b的设置间隔Ca=Cb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压力波形增大,产生具有较高波峰的不舒服的噪音。
为了抑制上述压力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使正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7a的长度La与背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7b的长度Lb不同,并且,使正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7a的设置间隔Ca与背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7b的设置间隔Cb不同。根据这样的结构,如图9所示,在射流内,在两侧形成不同长度的相对射流进行碰撞的区域13、14,以便夹住相对射流不发生碰撞的区域12,相位不同的压力变化部13、14由不产生压力变化的区域12交替地夹住,因此,如图10所示,形成平滑的噪音,可以抑制产生噪音。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使正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7a的长度La长于背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7b的长度Lb。一般来说,手心侧由于皮肤角质的水分量多,因此与手背侧相比不容易干燥。因此,如果在手心侧加大射流的力,则可以使手心手背均匀地干燥。由于正面侧的空气喷嘴部6a与手心侧相对,因此如果正面侧的空气喷嘴部6a用比背面侧的空气喷嘴部6b更长的狭缝喷出口形成,则可以更均匀地干燥手心手背。但是,在使正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7a的长度La比背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7b的长度Lb更长时,如在图9中所述,最好通过将正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7a形成为比背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7b长,以便夹住相对的高压气流不发生碰撞的区域12、在两侧形成长度不同的高压气流发生碰撞的区域13、14,以此得到抑制产生噪音的效果。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正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7a的设置间隔Ca形成为比背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7b的设置间隔Cb短。一旦以比背面侧短的喷出口设置间隔形成正面侧,则射流在更大的范围碰撞到手心侧,因此可以更加均匀地干燥手心手背。另外,从干燥性和噪音两方面来看,喷出口间隔最好设定成正面侧1~3mm、背面侧4~6mm。但在使正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7a的设置间隔Ca比背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7b的设置间隔Cb短时,如图9中所述,最好使正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7a的设置间隔Ca比背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7b的设置间隔Cb短,从而夹住相对的高压气流不发生碰撞的区域12、在两侧形成不同长度的高压气流发生碰撞的区域13、14,以此获得抑制噪音产生的效果。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狭缝喷出口7的内部形成多个凹凸,这样在碰撞区域内部积极地产生微小的紊流,以便在碰撞区域中不以碰撞幅度的规模产生波动。用于产生紊流的设置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也可只用凹部。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使正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7a的长度La与背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7b的长度Lb不同,使正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7a的设置间隔Ca与背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7b的设置间隔Cb不同,但也可以只使正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7a的长度La与背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7b的长度Lb不同,或只使正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7a的设置间隔Ca与背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7b的设置间隔Cb不同。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手干燥装置是用于通过喷射高速气流将洗净后的潮湿的手卫生地进行干燥处理的手干燥装置。

Claims (5)

1.一种手干燥装置,具有手插入部和高压气流产生装置,所述手插入部以相互相对的方式设置有空气喷嘴部,该空气喷嘴部包含有以排列成直线状的方式构成多个细长孔的部分;所述高压气流产生装置经由送风路与上述空气喷嘴部连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喷嘴部将在上述高压气流产生装置中产生的高压空气作为高速的气流喷出,该空气喷嘴部中的一方的空气喷嘴部的细长孔的中心位置,与另一方的空气喷嘴部的细长孔的中心位置,在上述多个细长孔排列成直线状的方向上错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一方的空气喷嘴部的细长孔比另一方的空气喷嘴部的相对的细长孔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正面侧空气喷嘴部的相邻的两个细长孔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1mm小于等于3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背面侧空气喷嘴部的相邻的两个细长孔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4mm小于等于6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正面侧空气喷嘴部的相邻的两个细长孔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1mm小于等于3mm;背面侧空气喷嘴部的相邻的两个细长孔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4mm小于等于6mm。
CN2007100971157A 2005-08-18 2005-08-18 手干燥装置 Active CN1011994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971157A CN101199402B (zh) 2005-08-18 2005-08-18 手干燥装置
HK08109732.6A HK1118181A1 (en) 2005-08-18 2008-09-02 Hand drying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971157A CN101199402B (zh) 2005-08-18 2005-08-18 手干燥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017694A Division CN100531640C (zh) 2005-08-18 2005-08-18 手干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99402A CN101199402A (zh) 2008-06-18
CN101199402B true CN101199402B (zh) 2010-09-08

Family

ID=39514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971157A Active CN101199402B (zh) 2005-08-18 2005-08-18 手干燥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99402B (zh)
HK (1) HK11181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43196B1 (ko) * 2009-07-16 2013-12-19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손 건조 장치
CN103607935B (zh) * 2011-07-21 2016-03-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手干燥装置
IL222876A (en) * 2012-11-05 2013-12-31 Joseph Dorone Janowski Drying system and cups
CN105919493A (zh) * 2016-04-29 2016-09-07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干手机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4146A (zh) * 2000-09-29 2005-07-27 松下环境系统株式会社 手干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4146A (zh) * 2000-09-29 2005-07-27 松下环境系统株式会社 手干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99402A (zh) 2008-06-18
HK1118181A1 (en) 2009-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1640C (zh) 手干燥装置
CN101232836B (zh) 干燥装置
KR100984712B1 (ko) 드라이어
CN201085573Y (zh) 手干燥装置
JP4153154B2 (ja) 手乾燥装置
JP5138089B2 (ja) 手乾燥装置
JP5100885B2 (ja) 手乾燥装置
JPWO2007015297A1 (ja) 手乾燥装置
WO2011077625A1 (ja) 手乾燥装置
KR20080026641A (ko) 건조 장치
CN101232838A (zh) 干燥装置
WO2008001436A1 (fr) Sèche-mains
CN101199402B (zh) 手干燥装置
JP3909525B2 (ja) 手乾燥装置
CN101791203B (zh) 手干燥装置
JP3747723B2 (ja) 手乾燥装置
JP3956228B2 (ja) 手乾燥装置
JP3956229B2 (ja) 手乾燥装置
JP5586302B2 (ja) 手乾燥装置
JP2001104212A (ja) 手乾燥装置
KR200454204Y1 (ko) 건조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1818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1818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