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88195A - 一种用于释放应力的多孔缓冲层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释放应力的多孔缓冲层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88195A
CN101188195A CNA2007101918843A CN200710191884A CN101188195A CN 101188195 A CN101188195 A CN 101188195A CN A2007101918843 A CNA2007101918843 A CN A2007101918843A CN 200710191884 A CN200710191884 A CN 200710191884A CN 101188195 A CN101188195 A CN 1011881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k
layer
growth
buffer layer
nitr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9188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08126C (zh
Inventor
王怀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titute of Nano Tech and Nano Bion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titute of Nano Tech and Nano Bion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titute of Nano Tech and Nano Bion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titute of Nano Tech and Nano Bion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B20071019188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08126C/zh
Publication of CN101188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81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0812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0812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 Crystals, And After-Treatments Of Crys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属于薄膜制备领域的多孔缓冲层生长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金属合金制备多孔缓冲层,该法包括:利用薄膜沉积设备,在单晶衬底上沉积金属合金薄层,继而形成氮化物多孔掩膜层;在该掩膜层上沉积一层无定型外延材料,通过退火和其它外延手段使得纳米柱只在掩膜层网孔处生长;随后改变生长条件使得纳米柱阵列逐渐合并成平整表面,形成多孔缓冲层;最后在此平整表面上生长出所需厚度的高质量薄膜。该多孔缓冲层合成方法简单,使用该方法制得的薄膜或器件具有缺陷密度小、寿命长、期间性能高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释放应力的多孔缓冲层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膜材料生长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通过原位制备多孔缓冲层提高薄膜材料质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自上世纪末,III-V族氮化物半导体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蓝光、绿光领域的市场规模目前已达几百亿美元,但离白光照明要求还有一段距离,问题之一是材料缺陷密度大,器件寿命短,另外,在紫外波段(波长210~370nm)的应用还非常少,主要问题也是材料缺陷密度大致使紫外器件功率不高。可见,原材料的自身缺陷限制了III-V族氮化物半导体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蓝宝石六方对称,熔点为2050℃,工作温度最高可达1900℃,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机械力学性能,而且生产技术成熟,因此在制造III族氮化物半导体时,大多采用蓝宝石作为外延衬底。在蓝宝石衬底上外延生长III族氮化物薄膜时,由于薄膜和衬底间晶格常数、热膨胀系数差别大,通常是在中间插入一层低温生长、非单晶的缓冲层来释放应力,但传统方法制备的缓冲层结构致密,应力释放能力有限,得到的氮化物薄膜应力仍然很大、晶体缺陷密度仍然很高。
为了解决外延生长法制备薄膜材料是遇到的应力释放问题,美国专利No.6579359提出了一种多孔缓冲层(porous buffer)吸收内应力的方法,采用多孔缓冲层来吸收晶格失配、热失配造成的应力,该专利是在碳化硅衬底上通过阳极氧化法实现的,但对蓝宝石绝缘衬底是难以实现的。韩国三星康宁公司在中国专利申请CN1832110A中公开了一种外延生长方法,其中采用刻蚀方法将生长的缓冲层转变成多孔缓冲层,这种方法可以降低材料的缺陷密度、应力和弯曲程度,但是存在有工艺步骤多、成本高的缺点。
因而,需要寻找一种新的外延生长方法,以解决应力释放问题,并且,这种方法应当能适用于蓝宝石衬底等多种单晶衬底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简便的多孔缓冲层原位合成方法,以便使通过该方法制得的薄膜或器件具有缺陷密度小、寿命长、器件性能高等特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释放应力的多孔缓冲层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在单晶衬底上沉积一层金属薄层;
(2)通过原位重构手段将金属薄层转化成无定型多孔网状掩膜;
(3)在所述多孔掩膜孔隙处生长纳米柱阵列,阵列高度大于多孔掩膜厚度;
(4)通过侧向外延技术将纳米柱阵列合并形成平整表面,获得所需的多孔缓冲层;
(5)在上述平整表面上生长出所需厚度的氮化物半导体薄膜。
上述技术方案中,原位生长技术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和设备实现,常用的技术如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分子束外延(MBE)或氢化物气相外延(HVPE)均可,实现这些方法的设备均为现有技术。所述侧向外延技术为氮化物半导体外延生长的常规技术,通常用于阻挡衬底表面的缺陷,如《半导体学报》2006年03期,第419页《蓝宝石衬底上侧向外延GaN中的位错降低》一文中,即公开了在蓝宝石衬底上进行侧向外延生长的方法。在多孔网状掩膜层的生长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生长时间来控制掩膜厚度和掩膜孔径,通过控制生长速率来控制孔分布和孔密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纳米柱阵列的生长方法是,首先在所述单晶衬底上沉积一层金属材料,通过原位重构手段使位于掩膜上的无定型材料部分分解以形成多孔网状结构,继而在掩膜空隙处成核生长和纳米柱取向生长,控制原料气中各成份的比例,使纳米柱向上生长速度大于横向生长速率,从而形成一维纳米柱阵列。
所述合金薄层厚度在10纳米至1000纳米之间,掩膜孔径在100纳米至1000纳米之间;所述纳米柱的高度在100纳米至5000纳米之间。
所述单晶衬底选自单晶Si、GaAs、SiC、GaN或蓝宝石中的一种。
所述金属薄层选自金属材料钛(Ti)、铬(Cr)、铝(Al)、锆(Zr)、钴(Co)、铜(Cu)、硅(Si)、镁(Mg)的一种或者它们的复合材料。
所述多孔掩膜材料为金属氮化物氮化钛(TiN、氮化铬(CrN)、氮化铝钛(TiAlN)、氮化锆(ZrN)、氮化钴(CoN)、氮化铜(CuN)中的一种或者它们的复合材料。
所述纳米柱阵列材料和薄膜材料采用III-V族氮化物材料;可以采用同一种材料,也可以不是同一种材料;通常,是在制备过程中,由III-V族材料与氨气反应生成的。优选采用III族氮化物材料。
由于本发明利用现有外延材料,通过现有薄膜生长设备,使用常规外延技术、侧向外延技术制备具有多孔缓冲层的高质量薄膜,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相关反应所需的参数,例如:原料比例、反应温度、时间等等。
以GaN作为多孔掩膜、纳米柱阵列以及薄膜的材料为例,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如下:
1.在蓝宝石单晶衬底上沉积一层钛铝合金薄层,可以在外延设备中进行,也可以用溅射或PVD(物理气相沉积)设备制作,通过控制沉积时间来控制合金厚度和组分。
2.将上述合金衬底放入外延设备中,升温并通入氢气、氨气,形成氮化铝钛(TiAlN)多孔掩膜,通过控制温度和氮化时间来控制掩膜厚度和掩膜孔径。多孔掩膜层的生长可以采用MOCVD设备实现。
3.在上述TiAlN掩膜层上,通入氨气和三甲基镓源,沉积一层无定型GaN,尔后升温进行退火,此间,位于掩膜上的无定型GaN将逐渐分解,而位于掩膜空隙处(与蓝宝石衬底接触)的无定型GaN逐渐成核,形成六方相单晶晶种。继续通入氨气和三甲基镓源,位于掩膜空隙处的GaN晶种开始发育、生长,形成纳米柱,通过控制氨气和三甲基镓源的比例,使得GaN纳米柱向上生长速率大于横向生长速率,形成一维纳米柱阵列,纳米柱阵列间留下空隙。
4.在上述一维纳米柱阵列长到一定高度后,改变温度、氨气和三甲基镓源的比例,使得GaN横向生长速率大于向上生长速率,纳米柱阵列头部逐渐合并,形成平整表面。
5.在上述合并后的平整表面上外延生长,获得所需的GaN薄膜。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通过首先制备多孔掩膜层,在此基础上获得具有多孔结构的缓冲层,因而可以利用现有外延材料、现有外延设备、使用现有外延技术和侧向外延技术实现,优化了生产工艺;
2.由于制备获得了多孔缓冲层,生长的薄膜和衬底间因热膨胀系数、晶格常数不同而产生的应力得以充分释放,因此制得的薄膜或器件具有缺陷密度小、寿命长、器件性能高等特点;
3.由于本发明采用多孔掩膜层实现缓冲层的制备,整个工艺采用外延技术和侧向外延技术实现了原位合成,与现有技术中采用阳极氧化法相比较,不要求衬底材料能够导电,从而可以适用于包括蓝宝石在内的多种衬底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合金薄层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多孔掩膜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获得的纳米柱阵列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的纳米柱侧向外延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获得的二维薄膜生长示意图。
其中:1、单晶衬底;2、合金薄层;3、金属氮化物薄层;4、金属氮化物多孔掩膜;5、纳米柱阵列;6、平台;7、二维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一种硅衬底上高质量氮化镓薄膜的制备方法
(1)参见附图1所示,首先进行钛(Ti)金属薄层的原位沉积。
采用硅作为单晶衬底1,200~300℃下利用MOCVD设备、二甲氨基钛(Tetrakis(dimethylamido)titanium)作源沉积钛(Ti)金属薄层,通过调节生长时间控制厚度80纳米。
(2)参见附图2所示,采用上述合金衬底2,MOCVD设备反应升高到400~500℃,通入氢气和氨气,将金属Ti薄层转化成氮化钛多晶薄膜3。
(3)参见附图2所示,通过控制温度和时间来控制多孔掩膜的孔径和分布。其制备方法是:采用MOCVD设备,将温度升高到500~650℃,通入氢气和氨气,在单晶硅衬底1上,形成氮化钛多孔掩膜4;掩膜厚度为10~80纳米,掩膜孔径约100~500纳米。
(4)参见附图3、4所示,进行氮化镓纳米柱阵列生长及合并。
利用MOCVD设备,采用步骤(3)获得的TiN多孔掩膜,将温度控制在550~650℃,通入氨气和三甲基镓源,沉积6~8min,尔后升温到1050℃退火15min,位于掩膜空隙处的无定型GaN逐渐成核形成六方相晶种,将温度降到950℃,通入氨气和三甲基镓源,GaN晶种向上生长,生长5~10min,使得GaN纳米柱5高度达到600~800nm,将温度升高到1100℃,调节氨气和三甲基镓源流量,GaN纳米柱顶部合并,生成顶部平台6,最后形成平整表面。
(5)参见附图5所示,在上述合并后的平整表面上外延生长,获得III族半导体氮化镓(GaN)薄膜7。
实施例二:一种蓝宝石衬底上高质量氮化铝薄膜制备方法
(1)钛铝合金薄层的沉积
在蓝宝石单晶衬底上,利用PVD沉积一层钛铝(TiAl)合金薄层,厚度控制80~100纳米,控制沉积时间来控制合金厚度和组分梯度。
(2)将上述合金衬底放入MOCVD外延设备中,升温到400~600℃,通入氢气、氨气,将金属TiAl合金薄层转化成氮化铝钛(TiAlN)多孔掩膜,通过控制温度和氮化时间来控制掩膜厚度和掩膜孔径。
(3)在上述TiAlN多孔掩膜层上,在800~900℃通入氨气和三甲基镓铝,沉积6~8min,1400℃退火15min,位于掩膜空隙处的无定型氮化铝(AlN)逐渐成核形成六方相晶种。将温度降到1100~1200℃,通入氨气和三甲基铝源,AlN晶种向上生长,向上生长速率大于横向生长速率,生长8~12min,AlN纳米柱高度达到800~1200nm,通过控制氨气和三甲基镓铝的比例,使得AlN纳米柱形成一维纳米柱阵列,纳米柱阵列间留下空隙。
(4)在上述一维纳米柱阵列长到一定高度后,将温度升高到1400℃,改变氨气和三甲基铝源的比例,使得AlN横向生长速率大于向上生长速率,纳米柱阵列头部逐渐合并,形成平整薄膜,继续生长240min,最后得到10微米厚无裂纹的AlN薄膜。

Claims (7)

1.一种用于释放应力的多孔缓冲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1)在单晶衬底上沉积一层金属薄层;
(2)通过原位重构手段将金属薄层转化成无定型多孔网状掩膜;
(3)在所述多孔掩膜孔隙处生长纳米柱阵列,阵列高度大于多孔掩膜厚度;
(4)通过侧向外延技术将纳米柱阵列合并形成平整表面,获得所需的多孔缓冲层;
(5)在上述平整表面上生长出所需厚度的氮化物半导体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柱阵列的生长方法是,首先通过原位重构手段使位于掩膜上的无定型材料部分分解消失,位于掩膜空隙处的衬底材料成核、发育,控制原料气中各成份的比例,使纳米柱向上生长速度远大于横向生长速率,从而形成一维纳米柱阵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孔缓冲层生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掩膜层的厚度在10纳米至100纳米之间,掩膜孔径在10纳米至1000纳米之间;所述纳米柱的高度在100纳米至1000纳米之间;根据需要通过控制重构工艺来调节掩膜孔径大小和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缓冲层生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晶衬底选自单晶Si、GaAs、SiC、GaN或蓝宝石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生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薄层选自金属材料钛、铬、铝、锆、钴、铜、硅、镁中的一种或者它们的复合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生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掩膜材料为氮化钛、氮化铬、氮化铝钛、氮化锆、氮化钴、氮化铜中的一种或者它们的复合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生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柱阵列材料和薄膜材料采用III-V族氮化物材料。
CNB2007101918843A 2007-12-18 2007-12-18 一种用于释放应力的多孔缓冲层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8126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1918843A CN100508126C (zh) 2007-12-18 2007-12-18 一种用于释放应力的多孔缓冲层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1918843A CN100508126C (zh) 2007-12-18 2007-12-18 一种用于释放应力的多孔缓冲层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88195A true CN101188195A (zh) 2008-05-28
CN100508126C CN100508126C (zh) 2009-07-01

Family

ID=39480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9188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8126C (zh) 2007-12-18 2007-12-18 一种用于释放应力的多孔缓冲层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08126C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7100A (zh) * 2011-11-11 2012-04-25 郭磊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02610717A (zh) * 2011-01-20 2012-07-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半导体发光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3035585A (zh) * 2012-12-12 2013-04-10 武汉铂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铝基氮化铝封装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43386A (zh) * 2013-06-21 2013-10-09 西安神光皓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原位腐蚀技术提高材料晶体质量的方法
CN103928499A (zh) * 2014-04-22 2014-07-16 西安神光皓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缓冲型衬底结构及其上的侧向外延生长方法
CN106435720A (zh) * 2016-09-22 2017-02-22 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GaN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US9773906B2 (en) 2015-04-28 2017-09-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laxed semiconductor layers with reduced defect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the same
CN108004514A (zh) * 2017-12-28 2018-05-08 福州大学 一种具有自适应缓冲层的旋转靶材的制备方法
CN108052239A (zh) * 2018-01-25 2018-05-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摸屏
CN108385080A (zh) * 2018-04-28 2018-08-10 华南理工大学 用于制备多孔模板的衬底及制备方法、多孔模板的制备方法
CN111636047A (zh) * 2020-05-29 2020-09-08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在医用金属表面制备抗菌合金纳米柱的方法
CN112490112A (zh) * 2019-09-11 2021-03-12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氧化镓薄膜及其异质外延生长方法与应用
CN113140447A (zh) * 2021-04-21 2021-07-2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TiN掩膜的GaN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47549A (zh) * 2022-05-26 2022-09-13 麦斯塔微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光学元件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10717A (zh) * 2011-01-20 2012-07-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半导体发光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2427100A (zh) * 2011-11-11 2012-04-25 郭磊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03035585A (zh) * 2012-12-12 2013-04-10 武汉铂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铝基氮化铝封装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35585B (zh) * 2012-12-12 2015-07-15 武汉铂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铝基氮化铝封装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43386A (zh) * 2013-06-21 2013-10-09 西安神光皓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原位腐蚀技术提高材料晶体质量的方法
CN103928499A (zh) * 2014-04-22 2014-07-16 西安神光皓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缓冲型衬底结构及其上的侧向外延生长方法
US9773906B2 (en) 2015-04-28 2017-09-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laxed semiconductor layers with reduced defect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the same
CN106435720A (zh) * 2016-09-22 2017-02-22 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GaN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004514A (zh) * 2017-12-28 2018-05-08 福州大学 一种具有自适应缓冲层的旋转靶材的制备方法
CN108052239A (zh) * 2018-01-25 2018-05-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摸屏
CN108385080A (zh) * 2018-04-28 2018-08-10 华南理工大学 用于制备多孔模板的衬底及制备方法、多孔模板的制备方法
CN112490112A (zh) * 2019-09-11 2021-03-12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氧化镓薄膜及其异质外延生长方法与应用
CN111636047A (zh) * 2020-05-29 2020-09-08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在医用金属表面制备抗菌合金纳米柱的方法
CN113140447A (zh) * 2021-04-21 2021-07-2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TiN掩膜的GaN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47549A (zh) * 2022-05-26 2022-09-13 麦斯塔微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光学元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08126C (zh) 2009-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08126C (zh) 一种用于释放应力的多孔缓冲层制备方法
JP4783288B2 (ja) 犠牲層上のヘテロエピタキシによるiii族窒化物の自立基板の実現方法
CN104364429B (zh) 用于制备iii‑n单晶的方法以及iii‑n单晶
KR100728533B1 (ko) 질화갈륨 단결정 후막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9790616B2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bulk group III nitride crystals in supercritical ammonia
TW201002879A (en) Methods for producing improved crystallinity group III-nitride crystals from initial group III-nitride seed by ammonothermal growth
US8216869B2 (en) Group III nitride semiconductor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Parillaud et al. High quality InP on Si by conformal growth
JP2002249400A (ja) 化合物半導体単結晶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利用
WO2016090045A1 (en) Group iii nitride crystals, their fabrication method,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bulk group iii nitride crystals in supercritical ammonia
CN100451181C (zh) 利用原位掩膜进行外延生长氮化物单晶薄膜的方法
WO2023079880A1 (ja) ヘテロエピタキシャル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
Hennig et al. Freestanding 2-in GaN layers using lateral overgrowth with HVPE
US20050211988A1 (en)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a layer of silicon carbide or a nitride of a group III element on a suitable substrate
JP2023532799A (ja) 窒化された界面層を有する半導体基板
JP4248005B2 (ja) 基板の製造方法
Wagner et al. Epitaxy of gallium nitride by HVPE using low temperature intermediate buffer layers deposited by MOVPE
Gonsalves et al. Influence of AlN nucleation layer growth conditions on quality of GaN layers deposited on (0 0 0 1) sapphire
Ohba et al. Mechanism for reducing dislocations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GaN growth on sapphire substrates using high-temperature-grown single-crystal AlN buffer layers
JP4236121B2 (ja) 半導体基板の製造方法
JP4236122B2 (ja) 半導体基板の製造方法
US6844574B1 (en) III-V compound semiconductor
CN110429025A (zh) 一种利用金属基底制备的氮化物外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JP2008162886A (ja) 基板の製造方法
JP4452788B2 (ja) 構造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UZHOU INSTITUTE OF NANO-TECH AND NANO-BIONICS(SI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UZHOU NANO TECHNIQUE + NANO BIONIC RESEARCH INST.

Effective date: 2010091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15123 B-513, SUZHOU GRADUATE SCHOOL OF NANJING UNIVERSITY, NO.150, REN AI ROA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TO: 215123 NO.398, RUOSHUI ROA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910

Address after: 215123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if the waterway No. 398, No.

Patentee after: Suzhou Institute of Nano-Tech and Bionics (SINANO),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ddress before: 215123 Graduate School of Suzhou graduate school, 150 Yan Ai Roa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Suzhou, B-513

Patentee before: Suzhou Nano Technique & Nano Bionic Research Ins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01

Termination date: 201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