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87106A - 针织横机的起口针 - Google Patents
针织横机的起口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87106A CN101187106A CNA2007100705248A CN200710070524A CN101187106A CN 101187106 A CN101187106 A CN 101187106A CN A2007100705248 A CNA2007100705248 A CN A2007100705248A CN 200710070524 A CN200710070524 A CN 200710070524A CN 101187106 A CN101187106 A CN 10118710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ok
- pin
- needle
- groove
- outer p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针织横机的起底装置,特别涉及针织横机的起口针,它包括外针和内针,外针和内针均为细长形,外针带有纵向的槽,内针主体容置在该槽中,外针和内针顶部均带有钩,其特征在于:外针的槽设在其背面。本发明不需在正面开槽,这样的话外针的钩就是一完整的钩状,没有槽或缺口,因此避免了夹住纱线的情况,使用更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针织横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针织横机的起底装置。
背景技术
针织横机可完成一个完整衣片的编织,一般情况下一个完整的衣片主要由废纱、拆线、起底、空转、罗纹、大身等部分组成;因针织物在成圈退圈后的牵拉输出过程,是将成形的针织物从成圈区域中牵引出来,给织物一定的张力后送出,牵拉对成圈过程和产品质量影响很大,应具备下列基本要求:由于成圈过程是连续进行的,应要求牵拉运动也连续不断地运行;作用在每一线圈的牵拉张力要稳定、均匀、一致;且牵拉张力、单位时间内的牵拉量与成圈工艺需同步进行,因针织横机中针床口与牵拉装置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说衣片编织下来时不可能马上就被牵拉装置所夹持,此时若直接进行衣片的正常编织,则刚编织下的衣片(即未被罗拉所夹持住的衣片)由于缺乏均匀的拉力而不平整,因此影响了衣片的整体编织效果;此外,当机器需连续编织V领或圆领等衣片时,由于衣片起始幅宽不同而需重新编织废纱才可进行下一衣片的编织,由此可知,开始编织前必须借助于废纱来实现衣片的整体编织,这样不仅降低了整体工作效率,而且还大大浪费了纱线的使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已经用一种起口针和相应的起底装置来实现织物的近距离牵拉及起底作用,如中国专利CN1023906公开了一种起口针,它由推片和针杆组成,推片置于针杆的槽内,并可在该槽内上下滑动,推片和针杆上各带有一钩状部位,使用时推片钩住纱线,再利用针杆的上下滑动令纱线脱离。
本申请人在此前也申请过涉及起口针的专利,申请号为200710070341.6,该起口针由钩针和退纱杆组成,退纱杆为细长的片状,钩针在其纵向带有通透的槽,与退纱杆相配合,退纱杆置于钩针的纵向槽中并可在该槽中上下滑动,退纱杆的下端带有将其与退纱升降装置固定的接合部;钩针和退纱杆在其前端带有方向相同的缺口,所述缺口至少由两个面组成;其中靠近钩针顶端缺口处的面为向上的斜坡状;而靠近退纱杆顶端缺口处的面为钩状;当起口针处于挂纱状态时,退纱杆缺口靠近顶端的斜面隐藏在钩针头部内;当起口针处于退纱状态时,退纱杆缺口靠近顶端的斜面从钩针头部的缺口中露出。
综合以上对比文件及其他的现有技术来看,起口针都是由两个零部件组成,一个容置于另一个的槽中,利用它们顶部的不同钩状,一个用于挂纱而另一个用于退纱。现有起口针的缺点在于:较大的零件,即“外面”的这个零件,不论它是挂纱或是退纱,其钩状总是双层的,由两片组成;这样在工作的时候,两个薄片之间的缺口有可能夹住纱线,影响编织。
为叙述方便,本说明书全文中,称起口针带有钩状的一端为一顶部或头部,与其对应的另一端,即安装于起底板的一端为底部或尾部;头部钩针所指向的一面为正面,与其对应的另一面为背面;垂直于正面和背面的方向为侧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会夹住纱线的起口针。
为此,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针织横机的起口针,包括外针和内针,外针和内针均为细长形,外针带有纵向的槽,内针主体容置在该槽中,外针和内针顶部均带有钩,其特征在于:外针的槽设在其背面。
进一步地,外针带有两个平行的侧壁,正面设有前壁,与两个侧壁齐平,从而共同构成背面的槽;所述前壁在接近钩处镂空;内针的钩从该镂空处穿过,置于外针的正面,并令内针的主体置于外针背面的槽中。
本发明可以用外针挂纱,内针退纱;也可以用内针挂纱,外针退纱。前者,外针的钩为向下的钩,内针的钩为向上的钩。后者,外针的钩为向上的钩,内针的钩为向下的钩。
更进一步地,外针与起底针板的接合部垂直于其侧面。外针通过结合部能够垂直安装在起底针板上。
本发明由于将外针的槽设在了背面,因此不需在正面开槽,这样的话外针的钩就是一完整的钩状,没有槽或缺口,因此避免了夹住纱线的情况,使用更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内针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后示意图。
图4是外针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后视图。
图6是图5的K-K视图。
图7是图1的a-a视图。
图8是图1的c-c视图。
图9是图1的d-d视图。
具体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所示,本发明包括外针1和内针2,外针1和内针2均为细长形,且外针和内针顶部均带有钩。
内针顶部的钩是由顶部向下的斜面103和向下的钩面102以及连接钩面102的内针凹面101构成。内针顶部向下的斜面103设计便于起底针顺利通过针床齿口间的间隙,而向下的钩状面102及内针凹面101可以较好地握持住起底钩针所挂的线纱。
外针顶部的钩是由顶部向下的斜坡面113和向上的斜坡面112以及连接向上斜坡面112的外针凹面110构成。外针顶部向上的斜坡面112与内针头部的钩状面102方向相反,此向上的斜坡面112可将线纱脱掉,外针凹面110与内针凹面101的作用相同可将纱线持牢。
外针带有两个平行的侧壁,既左侧壁3和右侧壁4,正面设有前壁5,与两个侧壁齐平,从而共同构成背面的槽;所述前壁5在外针钩的下面镂空,该镂空处7与外针左、右侧壁上的外针凹面110配合构成一个缺口12;这样外针的钩就成为一个整体,钩头的正面部分13没有缺口。内针2的主体置于外针1背面的槽中,当内针通过起底针板的带动在外针1背面的槽中运动时,内针的钩能够通过该缺口12露在外针1的正面。当起口针处于挂纱状态时,内针的钩面从外针正面露出来;当起口针处于退纱状态时,内针的钩隐藏在外针的钩中。因此,只有当内针与外针相互配合工作时才可很好的实现衣片的挂纱及脱纱功能。
外针底部垂直于外针左侧壁3设置有接合部9,外针通过该接合部9垂直安装在起底针板上。在外针的底部,外针右侧壁4长出前壁7mm。内针2尾部垂直于内针侧面设置有第二接合部10。
Claims (6)
1.针织横机的起口针,包括外针和内针,外针和内针均为细长形,外针带有纵向的槽,内针主体容置在该槽中,外针和内针顶部均带有钩,其特征在于:外针的槽设在其背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口针,其特征在于:外针带有两个平行的侧壁,正面设有前壁,与两个侧壁齐平,从而共同构成背面的槽;所述前壁在接近钩处镂空;内针的钩从该镂空处穿过,置于外针的正面,并令内针的主体置于外针背面的槽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起口针,其特征在于:外针的钩为向上的钩,内针的钩为向下的钩。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起口针,其特征在于:外针的钩为向下的钩,内针的钩为向上的钩。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口针,其特征在于:外针与起底针板的接合部垂直于其侧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口针,其特征在于:外针与起底针板的接合部垂直于其侧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7100705248A CN101187106A (zh) | 2007-08-20 | 2007-08-20 | 针织横机的起口针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7100705248A CN101187106A (zh) | 2007-08-20 | 2007-08-20 | 针织横机的起口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87106A true CN101187106A (zh) | 2008-05-28 |
Family
ID=39479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100705248A Pending CN101187106A (zh) | 2007-08-20 | 2007-08-20 | 针织横机的起口针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187106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34999A (zh) * | 2011-12-20 | 2012-07-04 | 常州思成凯业精密制针有限公司 | 电脑横机槽针 |
CN102534998A (zh) * | 2011-12-20 | 2012-07-04 | 常州思成凯业精密制针有限公司 | 电脑横机起口针 |
CN102560872A (zh) * | 2011-12-20 | 2012-07-11 | 常州思成凯业精密制针有限公司 | 电脑横机编织针 |
-
2007
- 2007-08-20 CN CNA2007100705248A patent/CN101187106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34999A (zh) * | 2011-12-20 | 2012-07-04 | 常州思成凯业精密制针有限公司 | 电脑横机槽针 |
CN102534998A (zh) * | 2011-12-20 | 2012-07-04 | 常州思成凯业精密制针有限公司 | 电脑横机起口针 |
CN102560872A (zh) * | 2011-12-20 | 2012-07-11 | 常州思成凯业精密制针有限公司 | 电脑横机编织针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82667B (zh) | 针织横机的起底装置 | |
JP4725864B2 (ja) | 偏平縫いミシン | |
CN101187106A (zh) | 针织横机的起口针 | |
CN201062299Y (zh) | 针织横机的起底装置 | |
CN201080541Y (zh) | 针织横机的起口针 | |
KR101169326B1 (ko) | 환편기의 오토 스트라이퍼 모듈 | |
CN103741378B (zh) | 纺织用缝纫装置 | |
CN102965855A (zh) | 一种带进布套体的缝纫机压脚 | |
CN103726281B (zh) | 缝纫熨烫装置 | |
CN202626588U (zh) | 电脑花样缝纫机的双针机构 | |
CN1936142B (zh) | 针织工具 | |
CN203700734U (zh) | 褶皱缝纫装置 | |
CN203700730U (zh) | 布料卷边缝纫装置 | |
CN203700716U (zh) | 纺织用缝纫装置 | |
CN103741382B (zh) | 褶皱缝纫装置 | |
CN201416088Y (zh) | 一种具有自动伸缩功能的压布框 | |
CN201952615U (zh) | 缝纫机用布片牵引机构 | |
CN204939810U (zh) | 一种旗袍滚边镶筋一次成形用平车笼头 | |
CN201501977U (zh) | 一种平车缩皱自导器 | |
CN203065761U (zh) | 针织横机的起底装置 | |
CN216378697U (zh) | 一种全自动电脑地毯枪刺机 | |
CN110629368B (zh) | 一种多剑杆织机的锁边装置 | |
CN215800303U (zh) | 用于缝合裘皮衣架的装置 | |
CN103643408A (zh) | 布料卷边缝纫装置 | |
CN213951511U (zh) | 一种带有储纱器固定机构的横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80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