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85707B - 一种抗炎抗病毒的药物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炎抗病毒的药物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85707B
CN101185707B CN2007101937187A CN200710193718A CN101185707B CN 101185707 B CN101185707 B CN 101185707B CN 2007101937187 A CN2007101937187 A CN 2007101937187A CN 200710193718 A CN200710193718 A CN 200710193718A CN 101185707 B CN101185707 B CN 1011857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x scutellariae
extract
inflammatory
antivirotic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9371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85707A (zh
Inventor
刘衡
何庆国
胡竹梅
陶文猛
黄国胜
魏兵
夏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Ideal & Hightech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ZHITONG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ZHITONG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ZHITONG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19371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857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185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57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857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57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菌抗病毒的药物组合物,其中含有黄芩总黄酮和射干总黄酮作为活性成分,以及常规的药用载体。该组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独使用黄芩总黄酮或射干总黄酮,为临床提供了一种疗效更好、更加方便的中药有效部位复方组合物及其制剂,既提高了传统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同时降低了杂质含量,可制成口服型、注射型或外用型等多种制剂,优选口服制剂。所述药物组合物或其制剂可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急性菌痢、病毒性肝炎、口腔溃疡等,实现了现代中药复方安全、有效、稳定、可控、方便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抗炎抗病毒的药物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抗炎抗病毒的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以黄芩总黄酮和射干总黄酮作为活性成分。该组合物具有抗炎抗病毒的功能,对细菌和/或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特别是对上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性肺炎等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背景技术
病毒感染,特别是近年来非典和禽流感的肆虐,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关注的一个沉重话题。有数据显示,约有60%的流行性传染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抗病毒药物的研究与开发,自然成了医药界投资的热点。迄今,全世界已发现的病毒超过3000种,而且新的病毒还在不断被发现。
对病毒性疾病的治疗至今仍缺乏专属性强的药物,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主要有如下几类:抑制病毒复制的抗病毒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免疫调节剂;针对临床症状的止咳、镇痛、解热和消炎等治疗药;防止继发感染的抗感染药;预防病毒感染的疫苗及阻断病毒传播的消毒药等。
抗病毒药物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是病毒抑制剂(Virustatic agentis),不能直接杀灭病毒和破坏病毒体,否则也会损伤宿主细胞。抗病毒药的作用在于抑制病毒的繁殖,使宿主免疫系统抵御病毒侵袭,修复被破坏的组织,或者缓和病情使之不出现临床症状。至今,某些病毒性疾病如脊髓灰质炎和狂犬病还没有抗病毒治疗药物,只能靠疫苗预防,一旦错过防疫期,后果十分严重。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中草药不仅可以直接杀灭病毒,阻断病毒的吸附、穿入、复制、转染等环节起到直接抗病毒作用,还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激发调动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起到间接抗病毒作用。因此,抗病毒中药,尤其是中药注射剂的研究与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 tract infection)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其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黄芩是为唇形科多年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功效的一味传统中药。已有研究表明,天然药物黄芩中清热、泻火、解毒的有效组分为黄芩总黄酮类成分,尤其主要的是其中的黄芩苷。对于黄芩提取物,目前在临床上已有多种形式的口服和注射型药物被广泛使用。
射干为鸢尾科(lridaceae)植物射干Belamcanda Chinesis(L)DC的干燥根。具有解毒利咽,清肺祛痰之功效。《本草纲目》中云:“射干能降火,故古方治喉痹咽喉为要药。射干中主要抗炎作用的化学成分是异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鸢尾苷、鸢尾苷、野鸢尾苷、次野鸢尾黄素和鸢尾黄素等成分。
近年来,有许多专利公开了将黄芩与射干联合用药用于治疗咽喉炎症,例如中国发明专利公开03128700.X、03137148.5和00129958.1等,它们均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咽炎的药物组合物,其中含有黄芩、射干以及其它多种中药材。特别是成都三明药物研究所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200410064367.6,发明名称是“一种治疗急、慢性咽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公开了一种治疗急、慢性咽炎的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是由中药射干、黄芩、桔梗等多种药材为原料制成,药性复杂,且该组合物在制备时需要对所述中药成分进行提取,工艺复杂,而且在提取过程中提出的组分不明,在治疗过程中服用量大,副作用大。这是因为中药成分多,其药性复杂,被提出取来的一些实际上没有药理作用的组分可能会显现出一些副作用。
本发明人发现黄芩和射干中的两种具体成分——黄芩总黄酮和射干总黄酮联合使用在抗菌抗病毒方面具有良好的协同效果,不仅可以治疗与细菌或病毒感染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慢性咽炎等,而且还可用于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的各种其它疾病,例如病毒性肝炎,并且可以克服上述副作用大的缺陷,提高治疗效果,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与现有技术中提到的组合物相比,本发明组合物的活性成分明了,组成和制备工艺简单,临床效果良好,副作用低,具有专利意义上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将提供一种新组成形式的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解热、消炎镇痛作用,临床上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性肺炎等症的药物组合物,具体的,该组合物含有黄芩总黄酮和射干总黄酮为有效药用成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药物组合物含有黄芩总黄酮利射干总黄酮,上述两种组分能产生协同作用,比单用同剂量黄芩总黄酮或单用同剂量射干总黄酮其药理作用大大提高,经药效学试验证明其疗效显著。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炎抗病毒的药物组合物,其中含有黄芩总黄酮和射干总黄酮作为活性成分,以及常用的药用载体。
本发明组合物中,所述射干总黄酮的纯度为30%以上,优选射干总黄酮纯度为50%以上,更优选射干总黄酮纯度为80%以上,例如为80-90%;所述黄芩总黄酮的纯度为30%以上,优选黄芩总黄酮纯度为50%以上,更优选黄芩总黄酮的纯度为85%以上,例如为85-90%。
优选的,本发明组合物可以使用其中所述的黄芩总黄酮和射干总黄酮分别可达到上述纯度的黄芩提取物或射干提取物,更优选所述的提取物是黄芩或射干的醇提取物。
在本发明的抗炎抗病毒的药物组合物中,所述黄芩提取物可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黄芩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一节所述的方法制备,或由市场上购买符合本发明所需标准的黄芩提取物。
在本发明的抗炎抗病毒的药物组合物中,所述射干总黄酮可由市场上购买,也可以按照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的中国专利公开CN168709A所述的射干总黄酮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制备,也可以按照下述制备方法制备:取射干药材,用乙醇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至适当体积,用大孔树脂吸附,先用水洗至流出液无色,再用低浓度乙醇解吸附,收集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干燥,即得射干总黄酮。
在本发明的抗炎抗病毒的药物组合物中,按重量份数计,黄芩总黄酮和射干总黄酮的重量比为大约1∶0.1-10。
在本发明的抗炎抗病毒的药物组合物中,按重量份数计,黄芩总黄酮和射干总黄酮的重量比为大约1∶0.4-2.5。
在本发明的抗炎抗病毒的药物组合物中,按重量份数计,黄芩总黄酮和射干总黄酮的重量比为大约1∶1。
在上述中药组合物中,所述射干总黄酮的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如下:
(1)上述射干总黄酮中鸢尾苷、鸢尾苷、野鸢尾苷的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甲酸(17∶82∶1)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266nm,室温。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鸢尾苷、野鸢尾苷、鸢尾苷元、野鸢尾黄素、次野鸢尾黄素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分别制成每ml含0.4mg鸢尾苷的溶液,每ml含0.4mg野鸢尾苷的溶液,每ml含0.2mg鸢尾苷元的溶液,每ml含0.2mg野鸢尾黄素的溶液,每ml含0.2mg次野鸢尾黄素的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本品约15mg,置10ml量瓶中,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采用共有指纹峰中峰面积较大且相对稳定的共有峰鸢尾苷作为参照峰,以参照峰为基础计算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上述射干总黄酮的指纹图谱应有8-12个共有峰,一般为10个共有峰。所述射干提取物的HPLC指纹图谱有10个共有峰,10个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依次为0.50-0.60(野鸢尾苷峰)、0.60-0.70、0.75-0.85、1(鸢尾苷峰即参照峰)、1.45-1.55(野鸢尾黄素峰)、1.55-1.65、1.55-1.65(鸢尾苷元峰)、1.90-2.00(次野鸢尾黄素峰)、2.00-2.10、2.10-2.20。共有峰中单峰面积占总峰面积大于20%的有野鸢尾苷峰、鸢尾苷峰和鸢尾苷元,共有峰中鸢尾苷峰即参照峰的峰面积占总峰面积20%-40%,其相对峰面积为1,共有峰中野鸢尾苷峰的面积占总峰面积20%-50%,其相对峰面积为0.65-2.50;共有峰中鸢尾苷元的峰面积占总峰面积20%-40%,其相对峰面积为0.46-1.60;共有峰中次野鸢尾黄素的峰面积占总峰面积2%-10%,其相对峰面积为0.06-0.40。非共有峰总面积不大于总峰面积的5%。所述HPLC图谱参见图1。
(2)上述射干总黄酮中总异黄酮的测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鸢尾苷适量,加70%乙醇制成每ml含鸢尾苷25μg的溶液,摇匀,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本品约10mg,置10ml量瓶中,用70%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置100ml量瓶中,加7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分别取对照品与供试品溶液,以70%乙醇为空白,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A),在280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计算,即得。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了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可以采用制药领域的常规方法,使用常规的药用载体,制备得到通过各种途径给药的所需制剂。例如采用一般方法将黄芩总黄酮和射干总黄酮均匀混合后,与任何一种或一种以上药剂学上常用的载体或辅料混合,然后制成各种所需的剂型。所述的载体或辅料例如赋形剂、填充剂、粘合剂、稀释剂、润滑剂、湿润剂、崩解剂、表面活性剂、增溶剂、乳化剂、消泡剂、防腐剂、甜味剂、芳香剂等。具体的,所述载体或辅料例如淀粉、糊精、乳糖、微晶纤维素、羟丙甲基纤维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聚维酮、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硬脂酸镁、微粉硅胶、葡萄糖、甘露醇、木糖醇、甘氨酸、柠檬酸、富马酸、酒石酸、苹果酸、蛋白糖、糖精钠、苹果香精、菠萝香精、桔子香精、滑石粉、可溶性淀粉、十二烷基硫酸镁等。
根据需要,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制成适于各种途径用药的制剂,特别是适于口服的制剂、适于注射的剂型和/或适于外用的制剂。优选适于口服的制剂,例如可以是选自下述的任一常用剂型:片剂、胶囊剂、软胶囊剂、颗粒剂、滴丸、分散片、泡腾片或口腔崩解片等,或适当形式的缓释剂、控释剂等固体制剂形式的口服药物。所述适用于注射的制剂例如是粉针、水针等注射型药物制剂。所述适于外用的药物制剂例如是喷雾剂、滴鼻剂等外用制剂形式。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原料来源易得,易于产业化,可根据需要制成各种剂型,为临床提供更加方便、更加有效、质量更加可控的现代中药,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利益,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了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在治疗炎症和/或病毒感染的疾病,特别是在治疗细菌感染造成的上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感染造成的病毒性肺炎等症方面的应用,即本发明提供了该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上述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具有抗炎、抗病毒、体外抑菌的功能,对上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性肺炎等症有良好的疗效,可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或细菌性咽扁桃体炎;以及急性或慢性咽炎、口腔溃疡等疾病,对急性菌痢、病毒性肝炎、病毒性感冒等也有良好的疗效。
在用于抗炎抗病毒治疗时,可根据病情的需要,采用口服和注射途径用药,所述注射用药包括例如静脉注射或滴注的形式。用药剂量可根据病情的轻重,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确定。一般来说,成人口服剂量为400-800mg,可一次给药或多次给药;以注射形式给药时,日剂量可在65-130mg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还提供了黄芩总黄酮和射干总黄酮联合在制备用于抗细菌和/或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是该药物仅含有黄芩总黄酮和射干总黄酮为活性成分。
为了更好地观察了本药物在抗炎、体外抑菌、抗流感病毒方面的作用效果,本发明设计了以下药效学试验,并由此确定了黄芩提取物和射干提取物的最佳配比。
(一)实验材料
1、药品与试剂
射干提取物:棕褐色粉末,批号051201(天津药物研究院生产,总黄酮含量大于50%);
黄芩提取物:浅黄色粉末,批号051109(西安中鑫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黄芩苷含量大于85%)。
本试验所用不同剂量的本发明组合物样品为按照实施例7制得的泡腾片。
2、实验动物
昆明种小鼠:由天津药物院动物室提供。
(二)实验方法与结果
1、本发明药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1)试验方法:
选用上述健康小鼠,雌雄兼用,体重20~22g,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0mg/kg的样品1~7剂量组(黄芩提取物与射干提取物的比例分别为样品1(10∶0)、样品2(9∶1)、样品3(7∶3)、样品4(5∶5)、样品5(3∶7)、样品6(1∶9)、样品7(0∶10)。连续6天,每日一次。第6天给药30min后,立即将每只小鼠右耳涂上0.1ml二甲苯致炎,左耳作为对照。30min后脱颈椎处死小鼠,立即剪下小鼠双侧耳廓,用直径为8mm的打孔器,于两耳廓相同部位打下圆形耳片,电子天平称重。以致炎耳片(右)的重量减去未致炎耳片(左)重量的差值,作为该鼠耳廓肿胀度的指标。试验数据用x±s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用Dunnett t检验。
用下列公式计算炎症抑制率(%):
Figure S2007101937187D00071
(2)试验结果:结果见表1。
表1本发明药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炎症肿胀的影响(x±s)
组别   剂量(mg/kg) 动物数(只)   炎症肿胀度(mg)   降低率(%) P值
    正常对照组样品1样品2样品3样品4样品5样品6样品7     -50505050505050     1010101010101010     11.9±0.778.2±0.887.3±1.066.2±1.125.7±1.246.4±0.787.3±0.928.6±0.76     -28.3635.7340.8545.6842.8935.1226.48     -<0.01<0.01<0.01<0.01<0.01<0.01<0.01
从表1可见,本发明药物和阳性对照药物注射应用后,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炎症肿胀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本发明药物组对炎症的抑制率均大于为25%,P均<0.01。表明本发明药物对急性渗出性炎症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50mg/kg的样品1~7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炎症肿胀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不同配比的黄芩提取物与射干提取物均有明显作用,以样品2(9∶1)、样品3(7∶3)、样品4(5∶5)、样品5(3∶7)、样品6(1∶9)效果均强于等剂量的黄芩提取物或射干提取物,表明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2、不同配比黄芩提取物与射干提取物对对小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
试验方法:
取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作为:(1)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50mg/kg的样品1~7剂量组(黄芩提取物与射干提取物的比例分别为样品1(10∶0)、样品2(9∶1)、样品3(7∶3)、样品4(5∶5)、样品5(3∶7)、样品6(1∶9)、样品7(0∶10)。术前16h禁食,自由饮水。在乙醚浅麻醉无菌条件下做腹部切口,将已称重的相同大小的无菌棉球植入大鼠两侧腋窝皮下部。手术当天注射给药,每天一次,第8天给药后1h将大鼠断颈处死,剥离并取出棉球肉芽肿组织,于60℃烘箱烘干后称重,减去原棉球重量,即为肉芽肿净重,计算抑制率。试验数据用x±s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用Dunnett t检验。试验结果:结果见表2。
表2.本发明药物对小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x±s)
组别   剂量(mg/kg)   动物数(只)   炎症肿胀度(mg) 降低率(%) P值
  正常对照组样品1样品2样品3样品4样品5样品6样品7   -50505050505050   1010101010101010  151.9±65.7786.21±18.8877.33±19.0672.46±18.1265.71±17.2476.24±19.7881.35±14.9288.46±21.76     -27.5134.5541.8546.6840.2934.2325.69     -<0.05<0.05<0.01<0.01<0.01<0.05<0.05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黄芩提取物、射干提取物及其不同配比均对大鼠棉球肉芽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表明本发明药物对慢性炎症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尤其是样品3(7∶3)、样品4(5∶5)和样品5(3∶7)果均显著强于等剂量的黄芩提取物或射干提取物,表明两者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3、本发明药物体外抗菌作用
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杆菌0111B4、肺炎克雷伯菌ATCC13883、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类白喉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福氏痢疾杆、鸭沙门氏菌、绿脓杆菌,以上菌株由天津药物研究院提供。
培养基及制备方法:
LB液体培养基(Luria-Bertani):称取蛋白胨(Tryptone)10g,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5g,NaCl 10g,溶于800ml去离子水中,用NaOH调pH至7.5,加去离子水至总体积1升,高压下蒸气灭菌20分钟。
M-H培养基(Mueller-Hinton,水解酪蛋白):牛肉300.0g,酪蛋白酸性水解物17.5g,可溶性淀粉1.5g,琼脂17.0g。将牛肉去脂肪肌腱后绞碎,加蒸馏水1000mL制成肉浸汤,加入各成分,调整pH=7.2,于121℃高压灭菌15min,倾注于90mm内径的高压灭菌平板25~30mL,使琼脂厚度为4mm。待琼脂凝固后放入35℃恒温箱30min,使琼脂表面干燥后方可使用。制备的M-H琼脂平皿可置4℃冰箱保存7d。
营养琼脂培养基:称取胨10g,牛肉浸出粉3g,氯化钠5g,水1000ml,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后,调节pH为弱碱性,加入14g琼脂煮沸,滤清,调节pH值使灭菌后为7.2±0.2,灭菌。
试验方法:采用琼脂二倍连续稀释法测定本发明药物胶囊剂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1)以LB液体培养基将黄芩提取物和射干提取物配成20mg/ml的初始药液,之后再以LB培养基将药液作二倍递减浓度稀释,共得到十个不同浓度的药液,分别为20、10、5、2.5、1.25、0.625、0.3125、0.15625、0.078125、0.0390625mg/ml。
(2)分别取上述稀释药液各1ml分装于试管,每种样品含四列相同的稀释梯度。
(3)从平板分别接各实验菌株,37℃,200rpm,培养16h。
(4)以LB培养基将细菌培养液稀释200倍后,于上述不同浓度药液内,每管加入0.1ml细菌稀释液,每管终体积为1.1ml。每种测试样品有三列分别将不同细菌稀释液,剩余一列作为药液对照,只加入0.1ml的LB培养基。另作三株细菌的对照,分别将0.1ml的细菌稀释液加入1ml的LB培养基。
(5)将上述各试验管于37℃,200rpm,培养16h后,观察结果。
(6)首先观察药物对照管利细菌对照管的情况:然后观察各试验管中细菌生长情况,与药物稀释液对照管相比较。如果加入细菌的药液管仍为澄清,即表示无细菌生长,则该管药物有抗菌作用;如果为浑浊,即表明细菌已生长,则该管药液无抗菌作用。以完全无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作为细菌对该药物的敏感度,即为该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7)将上述最低抑菌浓度以上未见细菌生长的各试验管内培养物,分别吸取0.1ml,涂布于LB州体平皿,37℃温箱培养过夜,观察有无细菌生长。按一般规定,平皿中的细菌计数少于5个菌落者,可作为该药物的最低杀菌浓度(MBC)试验结果:结果见表3。
表3 本发明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细菌 黄芩提取物∶射干提取物5∶5(mg/ml) 射干提取物(mg/ml) 黄芩提取物(mg/ml)
金黄色葡萄球菌     0.3125     0.625     0.3125
表皮葡萄球菌     2.5     5.0     5.0
卡他球菌     0.156     0.312     0.156
类白喉杆菌     1.25     2.5     1.25
大肠杆菌     1.25     2.5     2.5
福氏痢疾杆菌     2.5     5.0     5.0
鸭沙门氏菌     2.5     5.0     5.0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     1.25     2.5     2.5
肺炎克雷伯菌     0.156     0.312     0.156
绿脓杆菌     2.5     5.0     5.0
从表3可见,本发明药物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类白喉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福氏痢疾杆、鸭沙门氏菌、绿脓杆菌等10种常见致病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以黄芩提取物∶射干提取物(5∶5)效果均强于等剂量的黄芩提取物或射干提取物,表明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4、抗病毒试验
病毒:
流感病毒亚甲型鼠肺适应株FM1,由北京病毒研究所引入。
实验方法与结果:
不同配比黄芩提取物与射干提取物在鸡胚内对流感病毒的作用
选用上述健康小鼠,雌雄兼用,体重20~22g,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50mg/kg的样品1~9剂量组(黄芩提取物与射干提取物的比例分别为样品1(10∶0)、样品2(8∶2)、样品3(7∶3)、样品4(6∶4)、样品5(5∶5)、样品6(4∶6)、样品7(3∶7)、样品8(2∶8)、样品9(0∶10)。进行一次灌胃给药,给药容量均为0.5ml/100g体重,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均灌胃给药等量的对照液。各组小鼠(正常对照组除外)均于给药前2小时,分别以20LD50病毒滴鼻感染,造成流感病毒模型。以病变鼠肺悬浮液接种鸡胚,检出病毒性肺炎为指标。
表4.本发明药物对流感病毒的影响(x±s)
组别   小鼠数 病毒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发生率(%) 病毒性肺炎减少率(%) 统计学处理 结果分析
X2 P
对照组   30     30     0     100     0   -   -     -
样品1   30     15     15     50     50   4.58   <0.05     *
样品2   30     12     18     40     60   9.13   <0.05     *
样品3   30     8     22     26.7     83.3   32.65   <0.05     *
样品4   30     6     24     20     80   46.12   <0.01     **
样品5   30     2     28     6.7     93.3   52.5   <0.01     **
样品6   30     5     25     16.7     83.3   48.09   <0.01     **
样品7   30     9     21     30     70   35.89   <0.05     *
样品8   30     12     18     40     60   10.12   <0.05     *
样品9   30     16     14     53.3     46.7   5.23   <0.05     *
注:**有明显抗病毒作用,*有抗病毒作用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黄芩提取物、射干提取物及其不同配比均能明显抑制大鼠高粘滞血症的形成,以样品4(6∶4)、样品5(5∶5)、样品6(4∶6)效果均显著强于等剂量的黄芩提取物或射干提取物,表明两者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射干总黄酮的HPLC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所给出的实施例仅为了阐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射干总黄酮的制备
取射干药材10kg,用10倍量70%乙醇提取三次,每次2小时,收集提取液,回收乙醇并加水至100L,放置室温,离心,上清液过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先用水洗脱至无色,除去溶于极性溶剂的杂质,弃去,再用4BV(树脂床层体积)70%的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将回收乙醇后的洗脱液减压干燥,即得射干总黄酮。提取物的质量为600g,浅棕色粉末,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总黄酮的含量为65%,该提取物的PHLC图谱如图1所示。
实施例2粉针剂型的制备
取上述实施例1制备的射干总黄酮8g、黄芩总黄酮2g和甘露醇5g,一起溶于500ml注射用水中,采用现有粉针剂制备工艺,制得含有1份黄芩总黄酮和4份射干总黄酮的粉针剂型的药物组合物。
其中所述的黄芩提取物从市场上购得,西安中鑫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其中黄芩苷的含量高于85%。
实施例3胶囊剂的制备
用实施例2所用的黄芩提取物和射干提取物,取黄芩提取物6g、射干提取物14g和淀粉40g,混合均匀,用85%乙醇制粒,60℃干燥,整粒,装胶囊,即制得含有3份黄芩提取物和7份射干提取物的胶囊剂型的药物组合物。
实施例4胶囊剂的制备
用实施例2所用的黄芩提取物和射干提取物,取黄芩提取物10g、射干提取物10g和糊精40g,混合均匀,用10%淀粉浆进行一步制粒,整粒,装胶囊,即制得含有5份黄芩提取物和5份射干提取物的胶囊剂型的药物组合物。
实施例5泡腾片剂的制备
用实施例2所用的黄芩提取物和射干提取物,取黄芩提取物14g、射干提取物6g、乳糖23g、枸橼酸20g、碳酸氢钠22g、碳酸钠3g、滑石粉2g,将上述原辅料过80目筛,混合均匀,压片,即制得含有7份黄芩提取物和3份射干提取物的泡腾片剂型的药物组合物。
实施例6泡腾片剂的制备
将聚乙二醇(PEG6000)10g水浴加热熔融,加入36g碳酸氢钠混合均匀,冷却粉碎过80目筛;用实施例2所用的黄芩提取物和射干提取物,取射干提取物10g、黄芩提取物10g、乳糖20g和枸橼酸32g,过80目筛混匀;将以上粉末混匀,用10%淀粉浆制粒,60℃以下干燥,整粒,硬脂酸镁1g,混合均匀,压片,即制得含有5份黄芩提取物和5份射干提取物的泡腾片剂型的药物组合物。
实施例7泡腾片剂的制备
用实施例2所用的黄芩提取物和射干提取物,取射干提取物4g、黄芩提取物16g、乳糖20g、枸橼酸30g过80目筛混匀,用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制粒,颗粒在60℃以下干燥,整粒,分别加入碳酸氢钠36g、硬脂酸镁2g,混合均匀,压片,即制得含有8份黄芩提取物和2份射干提取物的泡腾片剂型的药物组合物。
实施例8滴丸的制备
用实施例2所用的黄芩提取物和射干提取物,取黄芩提取物2g和射干提取物20g,混合均匀,加入40g熔融的聚乙二醇6000中,搅拌均匀,保温90℃状态下倒入滴丸装置中,以30d/min的滴速滴入10℃的液体石蜡中,制成滴丸,即制得含有1份黄芩提取物和10份射干提取物的滴丸剂型的药物组合物。
实施例9软胶囊剂的制备
用实施例2所用的黄芩提取物和射干提取物,取黄芩提取物14g、射干提取物6g和植物油60g,混匀,用明胶作囊壳材料,压制成软胶囊,即制得含有7份黄芩提取物和3份射干提取物的软胶囊剂型的药物组合物。
实施例10片剂的制备
用实施例2所用的黄芩提取物和射干提取物,取黄芩提取物12g、射干提取物8g和蔗糖40g,混合均匀,制粒,干燥,即制得含有6份黄芩提取物和4份射干提取物的颗粒剂型的药物组合物;或将制得的颗粒经进一步压片,即制得含有6份黄芩提取物和4份射干提取物的片剂剂型的药物组合物。
实施例11缓释片剂的制备
用实施例2所用的黄芩提取物和射干提取物,取黄芩提取物20g、射干提取物2g和羟丙甲纤维素(HPMCK 100M,美国Colocon公司)50g,卡波普(934FPN,美国古立德公司)30g,混合均匀,制粒,干燥,压片,即制得含有10份黄芩提取物和1份射干提取物的缓释片剂型的药物组合物。
实施例12分散片剂的制备
用实施例2所用的黄芩提取物和射干提取物,取黄芩提取物5g、射干提取物15g、微晶纤维素25g、羟丙纤维素90g、微粉硅胶5g,混合均匀,压片,即制得含有1份黄芩提取物和3份射干提取物的分散片剂型的药物组合物。
实施例13分散片剂的制备
用实施例2所用的黄芩提取物和射干提取物,取黄芩提取物15g、射干提取物5g、柠檬酸10g、阿司帕坦20g、甘露醇12g、微晶纤维素40g、羧甲基淀粉钠15g、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12g,将以上原辅料过100目,混匀,75%乙醇溶液制粒,60℃低温干燥,加入聚乙二醇6000 4g和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8g,混合均匀,压片,即制得含有3份黄芩提取物和1份射干提取物的分散片剂型的药物组合物。
现在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可以做很多改进和变化而不会背离本发明的基本精神。所有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认为是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其特征由上述说明书确定。

Claims (13)

1.一种抗炎抗病毒的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由黄芩总黄酮、射干总黄酮以及常用的药用载体组成,以重量份数计,黄芩总黄酮和射干总黄酮的重量比为1∶0.1-10;其中所述射干总黄酮的纯度在50%以上,所述黄芩总黄酮的纯度在85%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炎抗病毒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射干总黄酮的纯度在80%以上;所述黄芩总黄酮的纯度在85%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炎抗病毒的药物组合物,以重量份数计,其中黄芩总黄酮和射干总黄酮的重量比为1∶0.4-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炎抗病毒的药物组合物,以重量份数计,其中黄芩总黄酮和射干总黄酮的重量比为1∶1。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抗炎抗病毒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的黄芩总黄酮和射干总黄酮分别是可达到上述纯度的黄芩提取物或射干提取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抗炎抗病毒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的黄芩提取物或射干提取物分别是黄芩的醇提取物或射干的醇提取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抗炎抗病毒的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被制成适于口服或注射的剂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抗炎抗病毒的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被制成适于口服的剂型,所述适于口服的剂型选自下述任一常用药物剂型: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或滴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抗炎抗病毒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胶囊剂为软胶囊剂。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抗炎抗病毒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片剂为分散片、缓释片、控释片、泡腾片或口腔崩解片。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抗炎抗病毒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细菌和/或流感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应用,其中所述细菌和/或流感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是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性肺炎。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应用,其中所述的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或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CN2007101937187A 2006-11-23 2007-11-23 一种抗炎抗病毒的药物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011857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937187A CN101185707B (zh) 2006-11-23 2007-11-23 一种抗炎抗病毒的药物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45917 2006-11-23
CN200610145917.6 2006-11-23
CN2007101937187A CN101185707B (zh) 2006-11-23 2007-11-23 一种抗炎抗病毒的药物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85707A CN101185707A (zh) 2008-05-28
CN101185707B true CN101185707B (zh) 2011-04-20

Family

ID=39478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937187A Active CN101185707B (zh) 2006-11-23 2007-11-23 一种抗炎抗病毒的药物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857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21535A (zh) * 2015-04-14 2015-06-24 王付娥 治疗咽炎的清热止痛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6442826B (zh) * 2016-06-30 2018-08-28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小清咽颗粒hplc指纹图谱检测方法
CN107648311B (zh) * 2017-08-30 2020-07-10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具有抗病毒和抗炎作用的组合物及药物
CN108309969B (zh) 2018-05-17 2020-02-21 山东广元药业科技有限公司 鸢尾黄素在治疗鸡坏死性肠炎中的医用用途
CN109342582A (zh) * 2018-09-27 2019-02-15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止得咳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CN109700899B (zh) * 2019-03-12 2021-10-08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一种川射干黄芩黄酮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3955A (zh) * 2004-07-12 2006-01-25 山东绿叶天然药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射干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3955A (zh) * 2004-07-12 2006-01-25 山东绿叶天然药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射干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树生.咽痛.《古今济生妙方》.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第1版),73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85707A (zh) 2008-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76274C (zh) 用于治疗喉痹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CN101185707B (zh) 一种抗炎抗病毒的药物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483463A (zh) 一种抗病毒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2100720B (zh) 杏香兔耳风咖啡酰奎宁酸类提取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1623394A (zh) 一种裸花紫珠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制剂和用途
CN102961469B (zh) 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分散片及其制备和检测方法
CN1883560B (zh) 一种含金莲花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86045B (zh) 一种裸花紫珠组合物及其治疗咽炎的应用
CN102485253A (zh) 一种清热解毒凉血通淋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WO2011035734A1 (zh) 热淋清浸膏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711796B (zh) 黄芩黄酮在制备治疗肠道病毒感染药物的应用
CN102106914B (zh) 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1890114A (zh) 一种有抑菌、抗炎和止血作用的黎药提取物及组合物和其制备方法
CN102961470A (zh) 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含片及其制备和质量检测方法
CN101579392A (zh) 一种金银花叶有效部位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71059A (zh) 菝葜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939414B (zh) 一种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药物组合物
CN103301271B (zh) 一种治疗咽炎的藏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85254B (zh) 一种清热解毒凉血通淋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58372C (zh) 一种复方金银花有机酸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制备方法
CN104606385A (zh) 治疗沿爪疔的中药制剂
CN1330344C (zh) 一种治疗急、慢性咽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84951B (zh) 治疗呼吸道相关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939412B (zh) 一种由北豆根与新鱼腥草素钠制成的药物组合物
CN101028336B (zh) 一种头花蓼和独一味的药物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0528

Assignee: Hebei Ideal & Hightech Pharmaceutical Co., Ltd.

Assignor: Hebei Zhitong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4130000010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Nutritive konjak food and its preparing process and application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0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40214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28

Address after: 050035 Taishan Street 219, Shijiazhuang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bei Ideal & Hightech Pharma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050091 Hebei province Shijiazhuang City Xinshi North Road, No. 368

Patentee before: Hebei Zhitong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