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80374A - 具有改进的弹性的有色聚合物体系 - Google Patents

具有改进的弹性的有色聚合物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80374A
CN101180374A CNA2006800172482A CN200680017248A CN101180374A CN 101180374 A CN101180374 A CN 101180374A CN A2006800172482 A CNA2006800172482 A CN A2006800172482A CN 200680017248 A CN200680017248 A CN 200680017248A CN 101180374 A CN101180374 A CN 1011803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omer
polymer
weight
coloured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172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J·莱雷尔
S·阿尔特曼
O·伊利扎尔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SF SE
Original Assignee
BASF S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SF SE filed Critical BASF SE
Publication of CN101180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03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unsaturated mono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20/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12Polymerisation in non-solvents
    • C08F2/16Aqueous medium
    • C08F2/22Emulsion polymeri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44Polymeris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e.g. plasticisers, dyestuffs, fill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5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aromatic monomer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12/00
    • C08F257/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aromatic monomer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12/00 on to polymers of styrene or alkyl-substituted styr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unsaturated mono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20/00
    • C08F265/0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unsaturated mono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20/00 on to polymers of 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groups C08F251/00 - C08F289/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1/00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51/003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grafted on to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00Pigment pastes, e.g. for mixing in pai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raft Or Block Polymers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有色聚合物体系的弹性的方法,该有色聚合物体系包含基体和按照限定的3D晶格分布在该基体中的离散聚合物颗粒,并且其通过使具有芯/壳结构的乳液聚合物成膜而得到,其中乳液聚合物可经由聚合至少一个第一阶段中的单体(芯单体),随后聚合至少另一个,第二阶段中的单体(壳单体)而得到,该方法特征在于芯单体包含至少5重量%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0℃的单体。

Description

具有改进的弹性的有色聚合物体系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有色聚合物体系的弹性的方法,该有色聚合物体系包含基体和按照限定的空间晶格构造分布在该基体中的离散聚合物颗粒,并且其通过使具有芯/壳结构的乳液聚合物成膜而得到,其中乳液聚合物可经由聚合至少一个第一阶段中的单体(芯单体),随后聚合至少另一个,第二阶段中的单体(壳单体)而得到,该方法包括使用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0℃的单体作为至少5重量%的芯单体。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可通过该方法得到的有色聚合物体系,以及该有色聚合物体系用于涂覆如塑料或纸的用途,或在视觉显示器中的用途。
DE-19717879、DE-19820302和DE-19834194以及DE-A-10321083公开了其中在基体内已分布有离散聚合物颗粒的有色聚合物体系。
DE 10229732(PF 53679)描述了该类聚合物层在视觉显示元件中的用途。
本发明的目的是分别改进有色聚合物体系和由其生产的有色聚合物膜的弹性,聚合物膜应对机械应力具有最大的抗力,该机械应力例如可在显示器中使用聚合物膜时产生。相应地,发现了开头所述的方法。
有色聚合物体系本质上由基体和按照限定的空间晶格构造分布在该基体中的离散聚合物颗粒组成。
以前,现有技术中已经描述了具有芯/壳结构的乳液聚合物在制备这类有色聚合物体系中的用途(参见DE-A-19820302、DE-A-19834194)。
有色聚合物体系经由具有芯/壳结构的乳液聚合物成膜而得到。
乳液聚合物的壳是可成膜的并形成基体,而乳液聚合物的芯为分布在基体中的离散聚合物颗粒。
乳液聚合物相应地经由多段乳液聚合反应而得到,其中:
首先在至少一个第一阶段中使形成芯的单体聚合,和
随后在至少一个第二阶段中使形成可成膜壳的单体聚合。
芯单体的构成与壳单体的构成不同。
在芯中使用具有高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单体,而壳单体具有较低Tg。
通过Fox方程计算的第一阶段(芯)的单体混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0-150℃,特别优选0-120℃,非常特别优选0-110℃。
还根据Fox计算的第二阶段(壳)的单体混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50℃至110℃,特别优选-40℃至25℃。第二阶段的单体混合物的Tg比第一阶段的单体混合物的Tg优选低至少10℃,特别优选低至少20℃。
本发明的显著特征为第一阶段的单体混合物还包含Tg低于0℃,优选低于-20℃,特别优选低于-30℃的单体。
基于第一阶段的所有单体,这些单体的比例为至少5重量%,优选至少10重量%,特别优选至少20重量%,尤其是至少30或40重量%。选择第一阶段的其它单体以符合上述的第一阶段的Tg范围。
具有低Tg的优选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尤其是丙烯酸正丁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其它单体尤其包括苯乙烯,交联单体,以及合适的话辅助单体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
由现有技术已知芯为交联的芯,而壳为未交联的壳。
对本发明而言,优选第二阶段(壳)单体也包含交联单体。
交联单体尤其为具有两个可聚合基团,如具有两个乙烯基或烯丙基的单体。可提及二乙烯基苯、烷二醇二丙烯酸酯或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
基于第一阶段的单体,交联单体在第一阶段的单体混合物中的比例优选为0.5-25重量%,特别优选1-7重量%,非常特别优选2-6重量%。
基于第二阶段的单体,交联单体在第二阶段的单体混合物中的比例优选为0.01-10重量%,特别优选0.1-5重量%,非常特别优选0.1-3重量%。
第一阶段的交联单体的重量优选为第二阶段的交联单体的重量的至少2倍。
对本发明而言,还优选第一阶段和/或第二阶段的单体的聚合在UV吸收剂存在下进行。聚合物相应地包含UV吸收剂。
特别优选第一阶段(芯)的聚合在电磁辐射吸收剂,尤其是UV吸收剂的存在下进行。
可使用的UV吸收剂的实例为羟基二苯甲酮或羟基苯基苯并三唑。
这类已知的UV吸收剂的实例的商标为Uvinul3033P。
基于整个聚合物,吸收剂的量为0.1-5重量%,特别优选0.2-3重量%。在第一阶段聚合过程中优选使用全部量。
对本发明而言,还优选第一阶段和/或第二阶段的单体的聚合在不同乳化剂存在下进行。如果在芯单体的聚合过程中使用具有离子基团的乳化剂(离子型乳化剂),则优选在壳单体的聚合过程中使用不具有离子基团的乳化剂(非离子乳化剂)。与之相反,如果芯单体的聚合在非离子乳化剂存在下进行,则在壳单体的聚合过程中使用离子型乳化剂。
下文的描述适用于乳化剂的性质和量。
在制备乳液聚合物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在小于90分钟,特别优选在小于60分钟,尤其是在小于30分钟内计量加入壳单体。壳单体的聚合非常特别优选以分批模式进行,即在最大程度上同时,通常在数分钟内如至多10分钟或至多5分钟内将所有壳单体引入聚合容器内,然后聚合。
优选在开始加入壳单体之前已加入用于乳液聚合的引发剂的全部量的超过90重量%,特别优选在开始加入壳单体之前加入全部量的用于乳液聚合的引发剂。
关于芯/壳聚合物的一般描述:
形成非成膜芯的单体与形成成膜壳的单体的重量比优选为1∶0.05-1∶20,特别优选1∶0.2-1∶5。
如下描述特别优选用于各阶段基于整个聚合物的比例:
第一阶段(芯)10-90重量%,特别优选40-60重量%。
第二阶段(壳)10-90重量%,特别优选40-60重量%。
整个乳液聚合物优选包含至少40重量%,优选至少60重量%,特别优选至少80重量%所谓的主单体。
主单体选自(甲基)丙烯酸C1-C20烷基酯、包含至多20个碳原子的羧酸的乙烯基酯、具有至多20个碳原子的乙烯基芳族化合物、烯属不饱和腈、乙烯基卤化物、包含1-10个碳原子的醇的乙烯基醚、具有2-8个碳原子和1或2个双键的脂族烃或这些单体的混合物。
例如可以提及具有C1-C10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如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
(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混合物也是特别合适的。
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羧酸的乙烯基酯的实例为月桂酸乙烯酯、硬脂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带支链烷烃羧酸的乙烯酯和乙酸乙烯酯。
可使用的乙烯基芳族化合物为乙烯基甲苯、α-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α-丁基苯乙烯、4-正丁基苯乙烯、4-正癸基苯乙烯,以及优选的苯乙烯。腈的实例为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
乙烯基卤化物为氯、氟或溴取代的烯属不饱和化合物,优选氯乙烯和1,1-二氯乙烯。
乙烯基醚例如可提及乙烯基甲基醚或乙烯基异丁基醚。优选包含1-4个碳原子的醇的乙烯基醚。
作为具有2-8个碳原子和1或2个烯双键的烃,可提及丁二烯、异戊二烯和氯丁二烯,具有一个双键的实例为乙烯或丙烯。
优选主单体为丙烯酸C1-C20烷基酯和甲基丙烯酸C1-C20烷基酯,尤其是丙烯酸C1-C8烷基酯和甲基丙烯酸C1-C8烷基酯,乙烯基芳族化合物,尤其是苯乙烯以及这些单体的混合物,以及尤其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乙烯基芳族化合物的混合物。
非常特别优选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正己酯、丙烯酸辛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以及苯乙烯,还有这些单体的混合物。
乳液聚合物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乳液聚合方法使用离子型和/或非离子乳化剂和/或保护胶体,或稳定剂作为表面活性化合物。
合适的保护胶体的详细描述见于Houben-Weyl,Methoden derorganischen Chemie,卷XIV/1,Makromolekulare Stoffe,Georg-Thieme-Verlag,Stuttgart,1961,第411-420页。可使用的乳化剂为阴离子、阳离子或非离子乳化剂。表面活性物质优选包含分子量通常低于2000g/mol的乳化剂,这与保护胶体的分子量不同。
表面活性物质的用量基于待聚合单体通常为0.1-10重量%。
用于乳液聚合的水溶性引发剂的实例为过硫酸的铵盐和碱金属盐如过硫酸钠,过氧化氢,或有机过氧化物如过氧化氢叔丁基。
已知为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的体系也是合适的。
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包含至少一种通常为无机的还原剂和至少一种无机或有机的氧化剂。
用于乳液聚合的上述引发剂为氧化组分的实例。
还原组分的实例为亚硫酸的碱金属盐如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的碱金属盐如焦亚硫酸钠,脂族醛和酮的亚硫酸氢盐加合物如丙酮亚硫酸氢盐(acetone bisulfite),或诸如羟基甲烷亚磺酸及其盐的还原剂或抗化血酸。当使用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时,可伴随使用其金属组分可以以超过一个价态出现的水溶性金属化合物。
常规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的实例为抗坏血酸/硫酸亚铁/过硫酸钠、过氧化氢叔丁基/焦亚硫酸钠、过氧化氢叔丁基/羟基甲烷亚磺酸钠。单个组分如还原组分也可以为混合物,如羟基甲烷亚磺酸的钠盐和焦亚硫酸钠的混合物。
基于待聚合单体,引发剂的量通常为0.1-10重量%,优选0.5-5重量%。还可以在乳液聚合中使用两种或更多种不同引发剂。
乳液聚合通常在30-130℃,优选50-90℃下进行。聚合介质可完全由水组成或者由水和与其溶混的液体如甲醇的混合物组成。优选仅使用水。乳液聚合可以分批法或进料法进行,进料法包括多级或梯度方法。优选这样的进料法,其中聚合混合物的一些形成起始进料并将其加热至聚合温度并开始聚合,然后将其余聚合混合物连续、分级或根据浓度梯度,通常经由两个或更多个分开的进料(其中一个或多个进料包含纯的或乳化形式的单体)引入聚合区域,从而维持聚合进行。例如为了更好的控制粒度,聚合物种子也可以形成聚合中的起始进料。
在开始添加下一阶段的单体之前,第一或第二阶段的单体混合物的单体的聚合优选完成至少90重量%,特别优选完成至少95重量%,非常特别优选完成至少99重量%。
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应知道在自由基水乳液聚合过程中将引发剂加入聚合容器的方式。所有引发剂可形成聚合容器中的起始进料,或者其可以在自由基水乳液聚合过程中根据其消耗的要求以连续或分级方式使用。这里的细节取决于引发剂体系的性质以及聚合温度。优选一部分形成起始进料,剩余部分根据消耗的要求引入聚合区域。
均匀的粒度分布,即低的多分散指数可经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方法如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化合物(乳化剂或保护胶体)的量和/或合适的搅拌速度而得到。
通常还在实际乳液聚合结束之后,即在至少95%的单体转化之后加入引发剂,以除去残留单体。
各个组分可以在进料法中从上部、侧部或通过反应器底从下部加入反应器中。
乳液聚合物可以以常用的方式成膜,同时除去水,由此形成有色聚合物体系。
聚合物体系通过由聚合物颗粒上散射的光产生的干涉产生视觉效应,即可观察的反射。反射波长可位于电磁波谱的任何位置,这取决于聚合物颗粒之间的距离。波长优选位于UV区、IR区,尤其是可见光区。
根据已知的布拉格方程,可观察的反射波长取决于晶格平面之间的距离,此时,即以空间晶格构造排列在基体中的聚合物颗粒之间的距离。
尤其是必须适当地选择基体的重量比例,以建立具有所需的聚合物颗粒之间距离的所需空间晶格构造。在上述制备方法中,应使用合适量的有机化合物如聚合物。
尤其调节基体的重量比例,即成膜壳的比例,以使所产生的且包含聚合物颗粒的空间晶格构造反射所需区域内的电磁辐射。
如果需要颜色效应,即在可见光区的反射,则聚合物颗粒之间的距离(在每种情况下从颗粒中心测量)适当地为100-400nm。
为了发展限定的空间晶格构造,注意应优选使离散聚合物颗粒的尺寸最大程度地均匀。聚合物颗粒均匀性的量度是所谓的多分散指数,其通过下式计算:
            P.I.=(D90-D10)/D50
其中D90、D10和D50是指粒径,如下定义对其适用:
D90:所有颗粒总重量的90重量%的粒径小于或等于D90
D50:所有颗粒总重量的50重量%的粒径小于或等于D50
D10:所有颗粒总重量的10重量%的粒径小于或等于D10
关于多分散指数的进一步解释例如在DE-A 19717879(尤其是在第一页附图)中找到。
粒度分布可以本身已知的方式,例如使用分析超离心机(W.Mchtle,Makromolekulare Chemie 185(1984)第1025-1039页),或通过流体动力色谱法(hydrodynamic chromatography)确定,所得D10、D50和D90值可导出并确定多分散指数。
作为代替,粒度和粒度分布也可通过使用市购装置(如购自英国Malvern的Autosizer 2C)测量光散射而确定。
聚合物颗粒优选具有0.05-5μm范围内的D50值。聚合物颗粒可包含一类颗粒或两类或更多类具有不同D50值的颗粒,此处,各类颗粒的多分散指数优选小于0.6,特别优选小于0.4,非常特别优选小于0.3,尤其是小于0.15。
聚合物颗粒尤其由单一类的颗粒组成。则D50值优选为0.05-20μm,特别优选100-400纳米。
上述对离散聚合物颗粒的粒度和粒度分布的描述也可适用于乳液聚合物本身。
可向有色聚合物体系施加透明聚合物层以改进有色聚合物体系的颜色亮度和稳定性,如DE-A-10321084所述,或可如DE-A-10321079所述加热材料。
可通过本发明方法或通过本发明方法得到的有色聚合物体系具有改进的弹性、颜色亮度和稳定性。
有色聚合物体系适合作为涂覆组合物或用于涂覆组合物中,例如用于涂覆塑料、塑料薄片,纤维体系如织物或纸,包装等,或用在具有变化的聚合物层颜色的视觉显示器中,或用于在视觉显示器中提高发光效率,或用于制备有色颜料,或可用于生产模制品,该模制品例如可经由挤出生产且可用于需要有色模制品的许多用途中,如用于汽车制造或家用品中。它们还适用于固体制剂,尤其是描述于EP-A-955323中的那些,或例如描述于DE-A-10228228中的那些模制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生产用色聚合物体系涂覆的基材的方法,其包括例如经由含水聚合物体系的成膜或经由挤出将聚合物体系施加于临时载体,然后例如通过层压或挤压将所得涂覆载体的涂覆侧转移至基材上,合适的话然后剥除临时载体。涂覆载体可经由常规方法生产,例如使聚合物水分散体成膜或经由在加压下挤出或施加固体聚合物体系。随后的涂覆载体到基材上的层压可经由加压或升高的温度促进。此处又可以使用常规方法。特别地,涂覆载体可例如经由牵引而预拉伸并且可以这种应力形式置于基材上。通过随后的热处理可避免起泡和缺陷。
本专利的应用实施例
所有合成均在2000ml的四颈烧瓶中进行,该烧瓶配有回流冷凝器、氮气入口管、供应单体乳液和引发剂溶液的入口管以及转速为150/分钟的桨式搅拌器。
对比例
将613.38g水用作反应器的起始进料,该反应器具有桨式搅拌器、温度计、气体入口管、供应管和回流冷凝器,然后加入3.47g粒度为30nm且固含量为33重量%的聚苯乙烯种子颗粒分散体。然后加热烧瓶中的内容物并以150rpm的转速搅拌。在此过程中,向反应器中引入氮气。一旦温度达到75℃,停止氮气进料并防止空气进入反应器。在聚合反应之前,将85.71g进料2引入反应器中并进行预氧化5分钟,然后在6.5小时内加入剩余的过硫酸钠溶液。同时,经3小时10分钟计量加入芯的单体乳液a),然后继续聚合20分钟,最后经3小时计量加入壳的单体乳液b)。一旦单体添加结束,使分散体继续聚合1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
进料组成如下:
进料1:单体乳液a)
120.00g    水
19.29g     Texapon NSO,重量浓度:28%,在水中
4.32g      氢氧化钠溶液,重量浓度:25%,在水中
27.00g     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
7.35g      甲基丙烯酸
18.00g     甲基丙烯酸甲酯
334.0g     苯乙烯
9.00g      漂洗水
进料2:引发剂溶液
171.43g    过硫酸钠,重量浓度:7%,在水中
进料3:单体乳液b)
243.00g    水
41.27g     Texapon NSO,重量浓度:28%,在水中
7.73g      氢氧化钠溶液,重量浓度:25%,在水中
3.5g       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
12.86g     甲基丙烯酸
827.4g     丙烯酸正丁基酯
14.00g     漂洗水
本发明实施例
将397.28g水用作反应器的起始进料,该反应器具有桨式搅拌器、温度计、气体入口管、供应管和回流冷凝器,然后加入1.42g粒度为30nm且固含量为33重量%的聚苯乙烯种子颗粒分散体。然后加热烧瓶中的内容物并以150rpm的转速搅拌。在此过程中,向反应器中引入氮气。一旦温度达到75℃,停止氮气进料并防止空气进入反应器。在聚合反应之前,将由在46.5g水中的3.5g过硫酸钠组成的过硫酸钠溶液的20%引入反应器中并进行预氧化5分钟,然后在4.5小时内加入剩余的过硫酸钠溶液。同时,经2小时计量加入芯的单体乳液a),然后继续聚合30分钟,最后经2小时计量加入壳的单体乳液b)。在单体乳液b)的进料过程中1.5小时之后,将进料4加入单体乳液b)中。一旦单体添加结束,使分散体继续聚合1小时。然后使混合物冷却至室温。
方法对应于上面的实施例。
进料的组如下:
进料1:单体乳液a)
116.67g     水
8.75g       Texapon NSO,重量浓度:28%,在水中
0.7g        氢氧化钠溶液,重量浓度:25%,在水中
14.0g       丙烯酸
14.00g      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
168.0g      苯乙烯
168.00g     丙烯酸正丁基酯
7.00g       漂洗水
进料2:引发剂溶液
50g         过硫酸钠,重量浓度:7%,在水中
进料3:单体乳液b)
116.67g     水
8.75g       Texapon NSO,重量浓度:28%,在水中
0.7g        氢氧化钠溶液,重量浓度:25%,在水中
7.0g        丙烯酸
3.5g        苯二甲酸二烯丙酯
63.00g      甲基丙烯酸甲酯
273.00g     丙烯酸正丁基酯
7.00g       漂洗水
进料4:丙烯酸
7.00g       丙烯酸
6.00g       水
结果
所得聚合物分散体的性能
    对比例 本发明实施例
固含量,重量%     50.7     50.4
粒度(通过流体动力色谱法测定,HDF)     328     381
多分散性     0.149     0.130
PH     5.8     3.3
透光率,%     34     23
凝结物的量,g     3     2
膜的生产
将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分散体刮涂(层厚度60μm,湿)在电晕预处理的聚丙烯(PP)薄片(临时载体)上,将其干燥并在70℃下热调节1小时。然后使用橡皮辊在室温下将具有薄片的膜通过层压而施加到弹性的黑色基材上。
基材的生产:将AcronalS360 D,来自BASF的聚丙烯酸酯分散体,稀释至固含量的45重量%并用基于100重量份聚合物为2.5重量份的Basacid Black着色,并且由该材料在PP基材上生产膜(层厚度450μm,湿)。
将所得层压物在干燥烘箱中在140℃下热调节30秒,在冷却后剥除PP薄片。目测评价在黑色聚丙烯酸酯基材上的本发明膜的所得涂层的颜色性能。
目测评价:
对比:均匀膜,红色,可从浓绿色延伸至蓝色,可逆
本发明实施例:如对比,但明显地颜色更浓且更亮;在20%延伸:浓绿色;在40%延伸:绿光蓝色;在60%延伸:蓝色

Claims (18)

1.一种改进有色聚合物体系的弹性的方法,该有色聚合物体系包含基体和按照限定的空间晶格构造分布在该基体中的离散聚合物颗粒,并且其通过使具有芯/壳结构的乳液聚合物成膜而得到,其中乳液聚合物可经由聚合至少一个第一阶段中的单体(芯单体),随后聚合至少另一个,第二阶段中的单体(壳单体)而得到,该方法包括使用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0℃的单体作为至少5重量%的芯单体。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0.01-10重量%的壳单体由交联单体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芯单体的聚合在电磁辐射吸收剂的存在下进行。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在芯单体的聚合过程中使用离子型乳化剂,且在壳单体的聚合过程中使用非离子乳化剂,或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在小于90分钟内计量加入壳单体。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有色聚合物体系的聚合物颗粒包含一类或多类其平均粒径为0.05-5μm的颗粒,但其中各类颗粒的多分散指数(PI)小于0.6,其中多分散指数通过下式计算:
                      P.I.=(D90-D10)/D50
其中D90、D10和D50是指粒径,如下定义对其适用:
D90:所有颗粒总重量的90重量%的粒径小于或等于D90
D50:所有颗粒总重量的50重量%的粒径小于或等于D50
D10:所有颗粒总重量的10重量%的粒径小于或等于D10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有色聚合物体系的聚合物颗粒包含一类颗粒。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整个乳液聚合物包含至少40重量%的所谓主单体,其选自(甲基)丙烯酸C1-C20烷基酯、包含至多20个碳原子的羧酸的乙烯基酯、具有至多20个碳原子的乙烯基芳族化合物、烯属不饱和腈、乙烯基卤化物、包含1-10个碳原子的醇的乙烯基醚、具有2-8个碳原子和1或2个双键的脂族烃或这些单体的混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有色聚合物体系的聚合物颗粒和基体的折光指数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折光指数之差为至少0.01,尤其是至少0.1。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离散聚合物颗粒的多分散指数小于0.45。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乳液聚合物的芯已交联。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乳液聚合物中芯与壳的重量比为1∶0.05-1∶20。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有色聚合物层的离散聚合物颗粒之间的距离为20-50000纳米。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整个透明层聚合物包含至少40重量%的所谓主单体,其选自(甲基)丙烯酸C1-C20烷基酯、包含至多20个碳原子的羧酸的乙烯基酯、具有至多20个碳原子的乙烯基芳族化合物、烯属不饱和腈、乙烯基卤化物、包含1-10个碳原子的醇的乙烯基醚、具有2-8个碳原子和1或2个双键的脂族烃或这些单体的混合物。
16.一种可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的方法得到的有色聚合物体系。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的有色聚合物体系的用途,作为涂覆组合物或用于涂覆组合物中,例如用于涂覆塑料、塑料薄片,纤维体系如织物或纸,包装等,或用在具有变化的聚合物层颜色的视觉显示器中,或用于在视觉显示器中提高发光效率,或用于制备有色颜料,或用于生产模制品,该模制品例如可经由挤出生产且可用于需要有色模制品的许多用途中,如用于汽车制造或家用品中。
18.一种生产用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的有色聚合物体系涂覆的基材的方法,其包括例如经由含水聚合物体系的成膜或经由挤出将聚合物体系施加于临时载体,然后例如通过层压或挤压将所得涂覆载体的涂覆侧转移至基材上,合适的话然后剥除临时载体。
CNA2006800172482A 2005-05-19 2006-05-16 具有改进的弹性的有色聚合物体系 Pending CN1011803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5023804A DE102005023804A1 (de) 2005-05-19 2005-05-19 Farbiges Polymersystem mit verbesserter Elastizität
DE102005023804.1 2005-05-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80374A true CN101180374A (zh) 2008-05-14

Family

ID=36645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172482A Pending CN101180374A (zh) 2005-05-19 2006-05-16 具有改进的弹性的有色聚合物体系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156424A1 (zh)
EP (1) EP1885811A1 (zh)
JP (1) JP2008540787A (zh)
CN (1) CN101180374A (zh)
AU (1) AU2006248948A1 (zh)
BR (1) BRPI0610747A2 (zh)
CA (1) CA2608524A1 (zh)
DE (1) DE102005023804A1 (zh)
WO (1) WO20061229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455829T1 (de) * 2006-02-21 2010-02-15 Basf Se Verwendung von farbigen polymersystemen für medizinische oder hygienische artikel
CN101389474A (zh) * 2006-02-21 2009-03-18 巴斯夫欧洲公司 着色聚合物体系在包装材料中的用途
DE102007039086B3 (de) * 2007-08-18 2008-10-30 J. S. Staedtler Gmbh & Co. Kg Beschichtungsmittel auf wässriger Basis, sowie dessen Verwendung
EP2108463B8 (de) 2008-04-11 2019-10-09 BASF Coatings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Effektlackierungen und ihre Verwendung
DE102009013315A1 (de) * 2009-03-18 2010-09-23 Sasol Germany Gmbh Beschichtungen unter Einsatz von Dialkyl-/Dialkenylethern als Hydrophobierungsmittel, deren Verwendung und Metalle versehen mit der Beschichtung
US11203699B2 (en) 2015-09-18 2021-12-21 Nippon Shokubai Co., Ltd. Resin emulsion for coating materials
US20180312693A1 (en) * 2015-10-28 2018-11-01 Umg Abs, Ltd. Graft copolymer, crosslinked particles, graft crosslinked particles, rubbery polymer, and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using same
BR112018067360A2 (pt) * 2016-03-01 2019-01-15 Basf Coatings Gmbh dispersão aquosa, material de revestimento de base aquoso pigmentado, uso de uma dispersão aquosa, processo para produzir um sistema de pintura de múltiplas camadas, e, sistema de pintura de múltiplas camadas.
CN106832080A (zh) * 2017-02-14 2017-06-13 中山市博海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木器漆用苯丙核壳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EP4294878A1 (en) * 2021-02-22 2023-12-27 BASF Coatings GmbH Coating composition comprising a pigment paste comprising an organic pigment and an aryl-modified branched reaction product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44854A (en) * 1983-08-04 1985-10-01 Motorola, Inc. Analog switch structure having low leakage current
US5527864A (en) * 1995-08-08 1996-06-18 Suggs; Laura J. Poly(propylene fumarate-co-ethylene oxide)
DE19820302A1 (de) * 1998-05-04 2000-02-24 Basf Ag Kern/Schale-Partikel, ihre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DE10229732A1 (de) * 2002-07-02 2004-01-22 Basf Ag Optische Anzeigeelemente auf Basis wässriger Polymerdispersionen
DE10321083A1 (de) * 2003-05-09 2004-11-25 Basf Ag Polymerdispersion mit Farbeffek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6248948A1 (en) 2006-11-23
BRPI0610747A2 (pt) 2016-11-16
DE102005023804A1 (de) 2006-11-23
JP2008540787A (ja) 2008-11-20
EP1885811A1 (de) 2008-02-13
CA2608524A1 (en) 2006-11-23
WO2006122936A1 (de) 2006-11-23
US20080156424A1 (en) 2008-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80374A (zh) 具有改进的弹性的有色聚合物体系
CN101463112B (zh) 适合用于有机介质的芯-壳聚合物
CN102417560B (zh) 多段乳液聚合物和改进的颜料效率
US7776237B2 (en) Polymer dispersion with a colour effect
CN102417776B (zh) 稳定的水性复合体组合物
CN103582682B (zh) 水性涂料组合物
RU2717795C2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эмульсионных полимеров
JP4991736B2 (ja) 水性バインダー組成物
CN101180331A (zh) 具有改进的颜色亮度的有色聚合物体系
CN103517928A (zh) 水性多段聚合物分散体、其制备方法及其作为用于涂覆基材的粘合剂的用途
CN101932612B (zh) 用于耐擦洗性以及湿粘附性的水性乳液聚合物
CN101679536A (zh) 制备水性聚合物分散体的方法
CN103194025A (zh) 使用中空球状聚合物的方法
US7214421B2 (en) Optical display elements based on aqueous polymer dispersions
CN105637045A (zh) 制备乳液聚合产物的方法
CN101250309B (zh) 包括氟碳化合物的水性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1643529B (zh) 改善粘合性的水性聚合物分散体及方法
CN112500757B (zh) 全兼容喷墨打印阻燃涂层及制备方法
CN110922519A (zh) 一种氯乙烯与丙烯酸共聚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JP6791554B2 (ja) 耐水塗膜用ポリマーエマルションの製造方法
CN101389474A (zh) 着色聚合物体系在包装材料中的用途
CN105754390A (zh) 一种高固份光固化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JP6039963B2 (ja) 水系塗料組成物
JP2014047232A (ja) 構造色発現用組成物及び構造色発現膜
DE102005023802A1 (de) Farbiges Polymersystem mit verbesserter Farbbrillianz durch unterschiedliche Emulgatore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