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76760A - 梅树提取物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梅树提取物的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76760A
CN101176760A CNA2006101180187A CN200610118018A CN101176760A CN 101176760 A CN101176760 A CN 101176760A CN A2006101180187 A CNA2006101180187 A CN A2006101180187A CN 200610118018 A CN200610118018 A CN 200610118018A CN 101176760 A CN101176760 A CN 1011767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eb
extract
zucc
mume
purpos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1801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英
陆柏益
吴晓琴
石嘉怡
张泳华
刘志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AGE HEALTH INDUSTRY(GROUP) CO Ltd
HANGZHOU YOUMEIT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AGE HEALTH INDUSTRY(GROUP) CO Ltd
HANGZHOU YOUMEI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AGE HEALTH INDUSTRY(GROUP) CO Ltd, HANGZHOU YOUMEIT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AGE HEALTH INDUSTRY(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61011801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76760A/zh
Publication of CN101176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67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梅树提取物在减肥中的应用,所述的用途可通过抑制脂肪酸合酶和/或抑制食欲实现。本发明还公开了梅树提取物在抑制脂肪酸合酶中的应用,通过这种应用可产生减肥的功效。

Description

梅树提取物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健食品或药品领域。更具体地涉及梅树的花、梅树的枝、梅树的杆、梅树的根、梅树的叶提取物及其组合物在制备具有减肥功效的药品和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梅是蔷薇科(Rosaceae)樱桃属植物,学名Prunus mume Sieb.Et Zucc,园艺栽培上将梅分为花梅和果梅,果梅分为白梅、青梅和红梅。
WO00/39249(PCT/JP99/07285)公开了一种具有药效的梅提取物及含有该提取物的组合物,其中公开了如下内容:“使用5倍体积量的甲醇,由梅的茎叶部、梅的果仁和梅花制备提取物,该提取物具有抗氧化作用、胃粘膜损伤抑制作用、醛糖还原酶抑制作用、血糖值上升抑制作用、血小板凝集促进作用、酒精吸收抑制作用和抗炎作用等。”称所涉及的梅提取物用醇提法或干馏法获得,梅叶茎部的甲醇提取物中含有五环三萜化合物,梅花的甲醇提取物中含有槲皮素糖苷等黄酮类物质,但既缺乏对提取工艺的系统探索,又没有关于梅提取物可能有效成分的量化数据,更别提有效部位群的确定及制剂的标准化。这种甲醇粗提物未经分离纯化,杂质含量高,有效成分含量低,色泽深,产品吸湿性很强,不易保藏,加工适应性差。同时,所用的梅树品种不明确,当提取物应用于医药领域时,如不确定植物来源,则不能保证药品有效、安全、稳定的三个基本要求。此外,该文献并未涉及梅提取物在减肥或辅助减肥方面的功效。
现有技术虽然报道过某些植物的提取物可能具有减缓小鼠的体重增长等作用,但是迄今为止还未见有关蔷薇科的梅树提取物具有减肥作用的报道。
当今世界,肥胖正成为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加的一种流行性疾病。肥胖症是一个由多因素决定的疾病,所以治疗它是一件相当复杂的事。由于病因的多因素性,复合治疗的效果要好于单一药物治疗。许多有一定作用的减肥药具有副作用,如芬氟拉明(Fenfluramine)因有可能引发心脏瓣膜疾病,早在1997年就在美国全面禁用;西步曲明(Sibutramine)则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也于2002年被禁用。目前常用有效的减肥药物如:奥利司他(Orlistat)作用于胃肠道,阻断部分膳食脂肪的吸收,其不良反应基本为胃肠道反应;麻黄素(Ephedrine)和咖啡因(Caffeine)提高代谢速度使能量消耗加快,副作用是导致心率不齐和血压升高。应用天然中草药达到减肥、控制体脂的目的是目前比较普遍的选择,但各种中药减肥的生理生化机制尚不清楚,从而使其使用往往有很大的盲目性,造成效果不佳。
近年发现,脂肪酸合酶(EC 2.3.1.85,原称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synthase,缩写为FAS)和肥胖有密切关系。2000年J.Hopkins大学的Loftus等在Science上报道(Loftus T.M.et al.,Reduced food intake and bodyweight in mice treated with fatty acid synthase inhibitors.Science 2000,288:2379-2381),用FAS抑制剂注射使肥胖大鼠大幅度降低食欲和体重。研究表明,抑制FAS导致其底物丙二酰辅酶A积累,丙二酰辅酶A有作为生物燃料信号、抑制下丘脑神经信号肽Y表达的作用,从而抑制食欲并降低体重。因此,他们提出FAS与食欲调控之间可能存在重要联系,是治疗肥胖症的潜在靶部位。该发现预示着FAS极有可能成为一个控制体重和食欲的新的靶点,FAS抑制剂的开发则很可能成为研制减肥药的新途径。
Loftus等实验所用的是当时已知的仅有的2个FAS抑制剂:C75和浅蓝菌素(cerulenin),而C75就是J.Hopkins大学的研究组以浅蓝菌素为模板合成的没有表观毒性且抑制性能良好的衍生物,它们实际上是一类抑制剂。抑制FAS的活性,既能够阻滞生脂通道,减少脂肪的合成,又能够造成丙二酰辅酶A浓度的升高,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调控饮食的神经肽,从而达到降低食欲的目的,可谓一石二鸟。而且FAS是一个很大的多功能复合酶,对它进行活性调控可有多个位点,因而较易实现。
此外,肥胖和超重与癌症的发生及死亡密切相关,高水平的脂肪酸合成使得肿瘤更容易恶化,有一个更糟糕的预后(Milgraum L.Z.et al.,Enzyme ofthe fatty acid sythesis pathway are highly expressed in situ breastcarcinoma.Clin Cancer Res.1997,3,2115-2120)。细胞中反常的高表达的FAS很可能成为癌变的一个有效标记分子,同时FAS也可能成为新的癌症治疗靶点。如FAS抑制剂浅蓝菌素是人类癌细胞的选择性细胞毒素,对人类许多的癌细胞系有广谱抗性,包括乳腺癌(MCF-7,ZR-75-1,SKBR3,MDA435)、卵巢癌(OVCAR-3)、结肠癌(HCT116,RKO)、白血病(HL60)和前列腺(TSU-prl),研究还发现浅蓝菌素对癌细胞的毒性和脂肪酸合成有关。
自从FAS被提出作为治疗癌症和肥胖症的双重潜在靶点以来,至今不过5-6年的历史,但却因为该靶点的有效性而备受世界瞩目。不过迄今为止,有临床价值的FAS抑制剂还非常少。有关工作大多是围绕C75和浅蓝菌素展开的,但这二个化合物在动物水平上都表现出一定的毒性。
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具有减肥作用的新物质,尤其是通过抑制FAS起作用的减肥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具有明显减肥作用的新物质。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梅树提取物在制备用于治疗或预防肥胖(即减肥)的组合物中的用途。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组合物还用于抑制脂肪酸合酶的酶活性和/或抑制食欲。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梅树提取物在制备脂肪酸合酶抑制剂组合物中的用途。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抑制剂组合物还可用于(a)减肥;和/或(b)降低食欲。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梅树提取物在制备减低食欲的组合物中的用途。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抑制剂组合物还可用于(a)减肥;和/或(b)抑制脂肪酸合酶的酶活性。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可用于减肥、降低食欲和/或抑制脂肪酸合酶的酶活性的梅树提取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梅树提取物包括梅树的花、枝、叶、根、和/或树干的水溶性的和/或脂溶性的提取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梅树提取物是梅树非果部分提取物,尤其是梅树的花、枝、和/或叶提取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梅树提取物是超临界CO2萃取物、有机溶剂提取物、水提取物或其混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梅树提取物中含有1-50wt%角鲨烯,按提取物的总重量计。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梅树提取物含有下述十种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如1、2、3、4、5、6、7、8、9、或10种):
Figure A20061011801800071
I角鲨烯(Squalene)
Figure A20061011801800072
II木栓酮(Friedelin)
Figure A20061011801800073
III叶绿醇(Phytol)
Figure A20061011801800074
IV谷甾醇(Sitosterol)
V柠檬酸(Citric acid)
VI酒石酸(Tartaric acid)
VII苹果酸(Malic acid)
Figure A20061011801800081
VIII氯原酸(Chlorogenic acid)
IX琥珀酸(Succinic acid)
Figure A20061011801800082
X槲皮素(Quercetin)及其衍生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梅树为蔷薇科的梅树;更佳地梅树为青梅。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可用于减肥、降低食欲和/或抑制脂肪酸合酶的酶活性的梅树组合物。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组合物包括药物组合物、食品组合物、饮食补充剂组合物、保健品组合物或食品添加剂组合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组合物还含有选自下组的额外有助于减肥的组分:梅果提取物、茶提取物、天然辣椒素、L-肉碱、咖啡因、膳食纤维或其组合;
或额外的减低食欲的组分;
或抑制FAS活性的化合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组合物选自:
(i)粉剂、颗粒剂、胶囊剂、注射剂、酊剂、口服液或片剂;
(ii)饮料或酒类。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减肥方法,它包括步骤:给需要的对象施用梅树提取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降低食欲的方法,它包括步骤:给需要的对象施用梅树提取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抑制脂肪酸合酶活性的方法,它包括步骤:给需要的对象施用梅树提取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施用量为平均每天500-1000毫克/60千克体重,服用时间为1周-1年或更长。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对象是哺乳动物,更佳地为人。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梅树提取物为非果提取物。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人经过广泛深入的研究,意外地发现梅树提取物,尤其是梅树非果部分的水溶性的和/或脂溶性的提取物(如超临界CO2萃取物、有机溶剂提取物或/和水溶液提取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减肥,如有效抑制FAS或抑制食欲,因此可以用于减肥或抑制FAS等领域。
如本文所用,术语“组合物”包括(a)治疗、预防肥胖的组合物,(b)FAS抑制剂组合物和/或(c)减低食欲的组合物。
如本文所用,梅树(Prunus mume Sieb.Et Zucc)指蔷薇科(Rosaceae)樱桃属植物。可用于本发明的梅树包括白梅、青梅和红梅,更佳地为青梅。
本发明提供的梅树提取物可来自于梅树的全部,优选其中的非果部分。所述的非果部分包括花、枝、杆、根、或叶。梅花主要是未坐果的花朵,人工采摘后晒干、炒干或烘干后备用;梅枝可以是春季删节的营养枝、秋季修剪的枝条,也可以是梅树砍伐后的枝干,晒干、切断、破碎后备用;梅杆和梅根来源于砍伐后的梅树;梅叶一般分夏、秋二次收集,晒干后备用。
如本文所用,属于“提取物”包括水溶性的和/或脂溶性的提取物。该术语还包括醇提物、或水提物。此外,还包括有效部位群,即含有脂溶性有效部位和水溶性有效部位的萃取物或其混合物。
可用于本发明的梅树提取物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以梅树的果或非果部分为原料,用常规方法获得的水溶性的和/或脂溶性的提取物。
在优选例中,脂溶性有效部位是上述的非果部分用超临界CO2或非极性有机溶剂萃取得到,含有长链烷烃、多烯烃、VE、和甾醇类化合物的萃取物;水溶性有效部位是将超临界CO2萃取或有机溶剂浸提后的物料挥去溶剂,用水性溶液提取,并辅以其他高效提取和分离手段得到,含有黄酮和三萜皂苷等。
优选地,梅树非果部分有效部位群的制备方法,是分别以梅花、梅枝、梅杆、梅根、梅叶等为原料分步萃取获得:
(1)分别以梅花、梅枝、梅杆、梅根、梅叶为原料,经干燥、破碎后,用超临界CO2流体或非极性有机溶剂萃取,得到富含长链烷烃、多烯烃、VE、三萜和甾醇类化合物的萃取物,即花、枝、杆、根、叶的脂溶性有效部位;
(2)将超临界CO2萃取或有机溶剂浸提后的物料挥去溶剂,用体积百分比为0-50%的乙醇-水溶液浸提,并辅以微波辅助萃取或超声波辅助萃取和膜分离等手段,获得富含黄酮和三萜皂苷的提取物,即花、枝、杆、根、叶的水溶性有效部位;
(3)分别将上述花、枝、杆、根、叶的脂溶性有效部位与水溶性有效部位按实际生药提取量合并混匀,即为梅树非果部分有效部位群。
具体地,梅树非果部分醇提物的制备方法是以梅花、梅枝、梅杆、梅根、梅叶等为原料,经任选的干燥破碎后,添加一定体积的甲醇或乙醇溶液,经浸提、热回流提取、微波辅助萃取或超声波辅助萃取,提取液过滤、浓缩、干燥后得到梅树非果部分的醇提物。优选地,甲醇或乙醇溶液的体积浓度为70-95%。
具体地,梅树非果部分水提物的制备方法是以梅花、梅枝、梅杆、梅根、梅叶等为原料,加水浸泡溶胀后热回流提取,提取液浓缩至一定体积(通常是1∶1的生药量)后,加食用酒精醇沉(乙醇终浓度为50-70%),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将料液浓缩至一定的固型物含量(通常在15-30%)后,喷雾干燥或真空干燥,可获得梅树非果部分的水提物。
梅树果实部分的提取物可使用本领域常用的方法获得。
用途
梅树提取物可用作治疗或预防肥胖的组合物中的功效成分。所述的梅树提取物可包括梅树非果部分脂溶性有效部位、梅树非果部分水溶性有效部位、梅树非果部分醇提物、梅树非果部分水提物、梅树果实部分提取物,或其混合。优选地,包括梅树非果部分脂溶性有效部位、水溶性有效部位和梅树果实提取物;更优选地,包括梅树非果部分脂溶性有效部位和水溶性有效部位。
组合物中所述的梅树提取物含有下述十种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I角鲨烯(Squalene)
II木栓酮(Friedelin)
III叶绿醇(Phytol)
IV谷甾醇(Sitosterol)
V柠檬酸(Citric acid)
VI酒石酸(Tartaric acid)
VII苹果酸(Malic acid)
VIII氯原酸(Chlorogenic acid)
IX琥珀酸(Succinic acid)
X槲皮素(Quercetin)及其衍生物。
组合物中的活性成分除了上述的梅树的非果提取物,还可以含有有助于减肥的额外组分,例如梅树的果提取物、茶提取物、天然辣椒素、L-肉碱、咖啡因、膳食纤维,或其组合。
在本发明的组合物中,还可以包括其它具有减肥功能、减低血脂或降血糖的物质(提取物或化合物),例如茶叶提取物、他汀类化合物(如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
本发明梅树提取物还可用作FAS抑制剂中的活性成分。所述的梅树提取物可包括梅树非果部分脂溶性有效部位、梅树非果部分水溶性有效部位、梅树非果部分醇提物、梅树非果部分水提物、梅树果实部分提取物,或其混合。优选地,包括梅树非果部分脂溶性有效部位、水溶性有效部位和梅树果实提取物;更优选地,包括梅树非果部分脂溶性有效部位和水溶性有效部位。
本发明的抑制剂组合物中还可以包括其它具有抑制FAS作用的物质。
在本发明中,各种组合物可以按本领域熟知的方法配制,可以将活性成分与常规的赋形剂、调味剂、崩解剂、防腐剂、润滑剂、湿润剂、粘合剂、溶剂、增稠剂或增溶剂等药物辅料混合,制成任何一种适合于临床使用的剂型,如粉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注射剂、口服液体制剂等。
所述的组合物可以是保健食品或功能性食品,或是膳食补充剂;可以是保健饮料、酒类等。
本发明提供的用作治疗或预防肥胖的组合物以其中所含的活性成分(梅树的非果提取物)计,其有效剂量为每日0.01-5克/60千克体重,更佳地为0.1-2.0克/60千克体重。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包括:
1、梅树提取物具有明显的减肥功效;
2、梅树提取物具有明显抑制脂肪酸合酶的功能;
3、梅树提取物可降低食欲。
4、充分利用了以前被丢弃的梅树非果部分,减少了资源浪费,有利于环境。
5、提高了梅树资源的利用度,提高了梅林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农民的增收。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所有的百分比和份数按重量计。
除非另行定义,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熟练人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应用于本发明方法中。文中所述的较佳实施方法与材料仅作示范之用。
实施例1
青梅花提取物
萧山大青梅品种大叶青(Prunus mume’Da Ye Qing’)的花,经采集、干燥后,粉碎成10目左右的粗粉,取15kg放入超临界萃取釜中萃取。
萃取条件: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60℃,分离温度40℃,分离压力4MPa,循环动态萃取2h;在分离釜中得到梅花脂溶性有效部位720g(DietmateTM(杭州尤美特科技有限公司的商标)-F01)。
经GC-MS分析其主要含长链烷烃、多烯烃、VE、植物甾醇和三萜类化合物,其中特征性化合物角鲨烯(三十碳六烯)在脂溶性有效部位中的含量为质量分数1.04%。
从萃取釜中取出萃余物,萃余物经30%乙醇-水溶液热回流提取。
提取条件:温度80℃,料液比1∶10(W/V),热回流提取2h;得到梅花水溶性有效部位1140g(DietmateTM-F02)。
经分析其总黄酮含量为18.84%、总三萜皂苷7.08%、总酸5.64%;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该提取物在3404、2929、1606、1516、1403、1270、1078、868、818、780、612cm-1附近有特征性吸收峰;紫外光谱分析表明,其在327nm处有强吸收,在290nm处有次强吸收。
合并F01和F02即得梅花的有效部位群(DietmateTM-F0)。
实施例2
青梅枝提取物
萧山大青梅品种细叶青(Prunus mume’Xi Ye Qing’)的枝,经采集、干燥后,粉碎成10目左右的粗粉,取15kg放入超临界萃取釜中萃取。
萃取条件: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5℃,分离温度45℃,分离压力4MPa,循环动态萃取2h;得到梅枝脂溶性有效部位645g(DietmateTM-B01)。
经GC-MS分析其主要含长链烷烃、多烯烃、VE、植物甾醇和三萜类化合物,其中特征性化合物角鲨烯(三十碳六烯)在脂溶性有效部位中的含量为质量分数4.87%。
从萃取釜中取出萃余物,萃余物经30%乙醇-水溶液热回流提取。
提取条件:温度80℃,料液比1∶15(W/V),回流提取2h;得到梅枝水溶性有效部位2400g(DietmateTM-B02)。
经分析其含有总黄酮40.59%、总三萜皂苷19.07%、总酸3.70%;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该提取物在3406、2926、1609、1519、1447、1394、1284、1070和611cm-1附近有特征性吸收峰;紫外光谱分析表明其在190~700nm的波长范围内进行扫描,结果显示:在280nm处有强吸收,在320nm处有次强吸收。
合并B01和B02即得梅枝的有效部位群(DietmateTM-B0)。
实施例3
青梅叶提取物
萧山大青梅品种红顶(Prunus mume’Hong Ding’)的叶,经采集、干燥后,粉碎成10目左右的粗粉,取15kg放入超临界萃取釜中萃取。
萃取条件: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55℃,分离温度40℃,分离压力6MPa,循环动态萃取2h;得到梅叶脂溶性有效部位975g(DietmateTM-L01)。
经GC-MS分析其主要含长链烷烃、多烯烃、VE、植物甾醇和三萜类化合物,其中特征性化合物角鲨烯(三十碳六烯)在脂溶性有效部位中的含量为质量分数44.15%。
从萃取釜中取出萃余物,萃余物经30%乙醇-水溶液热回流提取。
提取条件:温度70℃,料液比为1∶12(W/V),提取3h;得到梅叶水溶性有效部位1680g(DietmateTM-L02)。
经分析其含有总黄酮30.46%、总三萜皂苷4.93%、总酸5.96%;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该提取物在3386、2932、1596、1516、1404、1314、1074、776、721、611、527cm-1附近有特征性吸收峰;紫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在322nm处有强吸收,在285nm处有次强吸收。
合并L01和L02即得梅叶的有效部位群(DietmateTM-L0)。
实施例4
青梅杆提取物
以萧山大青梅品种红丰(Prunus mume’Hong Feng’)的杆为原料,经采集、干燥后,粉碎成10目左右的粗粉。取15kg,加70%的乙醇溶液15L,热回流提取。提取条件:温度为70℃,料液比为1∶10(W/V),提取2h;提取液经过滤、减压浓缩、喷雾干燥后即得梅杆的醇提取物(DietmateTM-H1)584g。
实施例5
青梅根提取物
以萧山大青梅品种大叶青(Prunus mume’Da Ye Qing’)的根为原料,经采集、干燥后,粉碎成10目左右的粗粉,取15kg,加纯水25L浸泡3h后,微波辅助提取(功率为1000W,料液比为1∶10(W/V))1小时,提取液经过滤后,浓缩至1∶1左右的生药体积,加入3倍体积的食用酒精,搅拌均匀后在4℃左右的冷库中放置过夜,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并将提取液浓缩至固型物含量20%左右,喷雾干燥,即得梅根的水提物(DietmateTM-R2)467g。
实施例6
梅枝提取物的减肥功效
1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SD大鼠,普通级,雌性,平均体重200克左右,购自浙江省医科院动物实验中心,并在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实施减肥试验,标准饲料购自浙江省医科院动物实验中心。
样品制备:梅树非果部分提取物试样为实施例2制得的梅枝有效部位群(DietmateTM-B0)。
将DietmateTM-B0的粉末称量后溶于50℃的双蒸水中,超声波助溶,制成混悬液,4℃冰箱保存备用。使用前取出放置至室温,并用超声波处理恢复成均匀的混悬液。每3天配制一次。
阳性对照药芬氟拉明(Fenfluramine)购自上海制药公司。
2实验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组,每组10只,单笼饲养;对照组饲喂等体积的双蒸水;阳性对照组饲喂化学减肥药芬氟拉明(0.1mg/mL水溶液);试验组饲喂梅枝有效部位群(DietmateTM-B0)(1mg/mL),每天一次,每次2mL,上午10-11时灌胃,饲料和水为自由取食。实验周期为20天,每2天测量每只大鼠的体重和摄食量,并观察其排泄物状况。
血生化指标测定:减肥实验结束日将大鼠处死后,每只立刻取血2mL,并加入EDTA溶液,离心得到血清,立刻用HITACHI-7060生化分析仪(日立)测量血糖(Glu)、胆固醇(Ch)和甘油三酯(TG)。
取血后的大鼠立即取出肝脏,称重后置冰水中冷却,加入1.8倍重量的冷的抽提缓冲液(0.1mol/L磷酸钾、0.07mol/L碳酸氢钾、1mmol/L的EDTA、1mmol/L的DTT,pH7.8)高速匀浆1min,4℃离心二次(8000rpm/30min和10000rpm/60min),得上清,测其FAS活性。
3结果与分析
(1)DietmateTM-B0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通过20天饲喂实验,空白对照组(喂水),阳性对照组(喂Fenfluramine)和实验组(喂DietmateTM-B0)的平均体重变化结果见下表1。
表1 DietmateTM-B0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Figure A20061011801800151
*P<0.05
结果表明,在此期间空白对照组的平均体重增长了10.65g,而Fenfluramine和DietmateTM-B0组大鼠平均体重分别降低了8.90g和8.55g,且t-检验表明均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Fenfluramine和DietmateTM-B0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说明DietmateTM-B0可有效使体重降低。
(2)DietmateTM-B0对大鼠摄食量的影响
结果如表2。
表2 DietmateTM-B0对大鼠摄食量的影响
Figure A20061011801800161
*P<0.05
结果表明,20天饲喂试验期间,喂fenfluramine和DietmateTM-B0的大鼠,其每天的平均摄食量比给水组(对照)下降约19%,显示有抑制食欲的作用,且t检验差异显著(p<0.05)。
Fenfluramine和DietmateTM-B0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说明DietmateTM-B0可有效抑制食欲。
(3)DietmateTM-B0对大鼠血脂及FAS活性的影响
实验结束时3个组大鼠血脂及肝脏FAS活性的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DietmateTM-B0对大鼠摄食量的影响
Figure A20061011801800162
结果表明,DietmateTM-B0组的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给水组,但没有明显差异。
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的肝脏FAS活性要低得多,仅为给水组的63%左右,说明DietmateTM-B0可有效抑制FAS。
结果表明,梅枝有效部位群(DietmateTM-B0)具有减肥功能。
实施例7
梅花提取物的减肥功效
用实施例1制得的梅花有效部位群(DietmateTM-F0)重复实施例6的实验,能得到类似的结果,即表明梅花有效部位群(DietmateTM-F0)可有效使体重降低,可有效抑制食欲,并可有效抑制FAS,从而具有减肥功能。
实施例8
梅叶提取物的减肥功效
用实施例3制得的梅叶有效部位群(DietmateTM-L0)重复实施例6的实验,能得到类似的结果,即表明梅叶有效部位群(DietmateTM-L0)可有效使体重降低,可有效抑制食欲,并可有效抑制FAS,从而具有减肥功能。
实施例9
梅杆提取物的减肥功效
用实施例4制得的梅杆醇提取物(DietmateTM-H1)重复实施例6的实验,能得到类似的结果,即表明梅杆醇提取物(DietmateTM-H1)可有效使体重降低,可有效抑制食欲,并可有效抑制FAS,从而具有减肥功能。
实施例10
梅根提取物的减肥功效
用实施例5制得的梅根水提物(DietmateTM-R2)重复实施例6的实验,能得到类似的结果,即表明梅根水提物(DietmateTM-R2)可有效使体重降低,可有效抑制食欲,并可有效抑制FAS,从而具有减肥功能。
实施例11
以实施例3中制备得到的梅叶有效部位群(DietmateTM-L0)500g与竹笋膳食纤维微粉500g均匀混合,不添加任何其他成分,灌制成0号胶囊,净重每粒300mg。
给10位肥胖志愿者服用该胶囊,每天服用两次,每次两粒;一个月后,在不改变其它饮食、活动习惯的情况下,10位肥胖志愿者的平均体重显著下降,表明梅叶有效部位群(DietmateTM-L0)500g与竹笋膳食纤维微粉混合物具有显著的减肥功效。
实施例12
将实施例1、2、3中制备的梅花有效部位群(DietmateTM-F0)、梅枝有效部位群(DietmateTM-B0)和梅叶有效部位群(DietmateTM-L0)等比例混合,并与L-肉碱、魔芋精粉和竹笋膳食纤维复合,配比如表4,制成素片,每片净重500mg。
给6位肥胖志愿者服用该素片,每天服用两次,每次2片;一个月后,在不改变其它饮食、活动习惯的情况下,6位肥胖志愿者的平均体重显著下降,表明上述素片具有显著的减肥功效。
表4减肥片剂配方
Figure A20061011801800181
实施例13
以实施例3制备的梅叶水溶性有效部位(DietmateTM-L02)与L-肉碱、维生素A等材料,根据表5配方,制成口服液。
给9位肥胖志愿者服用该口服液,每天早晚服用两次,每次10mL;一个月后,在不改变其它饮食、活动习惯的情况下,9位肥胖志愿者的平均体重显著下降,表明上述口服液具有显著的减肥功效。
表5减肥口服液配方
Figure A20061011801800182
实施例14
以实施例4中制备的梅杆醇提取物(DietmateTM-H1)100g为原料,直接加入10L酒精度为18%的黄酒中,充分溶解、混匀,罐装,即制得保健酒。
实施例15
以实施例3制备的梅叶水溶性有效部位(DietmateTM-L02)为原料,与咖啡因、糖、天然甜蜜素、柠檬酸等复配制备饮料,其重量配比如下:每1000mL饮用水调配DietmateTM-L02 2-6g、咖啡因0.1-0.2g、食糖20-40g、天然甜蜜素1-3g和柠檬酸1-2g,配制过程包括:配料、过滤、均质杀菌、封口灌装及质量检验。
给5位肥胖志愿者饮用该饮料,每天早晚服用两次,每次10mL;六个月后,在不改变其它饮食、活动习惯的情况下,5位肥胖志愿者的平均体重有所下降,表明上述饮料具有显著的减肥功效。
实验例16
梅树提取物抑制FAS
1材料与试剂
梅树非果部分提取物:分别为从上述实施例1-3中得到的制剂(代码与下表中试样一一对应)。EGCG购自浙江大学茶学系,C75和浅兰菌素由中科院研究生院提供,乙酰辅酶A(AcCOA)、丙二酰辅酶A(MalCOA)和还原性辅酶II(NADPH)购自美国SIGMA化学试剂公司,二巯基苏糖醇(DTT)购自上海生化试剂公司,其他化学试剂均为购自上海化学试剂公司的分析纯试剂。
脂肪酸合酶(FAS)由浙江大学食品科学和发酵工程研究所从新鲜鸡肝中分离提纯,具体方法参照以下文献[李丽春等,何首乌提取物对脂肪酸合酶的抑制作用,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3,19(3):297-304;Tian W X etal.,Studies on the reactivity of the essential sulfhydryl groups asa conformational probe for the fatty acid synthase of chicken liver,J Biol Chem,1985,260(20):11375-11387]。
2 FAS抑制活性测定
(1)酶反应活性测定
活性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以5μmol/L的AcCOA、10μmol/L的MalCOA、35μmol/L的的NADPH为底物,在含有1mmol/L的EDTA、1mmol/L的DTT、100mmol/L的pH7.0的KH2PO4-K2HPO4缓冲溶液中,37℃下恒温,加入15-20μgFAS启动反应,监测340nm波长处光密度的变化,以初速度计算FAS的酶活性。反应总体系为2mL。
(2)快结合抑制的测定方法
将被测样品加入测活体系,再加入酶启动反应,测定酶活性为Ai,以样品溶剂为空白对照,结果为A0。Ai/A0为剩余活性,1-Ai/A0为该样品的快结合抑制程度。此抑制是抑制剂和酶非共价结合的结果,通常为可逆抑制。
(3)半抑制浓度(IC50)测定
在不同的待测样品加量下测定样品对FAS的快结合抑制,以剩余活性对每毫升测活溶液中含待测样品的毫克数作图,得到剩余活性逐步随样品量增加而降低的曲线。曲线上活性被抑制一半的浓度即为半抑制浓度IC50。此参数的物理意义是表现抑制剂的快结合抑制能力的强弱,值越小抑制能力越强。通常将其作为比较不同抑制剂抑制能力的指标。
(4)慢结合抑制的测定方法
被测样品直接加到0.5mg/mL FAS溶液中,25℃放置预定时间后,通过Sephadex G-25分子筛离心柱快速去除溶液中的游离小分子抑制剂以排除可逆抑制,然后取混合溶液测定酶活性At,以溶剂代替试样作同样处理的测活为A0,At/A0为剩余活性,1-At/A0为该时刻的慢结合抑制程度。该抑制通常为抑制剂和酶共价反应所造成,是用较长时间完成的不可抑逆失活。
3结果与分析
梅树非果部分提取物对FAS的快抑制和慢抑制活性测定结果分别列于表6和表7。梅树非果部分提取物表现出良好的快抑制和慢抑制活性。
表6梅树非果部分提取物对FAS的快抑制活性(IC50,μg/mL)
Figure A20061011801800211
结果表明,青梅非果部分的三个有效部位群中,梅枝有效部位群(DietmateTM-B0)表现出了强的快结合抑制活性,其抑制FAS的IC50值为13.5μg/mL,效果优于C75、浅兰菌素和EGCG;
梅叶有效部位群(DietmateTM-L0)的IC50值为30μg/mL,与C75的快抑制效果相当;
而梅花有效部位群(DietmateTM-F0)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快抑制活性,测不出IC50值。
表7梅树非果部分提取物对FAS的慢抑制活性测定
Figure A20061011801800212
*初浓度:为酶与抑制剂混合体系中的抑制剂浓度(mg/mL);
**终浓度:为测活体系中抑制剂的浓度(ug/mL)。
结果表明,梅不同部位的提取物均表现出良好的慢抑制活性,其中梅花总黄酮(总黄酮≥50%的制剂)试样60min时FAS的活性完全被抑制;梅枝提取物试样中总黄酮含量为22%的制剂慢抑制活性显著强于总黄酮为15%的制剂;梅枝提取物试样浓度与C75最为接近,表现出较强的慢抑制活性。
以上结果同时显示,FAS慢抑制活性的强弱与制剂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高低呈正相关,表明梅树非果部分提取物FAS抑制剂的活性可能存在于总黄酮部位中。
讨论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已成为现代社会中最常见的营养障碍性疾病,肥胖的发病率在发达国家逐年上升,肥胖人口在我国亦逐年增多。体重和血脂水平是衡量肥胖的重要指标。
梅枝提取物(DietmateTM-B0)主要含长链烷烃、多烯烃、VE、植物甾醇和三萜类化合物等脂溶性成分以及黄酮糖苷、三萜皂苷、总酸等水溶性成份,能减缓小鼠体重增长,抑制食欲且能减少血脂,抑制肝脏内FAS的活性。因此其Dietmate-B0和所含的有效化合物在防治肥胖症方面可能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及前景
在本发明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申请中引用作为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梅树提取物在制备用于治疗或预防肥胖的组合物中的用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物还用于抑制脂肪酸合酶的酶活性和/或抑制食欲。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物包括药物组合物、食品组合物或保健品组合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梅树提取物包括梅树的花、枝、叶、根、和/或树干的水溶性的和/或脂溶性的提取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梅树为蔷薇科的梅树;更佳地梅树为青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物包括选自下组的额外组分:梅果提取物、茶提取物、天然辣椒素、L-肉碱、咖啡因、膳食纤维或其组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梅树提取物含有下述十种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I角鲨烯(Squalene)
II木栓酮(Friedelin)
Figure A2006101180180002C3
III叶绿醇(Phytol)
Figure A2006101180180003C1
IV谷甾醇(Sitosterol)
V柠檬酸(Citric acid)
VI酒石酸(Tartaric acid)
VII苹果酸(Malic acid)
Figure A2006101180180003C2
VIII氯原酸(Chlorogenic acid)
IX琥珀酸(Succinic acid)
Figure A2006101180180003C3
X槲皮素(Quercet in)及其衍生物。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物选自:
(i)粉剂、颗粒剂、胶囊剂、注射剂、酊剂、口服液或片剂;
(ii)饮料或酒类。
9.一种梅树提取物在制备脂肪酸合酶抑制剂组合物中的用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抑制剂组合物还可用于(a)减肥;和/或(b)降低食欲。
CNA2006101180187A 2006-11-07 2006-11-07 梅树提取物的用途 Pending CN1011767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1180187A CN101176760A (zh) 2006-11-07 2006-11-07 梅树提取物的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1180187A CN101176760A (zh) 2006-11-07 2006-11-07 梅树提取物的用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6760A true CN101176760A (zh) 2008-05-14

Family

ID=39403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180187A Pending CN101176760A (zh) 2006-11-07 2006-11-07 梅树提取物的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76760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35352A1 (zh) * 2008-05-05 2009-11-12 杭州尤美特科技有限公司 梅树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902440A (zh) * 2016-06-06 2016-08-31 上海神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梅花叶提取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7569478A (zh) * 2017-09-13 2018-01-12 上海壹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槲皮素的药物用途
CN109170856A (zh) * 2018-09-12 2019-01-11 广州莱可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含青梅提取物的减肥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35352A1 (zh) * 2008-05-05 2009-11-12 杭州尤美特科技有限公司 梅树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902440A (zh) * 2016-06-06 2016-08-31 上海神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梅花叶提取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5902440B (zh) * 2016-06-06 2019-04-16 上海神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梅花叶提取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7569478A (zh) * 2017-09-13 2018-01-12 上海壹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槲皮素的药物用途
CN109170856A (zh) * 2018-09-12 2019-01-11 广州莱可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含青梅提取物的减肥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60579C (zh) 红豆越橘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orekar et al. Phenolic content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various solvent extracts from seabuckthorn (Hippophae rhamnoides L.) fruit pulp, seeds, leaves and stem bark
Aluko et al. Phytochemical and nutrient compositions of the leaves of Ocimum canum Sims
CN103230473A (zh) 黑枸杞有效提取物、提取方法以及提取物应用
WO2005016362A1 (en) A ginseng preparation using vinegar and process for thereof
CN101190280B (zh) 梅树非果部分提取物的用途
CN101176760A (zh) 梅树提取物的用途
CN103300367B (zh) 一种具有降脂功能的保健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Prasad et al. Exploring the nutritional profiling and health benefits of Palmyra palm haustorium
CN100582212C (zh) 一种当归黄酒及其制造方法
Sharma et al. Nutraceutical evaluation of horse gram (Macrotyloma uniflorum) cultivated in high altitudes of uttarakhand himalaya, India
Gafar et al. Nutritive and anti-nutritive composition of Chanca piedra (stone breaker).
Jacob et al. A comparative assessment of the phyt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Ximenia caffra (Sour Plum) Leaf
CN102716272B (zh) 一种延缓衰老和抗疲劳的中药组合物、其软胶囊及制备方法
Xu et al. Analysis of trace elements in Chinese therapeutic foods and herbs
WO2009135353A1 (zh) 梅树提取物的用途
Rebecca et al. The Combination Effect Analysis of Catharanthus roseus, Abelmoschus manihot and Dysphania ambrosioides on Rattus norvegicus Blood Triglyceride Content
Aleshinloye et al. Nutritional and Phytochemical Analysis of Ripe and Unripe Roystonea regia Fruit Pericarp
Szentmihályi et al. Medicinal plant teas recommended as nutritional source for element supplementation
CN105597083B (zh) 一种对肝肾有辅助保护作用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Owolabi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hytochemical and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of Bitter Leaf (Vernonia amygdalina) and Bitter Gourds Leaf (Momordica charantia)
CN109123655A (zh) 一种具有三高人群代餐调节功能的特医食品及制备方法
Jiang et al. Polysaccharides and flavones in loquat cultivars
Tovchiga et al. The possibilities of goutweed (Aegopodium podagraria L.) use i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functional foods for the prophylaxis of uric acid metabolism disorders
CN101856089A (zh) 苕条蜂花粉多糖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0514